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十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十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6:13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1

关键词:农村;七年级英语;困惑问题;典型

农村各小学普及开设英语课程已好多年了,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这四年的英语学习,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本地区近年使用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来看,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都呈“初始”状况,即其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是将小学阶段英语再进行一遍。由此说来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很轻松,但是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七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差距大。

问卷调查七年级238名学生,87.2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是只有48.57%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43.1%的学生不喜欢英语的原因是“考不好”:许多英语学得慢的学生跟不上,学得好的想快但快不了。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增加,并逐渐成为他们的困惑。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这一问题。

一、中学英语教学法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大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而初中课堂中这一教学法逐渐减弱。经问卷获悉,有90.26%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教学内容翻译成中文很有必要,能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动”起来,而七年级英语教学实际是教师在授课中逐步取消这一做法,开始转为大量用英文授课,这一教法使得学生一下适应不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二、“音标”学习对于学生亟待解决

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读相同的英语单词时,发音并不完全相同,既不是英式英语,也不是美式英语;朗读句型和对话时,语速语调呈现出很浓的“中国风味”,和标准的英语读法相差甚远。也时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单词记不住。的确如此,小学阶段最高年级的学生,每周新单词的识记量不到十个,而时间仅隔半年,七年级学生每周单词的识记量大约是四十个。由于教学内容增多,教师没有时间反复领读新单词并多样操练,七年级学生识记单词难度增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音标学习对于学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急需教师运用有效教法教会他们标准的国际音标读音。“音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三、“句型转换”答题效果甚差

笔者在习题及检测中屡次发现,学生在“句型转换”这一问题上答题效果很不理想。课文中原原本本的句型,除了极少优秀生能按要求转换出正确答案,大部分学生做这种题正确率很低甚至为零。将此类问题详细地一一来练习,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于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的掌握比较混乱。经调查,他们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问题的系统学习,因而时常成为其学习中的困惑。

四、“写作”能力基础薄弱

七年级学生在教材内容无任何难度的情况下,按要求学写作文,能达到作文单词数量,单词书写正确的学生约有70%,但写作内容无语法错误的学生却不到10%。这一现象表明,学生机械识记单词的效率较高,却不会正确运用语法。这些问题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解决,因而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困惑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中小学教材内容、评价和教法衔接上的脱节,使学生短时期内难以适应

“音标”“句型转换”以及“写作”等问题,是七年级检测练习中必考的题型,而小学阶段教材很少有这一内容的安排及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不涉及此问题,自然时常被学生忽视。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如兴趣、动机、信心、意志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进入七年级的同时都被轻视了。例如,《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第二级):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七年级为20~30首。但是问卷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达到要求的占到75.2%,而在七年级学生只有16.53%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

2.师资力量的制约,造成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农村有的小学至今英语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聘请英语代课教师占一定数量(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或高中),有的学校是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超课时兼职上英语课,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这样无论这些教师在能力上还是精力上进行教学,英语课的正常开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自然也时常得不到解决。

3.试题的不同,让学生一时无从适应

农村地方由于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成绩”需求,小学阶段教师自己出的英语试题检测极其简单,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如“音标”“句型转换”及“作文”所占比例甚少,五年级试题中开始检测音标,最多达到10%;六年级试题中开始出现“句型转换”和“作文”,此三者合计所占检测比例最多不超过20%。而进入七年级,考试内容一下正规化,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是同一套检测题,之前基本由教师控制的试题及成绩局面被淘汰了。

总之,农村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上出现的这些困惑,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时找准其根源并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2005-7-1.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2

新入职教师教师教育困惑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入职教师,对于三尺讲台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同时也有着焦虑和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不安和焦虑会渐渐突显出来。新入职教师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是否能够具有艺术性的解决教育问题,是否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这都关乎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将来的发展。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正是对当代师范大学教育质量的鉴定和评价,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恰恰反映了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新入职教师的调查,了解新入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困难,以及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对教育学知识的需要,为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一些微薄的意见。从新入职教师的实践角度,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促进教师教育更好而又健康的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感受

