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治理经验交流十篇社区治理经验交流十篇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2:05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1

一、强化意识,整合自治优势

从我当选主任的那一天起,我就认识到,作为一个民选社区居委会主任,要让全体居民认同你的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就必须办事有章有法,有依据,依照法律办事才最有说服力。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首先从统一社区居委会全体成员的思想出发,带领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学习依法治国理论,市委领导有关依法治市的讲话民主委员会组织法等,围绕如何搞好社区管理开展了大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主任及成员是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做好社区工作,不仅需要社区工作者具备“吃得了苦,耐得了烦,受得了气”的敬业精神,还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社区的观念。社区干部手中无权,只有依法管理才能树立威信;社区事务繁杂零乱,只有依法管理才能理清头绪。其次,注重发挥驻地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分别走访了驻地单位,交流我们依法管理社区的构想,争取在驻地单位的支持下建立起了“共驻一地、共建一域、共谋发展、共享其益”的社区共建机制,成立了由各驻地单位参加的社区联席会,定期召开社区共建专题会,与驻地单位共商社区建设大计。社区单位通过共建共享实践后,都能自觉地把本单位的发展和管理纳入到社区发展和管理的规划和思路中,服从社区,服务社区。“我为社区作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已成为大家一致共识。第三,积极挖掘自治资源。我对社区里的可用人力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把社区内的老党员、律师、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建设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先后建立起法律志愿者队、老妈妈服务队、计生服务队、助残帮困服务队等10多支群众队伍,参与人数达上百人。另外,我还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离退休党员奉献卡、个体私营企业党员贡献卡的方式对党员加强管理。三种卡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影响和带动了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社区、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

社区有序管理必须有好的制度,我带领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及社区管理一系列制度。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讨论社区重大事宜;二是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坚持公开社务、经济活动;三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工作制度,坚持统一挂牌上岗,优质文明服务;四是学习会议制度,坚持每周召开碰头会,一方面学习法律法规政策,一方面梳理社区出现的新情况;五是社区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六是档案管理制度。自治章程和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有关制度,都经过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二、从我做起,增强法律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社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作为社区主任只有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才能当好家,处理好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平时十分注重提高法律素质,先后自学婚姻法、保障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对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总是注重收集报纸上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答,收集装订了拾余本剪报,随时学习查找。与此同时,还保证居委会成员学法制度化,有计划,要求他们在各种普法教育中,先行一步,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再向居民中延伸,力争通过自身学法、懂法,提高依法自治水平。每月20日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学法,并通过看法制教育电视,结合案例学习相关法律的方法使学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组织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反复学习讨论,认真分析理解法律条文。

居民懂法、守法是提高社区自治水平的基础,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开展了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一是法律进社区工作贯穿在全年工作之中,以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普法教育。针对老人、青少年、妇女等不同人群,在3.8妇女节举办大型茶话会、在中秋节举行各类人员的座谈会,在暑假举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纳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多种形式提高居民的整体法制意识。二是聘请法律顾问,成立法律志愿队伍。聘请琼宇律师事务所的三名律师为社区的常年法律顾问,并将他们的照片、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制成公示牌,固定在各个住宅区的醒目处。律师们除在社区重大活动中设立法律咨询处,还定期来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邀请扬大政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法制文艺演出,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仅今年就举行了10余次活动。同时邀请市、区司法部门在社区内开展大型普法宣传,向居民赠送法律书籍,散发法制宣传材料。三是依法维权、以案说法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站。为维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我积极向妇联争取,成立了市区首家社区妇女维权站,制订了接待制度,无偿为求助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规定复杂疑难问题在10天内进行调解处理的期限,并在维权过程中开展以案说法。78岁的黄文英老人,2000年10月跌倒致残后,因赡养、医疗费用、房屋拆迁财产分割等问题引发了家庭矛盾,致使老人的生活、医疗得不到保证。我得知这一情况,分别找其8个子女进行法制教育和疏导,终于化解了一家人心中的怨气,重归于好。同时又利用这一案例在社区开展了以案说法,扩大了这起赡养纠纷的法制教育效果,和解了一家人,教育了一大片。四是大力实施现代市民教育工程。依托市民学校阵地,配置电化教学设备,把法治教育贯穿于现代市民教育工程中,使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有机结合。今年六一前夕,在社区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使小朋友们在欢乐之中接受教育。每年的7月1日、8月1日、9月1日,都组织不同的社区文艺活动,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寓于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中。有效地弘扬了正气,提高了居民群众守法的素质。现在,邻里吵架少了,相互帮助多了;斤斤计较少了,相互谦让多了,小区人文环境越来越好。

三、以人为本,牢记服务宗旨

社区自治,自我服务是重要内容,社区居委会主任的责任就是带领居民搞好自我服务,我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功夫。一是健全社区功能,方便居民群众。我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生产生活需要,动员驻地单位累计投入近百万元,建成了社区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站、健身房、老年人聊天室。为了解决社区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问题,开办了玩具加工点,无偿地为下岗女工提供技术培训、接送货、检验等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下岗失业女工从事过玩具加工,平均每人每月收入达400多元。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主动纾解民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居民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大局。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我想尽一切办法为特困户办理低保金,凡是来申请办理低保金的居民,我都及时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办理。少数特困户因不了解政策,没有到居委会申请,人又找不到的,我社区居委会成员分工多次登门寻找,保证特困低保金落到人头。如特困户李玉才、程广海两家,我先后登门10多次,并通过多种途径才找到他们。对因区域划分而低保金的领取一时无着落的特困户,我自己先垫钱给他们,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正常维持。这项工作中,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我还主动为双失、双下岗职工家庭办理《就业帮扶证》和政府购买的社区就业岗位,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政策上的帮助,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他们手中。我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贫困生,仅今年就向14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3000元。三是提升小区品味,改善人居环境。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下水道经常堵塞不通等热点问题,我奔走于各驻地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疏通下水道2885米、修补窨井圈80个、清疏窨井455个、清理化粪池72个、更换窨井盖和化粪池盖150个。为彻底改变小区垃圾存放的不良状况,率先在市区兴建了5座艺术化全封闭垃圾房,既清除了垃圾易散落的现象,也美化了社区环境。对小区内道路全面整修,路牙重新更换,人行道铺设彩色空心砖2287平方米,播种了100斤进口草种,新增绿化面积1144平方米。对小区内绿化地带全部进行了重新栽种,修复老花坛100米,并新建三座“谈心亭”。

