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影发展的背景十篇电影发展的背景十篇

电影发展的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3:50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1

【关键词】类型电影;融合;发展趋势;多元化

对于类型电影的定义,理论界有很多观点,被广泛使用的定义是:“类型电影是那些按照不同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1]类型电影具有三个基本的元素特征:“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2]它以观众的心理需求为基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为制作重点,具有观影热潮交替出现的特点,影片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可重复性和复制性,因而得以大批量生产。

一、传统类型电影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已经拥有西部片、歌舞片、犯罪片及喜剧片等经典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环境下特定时期的产物。所以,我们在对任何一种类型电影进行分析前,都不能忽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社会心理。

(一)西部片。只要谈及类型电影,“西部片”就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它是最能体现好莱坞类型电影特点的类型影片。这类影片以美国西部为背景,以开发西部荒原为题材,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给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内心充满烦躁、焦虑与不安的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使人们暂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最早的西部片是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1903),这部影片以当时“邮车被劫”这一社会新闻为拍摄题材,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为背景,表现一群歹徒抢劫一列火车的经过。虽然时长仅有6分钟,却是西部类型电影的开山之作。

随后著名电影大师D·w·格里菲斯拍摄的《最后的水滴》(1911)、《埃德尔布什·左尔代之战》(1913)等影片,对人物、环境、情节这三大要素的处理成为后来西部片模仿的对象。西部类型电影中,道德与正义化身的牛仔、左轮手枪、在飞驰的火车顶上搏斗、陡峭的山谷、大片的沙漠、简陋的驿站等类型元素,已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

(二)歌舞片。与有声电影一起诞生的歌舞片是好莱坞创立的特有类型电影。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曾说过:“当我们意志消沉时,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3]1929年米高梅公司制作的《百老汇旋律》是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在好莱坞,歌舞片成绩斐然。1951年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雨中曲》被誉为美国的“国宝级”影片,是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男主角在雨中欢快舞蹈的片段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2001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重拍了电影《红磨坊》,这部深刻反映19世纪末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电影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等八项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奖,这足以说明歌舞片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除此之外还有《歌剧魅影》、《芝加哥》等影片都是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歌舞片大多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舞台背景以及能歌善舞的大明星,同时,它也有鲜明的励志特点并有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尽管主人公各有坎坷的路程,但最终都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它们以美妙的音乐、曼妙的舞步和欢乐的气氛,给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三)犯罪片。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类以大都市为背景,以社会问题、犯罪活动为主题而展开的犯罪类型电影。

犯罪片的情节发展,常以罪犯作案、警方侦破作为影片的发展线索或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讲述内容,大都表达了铲除邪恶或与社会的社会心理。“他们喜欢看到不法之徒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哪怕是使用不法手段作出反抗,而这类人满足了社会大众反抗的愿望后又被消灭掉,不会威胁平民的安全。”[4]1931年拍摄的电影《小凯撒》是好莱坞第一部大型犯罪片,79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身处黑道的小流氓与他的同伴的故事。影片向观众生动地反映了处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政治、经济等状况。这一时期经典的犯罪片还有《人民公敌》(1931)、《疤脸大盗》(1932)等。

(四)喜剧片。早期的喜剧片大都属于默片,主要依靠演员丰富的肢体活动来表现,没有任何对白。如1931年拍摄的《城市之光》和1936年拍摄的《摩登时代》,让人们记住了那个头戴圆顶礼帽、手持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像鸭子的流浪汉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二、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后半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社会背景下,类型电影的发展由简单类型逐步向复杂类型转换。例如,以“谍战”和“科技”为主题的《007》系列电影,每一部的商业盈利都很可观。新时期,多种元素相互融合的类型电影开始相继问世。

(一)魔幻电影。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艺术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对数字技术渐入佳境的运用和居高不下的票房,使魔幻电影在电影世界中独树一帜。

随着《纳尼亚王国》、《龙骑士》、《指环王》等几部魔幻大片的问世,魔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电影浪潮。2001年拍摄的《指环王——护戒使者》、2002年的《指环王2——双塔奇兵》及2003年的《指环王3——国王归来》这三部电影共同组成的《指环王》三部曲堪称是魔幻电影的经典之作。根据现代魔幻小说《哈利·波特》改编的系列电影,以它们在票房上强劲的表现,使魔幻电影成了一类有别于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的新的类型电影。

“魔幻电影一般是根据魔幻、志怪、神话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有着很强的善恶冲突。大部分电影以古代为历史背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和当地的神话故事、传说等民间文学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魔幻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他们的原型,他们是对现实一种夸张化的隐晦再现。……对于魔幻电影来说,除了主人公之外,影片中还活跃着一群并不属于人类的角色,这些角色以群体的力量构筑了影片中的另一奇观,那就是魔幻生物。”[5]他们生活的世界或者生活方式及其相貌,也构成了人们对影片的心理期待之一。

(二)寻宝探险电影

寻宝探险电影是一种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的类型电影。导演紧紧抓住人们的好奇心,拍摄了一系列这一主题的电影。上映后,稳定的票房收益和观众对该类影片的心理需求,使电影界开始批量生产类似的电影,并由此形成了寻宝探险的类型电影。1981年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以寻宝探险为主题,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特别成就奖及多项提名。在该片取得巨大成功后,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又相继合作拍摄了《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1983)、《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1989)、《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2008),这三部电影与第一部一起组成《夺宝奇兵》系列,可以说是寻宝探险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跨越20多年依然绚烂夺目。

在这之后,斯蒂芬·索莫斯拍摄的《木乃伊》、《木乃伊归来》、《木乃伊3》,乔·德特杜巴执导的《国家宝藏》、《国家宝藏:夺宝秘笈》和好莱坞出品的《古墓丽影》、《古墓丽影2生命的摇篮》等众多的寻宝探险电影,故事结构大都具有重复性:一般都是由主角的身世或工作引出他们需要寻找的宝藏,在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宝藏后却被另一群同样寻找宝藏的恶人所劫持,经过殊死搏斗,恶人受到惩罚,主人公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新的感悟,宝藏也被放置在一个属于它应该存在的地方。这一类型电影在带领人们经历惊险刺激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惩恶扬善或与社会阴暗进行反抗斗争的社会心理,是新时期类型电影的成功代表。

(三)黑色悬疑电影。黑色悬疑电影又被称为高智商电影,它注重表现人们在犯罪情况下的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这类电影,大都不按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而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流程来安排情节的前后次序,使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

2010年7月16日上映的《盗梦空间》,自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影片的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梭,观众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感受着层层梦境环环相扣的好奇与新鲜,最终影片戛然而止于测试陀螺的旋转中,给观众留下一个梦境与现实的悬念,令观众在真真假假的虚幻之中,被影片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

这类黑色悬疑电影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设下悬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最后收尾于一个令人震撼的结局,让人在回想电影时豁然开朗。故事的情节叙述及镜头剪辑紧张刺激,节奏紧凑。虽然类型电影是流水线上的产物,但一部好的黑色悬疑电影所有的叙事和线索,最终都或指向、或迷惑、或服务于这个贯穿始终的悬念,在人们观影素质越来越高的时代可谓类型电影中的新锐。

(四)女性电影。这里所说的女性电影是有别于女性主义电影的,它指所有那些用女性的视野观察世界和展现女性更加积极独立一面的电影。也许女性电影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类型电影,在整个世界电影中也不占据主流地位,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佳作问世。

2006年上映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由同名畅销小说拍摄而成,讲述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子安德莉娅机缘巧合地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社给他们的总编当助手期间发生的故事。该片全球票房累计已达到3亿多美元,被无数白领女性奉为经典。除此之外,2001年上映的《天使爱美丽》,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

这类女性电影将视角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示出女性拥有梦想、追求自由、事业有成的一面,她们不再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属品,而与男性共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女性电影不仅让现代女性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以及渴望去实现的生活,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关注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世界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类型电影发展趋势探索

类型电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文化现象、价值体系密不可分。因此,类型电影的发展也必然与社会发展和社会某些特殊时期及处在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密不可分。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社会文化的交融及科技的发展,类型电影发展也呈现出综合性特征,早期类型电影的边界已经慢慢消融,大部分新时期类型电影所使用的故事元素开始交织与合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理论的必然性,模式化从来不是类型电影的精髓,类型电影之所以诱惑着观众一次次走进电影院,除了观众对固定模式和题材的偏爱使然,还因为类型片事实上满足了观众对‘破格’,即突破原有类型的新鲜感和审美欢愉的期待。”[6]

对于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制作,我们不再仅仅停留于对某些单一模式的复制与模仿。那些由多种类型元素相互糅杂和融合的新类型模式,在给观众带来源源不断的视觉刺激和不一样的心理感受的同时,也为类型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世界,而多元化也必将是类型电影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明.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J].大舞台,2011(4):169-170.

