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十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十篇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7:43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1

随着我国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知识产权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容,在企业中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是否能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完全的认识,所以本文将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对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知识产权这个方面提出有力参考,也为我国企业整体知识产权的深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保护知识产业方面一直没有重视,导致很多我国创造的成果被他国申请,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入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在企业整体形成良好的氛围,保证员工都为保护知识产权做贡献。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脑力创造的成果主要有发明创造、文学文艺作品、商标、服务标记及企业名称等,主要分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也可以促进知识创新,通过这两点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制定知识产权的内容;第二,重视知识产权之前,尤其是申请相关专利的时候,没有做好调查和分析,导致内容已经被别人申请;第三,相关内容不严密,导致日后被他人侵犯时不能保护自身的权益,因为是自身的问题;第四,保护知识产权只注重中国国内,忽视国际上的内容;第五,人力资源管理不严,员工容易泄露内容,另外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安全指数低。

三、如何加强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做好涉及知识产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是企业管理人员明确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整体上有制度保障,而这个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然后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完善招聘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招聘制度。一方面,各个工作环节都要有细化的岗位职责,明确奖惩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部门,严格要求员工的职责和权利限制,这个过程可以适当提高招聘的条件,如学历、教育水平等,重视对招聘信息的审核,尤其是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避免不正当竞争的连带责任出现;另一方面,建立负责知识产权的专业团队,提高他们对功能职责的认识,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将招聘细化,注意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思想政治境界。通过招聘制度保证新录用的员工都能有一定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责任。

2.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注意培养对于企业内部已有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注意培养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保密工作的完善和监管,而员工的职责感也要有提高;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从客观考虑问题,避免主观偏颇,注意在员工日常工作中挖掘有潜力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优秀人力储备。

3.通过各项制度避免员工跳槽减少人员过度流动是企业稳定的关键,尤其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职位,如果这个岗位的人员经常变动,则容易造成信息泄漏,不利于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经常有员工辞职也会让其他员工惶恐,工作积极性会有所下降。避免员工经常跳槽,企业就要有良好的氛围,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大注意人文关怀,多给员工一些关爱,让员工感觉到真正的温暖。注意员工的心理波动,从员工的需求出发进行工作,不能一味强制管理,这样缺少人性化的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而薪资福利待遇方面也要注意,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一定要予以奖励,尤其是对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有贡献的人员,这样才能让员工不断积极思考,促进创新。

总之,企业的知识产权是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涉及知识产权的各项内容。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企业还要注意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相关技术,重视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彻与实施,为创造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艳,师雅洁,毕蒙蒙.知识共享和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用机制研究——以华为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9703):86-91,111

[2]魏芳,魏纪林.试析以知识产权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J].知识产权,2014(16208):69-72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煤矿资源整合中的风险和对策研究资源整合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资源整合风险与对策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Swot分析法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浅论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基于数字资源整合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地理知识表达浅论信息资源数字化传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浅析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知识产权文化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信息组织方式的调查分析与优化策略知识产权质押的风险及防范对策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科技档案资源在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浅析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与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张百成.博物馆藏品的著作权归谁享有[n].中国文化报,2013-07-30(11).

[4]陈一,冉从敬.面向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创造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J].图书与情报,2014(6):120-126.

[5]余跃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5):29-31.

[6]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2-25].http:///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7]吴汉东.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2-113.

[8]汤雪梅.内容为王时代,数字侵权何觅“避风港”[J].出版广角,2012(7):40-42.

[9]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78.

[10]周玮.“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六项主要任务[n].光明日报,2015-07-14(1).

[11]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eB/oL].[2015-07-19].http:///zwgk/2008-06/10/content_1012269.htm.

[12]LiBeR[eB/oL].[2015-07-19].http://libereurope.eu/blog/2013/12/17/liber-releases-copyright-position-statement/.

[13]e线图情[eB/oL].[2015-07-19].http:///articleinfo.aspx?id=367367.

[14]theHagueDeclarationonKnowledgeDiscoveryintheDigitalageLaunches[eB/oL].[2015-07-21].http:///2015/05/06/the-hague-declaration-on-knowledge-discovery-in-the-digital-age-launches/.

[15]冯晓青.试论著作权限制之正当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4-21.

[16]王英.澳大利亚著作权法与图书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3):10-11.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3

一、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工作的机制

一个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于知识产权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1健全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企业中建立三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机构或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第一级在企业管理层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第二级在企业办公室内设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知识产权相关文件材料的具体管理工作;第三级在各有关部门设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分管范围及与其有关的知识产权文件材料管理工作,并规定按期将本部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相关文件材料移交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2建章立制—制定、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是一项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企业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自身发展规划及现有经营规模等情况,在国家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企、!卜内部的知识产权资料档案开发、保护、利用的规章制度。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包括:w企业知识产权分类管理制度,包括企业专利管理制度、企业著作权管理制度、企业商标管理制度、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2)企业知识产权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制度。(3)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利用与开放制度。(4)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保密与追责制度。3.完善保障—在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资料的安全保障措施。引发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有:资料档案流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知识产权档案的安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流失有:一是意外灾害引起的流失,针对这个问题一般采取信息备份,纸质资料数字化备份,电子资料档案则要脱机备份和联机备份,在时间上要分类采取实时备份和定期备份;二是人员流动造成的流失,首先要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是要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保密制度中规定,但凡是与知识产权关联的工作人员一律要与企业签V丁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4.同步管理—打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工作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同步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这样的趋势下知识产权管理纳人企业战略管理大盘子成为必然,而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是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重要支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而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档案工作应该是贯穿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全过程的一个同步管理。根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工作规划及具体运行过程,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体系,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到工作思路,将档案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两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共同置于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下致力于服务企业发展。

