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一语文教学方法十篇高一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3:30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1

一、想家恋旧,心理难以排遣 

据调查,高一新生非常想家和有点想家的人数分別占55.38%和21.54%;怀恋初中旧友的心情强烈,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感到不知所措,有67.69%的学生认为高中里的同学关系没有初中时融洽,甚至是关系冷淡。 

二、难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学习角色的转变 

高一新生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安排。高中的学习量大,开设课程多,自学课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时间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片。另一方面难以适应新的任课老师新的授课方式、方法,主要是各科的学习要求与过去不同。据同学反映,初中时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松应付考试;但是高中就不同了,不仅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更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复习,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行。 

当然,刚进入高中,同学们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你也许不再是老师最关注的人物,你也许不再是班级里的最优秀的人物,你开始遇到了不会的题,你感觉好似别人都比你强。其实,你完全没必要和其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想一想今天我有没有虚度,明天我要做得更好,这样慢慢就会适应高中生活。 

要学好高中语文,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而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兴趣中理解、领会所学知识,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学实现良性的互动,学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语言要顿挫,情感要投入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语文教师。 

三、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只要依据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充分把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 

四、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在于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设计教法。据此,我改变那种以教师串讲课文为主的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以诵读为核心的文言文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特点,不断更换教法,容易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2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则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毫无趣味性可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大部分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是比较认真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程是关系到学生升学结果的“主科”。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关注语文成绩是否提高,根本就不关心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这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相悖。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少,难以真正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但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拓展教学的内容,忽略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的策略

鉴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教学手段和方式应多元化。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2)教学的思维应多元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应敢于创新。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不要盲目采用新的教学

方法。

3.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很多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语文教学的素材。

4.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3

关键字:高中汉语语法意义原因策略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语法与阅读、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不容大意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意义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不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3]在分析文章时,若语法知识匮乏,就难以正确把握一些长难句的深层内涵,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若进行写作,更是语无伦次,语意不通。[4]因此,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意义重大。

(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而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学生表述问题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现象。学习语法知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

(二)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近年来,病句判断题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做这类题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抓准题干,准确分析句意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找出句子的病因,正确解答,因此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三)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

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较多,很多学生总是难以准确把握所谓的宾语前置、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句、倒装句等,而对古文阅读望而却步。因此,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系统的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深刻思想。

二、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汉语语法知识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有“淡化语法”的流行说法。为了切实了解汉语语法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实现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特对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延安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100名高中学生,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17位语文教师。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这100名高中生分布在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式

根据调查的需要,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是调查学生的“高中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一份是调查语文教师的“高中语文教师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对话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无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当中,竟有23%的学生不知道汉语语法,81%的学生接受到的汉语语法知识体系是零碎的,27%的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没有依据,60%的学生依据现有课本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甚至还有28%的学生在写作当中经常出现语病。由此可知,高中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2)语法认知水平高,但语法学习兴趣淡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82%的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对高中语文学习有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法训练。虽然高中生对汉语语法有如此高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被问及“你希望语文老师用专门的时间讲授语法知识吗?”时,68%的学生都选择了“不希望”,而且63%的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18%的学生认为高中教材不要增开语法课。即使有62%的学生要求增开,也希望将其作为选修课。

(3)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较差,语法学习能力较低

86%的高中生表示理解汉语语法有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汉语语法很容易理解、掌握,可见高中生的语法学习能力较低。而且45%的学生说在考试中会遇到相关的语法题,却很少运用语法知识解答。69%的学生在做修改病句、文言文阅读题时都不会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全靠语感或猜测。仅有7%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解答相关题型。本来高中生所掌握的汉语语法知识就少,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如此差,自然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法学习能力。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

在被调查的17位语文教师中,只有一位教师的教龄是5年以下,但是在被问及“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得如何”时,仅有5名教师是非常系统的了解,而且有12名语文教师对初中与高中汉语语法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是很了解,占了总人数的71%。这样的数据显示,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如果其自身语法知识不够系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2)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

虽然有71%的语文教师都觉得给学生讲解汉语语法知识意义很大,但是88%的语文教师认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汉语语法知识涉及的不多甚至不涉及。而事实上,在考试中很多题型都隐含着一定的语法知识,例如多音多义字之类的题涉及语素的知识,成语辨析题涉及短语性质和结构的知识,扩句与缩段涉及句子成分分析、句群结构分析等语法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就不会在日常教学中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这样会使语法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5]