1.新入职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困惑,通过对4名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他们主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厌学现象。

案例:王老师教的是高一普通班,英语基础差及自身的原因,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早已经失去了兴趣,王老师却一直没有放弃他们班的同学,不断的鼓励、积极的引导他们。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获得进步,王老师做到精讲精练,在课程设计上精心的策划,但是在期末考试过后,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只做了选择题,后面的卷子几乎都是空白。有些题目只是一些基础试题,平时反复讲解练习,同学们因该都能做对。和一些同学谈话过后,他们完全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漠不关心,完全不在乎考试成绩。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很多情况下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把自己当做了知识的接受器,并没有内化吸收积极的思考。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往往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样的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熟手教师会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他们却是束手无策的,对此感到十分的困惑。

(2)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新入职教师往往对课堂秩序的管理缺乏经验,对于扰乱课堂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

案例:岳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直接接受的是高一的普通班,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都是靠后的。每次上课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吃零食,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睡觉。无论岳老师在课堂上说什么,学生们总是置之不理。岳老师说刚开始就带这样的班级,自己十分的烦躁、郁闷,对于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也十分没有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她觉得最困惑的不是对教材的把握,而是对班级的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管理班级的能力比教学还重要,班级秩序混乱教学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进行的。

2.新入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与实际实施过程的矛盾。案例:王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课堂上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讨论很不积极,有的甚至在讨论过程中聊天。设计好的方案得不到实施,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就被打乱。课后王老师很郁闷,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没有能够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如何更有效率地备课,正确处理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关系,仍然需要新入职的教师持续的关注。

(2)教学价值选择上的冲突。案例:高中英语教学重视背诵,每天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校也会给新入职的教师分配师傅,在师傅的指导下王老师也对班里学生英语背诵情况每天检查,如果没有背会,就会留下来,直到他们背会为止。王老师发现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这真的是特别的困难。王老师十分的困惑,并向她的师傅请教,师傅认为学生必须背下来,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同学,要想尽办法也要让他们背下来。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即使他们背下了课文,文章背后的意义他们也根本就不明白。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吗?还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出现冲突的时候,新入职的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3.新入职教师对教育学知识的需求。对4位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希望学习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艺术以及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大概分为三个大方面,学生教育和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理论。在大学的课程中,主要设置教学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新入职教师却强烈需求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知识,学生教育与管理知识是对每位教师都很重要的,它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新入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困惑疑虑进行分析,以及他们希望学习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师范教育中可以进行如下的改革:

1.开设管理类课程,作为师大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对新入职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教育学知识中,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以及课堂管理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可以说明学生教育与管理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正如新入职教师所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因该得到重视。在我国师范大学的培养中,对于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训练却是比较不足的。把学生教育与管理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不但包含着班级管理还包含着个人教师的课堂管理。

2.可以为师范生开设教育案例赏析课。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运用各种各样的经典教育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些会有利于提高师范毕业生到教学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完善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新入职教师,对于自己的发展都有着很强烈的意愿,中小学应该不断完善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知识体系,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丽萍.目标管理在高校示范班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3]雷丽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03.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3

一、教师课程意识觉醒后的生机

课程意识是指人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或是进行教学评价时,人们的思考、言说或操作对象都处于特定的课程形态、课程方案、课程框架的背景之中,而非孤立静止地去思考教学。课程意识是一种对教学思想行为的整体观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教师缺少课程意识。他们不关心也没有机会去关心课程,一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好课程,教师只管实施就是了。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改革者越过历史的壁垒,引领着广大教师走进课程视域,唤醒这些决定改革成败的一线教师的课程意识之后,语文课堂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传统,教学改革的艰难远远大于课程改革的艰难。改革的最终成败决定于教学。施良方教授曾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三个隐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前一种隐喻暗示教学是一门科学,后两种隐喻暗示教学是一种艺术。

