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2:10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1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教师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创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摆脱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有效性;问题;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的文件的出台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面对着新的要求、新的教材,有些教师还无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效果低下。结合自己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将通过本文来探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造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缺乏统一

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学生语文技能、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教师还是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只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不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起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学活动还是存在着盲目跟风和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为了体现合作而盲目地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被动地呈现出热闹异常的课堂气氛,但是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合作,学生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思想碰撞,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发,合作与探究成为了过场。

(三)教学效率不升反降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些教师的改革却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圈定的框里兜兜转转,学生的思维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只是围绕着教师设定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在课前下足工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备课理念。第一,教师要确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备课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在认真研读完教材之后,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全面,并制定出恰当的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第三,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还是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风趣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地探寻语文知识,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凭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这就需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倾听、讨论和感悟进行情感的交流;其次,教师和学生要学会与文本交流,当双方都能够参与讨论,才能真正实现三者之间的思想对话;再者,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有探究下去的欲望,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构建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热情,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要树立时间观和效率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要不断探究,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实际、教学特色,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开放的,教师走下讲台,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不拘泥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不过分强调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语文学习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应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不用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价值。总而言之,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培养适应全球化的高素质人才担当重任。在实际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灵活有效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将趣味与效果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香.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8):186.

[2]龙鹏程.敢问语文路何在众人直指新课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探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196.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转变的必然性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盎然生机,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新课标在指导思想上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难能可贵的是,新课标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要求教材编写要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一)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意义所在。学生只有形成了这种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才可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就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二)挖掘文本,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指不但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呼唤人文精神去充实和武装学生。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其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所以,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就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育的过程注重的主要是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这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畸形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指导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三)利用文本,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3

摘要:高中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最为引人关注的热点。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完成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智力的开拓,灵魂的净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要从书籍中阅读世界,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倾听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和谐共进;倾听世界,要求人们从生活的最深处听取共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文本,获得审美感知,培养审美情趣,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1]。

1、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阅读的功利性扼杀了人文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的工具性被大大强化,而人文性被忽视。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有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还是着重于对字、词、句的认知和掌握,在解题方法和思路上纠缠不休。有的个别老师甚至认为课本没用,不用讲解,反正考试不会考到原文,只要把课本里出现的字词、名言警句掌握就可以了,以至于出现了有些学生上语文课时,却在做理科的题目,有些学生一学期结束,课本里有什么篇目都不清楚,’有些高中读完了,而语文课本却干干净净的笑话[2]。

1.2阅读教学扶持力度的弱化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这就规定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学校做的还远远不够。

如果说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那么学校就是这朵花蕾生长的花园,只有花园里提供了适合的阳光、水分和养料,营造了适宜的环境,花儿才会开得艳丽,长的旺盛。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在学校,阅读活动也主要发生在学校,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场所。虽然我们无法在社会阅读兴趣日趋功利化的大背景下短时间内扭转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没法在高考制度还没有彻底改革的的形势下有求学生增加大量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挥学校教育的能动作用,做好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链接,做好阅读教学工作。

1.3失去的阅读兴趣

高中的课堂上有学生睡觉,是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起因就是对课堂没有兴趣,语文课堂也是如此。从小学到高中,发下新书,学生看的第一本就是语文课本,但奇怪的是高中生看的最少的也是语文课本,课堂上经常出现没有课本的现象(丢了或是根本就不找出来)。要问学生最爱上什么语文课,肯定是自由阅读课。曾经问过高三的学生,最头痛试卷中的哪类题型,答案是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因为即使读懂了文章,不一定能做好题,而读不懂文章,更不用提做题了,得分情况可想而知。

2、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策略

2.1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自身的转变。要读书,丰富自身涵养,提高个人的水平,进而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维,富有创造精神,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在教学活动中他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应是最大的。

从这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老师要改变传统的“学习就是接受、积累和还原知识,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认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思考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话阅读教学”等。

2.2加强方法指导,建构阅读模式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挖掘文章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并且把它作为课堂学习目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家都知道语文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语言,而语言是意识、思维的载体,也是心灵、情感、人格的投射,语言和思维、情感同时发生,把语言与它所表达的内涵剥离开来是不可能的。阅读能够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深入品味,阅读不仅是识别、辨认,还是理解、探究,进而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感情和旨趣的根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让学生达到“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程度。

2.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创新精神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拓展思维空间,调用联想想象能力。新课标倡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扬弃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灌满堂的授课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当然,这不是说老师彻底被隔离出来,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移,老师不再是传授角色,而是处在组织、引导、点拨、激发的角色,坚持开创阅读教学课堂讨论、交流、质疑、争鸣的新格局。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生能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思考。诚如叶圣陶曾言:“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学生惟有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3、结论

