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十篇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十篇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0:55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1

关键词教学效果;新课程;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评价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学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对情况下完成。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综上所述,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发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引下熟练掌握知识。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课堂教学过程: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有效性。高科技的发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季风形成时,教师以通过制作Flash,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季风的形成和走向,这样就把一个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保障了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要求学生能将它运用到学习中。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4.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学习中才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建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效果。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高自身能力,保障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育

一、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地理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知识以及品质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是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上的运用是指通过地理教学使得学生们掌握地理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等等,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以前不能理解的问题,比如说怎么辨别方向、怎么进行工业布局、怎么看地图等;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地理教材使学生学习到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基本的地理概念、基本的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等,使学生清晰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系统中的基础知识;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学生在努力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和综合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且在行为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知识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水平等这都是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目标。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的分析

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几个原则要求:

1.改革性的原则:初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创新,使得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渗透。

2.发展性的原则:初中地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还可以直观地利用地图等各种教具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地理知识量,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持续学习地理的热情。

3.民主性原则: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观念,养成“学生为主”的观念,把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上,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积极性,用热情的语言和让人尊敬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4.实践性原则:实用性比较强和综合性比较突出是初中地理学科比较突出的特点,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展开相应的课外活动,加强地理学习的实践性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学用能力。

三、备课要求的分析

对于一个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备课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保证,必须做到态度认真地完成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要更好地完成地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深层的探究,明确教学目标。近期以来,地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系机构、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这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素质教育对于公民的要求。同时,教学要求和内容更加明确和清晰,有益于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对于国家的现状和环境的现状及世界人口问题和压力都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现实情况。

2.对教材层次进行掌握,编号教学提纲。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提纲。在编写教学提纲的时候初中地理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结构的同时要分清教材中的重点、分清主次,注意前后和内在的联系,这符合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符合地理学科的先后发展逻辑顺序。

3.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直观教具上场。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理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在备课的时候地理教师就要预计到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好,使地理教学灵活却不复杂,紧张有顺序地进行,地理教师充分了解直观教具的用途,并且对哪种运用方式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加以思考。

四、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要抓好

初中地理教师一般的教学方式就是先组织学生一块学习再要求学生复习,之后进行提问,开始新的课程,进行总结巩固最后布置作业。而这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机构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新课标教材变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看清教学形式,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响应新课标的变革要求,重新对课堂结构进行构建。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3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一、课堂教学“以生为本”设计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课堂的设计.一是对新时期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因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只有掌握其个性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二是对新时期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了解,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多少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有多少学生似是而非,有多少学生基本不懂.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备课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在上课时方能确定对哪些知识重点讲解,对哪些知识精讲或不讲,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创新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但实际情况是,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有个性,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也不近相同,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变化进行创新教学,方能够做好新时期初中生素质教育工作.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内容不仅仅是教材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内容的结构上,教材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处理,可随时补充、调整一些教学内容和习题,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地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在钻研教材、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对教材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教学内容、例题及时进行重组、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拘泥于一例一课的教学内容.只有从学生实际需求的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去遨游,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达到此种情形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一定是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三、初中数学教学要拟定“意外”的教学路径

数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但到上课时或者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半时却出现电脑故障或突然停电.这就是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前无论怎样设计教学都无法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突发的“意外”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后教师处理得当,可让数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所以,教师及时合理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四、初中有效教学要进行分层次教学的设计方案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4

课堂环境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课堂环境对课堂教学的重大影响.换言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忽视课堂环境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建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本着物理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的原则,在态度和情绪上表现较为严肃和严谨.基于此,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要求相对较高,将课堂氛围打造的较为压抑和紧张.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变得紧张,也不敢过多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具体地说,正是因为教师严肃的表情以及过于严谨的态度,导致学生感到紧张,在无形中将师者的威严无限扩大.因此,学生与教师很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而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来看,教师应该努力打造互动式的课堂环境,必须要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打造互动式的课堂环境.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地放松对课堂纪律的掌控,应该使用较为亲和的态度开展课堂教学.微笑面对学生,这是打造舒缓课堂教学氛围最简单直观的方式.当教师的态度和情绪转变后,学生才会放松,才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温和与亲近,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变得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不再将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独角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询问学生的意思,并且在学生失误后对其进行鼓励与肯定.通过教师态度和情绪的转变,学生就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变得积极主动,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知识建构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念得到众多教师的肯定与认可.因此,教师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但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基于此,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收获较少,直接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增加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电压与电阻”时,教师就不再要求学生按照课本进行理解与掌握,而是开展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按照相应的实验步骤开展教学.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自习观察物理现象,并对各种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开展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在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这种通过实践得到的知识无疑更加深刻,更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开展分层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收获,导致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兴趣降低,不愿意主动学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此时,教师应该合理开展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帮助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发展.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针对物理基础好的学生,引导其对于更加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究.针对中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夯实其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目标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大气压强的含义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够正确解答基本的习题.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结语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备课参与落实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趋势下,学校教育引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模式由先前的教师主导模式变成现在的学生主体模式,课堂也变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开放式学习平台,此时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充分调动,即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精心备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环节,备课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切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在备课思路上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一)精心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为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期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案。通常情况下,数学教材内容高度凝练、概括性极强,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深刻、全面地理解吃透教材,为课堂讲学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形势下,数学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教学,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落实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其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教数学”和学生的“学数学”上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代替“口头教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裁剪并旋转三角形纸片,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新知识,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明显。

