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共享技术合作协议十篇共享技术合作协议十篇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0:31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1

关键词: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应用共享;视频会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6-1826-03

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CSCwSystemanditsapplicationSharetechnology

YanGYong-fu,wanGLe

(DepartmentofComputer,SiasUniversity,Xinzheng45115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thebasicconceptof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CSCw)andpresentsitsstructure,andanalysestheapplicationsharetechnology("sharedisplaymethod"and"eventdispensemethod").Finally,anapplicationofVideoConferenceandfutureofCSCwisdescribed.

Keywords:CSCw;applicationShare;VideoConference

1引言

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群体交互性、协作性和分布性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改变着企业经营过程、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闲方式。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以及internet的普及,计算机应用从过去的单用户工作模式过渡到了分布式的多用户协作模式。于是就产生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CSCw这一名词是1984年由ireneGreif和paulCashman首先提出的,CSCw可以定义为这样的计算机系统,它支持一组用户参与一个任务,并提供给他们访问共享环境的接口。即一个任务、多个用户,多用户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用户群,CSCw为这个用户群提供协同支持。

2CSCw的体系结构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分析,CSCw的体系结构可分为4个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1)开放系统互联环境。这是体系结构中最底层提供的异构系统互联、多媒体通信、分布式环境,以解决各协同实体之间在分布环境下的互联、互操作、分布服务。

2)协同工作支撑平台和工具。由CSCw系统开发者根据需求确定协同工作模型和机制,选取或开发某些工具,构成协同工作的支撑平台,为各种CSCw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些通用的服务,如:电子邮件、电子白板、视频会议、计算机会议系统、协同编著、工作流管理系统等。

3)协同工作三维接口。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接口向应用系统提供第2层的服务,使上层的应用系统和下层的支撑平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维接口包括协同工作应用编程接口api、人机接口HCi和人际接口HHi。

4)各种协同应用。利用CSCw系统环境、平台、支持工具构造实际的应用系统。

3CSCw系统的应用共享技术

一个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以下简称CSCw系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应用程序的共享情况。所谓应用共享技术是指由一个群体的各成员通过各自的机器共同控制在一台机器上执行的应用程序,使之可以由多个用户共同控制、实现协作。采取何种策略、如何将单用户应用程序做尽量少的修改或者不加修改地在CSCw环境下运行且提供较完善的协作服务,这是应用程序共享技术的目的。扩展已有的大量单用户应用程序,使之变成CSCw体系下的可实现多用户协作的应用程序,这也是为了保护开发单用户应用程序所进行的大量已有的投资,因此,应用程序的共享技术是现在各种CSCw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应用程序的协作方式上对同步协作系统进行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共享显示法”和“事件分发法”。

3.1共享显示法

“共享显示法”的体系结构是这样的:只有一台机器运行着应用程序,会议机构复制用户的输入与应用程序的显示,然后把它复制到参加会议的所有用户那儿,并按一定的策略合并各用户的输入,以达到共同控制应用程序的目的;这种方法与具体的应用程序无关,单用户应用程序可以不加修改地在这种系统下运行。图1是共享显示法结构示意图,这种系统包括microsoftnetmeeting、intelpro2share及SunShowme等。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这种系统实现的是“透明协作”(transparentCollaboration),即wYSiwiS(whatYouSeeiswhatiSee)。这种模型结构非常简单,没有弹性的会议控制,没有对安全机制的支持,没有对任何形式的异步协作的支持,协作过程也不能重放。

图2“共享显示法”结构示意

共享显示系统对带宽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全部显示信息都要传到所有的参加会议者那里,且传输错误容易导致参加者的显示状态不一致,总之,连接速度较慢时,这种形式显然是不可行的。

3.2事件分发法

“事件分发法”的系统只在网络中交换应用程序状态改变的事件,每一台参加协作的机器都运行一个本地的应用程序的副本,在网络中只传送使应用程序状态改变的事件,而不是整个应用程序的显示。该方法克服了共享显示方法的缺点,但是由于事件分发法涉及到应用程序的内部,开发者需要决定什么事件需共享,什么时间以及如何共享等问题,显然增加了开发的难度。这种体系结构可进一步细分为两实现机制,分别是“全部事件共享”与“部分事件共享”,其中“全部事件共享”实现的也是“透明协作”,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所有的事件是共享的,该方式也可以让单用户应用程序不加修改地由一组人使用,该结构是通过修windowstoolkit来实现的,以便事件被送到本地机之前被截获,然后送到协作者那里。事件分发法中的“全部事件共享”机制与“共享显示法”实现的都是“透明协作”,但它们实现的原理是不同的。在“部分事件共享”结构中,开发者可以决定哪些事件可以共享。什么时候共享、如何共享,因此对这类系统可以进行弹性控制,支持安全机制,支持异步协作,协作过程可以记录,可以重放等。

4一个CSCw应用系统

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和低档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出现了具有共享屏幕的实时会议系这种系统的特点是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修改共享屏幕上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实时特征。视频会议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要提供语音和视频两类媒体服务。其中进行媒体编码和解码的Codec设备是其核心。随着群组用户对更高层次协同工具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常规的语音和视频服务之外,还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能提供白板、屏幕共享、应用程序共享、文件共享等多种协作手段。从而发展成为基于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会议终端的会议系统,简称计算机会议系统。典型多媒体计算机会议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如图4所示。

4.1会议管理与控制子系统

会议管理与控制子系统负责会议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它为用户提供控制会议进行媒体应用的手段,是完成会议系统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具体功能有:

1)创建、启动、加入、退出会议;

2)根据需要打开、关闭相应的媒体应用;

3)会议进行时对参加者名单和发言权进行管理;

4)会议失效恢复;

5)会议时间表安排和会议记录;

6)其他管理和控制功能。

会议管理与控制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会议结构的合理组织。目前会议系统的结构主要两种:集中式和分布式。对于集中式管理的会议系统来说,会议进行的所有信息由一个会议服务器集中管理。会议的参加方与会议服务器建立连接,并由此与其他参加方进行联系。会议管理的主要功能也是由会议服务器来完成。分布式管理的会议系统没有专门的会议服务器,对会议的管理功能由所有参加方合作完成。参加方之间的联系可以单独进行,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

这两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集中式管理的优点是管理机制比较简单和易于实现,便于进行会议信息的一致性控制,其缺点是会议服务器负荷过大,失效恢复比较困难,且不利于利用群组通信技术。分布式管理的优点是控制分散,便于分配负荷,利用群组通信技术可以高效利用网络资源,缺点是会议信息分布管理具有一定冗余,且其一致性维护比较难并增加了系统开销。

4.2视频子系统

视频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会议进行中视频信号的实时编解码和传输。视频媒体服务是媒体会议系统中用户较为敏感的一部分,因为用户可以最直接、最频繁地衡量这一部分的质量。与其他媒体相比,视频信息数据量很大,对网络和端系统的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总体来说,视频媒体服务与两方面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视频压缩技术和网络服务质量(QoS)保证。当然端系统在压缩、解压处理时的效率(特别是当使用软件压缩、解压时)对于视频服务的质量也很重要。

