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十篇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十篇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3:34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设计生活化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9-01

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特征,本着“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堂应积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活动的设计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相应的地理课程需要提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2.教学实施的生态化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地理教学应提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教学实施生态化。

3.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典型活动

1.地理实验类活动

地理实验类指学生制作一定的地理实验设备和器材,人为地使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方法。

案例1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在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之前,首先做以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材料: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50cm厚沙土和50cm厚带有草皮的沙土,一只喷壶

第二组实验材料: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50cm厚沙土和50cm厚的粘土,一只喷壶

第三组实验材料:在抽屉状木板上均匀铺50cm厚沙土,一只普通喷壶,一只强力喷壶

第四组实验材料:在抽屉状木板上铺50cm厚沙土,坡度为15°;在抽屉状木板上铺50cm厚的沙土,坡度为30°,一只喷壶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得出水土流失情况与降水、植被、土质、坡度的关系,为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使得学习不再枯燥和难以理解。

2.地理图集制作活动

学生通过创意绘制地理图集并进行分类,综合直观的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最为直观和形象的教学媒体,起着语言和文字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地图之中,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零散的知识也变得系统化了。绘制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地图,利于梳理知识和掌握地图上的有用信息。

案例2创意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图

要求: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图,清晰的表现出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并总结气候分布的分布规律。

根据要求,学生有用彩灯展现的,有用谷物展示的,还有用布料呈现的,都达到了“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的目标。

3.地理模型制作活动

地理模型类通过制作具有三、四维空间的立体模型,真实地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限制,把遥远的地理事物搬到课堂;把无法窥视全貌的地理事物合盘托出,尽收眼底;把地理事物不明显的渐变过程,变为突变过程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案例3制作简易经纬地球仪

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纸板,让学生在上面绘制出十字中心线,沿纵向中心线剪开,然后将四个圆拼叉起来,这样四个圆就拼成了立体的球体。然后用四根等长的毛线,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横向缠绕一周,比较缠绕长度的不同。

通过这个操作,让学生理解纬线指示东西方面,形状是圆形,长度不等且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且对应的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正圆形。

4.地理游戏设计活动

地理游戏类通过制作地理游戏道具,把知识融入游戏,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并引导学生运用“玩”,在玩中学。

案例4自制七大洲拼图

在彩色卡纸上绘制七大洲的轮廓,为清晰的区分七大洲,采用七种颜色的卡纸绘制;沿着画好的轮廓,裁剪出七大洲的卡片;把裁好的卡片粘贴在硬纸板上,并放置磁石;用一张大的硬纸板内插入铁片,作为底板。

不同的大洲涂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在各种鲜艳颜色的映衬下,学生对于各大洲和各大洋的分布、名称、形状、比例等都会有较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5.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地理事物真实情况,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案例5调查当地的民族构成

调查准备:在调查时,准备交通图、政区图,搜集资料了解当地的人口数量、民族组成情况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调查走访:走访当地政府户籍科,调查该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人口数;调查少数民族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走访少数民族聚居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整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

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构成、民族的风俗和文化以及民族政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梳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

三、活动的组织策略

“占用时间长”是多年来地理课堂中的“活动”被弃之不用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不能充分思考、深入探究的绊脚石。所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把活动紧凑有效的完成是课堂组织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成败的关键。

1.任务驱动法

教师课前自己动手操作一遍,预设活动时间和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课前精心备课,准备材料、工具,制订明确的目标、任务、分工、活动方式方法、活动重点及注意事项。学生有了任务驱动,可以高效率的完成活动。

2.合作探究法

有些地理实验、模型没有必要没人都要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相互帮助,既可以实现目标,也可以节约时间。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2

关键词“三大构成”;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6-0334-02

innovationandReformof“threeConstitutes”inprelimin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

JianGYan-ji

(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

abstract“threeConstitutes”isanintegralpartofprofessionaltraininginthelandscapearchitecturefield.accordingtothemainissuesemergingfromprelimin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teachingpractice,thispaperdiscussedtheteachinginnovationsandreformof“threeconstitutes”fromtheaspectsofoutliningcontent,designofexperiments,teachingmethods,teachingapproaches,evaluationsystem,sothatstudentscansetabaseforbetterstudyanddeepentheirunderstandingoftheirownprofessional.

