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十篇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十篇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7:14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作者简介:吴承照,教授,电子邮箱:wuchzhao@vip.sina.com;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作者简介:臧亭,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构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是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行业各项标准得以发挥功能的保证。风景园林行业横向和纵向范围不断拓展、分工趋于细化,对风景园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构建标准体系,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对行业今后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

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在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michaelLaurie(1986)认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应当包括景观评估和规划、场地规划、景观细部设计和城市设计四种实践类型。目前,我国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丁绍刚(2009)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分为规划、场地设计、要素设计、工程和管理五个部分,较为详实完整的概括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从景观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践对象将国内风景园林的实践范围划分为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工程与管理四个方面。

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包括城乡与自然地。具体可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等。

场地规划设计是结合场地特征,针对该项目方案的用途需求做出的综合性创作过程[1]。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附属绿地、道路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废弃地景观改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及历史遗迹保护设计、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道路及附属绿地景观设计、康体游憩专类场地设计等。

景观要素设计是在各类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景观要素进行的更为详尽的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和具体设施的设计。具体可分为种植设计、环境设计、建筑与小品设计、游憩设施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

园林工程与管理主要负责园林的实际工程建设、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具体表现为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技术、施工建设与管理、养护与管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上述四个风景园林的实践方向同时也是从大区域的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实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四个方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完整的风景园林实践范畴。

2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现状特征与问题

2.1研究现状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卓国祥[2](1986)将城市规划视角下对环境噪声标准的研究延伸至风景区,结合杭州西湖实际案例,探讨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从近30年的研究来看,风寒园林的标准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从研究的实际范畴来看,上世纪末对于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以对各项制定实施的标准进行说明为主。潘家莹[3](1994)和刘载芳等[4](1992)分别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来源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进行说明,以确保方法和数据的科学性。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已经逐步向规划设计方面拓展,包含评价、规划、设计、设施、工程图纸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起初笼统的绿地绿化标准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公路绿化、城市公园、园林标志等不同对象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袁振国[5](2001)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细化的具体措施。殷云龙、王双生[6](2004)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交通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资源和政策等制约因素,综合制定公路绿化建设标准的方法。王菊萍等[7](2010)从深圳公园建设与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深圳综合公园建设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综合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爱新觉罗毓宇[8](2012)通过分析风景园林标志系统设计中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应用对策。从研究的层级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制定各类风景园林地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建议[9]。在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周向频、任婷婷[10](2012)尝试从风景园林行业、工程制图标准2个领域着手,构建出风景园林制图标准体系。张凯旋[11](2007)对国际标准体系以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风景园林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突出园林行业的纵向层次,对风景园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横向层次)关注不够,实际上不同领域由于其关注问题与内涵不同,相应标准要求也不相同。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下一阶段的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依照这个框架逐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标准。

2.2标准制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第一本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标准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早期标准主要有《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CJ12—1986)、《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1986)、《城市容貌标准》(CJ16—1986)等。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部分地方标准进行筛选和归纳。上述两图分别显示的是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风景园林专业的标准颁布至今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相关标准逐年制定的情况。进入2000年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每年出台的标准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显著增加。其中,图2显示的是部级(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制定的情况1)。可以看出,部级标准的出台数在2000年到2005年达到峰值,其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而相较之下的地方级标准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标准的出台数量已明显高于部级标准。从各类标准的制定情况(图3)来看,工程管理类的标准出台的时间早、数量大,其次是细部设计类。而景观规划类和场地设计类的标准虽然起步略晚、数量较少,每年出台的数量相对稳定。

2.3标准制定快更新慢

一般情况下,标准出台实施后每隔3-5年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核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的标准更新较为缓慢(图4),现行的217项标准中,更新过1次的标准有16项,更新过2次的标准有5项。

2.4园林工程与管理类标准多,规划设计类标准少

由于风景园林综合交叉的特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某些标准难以界定,因此风景园林标准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日,我国共颁布涉及资源环境、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工程技术、园林机械、植物、管理等风景园林相关标准159项,其中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66项2)。此外,现行的可查询到的地方标准有57项。

按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类型划分来看,园林工程与管理类的标准较多,而规划设计类的标准较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相对滞后,标准数量少,内容宽泛,远没有形成系列,加之更新缓慢,难以覆盖行业整体、指导具体操作。

2.5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3年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在城镇建设部分对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结构进行了归纳(图8)。该标准体系含有技术标准26项,分为城镇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综合三个部分。该标准体系明确了风景园林涵盖领域,协调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相关标准的关系。但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归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风景园林信息化建设标准归入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园林工程主体标准归入风景园林技术标准体系,不适用于构建完整系统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加之近10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分类更加细致化,使得该体系结构显得过于粗放。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基于当前以及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1)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不足

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所涉及的领域仅有21类(详见表3),而对2013年发表在《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上的文章所涉及的实践范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中国园林》(2013年1-12期)共涉及45类,《风景园林》(双月刊2013年1-5期)共涉及31类,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整个风景园林实践的需要4)。因此,今后风景园林标准的编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尽快建立各专业方向的标准。