4.3音频子系统

语音是整个会议系统中最基本的媒体服务。在最简单的会议如电话会议中,仅仅由语音服务就可以支持会议的进行。与视频相比,语音信息具有数据量较小,信息量大的特点,因而在会议系统中很早就得到了应用。虽然语音信息的数据量小,但其对网络Qos的要求却比较高,人们对音频质量的降低比视频质量的降低相对要敏感得多,如果由于网络质量不稳定而造成语音信号不连续,很可能造成用户理解上的困难。

4.4白板子系统

白板在多媒体会议系统中为用户提供文本、绘图、文档等的共同讨论工作空间。在传统的会议室系统中往往没有单独的白板子系统,而通过摄像机、或者文档摄像机以视频的方式提供和白板相似的功能。在基于计算机的桌面会议系统中,很容易实现功能强大而又灵活的白板子系统,乃至实现高度协同的应用工具如协同编辑器、协同CaD等。

4.5共享应用子系统

应用程序共享是桌面会议系统所独有的,在会议室系统中无法提供的服务。它的基本概念是,当某个与会者在一个站点上启动某个应用程序(与会议系统无关的、独立的应用)后,其他经过授权的与会者按照一定的发言权控制策略,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输入设备,共同操作此应用程序,并在各自的终端输出设备上共同获得它的输出视图和结果。

对该应用程序而言,共享对它是透明的,即应用程序本身并不需要为适应共享需求而做任何修改。因此,通过这种共享应用机制,可以将现有的大量面向单用户的应用软件资源以协同工作的方式提供给与会者使用。

4.6通讯支持子系统

负责屏蔽底层通讯方式差异,提供具有特定服务质量(QoS)的通讯服务。根据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不同要求,通讯支持子系统要考虑提供点对点或群组的通讯支持。

5结束语

CSCw从概念和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办公自动化只能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限制,它所强调的协同性、交互性和共享性与网络的发展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在科研、文教、军事、卫生、娱乐等领域有充分的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桌面会议和视频会议系统、合作著述、电子会议和群体支持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协作工程、工作流管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实时网络会议等等。

参考文献:

[1]HaRneYH,metHU,CoLeGRoVea,etal.GSaKmp:groupsecureassociationkeymanagementprotocol[m].ietFinternetDraft,2006.

[2]刘鲁.CSCw共享环境的结构模型的结构模型[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7,7(3):2-6.

[3]Hardjonot,CainB.Simplemulticastreceiveraccesscontrol[S].internet-Draft,2001.

[4]LogicL,Quad100/10mbpsethernetcontrollerwithRmon/Snmpmanagementcounters[eB/oL],1999.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aBasicResearchonmutualConstructionandSharingofLibrary

informationResourceundernetwork

maYuejinLinLanying

(QiyangteachersCollege,Gansuxifeng)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necessityofconstructingtheinformationresourcecollectivelyamonglibraries,thenanalyzesthefactorsinfluencinginformationresourcesharedandconstructed,finally,presentssomecomments.

Keywords:networkenvironmrnt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andsharing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

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3

甲方、乙方共同申请________________项目,对将来项目开展可能取得的工作成果与知识产权协商以下知识产权共享协议:

1.根据课题任务分工,在双方的工作范围内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各方独自所有。一方转让其专利申请权时,他方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2.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由双方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他方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可以由另一方单独申请或者由双方共同申请。合作双方中有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不得申请专利。

3.由双方共同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各方均有独自使用的权利。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转让技术秘密。

4.双方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奖励,荣誉称号和奖金等归双方共有。

5.双方对共有科技成果实施许可、转让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而获得的经济收益由双方共享。收益共享方式应在行为实施前另行约定。

6.本协议不在协议双方之间建立任何商业上的、合作关系,如双方希望建立任何商业上的、合作关系的,应另行签订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盖章)

法人代表(签章):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盖章)

法人代表(签章):____________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4

关键词:外语教学;资源建设;共建共享

 

前言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所有院校的所有学科,学校是资源建设的主力,也是资源应用的主体,单个院校或单位难以承受建设完整学科体系教学资源的压力。为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各单位选取自己的重点学科和特长学科分工合作,通过资源的共建实现资源的共享是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外语教育资源建设、组织与协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资源共建共享标准是基础 

 

教育资源的建设历来是外语院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重点,通过音视频资源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被各校所高度重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外语高校和普通高校外语院系多年来一直企盼着校际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自2003年开始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一工作,协会曾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是外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 

1制订标准 

“十五”期间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过程中,组织起草了符合中国外语教育特点的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该标准参考了“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thedublincoremetadataelementset)的相关标准,依据数据库结构完整性的原则,数据库建设兼容性的原则,管理、检索、调用数据的便捷性原则以及应用平台与用户界面友好、简洁的原则并结合了中国外语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外语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协会多次组织会员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外语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问题,最终在2005年外语专业委员会兰州年会上通过了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2007年,外语专业委员会大理年会上该标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标准的制定使外语院校的资源建设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为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基础。作为资源建设的指导文件,标准也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 

2模式创新 

为避免标准成为“空中楼阁”,外语专业委员会在标准制定之初,就本着一切从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应用出发的原则,为标准的“落地”进行了积极的筹备工作。在标准制定完成之后,外语专业委员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建立与标准相适用的资源建设平台和工具上来,适时引入教育技术企业,大胆采用协会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在教学上和企业在技术上优势,推动标准的实施与应用,并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2006年初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展开会议,会议决定分别委托北京竞业达公司和联想传奇公司开发基于标准框架的资源管理与平台和著录软件,以推动标准的“落地”,让标准为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二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是关键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不仅制定了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还对该标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和实施。 

1建立符合标准的应用平台 

依据外语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联想传奇公司和竞业达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专属的资源工具和平台,包括:外语资源编目工具、外语资源管理平台、外语媒体资产管理平台、校际资源交换平台,上述系列平台与工具的开发,从技术上保障了资源建设、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的应用和实施,实现了外语资源建设更加贴合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的实际教育需求的目标。2免费向会员学校提供资源编目工具 

外语资源建设的核心是一线教师,他们既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更是资源管理、加工和整合的担纲者。如何最广泛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成为资源建设成功的必备要素。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免费向会员院校提供编目工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资源管理、加工、整合的工具平台,受到各会员学校的普遍欢迎。目前,在外语专业委员会中,已有一定数量的会员院校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资源平台上开始了资源的建设,部分地区的会员院校已经在各地建立了地域性资源库,形成映射式分布,方便了资源的共享。 

 

三资源共建共享内容是核心 

 

标准再完善,技术再先进,没有资源作为依托,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2007年初,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发起建设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倡议,得到全国会员的积极响应。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对资源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1建设中国外语教育资源库 

为营造开放、共赢的资源共享环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2007年底开始着手建设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从工作启动至今,已经有北京、天津、广州、河南、四川、云南等地的院校向资源库提供了超过5tb的外语教学资源,为实现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将越来越丰富起来,资源的共建共享将会不断地深入。目前,北京、天津、广东、云南、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的会员院校已经成为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直接受益者。 

2设立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 

为使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得到更高效的建设和应用,外语专业委员会还成立专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负责对共享的资源库进行统一查重、分类、整理和维护等工作,并组织专门的人员按照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元数据标准对资源进行逐条编目,以方便教师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也为更广泛的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解决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2007年协会与北京联想传奇合作,联合开发了校际资源共享平台,平台的建立使协会会员院校之间的资源交互与共享变得便捷起来。各会员学校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利用该平台各会员院校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检索其他会员院校共享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在线点播和下载。从而将加速外语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工作。 