四、依法管理,推进民主自治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2

为期一天半的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召开的,是我区自年全面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从组织领导,到具体推动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昨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因重要公务不能到会,但仍在百忙之中发来书面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作了工作报告,这对我们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同志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会前,自治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专门安排成立调研组,先后赴南北疆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对政务公开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了基本情况。各地、各部门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按照自治区要求在今年进行了自查总结,这些都为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保障。目前,我区面临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改善我区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昨天上午,我们先是“树典型”,隆重表彰了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和示范点及自治区政务公开示范点、自治区政府公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然后是“听精神”,认真听取了常务副主席作的工作报告;之后是“学经验”,仔细听取了4个部门单位的典型经验介绍以及其他地州的书面交流材料。昨天下午是“看成效”,现场观摩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事大厅、昌吉州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情况。今天上午是“促交流”,专门拿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学和常务副主席讲话,让大家进行相互讨论、沟通交流;同时,在会场及大厅设置了政务公开宣传展板,采取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促进学习和交流。

一、会议基本情况

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区15个地州市、50余个部门、160多人参加,规模空前、反响强烈。从大家反映的情况看,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很及时。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各地各部门将政务公开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召开这个会议,应当说是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二是规格高。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并讲话,会议还邀请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协的领导出席会议。自治各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各地州市负责常务工作的行政领导参加了会议,这表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高位推动、狠抓落实,对于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三是意义大。这次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典型引路,交流经验,肯定了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而且深入分析了我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四是有效果。这是自治区第一次召集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以及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开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交流政务公开工作经验和心得,可谓是亮点纷呈、各有特色,应该说形式很务实,效果很明显,影响很深远。特别是主席和常务副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会议的几点收获

总的看,这次会议时间短、规模大、层次高,领导重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任务明确,安排紧凑,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深交流、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目的。

(一)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大家感到,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的政权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疆已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各地、各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政府的各种行政行为,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老百姓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地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进一步交流了经验。从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的经验看,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涉及权力运行机制的改变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我区各地各部门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本地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为推进政务公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注重服务。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公开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来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所以,这次会议特别突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许多部门单位,坚持取消和调整部分审批项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上,努力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三是勇于创新。改革创新是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不竭动力。这次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都有一些创新的做法。如一些部门探索开展门户网站在线办事,方便了群众。一些单位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公开进行定期评议。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作了大量工作,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有力的促进了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了要求。在指导思想上,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出贡献。在目标任务上,要求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力争“三新”,就是在优化市场经济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上取得新成效。在方式方法上,要求以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组织保障上,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公报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行政平台的支撑作用。这些要求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部署具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三、为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既总结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也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主席的书面讲话,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入分析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强调了推进自治区政务公开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深刻阐明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要意义。常务副主席在工作报告中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这既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经验做法的系统总结,又是对多年来开展实践创新的高度概括,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政务公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

近年来,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目前,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抓规范、抓提高、抓完善。这次会议交流的经验,是在各地区各部门推荐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出来的。既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创新模式,既考虑了材料的代表性,也兼顾了经验的可借鉴性,还考虑了各个层次的经验。各地区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使贯彻落实会议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研究对策的过程,成为明确工作方向、提高工作质量的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按需取舍,认真借鉴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经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会后,会议代表要向领导班子汇报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促进本地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

(二)真抓实干,不断取得政务公开工作新成效

深化政务公开,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必须着手抓紧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大会精神和自治区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关键点。政务公开的领导和工作体制是“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这就决定了政务公开工作不仅是制度性工程,而且是“一把手”工程。从全国看,凡是政务公开做得好的省区,都是发达省区;凡是发达省区,都是高度重视政务公开的省区。各级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这是推进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关键。要督促各级领导不断加深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经验交流会”精神,积极推动本地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

第二,抓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在精简。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主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要求,就要继续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来有效地配置资源;同时,减少审批环节,做到应减必减、能减必减,科学设置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权力行使的程序。

第三,抓难点。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始终是我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难点。自治区一级已成立工作机构,但地州市一级目前依然没有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现有人员均为兼职,给工作深入开展带来难度。政务公开工作创新可以有自选动作,但政务公开是规定动作。要进行硬规定,保证有人干事,使政务公开工作成为各级党政的常态性工作。

第四,抓盲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自治区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完善监督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制定完善政府信息内部审查、协调、考核评价等制度方面依然存在着盲点,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仍相对滞后。必须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加大力度、清除盲点。

第五,抓热点。要建立各有关方面参加的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热点难点、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特别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领域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政务公开工作,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三)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政务公开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自我革命,是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深化政务公开能不能取得实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监督检查搞得是否扎实深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认真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从惩防体系建设来看,政务公开是制度、监督、纠风、改革等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一个重要抓手。因此,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要和惩防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把经常性的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加强对那些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自治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适时对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检查结果要通过《政务公开简报》等形式予以通报。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3

关键词:长武经济走廊;协同发展;两型社会

本文为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跨省级行政区域背景下的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ZK3076);2014年7月,形成《推进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的四点建议》,入选湖南省委组织“为改革攻坚克难・金点子”专报,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委常委、秘书长韩永文同志的批示肯定。

关于长武经济走廊的概念,笔者曾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论述。从狭义角度来看,长武经济走廊由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组成。从广义角度看,长株潭是指“3+5”,除了长沙、株洲、湘潭,还包括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5个省辖市;武汉城市圈不仅包括“1+8”,还涵盖了荆州洪湖市、荆门京山县、随州广水市等地区;除此之外,还包括两大城市群之间城镇及周边地域[1]。由于经济走廊具有广泛地域性,因此,本文采取广义意义上的长武经济走廊概念。当前,正值区域经济驱动经济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梳理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的意义,分析当前的现状,提出有效的举措,对于整体推动“两型”建设实践,实现中部崛起,对接长江经济带,探索协同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考察

湘鄂两省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而悠久的文化渊远,经贸交流往来也很频繁。湖南、湖北同为楚国的发源地,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湖湘文化和荆楚文化是古代楚文化的两个重要部分。在唐朝时,湖南、湖北同属江南西道。至宋朝时分属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明朝时同属湖广省,两地交往得到加强。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才正式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康熙十六年间,中原地区书写“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移民宏伟史诗。“两湖熟,天下足”,两湖地区农产品丰盛,农产品贸易活跃。在宋代,全国“四大米市”,两湖居半,为湖南长沙和湖北沙市,有“两沙半天下”之说。

至近现代,湘鄂是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发源地,1928年成立中共湘鄂赣特委,成为一个一体化军事、政治、经济板块。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游湖北、湖南隶属中南行政区。从行政管理上来看,建国初期,两地曾属于同一行政区。

改革开放以来,早在20世纪80年底,由政府主导的湘鄂两地行政管理协调和横向联合就开始了,先后召开税收、工商行政管理、民间纠纷联防联调、食品药品监管等协作会议并形成成果。报刊、广电、白蚁防治交流、文物保护等学术交流和各类业务比赛也蓬勃开展起来。同时,象棋赛、政协联谊会、老年人运动会等文体交流和联谊活动不断。