[2]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31、33页.

[3]路璐.精神“午餐肉”:解析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热门电影类型[J].视听界,2009(2).

[4]潘天强.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3.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2

[关键词]视觉角度;《赵氏孤儿》;空间背景;设计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很重要的是从观众的视觉享受中展示出来的,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要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完善电影的表现主题,展现电影的风格色彩。从电影的视觉效果来看,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场景设计和电影综合元素的表现手段,从视觉角度进行分析电影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烘托电影场景的气氛、让电影的环境更加真实,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满足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从视觉角度分析《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有利于电影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影中导演的表现意图,更好地理解电影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意义。

一、空间背景设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是电影导演对电影人物活动的场景的重现和表达,是导演根据电影的剧本以及通过自身的要求进行的影视艺术的空间美学的表现场所。电影背景设计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可想而知。由于电影是一门空间艺术,电影需要通过导演设想的一个理想的空间背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电影场景的设计。首先电影场景的设计对于表现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导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整个空间背景设计制作的团队就要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和完善,尽可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只有导演满意这样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让导演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电影的空间背景往往是通过电影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电影镜头的转化构成了电影故事情节的转变,同时也为电影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让电影故事能够沿着电影空间背景的转变而发生着变化。《赵氏孤儿》电影作为反映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故事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导演充分利用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的心理作用将电影的故事的逼真性和现实性通过空间背景的设计完整表现出来。

空间背景的设计在表现电影主题和完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影不像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通过某一种手段进行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导演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故事的画面充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首先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接着一幅的画面,导演只能够通过画面的转变来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画面中还不应该是平面的而应该是具有空间立体感觉的,这样对于导演来说,寻找什么样的空间背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说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导演内心世界在电影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整个电影中主旨思想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电影的成败和票房。

二、视觉角度中的《赵氏孤儿》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赵氏孤儿》电影是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反映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赵氏孤儿》从视觉的角度进行分析犹如一部撞击心灵的洪钟。产生这样的一种艺术效果的原因就是导演陈凯歌在视觉角度中使用了一种以“不演”的真实性再现了那个风云迭起、气势恢弘的战国景象,从视觉角度上来说,通过这样的艺术效果的展示很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担任该片特效制作的BaseFX团队,是本次电影的空间设计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电影中尽管有很少的特效镜头但是其韵味十足,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眼前一亮,这其中有特效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特效技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电影镜头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只有好的空间背景设计才能够拍摄出影响力比较大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就是这样的一种摄影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中导演颠覆了古典戏剧的故事情节,将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的《赵氏孤儿》通过观众的视觉欣赏达到了导演所要表现的内容。在该电影中主角程婴是一个平民医生,在机缘巧合中卷入了赵氏的灭门事件,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杀死,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镜头进行分析电影观众的视觉享受所在。这样的一个小的故事引出的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事实,导演陈凯歌转变了拍摄的角度,从一个小的方面折射出电影中所表现的整个大的历史事件。从整部电影来分析导演是将现实主义的风格拍摄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电影院中能够将自己的视觉享受转变成对于电影的感受,让电影观众更加充分融入电影中去。

三、《赵氏孤儿》电影中的视觉角度上的

空间背景设计中的元素在提到视觉角度上的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元素时,我们不难看出空间背景的设计元素中包含了有建筑艺术的空间设计元素,电影中的周围环境艺术的设计,还有电影中的时代空间背景的设计。首先在电影的空间背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设计,由于电影作品中,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如何判断该电影的年代通过建筑空间的设计就可以发现电影的魅力所在。我国在古代是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国度。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中应该说电影中的建筑是主角。这样说是符合建筑艺术的定义的,建筑不仅是艺术同样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理解并且反映出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当然建筑艺术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筑更是人们展示生活环境的舞台。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电影中的建筑艺术起到了反映人们的生活时代、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的具体内容的统一。所以说建筑在电影的空间场景的设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视觉角度来看电影空间背景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由于电影在表现手法的过程中,需要周围的环境作为故事情节的衬托,鉴于《赵氏孤儿》电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导演在进行故事情节的描述过程中,尽可能将整个的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一览无余展示给观众,这样就需要由周围环境的衬托来完成电影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和电影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由于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是展示人的活动的背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来说,人对于周围的环境是有要求的,特别是在战国时代,由于各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说在电影的空间背景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元素的原因,在多变的空间背景上进行环境艺术的创造,有利于故事的真实性的表达,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视觉设计让其能够在电影中反映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的活动关系。

最后,电影中的艺术造型对于电影中空间背景的设计的影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艺术造型这样的一个艺术范畴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说在《赵氏孤儿》中关于电影中的主要人物所佩戴的器物、所使用的物品的外形、轮廓、外观等方面都渗透着艺术造型的内容。作为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陈凯歌导演将这个方面的艺术设计全部交给了BaseFX团队,尽管在这个团队中制造特效镜头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其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BaseFX团队在充分考量了电影中的空间背景设计之后不断积累和完善了电影空间背景设计中的艺术造型的设计,使该电影的形象逼真、造型更加严谨,表达更加贴切。

四、《赵氏孤儿》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空间背景的设计上大多数都是比较成功的背景设计,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箭蠓”从竹筒中出来,导演为了将其表现出那种灵活、凶猛、暴躁,必须要通过电影空间中的别样设计表现出来。导演为了表现出这些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和电影的空间背景来进行填补和完善。其中“马车陷落”“庄姬自杀”这两个电影中比较重要的电影场景的布置和完善上导演也下了很大一番工夫。这其中有对于空间背景的采集也有对于周围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将该作品的重要内容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熟的空间背景设计的过程时,还应该看到该作品中在空间背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导演陈凯歌为了能够从视觉角度上来抓住观众的心理,其间只注重了视觉的效果,而忽视了场景布置的合理性,这样就对于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有着较大的摩擦,在进行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该片面将镜头放到偏离实际生活的一些背景材料,由于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往往追求的是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赵氏孤儿》电影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说对于导演来说有着很大的转变难度。电影真正的空间背景的设计是应该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电影空间背景的设计应该是充分尊重生活现实的具体反映,同时更应该是尊重电影故事发展走向的。《赵氏孤儿》电影中在展示人物的行为性格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将空间背景的设计和当时人物的行为性格相一致,

五、结语

总之,从视觉角度来看《赵氏孤儿》电影中的空间背景,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的变化过程中,导演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空间背景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的是电影的成败。《赵氏孤儿》电影的导演陈凯歌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要求,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他对于电影拍摄过程中过度理想化的心理。通过电影中空间背景设计的要求的多样性,从电影中的建筑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环境艺术的背景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空间背景设计,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展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中优美的景色的时候,更加深入和细致了解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空间背景的设计是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门艺术,导演只有充分重视空间背景的设计才能够将电影的主旨思想通过镜头表达给观众。对于观众来说,从感性上面来分析导演首先要吸引住观众的就是要使用视觉效果和一些特效动作来将观众很快引入到电影中来,但是当观众真正进入到电影欣赏的过程中的时候,往往被吸引的却不是电影的视觉效果,而是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往往又是通过空间背景设计来表现在观众面前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视觉角度下的空间背景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唐晋,周永兴.《赵氏孤儿》中的色彩传播功能分析[J].电影文学,2012(05).

[2]莎日娜.《赵氏孤儿》跨文化传播现象考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2).

