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十篇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十篇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2:58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1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肩负着革新信息交互生态环境的重任。三屏合一是大势所趋,跨平台业务中,手机电视是最主要应用之一。然而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因身陷技术、内容、市场等重围,发展速度缓慢,前景也并不明朗。3G时展手机电视的核心策略在于“内容为王”,只有在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以此凸显手机媒介的比较优势,才能抓住机遇,成功突围。

关键词:

手机电视发展重围突围策略

国内的手机电视业务始于2003年11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到2004年5月“银色干线”移动数据业务品牌的推出,2005年9月上海移动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手机电视“梦视界”内容平台,再到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台”。

据艾媒咨询集团估计我国手机视频市场收入规模2013年达到116.1亿元,在用户规模方面2013年达到2.82亿元。10年来,手机电视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但因手机电视身陷技术、内容、市场等重围,其发展也突显了一些困境。

一、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重围

1.重围一:节目内容品质需提升

目前我国手机电视内容的来源,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传统内容进行平移或改编。不少运营商将传统电视内容通过简单剪辑后直接搬上手机,此举不符合手机屏幕小巧和移动即时性的特点,同时削减了手机电视的收视效果。二是Cp内容提供商,如制播分离后的新媒体公司,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的内容。三是受众自我生产内容,即UGC(用户生产内容),这部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对节目统筹和编辑的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趋势的不断增强,节目分类的不断细化,对手机电视时长和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不考虑手机媒体自身的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心理的内容越发不能满足受众和市场的需求。

2.重围二:存在众多替代性产品

手机电视具备便携性、交互性、碎片化等特点,但除了手机以外的其他一些产品或者媒介也具有这些特点中的一些甚至全部,无论是产品终端,还是内容服务,它们很自然地成为手机电视的竞争对手,在吸引受众的领域与手机电视一决高下。[1]

首先是传统媒体,针对手机便携性这一特点,报纸、广播等传统业务都不甘落后,纷纷推出了手机报、手机广播等,希望通过手机用户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交互性方面,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市场,力求从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中切走一块;[2]而平板电脑、电梯广告、车载移动电视、车内、车身广告等户外媒体几乎无所不在,改变着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我们时常会看到地铁车厢里、公交车上的年轻人手捧一个ipad玩得不亦乐乎。众多的替代性产品无疑在挑战着手机电视的普及。

3.重围三:视频网站抢滩手机视频市场

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在手机视频中寻找商机,对手机电视运营商形成新挑战。据统计,近40%的网络视频用户很少看电视,而电视用户若错过了播出时间,一般通过视频网站回看,这无疑大大蚕食了手机电视用户数。拥有丰富内容资源先天优势的视频网站,借手机视频客户端蚕食手机视频市场,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抢占先机。

在视频网站崛起的同时,互联网也傍内容运营商延伸产业链:百度与华数尝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我国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也联合中广传播,将其出品的《钱多多嫁人记》等13档自制剧和栏目成功落地CmmB,通过手机电视渠道与观众见面。[3]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站稳脚跟并占据一席之地,手机电视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手机电视节目发展的突围策略

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约翰・帕夫利克曾在其著作《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中针对新媒体内容创作做过如下阐述:

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万维网和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通讯科技的有力增长,新媒体的内容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一整套复杂的互相关联的问题和因素。进行合理新媒体内容设计所要遵循的某些基本原则包含以下4个特点:

第一,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但表现风格要适应已有的内容,具备灵活的传播方式和访问方式,可适应网络的变化或传送媒体的带宽。

第二,个性化的内容,特别是要提供一种新媒体工具,以使内容接收者将内容本身或其形式个人化。

第三,足以吸引使用者的高度互动内容和用户界面设计。

第四,深入复杂的内容形式,让用户得以进入并参与到愈发丰富且同时具备3个特点的三维虚拟世界。[4]

以此作为提出策略的思考起点,并结合手机电视所面临的挑战和媒介特性,笔者提出以下探索性创新策略:

1.打造“个性化内容定制”――凸显手机电视的比较优势

手机电视是继电视、电脑之后的“第3个电视屏幕”,手机媒介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它兼具移动性质和交互功能,在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果手机电视自身提供的业务不能体现出这些比较优势,那么面对来自视频网站、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竞争时,难免处于劣势。

毫无疑问,不擅长打造精品化个性化的高品质节目内容、节目源有限成为手机电视运营商的软肋。在短时间内,目前国内大部分手机电视运营商一方面还无法摆脱将传统电视节目直接移动化移植到手机平台上的陈旧模式;另一方面,在汲取互联网内容和用户上传UGC内容时,缺乏对内容的严格把关,更多是以“标题党”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看了之后却让受众不知所云直呼上当,此外也忽略了手机屏幕小、播放不畅等降低节目观看效果的媒介制约因素。

手机电视产业发展需要精耕细作,内容提供商应该进一步了解客户想看什么、什么时间有空闲、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播出、愿意看多长时间等具体信息,只有节目的内容和来源极大丰富,并有针对性地按照某个用户的需要去制订内容,才能满足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出手机电视的个性化特色,使手机电视真正成为“个人手机电视”。[5]同时,“个性化内容定制”要求手机电视运营商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进行市场细分,从客户数量规模及相应节目内容所创造的市场价值这两个指标维度,细分市场特点推介差异化的节目内容。[6]

2.节目创新的突破点――打造移动短剧

手机电视内容的创意独特与否,与受众对于节目的整体喜好度高度相关,因此,手机电视内容展现独特的创意是吸引受众的关键点。

“mobisode”即移动(mobile)和剧集(episode)的合成,也称“移动短剧”。该词来源于一部叫24:conspiracy的迷你手机短剧,该剧是基于电视剧集的24小时移动内容,每分钟一集,共24集,由福克斯与沃达丰合作,并在2006年获得艾美奖。[7]制作这部手机短剧的目的就是在3G业务的背景下“向用户表明他们的手机上可以放什么样的内容”。成功的经验总逃不开被模仿,新闻集团也曾开发过两部原创手机电视节目:SunsetHotel、LoveandHate,剧情聚焦生活在一个时髦酒店里的人际关系的短剧,每周播出,[8]深受好评。

无独有偶,我国第一家手机电视新媒体公司东方龙也曾推出中国的第一部手机电视剧《白骨精外传》,每天5分钟,总共365集,以每天更新的方式播放,电视剧的主人公是一群被网民戏称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剧情幽默诙谐,浓缩了白领工作、生活和爱情的精彩片段,是网络短信的电视情景化的一次大胆尝试,该剧的播出为东方龙初期发展积攒了大量人气,增加了至少10万用户。

以上节目成功创新突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原创性的移动短剧,越容易受市场和受众青睐。然而,对于我国手机电视的内容创新而言,以上来自于手机电视内容生产专门机构的成功案例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移动短剧而言,还没有走向商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如何孵育我国的手机移动短剧,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产业,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3.拓展手机电视的多元互动功能

麦克卢汉曾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保罗・莱文森也在其“补偿性媒介”(remedialmedium)理论中坦然,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9]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手机的移动性,使其超越之前的传统媒介优势,成为这个世纪最受瞩目的媒介,手机媒介不仅仅是通信终端媒介化的产物,更具备了移动媒介的多元互动功能。

除了常规的视频点播和推荐业务以外,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多元互动功能正不断显现:2011年,湖南中广联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基地、湖南特色电视购物频道,共同打造了中国首家互动电视购物平台,用户可实现收看电视的同时进入购物页面,这无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央视《砸金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节目为代表的互动电视投票,不少节目通过互动电视投票的方式在提高观众互动参与度的同时获取丰厚的短信收益,此模式也被各大电视台竞相“克隆”;此外,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央视网打造“互动奥运”“手机看世博、世博零距离”等互动栏目;中央电视合中国移动也在2011年推出了国内第一份视频手机报;手机电视业务多元互动开发的案例不胜枚举,我国正不断以新尝试开创手机电视的新时代。

三、我国手机电视的前景展望

3G时展手机电视的核心策略在于“内容为王”,只有在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以此凸显手机电视的比较优势,才能抓住机遇,顺势突围。展望未来,手机电视的前景值得期待:

1.手机电视相关业务将会持续升温。随着3G网络覆盖的逐渐完善,网络通信技术和手机终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手机电视相关业务将更加多元,如互动电视购物平台、视频手机报、手机电影节、电视台等。多元化的手机电视业务开发将进一步成为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们新的利润增长点,手机电视在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10]

2.抓住机遇顺势突围。展望2013年,在市场竞争与合作日益升温,技术条件不断完善,产业加速布局的形势下,手机电视的竞争与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决议,凸显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手机电视产业,相信也能顺势而为,在行业各部门的适时调整与不断定位中,迎接手机电视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2][5][6]江凌.我国手机电视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3]中国新闻网.搜狐视频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抢滩手机电视[eB/oL].http://,[2011-06-17].