进入21世纪后,长江航运逐步复兴,长武高速初步形成网络,长武高铁通车运营,长沙到武汉仅为70分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成为一种常态,长武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武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先后参与达成《武汉共识》、《长沙宣言》等协议,就“放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国家战略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推动区域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在交通、卫生、文化、商务、科技等方面形成协议,产生较大影响。2014年7月,长沙武汉举行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具有天然合作的基因;加上两地交通便利、信息快捷、互相信任这些后天努力的品质。可以说,长武经济走廊建设,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具有厚实的现实基础。

二、建设长武经济走廊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从世界潮流来说,适应了区域整合的大趋势,将对逐渐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从国家战略上来说,只有中部崛起,中国经济的“腰杆”才能挺直,而长武经济走廊是中部崛起的关键;从时间节点上来说,符合“从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这个规律来看,也到了该中部地区发力的时候了”[2]规律,是实施“第二个大局”[3]的应有之举。

2.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特别是跨省级行政区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中央关于“两型社会”的政策精神,地方关于“两型社会”的主动探索,体现了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自主创新相结合释放新的改革红利的政治逻辑。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为跨区域协同发展破题,处于探索阶段的协同发展尚未有可推广成功经验。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将为跨省行政区协同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3.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广。“两型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既要有单个特区特色,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国或至少是区域的推广价值,仅仅通过特区形成地区增长极并非唯一意图,总结改革成果,推广改革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中央设立“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将有力回答“两型社会”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整体格局中所面临系列课题。

4.有利于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两大城市群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比较突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任务比较繁重,综合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完全符合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选择,完全符合打造中部经济升级版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产业从沿海东部转移中部的现实诉求,有利于率先探索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充分发挥“一带一部”、“战略支点”[4]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为经济升级和产业转移积累新经验、形成新做法。

5.有利于实现与长江经济带的无缝对接。落实中央精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迫切需要切入点。长武经济走廊建设,有助于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带动中游、沿江城市群发展,有助于实施定向调控,有助于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最终为长江经济带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提供重要遵循。

三、加快长武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1.设施共建。建议加快完善长武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对接、协调和合作。一是加快交通对接。建设充分发挥武广高铁、京九客运专线等主体作用,加快京珠高速复线、荆岳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地区港口群,加快长江中游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尽快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更为重要的是,在管理、维护长武经济走廊交通运行上,探索出管用、有效的经验,比如交通,长武之间如何更加快捷,市民交流如何更加方便。二是全力支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要通过实施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和项目,确保设施共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涉及长武经济走廊的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武经济走廊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2.产业共融。建议加强产业、技术、市场等全方位合作,着力合作开发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联合推进产业对接,优势互补,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激发最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由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的产业带的分工重组,力争形成优势互补、共生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武汉城市圈主导的汽车钢材制造、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产业,带动和辐射长株潭城市群内产业共同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机械和交通设备制造业可联合和重组武汉城市圈的相关企业。

3.生态共治。两大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对湘鄂两省的极大信任,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金字招牌。长武经济走廊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迫切需要加强在生态治理方面的通力合作。建议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环境共治的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标准、绿化标准、排污标准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借鉴国内外区域生态发展的治理经验,如出台统一的生态标准、成立城市群环境管理委员会等,并赋予相应的行政调控权,专门负责跨行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事项。特别是要加强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在重点领域的协调配合,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构建统一的协调机构和交流制度,共同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4.机制共筑。一是建立“两省统筹,两市为主”合力引导机制,“两省统筹”即在湖南、湖北两省领导下,确保长武经济走廊建设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协调一致、步调有序地加快推进;“两市为主”即充分发挥各市特别是长沙、武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带头作用。二是建立长武经济走廊协同发展管理机制,组件长武经济走廊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由相关城市组成,全面统筹、谋划、协调长武经济走廊的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和政策创新。重点组建长武区域发展银行,建设一批两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制定空间开发与布局规划,形成建设管治规划以及文化产业融合等,实现长武经济走廊经济的协同发展。三是建立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参与调控社会矛盾等方面参与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合作范围,为非政府组织参与长武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彭培根.城市群整合视野下的长武经济走廊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2(1).152

[2]2012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部署:20世纪80、90年代重点开发沿海地区,这是第一个大局;进入21世纪重点开发内地,这是第二个大局。

[4]2013年11月3日-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同志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湖南具有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2013年7月21日-23日,同志在湖北视察时,为湖北发展提出新的定位:“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简介: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4

第六届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作联席会议已经完成了预定的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对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四省交界地区多年来为推进区域协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所创造的经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次会议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全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会结束后不久召开的一次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合作共赢的大会,对于促进区域合作、丰富计划生育工作内涵、提升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区域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交流了经验,增进了友谊,形成了共识,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四省协作成绩显著,促进了省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协作机制的建立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风相近,习性相融,相互之间交流频繁,联姻普遍,社会、经济、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大的方面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但不同省份的市、县之间在生育政策、工作方式方法、检查考核的标准和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面临相同或相近的困难和问题:人口流动呈刚性增强之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成为共性问题,违法生育和非法抱养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三假”现象(假迁移户口、假离婚、假流动)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0年以来,联席会议已经开了六次。前五次会议各有侧重,颇具特色和成效,基本达到了相互协作、共同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促进了省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协作机制的建立。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了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局面。四省交界地区相关市县人口计生部门均成立了协作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协作治理工作,具体承办联络和协调事务,并加强了督促检查。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和工作交流制度,相关市、县签订协议书,定期走访,相互学习,组织召开了60余次规模不同的座谈会、交流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动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供跨省流动人员的婚姻、生育、节育信息等。此外,管理与服务责任移交制度、迁入人员生育指标审批、户口迁移双证明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较好地解决了利用假户籍迁移、假离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

(二)打造了齐抓共管流动人口问题的新平台。苏鲁豫皖都是流动人口大省,在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为全国创造了很多鲜活的经验。2005年商丘会议后,各协作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商丘协议》精神,把搞好周边地区协作治理作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量化,明确职责分工。交界地区把流入本地的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实行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同待遇。各协作市通过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信息联系平台、个案查询系统等,加强省际、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异地查询、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共同管理。

(三)形成了联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新合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四省交界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上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为艰巨。2003年砀山会议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确定为协作治理的主题。近年来,各协作单位多次组织交流活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联合查处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有力地打击了四省交界地区的“两非”违法行为。

(四)开辟了人口计生协作执法的新篇章。近年来,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以联席会议为契机,以会议签署的《协议》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健全了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联合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交界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去年济宁会议发表了《济宁倡议》,建立了交界地区“清理清查联手、性别比治理联动、行政执法联合、为民便民联谊、信息交流联通、合作发展共赢”的工作机制。今年5月济宁市发出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周”的倡议之后,交界地区各市均下发了有关通知。徐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八查八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工作,要求将八查的底数摸清,对查出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落实,收效明显。联合执法活动净化了交界地区计划生育管理的环境,同时,也增进了兄弟省市之间的友谊,为协调工作关系,促进经验交流,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徐州会议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凸显了“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计生”的鲜明时代主题,对促进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继续深化区域协作,共同构建四省交界地区“和谐计生”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生育政策差异和块块管理模式,省与省交界地区管理较为混乱,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相邻地区的沟通协调意识不浓;利用地缘条件异地违法生育现象依然存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很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任务艰巨,群众婚育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依法行政协作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交界地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如人口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市流入城市,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大难度;《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税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极大地冲击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实践证明,四省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作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效解决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有益探索,为各地开展区域协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我们希望,苏鲁豫皖四省进一步加强协作,为其他地区的区域协作树立榜样。

