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个人理财的趋势十篇个人理财的趋势十篇

个人理财的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7:40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1

关键词:财险公司;趋势分析法;盈利能力

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尚未消失,欧元区经济仍停滞不前,我国的实性经济也深受影响,经济大环境对于成长中的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财险公司)来说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克服目前的经营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每家财险公司管理层都在思考的问题。由于财险公司经营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被动性等特点,财险公司经营决策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进行前瞻性的趋势分析,这对每一个财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都是个挑战,本文介绍一些趋势分析法在财险公司盈利分析中的综合运用,这也是我们近一年来的探索,实践的结果,期望能对阅者有所裨益

一、趋势分析法基本概述

趋势分析法又叫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通过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可以知道一家公司或一家下属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演变趋势,为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做好资源调配提供帮助。

二、趋势分析主要方法

财险公司进行趋势分析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会不同,趋势分析方法很多,但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一)以参照基期为标准,可分为定比趋势分析法和环比趋势分析法两种

定比趋势分析法是以某选定时期为基础,即固定基期,以后各项数据均以该期作为共同基期数,观察其趋势变化;环比趋势分析法是以上期为基数,即移动基础,各期数据分别以前一期数据作为基期数,基期不固定,且顺次移动,观察其趋势变化。

(二)以指标内容为标准,可分为绝对数趋势分析法和比率趋势分析法两种

绝对数趋势分析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间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其数量变化情况;比率趋势分析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间经营管理中有关联关系数据的相对数(或比率)进行对比,以揭示其相对数的变化情况。

从具体计算办法来看又可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二次曲线法等,在实务中,运用一种分析方法往往很难达到趋势分析的目的,经常需对以上各种趋势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三、趋势分析的一般步骤

趋势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根据分析目的来设计的,目的不同,趋势分析的步骤和程序也略有差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趋势分析的对象和目的;

(二)主要趋势分析指标的选择;

(三)选定趋势分析方法、建立趋势分析模型;

(四)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和数据;

(五)深入研究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关联关系;

(六)形成趋势分析结果,提供对经营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三、财险公司趋势分析指标体系

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可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三大类,本文重点通过盈利能力指标来介绍趋势分析法在保险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为了剖析保险主要经营指标的走势及内在关系,可根据保险各经营指标的特征将保险趋势分析指标分为保费收入、经营效益、赔付管控、费用管控四大类,每一大类指标又可细分为几个小类指标,具体如下:

四、财险公司趋势指标剖析思路

进行趋势分析时,根据确定的趋势分析指标体系除了要收集、列出不同时期的经营数据外,最好将各项趋势分析数据综合在一张eXCeL表上,如进行一年以内的经营趋势分析,可使用往前追溯12个月的经营数据来大体上反映出总体经营情况及内在的关联关系,具体剖析方法如下:

(一)通过当月保费收入指标主要分析月份产能的变化情况、产能的稳定情况,但在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业务来源结构、险种结构进行进一步细化分析,从而判断当年度保单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的可能走势。

(二)通过累计保费收入走势主要分析保费收入预算达成情况、年度产能的变化情况、对固定性费用的摊薄作用及经营稳定性的提高程度。

(三)通过规模增长率,已赚保费比可分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影响情况,结合赔付走势,初步判断利润空间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还是可能进一步缩小,从而预期其经营利润指标的可能达成情况。

(四)通过往前追溯12月盈利月份、亏损月份统计初步判断经营的稳定性及盈利水平。

(五)通过累计利润走势分析经营利润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化情况。

(六)通过已赚保费比率走势分析准备提转差变化情况,保费增长或减速对经营利润的影响及当年度保单经营利润是否形成跨年度漂移等。

(七)通过保险业务边际贡献率变化走势,分析消化固定性成本(指固定运营费用、固定人力成本等)后的盈利能力,进而判断加大固定性成本投入是否合理,其中保险业务边际贡献率=1-已赚赔付率-(销售成本保费率-摊回分保费用)÷(保费收入-分出保费)。

(八)通过已赚赔付率(分母为已赚保费)、已赚费用率在综合成本率中的占比,分析成本费用结构的总体情况,改善经营的空间有多大、经营走势是否正常及对经营政策是否需进行优化调整。

(九)通过再保后历年制满期赔付率、不同年度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数据比较分析,判断是否受到历史预估偏差影响及严重程度。

(十)通过不同年度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走势分析初步判断险种结构是否合理,后期历年制满期赔付率、综合赔付率的可能走势。

(十一)通过固定管理费用保费率、人力成本保费率、销售成本保费率、变动管理费用保费率的走势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资源投入的配比情况,结合赔付数据进一步对公司经营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及本量利分析。

五、财务险公司趋势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趋势分析的重要性应达成共识。

时点指标有利于分析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分析,但由于保险经营具有赔付成本滞后反映的特点,赔付一旦出现恶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调整和优化,规模越大调整期越长,保费产能变化及经营成本的变化也有类似情况,作为经营管理层在日常分析时不仅要关注时点分析,更要关注主要经营指标走势,这一点管理层一定要形成共识,并对分析资源进行组织调配。

(二)趋势分析指标在时间应有一定跨度。

没有一定时间跨度就难以看出经营趋势,一年以内的中期趋势分析可以用每个月的主要经营指标走势为分析时点值,一年以上的长期趋势分析可以用半年或每季度的主要营指标走势为分析时点值。

