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机电一体化内涵十篇机电一体化内涵十篇

机电一体化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9:19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1

【关键词】机电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发展;电子机械技术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很多学科之间都实现了有效地渗透与融合。当科学之间实现了渗透与融合之后,新的研究方向就会产生,比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融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系统整体技术等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融合的技术内容。因此,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时候,要对多种学科技术中各相关学科的特性展开研究,其特性参量之间的各种物理关系都要理清楚,各学科特性参量间的关系、要求以及耦合条件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并正确分析与研究各学科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内在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好在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工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这种状况下,机电接口技术便应运而生,运用这一项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机电及其相关领域技术融为一体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并将最好的机电化产品的研究领域设计出来。

1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

所谓机电接口指的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控制微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接口,其产生的基础为机电一体化发展[1]。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向可以分为控制量输出接口与信息采集接口(传感器接口)。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有很多常用的传感器,在输出信号的时候,大多采用的都是模拟量的形式,比如使用热电偶对温度进行检测、使用测速发电机对转速进行检测、使用差动变压器对位置进行检测等,但是控制量输出接口却是一个特殊的形式,其采用的是数字系统。

所谓机电接口技术指的是对机电系统(集电子、机械、信息等各种功能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中各项组成技术与各项组成部分(子系统)的连接问题进行研究,以此对系统中信息能量的融合与交互进行有效地解决,达到机电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目的[2]。

机电接口有硬件与软件两大类,机电系统或者子系统之间与环境或者操作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效地连接,并给予相应的物理通道输出或者输入、转换、传递一定的能量与信息为机电接口的硬件主要表现形式;为系统信息之间的转换、交互与调整提供相应的方法,并对机电一体化组成技术进行综合与协调,从而促成各子系统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达到实现其新功能的目的为机电接口软件的主要表现形式[3]。

现阶段,机电接口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智能接口、人-机接口、机-电接口与动力接口[4]。智能系统在应用方面较为复杂,不同的技术,其信息形式也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样智能接口在进行各种信息传递与转换的时候,不同的技术与不同的子系统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全新的系统;人-机接口是在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之间存在的一个接口,运用人-机接口,系统运行的状态便可以显示在操作者的眼前,有利于操作者对系统进行监控,使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更加人性化;机-电接口可以有效地连接起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传感器,将驱动信号成功转换成为符合执行机构要求的信号,也可以将执行机构中运行的机械信号成功转换成为符合传感器要求的要求;动力接口是有效地将动力源与机电系统连接起来的接口,给予一定的动力给机电系统中的驱动单元[5]。在机电系统中,动力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交流电、直流电、液压与气动等,系统中运用的动力类型不同,与之相适应的动力接口形式也应该是不同的,不过可以通过比较大的功率是所有动力接口共同拥有的一大特点。

2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所谓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机械、自动监控、接口、传感测试、信息、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等多项技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与行业中,在各领域与各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也逐渐增多[6]。比如机床、量具、低压电器、机器人、量仪、电动传动装置、军事装备、电站控制系统、焊接设备、急用电器等都对机电化一体技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这种状况下,机电一体化也正朝着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

3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在这种状况下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便应运而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诞生符合时展的需求。刚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时候,只不过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简单的结合,而且连接它们的接口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现阶段,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不再简单,而是发展成为了融多项技术为一身的复杂系统,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内部接口也发展得愈来愈复杂。

当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项组成技术研究已经发展得较为深入与成熟,而且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对各项组成技术进行单一的研究与发展并不能有效的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最优化进行保障。然而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单纯地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或者单纯地研究机电一体化融合与集成理论,都无法实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展开具体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对机电接口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为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有利的方式,并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对集成与融合理论、系统设计理论进行灵活的运用。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正朝着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系统化等方向发展,这一发展方向也必然对模块化以及接口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持接口一致性的同时还要对系统技术融合、能量与信息的传递进行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机电接口技术指的是对机电系统中各项组成技术与各项组成部分的连接问题进行研究,以此对系统中信息能量的融合与交互进行有效地解决,达到机电系统最优化设计的目的。所谓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综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机械、自动监控、接口、传感测试、信息、电力电子以及电力等多项技术。研究和发展机电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地加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推动机电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刚,费仁元,张慧慧,孙树文.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与机电一体化发展[J].制作业自动化,2007(06):1-4.

[2]袁耀辉.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3(02):46-47.

[3]郑刚,费仁元,张慧慧.几点接口技术的内涵和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04):414-417.

[4]金丽敏,乔玉坛.机电一体化中接口技术的分析应用[J].科技传播,2010(10):144-145.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2

一、电影与文学的表意特点和区别

麦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讨论语言。狭义的语言即人类固有的语言机能和言语活动,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其背后抽象的规则系统,是人们用来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广义的语言包括某些与人们日常语言相类似的外在系统,如西洋棋或电脑的语言;“还有一些缺乏组织或语言学结构却能对人类表示出它们自己的也是一种‘语言’”[2]82。电影语言是指电影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些符码化单元,在陈述段和句法上具有某种与真正的语言相类似的特性,因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类语言”。这种语言性使其在总体上呈现出某种艺术诉求,跻身艺术的行列。电影的语言性是与其总体性、艺术性紧密相连的,单独的某一个或几个组合元素无法构成电影的言说,没有艺术诉求的电影也无法称为语言。

(一)电影的意义生成和表达特点

麦茨虽然强调电影是一种语言,却并不认为电影中存在着和人类自然语言一样的“语言系统”,因为日常语言必须按照语言系统的结构规则进行使用,而作为一种艺术的电影,其组织是放任自由、没有强制要素的,不存在语言学的特有规则。因此,电影是一种特殊符号,是“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与文学这种“语言的艺术”相比,电影的意义生成机制和表达特点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麦茨将电影的表意系统划分为“指示意义”和“内涵”两个层次。指示意义即通过联系外在事物的特征来指出自身意义,在电影中表现为影片的场景展现和故事叙述等直观意义,观众通常凭借经验即可理解。指示意义主要由能指和所指之间持续的相似性加以支撑,因为电影由摄影和留声原理构成,所以分别表现为视觉相似性和听觉相似性,如电影中的一条狗真的就是一条狗,电影中大炮的声音与实际大炮的声音雷同。内涵即事物内部蕴涵的深远意旨,在电影中表现为比直观叙事更丰富的引申意义,包括情绪的反应、象征的延伸等,是电影的美学特质和艺术诉求之所在。内涵的本质是象征性和超越性的,需要进一步思索和回味才能真正感受,所以未必一定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例如,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死去,这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但基督教所代表的绝对不只是一个十字架,其所象征的精神内涵显然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容量远远大于指示意义。

麦茨认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指示意义的素材(能指和所指)相当于内涵的能指,即指示意义既有自己的能指和所指,又成为内涵的能指,二者共同受制于符号学机理。他以艾森斯坦的《墨西哥万岁》中一个著名的镜头为例展开分析:镜头表现的是三个被埋在土里的农夫,他们的头都露在地面上,面部表情痛苦而安详,形成了一个美丽的三角构图。这个影像可以概括为两个能指――荒野中的三张面孔,由三张面孔和荒野构成的三角构图,以及两个所指――受苦和死亡,壮阔感和胜利。其中指示意义在于电影的主题和故事,包含一个能指(三个面孔)和一个所指(他们在受苦,他们死了)。而高贵壮阔的大地景观与这三角构图的面孔互相呼应,展示了墨西哥人民的伟大以及最后胜利的终将来临,寄托了北方人对南方异国风味的浓烈热情,这正是电影内涵之所在。虽然麦茨对电影所做的符号学研究在后来受到批评和驳斥,他本人也坦承不能将符号学模型完全套用到电影研究中,但这一分析对我们认识电影语言的构成要素和独特性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有声电影的指示意义是由影像语言、自然语言和音乐、声响等表意元素共同建构起来的,表征着影片的叙事本身;内涵则是电影语言的真正追求和终极旨归,它以指示意义为开端,又致力于使观众的思维和情感从中生发开去,体会影片故事背后的深层诉说。为了说明电影语言与文学表意模式的差别,麦茨进一步指出,虽然电影的指示意义和内涵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但二者都具有“表达能力”,电影将有表达能力的内涵加诸有表达能力的指示意义上面,形成了一种同质内涵的艺术。表达能力即展现自己、使接受者感受乃至理解、接受的能力。由于电影对事物、生物或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的表达都可以就地取材,电影导演拍摄的景观可能是自然的东西或经过安排的东西,但不管是写实还是非写实电影,都是拍摄某些东西并加以呈现,呈现出的影像作为世界某种景观的再现,总有某种特定意义,电影指示意义的素材也随之具备了表达能力。这些素材在充当电影内涵的能指时,又赋予了电影内涵以表达能力。因此,“电影的美学幅度是双重的――表达能力再加上表达能力――使得电影沦为一种‘容易’的艺术”[2]93。

