首页范文金融危机的原因十篇金融危机的原因十篇

金融危机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52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1

论文摘要:此次金融危机带给了我们许多教训,而我们更需要思考发生这样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当今世界存在的美元国家货币体系是引起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世界各国已经渐渐走出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是,危机过后我们更加需要冷静思考这次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美元体系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美元体系内部存在着不可逆转的泡沫生产机制,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像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货币,那么下次金融危机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我将解释我这个看似极端的观点背后的道理。

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体系的建立还要追溯到1944年的夏天,那年夏天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确定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固定兑换比率标志着该体系的瓦解,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在政治军事及高科技领域任然具有巨大优势,所以美元任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大部分国际贸易仍然以美元进行结算。也就是说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体积还在继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在1965年达到28%的高峰值后,便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对于“去工业化”的原因,瑙索恩和纳玛斯旺(RowthornandRamaswamy,1997,1999)指出主要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从制造品转向了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争这一外部因素对去工业化的贡献不足五分之一。在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过程之后,美国国内的生产行业基本上转移到了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于此同时,美国也从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成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在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很多人认为服务经济可以很好的取代商品经济,就如同19世纪它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一样的。

因为两者同样能赚钱,产生巨大的GDp。但是这混淆了钱与财富的区别。

在美国渐渐丧失生产能力的同时,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美国100年来形成的超强消费能力和借贷消费方式。美国消费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70%以上了,而从1856年,i.m.Singer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edwardClark想出一招为他们公司的缝纫机进行分期付款开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已经开始在美国这片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时至今日,美国人的信贷项目已经从当年的缝纫机发展到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以及最近世界瞩目的次级贷款。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即使在金融危机下的情况下,美国的消费方式仍然不会改变。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2

【论文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大危机。尽管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中介的结构升级、加快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调整、强化政府部门对股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制建设都十分有利。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遭遇严峻挑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它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减缓,社会经济普遍萧条,海外投资减少,商品进出口量降低,股市下跌,证券保险业的业务量减少,房地产销售处于低迷阶段,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国家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等;另一方面,只要中国理性地应对.充分掌握好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经济体系,就能化“危”为“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正如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指出的那样:“我们中国的目标,就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应该是最早复苏和振兴起来。我们必须有这个信念和决心!

一、美国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本土带来的损失难以计算,但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怎么会出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呢?笔者认为.出现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以及美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引用富兰克林的话认为“个人的义务在于以扩大自己的资本作为前提利益且为目的本身的想法”。换句话说。个人的职业义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扩大自己的资本。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大多数人主要信奉的是新教,所谓美国精神就是新教伦理的发财教义和实用主义的方法,美国人利用多种手段达到自身资本的无限积聚、积累、扩张。他们把赚钱当成自己的天职,似乎赚钱本身只是用来接近上帝的途径,他们勤奋工作,杜绝享乐以至禁欲,在经济活动中工于算计,因而积累财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他们眼里时间就是金钱,生前赚更多的钱,做更多的善事,死后就有机会上天堂。作为一种广泛风行的社会精神气质,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以这种精神作支撑。它作为欧洲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积极的一面。当然资本主义精神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即根源于一些美国经济精英对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使这种“精神”走向了反面。正是美国华尔街几个投资银行的财团、董事们为拿到丰厚的薪酬,完全抛弃了责任信托,玷污了上帝荣耀的“天职观”,为转嫁风险,他们发放房地产抵押债券,卖到美国的金融市场,外国政府和老百姓都可以去购买,导致经济过热,后来美联储为保持经济稳定,多次出台加息政策,使得房地产泡沫逐渐破裂,贷款利息逐渐升高,低信用的贷款人无力还贷,银行不能向投资银行兑现,投资银行也无法拿钱给社会大众,于是引发一连串的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二)金融监管的缺乏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房地产银行贷款政策和房地产中介信用评级的标准,在美联储实施降息时。让银行钻着房地产中介丧失责任信托的空子进行放贷,银行决策者们只顾着享受次级抵押贷款这块大蛋糕,忽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忽视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提升银行不良贷款率。各房地产中介评级的标准没有实行金融监管,这些房地产中介自始至终都是全球次级债市场暴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房地产中介开始违规、造假,用假的数据和假的收入证明来欺骗银行,偏离了公正客观的原则,这是对市场投资者极其不负责的态度。

金融监管部门没有有效防范金融产品中存在的风险。美国次贷客户的还款保障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活跃时,贷款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人而不必担心风险,贷款者也不必担心还款问题。他们可以通过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卖掉房子进行还贷。金融衍生产品能给贷款银行、投资银行、投资者等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信贷积累了风险的隐患,当房市降温时,所有的问题和风险都会暴露出来,部分无资格或没有偿债能力的消费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加上竞争使得贷款银行只顾极力推广金融产品,缺乏控制风险的措施,这些问题和风险造成美国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受到重大损失,次贷危机逐步形成。

二、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美国号称以资本主义精神立国,号称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监管和银行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些方面,这不能不令人反思。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使中国许多深层次问题很快地暴露出来,使我们能更清醒地意识到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的缺陷,必须对症下药进行改革,从而把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

(一)促进房产地中介的结构升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危机出现以后房地产业的低迷状态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小的震荡,怎样才能让我国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房地产中介在房地产经营和销售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危机出现之前.由于房地产中介的不断升温,使得房地产中介行业很难进行完整的结构升级。危机爆发之后,在房地产市场成熟的国家,中介成为房地产经营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环节。国外房地产中介机构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拥有相当厚实的经济实力和信息网络,为营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房地产中介公司态度冷淡,尽管已经有许多人介入到房地产中介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房地产中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国房地产中介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

