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少儿素质教育市场十篇少儿素质教育市场十篇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9:06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1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2

一、四平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前儿童基本情况。学前儿童主要指3~6岁的儿童。四平市三年内学前儿童有114011人,适龄入园儿童68282人,入园率为59.9%。

2.学前教育机构基本情况。四平市现有幼儿园84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51所,社会力量办学的个体幼儿园497所。除了梨树县公办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无法修缮房舍、暂未招生外,其他县(市、区)公办幼儿园都在正常运营,无论从办园理念还是办园特色、师资和规模等方面,都要强于其本地区许多个体幼儿园。

3.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情况。四平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幼教工作都给予了重视。为规范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陆续制定、出台了一些规定,并设置了负责幼教工作的相关部门,如铁东区教育局和公主岭市教育局成立了专门负责幼教的幼教科,并配有专职负责幼教的工作人员,相比多科(室)负责幼教工作,权责更加明确,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互相推诿现象,更便于对幼教工作的管理,强化管理职能。

二、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情况

1.经费情况。各类幼儿园(班)收费目前大多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省教委1996年制定的《关于调整幼儿园(班)收费标准的通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个体幼儿园,普遍反映这个标准已不适应现在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收费方面,各县(市、区)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各幼儿园管理收费采取了市场化的原则,由幼儿园自行收取,跨度很大,管理费从几十元到五、六百元不等。而一些公办幼儿园仍然参考1996年的标准,正等待省、市相关部门下发收费标准。但是也有个体幼儿园反映,即便有了标准,还要参考执行,原因是要价太高,普通百姓承受不了,招不来生源。

2.基础设施及硬件配备。基础设施配备方面也是良莠不齐。由于县域经济状况不景气,近年来幼儿教育经费以园自筹为主,公办和个体幼儿园多靠自身收费来支持办公开销。四平市各县(市、区)公办幼儿园和条件较好的个体幼儿园都设有监控录像。像铁西区政府幼儿园、铁东区实验幼儿园、双辽市幼儿园等按照《吉林省幼儿园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对小班设置2教1保,中班、大班设置1教1保,专设儿童盥洗间,儿童午休室宽敞明亮,1名儿童1张小床,学习和生活环境都较好。但所调研的很多农村中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各方面条件却较为简陋。园舍大多是以往小学生学习旧址的砖瓦平房,幼儿们的玩具很少,坐在差不多与他们齐腰高的小板凳上,面前是长条的课桌,环境更像小教室,缺乏生动活泼的感觉。有的午休室内只有一床大铺,小孩子们睡觉挤在一起;有的是铁床,密密地挨着,分上下双铺,小班幼儿在下铺,大班稍长儿童在上铺。地中间燃着炉子,接了几节的炉筒子贯穿了教室的大半个空间,虽然炉火很旺,但是午休室的犄角旮旯温度上不来,这样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四平市办园格局仍是以民办为主体,各县(市、区)中都有一些条件较好的个体园,如双辽电厂幼儿园、四平市铁西幼儿园等,但也有个别民办幼儿园办园设施极为简陋,普遍存在无活动场所、教室拥挤、卫生设施缺、安全条件差、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有的幼儿园内的卫生和饮食及园周边环境不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3.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在对幼儿的教学中,四平市公办园和个体幼儿园有较大的灵活性,采用的教材多样,都是从吉林省幼儿教育教材使用目录中选取的。像伊通县幼儿园用的教材是《多元智能活动乐园》(白山出版社出版)、《探究活动幼儿用书》,包括艺术表现、数学活动、社会体验、科学探究、语言交流、健康生活等六个领域;公主岭市幼儿园开设洪恩外语、蒙氏数学、阅读等,幼儿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而对于省编主题活动教材,不太适合中小城市,所以较少被采用。