随着参与资源建设的会员学校数量的增长,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将会极大丰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如何进行后续的资源管理被提上外语专业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外语专业委员会意识到今后责任重大,但坚信在委员会和会员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会在外语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形成良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5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近些年来在资源建设方面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过程,提出资源共建共享标准是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是关键;资源共建共享内容是核心等论点,并通过具体实践过程加以论述。

前言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所有院校的所有学科,学校是资源建设的主力,也是资源应用的主体,单个院校或单位难以承受建设完整学科体系教学资源的压力。为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各单位选取自己的重点学科和特长学科分工合作,通过资源的共建实现资源的共享是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外语教育资源建设、组织与协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资源共建共享标准是基础

教育资源的建设历来是外语院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重点,通过音视频资源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被各校所高度重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外语高校和普通高校外语院系多年来一直企盼着校际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自2003年开始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一工作,协会曾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大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是外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

1制订标准

“十五”期间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过程中,组织起草了符合中国外语教育特点的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该标准参考了“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theDublinCoremetadataelementSet)的相关标准,依据数据库结构完整性的原则,数据库建设兼容性的原则,管理、检索、调用数据的便捷性原则以及应用平台与用户界面友好、简洁的原则并结合了中国外语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外语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协会多次组织会员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外语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问题,最终在2005年外语专业委员会兰州年会上通过了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2007年,外语专业委员会大理年会上该标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标准的制定使外语院校的资源建设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为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基础。作为资源建设的指导文件,标准也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

2模式创新

为避免标准成为“空中楼阁”,外语专业委员会在标准制定之初,就本着一切从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应用出发的原则,为标准的“落地”进行了积极的筹备工作。在标准制定完成之后,外语专业委员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建立与标准相适用的资源建设平台和工具上来,适时引入教育技术企业,大胆采用协会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在教学上和企业在技术上优势,推动标准的实施与应用,并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2006年初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展开会议,会议决定分别委托北京竞业达公司和联想传奇公司开发基于标准框架的资源管理与平台和著录软件,以推动标准的“落地”,让标准为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二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是关键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不仅制定了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还对该标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和实施。

1建立符合标准的应用平台

依据外语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联想传奇公司和竞业达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专属的资源工具和平台,包括:外语资源编目工具、外语资源管理平台、外语媒体资产管理平台、校际资源交换平台,上述系列平台与工具的开发,从技术上保障了资源建设、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的应用和实施,实现了外语资源建设更加贴合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的实际教育需求的目标。转贴于

2免费向会员学校提供资源编目工具

外语资源建设的核心是一线教师,他们既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更是资源管理、加工和整合的担纲者。如何最广泛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成为资源建设成功的必备要素。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免费向会员院校提供编目工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资源管理、加工、整合的工具平台,受到各会员学校的普遍欢迎。目前,在外语专业委员会中,已有一定数量的会员院校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资源平台上开始了资源的建设,部分地区的会员院校已经在各地建立了地域性资源库,形成映射式分布,方便了资源的共享。

三资源共建共享内容是核心

标准再完善,技术再先进,没有资源作为依托,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2007年初,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发起建设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倡议,得到全国会员的积极响应。为此,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对资源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1建设中国外语教育资源库

为营造开放、共赢的资源共享环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2007年底开始着手建设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从工作启动至今,已经有北京、天津、广州、河南、四川、云南等地的院校向资源库提供了超过5tB的外语教学资源,为实现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将越来越丰富起来,资源的共建共享将会不断地深入。目前,北京、天津、广东、云南、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的会员院校已经成为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直接受益者。

2设立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

为使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得到更高效的建设和应用,外语专业委员会还成立专门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负责对共享的资源库进行统一查重、分类、整理和维护等工作,并组织专门的人员按照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元数据标准对资源进行逐条编目,以方便教师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也为更广泛的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解决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2007年协会与北京联想传奇合作,联合开发了校际资源共享平台,平台的建立使协会会员院校之间的资源交互与共享变得便捷起来。各会员学校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利用该平台各会员院校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检索其他会员院校共享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在线点播和下载。从而将加速外语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工作。

随着参与资源建设的会员学校数量的增长,中国外语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将会极大丰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如何进行后续的资源管理被提上外语专业委员会的议事日程。外语专业委员会意识到今后责任重大,但坚信在委员会和会员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会在外语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形成良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6

2003年10月13日,iBm与中国国家教育部在京宣布,双方将建立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以促进全国高校在教育、科研及更广泛项目上的全面合作。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合提出,是迄今由政府推出的最宏大的网格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格计算工程之一。其应用领域包括从生命科学、图像处理到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众多领域。到网格建成时,它将在教育科研网上把全国100所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的资源广泛共享,并将在该工程完成时达到超过15万亿浮点运算的功能。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ForbesaSap》2001年就曾预言下一代互联网浪潮将是万维网(worldwideweb)升级为网格(GreatGlobalGrid)。那么到底什么是网格呢?

1网格的涵义

1.1网格概念

网格就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它能够把整个互联网集成为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全球范围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设备资源甚至是人才等各种相关的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的根本特片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当然,我们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网格概念:

第一,从概念上,网格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工作。网格的这种概念可以清晰地指导行业和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行业或企业整体上的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和共享,而不仅仅是行业或大企业中的各个部分自己规划、占有和使用资源。

第二,网格是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络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通讯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资源共享的平台。但是目前并行计算、分布计算中间件等现行技术远远没有解决多组织之间资源的共享问题,以及广域范围的多系统之间联合处理和计算等网格计算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网格计算技术研究具有独特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第三,网格是基础设施,是通过各种网格综合计算机、数据、设备和服务等资源的基本设施。这种设施的建立,将使用户如同今天我们按需使用电力一样,无需在用户端配套大量的全套计算机系统和复杂软件,就可以简便地得到网格提供的各种服务。这样,设备、软件投资和维护开销将大大减少。

图1

   1.2网格组成

网格环境的构建层次如图1所示,主要由资源、中间件、工具软件和应用程序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资源由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类资源组成,包括各类主机、工作站甚至pC机,也可以是上述机型的机群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或其他设备。中间件是网格计算的核心,负责提供远程进程管理、资源分配、存储访问、登录和认证、安全性和服务质量(QoS)等。工具软件和应用程序提供用户二次开发利用的环境、工具、语言及接口等,以便更好地利用网格资源。

1.3网格的判断标准

证判一个系统是否是网格,从根本上说,必须看此系统所能提供的应用、商业价值和科学结论,而不是它的系统结构。全球网格研究的邻军人物伊安·福斯特(ianFoster)对于网格作为三点限制:

首先,协调非集中控制资源。网格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使用者。这些资源和使用者在不同控制制域中,比如,个人电脑和中心计算机、相同或不同公司的不同管理单元;网格还解决在这种分布式环境中出现的安全、策略、使用费用、成员权限等问题。否则,只能称得上本地管理系统而非网格。

其次,使用标准、开放、通用的协议和界面。网格建立在多功能的协议和界面之上,这些协议和界面解决认证、授权、资源发现和资源存取等基本问题。否则,只能是一个具体应用系统而非网格。