[3]姜毓星.电影《赵氏孤儿》的解构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4).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3

关键词:钢琴曲;背景音乐;电视

电视本身是视听媒介的一种,视觉和听觉都是电视必不可少的媒介元素。由于视觉在电视中占据主导作用,电视背景音乐的重要作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电视音乐在表达情感、表现主题、连接画面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经典钢琴曲为例,说明电视背景音乐为观众带来的美的享受和运用技巧。

一、电视背景音乐中的经典钢琴曲作品及其语境分析

虽然与解说词同为电视声音语言,电视背景音乐却没有明确的解释说明功能和指意作用。但是却不能因此忽视电视背景音乐的重要功能。电视背景音乐不仅能通过自身的美感渲染环境,唤起电视观众更多的美好联想,而且能与电视画面的视觉语言交融到一起,强化视觉画面的感染力和概括力,更重要的是背景音乐具有很多视觉语言不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的作用和功能。钢琴曲具有音域宽广、音量变化幅度较大、音色纯美的特点,本身可以独立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贝多芬曾经说过:“一架钢琴无需与任何其他乐器合作就可以容纳人类精神的宇宙。”正因如此,钢琴曲是电视背景音乐最常用的音乐形式,很多耳熟能详的钢琴曲不是通过音乐会为民众所熟知,而是通过电视背景音乐令广大观众耳熟能详。作为固定片头、片尾曲的钢琴曲很多,例如《渔舟唱晚》一直被央视《天气预报》作为背影音乐,几十年从未更换。CCtV《动物世界》片头曲来自Space乐队1978年专辑《JustBlue》中的主题曲音乐。《今日说法》栏目片头曲来自SteveHaun钢琴曲集《GloryBound》中的《presenceofthemount》,其片尾曲来自同一张专辑的《Lightingtheworld》。各大电视台台标展示时所用音乐多为古典钢琴曲。因时间有限,通常会截取古典钢琴曲的代表性部分,常用的包括贝多芬《致爱丽丝(Forelfse)》的第一小段、理查德《钢琴曲精彩现场》中《爱的纪念(SouvenirsD'enfance)》、巴赫的《爱的协奏曲(巴哈小步舞曲)》等。这些古典钢琴曲大都曲调轻快优美,很多电视节目的导入、间歇、串场也都会应用,可以说其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电视背景音乐之所以钟情于经典钢琴曲,是因为钢琴曲在情感刻画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能力,其代入感极强。《动物世界》片头曲《JustBlue》以十足的节奏感带领观众迅速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中。而《weStay》是《动物世界》连续用了十年的片尾曲,奔放的运动旋律使观众宛如仍然身处茫茫非洲大草原上或茂密的亚马逊森林里亲眼看着成群的各类动物奔腾而去。这首钢琴曲本身介于轻音乐和newagemusic之间,用在结尾处既不显得过于热烈却又很好的体现了动物的野性之美,可以说是电视背景音乐应用的经典之作。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经典钢琴曲作为电视背景音乐必须符合节目或电视台的语境,也就是说选择的钢琴曲必须与电视节目的风格相符,能够为节目添加“色彩”。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为例,《金牌调解》《非诚勿扰》等很多知名情感类电视节目都以其作为背景音乐。这是因为该乐曲第一乐章表达了悲哀的、阴郁情感,中乐章表达了柔和的、深思的、安静的情绪,末乐章表达了狂暴的、热情的情绪。这些乐章的变化起承转合,不但非常适合在多情感叙事电视节目中表现不同阶段下人物的不同情感,还能够将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备受情感类节目的喜爱。

二、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发展态势

最初,经典钢琴曲只是为了实现衔接画面的转换功能才出现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随着电视制作的不断发展,电视工作者发现经典钢琴曲的功能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到背景音乐里钢琴曲并喜爱上它们,于是钢琴曲乃至背景音乐在电视制作中所充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的运用和发展也从无人问津的“小问题”变成不可忽视的“大学问”。本文选取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中西合璧是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重要的发展态势之一。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打开电视就会发现电视制作及背景音乐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中西文化多元交融发展趋势。一方面,背景音乐钢琴曲不再只弹奏西方经典音乐,很多传统的东方音乐也以钢琴演奏的形式出现在电视背景音乐之中。例如《走遍中国》的片头处节选了中国传统乐器《平湖秋月》18-19小节的一段,展现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和欢快的情感;结尾处节选了21-22小节,表现的意境空明而悠远。《平湖秋月》本是以高胡为主奏乐器,扬琴、横箫、秦琴等民族乐器辅助演奏的纯民乐,经陈培勋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后被央视四套《走遍中国》选中作为片头片尾背景音乐。这是因为原曲包含乐器过多,作为背景音乐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过度关注,起到喧宾夺主的反面效果。改编后的钢琴曲更为纯粹,不但能够完全表现出原曲的艺术效果,而且较为含蓄,非常适合作为电视背景音乐。与此相似的是,近些年来《绣金匾》《夕阳箫鼓》《浏阳河》等一大批优秀中国传统乐曲以钢琴演奏的方式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中,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我国旧有的电视背景音乐要么是只由钢琴独奏的西方乐曲,要么是只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东方乐曲,而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本身的发展,如《敖包相会》《魂之舞》《阿拉木汗》等越来越多的电视背景音乐是以钢琴与传统乐器共同演奏而成的。相关研究证明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获得的观众认可度较高。中西合璧后的背景音乐拥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电视呈现出更为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同时符合并满足了现代中国电视观众对西方音乐文化和东方音乐文化的审美习惯和音美需求。电视背景音乐在选曲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传统电视背景音乐习惯选择西方古典音乐钢琴演奏的经典片段相比,现在的电视背景音乐中的钢琴曲则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其一,除西方古典音乐外,很多现代和当代钢琴曲也都成为电视背景音乐。人们生活环境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只涵盖古典音乐的电视内容也不能继续满足现代电视观众不断提升的现代文化的理解和需求,《水边的阿迪丽娜》《梦中的婚礼》等当代钢琴曲被大量应用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这些现代钢琴曲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更符合现代性较强的电视节目展示自身时尚感的制作风格。其二,优秀的电影钢琴曲逐渐成为电视背景音乐的热门。很多年轻观众喜爱的热门电影中的钢琴曲被引入到电视背景音乐中,如《海上钢琴师》《不能说的秘密》《台》等。这些钢琴曲通过电影被广为流传,已经说明其优秀程度。青年观众耳熟能详的钢琴曲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特定情感,也使电视节目显得更为“潮流”,容易获得年轻观众的好感。其三,品牌电视节目对特定钢琴曲的倾向性。一些电视节目在形成节目品牌方面做得非常精细,自然也包括背景音乐钢琴曲的选择。如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片尾钢琴曲《theCallofDestinny》(titles)和片中音乐《Shepherdmoon》(enya)都蕴含着极为浓郁的怀旧情感,这两首钢琴曲在节目中作为背景音乐出现的次数也是最多的。与节目内容及风格高度契合,加上在节目中反复的出现以加深观众印象,使很多熟悉该节目的观众在其他环境下听到这两首钢琴曲也会不由得联想到《经典传奇》。与《Shepherdmoon》相比,《天地孤影任我行》的钢琴曲在节目中出现次数相对较少,与片尾曲的风格也没有形成呼应,虽然在《经典传奇》很多节点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却很少有观众将其看作为代表该节目的背景音乐。与此相似,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选择与自身内涵和风格相契合的专属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成为建设节目品牌的手段之一。

三、经典钢琴曲在电视背景音乐中的运用思考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4

一、都市影像中的本土化选择

现代都市电影如何提升自身艺术水平,提高社会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塑造富有特色的视听感受,这是电影界以及审美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对于城市影片中地区和艺术界限的淡化所带来的困顿,人们心中已经有了保护自己风格的解决途径,即恰当地把握不同区域象征文化要素的差别与不同区域历史积淀下的不同文化符号,进而建立并维护区域化乃至民族化的独特审美体系和文化视域。