(三)在主要指标选择上应考虑到重要性原则

影响财险公司经营结果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趋势分析时想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都包括进来是不现实的,在趋势分析指标选择时,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各项可能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只能考虑和包括与经营结果影响比较大的关键指标。

(四)各项经营指标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

为了增加数据的可比性,各期使用的经营指标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如因经营需要对经营指标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应对前期同一指标进行追溯调整。

(五)要适度考虑例外因素对经营的可能趋势影响

对于台风、火灾等例外、突发因素从历史趋势数据很难做出准确分析,规模较小时尤其如此,在经营趋势分析及预算达成情况分析时,最好是在经营成本上要为可能的大额赔付留有预算缓冲空间。

(六)趋势分析工作应常态化,并形成会商机制

趋势分析结果须与管理层的所有人员共享,最好根据分析结果定期召开分析评估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并形成配套管控或纠偏措施,才能达到真正管理效果。

六、财险公司趋势分析法成功运用案例

××财险公司福建分公司2012年保费收入10683.64万元,经营利润638.34万元,如何做好财务规划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产能和盈利能力,年初本人建议在下属中心支公司全面推广趋势分析法,对每一家下属中心支公司都建立动态趋势分析表,对其主要经营数据进行动态剖析,并下达财务管理建议,现以其中一家中心支公司2013年7月的趋势分析为例。

(一)××中心支公司经营趋势分析表:

单位:万元

(二)经营情况评价

1、保费增长速度尚可,尤其是2013年3月后保费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盈利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提高,2013年七个月经营6个月盈利,综合赔付率稳步下降,准备金提转差的影响明显减小,保险业务承保边际贡献能力明显提高,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

2、2013保单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明显偏高,并且持续多月在50%以上相对高位徘徊,1-7月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2012保单,随着2013保单对经营的贡献加大,后期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明显减小,经营利润进一步扩大能力明显削弱。

3、各项费用管控指标总体来看相对稳定,但人力成本保费率上升明显、固定运营费用没有明显下降,销售成本保费率明显偏高,规模效应并不明显。

(三)财务管理建议

1、保费收入虽实现较快增长,但新增业务来源主要为营运车,2013保单赔付率明显高于2012保单,经营的不稳定性后期会有所反映,2013保单赔付率在相对高位徘徊,说明赔付率在高位有一定支撑基础,后期必须加大险种结构改善力度,减少营运车业务占比。

2、保费规模的上升对费用的摊薄影响尚不明显,人力成本保单率明显上升,销售成本保费率较高,说明各项费用管控成效尚不明显,后期应加大费用数据细化分析,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降低费用成本,为赔付指标的可能上升提供更大利润缓冲空间。

分支公司管理层根据财务部门趋势分析建议加大了该机构的险种结构调整力度和费用管控力度,近期各项管控措施已陆续到位,该机构各项经营指标走势也明显趋好。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已实现下属机构全覆盖,并且每月根据其最新经营趋势进行动态评估和管理,从分析和管理结果来看,收到了非常好效果,各下属机构各项盈利指标普遍向好,目前这一分析管理模式已在全国各分支公司全面推广。

综上所述,趋势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态分析方法,能有效的克服静态分析法在分析范围上的不足,有利于引导财险公司管理层以趋势的眼光,而不仅仅是时点的眼光看待经营,由于保险经营成本的反映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的特点,趋势分析法在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尤其适用。(作者单位: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崔也光,《财务报表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2]陈国欣,《财务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

[3]彭雪梅,《保险会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5]李永梅、张艳红,《财务预测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3。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2

关键词:陕西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1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062-04

1998年我国提出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十余年来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为人们所关注。1998--2008年间,陕西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按照国家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努力解决财政支出保障上的“缺位”和“越位”问题,加速了公共财政的建设进程。但同时,传统的财政支出体制并未得到彻底改观,财政支出中的政府“越位”与“缺位”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一、1998--2008年陕西省公共财政支出规模

1998--2008年问,陕西省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中重点和薄弱环节的改善和加强,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10年间,陕西省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1998年166.2亿元增长到2008年1435.6亿元,增加了1269.4亿元,增长8.6倍;同期陕西省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4.o%,高于同期陕西省GDp增长率;财政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上升,由1998年的12.0%提高到2008年的21.0%,见图1。

二、1998--2008年陕西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演变趋势

1998年以来,陕西省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由于与以往年份相比,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科目实施了较大改革,特别是财政支出项目口径变化很大,与往年数据不可比,因此本文对已发生变化的指标的对比分析截止于2006年,未发生变化的指标的对比分析截止于2008年。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趋势平稳且居高不下

参照我国当前的预算科目,结合省级财政的特点,行政管理费支出广义包括行政管理、公检法司、武装警察部分和外交外事等四类支出,狭义只包括行政管理费,下面在分析陕西省行政管理支出时主要指后者。

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1998--2006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水平有了较大增长,同期的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也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局面,支出趋势平稳且居高不下,由1998年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8.5亿元,见表1,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16.7%,但是比财政支出年均增幅低出3.2个百分点,说明财政支出增长的大部分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期间行政管理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见图2,由1998年的1.5%上升到2003年的2.1%,随后开始下降,但是,2006年又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公共财政政策时期,陕西省各级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是在行政管理费支出方面努力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但仍然很大,均高于全国地方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全国地方总支出的比重,图2。且长期居高不下。这说明公共财政分配格局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合理化调整。