[4][美]约翰・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m].周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9.

[7]靳子亭.手机电视内容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8]高洪波.国外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研发与创新[J].声屏世界,2009(12).

[9][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5.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2

作为新媒体家族的主要媒体形态,手机媒体因3G技术的应用而具有网络媒体的许多特征,从而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3G对于媒体发展的意义普遍被业界热评为“新媒体革命的大幅提速”,那么,这一“里程碑式事件”将会给现有的媒体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3G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态势将面临怎样的变局?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谈论的网络媒体主要指依托电脑终端的、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商业网站和媒体网站。

融合:“三屏合一”呼之欲出

当业界还在为“三网合一”(即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利益之争一筹莫展时,这种传输渠道的整合看起来还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3G网络及其基于3G技术的应用无疑将带来终端融合的实现可能性,具体说来,就是电视、电脑、手机屏幕“三屏合一”的趋势呼之欲出,终将成为新媒体融合的一个突破口。而融合的主要载体,就是作为移动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传播特性上均具有交互性、丰富性、实时性、多样性等相同点,不同的是,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还具有离散性、随身性、消费性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尤其是3G技术的应用使手机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通信工具,而是向着信息传播和内容服务的媒体平台转变。

新媒体时代,受众(或称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接受方式来看,受众已从被动、单向的信息接受和消费,转变为主动、双向的获取和生产信息;从接受内容来看,受众不仅仅具有语音、短信、上网等个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需求,而且还希望得到无线上网、视频通话、移动广播电视乃至小到时时掌握股市行情、气象预报、行车定位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的满足。从媒体市场的发展来看,用户需求决定着媒体形态及其功能的变化。比如,iphone在国外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普及率,目前在国内尽管尚未正式投入市场,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iphone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00万的用户。这足以表明,融合了多种功能的终端能够满足新媒体时代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融合尤其是终端的融合,将成为新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

如果说当初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刷新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容量,今天3G手机则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基本速度是384kps,最高可达到2.8m/秒以上),使得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广告、视频会议等传播方式大大突破2G时代的传播障碍,从而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的多种功能。显然,3G时代手机上网将比传统互联网上网享有更快速更便捷的突出优势。同时,相比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2009年2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最新数据,中国手机用户达到6.4亿,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176亿。由此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手机上网的用户将远远超过通过电脑上网的网民。实际上,这在日本早已成为现实。可见,3G时代手机媒体的勃兴不能不给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冲击。

有业内人士预言,为了争取这部分被转移过去的手机网络用户,网络媒体要想继续保持当前蓬勃的发展态势,必须考虑向手机网络平台的延伸,而开办自己的手机版网站将成为现实的选择。其实,这种借助手机终端发展网络媒体的策略开启的是融合整合的序幕――从终端的融合到功能的整合。未来的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视频通话等无疑都是手机互联网的应用,而手机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以手机终端代替电脑和电视终端,即所谓“三屏合一”在实现终端归一的同时必将带来媒介形态及其功能的大融合,比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传播形式融为一体,同时兼具了通信工具和移动媒体功能。实践将证明,“三屏合一”是网络媒体融合手机终端的产物,也是网络媒体应对3G时代的必然选择,从而最终实现网络移动化和移动网络化。

多元:“共存共荣”和谐生态

随着“三屏合一”的实现,传统以电脑为终端的网络媒体是否会渐渐消逝在媒体发展的历史舞台上?这是伴随着3G的出现媒体界一直在热议的话题。3G时代,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技术决定论者”认为,3G技术的应用将会给新媒体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网络媒体在新技术潮流的冲击下必将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生命力。纵观媒体发展的历史,这种“消亡论”无疑忽略了新旧媒体发展的逻辑和内在规律。正如电视的出现给报业的发展带来恐慌一样,网络媒体的勃兴也曾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生存的危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新媒体革命尽管在传播形态、方式和观念上给旧媒体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但是“互补”、“共荣”终究决定了媒体生态的格局。这种媒介生态的多样化格局是由受众需求的特定性和多样性以及新旧媒体功能的互补性决定的。

首先从受众需求的惯性来看,通常我们都习惯了在家看电视、出门用手机、办公室电脑上网,这种使用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受众需求的特定性和多样息相关。正如网上阅读的现代感无法取代翻动书页的古典怀旧气息一样,在手机上小心拨弄手指的感觉终究无法取代在电脑键盘上尽情挥洒的畅快,而全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则带给家人熟悉的亲情和温馨感,可见电视这种带来较强公众性的“聚媒体”也不是具有强烈私密性和个人化的“自媒体”―手机所能取而代之的。另外,对于手机用户来看,手机一直作为人与人交流的通讯工具来使用,而手机上网则是人与机器的交流,操作不便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因而用户群的使用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网络、电视和手机的不同传播特性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共存共荣,共同构建和谐的媒体生态。

其次从新旧媒体功能的互补性来看,网络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交互实时、易于检索和复制、操作方便等特点,但不能实现移动互联;手机媒体具有随身性、分众性、消费性,可实现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但手机屏幕小的问题制约着用户使用,据统计,至今手机报用户仅占全部手机用户的百分之二三。因此,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网络媒体仍存在着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尤其适宜大型的数据搜索和处理以及长期固定办公的用户使用,比如从事学术研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用户群;而手机媒体因其形态灵巧、便携性等特点尤其适宜经常外出的商务人士或满足人出行时的娱乐需要。可见,两者在功能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有差异意味着有互补的空间,因此3G手机媒体的出现并不能取代现有媒体的多元化格局,网络媒体仍将成为未来新媒体队列中的主流。

另外,从3G手机媒体的技术现状来看,最高每秒可达2.8m的传输速度还远远不及互联网主干道的速度,因此基于3G技术的手机电视、手机广播仍然存在着因速度问题而影响传播效果的技术瓶颈障碍。可见,3G技术要大大满足手机媒体的需求还需假以时日,在相当长~段时间内,手机媒体还难以对网络媒体产生颠覆性影响,至多成为网络媒体的补充。

创新:“内容为王”唱主旋律

3G时代网络媒体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说来,不外乎存在两种发展路径:一是“固守城池”,继续发展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站,拓展已有的市场;二是“移植平台”,网络媒体要从互联网移植进手机平台,重新打造新的发展空间。无论采取哪种发展路径,网络媒体必须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依然是发展的主旋律,置身于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显然,第二种路径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无疑更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是一种革新力量,内容则决定着新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网络媒体要在手机平台上延续传播奇迹,唯有依据手机的传播特性,在内容上致力于原创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创新。所谓原创性,就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产品,使之具有内容资源上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网络媒体欲打造出原创性的内容产品,必须超越传统的复制加粘贴的简单整合方式,做出新的调整和创造。比如,手机电视业务在日本推出后,许多电视台专门开辟了手机频道,各家制作公司也纷纷推出了大量适合手机播出的专题、娱乐、影视、动漫节目,结果这些节目迅速风靡日本,各家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交互性是手机媒体相比其他媒体表现得最为突出的特征,因此网络媒体可将web2,0模式延伸到手机平台上加以应用和改造,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从新闻传播转向新闻社区的建设,可以通过博客、论坛等形成民意舆情的快速集散地和反馈区。并且,依据其交互性强的特性,多开发些付费性的点播交互性节目或内容,由此探索出一种成熟的移动互联网赢利模式。

同时,由于手机媒体具有个人化、随身性、移动性和快速传输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应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用户群需求等,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特征提供定制内容服务,再将广告有针对性地投放给特定用户群。同时,由于手机通常被定位为个人手持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因此网络媒体可将提供即时多媒体信息服务,作为面向手机用户的主要业务内容。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3

