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十篇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十篇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4:15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1-0120-0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创新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只有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今天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价值多元化的出现,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为这些方法都没有把握住教育对象的本质。教育对象的本质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因此,有必要对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其他课程都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学生的思想为教育对象,帮助学生塑造新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人,传统灌输模式忽视人的本质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单一主体性思维,导致教师与学生的疏离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学生理所当然的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作为主体的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来接受教育的,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新的解读和判断,最终将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教育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客观容器,是不会真正达到教育目的的。在传统的灌输理念下,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学生看做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方法,“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充塞着一个个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2]这样的教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单一乏味,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使教学活动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

(二)对人的本质的忽略,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由于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断裂,知识理性对道德教育的侵略,道德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人却被边缘化了,受教育者被物化为装载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成为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道德规范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道德教育变得不再“道德”。其表现为: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权利,实施非人道的体罚与虐待;把人当做工具打造,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肢解人的完整性,片面强调人的道德认知,而忽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养;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做是客观物体,是没有生命的、消极被动、需要接受教育的对象。由于这种教育遗忘了人的关系性存在,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造就的都是一些既无独立自主性、也无责任意识的、虚伪的“道德人”,最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偏离了教育人、塑造人的教育目标。

二、从内因外因对立统一关系看教育对象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育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认识教育对象的本质,为教育方法创新奠定基础。

(一)群体性生存是人的现实本质

为了全面揭示人的本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是社会存在物,这种社会,不是由一些处于所谓“自然状态”中的独立的、单个的人机械地简单地凑合在一起的,而是人们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人的本质不是人的某方面的属性,不是某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使人呈现出今天面貌的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成就自身的。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要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活在人群中,有群体就会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对人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这些关系就是影响每个生存与发展的外因。我们研究人的本质就不能只从个体出发关注个体的特点,而是要在社会关系中去把握一个人的本质,探索一个人的思想。

(二)追求优越感是人的心理动机

仅仅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把握一个人的思想本质还是不够的,因为社会关系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每个人既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成就的,但同时也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都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自由选择的依据。奥地利著名的思想家、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的最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人类与其他的生命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不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人更是为了意义而生存,为了在人群中获得优越感而生存。只有能够获得优越感,人才会愿意采取行动、才会去实践,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也同样要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等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优越感,或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优越感。

(三)教育对象的存在本质

通过对影响教育对象外因内因的分析可以掌握教育对象的存在本质状况。首先,教育对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育对象始终生活在群体中,受到群体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影响,教育对象的发展过程是在群体中实现的。其次,在群体性的教学活动中追求优越感是教育对象一切实践活动的心理动机与规律。只有能够获得优越感,教育对象才能够产生兴趣,才愿意参与其中。而教育对象的这些本质特征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优越感的获得,只有这样才能够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分析问题是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深入地研究教育对象的本质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教育对象的本质出发,提出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师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只把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获得任何优越感,也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割裂,也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获得优越感教师就必须明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教”应该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主体地位,如教师可以在找学生回答问题后询问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有存在感,有受尊重的感觉等。因为可以获得优越感学生就会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4]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前面谈到学生只有感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获得优越感才愿意去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在讲授任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虽然以往教师都会谈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但总的来说过于空泛,教材与教师更擅长于宏大叙事,而这种方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来向学生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的实际用处和价值,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知识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实践。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时还要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相关的,教师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欣赏之情,学习的热情就会被激发,从而获得自身所追求的优越感。

(三)努力创造学生的参与机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教学活动与自身的关系,感受到自己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获得优越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问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5]参与式教学过程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把学生看做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只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通过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的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身的优越感,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教育对象的深入理解而不断创新出新的方法。创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问题为中心去开展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2]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高职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的满意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等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科学性。调查方法为不计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103份,回收问卷共101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达98%。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七所高职院校2011~2012级的文、理科103名学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学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认识,共设计了22个选择题,每一选题都设有3~5个选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当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勤奋、品德,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以及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为对自己的成长相对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理想与信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利益选择上基本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上课、舆论媒体宣传占多数,并且有60.4%的学生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5.6%,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2%,说明课堂仍然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只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三)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比较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说明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并且有46.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学生自己,要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课程。

(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43.6%的学生认为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就要选出更加实用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7%的学生则认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28.7%的学生则希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市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基本持认可态度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有19.8%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

(六)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看出我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着重从加强专题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