(二)科教文卫支出增长趋势不明显

1998年到2008年期间,陕西省科教文卫支出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支出总量上升迅速,由42.3亿元上升到392.3亿元,表2。增长了9.3倍。科教文卫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增加到8.0%,但其间呈现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波动趋势,图3。同期陕西省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几乎没有增加,2008年仅比1998年高出2.o%,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可以看出,陕西省在科教文卫支出方面做了主动性调整,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仍显投入较少,支出比重偏低。例如,陕西省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与西部省份相比,2008年这一比重仍比重庆低出0.29个百分点,比宁夏低出0.13个百分点,比新疆低出0.1个百分点,与东部排名前列的部分发达省市(北京5.31%、上海4.42%、浙江3.93%)相比更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此外,科教文卫支出总体增长趋势不明显。2003年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3.2%,至2006年这一比重仍比2003年低出0.94个百分点,直到2007年才再次超过2003年的水平,增幅仅为2.4%。

(三)社会福利和保障支出比重趋于上升但仍显不足

社会福利和保障是现代社会实现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1998--2006年间,陕西省财政福利支出的绝对数额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从6.5亿元迅速增加到95.6亿元,增加了14.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46.1%,比同期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出23.7个百分点,但是增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从1999年的96.9%下降到2006年的-0.01%,表3。同期陕西省财政福利和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3.9%上升至2006年的11.6%,其中2005年高达15.0%,但很快于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图4。财政福利和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o.5%上升到2006年的2.1%,增加了1.6个百分点,期间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无碍其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项目口径发生变化,不再进行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项目统计,而使用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项目。2007年到2008年间,陕西省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从159.0亿元增加到245.6,亿元,增长了54.5.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5.1%上升到17.1%。

尽管陕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有一定的增长,但结合现实,这样的水平仍显不足。1998年到2008年,陕西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图5,尽管自2006年以来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居于较高水平,城市面临大批下岗职工、贫困家庭以及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同时,在农村尚有部分贫困地区和处于温饱线上下的劳动群众。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过于狭窄。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尚未达到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

(四)农业财政支出水平偏低

由于陕西省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数据不全,本文具体使用的数据如下:1998--2002年,农业财政支出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三项之和;2003~2006年,农业财政支出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三项之和;2007--2008年,农业财政支出为农林水事务项目。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难免数据局部跳跃性较大。

从表4可以看出,1998--2002年,陕西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量持续稳定增加,由1998年的17.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40.2亿元,增长了2.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6%,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差由负转正;同期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先减小后增大,1998年最高达到10.3%,以后几年开始减小,1999年达到历史最低点8.7%。而后开始稳步增加,图6。

由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从2003年到2008年,陕西省农业财政支出绝对数量增长5.0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4%,但是总体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2004年最高达157.0%,2005年最低,出现17.1%负增长率。同期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波动性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2004年达到最高峰14.5%,自2004-年以后开始下降,并稳定在9.7%-9.9%之间。

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8年,尽管陕西省农业财政支出绝对数量大幅增加,但是增长趋势不稳定,而且支出水平仍然偏低,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的上升趋势具有较大波动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层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财政保障能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讲,农业投资见效慢、收益少,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偏向于竞争性领域的投资。

此外,当前陕西省支农投入在结构上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一是政府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过高,挤占了生产建设性支出。二是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社会性的大中型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农民可以直接收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水利、林业生态等社会效益显著、受益对象不仅局限于农业,其投入一直统计在农业投入中,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政府农业投入的规模。

从表5可以看出,1998--2006年间,陕西省基本建设支出的总量持续增加,增长了4.9倍,年均增长率为32.4%,较同期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0个百分点。同期基本建设支出在GDp和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图7。这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和其后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背景相伴而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陕西省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差,财政建设性支出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有所作为的领域,建设性支出所占比重的下降有其不合理的部分,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职能范围界定不清,参与的竞争性、盈利性项目过多,挤占了应投入到基础建设支出的一部分财政资金,导致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

三、陕西省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

(一)调整公共投资支出

陕西省经济相对落后,基础产业,特别是中小城镇基础产业薄弱,今后要增加公共投资支出规模,尤其是加强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对公共投资支出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从一般盈利性项目的生产领域退出。陕西省应逐步取消对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通过产权改革和股份制改造,解决其流动资金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力度,创造和改善陕西省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盈利性投资服务,吸引外商来陕西省投资办厂。

2.政府进行必要的生产性项目投资。一是投资于与改善陕西投资环境有密切关系的本地区的生产性项目,如水利灌溉和农业设施项目,跨地区的供电、电力、煤炭等能源项目,铁路、公路建设等等。但是,对供水、排污、煤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必须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放开经营,提高效率,二是投资于为陕西人民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一些低盈利、市场波动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或对这些行业和企业进行生产补贴,如为建立蔬菜、肉、奶、蛋及其他食品基地而进行的投资。此外,还应加大对风险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二)合理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

陕西省应进一步精简机构,控制行政编制。同时进行结构调整:第一,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如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等,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第二,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以提高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运行效率;第三,行政管理支出向维持经济秩序的工商、税务、公安、安全等部门倾斜。

(三)调整社会保障支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足额安排各项财政补助资金,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实现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和管理服务社会化目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和逐步建立,探索义工积累制养老模式,加大对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的投人,积极开展农村低保试点工作,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构建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网络;削减政府对城市居民的福利性补贴,重点保证对低收入者的生活资助。

(四)增加公共社会开支

陕西省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和保证公共服务与公共事业发展支出:

1.加大医疗卫生投资力度,优化医疗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是加大农村医疗设施投入及专业医护人员的配备,建立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2.优化社会文教支出。第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和争取国家支持等方式,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推进力度;支持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支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巩固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的改革成果。探索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转制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基础科学研究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应用型科学研究经费财政不应负担或酌情负担;第三,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3.增加其他社会支出。如城市居民生活保障方面,政府可增加对居民取暖、用电和自来水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可采取“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市场融资、财政扶持”的方式,重点支持市、地区、县的环境保护、污染源综合治理等项目工作,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从树海,财政支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3-16l.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3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运营的主要参与部分,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不可避免的受着市场运营环境的影响。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与深化,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下企业发展环境中的主要特色正在扑面而来。如何正确认知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探求科学的发展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通过缔结贸易条款的方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一发展节奏的促进下,经济一体化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而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管理的方式上等诸多的层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地影响。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支,在未来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级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一体化参与发展的各个企业中,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水平都会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在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合理的经营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这种波动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影响下,不断地上升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市场波动,最终波及相关的国家,严重的话会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2.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运营项目及策略的调整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发展意图与策略来实施。相反的,企业在制定重要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市场规划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运营规律以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所面对的周遭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变化与影响。只有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所要保持的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所产生的市场合力才会更加的凸显。

3.发展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存在的诸多物质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样,经济一体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也将更加的趋于明显。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影响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在影响的深度上也将会不断的深入与具体。例如,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的模式。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体系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来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正面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模式将趋于标准化。企业在发展中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究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其中就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的趋同化上将会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一发展动作的影响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将会不断呈现出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趋于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上提出符合企业财务发展需要的要求。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素质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都会不断追求效能的提升。在全球互联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企业从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很多企业今后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将不断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发展层面的竞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层面的不断创新将会是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换句话来讲,企业面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是带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都会呈现出两面的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而言所构成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将被淡化。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管理的标准化将会是企业在不断的面对市场化发展挑战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层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特色。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其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已经趋于形成。如果趋于财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风险系数加大。市场的运营在客观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不断的提升。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企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这种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激化,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进行了压缩。基于此,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升级中,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限性。这一点与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中所面临的标准化的统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标准的统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的外在束缚就会比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层面所面对的发展性的外在束缚将会不断的增多。

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企业财务组织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推进财务管理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二)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特性分析

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其整个财务工作中,一个不可以容忍的现象就是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造假。这种在会计数据层面的造假,所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不仅仅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法规上,还是行业监管领域,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将打击财务数据造假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对待。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类型选择

在科学合理的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的运行指导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也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总之,作为企业运走框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运营的市场效果及发展步伐。在宝地集团众多的管理体系框架中,基于优化预算管理角色在市场的运作中正在不断的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探讨预算管理与企业市场发展的契合度,如何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来实现企业市场运营效能的提升。由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和波动,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态势。

(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独创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对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认识,同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其它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地聚焦对策。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为绩效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支持。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得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

(五)升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就是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经由这一办公设备与系统来提升反映财务绩效变化发展的水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大大地缩减。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管理报表的制作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书写规范与条例,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范式。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要呈现出了比较大的灵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不断地细化会计标准的设计,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享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同时,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今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

作者:朱超杰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异同分析[J].消费导刊,2013(10).

[2]杨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8)

[3]梁双陆,程小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01).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4

2012年稳健型产品继续当道

《理财周刊》:在过去的2011年,稳健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您觉得今年这一趋势能延续吗?

李利: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变化,整体上出现了向稳健风格的回归。与此同时,投资者在经历大幅市场变动后,也更趋于理性和谨慎,尤其是富裕阶层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向财富的保值增值回归。这些也正是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爆发的市场背景。

很多人都在问,今年这一趋势还会延续吗?我的答案是:是的。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没有动摇,包括一些地方性救市的政策一出台很快被叫停。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上稳中求进,尽管有一些利好的消息,但市场的趋势比较平稳。因此,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从今年的趋势来看,仍是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当道的一年。

丰富对接资产提供满意回报

《理财周刊》:从今年来看,货币政策有所松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额度增加。这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利:银行理财产品所对接的资产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政策都具有相关性。今年,流动性有所缓和,对货币市场、拆借市场的收益率也就产生了影响,加上信贷政策规范,各大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将更大,市场融资成本下降,与之对接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会出现下降。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我们也正在不断努力,丰富理财产品的对接资产来源,在当前的形势下寻找新的路径,以提供让投资者满意的回报。像交行的"得利宝"系列是针对个人客户推出的理财产品主品牌,主要包括七彩系列、添利系列、至尊系列等。该品牌自2004年推出以来,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旗下产品种类日渐多样。

打造最佳财富管理的两大品牌

《理财周刊》:交行正致力于打造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也形成了多层次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李利:“财富管理”一词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纪人,银行和保险公司为那些顶级高端客户提供财务咨询而提出的概念。其内涵根据时代的变迁、地域的不同和机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交行的财富管理体系中,我们构建了多层次的架构。其中,交行财富管理强调两大品牌概念,一是我们的客户服务品牌,根据客户的资产情况和财富特点,交行具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四大客户服务品牌,分别是私人银行、沃德财富、交银理财和快捷财富。二是我们的产品品牌,包括“得利宝”系列理财产品,财富保障wp系列、增值服务系列等等。