2.课程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尽管这种变化还存在许多形式化的因素,但变化本身意味着生机的出现。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意味着教师的课程意识尚处于觉醒阶段,未来的路还很艰难。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形式化的东西。

3.校本课程开始艰难起步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还停留在理论上,与切实的行动还有一段需要克服的距离。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校本课程教学的破冰之旅。冰封的大地已开始松动,死水起了微澜,新的希望

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课程意识觉醒产生的教学困惑

理论回到现实是一种超越,可当理论与现实相接触时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但如果将现实反观于理论,则现实又会在理论的指导下进步。时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困惑不在于课程,而在于教学。改革若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直面课堂,挑出问题,发现困惑,寻求对策。

1.教学过程巾语文学科地位的困惑

现实的高中语文学科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尴尬地位。一方面,学生都能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良好的语文基础对于人生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他们又不愿在学校生活中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不能在实践中去体验语文,不愿夯实语文的基础。

2.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关系的困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实施教学还是以“高考大纲”为指导实施教学?高考大纲与课程标准有着怎样的内在一致性,又有着怎样的区别?课堂实践中如何对此作出判断,以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和高考大纲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孰轻孰重?必修课作为必修内容固然是必考,但选修课的内容在高考大纲中是否作为选考?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如何一致?这些困惑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困惑。广大一线教师生活在这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成功应对高考的夹缝之中。在课程标准的底线和高考大纲的顶线之间,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寻找到一个适合的结合点,我们期待着也努力着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3.选修课教学的困惑

选修课的困惑不在于其理论,而在于其实践。选修课课程理论之于实践的适切性是人们困惑的根源。教学实践中如何切实地处理好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的关系?谁来选?如何选?教师和学生在选修课的开设过程中谁具有更大的权重?学校、教师是否已经为选修课的开设做好了准备?选修课的教学如何与高考大纲接轨?这些问题困惑着我们,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人们尝试着在教师教的主导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文本、教材、课程之间找到科学合理的结台。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从各自的角度对选修课的教学做好规划,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这也许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一条理想路径。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基于传统的超越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只能是基于传统的超越,是在传统语文基础上发生的渐变。基于传统的超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语文学科的民族性、语文课堂的传统特质、语文教学改革的渐变。

1.语文学科的民族性

学科内容的民族性表现在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对语文学科而言,语言表达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意义:其他学科都是在通过语言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其内容,而语文学科则重在学习其语言表达形式。其次,教学方法的民族性。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语文学习的方法有着数千年的传统积淀。这是我们研究当代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就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民族语文的学习方法。

2.语文课堂的传统特质

传统的语文课堂既讲究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又讲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历练习染”、“体味感悟”、“躬身践行”是其主要特质。朱熹的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至今仍不失其不朽的教学魅力。“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坡如是说。我国古代书院的学规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那些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们无不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苦心诵读。“历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运用语文的诸种技能。”文字的音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气求,亦可传情”,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进一步品味出语文的内容之美。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困惑;兴趣

一、学生兴趣不浓,动力不大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老师、领导都追求成绩,但由于语文试卷评分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比其他科更好的成绩,如作文,只要学生的作文字数符合要求、中心观点明确、审题准确,那么作文分数一般都在40-49之间,如果再加上语言优美,布局合理,那分数更是在50分以上了,所以语文试卷上只要作答了就无零分,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可以拿到好成绩。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数理化上面,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只做到了上课翻书,下课合书,其余时间决不翻动书。像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的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家长也不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学语文就是识几个字,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培养。而我所带的班级,属于学校的普通班,这种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更是严重,更何况全班40人,每次考试成绩在90-99分之间的人数占全班的三分之二,相比其他理科十几分、二三十分的成绩来说,真是高出很多。努力学习的学生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之间相差也不过是1-8分。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之后,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就感,学困学觉得,我不学习也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那平时还费什么劲。时间久了,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没有了动力。