其次,使用标准、开放、通用的协议和界面。网格建立在多功能的协议和界面之上,这些协议和界面解决认证、授权、资源发现和资源存取等基本问题。否则,只能是一个具体应用系统而非网格。

第三,得到非平凡的服务质量。网格允许它的资源被协调使用,以得到多种服务质量,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如系统响应时间、流通量、有效性、安全性及资源重定位,使得联合系统的功效比其各部分的功效总和要大得多。

2网格的体系结构

目前,比较重要的网格体系结构有两个:一个是伊安·福斯特(ianFoster)等在早些时候提出的五层沙漏结构;另一个是以iBm为代表的工业界的影响下,在考虑到web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后,伊安·福斯特(ianFoster)等结构webService提出的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GridServicesarchitcture)。

2.1五层沙漏结构

五层沙漏结构是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结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简单,主要侧重于定位的描述而不是具体的协议定义。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协议"为中心,也十分强调与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s)和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s)的重要性。

五层沙漏模型从底层开始分别为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和应用层。

网格构造层由各种物理资源所构成,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目录、数据库、网络资源、传感器等,构造层的基本功能就是控制和管理局部的资源,向上提供访问这些资源的接口。

网格连接层实现构造层资源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定义了核心的通信和认证协议。

网格资源层建立在连接层的通信与认证协议之上,工、提供数据访问、计算机访问、状态与性能信息访问等服务。它考虑的是单个的局部资源,全局状态和跨越分布资源集合的原子操作由汇聚层考虑。

网格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多种”资源的共离,协同完成任务。汇聚层在资源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应用。汇聚层可分为通用的汇聚层和面向特定问题的汇聚层。

网格应用层是在虚拟组织环境中存在的,应用可根据上面作一层次上定义的服务来构造,它可以调用资源层的服务,也可以调用汇词聚层的服务,从而满足应用需求。拿电力系统做个比喻,前四个层次就相当于发电厂、电网、变电所和配电房,而应用层相当于住宅里的电闸、电表和电源插座。

其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沙漏形状,如图2所示。核心协议就形成了协议层次结构中的一个瓶颈,资源层和连接层共同组成这一核心的瓶颈部分,它们提供资源的安全访问。

2.2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

开放式的网格服务体系oGSa是一个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框架。该框架的节点是网格服务而网格服务之间的连线是网格服务相互交流时所用的语言。网格服务是特殊的网络服务专供用来维持和管理网格体系。

oGSa网格也为五层结构,其结构同五层沙漏结构,自下而上为结构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及应用层。但oGSa结构较五层沙漏结构有着以下特点:

(1)以服务为中心的模型

如果说五层沙漏结构是以协议为中心的“协议结构”,其试图实现的是对资源的共享,则oGSa就是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结构”,其实现的是对服务的共享。oGSa将一切看作服务,并定义了“网格服务”,该服务提供了一组接口,这些接口明确遵守特定的惯例,解决服务发现、动态服务创建、生命周期管理、通知等问题。因此,网格是可扩展的网格服务的集合。简单地说,网格服务=接口/行为+服务数据。

(2)统一的webService框架

webService描述了一种新出现的、重要的分布式计算范式,定义了一种技术,用于描述被访问的软件组件、访问组件的方法以及找到相关服务才蝗发现方法,解决了发现和激发永久服务的问题。oGSa是符合标准的webservice框架的。但是在网格中,大量的是临时服务,因此oGSa对webservice进行了扩展,提出的是网格服务(GridService)的模仿,使得它可以支持临时服务实例,并且能够支柱创建和删除。

(3)突破科技应用领域

正如web技术一开始是科学协议而出现的,但是后来在商业领域却大量使用一样,oGSa将原来主要在科技领域应用的网格技术转移到工商业领域。oGSa而向服务的特点允许我们在不同的层次虚拟化资源,因此相同的机制与抽象可以应用于多个组织之间的分布式网格支持的协作,或者是跨越多个特点主要环境。

2.3应用实例:Globus系统

Globus是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研发的网络计算项目,有1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该项目。Globus对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信息服务、数据管理等网络计算关键理论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络计算工具软件(toolkit),帮助组建和规划大型网络试验平台,开发大型网络系统运行的应用软件。toolkit是Globus最重要的成果,其第一版在1999年推出。2003年1月13日,符合oGSa规范的Globustoolkit3.0(alpha版)已经在第一届Globusworld会议上。这标志着oGSa已经从一种理念、一种体系结构,走到付诸实践的阶段了。toolkit开放源码,任何人都可以从其网站上直接下载源代码。

Globus的协议分为五层: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和应用层。每层都有自己的服务、api和SDK,上层协议调用下层协议的服务。网格内的全局应用都通过协议提供的服务调用操作系统。Globus的网格计算协议建立在互联网协议之上,以互联网协议中的通信、路由、名字解析等功能为基础。在Globus看来,现有的共享方案,比如互联网、B2B、aSp、SSp、Java、CoRBa、DCe等,要么在共享配置的灵活性上、要么在共享资源种类上不能完全满足虚拟组织的需要。同时,Globus并不试图取代现有技术,而是希望在现有技术之上建立更高层次的共享。为了有效支持网格计算环境,Globus工具包针对Globus项目中提出的各种协议,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软件库、编程接口(api)和使用例子。

迄今为止,Globustoolkit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网格标准。一些重要的公司,包括iBm、microsoft、Compaq、Cray、SGi、Sun、Fujitsu、Hitachi、neC等公开宣布支持Globustoolkit。目前大多数网格项目都是基于Globustoolkit所提供的协议及服务而建设的,例如美国的物理网格Griphyn、欧洲物数据网格DataGrid、荷兰的集群计算机网格DaS-2、美国能源部的科学网格、DiSCom网格、美国学术界的teraGrid等等。

3网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发达国家到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并得到了产业界的大力支持。网格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是千兆网的测试床以及一些元计算的实施。

二是早期实验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晚期,如i-waY项目,还包括一些学术性的软件项目,例如Globus、Legion等。

三是飞速发展阶段:2002年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应用社团和项目,主要基础市话的开发和使用,工业界对网格计算的兴趣在增长,例如iBm、platform、microsoft、Sun、Compaq等重要的公司。同时也出现了一比较显著的技术基础,如Globustoolkit,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世界影响的全球网格论坛GGF(GlobalGriaForum)组织。

目前,iBm是网格系统和服务方面的领先供应商,已经为很多科技团体、政府机构、商业化用户的网格系统提供了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英国国家网格、荷兰国家各、北卡州的生物网格等等。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2002年了“网格引擎”企业版的测试版。Hp公司也提出了UtilityComputing计划和UtilityDataCenter产品。oracle公司2002年11月推出面向网格的基于Globus的数据库应用工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将应用网格,iBm、oracle、SUn、np都已推出了一系列可应用网格的产品。日本文部科学省2003年5月决定投资700亿日元开发超大型网格计算机,它出现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还快近10倍,将达每秒300万亿次。