(一)进一步提高对四省交界地区协作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苏鲁豫皖四省都是人口大省,总人口达3.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能否做好四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全国的人口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四省交界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出生人口性别比高、流动人口多,工作难度大、困难多,迫切需要交界地区齐心协力、加强协作,共同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次会议形成的《徐州协议》,为四省交界地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深刻剖析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加以解决。要找准协作的共同点,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真正做到计划生育工作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

四省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紧紧结合本省交界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及时部署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四省交界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作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推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协作治理工作。

(二)联手解决四省交界地区计划生育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各地要切实加强研究分析,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户籍地对现居住地出具的符合要求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应当承认,并不得要求流动人口回户籍地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协作区内各方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个案和案件的查处应相互支持和配合,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已受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二是加强迁移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要严格控制已婚育龄妇女非正常迁移,县际之间婚嫁人口,婚入地应及时按常住人口纳入计划生育管理,并动员办理户口迁移。县际之间户口迁移的已婚育龄妇女,按户籍规定办理户口迁移的同时,由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办理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移交,避孕节育措施不落实的,不得移交。户口迁入地要切实加强对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对未在户口迁入地居住的,按照流动人口落实管理和服务责任。户口已迁出,但仍在原籍居住的已婚育龄妇女,居住地仍要按常住人口落实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三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三)进一步强化四省交界地区协作责任。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四项制度:

一是要坚持联席会制度。省级联席会议每年要召开一次,县级联席会议每半年要召开一次,镇级联席会议每年应至少召开三次,分别由担任执行主席单位所属县(市、区)和镇计划生育部门召集。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交界地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形势,研究协作计划和协作工作重点,交流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经验。

二是要建立联络员制度。省、市、县计划生育部门要指定负责交界地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协作管理的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建立经常性的双边或多边联络关系。

三是要建立定期交换信息制度。交界地区县(市、区)计划生育部门每年要进行不少于2次的集中信息交换。要充分发挥两地信息网络的作用,及时互馈相关信息,做到资源共享。

四是要建立协同执法活动制度。交界地区应在省、市计划生育监察部门的指导下,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组织交界地区有关单位每年联合开展两次行政执法检查,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交界地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整体工作水平。对涉及两个以上地区的行政执法案件,要通力合作,协同办案,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和办案力度。

三、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任务和工作要求,并首次以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标之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的人均GDp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而且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这样的人均GDp翻两番,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2003年时的北京,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想想边远山区、高原地区,想想中国的十几亿人口,以及沉重的社会发展欠账,我们就会更清楚地理解,要在今后13年里完成这个任务是何等艰巨!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理论上、实践上、精神上都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十分明确的道路。这就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用统筹的方法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刚刚结束的全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人口计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科学分析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总结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落实措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华建敏同志讲话、张维庆主任报告、李斌书记讲话的精神,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特别是要在扎实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群众真正受益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懈地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四省交界地区要自觉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在统筹解决区域性人口问题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交界地区合作共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作长效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协作创造新鲜经验,不断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这次会议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开得很成功,很有特色。一年来,山东省济宁市人口计生委做了大量的工作,江苏省人口计生委、徐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口计生委为这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到的安排。在这里,我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也代表与会同志向原执行主席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人口计生委、向现任执行主席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人口计生委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5

一、博士后站建设情况

截至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73个(含分站),其士后流动站21家、博士后工作站44个;2016年,新设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家,目前全区共设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2个;制订出台《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规定》。

二、博士后招收情况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招收博士后人员63人,平均年龄33.7岁,其中招收女性博士后人员18人,平均年龄33.5岁。博士后流动站自主招收44人,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16人、独立招收3人,出站博士后人员34人。

三、博士后基金资助和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37名博士后人员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面上资助36人,特别资助1人,总资助金额210万元,比2015年获资助金额增长89.1%。获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立项1项,获经费支持15万元;获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活动立项1项,获经费支持12万元;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指标29人,获经费支持464万元。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资助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190万元;配套或资助各类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12万元;资助在站博士后人员科研经费580万元。

四、举办系列博士后学术论坛交流活动

(一)完成2016年生态环境健康与水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活动

2016年6月25日至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在桂林理工大学举办了2016年生态环境健康与水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来自国内57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00多名博士后人员、博士后联合培养导师、博士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共收到48篇论文,邀请专家评选出优秀论文18篇。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侯立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刘鸿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席北斗研究员等6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学术报告。22位来自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河流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博士后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举办第三届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暨中国东盟再生医学高峰论坛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西医科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暨中国东盟再生医学高峰论坛在南宁举办。包括3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博士后代表及全区有关科研团队负责人、研究骨干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长江学者、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西澳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教授Grantmorahan,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骨科研究学会主席徐家科,国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欧阳宏伟,越南太原医药大学副教授、副校长陈德贵等20多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学术交流。

(三)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片区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继续依托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在南、桂林、柳州等地组织开展片区小型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近30家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130多名博士后人员和专家及管理人员参加。活动达到了通过一个站、一个学科、一个行业为着眼点,以点带面、以面带产业的目的,为加强不同行业间学习交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五、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能力借鉴经验

(一)举办系列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高层次专家后备人选能力提升培训班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前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高层次专家后备人选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班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教学内容。新思想、新理念的冲击碰撞对增强博士后研究人员等中青年专家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及科研管理水平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参加国家博士后有关工作会议,交流经验

一是10月25日至27日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经验交流座谈会,并在会上做经验介绍。二是12月11日至12日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中外博士后制度研讨会,聆听来自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有关部门领导及香港、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区国家博士后工作负责人的发言和经验介绍,并在研讨会期间,与广东、浙江、湖北、北京、江苏等地博士后服务管理同志交流学习。

六、协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开展系列活动

(一)做好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引进博士后挂职服务工作

2016年1月,代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赴钦州市看望慰问在该市开展第四批“筑巢引博”挂职服务活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挂职博士后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回应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履行博士后管理服务职能部门的责任。协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完成2015年10名挂职博士后人员中期考核工作,以及选拔引进2016年博士后挂职服务团工作。2016年9月13位博士后人员已到位开展挂职服务。

