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工业的作用十篇食品工业的作用十篇

食品工业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7:14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1

关键词:茶多酚,食品及应用

 

1.茶多酚的概念及性质

茶多酚(Greentea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茶多酚是很稳定的,pH在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两年。是较安全的无毒性的添加剂。茶多酚的感观指标:1、外观:茶多酚tVp20为棕褐色的粉状固体,tVp40、tVp50为棕绿色带茶香粉状固体;其它均为淡黄或淡绿色粉状固体。2、性状:本品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味苦涩。

2.茶多酚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2.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2.1.1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1.2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而且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褪色,提高稳定性,据称其效果较维生素C高出20倍。茶多酚应用到果汁饮料的加工保鲜过程中,添加0.02%茶多酚能抑制蜜柑汁液缩异臭的产生,添加茶多酚0.005-0.01%于果汁、豆奶、汽水、等饮料中,能抑制维生素a、维生素B1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破坏,保证果汁饮料的有效成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营养成份。

2.1.3用于水果、水产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水产品用茶多酚配液浸泡具有抑菌、防褐变、除异味的功能。

2.1.4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2.2茶多酚在油炸、焙烤良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中酚羟基有提供活泼质子的能力,能捕获油脂自动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达98%以上,使连锁反应中断,防止油脂继续氧化,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物。油炸食品一般含有20%左右的油脂,并经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

2.3茶多酚在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油脂、蜡、烃类等油性原料、以及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反应(自动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酸、醛等对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变色,放出酸败臭味等。而茶多酚不仅是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且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进毛细血管韧性等功效,同时还是较好的紫外线过滤器,可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去除雀斑与老年斑,达到护肤之目的。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2.4茶多酚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

2.5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2.5.1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e还强,若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2.5.2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2.5.3抗菌抗病毒: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近代科研则认为,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临床医学文献中有使用茶汤治疗赤痢及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报告。。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安装于空调机内,以除菌和除病毒。自1998年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好评。

2.5.4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36.1%,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2.5.5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根据儿茶-素有防辐射的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该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由于茶多酚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用它加工的饮品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

2.6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酶和蛋白质,以保证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和特殊要求。

总之,由于茶多酚的医药和保健价值,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哗,赵伯涛,张卫明.茶多酚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

[2]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贾之慎,扬贤强.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1990,(11):1―5.

[4]扬贤强,叶立场,贾之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茶叶,1990,(3):3―13.

[5]梁晚风.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简报,1994,(1):6―8.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2

一、全面实施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

(一)加强领导,实行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

1、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局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的具体工作。

2、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更好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我局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下发给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方案以城乡结合和农村为重点区域,以小食品加工点和无证照的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十五类食品为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查处无证生产力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3、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将全区划定二个监管区域,设六个监管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一名具体监管负责人,监管责任区实行了“四定”,即定人员、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突出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隐患的监督检查,落实巡查、回访、定检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建立对企业巡查工作记录,对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4、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撑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和完善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档案。全年共普查登记食品生产企业124家,其中建档118户,获食品证20户,白酒4户,有卫生许可无营业照的30户,无证74户。

5、健全各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管七项制度:一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制度,目前已有35家企业建立了食品添加剂进货、使用台帐;二是质量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了信息的的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管理。三是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四是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强制检验制度;五是食品加工企业巡查回访制度;六是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制度;七是重大食品质量安全应处置急预案。

(二)加强监管,完成各项监管工作。

1、严格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十五类食品的严格审核、市场准入,目前我区已有20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大米生产企业10家,豆油生产企业2家,酱油、醋生产企业3家,饮用水生产企业4家,冷冻饮品生产企业1家。

2、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按照定检计划安排,我区食品定期检验企业共114家,应检批次为208个,现已抽检198个批次,抽检率为94.7%。