总之,书是人类的精神养料,书带给我们的感动使我们发现自身的美丽,认识到自身的高贵。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多读一些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品,再加上教师的恰到好处的指导,成为一个“好读书、乐读书”且格调情趣高雅的人,让他们的精神在历史的时空中延伸,延展到无尽的未来。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42-01

要想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因为听与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是学生摄取语言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是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旧社会下层典型人物的看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评论了这一人物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特征。说明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

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联想、想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究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5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则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语文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要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抓住关键环节,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39-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隋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必须有相应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诸如“回忆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重述一次是为了记住历史,引以为戒,防止历史的重演”,“以文章自责,解剖自己,让自己轻松一下”等。

六、于无疑处创设情境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每一个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以教师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七、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创设情境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接触和学习语文的时间比较长,对语文的学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但是效果往往不大。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也是不断深化改革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本身,推动课程的专业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相关的预习,在课堂中积极的互动,以及课下语文作业的巩固,这些学习步骤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他们正确的语文思维,除了通过广泛的语文知识点的扩展来提高他们问题思考的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保证学生在语文练习中提高正确率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进一步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教师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化被动为主动

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会透过教参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课本的讲解,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顺利的完成对课本的学习,缺少正常的思考与语文内容的延伸。所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注重及时更新课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准备课文讲解之前,要对课本的内容与常见的教学形式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和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丰富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例如,在教授司马迁的《鸿门宴》时,教师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见的教参等内容的限制,鼓励学生通过影视等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整个鸿门宴的过程;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话剧等方式,呈现出生动的课程方式,从而增加整个课堂的乐趣和活力。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的课堂活动中去。正如上述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与主动查阅,在主动学习与积极扮演中,强化对课本角色的认识,这往往会比教师单纯的理论的讲授要生动和活泼。当然,语文教师在此类教学模式中,要充当经验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完整进行。

二、教师拓展课程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由于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和丰富,语文教师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丰富和充实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不仅只局限在对课本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更加趋向于学习和接受更广阔的语文知识,乃至与语文相关的历史政治等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更新和丰富课本的教学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从而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袤和相连,进而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而另一种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通过开设相关的语文专题的讲解,让学生在多种专题中了解语文的古代、当代以及外国领域中的相关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化学生多学习语文知识,并且促进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语文知识的储备。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应该注重对这些拓展性语文资料讲解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体现老师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表现因素,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足够生动、丰富、充实、专业、有相关性,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跟随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完成相关的课程活动,进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然,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保证语文课堂的正常教学,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引导学生多多练习,从实践中巩固完善

在新课标逐步完善的教学前提下,语文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加强练习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教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知识梳理以及知识的练习和巩固。当然,语文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合理选择语文练习资料的重要性,好的语文练习可以考查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既可以掌握到最基本的课本知识的概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中语文知识,在练习中意识到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教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要注意结合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和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对当时的文化主张有一定的认识,继而引导学生在多类练习中,学习到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理论主张,从而又能以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对《再别康桥》的认识。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课本知识时,要注意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筛选和总结,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意识到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的意义,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练习水平和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在进行语文练习时,会出现对某些知识的盲点,由于现实学习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缺陷,进而影响整个语文练习的环节。所以,为了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练习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扎实语文的基本功,并学会排除、代入等解题方法,提高语文练习的正确率,让学生在多次实践和练习中掌握到语文知识的多样性,从而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8

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高度关注高中作文授课,高中作文在新课标的规范下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也表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关注语言知识的累积和创新,在此基础上,高中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出丰富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作文写作具备开放式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授课,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显著提升作文成绩。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兴趣

在进行高中语文授课环节中,教师会明显的发现这样的现象,这就是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作文表现差、空洞、想象力匮乏、灵活性不足。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主动和学生展开密切的交流,鼓励学生们创新性写作,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出自身的创作能力,使学生在优秀作品的影响下,感受到作文中语言创作的魅力,体验到作文中的快乐生活理念。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高频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享受非课堂氛围下产生的认识影响,以此更深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如果学生关注生活、对生活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会为写作提供巨大的内在推动力。

一、高度重视积累语言知识,以此提升写作能力

我国大知识家郭沫若认为,一个人在小的时候背下的知识,将会向一个大冰山一样进入到自己的体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冰山会渐渐消融,然后会产生持久的知识财富。此观念阐释出积累语言知识的关键价值。因此,教师要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书,这会促进培养学生创作思路。譬如,教师可以在授课环节中向学生提供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以此更有效的引导学生们阅读经典著作,在此环节之中,可以获取美丽的辞藻、名人格言、精妙思路等,这会为学生写作提供重要保障。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以此深化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作文创作和课外书读后感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上述方法的综合作用下,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引导学生广泛参加作文评审活动