(二)主办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西行活动

201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了第32批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广西百色行活动。活动共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19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的19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参与此次对接服务活动,针对百色市有关单位近24项科技服务项目进行了现场服务,提出40多条意见和建议,17人与10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为企事业单位与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项目与博士后人员之间建立联系、开展合作搭建了有效平台,对促进边疆民族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协助举办全国博士后管理人员培训班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6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国内外在防治人禽流感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禽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疫情“早发观、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普及宣传人禽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开展全民普及防病知识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及**省关于传染病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人禽流感的预防、症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三)属地负责

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场)对本辖区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

(四)分类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人禽流感分为—般疫情(Ⅰ类)、重大疫情(Ⅱ类)、特大疫情(Ⅲ类)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类控制。不同类的疫情发生时,启动相应类别的方案。

(五)快速反应

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做到就地处理和控制疫情。

(六)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人禽流感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科研指导,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病例诊断、疫情分类与管理

(一)病例诊断与确认

各镇(场)发现辖区内预警病例要立即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组织临床呼吸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查会诊,并报市政府。由市政府报江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确定。

(二)疫情分类

Ⅰ类:辖区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禽流感病例;Ⅱ类:辖区范围内出现散在的疑似或确诊人禽流感病例;Ⅲ类:辖区范围内证实禽流感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出现人禽流感暴发流行。

(三)疫情的分类管理

市人禽流感疫情专家评估小组依照疫情分类标准,并结合禽鸟类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情况、是否有聚集病例发生、是否具备人传人能力以及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大小、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结合禽流感在人的流行特征对禽流感疫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疫情预警级别。

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市人禽流感疫情专家评估小组可临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级别,并提出防治策略及重点措施。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采取不同的反应措施。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市成立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决定本地区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组长:周大建(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谭自强(副市长)、黄国忠(副市长)

成员:李栋雄(市府办副主任)、梁长浓(市府办党组副书记)、马福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浩晃(市卫生局局长)、刘庭俊(市农业局局长)、林新民(市经贸局局长)、黄伟民(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容德顺(市交通局局长)、甄景才(市教育局局长)、梅锐锋(市公安局副局长)、李政文(市民政局局长)、伍仲晃(市财政局局长)、郭认趸(市林业局局长)、陈沃波(市劳动保障局局长)、黄伟华(市文广新局局长)、伍立修(市体育局局长)、容兆廉(市旅游局局长)、李健才(市外侨局局长)、周志东(市工商局局长)、李德阗(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主任)、黄啟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龚贵祥(**边检站站长)、刘广威(市红十字会会长)、林超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卫生检疫、后勤保障、农村、宣传、社会治安、外事、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9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彭浩晃(兼),办公室主任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各镇(场)要参照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人禽流感防控领导工作。

二、办公室及各小组的组成和职责(第一个组成单位领导为职能组组长)

(一)办公室

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市经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及时传达上级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精神,并督促检查我市贯彻落实情况。

2.承办领导小组领导同志召开的会议,负责领导同志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3.负责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起草、审核和印发工作;负责有关方面行文的分办工作。

4.负责各小组之间和有关部门及各镇(场)的联系、沟通和服务工作。

5.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信息的综合、整理和上报工作。

6.负责江门市派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督查组的组织与联络工作。

7.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办公室下设协调小组、专家指导小组、专家评估(预警)委员会、督导组。

1.协调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本地区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小组成员主要由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及办公室、疾病控制、卫生应急、法制监督、医政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2.专家指导小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单位组成,下设医疗救护、预防控制、病原学三个指导小组。

⑴医疗救护指导小组。主要由传染科(感染科)、呼吸科、iCU放射科、急诊科等专科的专家组成,负责指导病例诊断,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医院的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等工作。

⑵预防控制指导小组。由流行病、消毒和卫生监督等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开展人禽流感疫情收集、报告、分析及调查处理等工作,及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建议、评估效果等。同时指导成立现场流调处理组、疫情信息组、消毒及院内感染控制组和宣教组(热线电话)等。

⑶病原学指导小组。由病毒形态学、免疫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病原学、血清学样品的采集、检测等工作。

3.专家评估(预警)小组。由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人组成。负责分析、评估疫情等级,及时提出疫情预警和调整级别的建议。

4.督导组。成员单位由市府办公室督办股、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组成。负责督促检查各镇(场)防治人禽流感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成员单位履行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二)卫生检疫组

由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大队、市旅游局、市外侨局、**边检站、**海关、市外经贸局、市卫生局、市经贸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依法制定流动人员检疫防治方案。

2.建立健全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和出入境口岸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机制。

3.制定交通工具和出入境口岸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收集、报告有关疫情。

4.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检验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对流动人员中的人禽流感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留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并向指定医疗机构送治的工作。

5.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疫情监测工作和卫生监督工作。

6.强化对出入境口岸和交通工具的紧急卫生处理措施。

7.督查各有关部门对出入境口岸和重要交通通道及场所有关防治人射流感监管设施的落实情况。

8.督查进口防治人禽流感所需的物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药品、试剂等的办理情况。

9.承办领导小组交办其他的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

由市经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红十字会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防治人禽流感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2.负责督促和协调各有关单位和各镇(场)做好保障本地区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包括医疗器械、口罩、隔离服、消杀剂等的生产、采购、供应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

3.负责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生产应急所需资金和物资。

4.负责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的储备及调节工作,制定紧缺医药品及用品的应对预案及应急措施。

5.监测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盐、糖、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和卫生清洁用品的市场动态,督促各镇(场)做好市场供给保障等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

6.指导各镇(场)加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查处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7.制定市财政防治人禽流感专项基金使用方案,确保及时拨付使用;督促各镇(场)安排落实人禽流感防治基金,做好城乡困难群众人禽流感防治医疗救助及生活救助工作。

8.负责组织接受管理国内外防治人禽流感的捐赠事宜。

9.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农村组

由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农村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方案。

2.督促检查各镇(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救治农民和农村人口人禽流感患者方针政策的情况。

3.协助分析并预测农村人禽流感疫情,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4.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对农村人禽流感患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5.指导和督促各镇(场)加强对农村和广大农民开展防治人禽流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6.督促各镇(场)加强对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整治工作。

7.指导各镇(场)对从疫区返乡的务工人员实施疫情监测。

8.指导和督查落实农村集贸市场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9.及时总结交流各地防止疫情向农村蔓延的经验和做法。

10.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五)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外侨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宣传报道材料,及时提出新闻宣传报道的指导性意见。

2.指导和组织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做好疫情通报、防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重大决策和部署、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成就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3.审查有关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新闻通稿,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和对互联网信息、手机新闻短信息管控的意见。

4.组织新闻媒体采访与新闻会。

5.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治安组

由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武警支队、**边检站、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物价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搜集、掌握与人禽流感有关的情况信息,尤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信息。

2.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及时发现、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和造谣惑众等违法犯罪行为。