3、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活动。为了加强企业自律,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强化企业法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保证并公开承诺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进货验货制度,不使用非食用性添加剂、原辅材料加工食品。保证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出厂的产品质量合格。全年有118户食品企业签定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巡查工作。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类食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了经常性的监督巡查,根据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等级,a类企业巡查了1次,B类企业巡查了2次,C类企业巡查了4次,全年共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450次,并将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情况的巡查记录记入档案,切实加强了巡查工作。

二、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今年,我们共组织开展了七次食品安全整治战役,这七次战役是“三绿工作宣传月”、食品质量安全月、春节、五•一、六•一、中秋节和国庆节食品安全整治、肉制品专项整治等七次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24家,抽检样品180多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3.2%。立案查处了食品违法案件31件。通过整治,从源头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

(二)加大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无证查处力度。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无证查处工作。一是对全区无证生产老“五类”食品和白酒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共查处获证企业生产无生产日期的大米案件4件、生产冒用QS质量标志大米案件1件,无证生产大米案件1件。并责令其改正;二是加强了对肉制品等十类食品检查,按照国家总局的统一部署从今年7月1日开始,开展对肉制品、饮料、饼干、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十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1家,对未申请办证和经审查不合格的2家饮用水、5家碳酸饮料、27家肉制品生产企业,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生产许可的处罚;三是加强对实行生产许可证食品定期质量监督检查。对于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以及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了从重处罚;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满意放心的食品,为双阳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加强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一是建立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档案,目前普查的食品加工小作坊有66家,建立档案的有30家,4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做好了食品放心工程的迎检准备工作。

为迎接20****年31个城市食品放心工作综合评价,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开展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从政府及领导重视情况、工作协调情况、部门落实情况、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情况、宣传教育措施落实情况、宣传教育效果情况等几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中,我们从原料进货索证和检验、黑加工点整治、使用非食品原料、非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整治、产品标准和标识的执行、生产许可(QS)、企业通过iSo9000、HaCCp认证、日常监管制度及落实、儿童食品整治等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共整理各项背景材料60多份,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七个,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原料进货索证和检验,督促企业建立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检验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及相关制度。为迎接评价工作做好了准备。

20****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1、明确责任区具体监管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2、对责任区内的食品企业进行“六清查”。一要清查企业数量;二要清查企业证照;三要清查生产设备能力;四要清查质量状况;五要清查人员素质和健康状况;六要清查出厂检验水平。

二、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等级评定,实施分类监管。一是对全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等级评定。按食品安全风险程度、产品质量、质量控制能力、诚实守信情况,交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二是对各等级企业实行分类监管。a类企业每年至少巡查1次,B类企业每年巡查4次,C类企业每年巡查6次。D级企业实行停业整顿,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三、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

一是加大对食品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的监管力度,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合格;

二是按省、市局下达的强制检验计划,开展好食品质量的强制检验工作,食品企业强检率达到95%以上。

四、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1、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摸清我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数量、所加工产品的类别、规模和质量善,建立翔实准确的质量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实行动态管理。

2、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食品加工小作坊要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明确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不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伪造食品标识、冒用QS标志、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

3、加强小作坊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不具备检验能力的监督其实行委托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4、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通过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

5、严格查处。对长期不具备生产加工条件、产品质量屡次出现不合格的小作坊,特别是生产假冒伪劣、滥用食品添加剂、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及冒用QS标志的小作坊,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五、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的执法力度。

1、加大无证查处力度。

2、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3、实行食品“黑保单”制度,对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的,开入“黑名单”,予以曝光。

六、继续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加强宣传,使食品企业提高对市场准入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3

一、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今年的食品专项整治,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抓好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整治。重点是抓好腐竹、腊味、熏烧烤肉制品等产品的质量监控。通过整治,基本完成新10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审查发证工作;城乡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平均下降3至5个百分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抽查合格率达80%以上;*市城区和中心镇的集贸市场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达到50%以上,其他乡镇集贸市场达到30%以上;城区学校食堂、学生餐送餐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以上。