二、企业知识产权文件资料收集与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广,包括了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版权等多个方面,具有种类多样、权利获得及有效期时间长久等特点。企业知识产权等收集和管理应遵循知识产权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贯穿于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成套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加强对具有时效性标识和凭证作用的各种载体的附属性资料的收集并进行集中管理,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版权、产品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在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1.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包括获得知识产权前的发明创造方案、策划、实验数据、技术构思、研究课题立项、申请前的查新等文件资料。2.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审批和登记过程中产生等文件资料。包括知识产权申请文件,委托书,缴费凭证,审批机关的各种通知、公告文本、授权证书、登记证书、各种补充材料,权利的变更、转让、终止无效等文件资料。3.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包括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转让、许可、质押活动中签i丁的各种协议、各种法律文本、凭证性文件资料。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包括由保护知识产权引发的纠纷、诉讼、申述、鉴定、裁定以及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的文件资料。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包括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宏观分析、规划发展、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文件资料。

三、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开发利用的策略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4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会计;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159-03

投资者保护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重要路径之一,会计则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下简称科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与其资产特征是相匹配的,在融资方式上则具有灵活性。可见,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1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中的主要风险

1.1基础资产风险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专利,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主要来源,但是该基础资产具有如下风险:一是技术风险,也叫知识产权的固有风险。多由技术缺陷、技术进步等引起。技术风险会降低知识产权的价值,从而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是信用风险,即因知识产权的特征、运营成果的缺陷等导致的风险。表现为本息不能收回的风险、早偿风险、风险难以分散、抵押物执行风险等。主要受原始债务人信誉、知识产权信息的透明度、基础资产债务人的分散程度、知识产权的质量、偿债时间设计的均匀性等因素影响。

1.2提前偿付风险

提前偿付是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的风险,会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如果被提前兑付,会打乱投资者的资金安排计划。提前偿付往往是因知识产权转让、再融资、违约等造成。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票面或内含利率、知识产权资产的特征、宏观经济形势等会影响原始债务人的提前偿付

决策。

但是,证券公司参与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由于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从而能够有效地应对提前偿付风险。

1.3交易结构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涉及知识产权人、投资者、证券公司或承销商、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银行,乃至回购方等。各参与方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并加剧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面临的总体风险。例如,交易参与方履行职责不力、交易软件或设备故障、交易结构设计的缺陷、证券化产品被降级等。

1.4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有时会是致命的。例如,用于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基础资产在产品发行后,被发现存在所有权纠纷。这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打击,使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归于无效。

2公司治理框架下的会计投资者保护路径

2.1会计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外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公司治理,会计的地位都是中心的和不可或缺的。在包含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有效传递是一个重要的机制设计。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都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2.2会计投资者保护的路径

2.2.1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主要通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是保护投资者的主要路径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可靠性,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和盈余稳健性来衡量。二是相关性,可以通过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和年报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来衡量。三是信息披露,分为非财务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

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主要通过披露知识产权及其运营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来实现。

2.2.2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常规设计。首先从日常管理控制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构建良性的企业文化、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并正确认识到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也是维系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稳定性和制衡性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从我国近几年的企业内控实践来看,内部控制的质量还跟内控信息的披露以及外部监督有关。

知识产权证券化属于高风险融资业务,内部控制的质量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2.2.3审计质量。投资者通常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精力去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识别和判断。作为独立第三方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师提供的审计信息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来源,必须具有高质量特征。审计的质量跟审计独立性(衡量指标有客户的重要性、审计收费合理性、审计任期等)、审计质量特征(衡量指标有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特长、注册会计师行业评价、注册会计师占事务所从业人员的比重等)、审计保障能力(衡量指标有法律保护程度、事务所的资产规模等)有关。

中国证监会规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事务管理报告》必须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对保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2.2.4财务运行质量。财务运行的好坏最终决定了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实现。财务运行质量可通过投资质量(借助投资效率、投资结构等指标)、资金运营质量(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性流动资产比重等资金运营效率指标和流动比率等资金运营安全指标等来加以反映)、筹资质量(借助资本结构、股权资本成本、担保程度等指标)和股利分配质量(借助成长性、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的稳定性等指标)来衡量。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财务运行质量取决于知识产权获取未来现金流的能力,是对投资者进行分配或还本付息的基本保障。

3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会计投资者保护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的建议

3.1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

科微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目的是为科微企业融资,从而有了“基于融资目的的知识产权信息披露”问题,表明跟常规的信息披露存在差异,科微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例外管理。

应做好三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来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这对解决基础资产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和法律风险都是有益的。一是知识产权自身信息的披露,包括:法律权属信息,知识产权类型,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人所处的地区,独立性、用途、可替代性等专用性特征,剩余保护期限,技术的先进性、能够被应用的程度、独立性和所处的技术阶段,知识产权的评估金额等。二是知识产权会计信息的披露,包括:知识产权的成本信息,成本类型,运营信息,现金流量及预期信息流量信息,贬值、摊销等知识产权的价值动态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范围与方式,知识产权财务风险信息等。三是与知识产权融资有关的信息披露,包括:资本增量,融资方式,担保或保证能力,科微企业的信誉、信用等级,评估机构的公信力、估价风险,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政策,企业的资金政策、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融资习惯,宏观政策情况等。

3.2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合规管理

实现“真实销售”后,知识产权及其融资产品的管理由科微企业转到证券公司。合规部是证券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控制部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的全部风险原则上都应由合规部介入进行动态的管理,特殊目的管理机构(SpV)分为公司型SpV(SpC)和信托型SpV(Spt),因此合规管理有两个最主要的管理机制:一是针对SpC的风险隔离机制。取消SpC的门槛限制,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为科微企业融资服务;进一步降低证券公司发行SpC的资格限制,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为主要审查依据;严格审查SpC的对外担保行为;严格审查SpC的交易结构,避免双重税赋问题。二是针对Spt风险防范机制。重点针对Spt运行的金融体系风险和自身风险。Spt涉及信托知识产权的权属转移问题,需要通过合规管理去解决以下风险问题:撤销风险,即知识产权人申请撤销信托关系的风险,应通过事前确认信托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的稳定性来加以避免;信托性质界定风险,即信托关系被界定为融资担保关系的风险,应通过合规审查,确保信托知识产权资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利得到妥善处理,随着真实销售,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风险确已转移至Spt;债务人行使抗辩权风险,应重点运用合同法相关条款通过事前的审查加以避免;Spt的破产风险,通过准入、行为能力、治理结构和财务结构的审查、限制和监控,使Spt远离破产风险;核算风险,主要指Spt机构的自身财产或独立于信托知识产权财产的其他财产产生的现金流,与信托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未分开核算,导致难以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风险,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要求来加以避免。

