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景观设计构思十篇景观设计构思十篇

景观设计构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5:01

景观设计构思篇1

【关键词】花卉小镇;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1引言

山东省日前公布60个特色小镇的名单,其中临沂市有5个,罗庄区也纳入特色小镇战略规划。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罗庄区拟打造“一城一区十小镇”的整体规划,带动镇域经济发展。(1)考虑花卉小镇的基础条件①罗庄所属的临沂市素有“物流之都”之称,强大的物流支撑为花卉事业外向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②鲁南花卉市场、三岗花卉批发市场、苗木博览城等共同形成了罗庄花卉市场规模支撑。并且现阶段土地面积广,价格相对较低,有发展空间。(2)考虑打造花卉小镇的要求①定位明确:着重突出罗庄特色花卉产业。以此为基础,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盘活整体经济体系。②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兴业。优化功能布局,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有机结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③宜居宜游:罗庄的鲜花产业旅游特色鲜明,打造特色鲜花小镇一方面改善民居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亦可发展旅游业,实现第三产业外向型发展的目标。

2总体规划设计

2.1方案构思

这里提出两个方案:(1)方案一:结蓝织绿,两翼延展针对基地空间有限的现状,将现有环境纳入研究范围,统筹考虑大系统色小镇塑造。右侧大片住宅区占据沂河最好的景观面,场地内结合水系重塑地块景观中心和绿道网络,利用中心湖面带动周边发展,实现小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2)方案二:触媒带动,廊带串联针对现有存量土地,通过科技服务、会议交流、文化展览等触媒功能的引入,实现功能区的联动。通过绿廊休闲带和旅游环线等系统组织,将规划区内部各功能区进行联通,从而发挥有限空间的整体作用。

2.2功能结构规划

整个场地分为四个功能区,十里堡驿站风情小镇和花木博览城是花卉小镇的外延组团,与花卉小镇配合发展。还包含五个分区,总部基地+主题创业示范区、产业升级聚集区、文旅产业示范区、住宅区和外延板块。其中产业升级聚集区主要以物流、金融、会展、旅游、花艺培训、花卉衍生产品、电子拍卖中心、文化艺术等业态为主。住宅区包括国际教育高端社区、高端健康国际社区(羲之文化园+海棠花城小区)、高端生态国际社区和花卉主题社区。

2.3旅游路线规划

本设计包括两条旅游路线,路线一为沂州路-双月园路-祝丘路,主要景点包含市花文化馆、梦回沂州新剧场、国际百花城、“花为媒”婚纱摄影风情街、高端健康国际社区。路线二为双月园路-沂州路-湖北路-祝丘路,主要景点包含市花文化馆、梦回沂州新剧场、国际百花城、“花为媒”婚纱摄影风情街、高端健康国际社区、国际花木博览园、国际教育高端社区、陷泥河文化街。

2.4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规划原则包含步行、智能、机动三种方式。步行是为鼓励和引导花卉小镇园区市民与行人优先考虑步行来抵达目的地,利于创造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增强出行的情感体验,营造开放舒适的生活环境。智能交通方式多样,增强了交通的便捷性。主要交通方式有汽车、单轨、自行车、游船和步行等。机动车交通便捷、快速,加强基地的可达性。

2.5水系规划

罗庄区地形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便形成了主河道自北向南的流向。境内有沂河、青龙河、陷泥河等主河流及25条干支流。罗庄区生态用水缺乏,河道生态的径流量较小。城镇供水不足、河道缺乏综合治理,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根据“北水南下”、“东水西调”的指导思想,以岸堤水库作为水源,自北向南沿陷泥河与青龙河补水,用于改善生态用水的水质及水量,满足河道沿线人工湿地等水环境治理的要求。青龙河从沂河的小埠东橡胶坝口取水,由东向西向干渠补水,解决生态用水、城镇用水、工业用水等需求,并实现横纵向水系连通功能。花卉小镇可以充分利用陷泥河、青龙河及电厂渠等水源的供给来实现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绿化,达到打造特色水乡的目的。陷泥河自北向南穿过花卉小镇,在小镇中央形成湖泊景观。整个水系以陷泥河流域为主线,青龙河水源补给为辅,横纵连通,实现湖泊动态流动,进一步保障河道景观及生态绿化的需求。

3景观规划设计

3.1设计理念与定位

本案的设计理念为“生态罗庄,人文小镇。”定位是衔接贯通区域的生态廊道、形成城市地块的绿色屏障、构建融入城镇的绿道系统、打造舒适宜人的带状公园、展示花卉小镇的区域主题。

