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十篇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十篇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1:27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社会也迫切希望我国的社会人才不仅在技术、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希望能够在体质上有所建树,以适应变化反复的新社会。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与学校教育,在加强人才体质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需要放眼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开始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育方案,所以对于社会人才体质的培养与提升,也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起来。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极大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现状及其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一直提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但是大都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加上素质拓展培训的短期训练特性与初中体育教学长期持续的特性相冲突,所以在各个中学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严重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开展。此外,各个中学的基础设施有所不同,教师资源配备也良莠不齐,实际运作资金现状也不太理想,这都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难度。最后,很多中学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并没有体系化,相应的基本条件、流程、改进与测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各个中学实施开来,教学效果与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又离不开素质拓展训练的配合,而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弥补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的不足。一般来看,很多初中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老套,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提升自身锻炼热情,再加上很多初中体育课程时间很容易被其他文化课占据,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正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初中生的眼球,再加上素质拓展训练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能够怀着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者,素质拓展训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在心智上得到素质训练与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思维,使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所以全局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思考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是初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从而为自身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一、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何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当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认真去学习,这样一来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初中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多种游戏设计,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游戏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完成课堂任务。多种游戏设计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将拓展训练很好的融入进去,就会大大加大学生的思维开发,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毕竟,在初中教学阶段,我们需要一手抓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只手也要抓住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利用拓展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适应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改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拓展训练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做到劳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拓展训练充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在教学的活动当中充当引领者的角色,主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当中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拥有专业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有利于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把拓展训练融入到教学当中,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我们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时,会通过拓展性的训练过程,增加学生对于小型社会的真实体会,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制定拓展教学目标

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有序地开展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通过合理制定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已有的体育教学目标,制定细化的拓展训练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融入拓展训练,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充分发挥了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要做到以体育教学目标为中心,拓展训练只是为体育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体育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明确拓展训练的目标,有效地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时,教师需要协作学生制定具体课程的拓展教学目标,以提高拓展训练的实际效果。把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可操作的拓展教学目标。

(二)科学安排拓展内容

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需要教师科学安排拓展训练的内容。因为,在实际的拓展训练中,会有一些非常危险的因素存在,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进行拓展训练时,要合理科学的安排拓展内容。在确保学生无危险的情况下,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拓展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地安排拓展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们应该要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可以利用民族体育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把传统样式的体育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作为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体育教师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选择性地拓展训练内容,充分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西北地区开展爬山活动,可以把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作为活动地点,科学安排拓展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既有效地利用了已有的物理资源,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拓展练硬件建设

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需要加强拓展训练硬件建设。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需要以硬件作为支撑,如人墙、空中翻转等。完善的硬件设施保证了拓展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加强拓展训练硬件建设,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和投入。目前,我国在拓展训练硬件的建设上仍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主动向上级领导反应实际情况,以为拓展训练的硬件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四)改进拓展训练师资水平

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当中,需要改进拓展训练师资水平。拓展训练的正常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集中培训初中体育教师参与拓展训练,积累拓展训练的经验,以提高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定期开展拓展培训,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拓展训练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教学内容。组织初中体育教师进行实地考察,以加深对拓展项目内容等方面的认识,根据发展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把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玉兰.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朱俊富.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路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59-60.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而田径作为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运动,可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他们训练,并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只有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对田径运动了解不够完善,制定的方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难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影响训练效果。(2)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无形中为初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参加的田径训练较少,在训练中很难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3)教师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获取。但是不少教师的田径专业素质较差,采用的训练方法传统落后,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协调,影响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保障,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共同商讨、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协调。(1)学校应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调整好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时间,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冲突,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2)初中体育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课堂上严格执行,保证计划得以贯彻落实。(3)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保证可以胜任田径教学。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与田径相关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田径训练方案,并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不断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训练效果。

2.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比例科学。田径运动对最终训练结果要求较高,只有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时,应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关注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还应注重训练量,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化。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田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和意志力,可有效提升其田径成绩。另外,教师应将田径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专项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适当降低,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项训练与普通训练相融合。

3.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提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提高他们的田径水平。假如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现象;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则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即使他们长期训练,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范围,并按照这一科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先引领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然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速度,最终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参与一定的训练,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刻准备进行田径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制订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方式与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组织他们参加田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2015(14):131.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4