导演把人物设定在不同的背景里,对背景的显著特点良好利用,这种特点是暗示和象征形态,就可以让电影的创新继续,利用蒙太奇联系不同的片段,把一幕幕片段串接起来,对观影者关于艺术的回忆与想象是自然而然的。当地艺术得到了复古式的解释时,也是都市人回忆旧文化的一种体现。此类典型文化形象在空间层面上的延续性能够顺畅地推动剧情发展,同时,其在时间层面上的片段性为影片故事背景的建构打下了基石。正因为如此,许多都市电影人运用经典思想中含有的运动和空间流畅性,制造的人物也利用解构主义和形态主义,让观影者对历史背景和思想空间有一个多元化的认识。

可以说,在都市电影中加入历史元素的片段,让经典艺术成为思想深度的装饰品,会把艺术变得国际化,一种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将会展开。

二、传统元素在都市电影中的影像识别符号

每个区域的价值美学、情感复杂化的经典影视形式在都市生活的刻画中起到了类似中国骈文的艺术效果。这种美学形式的主体一般体现在背景组成的碎片中,他们无论从外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极富有魅力。这是一种人文范畴的美感,这种美感运用在影片中描绘出了内涵美,加上旧式建筑物的外形特点和源自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特色,或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清新恬静之美,或呈现出西北荒漠的粗犷不羁之美,或表现出炊烟袅袅的田园小镇之美。这样的元素在影片中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形成了艺术主题和人物的感情形式、感官和思想美学特点的一部分。

艺术区域表现在民族意识的不同、物质精神的不同和思想深度的不同;同样,对区域地区的理解也是对区域艺术的理解,在影片宣传时确立了人群美学主义的形成。在中国经典艺术中,人和空间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在《坤卦?象》中,就阐述了人与天是互相协调的,人按照天的形式去运作,去顺应天的周期;《易经》也说出了无往不在变化,又无往不在重复是天道;《文赋》中说明了万物由心而生,心中自有四海。这些对于世界的思想对经典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多彩的空间美学形态,表达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区文化体系也逐渐构建起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多数城市历史文化都源远流长,城市中的代表性建筑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地区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园林、陕西的窑洞等,这些建筑蕴含着不同的韵味,代表着其所在城市的区域文化。这些经典静止物质元素,毫无疑问都是体现局部、加大观影者地区认知的意识形态。

在每一部城市作品里都要依靠这种物质世界创造的背景,电影的导演利用这种经典的局部符号,希望组建起电影中独特的镜头经典空间,在全球电影界表现的是一种中国独特的电影语言。这种极富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符号元素通常以两种方式融入都市电影的创作中:其一是经典物质世界的组建,其二是艺术空间的复刻。

经典的物质空间又走向了特定的局部背景和道具背景。自然风光中水乡的湖泊、西北的土地;道具背景中的经典建筑,比如斑驳的屋檐、灰色的墙体、幽深的街道等江南的建筑风格,通过空间顺序展现的都市园艺,具有北方历史特点的京城,中西交融的新生代大都市,在重视传承和重视变革中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局部特色。

电影《船家女》就是利用主人公的行动来展示环境的:船只、湖水、小桥、衣服特点等,完整地创造了在现代城市艺术矛盾下的经典电影形式。电影将故事发生的背景选定在水域广阔的杭州,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设定在湖泊和湖泊周边,对杭州代表景观西湖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让故事背景逃离了物质禁锢。

婆婆的古木、三潭印月中的建筑、波光粼粼的湖面、轻盈的小船,山路边缘柳树下创作的艺术家等,随着剧情的推进,不但成为剧情的地域坐标的形式,还营造出浓郁的水乡特色。众所周知,上海鲜明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特色融合在柔情似水的利益场、殿堂级别的现代建筑、零散在城市中星星点点的小巷、夹杂了油画海报等元素中。这些有着浓重艺术差别和地区间的经典建筑群与西方建筑,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所独有的名利与典雅。这种特色的形成源自于民国时期的上海,在江南商业文化的浸润下,上海呈现出一种优雅从容的气质。例如,王家卫导演的作品《花样年华》就将上海气质发挥到极致。《花样年华》中色彩斑斓的服装和光线烘托下若隐若现的街道,把柔情的怀旧和经典美学于豪放的拉丁艺术下,打磨上了一层细致情怀和完整习俗。

经典艺术背景的创造不能摆脱生活的剧情的投入。尤其在喧嚣的社会背景和嘈杂的城市霓虹中,世态炎凉,更注重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的风俗渗入电影制作的世界浪潮当中。

这种掺杂不是停止在对特殊风俗的表面上,而是用习俗的矛盾加强剧情的推进,从而组建起有特色的艺术经典的价值取向。费瑟斯通说过,家庭的感受是从经历中提取的,属于象征性的展示,各种回忆性的表达,以及各种风俗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导演孙周的作品《心香》,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融入电影之中,用富有诗意的俯视和远望镜头切换翻开了电影的新篇章,在随着主人公视角移动的过程当中,都市压抑、安静而古老的戏曲建筑,直观地反映出两位老人远离尘世、喜欢怀旧的心理,在剧情的高潮阶段,用诗歌抒情的技巧,把家人的代沟比作经典艺术和新型艺术间的代沟。在电影的最后,用诗歌结尾的技巧,用抒情的传统背景音乐,展示了家人依依惜别之情。

“习俗文化是艺术的参考书,是民俗艺术与区域艺术最为具体最代表的表达模式。”在导演张艺谋的作品中,几乎都用民间习俗作为电影的基调,例如影片《红高粱》表现出了高密县独特的“颠轿”风俗,影片《菊豆》中对染坊工作程序的展现等。再如其近期作品《归来》之中,以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回忆、特殊的舞蹈等为背景进行陈述,这些在记忆中淡化的代表了人民苦难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观影者的内心需求。结局以悲怆、温暖和安静的状态把意境升华到典雅的境界,电影中不停地说明回归,却在坚持、恬静、收敛的内心中进行着周期性的等待回归。这种差异性的艺术手法展现,以“单调化”达到“丰富化”,这种状似神话中的壮举,抑或是脱离现实生活中的传奇,都是艺术精神逐步升华的特征。

三、可视化传统元素的影像美学属性

对一个城市的回忆、面对电影所想象的更深层面的体会,如同在特定的空间和时代之中,似曾相识的氛围之内,人们的念旧情怀和乡土情怀被唤起的情感认同。京城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城市,包含着历史和当代、独裁和自由等很多矛盾因素,在作品中展现繁杂的审美价值。

近代现实主义的出现,对北京艺术风格的审美表现给观影者带来了剧烈的感知冲击力。例如陈凯歌的早期作品《霸王别姬》,影片中的所有画面都是当时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照,陈凯歌用浓墨重彩的豪放艺术形式展示复刻性的空间组成,很聪明地把主人公和艺术的生存空间紧密结合起来。拍摄的过程中,故意摇晃摄影机,利用夸张的对焦手法把横跨五十多年的地区艺术如其所是地融入电影中。利用灯光特效和放大特效让角色和空间有层次感,用现实主义的结构特色融入住宅、街道、老旧的高墙等艺术景点,并用单调的灯光进行衬托,把艺术独有的行为特点、多彩的服装等风格推向壮丽的顶点,贯穿于镜头的经典小吃、宠物、玩具,夹杂着小巷中各种小摊叫卖,都市的幻想背景也随之拓展开来。中国艺术的结构与时空展现形式成为呈现中国南方水乡的主要艺术手法,拓宽了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将江南水乡的缥缈雅致和婉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船家女》中水乡城市的背景表达以镜头的反转来完成,就像《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结构,地区背景完整统一,让艺术的形式更加立体而丰富。展示了杭州静谧的典雅内涵,把主人公阿玲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融合在同样的维度里,展示了阿玲生活的极大艺术化和悲剧化。阿玲所代表的悲剧化人生也包含了都市传统文化的元素。