3.2景观规划结构

花卉小镇景观规划结构为“一心连三轴”,其中“一心“为花卉小镇罗盛湖中心湖区;三轴包括城市绿带发展轴、陷泥河空间景观轴与青龙河生态防轴。

3.3河道景观规划

花卉小镇内主要河流为陷泥河与青龙河。陷泥河相传在隋唐时期,唐将罗成与苏家庄庄主苏定芳交战,罗成身骑白龙马陷于此淤泥河中,被乱箭射死,此河因此而得名。青龙河古称护城河,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对两条河流进行景观改造与提升,一方面解决河流水质问题,一方面传承其历史文化底蕴与价值,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达到“两岸风景带、十里清水河”的效果。河道景观主要包括魏巍沂蒙、苇荡荷香、罗成文化、书圣遗风、白鹭小憩和临河拥翠等。

3.4健康运动分析

本案为建设罗庄新中心,创造健康新生活,所建项目中配备室内运动场馆2座,容纳多种运动类型;室外运动场地包括足球场(5人制)、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滑冰场、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区等多种类型,通过绿道与慢行系统的串联,服务范围可渗透至本项目的全部范围。在健康运动发展迅猛的今天,只有通过每天的锻炼,才能使生命活力十足,心情舒畅,远离疾病。本案的运动场馆设计符合现今潮流的发展。

3.5景观桥梁规划

为“弘扬罗庄精神、传承先贤文化”,车行桥梁以临沂历史先贤人物的品格与为据进行命名,包含忠(诸葛亮)、孝(王祥)、智(刘洪)、勇(蒙恬)、勤(匡衡)五种品格,对应桥梁名称分别忠圣桥、广孝桥、达智桥、华勇桥、勤安桥;人行桥梁与五种特定花卉的寓意相结合,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城市,分别为沂州海棠、康乃馨、兰花、梅花及百合,对应桥梁名称分别为烟雨桥、瑞馨桥、兰雪桥、问梅桥、百花桥。

3.6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镇就是比喻城镇能够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镇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通过打造海绵城镇,实现生态绿园,建设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小镇。

4结束语

本次规划以低影响开发,综合管廊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既而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将本案打造为产城游融合的罗庄四季鲜花小镇。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025号),2016.

[2]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12):58~62.

[3]建设部课题组.新时期小城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吕在利,曲娟,张彤.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景观设计构思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广场景观;环境设计;植物种植;灯光照明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现代的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来平衡身心,保持健康的体魄。对此,梧州市人民政府在2003年适时提出了实施“三百项目”和“三年一大变”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一个融娱乐、休闲、赏景于一体的,以健身、康体、大众参与文化活动为主题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由此产生,并在方案招标中获得选用。

一、现状分析

设计中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市政府办公大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现在的江滨大酒楼)周围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座落在梧州市的行政、文化中心位置;三大建筑物坐落其中,造型独特,雄伟壮观,各具特点。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政府广场,喷泉、雕塑、绿化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景观效果很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府大楼前广场虽然景观很好,但面积较小,入口太窄,铺装地不足,对广场的开放、外延不够,缺乏大气的景观效果。(2)三大建筑物的每个广场主题内容不够明确,缺少文化内涵。(3)三个广场之间各有一条街道相隔,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缺乏相互间的有机联系。(4)三个广场在原设计时,只考虑灯光照明,夜景效果则欠考虑。

二、设计构思

基于该环境特点和特定的功能要求,结合梧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宝巾市花为艺术特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相互交流,将广场建成一个高起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娱乐休闲赏景相结合的、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的行政、文化中心场所,充分展示梧州城市的新形象,因此,在设计构思时重点考虑如下几点:(1)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的形象。(2)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3)加强三大建筑物前广场景观空间的有机结合,使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大气整体的环境空间景观。(4)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特别是突出亚热带棕榈科植物和市花宝巾以及开花乔木,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5)加强灯光夜景的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梧州市政府广场景观工程,既是政府办公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的前庭广场,又是奥奇丽路延线上的一块公共绿地,也是市政广场功能互补的活动场所。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着重考虑政府广场前的植物景观和提高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形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上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这些景观元素,把三大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整个布局大致分为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三个景观空间和一条奥奇丽路街景。