(2)标准的种类过于单一

从现有的标准种类来看,规划设计类的标准类型过于单一。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仅有《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一项标准,其内容难以顾及整个规划设计内容。而国外发达国家涉及的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标准种类丰富、关系明确、各有特色。以美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为例,其包含的标准种类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管理、从整体到专项、从国家到地方、从游憩到设施和安全等,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风景园林未来的标准编制工作的另一重点是尽快健全各系统下的各类标准。

2.6风景园林标准多头管理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我国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模式,是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2009年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成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等1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标委综合函[2009]30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0月16日,风景园林标委会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城镇风景园林设施的分类、评定、保护、监测和管理(不含旅游服务)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目前,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台或归口任何一部关于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准。现有各类风景园林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主要有: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住建部(建设部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建设部城镇建设技术标准、建设部给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地产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水利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3基于风景园林实践范畴的标准体系架构

3.1基于标准制定的风景园林分类系统

风景园林是一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方法多样,其实践范畴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标准的体系方面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构建每项标准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随着标准的使用范围的缩小,其内容也应当更加详实、更加具有针对性。风景园林按照实践范畴分为4个方向: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4个方向可再细分出24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以下4种情况再进行细分:

(1)根据上一级对象不同构成元素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子系统之间差异较大的类型,如村镇景观与环境规划、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等。

(2)根据不同资源属性划分

资源属性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场地中资源类型的不同、资源重要程度的差异通常也是操作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与流程的依据。如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和森林公园,不同资源的废弃地等。

(3)根据不同地域或气候特征划分

园林中的植被对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和人工环境也受到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分类的标准之一。

(4)根据特例或专项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通用的管理或技术类别,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加强或特别说明时采取的划分方法。

3.2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将标准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层关系,将标准的性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层级上的划分,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各层标准,共同成为综合标准的技术支撑。

这种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体系结构。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级划分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范畴可以构建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的三维坐标系。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等。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层级的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其下一层级的通用标准。

3.3部级标准与地方级标准的结构关系

部级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两大类。地方标准是在部级别标准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更加详实的标准。整体而言,地方标准是部级标准的专用标准,但同时,各地的地方级标准也应当自成系统(图11)。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的三层结构中,基础标准所包含的术语、制图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是制定后续各项通用和专用标准的基础,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以及为了便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统一规范操作,笔者建议各地方不需要在部级基础标准的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术语、制图或分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的重点应当在于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和专用标准。

3.4风景园林各类型下标准的种类

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系统从范围上应当包含整个实践领域,从类型上来说应当囊括该范围下的各类操作,从内容上应当包括整个实践操作的流程。为了构建出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势必要探讨各标准结构所需包含的标准种类。

基础标准主要是对使用范围内的基本术语、类型、图纸等做出规定,因而基础标准一般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和分类标准三种类型。专用标准是针对通用标准而制定出的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更为具体的标准规范,因而较之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灵活。在实践环节中,不同的对象与类型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所对应的通用标准所包含的种类各异。

(1)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通常的实践操作是对对象进行总体或详细规划。由于这一层级的研究对象尺度较大,资源种类丰富且对生态与环境考量较多,应当制定出有关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估、评价标准。此外,对于这类规模较大的场地,某些要素的系统规划对于其风貌、管理与服务上的统一协调也是必要的,如游径规划、游憩规划、设施规划等标准。因此,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范畴下的标准应当包含:环境或资源评价标准、总体规划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游径规划标准、游憩规划标准、各类设施规划标准等。

(2)场地规划设计

这一层级的操作内容较上一类型更为具体,并且与人类活动更加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制定出各自规划设计的标准外,游憩规划设计、各类设施规划设计以及景观风貌、安全和无障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也是标准编制的方向。此外,对于某些特殊对象如废弃地、古迹等,对其场地本身环境和资源的评估和分类标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景观要素设计

细部设计的对象通常较为明确,因此一般情况下编制出各自的设计规范即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低碳、乡土、智能、安全的设计是此类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景观要素设计尤其是硬件设施类,标准化、产品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4)园林工程与管理

在园林工程方面,除了通用的施工建设、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外,对于特殊地质、建筑、环境等对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规范。在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除了制定出通用的管理维护措施标准、园林质量评定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外,对于重点对象如保护地和古城古迹的管理者的操作规程,公园等的质量监管工作,风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管理等,可编制专门的管理标准。

3.5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结构与差距

风景园林的分类是标准分类的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结构和国家与地方的标准关系共同构建出标准的层级框架;依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操作内容确定了各层级下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依据上述分类和层级关系构建出风景园林的现状标准体系,从中可以发现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的差距(表3,表4,与表2可以做对应分析)。将表3、表4与表2进行对应分析可发现,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现有的标准涉及的实践范畴不全,对于设施产品、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较多,而对于行业主体的规划设计类的标准存在大量空白。同时,现有的标准不够深入,大量缺乏针对具体对象的专用标准。由于部级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级地方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各项标准而自行编制部级空白的标准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帮助地方各项标准得以系统化运作,但也存在着各地地方级标准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建议逐步完善部级标准,具体化、特色化地方标准内容。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2