Keywords“threeConstitutes”;prelimin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teachingreform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进入园林设计思维的启蒙,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必备基础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园林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园林设计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造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的教学,尤其是针对“三大构成”的讲授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素质的目标。

1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现存问题

1.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协调

我国现有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参考教材深受建筑初步的影响,虽经多次改版,但沿用内容陈旧,年份久远。总体内容繁多且与其他课程重叠性大[1],而相对学时较少,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消化。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现该课程总学时为56个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各占24学时。教学内容分为5章,涵盖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园林设计基本构成要素、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的表现技法、园林构成与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和理论。相对应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时为7次,每次4学时,不足以让学生通盘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使课程内容侧重点不明。

1.2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

自20世纪80年代,包豪斯设计教育理论传入后,逐渐形成现行于我国设计教育的“三大构成”[2],成为设计教育的必修基础知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以最大篇幅讲授园林设计与构成,其教学内容更似于生硬结合了园林设计基本概念与艺术设计的“三大构成”,所谓的“构成”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单纯的构成理论教学枯燥呆板,使学习晦涩难懂,学生仅停留于教条式的效仿,对形式美法则只能生搬硬套,无法产生与本专业的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实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脱离

园林设计初步实验不乏线条练习、抄绘练习、园林表现技法练习(包括钢笔淡彩和水墨渲染练习)和小型园地的测绘与设计,实验目次较多而总学时数较少。其中针对“三大构成”的实验项目少、学时少,并且与实际设计关联性不大,难以达到更好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1.4学生的专业素养不足

本专业面向招收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理论学说和园林植物学等知识缺失,对三维空间感、尺度无具象体验,从而对所学课程与园林专业联系感觉疏离;而“构成”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生较难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并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发挥创作意识。

2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改革的探索

园林设计离不开平面形态组合、园林空间的营造和园林色彩运用,“三大构成”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依据,因此必须强化“三大构成”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的重要性。

2.1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基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三大构成”教学内容为核心,减少与之前学习内容的重复,概括与后续课程连接的知识点,做到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如可省却园林制图常识的详细讲授,而改为在实验项目操作中要求学生体现对园林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以承上;浓缩中外园林史章节内容,改为结合经典案例的介绍与学习,了解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园林代表流派,为大二将学习的园林史作铺垫,以启下;园林表现技法的教学可与同一学期开设的园林手绘实训课程并行,以课程间的合作实验项目训练巩固对园林表现技法的掌握,达到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园林设计构成要素、园林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以及园林设计入门等知识点,可结合实际案例讲学,避免理论说教,并注意引导与后期的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等核心课程的联系。调整后的课时安排,可用于对“三大构成”与园林关联性的教学讲授、讨论和课堂练习,调整课堂节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2实验内容与专业应用的接轨

课程实验是园林设计初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实验设计,使理论和实验在教学中能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造型理论和方法技巧。作为技术应用型专业,园林专业在实验设计上应更注重理论与专业的结合,理论转化在专业上的应用。传统的“三大构成”实操性教学被形式美法则所约束,单纯地重复与模仿平面构成范例,为“构成”而构成。以致学生思维固化,作品重形式而轻立意,缺乏创造性意识[3]。“三大构成”中的造型理论应该在课程实验中作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形式训练而不是僵化的套路,因此在园林设计初步的实验设计中应重现包豪斯教学对形象思维的启发意义。

在平面构成实验设计中,借助骨格对成形的辅助作用,结合小型的校园景观方案设计平面图练习,训练学生平面图形组合能力和专业平面图构图思维。此实验被切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表达学生创作立意的平面图形变化,一个是切实的方案设计,二者必须有创作关联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创作平面构成设计作业时,先对场地进行了解与分析,2个部分的创作在实验过程中是需要同时进行的。这种训练避免了“三大构成”纯粹图形训练的缺陷,引导学生从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4]。