(1)政府广场(喷泉广场):在保留原有喷泉、雕塑和绿化的基础上,着重充实提高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重新铺植草皮,多植大树,特别是棕榈科乔木(如大王椰子、国王椰、短穗鱼尾葵等),再配植一些常绿开花灌木和色块植物(如宝巾花、红继木、黄金叶、黄榕、大叶红草、福建茶等),组成一个具有平面疏密变化、立面层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群落景观。以简洁明快的植物景观效果来衬托政府行政中心的形象;以增加广场铺装、不同标高平台和卵石小径来加强政府广场与文化中心广场、市政广场的过渡与衔接,运用古榕、丛状短穗鱼尾葵、小叶榄仁、桂花和花灌木以及色块植物等植物景观来协调广场之间景观的联系。

(2)文化中心广场(宝巾花广场):以广场砖拼合图案的铺装为主,在文化中心建筑前的广场中心以一组用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的宝巾花图案(因工期紧未做)和周围广植宝巾花(梧州市花)以及特定设计的宝巾花灯来点出广场的主题,烘托出梧州市花宝巾花的文化氛围和植物特色。在文化中心建筑南面布置了一片以阵列式种植垂榕的方式形成绿荫停车场,在与奥奇丽路交接的广场东侧,开辟一块带状的绿荫休闲生态停车场,以种植2~3行高大粗壮、树形健美的油棕(后改为小叶榕古榕)作为阵列式种植组成群植效果,停车场地作镶草生态铺装,以这种大气的带状植物景观作为政府广场与新迎宾馆广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纽带。

(3)新迎宾馆广场(叠水广场)。在新迎宾馆入口以北的广场中心,以玻璃钢制作的三层叠水钵(高8.8米)结合环形八个涌泉景观的椭圆形水池,既作为新迎宾馆广场的主体景观,也作为宝巾花广场的视觉中心。远观近赏,主景壮观美丽。新迎宾馆人口两侧以高大粗壮、树姿优美的大王椰子来衬托宾馆建筑,简洁大方。在宾馆之西、文化中心之南的通往市政广场道路,选用华盛顿椰子流线型列植于道路两旁,整齐美观,富于动感。整个广场以大王椰子、华盛顿椰子来突出棕榈科植物的景观特色,装点新迎宾馆的亚热带风情。

(4)奥奇丽路街景:整条路为南北向,全长750m,路宽14m。设计时以柱状垂榕和“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一道白天景观优美、夜景五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而且柱状垂榕在道路平面衬托下,竖向景观明显、突出。

四、绿化设计

整个绿化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来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

(2)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常绿开花乔木相结合,突出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如大量采用一些大王椰子、油棕、国王椰、华盛顿椰子、短穗鱼尾葵、散尾葵、美丽针葵和古榕、木棉、小叶榄仁、垂榕、桂花、大叶紫薇等高大粗壮,树形优美,枝叶茂盛,花大色美的南方特色树种,充满亚热带风情。

(3)大量种植宝巾品种,突出梧州市花特色。如在宝巾花广场周围广植各个品种(大红、水红、紫、黄、白、花叶等)的宝巾花,以突出宝巾花梧州市花的城市象征物,以尊重市民热爱乡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运用彩叶植物的特点。为了突出色块种植的景观效果,如政府广场大面积运用了福建茶、黄榕、大叶红草的绿、黄、红色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用彩叶草等点缀八个花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双面红继木球点缀于绿树丛中,达到丰富植物景观效果的目的。

五、灯光设计

针对三栋主要建筑的功能、特点及周边环境,在夜景照明总体设计中,通过建筑立面照明、硬质景观照明、绿地照明、水景照明和道路照明等夜景照明手法,进一步提升广场、建筑、园林和水景及道路相关景观夜景的景观效果,让夜晚的政府广场庄严雄伟,文化广场光彩飞扬,新迎宾馆金碧辉煌,奥奇丽路星光灿烂。

(1)政府大楼庄严雄伟,其灯光设计以黄光来勾勒大楼的主线条,以投光灯、泛光灯来照射大楼的外表面,玻璃幕墙采用蓝色内透光,充分体现建筑结构和材质的美感。文化中心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灯光设计以内透光表现主体建筑,通过黄、白两色投光协调主体建筑。新迎宾馆夜景的灯光设计以黄光为主色调,适当的蓝光构图,形成着实的灯光配景。

(2)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及周边绿地的夜景以市花宝巾花庭院灯为主要景观照明,以草坪灯、投光灯为辅助照明,通过宝巾花灯和一组用花岗岩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成宝巾花图案的地埋灯(因工期紧未做),将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有机地过渡和结合成一体,并提升文化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充分突出宝巾市花的主题。在政府广场雕塑水池两侧的绿地内各点缀了三株椰树灯增加夜间绿地的景观效果。奥奇丽路则以“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带状的夜景景观效果。

