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共10篇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共10篇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共10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3:37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1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读书会分享的内容是“窥管仲之品格,溯中华之精神”。春秋时期,硝烟弥漫,无数英雄豪杰跃然其间,公子小白齐桓公的传奇一生,便是与管仲、鲍叔牙两位才智过人的臣子息息相关。公子小白忍辱负重,装死避难,不计前嫌的采纳鲍叔牙的建议以管仲为相;鲍叔牙与管仲成就千古佳话——管鲍之交,成功扶持齐桓公后为国之兴旺退居二线,流芳百世。但管仲之责任与忠国,更让我为之佩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管仲以臣子之身,担兴国安邦之任,用自己的智慧,承担了富强国家的责任。公子小白出生皇家,天然就拥有使命,注定要承载治理国家的责任;而管仲选择为自己的生命负重,以才能为剑,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用智慧开辟疆土,安邦治民,至死方休。孔子对管仲才能大加赏识,《论语》中也多次赞赏他,管仲也不负众望的使齐国强盛,他怀揣着一颗“微小却滚烫的心”,用兵书计谋,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基石。他精准的抓住齐国的漏洞,为百姓富足而重视农业,“相地而衰征”的出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与齐桓公一起制定完备的政策。早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期,他就以身作则,教会了后世无数臣子士人,何为“达则兼济天下”,将家国的命运承担在自己的肩上,塑造了后世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们坚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性格,当代科学家们默默无闻,为国之科研奉献一生的家国责任意识。

忠君还是忠国,对于古人而言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管仲既要和齐桓公共同承载民族国家的命运,又要独自忍受为国叛主的道德拷问。鲍叔牙虽然放弃了一时的权力地位,但获得了后世君主的大力赞扬,流芳百世;而管仲在强国富民之时,却要独自背负万世骂名。就如曹操因《三国演义》而成为了万世枭雄,《史记》点明了古人对于管仲不公平的评判,纵使管仲为了公子纠可以亲自去射杀公子小白,但因为他为了齐国富强而作出的叛主的妥协,后世君王便弃之如敝屣,这不仅是对管仲忠诚的践踏,更是对后世文人的误导,管仲忠诚的,不是谁为国君,而是泱泱大国。在个人与国家之间,他放弃了小我而选择了大我,为了国家的兴盛,不惜后人对自己的误解,君王为教化百姓而对自己的扭曲。齐桓公赋予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却不能解决他内心的挣扎与苦闷,管仲不单单是一位知识分子,更是一位勇士,他突破着忠君道德的束缚,为后世明确了真正应该忠诚的对象。

书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沉默的历史,更是我们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回首过往,早在在中华民族年纪尚轻,蹒跚学步的时期,硝烟曾笼罩着这片大地,但透过重重烟雾,是无数士人、刺客、君王、美人,为这个尚不成熟的民族探索前进的道路,有的是管鲍之交的纯粹,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决绝,是无数个率真而真实的人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才成就如今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血脉相传的中国精神。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2篇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齐国的“火车头”。火车快不快,要靠车头带。没有车头,齐国这列火车即便有“最佳司机”管仲、“观察员”鲍叔,也一样跑不快。此外,管仲有才华,能治国,齐桓公放手让他做,知人善任,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鲍叔识别了管仲,那又是谁识别的鲍叔呢?当然是齐桓公。因此,齐桓公不仅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识人能力,是真正的明君。这样的一个君王,对齐国崛起(称霸)至关重要。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结合“齐国崛起(称霸)”的背景去写,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此外,要进行比较,在权衡中得出结论。如此,才算圆满完成写作指令!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3篇

知人容人,立身之本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容人之量是君子所必备的,在古代,这些品质便被人们敬佩,称赞。甚至比起才能,人们更看重的是这样的品德。

春秋时期的鲍叔便是这样一位人物,当初,鲍叔和管仲分别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后来,为避免公子小白对公子纠的威胁,管仲带兵围追公子小白,射中了他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咬破舌头,假装死亡,逃过一劫,但心里怨恨上了管仲,后公子小白即位,当上了皇帝,这边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在鲍叔的劝说下,任用了管仲,当时的人们都称赞鲍叔的贤能。