首先,有些大型房地产中介可以联合中小型房地产中介共同发展。把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中介不能受理的业务接收过来,将自身受理的小型业务交给他们,每笔业务按照业务量大小相互支付交换费.以促进中小型房地产中介的抗风险性,提高业务量和服务水平,对于大型房地产中介来说也是拓宽自身业务规模的好机会。

其次,部分大型房地产中介可以建立房屋装潢设计和房屋建材机构,推出以房屋销售、装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顾客眼球,让顾客感觉到与该房地产中介做业务的实惠、省心、放心,这种结构升级,对中介公司的未来决策和发展是一次机会。

最后,多数房地产中介可以趁机提高员工的素质,定期开办学习班,采用服务质量等级制淘汰低层次人员,引进专业水平高的人才,确保房地产中介具有开发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策划、法律咨询、营销顾问、房地产市场调查以及外立面、户型设计等的服务内容、质量和水平,从而提升中介公司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业的产业调整

国民经济运作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与否,国民经济的来源靠的正是各行各业的利税。不得不承认,国内旅游业对我国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然而.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重创,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国内旅游业的不足。目前,我国旅游业应趁机加快产业调整,扩大产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缩小与国外旅游业的差距,增强国内旅游业的实力。

首先,遵循“两重”原则,即重点培养、重点保护的原则。国家要有重点地培养每个城市的重要景点,多挖掘各城市的景点潜力,多在旅游衍生产品中下功夫,开发和创新旅游景点的经营模式,注重旅游景点的多元化设计。力争做好景点特色和人性化的配套发展。重点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严禁开发景点时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要通过每个旅游景点的资源和区域特征来吸引顾客。

其次.充分运用景点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各城市可以利用自身旅游景点和土特产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强化自主创业,吸引国内外开发商进行投资。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业招商引资第一人翁廷秀,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提到大溪农家乐和藏龙百瀑,多数人都会觉得如雷贯耳。她把大溪村从一个偏僻的山坳摇身变成如今拥有众多景点的旅游区.大溪村以世人不敢相信的方式创造了许多个“敢为天下先”,而翁廷秀正是“敢为天下先”的决策者。

(三)强化政府部门对股市的监管

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我国股市渐长。很难发现股市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危机产生以后直接给我国股市敲响警钟,尤其是政府部f-Jx~股市的监管环节非常薄弱,应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监管目标。在大多数投资者中,中小投资者往往是散户,在股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当某个股票的大庄家瞬间撤走所有资金时,会引发该股票直线下跌,股票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将受到较大的损害,他们的权益是最容易被漠视的。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们也对股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某只股票参与的散户较多.也能支撑起该股票的上涨趋势,反之,众多散户对某只股票进行资金逃离,会使该股票丧失应有的活力.如果该股票又属于“权重股”的话,甚至会拖累股市大盘。因此,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政府部门监管的重要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国家要不断完善股市制度,加强市场监督,恢复市场信心。一方面,我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的新兴股市,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因股市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而产生的市场无序运行,例如,披露虚假信息、券商挪用资金等。要完善股市制度,加强市场监督,当务之急必须提高证券会的监管效率。证券会应该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监管人员对于某项领域的监管优势,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实行监管,监管方法应做到主动防御为主,多与司法机关协作查案,杜绝随心所欲、不依法办案的行为,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职能。另一方面,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政府应大力倡导投资者用理性的态度看待股市,全方位、多途径、多角度教育和帮助投资者树立“股市有风险,人市需谨慎”的理念,在全社会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一切有效手段,把理论教导真正渗透到投资者的实践生活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四)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制建设

总结期货市场走过的l0多年的历程,从初创、探索、清理整顿、恢复性增长到现在的规范发展,虽然已经出台标志期货市场的法规框架,但是,我国期货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危机对我国期货市场的严重打击,是之前无法预料和想象的。因此,必须抓住当前国内期货市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借鉴美国期货市场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国内期货市场的监管与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乎稳中求发展,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基础。

首先。加强市场自律、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的协调运作。目前我国期货经营机构大部分隶属各地方政府、银行等.这些机构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拓展业务时往往忽视市场自律。.因此,为确保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交易所可以从制定契约以自律着手,政府部门则主要通过相关法律规制加以监管为辅.确保监管、规制与自律的竞争性.形成市场自律、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三足鼎立的运作模式。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3

关键词:次级贷款;金融危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2007年4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第二大次房贷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波及到全球,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而且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实体造成影响并促使美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而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美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必然会跨越国界,传导到全世界,这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此背景下正确审视这次金融危机,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和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关于金融危机原因的探讨

关于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和原因,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根据

2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成因再探讨

上述关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危机的成因。各位学者虽然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每种分析也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都只是分析了金融危机的表面原因或者具体原因,并没有揭示出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或者深层次原因。因此,我们要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视角透析当前金融危机的本质,揭示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虽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没有在完整系统的专著里给我们呈现,但是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周期性的、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的生产过剩,仅仅是指可以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即可以用来按一定剥削程度剥削劳动的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过剩;而这个剥削程度下降到一定点以下,就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混乱和停滞、危机、资本的破坏。”可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危机。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相对过剩”,它是针对“绝对过剩”而言的。马克思又指出:“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像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但是,要使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按一定的利润率剥削工人的手段起作用,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就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可见,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能力与相对有限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当代危机的产生流程是: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淘汰过剩生产能力——回到起点。通过增加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两个环节,一方面延迟了危机;另一方面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透支消费)。可见,其实质仍然是马克思早已指出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自从“9•11”事件后,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繁荣,次贷机构为了获取利益,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当美联储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借款人无法正常还贷,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这种透支消费,正是由于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而资本家要获取高利益,所以低估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所以,透支消费,只不过是将危机从当时推迟到了未来。

可见,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导致了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也就引发了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能力落后的矛盾,出现了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由此引发了透支消费,出现了违约率上升,引起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波及到全球之后出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只有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最终解决这个对抗性矛盾。这也就揭示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仍将继续甚至更加频繁,资本主义也终将走向穷途末路。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它把握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本质和根源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今天而言,它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市场经济基本保持稳定发展,事实证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是经得起考验的。

参考文献

[1]大卫•科茨.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j].红旗文稿,2008,(13).