当今时代中,人们对城市背景的认知往往利用传递的形式来展现,影片成了电影时代各地区城市风格的经典背景,是城市风格自我艺术的幻想折射。北京城在不同的电影中展示的是“经典都市”“近代帝都”“政治中心”的艺术幻想,这种多维度的艺术风格来自于历史的组成和世界化的成就。在“经典都市”中,又发扬了本土和意识形态的多重标准,掺杂了皇城故都的原始背景。电影《骆驼祥子》中,将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牌坊等特色建筑描摹得十分生动,体现出老北京的文化特色。以住所和活动范围为介质,组建了一个和家庭、环境相关的艺术体制,聚集了流畅、安稳、经典的文化形式、平民心态、信仰意识,成为守旧和坚持、温暖和品质并重的古都艺术价值的参照。在《末代皇帝》《最后的贵族》等作品中,一些历史皇家建筑又是代表着王道、意识形态的载体,抒发了不可遗忘的回忆。与此同时,北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是代表着独一无二的国家象征,也是政治的暗示。《霸王别姬》中灰色的庭院和弥漫着血腥味的操场代表着都市的记忆。上海在电影中也展示出多彩的艺术特质,在体现旧社会的作品中,它的五光十色是外族人压制的象征;在新时代,又是代表了世界化的意象;在《花样年华》中,是温柔的革命浪潮;在《苏州河》中,它又是荒凉的代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都市影片中的文化表征就像一个讲述者,它在用语言描绘着城市,并且运用修饰过的、自以为是的画面进行宣传。让这些没有活力的、停止的背景意象唤醒人们的民族幻想力,电影运用了声音、灯光、画面等多元形式组建了多维度的经典艺术。在《霸王别姬》中,背景音乐运用了大篇幅的二胡和锣鼓,小巷中的嘈杂声都是日常化的烘托,让电影的整个色调都更加民俗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这些声音连接艺术化的灯光和住宅等场面,让经典文化在感官层面得到了体现。在《花样年华》中,出现了色彩斑斓的旗袍、烟草、海报、小巷、小碗汤等,构建了一张张可以触摸的上海。方言、音乐、老旧的收音机组合在一起,又把上海停在了回忆的感官维度中。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5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背景;电视专题节目;节目热荩淮葱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8-0027-02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种多样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以电视专题节目为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它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一种以文化、教育、人物、科学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包括纯报道式、访问式等等,相对于一般电视节目来说,电视专题节目更加集中,对题材的报道更加深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专题节目为了保证收视率、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应该做到不断创新,电视专题节目编导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意识,创造出高质量的电视专题节目。

1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对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其实就是一种融合高科技、媒体内容以及通信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无线通信网等多种渠道,或者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等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接收信息,受众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以及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样一来,信息传播趋势已经由以往的传者为中心,逐渐向受众为中心的方向进行转化。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视专题节目也逐渐从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受众在海量的电视节目中挑剔性越来越高,对电视专题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困境。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电视专题节目的纪实性不断增强,一些电视节目编辑软件,比如说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也使得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新媒体环境下,各媒体之间的相互整合在不断增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应该不断吸收新媒体的优势,为受众提供意见反馈的平台,和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时交流和互动。数字电视这一新媒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视专题节目的创新。

总的说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传播理念逐渐向“人本位思想”转变,人类传播活动逐渐实现小众化、数字化以及分众化。

2电视专}节目的现状

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是从1994年4月1日的《焦点访谈》开始的,电视专题节目在一段时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量的电视专题节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说《今日说法》《走近科学》等等。从2000年开始,各个电视台的专题节目都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专题节目越来越难办。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电视专题节目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2.1选题枯竭

目前,我国多数电视台在电视专题节目的题材选取上陷入枯竭的状态,甚至有些电视台开始自暴自弃,将一些只适合做新闻的题材进行扩充,作为专题节目播出;有些电视台为了符合政治需求,直接选取时政新闻题材做成专题节目,这样一来,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大大降低,同时受众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2.2资金方面

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进入枯竭状态,使得收视率大大降低,资金链也无法正常周转,为了创收的需要,某些电视台被迫搞些合办栏目,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节目编辑制作等都被经济创收直接影响着,这样以来,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下降。

2.3新闻节目平民化使得专题节目的影响力降低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都逐渐实现了平民化改革,各新闻节目都加大了新闻信息的报道量、优化了新闻的报道形式,这就使得电视专题节目的优势也都体现在了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新闻节目就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一部分观众,从而抢走了电视专题节目的很多受众。

此外,最近新出现大量选秀节目、真人秀节目,比如说《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缘来非诚勿扰》《非常完美》等等,这些热点节目受到十分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这些娱乐性极强的节目抢走了大量的受众,这也是电视专题节目缺乏吸引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总之,在这些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下,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受众量以及影响力在不断下降,要想使得其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仍然立于不败之地,电视专题节目必须做到不断创新、顺应时展需求。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专}节目的具体创新策略

随着近几年来受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化,因此才能符合受众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专题节目应该从以下具体策略做起。

3.1平民化改革

电视专题节目的视角大多有着新颖的特点,对事件、人物、问题的分析比较细致,题材选取上也大多是这一段时间内人民群众的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播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为例,这一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栏目,在节目制作中坚持着“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思想观念,并且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服务百姓”为节目主旨,创造了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专题节目应该这样朝着平民化的方向继续改革,把事件分析得更加细致,a得受众的喜爱和认可。

3.2改变报道形式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很多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掺有组合报道的节目形式,这样以来超过了以往电视专题节目的宣传效果。以湖南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为例,湖南电视有一档名为“都市一时间”的新闻栏目,这一栏目倡导民生视角、本色表达,在这一电视专题节目的策划过程中,互动新闻成为这一节目的看点,在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前半个小时是播放记者采集的新闻,而后半个小时则主要是观众所提供的新闻线索。这样全新的组合报道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宣传质量。

3.3给予创作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电视专题节目的发展方向,给予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人员更多的创作空间,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事件;背景材料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2-0009-01

新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引起的观念和思维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对传统新闻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从而使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观众们对新闻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在不断的更新,观众们不再满足于新闻简单的提供给他们何时、何地、何人、何故而是要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以及新闻事件和其他事件之间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这就涉及到了新闻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今天已经成为新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背景”一词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用语,在摄影和绘画美术学中,背景是指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在文学创作中,背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必要的条件。在戏剧创作中,背景则是指演出中舞台上的布景,以及发生故事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交代。背景引申到新闻的范畴里来是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如: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等等。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所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任何历史的现实的依据,它包括历史记载和新闻事件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条件,以及与新闻事实有内部和外部联系的事物。

电视新闻能否用好背景材料关键在于记者有没有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意识,当记者接受一项采访任务后,他首先应该尽可能多侧面,多角度的收集、了解、查阅关于这个新闻事件有关的各种材料和事物,以便从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和了解新闻事件。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新闻事件,更加立体的来报道这个新闻事件,避免了就事论事的单线条思维。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应如此,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应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采访当事人,目击者挖掘出与该新闻事件有关系的背景材料,一起来运用到新闻报道当中,这样就提高了这个新闻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运用背景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新闻报道的现场,通过对被采访者的提问引出背景材料,这种背景材料我们称之为叙述式背景材料。另一种是在后期的编辑时,插入一些录像、电影、图片、图表等资料,我们称之为插入式背景材料。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好叙述式背景材料和插入式背景材料呢。

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叙述式背景材料是以口述为运用材料的方式,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以口头报道的方式直接叙述与事件有关的背景材料。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记者必须事先对你所要报道的背景材料有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把背景材料直接的融入到报道当中。例如,我们采访了一期退耕还林的片子,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首先给观众交待了这片林地两年前的面貌,现场是这样报道的:观众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已经长出一人多高的林地两年前它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苞米地,每年能为农民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东北的防护林工程。舍小家顾大家把这片土地全部种上了杨树,原来的苞米地变成了现在的杨树林。记者是在事件的现场以口述背景材料的方法交代了这片杨树林两年前的面貌,使观众知道了这片杨树林存在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在现场采访提问中引出背景材料。

这种方法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被采访者回答记者的提问所引出的新闻背景材料。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记者事先对要提问的内容与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准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背景材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去梨树县采访农村的乡路建设,通过记者的提问和被采访者的回答引出了事件的背景材料。记者:“现在这条柏油路修得这么笔直平坦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么这条路没修之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农民:“没修这条路之前,我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赶上连雨天连屋门都出不去。就更别说把种在地里的菜运出去卖了,只能眼看着这些菜烂在地里。现在可好了,不管晴天和雨天,我们想什么时候进城卖菜就什么时候去,可方便多了。”从记者的一问和农民的一答当中,这条乡路现在和往昔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方法

