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病人护理要点十篇骨折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3:54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1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结果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 骨盆骨折;压疮;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由于疼痛,病人需要长期卧床,又不敢翻身和下肢活动,围手术期容易形成压疮。为了提高病人护理质量,本文就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骨盆骨折100例,其中髋臼粉碎性骨折18例;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骨折分离、坐骨骨折55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骶髂关节分离;髂骨骨折28例,其中2例同时伴有骶髂关节分离;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少16岁。入院时合并有休克34例、尿道断裂12例、腹膜后血肿20例、阴道损伤2例、直肠损伤2例。

1.2 紧急抢救措施

入院后立即给予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率、输氧并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做好快速输液输血的准备。配合医师仔细检查病人,留置导尿,明确有无其他合并症或合并伤存在,以便及时处理。同时协助医师捆扎骨盆兜带临时固定或行下肢牵引术,有开放性损伤岀血者,立即协助医师进行清创和手术止血。

1.3 一般护理方法

对于骨盆骨折术后的患者而言,须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注意有无休克征象、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道口流血、膀胱胀满、耻骨上和会压痛、下腹部压痛、或阴道流血等。必要时施行导尿,骨盆周围出血可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在腹股沟、耻骨上、会阴以及大腿根部等处可出现肿胀、波动或皮下淤血。为了了解出血是否继续,可在皮肤上做标记,观察血肿范围变化。休克是骨盆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骨盆为松质骨,本身出血较多,加之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挡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等,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最好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浅静脉通路,另一条为中心静脉通路,后者可以测中心静脉压,估计血容量。同时迅速鉴定血型和做交叉配血试验,及早做好输血准备。如发现病人排尿困难,应准备导尿的器械用品,导尿成功者应留置导尿管,妥善固定,保持局部清洁,嘱病人多饮水,定期消毒尿道外口。严重的尿道断裂和膀胱破裂均需手术处理。如有直肠或乙状结肠、阴道等损伤这种情况多需手术处理,术后按肠道手术后护理。卧床期间要做好基础护理,并坚持上半身的锻炼和防止骶尾部、下肢各骨突部位的受压。同时针对患者的年龄层次,运用适当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运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4 预防压疮的护理

本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均在进行常规的专科救治和一般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对比观察。护理过程中要检查和保持病人皮肤干燥,每隔2小时在医师配合指导下翻身、防止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确切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对于骨折严重者,尤其是多处骨折影响骨盆稳定性者,不宜完全侧卧,应采用肢体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实验组病人给予睡普通床并在头颈部、肩背部、髋部、骶尾部及四肢配备符合人体力学的肢体抬高垫和水垫,以适应病人变换和预防压疮发生,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压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对照组病人则在术前骨盆兜带临时固定后或手术内固定后睡气垫床,并在骶尾部、肩背部及全身各骨突部位平铺棉质厚毛巾,以预防压疮形成。

1.5 结果

本研究两组病例的选择在性别、骨折类型、平均年龄、平均卧床时间上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一)。结果实验组经护理未发生压疮,对照组产生1例Ⅰ期压疮。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t检验、p>0.05),实验组在预防骨盆骨折卧床病人发生压疮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反馈的舒适性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中,实验组满意率88%,对照组为48%,说明虽然两组方法在预防压疮的结果没有差别,但更愿意接受用实验组的肢体抬高垫、水垫来预防压疮发生。

2 讨论

骨盆骨折病人由于损伤严重,卧床时间较长,护理较为困难,尤其是早期,往往因为病情危重或惧怕疼痛而不愿翻身和搬动肢体,容易形成压疮。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目前,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一个全球性护理难题,[1,2],探寻一种易于接受,护理效果较好的方法和护理器材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部分护士对压疮严重性的认识不足,对压疮的预防知识缺乏和护理措施不到位、不一致[3]。所以要针对不同骨折损伤病人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摒弃过去错误或落后的压疮护理观念:如骨突部位的反复按摩、皮肤涂抹油膏、打爽身粉、白炽灯烘烤受压皮肤等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才能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本组病例均建立床头翻身卡,按时落实翻身护理计划并登记检查。根据病情轻重制定常规翻身计划和危重病人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计划[4]。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种不同护理器材和方法的护理发现,在总体疗效上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对实验组的器材方法,病人反馈的满意率和舒适感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更易于接受。对照组主要存在气垫床透气性差,病人常有不适感等缺点。尤其对于需要采用30o倾斜侧卧位,左右交替翻身的严重损伤病人,气垫床的舒适性效果较肢体抬高垫、水垫等差,也没有肢体抬高垫、水垫实用。此外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改善也是骨折病人预防压疮护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5]。

总之,通过本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认为应用肢体抬高垫、水垫等器材和制定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等护理措施对预防压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全球压疮预防指南的作用评价及其执行现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869-872.

[2]仲继红,蒋琪霞,祁静,等。我院压疮预警管理的建立与实施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03-905.

[3]蒋琪霞。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55-857.