3.3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管理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越复杂,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难度就越大。证券公司或其成立的SpV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会计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的日常管理作用。一是流程控制。通过授权与分权、审批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控制措施,把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协作而又相互制约。二是事项控制。对特殊的事项(如提前偿付)实行例外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程序。

3.4强化会计监管、保护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者的利益

防范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主体是科微企业及其他直接参与方,但是光靠企业自律是不行的,还需要外部的会计监管。一是会计管理部门监管。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对会计违规的查处重点是上市公司,力度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适度的监管。二是证券管理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由于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正在形成,而分业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监督商业银行与信托、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容易导致管理真空或职能重叠。三是多部门协作监管,以更好地进行职能界定,发挥会计监管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宏,张婷.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m].北京:法律

出版社,2011.

[2]杜静然,姚王信.基于投资者保护的知识产权证券化

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2013,(8).

[3]谢志华,等.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

(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

oL].http:///newlaw2002/slc/slc.

asp?gid=197268,mar15th,2013/mar18th,2013.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5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60

1研究背景

目前云南省产业联盟发展迅速,联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企业的重视,相对于拥有专业知识产权法律团队的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中小企业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一般不会专门设立知识产权法律部门,一旦遭遇侵权,只能被动面对,常常遭受巨大损失。

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上都具有特殊性。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将有限的资金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不得已只能忽视知识产权。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往往不专门设置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在联盟中,由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缺失,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产业联盟知识产权管理中的短板。但若是要求中小企业专门设置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尤其是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大,技术落后,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低,往往起不到较大的作用,得不偿失。

云南省产业联盟正在蓬勃发展,但面向产业联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研究成果尚未出现,亟须进行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本文的设计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平台的设计,有利于促进实践,帮助中小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因侵权造成损失,促进企业发展。

当前我国也有致力于设计专利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的企业,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广东专利信息中心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平台”、上海汉光的“汉之光专利管理平台”、保定大为计算机软件的“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等,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国外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主要有专利信息管理系统、商标信息管理系统、版权信息管理系统。在专利管理系统方面有美国的Docketexpress专利管理系统和Cpi专利管理系统等。国外的商标信息管理系统也非常先进,尤其是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商标信管系统。版权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如美国版权局电子注册记录与注册系统CoRDS的开发建设,实现互联网数字作品的在线版权登记申请、注册与保存。国外因其知识产权立法成熟,企业管理完善,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平台管理,中小企业有能力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2本文创新之处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问题量身打造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平台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网络管理部门”,解决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保护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平台分为内平台和外平台两方面。内平台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目的是为企业快捷管理自主知识产权,使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化。外平台充分利用产业联盟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人才“私人服务”,以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内容包括知产助理、法律资讯、知产课堂等。平台特殊性在于企业登记的创新计划书(不需要核心技术,只需要创新技术名称、用途等基本信息)在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可以作为自主开发的证据,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并且,平台仿效“淘宝”经营模式,企业在平台中可自行选择知识产权人才,自主沟通协议。企业与知产人才属于双向选择关系,知产人才同时也可以选择企业,以达到双方合意,保证服务质量。双方在平台中达成协议,知产人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申请知识产权、检测侵权情况、帮助企业维权等。平台作为“中间人”,为双方提供担保,以及解决纠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对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Zw(]数据来源: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云南省中小企业网。[Zw)],68%的企业主要需要保护的是注册商标,企业需要保密的技术和申请专利仅占38%。可见,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需要专门设立法律部门保护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对产业联盟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既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又可以达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目的。同时,节约的成本可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企业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又是创新的平台,联盟中小企业在平台中沟通交流,互相合作。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团队进行新产品创新。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联盟中小企业可以集结起来,合作研发新产品。同时,单个中小企业完成不了的创新产品,可以通过平合联盟中其他企业一起完成。并且,通过平台更能发挥联盟“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高校与企业可通过平台加强沟通,达成合作。由高校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创新。

3云南省产业联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构建

31平台构建基础

近年来,联盟的数量不断增多,联盟中企业数量也逐渐增多,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案件逐年增长,因管理不善,部分高科技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联盟内部企业多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相对于联盟中的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分析、管理、风险预测、维权途径与手段方面于明显的弱势。中小企业资金较少,规模较小,并且没有足够的高科技人才进行创新,限制企业扩大发展。通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既可以保护既有知识产权,又可以和其他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合作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创新。联合开发的新产品可以通过“专利池”共享,促进联盟内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平台更能发挥产业联盟的优势。产业联盟中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加强沟通。例如,企业的创新计划缺乏科技人才,可以在平台中寻找高校合作;企业的创新计划缺乏资金,可以在平台中与政府沟通,以获得政府支持;政府的发展规划可以在平台中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促进经济发展等。建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所需的成本可由联盟中的中小企业共同分担,这使得每个中小企业不必承担过大的资金压力,属于低投入、高回报模式。

32平台系统总体框架

平台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基础信息的录入及管理。企业将其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录入平台,平台给予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包括企业信息、发明人资料、申请资料。平台创新提出管理企业登记的创新计划书(不需要核心技术,只需要创新技术名称、用途等基本信息)在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可以作为自主开发的证据,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平台文件管理主要是管理所有数据存储、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四个板块:数据导入、导出、备份、恢复。其内容主要是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如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保密技术等。

平台用户管理包括企业用户和知产人才用户。对于企业用户,平台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在平台中,企业可以申请招聘知识产权人才帮忙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相关信息。知产人才(如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可以在平台根据自身优势,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管理。企业与知产人才可以达成协议,双方在平台上建立委托关系,企业将其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委托知产人才进行管理。