4.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存在流动性的特点。目前,四平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2501人,幼儿园园长反映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从事幼教工作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这个因素是阻滞幼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职教师也亟待专业素质的提高。幼儿园都希望聘用幼儿师范毕业生成为专职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待遇不高,所以很难吸引或者留住他们。在待遇方面,公聘教师每月1000元左右,民办幼儿园教师每月500元起薪。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也普遍低于小学教师。在教师队伍结构和稳定性方面,公办幼儿园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少农村幼儿园教师是由当地小学退居二线的教师充任。同时,公办幼儿园缺少教师编制,75%民办幼儿园没有按规定配置教师编制。个体幼儿园教师存在流动现象较为明显。教师过于频繁的流动,给幼儿园正常秩序和保教造成影响。由于师资、办学条件和管理等原因,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整体不高,无能力或不懂得按幼儿教育规律办园,坐班式、灌输式教学,保姆式管理和小学化教育倾向明显,保教水平低下,幼儿受教育效果甚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各县(市、区)公办幼儿园普遍认为财政投入不足,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资金不足,建设幼儿园的标准相对降低,致使园舍的施工质量降低,园舍简陋,图书数量,玩具、教具等数量不足,并且还比较陈旧。调查中发现,学校附设的幼儿园班额过大,缺少室内活动场地,很多学校把幼儿园看作是盈利的渠道,但是却舍不得投入资金扩建或者改建。有些农村学校附设的幼儿园,由于冬天燃煤,墙壁布满灰尘,几年内都未曾粉刷过;室外玩具有的锈迹斑斑,有的闲置当个摆设,发挥不了作用。

2.缺乏规划,网点布局不到位。

学前教育规划滞后。政府方面虽然制定了框架性的发展目标,但至今还没有专门指导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规划,大部分县(市、区)的三年规划中,谈及最多的是房舍硬件设施的规划,切实与否有待于考证;关于幼教师资培训、强化素质方面提及较少。若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引领,幼儿园设置必将陷入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个体幼儿园、农村学校附设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由于玩具较少,室内活动场地小,缺乏幼教专职教师,于是幼儿园把背诵诗词、学习算数、学习拼音等列为主要课程,反复读、写几个字,认几个抽象的数字。幼儿活动时也缺少指导,幼儿园设置的沙池也如同虚设,老师不允许幼儿摸土沾沙,免得惹出麻烦……诸多现象反映出城乡幼教发展的不均衡和受教育的不均等问题。

四、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1.提高重视程度是加大投入的关键。缺乏投入是造成幼儿园条件简陋的主要原因,而各级领导缺乏重视则是造成投入不足的关键因素。所调研的伊通县小孤山镇中心校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校长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园舍宽敞明亮,洗漱间、盥洗室、儿童午睡室等一应俱全;为减少开支,校长还亲自带领教师装修幼儿园舍;为提高教学质量,公派幼儿教师外出学习,遵从幼儿的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把小孤山中心幼儿园办成了远近闻名的幼儿乐园。梨树镇城东乡中小学幼儿园也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初期租包出去,经营不佳,附近的幼儿到其他乡镇入园、读小学,致使小学入学率受到影响。学校收回经营权之后,校长决心办好幼儿园,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小学、中学输送好的学苗,打造“幼儿———小学———中学”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幼儿园的建设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本,室内、室外都有卫生间,用流水洗手;操场上幼儿活动区域铺设橡胶,教室外面扣了塑料大棚,既御风寒,又增加了幼儿冬天外出活动的场地;为让孩子们享受到好的教育,免费使用电子琴和舞蹈室。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校长多方筹集资金,投入近百万元建设幼儿园。校长主张办好幼儿园,只靠硬件不行,软件必须也要强,在亏空几十万元的情况下,竟然高薪聘请专职幼儿园园长,科学管理,规范教学,组织教师去市内示范园学习。从某种角度来看,主要领导的理念、重视程度是幼儿园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在加快幼儿园建设和发展方面,还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联办园、自办园等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幼教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把办园条件关,对于社会力量办的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审批和年审相关制度,保证办园的方向正确。安全第一是主导方针,实施安全办园,同时要加强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应加大对农村幼教事业的投入,逐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城乡对口扶持等多种方法来改善农村幼教环境,也可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周围各村屯幼儿园,实现师资、设施、场地等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农村幼教事业良性发展。

2.削弱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加大宣传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与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家长文化层次、认识程度的不同,很多家长接送幼儿时会提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要求,认为提前认字,会了简单的算术就是有出息了,这个幼儿园没白上,入园的钱没白交,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情况更突出。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纠正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就要积极推进“家”、“园”联合,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指导服务,促进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各级相关行政部门还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规范办园行为;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全面加强幼儿餐饮、游戏及日常教育活动,以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3.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和待遇,并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提高,在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表彰优秀教师等方面将幼儿教师纳入基础教育系列。“一位好园长就是一个好幼儿园”,要突出幼儿园园长在幼教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并将园长培训纳入计划,大力提高园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3