[4]周萍,刘华华,黄胜燕,等。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合适翻身方案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23-25.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08-02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种脏器功能衰退的特点,围术期是否正确完善,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预后,现就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34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谈几点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在55-87岁之间,平均73岁。摔伤20例,车祸致伤14例。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11例。伴有其他疾病共22例,占75%,其中高血压21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肾炎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7例,脑血栓形成4例。

1.2.治疗方法:11例开放性骨折均急诊行清创及骨折内固定术;闭合性骨折即行牵引术,并于3天内完成各种常规及特殊检查,一周后手术。手术方式: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8例,加压螺纹钉固定20例,鹅头钉固定2例。

2结果

本组病34例平均住院时间22天,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经1~3年随访骨折治愈,康复良好。

围术期的护

2.1.术前护理: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关系,尤其是伴有其他疾病的老人,耐受力更差。手术创伤可使其原有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和死亡率。为此,术前对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要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耐受性,要警惕原有疾病和潜在的并发症发作特征,防患于未然。

2.2术中护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组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有利于骨折的整复和手术的操作。对高龄或心脏病患者应心电监护,防止意外情况。术中适当输血、输液,充分供氧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2.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早发现异常情况。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重视心功能变化,术后1~2天内每2~4h测一次脉搏、血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和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心衰。对肾功能不全者,要注意观察尿量。留置引流管者要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

预防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素质差,易并发其他疾病。术后患肢制动、牵引、局部的压迫都有引起褥疮、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因此应每2h翻身一次,让病人多做深呼吸,预防坠积性肺炎,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2.4疼痛的观察及护理,老年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要及时药物止痛,以防引起原有疾病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心慌、胸闷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

早期功能训练,术后第1天,可行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运动及双侧股死头肌收缩运动,每天各20~30次;健侧的抱膝及直腿抬高运动,每天10次,并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当髋膝关节屈曲度超过90度,踝关节背伸可达90度时,就可开始坐轮椅离床活动。

.2.5心理护理: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常出现恐慌、焦虑、悲观、失望等心理变化。这不仅影响他们的饮食和睡眠,而且对治疗不利,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多交谈、多沟通、关心体贴他们,帮助解决问题,使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心理负担,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从而积极配合手术与治疗。

3体会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卧床久,且患肢制动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加之老年人并发症多,手术又可使其加重。故围术期正确、完善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护理重点是加强监护,注意并发症的危险性,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指导和督促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张正华,肖蓬.人口老龄化和老年医疗保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3(12):706..

[2]侯平,冯应树.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中国医师杂志,2006,5(11):1523.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4

1一般资料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5.06岁。

2基础护理中的循证护理

2.1心理护理的循证及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孤独无助、老而无用、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担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证: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病情较重,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及影响愈后。护士应在护理病人时耐心、细致,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等,使病人积极改善其病态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常发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证: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往往较差。所以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造成吸收热和肢体的疼痛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加之创伤后担心愈合后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病人食欲下降,这是宜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米粥之类,而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骨折中期,随着肿胀的机化,桥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和钙质,可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海产品等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肾、排骨、红刺汤、龙眼肉等,以滋补气血,强筋壮骨⑴。

2.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压疮。循证: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长期卧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点:①皮肤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数量减少;②汗腺萎缩,表面小动脉硬化;③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以致皮肤皱纹增多,弹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躯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压疮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并保持床铺整洁无潮湿,无褶皱;②勤翻身改变,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翻身同时进行按摩,注意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力,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翻身次数做合理计划,翻身后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强高蛋白饮食。

2.4二便护理

2.4.1小便的护理骨折早期,易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循证: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导致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膀胱有无胀满,可给予留置导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在流出时,可松手再次加压,将尿排尽⑶。

2.4.2预防便秘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发生便秘的循证: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肠胃功能差,排便动力不足⑵。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降低或丧失等表现,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指导或协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从右到左,沿大肠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肠蠕动。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药物。

2.5预防并发症

由于老年病人修复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往往出现以下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结石、肌肉废用性萎缩等,询证:与骨折后期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病人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专科护理的循证护理

3.1患肢制动

活动及翻身易造成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肢的髋关节的制动情况,向患者强调关节制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翻身的正确方法,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以避免造成关节脱位。

3.2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循证:功能锻炼能改善上述问题。护士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的适当运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每日数次,每次5~20min。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质是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后做出最合适病人的护理决策⑶。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⑷。我院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芬琴,陈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颈和股骨隆间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1993,12.:4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经内科病人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家庭护士.

2008,2008.6(ic)234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多针内固定;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疾患,老年人受伤后气血更加虚弱,常出现神色憔悴,面色苍白,胃纳呆减,舌淡苔白,脉细弱。中气不足,可出现大便秘结,长期卧床还可出现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坠积性肺炎、发热等并发症。我科室对258例老龄人股骨颈骨折多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1年~2010年共收治258例骨颈骨折的老龄人,年龄60~87岁,平均(73.2±18.6)岁,男性88例,女性170例,病程3~28天,平均(10.5±4.7)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在病人入院时首先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及各项住院制度,以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护士与病人谈心、安慰帮助病人,协助解决生活及各方面的困难,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他们的合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情舒畅配合治疗。(2)保持患肢正确的位置及功能:患肢外展20~30度,中立位,适当抬高患肢,保持牵引的位置无移位,注意牵引力度,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缓解疼痛。(3)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骨骼突隆处,以预防褥疮。(4)术前备皮应注意不能刮破皮肤,保持皮肤清洁。(5)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2术后护理

(1)护理:病人术毕回病房时,协助医生将病人稳妥移至病床上,保持患肢中立外展位,并穿上“丁”字鞋,以防患肢外翻,并向患者讲解穿“丁”字鞋的目的和注意事项。(2)防止感染:应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和泌尿感染。(3)术后第二天可以定时给病人向健侧翻身,每日用1%红花酒精按摩骶尾、肩胛、足眼等部位1~2次,鼓励病人尽早在床上活动,有条件可用气垫床。(4)病人疼痛时,查明原因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分散注意力法,例如:听音乐,讲解疾病的知识以减轻疼痛。(5)社会家庭支持:当老年人面对突发骨折时,家庭、社会、亲人的社会支持可使老年人有所依靠,进而缓解老年人的焦虑情绪,调整个人应激水平,同时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增加了老年的适应性,克服消极的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6)术后1周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肌肉关节的锻炼,如仰卧举腿等。

