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篇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32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等教育;信仰;价值观

作者:周明尧(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

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1]61-65。初等教育面对的学生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最终促进青少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提供适应其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能力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辅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兴趣,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锻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分享、服务、平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172-175。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一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二、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3]88-9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针对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少、人才少、政策少等三方面。初等教育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基础教育,表面上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少、教材少、手段少,从而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研究资源保障,造成当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仍然借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能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社交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使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来自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由于中小学学生数量相对高校较少,所以招聘的专职教师数量非常少,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可能肩负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造成思想政治教师既不能与同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能实时掌握学术动态,最终造成了初等教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政策支持关系密切,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初等教育既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又没有校内政策倾向,导致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始终停留在自主坚持状态,从而使初等教育中暴露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整体看,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发生在教室或学校内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讨论、演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过去该课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容易组织实施,实践形式丰富多样[4]53-57。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创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并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去钻研,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教材手段,尽管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学校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仍然偏向于文化课程,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对社会问题关心较少,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越单一,思想政治内容距离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越遥远,造成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印象。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当前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太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太浅,又起不到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两种困境的根本是对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如果长期以理论学习和笔试为教育手段,必定引起青少年的抵触,而如果以社会实践为主,又难以找到与青少年思想政治相吻合的切入点。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创新,是今后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低龄化

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力、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传播对象,其低龄化特点对传播媒介要求更高。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广泛采用“灌输式”方法,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普遍[5]20-23。青少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触更快,一旦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灌输,就容易抹杀青少年的思维自由性。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目前的“教”和“学”都偏离了青少年这一中心,教学内容没有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融合,教学手段没有与青少年的信息接受方式相结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课程,靠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以使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更难以使理论内容深入青少年内心,也就无法转化成他们的世界观。这种始终停留在表面上的传播方式引发了表面上的接受方式,极易造成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形式化,失去了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教育意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青少年既是身体成长的阶段,也是思想和信仰初步形成的阶段,低龄化特点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对思想理论体系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浅显理解,如果不能采取多样化、有效性地教育手段,极易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然而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异常突出。思想政治课并不是语文、数学这类文化课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教师,并且多由一些主课教师兼任,对这些教师的评价,通常不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察标准。而且,尽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行笔试,但是仅仅从试卷上很难准确地确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观当前初等教育中存在的评价体系现状,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初等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待,在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文化成绩优异,以考取一个好的高层次学校;学校也默默接受了家长们的寄托,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尴尬地位。其次,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作为一项完善的考核体系,通常会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具有考试成绩这一实际指标,只能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本无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最后,评价的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尽管当前绩效评价在各行业中都进行了大量应用,在中小学的管理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绩效评价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密切关系,而思想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仅仅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状态进行评价,很难科学地权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

基于当前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探索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从初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和青少年三方面;因此,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教师培养、教学手段、青少年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思想政治教师培养长效化

教师是初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初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理论研究现状,必须建立对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使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始终共同推进,这样才能保障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快速成长、大胆创新。

第一,依靠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觉悟。师德教育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进行的培养和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培养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既能发挥优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又能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获得更加系统的培养。师德是伴随一名教师终身的品质,依靠师德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的学校培养逐渐转变成教师的自我修养,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向思想政治的前沿理论研究拓展,为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依靠远程教育提供优质培养资源。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相比明显不足,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劣势。目前远程教育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都有大量应用,而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的远程教育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已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为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国家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在全国的地域分布,建立完善的网络授课教师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远程教育与初等教育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弥补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劣势。

(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形象化

初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高校学生差别大,必须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的心理抵触。第一,寓教于乐。玩耍始终是青少年的天赋,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道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看,将大道理、大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熟悉、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情景剧、讲故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富有情节的活动中获得最形象的感悟;寓教于乐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高度抽象提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走向了娱乐的极端。第二,改善课堂气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门看似乏味的课程,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善课堂气氛,使青少年由强制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主动提问、主动求索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对这个道理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因此,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将拘谨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通过讨论加深青少年对看似大道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实践环节多样化