一、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丰峪村,属太行山淇山支脉,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55′-114°00′和北纬35°41′-35°45′之间。公园北和五龙镇七峪村、阳和村相连,南与卫辉市接壤,东毗鹤壁市淇县,西接临淇镇。东西长7km,南北宽6km,总面积2527hm2。森林公园最高峰黄梅草脑,海拔1069m,平均坡度35°左右。森林公园属于北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水集中、秋高气爽温差大、冬季严寒雨雪少。年平均气温12.8°C,全年无霜期平均192d,平均日照时数为2251.6h,日照率为37%。年平均降雨量672.1mm,夏季降水量集中,强度大,占全年的65.5%。森林公园的岩石主要为奥陶纪石灰岩,土壤为在碳酸盐母质上形成的褐土,土层厚度一般为30-70cm,土壤呈中性和微碱性。

二、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一)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1.评价方法。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在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调查基础上,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满分值为30分。

2.评价标准。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五类资源中,地文资源和水文资源评价因子都是典型度、自然度、吸引度、多样度、科学度,权值分5、5、4、3、3,总分各20。生物资源评价因子地带度、珍稀度、多样度、吸引度、科学度,权值分10、10、8、6、6,总分40。人文资源评价因子珍稀度、典型度、多样度、吸引度、利用度,权值分4、4、3、2、2,总分15。天象资源评价因子珍稀度、典型度、多样度、吸引度、利用度,权值分1、1、1、1、1,总分5。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组合状况评价因子组合度,1.5分。特色附加分2分。全部按极强、强、较强、弱评分。

3.评价结果。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m)评价结果得分23.3。五类资源权数评分值分别为:地文资源15分、水文资源15分、生物资源31分、人文资源11分,天象资源3分。按照公式,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B)=∑评分值(Xi)×理想值(Fi)/∑理想值(F)计算出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为20.2,资源组合(Z)得分1.3,特色附加(t)得分1.8,资源质量评价值等于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分值加资源组合分加特色附加分,得分为23.3。

(二)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1.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指定评价要素,给出相应评价指标分值进行评价。要素包括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质量、土壤质量、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等,满分值10分。

2.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一级标准得2分,二级标准得1分;地面水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一级标准得2分,二级标准得1分;土壤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一级标准得1.5分,二级标准得1分;负氧离子含量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5万个/cm3得2.5分,1万至5万个/cm3得2分,3千至1万个/cm3得1分,1千至3千个/cm3得0.5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个/m3以下得2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至1万个/m3得1.5分,空气细菌含量为1万至5万个/m3得0.5分。

3.评价结果。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H)评价得分9.5。其中,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得2分,地面水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得2分,土壤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得1.5分,负离子含量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1.2万个/cm3得2分,空气细菌含量为420个/m3得2分。

(三)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1.评价方法。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按指定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进行评价累加获得,满分值10分。指标包括: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2.评价标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森林公园规划面积大于500hm2得1分;旅游适游期大于或等于240天/年得1.5分,在150天/年至240天/年得1分,小于150天/年得0.5分;区位条件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km,或以公园为中心、半径100km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km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得1.5分,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100-200km得1分,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超过200km得0.5分;外部交通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得1分,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得0.5分;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得1分,省道或县级路,有一定客流得0.5分;水路较方便,客流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得1分,水路较方便,有一定客流得0.5分;100km内有国内空港或150km内有国际空港得1分;内部交通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或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得1分,交通方式较为单一得0.5分;基础设施条件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好得1分,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得0.5分。各单项指标评价分值累加得出风景旅游开发利用的评价值。满分10分。

3.评价结果。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利用条件(L)评价得分7.5,其中,森林公园规划面积2527hm2,大于500hm2得1分,旅游适游期300天/年得1.5分,距安阳市50km,城市人口101.2万人得1.5分,50km内有京广铁路,客流量大得1分,紧邻鹤辉高速公路,客流量大得1分,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得0.5分,水、电、通讯设施条件较好,接待设施条件较完善得1分。

(四)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通过以上对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值:m=23.3。五龙洞部级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值:H=9.5。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值:L=7.5。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为n=m+H+L=23.3+9.5+7.5=40.3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按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40~50分为一级,30~39分为二级,20~29分为三级,由此,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

三、结语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为一级,其风景资源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在开发利用中,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特色附加分得分较高,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如五龙洞为天然石灰岩区溶洞,形成于两亿年前,规模巨大,在北方太行山区极为罕见,被誉为太行山第一大溶洞。如天生桥跨度27.3m,高11.8m,跨度、桥高在长江以北位居第一,全国第二。如太行花的新变种――缘毛太行花,在林州市的发现,改写了缘毛太行花的分布记录,使其分布区域向南延伸到了河南境内。这些优势自然资源必须加以保护。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3

关键词:园林施工;风景园林;质量管理

目前,因为我国的设计水平受限,也因为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图纸与方案不能充分理解,所以导致风景园林的整体工程质量还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其次,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团队也没有专业的培训,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是有一定的限制,且在质量要求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1.1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前期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能更好的建设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但因为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还有一定的限制,设计的方案与实际的工程建设还存在落差,施工人员无法按照设计图纸方案进行其建设,容易导致工程的质量出问题,妨碍风景园林的建设,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从而延误工期。其次,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缺少相关沟通,造成施工人员无法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所以导致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的建设存在不同,从而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就会收到影响。