(3)语文教师语法教学方法单一

在被调查的17名教师中,65%的教师说目前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遇到学生语法知识欠缺的问题时,76%的老师都是碰到相关问题时才会讲一些语法知识,只有18%的语文教师会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而在讲解语法知识时,95%的教师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加使得学生厌倦学习语法知识。

三、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语法知识枯燥,师生均对其产生距离感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6]这是语法的三大性质,尤其是它的抽象性更加让人望而生畏,斯大林曾说:“语法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7]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以及它自身的难度、深度、复杂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产生距离感,直接后果就是高中学生语法知识十分薄弱甚至一片空白。[8]

(二)教材忽略语法的编排,导致师生均不够重视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讲授和操练,更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基于这样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甚至萎缩了汉语语法的内容。[9]是否在教材中讲解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语文教师因此对语法知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也就不会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三)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得教学不系统

近年来,考试大纲对语法知识没有明确要求。许多语文教师在采访中提及,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即使涉及,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的语法内容也足够使用。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不会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更不会系统地学习,这使得汉语语法慢慢退出教学课堂,“语法盲”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10]

(四)初中语法基础薄弱,直接导致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表示,学生应该在初中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是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拔高阶段。然而,现状却是很多高中生在初中没有接受系统的语法知识,甚至根本没有学习,如此薄弱的语法基础导致在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就算有些教师欲给学生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出于时间和高考指挥棒的考虑,也是爱莫能助。

四、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每册课本有计划编排语法知识,并开设专门的语法课进行语法教学

基于很多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高中语文教材应该由浅入深在每一册语文课本中有序地编排语法知识,并且编排在必修课本中。在编排中,针对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册课本中所编排的语法知识要简要、活泼、完整,这样不仅能使语法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将散乱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展示,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又可以防止学生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产生厌烦心理。[11]同时,学校每周可开设一节语法课,进行强化讲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法素养。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汉语语法知识,进一步加强语法教学

1.在阅读中渗透汉语语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都是名家作品,是语法运用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汉语的语法规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深奥的语句,难以准确理解句子的特殊含义。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效的语法点,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教会学生抓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2.在文言文中加强汉语语法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12]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中一定要加强汉语语法知识教学。语法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果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会让文言文教学寸步难行。[13]教师可以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语法知识,对文言文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对词语活用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在作文中点拨汉语语法

作文是一个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都会反映在他的作文之中。[14]除去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通顺。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歧义、缺少主语、指代不明等语法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选取典型的语法错误,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进行讲解。在作文评讲中讲授语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自己或者同伴出现的问题,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同时也可以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15]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4.在各类题中讲解汉语语法

高中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高考。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试题时,不仅要分析考点,讲解做题技巧,也要分析每一道题所涉及的语法知识,然后针对每一类题,给学生讲解如何用汉语语法知识解题。例如病句分析题中出现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类病句,多是语法上的错误,老师要给学生逐一分析、讲解;再如语言应用中的仿句、对联、段意概括等题型,都必须找句子主干,通过语法分析才能正确解答,等等。

(三)教师提高自身语法素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语法感,也就是说,能在语法方面发现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有较深厚的汉语语法分析功底,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正确分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法素养,也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讲授语法知识。由于语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教具,才能研究教法,抓住关键,深入浅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

学生面对枯燥乏味且复杂难懂的语法,难免会有厌烦之感,甚至心生畏惧。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其明确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语法的动力,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应该得到加强。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师生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学好汉语语法知识。

注释: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71页。

[2]袁丽:《高中语文该废弃语法教学吗》,课外语文,2013年,第12期。

[3][5]张玉萍:《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课外语文,2013年,第6期。

[4]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2012年,第27期,第182-183页。

[7]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第17页。

[8]樊小琴:《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学理论,2010年,第31期。

[9]谢灏:《高中语文的语法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2期。

[10]李玲:《随文教学法在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期,第23-24页。

[11]陈文柱:《高中语文教材应重现语法知识体系》,求知导刊,2014年10月15日。

[12]胡金兰:《语法在高中语文教与学中的作用浅析》,文理导航,2013年7月10日。

[13]苏玉迎:《论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链接》,备课心得,2014年,第7期。