(一)加强对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整治

1、狠抓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农药、兽药、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行为。切实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引导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推广和使用安全、低毒、高效、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分柜销售和购销登记制度,并实行跟踪服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的行为。此项工作由农业、水产部*共同负责,*部*配合。

2、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协调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严把生产基地、批发市场检测关,增设农产品市场监测点,防止有毒蔬菜流入市场。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跟踪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告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指导群众安全消费。此项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工商部*配合。

3、做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监管。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有条件的要通过政府引导,将分散的农户与定点的生产基地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此项工作由农业部*负责。

4、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取得省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行农产品上市前自检工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实施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行每日抽检,抓好质量安全跟踪管理。积极试行农产品产地标识和产品编码等可追溯处理的质量质控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全程控制。此项工作由农业部*负责,经贸、工商部*配合。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

1、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重点是对腐竹、腊味、熏烧烤肉制品等产品的质量监控。同时加强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10类重点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开展肉制品等新10类食品无证生产查处行动,查处无证生产企业;着力打击隐藏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不按工艺和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的加工点,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此项工作由质监部*负责,卫生、工商、经贸、水产、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配合。

2、实行食品质量强制检验,凡未经过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厂销售。对腐竹、腊味、熏烧烤肉制品等重点产品的质量实行重点监控,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关。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处理到位率要达到100%。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责令整改,并给予公开曝光、行政处罚。对质量问题严重的食品实行强制召回、退出市场的制度。此项工作由质监部*负责,宣传部*配合。

3、对大米等5类、肉制品等10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取缔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厂前必须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食品质量安全)标志。此项工作由质监部*负责,工商部*配合。

4、对食品生产企业资格实行联合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经过整改、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进行扶持;对基础条件太差,无法整改完善的无证生产单位坚决取缔。此项工作由质监、工商、卫生部*等共同负责。

5、开展保健品专项整治。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整治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的企业,严格保健食品标准备案工作。开展对市售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和包装说明书等的专项检查,整治无注册、一证多用、随意更改产品注册事项和未经许可擅自委托生产的企业,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行为。此项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部*负责,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配合。

(三)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

1、大力推进集贸市场食品准入制度管理工作,逐个市场落实准入制度。市场准入的重点食品是: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各个市场对上述食品实施以下七项制度的监管:一是建立和落实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二是建立和落实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三是落实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四是积极推行市场食品购销挂销制度;五是全面落实市场食品质量巡查制度;六是建立和完善市场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七是严格实施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此项工作由工商、经贸部*负责,农业、水产、质监等部*配合。

2、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开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此项工作由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负责。

3、继续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的抽检和日常监管,加大抽查的力度和广度。定期公布食品质量抽查情况;建立和完善监督抽查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快速发现和追溯处理假冒伪劣食品的有效机制;建立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此项工作由工商部*负责,农业、经贸、质监、卫生等部*配合。

4、开展对虚假违法保健食品、药品广告的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包括在保健食品、药品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名义和形象作证明,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治疗作用或夸大功能,以及药品广告夸大功能或保证疗效等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各部*要加强合作,对虚假违法保健食品、药品广告,给消费者切身利益甚至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的恶性案件,除依法严厉查处外,还要将违法当事人及其违法事实和查处结果向社会曝光。此项工作由工商部*负责,监察、宣传、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配合。

(四)加大对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力度

1、在餐饮业、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风险性评估的原则,根据食品卫生信誉企业的卫生条件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身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科学评估。此项工作由卫生部*负责。

2、加强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厂企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管理。要尽快出台《*市学校食堂专项整治方案》和《*市厂企建筑工地集体食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督促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制度。此项工作由卫生部*负责,教育、建设等部*配合。

3、加强对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控,卫生部*要定期对餐饮业、学校食堂的各类食品实施巡查检验检测。要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处理机制,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马上处理。此项工作由卫生部*负责,教育部*配合。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我市食品检验机构建设。统筹协调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企业的抽查频率和覆盖面,完善农产品例行检测制度。