(二)电影与文学表意系统的异同

与电影的意义生成和表达不同的是,文学将有表达能力的内涵加之于无表达能力的指示意义上面,是一种异质内涵的艺术。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表达能力不是取决于任何真实事物的表达能力,而是取决于无展现力的约定俗成的指示物――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特有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其不能为读者提供直观可感的图像,语言文本的指示意义必须经由读者的想象建构起相应的形象和情节才能得到展现,其本身是不具备表达能力的。而一旦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等要素在读者脑海中建立起来,文本的内涵便可以借此生发,获得进一步的表达能力。可以看出,语言系统的间接性和抽象性使文学在表意的第一个层次丧失了表达优势,成为一门“困难”的艺术。

在指出电影语言和文学表意模式之间明显差异的同时,麦茨还强调了二者的相近之处。从言说目标来看,文学作品和电影都是在某种艺术动机的驱动下被“创造”出来的,追求的都是美学意义上的“内涵”,而不是直观的“指示意义”。文学创作者所使用的文字在被使用前已经有一定的先行意义,使作品获得了“指示意义”上的直接意指层,但其终极旨归是在这一直接意指层外引申出间接意指,显示出更为深远的内涵。电影也一样,在直观的指示意义之外,优秀的电影往往还要营造让人回味无穷的独特韵味,而不会满足于故事情节的简单铺陈。丰富的间接意指才会让观者感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对电影的解读也不是只有某种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向度、多层次的。因此,电影语言和文字的艺术处于同一符号学水平,都超越了单纯的媒介层面。

为了说明电影言说意旨的丰富性,麦茨从影像信息的传达出发,将电影语言划分为五种符码系统,其中每一种都具有某种“发声”的效果:(1)领悟的现象(结构空间、“隐喻”及“背景”等系统),取决于文化差异和认知程度。(2)银幕上视觉或听觉上的认知,即正确了解电影中指示意义的能力(含有一定文化成分)。(3)所有电影之外的物体中包含的“象征主义”或“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也与文化有关。(4)电影的大叙述结构在电影外的各文化中(以及电影本身中)运作。(5)一套电影的影像系统由上述四种运作方式以一种特殊形式的论说带给观众许多不同的要素。[2]80可以看出,除了直接从银幕上获得的听觉和视觉感知外,电影语言的其他几个层次都与背景文化有关,都是运用隐喻、象征等因素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化运作的,这种意在言外的表达效果与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电影与文学的互融共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的视听优势给文学造成了挤压,使后者面临严峻的挑战。直观的影像画面能带给人更多直接的感官刺激,满足了现代人的娱乐需求,人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看影视剧上,文学作品的读者随之减少。文学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文学作品是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后才被人们所熟知的,电影往往比原著更能引起关注、掀起话题。在文学阵地不断失陷的情况下,“艺术终结论”的观点不断被提起,西方著名结构主义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其《明信片》一书中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3]电影所代表的新型复制性图像与文学之间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场非此即彼的遭遇战。然而,如果从电影与文学的共存历程来辩证思考的话,会发现二者始终是互相借鉴和补充的,表意机制的差别既为其开创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又促进了彼此在创作和传播上的互融共生。电影的迅猛发展必然会给文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文学也会因此获得新的传播方式和发展机遇,而不是完全被取代,小说与电影的相互作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电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小说是备受电影青睐的一种文学体裁,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小说的题材范围十分广阔,农村、城市、官场、职场、战场、学校等各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作品,涉及各色人物的别样生活,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小说尤其注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处事风格,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最深。电影选取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进行改编,能够突出影片特色,吸引更多的观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思想性上,许多优秀小说都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性,对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做出鞭辟入里的批判,据此改编成功的电影也能获得深邃的内涵,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受作家风格的影响,小说的节奏、气氛、风格和样式往往各具特色,电影可以从中吸取各种不同的风格元素,通过营造场景氛围、控制节奏等打造出独特的风格。小说的语言或幽默俏皮,或辛辣讽刺,或诗意唯美,或细腻动人……有些电影的对白直接取自小说,也获得了十分出色的表达效果。在电影受众的开拓和传播上,一些著名小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一旦被改编为电影,这些读者就会转化为观众,观众之间的口耳相传为电影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无形中扩大了电影的影响力。小说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使其得以茁壮成长,有学者甚至提出:“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4]这种观点虽不免夸张,却清楚地表明了文学对电影的影响之深。

(二)文学作品从电影改编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小说也在与电影的互动中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有些小说刚出版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于电影的成功改编而获得了较高的赞誉,促使人们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还有一些小说名著则通过电影改编不断地拂去历史的尘埃,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极大欢迎,除了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改编自这部小说的电影《乱世佳人》的一再公映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电影将小说的语言艺术转化成了视听艺术,文学修养不高的人在理解小说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但通过观看电影则能更为轻松地理解作品的主旨,不喜欢看小说的人却可能是电影的忠实爱好者。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小说,而电影能够将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事件浓缩为几条主要线索,提取出关键人物,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展现出小说的精髓,为人们快速进入小说的意义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因此,小说实际是在利用电影潜在地扩大自己的传播速度和受众范围。在创作上,电影的视觉性特征也为当代小说家的写作带来了许多新元素,小说语言越来越重视色彩性和对比性,使读者在进行阅读想象时获得了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有些小说还模仿电影的结构方式进行情节转换,将影视艺术的创作思维与叙事方式“嫁接”到小说创作中,营造出如“蒙太奇”一样的叙事效果,使小说的类型和风格更加多样化。虽然这些叙事元素和结构手段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小说类型,却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通过对文学文本的大量改编,电影在提升自身艺术品格与内涵的同时为文学作品带来了新的面貌,使文学实现了影像化生存。正如张伟所说,“它改变了文学作品传统的阅读接受、传播以及创作模式,为文学作品的纯文字阅读和接受开拓了一个影像视听阅读的维度,形成了影像时代对同一作品进行文学与影像共读的局面。”[5]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3

一、电影文化与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

电影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合了人类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理论上说,电影的符号至少应该囊括剧本(故事)、影像(色彩、光影)、音响、时空等,当然还有画面呈现及组织背后的导演独特的处理手法等。[1]影像、符号、语言、文字等是电影艺术存在的本体形式,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电影作品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境况。电影作品通过对蕴藏在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境况的文化内蕴分析,向社会大众传播各种文化信息和形象,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电影的本体形式是电影文化内涵的直接显现,电影作品的主题只有通过合适、成熟的表达方式,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深刻显现。

全球工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使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人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社会的现代化必然会推动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要根据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作出调整,而素质提高是当代人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的素质包括人格、气质、修养、思维心理等品质,人的素质优化是完善人的发展的全方位的提升,是将人类集合而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通过知识教育、环境影响、实践体验等方式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等,并通过持续化的遵从,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的素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人的素质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生成并不断优化发展的。

二、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优化的价值功能

随着蒙太奇手法、镜头处理、摄影机运动等技术的运用,电影产业取得了卓越成就,电影作品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描述、演员个人魅力等把电影当中蕴藏的文化内蕴,用近似于现实感知的效果艺术形式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整体描写和再现的文化契合点。

电影文化有助于人民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电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一方面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又用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渲染,用复杂的电影符号传递给观众一定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影种类日趋丰富,各种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题材的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并且不同电影蕴含的文化知识也各不相同,形成了丰沛的文化意蕴。电影是将图像、声音、语言等多种符号集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更容易使人们感受并吸纳电影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