2.3出院健康宣教

(1)嘱病人继续卧床休息,每2~3小时翻身一次,按摩骶尾、肩胛、足跟等以预防褥疮的发生。(2)多饮水,有痰及时咳出。(3)术后2~3个月可扶拐杖下床活动,患肢不宜负重,不盘腿,不侧卧。(4)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摄片,之后每2~3个月摄片一次。(5)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6)饮食宜清淡而宜有营养,忌油腻之品。

3结果

本组患者中手术治疗258例,住院最少14天,最长3个月。出院6个月随访,除15例死亡外,其余均能扶单拐行走,压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功能恢复理想。

4讨论

现在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最常见,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全方位的特别护理和功能康复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骨折患者正确的肢体指导,找出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护理问题,实施科学护理,着手从心理、生理,术前术后进行骨折康复的功能锻炼,以利于骨痂生长,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进老年患者的康复事业。

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要点得知,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心理焦虑,护士应多鼓励患者主动运动,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2)康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置,保证牵引及固定效果;(3)警惕老年患者其他隐匿疾病[2]

另外,心理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结合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模式,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患者施加积极影响,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6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住院5天以上骨折病人1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66例,住院~200天,平均住院天数42天,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20个月,平均年龄40岁。上肢骨折33例,下肢骨折111例,骨盆骨折14例,椎骨骨折29例;对照组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月31日同科住院5天以上病人141例,男性92例,女性51例住院天数5~158天,平均31天,年龄最大88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36.1岁,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89例,椎体骨折19例,骨盆骨折5例,截肢2例。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方法

我们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把舒适护理分成个方面的内容:生理舒适、心理舒适。

2.1生理舒适

①给病人以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室温22~25℃,湿度50%左右,空气流通、床单清洁、干燥认真做好皮肤的护理,轮流垫高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病人无一例压疮的发生。

②正确,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经常观察皮肤有无胶布过敏,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两次,预防局部感染。

③让病人保证足够的睡眠,嘱病人多饮水,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富含钙的食物。

④对骨折病人疼痛的护理: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疼痛的强度、时间、部位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疼痛控制的态度影响骨折病人的睡眠,护士除严密观察外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不因粗暴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必须移动病人时,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一次性完成,必要时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或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和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等,达到疼痛减轻,尽可能舒适的目的。

⑤肿胀的护理: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这样有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早期局部冷敷,肢端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过紧及时松开,本组病人无因包扎过紧、观察不到位而引起血运障碍。

⑥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对骨折病人恢复期功能锻炼,首先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愉快的运动锻炼;其次制定锻炼计划,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和周围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循序渐进,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骨折早期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校正骨折,中期,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后期,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有轻度肿胀的,经休息消肿后鼓励其坚持锻炼,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锻炼,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2.2心理舒适

①骨折病人由于生理上带来了缺陷,对愈后非常担心,往往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特别是住院1周内,出现率很高,首先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惊慌、忙乱,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有安全感,为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打下基础。医生给予治疗、护士给予舒适,尽早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同时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多与病人交流,多听音乐,我们将普通病房均安装了电视机,使病人有家的感觉,力争3~5天避免和减轻焦虑情绪。

②针对病人性格、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文化修养、愈后的不同而产生的忧郁、消沉、悲观失望,甚至不配合治疗、绝食等情况,(1998年对照组一患者因右手臂截肢后造成精神分裂症),护士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通过谈心、聊天,利用所有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有的放矢的做好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注意保护其自尊心,用许多病人重返社会工作的事实,鼓励其面对现实,树立勇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达到社会舒适的目的。

三、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观察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无一例褥疮发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发生数有所减少或出现后短时间好转,使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讨论

舒适是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它具有易懂、务实、实惠、广泛、迅速等特点,易于广泛应用。舒适护理目前在美国、英国等产科护理、临终病人护理中经常得到使用,在我国临床实践中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在我国台湾已广泛使用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它不仅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提高护理专业地位,而且做为整体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更能够让病人舒适,体现出舒适护理和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骨折病人住院时间长,多为青壮年的男性,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愈后的担心,社会活动的暂时或永久的影响,使骨折病人的焦虑等心理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舒适护理的开展,使骨折病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舒适状态,能促进躯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为病人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笔者认为,舒适护理的开展对拓展护理学科、充实整体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拥军,苗京亚.对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2~363

2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3李艳丽.浅谈舒适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3:219~220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骨折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Bonefracturemergediabetesoldagepatient31examplesencirclethesurgerytimenursingexperience

LuoJiyue

abstract:objective:thediscussionbonefracturemergediabetesoldagepatientencirclessurgerytimeeffectivenursingthemeasure.methods:Recordsandanalyzes31examplebonefracturemergediabetesoldagepatientssituationwhichmycourtyardinSeptember,2006~2009yearinSeptembersurgeriestreat.Results:throughtreatmentnursing,allpatientevenbonefracturecureoutofhospital.Conclusion:aftercompletesinfrontofinthetechnique,thetechnique,thetechniquepreparesthenursingwork,strengthensdiabetesbonefractureaspecttheeducationandreducestheinfectionopportunityallisprotectsthebodyemaciatedbysicknessconversionandtheprinciplesaccharorrheasuccessexperienceeffectively.