[14]王维斌:《浅谈当今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方法》,魅力中国,2010年,第24期。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母语危机;高校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语文水平逐年下降,高校语文教学陷入危机。基于母语危机的形势下更多学者提高了对母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高等教学阶段充分落实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改善母语危机现状的一个重要措施。

基于母语危机的高校语文教学现状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教育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为了实现人才的更优化,学校提高了对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视程度,但是却忽视了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1)高校语文教材质量有待改善。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教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的教学背景下高校语文仍沿用以往的教材,而且高校语文教学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部分高校语文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很多转接学者都在为改善高校语文教材而努力,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2)对语文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由于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多学生更重视对实用主义学科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语文的学习无关紧要,这也是导致母语危机的一种原因。其次在高校学分制背景下,语文所占比重较小,所以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久而久之高校语文教学无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师资水平存在差异。教师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语文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影响了高校语文教师在专业学习、教学技能提升方面的努力,影响了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面对母语危机下的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作为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高校语文教师以及相关学者等都应该提高重视,通过各种制度以及素养的提高改善当前母语面临的危机现状,同时也提高高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完善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基本途径,因此语文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对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和完善首先应该明确高校语文教材的功能性,比如:高校语文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础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功能是弘扬人文精神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1]。其次对语文教材的改善应该具有层次性,比如:分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语文教学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多种题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对高校语文教材按照专题划分,比如:某高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上篇主要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爱国文选、科普知识、人生交往等;下篇主要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交际口语、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中篇主要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包括:行政事务文选、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等[2]。

教材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母语危机下对高校现有的教材进行完善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体现教材的工具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缓解“母语危机”的一项措施。

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开展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总额和素养对高校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改善母语危机现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以及语文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以便于向学生展现全新的学术平台、全新的知识、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信息以及全新的教师形象,尽量消除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厌烦情绪[3]。其次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还应该提高自身的钻研能力,更多的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高校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标。不仅如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真正在教学中落实严谨教学的工作态度,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创设条件。

对高校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达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面临母语危机要提高语文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4]。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先不把一些语文教学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情理解,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做一个课件,描绘当时的情境。这样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消除母语危机现状。

结束语:

母语危机是我国文化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从完善高校语文教材的编制和改善、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对高校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善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母语危机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Z1):32-33

[2]王桂波.论母语危机背景下大学语文及其所肩负的文化期待[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01):45-47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在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语文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升学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进而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进行有关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介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的策略,希望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则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毫无趣味性可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大部分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是比较认真的,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程是关系到学生升学结果的“主科”。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关注语文成绩是否提高,根本就不关心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这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教学目标相悖。

2.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少,难以真正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但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拓展教学的内容,忽略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的策略

鉴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教学手段和方式应多元化。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2)教学的思维应多元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应敢于创新。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不要盲目采用新的教学

方法。

3.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很多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同时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语文教学的素材。

4.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根据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合理的。但在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其语文基础要差一些,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大学语文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开设作用着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语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意义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通知确立了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的。可见,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顺应了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大学语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它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培养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品德修养。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养相对要差一些,可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他们努力、勤奋学习。

二、高职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论,采用与高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指出“大学语文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母语经典及代表性优秀作品的研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健康。”

(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口才能力,使学生能流畅而优雅地使用语言。还可以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来增加审美情趣,提升欣赏品味,从而合理调配知识结构来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学语文课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以大学语文课的魅力来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精神,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知识在于积累,学习在于方法。语文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构建愉悦和谐的课堂。多开展“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自主获取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对语文感兴趣。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的去分析字形、掌握词语,理解名言警句、赏析诗词曲赋,阅读文章,欣赏名著,使学生语文水平逐步提高。

1.指导学生使用语文工具书

学习高职大学语文,需要一些必要的工具书。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身边应有《辞海》、《多功能成语词典》、《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歇后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辞典》、《诗经鉴赏辞典》等。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如:学校图书馆、学校阅览室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要学好知识,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学习方法,主动获取更多的大学语文知识。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要注重基础,能熟背诗词。在学习过程中要熟读,精读,精思,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坚持博研结合,广泛阅读,正如《红楼梦》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高职院校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引导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学会快速阅读,作好笔记,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