平台检索管理是用户根据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特征查找符合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在企业申请注册知识产权前,对已注册的专利、版权、商标等信息先进行全面检索是十分必要的,以防准备申请注册的专利、版权、商标等与已注册的专利、版权、商标相同或相似,最终无法注册成功。

33建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动力,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作为管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平台,安全保障尤为重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是依托于知产平台的系统,其目的是维护知产平台不被恶意攻击,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维护信息安全,保障平台正常运营的系统。其区别在于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侧重于维护平台安全,在平台树立“防火墙”。

(1)技术保障体系。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技术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二是软件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平台的基石,是平台的硬件保障。软件服务平台是知识产权管理软件,软件应服务于用户,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

(2)服务保障体系。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组织保障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成立领导小组,互相协作,共同构建平台。资金保障需要国家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充分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人员保障即需要大量的信息人才。平台的建设开发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信息人才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3)环境保障体系。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环境保障体系指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政策保障指政府发挥导向作用,规划指导,规范市场运作,保障平台的规范运作。法律保障即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平台的健康运行。法律既是平台的保障,也是企业与知产人才利益的保障。

4结论与展望

基于对云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细致的分析,从实际出发,本文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构建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围绕产业联盟相关理论、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平台系统分析与构建以及保障机制展开。研究建立在产业集群理论和知识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发展。同时,研究对促进云南省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问题量身打造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目前,云南省产业联盟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产业联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构建的基础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本文提出了平台构建的设想,但具体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适应信息化发展。未来理论方面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实践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薇,王琳娜,赵国君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0,28(5).

[2]王琳娜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构建[D].长春:吉林大学,2010

[3]涂赤枫,张晓丹,张旋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思考[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3).

[4]冯晓青我国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

[5]魏国华初探专利中介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C].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

[6]李喜蕊论中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

[7]郑杰浅谈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平台建设意义[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

[8]JeanGuinetBoostinginnovation:theClusterapproach[J].innovationClustersandinterregionalCompetition,2001(11):93-94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6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托管制度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有必要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正好的满足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更好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促进企业更快发展。一、知识产权托管现状(一)知识产权托管的作用知识产权托管是一种服务模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性和长期持有、非货币性、创造经济效益不稳定的无形资产特性,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企业根据管理需求与托管服务商,在签订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授权托管协议下,托管服务商在授权范围内,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其业务包括:对知识产权战略与发展进行研究,提供专业方案;协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逐步实现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协助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训企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注册的各项事宜提供建议及注册,协助完成日常法律事务;完善、监督、落实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监测及侵权预警,调整创新方向和内容,对侵权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名牌的经济价值等等。实行大企业大托管,小企业小托管。〔二)知识产权托管的发展动态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如北京、上海。实践表明通过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企业专利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开始尝试将拥有的专利进行策略性的专利转让和许可,部分企业专利经营已经初见成效。(三)知识产权托管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少。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技术新,但普遍缺乏信息、资金和专利人才。据调查,我国有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但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交易。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间题也不容乐观。此外,部分企业在缺乏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侵犯着他人的知识产权。大型企业的情况相比中小企业要好一些,但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知识产权顾问的服务,全面提升其知识产权水平。二、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存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长远目光投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得到免费的知识产权方面咨询、培训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和申请量增长;中介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培育潜在客户。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具有如下特征:①预防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②便捷性:实行统一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克服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弊病,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③经济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极具经济性。④保护力度大:托管系统把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和司法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管理,克服了单一司法保护的局限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⑤优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托管系统的建立将能有效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司法保护素质,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⑥理论创新:托管概念超越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意义。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引人专利机构和专业人才,可以突破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颈,使企业获得专业服务,并通过更有效地挖掘专利、进行专利布局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还可以获取大量的产权和研发信息,并通过专利交易、维权等活动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行业内稀缺的高水平专利人才一人服务多家企业,不仅使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三、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思路1.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机制配备专职知识产权托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将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纳人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托管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2.强化知识产权托管的政策导向把知识产权托管纳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评估审查、合同签订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托管。3.有效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的宣传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在企业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内容和模式培训,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充分理解托管的重要作用,为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4.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中介机构力量,建立企业托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查询、跟踪和监督托管事务的进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托管工作的服务效率,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5.托管的重点是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助推器,托管工作的重点是协助企业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动力。四、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内容(一)市场预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多数群众希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所变革。调研中,群众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服务对象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对象,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国有大型企事业及合资或独资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三)资金的运用资金主要用于托管机构筹建期和运营初期,包括几个方面:租用办公场地,购置基本设备,维持中心日常运行的经费等。(四)业务开展与推广在开展业务经营的过程中要抓住几个环节:确立服务项目、制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建立服务对象级别档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服务;定期进行自检和他检;定期进行财务核算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托管制度;中小企业;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知识产权托管现状

(一)知识产权托管的作用

知识产权托管是一种服务模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性和长期持有、非货币性、创造经济效益不稳定的无形资产特性,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企业根据管理需求与托管服务商,在签订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授权托管协议下,托管服务商在授权范围内,代为管理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其业务包括:对知识产权战略与发展进行研究,提供专业方案;协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逐步实现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协助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训企业人员;对知识产权注册的各项事宜提供建议及注册,协助完成日常法律事务;完善、监督、落实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监测及侵权预警,调整创新方向和内容,对侵权及时进行调查、取证,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名牌的经济价值等等。[1]实行大企业大托管,小企业小托管。

(二)知识产权托管的发展动态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开始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如北京、上海。实践表明通过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企业专利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开始尝试将拥有的专利进行策略性的专利转让和许可,部分企业专利经营已经初见成效。

(三)知识产权托管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少。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技术新,但普遍缺乏信息、资金和专利人才。据调查,我国有超过65%的发明专利、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但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交易。[2]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也不容乐观。此外,部分企业在缺乏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侵犯着他人的知识产权。大型企业的情况相比中小企业要好一些,但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知识产权顾问的服务,全面提升其知识产权水平。