鲍叔的贤能与容人之量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为管仲提供了机会,为齐桓公提供了人才,他的贤德为自己,为他人都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向鲍叔学习,像他一样,具有容人之量,不嫉妒他人的才能,甚至能为贤能之人发声,举荐他们。也许这听起来很难,毕竟大家都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能做到这点实在是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能这样做,也许会有人不理解我们,甚至是嘲讽我们,但我们问心无愧,我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堂堂正正。

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社会立足,那我们必须要做到堂堂正正,鲍叔的行为可能在一些人看来甚至有些蠢,但是,大智若愚,终有一天,他们会理解鲍叔的行为,并对他感到敬佩。鲍叔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管仲,为了齐桓公,为了齐国,为了天下百姓。他具备知人之能,并且丝毫不藏私,甘居管仲之下。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向鲍叔那样呢。我们不具备容忍之能,不甘居于人下,即使别人比我们更优秀。我们不从大处出发,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只考虑自己。我相信我们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并且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心态。这很正常,但是我们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我们见证了鲍叔的行为,知道了别人的知人,容人之能,那从今以后,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书立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因别人优秀而嫉妒。

希望从今以后我们都能从小处做起,做到像鲍叔一样,堂堂正正,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4篇

我看管仲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国内明争暗斗,北狄、_、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遂救邢。”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5篇

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让我最心折的还是齐桓公。

在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同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晋平公时,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这一义举被孔子称赞为“公”。不过解狐只与祁黄羊有仇,并非与晋平公存在宿怨,因此虽然都是听从属下对仇人的举荐,齐桓公要比晋文公更为难得。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才、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手孙权和刘备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嫌,先后归顺,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同时也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古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其中的合理成分并没有过时,仍须传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来自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希望我们的各级用人单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这样我们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6篇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宽容成就伟大》。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_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_,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7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真可谓“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今年的高考注定是一场不平凡的考试,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文化知识的考查,也是对人生认识的考查。因此考前绝大部分模拟作文题都倾向于考查与疫情有关的内容,尤其是突出青年使命担当。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今年的高考命题者选取了一段春秋争霸的故事,脱离了前几年喜欢选用最新时事的套路,相信会给很多人以“惊喜”,毕竟在考场上遇到新题会让一部分喜欢“套作宿构”的学生瞬间手忙脚乱。

但是,如果不考虑“套作宿构”,仔细分析题目内容,其实还是比较符合全国一卷的风格:任务驱动明显,体现辩证思维,强调“立德树人”,这又是合情合理的。

“管鲍之交”的故事、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历史虽不能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作为高中毕业生这应该是必备的文化知识吧,由考生熟悉的事例引出题目任务,这是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同时由历史典故引出话题也正是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追求。

三个人物各有特点,这自然形成审题的三个角度:

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

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仲:才能出众、当仁不让、恪尽职守,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获得启发。

题目在叙述故事之后,一如往年,接着给出了几种观点:

后人对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称赞;孔子对管仲才能的赞美;司马迁对鲍叔知人的称许。这三个观点恰恰是对三人行为的高度概括,也自然是对考生立意的规范引导。

与2019年全国一卷相类似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任务驱动极为明显,“戴着镣铐跳舞”是考场作文与自由写作的最大区别,因此除了对材料的深思,还需要对写作任务进行一一廓清,只有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思维深刻、创新、富有文采这三项才能成为加分项,否则轻则偏题,重则跑题。

“读书会”是预设了情境,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考虑情境化,考虑语境,考虑语体,甚至应该考虑读者对象的特点。“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读者必然是同班同学。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说明写作重点应该是突出一个,但是又需要有所比较,没有比较何来“最深”!建议参考周敦颐《爱莲说》开头部分的写法。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8篇

结合材料:观点必须从材料中引出,第一段最好是概述材料,引出观点。

选好角度:三个人物角度,只能选一个,而且必须从正面解读人物。

确定立意:行文立意要集中。

明确文体:发言稿,不是发言稿的,在原有的等级上降一级打分。

自拟标题:标题要准确,最好是全文的观点。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套作、抄袭是考场作文大忌。