目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具有一些实践环节,包括革命根据地参观、烈士陵园扫墓、英雄报告会等,但是当青少年走出校园后,如何保证其按照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当前中小学开设了多种家校联合活动,使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与家长达成思想政治方面的一致,为青少年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此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四)思想政治评价指标差异化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思想的差别就非常大,同时,地区教育水平、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科学地对初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首先要按照年级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思想差别显著,在不同年级中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增强对教师的评价公平性。其次,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他既要对学生的现有思想水平进行测评,又要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的影响,还要追踪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变化,这就需要调动多个年级、多个地区的教师进行协同研究,还要最大程度上鼓励家长参与该项研究,从而获取最全面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数据。第三,要构建基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化指标体系,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必然引发学生思想政治获取质量的差距,针对这种客观差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贡献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任何一项知识体系,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直是学习的根本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一个误区,内容过于空泛,与实际脱离过多。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这些道理,从书本上体会这些知识,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比书本上的学习更有用。可以多让学生从课堂外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和学习。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不能单一地全靠讲授与自我理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家长及身边人的配合。让家长从生活中的细节去深化这种知识渗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感觉。让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架子,更不是纸上谈兵。一直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书本理论,不值得学习,背好理论知识就行了。其实则不然,如果能够真正地把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制度会更加规范。真正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正出发点。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2

关键词:初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

一、首先,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但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点在各国又是相同的,即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改造人、塑造人。国家的学校必然和必须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国家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政治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思想理论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政党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处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不可能自觉认识。因为他们的主导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只能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外面进行灌输。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其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再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要求思想政治课还要解决行与不行的矛盾。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有效策略

创新意识是求知欲,好奇心,独立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集合。发挥创造的能力需要多种技能和知识的积累才能完成,初中的政治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初中的政治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到传统、保守的教学理念影响,很多学校依旧沿用着老旧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是老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老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认为政治课就是读读教材,没有把当今的实事与热点融合到一起,使得政治课枯燥乏味。

(二)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刻板,固步自封,没有对教学手段进行及时创新,没有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学的内容过于单调,初中的政治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下,改善教学效果。

(三)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初中政治的教材在内容、形式和角度上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教材资源的浪费。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内容从初中生的总体特征出发,初中政治的教学逐渐脱离呆板、枯燥的现状,教材中插入很多与国情相关的内容,使得教材内容更加感性、直观。但是,政治教学中对于教材知识的灌输远远多于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和思维的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功能。

二、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中的许多关系没有完全转变。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根据当前国内局势进行调整与创新,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国,要想解决基本矛盾就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更多的思想政治文化青年,为解决我国的基本矛盾而努力。作为初中政治的老师,更要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创新政治教学,为国家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政治教育本质的要求

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促进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随着世界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不断创新自身的主观世界,对自身的政治思想进行不断调整,为政治教学工作创造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

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与思想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政治老师,要结合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投入其中。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政治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社会的热点话题,在课堂上积极开展与政治知识相关的主题活动,丰富并创新教学内容,改变政治内容枯燥乏味的现状。

最后,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注重学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对学生政治理解能力的差异引起重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平衡,促进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

(二)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丰富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政治教学的内容,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促进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不仅使学生真正学到政治知识,而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一方面,初中政治的教学,要融入实际生活,与社会接轨,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到生活当中去,把再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政治教学要摒弃抽象思维,用更加直观的角度进行对知识的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学生带出教室,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让学生深切的感受社会,使其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剖析社会现象。

结语:

初中的政治教学对于整个初中教育来说是基础性的工程,当下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政治教学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投身到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积极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总体水平,实现政治教学的创新,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培佩.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研究[J].教研新干线,2013(05)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4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3―0082―01

初中阶段的学生,不断接受外界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初中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初中的教育工作正在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发展机遇,新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的教学内容等许多新式改革手段都是立足于每一位中学生的成长需求来不断地调整,本文从初中政治教育的教学需要入手,谈谈如何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一、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缺乏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全面认识

政治思想课的教师对于政治教学工作还没有进行深刻的认识,所以,对于创新教育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另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影响学生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并没有过多像主科方面对学生进行时间上的占有,相对而言思想政治课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被给予了相应的忽略,同时,也自然而然地纷纷为其它学科的学习让出一部分时间。

2.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初中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转折点,大多数人都认为初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这种现象导致了中学教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赢得好的分数。在初中政治课上也体现出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中仅仅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点与重要的考点,以求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从而,进一步忽略了初中生思想认识方面的教育。

3.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我国的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与教育内容的限制,使得我国的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保持在这个状态,从单一的教学思想、单一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教学教育体制、单一的教育计划、单一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使得学生的发展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缺乏一定的信任或产生了隔阂。