二、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存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长远目光投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得到免费的知识产权方面咨询、培训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和申请量增长;中介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培育潜在客户。

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具有如下特征:①预防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②便捷性:实行统一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克服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弊病,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③经济性:托管制度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极具经济性。④保护力度大:托管系统把行政管理、档案管理和司法管理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管理,克服了单一司法保护的局限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⑤优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托管系统的建立将能有效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市民的司法保护素质,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⑥理论创新:托管概念超越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意义。[3]实施知识产权托管制度,引入专利机构和专业人才,可以突破中小企业专利管理人才短缺的瓶颈,使企业获得专业服务,并通过更有效地挖掘专利、进行专利布局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还可以获取大量的产权和研发信息,并通过专利交易、维权等活动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行业内稀缺的高水平专利人才一人服务多家企业,不仅使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人才的利用效率。

三、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思路

1.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机制

配备专职知识产权托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将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托管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2.强化知识产权托管的政策导向

把知识产权托管纳入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评估审查、合同签订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托管。

3.有效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的宣传培训工作

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地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在企业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中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内容和模式培训,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充分理解托管的重要作用,为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平台

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中介机构力量,建立企业托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查询、跟踪和监督托管事务的进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托管工作的服务效率,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5.托管的重点是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助推器,托管工作的重点是协助企业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动力。[4]

四、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建设内容

(一)市场预期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多数群众希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有所变革。调研中,群众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服务对象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对象,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国有大型企事业及合资或独资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三)资金的运用

资金主要用于托管机构筹建期和运营初期,包括几个方面:租用办公场地,购置基本设备,维持中心日常运行的经费等。[5]

(四)业务开展与推广

在开展业务经营的过程中要抓住几个环节:确立服务项目、制定各项服务收费标准;建立服务对象级别档案;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服务;定期进行自检和他检;定期进行财务核算。

参考文献:

[1]代月强《知识产权托管:企业走向成功的通道》.《知识产权》,2008,7.

[2]《知识产权托管:探索企业服务新模式》.《中国科技财富》,2009,13.

[3]席靖彭《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境界》.《发明与创新》,2008,6.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按照“以机制促产出、以转化带发展、以保护谋优势”的方针,围绕我县龙头支柱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促进计划,提高县域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推进创新型*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形象,为构建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把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全县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综合保护水平,将*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县。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全县建立50个知识产权基层工作站,同时发展、引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5家,实现知识产权工作全覆盖

——制定和完善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专利、商标、版权专项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年。

——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产业化,在全县扶持和培育5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500件以上,年授权量达到1000件以上,其中企事业单位申请量占40%以上,发明专利比例达30%以上,涉外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全县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2年拥有注册商标2000件以上,其中省、市著名商标达80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5件。逐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以及特色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知识产权集群。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牵头,县知识产权局具体负责,建立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文体局、*工商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商务局、*质监局、*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协调全县知识产权工作,加快优化横向协调的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在全县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重点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单位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站,并引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开展服务;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

(二)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投入支撑体系。

1.建立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300万元资金作为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并随县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资金专项用于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试点示范、表彰奖励、行政执法、知识产权维权、专利申请和授权资助、专利转化实施及产业化资助等。

2.加大金融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支持。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信贷支持,将金融机构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信贷资金额度;该项工作列入县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指标。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对创新活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支持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专利及其它知识产权权质押融资业务。

3.强化税收、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支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其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在按规定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探索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制度,各部门、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同等条件下必须优先购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针对县内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分类、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战略、专利信息分析、专利文献检索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有重点、有层次的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围绕县内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打造一支知识产权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专门人才队伍。

(四)健全县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

2.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县知识产权局、*工商局、县文体和新闻出版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协作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逐步建立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

3.探索建立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自律和保护机制。组织开展企业管理者沙龙、科技人员沙龙等活动,探索通过协会组织建立知识产权自律和维权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逐步在全县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制定协会会员知识产权自律规范,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1.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将知识产权宣传作为科普活动和“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重点做好“3·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段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2.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在三年内使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100%受训,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60%以上能够得到培训。针对我县农业现状,对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业主、农业龙头企业普及专利保护、原产地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集体证明商标、特种蔬菜栽培技术保护知识,培训面达50%以上。

3.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在学校开设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把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加以保护,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在县内认定30所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

(六)营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转化的良好环境。

1.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追求成功,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创新财富得到保护。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2.优化政策环境。做好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联动。在县委、县政府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政策中,要加入具体的知识产权内容;在县科技杰出贡献奖、县科技进步奖评定的政策规定中,加入具体的知识产权指标。

3.建立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将年度专利申请量等知识产权具体指标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镇(街道)的考核目标,把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以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实施及产业化等作为考评内容,把知识产权奖励纳入县委、县政府科技奖励范畴。县科技(产业)计划项目,要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判据”的方针,将知识产权贯穿于计划管理全过程,在项目立项、验收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等工作中,增加知识产权评价指标,明确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审查的作业流程,企业新产品研发要明确知识产权的产出目标。在技术创新中要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对职务发明人的“一奖两酬”制度。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龙头支柱产业知识产权促进计划。以“一龙头两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指导,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编印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办法示范文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借鉴;指导县内重点优势企业采取“突围”和“包围”、自创和并购等各种策略,有效规避他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指导企业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研发机构的考核评定中,将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鼓励把科技成果申报知识产权,尤其是申报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鼓励优质产品及时注册商标,培育著名(驰名)品牌;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及时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战略。力争三年内培育13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配备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建立专项资金。