[2]赵静.日共前主席不破哲三谈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今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j].当代世界,2009,(5).

[3]李鹏程.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危机[j].知识经济,2009,(9).

[4]许小年.次贷危机罪魁祸首是格林斯潘[db/ol].

[5]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

[6]孙音.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探究[j].北方经济,2009,(5).

[7]王胜国.全球金融危机的缘由及其主要经济理论的反思[j].商场现代化,2009,(4).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4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影响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具体成因如下:

(一)内因

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着生产结构性过剩问题。由于整个市场是开放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得以呈现,资本也可以自由流动,于是生产者开始扩大生产追逐利润。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不可预见性等自身的缺陷,使整个生产处于无序状态。比如,当某一种产品有利可图时,许多生产商都集中生产同类商品,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生产供过于求使产品挤压,商家无利可图。

当资本无创新、无利润或市场饱和时,金融资本会不断侵蚀产业资本的利润,导致一小部分富裕的亚洲人开始将资本由实业型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流向如房地产、证券、股票等“泡沫型”产业,造成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而房地产和证券等投机利润高的行业,不断吸引着外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投入。比如,房地产价格远超出居民实际承受能力,产生巨大的房地产积压,形成银行不良债权。由于东南亚国家货币资金的流动具有盲目性和集中性,不能引导资源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资金的流动只是对社会财富的超经济和虚假再分配。

亚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亚洲经济的发展受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它本身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市场经济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整个市场局势也难以控制,因而投资者不能正确预测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无法解决“负面外在效应”问题,我们很难把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既保持固定汇率又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由于泰国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拿着泰铢自由兑换美元,且没有一定额度,导致泰国的外汇储备不够且没有美元可去换之。7月泰国政府已没有固定汇率了,在这样浮动的情况下泰铢贬值。这些对冲基金当时炒东南亚时,以美国为首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三大基金调动了1000亿美元攻击亚洲,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没这么多,东南亚金融风暴想把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辛苦赚来的钱变成一场金融风暴或金融战争。

在中短期债务较多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便会不可避免地使本国货币贬值。1997年索罗斯把目标盯在东南亚,利用汇率来赚钱。当时泰铢与美元的比率是1:25,一个美元可换25个泰铢。美国在9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在当时泰国房地产、股市都有泡沫境况下,其利用有量子基金及大量抵押资本带着钱首先冲向泰国。索罗斯找商业银行来借钱并给其利率,泰国很多银行都把钱借给他。而美国利率低亚洲利率高,于是,索罗斯就在国际上借泰铢抛泰铢,许多人心理惊慌便拿美元去换泰铢,最终获得许多美元。

银行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有经济问题均源于银行体系。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未能及时建立较完善的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使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系统性风险高于发达国家,外资银行进驻也带来了各种先进的金融工具。此外,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系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国内资金,但缺乏竞争效益低下;银行体系中对贷款存在严重的权力干扰,内部的腐败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分配不公,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和呆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各种要素的配置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二)外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该区货币,以获取短期暴利。美国金融大鳄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其胃口大开,认为工业方面赚的利润已不能满足其欲望,于是对其它国家发动以暴富的金融战争。起初美国乔治.索罗斯从事美国套利交易,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美国经济崛起,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很多钱让欧洲复兴,欧洲股票大涨美国人去买赚了很多钱,这样其逐渐名声大振。索罗斯70年代成立了自己的量子基金公司,其希望其公司的爆炸速度像原子爆炸速度那么快。而有钱的大客户,为在一定期限从对冲基金中获取回报,便将自己的钱交给金融炒家,这给炒家进行金融炒作提供了可乘之机。1997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巨头,携巨额资本冲击亚洲金融业,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最终演变成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

美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成为超级大国后,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经常保留危机感。新中国成立后其在亚太地区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统一战线,东南亚、韩国等都是美国经济附庸国。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各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199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其解体后只剩下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美国为遏制亚洲经济发展,且为本国创造经济财富,便开始采取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美国经济增长达到极限后,美国认为他们有金融大鳄,有能力去金融市场掠夺更多钱,于是开始纵容索罗斯的行为。在美国经济利益与经济政策的纵容下,1997年西方金融大鳄们的思维从创造财富向掠夺财富方向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外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一些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商品多往美国出口,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高。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经济发展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一旦际市场局势发生动荡,商品的出口会受到巨大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为金融大鳄们的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出口受阻,使中国经济发展幅度放缓。东亚国家在我国资金投入比重最多,我国的外资企业大多是加工型企业且主要靠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东南亚等国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使我国商品出口下滑。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东南亚等国货币贬值,消费市场萎缩,人民购买力下降。东亚政府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方面的财政预算,东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亚各国在商品贸易上有紧密联系。但中国对东亚的出口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生产的商品不能顺利销售阻碍了出口产业的发展,企业亏损现象大量存在,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利进程及中国经济发展。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货币贬值的现象十分严重,给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了压力。虽然中国政府表明人民币不贬值,但不意味着能保障其将来不贬值。中国人民币币值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趋势,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汇储备的连续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促使我国国际收支项目顺差,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得外汇储备量不断地增加。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使商品的出口受到限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量增速减缓的趋势。