初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价值可行性分析素质拓展训练集创新性、灵活性、趣味性和集体性于一身,能够让参训者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关心他人,懂得如何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进而帮助参训者在获取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素质拓展训练的目标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存在较大的一致性,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引入,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化发展,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必要性。

一、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初中体育课程资源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初中体育教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想进一步激发初中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感和先进性。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引入,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上固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创新,实现了初中体育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拓宽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方面形成了有力的促进。

(二)健全初中生的性格品质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性格以及心理素质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将学生的运动范围禁锢在操场之上,所以有时会限制学生性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完善。而素质拓展训练是基于心理学的素质训练,强调的是参训者通过自然化的体能活动和心理挑战活动,让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身体灵活性以及个人身心素质得到不断改善。

(三)丰富了中学体育教学手段

在很多中学,初中体育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也不够丰富,如在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的等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中,教师主要是采取示范性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为主。而目前的初中在校生,“00后”已经成为绝对主力,他们对初中体育文化生活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引入,不仅更容易凸显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尚化和多元化,丰富体育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项时尚型的教育活动,是以身体活动作为教育手段,根据教育的对象的特点,来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课程,发展参与者的身心素质。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对各类人群都是适应的,不同的素质拓展项目可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个体提升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这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并无太大差异,为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比较灵活

很多素质拓展项目的开展,对场地条件和运动器材的要求都比较简单和灵活,所以在引入初中体育课堂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素质拓展项目主要分为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等几种,学校自有的操场、游泳池以及周边的广场、公园等都可以作为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场地,只需添加少量简易性的运动器材即可。

(三)体育教师很容易胜任教育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虽然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中,并没有太多专业性的素质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只要经过简单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加上个人原有的工作经验的积累,是完全可以胜任素质拓展训练教师角色的。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选择适合初中生发展需要的素质拓展项目

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以及周边体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能够适合本校体育教学要求的素质拓展项目,形成对初中传统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就素质拓展训练赢得更多的选择权。如在集体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可以引入逢三抓手、高台演讲、寻宝游戏等破冰项目;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时,可以引入信任背摔、电网、风火轮、解手链、信任百步行等素质拓展项目,这对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能形成有效的促进。

(二)丰富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法

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引入与推广,一定要本着适应性的原则,丰富素质拓展训练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在积极借鉴素质拓展训练先进培训理念的基础上,调整体育教学的传统方式,选取素质拓展训练教学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点。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不能对素质拓展教学模式进行盲目的照搬照抄,而是应当结合教学场地条件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和巧妙设计素质拓展训练教育情景,让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初中体育课堂焕然一新。

(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毕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体育教师组织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这是因为很多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为了达到对人心智锻炼目标,会对参训者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入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时,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一定要确保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与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形成对参训学生的有效引导和监控,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总之,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可行性,符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能够促进当代初中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与初中体育传统课堂的融合,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大对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上引入与开展的研究力度,引导学校不断加大经济投入,从而在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缺陷的同时,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道恺.初中体育中拓展式训练的实践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

[2]毛华燕,王银普.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群文天地,2012,(05).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身体素质讲解示范

体育课是丰富初中生生活、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传统体育教学在大纲要求上较为僵硬,造成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随着体育新课改与教育事业的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在弹性需求的影响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特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强化身体素质,夯实体育教学基础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主线任务”之一。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初中生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其次,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其骨骼硬度较小、韧性较大,容易弯曲变形。由于骨骼肌的力量较小,在高强度练习与锻炼时易产生身体上的疲劳感与心理上的厌倦感,但体能恢复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体育知识、技术、技巧入手,还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优化。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分为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不同部分,结合各种训练的侧重点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可以把训练分为克服外部阻力与克服本身体重两个部分。在克服外部阻力上,教师可设置举杠铃、拉橡皮筋等运动来进行体育训练;在克服本身体重上,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来进行训练。为了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认识到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其身高增长速度较慢,但肌肉在纵向增长速度上较快,且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有所缺乏,这时可采用哑铃、轻重量的杠铃来加强训练,不能给脊椎带来过多的压力,否则会影响初中生的骨骼发育;针对初三学生,在训练强度上就可以不断增加,但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以避免过度运动而造成身体损伤。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具有连贯性,教师既可以就学生的某一项身体素质加强训练,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游戏或比赛把杠铃、俯卧撑、看手势定方向、跑步等训练融入其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结合讲解示范,突破体育教学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指的是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相关知识、技术、动作要领;而示范指的是教师通过直观性的动作,让学生直接了解动作要领与结构。在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无法主动融入教学中,在部分动作学习的重、难点上也出现了混淆与疏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排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掌握传球、垫球等各项技术要领,教师单纯的讲解是不能全面展现动作技术要点的,无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往往也会出现传球、垫球等动作技术的错误、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原有水平,对排球的各项动作进行分解示范,使动作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到复杂。在示范的同时,教师应穿插详细的讲解,让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互交替展开,从而调动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但是,讲解与示范也要把握不同的时期,当学生对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示范,对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导,使学生加深对动作细节的认识,并掌握动作的潜在规律与学习的重、难点,而讲解与示范同时进行则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强化。