(二)实施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促进计划。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冬草莓基地、优质枇杷基地、二荆条辣椒基地、成都麻羊基地和农业园区,以精细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的专利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优质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包装外观设计、商标注册、集体证明商标、原产地标准化认证等。提高县内农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和登记的数量,打造*农产品著名品牌,利用知识产权策略打开国内外的市场销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计划。发挥科技三项费、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科技成果孵化资金等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对专利转化项目立项上优先安排,科技经费资助上重点倾斜,重点支持“一龙头两支柱”产业等领域发明专利项目的转化实施,并积极倡导通过专利许可方式转化专利成果。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县专利数据库,在网上免费宣传、推介专利成果,促进专利的转让、转化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由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知识产权局,负责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和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重大事项。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证券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金融安排最大限度地开发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其担保价值,促进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应用。研究这一新兴事物对于推进我国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所谓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originator)以知识产权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预期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和已签署许可合同中保证支付的使用费)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由后者据此发行可流通权利凭证进行融资的过程。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主要交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参见图1):

第一步,对要证券化资产进行打包,构建知识产权资产池。为了能够成功地发行证券,发起人首先要对自己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知识产权进行清理、估算考核;然后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将哪些知识产权用于证券化;最后把这些知识产权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

第二步,创建spv,将知识产权资产池真实转让给spv。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破产隔离功能的特殊目的载体(spv),使被证券化资产可以从发起人的资产中独立出来,实现破产隔离功能。在创建了spv以后,发起人将支持证券发行的知识产权真实转移给spv。

第三步,信用增级。为改善发行条件,特设载体必须提高知识产权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信用增包括外部增级和内部增级两种方式。

第四步,证券评级。普通投资者无法考察发行人对知识产权证券还本付息的能力,需要由一个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完成这一工作。信用评级机构应将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告。

第五步,发行证券。知识产权证券的发行人根据不同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偏好情况对知识资产进行打包,发行不同层级结构的证券。目前国家在推行其的时候,主要面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互助基金、养老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

第六步,对资产进行管理,建立投资者还款账户。发行人应当指定一个管理人对知识产权资产池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并把这些现金流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账户。

最后,按期还本付息(图2)。按照规定的期限,托管行将由资产池产生收入对证券进行还本付息,至此,整个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即告完成。

知识产权证券本质上是资产担保证券的一种,其与普通资产担保证券的区别在于:由于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基础资产池的组建、破产隔离、资产池现金流的预测等方面都不同。

知识产权证券化与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存在着差别。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以资产信用为支撑、结构性融资等特点,而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则不具有。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主要是采用抵押贷款合同的形式,面向的融资对象主要是银行,而知识产权证券化采用的是证券融资形式,面向的融资对象主要是资本市场。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搭上一道桥梁。

知识产权证券化与风险投资也有区别。知识产权证券化中投资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固定的收益,风险投资目的则在投资企业获得增值后将其股权转让,进行其他投资;前者投资者一般不介入公司管理活动,不会产生对融资公司原股东股权冲淡效果,后者从一开始就会非常全面地介入公司管理和经营,会冲淡原股份持有人的股权比例结构;对处于研究开发期、创业期的企业,风险较大,更愿意采用风险投资这类股权投资的方式,而对于技术研发比较成熟的企业,则更适合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这样的融资方式,这既可以融入资金,还可以不丧失公司股权。

不同参与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有着各自的收益:对于知识产权证券的发起人来说,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融资形式。这一融资形式可以使发起人享受表外融资的好处,在不改变股本结构、保留对其知识产权所有权的情况下将知识产权资产的未来收益提前实现,解决发起人资金流动性难题。同时,知识产权证券化还能分散知识产权所有人风险,实际上是一种为未来收益进行保险的保险形式;[1]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知识产权证券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参与新技术经济的机会。知识产权证券将纯粹的技术风险与其他风险,如管理风险、营销风险等隔离开来,这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于知识产权证券直接参与到一个更为纯粹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运作中去,获得这一科技成果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对于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保险商等中介机构来说,可以通过提供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设计证券融资结构、经营知识资产等服务,拓宽业务范围并从中获益。

二、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态势

美国是最早探索和尝试将知识产权进行证券化的国家。从世界上第一桩知识产权证券化案“鲍伊债券”开始,美国涌现出一系列案例。前后统计起来,不下十件。从美国实践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非常广泛,包括音乐版权作品、电子游戏、电影、时装品牌、药品专利、甚至专利诉讼的胜诉金等。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在美国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

学术界也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表示出极大关注。在鲍伊债券后一段时间,法律和商业期刊上出现了大量的文章,就如何将知识产权资产包进行证券化进行了深入探讨。1999年到2002年,关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讨论达到顶峰。之后,学者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热情有所减退,在这方面的文章减少,见于报道的重大交易案也寥寥无几。近两年来,知识产权证券化出现复苏迹象。2005年底,美国出现首桩软件证券化融资案,即tideline案。该案设立了一个由第三方专业投资公司设立的、面向众多交易者长期存在的独立spv。长期spv的设立对于减少融资成本,促进融资交易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同年,ucc融资公司主导的bcbgmaxazria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被“美国许可费征收协会(les)”评为年度最佳交易案。这些表明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已经由最初探求是否可行发展到如何进行高效运作的阶段。

知识产权证券目前主要采用定向发行方式,向机构投资者或私募基金发行,缺乏通畅的退出机制。2006年底,美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指数——oceantomo300tm企业专利评估指数。该指数对三百家拥有优质专利的公司进行评估,由oceantomo公司与美国证券交易所联合,投资者可以根据该指数购买股票。虽然,tomo指数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分析某项资产(专利)所反映的公司财务状况来决定是否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这与通过分析某项资产(专利)来自由买卖该资产本身(也即该资产证券)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并不能算是建立起真正的知识产权证券退出机制,但是二者之间差距已经非常容易跨越了。tomo指数的出现,对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历程始终与知识经济发展、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资产评估方法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从1997年鲍伊证券开始十年间,知识产权证券化在美国走过了一条萌芽、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从探索到推广、从设立专门的spv到spv长期化、从面向私募基金发行到寻求进入华尔街市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逐渐开始承认知识产权价值的过程①,是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从生产要素转变为金融资产的过程,是一个有效解决“公司知识产权财务难题”的过程②。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的发展,日本显得非常积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2002年以来,通过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日本有着更多的知识产权资产需要进行产业化应用。为了加快这些专利的产业化应用,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02年4月声明,将对信息技术和生物领域等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实行证券化经营。