(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将近一半学生赞成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30.7%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听学术报告来加强实践教学,11.9%的学生则赞同通过“三下乡”,搞社会调查,7.9%的同学建议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八)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认为“闭卷”占16.8%,“开卷”占20.8%,“写论文”占38.6%,“开闭卷相结合”占22.8%;在调查“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评定总评成绩?”时,学生认为“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思想表现结合起来评定”的占62.4%。由此可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查考试方法势在必行。考试内容要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从前期我们的调研可以充分看出,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看,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爱国主义,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存在缺乏理想,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组织纪律性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学状况看,不仅存在着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缺乏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的指导和深层次思想问题的关怀以及实践教学的缺失、考核方式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拓展、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进考核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本课程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冠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94-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应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和态度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双重目的。这一目的能否达到,首先要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和态度,这可以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直接反映出来。调查显示,25.3%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中,这部分学生占最大比例。这意味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在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17.8%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只为“得学分”;3.1%的学生抱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为考研服务”;11.0%的学生学习盲目,没有学习目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有17.8%的学生为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突现出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总之,我们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是好的,态度是端正的,但也应看到少数学生只求考试过关,拿到学分,甚至抱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学习(详见表1)。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核)内容的选择中也可反映出来。从调查结果看,半数以上(56.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试(核)应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之下,只有4.7%的学生选择应侧重于考察“学生的知识面”。知识和能力应同等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讲,能力的考察比知识的考察是更高层次的目的,也就是说多数学生已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这一目的层面,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能力的获得这一层面,这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相吻合的。一般说来,以此为目的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习动机就是端正的,学习态度也是认真的。

二、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既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有多种方式,学生参与情况各异(见表2)。

表2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单项)

实践证明,教师选择一定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参与备课,有助于了解学生所学和所想,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备课是教师自己的事,不需要学生参与。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没有一个学生参与过教师备课。而客串教师教学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师生角色互换,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不足,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但我们看到,客串过教师教学的学生还不足5.0%。相对于以上两种情况而言,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的情况更好一些,但也不到半数。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不容乐观。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评价

表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看法(%)(单项)

从表3可看出,学生对四门课程的五项比较内容看法不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内容最过时”和“最不好理解”的学生比例最高,分别为38.9%和53.7%,这说明这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大。访谈中得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教学难度偏高;对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选择“内容最枯燥”的学生数最多,“内容最过时”和“最不好理解”的次之,而“最喜欢学”的排最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来说,很可能是因为其内容枯燥、过时和不好理解而导致学生不喜欢学;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总体上说,学生对其诸方面反映较为满意,认为其内容不过时、不枯燥、容易理解、与现实联系密切,明显受到学生的偏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相比,选择“最喜欢学”的学生多一些,但不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

由于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一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其教育教学任务难以圆满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究竟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见表4)。

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课堂教学情况等八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为满意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为人师表情况”,满意率高达79.5%(包括十分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下同),其次“教师的师德”,占76.2%,“教学态度”,占71.5%,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相比之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他五个方面的表现的满意程度要低一些,其中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情况”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最多,占到27.0%,其次是“教学效果”(占22.2%)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占16.2%),而满意程度居中的两项为“学术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这些数据表明,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而在教学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急需加强,在学术水平方面也应尽快提高。

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teachingstatussurveyin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

YanCai-hong

(Honghecollege,mengzi661100,China)

abstract:ByYunnanUniversity,400in-schoolfreshman,sophomoresamplesurvey,fromcollegestudentstostudy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motivationandattitudetoparticipateinthepracticeofclassroomteachingsituation,teachingcontentareassuchasassessmentandevaluationofteachersfourareastounderstand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thestatusquo.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学生视角;教学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后,在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是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程度”;二是看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之后,是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外化为行为表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自我教育者,大学四年要学习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广泛接触、充分的交流以及学习体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状况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为此,基于学生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察,是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最主要渠道。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与方法选择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其基本情况是:调查院校为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8%。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是:男生181人,占40.2%,女生269人,占59.8%;文科学生148人,占32.9%,理科学生140,占31.1%,工科学生90人,占20%,农科3人,占6%,医科学生69人,占15.3%;大二学生257人,占57.1%,大三学生117人,26%,大四学生76人,占16.9%人;汉族学生210人,占46.7%,维吾尔族学生170人,占37.8%,哈萨克族学生36人,占8.0%,回族学生20人,占4.4%,蒙古族学生12人,占2.7%,其他民族2人,占0.4%。问卷统计方法采取传统方式,即统计出每题每一选项的人数,并算出百分比,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信息点。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你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评价?通过调查,以获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的评价,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上述调研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中,认为“很高”和“较高”的分别为:26.4%、41.7%,两者之和为68.1%,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尚可,但受访者中认为教师总体教学能力“很高”的只有26.4%,认为“一般”和“较差”的比例之和超过三成。这表明,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状况还不能过于乐观,考虑有一半受访者为大二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全部学完。因此,实际评价不高的比例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2.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如何?考虑到各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以及调查测试的一般规律,为便于各民族学生真实完成本次测试,课题组对每一项具体能力只设计一个问题,并注明评价这一能力可以参考的指标,例如,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本文列举的参考指标包括“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教学关联性、条理性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信息量大,有深度”“内容适合学生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等,根据以上建议指标,学生给出一个总的评价,调查结果见表2。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为“很好”的占28%,评价“较好”的占30.9%,两者比例之和为58.9%,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具有学术性,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好。我们也必须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为“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之和超过四成,达到41.1%。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生评价不高甚至很差,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对理论学习的需要。