Keywords:BonefractureDiabetesencirclesurgerytime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41-01

中国属于世界上糖尿病患病率较低的国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到目前为止,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更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老年患者。理想的治疗骨折的方法是手术治疗,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共有31例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60-76岁,平均66.1岁;确诊糖尿病时间4-17年,平均8.32年;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7例,脊柱骨折3例;入院时空腹血糖值7.2-17.5mmol/L,平均12.9mmol/L;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10例,肺气肿、肺心病2例,脑血栓形成2例,骨质疏松6例,其他病症2例。

2结果

所有患者的骨折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出院,无1例死亡,无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脑、肾并发症出现,术后仅有1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术后10个月内无骨折不愈合现象发生。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首先应正确确判断病情及手术耐受性:术前要全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并请麻醉科和内科医师会诊,做到术前、术中、术后密切配合.确保万无―失。此外,术前积极控制血糖,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原为口服降糖药及长效胶岛素治疗者术前改用普通胰岛素治疗,轻症糖尿病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亦改为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不用胰岛素治疗。每日检测空腹血糖、尿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术前确保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无酮症酸中毒,方可手术。另外,糖尿病易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术前备皮的好坏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备皮应作为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术前1日用肥皂水清洁手术皮肤并消毒,无菌治疗巾包扎,术前2小时行骨科常规备皮。备皮时应注意患者保暖。最后,一般老年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重,骨折又使他们丧失了自主活动能力,因而具有不程度的焦虑、忧郁、悲观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正确而及时的心理教育是需要和有益的,应密切护患关系,减轻病人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恐惧和焦虑,并做好疼痛护理,使患者积极的配台治疗。

3.2术中护理。

手术中患者一般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麻醉,具体情况应与麻醉师协商决定。术中密切关注心电监测,重点了解血压、心率、呼吸、血糖和氧分压的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给予充足准备。

3.3术后护理。

术毕患者回病房后,要认真听取手术护士及麻醉医师的术中病情介绍,了解术中用药情况,严密检测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合并心血管病者给予心电监护;检测血糖、尿糖及酮体、血糖高者继续应用胰岛素。及时发现并处理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术后1-3天进流质饮食,4-6天恢复普通糖尿病饮食。当每天摄人碳水化合物120克时可停止静脉滴注葡萄糖,恢复术前糖尿病治疗方案、高蛋白质及维生素饮食,适当增加纤维素,要适当控制高血糖,更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物质代谢紊乱和纤维母细胞功能低下,伤口愈合能力差,高血糖可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因而在提高免疫力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正切口无菌,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②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每2小时翻身、按摩骨突处1次,防止皮肤破损;③保持小便通畅,术前比床上练小便.尿潴留时采取诱导排尿.避免持续导尿;④预防感冒,每口四次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尽可能早的采取半坐卧位;⑤选用敏感抗生素。

4护理体会

4.1加强糖尿病骨折教育。入院开始,就要向患者介绍糖尿病与外伤性骨折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治疗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教育,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予以分析、耐心解释、解除顾虑、减轻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认识到心理护理沟通是关键,根据患者的特点,做好入院康复宣教。

4.2降低感染机会。

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提出的要求较高。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消毒衣服,减少将病房菌群带人手术间的机会;手术尽量在层流手术室进行;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减少外界病菌带入;减少室内工作人员走动;有条件者,术前穿“太空服”,减少术者呼吸道菌群的污染。

5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而导致的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终生性疾病。其病程长,并发症多,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率高达50%-60%,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3]。骨折后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易并发各种感染,愈合能力差,易引起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围手术期的护理在骨折手术的恢复起关键的作用。此外,要教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方法。由于糖尿病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使患者及家属增强保护意识,注意日常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惠芬等.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椎体骨折;并发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127-04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为我们制订了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十个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二部目标推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已经明确指出我贵哦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我国的国民身产总值2011年已经达到473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到达5432美元,从物质上讲,我国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偏上的水平,物质条件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反应在医学护理上就是人们更多的需求舒适护理,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加生活幸福感。

一、舒适护理及其特点

(一)舒适护理的产生

舒适护理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很快就在全世界能得到迅速的推广,此时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因此,舒适护理一经产生很快传入我国并受到许多患者的亲睐,舒适护理的需求市场在我国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一些中高级干部和改革开发受益的中产阶层,对舒适护理的需求特别旺盛。其实,从根本上说舒适护理随着护理的产生也就产生了。我们都知道护理产生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护理的鼻祖英国人南丁格尔在对受伤的战士护理的过程中就强调了病房要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整洁安静、护士对病人的态度要和蔼可亲,给战士的康复创造一个舒适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舒适护理随着护理的产生也就产生了。

(二)舒适护理的涵义

舒适是人体身心处于一种轻松及安宁的环境状态下的感受。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全过程,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以椎体骨折为例。椎体骨折是一种损伤重、合并症多的创伤性疾病,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而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排便异常、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和后遗症,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而且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痛苦。为减少椎体骨折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将不舒适感降到最低限度,2011年3月开始,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椎体骨折病人的护理中,通过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舒适护理的特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要把病人当病人,要把病人当做正常人来看待,以一种轻松、愉快、和蔼的态度来对待病人,使病人在一种正常人的心态现接受护理,这样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第二,要创造一个整洁、舒适、温馨的环境。所谓舒适,没有整洁、温馨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舒适护理的一个必备的物质条件特点,没有这个基本特点,就没有舒适护理的基础条件。

第三,要充分体现护理的个性化,护理的物质条件可以相同但护理的对象不可能相同,千人有千面的要求,不能满足千面的要求就不能使患者感到愉悦,也就谈不得上舒适护理。因此,在病房布置和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上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因此,个性化是舒适护理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康复