三、利用多种资源,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往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实际体育技能的学习,而使教学内容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在学习上也只是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着重复与模仿。为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在教学中穿插生活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增强体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教师可以把学生身边的物品、器械引入到教学中,开展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易拉罐作为投掷训练的器材(投掷物或者标志物),既传播了环保的观念,又锻炼了学生体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爬山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对生活资源的开发也必须考虑到合理性与安全性,避免过度生活化而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宗旨。在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视频资源等的引入,刺激学生感官,使规范的动作技术和抽象的体育知识能更直观、更形象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篮球比赛的精彩视频,在课上与学生共同欣赏进球的精彩瞬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熟悉动作要领和整体节奏;另外,教师还应结合此动作教学的重、难点,对助跑、跳起、蹬腿、伸直、弯曲、拨动等几个关键动作进行回放或者定点,再配上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更直观地、更灵活地学习动作技巧,为体育高效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四、和谐师生关系,激活体育学习兴趣

虽然体育是一门强调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学科,但教师仍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运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技巧掌握情况与身心发展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加强教学效果。

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学会运用激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发展,如学生在练习中或比赛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时,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而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应打击学生,而要通过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其次,教师应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形成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意识。尤其对于好奇心强、情感较为敏感、学习上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学生,教师更应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通过与学生在体育练习与活动中的互动与配合,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最后,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间相互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互相请教、互相提问。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改善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高效、和谐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沈卫军.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讲解和示范动作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6

关键词:

拓展训练;体育教学;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开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体魄,造就良好心理素质,体育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如果不经常进行锻炼便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生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便是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进行阐述,分别从:拓展训练发展研究、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拓展训练发展研究

拓展训练,又可以称之为外展训练,是作为一种由内到外的自我教育。在现阶段位置,拓展训练已经有了40年的发展,在80年代已经渐渐走向了国际化,在1995年,我国引入了拓展训练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此形成了相关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区都新建了一大批拓展训练的基地。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户外的体育培训及教学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在企业进行员工的培训、团队训练以及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至此拓展训练在广大师生的认可下也渐渐丰富起来,特别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其身体发育以及心理素质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其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填鸭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所以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将全部的训练课程均交由学生亲自体验以及实践。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上课前将课程的实际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意识解释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进一讲述,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不参与,促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效益以及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分别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现:第一,对体育教学功能的实现能有效的促进,使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能很好地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的社会适应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有效的提高。第二,将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丰富起来,以此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第三,能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所组织的游戏项目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而且在游戏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还必须要求与同伴一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将自己的自信心很好地建立起来,以此使体能训练得以强化,以此能一同完成艰难的任务,使学生的自我概念能有效提升,同时职业素养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开展拓展训练的实施,既可以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体能拓展训练的开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也主要是将体能训练当做主导,使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弹跳力、体力以及内能等身体素质能很有效地进行锻炼。比如,在进行集体跳绳的时候,教师要求16个人作为一组的小团体在一分钟的时间中完成50以上圈数。也许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16名学生因为相互的配合不够默契或者个别人身体素质比较差而完成不了任务,不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渐渐意识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学生会自觉加紧训练,再经过反复的练习、相互配合,以此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在其游戏进行当中,必须要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以及自身的力量,对自身协作以及体能能力能决心提高。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前应制定相关计划,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一定体现,除开体能拓展训练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综上,我们说到体育教学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据此在开展拓展训练时,教师还必须进行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素质的拓展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逐渐增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野外露营或者野外探险等活动来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形成坚毅的品格,而这些品格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当然,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进行野外露营前应对学生们进行谈话,并将一些注意事项一一交代,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减少拓展训练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真勇敢地面对挑战,自己解决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危机处理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锡龙.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2):37-39.