(二)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使曾创造奇迹的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秩序遭受重创,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也阻碍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此次危机使韩国以美元计算的全国资产减少了一半多,日本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的银行、证券公司接连倒闭,亚洲许多大企业也相继陷入金融危机困境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财政和金融方面实施了紧缩政策。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出口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缓慢。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也没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其经济发展陷入衰退状态。

东南亚、韩国的货币贬值,加剧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本身就与该国有较强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出口商品有价格优势。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为了增加外汇储备,于是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出口,而中国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此外,由于韩国的货币贬值,该国的技术型产品对中国的技术型产品形成的冲击。因此,出口商品价格的降低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给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和美国经济没有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出现疲软趋势,影响了世界贸易。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亚洲经济,也影响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东亚大量的廉价商品售往国际市场,很有可能会引发产品输入国的贸易保护,反倾销等行为的产生。这些将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不利。此外,在各国家间的交易过程中,美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经济发展出现贸易赤字,势必影响世界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及国际关系的紧张。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影响。危机发生后各国自身发展存在着经济呆滞、财政状况恶化等问题,横扫东南亚的此次危机影响到港台、韩日等国家和地区,造成股市,出口等受阻局面,整个国民经济倒退了约十年。此次危机,对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市场经济局势造成的影响不断恶化,此次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此外,这次危机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冲击了1/4的世界贸易市场和1/5的世界服务业市场,加剧了全球性的产品过剩,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全世界范围内,此次危机使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上升,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大增加,这种状况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小结

亚洲金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形态及外在环境所致。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约两年里,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现象严重;金融体系处于无序状态,银行纷纷倒闭信贷紧张,国际融资难度加大;国内外投资减少,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使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政治经济也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给世界贫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人心惶惶以及社会动荡的局面,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时期内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季风.当前日本金融危机风潮透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2]金姬云.韩国金融危机对其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2).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5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原因

1 事件背景

1.1金融危机的发生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CenturyFinancial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5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2008年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2009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事件的发生标志着金融危机到来。

1.2事件背景

1.2.1目前各国的反应

美联储再降息75基点至历史最低逼近零利。为阻经济进一步下滑,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历史最低,并将通过一切途径来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剑指零利率,瑞士韩国加入降息大军。继加拿大降息之后,韩国和瑞士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00基点和50基点,分别创历史新低和四年低点。

欧盟开会统一成员园救市步伐。昨日,为了统一救市步伐,欧盟各国领导人齐聚布鲁塞尔开始为期两天的峰会,希望寻求携手拯救重创的实体经济。

1.2.2产生的后果

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华尔街来的这场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的各个角落,这次危机发展迅猛,影响巨大,美国、欧洲国家和地区失业率激增,美元贬值,工厂大批量倒闭,一些百年企业如悍马也在这次危机中倒下。这场危机目前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第—个层次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的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第二个层次是流动性的危机。很多银行、金融机构破产,不能满足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层次是信用危机。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了空前的怀疑。

2 所用理论

2.1费沙的利息理论

费沙的利息理论变量主要是3个:收人、利率、财富。收入由生产力决定,利率由市场决定,财富是被动的,由收入及利率决定(再简化是财富等于长期收入除以利率)。

加进货币,有通胀或通缩的可能,市场对前景的预期于是引进,上述3个变量的关系可能变得深不可测。但是利率往往由政府左右,再不是全由市场决定,人们预期的转变更加复杂。如果再加上交易或讯息费用,市场的借贷或与金融有关的合约就更不安全。

费沙的理论说明财富是由收入与利率决定的复杂因素的引进,财富可以不管收入或利率而暴升或暴跌。这就是楼价或股市的大落大上可使市民哭笑无常的原因。一般而言,这些是政府及央行的责任。

2.2双层合约的理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是庞大的合约组织,可分两个层面。其一是产出方面的,包括工商业、服务业与房地产;其二是金融方面的,包括银行、证券经纪行、财务机构及联邦储备局。

各层有自己的合约结构,而层与层之间也有多种合约相连。金融层面要靠产出层面的融资与贸易的需求而获利;产出层面要靠金融层面的协助才能适当地运作。息息相关,一个层面出事,因为有合约的串连,对整体可以是大件事。

3 原因分析

3.1债券资本化

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将没有实物财产作担保的债权赁证进入经济流通领域,实际结果可能造成,信用成为财产的一种类型,信用具有实际经济价值。

一般债权赁证不能财产质押对象,但实施后,一般债权赁证可以作为质押赁证,具有财产价值。

持有巨额次级债券的金融机构突然遭遇债券交易中断,相当于中央银行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猛然提高到100%,货币不能流动,就不能再创造货币,金融市场只能崩溃。

资产证券化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美国人发明了次级贷,错上错是把次级贷搞成可以无限制放大的次级债。

证券资本化使美国的金融市场蒙上一片浮沙,可以赚钱,但你要懂得怎样避重就轻,在浮沙走动时你要步步为营,一眼关七,不可有半步差池。

下面举例说明,一栋市值100万的房子,按出去借70万,借贷与资产的比率是0.7。房价下跌至80万,安全;房价跌至60万,借者断供,贷者收回房子,亏10万,可以继续追讨。房子100万,按70,跟着再补按或加按(secondmortgage)10万,共借80,借贷,资产比率是0.8。房价下降有类同的问题。