立体构成实验常常以制作二点五维构成模型入手,要求学生用不同材料练习体、块形体的形态组合。在本门园林设计初步立体构成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构成的认识和对尺度的把握。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以江南古典园林的漏窗艺术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创作中式园林局部景观模型。白墙为实,窗洞为虚,白墙为纸,前景为画。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对材料的运用,模型的构思,还需要对传统中式造园美学有基本理解,对园林空间的尺度有一定把握,学会园林空间的虚实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的变化。学生在模型的制作中体验材料的特性,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

色彩构成实验在掌握色彩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色感、色彩面积和色彩对空间环境的创造上的作用的理解,特别是园林景观中对植物色彩的运用。以色彩构成中“空间混合”的知识点来设计色彩构成实验,要求学生对以色彩的“空间混合”的方式去分析经典园林案例中的主要景观节点的色彩构成与关系。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色彩分析,总结色彩在园林空间内的应用,分析色彩在人视野中所占面积与比例、色彩在园林中呈现的形状与肌理、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关系,体验优秀园林设计师通过用色、配色营造特定空间氛围。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初步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其设计意识,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使用案例教学法直观且快速地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知识点;结合课堂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理论与应用结合更紧密;在实验前使用体验学习法和现场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事前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应不拘泥,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以手写板辅助教学重现并提升传统板书的直观、快捷、清晰的表达效果。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如QQ、微信及移动政务系统,定时更新教学信息,进行提问答疑与分组交流,加强师生课后的互动。

2.4评价体系的丰富与优化

鉴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园林设计初步采用综合考核模式,摒弃单一的考试考核来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考核和课堂表现构成,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由体现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6个实验项目构成,共占据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方式能够避免片面地由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全面地考察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动态的评价体系。

3教学改革的试行成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4个教学班同学表达对抽象内容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转变了过往的思维模式,建立了园林设计思维模式,并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改变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角度,对美学和艺术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多个实操的实验项目,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分组讨论和分组任务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统筹能力;方案汇报的形式加强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作品的展览交流有效促进同学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进入大二的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普遍反映园林设计初步的专业基础训练能较好地将“三大构成”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在图纸表达、方案汇报、综合方案设计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5-7]。

4结语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学生迈向专业学习的奠基石,是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设计思维的重要课程。而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构成表现能力,使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向专业设计表达过渡,“三大构成”必然是园林设计初步教学的重要部分。针对现今“三大构成”在专业课程上的不适应,需要重组理论教学的内容构成,不断创新实验设计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评价体制,使课程目的更明确,才能加强抽象造型理论与园林专业的关联性,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应用的能力[4]。

5参考文献

[1]刘滨宜.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J].中国园林,2001(1):7-10.

[2]陈岩.从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看当代三大构成教育[J].艺术与设计,2010(9):146,148.

[3]杨慧丹.包豪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选择性误读[J].创意与设计,2015(2):89-91.

[4]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88-89.

[5]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92-95.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3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单元;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66-01

自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综合水平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关注。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缺乏,课堂授课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成果也有待提高。就教学大纲而言,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大纲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新课程体育教学大纲只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没有明确给出详细的教学内容,相应地,新课程体育教学将更多地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采用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单元为教学纲领,可以帮助体育教师事半功倍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使初中体育教学顺利展开。

一、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有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所处的外在环境是影响体育教学课堂效率的主要外在因素,比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我国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比较侧重学习文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具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体育教学的关注比较少。体育课程在很多人看来是学生繁重文化课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初衷与目的。同样,初中体育课堂的内在因素也是阻碍初中体育课堂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有的初中体育老师也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由于缺少专业性质的教学指导及课程安排,有的学校体育课是由其他科目老师代课的。除教师资源匮乏外,由于资金限制,缺乏体育教学设施与器材也是主要的内因之一。除此之外,安全是学校考虑的重点问题,也是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对体育教学设计是非常保守的,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不积极,本应该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学习环境失去了它的生机。