我国“十五”863计划的高性能计算专项和软件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都与网格技术相关。目前,我国已开展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和“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北京上海试点工程”两个项目,对网格计算进行研究。中科院计算所正在进行的“织女星计划”(Vega计划)正是以元数据、构件框架、智能体、网格公共信息协议和网格计算协议为主要突破点对网格计算进行的研究。

4网格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4.1存在问题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是完全崭新的,从光纤到路由器、交换机、上层服务器、操作系统、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因而,在网格的发展道路上,Globus和它的各种替代版本将面临巨大障碍。为实现网格的广泛应用,还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1)标准是成功关键。就像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一样,构建网格计算也需要对标准协议和服务进行定义。迄今为止,网格计算还没有正式的标准,但在核心技术上,Globustoolkit已成为网格计算事实上的标准。

(2)网格资源动态分配问题。如何在动态、异构虚拟组织间实现协同的资源共享以及协同是网格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已有的一些并行和分布计算系统的资源分配技术,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网格资源分配问题的特点。

(3)数据通过因特网时形成的延迟问题。智能软件应确保按时传送数据,否则,网格处理问题的手段将被限定在“并行运算”。并行计算在不同的机器上完成,某一台计算机不需要等待另一台计算机的处理结果。

(4)目前互联网的数据传输能力不足问题。为此,发展网格要和建设下一代宽带互联网(如美国的“下一代internet(nGi)”和“internet2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采用无线移动和卫星通信,也是一种现实的途径。

(5)进一步解决人机结合问题,使网络格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6)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网上资源共享中的智能产权、相互信任和报酬等问题以及如何保障网格计算的安全性、认证和可靠性等。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7

关键词:webServices;资源整合;XmL;异构系统;Soa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773-03

ResearchofCampusteachingResourcesintegrationBasedonwebServices

XUeYi-sheng,FUCe-qun,LinHong-yan

(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27,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problemsofresourcesharingbetweenheterogeneousplatform,whichisusuallyconfrontedintheprocessof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onuniversities,proposeaframeworkofteachingresourcesintegrationbasedonwebservices.italsointroduceswebservicesapplicationarchitecture,relatedtechnologies,andthemethodofteachingresourcedescriptionbaseonXmL.

Keywords:webServices;resourcesintegration;XmL;heterogeneoussystem;Soa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各高校已经建设了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平台、教务信息系统等,但由于这些资源系统大多采用独立的解决方案,造成了各个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缺乏标准和规范,共享性、重用性差;各个资源系统分散存储,无法跨平台交流和共享,加剧重复建设等。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规模地不断扩大,对构建能够实现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共享的应用平台显得越来越迫切。

webServices技术凭借其松散耦合性、平台无关性和语言无关性,被广泛应用于异构系统集成中。该文将提供一种基于webServices的校园教学资源整合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不改动原有教学资源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将校园内各个相对独立、分散的各个教学资源系统进行整合,从而解决了校园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共享。

1webServices相关技术

1.1webServices体系结构

webServices是基于互联网标准和XmL技术建立的,用以描述、到网络供其他应用程序调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松散耦合的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webServices采用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模型作为它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体系结构把所有的应用实体都抽象成服务,包括三个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请求者,这些角色之间主要有3种操作:、查找和绑定。

1.2webServices的关键技术

webServices完全基于XmL技术,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均使用XmL传递消息和数据流。当然,webServices还需要标准的格式和协议于沟通不同平台、编程语言和组件模型中的不同类型系统。目前这些协议有Soap、wSDL和UDDi。

1)XmL是webServices的技术基础,webServices中各种信息的描述都采用XmL。XmL是w3C提出的一个开放标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标记及属性名,也可以包含描述方法,具有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开放性、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和便于网络传输等特点。由于XmL数据是以纯文本格式存储的,与具体的软件、硬件和应用程序无关,所以利用XmL可以方便的实现异构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2)Soap是webServices的通信协议,用于交换XmL编码信息的轻量级协议。Soap协议定义了一种可扩展的消息处理框架,提供了一种通过多种底层协议进行交换的消息结构。Soap消息可利用Http、Ftp或Smtp协议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不受防火墙阻挡的web服务远程调用。

3)wSDL是webServices的服务描述语言,它使用XmL语法定义了用于描述web服务的调用方法、允许使用的参数以及返回值等信息。

4)UDDi是实现webServices注册和发现的实现规范,整个规范构筑在web标准协议的基础之上,并使用Http作为它的传输协议。webServices可以根据这一规范进行注册,以便被其它需要该服务的用户发现。各种不同的资源应用系统通过UDDi机制发现并集成不同的webServices,从而大大减少了重复开发,实现共享与协作的目的。

2基于webServices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2.1开发工具

XmL和webService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因而在.net平台和J2ee平台均能够很好的实现。由于高校内大多数信息系统均采用的是windows平台,本方案将采用.net平台,采用iiS6.0(internetinformationService)作为服务层和数据层的web平台,采用Visual2005作为开发工具,C#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2005是一套为webServices创建的开发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和部署webServices,它完全支持XmL语言规范,提供了XmL设计器使得编辑XmL和创建XmL架构更容易。

2.2教学资源的规范

教育资源的种类众多,格式各不相同,有很强的分布性,很难直接实现共享互换,因此在资源存储和传输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ieeeLtSC的Lom(Learningobject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是当前影响较大的教育资源数据模型。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就是以Lom为核心,在规范中,学习对象元数据的特征分为9类,包括通用、生存期、元-元数据、技术、教育、权利、关系、评注和分类,并针对每类资源不同的特点提供了扩展的属性集合,这些属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用户对资源进行检索时提供依据。

下面是一个利用XmL描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一个ppt课件信息的实例: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中文

陈焕东

ppt

4512

210.37.0.10:2011/resource/01.ppt

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应用

……

2.3资源整合平台框架

根据webServices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在现有系统不做大修改的前提下,将各个异构资源库中的资源通过XmL转换,描述成统一规范的资源表示形式,以呈现一个统一规范的资源库,供用户使用;同时把现有资源库中那些能够提供服务的、需要暴露出来的功能包装成webServices,并在UDDi实现资源的注册,以便被其他的客户端通过webServices进行调用。如图2所示的是资源整合平台的框架,该框架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由四层组成:客户层、webServices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层。

1)客户层:为不同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访问机制。主要包括两类客户,一类是访问集成平台功能的教职员工、学生等,主要采用的是web浏览器和非web的应用程序;另一类是以web服务调用方式访问的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表现为web服务请求程序。

2)webServices层:该层是主要层次,提供整个系统中各种服务。通过封装原有信息资源并将其注册到UDDi服务中心,形成各种服务。

3)数据访问层: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格式和方式,方便使用者和管理者,做到数据应用与管理的分离,保证数据的安全。

4)数据层:包括现有异构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主要完成对数据的存取、更新、检索、修改,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工作。基于webServices的应用方案中,数据库不再和每个活动客户保持一个连接,而是若干个客户通过业务逻辑组件共享数据库的连接。

3结束语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案,该方案能充分满足分布异构系统资源整合和共享web资源的需要,具有松散藕合、易扩展、跨平台实现等特点,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有效管理、共享和重用,有利于减少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53.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8

[关键词]imS技术;石油通信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75-01

新时代油田的总体发展是需要结合数字油田来开展的,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基础与信息发展空间。数字油田主要是以油田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生产流程作为线索来展开勘探、开发、建设等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也使得各种专业数据可以进行高效系统的融合。