二、学生主动参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保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学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首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初中数学展示与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求知欲,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次,重点向学生传播初中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课题的相关研究,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学会数学解题,学会数学思维。最后,及时进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全面这三方面的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开展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其重要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才能确保高效课堂效果得以实现。

三、方案全面落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手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手段和评价结果是教学方案的全面落实与否,包括教学策略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实施。

(一)有效提问,增强互动实效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环节,课堂提问是检查开展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顺利开展高效课堂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探索,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实效。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实质效果,随意性很大,答案范围没有限制,学生便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角度进行思考,提问便适得其反,流于形式化,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便能解答,学生问题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水平之外,提问便没有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为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进行开放式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练习的编排上分层次设计,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有层次、有目的地提供学生能力水平突破的平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均体现分层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

新的时展背景下,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时代要求,高效课堂的开展至关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同样不可或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精心备课,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的基础,全面落实教学方案,提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学生主动参与,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分化淘汰”型的教学模式,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致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低下。二是“封闭灌输”型教学模式,以“应试”为目标,重教轻学、重关门读书轻社会实践,剥夺了学生发展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改革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探究知识、归纳结论、知识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是要完成物理知识的两次转化: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二是创造条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正是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具备的特点。

二、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

依据“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观点,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有下列四个环节:

1.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能力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但是可以改变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部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而忽视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开发和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如果制定“一刀切”的物理教学目标,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极端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层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一步具体明确各自的目标,不断进取,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导入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时要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兴趣激发疑难的设置,切入教学的重难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导入艺术。

导入新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特别注意设疑引入,悬念激趣。

在设置疑惑和悬念引入新课时要注意所设置的疑惑和悬念的度,不“悬”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情的目的,过“悬”则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得其解,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注意创设引导“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思维最近区是促进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

3.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提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以趣味性、灵活性、促思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设计的问题类型可以是实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创新型问题等等。

4.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优化练习

精心设计物理练习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穿插安排。练习应该达到下列要求:具有目的性,即练习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具有整体性,即练习要从整体教材体系、整个单元、整堂课的高度去设计;具有多样性,即练习要多样化,有多种形式,有多个角度,有多种结构;具有典型性,即练习做到题量适当,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迪思维的功效;具有针对性,即练习要从物理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水平;具有趣味性,即练习要有新的形式,新的题材,新的因素,新颖有趣;具有创造性,即练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而设计。

三、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应注意的问题

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切忌目标大而且空。课堂教学设计前要对物理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尝试自己设计教学,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要有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不断完善和规范课堂教学“前设计”。要在例题、练习题和作业题的设计上下功夫,每节课都要力争设计一两道开放题,这样既有利于开放课堂教学,又能开放学生的思维。同时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物理,学习身边的物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所谓的课程早已经不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知识的载体,也不是固定在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而是学生学习经验各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而现阶段的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应当积极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机会和任务,全面帮助学生能够通过感知和实践来进行学习,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好地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应当遵循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在特定的课堂教学范畴内,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当然,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数学的学科特征以及教学的基本规律,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一定的、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进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机会的差异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教学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单个的精英学生的教育需求。尽管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至少应当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虽说上的是一样的课程,但是每一位学生自身的情况不同,所能够接受的知识程度不同,同样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不同,而这种学习机会正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例如:针对数学的应用题而言,仅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过程中,而五分之三的学生能够参加到部分的分析过程中,剩下的五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地进行应用题的分析,这样使得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2.课堂教学密度的不同

教师时常会抱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间太少了,甚至有部分教师直接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于教学实践不够长的这一问题上,但是,事实是教师没有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实践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提升,而这正是课堂教学密度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所谓的课堂教学密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应当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密度,为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时间的运用,同时应当合理安排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宏观把控教材框架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整个的教材的知识框架有一个更好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也应当对讲授的内容有一定的整体认知,充分地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整个数学框架构建起来。而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和激发学生自行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为主动学习,或者,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提供给学生独立的学习资料,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提倡探究式教学