3.严密监控互联网上有关人禽流感的信息,依法处理制造恐慌和恶意攻击、诽谤等违规犯罪行为。

4.加强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疫工作。

5.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极端势力等借机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

6.依法协助卫生等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7.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保障疫情处理车辆、运送医护人员及救治物资车辆迅速抵离疫区。

8.负责因人禽流感引发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劳教所、监狱等场所在押人员骚乱、暴乱、逃跑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协调工作。

9.依法处置或协助处置因人禽流感引发的各类。

10.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外事组

由市外侨局、市外经贸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旅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负责防治人禽流感的涉外工作,包括外事和涉台港澳以及外宣外教、旅游、侨务等方面的涉外事务。

2.负责组织对外情况和宣传活动安排和管理工作。

3.指导和督促落实我市因公出境(国)人员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跟踪和分析人禽流感对我市外事、经贸、旅游和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5.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教育组

由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保障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l.指导和推动教育系统落实防治人禽流感的各项措施。

2.收集教育系统人禽流感疫情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防治人禽流感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3.指导学校加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秩序和稳定。

4.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学校预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进行的各种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提出咨询意见。

5.检查各学校对防治人禽流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6.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

7.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交通组

由市交通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大队、市旅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汽车总站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协助各镇(场)做好人员的疏散和救援物资运送工作。

2.督促各成员单位依法制定交通运输防控人禽流感工作方案及相应的措施。

3.督促各成员单位建立健全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及站场、码头等场所防控人禽流感工作机制。

4.督促各成员单位制定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紧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5.督促和协调各种运输方式。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保证各种防人禽流感紧急物资运输及交通安全畅通。

6.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7.督促交通运输领域落实防人禽流感措施,确保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防疫情扩散。

8.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信息技术组

由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组织、协调全市疫情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为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2.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网络系统,保障政府指挥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信息畅通。

3.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疫情信息网上采集、报送和管理系统,保障疫情信息的及时、安全、准确传送。

4.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成员单位职责

(一)卫生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医疗救治、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建立人禽流感收治定点医院;建立紧急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流感疫苗、特效药物、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器械、防护用品等。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实施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收治管理、疫情报告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搞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和细菌病毒孳生场所;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二)农业部门

加强与卫生部门沟通,互相协作,协助卫生部门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向卫生部门提供禽类养殖场的分布及养殖人员基本数据情况。监督、指导对疫点内禽类的扑杀、禽类和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疫点、疫区及周围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三)财政、发改部门

负责做好人禽流感防治经费和紧急人禽流感防治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的计划及落实。

(四)检验检疫部门

负责加强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境内外疫情的传出和传入。

(五)公安部门

负责疫区的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协助疫区封锁和疫点内禽类的强制扑杀。

(六)交通部门

负责交通运输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

(七)教育部门

协助卫生部门对我市各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防病意识,教育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八)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向卫生部门提供屠宰场的分布及宰场从业人员基本数据情况。

(九)其它部门

在领导小组的协调和监督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大力配合有关部门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第三部分疫情控制

一、出现Ⅰ类疫情时,采取以下措施

(一)疫点所在镇(场)成立人禽流感预防控制领导小组。

(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疑似和确诊的动物禽流感疫情通报后,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按照卫生部《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病、死禽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7天,并填写相应报表汇总和上报。

(三)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捕杀、处理病、死禽的人员,在禽类禽流感疫区进行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等职业暴露人员,应严格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个人防护。

(四)加强重点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镇(场),按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对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禽流感疫情监测。

(五)消毒处理。按照《人禽流感消毒措施指引》,协助农业等有关部门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效果评价。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可预防性投服神经胺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具体服用范围、剂量和服用时间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讨论、确定。

(七)开展大众健康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二、出现Ⅱ类疫情时采取的措施

出现Ⅱ类疫情时,除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病例的诊断与报告

1.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诊断,发现人禽流感病例、疑似病例后,应按照《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加强对人禽流感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的同时,须确保“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畅通运行。

(二)病例的隔离救治

按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版修订版)》诊断为疑似和确诊病例后,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三)疫点消毒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人禽流感消毒措施指引》,组织、指导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内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

(五)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

(六)实验室检测

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人禽流感样品采集、运输和检测技术规范(试行)》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三、出现Ⅲ类疫情时采取的措施

出现Ⅲ类疫情时,除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确定疫区,采取控制性措施(必要时封锁、停课、停工等)。

(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

(三)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除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镇(场)外,其他镇(场)根据疫情扩散、波及的范围,参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在更大的范围内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禽流感疫情监测。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禽流感流行特征、疫情发生情况,确定或调整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公共娱乐活动,限制公众聚会活动、旅游劝告,加强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集中的地区消毒措施,加强对学生、外来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

(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控制结束的条件:

i类疫情:感染发病禽鸟销毁、疫点环境经彻底消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密切接触者均结束医学观察后,由江门市级专家评估小组提议,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结束本次疫情控制。

Ⅱ、Ⅲ类疫情:末例人禽流感病例治愈7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专家评估小组研究提议,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结束本次疫情控制。

第四部分医疗救治

一、定点医院的设置。**市人民医院为收治人禽流感的定点医院,**市中医院为后备医院。

二、各定点医院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小组,负责医疗救治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服从市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指挥,作出快速反应,携带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三、收治人禽流感病人的医院,必须成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疗救治小组,集中全院医疗技术力量,根据专家指导组提出的治疗原则,拟出最佳救治方案,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治工作,收治禽流感病人的医院每日要及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各医院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抗病毒药品等急救医疗药械。

四、收治禽流感病人的医院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第五部分疫情报告、信息管理

一、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

(一)疫情信息收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疫情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人禽流感疫情信息应包括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病例的有关信息。

(二)疫情信息分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人禽流感疫情动态并及时向市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市卫生局要根据人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周边市(区)疫情动态,及时向市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疫情处理建议。

二、疫情报告

按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执行。

三、疫情通报

(一)市卫生局及时将人禽流感疫情情况,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场)以及驻**部队通报。

(二)各镇(场)接到疫情通报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通报。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人禽流感对人民群众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重大影响,各镇(场)、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对人禽流感防治工作要负总责,做到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因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物资保障

市建立防治人禽流感物资储备库。市卫生局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储备库着重储备一次性防护服装、防护眼罩、防护面罩、消毒药剂、救护药品和器械、检验试剂、快速理化检验和采样车等物资。

三、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要根据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做好防控经费的预算和落实工作。

四、人力资源保障

(一)组建专家队伍。市卫生局负责组建本级专家队伍,包括医疗救治专家组、预防控制专家组、病原学检测专家组、疫情评估(预警)专家等。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对病例及接触者进行调查和取样,对临床诊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二)开展培训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组织人禽流感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及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对医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病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及现场流行病学处置知识技能的培训。对聘用的志愿人员和拥有医学背景的社会人员进行传染病基础知识的培训。对市和各镇两级卫生防病应急小分队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实战演习,以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建立医务人员资源库,并按疫情级别制定各种传染病、呼吸科、iCU等专业的人力资源调配计划。疫情发生后,全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配。