儿童的“成长需求”需要细分

儿童是属于“成长型”的消费者,伴随不同的“成长期”,他的消费需求自然不一样,这与相对稳定的成年消费群体不尽相同。因而我们的产品定位都需要围绕儿童的“成长需求”来做文章,总体来看:0-12岁的儿童一般在“体格发育”、“智力培育”、“大脑发育”、“品质教育”这四方面最需要父母及社会的关怀帮助;具体而言,0-6岁的儿童相对需要“体格发育”与“智力培育”方面的相关食品;6-12岁的儿童则偏向于“大脑发育”和“品质教育”方面的食品。因而,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顺应儿童消费群体的不同特征时,还需针对重点关注的“儿童成长需求点”开发出不同个性的产品来。从目前市场来看,针对“体格发育”和“大脑发育”的产品较多,如乳制品、大脑保健品等,而针对“智力培育”与“品质教育”的产品却较少。有的厂家可能认为那应该是儿童趣味知识书籍才能办到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商场中笔者发现,现在一些企业针对3岁左右的幼儿专门开发的“数字饼干”其实就不错,很值得借签!因为这些幼儿在享受食品的时候,还能得到父母的教育,可谓“寓教于食”。而针对“品质教育”,我们也完全可以把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等印在包装上面,这对儿童消费者来讲,可是“食中受教”的好事!所以,我们企业在开发推出儿童食品时,应努力把儿童最需要的“成长关怀”和“生活乐趣”相结合。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儿童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时,还应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营养与健康。

消费行为需要细分

儿童消费群体是典型的感性消费者群,他们一般在品牌与品质方面的认知度都较低,且对优劣产品的辨别能力也较差。习惯上,直接购买食品的儿童消费者最注重产品的外观因素,包装设计的风趣、好玩和颜色图案的新奇、鲜艳等都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一般会选择有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动物、人物形象的产品购买,而对产品的价格与内在因素等却不太在乎。那么,儿童食品真是儿童自己完成了“消费行为”的全过程么?当然不是!一般情况下,0-6岁的儿童零食90%以上是由家长决定、家长购买;而6~12岁的儿童中有70%的则多数时候是自己决定并亲自购买,当然,父母放心儿童亲自购买的通常也只是小食品类。鉴此,这就要求我们须根据儿童食品的具体消费行为采取针对性的促销方案,现在,不少的企业在针对儿童消费行为做促销或广告宣传的时候,多忽略了父母的干扰因素或儿童的主动因素,实际上,这两种因素都并存于儿童食品的问题现象之中,因而,我们必须针对锁定的儿童群体的年龄特征来展开市场推广。因为,从消费行为的意义上讲,孩子和家长这两者在消费心理、购买偏好、购买习惯等方面区别很大,儿童普遍看好“产品包装”的“新、奇、乐”,并会受周围小伙伴的影响,对某种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其随意性、冲动性很大,可以说是感性消费的代表群;而家长则属于理性消费,他们一般比较考虑食品的卫生、口感、风味、质量及价格等全面因素,并有明显的“品牌产品”购买行为,“产品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也是其购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消费群体研究其不同的消费行为表现、和根据不同的产品、品牌与市场研究不同的消费群体情况对我们的生产厂家来讲都至关重要!

在休闲食品与儿童食品之间深入细分

儿童的“非主食”食品通常被人们称为“零食”,但是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零食”今天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利,它已成了老少皆宜、大众青睐的“休闲食品”,所以,儿童食品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休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休闲食品”代替“零食”概念的情况下,“儿童食品”与“休闲食品”虽然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但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区隔、建立各自专属的产业形象。现在不少企业明明专做的是儿童食品,却定位于太笼统的休闲食品范畴,这样一来就严重模糊了目标消费群体,造成儿童消费群体对产品与品牌的认知度不够。当然,从产品特征上讲,一些儿童食品虽然对老年人、青年人来讲都可以食用;不过,为了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群体和品牌属性定位,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因为“休闲食品”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它包含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层面的消费者群,而一旦定位于“儿童食品”,这就有利于我们在儿童食品产业领域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鲜明的市场定位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特色。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4