二、初中新课程教学单元概念以及意义

单元指的是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板块,以课作为基础,是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无法跨越学期与学年的,是同一学期以内同一教学内容的集中排列。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单元持续时间不长,只能用同一种教材。比如,单元连续时间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或者在一个时段内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教材,便不能称作单元。教学单元的设计应该是一体的、完整的、连续的。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新课标教学单元时,选取的教学角度必须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根据每个章节或单元所需的知识点确定体育新课程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连贯地完成体育活动的学习,并熟练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的综合水平,完美地展现体育教学理念,达到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新课程体育教学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不仅完美体现出初中新课程教材的层次感、完整性,充分发挥出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同的优势,还可以预留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单元应遵守的原则

教学单元作为初中新课程教学的基本单位,只有科学并且合理地设计教学单元,才能高效地发挥教学单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连续性、时效性、实用性,是设计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单元要遵守的三个重要原则。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原则指的是:以现有的初中体育知识为基础,在保障前后单元教学连续的前提下,对初中体育知识的拓展。教学单元设计的连续性原则可以完美地体现体育教学中技术、知识以及技能教学的连续,有效地避免了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而给教学进程带来的障碍,有效地提高了初中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单元设计所遵循的时效性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中,充分考虑体育运动受到天气、季节等时令条件的限制。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体育活动的展开与时令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不恰当的时节开展不合时宜的体育运动,很容易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初中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的选择除把安全放在首位之外,器材的实用性也需要放在考虑范围之内。

四、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新课程单元教学的高效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让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教师用自己端正的体育教学态度以及积极的教学心态,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配合教师精心设计的单元教学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持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紧张有序的体育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无效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束语

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实践。在体育教学单元设计中,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学单元设计原则,铭记教师的使命,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详细的单元化教学、积极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都是提升初中新课程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设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初中思想课堂教学设计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缺乏整体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的整体性原则,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过于看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略了情感目标,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过于看重情感目标,而忽略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破坏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形式设计缺乏多样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总是重复同一种教学形式,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很单调,让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新课改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探究问题。但是一些教师没有合理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较低,无法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能力提高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3.活动设计缺乏实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过于注重热闹和新奇,忽略了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在设计过程中教学活动脱离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内容,而且活动过于频繁,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一些课堂教学活动既有课堂表演,又有小品,还有课堂讨论,虽然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应对策略

1.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

对于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应辩证地看待,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不能将这三个目标分离,应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充分落实,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包括教材内容、课标要求等有所侧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将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所以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此同时应兼顾知识与能力目标,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以及能力目标。例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情感目标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关爱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有关生命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关爱生命。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教学方法直观、生动,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贯彻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合理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发现自己的潜能》这一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入今天的新课,为学生讲了一个《醉汉爬坑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行自主讨论,并通过这一个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

3.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同时还应合理把握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及形式,避免教学活动形式过于频繁、复杂。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况,造成课堂局面失控,所以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遵循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以便于对教学活动随时进行调整。所以,这就要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教师编排了小品,让学生进行表演,这让学生非常开心、兴奋,都在研究、讨论,所以课堂教学出现了混乱的场面,所以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秩序,将小品改成了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兴趣,又能维持课堂秩序。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加以解决,保证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6

关键词:自主式学习;综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autonomousteachingmethodwithprojectwork:thereformexplorationforteachingmodeofelectricalengineering

LuoDapeng,wangYong,niXiaoyong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situationandmainproblemsinclassroomteachingofelectricalengineering,thispaperproposedautonomousteachingmethodtointegratethetheoreticalknowledgewithprojectdesigncapability-building.thestudents’self-learninginitiativewillbemotivatedbythismethod.withintegratingtheoreticalwithpracticethestudents’designcapabilitieswillbeimproved.

Keywords:autonomousteaching;comprehensivedesigncapability;classroomteaching;integratetheoreticalwithpractice

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地对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的要求。因此,提出自主式课题教学法,即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提炼,融入几个电路模块设计课题中,在课堂教学初期分配给学生,使学生带着课题进行课程学习,从而边学习理论,边将理论运用到实际课题的设计和制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但是课堂教学中除了实验课外,基本上没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多以实验箱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学生只能在实验箱上进行各个电路模块的连线和调试,基本没有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客观上讲,实验箱只是加深了学生对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有限。此外,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以解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解题与电路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以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为例,表1为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一道例题和某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要求。