房价100万,按70,持着借据的人把借据再按出去给第三者,借10万,总贷款是80,借贷,资产比率是0.8,也安全。但如果拿着70万借据的人把借据按出去给第三者,借50,市价百万的房子的总借额是120,借贷,资产比率是1.2,高于一,不安全。如果欠钱的继续付利息,可以持久地相安无事,但一旦风吹草动,贷款者要收回,房子所值不够分,一层追一层就麻烦了。一般而言,以同一房子向几处借贷(即secondandthirdmortgage),其借贷,资产比率是不会高于一的。这是因为贷款的人会先查清楚这房子究竟有多少个债主。问题是一手转一手的借法,不是补按,而是按上按,土地注册上房子只有一个债主,看似安全,但上述的借贷比率可以升得很高,大家供息相安无事,房价下跌只一方断供可以是灾难。

3.2利率波动

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进行多次利率大副调整。美联储来来回回调整利率致使社会预期出错。比如,一个员工预期工资3000美元,在工资发放前,她按这样的心理预期提前借贷消费,但是,当利率降低最终引起通货膨胀等原因使得实际发放的工资只有1000美元或者更少,这会使她的现金流断掉,该员工会“破产”。

3.3杠杆作用

杠杆的作用导致信用过度扩张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最终出现信用危机,怕就怕在系统性风险上,就是概率统计中的大数定律不再成立,正负风险无法抵消时就危险了,而美国这次的确是这样子的。

杠杆越大,为何风险就越大呢?原因在于信用的本质是靠预期,而预期本身就意味着风险,那么你靠的越多人的预期,风险就越大。

3.4双层合约的理论分析

我们可分两个层面看美国。其一是产出方面的,包括工商业、服务业与房地产。其二是金融方面的,包括银行、证券经纪行、财务机构及联邦储备局。

美国的困境是整层的金融合约结构倒塌了下来。长远一点看,平复目前的金融风暴是要把这金融层面修理好。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6

目前流行的一般分析认为:当今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机构过于贪婪,给那些收入不稳定、信用等级低的人发放了住房贷款;又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将这些次级贷款打包以债券形式转售给其他投资机构,盲目扩大了信贷规模。而当贷款买房的债务人无力还款,开始大量出现断供现象后,导致银行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然而,在我看来,这一切还只是表面现象,而绝不是根源。根源应该存在于导致美国贷款买房的债务人越来越普遍地无力还款而不得不断供的社会因素里面。

一般来说,如果银行明知一个人根本就无力还款,还要高额贷款给他买房是不可能的;而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是不可能贷款买房的。

这就是说,凡是能够得到贷款买房的债务人,在当时是有还款能力的,至少自己和银行确定有还款能力。

由此可以断定,美国贷款买房的债务人无力还款以至于不得不断供,肯定是后来的原因造成的。

而且,我们知道,债务人断供必将迫使银行收回房屋,损失最大的首先是债务人,前期的投入可能都会化为乌有。所以,债务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轻易断供的。

如此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美国贷款买房的债务人越来越普遍地无力还款而不得不断供的主要原因,无疑是贷款时预期的收入减少甚至没有了。

换句话说就是:美国贷款买房的债务人越来越普遍地或破产、或减薪、或失业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贷款买房的债务人越来越普遍地或破产、或减薪、或失业的呢?

无疑是市场不景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不景气的呢?

无疑是竞争太激烈。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竞争太激烈的呢?

无疑是生产力过剩。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产力过剩的呢?

无疑是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以及迫于外部竞争的压力,总是盲目地、不断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结果。

如果美国市场是封闭的,那么,这一切无疑是美国的资本家造成的。

但是,如今美国市场基本是开放的,每年的对外贸易额都很大。而且,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元汇率过高。80年代中斯前后,为刺激各国对美投资,美国政府几次提高美元汇率,致使美元升值了50%以上。由于美元汇率过高,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便失去了竞争力。

2.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有些国家如日本对美采取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使美国产品难以进入该国市场,造成了较大的贸易逆差。

3.美国产品本身的原因。80年代以来,在外国产品潮水般涌入美国的时候,美国国内生产的某些产品却出现了价高质次的问题,丧失了国内外市场,从而导致出口萎缩,进口猛增,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些现象无疑表明:当今美国的生产力过剩,已经不单是美国资本家的作为所致,其它国家的资本家显然功不可没。

不说别的国家,仅中国这些年来,对外贸易额就越来越大,而且顺差也越来越大,以至于积累的外汇储备已达近两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无疑是从美国市场上赚来的。

各个国家的大量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充斥到美国市场,并被美国消费者购买和享用,必然会导致美国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致使这些产业的一些资本家破产,许多就业者不得不被减薪甚至失业。

这些产业的破产资本家及其他失业者,为了生活必然会压缩开支以及涌入其它行业挣钱,这就势必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利润以及薪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减薪甚至失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压缩开支,导致整个社会需求逐渐萎缩,必然会使许多贷款买房者,越来越普遍地无力还款而不得不断供,导致银行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而且,如今这些现象绝对不会仅限于在美国发生。