三、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涵养,才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生动活泼的展开教学。特别是大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以良好的语言艺术来“美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适用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Z].教育部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7

语法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的要素之一。学语言离不开语法。但是对于语言教学应不应该教语法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外语教学起步晚,外语教学主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经历了从中心地位到被边缘化再到几乎被完全否定的大起大落的极端变化。尤其在交际法时期,语法几乎被抛弃。这导致了英语教学的停滞不前。之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再次得到专家认可。进入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具有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加。总结过去失败的教训,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法和词汇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实际上肯定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离不开语法知识教学。同时《新课标》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改变过去语法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的倾向,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2.《新课标》时代语法教学的困惑

伴随《新课标》的推出,高中英语教材也焕然一些,以“题才---结构---功能—任务”为纲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式的新教材取代了传统的“以语法为纲”的教材。同时高考试题也发生了变化,减少了纯语法知识的考察题,增加了听力、阅读、写作等考察能力的题目。面对英语课程全方位的改革,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时间也陷入了语法教学的困惑。“语法还要不要教?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材如何使用?怎样实现教学与高考的衔接?”等等疑惑接踵而至。《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已有10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大批来自一线的教师和语言专家,或从具体的语法教学的角度,或结合某一教学理论,或结合新的教学技术,或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等多种角度对语法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教学建议,完善了语法教学。但是即使如此,笔者还是在生活中看到和听到大量的高中生抱怨“不懂语法,不懂句子成分,不知如何学好语法。”等。学生们的抱怨说明我们的语法教学还有很多问题,还需改进。那么问题究竟何在?如何改变?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高中学生作为语法知识的学习者,他们才是语法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语法教学只有真正被学习者个人吸收内化才能达到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了解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习得情况,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语法知识习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英语教师发现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教师真实了解学生语法知识习得规律,为将来教师们改进语法教学提供可以借鉴地数据参考和事实依据。总之,这一研究对于促进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Rutherford(1987)曾指出,自从1967年以来的2500多年来,语法教学几乎是语言教学的同义词。在语言教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哲学、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推动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带有各自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相继兴起而又衰退。而且每种外语教学法的更迭,都与当时人们对语法教学地位的认识变化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回顾不同时代的外语教学法,借此理清不同语法教学法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开始于文艺复兴,主要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学习外语(最早是学习拉丁文)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素养。语法就是当时外语教学的核心。当时的语法教学方法是单一以语法分析为中心的方法。教师会运用语法术语详尽地描绘目的语的形态特征和句法结构。语法教学与读写的技能训练相结合,从不进行听说。学生习得语法的策略主要靠背诵语法规则和词汇,然后大量做语法练习题。当时的语法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读懂复杂高级的目的语的文章,但是不能进行实际交际。这是一种典型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的教法是典型的演绎对比式教学。教学用语主要是本族语。

2.2国内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国内针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专门性研究,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前由于社会动荡,外语教学开开停停,对外语教学的研究很少,所使用的教学法主要借鉴其他欧洲国家和前苏联的教学理论。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高中英语教学才繁荣起来。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从语言学者,高校教师逐步扩大到普通的一线教师。研究的视角也逐渐多样化。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从2000至2013年代的期刊和硕博论文。检索到有关“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代表性期刊文献88篇,而且都来自90年代以后,硕博论文共50篇,都来自2000年以后。按照研究视角的相似性整理如下:首先,因为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向有直接影响,所以结合高考谈英语语法教学的有2篇。如,韩红云的《结合2003年高考是谈英语语法教学》。第二,自2003年国家颁布了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大批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始研究“新课程或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19篇。同时面对新课改,有人怀疑语法教学的地位,对此部分研究者,多数是一线教师进一

步研究证明,在新课程环境下高中英语英语语法教学重要性不可忽视。另外郭捷,则以行动研究的新方法探讨新课标下语法教学的新模式。第三,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法”,有关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研究文章有4篇。第四,研究其他具体的教学法(如情景法、交际法、支架式教学法、讨论法、故事法和整体听写法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的文章12篇。第三章理论依据.......8