电影文化提供了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参考坐标体系,增强了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和生理是逐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容易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偏离或错误。电影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并且电影通过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让人有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此时,电影中人物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会深深影响着观众,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或学习电影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电影作品为人们提供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参考坐标体系,成为人的主体价值选择的依据,有助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电影生动形象的气氛渲染,激发了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人的思维空间。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观众,电影能够使人投入,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拓展人的思维空间。人们观看电影时,都处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受电视画面、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影响和熏陶,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这正是激发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由于电影兼容艺术知识含量和丰富的文化含量,它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的文化信息不容忽视。[2]电影是一门融合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艺术门类,而且每部电影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人们观看电影时,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内心冲动,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感知下活跃起来,从而推动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辩证分析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影响

电影可以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可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推动人的素质优化。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有两面性的。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内心思想,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失去理性。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为了纯粹的商业利益,而制作一些缺乏原创性、华而不实或粗制滥造的影片,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然也不能征服观众的智慧。因此,电影文化作为影响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给予辩证地分析,积极吸收良好、健康的文化内蕴,抛弃低俗、粗暴的文化内蕴,保持电影文化对人的素质的积极影响。

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积极影响。随着电影种类的日益增多,电影种类也日益细化,不管是国内电影或是国外电影、历史片或是现代片,优秀的作品总能汇集优秀的文化内蕴。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电影,就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用电影符号脱俗地显现出来,所以,观众在观看此类电影时,能够充分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知识素养。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电影对人的素质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如《花木兰》《超人总动员》《蝙蝠侠》等影片,通过树立英雄形象,展现英雄的魅力等方式,使人们对善恶标准、价值观念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这些观念、标准和价值理念正是通过电影作品而彰显出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参考坐标系统,从而使人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具有正确的个人态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并通过电影符号的运用调动观众的每一个细胞,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开拓人的思维空间,推动人的素质优化。

当代电影文化内蕴对人的素质的消极影响。类型电影被艺术研究认定下乘,其影像只是现象、事物的直观表现,感官主义刺激观众本能的即时反应,影像的直观性、含混性限制了创作空间,束缚了影视艺术在思想、技术等层面的先锋实践。[3]在当前,这些没有情节创意、娱乐智慧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电影市场,这种影片只是简单地迎合一些观众的口味,赚取商业利润,几乎没有任何真正的艺术文化价值。再加上社会当中一些人辨识能力较差,或受某种虚假信息迷惑,使人们在心智上迷失方向,从而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电影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人的素质优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并不是任何电影对人的素质都起到积极作用,一些电影因文化内蕴不足,电影传达的思想、观念、价值对人的素质优化甚至起到消极影响。

四、电影文化内蕴是提高人的素质优化的重要契机

电影符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观看电影中,观众通过电影内蕴的文化点与自身内心的文化点的碰撞并融合,形成一种对人的素质优化功能。

电影作为现代视觉艺术文化的中心,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中的人以电影文化作品为文化语境,并利用电影作品强烈的渗透力,影响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思维模式、创新能力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模式是人的素质提高的前提条件。在实现自我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自身社会定位之前,需要对身边的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学习。[4]电影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思想对人的素质优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功能。

电影文化影响和改变着人的思想观念、素质修养等,现代电影受商业利益的诱惑,部分走向了庸俗、低级、粗暴的方向,这样的电影当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必然是消极的,对人的素质影响必然也起负面作用。因此,人们在选择电影影片时应该以积极、健康、高雅的影片作为观看内容,使人们吸纳电影当中积极的文化意蕴,并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电影文化与自身文化在人的思想内心达到一个契合点,为人的素质优化提供重要的发展契机。

电影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画面强烈吸引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提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事实证明,电影不仅使人们获得了感官表层的愉悦和心理满足,并且还在这种不断深化的娱乐当中,把他们一种潜藏的丰富的内心开掘了出来。[5]毋庸置疑,电影文化创新对优化人的素质具有内在的、实质性的作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的素质也要沿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逐步提高,电影作品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的素质优化的重要契机,也要不断被创新和赋予新的内容,为人的素质优化提高源源不断的动力机制。

电影文化发展至今,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人的自觉性、主体性、创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影文化内蕴的不断拓宽和深化,对人的文化素质优化、思想素质优化、道德修养优化等方面的提高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晓娜.从新时期中国电影看电影符号的文化内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欧静玉.电影欣赏――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陈林侠.类型电影的观念、文化功能与审美的可辨别性[J].理论与创作,2009(06).

[4]黄会林,叶宇,李小丽,金学敏.2009年度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调研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2009(06).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4

关键词:产品设计水位检测城市涵洞界面设计

中国分类号:tG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28-02

城市涵洞水位检测警示仪是一款用来检测涵洞积水情况后作出有效信息提示,及时告知驶入涵洞的驾驶者的产品。通过网络资料检索,水位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在江河湖泊、水井、水塔及蓄水池等地方。其中,李志刚提出了―种面向城市涵洞水位检测系统,对涵洞水位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报警等处理,实现水位监测的实时性和自动化。刘文亮提出了针对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和超声水位传感器的技术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水位尺仅仅通过阿拉伯数字显示水位信息,有的甚至在涵洞墙上直接标写水位数字,存在许多问题。而针对现有的城市涵洞积水问题,还没有―款可以陕速检测水位、集声音、灯光和图像的直观而有效的水位检测警示产品。

文中通过分析城市涵洞现状、汽车底盘数据信息、现有产品和驾驶者心理等问题,提出产品的设计要求,应用关键技术,并从产品的功能、结构、外观、界面设计制作样机与实验测试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为城市涵洞积水问题提出―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驾驶者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问题分析

1.1城市涵洞现状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文中论述的涵洞是指位于城市桥梁、道路下方,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经浇筑或砌筑而成的构筑物,用于人、车通行的通道。城市涵洞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问题:(1)照明条件差:由于处在桥梁和道路下方,自然光难以进入,甚至有人工照明也难以查明道路情况,需要借助机动车灯光照明;(2)排水系统差:涵洞地势相对较低,下水道排水量设计小等原因,往往在台风、强降雨等突发性极端天气时造成涵洞排水系统瘫痪,导致涵洞被水淹没;(3)通过性较差:由于涵洞宽度相对有限,导致行驶受限,雨天行驶比普通道路更容易堵车形成排长龙现象,甚至发生车辆故障或事故;因此,雨天地势较低的城市涵洞往往水中含有大量砂石和垃圾,极易导致下水道堵塞,形成涵洞积水,驾驶者难以识别浑浊积水的道路情况而导致车辆故障或熄火。

1.2现有产品分析

目前的水位检测技术主要有浮子式水位检测技术、电容式水位检测技术、压力式水位检测技术、超声波式水位检测技术和气泡式水位检测技术等。这些水位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在排水、水文采集、灌溉、河道、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而针对城市涵洞积水开发的相关产品还尚未出现,传统的水位尺因显示方式单一,安装位置不佳等,存在许多问题:

(1)提示方式单一:通过数字标示水位,往往无法正确有效地传达给驾驶者,需要从灯光、声音、图像等进行综合提示,才能发挥最大的警示效果;

(2)安装位置不佳:水位尺一般位于涵洞入口侧面墙上,驾驶者因观察角度不佳和位置太远无法识别水位尺上的信息情况,驾驶者容易盲目行驶造成危险;

因此,应用合适的水位检测技术,并结合城市涵洞的特点,设计一种有效的水位提示产品非常必要。

1.3驾驶者心理分析

在驾驶过程中,当人、车、路三个因素失去平衡或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三个因素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是人。安全驾驶往往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主要影响安全驾驶的心理有:

(1)麻痹心理:由于驾驶员具有一定的驾驶经验和技能后,往往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对城市积水涵洞的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容易忽视细节而盲目行驶。

(2)紧张心理:当驾驶员进入城市积水的涵洞,遇到熄火等突况时,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紧张心理易造成操作不当,从而影响安全行车。

(3)刺激心理: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受到伤害、损失、刺激或发生矛盾时,心理会产生焦虑、郁闷甚至赌气和报复心态,从而危险驾驶引发事故。

1.4汽车底盘信息

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搜集了大量机动车地盘高度信息。一般汽车底盘离地间隙数据:轿车一般在112~200mm,城市suv一般在180~220mm,客车一般在180~290mm,货车一般在180~300mm,矿用自卸汽车一般大于320mm,越野汽车一般在260~370mm,经过数据分析归类,归纳以下三类主要车辆的数据作为设计参考。具体见下表1。