二、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发展的紧迫性

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与感知社会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确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并且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体现出政治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然,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来文化逐渐地侵袭了本土的文化,而恰恰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对新鲜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接受能力也特别快,对于一些事情的危害性认识并不深刻,正确的是非观念很不成熟。所以,不良的文化与习俗很容易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新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推进,新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学工作一切要从学生出发,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与分析态度,而政治课就是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态度,影响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说教育改革就是改变政治课的地位。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必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随时关注,把握好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发展的策略途径

1.发展新的教学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整个教学工作与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更能体现其价值性,新式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成绩的重要性,主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层面进行新的改善,创造一个相对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科学性质的教育体制,促进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爱。不断产生新的教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意义。

2.开拓新的教育形式

想要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就要使得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开拓更多的教育方式是改善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一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完善政治教学中的单一内容,使得政治课堂上更加具有生气以吸引学生对课堂产生热情。将政治与其他学科统一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程度。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并且可以将自己置身在社会中,对学生有一个真正的锻炼作用。

3.增进师生情感

一个具有活跃气氛的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愉快的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不要一味压制学生的看法,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解和疑惑,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当今的社会热点来引发学生对某一事态的积极讨论,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实效性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政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教学,优质的时政教育对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人类大事的习惯,增强判别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进而逐步学会把握时代脉搏,有着其他学科和思想政治课通用教学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对初中生的时政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不重视通过时政教育简单化,平时不抓,临考搞突击,应试倾向十分明显,致使许多学生平时忽视时事学习,认为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对时政教育内容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理解。这就严重影响了时政教育的质量,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距甚远。这种现象必须及时纠正。

要提高初中时政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初中时政教育的实效,就要了解初中生学习时事的重要性,通过时事教育,向学生宣传新时期党的有关重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例如“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最新动态;通过时事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又如广州“嫦娥”二号、上海世博会、亚运会等。通过时政教育,学生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时政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等等。但是初中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和社会活动的经验不足,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判断、分析和理解既不全面又不深刻,客观上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因此,每一个政治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种求知、参与心态,让平时直接接触社会机会较少的初中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态度、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把社会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意识,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要提高初中时政教育的质量,收到实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明确时政教育的目标,要把时事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来,政治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避免了单纯考时事的做法,考试试题往往是紧紧扣住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对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而且在这方面要求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强。例如,2010年我市中考政治试卷中,与时事有关的试题,时事与教材有关知识点结合的客观性试题占40%,主观性试题占60%,试卷中已没有纯时政题。对考卷的抽样分析也说明:学生掌握的时事素材多,在答题时能灵活运用,准确率高,得分多,相反,学生对教材死记硬背,对时事知之较少者,就很难答到要点上去,失分较多。政治教师要把政治课与时事课合二为一,在政治课中渗透时政教育,因为时政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判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树立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而奋斗的理想。

二、把宣传和教育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校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和其他校园文化阵地,以及集会、政教活动等机会,把时政教育与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及相关的方针、政策、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使一些时政热点在校园内频繁出现,成为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谈论的话题。例如我校的校园广播节目中有《时政要闻》,每天播放不同的新闻及时事点评,在这种浓郁的政治氛围中,学习的环境优化。

三、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时事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学习。教学内容新颖和引人入胜可以直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不断丰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材料、新成就、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中学生非常关注。这些材料生动、具体、时代感强。经常性的读报评报,定期开展的各种讨论、演讲、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是激发初中生学习时事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时政问题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把了解和关心时事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教学中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四、抓住契合点,融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为一体

1.利用时政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

2.用新的事实材料取代教材中过时的旧事例(教材中的事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和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从横向上提高教材的广度,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可以运用教材上的政治理论观点分析时事中的热点、难点,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如“低碳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因为学生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已有了许多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就可以把这一时事热点与环境问题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环境恶化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再如初三教材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节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两个政治概念,学生很难有真切的理解。而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悍然动用武力,粗涉中东地区内政,正是对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最好注解。还有2011年的建党九十周年等,都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结合起来。

抓准了这些契合点,把政治课教学和时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对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质的体验,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把时政教育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到“两课”合一,一方面使时政教育为政治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可以用政治教学指导时政教育,两者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政治课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开阔了视野,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且具备了比较健康的政治头脑,终身受益;不仅学到和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养成了关心世界、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身边事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育生活化