1.1课程知识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机械、电子等新技术也一直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中。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的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未能及时加入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就使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上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应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有着较大的出入。而真正具备机电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却极少会参与到专业课程内容的编写中。多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得到更新,技术知识落后,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

1.2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

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的大部分都是高学历低经验的专职教育教学工作者,这部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师自身就没有实践另一方面,虽选用的有具备实践经验的来自企业的专业课程教师,但学校中又没有与之所具备的实用机能相对接的课程,能让教师对实用性技能进行讲解,最终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作为重点。理论与实际脱离,学生的学习动力受挫的同时也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准的应用型人才。

1.3传统的教学结构已经不能适应

社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在不断的革新中,而传统的学科结构大都不是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来设置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了主要以知识结构来设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后,只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却不具备独自实际操作的能力。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还存在着新技术没被纳入到教学结构中,而已有的教学结构中出现诸多的知识内容重复的问题。从上述描述的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当下,必须将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束缚,果断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知识,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以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从教学内容上对课程进行改革

针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专业课程自然要以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中心,紧抓机电专业所具备的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标准,少讲多练,将知识和技能的学力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教学力度,将提升学生的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使之更接近企业对机电产品的生产标准。对于有内容交叉重复较多的课程,可以通过对几个课程内容脉络的梳理和整合,将之融入成一门条理性和综合性更强的课程。对常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精讲,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实践课程中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而对于另外一些内容复杂且内容脉络繁杂的课程可进行科学的拆分,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这部分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大实际操作课的课时。使理论和实际在这种高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更加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

2.2从教学方法上对课程进行改革

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来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依照目前的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来看,其教学方式依旧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坐在原位听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大量的时间都被没有进入实用阶段的理论知识所占据,这样实际操作的时间就少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在确定了新时期的新的教学目标后,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将教师教和同学紧密联系起来并进一步融入到由教师指导的实践操作中,以保证一个高效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主操作能力也大有裨益。与普通的专业学科相比,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习的过程更为注重。原因在于学生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为学生之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上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思考,学会与人协作共同去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

2.3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提升教师实际操作技能

与一般的学科不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出一批能够进入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很显然,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教学观念并不符合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故而,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做好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引导和辅导工作。同时摒弃以往以专业理论为重的观念,积极投身到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加深自己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了解的同时,可以更多的为学生传授真正的机电一体化操作经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关注机电一体化最前沿的技术的发展,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4

摘要:2008年4月1日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①试商用,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手机电视在技术标准上已经发展成熟,近日3g网络的正式商用,引发了商家以手机电视为主要内容的手机视频的“混战”,各个运营商纷纷以手机电视、手机视频为一大卖点销售基于3g网络的手机。这也标志着手机电视开始向手机电视内容研究方向过渡。但目前我国手机电视这个新兴的媒体还没有专门的媒体内容研究机构,仅由各手机电视内容提供商在商用的过程中各自独立研究开发适合手机电视播出的节目。       关键词:补偿性媒介理论 电信模式广播模式 长尾市场 一、国内手机电视概述      如今,“手机电视”已经成为诸多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研讨会、应用大会讨论的焦点。同时手机电视业内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内容提供商已经积极开始在终端、网络、产业链、内容供给上展开布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手机电视投入全面运营。因此可以预见3g网络的正式商用,必将给手机电视在2010年前后带来空前的大繁荣、大发展。逐渐,“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服务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的业务,属于流媒体服务的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频咨询服务。”②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同。2005年5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最早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手机电视的运营牌照;2006年中央电视台,获得了第二张全国手机电视运营牌照。央视手机电视和东方手机电视都依托强大的传统电视媒体为基本内容本源。就传播模式而言,两家都同样采取了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网为传播渠道的“电信模式”。此外还有专门为手机电视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的“广播模式”上海文广旗下东方明珠公司正在对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进行技术和试商用。二、手机电视的传播模式(一)电信模式      电信模式的手机电视是由广电部门或节目制作公司作为内容提供商,由移动通讯网将节目传送至手机终端的传播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经营管理方面,内容提供和网络运营分离,内容集成商和内容提供商可以专注于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而网络运营商则能专注于手机电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状况而言,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因为有成熟的移动通信网和成熟的移动通讯资费体系作为依托,所以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技术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网是一对一且具有双向互动功能的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具有互动功能的手机电视服务。3、资费方面,移动通信的付费体系直接嫁接于手机电视服务之上,移动通信的资费标准可以为手机电视的收费作为重要参考,不用重新构建新的手机电视付费体系。内容和网络运营的分离带来一方面是内容和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内容和网络的分离而带来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和网络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的双重费用框架。另外,由于移动通信网受到一对一交互式网络特性的影响,当过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时容易发生信息堵车现象。第三,由于影音文件会占据较多的频宽,即使是在3g网络下收看手机电视的同时拨打电话,会使手机的通话等其他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二)广播模式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是指完全依靠媒体自身架构手机电视广播网,所以网络的运营和节目内容本身的制作集成在一个部门中。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采用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将手机作为移动电视终端进行节目接收。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更像我们家里的普通有线电视,以上海广播式手机电视为例,其内容和网络同属上海文广集团,其旗下的东方明珠公司既是内容集成商又是手机电视广播网的运营商。因此,这种模式的手机电视的资费较为低廉甚至于免费,但其对用户终端品质要求较高。另外,广播模式采用一对多的广播传输方式,在终端进行节目收看时不会产生信息堵塞。在转播大型赛事或突发事件时比电信模式具有更大优势。但是,采用多点传输方式的广播模式手机电视网络本身无法实现互动,无法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与当下媒体分众化、个性化服务背道而驰。另外,手机电视广播网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且要求用户终端加装专门的功能卡,这就给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普及筑上了一道技术壁垒。第三、没有现成的资费标准可以参考。(三)复合模式此种模式的手机电视集合了广播模式和电信模式手机电视的优点。两网复合运营后,第一,不仅可以满足大量受众在同一区域内同时流畅的收看手机电视,而且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回传实现手机电视直播节目与受众的实时互动。第二、资费体系借鉴成熟的移动通信的付费模式嫁,手机电视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双方通过用户交纳的信息费、广告费、移动业务增值费等多种途径实现盈利从而降低受众的收视费,真正可以做到网络运营、内容提供集成、受众三赢。三、手机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       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可以理解为媒介的形式就是内容,内容是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手机电视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任何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手机电视作为新媒体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手机电视具有新媒体视频节目的独有的特点——点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在形式上点播更类似于因特网,直播更接近于传统电视。手机电视点播节目具有互动性强、非线性播出、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但点播节目因为需要整体制作完成后才能商用,不能做到现场实时直播。因为手机屏幕较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清晰度问题。在手机电视节目中,为了保持画面的质量和效果,中景、近景、特写是手机电视节目的主要取景,一般不采用全景和远景的取景方式。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加之受众一般在户外、移动状态下观看。因此,手机电视的字幕较传统电视更为详细,其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传统电视更大,字体也以黑体为主。由于户外常有较强的户外光,因此手机电视节目中应避免灰暗镜头,以对比度较高的镜头为好。手机电视一方面充分解放了受众在观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带来了一种收视干扰因素多、收视时间支离破碎的环境。根据爱立信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表明:有60%的手机电视用户表示在手机上看电视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手机电视单个节目内容不宜过长。电视剧、大型纪录片等并不适合手机电视用户收视需求和收视环境。手机电视终端的决定了播放内容灵活,情节松散的特性。根据这一特性,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曾专门为手机电视生产每集长度仅为60秒超短剧集。2006年6月国内第一部为手机电视定制的反映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在上海问世,总共365集,每集仅90秒,每集只有一个简单而松散的情节,集与集之间即独立也连贯。