2设计实例

2.1设计要求

城市涵洞常处于交通要道,交通流量大,环境情况复杂,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产品需要具备防水、防尘、结构牢固、性能稳定、易维修安装等特点。具体有以下要求:

(1)防水防尘要求:城市涵洞往往处在地势较低位置,大雨天气雨水容易倒灌形成积水,因此产品设计要有较高的密封性;同时涵洞处交通流量非常大,尘土和垃圾多极易堆积,对产品的防水防尘要求比较高。

(2)性能稳定要求:选用适合涵洞水质条件下的检测技术,采用稳定的电源供电,保证产品能长期稳定地工作。

(3)安装与维护要求:由于处在交通复杂路段,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安装和维护,尽量简化结构,采用可多次拆卸固定方式。

(4)材料工艺要求:采用易成型、强度高、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使产品具有一定强度而不易损坏。

2.2关键技术分析

(1)水位检测技术

水位检测技术采用水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是被测水压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水压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相对应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水位测量可以通过一个直观的计算公式表达,将实际水位值直接计算得出:

H=aDC_res/3L+G

式中:aDC_res-水位测量后转换的信号值

H――测量的水位值,mm;

3L――3倍的涵洞实际水位值,mm;

G――压力传感器的高度值,mm;为了消除传感器高度带来的误差,这个数值可以根据安装条件的不同做相应的调试。

(2)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由单片机StC12C5a6052-351-LQFp48G完成,单片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构成。通过设定水位检测的对应程序,单片机对程序进行读取、运算,将结果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

(3)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采用2.4G无线模块,它的距离可以稳定传输十几米,在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内分别置入2.4G无线模块,检测模块内的水位处理信息经过单片机处理后,通过2.4G无线发射模块传送至一定距离内的显示模块中的2.4G无线接受模块,完成水位信息的发射和传送功能。

(4)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采用LeD显示屏,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通过显示模块内的单片机StC12C5a6052-351-LQFp48G,将接收到的水位信息按照程序的设定,将图标和数值显示在LeD显示屏上,完成信息的显示。各种技术的电子元器件见图1。

2.3产品工作原理

城市涵洞水位检测仪包括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两个部分。检测模块位于涵洞侧边最低处,当涵洞开始形成积水时,通过水位传感器感知水位上涨信息,同时处理器开始将水位信息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送至显示模块内的无线接受模块,经过处理器将水位信息显示在LeD显示屏上,显示时根据水位高度的变化进行图形、色彩和报警声的综合提示,为涵洞过往的车辆提供参考。工作原理如图2。

2.4产品造型设计

根据前期的问题分析、设计要求及工作原理,通过RHino软件为平台,对城市涵洞水位检测仪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形态、结构、工艺、人机界面、灯光信息等条件,进行整体形态的模型创建,后续通过Keyshot软件模拟金属喷漆效果材质进行渲染,采用深灰和浅白两种中性色彩,模拟仿真的视觉效果,为后续样机制作提供参考。

具体从功能、结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1)功能上:产品分两大模块:检测模块位于涵洞内地势较低处用于检测水位信息,并作为信息发送端。内置水压传感器、处理器、无线发射模块、电池模块等部件;显示模块位于涵洞入口处用于接收和显示水位信息,提示车辆进入涵洞前了解涵洞内的积水情况。包括LeD显示屏、处理器、无线接收模块、电源模块等;(2)结构上:产品各零件结合处采用卡槽设计用螺钉固定,方便安装和平时的维护,内部电子元器件部分进行统一壳体密封设计;(3)造型上:采用包裹形式设计整体造型简洁大气,细节圆角设计降低产品生硬感觉;(4)色彩上:采用中性深灰和浅白色搭配设计进而凸显信息重要性;整体效果如图3。

2.5显示设计

检测模块在获取水位信息后传送至涵洞入口处显示模块的LeD显示屏上,不同的水位信息通过灯光颜色和图形来区分。(1)水位未到达150mm时,灯光为绿色,提示安全行驶;(2)水位到达150mm时,灯光为橙色,数字图标交替显示禁止轿车通行;(3)水位到达200mm时,灯光为红色,数字图标交替显示禁止城市suv通行;(4)水位到达320mm时,灯光为深红色,数字图标交替显示禁止大型货车通行,并启动报警声;通过以上四种警示模式,有效提醒驾驶者雨后驶入涵洞安全驾驶。四种警示模式如图4。

2.6样机制作与测试

制作产品样机是为了有效检验产品外观和结构装配的合理性,在完成数字模型创建后,将数据发送至手板厂进行手板制作,并同时展开电子电路的编程设计与制作。后期将内部元器件装配至手板模型中进行功能测试。将检测模块置于透明水箱中,并持续往水箱内灌水,根据设定的不同水位值检查显示模块是否显示出三种不同颜色灯光的图形警示信息,测试结果达到预期效果。测试实验如图5。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涵

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在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职能在不断弱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广播电视逐渐呈现严重的娱乐化、商业化、经济化倾向,广播电视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节目内容也逐级走向庸俗,缺乏高度和深度。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度急剧下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具体内涵业界和学界大多模糊不清。在此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涵的分析,为推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一些帮助。

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广义内涵政府职能。

就现代行政管理学来说,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其中公共服务就是指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公共组织为公民提供的一些便利服务。在我们看来,广播电视所提供的服务是由各种节目所组成的精神文化产品,其与形态上的公路交通、供电、供暖等服务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服务都是属于为公民提供的便利服务,所以在本质上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种类型。媒体公共性。广播电视通过自身的传播活动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构建社会公共空间,其涉及最广泛的社会公民,广播电视的行为可以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说,广播电视具有与生俱来的公共性。[1]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不仅具有商业性和公共性,还有着天生的政治属性,广播电视媒体更多的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利益,其公共性更多的也是面向社会公众。广播电视媒体的公共性,主要就是为社会民众提供各种资讯信息,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娱乐,传达党和政府的思想方针等,所以说广播电视节目所传播的内容都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党和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咨询信息。公共利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核心内涵就是公共利益,党和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的公共性,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利益,就目前来看,社会公众作为传媒的服务对象,其公共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广播电视媒体中假新闻、低俗新闻、负面新闻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并且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丧失,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等现象完全违背了其核心内涵。从政府职能、媒体公共性、公共利益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首先是一种政府职能,其次是一种功能,最后是一种服务。

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狭义内涵以上的分析

更多的是探讨广义上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而就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来看,广义上的公共服务想要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广义上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比较广泛抽象,所以在实践中很难找到重点,因此,进一步分析狭义上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涵更为实际。[2]狭义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涵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与专业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是指面向所有社会公民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比如满足社会公民生活与消费的基本需求,满足社会公民的基本视听权益需求等,总体来说,就是满足社会公民以知情权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广播电视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是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成为广播电视部门传播、传输机构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广播电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专业公共服务则是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化、专业化、特色化等,使得公共服务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比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一些需要收取费用的电视节目就是专业公共服务。之所以有专业公共服务的推出,就是为了使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使社会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付费。

三、结语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并且切实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通过自身的公共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帮助。作为具有公共性和工艺性的广播电视,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都应该始终保持广播电视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并正确认识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广义内涵和狭义内涵。以上分析希望能够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1):119-121.