初中生的身心发育正处在其人生的关键阶段,对外界的许多事物均较为好奇,并且其内心活动也十分敏感。因此,初中政治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但目前初中政治教育成效并不是非常理想,需要通过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来提高教学效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发挥出政治教育的职能。

一、目前初中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阶段,最受重视的便是语文、数学以及外语三门主科,其次便是物理、化学这种理工科目,许多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均将这几类科目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而常常忽视了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政治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便是可有可无的“副科”,甚至当成了玩耍的课程。另外,在一些农村初级中学里面,专业政治教师缺少,只能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顶替,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二)教学内容枯燥

虽然说初中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育息息相关,但现有的一些教材在内容上却偏向于枯燥,很多学生对其中的内容难以产生兴趣。比如说在人教版初中政治课程《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中,关于法律知识的内容便很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产生厌倦感,并进一步对政治课程产生排除心理。

(三)教学手段单一

仍然有相当多的初中政治老师,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仅仅是进行单一的课堂讲授,学生极为容易产生烦闷感。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本身较差的初级中学中,思想政治老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所“兼任”的,本身并不具有较高的政治教育水平,难以充分理解初中政治教育的要点与精髓,致使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十分低下。这种传统的政治教育手段,将教学的空间局限在了课本与教室之中,脱离实际生活,将本来具象化的思想政治内容变成了“空中楼阁”,许多学生不仅难以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即使有学生愿意认真听讲,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很难被充分融会理解。

二、初中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策略

(一)认识到政治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以初中人教版的政治教材为例,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了笑迎新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情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初中政治对学生的重要性,才能够提高政治课程的地位,改变现状,并进而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对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能够实际地接触到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从而被传统的教学框架所束缚。而教学内容中的案例设计也需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名人、伟人的案例,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常遥远的感觉,误认为案例中的事情并不会在其生活中发生。选取的案例最好发生在周围或者发生在近期,这样学生往往能够更感兴趣,甚至可能以此为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比如说初中政治课本有一单元为《做自尊自信的人》,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列举周围从不自信变得自信而最终成功的人,让学生产生共鸣。甚至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可以列举班级中的某一位同学或者某几位同学,在变得自信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使这类学生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开展初中政治教育活动,并不能够仅仅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需要运用课堂讨论、话题引入、课堂辩论赛、趣味故事会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勾起学生学习参与的欲望。以《交往艺术新思维》一章节为例,其中有关于对“竞争合作求双赢”话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简单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课堂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课堂氛围变得极为活跃,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合作与双赢对自身带来的乐趣。并且,经历过印象深刻的课堂教学游戏之后,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更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对其日后的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能够通过多变的途径、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较为刁钻古怪的问题要能够机智地处理,让学生乐于与教师接触,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

(四)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以往人们所认知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均来自于书本,教学环境均存在于教室,但生活化的初中政治教育却并不是如此,而是更加灵活多变,能够实现教学环境的生活化。之所以教学环境需要改变,是因为在教室的狭小空间内,学生往往很难充分解放思维,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环境转移到操场、运动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转移到山坡上、草地上,通过让学生与外界大自然的接触,使其放开思想,各抒己见,内心的活动得到更加良好的表达。比如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感受外界天地的广阔,心胸豁然开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自己肩上所负的一份社会责任,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另外,将教学环境转移到户外,也更利于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学小游戏、讨论活动、辩论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加自如,不会受到教室内狭小空间的限制。

结束语:

当今的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要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便需要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以及教学环境的生活化,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目前初中政治教育成果不佳的现状。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初中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将成为未来相关领域学者研究讨论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翁剑钊.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014,(8):206-206,190.