(3)新迎宾馆广场中心水池的主体景观(三层叠水钵和八个环形涌泉)采用防水的彩色水底投光灯,让夜景的叠水涌泉水光交融,流光溢彩。六、铺地设计为了统一广场硬质景观效果,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的铺地选用与政府广场一样的广场砖材料,以白砖为主铺成大方块(3.5m×3.5m),以红、蓝砖作色带(宽1.2m)将白砖拼合成纵横整齐的方格图案,图案整齐美观,纵深透视感强。以统一的铺装材料将三个广场空间景观融为一体,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整体效果很好。

七、给排水设计

(1)给水:政府广场的绿化淋水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装置淋水,其余绿化淋水采用设置龙头接管淋水。(2)排水:广场排水一律采用暗渠集中排水。

八、结语

景观设计构思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庭园设计;构思立意;技能大赛

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他们特定的精神需求,人们生活方式对环境需求也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人们想远离日常市区的喧闹,下班回到住所享受舒适的庭园生活,因此居住小区庭园空间设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体现得更加明显。该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在满足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构思相关基础理论和原理下,提出居住小区庭园设计不是简单的环境美化而应注重情感意境,以人为本是如今更多人的需求,应增加居住小区庭园空间亲和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构思,做出更注重庭园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1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构思

1.1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构成要素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内的居住结构迅速变化,居住小区庭园的景观设计构思不仅要满足硬质景观构成要素,而且需起到调节场地、对场地空间进行虚实分割的作用。居住小区庭园内不仅要有完善的设施,同时应具有娱乐、休闲、购物、文体活动、教育、儿童游戏等要素,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居住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的邻里交往气氛,以满足人们的居住新概念。结合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的特点,参赛教师与学生从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构思的相关理论和原理出发,分别结合了以下构成要素:第一,居住小区庭园内的空间色彩设计;第二,居住小区庭园内景观空间层次设计;第三,居住小区庭园内环境功能分区设计;第四,居住小区庭园内软硬地铺装样式处理;第五,居住小区庭园内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第六,居住小区庭园内环境小品设计等方面完善景观基本设计要素。居住小区庭园空间不是简单的园林形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对庭园合理构思,让人们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明确庭园的功能,能够使人在脑力及体力等方面得到放松,针对庭园空间设计出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构建让人放松的居住小区庭园空间。

1.2庭园景观设计构思

居住小区庭园构思是运用基本设计要素到地形中,设计师在对景观自然美、空间艺术美和居住者生活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空间规划。以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为例,学生在掌握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完成一套居住区庭园景观设计方案,内容应包含生活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形态。但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技巧叠加组合,而是经过构思主体和意境的提炼和升华后的综合设计特点。以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专业为例,结合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提高赛前练习,学生把在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设计实践中转化为独立构思和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职业过渡的准备时期,是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体现[1]。

2居住小区庭园设计立意

2.1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意境

环境设计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满足居住者审美,并在庭园设计意境中感应场所。居住小区内部主题活动以生活在小区内部的人群为主,活动人群又分为老人、中年、青年、儿童等群体,居住小区庭园设计在居住区中长时间与人接触的空间,也是居住者最便利的活动、娱乐、休闲等场所,单纯地提供功能区和景观设施不能长时间与居住者进行情感共鸣,同时需要考虑居住小区庭园内存在行为障碍人群的需求,在居住小区庭园设计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设计才能与居住者建立情景共情,这也是庭园景观设计的长久之计。以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为例,居住小区庭园只考虑园林景观设计构思是不够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设计,需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居住小区庭园设计在构思考虑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居住小区庭园设计应该具有自己的灵魂和意境,这也是园林设计的关键和起点,没有立意的园林设计是与人的实际情感需求脱离的。多数空间都是在为人的情感需求做准备,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设施设备,都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2]。结合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的特点,居住小区庭园设计应重视真实性和需求性,满足情感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设计出温馨且富有情感的居住小区庭园意境,让居住者情感交流中收获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则需要认真观察居住者,深入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因素[3]。

2.2人与景交融的深度立意

随着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以往大有不同,居住小区庭园设计不仅要提高人均绿地率,而且应具有园林设计的特性,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便利的需求,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居住者提供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属感的情感场所[4]。居住小区庭园构思不仅是空间规划及其相应设施构思,该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在居住小区庭园设计构思基础上,更加注重居住者体验感,为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居住小区庭园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尤为重要,融入情景中的真实感受,让居住者乐于其情景中,避免居住小区庭园景观枯燥乏味[5]。居住小区庭园活动设施构思结合当地文化、气候、生活习俗,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充分了解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以景生情使人与景有交融,做到以人为本,其构思与立意主题紧扣当地特色从而创造适合人们交往和活动的空间,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使人感到更亲切,使其归属感更强,立意更有深度。以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为例,参赛作品参考俄勒冈烧伤中心疗愈花园,考虑到身心障碍及亚健康人群的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弱,居住小区庭园内通道设计本着无障碍原则,并利用植物的栽植与园艺活动的组织让居住者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而改善和调节居住者的身体和心理机能。居住区庭院空间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构思,而应是以人为本的日常活动结合自然环境的更深立意,设计出可居、可行、可游的居住区庭园创造新概念的深度立意[6]。