因为,所有向美国等其它国家出口商品赚取外汇的国家,专门生产出口商品的这部分产能,对于国内需求来说,本来就是多余的。一旦国外需求萎缩,这部分产能也就必然过剩,致使这些产业的一些资本家破产,许多就业者不得不被减薪甚至失业。这些产业的破产资本家及其他失业者,为了生活必然会压缩开支以及涌入其它行业挣钱,这就势必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利润以及薪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减薪甚至失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压缩开支,导致整个社会需求逐渐萎缩,最终也会出现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由此可见,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生产力过剩乃至商品过剩,而且是全球性的生产力过剩乃至商品过剩,必然会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去工业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世界各国已经渐渐走出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是,危机过后我们更加需要冷静思考这次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美元体系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美元体系内部存在着不可逆转的泡沫生产机制,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出现像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货币,那么下次金融危机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我将解释我这个看似极端的观点背后的道理。

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体系的建立还要追溯到1944年的夏天,那年夏天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布雷顿森林确定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固定兑换比率标志着该体系的瓦解,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在政治军事及高科技领域任然具有巨大优势,所以美元任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大部分国际贸易仍然以美元进行结算。也就是说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体积还在继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美国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在1965年达到28%的高峰值后,便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对于“去工业化”的原因,瑙索恩和纳玛斯旺(RowthornandRamaswamy,1997,1999)指出主要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比如需求模式从制造品转向了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相对服务业大幅度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竞争这一外部因素对去工业化的贡献不足五分之一。在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过程之后,美国国内的生产行业基本上转移到了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于此同时,美国也从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成为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在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很多人认为服务经济可以很好的取代商品经济,就如同19世纪它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是一样的。

因为两者同样能赚钱,产生巨大的GDp。但是这混淆了钱与财富的区别。

在美国渐渐丧失生产能力的同时,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美国100年来形成的超强消费能力和借贷消费方式。美国消费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70%以上了,而从1856年,i.m.Singer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edwardClark想出一招为他们公司的缝纫机进行分期付款开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已经开始在美国这片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时至今日,美国人的信贷项目已经从当年的缝纫机发展到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以及最近世界瞩目的次级贷款。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即使在金融危机下的情况下,美国的消费方式仍然不会改变。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经过去工业化后,美国基本成为了一个只消费不生产的国家了。显而易见,一个只是消费的,却几乎不生产的经济体必然会出现消费需求和产品供给只见的缺口,这会激励这个经济体内的生产者增加生产。当然,这只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如果存在这国际贸易,那么该经济体就能通过贸易用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然而当一个国家能进口数量巨大的产品进行消费却不能保持相应的出口量时,巨额的贸易赤字就不可避免了。看看这些惊人的数据吧,仅2007年一年美国就产生了7003亿的贸易赤字,而2008年的贸易赤字也又6771亿美元之巨,要知道澳大利亚2008年的GDp才7460亿美元。

而除却贸易赤字所带来的巨额债务,美国的预算赤字也形成了天文数字的债务。熟读经济史的人肯定知道关于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之争在美国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在美国著名的1787宪法中规定美国政府是唯一具有发行货币的机构,但是事实上在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联储法案》并建立美联储之后,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就落入了作为美联储成员的几个私有银行手中。此时开始,美元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债务美元,美元实际上成为也一种债务。也就是说,债务的“货币化”创造了美元,而美元的票面价值必须由外力来强制。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发币权,而只有发债权,然后用国债到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那里做抵押,才能通过美联储及商业银行系统发行货币,所以美元的源头在国债上。美国国会又批准国债发行的权力,而财政部则将国债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债券,其中一年期以内的国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tBills(treasury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tBonds。这些债券出现在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而当普通购买者购买完之后,财政部最后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来的一种许诺。美联储购入这些国债自然是需要付给政府美元的,而政府则在获得货币后需要在以后每年都付给美联储高额的利息。最近几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亿美元,占其财政总收入的17%。在这一过程中美联储付给政府的美元和以后政府需要支付的利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美联储则照单全收,这时这些国债就成为了美联储账本上的资产。注意,这些所谓的资产其实本质是债务,而高额的利息是新创造出来的美元。这也为美国陷入流动性过剩陷进埋下伏笔。

可以这么说,美元的创造就伴随着债务的出现,在美国美元与债务是相互挂钩的关系,而且正是与货币发行锁死,这种债务是难以还清,因为一旦美国还清了债务,那么流通的美元也就消失了。并且由于美国日益加大的政府开支和国债不菲的利息,这些债务将越来越多。总之在债务货币之下,美国将永远无法偿还国债、公司和私人债务,因为还清债务之日,也正是美元消失之时。美国的总债务非但不会减少,随着债务利息利滚利的雪球效应和经济自然增长的货币需求,美国的债务总量将会持续上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的国债已从建国初期的8300万美元增加到260亿美元。到1965年,美国的债务规模达到2600亿美元。到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的国债竟然上涨到2.7万亿美元。克林顿的8年任期中,美国国债又翻了3番,达到6.7万亿美元。

今天的美国已经是债务缠身,入不敷出了。但是,一直到危机之前的十年间,与巨额债务并存的现象是美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似乎一切正常,平稳的经济增长率,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可以接受的失业率,而且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会一直持续下去。问题出来了,一个负债如此之高国家为什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各方面数据表现良好,美国政府究竟试用了什么魔法来做到这一切的?对了,就是神奇的美元。

为了弥补巨大的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美国必须创造出巨额的“新的美元”,通过美元其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来弥补美国的巨额债务,而每年创造出来的巨额美元流向其他各国之后,又通过金融渠道最终流入到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的房市和金融股市近十年出现了不正常的疯狂增长。而这样的泡沫式增长必然会出现破灭的时候。在大家的预期和信心出现动摇的时候,整个增长链就如同崩塌的大厦一样一下子全部瘫痪。而这时侯也就出现了这次的金融危机了。