[2]徐海涛.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共享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4.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6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消解 极简主义

日本知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创作生涯长达35年(1927年—1962年),其后期电影主要包括《早春》、《茶泡饭之味》、《东京物语》、《彼岸花》、《秋日和》、《浮草》、《早安》、《秋刀鱼之味》等。综观小津后期的电影创作,适合榻榻米拍摄的低角度仰拍、消解演技的拟态表演、无技巧的零度剪辑、固定机位的稳定构图、统一姿态的“执礼”人像、反映普通人庸常生活的永恒主题、自我放弃受动式及零度静观的极简叙事……这些极简的影像特征摒弃一切干扰电影本身不必要的元素,使小津的后期电影极简主义风格纤毫毕露,造就了小津用最少技巧打造的本色电影。

一、消解技巧的极简叙事策略

1、低角度仰拍

在观看小津电影时,会发现几乎所有人及物都较平时略显高大,原因就在于,小津将摄影机放在几乎紧贴地面,最多不高于地面几十公分的位置上进行拍摄。这种看似十分注重技巧的摄影手法。实质上是小津消解技巧,本色拍摄的结果。可以说,距离地面三英尺的机位与坐在榻榻米上的演员持平,是非常适合拍摄日式居室的生活场景的,是与日式建筑风格相适应的。小津正是从所拍摄场景的空间特点出发,小津将摄影机摆放的角度作了极简化处理,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这种日本式的表达方式。

尽管小津本人曾说自己没有刻意地想通过这种拍摄角度去表现什么,但是在实际的观影中,产生了将电影中庸凡小人物拍摄得伟岸高大的效果,无意中引导观众对被观的琐碎生活和微小人物产生高度的尊崇,带有十足的人文主义的关怀意义,效果绝佳。

2、人物拟态

小津后期电影消解技巧的极简叙事策略还表现在“人物拟态”的呈现中。“人物拟态”,即当两个以上的人物出现在同一画面时,他们多数情况下都向着同一方向,采用同一姿态,尤其是坐在榻榻米上时,甚至连人物身体前倾的角度都几乎完全相同,一般都是让人物侧身或斜侧身坐在摄影机前,形成人物拟态式的排列。而且无论男女老少,小津的人物都带着日本传统特有的彬彬有礼的微笑,并且身体微微前俯,安定优雅,具有舒缓的韵律美,

可以说,小津后期电影的“人物拟态”也产生了极简主义的视觉效果,即放弃纷杂不一的人物姿态,摒弃各式各样的人物造型,不依据自己欲表达的意图选择特殊形象,也不对人物形象作差异化处理,小津通过极简主义的“拟态式”人物布局策略,让人们以统一的姿态和谐相处,小津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立。

3、零度剪辑

小津在处理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方法上,小津采用了零度剪辑的方法:小津在镜头与镜头之间采用连续对切的组接方式,不用叠影、淡入淡等剪辑技巧,取而代之的是“窗帘”镜头,即在影片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插入几个没有主要人物出现的景物描写镜头,并且小津的“窗帘”镜头常常都是由滨河街的大煤气罐、郊外的高压线架、酒馆前的灯笼或者住宅区附近山的曲线等近似于抽象画的精美画面,画面可谓精简至极。小津放弃了技巧的零度剪辑,使电影更加真实,表现了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本身的节奏、内容等更为接近的电影特质,因而也使观众自然而然地“入戏”。

二、消解变化的极简叙事风格

1、消解变化的稳定构图

小津后期电影中基本采用固定的机位,尽量避免移动摄影或是镜头摇摄:同时小津一般不使用特写镜头,只用标准镜头而不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和广角镜头;小津后期电影的画面构图较少变化。可以说小津主张稳定的景别使小津后期电影表面消解了镜头位置及所摄景物的变化,极度富有稳定的美感,使小津的后期电影尤如一幅幅淡定自若的静物画,最大限度地赋予画面稳重的造型气氛,营造了表面最温情,内中却蕴涵了高度的紧张,使观众全神贯注,屏息品味小津电影对人性情感的洞幽烛微。 2、消解变化的“执礼”人像

在小津后期电影中,我们也看不到演员的“激情表演”,反之,他们均举止稳重,面带微笑。在小津晚年作品中,甚至出现了同一构图、同一姿势、同一服装的两个人坐而对饮的极度消解人像差异的电影造型。小津不惜扼制演员自身的表演,而让演员就范于自己影片的人物造型构造,最终形成了几乎没有夸张动作,动作方向、时间均趋于相同、有如执礼,消解变化、极端礼仪化的影像风格,与小津稳定构图造就的有序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但小津绝未将人物影像流于呆滞,而是着力于对“不动”的人物点滴的表情变化、手指动作等细节加以细致入微的刻画,令极简的造型叙事风格中蕴含着细微而清晰的节奏,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稳定人像的美感。

3、消解变化的永恒主题

对普通百姓庸常生活题材的偏爱贯穿小津一生的创作,尤其是在小津的后期创作中,此类题材的选择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绝对,使小津后期电影主题呈现了消解变化的永恒性:丧偶独居的中老年男女、或儿女婚嫁后“空巢”的老人、男婚女嫁的情节和场景、沉闷有序的传统日本家庭生活……这些元素在小津后期作品中俯拾皆是,稀松平常,使作品表现出了单一母题的叙事风格。

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子女、同样的儿女婚嫁、老人独度余生……如此的生活、如此的经历,代代延续、绵绵不绝,世事永恒人生孤独已成为小津电影的“母题”。小津单一永恒母题的叙事风格反应了世间人伦情感的轮回和永恒的秩序,可以说单一主题中蕴含了普遍永恒的真谛,每一部影片都是人类普通的共同生活的极简呈现。

三、消解介入的极简叙事内涵

1、自我放弃的极简叙事内涵

在小津电影中,人物说话时总是直面观众,小津这种强制性地限定演员扮演的角色必须对着镜头说话的叙事内涵在于;让演员正对观众讲话,让角色直接与观众沟通,藉此导演也通过电影直接传达思想给观众,同时也强制规定观众必须以这种方式直接接受电影。这种极简直接的电影沟通方式,观众在其直视角色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担起了沟通者的角色,将自己摆在角色的直接对话者位置,消解了导演的介入,成就了小津作为导演的自我放弃式叙事内涵。

此外,小津消解了电影人物的自身介入,他们以模式化的统一动作,被引用和召唤到电影画面中,一味儿地被迫行使已被非主体化,而被客体化了的躯体姿态及动作。在小津《早春》等后期影片中,人物或端坐榻榻米微笑对话,或在小酒馆闷闷喝酒,或在站台上排队,小津自我放弃式地拘泥于此类模式化的人物形象也彰显了其自我放弃式的受动叙事内涵。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7

一、文学与传媒的“张力”关系

文学与传媒,是一个很有价值而又非常复杂的课题,它们之间的张力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由于传媒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报纸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文学网站或网站的文学栏目等),还在于文学批评的分野(专业批评、媒体批评、学院批评等),更在于文化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以文学杂志为例,就分为文学批评杂志、文学研究性杂志和文学作品杂志等,不同的倾向和立场造成讨论的对象、层次和目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与传媒就形成一种“张力”关系,直接影响文学的创作、传播和评价。将文学与传媒放在“张力”关系中进行考察,也就是用辩证的思想方法辨析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从多个层面剖解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先,从文学与传媒的宏观层面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产业机制和话语结构等关联。

整体而言,文学与传媒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学不能离开传媒,传媒也需要文学。一方面,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无论是何种文学,都必须通过各种传媒形式进行传播,任何传媒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文学又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两者的结合不能摆脱这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文学本身也是一种传媒,自身具有传媒的特点、功能和价值。通常认为,文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形式和语言本身就具有传媒的特性和功能。在本质上,传媒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的文化现实,现代生活中的传媒几乎无处不在,从电视广播到书籍报刊,从网络讯息到手机短信,传媒以一种覆盖性的姿态成为文学不得不面对的生活元素。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学与传媒共同面对的发展语境,两者都需要完成从一元体制到多元体制的转换,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的关系。首先,文学与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出现生存危机,在政府减负的背景下,原来的行政化体制形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改革势在必行。其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在提供改革经验的同时,也在根本上改变了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催生了消费文化的兴起与大众娱乐的巨大需求,文学的说教功能和传媒的喉舌功能受到空前挑战。文学开始分化为主流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传媒也在政治宣传与大众娱乐之间寻找最大的平衡,分化与整合、调整与提升成为两者都要解决的全新课题。再次,由于文学与传媒在产业化、技术性等方面的差异,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迅猛,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相对边缘。最后,在文化软实力的倡导和建设中,传媒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载体,文学也被看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方面,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话语权、影响力和输出量等方面不尽人意,大大降低了文学在世界文学竞争中的地位。