据此,手机电视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短小精悍的,以求一句话和几个画面让信息的速达受众。不适合做新闻特写和专题新闻等类时间较长的新闻节目。从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来看节目制作受到投资与回报比率的约束。手机电视目前无法专门大量定制像《白骨精外传》专门针对手机电视播放的电视节目。因此,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依靠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节目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成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手机电视节目。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通常有以下两种手机电视制作模式。模式一,依靠传统电视节目内容为基本素材,结合手机电视节目节目制作特性,制作成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咨询节目。以期达到信息的速和达。从而获得最佳播出效果。       模式二,让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形成互动,手机电视成为传统电视的补充媒体。在手机电视上播出当日传统电视的节目预告,节目片花等。这种模式的手机节目可以说是传统电视节目的咨询节目。模式三,这种模式是根据手机电视节目的特点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符合其传播特性的节目。例如东方龙新媒体公司制作的《白骨精外传》、《新年新事》等都是专门为手机电视开发的节目。前两种模式受到传统电视节目源的关系,目前手机电视还与传统电视保持了较高的“内容同质度”,第三种模式虽然受资金的投入与回报和创造力的限制,但第三种模式无疑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方向和最佳模式。四、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方向手机电视点播+直播的形式,让手机电视摆脱了每天24个小时节目时长的限制,同时架构在互动数字平台之上的手机电视又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内容都是以虚拟或符号的形态存在,时间空间资源不再受到限制,内容的和传播完全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产品的发行成本也不会随着收益的增加出现数量级的递增,一定范围内节目播出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随时点播自己所需要的节目。内容的选择性带来的是内容的分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所需的往往是极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正是手机电视的这种极度个性化的内容生产才刺激了手机电视领域内呈现出高度的长尾市场③特征。曲线的头部代表着点击率较高的时下大热门节目,曲线随着热门度的逐渐退热而陡然下坠,但它们并没有下坠至零点。再冷门的节目每个月也总有个位数次的点击率。在统计学中,这叫长尾分布。头部意味着大热门、大流行、大众化的节目。手机电视颠覆了传统电视以大热门为主的播出形式,以长尾立于媒体之林。长尾部分体现的差异性、多样性,依靠手机电视节目陈列空间的无限性、低成本库存加上功能强大的手机电视节目搜索引擎,大冷门节目也保持每月都有点击量。因为一定范围内节目商用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因此大冷门的节目为数不多的点击量之和大大大于大热门的点击量。所以从冷门节目也就是手机电视的长尾部分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了手机电视节目创新方向之一。3g提供了足够宽的多媒体通道,使手机视频电话、手机远程遥控、手机视频会议等成为可能。基于这种功能的应用,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可以走出一条移动视频之路。在获得手机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任何人的手机镜头所对准的景物都可以随时被切入手机电视直播频道进行直播。通过这种功能,如若我们再经历像美国911这样的突发事件,传统电视的摄像机可能还来不及架设到现场,但手机电视可以通过gprs全球定位系统,迅速搜索携带手机在突发事件现场的手机持有者,只需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手机电视直播频道就能足不出户就迅速向大众报道突发事件。可以这样说每个持有手机带摄像头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手机电视的摄像师。 注释:①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缩写为3g.②郑蔚青.中国电视媒体的管理和经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③【美】克里斯·安德森,乔江涛译.长尾理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参考文献:[1]crt媒体研究机构.2005-2006中国新兴媒体发展与研究蓝皮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m.columbia.edu.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5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安装与调试、维修与技术改造,简单机电技术的应用开发,能进行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及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文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熟悉相关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本专业技能所需要知识,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是课程建设的灵魂[2],机电一体化技术已不再是过去的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等的简单组合,而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体[3]。“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要求,合理对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内应充分发挥自己所长,选取最能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也可根据知识点,拓展教材的外延,在深度、广度上进行突破。作为机电类专业,其教学内容应以能力为主线。被窝呢根据课程的新的教学目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应突出实用性,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微观理论和公式,不必作数学推导,不必追究来龙去脉,只对其进行物理概念分析和比较,以加深印象,着重于应用,如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理论中的机械系统性能分析及其影响、机电一体化检测系统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力和扭矩检测的相关理论及公式、计算机控制及其接口技术中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伺服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特性等内容可以删除。增加应用方面的内容,如加强机电一体化中的软件技术,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的分析,并在实践中反复训练一些重要内容。

此外,还需增强操作技能的训练。高职毕业生将在生产一线就职,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这个能力就体现在硬件设计,再利用电子器件连接电路,最后编制控制程序,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和手段,为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安排中,实践教学时间必须增加。只有经过多次实践,学生在机械本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电路联接、系统调试等方面得到系统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学生经过完成真实项目,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对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了解了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目前的教与学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往往是课堂上讲理论,课后做作业,理论的课时占了绝大部分,给学生动手学习的时间较少,这样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针对新的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性较强,绝大多数课题都可在实训室进行,老师边讲,学生边操作,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训相交互,这样才能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应注重过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往的平台[4],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实训项目。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提出具有合作意义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合作,有结果的合作,而不应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学,更不是让学生坐在一起不着主题的漫谈,或是只是沿着教师的思路学习,并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交往技能的最佳方式,在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能够取长补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获取信息、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评价体系要重视发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评价,结合工作结合模式,采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综合性、多样化的评价体系[5]。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生学习成绩及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职业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技能训练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评价体系其中之一),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自学能力、交流及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以及企业评定等方法,按不同权重进行量化,得到综合评定成绩。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6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1)新时期人力资源改革不彻底,信息化推进缓慢

就目前来看,虽然说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但是经过一定的改革之后呈现的效果并不好,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起到全方位的改善,主要是在对具体人员的思想、方法上的改革不明显。目前随着电力企业不断进行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改革,各个部门都在引进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运作效率,这也是为了积极将电力企业打造成一个现代化运行的企业,多数电力企业将原有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名称进行了修改,就比如将原有的劳动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这样的方式仅仅是对名字进行了修改,甚至还有部分企业仅仅是对职称的名字做了修改,并没有实际的内容进行改革,而且随着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导致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内容也没有深入推进到具体的改革工作中,使得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效率降低[2]。

(2)缺乏具体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

目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中存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系统欠缺的问题,尤其是在对于人力资源信息档案以及绩效方面欠缺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具体工作档案信息出现一定的纰漏,绩效考核不完善也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欠缺信息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就会使得员工丧失工作兴趣,这就会进一步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也充分体现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目前电力企业的具体分配形式很单一,在原有计划经济时代所存在的平均主义或者是集体大锅饭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对企业中部分优秀员工是很不利的,更就会使得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进一步降低。

(3)缺乏系统的、信息化的人力资源规划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现存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够完备,对于人员规划没有比较系统的要求,而且目前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使得各项信息化技术不断涌入各个行业,数据处理分析已经不再由认为进行操作,但是这类高科技技术并没有引用到目前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中。而且目前电力企业的人员安排主要交由人力资源人员,企业的信息化人力资源规划比较欠缺,而且企业在进行人员安排的时候就显得非变复杂了,企业在具体的用人选人方面都取决于管理人员手中。企业将人力资源集中于部分人身上,导致信息化技术无法推进。工作人员一旦入职后,工作基本上就已经定下来,人力资源人员也不会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调查,也不会去考虑是否要通过信息化数据处理系统来及时进行人员规划,这就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丧失,所擅长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3]。

(4)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存在的绩效制度比较单一,随着企业不断进行着深入改革,使得企业绩效改革制度称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而且绩效考核制度的不科学性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考核步入误区。目前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企业领导者所决定,第二种是企业内部民主投票,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首先是领导的决断会掺杂一定的情感,员工也会出现讨好上司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具体的结果。其次存在的弊端就是民主评议存在的片面性,部分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就会考虑投票时掺杂私人感情,会导致部分优秀员工的得票比较低,进一步影响企业内部稳定。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策略

(1)加大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于人力资源具体内容的培训力度,帮助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电力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从各个角度入手,抓重点改革。其次就是在具体的培训中要将每位员工的具体工作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工作来安排信息化人力资源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技术意识,而且培训的具体内容要涉及到专业人力资源内容以及信息化人力资源技术内容,这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最后,在具体的培训工作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考核,考核?t工是否将具体的内容掌握好,在这个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份调查,充分吸收底层员工的意见,保证培训效率。同时,还可以组织部分人员去到国外学习,掌握国外比较先进的(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28页)信息化经验,积极了解国外企业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具体办法,从中学习比较适用于我国的内容,然后对我国的企业进行改革创新[4]。