3设计大赛的作用和意义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是专业理论和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升华阶段,在校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学习并不能得到更加强化的练习,需要现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会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大赛中,不仅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在实践中缩短实际与学习的距离;同时,全国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项目的第一步,也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等同于就业演习。用人单位更多看重的还是实际能力,而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但与生产实际相差很远,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在校生要适应如今行业用人需求,顺利步入社会,关键是要做到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4结语

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规划设计从庭园立意到庭园艺术构图,利用庭园要素结合空间处理庭园立意,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要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的设计构思,确定居住小区庭园所具有的意境。居住小区庭园景观设计造景若想创造景观意境,需要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当地的社会文化沉淀,充分发挥庭园造景的特点,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同时,分析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各种技能大赛平台,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层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其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毅,姚红媛.不同光照强度下园林景观设计图像优化研究[J].激光杂志,2021,42(9):144-149.

[2]毛艳红,万依依.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构思立意[J].视界观,2020(12):79.

[3]戴静.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21,7(11):47-48.

[4]许建超.基于雨洪管理的西安住区雨水景观生态设计手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芦红莉.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营造方法[J].现代园艺,2021,44(14):81-82.

景观设计构思篇4

摘要: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

关键词: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各级政府均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1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在城市整体色彩中的感觉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2.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2功能决定结构。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2.3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2.4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2.5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3.1景观本体的形式美。这是历来就受各方面关注的领域,如桥梁、引道的水平及竖向线形的美学设计;桥型的美学比选;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相关的桥塔或桥头堡或桥亭或收费站的建筑设计等。

3.2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3观景系统。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4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5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5.1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符。这种情况若出现在建成后的桥梁景观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桥梁设计者为迎合社会风尚,使“伪桥型”变成一种设计。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5.2由于我国桥梁设计以功用为主导的传统,专业设计部门中建筑师拥有量的不足,建筑师在其中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5.3设计思路狭窄,模仿较多,自主创新设计意识较弱。有时设计周期过短,为了赶时间,就要生搬硬套,很少进行创新和论证。

景观设计构思篇5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是目前国内大学所开设的最多的专业之一,自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全国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迅猛发展,在短短的30多年中,在校人数成几何数字的倍数增长,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一直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方法,本文以景观设计为例,文章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论述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法,对于如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素质;能力培养

序言

近年来,景观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实践工程项目及大批量的毕业生相比,其学科发展与教育理论的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一直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方法。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也不符合当今学生数量剧增的现实。如何培养景观设计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与技能?本课题结合景观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该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及其方法进行探讨。

一、景观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

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是塑造人类宜居性环境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了艺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属于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性与技术性。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景观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侧重于艺术,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环境艺术化了的学科,它可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其终极目标并非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供人们欣赏,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物质与技术手段将其施工完成才具最终意义。因此,景观艺术设计又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具有技术属性。

2.学科体系的综合性。景观艺术设计是以艺术为主,同时涵盖工程技术、社会人文、艺术历史与理论、经济金融和计算机技术等广泛的知识领域。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及再创造,其学科体系涉及了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3.广泛性与系统性。景观艺术设计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学科基础。这说明景观艺术设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交叉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较强的系统性。

二、景观艺术设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1.人文历史知识的积淀。人文历史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人文历史是地球表面区域与区域之间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除了物质层面,即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应体现在精神层面。通过培养学生对人文历史知识的积淀,可以唤起人们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使设计更具深层意义与哲理性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来获得。

2.对美的感悟与洞察力。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环境空间方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因此,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生应具有对美的敏锐的感悟力与洞察力与学科直接相关的包括图形、形体、光影等方面,另外还间接地包括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3.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在直觉把握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策略性的设计解决,以整合的“系统设计”优势获得市场的认可,将设计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4.手绘表现技能。手绘表现草图技能是形成构思、表达和记录构思的主要途径,也是景观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语言”,徒手草图其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表达时可以在线条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色彩与明暗关系,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景观设计的成果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将三维的空间与形体转换成二维,以图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无沦是识图还是设计、都离不开空间与形体的想像力。而手绘表现恰恰是辅助于设计师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法宝”。