表1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例题及设计课题对比

由表1可知,例题中所要计算的内容常常是设计任务的已知条件,而例题的已知条件又常常是设计课题中设计电路需计算的元器件参数。可见设计电路的过程和解题的过程常常互为逆过程。学生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只是学会了解题,而面对真正的设计任务时往往一筹莫展,这也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需求有较大差差距的原因。

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常常安排在学期末,使教学实践与课程教学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环节相应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同时,学期末临近放假,有些学生心情浮躁,导致教学实践效果难以保证。

2自主式课题教学法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自主式课题教学法。其基本理念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即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电路设计方法,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解题。此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电路模块设计课题,通过完成自己的课题达到初步实践电路设计方法的目的。同时,由于学生都是带着设计课题听课的,这样也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课程教学初期,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提供若干模块设计课题供各小组挑选。选定的模块设计任务伴随该小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

①尽量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才能有较好的默契,相互配合,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设计任务。

②该阶段是课程教学初期,学生对各个模块设计课题还不了解,教师应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对课题进行解释和指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选定设计方案。

③当学习小组初步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则安排一次课堂报告,由各个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其对课题的理解以及初步选定的设计方案,并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下一步工作重点。

④模块设计课题应涵盖所讲授课程的各个章节,这样利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各个模块设计方法串联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讲课内容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任务相关联,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7

重点在于解决房间声学处理的难题音频与声学设计培训课程

相对于初级与中级培训班,高级培训班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房间声学处理的难题上,涵盖了家庭影院音频与声学(iii)与家庭影院房间设计两项课程。在家庭影院音频与声学(iii)课程之中,让学员运用之前在初级与中级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设计出满足特定设计基准以及在客户预算范围内的家庭影院环绕声系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解释房间模式的意义,提供多种超低音音箱的实际摆位方式,以获得更加顺滑的低频响应,尽量避免低频驻波问题对房间声音特性所造成的影响。而在家庭影院房间设计课程之中,则讲解了房间在整个家庭影院设计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其中包括光学、美学、工效学和声学等方面的考虑,带领学员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尤其重点关注房间设计及其与系统设计的关系,说明整合房间设计和系统效果时必须遵守的整体原则。

管理多系统集成项目的要点定制安装项目管理培训课程

而在定制安装项目管理培训课程之中,就包括了打造并保持五星级客户体验与管理多系统集成项目的艺术两项课程。前者主要解释项目管理当中所设计的五星级服务哲学,通过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做出积极的应对,实现优秀服务原则。后者则是通过有效地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整合项目来管理居住整合流程,介绍如何与居住整合项目的各方有效合作,特别是和系统分包商在HVaC、安全、分步式音频和视频、灯光和家庭影院系统等方面进行合作,最终实现整个项目。

获得CeDia高级认证资格的必备考试CeDia初级认证工程师资格考试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初中教学;物理课程;自学能力;应用探究

所谓的自学能力培养,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性能力,只有培养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才在真正意义上具备了丰富性及持续性。而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其教学价值不单单是取决于对中考,更为关键的是物理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素养的培养作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实际教育教学中,培养提高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这就更需要初中老师去创新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加以耐心和努力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首先,初中物理教学时间是有规定性和限制性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进一步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对老师教学任务设计的难题考验。因此,老师可以把物理课堂学习适当地进行延伸,比如说,在课前老师应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物理课程的预习准备工作,及对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信息收集,自主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为基础的条件。另外,课堂学习向后延展体现在,生活实际和课程知识的结合,@都应该成为老师在物理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提高有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延展课堂学习经验,这样就能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铺垫坚实基础。