3.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如何?课堂教学组织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给出的参考评价指标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或活动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或活动安排有序、紧凑”“教学时间利用有效果、有效率”等,具体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好,优良率将近70%,学生评价为“很好”的占30.4%,评价“较好”的占36.2%,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精心开展课堂设计与教学准备,受到绝大多数学生好评,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优良。同时,也不能忽视,作为教学最为基础性环节与基础性能力,还没有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学生评价为“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比例之和超过33.3%。

4.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表达能力如何?教师通过语言、非语言等手段有效传播、表达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必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愿意接受所讲道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素质。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本文给出了参考评价指标,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教具等表达”“板书或多媒体设计”等,具体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数据表明,各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表达能力的认同度较高,其中,有29.6%的人认为教师的课堂表达能力“很好”,接近三成,认为“较好”的占到42.9%,超过四成。尽管如此,也应当注意到,还是有20.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表达能力“一般”,5.3%的学生认为“较差”,2%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不太满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5.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如何?教学方法运用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和体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其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学方法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更高一层次的能力。对此,本文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如何?”,并同时通过四个参考指标,包括“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与合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因材施教”等,调查结果如下表5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各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认同度相对较低,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25.3%和29.3%,两项之和为54.6%,不足六成,其原因或许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合班,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数量偏少与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投入不足等有关,但也一定与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不足正向关联。应当看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29.1%、13.1%和3.1%,三项之和超过45.4%,接近一半。这说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交互式学习”“多样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高层次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上存在问题较大。

6.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本文专门设计一个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严重偏低,其中,认为“很好”的比例只有7.6%,认为“较好”的为31.6%,两项之和仅为39.2%,不足四成,而认为“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39.3%、18.9%和2.6%,三项之和达到60.7%。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在这一能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以及缺陷。就后者而言,在新疆,高校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加之开展实践教学社会成本高、资源少以及经费短缺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力与现实选择,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尽管如此,我们认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为难情绪,缺少意愿与动力推动,缺少实践活动筹划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以及必要技术技能等。

7.你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能力如何?考核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其中关键环节是教师考试命题的水平,为此本文设计了此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见表7)。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的水平认同度偏低,认为“很好”的比例只有7.8%,认为“较好”的为37.6%,两者之和为45.4%,不足五成,而认为“一般”“较差”和“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35.6%、18.2%和0.8%,其中,“较差”与“说不清楚”的比例之和接近20%,而后三项比例之和为54.6%,超过50%,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或许包括整个考试监考改卷等)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可能与学生自我中心的心态和功利取向有关,至少考的不好或分数较低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故意难为学生,不“以学生为本”,不够“开明”,将考不好的结果归于他人,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但必须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命题能力必须提高。

二、调研主要结论

以上基于学生角度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性教学能力较好,核心能力相对较弱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基础性教学能力总体情况较好,而高一层次的核心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驾驭等能力相对较弱。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尚可,但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总体评价以及分项目评价上,除了“开展实践活动”与“考试命题”能力前两项好评率之和在50%以下外,在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评价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上,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之和都在54%以上,这说明有半数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是比较认可的。为进一步考察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全貌,在上述统计结果基础上,将每一类能力列出选择人数,再按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说不清楚”五个选项,分别对应5、4、3、2、1分,乘以每一项的实际人数,得出该项分值,加总后,除以总人数(450人),最后得出每一细分能力的平均值,具体情况见表8所示。前述统计结果表明,因为在对教师每一教学能力测评中,学生选择“很好”“较好”的比例与选择“一般”的比例相近,甚至略低,因此,每种能力的平均得分不高,均未达到良好(4分)(详见表8)。这一结果说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确实有一批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一般,甚至很差,这也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骨干、领军人物数量或许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整体评价结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能力急需加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严重偏低,接近3分,在六项细分能力中排序最后一位,同样考试命题能力也不理想,得分在3.5分以下,排序倒数第二位。

三、建议

基于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调研,笔者认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础性教学能力较好,整体教学能力尚可,但核心能力相对较弱、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急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之后,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并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接受程度。衡量指标有:是否基本掌握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包括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否正确地理解了所学的政治思想理论观点;是否相信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形成了社会所需的认同观念和意识;是否改变了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态度,形成了对国内外大事或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关注。

第二,看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驾驭程度。具体衡量指标有:在给出的复杂的各种涉及社会、个人问题面前,是否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对待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面前,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去分析,并正确地给予解答;在面对各种错误观点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批判,并指出其错误的根据或危害性是什么;对未知的问题,是否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讨问题。

第三,看学生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是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在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具体衡量指标有:是否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的遵守学校纪律,违纪违规的现象很少出现;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和校园里是否开展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提高的各种活动;是否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各种课程和知识方面,是否在课堂上、图书馆和宿舍中呈现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行为,积极参与维护校园、教室、宿舍卫生环境,形成了良好文明礼貌行为;是否形成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氛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数、种类多少以及来自社会的反映如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探析[J].求实,2002,(9):60.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5