二、阅读面过窄

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理想很美好,现实又如何呢?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对语文学科又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不管老师如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就是不买你的账,依旧我行我素。这样就导致许多本应该在课余时间完成的任务,而教师只得从课堂上那宝贵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中分出时间来讲解作家生平、主要作品、主流思想等内容。如果教师不讲解这些内容只顾上课,又会发生许多哭笑不得的事情。如我在为学生讲读《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一个学生问我曹雪芹是男是女,我当时不知该说什么。可是用了课内时间教学任务又无法完成,只能占用下一节课的时间,周而复始这个问题让你永远不知该怎么解决。

三、教学内容与考试卷联系不大

现在,许多语文老师都发现了一个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大部分学生早读时宁可背单词背数理化公式也不愿意读语文。为什么呢?有一次,在学校考试工作结束以后,我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他们满脸无辜地告诉我:“英语我把书背完了保证能得高分,数理化公式我背了能做题,语文我就算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又能得几分?最多在名句默写上得六分,上高中后,父母都希望我们能考上大学,我也想上大学,可语文课堂上的课文,考试又用不着。”期末复习语文老师更是尴尬,英语老师忙着检查学生的单词默写,数理化老师忙着印模拟考试卷,而语文老师该带着学生复习什么内容?让学生把一学期的课文再读一遍?更何况许多学校周考、月考、期中考、期终考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在这样的氛围中又有几个学生愿意把时间花在努力一年也可能没有提高几分的语文学科上呢?

四、尴尬的语法教学

现在初中、高中语文教学都在淡化语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教还是不教,这个问题总会在脑中纠结,难以选择。不教,考试时文言文的翻译题经常会用到语法;教,就要从头讲起,又没有时间。而文言文中的介词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是常考句式。语法的枯燥更是让学生避之如虎。据有些资料显示:有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不感兴趣,有65%和88%的学生认为语法教学作用不大。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句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特殊用法等多种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翻译题型固定、分值高。所以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些只会让你越来越迷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但这些困惑正是需要我下功夫研究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更是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的责任。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5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n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正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新课程标准也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要求:

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基础,增加选择,体现时代性。

2.优化作业的结构和组合,加强整合,强调均衡,并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关注差异。

(二)基于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作业现状的思考

1.问题的聚焦

作为高年级英语教师,我近期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完成英语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28%,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67%;另有5%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为什么会这样?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教师的作业布置存在许多问题:①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②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③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试想,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何而来呢?

2.对问题的思考

首先,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应该减负,减负就应该少做作业。所以,英语作业设计得少或不设计就是减了负。

其次,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做指导,对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缺乏研究,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做”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学生和作业的层次。

另外,片面夸大英语教学“精讲多练”中的“多”字,认为学习英语只要多记、多背、多读、多抄,便可以学好英语。

总结下来,作业上存在的困惑有:

①书面作业的困惑――如何维持作业兴趣?

②口头作业的困惑――如何让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③如何设计创新型作业的困惑?

二、解决英语作业困惑的对策

对策一:用充满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积极进行乐于动口、有效运用的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会把作业布置成类似劳技课作业,比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Unit8Birthdays一课,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张生日贺卡,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日期和祝贺语。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个作业可以留到课后,但我认为放在课堂上做的好处大于课后。一是能提高课堂纪律,二是能及时巩固新知,效果甚好。当学生把富有创意、精美别致的贺卡交给我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成就感。这样的作业,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爱说、爱玩的身心特点,达到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对策二: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口头作业生活化

我们要想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就要让作业源于生活。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非常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词汇教学、课文教学时就尝试了将英语与美术、科学、体育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6Keepourcityclean一课时,我把上课地点换成了操场,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体会英语课堂的乐趣。课前,我先安排学生把操场布置成“科学实验教室”:各类垃圾、分类垃圾箱等,还准备了一些简易的画布和教学图。让同学观察操场周边的环境,并及时让他们用英语来回答造成的原因。课上,不但新授书本上的内容,还渗透了平时科学课上经常用的指令短语,通过现场传教,使得学生真正做了一回小主人。这堂另类的科学实验课,让我和同学们都有深刻的印象。