[2]凡盼.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角色转变问题研究[J].卷宗,2014,(6):169-169,170.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7

(一)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这给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丑恶现象会给中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影响着中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有效接受,才能有助于学生将正确的观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自主地外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还比较低,对待一些事情的看法还有片面性,甚至是浅表层的,而且他们的品德发展还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抵御能力和免疫力,必须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的有效性。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l.学生学习心态消极。学生是德育接受过程的接受主体,他们学习心态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能否被有效接受。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习心态消极,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是一件苦差事,学习乏味,兴趣索然。

2.教材内容欠缺。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为德育接受客体,它与接受主体的相容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接受效果。思想政治课教材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动,并收到一定的成效。但仍应加大对教材内容和观点的更新。

3.教学方法陈旧。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是沟通教师施教活动和学生接受活动“两极”的媒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上已有很大的创新。但就整体而言,还不尽如人意。

4.教师素质欠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德育内容的具体传导者,直接与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交往和发生作用。因此,政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接受效果。目前,大部分政治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但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政治教师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三)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

1.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就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抓准教学的切入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已有的思想品德为起点,准确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行为基础,认真分析它们的共性与个性,确定重点、难点,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当前,一些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缺乏信任感,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势必会出现学生学的没情绪、教师教的没信心的现象,接受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调整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应做到以下两方面要求:首先,教师要讲清书中理论的科学性、真实性,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正确观点,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其次,教师要用科学的认识论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8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长的教育,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思政课”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处于“主阵地”地位。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握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教学课的异同。

一、思想政治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的课程。小学阶段叫“思想品德”,其内容是热爱祖国、孝亲敬长、团结友爱、关心集体、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科学、勤劳节俭、遵守公德、诚实守信、勇敢坚毅、自尊自爱、热爱生命。初中阶段叫“思想政治”,其内容是社会发展史常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高中阶段叫“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基本常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基本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常识。中专叫“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等。大学叫“思政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其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时展的要求

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了解时代特点,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情况,了解世界形势,了解过去和将来。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真、善、美,开设思想政治课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确社会发展方向,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跟上时展步伐,推动时代向前发展,成为社会的骄子、时代的宠儿。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而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取决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是否培养了一代代的“四有”新人,正如同志所说:“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学文化建设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开设思想政治课能使学生掌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能使学生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刻苦钻研专业,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看法,对社会乃至对自己的认识难免存在片面性。特别是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极易趁机而入,腐蚀着青年一代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因此,有必要学习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澄清糊涂认识,克服心理障碍。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同点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初等、中等教育政治课教学有一致性和共性的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思想的启发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1.性质相同

都属于德育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学校的一门特殊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其特点表现为:①思想性。思想政治课着重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启发、政治上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②理论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③针对性。思想政治课能针对学生政治思想中的某些困惑、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它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或者教条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是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④实践性。光是坐而论道和空洞说教是没有意义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导实践活动,才是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能够把理论付诸实践,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体现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目的相同

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教育,都是要求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教育。

3.任务相同

都是按照我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用马克思主义塑造一代新人,使学生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因此,它们的任务都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教学原则相同

都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一方面要注重理论传授,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正确观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同点

高职院校由于学生自身情况、“专业”、未来“职业”以及培养目标等原因,它与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都有明显区别。#p#分页标题#e#

1.两者培养目标不同

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初、中等教育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初、中等人才。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决定了它们的培养目标的差异。初、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因而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为他们升学或就业提供一般性的思想道德基础。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育、思想和文化特点,必须突出为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服务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两者教学对象不同

初、中等教育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而高职院校教学对象既有初中生也有普高生、职高生、中专生、中技生、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多数生源都是本科和普通专科录取后的学生,学生来源“五花八门”,学生中有些学习努力、成绩好、思想要求上进,也有些对学习没兴趣、表现很散漫、成绩差。这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基础会给教与学带来困难。

3.两者教学内容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思想政治课常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了解,在理解和认识上的要求比较低,具有基础性特点。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内容,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之中,特別突出为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服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在系统性、理论性等深度上有要求,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力求能够学以致用,学习难度大大增强。原来的中专、中技学校的政治课只讲思想政治“常识”,只要求学生通过考试,而对于深层次问题思考和解决得比较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并突出为市场培养人才、突出为“专业”服务、突出“职业性”、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三农”服务,理论要精、管用。

4.两者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学生依赖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是在比较严格统一的教学与训练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学生则相对被动。教师主要以讲授“常识”为主,只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常识,教学没有深度要求,缺乏深层次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环节和内容。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虽然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但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教学重引导轻灌输,留给学生许多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理解和消化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自主程度大大提高。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不仅要讲授现有的理论,还要介绍学术界对一些正在探索中的问题的不同意见和争论;教学内容并不限于书本,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求讲清还要求讲透,不仅要教“是什么”,而且还要教“为什么”;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一方面强调理论系统性,灌输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强调“活动”教学,“精”“管用”,因材施教,突出教育为“专业”和“职业”服务。