(2)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电力企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引进目前比较先进的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一定的竞争,然后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就可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到竞争中,就会有一大批优秀员工脱颖而出。这样的人才竞争机制能够从新的角度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是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发展效率以及人力资源效率。同时,电力企业要对企业内部每个岗位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相关人员针对具体的工作提出对应的标准要求,在具体的工作效率上进行考量,这就会促进那些能力比较差的员工开始努力工作,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出现有部分员工能力较差,就可以找更合适的员工来顶替,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这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5]。

(3)制定不同的业绩考核标准,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

企业应该积极去根据每一位员工所在岗位的不同,对于员工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岗位职责等进行详细的统计,针对工作内容引进对应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人力资源的业绩考核上也要针对工作性质的不同,引进不同的信息化考核系统。同时,企业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必须要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而且在考核结束后还要及时对员工进行信息反馈工作,这个时候必须要引进信息化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对员工的信息反馈进行收集整理,及时使得员工的意见得到认可或者满足,更会很好地促进工作效率提升[6]。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7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节目内容行业管理

今年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号令)正式实施。这是对原《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第39号令)的进一步修订,也是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的有力补充。特别是针对互联网电视这一业态,将近年来对互联网电视的管理经验,以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互联网电视行业管理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政策依据。

行业管理背景下的互联网电视现状

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讲,自诞生之日起,来自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并不陌生。一个行业的发展,总要在萌芽、爆发、竞争无序的渐进阶段中经历规范改革与成长。互联网电视兴起之初,种类繁多的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曾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将数量庞大的节目内容传送到百姓家中。随之而来的是种种乱象的恣意生长:数千套境外电视频道借助客户端软件在境内非法落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有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血腥、暴力等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权盗版引发的法律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也就是业内俗称的181号文,旨在规范互联网电视传播秩序,清理整顿违规节目引入渠道,促进行业整体有序健康发展。181号文对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内容服务、业务运营、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等终端产品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互联网电视开办主体,规定只有具备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机构,才可以开办互联网电视业务。这也就是说,电视盒子、智能电视等市场上的终端产品所提供的内容,必须在七家国有广电系牌照商的集成播控平台上呈现,并接受上述机构的监管。与此同时,互联网电视产品也不得设有其他访问互联网的渠道。此文甫一问世,便引发行业震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认为,互联网电视依托互联网视频资源的优势自此将被大幅削减,甚至出现了“互联网电视穷途末路”的说法。5年过去了,181号文是不是真的将互联网电视行业推向了深渊?

腾讯大数据显示,181号文件落地之后,我国智能电视年销量不降反增,从2012年的1000余万台增长至2015年的4000余万台,预计2016年将突破6000万台。智能电视渗透率从2012年的32%飙升至2015年的84%。根据2013年的广电蓝皮书,2012年底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仅接近3000万,而英国市场研究公司“数字电视研究”(DigitaltVResearch)研究预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存量市场,互联网电视用户数发展速度将全球领先,有望在2016年突破一亿。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互联网电视终端及用户数呈良性增长态势,渗透率不断上升。事实证明,在行业管理趋于严格的形势下,互联网电视行业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发展愈发迅猛。究其原因,一是规范管理,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汇聚和生产海量视频资源的同时,对内容层层把关,丰富而健康的节目内容充分满足了百姓客厅的收视需要;二是政策扶持,各家内容服务平台除了专注于内容生产,同时依照181号文件内容,选择与具备节目版权资源的视频网站等机构合作,使得集成平台视频资源极大丰富;三是行业整顿,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的硬件性能、质量都得以大幅提高,低质伪劣的山寨产品逐渐淘汰出局,百姓的收视权益和消费权益得到了良好保障。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视频资源现状分析

无论何时,“内容为王”都是互联网音视频市场竞争和永续发展的铁律。目前拥有牌照的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如何通过特色内容留住观众?他们之间节目内容资源的特点和差异又是什么?下文将对各家集成平台合作的主流终端产品①进行抽样,通过对七家集成平台的节目数量、内容特点及差异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抽样数据截至2016年5月30日,其中电视剧等系列节目以部为单位,节目类别选用含有100部以上类别。),以期管窥当前互联网电视视频资源现状。

一、中国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中央电视台。抽样终端:海信ViDaaBoX、华为荣耀立方。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2091个,占比12%;电影节目2264个,占比13%;电视剧节目1001个,占比6%;纪录片节目2546个,占比14%;体育节目2515个,占比14%;新闻节目3726个,占比21%;教育节目820个,占比5%;电子竞技节目347个,占比2%;动漫/少儿节目1261个,占比7%;音乐节目1135个,占比6%。

二、环球网视。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抽样终端:天敏机顶盒、CantV一体机。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3552个,占比14%;电影节目6303个,占比25%;电视剧节目4728个,占比19%;纪录片节目1110个,占比4%;企鹅影院节目2041个,占比8%;禅文化节目201个,占比1%;少儿节目3596个,占比14%;动漫节目3596个,占比14%;微电影节目138个,占比1%。

三、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抽样终端:桔豆盒子、创维盒子、1905电影盒。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1616个,占比5%;电影节目10300个,占比32%;电视剧节目2356个,占比7%;纪录片节目5078个,占比16%;少儿节目1594个,占比5%;动漫节目2062个,占比7%;教育节目5350个,占比17%;旅游节目624个,占比2%;原创节目2617个,占比8%;脱口秀节目239个,占比8%。

四、BBtV网视通。主办机构:上海广播电视台。抽样终端:球迷棒、百事通4k机顶盒、小红4k盒子、微软Xboxone。

具体分析如下:娱乐/综艺节目9763个,占比18%;电影节目2664个,占比5%;电视剧节目793个,占比2%;纪实节目4882个,占比9%;动漫/少儿节目1789个,占比3%;体育节目557个,占比1%;财经节目10308个,占比19%;时尚生活节目13859个,占比26%;新闻节目7783个,占比1%;专题节目1832个,占比3%。

五、华夏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浙江电视台和杭州市广播电视台。选取终端:天猫魔盒1S+、小霸王su-6511、长虹高清网络播放器。

具体分析如下:综艺节目1366个,占比4%;电影节目2725个,占比8%;电视剧节目1945个,占比5%;纪实节目403个,占比1%;动漫节目1192个,占比3%;体育节目11115个,占比31%;生活节目147个,占比0.3%;新闻节目16853个,占比47%;求索节目417个,占比1%。

六、互联八方。主办机构: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抽样终端:乐播高清播放盒、@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

具体分析如下:大片152个,占比约0.2%;电影节目26794个,占比36%;电视剧节目10245个,占比14%;纪录片节目2315个,占比3%;少儿节目5030个,占比7%;极清影视节目313个,占比约0.4%;综艺节目1984个,占比3%;教育节目2883个,占比4%;专题节目144个,占比约0.2%;时尚节目5350个,占比7%;生活节目102个,占比约0.15%;音乐节目5980个,占比8%;游戏节目11789个,占比16%;动漫节目1607个,占比2%;体育节目124个,占比约0.2%。

七、和丰互联网电视。主办机构:湖南广播电视台。抽样终端:三星智能电视、芒果月光宝盒、声物芒果UFo。

具体分析如下:电影节目4375个,占比27%;电视剧节目2192个,占比13%;综艺节目487个,占比3%;动漫节目2707个,占比17%;Vip片库897个,占比约5%;音乐节目2287个,占比14%;纪实节目1036个,占比6%;生活节目587个,占比3%;教育节目454个,占比约3%;体育节目591个,占比4%;财经节目220个,占比1%;超清专区147个,占比约1%;逗爸节目104个,占比约1%;微电影节目104个,占比约1%;265专区114个,占比约1%。

