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信息技术学十篇地理信息技术学十篇

地理信息技术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6:09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1

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理、地球、物理,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凡是与地理有关的知识都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地理研究新成果,融入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其中大都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教学是读图教学的突破点。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的重难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挂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地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有兴趣随光标闪动而去读图、析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中国34个省区行政图时,学生对各省行政区轮廓及空间分布十分难记,无头绪下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示中国行政区图,并采用不同颜色勾勒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标注省会、简称、全称。再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逐一随光标闪动呈现,把重点省级行政区凸现闪动,有些省区还可配上事物图像进行形象记忆。如,内蒙古自治区配大鹏展翅,陕西省配秦皇兵马俑,青海省配一只大白兔,广东省配一只象头等。这样的整合行政区图,使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色,由抽象变为具体,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特别能激起学困生的参与。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料和图片,能大容量再现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体现地理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许多世界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但大都只是简略介绍,一带而过。更多的内容和资料需在课堂活动中或课外活动中去搜集、查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网上下载,整合教学资源是最佳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整理出的更多资料和人文景观图片,能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去亲身感受。且这些资料容量大、跨越世界各地奇观,展现出经典人文地理。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会把查阅到的地理奇闻、景观在课堂上交流共享。

3.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学生学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语言型、视觉型、文字型、运动型等。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视觉型(即读图、看图分析)、文字叙述型,通过读、看、听、说来完成教学过程。由于读图的枯燥、抽象,久而久之,对于上课不会专心听讲的学生就坐不住,要么讲小话,要么睡觉,要么开小差。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思维活跃,属运动型,只是教师没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对电脑的操作都是一流的,所以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引领他们在电脑上查阅地图,查阅有关地理教学资料,他们绝不会亚于优等生。从中他们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成就感。所以说,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灌输课”,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的提高是有限的。

2.要根据课程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节节课都用,以免造成喧宾夺主,或者走马观花。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2

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课堂教学环节,开展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教学,从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多媒体、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地理老师一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完课堂知识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答疑解惑,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意境来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和掌握。期间,教师对于互动讨论过程全程掌控,而学生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完成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比如,运用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背景视频和配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主题解说来介绍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背景视频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最后通过配乐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深化课堂教学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运用GiS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融合了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应用科学,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前沿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先天优势,其地理数据编辑和存储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GiS数据时必须熟练,课堂教学前必须反复练习。教师在运用GiS软件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意见反馈,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拓展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协助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的丰富性、互动性和广泛性,适时地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网络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能简单将学生推向网络就不管不问了,教师应该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安排网络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首先在课前准备和完善一个与当前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主题,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习主题划分成不同的版块,最后完善学生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登陆网络环境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了解和互动,学生也应该将不懂的问题及时通过通讯工具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应该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计算机类专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管理[1]、城市规划[2]、灾害评估[3]和公共安全[4]等诸多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和这些新技术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5]。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同时,一些其他相关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由于行业应用的需要,也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深入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在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

1课程性质及特点

在计算机类专业,地理信息技术一般作为专业方向课或专业选修课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应用,为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明显具有以下特点[6]: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具有前沿性特征。

1.1多学科交叉

地理信息技术课程以3S为核心,集成了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是多科学交叉的产物。由于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要求学生必修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仅仅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严重不足。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1.2实践性强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技术体系不断完善,进而促进了相关理论体系的形成。同时,新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包括了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和技术应用三方面,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解本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又要巧妙地将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前沿性

地理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随着新兴it技术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日新月异。因此,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呈现了前沿性的明显特点。