护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机械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提速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患者突遭骨折打击,手术创伤、骨折疼痛等生理改变带来极大身心痛若。而且椎体骨折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较以往显著下降,并发症多,往往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椎体骨折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观察组男13例,女4例,年龄19—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5例,压砸伤3例。合并内脏损伤及其它部位骨折:尿道损伤3例,后腹膜血肿3例,肝破裂2例。对照组男12例,女5例,年龄17—8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4例,压砸伤4例。合并内脏损伤及其它部位骨折:尿道损伤4例,后腹膜血仲2例,肝破裂1例,股骨干骨折1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椎体骨折的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椎体骨折所致的不适原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采用舒适护理干预。

3评定标准

两组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进行评价。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以上每位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①你入院时,是否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②你入院时,护士是否介绍科室的有关情况及做环境介绍?③你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满意吗?④护士是否做到语言文明?⑤你情绪低落时护士是否及时与你沟通交流?⑥当你遇到困难时,护士是否及时帮助?⑦护士在治疗时,有无差错?⑧护士提供了详细的健康宣教吗?⑨护士给你做基础护理了吗?⑩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吗?评分标准为满意(10分),比较满意(8分),一般(5分),较差(3分),不满意(0分)。

(二)舒适护理

1心理舒适护理干预

本组患者均为意外受伤入院,意外的创伤不仅使患者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更难以接受。特别是年轻患者,因担心致残、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的切身问题而流露出烦燥不安,感觉过敏或夸大伤痛等情绪。另外,由于躯体疼痛、生活不能自理,需由别人照顾,担心给亲人造成麻烦或经济困难易出现焦虑、沉默不语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在护理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尤为重要。护理中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讲解骨折的原因、机体的变化、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请术后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护理中多关心安慰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椎体骨折引起疼痛的原因,使患者了解和认识病情。另外还要告之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如看书报、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采用上述种种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生理舒适护理干预

(1)环境舒适管理。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尽量把病人安排在有空调,比较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天气状态来调节病室的温度和湿度。房间温度以22-25℃为宜,湿度以60-65%为宜,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舒适。根据需要为患者准备干净舒适的衣物、被褥,及时为患者增减衣物和被服,以利于病人休养。病床边要配备大小便器,污物桶等生活用品,方便病人使用。在医护人员为患者换药、擦洗会阴时要用屏风遮挡,以避免暴露病人的隐私,给病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夜间将灯光调暗,以利于病人休息,白天将窗帘打开,以利于通风换气,保证病房有足够的光线;要保持病室的安静,告之家属或陪伴不要大声喧哗,医护人员进出病房时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和关门轻;合理安排治疗和护理活动时间,不要让不规律的治疗和护理活动影响病人的休息,尽量保证患者正常的睡—醒周期,以利于机体康复。

(2)卧位的舒适管理。椎体骨折因椎体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因活动障碍或强迫,翻身困难,不适的姿势是身体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故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设法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我们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及骨折部位,定时适当抬起病人的骶骨部或采用滚动翻身,及采用给予斜卧垫适当垫于患者的一侧腰背部的方法来缓解受压部位的压力,此方法可以左右侧交替使用,间隔时间2-4小时,以免压疮的形成;患者俯卧位时其骨盆下放置海绵垫枕,而当其仰卧位时,可以在其双膝下放置海绵垫枕,以增加患者卧位的舒适度[3]。

(3)饮食舒适的管理。合理的营养是康复的关键之一,所以患者合理的饮食也尤为重要,建议家属给予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首先要让病人有食欲,建议家属根据病人的口味调整膳食结构,做到食物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刺激患者的食欲,鼓励病人多吃菜椒、西红柿、芹菜、青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的生长和伤口愈合。

(4)防止下肢废用性肌萎缩的舒适护理。尽量将椎体骨折患者的肢体放置于舒适、不受压、方便活动的功能位置。不定时的为患者进行双下肢的被动活动,如给予双下肢适当的按摩、搓、揉等,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如适当抬高双下肢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及跖屈及伸屈足趾运动,避免患者长期处于一个固定姿势而引起双下肢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因为椎体骨折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休息。

(5)排泄舒适的护理。为防止患者便秘发生,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便加强了和病人的有效沟通、交流,向病人说明此病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使病人的肠蠕动减慢,再加上饮水少和饮食不当就容易使病人发生便秘。因此护士便为病人制定了一系列预防便秘的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病情允许范围内的活动,提高耐受力;指导病人行腹部环形按摩,每日500-600次,督促病人按时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多饮水、多进食含渣多的高纤维、高维生素蔬菜和水果。排便时加用屏风,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对于有保留尿管的患者,每日要消毒会和尿道口两次,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

(6)防止肺部感染的舒适护理。椎体骨折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若是老年病人,,就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就给予了健康宣教,告之患者注意预防感冒,每日行深呼吸数次及有效的咳嗽咳痰,若病人呼吸有痰鸣音,要报告主管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氨溴素30mg加入10ml0.9%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日两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3社会家庭舒适干预

伤病不仅是病人个体,家庭成员也承受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在做好病人的心理舒适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了解配合病人康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共同为病人创造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尽可能为病人提供精神与经济支持,最大限度降低病人的后顾之忧[4]。

(三)结果

1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便秘3例;对照组并发压疮1例,便秘7例、废用性肌萎缩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4%,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三、舒适护理在推动社会健康中的