1.2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意识不高

在建设风景园林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对风景园林的质量管理意识不高,且对风景园林的植物养护和管理欠缺一定的技术水平,所以对园林的质量管理做的也不全面,容易发生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其次,因为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要求欠缺理解,对于责任的意识不强,导致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还有一些细节工序,在风景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没有及时么采取修整措施,从而也会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隐患。

1.3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好的员工素质才会有好的施工团队,因为施工人员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施工人员的素质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但经实践研究表明,目前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下,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也缺乏风景园林的专业施工建设技术,因此导致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另外,施工人员缺少责任意识总是抱着侥幸的心里,出现问题不及时的整改,对一些施工环节也是随之敷衍,导致对风景园林的效果造成影响。

1.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对细节重视不高

在风景园林修建中,每个细节的工序是维持风景园林质量的基础。而风景园林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要求评价。但复杂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其细节部分的质量问题还是很难管理。列如,风景园林植被的管理,如对植物不按时的修剪、不合理的浇灌水份、不注意遮阳等细节的部分的不重视都会影响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技能缺失,也有是因为施工管理人员对细节处理不当造成的。

2.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措施

2.1选择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团队

在风景园林施工前期,相关人员要先做好设计规划工作,因为只有提前做好设计方案准备,才能更好的确保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但相关人员首先对风景园林工程的风格布局要做好实践考察和详细分析,结合园林的实际情况,然后参考设计人员的方案与构想,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团队,这样可有效的预防设计图纸与实际建设不会出现太大偏差的现象,从而保证风景园林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管理好质量问题。

2.2编制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工作

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好以后,相关管理人员要组织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通过相互的沟通配合,以便施工人员在进行其施工阶段出现无法理解设计方案构想时,通过相互交流,问题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且设计人员还要做好设计方案图纸会审的工作,还要通过实践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评价设计图纸的实用性。如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施工人员要及时的和设计人员进行探讨,并找出其原因后,按顺序的进行其施工建设,从而达到高质量的风景园林工程建设。

2.3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养培训,才能更好的保证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来进行专业的技能与素养提升,这样可有效的为风景园林的主体奠定基础。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让施工人员对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标准与相关要求能够充分的理解,引导施工人员知道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在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要让施工人员注重在种植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和事后问题处理的技术培训,以保证风景园林植被的成活率,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效果。

2.4注重风景园林各细节环节的施工建设

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其很多细节工序都是是非常复杂和繁琐。为了能更好的建设风景园林,在施工之前做好风景园林的规划,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技术性种植和养护,风景园林建好后的管理等细节阶段都要做好监督管理。且如出现质量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找出原因后及时的进行修正,以达到社会大众满意的风景园林效果。

2.5种植苗木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让各种种类苗木都能正常健康的成长,作为施工管理人员,首先要选择离种植地近的地方考虑移栽,并且尽可能地选择品种好的苗木进行种植。在从别的区域挖掘苗木来种植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保证苗木根部土壤不能损坏,且在包装过程中还要用草绳妥善的把苗木根部土壤包好,以防止土球松散或掉落,导致苗木成活率低或移栽不成功。

2.6结合设计要求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设,且还要理解设计图纸的构想与内涵,以便施工技术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进行正确的放样,包括平整场地和自然地形的放样,还要充分的保证各防线点符合设计要求。且在确定种植点后,还要进行标注名称规格等信息,按照设计图纸的种植可有效的保证施工技术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优化环境、充实社会大众生活、满足大众生活要求等优势的阳光项目。以上通过对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要求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案,和对风景园林的管理水平来进行的规划,可有效的提高风景园林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徐磊.浅析当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40.

[2]小兰.风景园林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3,04:235-236.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风景园林建设己由早年的星星之火而成今天的燎原之势,且发展得如火如荼。风景园林教育相应地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农业类院校中,风景园林专业含园林专业,下同)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可有可无成为今天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己有76所高校其中包括理工类、农林类、综合类院校)设立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135所院校及科研院所设立了风景园林及相关的硕士点,18所高校具有相关的博士点。国内现存的30余所农业院校,几乎全部设置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

目前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林院校,其中,来自农业院校的人才也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曰益重要的作用,活跃在行业的基层和第一线,成为了园林企业的主体力量。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市比较有影响的园林企业如上海市绿地集团、上海园林集团、上房园艺公司、上海绿建公司等企业的总经理都是毕业于原上海农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农业院校风景园林教育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与其他院校相比,其发展困难重重,前景堪忧,也面临着业内外的冲击和挑战。

2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的困境

2.1脱胎于农学的专业发端,较短的办学历程

我国的风景园林高等教育最早是在1930年代在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学校开设的造园和观赏园艺课程。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了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造园专业调入北京林学院,可以说园林专业是最早在农林类高校设立并发展起来的。国内除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长外,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大多是在文革以后相继恢复或増设的,一些农业院校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设置。

农业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多是以农学、林学和园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最早先由园艺专业分化出观赏园艺,进而发展到园林专业;或由城市绿化专业演变而来。风景园林专业一般设置在农学院、林学院或园艺学院之下少部分院校单独成立了园林学院),依赖于一级学科园艺学的发展。