数学学科本身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极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对于一种题型往往有多种解法,由此可见,在数学学科中进行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只有学生全面充分地理解了整个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此,在初中数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极为必要的。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仅仅重视知识的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习方法或者是解题技巧的讲解,这样,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为此,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提倡探究性的学习,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9(3).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8

关键词:学生主体视角初中政治课堂优化策略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为培养新型人才,提升国民素质,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所以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全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与自觉性,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恰当处理政治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从学生主体视角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处理他们与政治教材之间的关系,并转变教学理念,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初中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教材内容,而是以教材为引导发散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所以,教师为突出学生的主体视角,可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运用因材施教理念,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将教材内容与他们有机整合,改变以往乏味、单调的初中政治课堂。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谐、科学的教学环境能促进其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以学生主体视角出发优化课堂,充分突出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模式,为他们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在给予学生主体视角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时,应引导他们在学习教材内容过程中调动双手、耳朵、眼睛和大脑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活动富具动态,增强趣味性色彩,而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捕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与反应。另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话题与学生积极互动,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三、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作为灵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由教学目标决定。传统初中政治教学目标大多都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实现,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难以发挥其创新性和创造性。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多个思考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政治知识。但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相应的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基础,根据他们目前的综合能力与知识水准设计出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设置的初中政治问题也应具有层次性,答案应具有灵活性,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构建知识结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与载体,形成能力需要掌握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初中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往往是较分散和无序的,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所以,教师要通过基于学生主体视角优化初中政治课堂,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程度。初中生只有掌握构建政治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对政治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将多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整理与排序,将所学习的知识作结构化处理,然后构建一个完整的政治知识体系,这是基于学生主体视角优化初中政治课堂的关键。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掌握政治知识的基本结构,从而理解课程的整体内容。另外,对于教师来说,还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发挥其主体视角作用。

五、结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主体视角优化课堂是对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落实,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政治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途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65-66.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9

一、认真研读课改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

1.教师方面

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改的精神,实现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应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除了讲解一定的知识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会如何汇总各种信息的方法,并将所学知识整理为自己有用,抓住重点的学习。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而不是知识点的灌输。教师要及时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学以致用。

2.学生方面

教师应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初就摸清学生的英语基础,以此来规划教学目标及每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以提高日后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可通过入学摸底测试或分析入学成绩来了解学生初中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知识基础,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基础知识扎实、词汇量大的学生,可引导其用词根扩展词汇,加以适当的阅读教材辅助其对词汇加深记忆;对于词汇量小的学生,应要求其熟读课本段落,将词汇带入课本中仔细分析阅读,牢记词汇用法,再根据当时所学的语法加以运用,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3.教材方面

教师要认真学习、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以全面了解初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衔接处,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用铺路搭桥的知识点引入知识,用其区别点引入衔接点,层层递进知识点,以此展开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二、改革传统教学,合理利用教材,活跃课堂气氛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分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四大模块,教师往往模式化地布置学生课下背诵单词,课堂听写,讲讲文章段落涉及的语法,放一遍听力,再让学生起来读一遍,一节课就过去了,对于这样一堂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实际学到了多少知识可想而知,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新课标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合理利用教材

在教材的运用上,教师应找准知识点所在文本或段落,在知识点集中的段落中,教师在课堂进行详细地讲解外,可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该段落。这种方法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关键知识点处。对于学生对知识段落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抽查或课下抽查,将平时表现计入期末总成绩。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一堂生动、有趣、活泼的英语课堂,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印象。对于初中高中知识点衔接处,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编制情景短对话,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有些教师一开始就要求课堂进度很快,在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注意到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处的讲解,但在追求进度中,教师往往会比较迅速地进入高中的“拔高”阶段,而忽视了学生初中并未形成知识系统的基础阶段,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断层,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匹配,教学效率下降。笔者认为,因学生在初中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初入高中阶段可帮其梳理知识,从而更好地找到切入点,添加高中知识点,在日常解析中就注意知识点的衔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几点外,为了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师还应做到客观评价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观察,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进行补缺等工作。教师要在教中总结,在总结中反复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教法心得,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度过初高中衔接这一难关。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篇10

  2012年素质大赛是全区各学科统一举行的一次大范围的活动,以“推动教师主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初中教师素质大赛。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这次大赛历时3周,经过预赛(学科专业素养笔试考核)、复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板图和教学设计编写)、决赛(课堂教学比赛)三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针对地理学科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情况,做简单介绍和反思总结。

地理学科大赛总体思路:初步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地理课标——编写基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地理技能展示“黑板绘图”——实施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整个素质大赛的过程体现从易到难的原则。