[2]谢素华.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案[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55-56.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7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优越性;措施

1拓展训练的类型

1.1挑战型训练

挑战型训练,是要求被训练者具有更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一种训练方式。挑战型拓展训练主张超越身体固有极限,训练者在不断训练过程中逐渐弥补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比如,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存在恐高心理,挑战型拓展训练训练要求这些学生参加高空类型的训练,在不断练习过程中消除他们的恐高心理。

1.2团队型训练

团队型拓展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工,使学生在集体氛围中完成独立个体完成不了的训练目标。团队型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品格,是新时期拓展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

1.3趣味型训练

趣味性拓展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训练时养成了信息共享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趣味性拓展训练中训练氛围一般比较轻松愉悦,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拓展训练的兴趣为主,与挑战型训练相比,趣味性训练具有较低的难度。

2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优越性分析

体育教学是受教学改革影响较大的学科之一。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受到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所以,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改革力度较大。在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中,拓展训练因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拓展训练教学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教学内容枯燥,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比较片面化,而拓展训练改变了这种现状,如拓展训练中的挑战型训练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3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3.1情景模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做到每节课都带领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拓展训练教学,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布置一个相对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完成拓展训练内容的学习。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辅助作用。比如,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攀岩拓展训练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模拟的攀岩场地,利用教学设备搭建攀岩设施,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攀岩的环境,如利用投影设备展示险峻的山脉等,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真实的体会,丰富初中生的主观感受,提高学生拓展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3.2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拓展训练中的合作型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达到提高集体意识的目的。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比如,进行攀岩训练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置几个学生负责布置安全设施,与其他学生轮流进行攀岩训练。在完成训练项目之后,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实现了更高的目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3实践教学

拓展训练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训练,在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观察、练习和实践,根据自身的体育基本能力完成训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新的技能,养了更好的习惯。实践教学在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教学环境的同时,训练环境的变化还能帮助学生丰富人生阅历,形成更完善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在新时期下的初中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体会拓展训练内容。例如,在攀岩拓展训练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攀岩活动,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安全措施后,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山地。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正确登山活动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登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安全。学生在完成登山活动后,经过分析实践活动中的登山与情景模拟教学中的攀岩的不同之处,经过对比,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增加了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实践教学的拓展训练方式将初中体育学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技能的同时,还能减少初中生因为紧张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压力,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

3.4探究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高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视。在初中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法是在学生养成充分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学生形成猜想和假设行为,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答案。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并且在长期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产生疑惑,不断寻找答案,还能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体育知识框架。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影响初中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探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在进行攀岩拓展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向学生提问:“当我们处于倾斜角大于90°的岩石上时,手用力还是脚用力能使身体感觉更加轻松?”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进行攀岩训练时就会更加注意手脚用力与岩石地形的关系,得出结论后,学生在下次攀岩训练中会产生更好的训练成果。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拓展训练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5自我评价

学生在训练与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如果仅依靠教师指出和改正,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没有精力进行拓展训练的其他内容教学。所以,拓展训练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包括学生对自身拓展训练成果的总结和反思,也包括学生中其他成员对其行为的评价。在学生团体的意见中寻找其行为上的不足,能完善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游戏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间的自我评价。比如,在攀岩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赛,当2名学生进行竞赛时其他学生负责鼓励和助威,比赛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比赛成果进行评价,然后在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自省的习惯,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完善自我,提高体育综合技能。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139-02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体育已经成为初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体育不同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田径项目更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在分析田径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具体讲述了田径教学的措施,以期达到提升初中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夯实理论教学基础

目前,在初中体育的田径教学中存在教师忽略基础教学,而直接进入实践训练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田径动作的意义,同时也无法让学生规范地完成田径动作。这对于学生后期田径学习的兴趣以及能否完成正确的田径动作来讲,都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理论源自于实践,并对实践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在初中体育的田径教学中,需要重视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准确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尤其是对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教师的指导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进行田径教学的教师对教材内容有着非常深刻和准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当对教学的重点有准确的认知,以避免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不易消化,或者是由于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没有固定的目标而降低了他们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当在正式实践训练之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辅导。对于初中生来讲,其接触的田径知识更加系统,要求也相对更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相关田径动作的意义讲解,并向学生示范科学的动作,以保证学生以最合理的姿势完成田径学习任务,并达到最终的训练要求。