参考文献

[1]李鹏.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探究[J].南方金融,2009,(01).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8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危机;经济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116-02

一、虚拟经济概述

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说,主要指金融系统和房地产业。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出来,其发展受实体经济生产能力的约束,其利润受实体经济利润率的制约。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虚拟经济的正效应主要体现为在信用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虚拟经济有效地实现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了资本周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负效应则体现为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际资本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实际利率决定的,所以经常与实际资本的价值相背离,并越来越呈现出超前发展的趋势。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时,由于其利润来源得不到有效支撑,将很难维持。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裂时,往往因巨大的流动性损失而严重影响实际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当虚拟经济发展过度时会吸引生产资本的流入,挤占实体经济的发展资金。

虚拟经济与金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适度规模的虚拟经济促进金融稳定与发展。从微观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供大量个性化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拓宽了其服务领域。与此同时,虚拟经济通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提高金融企业的支付清算能力,节约大量流通费用,并使金融企业的信用创造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其规模报酬和盈利能力。从宏观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提高各国市场间信息传递和价格反应的能力,提高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满足虚拟经济国际化的需求。同时虚拟经济创造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各类投资者不仅能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还能及时调整其组合,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分散或转移风险,增强抵御非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又将影响金融稳定。首先,虚拟经济的剧烈变动会通过价格、预期等在虚拟经济体内迅速传播,放大波动效应。一种证券价格、一个部门或一个市场价格的波动都会导致其他证券、部门、市场的波动。其次,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的波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进而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都是由虚拟经济的恶化引发的实体经济的运行紊乱。再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使经济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性。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极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市场波动再反作用于机构,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直至经济危机。最后,虚拟经济的崩溃导致全球经济体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并极易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二、虚拟经济的发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进入了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各国纷纷放松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管制,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众多金融衍生产品只需交纳一小部分保证金即可交易,杠杆率极高,买空卖空交易盛行,极大地加剧了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因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资本账户交易的增多而迅速增加,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整个经济呈现出一种“倒三角”的特点,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总体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大致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全球金融资产急剧膨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使得全球银行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金融资产迅速增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报告行的资产规模从1990年的7.69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8万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银行资产的增长率远远大于GDp的增长率。股票市场方面,1999年全球股票市场市值曾经一度超过全球GDp总额,之后因高科技泡沫破裂而大幅缩水。2003年全球经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股票市场再度膨胀,2006年全球股票市场市值规模达到50.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亦发展迅速。1991年债券总市值为16万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58.95万亿,15年的时间市场容量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率约为7.5%①。

第二,金融衍生产品迅猛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以成交量计算),世界各国交易所2002年上市交易的期货期权达到693.5万亿美元,其中利率衍生品交易量高达626.7万亿美元,股票指数类衍生品达63.9万亿美元,货币衍生品达2.9万亿美元。2007年末,全球衍生品名义价值为630万亿美元,为同年全球GDp总量的11.81倍。2008年上半年,全球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增加到766万亿美元。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极度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虚拟资产的国际间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从传统的贸易和实际投资为主转为以虚拟资产为载体的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例如,外汇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是为了获取货币流通转换中的价值增值和收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2007年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约2万亿美元,98.5%的交易纯粹以资金流通、盈利和风险规避为目的。巨额的外汇交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大部分是单一的纯粹的虚拟经济的价值运动。

三、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的内在特征与运动规律决定了泡沫的不断形成和演化,过度膨胀最终会导致泡沫破裂,进而引起消费、投资和信贷全面萎缩,对金融市场运行造成严重冲击,从而引起虚拟经济的自身危机,典型表现为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的视角看,金融危机的成因包括:

第一,金融市场过度开放。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导致虚拟经济的膨胀,若金融体系不健全或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引发金融泡沫继而导致金融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在实体经济系统运行失常、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认识不充分,夸大了虚拟经济的正效应。

第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脆弱性是金融体系的固有属性,虚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体系脆弱性就越显著,金融风险就越大。虚拟经济固有的虚拟性决定了其蕴含的高风险和运行的不稳健。美国的次贷危机充分证明了虚拟经济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和联动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引发了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然后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动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市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实体经济的运行也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与一般金融资产相比,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比率较高、交易成本较低两个显著特点。所以衍生产品同样具有比一般金融资产更高的风险。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次级贷款形成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mortgageBasedSecurities)、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assetBasedCommercialpaper)和债务抵押权益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CDo按照资产池结构不同可以分为贷款抵押权益CLo(CollateralizedLoanobligations)和债券抵押权益CBo(CollateralizedBondobligations)。同时在大量CDo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出了“CDo的CDo”、“CDo的立方”、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DefaultSwap)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杠杆率和极其紧密的联系。一种资产价格的变动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到其他的资产价格。

第四,政府监管的放松和经济政策的失误。政府宏观经济的失误对虚拟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次贷危机的爆发很大原因是政府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监管放松导致。美联储在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25次降息,长时期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贷需求和房价上涨。此后,为了避免经济快速增长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造成房贷借款人还贷压力增大,结果是某些客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利息。

参考文献:

[1]朱民,等.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88-222.

[2]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科学学报,1999,(3).