一、960位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其中4道有关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题型,(见表1)。

1.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态度

问题5:您逃过的课有哪些?(第4题选B项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思想政治课〖wB〗B.选修课

C.专业课D.基础课(除思想政治课外的)

共有856人参与此问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占71.23%,选B占72.60%,选C占35.62%,选项D占43.84%。

问题6:您上思想政治课通常做什么?

a.做其他作业或看自己的书B.睡觉C.听课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选a项的占57.32%,选B项的占13.41%,选C项的仅占29.27%。

问题7:您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吗?

a.喜欢B.一般C.讨厌

共有960人参与此道题的调查,其中选a项仅占8.54%,选B项的高达75.61%,选C项的占15.85%。

问题8:您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第7题选C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内容令我感兴趣,可以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

B.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吸引人

C.将来从事机关单位的职业需要

D.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仅82人参与此问题的回复,其中选a项的占57.14%,选B项的仅占14.29%,选C项的占0%,选D项有71.43%。

问题9:您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的原因(第7题选a的不选此题)(可多选)

a.教材内容枯燥,没有新鲜感,完全就是炒冷饭

B.传播的知识可疑,大量谬误

C.教学方法不灵活

共960人参与此问题的回复,其中选a项高达占59.76%,选B项的占25.61%,选C项的占52.44%。

2.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看法

问题10:您对思想政治课老师专业素质的看法

a.专业水平高B.专业水平一般C.专业水平低

共有960人参与此问题回复,其中选a项的人数有286人,选B项的人数有560人,选C项的人数有114人。

3.学生对欧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问题11:您看过欧美影视吗?

a.看过B.没有

共有960人参与,选a项的占96.34%,选B项的仅占3.66%。

问题12:您认为欧美影视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吗?

a.有B.没有C.不知道

共有960人参与,选a项占63.41%,选B项占20.73%,选C项占15.85%

以上两题表明:欧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渗透性。托克维尔说,“在美国,对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教育,都以政治为目的。”[1]

4.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方法的认识

问题13:您认为思想政治课应在哪方面改进?(可多选)

a.改进教学方法B.提升师资队伍

C.改进教学内容D.让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960人中有63.41%的人选a项,28.05%的人选B项,59.76%的人选C项,48.78%的人选D项。

问题15:您认为怎样的方法更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可多选)

a.课堂教学,接受理论学习

B.参与社会实践

C.观看影视、潜移默化

D.模范演讲报告、专题讲座学习

该问题有76.83%的人选B项,其次C项占58.54%,D项有31.71%,选a项的比例仅占28.05%。

5.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

问题14:您最喜欢的思想政治课内容是哪方面?(可多选)

a.关于社会热点、国际时政

B.关于升学、大学生就业、民生方面

C.关于人际、情感、品德方面

79.27%的人选a项,52.44%的人选B项,52.44%的选C项。有关社会热点、国际时政的内容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的排名高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两项。

问卷的各项数据显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明显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主要有三个原因: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问卷结果显示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逃过课,不仅逃选修课,而且还逃专业课;对于不喜欢的课,上课睡觉的占有不少比例。说明学生自身态度不端正。本次调查对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以数据也侧面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对他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枯燥,没有新鲜感,炒冷饭。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因素。无论是在有关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原因的因素中,还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方法的因素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直被诟病。教学方法死板,乏味,缺少灵活性,常局限于生硬灌输与说教。通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学生头脑中有着几乎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灌输给他们的正确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意识、观念要么不能指向行动,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要么就是被反叛的、颠覆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困难之处在于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彻到现实生活中。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而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侧重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关于思想和教育方面虽有涉及,但由于思想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成效甚微。同时由于教材的编写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实际,导致信息落后,并且对现实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及时反映现实,比如对国际大事、时事政治缺乏关注,对有关就业、民生更是很少涉及。因此,学生兴趣缺缺。

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问卷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欧美影视中有思想政治教育,足见欧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与隐蔽性。虽然好莱坞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谁也不能否认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期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意识”地传授给被教育者,看则“无意”,实则“有意”,正是这种隐蔽性的教育不会引起被教育对象的反感,而向来含蓄的我们则选择直截了当的教育,即使媒介也充满了说教。历史上歌剧《白毛女》的演出时,观众入戏到要枪毙台上的演员。这部戏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程度。综观近些年的影视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显得说教成分浓厚,比如号称鸿篇巨制的《建国大业》受欢迎程度也比不上欧美大片,究其原因还是欧美大片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晦性。“教育者实施社会公共道德内容的教育时,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个场景让受教育者置身其中实施一定的行为。受教育者的实验行为结束后,教育者再向大家解释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哪些行为是做得好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改进的,在社会公共环境中应该怎样遵守公共秩序。”[2]