在国外农业类大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美国着名的农业类院校康乃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的风景园林专业成立于1904年,就是设置在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日本东京农业大学(tokyoUniversityofagri?culture)造园专业也是设置在地域环境科学部和研究生院农学研究部,其造园专业的前身是创建于1924年的东京高等造园学校,后移交东京农业大学管理。作为重要研究机构的研究生院造园专业,1990年开设了硕士课程,但还无法独立开设博士课程,而将博士课程教育列入农学专业和生物环境调节专业中,直到2002年才正式开设博士造园学)课程。

2.2众多的办学主体,单一的办学模式

虽然国内的30余所农业院校全部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但大多农业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成立的初期基本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培养模式为蓝本,照葫芦画瓢。一方面形成了相对比较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甚至办学方向迷惘;另一方面,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规模较小,办学力量薄弱,缺乏林业院校园林学院所具有的相关性学科群体的支撑,形不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国际上,康乃尔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常春藤盟校ivyLeague)中唯一具有认证的风景园林学士教育资格的大学,虽然其课程体系与哈佛大学大体相似,但所开设的设计课强调设计过程以及组织原则,包括户外空间的结构利用,机动车与步行道系统,地形、水系、植被等的组织原则。其专业课程使学生在理论和技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工作室和相关课程进行实践。同时与包括园艺、建筑、城市和地区规划以及工艺美术在内的相关领域加强合作和交流。

东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的努力方向是勇于向公园绿地范畴所必需的技术、调查分析、规划设计3方面进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园绿地的需求,把造园植物与栽培”环境设施与功能”环境资源与生态”和造园空间及规划”这4方面要素和主要领域加以形象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2]。

2.3综合的学科性质,片面的特色追求

由于风景园林学科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以及艺术、历史等多门学科,与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相互交融渗透。但是任何一所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也不能同时提供这么众多的学科教育。与林业院校、建筑院校、艺术院校甚至综合院校相比,农业院校在自然学科有着强大的优势。但现实中,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与学校的其他学科格格不入,渐行渐远,成为游离于农学学科的一个另类。在如今多学科交流融合、互通有无的大环境下,盲目模仿或独善其身”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4招生大户,科研小弟,学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发展势头强劲,社会认同程度大大提高,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在农业院校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各校纷纷扩大风景园林专业的招生规模,该专业己经成为招生大户。

虽然在招生数量和规模上大幅度増加,但是科研薄弱,学科建设投入不足的状况却一直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残缺不全,教学上以一当十;课程体系多年来一成不变;科研经费与成果少之又少;实验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

由于农业院校同综合院校、理工类院校相比,生源相对较差;部分院校为了短期效益,盲目扩大招生,培养质量却没有得到保障;加上社会大环境长期以来对农学专业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学生就业日趋困难。因此这种以牺牲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为代价的盲目扩招是不理智的,对学科的发展无疑雪上加霜。

3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教育改革的思考

3.1拓宽办学理念和途径办学思想

在办学思想上,倡导尊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归本原的精神。采用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提倡开门办学,使学校和社会结合,既可以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办学创造条件。同时拓宽办学思路,开展广泛的国际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密切联系,形成学术联盟。

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中,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入手,实行宽口径”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科的视野,建构开放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适宜性技术的能力等。确立智力、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如情操、理想、道德、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更宽的职业的需求。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办学途径,将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相长;积极参加国内外高规格园林设计竞赛,把学生引到学科前沿;加强实践性环节,通过交替安排的社会调研和设计院实习,促进学生对风景园林师业务的全面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

3.2整合新型教学体系

在原有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完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强化融贯机制,生成综合基础”学科基础”职业基础”个具有开发功能的平台。

综合基础课程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相关知识、专业拓展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等方面,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多角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学科基础由专业基础、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工程技术等系列课程构成,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掌握设计原理,具备设计能力。另外,在这一平台中,安排有拓宽理论知识面和接近学科前沿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园林创作中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得到系统的强化。

职业基础主要由一系列交替安排的社会调研、实践性环节、风景园林师职业培训、设计院实习等构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初步把握园林设计从前期准备、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具体实施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充分理解工程设计中各工种间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职责。

3.3建构特色教学模式主、辅、特”的课程设置体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始终将专业主干课程、相关知识辅修课程、重点建设的特色课程有机结合,交叉融贯。如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人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旨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并努力在学科交叉点上寻找到突破口。

长、短、快”的课程设计教学单元在园林设计系列课程主线中,以每学期各具侧重点的长、短、快设计课题组成教学单元。明确各设计训练的目标和各具侧重点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调节专业学习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兴趣和主动钻研的精神。

图、模、机”的创作思维培养手段在园林设计课的教学方法上,重视园林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运用徒手草图表达设计原创的构思理念,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来表达空间概念和设计意图,而不仅仅是成果。

中间环节”与“总成环节”的层次阶跃机制在专业培养的各阶段间,设置“综合设计”大题,作为培养过程的中间环节。把毕业设计看作为整个培养过程的总成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提供充分的课时,注重设计过程的完整和深入,全面检验和强化培养目标,形成层次阶跃机制。将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设计题目中,细化要求,使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得到系统的强化,进而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5]。