二、加强实验实践学习,以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性,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课程教学特点,多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学习,比如说,老师可以在网络资源上搜寻一些有趣或是经典的实验操作,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浮力》一章节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就此让学生进行物体沉浮条件的物理实验,在实验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拿出三个外形上大体相同的乒乓球,前提条件是三个球中都已注入了少量的水,然后向学生进行问题提问,“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它们是上浮还是下沉状态?“一般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都会说乒乓球会浮上来,然后老师保持质疑的态度,再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老师进行实践实验操作演示,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一球上浮、一个悬浮、一个下沉”,这样便会大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会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而学生的自学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三、创新初中物理课堂管理形式,以构建主体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首先,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学生主体性教学培养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既不是单纯的“认知体”,也不是被动学习知识的机器,而他们是一群富有朝气与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教学辅导的作用。所以,初中物理老师首要任务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或是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这两种方法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情境平台。如,在课余时间,老师都可以就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让其交流学习,这样在任务和小组荣誉感的驱使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会尽自己所能完成好学习任务,然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组间汇报和评比,优胜者老师一定要给予奖励。这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还会使学生的查阅分析能力或是交流互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发现并完善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切实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是,自学能力培养教学,其不仅仅指的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要必须有老师的参与指导的一种获取知识过程。所以,就目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还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9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自主式课题教学法。其基本理念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即在课堂上系统地讲授电路设计方法,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解题。此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电路模块设计课题,通过完成自己的课题达到初步实践电路设计方法的目的。同时,由于学生都是带着设计课题听课的,这样也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课程教学初期,指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提供若干模块设计课题供各小组挑选。选定的模块设计任务伴随该小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尽量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在课题设计过程中才能有较好的默契,相互配合,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设计任务。②该阶段是课程教学初期,学生对各个模块设计课题还不了解,教师应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对课题进行解释和指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选定设计方案。③当学习小组初步完成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则安排一次课堂报告,由各个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其对课题的理解以及初步选定的设计方案,并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其下一步工作重点。④模块设计课题应涵盖所讲授课程的各个章节,这样利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讲解各个模块设计方法串联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同时,讲课内容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设计任务相关联,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教学中期,将模块设计课题融入到各个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具体的电路设计方法,同时在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调试以及指标测试。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要求各小组通过课堂学习不断改进自己初期拟定的电路设计方案以及元器件参数计算方法。充分体现了自主式课堂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自主采用课堂讲授方法改进自己的电路设计,使其感受到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②向学生灌输团队设计的理念,针对电路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同时在教师和团队间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使学生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从而有信心完成课题设计任务。③安排课堂报告,各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课题设计进展,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中期考核并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课堂教学后期,对各学习小组制作的模块电路进行验收和总结。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如下:①督促各学习小组做好指标测试工作,验证自己设计的电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总结整个设计过程的经验教训。②安排课堂报告,各小组制作幻灯片向全班同学汇报课题制作成果,由任课教师对设计成果进行总结。③各小组提交课题设计报告,详细介绍整个电路设计原理、参数计算过程,并记录系统的性能指标,总结电路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

自主式课题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我们在通信电子线路课上使用了这种教学法。首先,根据整个课程内容设计8个模块的设计课题,将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都融合在这几个课题中,课题名称。

第一阶段: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并从这8个课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该小组在课程学习期间的设计任务。由小组成员相互配合进行资料收集以及设计方案的论证。在课程开始后的第二个教学周,组织各小组制作幻灯片报告该小组拟定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时间安排。需要说明的是,各小组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相应的知识点还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地讲授,完全由学生先自学各自课题相关基础知识,然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通过内部讨论,最终确定课题的初步设计方案。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熟悉课题、讨论方案以及确定初步方案。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个阶段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方案汇报时的现场气氛也很热烈。此外,由于设计课题涵盖了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相应课题方案的初步确定过程也是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预习阶段。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相应的知识点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主要完成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讲授,这一阶段应该注意在课上重点讲解如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完成模块设计课题,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书本知识并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只要稍加变通就可以有效地指导生产实际。例如在讲到求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题目时,计算电路输出功率用到公式(1):200cmVpR=(1)其中p0为电路输出功率,Vcm为电路输出电压幅值,R0为电路负载电阻。而在真正设计功放电路时,电路的输出功率及输出电压幅值常常是已知条件(见表1),而具体的电路以及电路中所采用元器件的参数如电阻阻值是需要进行计算的。因此只需要将公式(1)转化为公式(2):200cmVRp=(2)转化后即可用于电路中所采用负载电阻的计算。整个课程讲授过程都要将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将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变化(常常是翻转)就可以用于电路设计过程中元器件的参数计算,从而使学生可以一边学习课堂知识,一边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此外,在实验课中要指导各小组的电路焊接以及调试工作,并监督其设计进度,从而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这个阶段,真正实现了本教学法所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即学生可以做到边学习,边使用,边检验,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最后一个阶段是课程的结束阶段,主要做好各小组课题的验收工作,并对各小组所设计:请记住我站域名的模块进行点评,最后安排一次期终汇报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束。本教学法已经实践了两年,学生对这种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此外,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模块设计课题制作情况挂钩,因此各学习小组都投入了较多精力用于电路模块制作,成功率也较高。并且学生通过电路模块的制作过程也了解到了如何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微课设计