针对上述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解决。

1.大量运用案例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实际,而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可把现实中的案例拿到课堂让学生参与互动,从而引起共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紧扣学生所面对的新形势、所处的新环境和所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问题进行教学。”[3]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教材体系积极地转化为教学体系,补充更具现实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既然说教无法取得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改变方式,一切以现实条件为转移,双方互动参与。案例教学是针对说教的弊端而产生。从说教式到互动参与,实现了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转变。“在课堂上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从客观上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4]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受教育者不知不觉被“洗脑”。

2.渗透式教育法运用含而不露。渗透式教育的定义,“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目的,借助一定载体潜移默化地把社会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条例规范等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受教育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式教育法就是这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周围,使受教育者没有提防的被熏陶,从而改变思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66—03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如何应对国内外多元文化、思潮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针对性,是一项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以及中部和东北、西北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调研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文理科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从数据和调研的实证分析入手,探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切合实际,效果很好的学生占52%,认为教师不同、效果不同的占37%(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不少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设置、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上课态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学生们希望思政课教师提升个人魅力,语言要生动幽默,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能脱离主题乱讲,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一)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效果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一,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有14%的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党政领导部门重视程度。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其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如何来制约,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中对思政课的这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其二,社会等环境因素。认为社会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占62%,这说明政治观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的影响,我们要看到环境对人们政治思想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论为指导,探索优化政治观教育社会环境的新思路。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其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认为影响思政课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教师队伍的素质的占1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术素养差距较大,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政治信仰淡漠,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职业责任感、使命感,授课艺术性差,所授内容不能切实解决学生疑惑的现实问题,缺乏针对性,因此,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因素之一(见表2)。

(二)对思政课教师的总体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师资队伍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状况更是如此。从总体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认为思政课教师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的占64%;认为严于说教,虽然没什么方法,但比较受欢迎的占28%;认为根本没有方法,不受欢迎的占6%;认为不负责任,让人反感的占2%(见表3)。

(三)学生最希望思政课采取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们一方面思想敏锐,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但另一方面,他们在观察力,对社会的认识力,鉴别能力等相对较差。所以,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对这些矛盾特点作出正确的估计,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调查表明:主张多开展专题报告的占18%,主张传统的授课教育的占22%,而主张交流座谈的占32%,主张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等活动的占65%,主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的占47%。该题作为多项选择,表明学生们希望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和接触社会,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的讲解,希望结合材料分析和案例教学(见表4)。

(四)对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制作ppt讲解与书本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活泼的课堂气氛,灵活多样的传授方式,鲜活有趣的案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大多数教师都采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制作ppt讲解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做法,学生们普遍表示欢迎。调查显示:认为这种举措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口才和能力的学生占36%;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的占27%;认为能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的占18%(见表5)。这个结果令我们感到欣慰,这表明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生兴趣以及主动参与意识与课堂主旨的联系。

(五)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学生们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35%的人提出要在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41%的人提出要在教学方法更灵活,43%的人提出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改进(见表6)。

(六)最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哪些特点

最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深厚占17%,讲课条理性强占14%,幽默风趣占61%,关心学生占8%(见表7)。此项调查让我们看到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条理性和是否关心学生并不太在意,而希望思政课教师幽默风趣的学生超过六成。这项调查可以理解为当代大学生中接近80%的人希望思政课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传授知识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针对性不足的原因

要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针对性,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导致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深刻把握。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方法诸要素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如网络因素、多元文化与价值冲突等的分析,来全面掌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在全面把握这些原因的基础上,为后面展开对相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探讨奠定基础。

(一)党政领导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其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制约,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领导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一些教学单位把大部分资源和精力投放在专业课程上,而相对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如调查显示的,有14%受访者认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党政领导部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二)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首先,诸如网络的普及、信息全球化等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一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使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信息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广泛共享;但另一方面,在信息无国界的传播过程中,不健康的、糟粕的思想观念也会给高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其次,人才评价标准的功利性导致了学习中的功利主义,信仰上的虚无主义。目前的人才评价标准偏重于学历和学位,相对忽视了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片面的人才评价标准必然影响大学生们的选择与追求,削弱追求政治素养的热情,降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术素养差距较大

虽然近年来师资队伍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环节,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政治信仰淡漠,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职业责任感、使命感。正如调查显示的,有28%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教师存在说教倾向,不讲究方式方法。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的对策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问,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针对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性

教学活动是一项既讲求知识性又讲求技术性、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变化,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及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形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际工作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积极转变观念,注重教学内容的历史性和当代性两个时空向度,注重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性,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与改进。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夯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针对性的基础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在许多学生眼中,思想政治教学似乎都是古板的、僵硬的、毫无生气的,因此从内心排斥这门课程,不愿意敞开心扉接纳它,不愿意去了解它,因此也就学不好,成绩无法提高,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政治学习根本没有意义。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思想政治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改变学生一贯以来对政治的偏见呢?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培养和改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事情的分析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