2、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继续办好《*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及时在*信息网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及相关职能部*的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同时也对我市信用良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宣传,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披露。有关职能部*要根据相关信息,准确分析评价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企业加强企业道德和规范,重视企业信用,建立自律机制;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对不讲质量信用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将其不良记录入档案。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食品安全信用环境,树立食品安全信用意识,从而改善我市食品安全状况。

4、促进我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技术、管理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加强食品行业的准入管理,严把食品生产的行政许可关,坚决杜绝质量卫生条件不具备的企业进入食品行业。坚持扶强扶优扶重点,大力扶持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质量安全有保证的食品龙头企业和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其对整个行业的整合带动作用。

二、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坚持把开展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项整治,强化药品市场日常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市的药品市场秩序,查处一批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无证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同时,建立健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信用档案,完善药品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具体达到如下目标:基本杜绝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在市场流通,促进全市药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努力遏制无证经营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的药品流通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房、药库的建设和管理,整顿擅自配制医院制剂的违法行为,确保医院制剂的质量;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全市农村的药品供应点和监管网络的覆盖率在95%以上,供应点药品100%由合法企业配送;加大力度组织实施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工作,年内完成乡镇所在地以上药店的认证工作;建立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落实全市镇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点的机构、人员。

(一)整治重点

要紧密围绕当前药品市场的薄弱地区、薄弱环节、薄弱领域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制售假劣药品新动向、新情况,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要结合实际,围绕“规范生产经营、打击制假售假、查处非法经营,整顿医疗用药”的工作思路,确定整治重点。以制假售假、无证经营、挂靠经营、临床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质量公告公布的不合格药品、非法配制医院制剂、非法渠道来源药品、过期失效药品、无注册证医疗器械、伪劣的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以及农村基层用药等为检点。

对信用程度低的单位,医疗机构中独立进药、用药的个人承包的专科、诊室,药品经营企业中承包经营、挂靠经营,利用公共场所以义务咨询、赠送名义销售药品,非法经营特殊药品,兽药经营单位销售人用药,副食品批发部无证照批发药品,利用邮寄方式销售假劣药品,以民族药为名销售假劣药品的有关单位或经营活动,要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

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作为整治的重点区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食药监市[2004]75号)的要求,结合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着力抓好农村药品市场的检查。要注意在城乡结合部发现制假窝点。重点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储存条件和储存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药品购销渠道的日常检查,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销售假劣中药材和无证销售药品的监督检查,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把医疗用药作为整治的重点领域。结合我市开展的规范医院药房、药库建设工作,加大对医院药房、药库、制剂室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购进渠道,严厉查处非法配制制剂的违法行为。坚决整顿和查处社会*诊部以普通药冒充所谓的特效药欺骗老百姓的违法行为。

(二)整治内容

1、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

继续联合*等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假冒名优新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要加大药品、医疗器械抽验工作,定期质量公报,落实对抽验不合格产品的依法查处,切实发挥质量监督效能。

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要加强与卫生、*、工商、邮政等部*的沟通联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打击合力,继续开展打击非法批发药品、非法回收药品、非法邮售药品、非法网售药品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并取缔药贩和集聚药品的黑窝点。要加强对全市各类药品、医疗器械展示活动的专项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要重点对展示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及资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行为,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展示行为。

开展医院制剂专项整治。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监管,特别是要重点监管好制剂的检验环节,确保质量合格的制剂在本医疗机构内使用,同时要加大力度打击未经批准配制制剂和配制未经批准的制剂违法行为。

开展对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群众日常使用的理疗器具、三类重点监管品种的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对群众投诉多、虚假宣传的医疗器械进行重点抽查,对违反规定的坚决依法查处。

开展疫苗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要全面检查辖区内药品经营单位,严肃查处违法经营疫苗行为。要按照省卫生厅、药监局《关于加强预防性生物制品流通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卫〔2002〕99号)精神,检查药品经营企业是否超范围经营疫苗;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按要求储运疫苗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对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疫苗,应就地封存,查明问题的原因,并依法严肃处理。