1.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技术

想要使整个数字油田系统更加的完善成熟就需要先解决网络融合问题,对此出现了软交换技术,它是网络演进发展的核心设备之一。所谓imS软交换技术是指能够独立的作为传送网络,将要完成的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认证、计费等主要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向所使用的客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且为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它也被称为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有效的解决通信与信息的融合,把语音、视频、数据进行优化融合。

从标准架构来看,软交换技术和体系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基于网络承载来实现控制与承载的,它们支持的协议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况且在网关设备和等接入设备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兼容。两者在使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软交换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也就是说在其根本上,软交换就是需要带着业务来开展工作的。

imS技术的实际是创造一个平台,并不是再_发出新单体业务,而是对原有的业务进行有效组合,利用再组合方式创建出新型的综合业务模式。imS技术来自于移动通信网络运用。所以,必须结合移动性支持技术,来添加外置数据库,即归属用户服务器,主要用在用户鉴权和保护中。通过选用会话初始协议来当作呼叫控制或者业务控制的命令。则在软交换时,适用于呼叫控制的不同协议中的一项,一般更多的采用媒体网关协议及协议。协议具有灵活性,在多媒体业务控制中更适用。总体而言,作为更软的软交换,其网络架构结构更具开放性,可利用技术来融入不同的网络。在现代网络发展中,是趋向宽带化、移动化以及融合化的必然选择。imS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能达到应用性要求。通过引入imS技术,使得业务体系标准更加成熟,尤其是对于石油专网大用户来说,imS技术,可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现代媒体资源起到更强的能力,有利于新业务的拓展。

2.imS技术在油田通信网络融合中的应用策略

依照网络的接人无关特征,imS技术可以将石油企业已有的设备资源有效整合,并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例如,通过将高清会议摄像头、数据终端以及数据承载网等资源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不必要进行重复投资,在不同网域中,用户都能通过网络完成访问运用工作。伴随石油传输网及数据承载网建设逐步扩大化,对于偏远的地区而言,通过imS网络进行共享,有效使用相关的业务功能。

2.1骨干侧网络架构设计

石油网络单位骨干侧网络构成设计涉及到两个核心部分,一是省一级信息通信网pe设施布设,二是信息通信骨干网。石油网络单位信息通信网骨干侧网络结构设计情况如图1表示。在图中,信息通信骨干网结构依然是原来状态,该拓扑中用“云”所示。省一级网络pe1、pe2以及国家油田信息通信骨干网有效连接,将地级网络pe1、pe2以及省一级网络pe1、pe2进行连接,并且信息通信骨干网在同一个地区内,要求所有的pe设施具备支持mpLSVpn、及iSiS的组织功能。在信息通信骨干网、地级pe以及省级单位中设置iSiS路由协议,通过mpLS和Vpn来对imS业务进行区别。在信息通信网络结构部署中,每个单位部署两台imS、Ce设施,负载两台imS、Ce设施,通过口字式网络构造将省级网络pe1、pe2进行有效连接。各套imS体系配设两台组网交换机,在一台组网交换机中,集聚所有imS设备的重要端口,在另一台组网交换机集中,集聚所有imS设备的备用端口。imS设备经过imS组网交换机集聚过后,各自上行两台imSCe设备。该imSCe设备可以保护应用,且强化VRRp,即VRRp技术加上BFD技术在发生事故时进行50ms交换。

2.2接入侧网络架构设计

在石油网络单位的信息通信网中不断接入侧网络结构设计,主要包含一级pe设施地层的全部交换机以及imS终端设备的设置。imS终端设施可以分成iaD设施以及aG设施或者Sip硬终端,终端设施在省一级信息通信网的作用下,进行接入网的引入。这项计划进行时,新增添了1台poe交换机,作为imS业务开展中的楼道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的运用,在现阶段楼层间线缆资源双上行已经有2台集聚交换机,由于网线的传输距离并不长,因此首先可以考虑光缆资源的选用。一帮情况下,aG设施被放置在机房,由于线缆资源节约设施的展开,现有的汇聚交换机以及刚刚增加的交换机之间彼此相互连结。新增的交换机可以作为地一级imSCe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VRRp协议的部署,最终实现冗余复制与维护。地级以及县级企业或者其他企业,在新增交换机时,都要确保光缆资源以及交换机之间的连结,目前已经有的机房交换机,可以再将口字式网络架构和2台添加的汇集交换机进行连结。

总结

与此同时,通过对业务能力上的交互,用户可以对联系人的共享内容进行查阅。在增强型地址薄中,其共享功能会以图标的形式来表现。业务在3GppCS域的作用下进行承载。R2中的业务共享仍然在呼叫时进行的共享,然而却增加了pC终端中的共享场景,此外,对用户的共享能力的获取,同R1的流程有一定差别。pC终端的共享业务在imSmmteL的作用下进一步实现,手机终端仍然是在3GppCS下承载,二者之间通过对Voiceiw的部署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健,黄海峰,刘栋,董拥斌,王锋.SDH技术在宁夏智能石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09):94-97.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9

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3标准版

温馨提示:本合同示范文本只是提供给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的一种参考,当事人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正确选择适用的条款并作相应的调整,切勿套用,订立重大合同或者内容复杂的合同最好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诚信、互利的原则,就甲方产业项目合作开发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项目资料简介

1、开发项目名称:

2、乙方合作意向:

3、乙方合作方式: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

2、甲方负责项目的报建报批手续;

3、甲方负责项目征地的相关手续;

4、甲方负责向政府争取项目可争取到的优惠政策;

5、如项目是甲、乙双方合资建设,甲方享有对项目建设合程管理的权利;项目建成后甲方享有相对应的利润分配;

6、如项目是乙方独资建设,甲方对项目建设中的乙方实施状况享有推荐权、审议权和监督权.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根据项目投资要注,负责资金落实到位;

2、乙方根据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负责对项目建设的组织和实施;

3、在项目建设正式协议书签定之前,乙方享有对该项目咨询、论证、实地考察的权利,甲方应给予用心支持与配合;

4、如项目是甲、乙双方合资建设,乙方享有相对应的利润分配.

四、其他事宜

1、该协议书仅为合作意向,其合作方式,投资客度等待双方进一步考察协商后,签定正式;

2、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在中作全面的约定;

3、甲、乙双方保证所带给的资料真实、有效、合法.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日期:___年__月___日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

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2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以上各方共同投资人(以下简称“共同投资人”)经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甲乙双方合作投资__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

共同投资人的投资额和投资方式

甲、乙双方同意,以双方注册成立的

公司(以下简称为项目投资主体.

各方出资分别:甲方占出资总额的_________%;

乙方占出资总额的_________%.

第二条

利润分享和亏损分担

1.共同投资人按其出资额占出资总额的比例分享共同投资的利润,分担共同投资的亏损.

2.共同投资人各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共同投资承担职责,共同投资人以其出资总额为限对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职责.

3.共同投资人的出资构成的股份及其孳生物为共同投资人的共有财产,由共同投资人按其出资比例共有.

4.共同投资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后,各共同投资人有权按其出资比例取得财产.