市青少年文化宫自2017年正式运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团市委的殷切关怀和强有力的支持下,始终按照总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始终坚持以“活动育人”为宗旨,以“特长发展”为重点,以“彰现个性,开启智慧”为目标,在夯实基础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进取,全面做好青少年文化宫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2017年基本情况

(一)以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青少年文化宫发展

1.抓特长培训强化学生素质。本着“培养兴趣、启迪智慧、彰显个性、发展潜能”的培训理念,结合青少年文化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积极捕捉和创设校外教育热点。自3月以来,共计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跆拳道、棋类、科学、科技、书法、游泳等9个学科,招收学生700余人。在培训中,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带领学生体验成长与快乐、成功与喜悦、激情与奋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综合能力,凸显了个性特色,为青少年快乐学习、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抓校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青少年文化宫常态化开展了艺术、比赛、科技、科学、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快乐成长。一是以春节、青年节、儿童节等节日为契机,依托青少年文化宫梦想剧场,开展2017年青少年春节文艺晚会、大中专学生文化节闭幕式、庆“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文体活动7场;二是为加强素质教育,展示学校和社会艺术教育成果,选拔和储备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参与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72变》创意节目选拔活动、第二届雅马哈全国电子键盘比赛遵义赛区初赛、市第四届全民科学素质知识大赛、“我是童星”少儿才艺展评活动等大型比赛5场;三是运用文化讲堂举办了“喜迎、红领巾心向党”科学家进校园活动1场、新东方国际教育展活动1期,全面提升青少年文化水平及道德素质,帮助本地青少年儿童对接优质的专家及校外教育资源,助推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投入使用至今,各类校外活动覆盖青少年学生14万余人次。

3.抓辅导员培训提高教师水平。作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市青少年文化宫不断强化和发挥校外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的地位。2017年,市青少年文化宫举办了四期暑期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每期历时四天,全市15各县(区、市)的280余名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到此次培训中,通过集体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和实训活动的形式,为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思想过硬、观念新颖的学习型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为进一步推动少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抓公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青少年文化宫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及公益部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益职责,利用自置设备设施的优势,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休闲的场所和条件,满足广大青少年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需求,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开设公益课程,2017年共计开设公益普及班12个,招收学生270余人,通过公益课程的形式为贫困家庭学子提供了良好的课外教育平台;二是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积极履行公益职责,畅游馆、作品展厅、乒乓球活动室等均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让青少年儿童在青少年文化宫延伸能力的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市青少年文化宫在全市青少年儿童中的思想教育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了公益电影放映、暑期公益活动、国防教育公益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充实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为青少年发展特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助力精准扶贫;四是发挥校外教育优势,走进联系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罗溪村及平正乡的留守儿童送去音乐、舞蹈、跆拳道、手工等精彩的艺体实践课,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校外教育资源和成果。2017年,共开展了夏令营2次、送教下乡活动2次、暑期公益活动32次、公益电影放映20场、公益讲座2场,公益活动惠及1万余青少年儿童。

(二)以基础工作为重点,抓精细化管理促能力提升

基础工作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保障,2017年,青少年文化宫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制度和规范,促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一是根据工作需求和岗位设置,完成了公开选调1个工作人员的面试及考察工作,招聘了7个派遣制工作人员,增强了青少年文化宫的活力,为我宫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为加强经费管理,完成了财务独立工作,申请了独立账户,并完成了2018年财务预算工作;三是根据需要完成了办公室、梦想剧场、青年公寓的必备物资采购工作,为青少年文化宫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完成了游泳馆、青年公寓、餐厅的入驻事宜,邀请了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团队为青少年文化宫提供运营管理服务,自投入使用以来,游泳馆共计接待免费游泳的未成年人超2000人,青年公寓及餐厅接待到访人员1万余人次,各个功能场馆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五是2017年1月开通了市青少年文化宫的微信公众号,5月建成了市青少年文化宫官方网站。所有活动做到了事前有宣传、事后有报道,并借助各大新闻媒体平台进行了有效宣传,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新闻信息22条。

(三)以党风廉政为根本,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青少年文化宫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守党和国家的政治纪律和道德法律。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对中央、省、市的决议、决定、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牢记国家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同时,在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用,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