三、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

针对景观艺术设计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上,提出以下四点培养方式:

1.夯实基础“厚基础、薄专业”。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明了基础的重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增加设计基础课程。首先是与学生绘画基础相关的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学、色彩写生等,其次是设计基础课程,比如设计构成、设计启蒙、空间设计、模型制作于设计等课程,设计启蒙有利于新生了解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学科范围以及学习方法等,模型设计与制作则在系统的学习空间的构成与组合方式的基础上,开始设计与制作,抛开任何功能的纯空间的模型,加深对空间的进一步理解。加上传统的设计制图、设计初步、设计表达、模型制作等表达与表现课程,构成了完善的专业基础。

2.拓宽学生视野。宽阔的视野是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备素质。景观设计师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景观设计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边缘行业,它包含历史文化、建筑规划、地理气候、植被绿化、美术绘画、民俗风情。所以景观设计学生应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对于景观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宽广的视野可以通过跨专业的选修课、各类讲座、以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以及教学交流等来获得,同时利用学院的资源加强与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与学习以拓宽学生视野。

3.重视徒手绘图的作用。景观设计构思阶段的成果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景观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景观设计的构思阶段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包括方案的创意部分和施工设计及效果展示部分,构思草图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相关。它可以帮助我们边勾画边思考,用形象的线条去辅助、去刺激大脑构思的形成。徒手画进行方案形体的推敲是形成设计构思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还可以快速完成方案的整体造型透视图,缩短构思形成的时间周期。

4.加强实践,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景观项目常常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没有好的协作是很难出一个好的景观工程,景观是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深入到施工中去才能最终完成好的景观作品。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应重视和践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考查课的环节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校园里进行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具有全面主持项目设计的能力的过渡期。锻炼学生的具备随时学习新知识,以新思路解决新矛盾的能力。

结语

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在更广泛的学科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何种专业素质和知识范畴以及能力?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探索过程。通过文章的探讨,希冀在今后的工程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系统的指导作用,文中所提及的专业培养模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充实,需要通过更多的设计教育工作者不断践行而使之日趋丰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茂川.环艺设计构思草图【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2.过伟敏.置换―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命题【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景观设计构思篇6

“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通过有限的空间,巧妙的构图思维,传达表现出无限的意境。马远、夏圭是北宋画院名家,其构图简练概括,多一角、半边之景,笔墨粗犷豪放,超出全景山水的窠臼,对景物做适当的裁剪,以局部映带整体,以空白暗示辽远的空间,使画面中融入了浓重的诗意。

2《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价值

2.1艺术构图形式

“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在于构图的形式,多一角、半边之景,对画面适当的裁剪,使艺术完美地融合于建筑景观设计装饰中;构图富有变化,独具匠心,充满诗意,在变化中寻求艺术的美感。正如宗白华先生评价“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所说的“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剩下的空白并不真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将“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构图融入建筑景观装饰中,具有民族特色,给建筑景观设计装饰融入情感和思想,再现中国古典美学在景观设计装饰起到的重要价值。创造出带有美感、艺术感的建筑设计的景观装饰艺术,使得景观设计过程中真正可以体现出艺术的内涵、价值的体现。中国传统元素极富意象之美,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追求,在建筑景观装饰中的运用,为之有效强化建筑蕴含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2.2意境之美

意境是美学的基础,也是人们的审美标准。“马一角,夏半边”的意境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做到画中有景,景中有画的美妙,画景交融,达到意境之美。“马一角,夏半边”的意境讲究应物象形,经营位置,留白处的处理,诗意的表达。在建筑景观设计装饰中使得景观设计形神兼备,通过“马一角,夏半边”的意境之美,易使欣赏者联想,在心灵、情感上产生共鸣,是景观设计装饰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符合景观设计中意境的表现。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意境,否则谓之无意境。”利用“马一角,夏半边”的艺术意境,能够突出主题的意境美,熏陶人们的情感世界,从而表现出艺术境界,景观的意境之美,景观设计中饱含诗情画意。

3“马一角,夏半边”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贝津铭大师的收关之作。北墙之下独创“假山叠石”,别具一格,位置构思独具匠心,巧妙地利用墙体对景色进行修剪,用白墙、湖水、假山、树木的巧妙结合,情景交融,充分的体现了“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艺术效果、意境之美。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效果,“假山叠石”很注重边角之景的构图形式,意象的设计,景物丰富,画面中大量的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假山、片石、树木成为点金之笔,体现对画面的精心布置,构图思维独具匠心,建筑造型艺术表达,画面中留白的半边之景产生了新的含义,令人遐想,体现了“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所产生的意境之美,是中华文化的符号。