第三条

事务执行

1.共同投资人委托甲方代表全体共同投资人执行共同投资的日常事务,包括但不限于:

(1)在股份公司发起设立阶段,行使及履行作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

(2)在股份公司成立后,行使其作为股份公司股东的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3)收集共同投资所产生的孳息,并按照本协议有关规定处置;

2.其他投资人有权检查日常事务的执行状况,甲方有义务向其他投资人报告共同投资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甲方执行共同投资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共同投资人,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职责,由共同投资人承担;

4.甲方在执行事务时如因其过失或不遵守本协议而造成其他共同投资人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职责;

5.共同投资人能够对甲方执行共同投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时,应暂停该项事务的执行.如果发生争议,由全体共同投资人共同决定.

6.共同投资的下列事务务必经全体共同投资人同意:

(1)转让共同投资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2)以上述股份对外出质;

(3)更换事务执行人.

第四条

投资的转让

1.共同投资人向共同投资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共同投资中的全部或部分出资额时,须经全部共同投资人同意;

2.共同投资人之间转让在共同投资中的全部或部分投资额时,应当通知其他共同出资人;

3.共同投资人依法转让其出资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共同投资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第五条

其他权利和义务

1.甲方及其他共同投资人不得私自转让或者处分共同投资的股份;

2.共同投资人在股份有限公司登记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其持有的股份及出资额;

3.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任一共同投资人不得从共同投资中抽回出资额;

4.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按各共同投资人的出资比例分担.

第六条

违约职责

为保证本协议的实际履行,甲方自愿带给其所有的向其他共同投资人带给担保.甲方承诺在其违约并造成其他共同投资人损失的状况下,以上述财产向其他共同投资人承担违约职责.

第七条

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共同投资人协商一致后,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2.本协议经全体共同投资人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本协议一式_______份,共同投资人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3

甲方:

______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

合作目的

为了扩大______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_(下简称乙方)在国内外的学术和社会影响,提高双方的科技竞争实力,实此刻教育培训、技术合作、人员交流、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以到达合作双赢的效果.因此推荐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分时段、分步骤的进行有系统、有目的的紧密合作,共同创造市场最大效益.

项目开发合作

(一)合作资料

1、甲方与乙方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各自委派科研人员组成联合项目小组,共同参与项目投标、项目研究、项目开发.这样有利于双方人力资源成本的压缩,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同时透过联合小组的技术交流,提高双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创新思维.

2、项目开发与项目投标过程中,双方有职责相互带给软件或软件工作平台,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工具,技术力量以及解决方案,实现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在项目实施中,双方有职责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

3、参加项目开发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期间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如经甲乙双方考察认定,双方的科研人员不足以解决项目开发中的所有问题,而需要增加科研人员,则可在社会上进行招聘或借用第三方人员,所需费用由项目费用支出.

4、在项目投标与合作中,依托乙方的工作环境条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乙方负责带给办公研发场所及研发设备,同时带给项目人员的住宿场所.

5、甲乙双方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销售.由于甲方作为一个盈利性的公司,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潜力,因此由甲方主导市场的推广销售活动,并负有主要职责.

(二)______项目利润分配办法

1、在______(______管理软件系统)项目合作中,按照上述合作方式,在市场上销售所得之纯利润,甲方占____%,乙方占____%.鉴于______系统的前期开发由甲方独立完成,并接近完成阶段,按照双方投入的资源比例,在______项目的利润分配中按照____:____的比例进行,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2、在______(______管理软件系统)销售过程中,乙方利用其自身在行业中得固有的公共(人际)关系,并以此作为主要手段促成单个销售个案的成功,则该笔销售利润甲方占____%,乙方占____%.

如促成单个销售个案的公共(人际)关系为双方共有,则甲乙双方利润分配仍按照____:____的比例进行.或根据双方投入的资源比例另行协商.

(三)其他项目分配方式

1、双方在今后的委托性质的项目合作中,作为项目引入的一方占项目利润的____%,另一方占项目利润的35%.或按照当时实际状况另行协商确定.

2、其他类型项目的利润分配方式,根据具体资料双方另行协商,另定协议.

甲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乙方负责人(或授权代表)

签名:_____(盖章)签名:_______(盖章)

签字时间:______

签字时间: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

签字地点:______

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4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为发展手机短信增值业务以及有关服务,本着“友好合作、共进双赢”之原则,经认真协商,就业务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章

总则

1、合作内容:甲乙双方联合开设短信服务项目,合作项目为《短信___》.双方精诚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2、合作区域:____省(市)

.如扩大合作范围,必须事先告知乙方,便于乙方协调区域合作资源.

3、甲方与乙方共同合作,向__用户合作提供短信节目服务,并分享因此产生的收益.

4、甲方作为业务运营商,在市场开发和运作、推动及与用户沟通的基础上,促使更多的用户使用短信节目.

5、甲方负责与__运营商的合作洽谈及推动业务和客户服务、进行市场推广策划及执行,双方担宣传推广费用;乙方负责提供节目软件产品、节目系统维护.

6、关于产品版权:

短信节目(包括但不仅限于“节目”中所含的任何程序、代码、算法、文字、图像、声音)的知识产权由乙方拥有.甲方未经乙方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对“节目”进行反向工程、反向编译和反汇编;不得对“节目”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

7、关于收益分配账单标准:双方收益分配所依据的账单标准以__运营商所提供的本项目账单为准,合作双方有权要求进行对帐.

8、关于注册用户:注册用户资料归甲乙方双方所有.

9、合作期限:____年____月____日到____年____月____日.合作期为____年,期满后双方关系及本协议自动作废.在本协议到期后,双方可以续签,继续展开合作.

第二章

权利与义务

a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提供__sp资质和业务代收费资源,负责新业务的测试和开通.

2、与乙方共同分享短信息节目服务项目的合作收益.并及时将乙方协商的收益部分按月、足额划拨到乙方账户.

3、甲方必须注意确保乙方及节目的形象与完整,不得利用节目及节目的附属内容从事与本合同无关的活动.

4、甲方提供__运营商(中国__)业务计费中使用乙方短信节目用户的业务计费统计报告.

5、甲方有权对乙方提交的短信节目进行选择、论证、研究,最终确定可以合作的产品,进行和运营.但协议签署后,不得用“需要重新论证与研究”之名义终止本合作.

b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拥有短信节目(包括但不仅限于“节目”中所含的任何程序、代码、算法、文字、图象、声音)的知识产权.

2、乙方必须保证短信节目内容的合法性.对开发的短信节目承担所有责任,包括并不限于知识产权、内容性质等.

3、乙方必须根据短信节目服务的市场发展需要,处理每个项目有关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方面的工作事宜.

4、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短信息节目服务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稳定运行.系统出现故障,甲方电告乙方后,必须在4小时内解决!

5、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向甲方提供有关节目的介绍、市场计划及宣传等文档内容.

6、乙方负责提供合作项目的短信节目服务系统,并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节目的更新.

7、乙方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因乙方信息错误而产生的纠纷、损失由乙方全权负责.

第三章

价格与收益分配

1、收益分配:甲方应当向乙方支付净收入(见本章第2款定义)的____%作为内容使用费.