意义作用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椎体骨折病人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在身体方面,椎体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造成身体活动受限;在心理方面,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并有经济方面的担忧;在环境方面则因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床垫硬度不适当等,均使病人处于一种不舒适的状态;病人又容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排便异常、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加之患者出现抑郁、悲观、恐惧、焦虑、烦燥等负面心理。本研究通过对椎体骨折病人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病人由于诊疗及时、正确、加上精心的护理干预,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舒适护理,对减少椎体骨折病人的并发症、后遗症以及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舒适护理的服务对象虽然是患者个体但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们对幸福感十分希望和可求得的今天,舒适护理的应用对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减少社会痛苦,是社会个体迅速恢复健康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概念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是有生活在一定地域中或者说一定范围中的活生生的个体构成的而整体概念,没有个体的健康和幸福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健康和幸福,因此,舒适护理在整洁、温馨的环境下是患者个体在愉悦的心情中迅速康复并重新回到社会,投入到建设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工作生活实际中,可见,舒适护理对减少社会痛苦推送整个社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推动社会心理健康、增加社会幸福的作用。

舒适护理不仅使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痛苦而且是患者在正常人的愉悦心请下恢复健康,这样,他投入社会就没有心理上的阴影,没有压抑感和负重感,像正常人一样地积极工作、快乐生活。这样势必会推动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

(三)推动社会医学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到今天很多疾病的产生并不是个体自身的行为带来的而是社会的不良环境造成的,社会引起的疾病只有靠社会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心理的疾病也只能靠社会心理来解决,因此、医学已经不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范围,而要靠社会的心理的手段来辅助解决。舒适护理就是将医学的、心理的、社会的手段融为一体而产生的社会护理方法,他所提倡的宾馆式护理,度假时护理、家庭式护理的方法,其实就是将社会的和心理的康复手段应用到病房,推动护理工作发生质的改变,因此,我们说舒适护理推动了医学的进步,这种进步在推动社会健康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1]连丽钦,吴素清,住院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7.15(5).

[2]张淑杰、张玉欣,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8(15).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精神病患者因精神症状跳楼自杀导致全身多处骨折的案例逐年增加。由于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对各种治疗不配合,加上骨折本身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使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现将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4例精神病伴骨折的护理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24岁,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因“多疑,行为异常,反复发作14年”入院。因怀疑有人害他,夜不眠,诉“做人很苦”从自家2楼跳下致腰椎压缩性骨折、双侧跟骨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在外院骨科石膏固定包扎后14日收住本科。经维思通和丙戊酸钠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症、营养等治疗,精神症状稳定,骨折完全愈合。住院158天出院。

例2:患者,男,33岁,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因“行为异常1年,加剧2个月”入院。当天24点忽然对其妻发脾气,并掐其妻的脖子,然后从2楼跳下,致双足跟骨粉碎性骨折、左足2、3跖骨、第二楔状骨、左拇指近节粉碎性骨折。送当地医院骨科石膏固定包扎,3天后收住本科。入院后经冬眠灵并配合外院骨科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精神症状改善,未见明显异常行为,情绪较稳定,自知力部分恢复,病情好转,住院51天出院。

例3:患者,男,40岁,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因“失眠,胡言乱语7天,跳楼致外伤2天”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行为怪异,双手乱比划,扬言要离开家庭,7天后凌晨1:30左右从2楼跳下,致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双侧跟骨骨折、前额软组织挫裂伤,经石膏托固定两侧跟骨后2天入院,经用丙硫氧嘧啶、维思通及对症、营养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住院20天出院。

例4:患者,男,40岁,未定型精神分裂症,以“猜疑、乱语、行为异常反复发作16年”,于2006年6月26日因乱砸别人东西被人殴打致多处软组织损伤,无故从3楼跳下,致L5压缩性骨折,左跟骨、左足长骨粉碎性骨折,左耻骨、下肢骨折,经外院骨科石膏固定包扎处理后收住本科。护理体检时发现右肘关节处有两处感染伤口,底尾部皮肤呈紫黑色,经过奥氮平和抗感染及换药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感染伤口创面完全愈合。住院25天出院。

2护理问题

(1)激情发作:受幻听、被害妄想支配所造成,表现为情绪不稳、兴奋、发火及对自身的伤害。(2)消极行为:精神活动充满悲观和绝望,表现为脾气违拗,不配合治疗,不进食及服药。(3)生活不能自理:骨折后须长期绝对卧床,而不能料理个人生活,容易并发褥疮、肢体废用性萎缩、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4)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危险:骨折后功能受限,患者缺少专业知识或护理不当造成。

3护理措施

3.1精神病专科护理

3.1.1急性期患者的护理:精神病患者刚入院时精神症状明显,表现兴奋、躁动,不配合治疗和卧床休息。可让其亲近的亲属留下陪伴,护士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计较患者的过激言行,耐心听其述说,安慰和劝说患者,避免刺激性言语和行为,努力使患者了解护士是在帮助他克服困难,而不是与他对立。当不能有效制止时可寻求其家属同意采用保护性约束,使用约束时加强护理。每15~30分钟巡视1次,注意其舒适,特别是下肢骨折处不使用约束,重点床边交班。待患者安静合作时解除约束,并强调约束的原因,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进行沟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肌肉注射镇静剂,让患者安静入睡。

3.1.2对消极患者的护理:对情绪低落的患者,护士应了解其挫折与抗拒心理,对其耐心劝导,做好解释,鼓励其进食和服药,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吞服。劝导无效,按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及能量。当患者拒食时,除了解其精神因素外,还应检查有无躯体疾病,如发热、腹泻、疼痛等并向医师汇报,及时处理。保证患者正常饮食摄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另外对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后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树立身残志坚的信念,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3.2骨折护理