5.两者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等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吃透教材”,要求把教学大纲规定范围的教学内容学得“滚瓜烂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当然也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弄懂弄通,但更注重把已知知识作为武器,引导学生去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既要突出理论科学性、系统性,又要突出内容的“职业性”、突出实践教学活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思想文化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教学必须突出内容的“职业性”、方式的灵活性、评价的“综合性”。由此可见,它们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

6.两者对教师要求不同

初、中等教育对教师要求只要求能教学就行,教师上课只要求“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不仅有学历和教师基本条件要求,而且有政治条件要求,即“思政课”教师必须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师。同时教师不仅要知识面宽、能教书育人,而且要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即教师既应是教学型又应是科研型、实践型。

7.两者办学形式不同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9

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43-02

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问题一直是学科关注的重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部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否能产生与其相对应的实际效果尤为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故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问题极为重要。然而我们到底该怎样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呢?笔者有幸阅读到由吉林人民出版2013年5月出版,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名专家学者王立仁、吴林龙合作撰写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一书,或许能够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鉴于此,笔者将结合对本书的学习阅读,谈谈本书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希望有利于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要有测评标准

本书的著者指出,我们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既看作是一个实践范畴,也看作是一个评价范畴。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讨论,理应建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评价标准之上,没有一个实效的评价标准,就是对实效主观任意的讨论,就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讨论,就是不负责任的讨论。同时,正如本书的著者强调指出: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讨论本身被关注,而忽视了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标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关实效的讨论,多半是建立在对实效现状进行描述之上,其中,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影响实效因素分析,对改进提高实效的思路对策有所涉及。同时,对实效做出的讨论或者是以偏概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是流于形式的主观武断。有了评价标准,才能讨论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现实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实践以提高实效。因而没有评价标准,就去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立场。因此,建构客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才是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换言之,就是要运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对实效进行客观考量。因此,可以说,本书作者提出的要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并且意义深刻。本书作者指出,作为新时期重要话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既不能片面地被使用和讨论,也不能主观地被使用和讨论。我们必须找到并遵循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所内嵌的话语规则,按照实事求是标准,客观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本书作者认为,实事求是地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是把实效看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身现象,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测量尺度,建构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测评标准。因此,正如作者所认为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图谱内,我们关注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讨论的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理应对其的高低给出一个客观标准说明,缺失这一测评标准,根本上就没法解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高低,也没法找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策略。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的有效路径

本书的著者认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界定为: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以教育内容要求为参照,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对目前我们教育领域的实际效果的评估,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的种类是多样的,例如有的人认为应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有的人认为应该从宏观的教育标准出发,还有的学者提出了要测评教育对象的品德素质水平。因而可以说,在这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测评教育实效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提出了根据教育内容要求,抽象概括教育内容,来对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测评。这也将是对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整体性的定式实现的超越(包括教育主体、客体、环境、过程等在内的系统性评估),进而使实效测评彰显出专门针对实效的特色化。同时,本书作者提出,在基于传授的教育内容要求的认同状况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同时,还深入地指出基于教育内容建构实效测评标准可以为不同学段实效测评提供客观性、可操作、可信性的测评标准,从而解决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实效测评没有可信、可行客观标准的困惑,也可以使实效测评彰显阶段性和个性化。因此,可以说,本书的作者通过基于教育内容要求来建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并实际地研究并提出了以教育内容要求为参照,并以知识理解、观念认同、行为外化为参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构建理路。因此,我们的教育实践确实需要一个能够科学测量自身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尺度,没有这样一个尺度,我们确实不知道教育效果如何。对于这样一个能够测量教育效果的尺度,本书的作者给出了学段化探讨,因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为我们学段化测评实效提供了思路。

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学段化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就要完善实效测评标准,同时还提出了基于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实效测评标准,还深入到国民教育的不同学段,整体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四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本书的作者认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定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一般有四个存在范围,即存在于特定学段学生中,即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此,作者在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构建中对这四个存在范围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本书的作者还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的学段标准构建,除了要具体分析特定学段范围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外,还必须在总体上把握特定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所涉及的主题。