对策三: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要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首先,设计创造型作业,提供表现的机会。其次,设计生活型作业,提供体验的机会。为了使英语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平时设计一些“找一找”的作业,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鼓励学生适当地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去浏览丰富的英语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最后,设计调研型作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6

关键词:困惑;反思;对策;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12-01

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困惑,时常迷茫,在反思中进行着我的教学。也许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用探究的目光审视我的教学行为。

困惑之一:实验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刚开始教实验教材时,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完成识字任务。实验教材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就是识字量增大了。一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识字7个之多。这在客观上确实存在实际困难。但我的课堂教学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教学环节和新课改、新理念相违背、相脱节呢?

反思一:阅读教学挤占了识字教学时间。这也是许多教低年段语文教师的通病,往往认为课文分析、讲解是主要的,精彩的,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而识字教学是次要的,枯燥的,学生多写几遍就会记住的。在这种认识下,低年段识字教学成了课堂结束时的匆匆收尾,却花费大量时间、提大量问题去思考、理解、感悟原本简单的儿歌,原本简简单单的课文。教学着力点的偏移,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本末倒置。

对策:1.低段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识字,是打基础工程,必须过好识字关。按照“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低段语文教学对课文的讲解要简洁、明快、清楚,切忌太深太繁。2.识字教学一定要因文而异,突出重难点,力求一课一得。在教“双”字时,第一个“又”捺变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掌握,指导学生书写。最容易混淆的是“切”和“动”的右边,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大人的样子切切菜,再动动手、动动脚,最后编出口诀:“切菜要用刀,活动要出力。”其它的生字可由学生自主识记,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困惑之二:学生缺乏识字兴趣,缺少识字愿望。

反思:学生感觉识字教学枯燥乏味,明显表现在爱读课文,一提到识字,就像瘪了的皮球,打不起精神。原因有三:1.教学形式单一。每堂课重复三步走:请同学们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出示小黑板,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同学们看看该注意那个字,提醒你的小伙伴。2.识字方法太简单,加一加、减一减、数部件、加减替换法重复使用,缺乏新鲜感。3.识字方法教师指导太少,学生的思维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识字成了被动接受。

对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可采用: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夺红旗、过独木桥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记。

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1.字理讲解法。如学习“肚”字时,告诉学生,“月”在左旁和下底时表示肉而非月亮的“月”。以后,学生见到“胳、膊、腿”等字时,也就理解这些表示身体部分的字为什么是月字旁。学习“热”字时,告诉学生四点底表示的是“火”而非“四点水”。学生也就清楚,为什么“热、煮、烈”这些都跟火有关的字都是四点底。2.动作演示法。有些字,教师不用讲解,一个动作就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如教“看”字时,请学生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教“办”字时,教师两手一摊,说:“怎么办呢?我的两只手就是‘办’的两点。”教“为”,一手挠头,一手下垂,用不理解的语气说:“为什么呀?”用形体语言告诉学生,“为”和“办”两点位置的不同。3.编字谜法。猜字谜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结果往往记忆深刻。如“十张口”(叶);“半个月亮”(胖);“加一半,减一半”(喊);“六十天”(朋):“十八口”(杏)等等。4.实物演示法。通过出示实物,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汉字的奇妙。如学习“笔”字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学习“尖”字时,让学生观察削好的铅笔。学习“灭”字时,拿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5.联想法。看到“沙”字,联想到水少而沙现;看到“汗”字,联想到干活累了流汗。看到“怕”字,联想到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6.讲故事法。为了区别“午”和“牛”的,讲一个学生“我妈妈今天下牛(午)不上班”的笑话。当识字方法被学生掌握并自主创编时,课堂将会是灵感迸发、智慧闪烁、情趣无限。

困惑之三:识字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识字吗?