五、科研保障

(一)加快人禽流感溯源调查研究、临床诊断、人禽流感相关症状监测研究,为预防控制提供指导。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监测实验室网络。

(三)研究高效的措施评估方法。

六、社会动员与舆论支持

(一)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依法及时公布疫情,保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群众猜疑引起恐慌。

(二)各镇(场)及其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开展科普和普法工作,提高基层单位和居民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应急训练,以备疫情发生时有效开展各种服务。

(四)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公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疫病防控工作氛围。

七、监督与检查

各级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方案的有关部门防控职责规定,结合防治工作实际,加强领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防治措施不力、出现明显疏漏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并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八、责任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

(一)在执行本方案时,对、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人禽流感疫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不接受指定隔离观察、隔离治疗,阻碍、干扰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正常开展,在接受流调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部分附则

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7

区今年上半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小结

年初,区文明委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成效经验的同时,根据《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试行》和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先后制定了《今年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今年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项目分解》、《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区今年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方案》此外,区文明委还完成了《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一五”规划及年远景目标》初稿。上半年,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今年,原创:我区继续开展公民道德评议活动,除乡外,全区个乡镇、街道,在去年个村、个社区、个窗口单位、所试点学校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抓了个村、个窗口单位和城乡各学校的道德评议工作。通过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市村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乡“六乱”现象和四种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新人新事新风尚不断涌现。道德评议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广泛参与,并做为我区的特色经验在全市推广,得

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委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区道德评议工作成效和经验。

二是开展未成年人道德论坛活动。去年以来,我们制定方案,设计制作标志,在城乡各学校开展道德论坛活动。今年上半年,这项工作,正在深入广泛地开展,在城乡中小学引起极大的反响,团区委和区教育局拟在今年月份开展全区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论坛演讲比赛。

三是开展未成年上网专项整治活动。月日,在区领导等的带领下,区政法委、文明办、文体局、公安局等个部门,令人组成六个检查组,兵分六路对区网吧进行了“拉网式”的突击检查。共检查网吧家,发现其中存在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无证经营、安全隐患等现象的违规经营网吧家,按照其情节轻重对这家违规网吧给予万元、万元、元、元不等的处罚,并要求马上整改,整改不到位,责成停业整顿或予以取缔。网吧整治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

四是开展道德采风活动。组织人员,对道德评议活动中的个道德典型个人和个集体开展道德采风活动,并争取在月中旬结束,选择一批有份量的稿件向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投稿,并将采风稿件汇编成《议一议·评一评——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一书,在更大范围交流推广,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是组织开展市民教育活动。进一步健全市民教育网络,按照“全民定期培训制”要求,上半年,我们聘请专家学者,编写“爱国爱乡”等八个专题教材,拟定月上旬开展市民教育活动。截至月日为止,全区各口、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文明单位已上报市民文明学校所、个班级、学员数达.万人。

六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今年月日,我们组织了个单位,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百家文明单位“学雷锋便民利民服务”进社区活动。服务项目有家电维修、义诊、植树等个大项、个小项,共为群众义务修理家电、义诊等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多件等次,清洗“个皮癣”万多张,清扫街路万多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多处,植树多株,慰问特困户多户,捐赠钱物万多元,发放宣传品单.万多件张,接待群众卫生、法律、业务

咨询多人次。

七是开展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活动。年初以来,我们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学习雷锋、谷文昌,实践三个代表”经验交流活动,把在经验交流活动中涌现出经验突出、成效明显的个国家、省、市、区四级文明单位的先进经验材料汇编成《春风化雨总是情——区文明单位经验交流汇编》一书,分发各级、各部门文明创建单位,起示范作用。

八是开展殡葬改革和坟墓专项治理活动。上半年,我们开展了殡葬改苹和坟墓专项治理活动,区里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各乡镇迅速行动起来,截止月底为止,我区火化尸体具,火化率达.%,占全市第位,比去年全年火化率%有了较大进步。各乡镇共查出一重山乱占坟墓多座,寄棺多具,对并新旧坟墓行进统一造册,动员群众进行深埋绿化。如镇在一个月时间内对新建坟墓发出了多份平毁通知书。区文明委把尸体火化率和坟墓整治率列入各乡镇街道年终综合考评精神文明项目的重点内容,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干部、职工实行精神文明“一票否决”,对考评不达标的后三名乡镇街道实行精神文明“一票否决”。

九是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在全区开展双拥共建“五个一”活动。截至月底,已完成路公益广告设置;组织开展了一次双拥工作调研活动;编写了一册双拥活动书——《姹紫嫣红双拥花》,并于月汇编成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双拥新闻报道活动;科技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科技项目进军营活动,“五个一”活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展双拥结对共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双拥共建结对面达%;开展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活动,月底已通过考评验收,可望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

十是开展文明创建申报工作。区文明委印发了《关于申报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乡镇街道、文明村社区的通知趴截至月日为止。已申报文明单位个其中市直和东侨个、区直个、文明学校个、文明乡镇个、文明街道个、文明村个、文明社区个。

十一是开展城市“十大”整治活动。继续实行城市管理月考评制度,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集贸市场等“十大”整治与管理力度。经—月月考评,好的职能部门为交警直属一大队城区中队、区环卫处、区工商局、区建设局。

十二是组织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市委要求和市文明委部署,区文明委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在农村深入广泛地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月日,由市区两级爱卫会组织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市区两级五套班子在家领导和市区直机关单位、学校、部队人参加了专项整治活动,从路南端至绿地,全长公里的路上清理边沟、清除杂草、清扫垃圾,消灭卫生死角达.万平方米,共出动车辆辆,清运垃圾、杂草多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总评年,也是第九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评年。下半年,拟重点抓以下工作。

一是召开创城动员部署会议,掀起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新高潮拟在月中旬召开创城动员部署会议,会议地点拟在区委礼堂,时间半天,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城管各职能部门、创城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各社区党支部书记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拟由部长主持,副书记作动员部署讲话,书记作强调讲话。

二是举办市民教育培训班,开展市民教育活动。拟在月上旬举办市民教育培训班,参加人员为所市民文明学校选派的辅导员。培训班将印发“爱国爱乡”、“社会公德”、“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环境保持”、“市民良好的心态”、“践行市民公约”、“文明礼议”八个教材和“创城标准”、“公民字基本道德规范”、“市民日常行为规范歌”顺口溜、“环境卫生规范歌”顺口溜、《交通秩序规范歌》顺口溜、试卷等。下半年,全区所市民文明学校要组织开展市民教育,要求集中开课时间达课时。

三是加强道德评议的督查工作。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道德评议督查工作,做到边督查、边调研、边总结经验,拟在月召开道德评议经验交流会。