3.4加强专业教育评估

建设部己经开展了对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教育评估,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估程序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过程,改善教学条件。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下设的风景园林认证委员会,以制定客观评价专业教学计划的标准,并制定设立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是否合格为己任,对风景园林教育质量进行倡导、提升和评估。通过评估改善了教学条件,规范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国风景园林目前己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学位体系。尽早开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尤其对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教育评估作为执业注册制度的首要环节,有利于推动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并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标准相协调,从而为相互承认学历创造条件。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行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不断地扩充和丰富的行业内容,打破了过去隔行如隔山的模式局限性,各个不同的行业之间互相交融,都潜移默化推动着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行业逐渐向前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目的和理念远远不止这些,但是风景园林的施工工艺和管理中存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风景园林的发展,只有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才能够满足现代园林的发展需求。

2现代风景园林施工工艺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我国有关园林建设工程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

我国制定园林建设工程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是为了能够指导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规范地施工,为提高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能够推动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整个体系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发展。就实施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制系统的建立开始得比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其施工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太多。

2.2可被利用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土地不足导致其发展具有局限性

我国人口众多,自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就逐年增加,出现了目前城市人口居住占地压力很大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是最需要风景园林建设的,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一些城市的用地情况发生了改善,但都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用地紧张的状况。

3提高风景园林施工工艺与技术管理的策略

3.1建立全面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

技术管理的依据就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园林建设工程与城市所具有的自然生态关系十分密切,我国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旨在能够做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工程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寿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中的居民所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关心程度和要求都在逐步的提高,目前城市环保问题成为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质量责任十分重要,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并不完全由施工技术造成,很多的情况是由施工的管理者没有遵照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所以,必须狠抓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的质量,不仅让管理者还得让施工者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严格的质量体系,并且切实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所建设的工程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同时这也是实现质量目标、确保项目有效运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2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园林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园林施工工艺和技术,还必须具有学习先进园林施工技术的意识,拥有"始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思维。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可以确保大到游览区和公园,小到盆景和插花这样的细节工作都能体现出生活的美感,不同的园林工作者的艺术作品都各具特色、充满活力、意味深远。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元素其他的艺术作品所不具有。

3.3加强施工管理以及队伍的建设

第一,推行项目监理制。实行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保护业益的同时,又能够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监理人员应该掌握科学的评估工程质量的方法,秉承公正、诚信的理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督促及时地整改。第二,加强施工队伍以及管理的建设。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是否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关键之处就在于管理的水平以及施工队伍的素质。风景园林建设工程项目不仅工序比较复杂,而且专业性还很强,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人员选用的程序,这就需要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应该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然后再根据施工人员的特点和岗位要求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必须着力于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水平才有可能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4结语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景观;景观评价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在城市建设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居环境,还能有效提升绿地生态效益。同时,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人们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处园林植物景观就成为越来越多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一)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该方法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Saaty教授提出。这一方法很好地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要求,能够应用于对多目标、准则的分析,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应用较为广泛地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根据专家建议或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通过被试评分获得定量及定性评价的分值,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这些指标,并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确定了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评价的基础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这一体系用于实际的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有人在唐东芹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aHp模型,并利用修正后的评分方法评价了成都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果。陆东芳将aHp方法的指标进行了量化,并建立了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她还利用这一模型评价了高校校园中的植物景观。邹建勤等人则着眼于居住区的园林植物景观。他们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南京市区的几个住宅小区,其评价过程和结果对甄选优秀的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案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美景度评价法(SBe)

美景度评价法是一种心理物理评价法,由Daniel等人创立。这一方法基于归类评判法,向被测试者提供风景幻灯片或照片用来评分,最终这些评分被汇总并被制成一份美景度量表。目前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多。这一评价法往往与“风景评价”联系密切。最初主要是大尺度的风景区、森林景观及林分美学的评价方面才会用到这一方法。Schroeder等为每个景观提供8张照片,由学生用SBe法对森林内的景色进行了美景度评分。Hull等分别对4种森林进行美景度研究发现天然林的景观质量优于其他美景。国内,王竞红等人就曾采用SBe法评价了深圳莲花山公园内的10个植物景观样本,发现有几个主导因子能够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美学质量。此外,他们还通过对北京、上海和东北一些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总的来说,翁殊斐等人分别采用aHp法和SBe法对不同城市公园的20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评价,最终发现2种评价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结果一致性,但是aHp法的评价结果相对更为公平、准确一些。

(三)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

俞孔坚教授综合了SBe法和LCJ法的优点,摒弃其不足,然后整合出的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法。宋云龙和宋新建分别用BiB-LCJ法评价了哈尔滨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园林植物景观,并分别提出了最优植物配置方案;郑洲翔等通过对7种棕榈科植物景观的评价发现棕榈科植物配置立体层次,这也能够较好地解释棕榈科植物为何更接近于公众审美。闫长春等人评价了7种类型的榕属植物景观,对榕属植物景观如何能够贴近公众审美提出了建议。刘颖对青岛市内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使今后的住宅小区植物景观配置提供了支持。除了上述3种方法以外,定性的评价方法也比较常见,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张学峰、陈景和评价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景观类型、文化价值及观赏价值。刘芊通过在实地调查、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水区植物的景观特点,并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为城市中的滨水区植物景规律进行了总结。赵爱华注重园林植物对空间景观的营造,因此认为这一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园林植物配置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方法,例如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和语义分析法。由于后面两种方法相对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前面三种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研究展望