其次,文学与传媒的张力关系,还可以从微观层面,分别考察文学中的传媒,传媒中的文学,从内涵和外延关系的层面进行认识。

按照传统的文艺观念,文学与传媒是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统一体,由此形成一定的矛盾关系,文学的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展现出来。从“张力”关系的角度来看,传媒对文学的意义存在于作品全部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体中,具体而言,存在于文学与传媒之间形成的对立统一的“张力”关系之中。文学与传媒的内涵关系,既包括文学文本的意蕴、语言,也包括传媒的形式、种类,文学意蕴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越丰富,与传媒的关联越紧密。文学的阅读和接受是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文学都离不开特定的传媒,传媒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文学的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特征,无论是美国传播学家库利所说的“传播的历史是所有历史的基础”,还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都表明传媒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精神生活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说,文学与传媒的张力关系探讨实际上就是在文学的终极内涵和终极外延之间进行的意义选择,传统的文学批评一般从作品的外延一端开始挖掘作品的内涵,而现代批评一般从作品的内涵一端展开作品的外延,或者从两端向中间掘进,直到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综合性的方法和模式对文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方位评判。对于很多文学作品而言,其内蕴中就包含着丰富的传媒因素和特质;从外延关系上来说,传媒又是文学最重要的外部关系之一,这种内外双重关系之间的张力必然对文学的意义生成造成直接影响。文学研究需要对文学与传媒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找出其结构组成和价值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文学在传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二、影视如何改编文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与先锋作家的小说之间存在精神气质、叙事结构等深层次的同构关系。文学市场化深入之后,电影与文学同为大众文化产品,从而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和理由。站在文学的角度,电影与文学的交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影对文学的改编,二是电影对作家写作的影响。至于视觉文化霸权挤压了文学的生存空间,进而造成小说危机,则不能单纯指责电影了。

一般而言,人们对影视改变文学的指责,包括影视逻辑、视觉思维等降低了文学的审美品位,改变了文学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生产方式,进而造成文学创作的逆向化、剧本化、肤浅化和庸俗化等。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先后被张艺谋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的是小说提供的意境、思想,而莫言又受邀写剧本时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画面,却以失败告终。

站在小说角度评价电影,以文学的审美标准衡量电影的艺术价值,很容易陷入自说自话、毫无实效的境地。小说的兴盛有数百年历史,其经验系统可以承载极为厚重的内容,其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等远非其他艺术形式能比。以纯文学为标杆,电影的艺术形式主要以震惊效果展示经历、感受、价值和情感。

以传媒与文学的张力关系看待影视对文学的改编,既要坚守文学的底线,即以文学性为核心构建电影的灵魂;又要遵循电影逻辑和视觉文化规律,创造性地重构和延伸文学性因素,建立属于电影的审美系统。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8

关键词:排水;箱涵;施工

中图分类号:te357.1+3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土石方工程附属排水箱涵工程,正处于车辆段中心位置,全长266m,沿线设有10座检查井。排水箱涵为现浇钢筋砼结构,结构尺寸为2.4×2.0m,砼标号为C25,抗渗等级为S6,砼保护层厚度均为25mm,沿线每隔25m设置一道变形缝。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同时基槽开挖深度较深,一般为6m左右,基底最低标高低于2.59m,同时临近雨季,这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

2施工准备和工序

2.1施工准备

开工前做好施工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及三级技术交底,力求将图纸中的问题在施工前进行澄清;制定详细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建立各阶段施工跟踪记录档案,做好技术交底和建立测量控制及测量放线工作,根据图纸提交材料、构件采购及加工计划。

2.2材料供应

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提前提出材料及半成品需用计划,同时参照施工进度计划,作出分批供应到场计划,以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材料采购部门应出具需购材料技术说明书和质量证明书,以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场。

2.3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位基槽开挖人工清理基底软基处理砼垫层箱涵底板钢筋砼墙身及顶板钢筋砼拆模及养护砖砌检查井回填夯实清理、竣工。

3主要施工方法

3.1围堰分流

由于原箱涵正在使用,有大量雨污水流出,新建箱涵正处于接原箱涵的天然排水沟位置,在土方开挖前,先在距基槽边25m距离挖1.5m宽1.5m深排水沟,将雨污水引流至天然排水沟下游,当施工新旧箱涵接头处时,在旧箱涵内做围堰,将水截流,然后在上游检查井位置用抽水机将水抽至分流排水沟。

3.2土方工程

土方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10km左右至弃土场堆放,可回填好土堆置于距基槽边20m左右用于回填。开挖时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和雨季施工特点选择适当的放坡,由于沟槽较深,分两层分阶开挖,每层挖约3.5m深。当挖至沟底时,可预留20-30cm余土层人工清理,沟底两侧设80cm作业面及80cm宽排水沟,排水沟深80cm,在箱涵Y9处设一积水坑,用潜水泵全天候排水至红线外天然排水沟。如遇淤泥质软基,联系设计院提出软基处理方案,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场地内有两条与箱涵交叉的Dn1400排海干管,建议先行拆除该管并回填好土至原地面标高,使箱涵沟槽可以一次性全段开挖,以防止沟槽内积水。

在基槽内设置坑壁支撑,支撑在立杆上,在立杆内侧设置水平档土板外侧由斜撑支牢,斜撑顶端顶撑在立杆上,离石材厂较远处可适当放大放坡系数。箱涵回填土方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回填时沟槽内不得有积水、杂物,土质必须符合标准;涵顶50cm以下应由人工分层回填、夯实,回填箱涵两侧土方应同时进行,以免箱涵受力不均;回填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回填时按规定做好密实度试验,满足土方回填质量标准。

3.3砼垫层

垫层设计为C10砼,为保证施工质量和环保要求,本工程砼均采用商品砼。为保证箱涵截面尺寸,必须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和砼质量。首先应放出中线,边线及标高再进行浇筑砼工作,使用平板式振捣进行振捣,保证砼密实,沿中心线两侧应超出箱涵底宽10Cm,以方便模板施工。

3.4钢筋工程

钢筋在现场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后,运至施工地点,钢筋半成品的加工必须按经审核的料单进行,先试制合格后成批加工。钢筋绑扎要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绑扎牢固、位置准确,竖立筋先暂时用木架支撑垂直,待底板砼浇筑完成后,绑扎侧墙钢筋,侧墙模板完成后,支好顶板底模,再绑扎顶板钢筋,两层钢筋网中间用马蹄筋支撑固定,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每隔一定距离放置砂浆垫块。

3.5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进口七夹板(90×180cm)进行施工,侧墙模板内每80cm×80cm距离绑扎一根¢10的S筋,每隔40cm×40cm距离用加工的¢16对拉止水螺杆扣紧,以保证墙体厚度准确。模板安装一定要保证尺寸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接缝紧密,不漏浆,不跑模。

3.6砼工程

砼标号C25,抗渗等级S6,采用商品砼;浇筑砼前,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清理干净,模板充分润湿,但不能有积水。砼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不能超过2m,当浇筑高度较高时,采用串筒或溜槽下料;砼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以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侧墙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上表面50cm处,施工缝采用企口缝或止水钢板,砼振捣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分层浇筑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cm。浇筑砼过程中,派专人观察模板,支架,钢筋,予埋件及予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砼养护采用浇水养护,一般在砼浇筑完后12小时内进行,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润湿状态。侧墙模板待砼成型后约24小时就可拆模,顶板底模须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拆模(约14天)。

3.7变形缝施工

排水箱涵每隔25m左右设置一变形缝,变形缝处箱涵每端头50cm范围内,横向钢筋加大一级,橡胶止水带在转角处呈半径为2.5cm圆弧线,橡胶止水带必须在现场接头时,应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粘接机具进行硫化热接处理,接缝处必须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裂口,海绵现象凸出高度不大于1.5mm,接缝处强度必须达到原产品强度。变形缝两侧砼不能同时浇筑,应先浇一侧砼,待其强度达到50mpa时,拆除模板后,再浇筑另一侧砼,以确保止水带的正确位置和与砼的牢固结合。

4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4.1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优良标准,并为争创优质工程打下良好基础,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保证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整个工程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除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监员跟班作业,分别对模板制作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定,使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的活动,工人、技术人员、项目领导“三结合”,针对技术质量关键组织攻关,积极做好QC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4.2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需经配制或加工后使用的材料,应事先进行试验工作,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在施工中严格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商品砼运到现场后,应对混凝土进行验收,验收内容有:

(1)各种合格证及试验单是否齐全、有效。

(2)砼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

(3)验收工作应认真迅速,通常应在十五分钟内完成。

施工员对负责的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达到质量要求的应及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质检员在收到施工员送交《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后,应及时对该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并核定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分部工程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该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并由质检员核定。

5安全施工措施

在土方未回填的基坑施工段边缘设栏杆围护,并张挂密目安全网,防止地面掉物入坑内;施工阶段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必须时常检查各种电器、机具、电线,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