密码三:扣任务、思路清

一篇高分考场作文,首先要完成材料中规定的写作任务,按照完成任务量打分,任务完成得越好,作文评分等级越高。例如今年高考作文材料里的任务指令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考生必须在行文中回答这个问题,并论证为什么,这是阅卷老师判断你有没有完成任务的关键。材料写作任务二:要求写成发言稿,如果考生未完成此任务,作文直接降一级打分。另外,行文思路清晰,让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也是高分的关键。笔者以一篇下水作文为例,展示如何写一篇紧扣任务,思路清晰的考场作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是文章观点体现)

亲爱的同学们:(顶格:发言稿称呼语)

大家好!(空两格:发言稿问候语)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上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读书心得,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鲍叔让贤”的故事。(紧扣材料中的情景:班级读书会)我简单梳理一下故事梗概: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概述材料)

一般而言,故事发展到这,我相信同学们如果没读过这个故事的话都会很自然地想到了鲍管两人的命运:鲍叔牙立下头功,当出任国相,享尽荣华富贵;管仲惨遭清洗……然而,事实却并非这样,鲍叔牙知道管仲比自己有才能,他主动让贤,向齐桓公推举了管仲;齐桓公也不计前嫌,大胆启用管仲为相;而管仲呢,他顺势而为,不羞于小节,放开拳脚施展自己的抱负,最终,在他的辅助下,齐桓公“九合诸侯”,终成春秋霸主。(简要分析材料)

我欣赏管仲的才能和尽职,也赞赏齐桓公的胸襟和大气,但我对鲍叔感触最深,我佩服他的“知人”和“自知”。(比较权衡,完成核心任务:我对鲍叔感触最深,接下来,回答为什么对鲍叔感触最深,进入发言稿的主体部分)

我们首先谈“知人”。(理由一)“良禽择木而栖”,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有知识、有谋略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投靠他们认为有前途的主子,在这一点上,鲍叔牙就比管仲有眼光,他所在的“小白团队”成功地取得了这场夺位之战就是他知人的最好的体现,他知道公子小白有远大的志向,所以他选择追随他、帮助他、成就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的话,鲍叔就是他的伯乐。当自己的主子顺利当上国君后,鲍叔却大力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因为他很清楚管仲有治国之才,而管仲也不负所望,终成佳话,这又是他知人的体现。知人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成功者头上的光环,殊不知,所有荣耀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发掘和举荐他的人,要不是孙海平教练有“知人”的能力,刘翔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跳高运动员。向知人者致敬!(分析论证一:“议、联”结合,“议:结合材料分析,联:联系和材料相关的其他例子”,做到议论文写作的“收放自如”)

相比“知人”,我更佩服鲍叔牙的“自知”。(理由二)鲍叔牙能协助公子小白取得夺位之战的胜利,他本身就很有才华,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治国方面不如管仲,他知道齐国要想强大非靠管仲不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让贤”的举动,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历史上多少人,因为不“自知”而吃了多少苦头,“元嘉草草”的刘义隆因为不“自知”,最终“赢得仓皇北顾”;清朝统治者因为不“自知”,号称“天朝”,闭关锁国,最终丧权辱国……(分析论证二:“议、联”结合)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毫无疑问,既“知人”又“自知”的鲍叔牙是一位“智明”的人,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总结全文,再次回扣材料)同学们,读书使人明智,我们读那么多的书,不就是希望自己变得聪明而明白事理吗?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发言稿中体现沟通交流的对象感,体现发言稿的语言特色)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发言稿的结束语)

同学们,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了高分作文的密码了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总的来说,一篇高分的考场作文需要“内外兼修”,“外”体现作文的品相与颜值: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而“内”则体现在作文的内容与构思。那么材料意识、任务意识和行文思路清晰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掌握了考场作文高分的密码。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9篇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能够“知人”,而且愿意主动让贤,具备高风亮节。如果没有鲍叔,或许就没管仲的赫赫功业了,那也就可能没有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了。因此,在这组“铁三角”中,鲍叔或许不是最光鲜的一环,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他,就构不成这组“铁三角”。所以,我们可以强调鲍叔“知人”“高风亮节”等品质,这种品质对齐国崛起(称霸)有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范文及题目第10篇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