由风景资源评价体系发展而来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公认的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虽然各种评价方法层出不穷。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方法更倾向于主观的定性评价,因此公平性有所局限,同时环境的变换易干扰结果。随着园林植物景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园林植物景观的未来十分值得乐观。

三、结语

如何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对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大多是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性总结,也有一部分归纳了宏观配置原则作为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契合实际的自然环境,因此对实际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无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目前的评价指标尚不够客观,大多受到评判者主观因素影响;另外,对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

今后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当着眼于科学选种、合理配置,以生态效应最大化为目标,本着资源节约、减少耗能等原则进行研究。同时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应当更加贴近实用而非局限于理论,使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更加区域完善,并尽可能地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真正有

参考文献:

[1]闫长春,陈超,姚平.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榕属植物景观[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5):79-83.

[2]刘颖,周春玲,安丽娟.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J].北方园艺,2011(05):136-140.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abstract:thearticlethroughtothequalityhighspecialbotanicalgardenprofessionaleducation’spresentsituationanalysis,proposedthequalityhighspecialbotanicalgardenspecializededucationalreformurgentlyawaitsthequestionwhichissolved,andhascarriedontheforecasttoourcountryscenerybotanicalgardenenterprise.

keyword:QualityGaoZhuan;Botanicalgardenspecialty;educationpresentsituation;teachingquestion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9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工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目前城市当中的园林工程包括假山、水景、园路、种植物等,也包括一些园林内的小物件[1]。园林工程建设从设计初期到竣工完成,每个环节之间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由于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内容繁杂,对古建筑木结构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因此需要社会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将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工作做好,不仅能够控制成本,还能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

1古建筑木结构与现代园林艺术相结合的方法

1.1园林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

建立园林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不仅能够使施工工艺规范化,并且还能够提升施工效率。确立方针政策、统一技术标准,是园林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在某种程度上的建筑施工技术还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相对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法律制度较落后,影响了园林建设工程的规范性[2]。

1.2将现代园林建设与古建筑相结合

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住房紧张,因此我国通过古建筑来增加可用土地资源,在古建筑四周环境中进行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设计,形成一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气息,古建筑中的历史、科学技术、文化等信息,对推动园林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项目案例――以杭州大某大型别墅区为主

2.1项目介绍

杭州市某大型山水别墅区,建筑面积为14万m2,占地面积为90万m2,由400栋独立别墅组成,三面环山一面朝水,风景秀丽。开发商将建筑融入到风景中,尽量保存原生态建筑,建设多个生态岛、林间小道、风景长廊等,营造出一个自然、绿色的生态别墅区。

2.2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对木质结构损坏程度进行判断,按照《木材天然耐久性野外实验方法》木材的腐坏级别标准如表1所示。

2.3防腐技术

由于我国的木质资源缺乏,大量的古建筑木结构需要防腐处理。通常人们使用的防腐技术均为化学防腐来保护木结构,将其中的寄生虫或其他生物杀死并抑制其他生物的再生。防腐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现如今的木结构已经加入防腐剂,如不是古建筑需要修复,人们通常不需要人工对木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可以直接购买已经加入防腐剂的木材。

2.4防虫技术

木材的防虫技术在我国应用已久,孔子曾提出应该对树木进行适当砍伐,才能有效避免害虫的生长。现代园林建筑中将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合后,将木结构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做好毒土处理,进而能够有效阻挡地下的白蚁害虫。

表1木材腐坏级别标准

2.5防火措施

园林建设中都包含室外临水建设,因此忽略了对木结构的防火保护,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可以将木结构的房屋建立在免暴晒、免高热的环境当中,也可以采用药剂对木结构进行处理,进而将易燃木质转变成为难燃体[4]。

2.6防裂措施

木结构若含水量缺失,木质则会很容易产生开裂现象,一般在我国南方的气干材含水率为20%,北方的气干材含水率为15%。因此,为了做好木材防裂措施,厂家需要提供已经存放3年的木材,将表面含水率降到25%,使其达到建筑的标准要求。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建筑中较多融入古建筑木结构建设。但木材需要注重含水率、防腐、防虫等技术保护,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14条规定,古建筑在修补、迁移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文物的原状进行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因此,很多木结构的古建筑多数都在不断地维修和保养。本文通过对木质结构的保护技术的分析,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运用,进而保护木结构的古建筑园林建设。

参考文献

1薛建阳,吴占景,张风亮,等.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基于结构

潜能和能量耗散地震破坏评估[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6)

2李旋.北京近现代建筑木屋架微生物劣化机理与修复技术评析[D].北

京工业大学,2013

3罗才松,黄奕辉.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维修方法述评[a].中国民族建

筑研究会.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中国民族建

风景园林工程评定标准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9-0020-02

1园林绿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9-0020-02

1.1施工前准备

主要包括: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向设计单位索要技术交底,并根据图纸核查现场实际情况,如有不符的地方,设计单位应给出设计变更;所选用的种植材料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在进场前要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安全以及质量控制措施,重大项目还应做出施工组织设计。