3.2.1加强骨折部位肢体护理:用垫枕在下肢踝关节及膝关节处垫高,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患肢肿胀。骨折后数天内,肢体肿胀明显,应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压迫症状。密切观察肢体外露部分的肤色、温度、感觉与活动情况。如发现肤色青紫、感觉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或患者感觉在石膏内有针刺样疼痛或有特殊的臭味时应找医生松解石膏,及时给予处理,以防并发症发生。

3.2.2骨折饮食护理: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1]。此时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忌饮牛奶。骨折中、后期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富有营养和钙质。应鼓励患者多喝开水,多做深呼吸活动,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

3.2.3皮肤护理:骨折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采用气垫床。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协助生活护理,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防止身体的某一部分长时间受压。如例4患者须在尾底处用75%酒精外涂后再涂抹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为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翻身时,嘱其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挟托其肩部、髋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使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同时保持环境的清洁、干净,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3.2.4早期功能锻炼: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即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做出恰当的护理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在骨折部位垫枕1~2周,鼓励患者练习主动挺腹、5点支撑法、3点支撑法、4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功能锻炼,防止躯干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下肢骨折需要4~6周愈合,在骨折1周后,督促患者在床上进行非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如伸缩脚趾)有助于消肿及拆除夹板或石膏后使肢体功能得到满意恢复。

3.2.5感染伤口护理:创面处理用无菌剪剪去坏死组织,清除坏死组织以不损伤正常组织或不出血为宜。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创面,并用无菌棉球蘸干。将大成粉和无菌茶油调配好浸于无菌纱布(条)上,敷于不宜暴露的创面或填塞在深而引流不畅的创面深处,对开口小而深的伤口,可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注入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3.3出院指导

3.3.1精神专科: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坚持服药巩固治疗,告之出院带药的名称、掌握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掌握应对方法及病情复发的症状。饮食应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禁饮酒、咖啡、浓茶。定期来院复查及咨询。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股骨干粉碎骨折;整体康复护理;措施

股骨干粉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无论何种手术方法或非手术方法治疗都不甚满意,难以牢固地固定骨折端,满足局部生物力学的要求,达到骨折治疗的目的。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此类病人实施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康复护理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37.4岁。股骨上段骨折18例,中段骨折24例,下段骨折8例。切开复位选用梅花针、槽环形内固定术,术后均未配合使用牵引、穿丁字鞋、夹板等外固定。

2康复护理方法

2.1心理康复:提倡护理人员做到“三心”:悉心、细心、耐心。由于此类病人心理状态极为复杂,对术后的转归既寄期望又怀恐惶与忧虑,所以护理人员要向病人悉心解释病情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康复训练及预后转归中的注意事宜;细心洞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顾虑所在,做到因人施护;耐心说服病人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以宽容谅解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通过三心护理使之在医院有归宿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对身体康复建立信心,对术后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积极配合,使病人首先在心理上康复。

2.2整体康复(1)饮食:病人术后体质虚弱,特别是老年病人常伴有各种不同的疾患,加之术后机体应激与代偿能力差,故根据病人的年龄特点、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及既往病史等来制订合理、平衡的膳食,可预防许多并发症及潜伏性疾病的发生,宜给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物,总热量8360kJ/d~10450kJ/d(2000kcal/d~2500kcal/d),钙不少于1200mg/d。(2)预防并发症:由于病人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各脏器顺应性减弱,加之长期卧床,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定时翻身、叩背、顺位排痰、鼓励床上排尿,避免反复插尿管等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全身锻炼,如练习扩胸、深呼吸、抬起躯干、健肢活动等。对于术后卧床的病人,这项活动不仅能激发积极情绪,还能改善神经及内脏的生理功能,保持肌肉与关节的活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

2.3患肢康复(1)创口康复: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敷料是否整洁、血及渗出物颜色及量,24h后即可酌情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或逆行感染。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血运、肢体肿胀及感觉运动情况。(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在手术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治疗全过程。原则是幅度由小到大,量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具体情况以病人的年龄、体质及耐受程度而异。

①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周内,全身状况尚未完全恢复,患肢疼痛、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此时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4h即可局部按摩,每次30min,每日2次;术后2d可做肌肉静止收缩;手术后3d~4d可指导病人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患肢足跟下蹬,预防足下垂,每日3次~5次,逐渐增加到每日20~30次;随时被动活动髌骨(即左右推动髌骨),防止关节面粘连,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小关节活动,每次30min。②后期康复训练:术后7d~15d病人可离床活动,逐渐完成扶床站立扶床蹲扶床走用拐助行弃拐走。初下床每次10min~20min,每日2次,以后渐增至每次20min~30min,每日3次~4次。开始时患肢不能负重,需要扶拐,应教会病人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跌倒,待适应下地行走后,再逐渐负重。

3康复效果

3.1评价标准:显效;肌力达4级以上;有效:肌力达4级;差:肌力在3级以下。

3.2效果观察:本组50例患者,随诊时间最长者48周,最短者24周,除1例因术后被动用力屈伸膝关节,致槽形环松动移位,骨折短缩成角,功能恢复较差外,其余49例病人肌力均达4级以上,显效率98%,差2%,平均住院时间19d。而2008年~2010年同病的50例病人中,显效33例,占66%,有效14例,占28%,差3例,占6%,平均住院日28d。由此可见,整体康复护理使显效率提高了32%,患肢功能恢复差降低了4%,平均住院日缩短了9d。