反思:当识字教学步入轨道之后,我又感觉我的课堂教学缺少了点什么。因为,识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它应该在快乐识字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识字教学,在强调工具性的同时,也应体现人文性。

对策:在识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得到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在教学“让”字时,教师创设情景:在一辆公交车上,上来许多人,你会给谁让座?一个生字教学,贯穿了对孩子品德教育的渗透。有的孩子说,会给老人让座,因为全社会都应该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有的孩子说,会给孕妇让座,因为她们站着很吃力;有的说,应该给残疾人让座,他们更需要帮助,需要关心……在练习说话时,教师指导孩子用礼貌用语。生字教学,并不仅仅是音、形、义的教学,它还包括很多,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探索。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7

一,理论如何打动群众,73.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深感困惑。从方式和内容上看,当前一些理论宣传没有创新,大多报刊杂志的理论栏目版式陈旧,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内容不够贴近现实;理论文章大多充满说教语气,高高在上,缺乏感情,没有吸引力,板着面孔,拒读者于千里之外,打动群众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受调查干部指出,目前的理论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比较充足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很好地在高端权威的理论刊物和普通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面向群众、能为之解疑释惑的理论文章和书籍较少。理论文章应该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来,而不是专家学者们关起门来想当然。有时候即使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对一些高深的理论文章也难以把握,更难以担当起向群众解释清楚的职责。很多党政干部建议,应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呆板晦涩的文件语言,很难使群众入耳入脑。对老百姓进行理论宣传,应该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不要搞太多的名词、太多的概念,以致把理论弄得玄而又玄,让百姓摸不着头脑。

二,理论如何与工作结合,指导实践。69.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感到困惑。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很多党政干部表示,他们最需要看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理论。如果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通老百姓的工作,要上下沟通意见,要争取财政等支持。我们经常碰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出来,真着急!”一位从事干部培训多年的党校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基层干部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觉得老师泛泛地讲授理论知识,不解渴、不过瘾,他们最想探讨现实热点问题,最想实现理论与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理论学习重形式轻实质,为学习而学习,缺乏效果。55.1%的受调查干部有这方面的困惑。一些党政干部指出,当前理论学习不少是流于形式,真正有需求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少,以致造成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学习的心理疲劳。在一些地方,党政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计划欠科学,结合实际少;形式较单调,成效不明显;学习理论喊得多,做得少,往往是文件来了传达学习一阵,求新不求深,过后就放下,并没有认真学进去。

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有待创新。51.6%的受调查干部对此存在困惑。理论学习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没有深入实践,学习的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应当改进理论学习的形式,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广大干部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使学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可以把学习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评定体系,从利益上促使领导干部学习兴趣的增加;有干部建议,可以寓教于乐,把理论用新的形式来承载,比如说举行辩论会、播放主流电影等等。学习效果不是简单学习多少小时或者写多少心得体会就可以衡量的,必须以工作成效为检验的唯一标准,要看是否推进了实际工作的发展;评估的主体也不能仅仅是上级组织,而更多的应该是下级组织、学习者个人、广大人民群众等。要把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思想引进党政干部对党的理论学习的评估中。

五,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重视不够。50.4%的受调查干部有此困惑。尤其是一些部门领导同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或者误区,认为理论宣传是说教,只是为了上级要求而学习,为了宣传而宣传,主动性不够。还有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可以说是“论理色变”。有的党政干部认为,搞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高层领导和专家们的事,自己人微言轻,阅历浅薄,轻易放弃理论思考;还有的党政干部有“三怕”的顾虑:一怕自己思维浅薄出“洋相”;二怕“班门弄斧”、自讨没趣;三怕结论错误贻误工作。对此,有专家指出,党政干部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妄自菲薄。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责编/(见习)袁静美编/李祥峰

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

湖南省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新平:在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理论学习还存在着从本本到本本的现象,还有的脱离实际,拘泥于个别词句,不能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理论创新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才是我们理论创新、理论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否则,简单地做政策的注释,只会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说不到群众心里去,就发挥不了理论应有的功能。