在开工前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要将其做足,做细,它是指导园林施工的重要的技术文件。很多园林公司,只是在工程投标时,从网上下载或将以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简单修改,从而形成新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待园林施工,没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而匆忙开工,对工程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1.2工序控制

对直接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以及对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不良情况的工序,设立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作用是使得施工过程按照标准规定严格进行,以此来生产出数量大、质量好的产品,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对质量控制点来说,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来制约,如工艺标准、技术标准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给出控制方法。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来说,要对其机具设备、环境条件、材料以及测试手段等方面仔细研究并进行严格控制。为了向业主单位保证施工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序记录。

1.3风景园林优化施工组织程序,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对于整体的施工环节和最后的工程结果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那么对于工程造价也是有着不可估量的责任的。这就要求在工程的施工中,做好调查和分析,找到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合理的施工方案才能降低更改方案带来的造价的增加,合理的方案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是必要的,对于材料和设备的选择都是不能忽视的,所以总的来说施工方案的作用是很大的。

1.景园林选择种植材料

首先,应尽量就近获取品质良好、根系茁壮、无病虫害、利于生长的苗源,所选品种还要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其次,种植材料的包装与挖掘需与行业标准相符(土球是胸径风景园林7-景园林倍)。

1.5风景园林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所构成的团粒直径在风景园林1风景园林到风景园林5mm风景园林时是比较适合植物生长的,当孔隙小于风景园林0.01mm风景园林时,根毛不能入侵。在重型机械进场时,为了防止土壤被压实,避免破坏团粒结构,尽量沿着同一方向使用倒退铲车来处理表土。在阴雨天不适合倔取、平铺表土,该项作业施工时应在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平铺表土时需耕耘仔细,这样可以防止复原地面滞水层的形成。

2风景园林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风景园林人员控制

2.1.1风景园林人员质量意识控制

人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工程开工前针对工程特点,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编写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意识教育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技术法规、规程、工艺和质量验评标准等。通过教育提高各类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人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创优计划的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及现场经理负责组织教育;风景园林各工种负责人由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负责人组织进行教育;施工操作人员由各工种负责人组织教育。现场责任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操作人员的教育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2.1.2风景园林人员技能水平控制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直接执行者,只有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因此,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是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园林绿化种植水平的关键。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队伍绝不允许进行施工。同时,项目部要建立质量责任制,把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施工质量管理中并督促各项工作落实。

2.2材料控制

2.2.1土方控制

土方工程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土壤质量是影响植物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绿地进土前必须先查看土源,可以依据有关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对栽植土壤进行检测。土方型要兼顾景观和排水要求,景观是功能性要求,排水是技术性要求,应以地形排水为主,做好地形整理工作,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2.2.2苗木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苗木的合格与否,没有合格的苗木,不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对苗木质量严格把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操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适宜树种;(2)苗木长势良好,形态符合造景需要,能满足设计文件要求;(3)依据设计文件做好苗木规格的检查验收,确保不合格的苗木不进场、不使用。

2.2.3风景园林修剪

分为上部修剪和下部修剪,即根部修剪和树枝修剪。栽前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成活率和树形培养,同时减少自然伤害。因此在不影响整体景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修剪。根部修剪是对已劈裂、严重磨损、生长不正常的偏根及过长根进行修剪。这样容易成活,而且树形优美。树枝修剪要根据树木品种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

2.2.景园林种植

及时栽植刚进场的苗木,依据园林相关施工标准来施工,应充分搅拌基肥与碎土直至均匀;栽种前要对苗木进行技术处理,剪除部分侧枝,在修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芽。完成栽种后,要适时进行浇水,浇水要浇透三次,之后,视不同树木生长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补水。对乔木来说,浇水期为风景园林3-5风景园林年,对灌木来说则至少风景园林5风景园林年,对于天气特别干旱或者个别较差土质的土壤,应适时延长浇水期。在夏天和冬天的极端天气中施工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气候对苗木的伤害。

2.2.5风景园林栽后管理

栽后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及生长,所以要注意栽后管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栽后管理一般分为灌水封堰及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根据各地的条件做好栽后管理工作,保证苗木成活。

2.3风景园林环境控制

2.3.1风景园林气候特征

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2.3.2风景园林施工环境

园林绿化工程是扫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与其他专业施工相互干扰,处理好相互间关系是保证苗木成活的关键。

3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风景园林原有树木的保存

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碰撞造成损伤。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cm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

3.2风景园林绿化土壤表处理。

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进行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表土复原地的地基应耕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复原表土合为一体。采取深耕方法让土地风吹日晒,从而达到复原地膨软的目的,如果下层土质不好,应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深度以风景园林80~100cm为宜(含表层)。

3.3风景园林绿化用地的整理。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

景园林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国家加大了对园林工程的投入,作为人们休闲的场所,园林工程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给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项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科学合理且高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手段,才能最终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石伟;鲍建慧;;浅议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