开展对中药材的专项整治工作。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集贸市场、超市销售中药材的整治和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要严厉打击集贸市场、超市销售假劣中药材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2、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

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食品药品监管部*要把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充实组成人员,完善组织架构,力争在年内实现全市95%以上的行政村覆盖药品监督网;并通过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加大打击假劣药品和游医药贩工作力度,确保广大农民用药安全。

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农村药品供应网。要把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农村零售药店、卫生站药柜的管理和建设,大力推行连锁超市、放心店下乡活动,争取年内全市95%以上的行政村覆盖药品供应点(柜),基本实现全市农村药品货源合法、质量合格。

加强面向农村的药品管理法和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各镇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要加强农村普法工作,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药品消费维权意识和科学用药意识。

3、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继续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认证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要继续巩固扩大认证成果,加快镇以下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工作的步伐,建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后日常监管体系。要结合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督促已通过认证的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依法处理未能通过认证的企业(车间),并积极稳妥地做好善后工作。

建立完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的日常监管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要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的日常监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对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施重点监管,进一步建立完善特殊药品日常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有关内容。加强特殊药品的日常监管,确保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依法经营使用。同时切实做好品专用卡发放工作和信息报送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上旬):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到各镇、市直各部*,各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并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和督查指导阶段(6月中旬至11月):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将于11月组织对各镇、各有关职能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上旬)。各镇、各有关职能部*要对照工作目标,认真做好自我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并于12月2日前将专项整治情况上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各镇、各部*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工作要求

这次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20*〕20号)和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府〔2004〕108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2004〕70号)执行。市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各镇政府、经贸、*、监察、农业、卫生、工商、质监、水产、食品药品监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和新闻宣传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配合,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要注重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维权作用和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打假治劣工作格局。

(一)加强对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

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将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各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要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本部*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责任制,务求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要加强工作信息的沟通,各镇、各部*要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镇、各有关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监管人员,各镇要与街道、社区、村委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网络。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

市政府将统筹协调有关部*对食品的抽检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互相推诿或重复执法,有需要时组织有关部*开展联合执法;尽快制定出台*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评价考核办法、食品安全事故督查督办制度、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办法、信息管理收集和制度、食品安全组织协调程序等制度,努力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制度化、规范化;要引导企业成立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维权、自律、服务作用,并通过综合监督资源,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管合力。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4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的监管,更应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管住、管好。

一、明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我区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针对我区食品企业多而散,特别是小作坊、无证照窝点生产地点比较隐蔽的特点,要举全局之力,实行分片监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及过错责任追究制,责任层层落实。即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制度;加严监管措施;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备案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措施,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

(一)普查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依据,建立健全食品企业档案尤为重要。按照国家、省、市质监局的工作布暑,食品企业(小作坊)建档应不漏一家,彻底摸清家底,以备更好的开展工作。食品企业除应建立以每户企业为单位的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并设置专人专管将日常巡查、回访情况记录存入纸质档案,不断更新电子档案,对于新发现的食品企业要及时建档,保证质量档案的准确性。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1、制定巡查计划,实施巡查制度

根据食品企业质量档案,按照地域分布、产品种类特点等,在每月底合理的制定出下一个月巡查计划。巡查时应按计划要求认真进行检查,如实记录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以书面形式告之企业,限期整改。企业在整改时要跟踪服务和指导,确保在期限内整改到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和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

获证企业后监管: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虽然是在保证生产条件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持续保持获证审查的要求来生产企业不多,这是获证企业的通病也是巡查的重点。

小作坊监管: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对证照不齐全的、产品检测情况连续不合格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停产整顿或提请政府取缔。对愿意诚实守信合法生产的,要签订承诺书,承诺不违法生产食品,产品只在本区域内销售等,并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生产销售记录。确保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