4讨论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所有类型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4.1股骨及骨折病因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股骨干骨质致密坚硬,能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负重、行走、跑跳等下肢活动起重要的传导和支撑作用。股骨干有一个轻度向前向外的弧度,因此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应注意保留这个正常的弧度,以免重力线受影响而导致膝关节、髋关节功能失常。骨干后面有一条隆起的粗糙骨嵴称股骨嵴,是股后肌群的附着处,并有加强股骨干的作用,也是切开复位时检查股骨对合是否正确的重要骨标志。股骨干后外侧有4支股深动脉分支,骨折时容易造成这些动脉断裂,引起周围软组织内严重出血。应早期加强该肌功能锻炼,避免发生肌纤维变性、挛缩、粘连,保持其活力以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股骨干骨折一般是由于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或间接暴力的杠杆、扭转作用,以及由高处跌落等外力皆可引起股骨干骨折。骨折形状可为横断、斜形、螺旋或粉碎,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对于骨折,本身愈合就是比较慢的,因为断骨生长骨痂很慢,骨头的再生慢。股骨干粉碎骨折的碎骨折间距大,就需要生长更多的骨头来包断骨包住,而骨头自身长骨是很慢的,对于一个粉碎性的骨折病患来说,要让粉碎骨完全的愈合,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做好治疗措施,此外积极实施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措施。

4.2特殊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1)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护理措施:股骨干粉碎骨折成年人多见,多由强大的暴力所致,如高空坠落、车祸、枪击、重物打击等,骨折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内脏损伤、颅脑损伤等危及生命安全。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注意各种检验结果,以便全面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腹部症状、体征以及贫血征象。创伤初期应警惕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发生,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安排特别护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做相应的处理。做好家属的工作,避免惊慌、哭闹,使之冷静,积极合作。

(2)对新环境适应较慢的护理措施:意外事故的刺激常使病人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恐惧之中不能自拔,加上伤后疼痛的折磨、各种检查治疗的干扰、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病人极度疲惫,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关心眼前的事情。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完成。室内保持安静,创造条件让病人多休息,尽快恢复精神和体力。对病人关心体贴,主动与之交谈,介绍有关情况,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适当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对自己的伤情有初步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以解除顾虑。创造条件让病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使之从恐惧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3)有发生畸形愈合可能的护理措施:保持有效的牵引:注意牵引的方向、大小,牵引绳有无受压,牵引绳是否过长使牵引锤触地等。取得病人合作:告诫病人畸形愈合的危害,使之保持正确的姿势,不随意减轻牵引重量和去除患肢下的衬垫物,有异常及时报告。晨晚间护理时进行常规检查:操作时动作要轻,勿影响牵引系统。

(4)有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可能的护理措施:腓总神经在膝外侧腓骨小头下方,位置表浅,牵引时易受压而损伤,导致足背伸肌无力,发生足下垂畸形。牵引时膝外侧应垫棉垫保护。平时应注意检查局部有无受压,检查足背伸肌功能,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不了解功能锻炼方法的护理措施:多数病人对自己的伤情很重视,非常关心预后,想了解具体治疗措施及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护理人员应理解病人的心情,对其病情和预后及治疗措施作必要的介绍,这样既体现了对病人的理解和尊重,也能使其心中有数,便于合作。同时,及时详细地向病人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以进一步调动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指导、督促病人进行全身锻炼,如练习扩胸、深呼吸、抬起躯干、健肢活动等。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这项活动不仅能够激发积极情绪,还能够改善神经及内脏的生理功能,保持肌肉与关节的活力,因而可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指导伤肢功能锻炼:伤后1~2周,全身状况尚未完全恢复,伤肢胀痛明显,骨痂尚未形成,此时应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同时应随时被动活动骸骨(即左右推动骸骨)防止关节面粘连,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2周以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减轻以至消失,骨痂开始形成并不断加强,此时可练习伸直膝关节,但膝关节屈曲活动应遵医嘱执行。去除牵引或外固定以后,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再下地行走。开始时患肢不能负重,需扶拐,应教会病人用拐杖并注意保护以防跌倒。待适应下地行走后,再逐渐负重。

本组1例股骨下1/3段粉碎骨折,梅花针与2个槽形环固定,术后立即开始患肢功能锻炼,17d时,被动用力屈伸膝关节,导致槽形环松动移位,骨折短缩成角。这一病例提示我们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骨折的位置、手术中固定情况而定。鼓励病人主动康复训练,被动练习不利于肌力的恢复且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及关节部位的反应性渗出,可导致新的粘连。同时注意肌力的恢复,避免在肌力较差的情况下,过早地被动活动。被动训练时动作要轻柔,运动量适度,切忌盲目牵拉,造成附加损伤。

4.3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系统化体现在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组织结构、标准护理计划和标准教育计划、临床护理表格的制作与使用以及护理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皆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协调一致。

临床护理工作系统化地贯彻了护理程序:使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护理表格的制作与使用、护理质控等各个环节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初,协调统一。护理程序的系统性:护士每天按照护理程序科学的工作方法,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对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执行评价,真正地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这就是以护士为主导,病人为主体,由护士与病人的互动关系共同参与的半自动开放的护理运行系统。

科学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使护士工作摆脱了过去多年来只靠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是“以人为中心”,才能真正发挥护士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才能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稳定护理队伍。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明确了护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护士每天都在为病人解决问题,每一项护理工作都依据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改变护士的被动工作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态度将护理工作的重点引向研究、改进、实施、发展护理专业本身上来。突出了护理的科学性与独立性,使我国护理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营造护理专业学术气氛、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完善护理学科体系、促进我国护理整体水平的提高都将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世峰,李维杰,丁惠强.股骨干骨折290例治疗分析.宁夏医学院学报,1992,(01)

[2]赵宇航.股骨干骨折42例治疗分析.中国骨伤,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