3.1语法的概念....8

3.2语法的种类....9

3.3语法教学原则.....9

3.4习得顺序......10

3.4.1可教性假设.......10

3.4.2自然路径和习得顺序、习得次序......11

3.4.3本研究中“习得顺序”的界定....11

第四章研究设计与方法.....12

4.1调查研究对象....12

4.2调查研究的问题....12

4.3调查研究方法........13

4.4研究方法......16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分析........18

5.1英语语法能力测试试卷回收及数据分析.....18

5.2英语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回收及数据分析.....18

5.3英语综合能力和语法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19

5.4调查问卷回收及数据分析....20

5.5高中现行教材分析......38

5.6教师访谈分析........43

 5.7课堂观察......46

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教育

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在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占有优势的学科,语文课堂是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在高职教育中,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应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以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职高语文教学方法中,我们更应该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学方法,向创新教育要效率和迈进。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方法是指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而语文教学方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所采取的手段。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语文的创新教育我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对职高学校的学生成人成才、就业能力提高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2.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语文学习,能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和处事能力。

二、目前我国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影响人的发展有遗传、环境、教育、学习等因素,其中学习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校教师首要任务是告诉学生学什么,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怎样学好?但是目前我国的职高的语文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备课程序化,备课主要是以教师讲的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2.知识陈旧,急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3.极易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

4.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有脱离文本的问题;

5.教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缺乏积极评价和鼓励;

6.缺乏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等。

三、职高语文教学方法中要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职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我认为职高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1.培养学生兴趣使其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创新

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如果教师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更容易去吸取和接受。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教育。如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挖掘,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方法。这样,学生会在兴趣中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我们在进行改写和续写等创新教学中,学生可以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也能养成敢于除旧革新和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

2.把语文教学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职高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语文学习方法的教与学统一来,提高教学效果。把语文课上讲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如在上《穷人》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的生活困难的同学,写一些的感想,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改变“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职高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语文教学方法,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要围绕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一贯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教师为主导”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课本内容,善于诱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主体”,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教师灵活地艺术指引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4.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感染力强的特点,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如果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上精品散文和诗歌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可以渲染气氛和制造氛围,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5.积极评估,善于赞美学生,鼓励创新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会赞美学生,做到积极评估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6.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开放式课堂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9

目前常见的双语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型与穿插型的教学方法。

1.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教师仍以中文授课为主,常规的课堂用语使用中文,仅在遇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规定以及重点词汇时使用英文辅助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双语课程容易开展,但是教学效果因为英文比例太低而受限。

2.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例行课堂讲授主要使用英文,仅在难点、重点、疑点处使用中文辅助讲解与说明。教学活动中,师生均使用英文教材,教师讲授及板书均使用英文,几乎为全英文授课。此种模式对师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优点在于双语教学效果明显,最能够实现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目的。劣势在于因对师生英文基础要求较高而难以开展双语教学。

3.简评从国家教高文件规定来看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更符合国家对高校双语教学的要求,但是对于独立院校来说,应当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既保证国际经济法课程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同时又切实可行与落实。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对独立学院师生特点的分析,包括硬件以及软件原因,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稍加改变较为适合独立学院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价值有关

双语教学的性质,“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观点,而且各抒己见:

(1)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延伸,属于外语教学范畴;

(2)双语教学不属于外语教学范畴,只是在学科教学中使原来的单语讲授变为双语讲授,教学语言由单变双而已,而整个学科教学内容并没有变化……;

(3)双语教学虽然不属于外语教学范畴,但与外语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外语课教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成果,得以在双语课堂上进行了实际运用而身临外语语境之中,使外语课堂上的语言教育转化成了双语课堂上教育语言的‘learningbydo⁃ing’等”。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定位决定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首先,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是设置在法学院内的法学课程,而非外语课程,不是外语教学范畴。因此,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应当强调其法学教学目的的优先性;其次,方能强调英文法律专业术语的训练目的。英文法律专业术语教学是了更好地实现该门课程的法学课程教学目的,使该门课程达到最优化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切不可片面为了实现英语教学要求,而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夸大英语作用,过分将课时停留在英语环节,压缩法学实质内容深化的宝贵课时,弱化法律思维训练以及法学教学目的。所以核心价值必须坚守,这将为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准确定位。独立学院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改革应当结合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在坚持法学教育目的为首的基础之上,英文比重过高,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过重,学生忙于英文学习而忽于法律思考;英文比重过低,双语教学留于言表,不能真正培养国际化的学生。