二、指导学生示范动作

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的思维领悟能力尚不成熟,如果只是由学生自己参考课本示范进行动作练习的话,很容易造成他们动作上的偏差,而且还有可能大大偏离动作训练的精髓。因此,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要做好流畅的动作示范。然后,再将每一个动作进行必要的分解,让学生真正抓住动作的精髓,从而正确地进行田径训练。最后,再进入学生的正式训练。在学生训练环节,教师也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时,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地由于不规范动作引起的意外伤害事故。特别是对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讲,一旦出现错误的动作,很容易会对他们造成筋骨方面的伤害。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体育田径教学当中,教师进行动作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融合游戏教学元素

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即便是已经成长为青少年的初中生也不例外。在实际的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组织一些集体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田径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其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一来,任何性格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来讲,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既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避免其心理孤单的状况,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措施。当然,使用游戏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教学目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目标。在体育田径课堂的教学中,每一个不同的训练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方面的能力,例如,跳马、体操等运动方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平衡力和柔韧度,而跑步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腿部力量。将教学目的与游戏联系起来的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第二,尽量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节省体力的游戏。体育课堂与文化课堂不同,它需要学生体力的支持。例如,在篮球或者足球等高消耗体能的训练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打太极或者是形体操等内容,让学生在平稳的情绪中慢慢恢复体力。第三,将游戏融入准备环节。慢跑是比较常见的体育田径课堂准备活动,这种形式固然不会对学生造成威胁,但一成不变的慢跑准备却可能导致学生的不良情绪,这对于接下来的正式课堂教学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游戏为准备活动的形式,如跳绳、踢毽子等。这样一来,学生的身体机能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其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集中。由此可见,游戏教学在体育田径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田径教学的效率也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灵活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差异,如果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使用同一教学训练方式,对于一些身体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可能造成身体的负担。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既定的训练目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训练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宣布训练任务时,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训练内容。例如,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应当适当减轻他们的训练强度,以保持他们在田径学习上的自信心。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加大他们训练的难度,以避免他们自满情绪的产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分配不同的课堂时间训练。例如,当田径教学达到一定的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实力稍弱的小组可以适当降低训练的频率,而实力较强的小组练习的频率应当相对提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运动上有天赋的学生,教师更应当有着特别的训练侧重。

体育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实现强身健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初中体育田径教学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田径教学的魅力,了解体育田径的学习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田径的学习,才能够认真对待体育田径教学任务,最终实现体育田径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9

摘要当前,初中生的教育科研活动,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教育科研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支柱。通过探讨学校足球拓展课程和足球运动的共性,以及拓展课程中对足球集体性的补充和延伸,寻求出一条提高足球课堂教学效果和足球整体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为足球课程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足球扩展课程探索

目前,许多学校的科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指标来评定教师的科研成果。足球在普通初中等学校的体育课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和技能,促进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初中足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学校将足球这一内容独立的设为一门拓展课程,它作为前沿学科,对学生的心理作用,社会适应的能力都有独到的影响,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蓬勃发展。现在很多初中都已经专门_设起足球拓展课程。

一、足球课程拓展的必要性

(一)为学生身体素质打基础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的身体锻炼对今后的体能素质提高是最有帮助的。足球作为体育拓展课程中的一个选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初中的家长也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大部分学校的足球拓展是从初二开始引起重视,其实应从初一就应开始加强足球基础训练,这样足球的基础才更扎实。

(二)适应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初中是21世纪培养基础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素质的基础工程。我国要培养和造就有体能有素质的人才,必须从初中教育和教学内容上抓起。而足球属于世界性的项目,由于各类赛事的开展,人们对足球的喜爱越来越强,由于足球本身固有的特性,具有了配合培养各种素质的有利条件。因此加强初中足球课程的改革,是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初中足球课程是为初中、高中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我与足球拓展训练

我觉得作为一名体育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中敢于钻研,善于创新,积极的去参加各种体育教育科研的活动。所以说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自我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最有效的办法。

作为体育教师,本人担当学校的足球拓展课程。这门课区别于平时的体育课,这门课只上足球内容,而学生则是由学校各年级的男生组成,由于人数众多、年龄层跨越大、运动基础差异大等,对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门课和平时的体育课不同,也区别于足球队训练。在接受足球拓展课程以来,为了更好的训练和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集思广益,收集与拓展足球训练方面的素材