虽然思想政治课程如此重要,但是学生们却无法学好,他们很苦恼,经常会问:“老师,政治究竟要怎样才能学好呢?我背了好多都好像没有用似的,感觉考试时根本用不上,分数还是那么低,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许多老师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甚至部分教师也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学生自学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教师就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关于政治的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政治的帮助是很大的,学生们上我的课的时候都是非常积极的。下面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到超越教材,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将“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然而,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在政治课堂上,我试着将时事热事引进课堂,谈谈当下的热点,并询问学生们对这件事的看法,然后逐步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再结合教材中相应的政治观点去看这件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我会准备好几个热点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择代表发言,并且每次都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进行评分,作为他们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方式带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更多的是一种趣味性,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引路人,还是主导人。一节课要讲解什么内容,具体怎么讲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在课堂上,我觉得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到课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是长辈,多多关心学生,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爱上这个你。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班的学生有深层次的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为他们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进步空间还有很大。关于平时的考试,教师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成绩的波动情况,并且对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成绩下降的同学,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加以改进,树立其自信心;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要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以继续保持获取的更大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学科在中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光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中学时期课程很多,学生要对每一门学科都进行系统的学习。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思想政治上,但是要要求学生对重点课时进行预习,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预习中不能弄懂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再进行系统的讲解!在任何学科中,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将所学的思想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不能自己进行独立的领悟和理解,都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8

本文作者:王艳双工作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各地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片面强调政治”的倾向。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纯粹作为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其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存在偏差。[2]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这种“单向灌输”的做法使教师成为支配和权威,学生只能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势必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到压制。教师的队伍结构不合理通过对XX市29所普通全日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年龄、学位、职称和专业背景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截止2009年1月,该市高校专任教师为3.55万人,其中“思政课”专任教师为683名,具体情况如下[3]:从以上各表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如下:第一,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表1可以看出该市35岁以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比同一年龄段全市教师低17个百分点;而45至60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比全市教师高出15.5个百分点,可见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比例较小,存在着老龄化趋势,会造成后备力量不足。第二,职称结构不合理。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比例非常小且年龄偏大;教授、助教比例小,副教授、讲师比例较大,呈“橄榄形”分布。第三,学科结构不健全。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本科期间所读专业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该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仅为•20•20.2%;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造成这些教师在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缺陷。教师队伍整体科研素质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任务包含教学与科研,教师通过对学科前沿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深化对教育知识的领悟,提高自身的言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科研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然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时间忙于教学,在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太少,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数量少,发表刊物层次不高。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核或者评职称而发表文章,一旦评上职称,便有可能放松科研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人文科研成果在部级及省部级获奖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大学获奖成果42项,厦门大学37项,南开大学24项,首都师范大学4项,上海交通大学4项,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各一项,还有好多高校没有获奖成果。以上统计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思政理论课教师整体科研水平还不高。[4]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理念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还具有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2.全面、客观地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受教育者主体与教育者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选择尊重、保护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避免对学生实行单向灌输,强制压服。[5]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结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国家也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6]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7],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学校也要采取措施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通过选送优秀毕业生和优秀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措施,为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激励氛围,制定出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调动广大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补充后备力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第二,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建立合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定办法,改进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虑师德表现、工作实绩等“显绩”,也要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人生价值的影响以及发展指导等“潜绩”;[8]第三,通过对非专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及考核、在岗培训、“传帮带”等多种途径,补充所欠缺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如各高校在争取部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方面及确定科研项目方面,也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进行积极的扶持;[9]加大思想政治理论科研的投入和科研奖励的幅度,以激发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也要提高科研意识。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更新其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素质提高的目的。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9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对策

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面对这种形势,世界各国共同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1]。研究性教学理念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基于这种情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必然会受到阻碍。为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4所学校(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两种方式,最主要的方法是对四所高校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直接收回,另一小部分问卷在网上发放,通过问卷星收回。本次调查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90%。样本结构如下:118男生(43.7%),152女生(56.3%);理工科类127人,文科类143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调查现状

1、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感较高

在270份调查问卷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感兴趣的只有9.76%;比较感兴趣的有42.9%;不感兴趣的有47.34%。通过数据可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有将近一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一,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其二,可能是学生在后天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在调研中,当问“有些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逃课的原因”时,50%的同学选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感兴趣,30.95%的学生选择老师讲授效果不好,可见大部分学生是在后天学习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的。

2、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认可度不高

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当问“您上思想政治课的原因”(多选题)时:认为是必修课必须上的有71.43%;认为能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有57.14%;受老师讲授内容吸引的有38.1%;想要拿到学分的有71.46%。从数据中可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基本上是因为是必修课,想要获得学分。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完全不同。当问“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时,非常满意的只有9.52%,满意的有18.57%,较满意的有40.38%,不满意的有31.8%,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认可度不高。