从以上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各集成平台依托自家内容服务机构合作资源及地域特点优势,提供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在当前分众化、对象化的大背景下以期吸引相对固定而稳定的收视人群。下面通过抽样数据,对以上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一、集成平台节目总量分析。抽样数据对比显示,在集成平台节目总量方面,BBtV网视通和互联八方两家集成平台优势明显,数量均超过50000部,互联八方更是以近八万部节目名列榜首。究其原因,与两家集成平台的内容合作机构不无关系。资料显示,BBtV网视通与SonY、华纳、环球、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华谊兄弟、香港亚视、韩国CJ、上影集团、DiSCoVeRY、nGC国家地理、BBC、nHK等多家内容提供商建立了战略合作,而互联八方则与好莱坞、SonY、华纳、派拉蒙、韩国mBC、香港寰亚、寰宇、嘉禾、星皓、骄阳、东方、名威,以及中国内地各大顶级影视出品机构有着长期而稳定的合作。由此可见,内容提供商的多样化在集成平台的节目内容构成及数量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集成平台重点节目类别数据分析。以上数据显示,在重点节目分类中,互联八方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在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少儿/动漫等四类节目中,数量均排名前三,其中电影、电视剧数量在七家集成平台中位列榜首。而BBtV网视通、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环球网视三家集成平台则分列综艺/娱乐、纪录片、少儿/动漫三类节目数量首位。

三、集成平台节目内容特色分析。虽然七家集成平台节目总量不尽相同,但各家平台依照自身发展方向和定位,在节目类型上有所侧重。为清晰了解七家集成平台节目特色,笔者对以上各家集成平台各类节目数量占节目总量百分比超过10%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电视节目内容分类较为平均,依托央视的国家新闻媒体资源,新闻类节目成为其特色之一;环球网视则将内容重点放在了影视剧和亲子类节目上;中央银河互联网电视的电影类节目比重较大;BBtV网视通则由于地处政治、经济、文化大都市上海,娱乐、时尚和财经类节目成为其最大优势和亮点;华夏互联网电视则将节目重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新闻和体育赛事类节目上,二者比重之和接台节目总量的80%,体育节目涵盖英超、意甲、德甲、拳击、nBa、CBa等;互联八方以及和丰互联网电视的优势节目内容则是影视剧,比重占据各自节目总量的40%-50%,同时,互联八方的游戏类节目以及和丰互联网电视的音乐类节目尽管比重不高,但却在七家集成平台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互联网电视发展趋势分析

互联网电视早已成为客厅娱乐休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互联网电视的集成运营商,广电总局批复的七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想要站稳行业脚跟,扩大市场占有量,就必须在节目内容上做足文章。可以说,目前七家集成平台的节目已经涵盖了各个类型的节目内容,满足了绝大多数受众的收视需求。无论是热衷于五花八门的影视剧,亦或是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还是为子女选择益智成长的少儿节目,都能在七家集成平台中找得到。在“互联网+”的新形势、新变化下,可以预见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节目内容及附加功能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不断扩大,各家集成平台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增加用户粘度,势必要在节目内容这个核心要素上下足工夫,增加节目数量和特色内容将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借鉴目前有线数字电视以及iptV中提供的生活服务以及娱乐等功能,集成平台也会在游戏、便民服务等周边配套功能上与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力求在互联网电视上呈现更加丰富精彩的选择界面,满足百姓各类需求,形成多元化载体。

内容分众化、对象化日益明显。毫无疑问,独家内容和特色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发展用户的拉动力,和对品牌的塑造以及盈利模式打造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内容的金字塔结构来看,金字塔尖部分将会成为争夺用户的核心内容。从七家集成平台目前的节目内容差异和特色来看,依照自身发展方向和定位,互联网电视节目内容的分众化、对象化将日益明显。

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网络技术的多变性给视听新媒体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战略任务。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电视的行业管理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督管理也日趋规范,从39号令到181号文,再到6号令,指向性越来越强,管理细则越来越明确,对内容来源、业务运营、监管手段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规章也将会继续补充、完善,以规范促繁荣、以管理促发展将成为行业共识。

结束语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今年4月19日,在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讲话,在新时期宣传舆论背景下,再一次对互联网内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之下,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机构应积极发挥广电系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恪守重要指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强导向意识、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生产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网络文化产品,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增强新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推动网络视听文艺实现高质量、高品位、高层次的繁荣发展,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栏目责编:邵满春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8

发展现状浅评

CmmB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的无缝覆盖体系反映了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其卫星覆盖为主、地面增补为辅的系统架构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覆盖模式,非常适合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及传输环境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CmmB在标准、频率协调、技术试验测试和产业链建设方面稳步推进,成绩斐然。

Cmm8有效地解决了卫星直播信号和地面多个增补转发系统的广播信号组成同时同频同信号的单频移动广播网的技术难题,打破了国际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了相关标准。

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U段地面网络实现城市密集区域覆盖,有线网络实现室内深度覆盖,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的覆盖网络,其系统覆盖效果良好,抗多径干扰、多普勒频移等性能达到预期水平,国内企业开发的CmmB终端不仅能实现实时节目移动接收,而且画面清晰流畅、音质优美。

CmmB体系积极寻求产业链建设与完善。统一运营,举广电系统之力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建成可以控制管理和经营、运营的业务系统。业务建成通用、开放的业务集成平台;前端建成可以管理、控制的业务平台;终端建成具备通用功能的实现平台。基于通用业务平台的移动多媒体终端,以高性能、低成本的丰富功能吸引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坐拥广电支持的CmmB借奥运东风实现了大规模试商用,并成功搭载tD-SCDma,产业链得到了蓬勃发展,成功展示了CmmB手持电视的魅力。奥运会后,CmmB随即走上正式运营之路。纵观CmmB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前景探析

CmmB的发展关键在于内容创新,如果没有目标消费群愿意买单的强势内容将举步维艰。CmmB的业务市场拓展,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设备制造商等环节缺一不可。只有每个环节都找到自己的赢利点,业务及产业链才能健康、协调发展。唯有如此,用户方能体验真正的移动视频资讯服务,随时随地掌握精彩的资讯世界。

但就目前而言,关平CmmB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内容创新、运营体系的磨合进度、广电与电信的合作程度,CmmB基础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及均衡度,盈利及商业运作模式等问题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碎片时间 用户定位

CmmB技术体系高效实现广播电视视听服务个人化、移动态接入,在传统广播电视固定接入、群体阅听的消费形态外拓展出新消费形态。在社会流动加速、个人主体性提升的形式下,CmmB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服务切入个人化、移动态获取信息的规模巨大、潜力巨大,CmmB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CmmB需求涵盖甚广,涉及国家信息化战略、宣传事业需求,广电、科技、制造业发展需求,用户信息获取、内容消费需求。其中,用户需求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需求源泉。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用户基数大,抓住任何一个群体都可能成功,CmmB消费群与其传播特点密切相关。很多消费者认为,CmmB应提供碎片时间内观看的视频片段。不占用正规时间的碎片时间收视,决定了CmmB的伴随性。

CmmB作为新生媒体,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分流受众影响,同时又是传统媒体的有效补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交通拥堵加剧,人们在户外的停留时间不断延长,正是这段时间促使产生更多的信息、娱乐休闲的需求,CmmB作为以手机为载体的新生媒体,能够有效地满足受众此时的需求。它作为伴随性媒体,甚至会影响、改变受众的接触习惯。正是因为CmmB的高科技含量,在未普及的情况下,它的新生群体或者现实群体多以接触新生事物较快的年青群体居多。白领和金领,因其能够有效弥补信息量的不足,从而接受并喜欢这类具有高价值含量的新生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宣传CmmB,尽最大可能提高用户的认知度,以最大程度扩大CmmB的潜在用户规模。

内容创新 研发受众

“产品”根植于需求。CmmB的节目设置必须遵循几方面原则:一是以目标受众需求为圆心,扩大节目的潜在受众群;二是打造品牌节目,迅速做大;三是围绕信息新闻、音乐娱乐、交通便利、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服务受众为宗旨;四是避免“同质化”竞争;五是形成多样化的市场。

CmmB收视场合灵活多元的突出优势,拓展了传统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继承并加强了传统电视培养的收视习惯。众多电视频道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已经潜移默化,传统电视节目是大众消费、平民消费,搬到手机上亦如此,是当前中国市场强力牵引用户收视的重要因素,因此,“随时随地、清晰流畅收视”是非常重要的卖点,把成熟的传统电视业务平移好,优秀的电视节目清晰流畅地收视不可小觑。

提升CmmB节目的欣赏度和忠诚度,开发具有吸引力的广播内容,通过移动终端为用户带来更广泛的自由和更丰富的体验,是CmmB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其未来商业成功。

具有吸引力的广播内容应兼具丰富性、互动性及产业性。个性需求+内容定制+广播配送的推送业务,互动业务,突出内容的个性化、娱乐性、适用性及品牌性,是成长性很高的业务市场。应逐步开拓特色服务、个、品牌服务,提供用户直播、点播服务的同时,提供下载、互动及新闻、娱乐、电视指南等内容的推送定制服务,着力打造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的手机媒体业务平台,以产生巨大的增值空间。内容的产业性要充分把各方内容提供商吸引到合作阵营中,鼓励其开。

CmmB是什么?