[3]肖辉.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受到影响,我国金融业、外贸出口、制造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业绩下滑趋势明显,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也大幅减少。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一些破产倒闭的企业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其中的中高层管理者更是大学生的有力竞争对手,这些失业人员的加入,使就业岗位进一步紧张,在这个僧多饭少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女大学生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二)社会原因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尽管今天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与男性具备同等的竞争能力,但社会传统文化的偏见和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造成部分男性群体对女性社会参与的排斥,进而对女性工作能力的怀疑,从而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那些精明能干,事业有成的女性则被嘲笑为“男人婆”,这种思想观念常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影响和制约。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用人单位认为女大学生即使工作能力很突出,但最终也会把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女大学生一旦结婚生子,就需要休产假,而且退休早。这样不但增加了单位劳动成本,影响单位的生产和效益,更不符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因此,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录用女大学生。即使女大学生能将这些负面影响缩减到最小,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因用人单位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相对弱势以及招聘模式中的思维惯性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很难避免这种禁锢。

(四)高校的原因

一方面高校扩招不但增加了大量的毕业生,使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致使高校的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在校生的需求,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脱节,进一步激化了大学生就业矛盾。目前,大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模式和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符合市场需求,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而且各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同时,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简单、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也造成了女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影响,削弱了她们了就业竞争能力。

(五)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至“高不成、低不就”,影响了自身就业。部分女大学生主动就业意识也较弱,在主观上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贪图安逸舒适的工作,缺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决心,也使得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女生。同时,相较于男生,女大学生不仅生理上受到限制,心理上也比较脆弱,往往承受不住太大的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了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极其被动的局面。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发展的问题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经济,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为女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这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因此,政府要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例如,通过企业税收的减免,政策的支持,贷款等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严冬”,用保企业的方法来保就业。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有针对性地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倡导男女平等就业,打破思想壁垒

要想最终实现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的平等就业,首先要打破人们心中就业歧视的思想枷锁,尤其是存在于用人单位思想中的“惯性思维”。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对女性总体价值要给以客观、公正的宣传评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充分肯定女性的劳动价值。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女大学生的优势,消除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为女大学生就业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对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辞退等一系列环节加以规范和监督,对于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种种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女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女性生育成本由国家社会、用人单位本人及其家庭共同承担的运行机制,以减轻企业负担,消除企业对女性生育期高劳动成本的顾虑,创造女大学生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四)多措并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出与社会需求向契合、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加大对社会用人需求的调研,在对就业市场进行科学的人才预测和规划基础上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供需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女大学生长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克服就业时的心理障碍,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举办针对女大学生的招聘会、鼓励女大学生向中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等措施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五)发挥女大学生自身优势,积极就业

众所周知,相比男生,女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出色,考虑问题更周全细致,形象打扮更加得体,礼仪方面更周全,忍耐力更强,形象思维更出色,性格温和更加善解人意。因此,女大学生能否发挥自身优势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女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政府、学校给予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坚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理念,克服“娇气、自卑、攀比”的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金融危机背景下,更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主动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做事认真、细致、勤劳的特点,扬长避短,为自己成功就业增加砝码。

总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女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清楚当前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技能,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岗位。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危机中的“危”转化为“机遇”,才能在与男生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的原因篇10

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图景;贷款信用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原因 

 

我们知道,美国经济的70%依靠私人消费,而且相当比例是负债消费。在那里,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等,贷款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在过去几年,为刺激房贷,贷款公司提供了优惠利率、零首付(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甚至头年不付利息等优惠措施,使一向自信的美国市民包括那些低收入人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贷款公司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为分散风险,他们找到知名投行,推出了cdo(债务抵押债券),让购买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在有利可图的低利率环境下,低风险的高级cdo很快卖了个满堂彩。对冲基金在全球利率最低的银行借钱后大举买入风险较高的普通cdo(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仅利差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时,对冲基金还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数倍的贷款,追着买投行的普通cdo。投行再把cdo投保创造出cds(信用违约交换)以降低风险。cds也卖火了。投行在cds基础上又创造一个cds基金(“三毛”基金),把先前赚到的一笔作为基金,放大数倍(例如10倍)地首发。这时,人们认为,买入1元基金,亏到0.90元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三毛”卖疯了。于是,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许多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由于这批产品在otc市场交易,法律上也未规定需要向监管者报告,无人知晓它们究竟卖了多大规模,这样就形成了2001年末以来,从贷款买房者到贷款公司、各大投行、各个银行、对冲基金,人人都赚的情形。美国房地产一路飙升,根本没有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 

与之相伴的是,美国的利率不断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同时,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大幅上升,这使那些收入根本不高的购房者还贷负担大为加重。房价下跌也使得他们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于是又出现了2006年底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保险公司和银行相继巨额亏损报告,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纵观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由松变紧的政策调控环境是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经历13次降低利率之后,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仅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30年固定按揭房贷利率从2000年底的8.1%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这使得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这类创新产品滋生并占总按揭贷款的比例迅速上升。市场的火暴使富人们更加放肆地挥霍,穷人们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开始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银行等贷款提供商降低贷款信用门槛是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学简报”网站编辑罗伯特·瓦拉赫在形容次贷危机爆发根源时这样说:“只要你还喘气儿,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就敢想方设法借给你钱。信用不好?没问题!无力偿还月供?也没问题!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无须证明文件就可抵押贷款的时代。”即使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下,为防止吓退次贷借款人,华尔街变本加厉疯狂放贷,甚至仅依据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收入就可放贷,次贷款额还可以大于总房价。降低放贷门槛,必然导致回收资金的风险升高。 

部分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过度证券化转移风险是导致危机的表象原因。在低息环境下,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的投资回报空间,不仅使放贷机构在股市上一倒手就将债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还吸引了美国以及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投资者。被无限放大的证券化规模究竟多大可谓深不见底,使得危机爆发时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