2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2.1明确教学目标

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完全不一样[7]。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典型应用,为后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而言,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手段更好的解决本行业相关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综合集成地理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2改革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很好的规划。为了能够与专业更好的紧密结合,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同时,特别需要突出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几方面的内容。经过实际的教学探索,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坐标系统和地图投影;②GpS与定位技术,主要包括GpS工作原理和其他定位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及地图制图;④遥感技术(RS),主要包括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图像处理。以上教学内容基本覆盖了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2.3丰富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方和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是指将探究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与协助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搜查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以及论证解释等探究环节,自主建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活动[8]。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之前,教师给出空间数据例子及特点,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据结构,自行总结在能够将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组织存放的方法。“对比教学法”是将教材中有一定联系和差异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将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迁移到另一对象上[9]。例如在讲解空间数据结构时候,让学生比较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的优缺点,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空间数据结构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在讲解空间数据库的时候,让学生将空间数据库和适合存放大量结构化数据的关系数据库进行对比,进而引申出空间数据引擎的概念及作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10]。例如将讲解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时,要求学生结合所需知识,完成一个典型的“学校选址分析”的实际项目,教师只提供具体问题、基础数据,详细的问题建模、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4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1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就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在教学改革开展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中学地理课堂采用了图示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图示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各类型示意图以及实地图像,分布图等,使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化教学的开展,中学地理课堂需要更多的引入网络手段和信息技术等教学方式,但由于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对应的教学能力,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学地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此外,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案及大纲等内容无法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修改,也造成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忽视,从而影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中学地理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形式

2.1强化理论基础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囊括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项内容。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必须着重强调情景创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实现情境的模拟,帮助学生强化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在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结构的认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习中,实现地理知识架构与具体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理论则着重强调了地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地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内容的讲授,更要强调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2.2构建启发式的实践情境

中学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借助情境创设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中学地理教学中,图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的运用则会在地理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利用地理数据等信息内容创建出虚拟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真切地认知地理课堂中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在巩固学生地理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其知识的运用与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还能够促进课堂角色的转化,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讨中,能够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进一步推进中学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3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3.1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初具规模,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得以有效的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内容涉及到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类型的媒体信息类型,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更为全面地烘托出地理问题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的探究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工业区位选择》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预留给学生观察工厂发展变迁的作业,并通过录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当课程讲解时,安排学生对所做录像进行讲述,进而加强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知。教师在讲解钢铁化工等企业的区位变迁时,还要结合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针对化工厂向江河下游的扩张加以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厂区区位选择的具体要求,实现地理课程知识的有效深化。

3.2网络课程教学的开展

网络课程是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局限,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够进一步拓宽课堂的知识讲授范围,从而更为广泛的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收集中国自然资源开发的相关视频,并通过整理突出视频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讲解中,教师要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对应的问题,如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拥有量和市场需求量等,并提供学生对应的网址进行查询,以此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网络课程的开展,还要注重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在地理课本课程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的有机融合。

3.3地理信息系统的辅助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手段对知识内容进行加工,从而有效地处理实际地理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应用的深入,地理信息系统也逐渐受到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在讲解我国省市区位关系的课程中,利用GiS技术,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我国任何位置的图片,通过不同省市特色图片的对比,教师能够更为详细地讲解城市的分布特点,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不同省市的风土人情,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兴趣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然地理教学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被引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幻灯机、投影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实验设备,并且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微课和电子课堂,等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准确掌握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重点研究课题。

一、高效课堂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引导下的学生,其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普通学生,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地理学科有兴趣,才能够从心底里激发学习的动力。高中自然地理具有抽象性,强调空间位置、研究地球运动、物质循环等等,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的理解能够具有差异性,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地理成绩长期提不上去,影响高中地理的整体学习质量。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将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理解与记忆,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将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通过视频的形式变得具体化,更加易于学生的理解。

2.有利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采用声文图并茂的形式,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地理成绩,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整合,为学生构建生动的地理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很多自然地理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反复学习,对有困惑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记,方便学生随时进行暂停,可以不断进行重复观看。能够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网络上优秀的视频资源,地球运动是自然地理中的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视频的演示可以简单直接的为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以及地理想象,深化学生的认识,提升教学效率。

二、高效课堂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方法

1.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的教学手段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微课等教学方式和工具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教师要合理控制视频的时间长度,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拓宽教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气压带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能通过图示的形式为学生解释这一特点,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十分钟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演示说明,并且动画的形式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2.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然地理的实践能力