欧洲与美国在金融体制和法律体系间存在差异,其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路径与美国也不同。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中,欧洲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体育产业转播权或者门票收益证券化案例上。除了体育产业证券化以外,欧洲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先后将电影版权、音乐作品进行证券化融资。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的新兴融资工具,也引起了不少国际组织的关注。在wipo的中小企业栏目中,曾经对知识产权融资问题进行过专题讨论,并将知识产权证券化看作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潮流”。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委员会(uncitral)、经合组织(oecd)等,也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说明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三、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一直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因素①。从

(一)

(三)证监会模式

证监会模式是指在证监会主导下,由创新类证券公司向社会发售资产收益凭证,发起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用计划所购买企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权益,并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流通资产收益凭证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框架。银监会模式与证监会模式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但是两者具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两者都具有资产证券化制度提供者与监管者的职能,因此在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以说最小。

(四)科技部模式

所谓科技部模式,指的是由科技部等这类拥有大量技术成果的国家部委来主导,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由科技部出面设立一个spv,然后将其拥有的科技专项研究计划中取得的、适宜于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转让给该spv,然后由spv以这些科技成果产生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付购买科技成果的费用和资助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spv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获得的收益支付证券持有人的本息。

科技部模式优势在于作为国家科研开发工作的主管机关,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某项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发展前景,从而能够将那些最适合于市场化、产业化而缺乏后续资金的科技项目推向市场,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同时,还可以为这些科技成果寻找到一个权利归属主体,改变“国家所有实际就是无人所有”的局面。

科技部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自主创新与科技产业化应用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是在证券发行方面科技部同样处于受监管者地位,所以在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科技部近些年来,加大了对科技融资的扶持力度,并与银监会及其下属的国家开发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方面,科技部模式能够与银监会模式相结合的话,那么既能发挥科技部拥有充足的高技术成果,以及在技术市场前景判断方面的长处,又能发挥银监会模式在证券制度监管方面的优势,这对于推进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无疑可以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可以采用的几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为了能够成功推进这一制度的试点,应当将各种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笔者在借鉴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进程提出下面八点政策建议:

第一、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总体思路应当是:采用政府试点、立法先行的模式。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项横跨证券、信托、知识产权、保险的多功能金融创新工具,应当借鉴信贷资产证券化“边试点边立法”的模式。在前期,由政府主管机关进行小规模地试点,这样可以减小由民间主体进行试点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由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税务局等部委组成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小组”,制定类似于《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搭建证券化框架,全面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制定一部适合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所有类型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法》。

第二、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国家科技或知识产权主管机关与证券化监管机构之间积极协调与合作。

银监会和证监会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监管机关,同时又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主要监管机关。作为金融机构的主管机关,两个机关都有动力回应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竞争手段来提升竞争力。[5]而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来说,两个机关都没有动力去主动尝试这一个风险较大的新兴事物。最有动力推进这一事物的机构是那些高科技企业主管机关以及手中掌握着大量技术成果或者负有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的国家部委,如科技部或国家知识产权局。这些部委作为国家科技及知识产权的主管机关,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却缺乏在证券化规则提供方面的权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成功地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国家科技和知识产权主管机关应当寻求银监会、证监会等资产证券化试点主管机关的支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试点与发展。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一直于科技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高科技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再加上在资产证券化试点中所积累的经验,是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方面一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

第三、在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证券资信评级的机制。

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准确地确定作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产生的现金流,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准确地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成功地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

要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一个充分竞争、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一个充分、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才能在有效市场竞争条件下形成合理的知识产权价格。

除应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证券的信用评级工作。2007年8月,证监会颁发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应在这一《办法》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尽快构建出全国统一的资信评估市场,这样才有可能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下培育出独立、公正、权威的本土资信评估机构,形成资信评估核心竞争能力,使我国资信评估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明确知识产权“真实销售”的条件,尽快制定“知识产权许可条例”,健全知识产权抵押登记的有关规定。

将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从发起人转让给spv,实现风险隔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法律中予以明确。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很少有将所有权完全进行转让的,多半采用的是许可的方式。知识产权许可问题既重要又复杂,我国目前主要知识产权法规对于这一问题只有简单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许可条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规范。

知识产权信托也是知识产权“真实销售”的一种方式。我国2001年的《信托法》对此并没有规定,仅在2001年人民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将知识产权信托明确纳入信托投资公司经营范围,立法上的欠缺会为知识产权信托增加难度,需要对有关法律及时完善。

知识产权的登记制度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进行授权登记以外,还应当包括抵押登记、信托登记等等。由于登记的种类众多,如何进行协调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登记机关多而分散,使得登记的效力出现问题。为了能够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必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登记体系。

第五、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方面的条例,规范“专利池”的构建,为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组建扫清法律障碍。

在将知识产权打包构建知识产权资产池的时候,可能产生市场垄断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各国的反垄断法都试图进行规制,以降低滥用专利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2007年《反垄断法》虽然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垄断行为,但是可操作性较差,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司法裁断任意性的情形。为了能够规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建议由有关部门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条例”,为证券化过程中资产池的组建扫清法律障碍,使得资产池的组建不会被置于司法裁断的任意性之下。

第六、出台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证券化中各方参与人的税收负担。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证券化推进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证券化操作过程是否具有可行性。我国对于创新型企业给予了许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很少有针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的。为了能够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应当制定类似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税收政策”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税收政策”,提供专门税收优惠措施,也可在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七、明确spv证券化操作载体法律地位,赋予其发行资产担保证券的资格。

证券化的主要特点在于设立了专门用于证券化操作的法律载体(spv)来隔离风险。spv可以采用信托结构,也可以采用公司形式。按我国目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spv无法满足设立程序与资本金的要求。考虑到知识产权证券化具有的资产信用融资的特性,应当突破《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特定目的公司制度,对spv的设立条件进行专门规定。这可以通过修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或者在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中进行规定。