3、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知度

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熟知程度,能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调查表明,180名学生更愿意去接受研究性教学模式,占66.67%;64名学生认为都能接受,占23.70%;只有26名学生愿意接受传统式教学模式,占9.63%。在调查“认为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否有必要”时,有8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可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是非常认可的。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问“您认为您所在的思想政治课班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时,有44名学生选择“很好”,占16.3%;有140名学生选择“一般”,占51.85%;有33名同学选择了“差”,占12.22%;有53名同学选择了“根本没有开展”,占19.63%。可看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是较乐观的,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开始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依然存在31.85%的班级没有开展研究性教学。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有待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而在现实教学中这一舞台一直被教师占据,教师担当演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众,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包到底。而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已有抵触心理,66.67%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愿意接受研究性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教师已成为课本知识的“搬运工”。在这种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教学方法多样化,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束缚下,学生已变成知识“接收器”。这种教学理念的传承性,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开始期待研究性教学模式。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有待改进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要求,更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要求[2]。当问“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多选)时,有76.19%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传统教学模式片面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必须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当问“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42.86%的学生选择了“满堂灌”的理论讲授。从数据可看出,研究性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满堂灌”的方式。对“您是否喜欢单纯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时,11.9%的学生选择一点都不喜欢;45.24%的学生选择不太喜欢;38.1%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4.76%的学生选择喜欢。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有待深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涵盖政治、历史、哲学、伦理等多学科知识,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科书中枯燥的知识如果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通过调查得知,当问“您读过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吗”时,只有64名学生认真读过,占23.7%;180名学生偶尔看看,占66.67%;26名学生根本不读,占10.38%。可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单纯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当问“您认为您上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如何”时,54.76%的学生选择与时代有差距,35.71%的学生选择与时代接轨,9.52%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在与时代相联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考核形式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考核形式应区别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只单纯以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当问“您认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多选)时,23.81%的学生选择试卷考试,54.76%的学生选择课堂表现,38.1%的学生选择平时作业,33.33%的学生选择论文,59.52%的学生选择日常思想行为表现,73.81%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已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应试教育模式,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纳入考评体系中,或虽纳人考评体系但权重较小。

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对策探究

1、由教师主体向“以生为本,还生于学”转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以生为本理念,是新教育理念内容的核心之一,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方面,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而和谐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与其教给学生一屋繁杂深奥的知识,不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

2、由单一教师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身的教育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一味使用课堂讲述的方法,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应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结合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录像演示法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亲身体验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

3、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信念体系的转化

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学与学生的桥梁,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避免照本宣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用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是,其学科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的语言表述不利于直接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教育部和教材编写专家一直强调通过研究,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信念体系转化,既积极保留现有教材的精髓,又赋予新的内容和知识架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突出时代性,保障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读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真实性[4]。

4、由应试方式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方式,所以评价体系要注重过程。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要注重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往往更多融入教师的情感价值观。所以评价体系要使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以鼓励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更多的注重过程性评价。

四、结语

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课,必须要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作者:周燕杨琳琳李亚青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宏祥等.大学研究性教学内涵、特征和过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2]刘伟兰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52.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0

关键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43-04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中学新课改、高考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这“三重改革”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设置改革是其中心环节。梳理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的有关文献,从“中学政治课程新课改”、“高考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运用比较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三重改革”为背景,运用实证研究法,基于对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学院三所高师院校的调查分析,尝试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提出初浅性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环节

如果说人才培养模式的功能更偏于“目标导向性”,那么课程设置的功能则更偏重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无论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最根本的支撑就是课程设置改革。英国课程专家彼得・戈顿曾说过:“教育的鸿沟,是通过它们所设置的不同课程反映出来的。”要想真正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亦是其根本载体,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支撑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框架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其中一系列内部要素的改革,比如课程设置改革、培养途径改革、培养方法改革、教学制度改革、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等。从形式上看,这些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内容实质上看,要素与要素之间必须存在目标取向上的内在逻辑性。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结构和篇幅来看,与精炼的概括和总结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学业评价等要素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唯有课程设置是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内容最详细、制作时间最长、篇幅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要素。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过程中,学校必须把课程设置放在首位,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这一根本要素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改革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载体

载体是指承载、传导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因素,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借此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普・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1]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角度来看,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法的运用,培养途径的选择,学业评价制度的实施等都离不开这一根本载体――课程设置。因此,只有以课程设置为根本载体,才能把理想的教育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路径。

(三)课程设置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工作的第一生命线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以课程设置的改革作为根本保证的。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程度可以通过不同院校的思政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质来反映,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质又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不同课程来反映。授课方法、师资设备、培养途径等都是以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来实施的。因此,学校要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改革是其根本保证。

二、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根据前面所述,我们已知课程设置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环节。本课题选取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及贵阳学院三所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大四学生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以课程设置为主要内容,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1份,有效收回率为94%。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分析,鉴于课程设置每个模块对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不全面,结构不协调

通识教育的功能定位是解放思想,使人摆脱“无知、偏见和狭隘”的束缚,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启发学生从多种视角思考专业问题。下面来看看被调查的三所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课程是否起到此作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1)从通识教育课程地位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在总学分的比例大约占20%-26%,略低于其他高等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平均比例分配。

(2)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来看:首先,“毛”和“思修”两门课程是思政专业的研究内容,并且还与思政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有重叠现象。其次,唯有贵阳学院的语言类课程不仅涉及英语,而且有培养大学生写作、阅读及表达能力的大学语文。最后,整个通识模块未涉及到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国家所要求的创业基础课程。