青少年文化宫建筑面积22895.79平方米,拥有六栋单体建筑,已建成梦想剧场、畅游馆、市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分馆、作品展厅、少先队活动室、室内乒乓球活动室及室外篮球场等7个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的场地;开设11门培训课程,其中公益课程4门;入住物业、游泳馆、青年公寓及餐厅等3家运营管理团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70余场;工作量十分大,但目前仅有在编人员6名,派遣制工作人员7名,工作力量薄弱,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情况严重。

(二)经费不足亟需解决

青少年文化宫2017年经费预算334万元,财政批复190万元,1—5月运行管理经费由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经一年运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缺口约为130万元。2018年,青少年文化宫全部运行费用将自行支付,并拟开展大型文艺汇演5次、青少年兴趣大赛4次、夏令营活动1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次、送教下乡2次、各类公益活动40次、公益电影放映30场、公益课程12门,经费不足问题亟需解决。

(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青少年文化宫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少年文化宫的发展。一是青少年文化宫现有与科技馆共用的地面停车位100余个,随着来青少年文化宫参观学习的家长及青少年儿童持续增加,地面共用停车位难以满足停车需求,高峰期时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文化宫的秩序;二是青少年文化宫公共区域无卫生间,重大节假日及活动期间,现有卫生间难以满足到访群众需求,同时也不符合倡导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三是作为重要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青少年文化宫地处湿地公园内部,环境优雅,但距市区较远,从主干道步行进入青少年文化宫约20分钟,且目前尚未开通公交线路,给学生学习、家长接送造成了出行难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文化宫的人气聚集。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青少年文化宫将在团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全力做好青少年文化宫2018年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引领,强化政治意识

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党的精神,结合实际扎扎实实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每月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中央、省、市重要精神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推动青少年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通过遴选、公开招聘、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等多种方式,充实青少年文化宫工作力量,同时,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施科学管理,实现青少年文化宫的科学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网站平台,充分发挥业务综合平台、网站、微信等媒体的作用,加强校外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学生及家长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优质服务。二是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新闻素养,加强新闻宣传骨干培养,发挥带动作用。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增强宣传报道主动性,多渠道、全方位挖掘新闻线索。提高宣传质量,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增强社会效果。

(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培训品牌

一是继续完善未入驻学科的洽谈工作,邀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外教育机构和青少年文化宫联合办学,利用社会资源补充青少年文化宫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拓展培训内容,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少年;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合作机构、外聘教师及学生的管理等,严格以制度规范培训机构及教师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及家长评价体系,建立青少年文化宫培训过程中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促进青少年文化宫发展。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师资水平;政府支持

1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

1.1部分幼儿教师学历低、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来自专科院校,幼师的整体学历较低,虽然幼儿教师在乐器的弹奏以及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能够顺利地与孩子们相处,但是我国幼师往往理论知识储备不够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上不能给予学生引导和照顾,在面对部分突发事件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其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来自高职院校,由于参加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较少,且普遍较缺乏实践经验,在正式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师的工作。同时,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了部分教师教学素质较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甚至出现了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

1.2幼儿教育的内容单调、方法单一

我国幼儿教育还存在着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内容的单调划一。我国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还是私设,都是着重在语言、数数、算术和艺术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都是在着重提高孩子们的文化技能,却很少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与爸爸妈妈间的关系、如何礼貌待人、如何在生活中试着独立等等。孩子们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入生活,逐步体现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特点,不利于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成长和意识的形成。

1.3幼儿教育资源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相对于其他国家幼儿教育的投入,以及我国对于小学、初高中教育的投入来看,我国在幼儿教育上的投资较低,国家和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也较少,从而导致了幼儿教育资源的缺乏。同时,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因经济发展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我国西部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幼儿享有的教育资源也较东部地区少,儿童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不仅是东西部的教学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的幼儿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许多的农村幼儿园甚至没有像样的娱乐设施,孩子的天性得不到释放。

2幼儿教育问题的成因

2.1我国教育部缺少对幼儿教育中长期的规划

由于我国教育部对于幼儿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从政策上或者规定上给予我国幼儿教育制定一个较长期的规划,这就使得我国的幼儿教育各地区、各院校差异较大,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没有稳定的评估标准。同时,没有中长期的规划也会导致了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断层,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2幼儿园教育市场不完善