CmmB是英文Chinamboilemultimedia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信号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传输技术采用Stiml技术,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规定了在广播业务频率范围内,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广播信道传输信号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适用于30mHz到3000mHz频率范围内的广播业务频率,通过卫星

和/或地面无线发射电视、广播、数据信息等多媒体信号的广播系统,可实现全国漫游。

CmmB借2008奥运东风实现了大规模试商用,奥运会后,CmmB走上正式运营之路。这是建国以来,广电系统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发展项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CmmB手持电视用户已近千万。发CmmB业务内容,真正使“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良性互动,促成CmmB业务内容制作的繁荣和内容产业的兴旺。

合作共赢 实现交互

随着网络2.0时代的到来和3G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手机电视和手机网络的发展已成为业界、学界乃至政界关注的热点。3G将助益整个移动行业生态链的发展,并为中国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手机电视发展出现了合作共赢,从混战走向联盟和积极主动、主流媒体抢夺先机的新动向。与基础平台设备商战略合作,在新媒体业务平台的构建上获取最核心支持,这种多方参与模式较之单一化传统电视机构,更有利于建立产业联盟,有利于共同推进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CmmB初期覆盖建设并不包括上行链路,也就是说,CmmB目前还是单向广播系统,不具备回传互动能力。广电自建回传网络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且需要大量投资,对于尚处起飞期、需要抓住时间契机的CmmB而言,无疑是沉重的。利用现有的广覆盖移动通信网无疑是实现CmmB交互业务最便捷的方法。CmmB拥有几乎不受限的下行带宽,这在业务上与移动通信网络形成良好互补;并且CmmB运营商拥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内容资源,因此CmmB和移动运营商有着非常强的利益耦合性,它为移动运营商带来新的销售亮点,而移动通信网络能够迅速实现CmmB互动业务。移动运营商和CmmB运营商的合作是双赢过程,移动运营商的态度对CmmB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盈利模式 亟待探索

为了实现CmmB大规模推广,其接入收费不会太高或是免费,因此,广告肯定要成为CmmB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媒体营销价值的实现,以媒体的传播价值为基础。CmmB是全新的移动媒体,它使传统电视业务呈现新形态,是众多媒体的补充,具有很好的营销价值。这一点会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也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趋于饱和使得企业从共性市场向个性化市场转变。该阶段企业所追求的,不再是“全”的竞争优势,而是差异化。CmmB具有强大的网络覆盖、优良的传播特性、庞大的受众资源及低廉的价格,其所面对的是基数巨大的市场,仅手机终端的持有量就已经超过六亿,广告主看中的就是手机的规模优势。只要能在新旧媒体的竞争中形成差异,就会有很好的盈利来源和发展空间。

商用是复杂的市场化过程,是产业链协作、体制磨合、供需磨合的调试过程。市场化速度、市场规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质量,核心是支撑商用的基础设施、基本业务、基础服务的质量,因此解决好基本问题,是实现CmmB商用的根本,其商用关键是网络覆盖水平。CmmB部分节目免费,部分收费的模式,从全球来看是非常好的尝试。用户普遍认为应提供多种灵活的资费方案、合理的频道、服务打包方案以供选择。收费是可行的,用户存在支付意愿,但在CmmB不能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原创化和有价值的内容之前,收费必将招致部分消费者的不满和抗拒,对于CmmB初期发展非常不利。

在目前广电没有建立全国性BoSS系统的情况下,在用户收费问题上,广电模式应少一点,电信思维应多一点。利用移动运营商现有收费系统,无疑能为用户带来最便捷和舒适的付费体验,改善用户的接受度,实现市场进入期的平稳拓展和有力开局。

高端技术 助推产业

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及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需要高端技术。毫无疑问,CmmB将成为中国iC业、通信业及电子消费品市场的新热点,带动整个业界上升。手机移动电视必将成为手机终端极具热点的功能。CmmB手机电视将成为中国iC产业强劲的助推器,而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及更低成本将成为相关芯片市场的实力角逐热点。

随着CmmB产业的发展,其芯片企业也得到相应的增加与扩展,如泰和志恒、创毅视讯等。国外技术背景的企业也看到中国CmmB的市场潜力,如思亚诺为中国CmmB多元化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它现有的两款CmmB标准芯片,均支持地面UHF与卫星S-band波段接收,具有高灵敏度、卓越的移动性能、极低的功耗、极佳的集成性能及兼容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至少接收30个CmmB频道。其卓越的品质,一流的图像质量,极低的功耗和独有的接收性能,甚至在深度室内和高速行驶也可随心所欲欣赏电视节目,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即将上市的CmmB芯片兼备CaS加密和SBC安全广播功能。

政策瓶颈 身处泥潭

手机是用户接受意愿最高的终端形态,用户普遍希望CmmB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CmmB与手机结合非常重要,终端快速规模化和用户规模壮大是关键举措;手机的业务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的拓展,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广电的合作,手机电视将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视听新媒体。

仅依托tD-SCDma载体和逐渐萎缩的山寨机市场,CmmB手机终端的发展将大为受限。从目前看,CDma+CmmB的入网许可希望较大,而它对CmmB未来两年的用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实现用户的大规模迅速发展,GSm+CmmB则至关重要。

入网许可问题使品牌手机厂商对CmmB持观望态度,加之较长的手机研发时间,如果CmmB在两年内不能拥有足够的用户和市场潜力,将使CmmB失去大量品牌手机用户。

网络覆盖 渐次完善

CmmB天地一体的覆盖系统,因直播卫星推迟发射,其覆盖主要由地面发射实现,覆盖区域主要是城市,城郊和农村无法覆盖,CmmB广覆盖难以实现。城郊和农村作为目前国内移动市场的主要亮点很难开辟。

目前CmmB网络覆盖主要是室外覆盖,缺少室内覆盖补点。深室覆盖效果较差,经常出现信号丢失和干扰,使随时随地看电视成为空谈,而它是CmmB手机的主要源动力。

CmmB随时随地收视的特色,基于广泛而深入的网络覆盖,而尚在网络建设初期的CmmB则无法完全兑现该特色。

商业模式 亟待寻求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9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江苏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发展。

一、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高职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业与产业不够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不够吻合、中高职课程体系不够贯通、课程内容不够衔接、中高职衔接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等。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学衔接的关键,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内容重复。中高职院校缺少有效的沟通,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如中职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都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传动、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

2.基础课程薄弱。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现象,使得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弱,升入高职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

3.技能训练重复。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高职较多实践训练项目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甚至造成高职与中职实践技能课程“倒挂”的现象。

因此,迫切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建,切实解决上述实际问题。

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1.岗位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江苏省等长三角地区,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求及学校培养现状。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中职、高职毕业生素养能力的具体要求,着重对中、高职毕业生从事机电产品和机电设备的设计、操作、装配、测试、质检、维修、销售、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初期定位及迁移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表1:

表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

2.职业岗位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能力结构分析图如图1所示:

图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结构分析图

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出发,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在中职阶段应重点掌握普通机床加工、机电设备的简单安装、中级维修电工等基本技能,应注重特定岗位的熟练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凭借中职阶段掌握的技能,既可直接从事相关的操作性工作,又可为高职阶段的能力提高打下扎实基础;高职阶段重点培养先进设备的运行、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控制程序的编制、高级维修电工、设备开发等能力,还要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高职阶段学习,既可提升单项技能,又可使这些技能得到综合运用,使之具备从事机电复合型高端技能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学生从某一具体岗位到整个职业生涯,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结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衔接框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搭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

在人文素质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身心素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在职业素质方面,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基本职业理论、训练基本职业操作能力;高职课程注重技术分析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实践性。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从而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做到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中职阶段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基础技能的实践为主,以能力拓展为辅,注重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和高级技能实践为主,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2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框架