整体上看,交行的财富管理架构讲求6w,包括财富的创造、增值、保障、传承、运用、财富精神。我们认为,财富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利用其产品服务、分销渠道、客户信息和专业知识,在分析客户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一揽子、定制化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其平衡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最终实现财富创造、财富增值、财富保护和财富传承的长期目标。财富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未来长久财富的规划与管理;财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综合、专业地管理资产和收入,安排负债与支出,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恒久提升财富价值。这可以说是财富管理的纲领,但针对不同品牌,交行的服务策略都有侧重点。我们的框架是,对于不同的客户服务品牌,针对性地推出产品与服务。比如说,我们的私人银行业务设置有专门的私人银行中心,配备有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我们为私人银行提供专属产品和私人银行增值服务等;在沃德财富业务中,交行专设有沃德网点、沃德客户经理、沃德系列产品、沃德通道;此外,交银理财客户可以获得我们的一系列交银理财服务,如理财讲座、客户优惠等等;快捷理财侧重于服务的电子渠道、手机银行服务等。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5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国内知名财经资料网站做一评点,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推进经济管理资料网站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财经学人,面对众多的财经资料网站,最重要的是获得专业水准较高的资料进行参考,并进行学人间的互相交流。由此,我们根据目前财经资料网站的现状,对目前互联网上较为领先的几家财经管理资料网站略作比较分析。

如果是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不用说推荐你去世界经理人icxo.com看看,推荐原因:该站建有比较专业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专区,如Ceo、CFo、Cio、CKo专区;缺点:该站越来越偏向高大全,一副要将新浪、搜狐、网易拉下马的架势。

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不用说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门户网站,他的财经频道延续了新闻量大,信息及时的特点,如果你是想看最新的新闻自然应该上新浪,凡事利弊共存,就是因为新闻量大造成了大量烂新闻的存在,重复东西太多,缺乏有深度的报道.

如果是中小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推荐去全球商会Bosslink.com看看,原因:该站有比较全面丰富的各类管理文章,从管理理念、方法和实践指导,从战略、运作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等,大分类明确,能一站式学习,学完以后还可以注册成为用户;缺点:该站缺乏一些互动的因素,页面布局不合理,文章需要细化分类。

no.1世界经理人icxo.com

评价:

趋势:

特点:商务+管理+财经

简介:icxo.com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专为商人而设的入门网站,为高端商务人士提供最新的商业资讯、财经数据和互动平台,协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务决定。icxo.com设有商务旅行、猎头部落、快乐办公、商业情报、在线测评、商务搜索、商业电讯、商务书局、经理黄页、经理超市、电子媒体等12个电子交易平台,只要交纳年费成为会员,icxo.com真正与众不同之处是提供经过加工的商业信息,尽管同样信息也散布于CnBC、wSJ与Yahoo等网站,不过icxo.com则以整合性服务见长.

no.2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

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商业

简介:新浪不用说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门户网站,他的财经频道延续了新闻量大,信息及时的特点,如果你是想看最新的新闻自然应该上新浪,凡事利弊共存,就是因为新闻量大造成了大量烂新闻的存在,重复东西太多,缺乏有深度的报道.

no.3和讯网hexun.com

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个人门户

简介:和讯被称之为中国最专业,做的最好的财经网站,内容充实,还有一个语音新闻的特色(虽然不知道作用多大)。该网站同样存在信息量大的优点,特别是期货等子频道,内容更加专业。该网站现有向非财经专业网站发展的迹象,旅游,房产,生活频道都有了。最可惜的是,该网站已经放弃财经门户概念,要走个人门户道路.

no.4全球商会Bosslink.com

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管理+B2B(免费)

简介:全球商会Bosslink.com是全球领先的商务门户,为全球逾1000万名工商企业提供工业通讯、财经观察、商业新闻等最新资讯。全球商会通过全球采购(B2B电子商务)、全国商情(在线分类广告)、生意交易(在线生意买卖)和企业新闻社(新闻自动)等4个免费的在线互动平台,协助企业充分享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no.5华尔街电讯 wswire.com

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电子期刊+web2.0

简介:wswire.co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财经新闻和商业媒体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拥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力求成为最具权威性、最受尊敬的财经多媒体集团。华尔街电讯wswire.com尤其在中国拥有强大网络,为客户提供独有的综合信息平台,集股市指数、商业资讯、财经分析、信用评级、电子报刊、财经游戏以及投资者和公共关系服务等产品于一身。华尔街电讯通过专线、互联网及人造卫星科技,把各种财经产品传送给全球的金融公司、工商企业和信息转发机构。华尔街博客blog.wswire.com可能是最好的财经博客.

no.6金融界jrj.com

评价:

趋势:

特点:股票

简介:原叫金融街,它已经naSDaQ上市了,哈哈.这个网站在股票方面做的很专业,特别是各种数据信息很完整及时,好象网易财经就是用的它的吧.不过呢这个网站与其说的财经网站不如是专业的股票网站.

no.7《华尔街日报》中文版chinese.wsj.com/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金融

简介:华尔街日报的中文网络版,可惜文章更新慢!

no.8Ft中文ftchinese.com

评价:

趋势:

特点:财经金融

简介:Ft中文网旨在为中国的商务人士和决策者们提供来自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的权威性全球财经新闻、分析以及评论。它所提供的文章涉及商务、金融以及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大部分由英国《金融时报》当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译而来,其余为Ft中文网记者们的原创。Ft中文网由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出版发行。英国金融时报的中文网络版,发展比较快!

no.9蒙代尔网站网址:themundell.com

评价:著名财经期刊《蒙代尔》杂志的网络版,由“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博士倡议创办并担任主席,立足于财经、管理、教育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报道打分:

no.10中国经济网ce.cn

评价:

趋势: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医院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作为一项关系到医院发展较重要的因素成为大家研究的重要议题。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对公司相关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资料的整理分析,采取特定的方式对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相应的评价[1]。这种评价既是对公司目前财务工作状况的一个总结,也是为未来医院的财务工作方向做出合理科学预测的关键。因此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如何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推动医院财务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与时俱进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途径,本文着重对财务分析的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1医院财务分析主要方法

1.1水平分析方法

水平分析的方法主要运用在历史数据的处理上,在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历史数据,涉及多个财务报表的时间区间,因此这个时候对项目的处理要使用水平分析方式,采取百分比或者进行绝对数据比较,设置合适的基准年份,在此基础上将折算后期数据。水平分析的方式能够使医院财务分析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并能够根据趋势变化的形态从而对数据有一个相对敏感的分析[2],使对未来的预测数据更加的准确。在水平分析的历史区间,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医院财务数据的损益、负债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化对目前的医院经营效果进行较周密的了解,从而对医院财务数据的增长程度与有效性进行一定合理的评估,采取更加直观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

1.2比率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是医院进行财务分析的另一个较重要的方式,比率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对医院资金的投入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及医院工作的利润产出能力等相关的比率作为指标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做出一定的评定[3]。这种分析方式通过比较数值的相对大小,使了解医院在以前与未来的业绩等情况更加的方便,比率的种类具有多样化,涉及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杠杆比率、流动性比率等能够对企业的相关财务能力做出很好的评价,它通过将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联系到一起,来实现分析的最终目的。同时这一比率的分析方式使医院与行业的平均值具有了一个比较的基础,通过指标比较,对医院进行财务衡量的数据更加具有可视性,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公允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

1.3趋势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的方式与水平分析方式具有很强的类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趋势分析方式被认为是水平分析方法中的一类。趋势分析是一种技术性的分析方式,它主要是衡量在一个可供观察的时间段内,一个指标的整体的走向,这种走向最初是用来衡量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化,现在可以用来衡量医院的财务状况[4],如果趋势能够在长时间保持一种向上或者向下的态势说明其趋势性很强,因此可以通过以前年份的财务状况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进行分析,如果在很长的时间内,财务的相关数据的趋势变化不明显或者无特定的趋势形态,则说明通过以往数据进行相关准确性预测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顺应趋势预测是医院的相关财务分析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与手段[5]。

2医院财务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2.1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医院的相关财务状况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因此其在医院的财务分析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现金流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医院财务状况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衡量一个医院的现金流量能够确定其短期的偿还能力,同时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财务分析的核心[6],是管理者对医院相关现金占比与盈利能力做出评估的关键,现金流量指标同时还是其他的相关财务报表分析需要的重要基础,必须在医院财务的日常管理中给予必要的重视。确保现金流量指标的相关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2.2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收益及医院的负债偿还的能力。这一指标直接涉及医院的经营能力与水平,是医院进行向好改革与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来看,这一指标的衡量更加凸显了一个医院的经济能力,是对医院自身的经济发展潜力与内在商业能力的重要观测指标。通过分析这一指标能够对医院的整体发展能力做出客观评价[7],通过研究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分析在未来这一医院的发展能力,能够看到医院在未来发展的水平与面貌状况,使发展更加的科学、顺利。

2.3可持续性指标

可持续发展指标从宏观上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发展能力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微观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指标是一个医院、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其包含医院对现有资金的控制水平与能力、医院现有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等一切能够影响到医院后期发展的指标。通过对医院相关的可持续指标的衡量能够对医院的相关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出一定的判断,管理人员通过对医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衡量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把握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使发展可持续化。

3有关财务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3.1不足之处

虽然目前医院的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财务分析工作管理者对这一工作认识程度,医疗体制改革之后,经济利益在医院日常经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这一理念也进一步滋生了部分管理人员唯重经济效益的思想,在医院业务的扩张过程中缺乏对经济管理的方式与正确的理念使财务分析工作得不到重视[8],这种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相关人员的工作中,不仅缺乏效率而且缺乏责任感。其次,在指标的选择上,分析方法的独立与单一限制了医院整体财务的评定,同时医院管理模式与财务方法的选取不能及时配套,将企业的财务分析方式生搬硬套在医院的管理上显然不行。

3.2改进意见

针对以上目前医院的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等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医院相关管理。首先是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认识,通过理念的更新,提升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思想,强化其工作重要性,合理的引导员工理念,不仅要注重经济利益在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更要关注医院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财务评价方式的结合性,指标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评价的结果是否合理,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有效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与监测,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棠.关于医院财务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界,2018(17):73-74.

[2]沈霞.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财会学习,2020(14):87+89.

[3]刘健.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1):21.

[4]张瑞华.关于医院财务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界,2019(10):146-147.

[5]李晶晶.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34):227.

[6]陈慧群.浅析医院财务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5):203+207.