三、独立学院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特点以及解决路径

近几年全国独立学院面临教学方向定位的改革,这将决定独立学院发展的方向。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其他非独立院校的双语教学方法不能等同,必须考虑其特殊情况,才能真正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讲授内容选择难度较大

1.课程内容的选择国际经济法体系、内容庞大

在短短一学期的48学时中将所有内容均讲授,具有相当难度。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将国际经济法的所有主要分支内容做概要介绍,平均分配课时,带领学生了解国际经济法的框架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国际经济法的所有分支内容平均涉及,较为全面。但其缺点是“泛而不精”,即每一分支内容只能泛泛而谈,有种“貌似学了却又不知所云”的感受;另一种做法则是以国际经济法实践中常用的分支内容为主,详细讲解,其他分支则讲授粗略线条,完善体系构建即可。这类做法弥补泛泛而谈的缺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内容略显微观和局部性。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侧重点不同。从笔者有限地观察经验来看,采用第二种做法的教师较为普遍。本人也主张采用第二种做法,与其蜻蜓点水,不如画龙点睛。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中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细致讲解。国际经济法较明显的特点是“自学门槛高”。若缺乏一定经验教师的引导,国际经济法的自学难度非常高。第二种办法有助于学生入门学习国际经济法,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由对国际经济法较感性的认识阶段,上升为理性的国际经济法固有的思维阶段。一旦学生掌握了国际经济法的国际法律思维方式,日后自学便有较好基础。其次,简要介绍其他分支的主要内容,实现体系完整化目的。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院考研学生比例较高,每年硕士研究生考取比例在云南省排名前五位,这样的教学方法选择一方面有利于考研学生在国际经济法知识体系方面构建完整的框架体系并完成思维训练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为相当比例的选择司法考试的学生打好基础。因为国际贸易法律制度是司法考试中国际经济法的“重头戏”。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些特点,第二种做法更具有现实意义性。

2.课程教材的选择课程教材选取方面存在难度

目前国内各类英文版国际经济法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材体系并不完整。本人建议选取国外的教材,但是这将产生额外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外教材价格偏高,学生难以承受。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建议教师自行购买国外国际经济法原版英文教材,提高专业术语准确度,然后将专业术语以及基础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涉及的其他相关英文版法律文件,例如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大多可在国际组织网站上获取。

(二)教学过程中的英文比重问题

在独立学院,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英文比重不宜过高。这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因素的考量。第一,法学院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加之云南地区英语使用频率不如沿海城市高,导致学生本能地对双语教学产生排斥性抵触心理。针对这一特点,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应当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第二,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的重视程度不高。目前,云南省国际经济法案件数量有限,导致学生功利性地看重其他部门法,国际经济法被视为边缘化的部门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程度;第三,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有限。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接受过国际经济法专业英语的训练,并追踪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发展情况,并能够流利、清晰、准确地用英文表达。这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根据目前的客观现实情况,如果独立学院英文比重过高,导致能够进行双语教学教师更加缺乏,无法落实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第四,对于英语基础较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因其具备一定的英文运用基础,稍加英文法律专业术语的训练,即能达到初级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目的。因此,根据上述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结合学生英文基础不同的情形,英文占整个课时的30%左右较为适宜(中文内容占比70%左右)。30%比例内容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体现,分别为课堂上采用英文ppt、英文表述关键术语以及必要的基础表述,英文专业术语纳入考试考核方式当中,英文案例以及英文视频的采用等。

1.课堂上采用全英文ppt

课堂讲授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方法教师可用英文制作国际经济法的教学ppt,给学生营造英文用语环境,ppt的内容应精简并重点突出。讲授方法可采用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方法,即以中文为主、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学生一边对照英文ppt做笔记,一边强化对英文专业术语的记忆。如此,在课堂上学生随即能够将中文与英文的专业术语进行匹配。传授法律专业内容的同时,介绍英文专业术语,实现法律理论基础教学以及英文法律专业术语教学的双重目的。对此,有的学者认为英文比例在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中应当不少于50%。经过实践经验的检验,在大多类似的独立学院中实现这一比例,难度较大,对教师与学生均是较大的挑战。而30%的比例对学生与教师来说,目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临界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授课过程中,在此基础之上,适当调整英文比例,增加或略微减少。