微课是依托互联网发展和碎片化的吸收信息方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技术,即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为教学主要形式与内容,通过学生对视频的观看及课后互动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方便地接受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教育内容[1]。目前一些著名的微课教学网站如coursera、edX等在微课教学方面已初具规模,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欢迎,我国微课发展才刚刚起步,正是建设优秀微课资源的大好时机。

一、信息技术的微课设计

信息技术的微课设计是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的,和其他科目不同,信息技术科目天然带有多媒体的色彩,而且理论和实践知识并重,在学生教学评测中地位不高,但是对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这些课程和教学方面的特点,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设计应该更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并获得进行信息技术实践的技能[2]。因此,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3]:一是确定课程内容与相关主题,微课设计不同于传统多媒体课堂设计,要求以明确的主题作为微课课程的区分点,并且一堂课程不局限于40分钟的标准长度,以知识点掌握的实践为宜。所以微课制作要首先确立相关主题进行备课。二是寻找课程材料,微课作为一种多媒体课程,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自己讲课的视频上传制作,要充分利用视频这一优势,插入各种有助于课堂理解的多媒体素材,从而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更感兴趣。三是进行课程制作,课程制作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图片处理、视频合成、音频剪裁和相关信息处理的一些专业技能,录制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课程整体的清晰程度,认真负责地打磨微课制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信息技术微课制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突出课程重心

多媒体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课程重心被多媒体信息掩盖,学生在多媒体课程中必然会比较多地关注多媒体的相关内容,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加以引导,那么很可能教学相关内容就会被掩盖。所以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统筹多媒体相关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所以采用多媒体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材料以保证教学效果。如学习excel等办公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函数、排序等相关功能的演示让学生对excel的使用产生兴趣,学生要学习相关技巧和内容,微课教学才能正常开展。

(二)做好时长控制

微课课程不宜过长,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碎片化”的需求,在教师微课设计中,一堂课以五分钟左右为宜,不能超过十分钟,这样学生对不同课程还能保持较高的兴趣,而且微课的课程标题要和课程中传授的知识点密切相关,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查找。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windows”环节中,对文件的操作和系统介绍就应该作为不同课程而分开,每节课程的时长大概在三分钟左右,这时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马上利用手边电脑进行练习的较有效的课程时长。

(三)活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制作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重点本来就在电脑上,所以微课中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特征,教师要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持制作微课。一般微课的制作可以通过ppt加视频录制的方法实现,信息技术微课中教师不一定要出现自己的身影,利用视频讲解相关知识即可。ppt的制作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点之一,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下工夫,制作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将要学习的技巧,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采取单调的ppt制作,而应该多应用幻灯片的相关效果,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教授学生制作这方面ppt的用法,最终让学生合力制作一个可以跟教师制作的效果相媲美的幻灯片,实现教学效果大成。录制技术是教师需要注重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很多时候都需要对实际操作视频进行录制,录制屏幕一般可以使用Fraps等专业性质的软件,在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达到相应的效果[4]。音频录制也是如此,如果教师没办法一次录制成功所有的音频,还可以对音频进行分段录制,然后通过后期剪辑软件将其结合在一起。在视频剪辑中适时加入一些有趣的网络资源吸引学生,但是由于时长原因不能做过多的这方面工作,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面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初步接触一些比较实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发展,微课在电脑上进行,力求学生在课程之后就开始实践方面的练习,并且倡导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裴琳.面向初中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方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卫彦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3]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