预防机械伤人、触电等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使用电动工具(手电钻、手电锯、圆盘锯)前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完好,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漏电保护,使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拉直钢筋时,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牢固,拉筋沿线2米内禁止站人;展开圆盘钢筋时防止回弹。多人抬运钢筋时,起、落、转、停运作必须一致,人工上下传递时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拆除模板时应经施工技术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拉倒。

电焊机上设防雨盖,下设防潮垫,一、二次电源接头处要有防护装置,二次线使用接线柱,且长度不超过30m,一次电源采用橡胶套电缆或穿塑料软管,长度不大于3m。开关箱内部和顶部装钉防火板,一机一闸,熔丝不得用其它金属代替,且开关箱上锁编号,有专人负责。

6雨季施工措施

对于基础开挖、淤泥的清运等项目施工,原则上都安排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施工充分利用雨季间歇时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周密组织,在满足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将工期尽量缩短。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在雨季施工时,注意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做到挖、装、运、卸、压等工序衔接紧凑。

对于基槽的回填,尽可能避免雨天施工,并分层及时辗压密实。砼施工,避免在雨天进行,若正在施工中遇到降雨,及时采取加盖、搭雨布等防水措施,确保砼施工质量不受影响。总之,雨季对工程施工极为不利,在生产安排上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以尽可能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排水箱涵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一定要对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不良状况的出现。同时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文顺,王惠玲.某城市通道箱涵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19).

[2]刘华,刘华山.软土地基箱涵施工质量病害及防治对策浅谈[J].今日科苑.2009(05).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9

[关键词]频率 扩张 路径

一方面,扁平化和频率(频道)制,扮演着广播电视事业新的管理和发展方式的角色,主导着各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建设和发展,而各频率(频道)在这一机制中,以总台(集团)最核心的事业主体身份,相对独立地实施各自的发展规划,频率(频道)的扩张本身即是发展规划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任何一个频率(频道)成长为优质频率(频道)的标志,除了节目品质在高水平中保持恒定、经营创收在高效益中保持增长、社会影响在高收听(收视)中保持扩大等因素之外,扩张是一个具有权重意义的指标。换言之,总台(集团)机制下,频率(频道)的扩张既有总台的战略驱动,又有各频率(频道)的现实之需。扩张,别无选择;扩张。必须选择。

一、扩张――属于优质媒体的特性

毋庸讳言,总台(集团)机制运用的聚合法所形成的事业产业规模。尤其是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从一开始就是处在参差不齐的状态中。这是历史使然。惟有理性接受。尽管每一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但是,有特点从来不等于有优势,更不等于有品质。在这样的格局中观察各频率(频道),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频率(频道)都具有实施扩张的能力,即便是它的发展规划、事业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扩张的需要,但在这个品质决定方向的时代,如果缺乏相应的要素,这种扩张之需仅仅只能视为一种理想式诉求。很难想象,一个频率(频道)自身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么有精力考虑扩张?如何有能力去驾驭扩张?鉴于此,总台(集团)机制下,建立和实施扩张战略的第一考虑,就是向那些本身已具备优质特征的频率(频道)予以倾斜,让优质频率(频道)天生地获得扩张的特性。

简单地表述频率(频道)的扩张,就是利用频率(频道)自身形成的优势,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驱动,完成规模的扩大,实现传播、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效益的最大化。以优质音乐广播频率为例,其丰富的节目资源,特有的人才优势,运用自如的媒体营销模式。如果其展示的舞台仅限于这个频率本身,一则是对诸多资源的浪费,再则对这个频率的再开发、再生产、再提高会产生制约。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人们,规模的适度扩展,是传媒传播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赖以最大化的坚实基础。一套优质的音乐频率,如果不能够选择扩张,那么,靠其本身的频率定位和固有模式,无法驶入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

在美国,音乐广播对资源和受众对象细分到了年龄、职业、爱好、收入、阶层、习惯等各个领域,假如没有对音乐广播的扩张机制支持,这种细分就根本无法实现,而细分的最终作用则是促进了音乐广播的更好发展,实现了效益的最佳组合。反观当下中国的音乐广播,为了蚕食同一块受众资源,谁也没有心思去做细分的市场,对于频率而言,意味着谁首先选择了细分,谁就选择了受众资源的固化。当这种固化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的基本格局时,只能回到原来的老路。这就是当今中国音乐广播传播日显单一的根本原因。即使像北京音乐广播所推进的以全国音乐广播卫星协作网为旗帜的扩张,也仅是发挥了一种聚集的作用,并未在深层次上实现音乐广播的细分,而细分无疑是音乐广播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一个优质的音乐广播频率在发展的最佳状态下,以规模的扩大为目标指向引入扩张机制,它就势必以累加式的发展,实现音乐广播形态的裂变,在牢牢控制其基本受众市场的同时,只要对自身资源稍作整合,就能完成一套全新的细化方案,进而使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并通过规模的扩大带动音乐广播细分市场的发展。毫无疑问,总台(集团)机制下,这种形式的扩张,在同一总台(集团)中得以体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限的频率资源,也无法在同一属地完成这种扩张,这时,除了这套优质的音乐广播自身的努力之外,总台(集团)的战略驱动机制应当发挥作用,在频率扩张的进程中,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用这样的推手,促进这套优质广播频率的扩张。这里,优质的概念被一再强调,其意义在于将一个总台(集团)内最佳的资源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配置在最能实现效益的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扩张,是属于优质媒体的特性”的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如此,既是对优质频率(频道)最好的奖掖,又是对后发频率(频道)最好的促动。在这一观念导引下的频率(频道)扩张,调动的是总台(集团)和频率(频道)的双重效应,使频率(频道)的扩张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当然,主张把扩张的特性让优质频率(频道)独享,并不是对后发频率(频道)的歧视和偏见,而是从另一个层面更好地帮助这些后发的频率(频道)尽早地实现品牌化建设的目标。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为着力点,完成向优质频率(频道)的转型,从而投身于扩张的行列。倘若在总台(集团)的框架下,通过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扩张战略,对总台(集团)总体实力的提升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扩张――着眼内涵外延的路径

扩张,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广泛的外延。真正实现这种扩张必须着眼内涵外延的基本路径。

纵观当下世界传媒的扩张趋势,其内涵和外延的路径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占有甚至垄断,对多元化的追逐和实践,对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对发展战略的提炼和升级。

将上述内容放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扩张背景上观察,我们会发现,资源和多元显然属于外延的范畴,而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则是内涵的体现。也就是说,如果频率(频道)的扩张没有竞争力和发展战略这样的内涵作为基本的支撑,那些外延的范畴就很难获得可持续性的动力。即便是资源和多元本身,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资源的占有和垄断,它必须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以号称“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的《读者》为例,早在2003年,就与内地和港台地区100多位著名作家、作者签订作品使用协议。这一策略的目标指向十分明确,就是内容核心竞争力,以这样的内涵支撑其在文摘类读物市场上的扩张。同样,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在中国具有绝对霸主地位的传媒,在资源的掌控上,依然直指核心内容竞争力,其电影频道对全国所有电影制片机构所推行的你生产多少我要

多少的资源扩张策略。使得它在与全国同类频道的竞争中,拥有不可撼动的优势。

而总台(集团)机制下的频率(频道)扩张,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对频率资源的饥渴般地诉求。这固然是扩张的基本模式,但是,如果不在深层次上对扩张的内涵加以把握,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扩张。在这方面。湖南、安徽卫星电视板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无论是独播剧的概念,还是首播权的争夺。都为这两个经济相对后发省份的卫星电视频道在全国市场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即使零星般的扩张亮点,在总台(集团)机制下,也显得如此的稀缺。真正意义上的频率(频道)扩张,在总台(集团)的版图上,尚未形成气候。而另一方面,从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发展到广播电视市场的培育。都着实对扩张有着一种强烈的需要。当我们放眼国内外媒体进行比较,也往往会慨叹国际传媒巨头一天的效益胜似我们的一年,会艳羡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扩张上完成的一个又一个规定和自选动作。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扩张在总台(集团)机制下,怎么样才能实现突破?路径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回到内涵和外延的路径上,频率(频道)的扩张必须从资源的扩张人手,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不断地夯实扩张的基石,进一步在合作协作上扩宽思路,推动扩张的实质性进展,这是频率(频道)扩张在总台(集团)机制下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媒体发展在经历了手段为王到内容为王之后,已经进入到了资源为王的时代。