地理属于自然学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灵活使用,深化对知识的记忆。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学习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气候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潜意识认为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度会比较低,这是一般的规律。但为什么台北冬天的气温却比广州地区更高呢?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找到答案,因为台北在冬天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小,温度相对更高。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把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实现知识迁移,进而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6

我们已走进了信息时代,无论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已无法离开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并且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如今,国家急切需要全能型人才。为了完成新时期教学的任务,为了迎接信息新时代的挑战,更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此时更加要求教师做出相应转变,一改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学的有利条件。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些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却不懂得利用,他们不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当今的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的意义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当今高中地理的教学。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熟练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总体看来,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由于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稳定内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寓教于乐,使得教学内容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高一学习“俄罗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不同旅游照片、短视频,如海参崴不冻港、喀斯特岩溶地貌等多种地域风情,激发学生对俄罗斯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图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想象不同的景象、地球的自转和时区变化等抽象的过程。但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这些抽象的过程,并简单地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资源,进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时区问题是高一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语言表述,教师往往无法清楚、透彻地描述出天体运动等自然现象和时间因时区不同而更换的抽象现实。但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使学生深刻体会天体运动和时区的转换,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时区的差异性,进而解答时区变换的地理难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提供了很多网络资源,既包括认识理解型的教学内容,又包括练习型的习题等。很多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在网上进行搜索学习,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源,为自己学习提供帮助。学生还可通过这一探索过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方法

(一)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更好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兴趣盎然的状态学习,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中火山地震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放映三维动画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力量的巨大破坏力。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火山、地震带的位置有哪些?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类能否利用火山?再如,讲解“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泰山、长白山等山地的资料引入到教学当中,展现出一座山峰的不同高度所展现出的不同景象,既能通过旅游美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又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内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解决传统教学面临的难题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多个领域信息的综合利用和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化过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能通过描述、画图、模型等方式进行讲解,并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充分结合,可化抽象为具体,轻松弥补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感官方面的不足,突破难点,轻松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一课时,传统教学需要画出俯视图、正视图、切面图等多个图形供学生理解,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显著。而当今,教师可以通过Flas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背斜、向斜是由于地壳运动使水平地层弯曲变形生成的,并看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缓慢镜头,理清地理事物演变的过程。

(三)实现初高中相关内容的衔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演示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能对新知识点加以铺垫,又能对旧知识点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理解,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地理的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主动挖掘。对此,学生可以网络为基础,通过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建立课题模型,发表研究成果等方式达到网络信息共享,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探查地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在学习新能源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后,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不可再生资源,并进行相互讨论,深入探究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能源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索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崭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方式,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隋燕.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5):23.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7

1)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策略。

先进信息化技术可以使教师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下载或自编教学辅助软件,使学生利用该软件系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并实现在线问题解答、在线课程辅导。

2)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益处。

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除了可以在实际课堂教育中获得知识外,还可以在课堂外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中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学习地理知识,锻炼自身的理解力、记忆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并自主地对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养成主动思维的学习习惯。此外,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加强对教师教育活动的监督及管理。例如,学校监管部门可以使用闭路电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并实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

2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地理教学资源,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完善。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既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索地理试题、教学课件、图片视频、教学案例、疑难点解析、地理教学发展趋势等众多教学资源,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资源进行编辑,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化归类,建立内容翔实、分类具体的地理教学资源库。通过对该资源库进行检索,教师及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课程课件、课程教案、课程试题、课程疑难点解答等资料,从而为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当然,为了保障该资源库的深度、代表性及有效性,科研人员需实时对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完善更新。