我国幼儿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与我国幼儿教育市场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国家对于幼儿办学的准入门槛较低,许多人员由于看到了幼儿教育的市场便投资兴办了幼儿园,许多新办学的幼儿园为了招揽学生,使用了许多的“招数”,形成了幼儿教育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不完善,许多资历较差的幼儿教师凭借着社会人脉获得了工作岗位,对于孩子们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3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我国教育界对于小学、中学、大学教学的研究都较多,而且卓有成效,但是对于幼儿教学德尔理论研究却十分少。没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实践就处于混沌状态,幼儿教育的质量也长期得不到提高。

3有效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对策

3.1加大对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探索与研究

为了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的幼儿教育教职人员对于幼儿教学给予更多的探讨。为了鼓励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我国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鼓励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士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3.2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的成长成才并不是幼儿园一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以及家庭来共同关注。只有各方对注重对幼儿的培养,才能激励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都能够保持自我,做出为社会所接纳的正确行为,才能促进儿童形成稳定的社会意识,促进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3.3加强对幼儿园的体制管理、提高从教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幼儿园和园内教职人员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今后,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将幼儿园纳入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内,形成一种对幼儿园的有效管理,确保幼儿园的合理运营。同时,要提高儿童的素养和综合能力,就需要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品德和专业素养要求。因此,对于幼儿教师的聘任,政府和幼儿园也可以设定一定的考核项目,对幼儿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从体制上敦促幼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只要我们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政府、社会、家庭、幼儿园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我国的幼儿教育就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2]钟明亮.公平视角下的幼儿教育问题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2).

[3]王稼祺.现代幼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9).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6

随着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探讨。

少儿钢琴教育“硬功”“软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相应的,是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使“钢琴热”不可避免地持续“升温”,“学得多教得少”“家长希望孩子早成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也使少儿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不断地攀升,少儿钢琴教学的内在规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持续“升温”的背后明显存在着“急功近利”,更存在着“重技轻趣、轻艺、轻文”等几种跛足倾向,这几种倾向在“市场价位”不停攀升的诱引下,少儿钢琴教育由于缺少人文底蕴而凸显发展后劲不足。

除少儿钢琴教育的统一规范性问题外,从主观上讲,就是钢琴教师不重视“软功”以及在这方面的锤炼不够。笔者从事少儿钢琴教育多年,经过实际的探索和体验,并结合当前少儿钢琴教材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钢琴教师并非易事,少儿钢琴教师不仅应该是现实的钢琴教书匠,更应该是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大多数“80后”少儿钢琴教师从小学琴都具备了“童子功”,经大学几年专修钢琴后,他们的“硬功”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不足的是教育心理学、德智人文知识等“软功”,因缺乏积累而尚有欠缺。他们毕业后从事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在“兴趣为先”“做人为先”等“软功”等方面重视不起来,难以领悟到少儿钢琴教学的真正要求。

所谓“硬功”,就一般而言,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在衡量少儿钢琴教师的标准上,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甚至谁就可以成为好的钢琴教师。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少儿钢琴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心理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修养功夫,属于水平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1.情境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学生的性格、气质、态度的调节等,对教学所产生怎样的效果很重要。要使少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讲课与训练之中,教师不多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等去操作教学,是无法教好学生和使学生学到老师所教的知识的。因此,教师要懂得运用教育心理学去观察、训练学生。由于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状态属于期待型者居多,即只期望成功,却不习惯不善于自己学习,只待兴趣起来就学一些和寄希望于教师和家长具体帮助“嚼好喂食”,于是,作为少儿钢琴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基础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在好的情境氛围中才能教会学生学习。

2.思维能力。“音乐是愉悦、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对少儿钢琴学生的兴趣教学其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少儿钢琴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兴趣为先导,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具备必须先行,不要单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而要向学生授之乐学之方法,启之以智慧、励之以做人做事,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面对钢琴艺术。

3.情感内涵。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乐器。少儿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

转贴于

感情。少儿钢琴教师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这类情感,并借助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钢琴音乐意境的呈现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4.人文素养。少儿钢琴教学需要更高、更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修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综合素养……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优秀的少儿钢琴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学习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取出自己的钢琴教育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因此,当今的少儿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7