在如上思考的基础上,本书的作者对以上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涉及的主题的把握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特定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分析,是根据特定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且也能得到特定学段的学生生活和成长发展现实的确证。同时,本书的作者在确定如上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的主题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与相关学段的衔接。例如,本书的作者对小学的“关于自己”、初中的“关于自我”、高中的“关于个体生活”、大学的“关于人生”就存在依次螺旋上升和纵向衔接的关系。再如,本书的作者指出,小学阶段实质上是从基本常识维度来确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初中实质上是从人际关系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高中实质上是从生活结构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大学实质上是从发展素质维度来确定教育内容要求的主题,这种基本常识、人际关系、生活结构和发展素质等维度分析框架既体现了教育内容要求的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客观现实,也充分体现了逐步拓展和纵向深入的衔接关系。因此,可以说正是本书作者的这些考虑,本书才创新性地从整体建构视域上提出了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

总而言之,本书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为课题,做了相对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图式和操作模式。另外,本书还在基于不同学段教育内容要求,即综合分析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体建构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当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还需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界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从目前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构建,尚未在学界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造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缺少充足的研究空间与足够的研究动力。因此,在这里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呼吁更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讨论与研究之中,集思广益,相互争鸣,积极实验,力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构建以及科学化和有效性提高到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因此,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阅读,笔者期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乃至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共同努力建构出人们普遍认可的具有广泛效度和信度的实效测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王立仁,吴林龙.德育实效测评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3]吴林龙,王立仁.论提高德育实效的现实性着力点[J].教育探索,2013,(2).

[4]吴林龙,王立仁.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构建理路[J].临沂大学学报,2013,(2).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篇10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情感融入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6-03

1前言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他们正确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策略,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更多情感融入思想政治课堂,这样才能更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1]。

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引导,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将更多情感融入思想政治课堂,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推己及人,从而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2]。

2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教学的含义

情感融入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让他们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活跃性,更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3]。因此,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因素融入课堂之中,用情感人、以情动人,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情感融入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政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面对不同学生,教师要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有效运用情感因素,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调动不同性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3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教学有一定的重要性(图1),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握科学的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它能够提升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之中,能够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其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识的重要性,逐渐改变他们以往的生活、学习态度,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它能够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活跃性。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僵化,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到他们的课堂学习质量[5]。而情感融入教学符合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它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以满足初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

最后,它能够转变初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态度。如果教师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很难融入课堂之中,教师也无法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情感融入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愿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融入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情感融入教学时应该要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策略(见表1),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1)做好情感融入教学环境的设计。思想政治课堂要想更加贴近学生,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环境的设计工作,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克服自卑”时,就可以以科学家霍金的事迹为例,让学生体会霍金对待科学的态度,树立他们人无完人、不怕困难的精神。此外在学习“尊老爱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尊老爱幼”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情境中丰富自身的情感,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乐于帮助他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达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不断完善情感融入教学的方法。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w方法,则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情感融入教学的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情感方面体会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教导学生,这样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利用好情感教学,为学生讲解不同的案例,给予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感,并运用到生活之中;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表达,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有益帮助。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情感融入教学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需求。

3)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情感体验。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情感融入教学时,要注重知行合一,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孝顺父母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为父母做晚饭”“给父母写一封情感告白信”“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又如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让学生观看“9・3大阅兵”“利比亚撤侨”的相关视频,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在生活中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4)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并充分挖掘和开发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扩大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视野,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政治教材中“为坚强而喝彩”“做自立自强的人”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课本上的资源来向学生展示自强的特点,并让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发起向张海迪、霍金、残奥会运动员学习的号召,培养学生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使其充分感悟生命自强不息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5)政治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坚持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从情感上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到真诚相待、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更好走入学生内心,让他们端正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要将学习权利主动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用理性与情感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思想道德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推己及人。

6)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培训。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实现情感融入教学,就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从而达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求。首先,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课堂作用,学会用情感去打动学生,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教师要深入学习心理知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科学的梳理与引导,以保障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

质,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对身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使其做一名思想道德优秀的初中生。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情感融入教学时,应该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方法,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感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情感体验,为他们展现更多的教育案例,使其从情感上意识到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掘教材上的情感教育内容,发挥好自身的课堂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更好推映踔兴枷胝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满足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红芳.用“情”促学,以“情”感人: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6(5):80.

[2]于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

2015(30):160.

[3]邹超.浅析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7.

[4]王彦方.浅议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学周刊,2015(2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