2)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演示方式。

当教师需向学生讲解复杂的、系统化的动态地理知识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协助教师对所教知识进行形象、具体的感官性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形象、生动的认识。如在讲解地球运动、天气变化等动态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地球运动的过程、天气变化的动态过程。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由于高中地理将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等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其知识点涵盖面广,理解难度大,紧靠书面上的死板文字进行传授,会给学生构造一种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善枯燥、单调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塑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与所教地理知识相关的动态视频,并将该视频穿插到文字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文字具体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观看动态视频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官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利用该种方式,学生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以一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总的来说,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建立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库,将多媒体课件合理地应用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塑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地探索地理知识,实现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注意事项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8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做到图文并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去观察,并动脑去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要深刻得多。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是目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主旋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实现如下教学功能:

一、可展示多元化的地理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如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材料的展示与分析及图表的归纳与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非常方便。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一课时,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即使记下来了,也多半是死记硬背,缺乏空间的位置感,但是利用相关的地理演示课件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比如:运用一个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它是一个类似于拼图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拼图训练,并设立最快记录,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枯燥的教学活动边变得兴趣盎然。

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是围绕一条主线开展的,有的时候在说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需要用到其他的知识点来做铺垫。地理教学也是如此,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中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就可以直接“跳转”到要使用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融会贯通所学的地理知识。这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理知识体系,极为有利。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问其声、触景生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我讲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播放视频“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饵)和美丽的极光,”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本,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三、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探究式”学习。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伟大创新精神,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思善问、质疑问题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教学时,在演示课件“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后,提出东亚为什么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学生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了,东亚冬季和夏季吹不同的风是因为东亚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反气旋的位置不同所致,东亚冬季位于反气旋的东部,夏季位于反气旋的西部。

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地理信息技术学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情境创设;人文地理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教师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更能引导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一、信息技术的适用性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息技术的选择要讲究适用性。

1.导入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素材导入,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例如,“环境变迁”一课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播放恐龙灭绝影片,学生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又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课件打出《诗经》中收集的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然后围绕诗歌中描述的地理现象展开分析讨论。学生进入课堂有美的享受,注意力就会集中。

2.情境创设需要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追求的是引发学生自然合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情境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需要借助多媒体呈现。例如,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呈现“驴友”游览本地名胜百山祖时所写的日记,请学生说出日记中描述的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并简要描述百山祖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如,“环境变迁”一课中播放探访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形象生动又带点幽默的生物进化视频,使学生兴趣盎然,思考问题自然敏锐,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突破难点借助信息技术

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学生无法亲眼看到,采用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效率不高。而计算机却能把学生所未见过的自然地理现象很好地呈现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把地球运动的相关难点知识形象地演示出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还可以把课件放在任教班级的QQ群上,以利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又如,讲三圈环流和风带时可以用动画演示其成因,学生会感觉通俗易懂,教师也不用费劲地依靠板画来讲解。

4.人文地理教学更需仰仗信息技术

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因其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感觉没什么可学的,许多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大大减弱。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的人文地理教学除了设计精巧的导入、创设与学生的经验知识和智力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建立多媒体素材库,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兴趣。譬如,旅游地理这部分内容表面看没有难度、缺乏深度,比较容易理解,学生感到不学也无所谓,考试前背背就可以拿高分,于是心理开始放松,这会为高三地理复习埋下很大隐患。实际上这些人文地理知识往往是学生失分最为严重的部分,尤其是在主观综合题上,更是许多学生的“噩梦”,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内容理解不深,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记忆之上,缺乏对人文现象的分析和解剖能力。注重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泰山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为例,先以多媒体呈现泰山的地理位置图片和资料,请学生说出泰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再呈现泰山的著名景观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学生思考选择用哪种欣赏方法能够观赏到最佳美景?继而讨论泰山旅游景观的特点,接着播放介绍泰山雄伟壮丽特点原因的视频短片或呈现相关图片,由学生自己归纳原因。最后分析“云海玉盘”景观形成的气候和地形因素。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力度和深度。

二、信息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现象。如教师单纯利用大量媒体进行单一枯燥的宣讲,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一味地追求“直观”,限制了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禁锢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应本着适时适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而现代教学要求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地设计使用信息技术仍将是今后地理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作者:吴登忠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庆元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