2.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课程体系结构总体分为中职主干课程和高职主干课程两个层次,其中,两个层次中的衔接课程在中高职教育阶段对接设置,中级工要求的相应知识与技能就是专业课程衔接的接口标准。课程设置体现能力和知识的提升,各模块有相应课程完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如autoCaD与三维CaD,机械基础与机械设计基础,pLC(一)与pLC(二),电工工艺与技能与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与机电设备维修等在课程上形成中高职衔接,形成中高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提升。主体部分有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岗位能力课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和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五个模块式的结构。

图3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3.课程模块设置内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课程模块的具体内容。(1)基本素质课模块是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设置的含德育、体育、文化基础在内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和德育、体育、政治经济类和公共选修课程,尤其是数学、物理两大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基本保证。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首先在招生时要对文化课程中数学、物理成绩提出最低要求,其次可以通过入学后的测试,是否达到中高职专业学习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建议通过补习等方法,弥补不足。

(2)专业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是以职业岗位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为后续专业岗位提供支撑作用,既避免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中职开设二维autoCaD,高职开设三维CaD。所有专业基础课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3)专业岗位能力模块。模块是从岗位职业能力提炼的反映职业特性的技术性课程。这些专业核心技术课程,都安排在高职阶段以企业典型任务为载体,完成工作项目为课程目标,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专业综合能力模块。中职阶段培养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包括认识实习、车工实习、钳工实习和中级维修电工实习,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高职阶段培养高级技能和创新能力,包括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高级维修电工,并完成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最后是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践,实现中高职实践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循序提高。

(5)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主要开设职业拓展岗位,中职阶段开展机电产品采购与销售,高职阶段开展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四、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策略思考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架构是基础,课程内容的衔接是落脚点。整合优化课程目标,实现中职操作性和实用性目标与高职技能性和创造性目标的衔接;必须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整合中高职的教学资源,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中高职教学有效衔接。加强专业岗位职业证书的管理,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及相关技术证书是衔接的标准。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机电设备产品的分析设计为载体,将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技能资格认证要求、龙头企业培训内容等有机地嵌入到课程中,按照学生职业素质贯彻全过程,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层次递进的发展规律,构建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为依据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保证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刘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2012(5):13-14.

[2]李英欧,阳丽.机电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8):127-128.

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篇10

在三网融合生态下,作为广电产业的拳头产品,电视新闻将如何应对?能否主动拥抱先进的融媒体传播技术,提供最贴合受众(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变”与“不变”成为电视新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新时代难题。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三个关键之变

早在三网融合之前,融媒体试验已经开始,单媒体呈淘汰趋势。而三网融合强力加速了融媒体的变革进程。互联网的崛起,大块切割了电视新闻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电视新闻正是在这种被边缘化、被逼视的情境下,被动求变的。三网融合对电视新闻而言,是契机还是危机,就看电视人能否面对新局,实现创新之变。

1.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之变

2010年6月7日,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章于炎博士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介绍了媒介融合实践和发展的方向,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媒体融合是必然的趋势,现在的媒体机构需要的是全能记者,也称‘背包记者’,不仅要会写,还要会拍摄照片,会制作视频、音频,会编辑整合各种信息”。

“背包记者”是对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形象化称呼。一些先进的传媒机构已经展现了融媒体时代的办公场景。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6年就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开始探索全平台的360度采编。透过BBC这项颠覆传统的改革举措,不难看出新的媒介融合也是媒介业务形态的融合,要求熟练运用所有媒体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构建全方位的报道体系,实现多落点、多形态传播。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每一个记者编辑都能精通所有类型的信息采集和包装加工并不现实,更多是要养成一种全媒体的思维方式,能准确快速地对新闻题材进行判断与选择,规划多媒体报道方案。同时,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仍然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而且是角色更加多样的群体合作,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精湛技艺,并对多媒体传播流程环节高度熟稔。在这种融媒体状态下,记者编辑将被要求担当多功能角色,具备多功能思维和多项技能,而不再是单媒体形态下的单一角色、单一思维和单一技能。

2.电视新闻生产传播流程之变

在重新定义的电视新闻生产流程之中,将从新闻信源开始被注入更多的网络传播特色,电视与网络之间最终会实现无缝融合,助推跨媒体传播。电视与网络融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相当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在网络上寻找信息资源,开设官方讨论版是普遍的做法之一。2009年11月发生在南京的“徐宝宝事件”,就是跨媒体传播实现互赢的个案。徐宝宝的父母就是在《零距离》官方讨论版发帖引起记者注意并获得采访的。

三网融合生态下,电视新闻生产必须提供相适应的流程,以适应内容的多渠道传播。同一个视频节目,剪辑制作成不同长度的片子可以用于手机、网络、公交移动电视等,声频经过再加工可以用于广播,也可以用做手机彩铃供市民选用,解说词可以用于图书出版,配上动画又变成一个新的节目。内容表达方式的变化在满足不同的传播渠道之外,又将带来内容的增值。生产流程的改变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增值,在注意力已成稀缺资源的时代,信息解构与整合机制必须纳入电视新闻生产流程之中,既具备彰显电视特性的内容生产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电视媒体信息深加工的能力,以适应内容为王、开放多元的传播形式。

但到目前为止,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的生产传播流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程式,都还在摸索当中。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合并失败,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电视与网络业务融合的难度。两大公司合并的失败固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生产流程的融合出现问题,没有跟上最新的传播技术,造成传播不能便捷畅通,让二者的优势不仅没有得到互补,反而被抵消。所以未来的电视新闻不仅仅是内容的生产,同时也要考虑传播流程的再造。

3.新闻“我”时代来临,受众成为传播主角

2010年5月,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透露,他们已经开发了一种“掌视无限”技术。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下载一种客户端。通过这种客户端,市民可以将自己拍摄到的有价值的视频上传到《新闻60分》栏目后台内网。因为采用了3G技术,传输速度将非常快。因此,一旦有突发新闻发生,《新闻60分》可以实现第一时间播发市民拍摄的新闻视频。虽然这项手机技术目前才推广运用,但实际上《新闻60分》栏目早已按云媒体理念完成了多项重要新闻的拍摄和制作。

杭州电视台的超前之举,预示着电视新闻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新闻传播,传播者占据主导地位,受众被动接受,在三网融合生态下,传者和受者的互动性会空前加强,受众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甚至会成为传播链条中的主角,“他们不再是电视机前呆坐的观众,他们是电视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

在新闻“我”时代,电视新闻起码会表现出如下变化:一,由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内容的极大丰富,越来越需要分众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面对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结合不同传播渠道的自身特点,分别配以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二,服务从受众转向用户,传播从单向转向互动共享,内容从单篇新闻转向信息聚合与展示事件过程,手段从单一形态转向多形态融合,媒体机构从产品供应商转为用户平台。三,精英和草根将会同台共舞,普通受众也可以担当记者角色,个性化和专业性共存。

三网融合变局中不变的源媒体角色

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一直扮演着源媒体角色。与网络舆论相比,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它的真实性、权威性与公信力。无论是主持人、嘉宾还是采访对象,由于身份具有可识别性,具备可信度,相对于网络上的鱼龙混杂,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必须守住源媒体的角色不变。

守住源媒体的角色不变,就在于电视是优质新闻内容的提供商,具备新媒体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不管需要怎样千奇百怪的创新,不变都将是一个“中心”,那就是以内容资源为中心,变化的则是两个“基本点”,那就是从“受众”向“用户”的变化,从“供应”向“服务”的变化。恪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掌握“变”与“不变”的玄机,在三网融合的大变局中,电视依然可以守住阵地,成为赢家。

参考文献:

①蒋玉婷郏霞秀:《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章于炎博士在湖南师范大学谈“媒介融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②林厚美:《从“徐宝宝事件”看新闻跨媒体传播》,《视听界》,2010年第1期

③叶丹:《超媒体时代媒体的内容管理》,《视听界》,2010年第4期

④刘兆明:《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的合并为何终结》,《新闻记者》,2010年第3期

⑤《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在国内首推“云媒体”》,新华网,2010年5月25日

⑥《新周刊・2009中国电视红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