第一,把影视资料的原有声音和图像直接插入到电视新闻报道中。例如:我们播出的系列专题片《红色之旅》中四平战役的惨烈场面我们就插入了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画面,这段背景材料的声音与图像都是原声像,这种声像放到了这部片子里,它把观众又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给观众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这种背景材料的运用往往更突出了背景材料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的作用。

第二,把图片插入到新闻报道当中,使图片和解说词相结合产生新意,这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中最常用的一种引用背景材料的方法。例如:我们采访了一期创业人物的专题片,他的创业故事真实感人,十几岁白手起家到现在拥有上百名员工的企业家。为了把他的过去真实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我们把他创业之初厂房的照片和他创业当时的照片运用到了这部片子当中。声音是统一的解说词,图片资料起到了为解说词引证的作用,使片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新闻的要求是信息量要大。因此,现在的新闻报道正向着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立体感的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背景材料。总之,运用背景材料的条件和方法是灵活的,采用背景材料要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记者的背景意识、掌握背景材料的量、运用背景材料的技巧等等,都能直接的影响到背景材料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宁宁.做好新闻背景材料[J].电视研究,1999.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7

[关键词]武侠电影;电影音乐;审美分析

武侠电影是我国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武侠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历史情节和武侠人物,在武侠小说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生动形象。武侠电影在导演的精心制作下每个情节都很容易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众多武侠电影的观赏分析后我们发现,往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主要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演员形象、经典的台词对白,最后就是武侠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都是非常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成为武侠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武侠电影中音乐内容进行分析,做出武侠电影音乐的审美讨论。

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武侠电影举例

我国武侠电影的背景音乐一般都有着很强的古典特色,演奏的工具主要有琵琶、古筝、葫芦丝、笛子、钢琴等为主,多是用来烘托江湖儿女的情怀,在我国的武侠电影中,爱情一般都是小说作品的主旋律,很多爱情情节中就会使用背景音乐来表现,有的也是整个电影的主题曲,这类武侠电影的效果就是也许在多年之后人们对于当时电影的很多情节已经非常的模糊,但是对于武侠电影的旋律却不会忘却,多久之后依然非常的清晰,电影《霸王别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电影中项羽的江山美人,霸王的英雄气概在一曲音乐中显得那么形象生动,由屠洪刚演唱的歌曲《霸王别姬》相信现在是家喻户晓,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在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中,最后的故事情节是令狐冲救出任盈盈后,一剑刺向东方不败,这个时候背景音乐开始响起,通过女生为主要的旋律乐器,用笛子和提琴伴奏,道出了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之间说不清的关系,浓浓的情意中感情复杂,另外还有《比剑》都是电影中用到的背景音乐,电影情节中,水边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一起喝酒时的音乐,也流露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之间的浓烈情感。

一首好的武侠音乐作品往往会被很多电影中引用,在表达“道爱”感情的主题音乐中,相信九六版的《笑傲江湖》、九四版的《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中的主题音乐大家都记忆深刻,这三部武侠影视作品中都用到了一首来自希腊的中国风音乐,音乐的旋律时而强烈时而舒缓,动人心弦,这首曲子是来自专辑《新世纪音乐》出自艺术家范吉利斯之手,至今武侠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旋律还经常回荡在耳边。

来自专辑《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原声》的曲子,在2007年发行,由何润东演唱,竹笛作为曲子的主要表演乐器,钢琴进行伴奏,竹笛表现的音乐风格中就有哀怨的情调,再加上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整个电影氛围中爱意恒生,深深地刻画着人物内心的变化,反映了两个人在面对爱情时的无奈。

武侠电影中江湖儿女情的表现也非常多,一首出自专辑《萧十一郎》中的主题曲让我们记忆深刻,这首曲子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江建谊和周思贤共同完成,2002年发行,音乐中使用笛子、钢琴、提琴等乐器,共同演奏了一首柔情似水的曲子,整个旋律的起伏从前到后都很舒缓,体现出了主人公之间浓浓的爱意。

二、武侠电影音乐作品分析

爱情和江湖永远都是我国武侠电影的主题,刀光剑影中的侠义与恩仇、儿女情长中的感情和夙愿,出神入化的武功,侠肝义胆的英雄气节,这些都是武侠电影中的主要表达内容,武侠电影音乐就是问武侠电影而创作,无论是在音乐旋律的拟定,演奏乐器的选择,还是背景音乐的播放场景都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音乐的发展中,武侠电影音乐已经自成一个部分,成为一种新的音乐题材。

武侠电影音乐作品的作用在于通过武侠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音乐来衬托人物的形象、心理变化、感彩等,由于武侠电影的内容和其他电影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旋律上以及是在演奏的音乐选择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武侠电影音乐的导入能够让电影作品达到一个视听统一的效果,让观众更加深化对于电影内容的了解和对电影感情的深化。

我国的武侠电影得益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都对我国的武侠电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几千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不仅仅给武侠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音乐内容也同样积累的大量的内容,在这种武侠电影素材和音乐素材的共同支撑下,我国的武侠电影事业才得到了很强的发展生命力。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一项重要结晶,对于反映人物内心情感,表达感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电影中烘托人物心理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背景的灯光色调,根据场景的设置,根据天气的选择来对主人公的心情定位,同时背景音乐也一定是不能少的,场景气氛都是视觉上的,加上音乐的表现就会更加的具体形象了。这是音乐固有的特点和魅力,再和武侠电影完美地融合,更是对于艺术形式的升华。

三、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特点

武侠电影音乐对于不同类型的武侠电影类型都给出了很好的表现力,对于各种类型的武侠影视作品都能很好地表达其主题思想,对于深化内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以及深化主题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武侠电影音乐可以很完美地融入其中,让整个故事和情节更加贴切,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武侠电影可以根据电影情节的需要变化其形式,音乐的结构非常灵活,有时也具有跳跃性的特点,武侠电影的故事情节刚好也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通过音乐的使用,能够完善武侠故事情节的过渡,从整个作品的过程中相互穿插,对武侠故事各个环节进行渲染,这样对于武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将音乐插入电影之中,而是通过这种艺术的融合和表现达到整体的艺术效果,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声音音乐相互衬托,这种情况下达到的画面效果非常到位,表现合理的同时让观众很好地接受。

总之,武侠电影音乐的使用时为电影营造一种故事中设定好的背景气氛,以此来达到视觉的变化效果,音乐是影视表现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无论是对于气氛的渲染还是整体气氛的烘托,都可以启动非常明显的效果,增强人们的视听感觉,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心情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这种气氛渲染的形式已经超脱了武侠故事的直观变现,有的时候很多情感无法用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那么那个时候背景音乐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对于这些难以捉摸和把握的感彩,背景音乐都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武侠电影音乐在让电影作品变得更加完整的同时,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四、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纯的武侠电影中引入音乐,到后来和很多西方的音乐艺术形式相结合,再到最后国内电影艺术出现了很多创新的艺术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很多优秀的影视音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创新形式也受到人们的赞同,这些影响下,我国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不断地增加,整个影视界音乐的发展也就给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在我国早期的影视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黄飞鸿》,这个系列的电影可以说用音乐形式带来了一个电影崭新的开端,一首《男儿当自强》传唱了多年依然热度不减,这首歌中展现了电影中黄飞鸿的英雄气概,和东方男子汉那种豪迈的气概,歌曲的旋律反复变换,将中国好男儿的形象展现给了世界,这也就成就了《黄飞鸿》系列作品在电影中的地位,这部作品中音乐的成功使用受到了后人的认同和学习,电影人们开始更加注意音乐形式对于一部电影作品的影响,开始从音乐的角度来开发电影的另外一个表现领域。