4结语

“马一角,夏半边”艺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景观设计的审美性,传统的艺术在景观设计发展,对传统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1)注重边角的比例安排,构图设计要求要富有变化,位置构思要独具匠心,带有美感,符合审美特征。(2)做到画中有景,景中有画的美妙意境,画景交融,突出主题的意境美,熏陶人们的情感世界,景观设计中饱含诗情画意,达到意境之美。充满诗意建筑景观设计装饰中既要传承民族文化符号,也要突出景观设计的审美诉求,还要兼顾景观设计装饰技巧的运用在经济价值中的作用。通过“马一角,夏半边”艺术表现方式,在景观设计装饰空间突出了凝固的文化和景观建筑装饰技巧的应用,利用多边角和半景表现空间突出了这种技巧的视觉效果和经济价值,用多元的艺术和技法反映景观装饰艺术的现代美感和物理空间的应用。

作者:黄许好贾晓晨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柴宏伟.马远、夏圭山水画风[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曹昌武.绘画结构[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3田为平.现代装饰艺术[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景观设计构思篇7

一、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课程将点、线、面、体等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成要素来研讨,力求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法则可以扩展学生的园林造型思路,培养学生造型的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色彩组合构成,能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园林中丰富的植物及其富于变幻的季相景观,为我们创造不同氛围、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园林景观提供了便捷的素材。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营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应,如色彩的距离感、轻重感、冷暖感等来调整景观空间方面的不足,而相关的色彩原理都属于色彩构成的内容。

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运用综合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观的形体。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塑造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而风景园林设计恰恰就是从多角度表现真实的空间艺术构成。为了创造出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利用立体造型中的设立、围合、覆盖、架起、组合与重建、变形与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变化,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构成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构成本身进行研究和训练,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较少,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绘画的基础,对于构成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构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最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也不多,因此加强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其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向教学,拓展课程,向专业靠近

在课程教学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横向拓展。构成课不仅仅是基础的图案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中的专业方向性,对旧的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讲授课程基础理论和练习的同时,增加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讲到点、线、面时,可以拿出一些国内外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大师屈米的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又使其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兴趣,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竞争意识。而枯燥、偏颇、空洞的评价只能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构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对学生自身而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再现性思维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理论与评讲作业外,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直接、广泛地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三大构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三大构成间的联系,向专业靠近,与专业衔接。在构成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关联三大构成的综合练习,包括一系列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具体景观的设计练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别墅的景观设计构成模型,从形态、功能到色彩、肌理、材质,从平面的铺装、色彩搭配到立体的建筑、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构成美的规律,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使其将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将构成课程与园林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

景观设计构思篇8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追求生活情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强调可参与性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步道设计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小区广场设计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架空设计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景观设计构思篇9

当今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核心,以此为依托在科学应用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代景观艺术在这一新的发展浪潮下也借助新的技术背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观艺术设计中涉及到的建造结构等技术在新技术背景下的要求高度越来越高,新技术和景观艺术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关键词:

新技术;景观艺术设计;设计思维

虽然当今社会的新技术日益更新进步,但是这局限于技术层面,而在艺术,比如本论文涉及到的景观艺术层面上还有所欠缺,归根结底是缺乏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一种思维。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景观艺术在这一背景之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接下来将从新技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利弊层面进行分析。

1简析新技术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改变与发展,景观艺术设计领域也从传统的园林艺术向现代化景观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新技术背景为景观艺术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可供利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着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思维。

1.1新技术

新技术的独特性就体现在第一个字上,所谓“新”强调了与以往传统技术的升级与创新,表现出与传统技术相比下新技术的优越性。新技术指的就是新的材料、结构和工作方法,并且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依托,在景观艺术设计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1.2社会各阶段的技术与景观艺术状况

工业社会前期,手工技术的景观形态是当时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时间段,技术手段与艺术想法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园艺工作者的整体意识强烈,对细节了解充分,这使得景观艺术得到了整体性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作用逐渐在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为大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成果,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与之相辅相成的景观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单一化的艺术并不是主流,这让人们想要追求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景观艺术受到冲击。进入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又对社会上的不同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景观艺术的发展也在这个新技术背景之下被推进。西方国家的技术发展较我国早,所以我国在当今技术背景之下的景观艺术发展与西方的景观艺术设计轨迹具有相似性,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应该立足我国国情,取其精华,中国的景观艺术设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2新技术带给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