[7]刘思聪.医院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应用思路构架实践[J].财经界,2020(16):203.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7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变动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70-04

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又称公共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一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共教育投入规模与速度可以反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都是本国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条件和水平。对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变化趋势分析,有利于衡量和把握教育投入水平,有利于今后阶段调整教育投资比例。

论文将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绝对量与增长率变动趋势、与相关指标比较的相对量变动趋势以及上述趋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三个角度研究我国近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变化趋势特征。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绝对量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分析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取得巨大成就。2004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为7242.60亿元,比2003年的6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的3850.62亿元增长15.98%。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027.82亿元,比上年的3453.86亿元增长16.62%。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附加口径计算,2004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8486.89亿元(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5.16%,2003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4649.95亿元(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5.00%。

表1给出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及与相关指标增长率比较情况的统计数据;表3给出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及与相关指标年均增速数据。从总量与年均增速上看,1993―2004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较1993年增长4.17倍;1993―2004年之间年平均投入2394.62亿元(表2数据),名义年均增长速度(未剔除价格影响)为14.63%;同期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名义年均增速分别为:17.37%、16.32%和12.13%。

从环比增长速度上看,在趋势上,由图1,每一个年份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低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3.75低2.88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只在1994、1995、1996、2001和2004五个年份超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均值12.83低1.96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均明显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值10.87比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均值8.19高2.68个百分点(由表2数据)。在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上,由表2,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四个(组)统计指标组内数据差异与组间数据差异的统计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四个指标的大小排序结果次序完全相同,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从反映增长率之间差距变化趋势的弹性系数(由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与相关指标实际增长率比值表示)上看,在趋势上,由图2,除开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1994年出现异常值以外,差异较为显著、波动较为明显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期间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在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上,由表2,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三个(组)统计指标组内数据波动绝对差异与组间数据波动相对差异的统计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三个指标的大小排序结果次序完全相同,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变化趋势分析

从教育投资相对量的发展趋势上看,1993―2004年期间,根据公式==(式中,表示平均发展速度,x表示各年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π为连乘符号)计算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发展速度为11.0435%。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基本处于下降态势(见图3),由1993年的81.87%降为2004年的61.66%,下降幅度为20.2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速度为-2.39%。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没有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执行,从1993―200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见图3),从1993年的18.69%,上升到1996年的最高点21.06%,而后就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1.47%。这与1997―2003年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6.61%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7.83%速度是不相对称的。而《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没有做到《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安排预算支出。

从1993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年年递增,但总体水平还很低。以2003年为例,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251.9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850.6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28%;1993―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年均增长速度为2.20%。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较慢,把1993―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数据划分为两段来看,从1993―1996年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微减趋势(如1993年为2.51%,1995年为2.41%),1997―200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开始连年提高,不断取得新突破,分别为2.50%、2.59%、2.79%、2.87%、3.14%、3.32%、3.28%、3.26%。2004年比1997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我国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没有实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的要求。从钱纳里标准结构来看,根据该结构可以测算出在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对教育的财政性投资占GDp的比重标准结构应该是4.39%左右。我国在2003年时,人均GDp大致达到1090(9101元人民币)美元,而同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从国际比较来看,表5是oeCD及有关国家的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的情况,数据表明,oeCD国家2002年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已经达到5.4%。表6是世界及各大洲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np比例,数据表明,2000年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np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6%,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达到4.2%,而我国为3.30%(我国2003年Gnp为116603.2亿元)。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

从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相关指标占比情况的三组数据离散与集中程度角度上看,根据表4,组内数据(绝对)差异大小排序结果次序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组间数据(相对)差异大小排序结果次序由大到小分别为:财政性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

三、分析结论

1.从总量与年均增速上看,1993―2004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同期,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名义年均增长速度(未剔除价格影响)低于教育经费支出、财政支出名义年均增长率,但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年均增速。从环比增速上看,每一个年份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均低于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1993―2004年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只在1994、1995、1996、2001和2004五个年份超过财政支出实际增长率;12个观察期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均明显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从环比增长率分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上看,12个观察期之间,波动幅度最大的为财政支出实际环比增长率,其余依次的大小次序分别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

2.从反映增长率之间差距变化趋势的弹性系数上看,差异较为显著、波动较为明显的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12个观察期期间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四个阶段;对弹性系数的描述统计分析表明:财政性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率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弹性系数是三组弹性系数中组内和组间波动变化幅度最为明显的。

3.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量描述统计分析表明:绝对(组内数据波动形势)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比例;三组占比数据组间相对(组间数据波动形势比较)差异最大的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J].经济研究参考,2004,(2):9-11.

[2]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4-318.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1-236.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8

关键词:分析性复核;审计实务;运用

分析性复核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取得审计证据的重要审计程序,该方法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来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一、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特征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是获得审计证据更客观的方法

与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等其他审计取证方法相比,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是基于会计信息以及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其内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稳定的,只要审计人员分析得当,合理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分析性复核程序就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审计证据,为以后阶段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二)分析性复核程序广泛运用于审计的各个阶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加深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编制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收集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可以用于被审计事项总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

(三)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节省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利用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并不局限于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其它审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存在的证据进行收集以及检查来证实审计人员的判断,两者相比,成本是不同的。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模型的构建以及审计人员的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就可以判断,从而大大节省审计资源。

二、分析性复核的主要方法

分析性复核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以下是审计人员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若干期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或发现异常变动的方法,它是分析性复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趋势分析法的主要运用形式有:

1、前后期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趋势分析;

2、前后期利润表项目变动趋势分析;

3、前后期财务比率的变动趋势分析;

4、特定项目前后期数据的变动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直接将若干期的同一指标进行绝对值比较,或将该指标占另一指标的比重来进行比较,来发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以此总趋势和审计人员已经掌握的其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某些财务数据存在错弊的可能性。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计算一些通用的财务比率,并将这些比率与人们普遍认为合理的一些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比率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

1、所用资料直接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使用方便;