虽然足球教育无处不在,但在刚接手要教新的教育模式的时候,我还是找不到具体需要的教科书,所以我开始在网络中搜索,还利用以前教师的已有的经验来加以整理,利用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共同来开发新的教学素材,还最大限度的动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二)有效的分类与加工初中生足球训练素材

1.筛选和分类

初步收集的足球训练知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通过严格的标准进行审查,去粗存精。将符合要求的,初步加入课程内容中来,同时按对学生年龄的适应情况,再注明适合的水平段,最后将入选的足球训练方法交给体育组的同仁们一起修改进行加工整理。

2.加工与创新

经过筛选后,质量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并不是可以一成不变地应用到教材中来,还需要加工整理,对内容上进行整合,对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拓展。

(三)有效的构建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通过组内请教、交流,网络搜索等,最终确定符合我们校情、学情的,符合校本教材精髓的内容安排和练习手段。

1.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水平一内容:基础球性练习,球场各种带球跑动,行进间运球,传接球,带球绕过障碍,培养学生带球快速跑动,达到灵敏和快速的目的。水平二内容:基础球性练习,以带球为主,学习带球的变向动作和过人技术,行进间运球,传接球,防守技术,突破技术,半场比赛。

2.在同一内容练习时,增加水平一学生的练习次数,降低练习难度;减少水平二学生的练习次数,加大练习难度。

3.在不同练习内容时,各个组设立小组长,有组长带领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在练习中多穿插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在游戏分组时,将各年级均匀分配到各组,缩小组间的实力差距,提高游戏比赛的刺激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学校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有效平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提高办学的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点。本学期我担任足球拓展课程指导老师以来积极的去寻找适合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一学期下来本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趣味性,我主要利用足球的趣味性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游戏似的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的比赛巩固学到的知识,以无穷的趣味性诱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在欢声笑语中掌握新的足球技巧。学校的拓展课程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我将不断地努力去开拓更合适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素质训练内容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考试教学

一、要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

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如将考试项目分成一般素质练习(各种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俯卧撑等)和一般技术技能练习(如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投实心球、篮球等)安排到各学期中,制定目标,每学期加强考核,并把考核成绩加入到期末考试总分中进行评价,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各项技能技巧,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

二、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

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一般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学习基础、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肥胖、瘦弱、特异体质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根据各组的实际运动水平和技能,制定每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在课堂上采用先集体教学后分组教学的方法。可利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考核项目的考试方法和规则,把每个项目的特点和相关素质要求介绍给学生,同时系统地进行必考项目200米的技术和技能训练;在学生练习选项时采用分组教学法,指定小组长负责,教师在几个项目中巡回指导,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体育科组还应加强集体备课,备场地、内容、学生,避免因场地、器材不够影响教学效果;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形式可更加灵活多样,当安排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能保证拿满分了,就不必要还是一刀切,浪费时间了,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自我补差。

(二)要指导学生选好专项,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现在体育中考多采用“1+1”模式,即一个必考项目和一个选项。因此,学生有权对所有选项都了解,但学生一般对报考项目的选择是定性的,仅根据中考体育项目的评分数据,对照自己测试的原始数据,哪个初测成绩好就选择那个项目,往往忽视了可发展性。教师应在学生确定报考项目前,做个全面摸底,进行一次全面测试,最根据多次统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项目哪些学生是因为技术不够熟练,造成成绩暂时落后,但他在这个项目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抓好考前的强化训练。

考前安排1到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地效果。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中山市的体育中考一般都安排在5月中旬,因此在此时间段前,可安排一至二个月的训练周期,将训练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对200米必考项目和各自选项进行科学的训练,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每个层次学生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并把计划发给学生,师生一起执行。

2、在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强度和量,科学地制定训练内容和措施。例如必考项目200米跑,它是一种无氧供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既要求学生的绝对速度,又要考验学生的速度耐力,因此,在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抓好学生的专项力量训练和发展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无氧耐力等;训练学生选项时,着重强化细节,纠正学生易犯错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有效性。

3、注意学生的营养和恢复,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训练后的恢复性练习,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

另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量,既保证运动量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不能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可通过观察法、测脉搏等把握合理的运动量,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而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和训练。

三、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一)、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学生一般心理素质不稳定,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因此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要多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要增强学生临场兴奋性,消除心理的紧张情绪;在摸拟考试中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父母.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陌生的体育老师做裁判等,培养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二)、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临场考试前,教练员应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