鉴于这一点,频率(频道)的扩张不仅体现在频率(频道)资源上,还应是节目资源、品牌资源、人力资源、投融资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和扩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广东南方广播影视集团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扩张上,将省内外的诸多资源放在一盘棋上全面考量,自2005年起,逐步以品牌换市场、以市场换资源、以资源换效益,整合了省内外多家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扩张机制,形成了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南方模式。

但是,在扁平化和频率(频道)制的条件下,扩张行为的实施,主要是由频率(频道)完成的,总台(集团)的战略驱动如何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频率资源为例,总台(集团)的战略驱动倘若能在外延的路径上实施拓展,具体的扩张行为则在总台(集团)框架下,由那些真正能够担当扩张重任的频率(频道)来实现,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扩张机制,实现既有丰富内涵,又有广泛外延的频率(频道)扩张。以电视经济频道为例,在成为地面强势频道之后,自身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扩张需求,其初级阶段是全天候播出,往后是全方位覆盖,再往后似乎就遇到了瓶颈。也许人人都能够深深地理解这种强势地面频道进行扩张的丰富内涵,但是,没有外延路径的支持。再丰富的内涵也难以得以实质的体现,在当前中国广播电视市场画地为牢的格局下,没有总台(集团)的战略驱动,单凭频道单个去实现内涵外延路径上的推进,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我们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扩张的路径,否则,频率(频道)的扩张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扩张――立足双赢多赢的选择

频率(频道)的扩张说到底,是对合作者的选择,更是对利益的选择,它既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表现,也有社会传播和经济效益上的体现。但无论是哪一层面上的利益追求,一家独享其利的思维模式无疑必须摒弃。以频率(频道)合作为特征的扩张形式最能体现这一点。广东、江苏总台(集团)的经验是,“我有利你无利则不成,我小利你大利则不干,我大利你小利则不长,我大利你大利则不败”。先于考虑合作者的利益,看似让出了自己的利益,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获得的是更具可持续性的广阔前景。

在近年来广播电视领域的扩张案例中,我们不是没有看到扩张的战略、策略和技巧,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利益纠葛下“合也匆匆,散也匆匆”的无奈。那种舍我其谁式的扩张,利益独有式的“战法”,使得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扩张,很难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和领域。低水平的扩张,比放弃扩张对频率(频道)的长久发展更具杀伤力。如果把这一问题放在总台(集团)机制下来观察,释放出来的思路应该说对频率(频道)推进扩张战略有着实际的意义:

其一,总台(集团)主导,频率(频道)实施,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有效方式。如果总台(集团)在频率(频道)扩张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及时对频率(频道)的扩张中获得的利益进行灵活性的调整,把双赢多赢的原则体现在所有扩张对象身上,对扩张实际成效必将是个保障。

其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把篮子里的鸡蛋放在扩张结构中相对安全的房间里,对那些实施扩张的频率(频道),用符合扩张规律的管理形式和政策尺度来对待。其实,分担风险本身就是双赢多赢原则的体现,让这样的机制贯穿在扩张的每个环节中,既予以鼓励,又加以保障,进而使频率(频道)的扩张行为更理性、更有实际效果。

机电一体化内涵篇10

今年,在一些技工院校拼命扩大招生的背景下,他们却计划减少招生人数1500人。面对质疑,外表儒雅的院长夏青却内心强大:“这样做的确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我们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而不是走规模发展之路。”

就这样,在学院党委一班人的支持下,一个内涵发展规划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目标直指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

更新理念引导内涵建设

“内涵发展的着力点是内涵,目的是发展,但如何内涵发展要把握好,不然就容易走弯路,就容易跑偏。”夏青院长如此解释。

为防止跑偏,学院明确了六大发展理念。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抓住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强省建设”战略决策部署,把内涵建设作为解决学院当前困难的根本途径。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数量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推进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突出重点,特色发展。以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建设为目标,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提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实现学院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目前,学院顺应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重点建设数控维修、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汽车新能源、先进制造、精密检测8个专业,带动了学院9大专业群65个专业发展。

深化合作,开放发展。以开放的理念为指导,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使学院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相互耦合,努力开创有利于学院发展的优质外部环境。

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努力实现学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坚持以教师为基,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学院和谐发展。

明确目标着力内涵建设

“更新了内涵建设的理念,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明确内涵建设的具体目标,为此学院确定了‘341’内涵建设目标。”夏院长坚定地表示。

且看夏青院长的解释:

“3”就是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占领教学改革的高地,成为全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4”就是实现四个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赛基地、校企双制示范校建设。

“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

再看他们的动作:

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校企双制示范校建设,不断改革完善“产业引领、岗位对接、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层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高技能人才更高质量就业,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创业、发展的高端载体,形成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占领教学改革的高地,成为全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院校。

依托部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职能,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标准研发中心,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探索专家型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机制,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引领全国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培养。

引领全国技师学院发展,实现专业建设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业需求变化为导向,优化专业内涵的校企共建机制,占领专业建设的高地,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的示范。

三大任务支撑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如果只有理念和目标,没有抓手,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空纸一张,就是空话。这样的建设不如不做!”夏院长严肃而认真地说。有抓手、有任务,院长夏青用三大重点任务支撑内涵建设。

任务之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改革培养模式。具体来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院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双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构建技工教育联盟,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设国内领先的精品专业。

三是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技工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改革评价模式。包括建立特色化的评价内容、建立健全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建立健全办学质量评价机制。

五是丰富校园文化。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深入开展技能节、社团节等活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吸纳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抓好“五风”建设,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全面加强校风建设,构建良好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教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前,学院组建了近80个社团组织。

任务之二: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为此,学院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5%。

二是提升教研水平。健全能够调动教师研究内驱力的活动、考评和激励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教研制度,引领和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促进专业发展。加强不同层面的教研团队的建设,提高教研实效。积极探索有效教研指导策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在线网络教研”,搭建研讨互动平台;创建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精品课资源库,便于教师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围绕校本问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学院完成各种著作、科研、论文、技能竞赛等项目达386个。

任务之三: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院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建设智慧校园。整合学院现有信息化资源和设备,为校企双制教学改革提供硬件平台;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管理层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学习空间,建设便捷服务的综合数字化智慧校园。

七大体系保障内涵建设

用什么来保障内涵建设任务能够得到有效完成呢?夏青院长对此早有谋划,并为此构建了七个保障体系。

构建“三纵九横”组织体系。“三纵”就是纵向成立内涵建设领导小组、内涵建设办公室、相关部门内涵建设工作组,“九横”就是内涵建设办公室下横向设置九个工作统筹组,与内涵建设九个重点任务对应。

构建“五体三层”咨询体系。组建由“政、行、企、研、校”五方代表组成的办学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学咨询委员会从学院层面为内涵建设提供建议;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学院校企合作中心对接,为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供建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各系部对接,为学院各系部专业建设提供建议。

优化专业体系。建设三大类专业群,一是以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引领,建设一批新兴前沿专业;二是以数控加工和数控维修、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为引领,建设一批品牌高端专业;三是以质量检测、工程造价、建筑施工专业为引领,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专业。

搭建平台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六个平台:完善人才培育制度,搭建技能人才培育软平台;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技能人才培育硬平台;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育主平台;构建德育大体系,搭建技能人才培育辅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大平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小平台。

编制“3+4+11”建设方案体系。包括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11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是学院各项工作基本要求。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包含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电子技术世赛基地、校企双制示范校,内容上基本覆盖了内涵建设3大任务,是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实施的抓手。11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包含学院5个新兴专业、3个优势专业、3个特色专业,是3个内涵建设任务工作方案实施的载体。

编制“4+11+19”工作台账体系。包括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工作台账,11个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台帐,19个职能部门学期工作台账。依据4个国家、省立项项目建设方案要求,校办公室牵头逐项进行细化分解,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到相关部门。牵头责任部门量化工作任务,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建立工作台帐细化任务,明确任务责任人和工期安排。19个职能部门配合牵头责任部门建立部门学期工作台账,明确任务责任人和工期安排,并建立11个重点建设专业工作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