作文评阅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构成,在平时教学环节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教师要在工作开展的环节之中,尽量规避选择作文审阅评语的方式,通过打分的方式让学生广泛参加到评审的活动中,在后续的作品讲评中,学生群体能够在自我评阅的基础上,了解到自身写作的水平,了解自身写作的问题。通过此种操作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写作有着似教学环节之中的认识,能够在后续写作过程之中规避已经出现的问题。同时,此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自身察觉自己写作问题,更是会产生极高的评审意愿,以此显著发掘出学生创作欲望,借此让学生高效写作、优化写作。

三、鼓励学生留意生活、热爱生活

教师在授课环节中要持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以及思考生活的能力,能够让学生记录生活的点滴,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素养,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在自身头脑里有着明确生活目的。借助于此种教学方式,这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强化学生生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去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去感受不同时空的生活场景,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历程。通过教学的多元化尝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写作实力。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素养

创新成为现阶段教学的内涵展示,创新也是学生学习的素质能力体现,思维创新是体现在学习的各个层面之中,以及学习的各个领域之中,同样的道理也是体现在高中作文教学环节之中。譬如,很多学生认为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的历史证物,不过换一个角度想,长城也是会体现出当时中华民族伟大创举和伟大智慧。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可以让学生在求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譬如,在授课中,对雪进行描述时,有些人认为它是滋润世界的精灵,有些人认为它的外表掩饰着内心的罪恶,有些人认为它展示出世间萧条的景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写作能力培养,这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

五、营造出良好的创造想象空间

教师在开展现有教学引导过程中,务必要让学生写作中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学生脱离生活实际的作文与发散性思维是有着背道而驰的理念冲突,切忌让学生对作品材料进行东拆西补的无感情创作,如果要是对此不加以规避,会让学生的思想变得僵化,让学生习作的欲望消减。在面对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学生的想象力。这个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主要教学思路,借助于此种教学理念,能够在强化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环节中,显著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作文在标新立异的层面上,不断深化思想。

总而言之,可以将语文教学看做是持久性的耕种过程,在教学环节中不能操之过急,教学也是有着成长的过程,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卓越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能力,以此丰富学生写作思路。教师在遵守新课标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在快乐的写作氛围下,显著提升学生个体的写作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2013(06)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发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地,继续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知识,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就是使用新教材去教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时还套用旧的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以新教材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二)不注重解读文本和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讨论课、课外活动课等教学过程中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表面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教师时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的讲授法,这些似乎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常引用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料,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粗略而过,大部分时间留出来用于活跃课堂气氛。长期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常常出现一些语言方面的错误现象。

(三)语文选修课程方面存在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这是要求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开发,很多学校和教师也积极投入参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还不具备选修课程开发的条件。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科目开设的,是根据高考大纲来确定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

(四)教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而教学手法的陈旧,从心理学上说就会压抑学生的兴趣,扼杀创造性,致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纵观全国,除极少数有条件的学校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外,更多的语文教学仍凭借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施教。即使有的运用,也往往是公开课偶尔为之,很难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谈不上调动其情绪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思想僵化,不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让教师深入领悟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样才能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处理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活跃课堂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些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参与进来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到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了显示气氛而使用多媒体,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解读文本、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要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在完成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或者日记的形式来实施。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9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其他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1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1不注重课题氛围的应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育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得不到有效解放,教学过程不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方法,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让他们大胆探索学习,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归是有限的,教给他们寻求知识的方法,作用则是无限的。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和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搞清楚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法,用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等。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要做到适应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能力培养。第三,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学设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握好这一有效教学手段。

1.2不注重学生知识吸收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毕竟有限,也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出单一课堂学习的误区,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一是要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教学范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内,要注重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中,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完善与补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的指引下,使研究性教学向纵身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指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面临的教育对象已经初步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与表达的愿望,因此,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非常必要。我在开展教学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按照4-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每个组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与后进生,做到各组之间实力的均衡,防止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其次,在进行授课之前,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对照师生共同质疑、归纳出来的思考题,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在各组之间开展巡视,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各组探究结束后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还要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三是利用网络拓宽阅读面。网络中可以搜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型图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获得各种知识。有了网络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一次读不完可以选择时间再读,有许多名著已经被搬上了银幕,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1.3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创新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实效,这种教法行不通,必然会耽误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务实的工作,来不得任何的形式主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发展实际,要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1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中心,对不同的课文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2重视课堂互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鸭子听雷”般端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下课铃声的响起都能给学生们吓一跳。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下课铃声总是晚了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总是自己沉醉在孤单的角色里,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