即净收入分配为:

___信息技术有限公司:____%

_______________公司:____%

2、净收入:净收入指用户在__电话或者下载使用双方合作提供的内容而支付的信息服务费总额,扣除甲方应当向__营运商支付的短信服务通信费,扣除甲方应当向中国__及其子公司与中国__及其子公司(__运营商)支付的代收手续费.双方均需自行缴纳己方因本协议项下所产生的经营收入的各类税款.供双方分配的净收入计费以甲方与__运营商的对账单为准.

3、结算时间:按月结算.

甲方于每月____(____)日前,将上个自然月自__营运商处收到的服务费总额中净收入的____%支付给乙方

在每次向乙方支付净收入中乙方应得的部分前,甲方应当向乙方提供净收入的计算说明,以便乙方确认每次的净收入金额.若双方产生争议、则净收入以__营运商实际向甲方支付的净收入为准计算.如果甲、乙计费误差超过

____

%,双方具体协商解决.

双方确认后将乙方应得净收入汇到乙方指定账户.乙方银行账户资料如下:

乙方开户名称:___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乙方开户银行:___银行___分行

乙方账号:

4、乙方应当于收到甲方支付的任何一期净收入分成后一周(7)日内,按收到的甲方付款额向甲方开具商业发票.

5、遇特殊情况,甲乙双方须本着友好互助的原则进行协商.

第四章

业务运行与客户服务

1、市场推广包含以下方面:

网络推广:甲乙双方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网上推广方法进行业务推广;

媒体推广:包括报刊广告、宣传手册、海报张贴、小礼品等:

其他推广:包括与__运营商合作推广、与有关商家合作推广、登门访问、参加展示会、客户服务见面会等;

2、甲乙双方应当建立快捷、联合的业务运做交流体系,该体系包括:

设立技术咨询业务(包括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进行实时咨询,为对方和最终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定期整理相关的材料并提供给对方.

及时反馈和交流信息,包括与__运营商的业务联系、客户服务等.

3、客户服务

甲乙双方应该紧密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为用户提供短信节目服务.

甲方应保证用户在接受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之前,充分知悉该服务的价格、内容及提供的方式等.

除__运营商的__及__客户服务外,甲方可以安排专人负责处理用户有关对其所提供的应用服务或内容的咨询、费用查询、申告和投诉,并提供客户服务电话.

该项具体业务运做涉及乙方产品的,乙方必须承担责任,并配合甲方客户服务部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第五章

商业保密条款

1、商业秘密:任何一方公开或未公开的任何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计划、销售计划、奖励政策、客户资料、财务信息等,以及非专利技术、设计、程序、技术数据、制作方法、资讯等,均构成该方的商业秘密.

2、保密:双方对在本协议下知悉的另一方的任何商业秘密均负有保密义务,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均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另一方的商业秘密,非经另一方书面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任何一方违反本条规定的,应全额赔偿另一方因此遭受的全部直接和间接损失.

3、本协议终止后,双方仍然负有本条下的保密义务.

第六章

违约责任

1、由于一方不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协议,造成该业务无法经营或无法达到协议规定的经营目的,视作违约方单方终止协议,另一方除有权向违约的一方索赔外,并有权按协议规定通过法律程序终止协议.如双方同意继续合作,违约方仍应赔偿非违约方的经济损失.

2、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本协议及其附件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由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如属双方的过失,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

3、甲方保证所提供的技术设备的正常运作,如完全因甲方技术设备原因,从而给消费者造成的相关损失,甲方承担相关责任.

4、如因为不可抗力导致技术故障,进而影响服务的不能履行或履行延误,以及由于__运营商的网关造成信息延时、未成功发送等问题,从而导致消费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双方均不负责任.

5、不可抗力:在合作期间,由于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或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事故,致使协议的履行直接被影响或者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时,遇有上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应立即将事故情况电报通知对方,并应在十五天内提供事故的详细情况及协议不能履行、或者部分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的理由的有效证明文件.

按照事故对协议的履行的影响程度,由双方协商决定是否解除协议、或者部分免除履行协议的责任、或者延期履行协议.

6、违反本协议约定,违约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七章

争议解决方式

1、一切由执行合同引起或者与合同有关的争议,均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提交__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纠纷发生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3、除判决书另有规定外,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4、仲裁进行过程中,双方将继续履行仲裁部分以外的合同条款.

5、本合同未涉及的部分,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协议的生效、终止及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正式生效.在有效期内如一方要求中止协议,须提前两个月向另一方提出解除本协议的书面通知,如果对方同意解除协议,则协议在对方在书面通知上签字起两个月后自动废止.

2、经甲乙双方方书面同意的协议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任何变更事宜,均需书面文件.

3、如乙方有与本项目合作模式相近的短信节目新项目推出,在经甲、乙双方确认同意、以补充协议的书面确认后,按本协议之商务条款执行.

4、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任一方均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让本合同;但双方为合并、整合、出售全部或实质上全部资产、其他造成任一方超过____%的有投票权的股权转移的交易而转让本合同的情况不在此限.

5、本协议及其附件为中文本,共肆份原件,均具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两份为凭.

6、对本协议内容做出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为书面形式,由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成为协议不可分割的部分.

7、本协议期满,如双方不再就本项目继续合作,任意一方应在协议期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与对方人员完成业务资料的交接,并完成财务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清算、往来发票等资料的移交手续.双方在办理交接过程中,必须保证系统与服务正常运转.

8、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授权签字:

授权签字:

共享技术合作协议篇10

abstract:thepaperfirstlydiscussesthecompositionoflibraryinformationresourcessystem,thestatusandroleofvariousresourcesandthenecessityofbuilding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forinterlibrarycooperation,thenanalyzestheimpactfactorsofinformationresourcesbuildingandsharing,finally,putsforwardsomecommentsoninformationresourcessharing.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文献;共建共享

Keywords:network;informationresources;literature;buildingandsharing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96-02

0引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

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

在这里我们看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文献资源范畴,它已扩展和延伸为一个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丰富的新型馆藏体系。这是网络环境下给人类的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带来的根本变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传统文献资源无论何时都是图书馆的基础的、现实的馆藏,是能够提供给读者的最直接、最经济的的资源。即便是在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的现在以至将来,它仍将是馆藏的主流。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教授科克斯(R.R.Cox)写道:“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书籍、杂志和报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宝贵的组成部分”,“按我的理解,印本图书,四个世纪以来是最有效地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方法或人工制品,将在二十一世纪不断进化的信息时代继续扮演同样的角色。当我在因特网上漫游时,我依然会读书;当我在万维网上加载电子文本时,我依然会写书;当我浏览电子图书馆目录时,我依然会逛书店。”

电子出版物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信息媒体。它泛指一切以电子方式或机读方式生产和发行的出版物,出版物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以数字方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或电信网络传送,最后在视频显示终端上被阅读。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改进了信息提供、信息种类以及文献和信息的获取方式。电子出版物具有传统出版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一员。而且,随着图书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具有资源共享功能的电子出版物在馆藏中的比例还将不断提高,从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与传统出版物互补、共存的局面。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指由互联网提供的各类学科信息、政府公告、电子公告、电子邮件等非正式出版的网络信息资源。它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方式。因特网上的信息容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必须对这些动态的、离散的信息加以组织、加工和有效的开发,提供给读者具有权威性、精确性、实效性的信息资源。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

3.3普及使用新技术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