第八、明确知识产权证券属于“证券”的范畴,规定符合其特性的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条件。

知识产权证券属于资产担保证券的一种,但我国《证券法》并没有明确将资产担保证券纳入“证券”的范畴。《证券法》第2条中规定了“经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这一弹性做法来提供变通。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中,将资产支持证券定义为“由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发行,代表特定目的信托的信托受益权份额。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从这一定义来看,资产支持证券只能算是信托受益权而已。不过从允许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发行和交易来看,可以把这类信托受益权证书看作是定向募集证券的一种。知识产权证券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一种,与信贷资产证券具有相似的特征,应当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知识产权证券具有资产担保证券的特性,不应适用普通证券发行和信息披露的条件,应当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或者专门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中,进行专门的规定。

参考文献:

[1]agiatoja.thebasicsoffinancingintellectualpropertyroyalties[a].bermanb.fromideastoassets:investingwiselyinintellectualproperty[c].newyork:johnwiley&sons,inc.,2002.423—441.

[2]于凤坤.难解的中关村‘歌德巴赫猜想’[j].国际融资,2005,(2):23-25。

[3]赵弘、赵燕霞.中关村1012家科技型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一)[eb/ol],/fdjjgc/05_1.htm,2008年1月23日访问。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篇10

关键词: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最优化

一、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广泛,包括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的管理等。档案馆也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并且在档案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是指档案馆整体管理方案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方法、规范、计划等的组合,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规避侵权风险,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提高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二、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的困惑

1.档案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不健全

档案馆纸质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并存,浩如烟海,许多内容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尤其电子信息资源更加易于遇到版权问题,但档案馆注重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利用,却较少关注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些档案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逐渐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但管理规范标准不完善,缺少系统性,整体管理方案紊乱,不明朗。个别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模棱两可,存在不确定性。例如,某一档案馆在“档案馆维护知识产权声明”中显示“对尚未完全解决版权问题的信息产品的服务,在利用地点、利用时间、利用数量和利用方式上加以必要限制。”

2.知识产权管理与档案馆战略目标缺乏关联性

战略目标是组织制定的一段时间内所要完成任务的具体规划,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纲领性目标。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很少涉及档案馆战略目标。诸多档案馆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时,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设备更新、建筑布局等核心业务问题,普遍认为知识产权管理可有可无,仅处于次要地位,更谈不上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设计。这样,造成档案馆战略规划与知识产权管理严重脱节,把知识产权管理排除在档案馆战略目标之外,缺乏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竞争力的认识。

3.知识产权保护前期准备不充分

《著作权法》第46、47条规定,出现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和后果。档案馆虽然享有若干的豁免权,但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超出了法定范围,档案馆不存在其他特权。另外,档案馆普遍没有设置版权管理的专门岗位,没有编制版权费用的预算,造成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岗位设置较少,经费投入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还缺少准备。

4.档案用户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档案用户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清晰的认识。传统上利用档案信息不存在版权问题,只要档案馆公开某一档案,均可以加以利用,很少考虑知识产权问题。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案成为档案用户不可回避的话题。在立法上,中国《著作权法》没有对数字化作品临时复制做出明确规定。同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临时复制予以回避。国际上,对禁止临时复制存在着诸多争议,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均明确反对禁止临时复制。各国法律的不确定性在某种意义上诱导档案用户产生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尤其在档案馆web2.0的环境下,威客、博客、微博等web2.0技术在档案馆网站中的应用,用户利用档案馆信息资源,增大了用户可能带来的侵权风险。

三、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优化策略

1.完善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政策

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覆盖档案馆各个相关业务的整个流程。档案馆需要制定关于知识产权的系统政策,强调政策之间互相协调,形成行业政策。该系统政策包括近期版权政策和长期知识产权政策。如果一些档案馆没有能力制定属于本馆的版权方案和版权档案馆员岗位空缺,可以寻求行业间的合作,弥补知识产权领域方面的欠缺。因此,中国国家档案馆或中国档案馆学会组织制定一些普遍的业务政策显得非常重要。

2.版权管理岗位

管理与岗位配置息息相关,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定、实施、反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设置相应的版权岗位进行管理,例如剖析档案馆的法律环境、档案馆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等,均需要具有熟悉法律知识和档案馆业务背景的人员充实到该岗位上,负责知识产权方案的制定、实施、评价和修订。具体方案可以制订版权档案馆员制度,中等以上档案馆应设置1名版权档案馆员岗位,中等以下档案馆可以设置兼职版权档案馆员岗位。

3.版权预算

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经费。版权中的财产权是作者的重要权利,作者对版权进行利用,获得经济利益,是实现财产权的重要方式。如果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使用者均应当支付报酬。档案馆在向主管部门或政府机构申请经费支持时应将版权成本纳入到预算中,以解决数字档案资源版权利用问题。

4.档案用户培训

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复杂性、法律表述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的理解和遵守造成困惑。档案馆需要向用户宣传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强化对作者权利的保护,协助用户理解和遵守现有国家相关版权法条款。因此档案馆开展的用户培训指导非常重要。档案馆需要制定用户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规划,方式可以采用举办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日、编制《用户版权指南》、一小时版权讲座、座谈会、网上宣传等活动,提升档案用户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合理使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温馨环境。档案馆需要制定预警方案,对于有可能发生的用户侵权行为进行及时警示,提醒用户使用档案信息资源时尊重知识产权。如果发现侵权内容,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移除。因此,档案馆须制定必要的版权声明,妥善解决纠纷与合理的抗辩。

5.争取豁免权利

档案馆应与相关公益性机构共同争取豁免权利,维护公共利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著作权法》中与档案馆相关豁免条款的适用主体属于“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界不能孤立地争取一些权利或特权,需要与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界、科研团体等合作争取豁免权。例如,针对无独创性的数据库设定特别权保护的问题,美国档案馆在争取相关利益时通常和相同的利益集团积极协作行动,开展游说活动,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以致数据库特别权保护未通过立法。

注释:

①罗滦.数字档案馆共享信息与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