2、财务比率横向可比性较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企业的被审计单位,都可以使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与此同时,比率分析法也具有明显的弱点:

1、全部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本身存在固有局限性;

2、若简单将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和所谓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不再对有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容易揭露被审计单位蓄意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

(三)时间序列分析法

时间序列是指观察和记录下来的一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时间序列分析法是通过对以往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研究出某一经济数据随时间推延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推算出特定时间该经济数据应有的合理水平,并以此作为审计期望值与被审计单位账面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被审计单位账面值存在错弊的可能性。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法有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等。

时间序列分析法主要依据过去规律对未来的影响能够比较精确地推算出审计期望值,对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被审计单位,其推算结果可以为账户金额的合理性提供比较有力的证据。

三、分析性复核的主要运用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的具体运用

在风险评估阶段,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或者与其发生而未发生的变化,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帮助审计人员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性测试都可以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此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而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审计人员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三)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

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符合,以此来判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整体是否公允。

四、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

(一)分析性复核的使用有一定的前提

作为分析性复核的信息资料之间必须存在着某种相互印证、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且,这种依存关系必须是可预期的,用来作为分析性复核依据的信息资料必须具有可靠性,否则,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将失去有效性。

(二)分析性复核难以得出精确的结论

分析性复核的结论是一种对被检查事项总体上的合理性判断,它无法给出被检查事项的准确性,对于性质重要、相关检查风险较高的项目,分析性复核应慎重使用。

(三)分析性复核的有效运用有赖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9

关键词:财务发展新趋势

财务,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财务经济活动是物质生产流通领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内容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分配等几个方面。经济金融、信息科技的发展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的发展趋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导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有助于提振企业管理,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和单位的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从新中国建设初期的“鞍钢宪法”起,许多企业就在不同程度上应用着各种管理会计方法。面临新形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发展管理会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加强管理会计系统研究,理清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的边界,结合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二是开展整合性研究,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概念,借鉴吸收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组织社会学等学科精华,提升实际应用效果。三是强化典型案例研究与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四是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框架,实施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纳入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五是加强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

总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管理会计。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是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促进1600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是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战略举措。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形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相比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能够集中资源和服务,有效降低成本;二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三是优化流程,提高对业务支持的效率和标准化;四是提升财务部门能力,实现财务管理转型。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业集团提出共享服务以来,经过三十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目前全球500强、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均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但是在我国实际实施难度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监管政策趋同、信息化高度发展及政府鼓励扶持,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完善。因此,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实质是对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部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长期规划,并在构建中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包括来自组织架构的革新、信息系统的整合、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共享团队的组建及财务人员转型四个方面。共享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推动企业在财务组织设计、流程管理与控制上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一些日益壮大、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采纳吸收的建议。因此,在传统财务管理、财务外包服务、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形成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将成为未来财务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大数据和云计算带动财务向业务全流程渗透

大数据的出现将颠覆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财务管理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领域,而是向销售、研发、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延伸和渗透;财务管理的模式方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数据的分析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财务数据,还将包括非结构化的数据库。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大数据为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提供了机遇。

云计算的出现,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企业采用云会计让企业把工作的重心聚焦到经营管理,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服务外包,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成本、效率和竞争等优势显而易见:一是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成本,二是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效率,三是有助于改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模式下,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大型服务提供商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咨询,带动财务向业务全流程渗透,这有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网络会计体系逐步完善

网络会计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网络会计具有的优越性给企业运作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其对现行会计体系的冲击和挑战表现为:网络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不同于传统会计的事后性,计算机网络的高效性能使得网络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容量扩大;网络会计使会计的监督性体现得更为充分,对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等整个交易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可以达到经营行为安全有效。

现实情况下,网络会计实践迫切需要会计理论进一步丰富,只有网络会计理论丰富了才能为网络会计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未来的会计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

参考文献:

[1]高红海.管理会计正成为当下会计改革主旋律[n].中国会计报,2014-10-10.

[2]曹国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4(26).

[3]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9).

[4]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1).

个人理财的趋势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讨 

 

1高校财务管理的一般途径 

 

通过笔者对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研究,从中找到了高校管理创新遵循的一般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高校实现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高校的财务管理的进步都是与高校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这都是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高校特定的需要。 

从一般的规律来说,无论是财务管理的对象、方法,还是手段,它的创新路径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高校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其主要表现为:①管理对象不断增加,财务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②管理方法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人性化和复杂化;③管理手段不断改进,从手工化逐步发展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④管理的外延不断延伸,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高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要素的组合,变无偿使用资金为有偿使用。在计划经济时期,高等学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自然也不存在财务上的自主权。高校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国家的财政拨款,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集中于对内部经济活动的揭示、反映、核算、编制财务收支完成计划等。因此在高校财务人员的观念中,理财等同于会计,会计就是财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高校的财务管理重点将转向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方面。 

(2)高校面对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不仅受国内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国际教育大环境的制约和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将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推动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跨国学校的出现和国际学校之间的交流日益完善、发达,更加剧了这一发展趋势。 

(3)高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趋势日益显著,知识资产在高等学校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高等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演化。原有的高等学校一般追求自身利益和财富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目标。 

(4)高校面对的电子商务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有7.4亿人次的电子用户,高校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将发生深刻变化。基于电子商务,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等各种活动更加融合,高校内部之间、高校与外部之间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业务,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经济是基于internet为载体运行的经济形式,也是电子商务充分发展的经济。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等。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订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高等学校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