关键词:培训市场;市场现状;教育;问题;分析

一、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预计到2020年学前适龄人口将超过1.2亿人,另外家长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这都为儿童教育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80、90后成为家长,他们对于儿童教育的投入比例也更大,加上私人幼儿园费用的提高,预计2020年整体儿童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种种迹象都表明,儿童教育培训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政府财政支持

从国家颁布的政策来看,据财政部披露的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18年教育支出预算1,711.22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05.01亿元,增幅为6.5%。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整体政策对于儿童教育市场的利好态度。

(三)线上教育的普及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50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727亿元,增长率达16%。线上教育因其便捷性及灵活性等优点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但因为技术手段及监管手段尚未成熟,线上教育市场远未饱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薄弱,发展无序。

随着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缺乏监管,造成市场内质量参差不齐。“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异常突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只是在培训机构成立审批方面把关,而对其成立之后缺乏有效的干预与管理。所以没有广泛的行业规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机制也无从说起。各个机构各行其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标准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做到所谓的“标准”。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创建品牌的意识,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

(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授课质量无法保证。

教育培训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师资的力量。但许多培训机构并没有聘用专用教师,而是聘请兼职教师或在校的大学生,一些所谓的外教也是没有任何人任教资格。新闻报道中有不少这样的外教,有的甚至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可想而知授课质量也不会很好。然而,培训市场内对于师资也没有准确的规定,导致一些机构钻空子。这是影响培训市场发展的巨大阻碍。

(三)不正规机构普遍存在

教育培训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机构不正式、良莠不齐。根据调查,私人培训班在小区和学校周边普遍存在,主要包括作业辅导、美术培训、语数外科目辅导等业务。根据这些机构的师资配备来看,这些机构聘请的多是退休教师或者未毕业的大学生。从机构选址来看,这些机构是租用住房,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的师资和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同质化严重

现在教育培训机构大多采取的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仍然是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的根本目标。而青少年在承受了学校的学业压力之后,在培训班仍然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大量事实显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并不顺利。所以机构仍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目标是不可取的,不利于青少年日后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目前儿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庞大,由于受众群体大,培训项目更加精细化,整个培训市场异常复杂。其次,监管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颁布了《民促法》和各级法律规定之后,教育机构的发展趋于规范,但是大多数都是针对机构开办、经营等方面的规定,对于违反办学的机构的查处却没有明确的执行主体。这就使得该市场出现监管不善的尴尬局面。

(二)自身因素

教育培训机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原因。机构内教师面对着来自学生家长的巨大压力,家长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情况全部归因于老师。但是机构教师不同于公办学校的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低于公办学校的教师,却承受着巨大的教学任务和指标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教育机构的发展。另外在机构的经营管理方面,机构自身也缺少自我监督的觉悟,大多数的审查和检查都流于形式的例行检查。

四、对策

(一)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文件。《意见》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原则,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四项具体措施。

(二)做好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人才是机构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机构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教师常规管理水平、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以及合理安排教师待遇等措施,加强机构的人才管理。

(三)健全服务体系,提高顾客满意度

随着儿童培训市场的竞争加剧,培训机构的规范全面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可以维持原有生源,还可以不断吸引新生源,帮助机构快速扩展。提高服务水平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培训水平等措施,还可以对课前、课中、课后实行相应的评价机制,对于评价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8

就幼儿教育而言,本来的问题是过度市场化。也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终结之后,原来基本由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负责的子弟幼儿园大部分取消,各地除极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幼儿园之外,幼儿教育基本走向市场。这造成了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个是幼教资源配置不合理,或幼教资源短缺,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一个是幼教缺乏标准、监管和规范,导致幼儿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幼儿接受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各种匪夷所思的幼儿权益甚至人身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一再发生。所以规范幼儿教育、提高幼教质量、实现幼教的普惠性、提升幼教的公益属性迫在眉睫。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扭转幼教的过度市场化现状,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

那么现在各地正视幼教问题,开始承担公共责任,大力兴办和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本来是一件顺应社会需要、符合幼教规律的好事,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正应该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为什么反倒使得民办幼儿园普遍陷入困局呢?