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宣传部副部长张雪珊:各级党政干部要带头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不学理论、不学技术、忙于应酬、忙于打牌的干部可以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我们需要的不是高超的牌技而是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理论和创新理论,亲自做笔记、亲自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做些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北京房山区政策研究室张斌:当前理论宣传有时候不注意互动交流,只是以教训的口气进行宣讲,看不到群众思想活跃、掌握信息多的事实。形式上文章太长、文风呆板,不吸引人。现实中,理论研究队伍严重老化,许多掌握重要课题的同志虽然水平高,但早已脱离教学、科研第一线,知识结构老化;甚至有的老师只是挂名,并不研究;有些老师理论课讲得很沉闷;有些老师自己知识视野不开阔,理论更新不充分,论证不严密,讲起理论来缺乏底气。这样的宣传大概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张晓侠:目前对于党的理论的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充足的。问题在于,从内容上看,理论创新不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明显;从传播途径来看,理论本身太严肃,高高在上,没有和普通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不易读、不好读,老百姓自然就不读。如何增强全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最核心的是要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从理论宣传的角度来讲,媒体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它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但现在党报离高端太近,离群众太远,自然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建议把理论学习成绩纳入职称等评定体系,增加大家理论学习的动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困惑;有效性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预习的方式却值得深思。

本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语文预习现行困惑

语文这一学科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教会学生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它教会学生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是它的预习多变而复杂。经过对多位学生和家长的实际调查访问,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语文预习是一项留于表面的作业,教师难布置、学生难操作、效果难检查。具体调查访问情况如下:

困惑一:教师难布置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布置较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业往往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无论怎样布置还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要加上对课文内容的圈画、批注、释疑。

困惑二:学生难操作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新课的学习很重要,但却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预习没有用,这看似是矛盾的回答其实正好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样操作。

困惑三:效果难检查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些很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反应不知道如何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有的家长甚至要求老师别布置预习作业,改布置一些“硬件”作业,如:词语抄几遍、练习做几题这样他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检查预习效果时,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因此有时为了方便检查,老师也会接受家长的“合理建议”。这样,预习形同虚设,几乎没有什么实效性。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其学习如何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是需要教师的引领。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

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而在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在此提供几条高校预习的方法原则: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多阅读。阅读教材是预习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或者是细读,粗读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指阅读教材要细致深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下工夫反复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卫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安廉、和学新.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9

困惑一:受到时间的限制

按照课程设置,小学三至四年级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还是包含在综合实践课中,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非常少。我校计算机室建于1998年,后于2000年增设一批电脑,总的来说设备陈旧,而且自然损坏的比较多,剩下可用的屈指可数。

对策:

针对上机时间少的现状,我没有让两个、甚至三个学生使用一台电脑,因为小学生合在一起使用经常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所以我根据可用电脑数和各班人数,对学生进行分批上机,将一个班分成两批或三批进行上机操作,保证上机时一人一机,这样老师虽然辛苦点,需要把一个知识点重复讲两至三遍,但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再辛苦也值得。另外,我非常注意精讲多练和个别辅导,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能力提高非常快,也令我非常欣慰。

困惑二:受到知识的限制

指法是汉字输入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指法时就遇到了一些困难,三年级刚开设英语课程,刚开始学习英语中的基本对话,对于单词的拼写以及26个英文字母都不作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还发现学生输入拼音时经常出错,这在于键盘中26个字母的设计对于汉字拼音及字母的输入不方便小学生学习。键盘中26个字母全是大写,必须结合shift键或将CapsLock键锁定,才会输出大写字母,而学生直接将键盘按下去后输出的是小写,而且很多小写的字母是印刷体,而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多的是手写体。

对策:

针对学生知识的问题,我首先取得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的支持,请他们在每学期开学时,找一些课余时间,对学生的拼音及英语字母进行一下摸底与复习,使学生先对这些字母有比较深的感性认知。其次,针对键盘的问题,我对键盘进行了小小的改造,把每个键上大写字母对应的小写字母也打出来并贴在相应的键上。这样,每个键上就出现了两个字母,上档为大写字母,下档(正常)为小写字母(如图),既符合键盘中使用Shift键时的操作,也更贴近学生的知识实际,同时笔者就这改变,准备申请外观专利,也提请生产厂家可以考虑这样的实际问题。