张艺谋电影中《十面埋伏》中,音乐形式吸取了我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一些特殊的音乐元素来展现,电影中突出使用了琵琶这个乐器,变现那种独特的电影魅力,这部电影中很多好的音乐元素都是我国电影音乐的典型代表,在刻画人物内心和形象方面别具匠心,其中的一段《佳人曲》一再被使用,最后小妹死的时候又想起了金捕头那种悲怆的歌声,在这里《佳人曲》和小妹在电影中的形象交相辉映,衬托了江南女子的美貌,同时还表现了北国风景的苍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艺术的穿插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国电影就进入了中西合璧的年代,很多西方的电影音乐元素开始进入我国电影中,我国的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吸收了西方的众多艺术特点,开始尝试着在电影音乐中跨越中西,就形成了一个中西结合,古今融通的一种电影音乐形式,电影《卧虎从龙》和《英雄》中就开始了这种音乐的形式,在电影中谭盾把这种对于人生的困惑和爱情的无奈用这种典型的中国风表现出来,在这段悠长的音乐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江湖,似乎看到了人生,什么是江湖情节。《卧虎藏龙中》电影中选用国内多种民族音乐形式、音乐内容和形式也变化多样,突破了以往的整个电影中音乐基调基本一致的特点,同一个电影中出现多重的音乐形式,让人感觉整个电影气氛的丰富,当然不同的音乐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力,《英雄》电影中的音乐就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的盛宴,一条主旋律贯穿始终,那种时而悲壮时而凄凉,在影片的开头出现的是交响乐和鼓点,交响乐是夕阳音乐中的元素,用东方鼓点打出爵士以及一些摇滚的节奏和风格,这种我国的古琴元素和西方小提琴还以前的电影中还没有过,《英雄》电影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电影中,都开始了使用了中西音乐文化相互结合的方式,这种形式的电影音乐艺术也开始了在中国电影中发展进化,让中国的武侠电影音乐有了自己的特点和开端。

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电影中对于音乐的创意又增加了一些,使用很多令人亲切的音乐内容,怀旧的音乐加上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就变得非常时尚,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慷慨激昂的音乐贯穿了整个电影始末,尤其是在一些精彩的打斗情节之前都会出现非常明朗的音乐,让电影魅力的表达更加清晰。在后来的《十面埋伏》《四川将军令》等多数的作品中都有对于音乐的体现。

武侠电影不断发展,其中的音乐魅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自身的表现空间,这些都是我国武侠电影中难能可贵的电影资源财富,通过音乐的表现能力对武侠电影的艺术表现空间进行充实,武侠电影音乐让我国武侠电影的审美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武侠电影的表现力也日渐丰富,这些都是能够增强我国武侠电影艺术的功底。

[参考文献]

[1]张晓云.武侠电影配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8

[关键词]电影美术;电影;创作;应用;价值;分析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感召力,在现阶段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汲取各类型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特点的基础之上,电影艺术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与此同时,美术同样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养分与肥料,美术的发展在无形之中为电影艺术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艺术创作空间,电影作品创作主体对于美术与电影作品的融合也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发展进程当中。电影美术在推动场景设计与情节发展、勾画人物造型与命运发展以及利用光影色彩营造情感背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电影艺术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背景作用下,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票房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部精彩的美术创作艺术作品。本文基于对电影作品创作与电影美术的认识,对电影美术在运用于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关键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有助于电影创作与电影美术的持续优化、整合。

一、电影美术在电影中推动场景设计与情节发展分析

从艺术创作的实现角度上来说,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这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非假定性”特征使得电影艺术创作作品画面中所有的景物元素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场景效果的逼真性,以场景“真实性”效果的营造使电影作品欣赏受众能够最为真实感受到电影故事情节下的场景氛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在电影创作中运用的关键在于对场景设计进行指导。换句话来说,电影就是由一个一个独立的场景,在一定顺序连接下所构建起的立体式场景画面,这种立体式的场景画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电影主题形象的活动区域。场景设计的关键旨在于结合电影创作作品主体形象对活动环境进行设定,在表现导演创作意图的同时推动电影作品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那么,电影美术在运用于电影作品创作场景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哪几个方面的要求呢?具体而言,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电影美术师应当从电影作品的创作意图角度上入手,设定与影片故事情节基本时代特性相符合的景物元素,这些景物元素需要对整个故事情节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风貌以及社会大众生活实际予以系统表现,使电影作品欣赏受众能够通过欣赏景物元素的方式而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与把握。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影片创作过程当中对于场景设计不够重视,影片场景中的各种景物元素无法较好地展现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阶段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则将极有可能导致影片欣赏受众对于影片中心思想的把握出现较大的误差与不适应性,进而也有可能影响欣赏受众对电影影片水准及印象的评定。

其次,电影美术师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尽量体现场景元素与影片故事情节所处地域及人物命运变化的契合。在影片故事情节所处地域差异性因素的影响下,影片应当表现的自然风物与乡土民俗同样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对于电影艺术作品这一整体而言,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逐渐推进与高潮的深入发展,影片人物精彩的演绎是一方面,融情于景,场景元素的设置与整体结构的优化同样是一方面。高质量的场景设计应当与故事角色的命运变化趋势相适应,与故事角色的社会地位、思想意识以及个性特征相符合。例如由关锦鹏导演执导的电影《长恨歌》,影片女主人公王琦瑶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通过各类场景元素的合理布置与设计得到充分的展现。女主人公王琦瑶在摘下“上海小姐选美”比赛第三名桂冠之后成为王主任的外室,与上海滩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告别,被王主任安置在了爱丽丝公寓当中。影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爱丽丝公寓作为高官王主任外室的居住场所,古色古香的家居家装充分展现出了王主任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然而寓所却又在桌布、窗帘等细小饰品的选择上体现了女主人公王琦瑶特有的女儿心思。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桌布、窗帘这一类细小饰品与整个爱丽丝公寓之间的从属关系同女主人公王琦瑶与公寓男主人王主任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不谋而合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王主任的下台使得王琦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此时的她独自居住在上海贫民区狭窄的弄堂胡同当中,这一阶段影片场景设计同样与女主人公所处的生活境遇基本一致。

二、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勾画人物造型与命运发展分析

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对人物造型的刻画多是通过妆容与服装的选取这两个方面完成的。从电影美术师的工作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师应当基于对电影剧本文字性描述有一个全面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以人物妆容的勾画与人物服装效果的选取将存在于想象思维空间中抽象的人物转化为具象的人物造型。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在应用电影美术对电影人物造型进行勾画,对人物命运发展做出揭示的过程当中,相应人物的妆容与服装样式及颜色选取都应当与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情感变化相适应,尽可能与影片欣赏受众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相适应。例如由王家卫导演所执导的电影《花样年华》,该影片美术设计师张叔平通过对女主人公苏丽珍服装颜色的变化实现了对其心理特征变化趋势的体现。在整部影片当中,女主人公苏丽珍始终穿着旗袍类服饰,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苏丽珍所穿着旗袍服饰的色调选取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苏丽珍与周慕云之间爱情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并最终意识到这种爱情的结果只是悲剧的情节高潮,女主人公苏丽珍旗袍颜调越发深沉与厚重,欣赏受众由此也较为直观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幽怨。又例如张艺谋导演所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该部影片美术设计师曹久平与服装设计师佟华苗关于陈府众多姨太服饰色彩选择的不同处理,使得各位姨太太不同的心理特征与爱好习性充分地展现出来,更是成为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大太太在陈府中空有身份地位,实则万念俱灰的人生境遇借由暗色调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二太太在陈府中善于钩心斗角的人生境遇借由不张不扬、色系沉稳且厚重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三太太在陈府中享尽万千宠爱这一阶段的人生境遇借由大红大紫、色泽鲜明的服饰充分展现出来;而四太太在初入陈府时单一且素净的学生制服同样彰显了其与世无争的独立个性,在受到陈老爷恩宠后色彩对比鲜活且明快的服饰色调又深刻体现了此时她恃宠而骄的心理变化趋势,最终当其因明争暗斗而受挫失宠之后,以黑色及灰蓝色为主的冷色调服饰又适时表现出了该角色心灰意冷的人生境遇。