2.英文专业术语的要求纳入考试

考核当中将30%比重的英文分值融入考核标准中,即在各项考试考核标准中加入30%的英文分值比例。这无疑为促进学生提升国际经济法的专业术语英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试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教师可根据各不同独立学院的细微差别在30%分值比例基础之上调整英文考核在每一考核类别上的比例。从实践情况来看,这一方法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国际经济法专业英语词汇,具有较为现实的实际教学效果意义。

3.英文案例使用将随堂案例以及案例作业更换为英文案例

这将加大教师的备课力度,也增加教学难度,但若持之以恒,教师与学生均受益匪浅。英文案例增加英文法律专业术语的实际运用机会,教师可引入“纯粹提示性教学”等方法训练学生思考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避免“纸上谈兵”。

4.英文视频的使用英文视频具有直观的冲击效果

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如今,大多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适当加入视频播放。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可增加学生对国际经济法实用性的认可度,改变学生功利性地认为国际经济法不如其他部门法重要,诸如民法、刑法等,从而边缘国际经济法的思想。

(三)教师的培养实现国际经济法

双语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核心是师资水平。对于独立学院,既可以引入英语水平较高的法学教师,也可以培养内部教师。引入师资力量成本高、代价大。而培养内部已有教师,一方面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安定人心,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

1.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教师的发展与进步程度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这取决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以及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动力,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则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支持与扶助。教育部每年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各类国内和国外进修以及课题申报机会,教师可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和申报。独立学院可根据自身财务情况积极增加教师的其他进修机会,促进教师英语水平的提升。平时关注国际相关网站,掌握精确的英语表达。教师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国际经济法能否成功开展的基石。

2.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自觉学习各类经典教学方法,诸如赫尔巴特学派的经典“五段式”教学模式思想,包括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和应用的教学方法;杜威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等。独立学院可邀请重点院校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师为独立学院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教学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与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估等角度给予相应指导。

3.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

教学终极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教师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身负知识以及品性培养的双重任务,应当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独立学院应当积极建设师生互敬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安心教学、认真教学、钻研教学,真正为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实战经验。

四、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教学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2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作准备。教师在不断健全自身知识层面的同时,应该发扬奉献精神,以教育文化作背景,去除学生的负面学习阴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督促,实现初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根本含义

1.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应用的基础内容就是学习好初中的英语,初中英语教程不仅是简单的英语教学,它也是文化的重要交流工具。初中英语教程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外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的背景、民族的特点。在讲授英语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从不同的方面针对初中生独特的阶段特点,传授不同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课程中,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突破新的教学层面,改变现实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独特思维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理论,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改变现实的传统旧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实现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2.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联系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层面相对于高中和大学较浅,但初中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灵活地使用英语的教学方案。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努力积攒英语单词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单词、语法、结构、句型。英语的许多记忆方法和其他语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在发音、音调、词汇及用法上都与其他语言不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练习,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英语文化交际形式而改变。不断地深入新颖的英语教学理念,可以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新高度。在如今繁重的初中英语教学任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精神,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采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渗透初中英语的文化知识,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英语的语言内涵,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及兴趣。

二、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就是掌握英语的词汇,探索英语句型中的文化内涵,不断将英语的词汇应用到英语句子中,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首先,扎实地掌握英语的基础词汇,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词的拼读、单词的听写来实现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读音、意思、引申义、用法都是学习英语的核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成绩。英语的使用方法与汉语存在一些差异,另外英语的意义与中文的意义有相近的含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区分二者的差异,透过简单的英语单词也能够分析它的本质内涵,实现对英语的全面解析。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突破英语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提高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利,英语的一些用法与中文不同。西方人往往比较注重隐私,年龄、婚姻、收入、体重、信仰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范围,在与西方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初中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实现初中生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孙琳琳.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研究[J].校园英语(下旬),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