预赛:要求全区中学地理任课教师均参加学科专业素养笔试考核。从这个要求上可以看出,这次素质大赛的涉及面很广泛,一线教师基本上都要求参加(年龄大的除外)。笔试考核的内容要求是:笔试满分100分,其中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约占30%,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约占70%。我是根据这个内容要求进行的命题工作。由于这是全区第二届举办素质大赛,所以学校领导和老师更加重视,纷纷询问考试的内容与范围,担心命题太难。我觉得这次素质大赛目的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在地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这样写到:“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标内容为主,难易程度略高于初中学生水平”,我在多次教研活动中也一再强调:“学生会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必须达到”,可以说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了。所以这次初赛中的专业技能要求是:描画图和填图。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①世界地图——在世界政区图中完成:a、描出世界6个国家轮廓;b、用斜线画出7年级下册所学的国家和地区;c、填注“大洲、大洋以及7年级下册所学国家和地区”的名称)。②中国地图——在中国政区图中(内含长江、黄河)完成:a、用斜线画出8年级下册所学的省级、省内和跨省区域;b、填注省级单位、省会、濒临海洋和8年级下册所学省级、省内和跨省区域的名称。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填图的有关7、8年级四册书的地图和填图内容。由于暑假刚刚研修了新课标,所以对地理课程标准也做了最基础的要求,考试说明中非常明确:“①记忆2011版地理课程标准中的p1~2“课程性质”、p3“课程基本理念”和p5~6“课程目标”。②知道并理解p7~18的“课程内容”和p19~31的“实施建议”。③能够举例说出地理课程标准各部分修订前后的不同之处。”我希望通过这个说明,促进老师对地理新课标的深入学习,并且会用地理课标理念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体现课标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从地理教师的答卷中,我发现教师在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以及对课标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看,年轻教师考试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年轻教师教学时间较短,对初中地理知识和技能不熟悉,所以希望年轻教师要积极学习初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这样你才能够胜任一个初中地理教师的工作。多年教学一线,特别是对课标和教学研究较多的老师成绩较理想,这也是地理教师教学实力的一种体现。

复赛:各学科按50%的比例从初赛中择优产生复赛选手,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黑板绘图和电脑编写教学设计。复赛是在初赛和日常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初赛对课标的深入学习和应用,老师们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要用地理课标的新理念去编写教学设计,而且按照平时教研活动时的课标分解方法和思路去编写教学设计,所以说复赛都是时刻围绕课标和结合日常教研活动进行的。编写“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①按照一节课内容设计;②一定要体现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③结合日常教研活动的课标分解模式编写教学设计;④以7上册和8上册内容为主,届时抽签决定编写章节。板图板画——小黑板绘制(自带小黑板)。内容与要求如下:①绘制时间:10分钟左右;②评委与打分:评委待定,打分要求去掉最高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教师的最后得分;③绘制内容:a世界轮廓图;b新疆、台湾;c中国轮廓图(内含长江、黄河);d世界6国轮廓图,选取其中的两项进行组合如ab或者cd,进行抽签决定。通过素质大赛的复赛活动,促进教师对黑板绘图的训练和重视,编写教学设计,达到了对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决赛:各学科按30%的比例从复赛中择优产生决赛选手,参加课堂教学比赛。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及我区“低负高效,生本探究,生态和谐”课堂要求,考查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结构流程、教学效果、个人素质等方面。上课的课题要求在决赛前一天告知参赛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认真研究地理课标,善于搜集教学资源,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课改理念是否真正的实践在日常的教学中等等。我命制了3套难易程度大体相同的“课堂检测题”,在教师讲课之前进行抽取,这样随机性就比较强一些,尽量不让老师摸清测试题内容,做到公平公正。这次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评委们评价为“课堂设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较高”、“比听优质课的感觉还好,心情非常激动”。选手们的优异表现打动了听课教师的心,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观摩参与素质大赛,提高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增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坚定了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我心里也对老师们的表现比较满意,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也非常难得。在这次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课标要求把握还比较准确,从而处理这节课的重难点都比较到位,能够用巧妙地方式方法突破重难点。有的教师用板图,有的让学生绘图,有的用学生采访的形式,有的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新颖,有的对学生的读图指导非常细致,提出问题针对性强,有的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各具特色,采用了传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教师所用的资料也丰富多彩,视频、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图和文字资料等。可以说,大多数教师能够主宰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大赛结束以后,许多教师都自觉地写感受和反思。从教师的反思与感受中,我感觉收获很大。老师们认为通过这次大赛,对课标的解读由原来的不关注到现在有兴趣的研究,重新认识了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摆脱了以往提“课标”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局面。教师真切体会到课标是教学的指南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并且使利用课程标准指导实际教学成为一种习惯。教师通过初赛中自己的答题,进行了换位思考,真正体会到学生的难处,也增加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