根本原因,恐怕是公办幼儿园在建设的同时,掺杂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首先是制度性的不公平竞争,公办幼儿园与幼升小挂钩。只有上本校的幼儿园才能上本校的小学,或者对于民办幼儿园的毕业生采取歧视政策,民办园幼儿需提供社保明细单等极为复杂且不符合法规的材料。更有甚者,公办小学缩小招生范围,对于民办园幼儿入学收取各种费用。其次,公办园违反公办属性,造成一种“公办园过度市场化”的怪象:公办园投资巨大、过度奢华、费用过高。

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各自的定位和使命应该是什么?公办幼儿园应该遵从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保证幼儿不论家庭财力、出身都能接受保质保量的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可以遵从市场竞争的原则,在规范办学标准的基础上,允许一些高价幼儿园的存在,满足少数家庭对幼儿教育的特殊需要。一句话,实现幼教资源的合理配置,用公办满足大众一般需要,用市场满足少数特殊需要,使得入园难、入园贵不再是一个难题,而是一种选择。可是看现在某些公办幼儿园的架势,似乎正好弄反了,弄拧了,少数地方的公办幼儿园反倒挟充足的公共投入和不公平的政策,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不但没有解决幼教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反倒使得幼教过度市场化更激烈、更复杂。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9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30%,农产品商品率达2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总书记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至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尝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尝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潮,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总书记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扶持壮大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天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畜禽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带动全区肉猪、肉羊和小家禽的养殖。四是引进并培育1—2家绿色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经果业的发展。五是扶持壮大丝纺企业。借助美亚集团、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带动蚕桑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更新的力度。

(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住项目开发机遇,加强提灌、喷灌、滴溉工程的改造与建设力度,狠抓升钟水库配套工程、小微水利工程和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新建和整治一批山坪塘、石河堰和蓄水池。

尽管经过努力,我县农村教育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经过不断的交流引进、在职培训、结对帮扶,农村教师整体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育在师资方面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其一,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多数进了城里的中小学,而农村中学培养出的骨干教师又很容易被县城学校和完中挖走,形成中学再从小学挖人不良循环;其二,中小学由于生员锐减,教师数显得过剩,不少未到退休年龄教师逐步转岗到工勤岗位,而师范院校毕业生难分配进来,阻碍了教师的流动,教师队伍不能呈现“活水”状态;其三,教师表现出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但因为农村教育经费紧张、外出参加培训机会相对少等原因使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举步维艰。这就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结构不合理并呈现出这样几多几少状况:老的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高的少;领工资的多,能讲好课的少;用非所学的多,教其所学的少。

二是农村学校中科研与教学脱节依旧未有很大改观

教师的专项职业技能要求相对低,似乎人人都能上讲台做教师。其实不然,真正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必须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农村少之又少。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存在着应付现象。农村中小学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单纯追求考分、重视升学率,轻视学生思想道德,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点更为突出,由于生源少,教师平均任教课程多,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全,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更是比较单一,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偏多,表面上看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差多少,但是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一个家长曾反映,老师教法单一,苦练题目,反复灌输,学生每天在题海中度过。他的孩子还是优秀的,但是同样在三天内被老师要求做同一道数学题7遍,结果表面上看全班学生都会做这道题目了,教学质量似乎达到了,但学生却对这种方式生厌了,对老师离远了,师生关系不和谐了,进而厌恶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

三是群众对农村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不满意

我县从年开始对全县幼儿园进行了办学体制改革。目前,全县乡镇农村集体幼儿园已经改制为民办幼儿园。农村老百姓对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工作不是很满意,甚至导致了非法幼儿园的出现,影响了全县幼教事业健康发展。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农村老百姓对幼儿园的高收费不满。(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后的民办幼儿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按办学成本收费,故收费标准比以往高。)少数老板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套用企业做法,开展各级各类兴趣组收费,加重家长的负担。甚至有少数少数幼儿园克扣幼儿伙食,所提供给幼儿的点心、午餐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让家长很是心疼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幼儿。

更主要的是农村老百姓认为幼儿园费用提上去了,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没有同比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改制以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公办教师纷纷离岗转入小学或其他岗位,现今农村民办园的教师主要有幼师职业班和初高中毕业生组成。然而这个群体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普遍不满意,觉得她们工作付出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工作懈怠,不思进取,直接影响到从事幼教工作的责任感、质量性。

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篇10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