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背景都会给那个时代下的艺术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以景观艺术设计为研究的对象,以新技术作为时代的背景,具体分析了新技术背带给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

2.1新技术背景的组成要素

新技术是一个比较难以界定的范畴,因为技术的形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新技术背景的基本要素以供理解。新技术背景的基本要素兹列如下:①新技术是以网络信息和数字化概念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的技术形态,新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传输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信息处理和传输速度更加流畅快速;②新技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由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同构成的组合型技术,技术含量较之前传统技术更高,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性更强;③新技术的形态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所以其更新换代和创新性更强。

2.2新技术的优势

新技术的独特优势就表现在它的高效性、智能性和不可替代性,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上的各领域工作的效率更高,不仅节省了社会资源的应用,而且针对一个行业或经济体而言,可以极大地减少其投入的成本。新技术的智能性使得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形态以及呈现出来的成果具有更多样化的特点,更加新颖灵活。新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是因为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必须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一般的技术形态并不能满足新技术背景下的需求和应用条件,所以新技术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具备绝对优势的。具体到景观艺术设计方面,新技术会在景观设计的结构与规划中发挥效用,而且其抽象性可以在景观设计完成之前得到景观艺术设计最后的整体性效果,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除此之外,新技术还可以是景观艺术设计的效果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2.3新技术对设计思维未来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时代到来,新技术也随之取得了更多的突破性成果,它对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因此新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景观艺术设计之中,这使得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开放,不仅仅是沿袭传统的景观设计精髓,景观设计师们的思维也逐渐向着更加全面发散的方向靠近,景观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士不必再受到传统艺术设计思维的限制,可以紧跟时展的潮流,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甚至是后现代化的景观艺术作品。新技术背景之下不仅仅对解放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同时对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和技艺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文提到了新技术的独特优势,在景观艺术的设计应用过程中,现代化的技术是景观艺术设计可以采取更加高效智能的手段,而不是像传统景观艺术设计一样停留在手工画图,人力操作的低级阶段,这同样是新技术背景对景观艺术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

3结束语

在信息革命之后,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上述论文以景观艺术设计为例,阐述了新技术下景观艺术设计思维的变革,思维的进步是艺术进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同时,新技术还给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带来了更加先进的实施方式,这也给景观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潜力。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的发展在给景观艺术设计带来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只是就现在而言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仍然要防患于未然,正视新技术背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技术的进步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廖夏妍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挺.新技术背景下的景观艺术设计思维初探[D].江南大学,2009.

[2]麦克•巴特尔梅,庄佳栋.风景园林中的设计思维[J].中国园林,2015,(2):61-64.

景观设计构思篇10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因素;人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居住的要求正在变更,需要建筑构筑出舒适、环保、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其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新时期,应该将二者进行功能和目标上的重新解构,发挥二者的优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地统和起来,使城市建筑景观化,以更好的姿态、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因此,设计部门应该明确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掌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对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因素,优化景观工作,找到适合现实的景观和建筑设计结合的要点,深层次、广范围地推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走向深入。

1景观和建筑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基础科目和基础技术上有着比较大的交叉,是当今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方面。

1.1建筑设计需要景观设计的表达

良好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表达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配置相应的元素,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共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域特点的景观,可以具象地表现建筑的主体风貌,也可以抽象地体现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延伸,在给人特定观感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需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景观设计可以在客观上起到建筑风格的保护作用,使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景观达到和谐地统一,与此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还有需要建筑物的完善作用,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在提高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促进建筑物的保护和在利用。

1.3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设计的思想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不能游离于环境,应该发挥环境的整体性作用,将其中的景观和建筑部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在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将环境的整体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这样的思路是我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宝贵经验,应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强调利用山体、水系和花木等景观元素的运用,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性融合,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之一,建筑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建筑物还可以构成不同层次的空间,建成风格各异的环境,在表达建筑设计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和体现着景观设计的风格和意念。总体上看景观和建筑相互影响,景观设计应该起到装饰建筑和体现建筑风格的作用,强化设计的精神和文化,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建筑设计应该起到构成和形态作用,在强化空间形态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2.1体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应该看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发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密切配合起到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科学性,其中尊重景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是体现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科学地发挥景观和建筑的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自然性。

2.3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以人文本”的精神

新时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物为中心,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建筑和景观科研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应用,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主旨上都有确保舒适、环保、实用美观等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又都有其各自特点,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在丰富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使景观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以重庆东和春天小区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2]严军,周雨润.尊重自然的设计——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06(06)

[3]康江华,全平.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南林业科技.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