三、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利用光影色彩营造情感背景分析

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摄像师对于色彩的把握程度与光线选择的合理程度对于整部影片创作整体水平的高低同样起到了直接且决定性的作用。光影、色彩已成为现阶段电影艺术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艺术元素。在光影色彩相融合的过程当中,影片的艺术内涵与情感基调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影美术通过对光影色彩的利用,能够对情感背景营造与深化,进而成为电影剧情产生戏剧及艺术张力的最有效表现方式。相关研究工作者明确指出一个方面的问题:电影艺术作品的美术属性一直以来都是衡量整部影片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就是电影美术的设计过程。在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电影美术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美术思维、美术意识、美术修养以及美术技巧,对电影进行创作与完善。重视光在展现时代特征中的重要意义、重视光影在隐含故事情节环境氛围中的重要意义。例如由章家瑞导演所执导的影片《花腰新娘》,影片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生环境设定在风光迤逦的彩云之南,将影片刻画重点集中在了彩云之南崇龙舞龙的花腰黎族。影片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红色融入女主人公凤美及女配角群体服饰的色调选取当中,旨在于针对影片欣赏受众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主色调下,美术设计师又应用黑色、白色等中心色彩对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行更换与过渡,在婚礼这一场景当中将黑色与红色相配合,将男主人公阿龙白色的衬衫与女主人公凤美银色饰品相结合,突出了大篇幅红调的沉闷状态,由此营造了鲜明的情感背景。

四、结语

我们知道,电影美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其最关键职能在于对电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画面造型进行艺术化的创造与设计。在电影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当中,电影美术依据电影创作作品基本属性与片种类型的不同,也发展并延伸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创作特点,可以说,新时期的电影美术在共性中兼顾了自身的规律性。对于欣赏受众所欣赏到的影片而言,电影美术无疑是视觉形象造型的基础,是欣赏受众对影片给出第一印象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意义因此得以凸显。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影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夏晓春.从电影美术的角度试述“第五代”电影人电影创作的流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2).

[2]韩鹏.电影美术设计——意义和视觉的双重构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8).

[3]周登富.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论电影美术设计的十大造型要素[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05).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9

   关键字:背景音乐 发展 前景探析

   一、背景音乐的提出与兴起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不是纯粹的艺术,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多样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背景音乐此时却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势头深入人心。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Groundmusic的缩写,从广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指以某种类型的音乐为背景来促进或增强人们做某事的欲望,使其成功完成活动任务的一种音乐。从狭义方面讲,背景音乐是一种为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休闲娱乐,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场合,为其它行业和音乐本身带来了新鲜和活力。

   二、背景音乐的分类

   不同的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听觉效果,因而不同的背景音乐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效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背景音乐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器乐类、人声类

   (2)按音乐性格可分为:柔和舒缓类、热情激烈类、活泼欢快类、风趣讽刺类

   (3)按功能作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学习教育类、日常生活类、促进生产类、影视配乐类、养生治疗类、陶冶性情类、礼仪交际类等、诗歌配乐朗诵类

   三、背景音乐的应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背景音乐具有音乐美的本质特征,根据它不同的类别及各自的音乐风格特征,背景音乐的挑选和使用应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的差异性来进行决定的。它的播放使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情况下对所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辅助作用。以下仅例举了背景音乐几方面的使用范围及其功能效用:

   (一)应用于影视配乐当中

   一部电影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听觉上的调剂来丰富剧情情节。若情境为恐怖情节,可以给恐怖画面配上惊悚的音乐,预示情节的发展,使观众从听觉上加强对视觉的记忆效果,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电影电视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若情境为悬疑情节,可以为作品配上诡异多变的音乐,利用音调、节奏、和弦、速度、力度、乐器及乐队的编排形式及旋律线起伏不定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从心理上充满对情节发展的观看欲望,调动观众的情绪,加强情境所表达的紧张感。

   (二)应用于休闲娱乐当中

   无论是在咖啡厅、洗浴室、桑拿馆、健身房还是餐厅,你可以无时无刻地听到音乐萦绕耳畔。即使你并不知道正在播放的是什么曲子甚至不会在意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你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此刻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其真正用意并不是要你去鉴赏,而是营造一种气氛,使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融入一种氛围。相反,如果这些地方没有音乐的话,倒会让人觉得几分冷清与空荡。

   (三)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当中

   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定期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会增加2%的产奶量;在蔬菜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蔬菜的产量,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而在工厂、企业等地使用背景音乐主要目的是消除工作人员对于长时间工作的疲劳感与厌烦感,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可以发现,当在商场购物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脚步自然而然地慢下来,购买欲望从而增加。厂商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通过音乐对人的特殊影响来达到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五)应用于养神治疗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和许多实验证明,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欣赏程度及其病种,来挑选一些节奏旋律方面协和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贝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手术室的温馨感,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感,阻挡器械发出的嘈杂声,同时调节医务人员的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悠扬悦耳的乐曲使人凝聚全身于乐曲当中,排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从而调节身心,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

   四、背景音乐的挑选及使用

   人们在挑选背景音乐时具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并且形式多样,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背景音乐的挑选必须与背景环境和谐一致,即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的环境及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播放不同的音乐。合适得当的背景音乐不仅能调节和烘托气氛,而且能起到对正在进行的事物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但如果滥用乱用的话,则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电影发展的背景篇1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背景资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恰当运用可使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进一步提高,说服力和表现力进一步加强,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或是新闻人物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背景资料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新闻报道的现场。通过对被采访者的提问引出背景材料,这种背景材料为叙述式背景材料。一种是在后期编辑新闻时插入一些录像、影片、图片、图表、字幕等背景资料,为插入式背景材料,这里主要讲的是第二种情况,这些资料很多是历史事实的真实纪录。电视新闻是新发生的事实,把历史的事实同现在的事实连接在一起,更能体现出这些背景资料有很强的对比和引证性。

新闻背景资料的应用是深度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在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被广泛的使用。深度报道作为分析性、解释性、问题调查性的报道,它离不开新闻背景材料,也可以说,缺少了新闻背景材料,就构不成深度报道。报道是用事实说话的,深度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是以事实帮助记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帮助观众把事物置于特定环境、条件中去理解、分析,从而引出深层次的思考。凡是重大事件发生,观众往往不满足于消息的简要介绍,他们希望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多,更细,更深一些。

例如在CCtV-4长达20天的“伊拉克战争爆发”连续报道中,背景资料的运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从战争爆发的一刻起,战况的发展就始终是观众收视的焦点,但如果节目中始终只有战事进展的报道,整个报道看上去就显得不够立体,时间一长,观众的兴奋度也会降低,这个时候,大量战争背景情况的介绍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中央台驻世界各地记者发回的报道,传达出各国政府和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特派记者冒着危险拍摄到的图像可使观众真实地了解炮火中的巴格达;军事专家结合图表的详尽分析,可帮助观众对战事的发展方向作出自己的判断;电视编辑制作的背景短片,使观众对伊拉克战争的由来有了一个清晰、全面地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背景情况的交代,在此类报道中不仅仅是必要,而且是必须。

大型的新闻特别直播节目如此,日常的成就性报道和各类典型人物的报道中,背景资料的运用也同样重要。应该说我们所以要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图像资料,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说服力,通过时空变化的内在联系,使电视观众对新闻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趋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我们知道在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反映各行各业建设成就的新闻占了很大容量。同期采访加资料画面构成了这类新闻的主要外在模式。笔者在制作系列报道《北京立交桥建设迈上新台阶》时就有意识地在背景资料的使用上进行了尝试。第一步,资料的选取:立交桥的建设是北京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使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北京道路的变化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我们选取了北京在解放前、新中国建国后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等不同历史时期道路状况的历史资料画面,从解放前古都北京冬天风沙遮天蔽日,夏季狭窄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到新中国建国后北京大规模的道路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从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审查建国后北京首批8大建筑等重点工程建设方案的镜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立交道路建设的新面貌,历史画面和现实场景相互交融,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对比,并从历史的变迁中深刻感受到北京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再通过图表模型展示,同时采访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使人们对北京城市立交桥建设的前景和蓝图更加充满希望。

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对背景资料的“链接”已经非常的普遍。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背景资料,如何运用这些资料来加强电视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