困惑三:受到认知的限制

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指法,必须对各键位非常熟悉,更要对各手指的分工非常熟悉,而一开始让学生记住各手指的分工,非常困难。

对策: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受到教材中手指分工彩图和中英文测试软件中手指分工彩图的提示,将26个字母按手指分工,重新贴上不同的颜色,使键盘变成彩色的,让学生一开始接触键盘,就有一种感性认识,就知道哪几个键是一组的(如下图)。因为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指法时基本不会盲打,即使屏幕中的软件中有手指分工,他也要看键盘,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记忆后,才能逐步达到盲打,即使盲打后,彩色键盘对学生的使用也没有任何影响。同时这也是笔者想申请的另一项外观专利。

困惑四:受到兴趣的干扰

文字输入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大。

三年级语文教学困惑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英语

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新信息化水平的强大冲击。在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国际教育资源交流的综合作用下,翻转课堂成为了中小学新教学改革的热门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最先兴起并在国外一些国家趋于成熟。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也开始认识、了解、学习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如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安徽省百所名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等[1],这些例证都证明国内教育界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并有了初步的研究和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的试行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否能真正本土化,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开展讨论,希望能用微薄之力推动翻转课堂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以江苏译林版Funwithenglish三年级上册Unit8HappynewYear第一课时的课堂实践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中年级英语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以“HappynewYear”为主题,让学生学会节日问候并询问物品名称。需要学生掌握物品名词doll/ball//CD/robot,学会准确使用what’sthis/that?thisisfor…句型询问物品和互赠礼物。熟练运用节日祝福语HappynewYear!并能做出回答。教学主题极具文化特色,需要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体验节日氛围和人物情绪。老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接触、体验和理解西方节日文化,并让学生根据录音找出读音规律。

二、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学习策略、资源内容。观看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文化介绍和重难点分析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重难点词句及语用功能,让学生初步分解感知课文。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巧设导学案,以旧引新,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快速地同化新知,找出困惑,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1:学生通过网络观看有关西方过新年收礼物的文化差异的微视频。并让学生知悉新年收礼物时要做的两件事情。先送祝福“HappynewYear.”在当面拆礼物,同时礼貌询问“what’sthis?”

活动2:学生观看关于文中第一图升降调和连读的分析,了解升降调、连读符号及重读符号,依照《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根据课文录音将整篇文章的对话进行升降调、连读和重读符号的标注。

活动3:依照《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完成导学案:总结知识点,引出对主题的思考,提出疑惑。

Unit8HappynewYear!导学案

题1:当你新年遇到亲人朋友可以说:_______________.可以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礼物可以说______________.

(目的:让学生总结文中有关新年祝福和送礼的重点句型,并感受文化差异。)

题2:在新年的时候你可以送亲人朋友什么礼物?(不少于五种)

(目的:更多地引导学生学生回忆学过的词汇,并尝试使用新学词汇,达到以旧引新。)

题3:你的困惑与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让学生对自学能力和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方便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培养主动性、自觉性和思辨能力。)

课中: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分享自学的收获和自己的困惑,共同探究、互助成长。

活动1:复习回顾自主学习的重点句型,展示模拟真实语境,创造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计划。让学生回忆新年的祝福方式、如何有礼貌和与亲人朋友送礼或收礼,关注学生发音时升降调、连读、重读是否正确。

活动2:分组讨论操练,互赠虚拟礼物。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发现语言的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和听说技能。教师课间巡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课后:梳理新知、总结扩展,知识迁移,搭建新的最近发展区。

活动1:扩展其他相近的节日文化,让学生思考圣诞节、复活节、生日应该如何送礼和收礼。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四种语境(新年、圣诞、复活、生日)下应该如何送礼收礼的语言整理和书写,助力学生完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