(3)从通识教育课程内部结构来看:首先,在同一所学校内,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和课时之间的比例不一致,有的1学分对应16课时,有的甚至1学分对应32课时。其次,从性质上来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不均衡,所提供的选修课程较少,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选空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三所高师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不协调、具体课程也不全面。

(二)专业课程缺乏时代感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能满足毕业生在实习中的专业需求,一般可以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体现出来。为此,我们来看看学生对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查回答情况:

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

(1)对“我省2010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基本熟悉”的比例达47.5%,不熟悉比例竟然达到39%。学生对于我省初中《思想品德》课改不熟悉的比例占48.2%。相关教材教法未做到与时俱进,就会导致学生对于相关课改的不熟悉,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措手不及。

(2)对于“我省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熟悉程度”调查显示非常熟悉的仅有2.1%,而不太熟悉教材的有26.2%。学生对我省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熟悉程度略低。

(3)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41.1%基本熟悉教学方法,比较熟悉教学方法的占22%,同时也有30%的不熟悉教学方法。这就表明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政治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

从表中的均值来看,五个问题的均值的范围都是在“2

(三)教师教育课程缺乏

高师院校思政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那么具体的课程设置就应该是偏重于实践的培养,但是问卷中问到“你认为学校所提供的师范教育课程是偏重于理论还是实践?”,调查结果来看:61.7%的学生认为师范教育课程是理论较多,实践较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当的人数占14.2%;3.5%的学生认为师范教育课程理论较少,实践较多。当调查者被问到“你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满意的地方有?(多选)”时,认为注重于中学教学实践相结合比例是最少的,占16.3%,反过来分析,专业教师授课时不太注重与中学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中学教学产生一种陌生感。

(四)综合实践课程次数教少,时间不够

在调查问卷中问到“你参加专业教学实习的机会多吗?”选择“大三才有”的占37.5%,选择“大四才有”的占36.2%。这说明专业教学实习的次数较少。关于“专业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是多长时间?”的问题来看,51.1%的学生实习的时间都是三个月;其次,实习时间为两个月的人数占33.3%。中学教学都是以一个学期(四个月及以上)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足四个月的实习时间和次数较少的实践是不能足以使学生完整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就没有达到实习最理想的效果。

三、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探析

针对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模块进行。

(一)通识教育课程:增加学分比例,丰富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通识教育模块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首先,从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来讲,在总学分的总比例应当增加至30%,并且还要贯穿整个大学在校课程学习的过程。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包括必修和选修部分,每个部分都应该涉及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具技能类和军体保健类。每一类至少有两门以上的必修课程,才能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尽量多开始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起爱好自由选择所喜欢的课程,使其具有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性,而且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从通识课程的内容来讲,第一,要设置与关文化素养相关的课程,例如中外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素养。第二,增加“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第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颁布相关文件要求大学新增加创业教育课程。

(二)专业课程:关注实践需要,精简课程比例

专业课程模块解决今后师范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教什么”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应该包括与思政学交叉的相关课程,例如:逻辑学、法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通史等课程。另一方面,适应时代的发展,关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需要,主干课程必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改之后的四个必修模块及六门选修课相衔接。与此同时,还应该按照学科的原理、方法论、史料和比较的思路来设置思政专业的主干课程,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学政治课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政治经济学、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2]。

专业选修课程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更加具体的课程,另一方面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设置,例如:政治法律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三)教师教育课程:突出师范特色,重点培养技能

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最能突显师范特性的就是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解决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教师技能课程,分别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3]。

一方面,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应包括五大必修领域:部分中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学教育与活动指导、中学教育基础、心理健康与道德发展。建议模块主要有教育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学校教育发展;班级管理;学校组织与管理等为选修部分,可供学校或学习者选择或组合。另一方面,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在走入教学岗位之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整个人在课堂上的艺术表现,因此,对教师技能的练习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效果。这些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说课与评课、三字一话、教学设计、微格教学等相关课程。选修课程可根据必修课程开设更加详细或者具体的课程来供师范生深入地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查缺补漏,例如,必修的现代教育技术下可开设选修课程:专业文献检索、wpS软件运用等相关课程。

(四)综合实践课程: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实践次数

2016年3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的文件,指出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累积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丰富创新教育实践形式,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可以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再分配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效果。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社会价值观面临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归根结底要多数社会发展服务,高校专业设置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关注社会发展的变迁,认清社会发展新形势[4]。

综上所述,对高师思政本科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的重改,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突出各自的培养功能,模块之间才能相互促进、融会贯通,最终达到高效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课程设置的重改,在理论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研究。在实践上,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提供优秀的师资且有效地推动“三重课改”的发展。

注释:

①此表中所列出的通识课程均为必修课程;由于每所学校的具体选修课程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只列出了选修课程的总学分。

参考文献:

〔1〕[英]菲利普・泰勒.课程研究导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0.11.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