四是加强未成年人道德论坛工作。下半年拟在全面抓的基础上,重点抓五中、十二中、九中、一小、实小、学区等一批重点学校,拟在月份,开展一次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全区性演讲赛,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

五是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各乡镇按方案要求,进一步开展以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原创:并把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与人居环境卫生结合起来。拟在月份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现场观摩会。

六是抓好创城迎评督查工作。按照创城方案要求,结合省农村精神丈明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创城会议精神,全面做好创城迎评督查工作,根据会议部署的方案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七是做好迎评点的包装工作。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的总评年,任务重,要求高,除做好面上的准备工作之外,重点做好迎评点的包装工作,必需加大投入,切实做好迎评工作。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8

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2008年我站共接待各类求助人员7500人次,实施救助6900人次。为维护宜昌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赢得了政府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赞誉。2008年,我站被民政部通报表扬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4月被中共伍家岗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伍家岗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单位”。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好我们工作中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后,我们认识和感受到,要想做好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做到六个加强。

一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与联动,解决好救助与救治工作的推诿扯皮问题。在城市中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如何救助,是我们救助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大工作难题。我们在与卫生部门多次交流与沟通后,双方达成了共识,救助站与“120”指挥中心签订了流浪乞讨人员院前救治工作协议书。凡在站内突发的危重病人和在城区发病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工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了救治站点、救治措施、救治效果和经救治流浪乞讨病人病情稳定后处理的办法等。这样较好的解决了长期以来流浪乞讨病人的救助与救治工作的难题,

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配合,维护好救助管理工作正常秩序。“跑站骗票”“强讨恶要”是我们救助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即引发矛盾,甚至引起新的社会问题。我们工作人员对这些人先是反复宣讲政策,进行教育管理,但还是有少数人无理取闹,影响我站正常工作秩序。针对“跑站”严重的情况,我们积极协调公安等部门,共同惩治恶意"跑站”,对态度恶劣、影响极坏的,联动“110”坚决给予了有力的打击。我们与“110”联动,与辖区派出所签定治安综合治理协议,开展专项打击“跑站”行动后,在职业“跑站”者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过去强讨恶要的少数东北“跑跑”再也很少到宜昌来了,使我站救助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三是加强与城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做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年度举办,我市“三城联创”工作的检查验收,这些,都对我们的救助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来去自由”的工作原则,我们对正在街上流浪乞讨的人员只能是劝导,引导,而不能强制收救。我们通过加强与城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城管在街上收容救助站负责接收处理。各自分工负责,较好的解决了我市城区主要街道流浪乞讨人员多而影响市容的问题。

四是加强与社区互动,逐步建立完善救助网点。在深入调查、完善街头巡回流动救助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兄弟站的经验,将救助工作向社区延伸,与社区签定救助咨询点共建承诺,充分挖掘社区居委会现有资源,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发动,争取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支持,开展救助工作进社区的试点工作,共建立社区救助劝返网点9个,形成了以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社区参与配合的新型救助模式。

五是加强与对口站的互助,确保送的出,走的了。近年来,对大量增加的求助人员和救助经费的不足,我们积极采取与对口站、邻近站互动互助的方式,一是改由一票终点救助为接力棒式救助;二是主动与流出地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要求流出地来人接;三是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让生活无着的人员自愿返乡;四是对无理取闹以跑站为职业的求助人员下达不予救助通知书,形成了该救应救快速救助,可救可不救灵活救助,以跑站为业限制救助的模式。仅万洲、襄樊两地为我站节约资金十万元以上。

六是加强与新闻媒体联动,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和透明度。

要想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和透明度,还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动,较好的宣传了救助管理工作的的法规法律和有关方针、政策,在与三峡日报、三峡晚报、楚天都市报、三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联动中,通过这些媒体多次报道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使老百姓加深了对救助工作的了解,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救助服务工作的艰辛,同时也得到市政府及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对救助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新闻媒体介入救助管理工作,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对救助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9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

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2010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0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禁区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

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2010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篇10

1、要有叫得响的创新项目名称。

2、要有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意图的说明。

3、要有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4、要明确创新项目平台建设的地点和功能布局。

5、要有平台建成后规范操作的工作流程。

6、要制定一系列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方法措施。

7、要有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典型经验材料。

二、县布置的“四个”创新项目的建设要点

1、“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乡村治理模式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所属社区的实际,主要针对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盲点问题,明确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乡村治理和工作创新的特点,防止出现创新项目一般化。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首先在乡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已建或新建社区来实施;二是成立社区党小组,并由社区党员推选党小组长;三是在党小组的组织下,推选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并明确理事会成员的职责;四是采取党员群众自荐的方式,组建社区义工队伍,参与到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社区治安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事务。通过搭建“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的工作架构,避免了以往“一会两组三站”工作模式存在的机构多、层级多等问题。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抓好运转保障的落实。在有条件的社区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一组一会所需的办公、活动设施,若暂时无法安排办公场所的社区,应选择一户有空闲房屋的党员家庭(最好为党小组长),组织“一组、一会”成员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从新农村建设有关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放理事会理事的误工补贴,并对工作积极、受群众好评的义工在年终时给予一定奖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④社区内应制作“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组织架构图和义工标识牌,制定岗位职责、活动制度。并在框架搭建后,定期组织党小组、社区建设管理理事会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2、“一会一联一帮带”帮扶平台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实际,主要破解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序发展、相对松散等问题,通过搭建平台,使各农民专业合作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联系与合作,实现规范运行、抱团发展。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一是开展一次调查摸底活动,掌握本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情况,召集所有合作社或协会负责人开会,就加强管理进行商谈。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联谊会,由乡镇党委牵头组织各合作社负责人定期就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问题进行交流联会。三是安排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或“三培两带两服务”基地与各合作社结对子,把基地作为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的载体。四是安排党员社员和社员骨干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助社外党员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并吸纳到专业合作社中来,以扩大合作社规模。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在合作社内设立活动室,配备所需的活动设施。并制作“一会一联一帮带”组织架构图,制定联谊会活动制度,年内召开合作社联谊会3次以上。签订专业合作社与孵化基地合作协议,安排社员到孵化基地入孵受训,组织社内党员、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社员、党员台账,制作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安排表。

④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3、创新远程教育学用模式

①选择合适的社区或基地开展远程教育学用模式创新试点,创新能够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移动课堂”的特点。

②远程教育学用模式的创新主要围绕破解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收看不方便、不及时等难题来进行。

③乡镇党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新的步骤和进度要求,并落实实施移动课堂所需的硬件设施,如播放器、电视机、电脑等,并建立管理、播放等制度。

④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教育培训记录,总结工作流程,并在年底前形成创新典型经验材料。

4、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

①明确建立网络党支部所依托的网站,功能设置、运行流程。

②乡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库,并召集流动党员对网络党支部的管理使用进行说明、讲解,争取流动党员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