2、实施分类监管,区别管理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分类原则,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a级”企业不能仅限于获证企业,对于管理严格、产品质量优、信誉度好的企业都可划为“a级”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滑波,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降级管理,重点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3、落实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备案

要制定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使用企业备案制度。对于需办理工业产品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助剂)生产企业,应积极帮助其申办生产许可证,并建立企业档案;对于食品添加剂(助剂)使用企业,要严格备案制度,特别是对单件产品使用量的控制,强调企业应在使用食品添加剂前备案,未经备案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4、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清理整顿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大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酱油、酒(白酒、果酒、米烧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二是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区域;三是重点单位,小作坊、非法生产加工窝点、有过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的企业。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坚持“统一部署,联合运动、全面整治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整治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努力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工作重点与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冶理,采取有力措施,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社区为重点区域,以面粉、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蔬菜、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畜产品、食盐、饮料、酒、瓶(桶)装水、散装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群众的饮食安全。

通过深入扎实的整治活动,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网络体系,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县、乡、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社会监督网和现代流通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城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验合格率达到85%以上,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1—3个百分点;畜产品中无“瘦肉精”,水产品中氯霉素抽验合格率达到99.5%,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等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基本消除米、面、油、肉类制品、豆制品生产加工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食品经营企业七项自律制度建立率达90%;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80%以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结案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食品消毒安全感明显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1、推进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乡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落实监督工作责任,建设监管责任网,实现县有委员会、乡有食安办、村有协管员。建设现代流通网,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示范市场建设,提高农家店经营食品的连锁配送比例,保障农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建立一支社会监督队伍,健全社会监督网。建立“三网”建设考核制度,发挥“三网”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2、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对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实施监管,加强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卫生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告,消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加工病死畜禽肉及利用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3、提高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实际,组织编写各类农村食品安全教材和资料,组建食品安全义务宣传队伍,开展“公共卫生进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发挥农村消费者协会、12315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的作用,及时受理农村消费者的申诉举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种植养殖过程整治。

1、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重点抓好种植、养殖过程监管和市场准入,规范种植业、养殖业化肥、农药、渔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行为。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规范发展一批放心农资店。坚决禁止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逐步推行农业投入销售和使用登记、跟踪抽检、责任追究制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监测信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评价与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强化对农药、兽药残留和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定期农产品监测信息,曝光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公示牌,将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公示。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和检验检测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加强自律。实施农产品标识推进计划,推广产地编码,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监管制度化、产品营销品牌化。

3、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模式,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冷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标准的实施,开展部分农产品强制认证试点。

(三)集中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1、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深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违法使用非食用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2、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抽查。针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抽查植物油、面粉、水产加工品、酒类、乳制品、饮料、肉制品、儿童食品、集健食品等品种,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证照。

3、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开展对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风险监控,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4、健全食品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启动传统特色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完善食品标签监管制度和强制检验制度,加强食品认证标志执法监督,加大对已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28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力度。

5、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管工作。实施持证上网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严格按规程实施检验检疫,保证猪肉产品质量。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推进牛、羊、家禽定点屠宰工作。关闭不符合标准的屠宰加工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深入整顿规范食品流通秩序。

1、深入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三无”等其他不合格食品行为,逐步建立制度规范、执法严格、反应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机制。集中开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市场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

2、加强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的程序,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进一步清理和规范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大力推行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积极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

3、落实食品经营者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等制度,建立内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流通环节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强化日常监测和强制检测。

4、扎实推进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抓好绿色市场建设,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工作,促进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标准化建设,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五)严格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餐饮业及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新建的餐饮企业,按照量化分级信誉标准发放卫生许可证,实施信誉度管理。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预警信息。

2、严格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农村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的按期年检。对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小餐饮等环节实施重点监管,整顿和规范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和指导,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六)认真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结合“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食品消费特点,扎实开展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加强节假日食品市场监测,及时查处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导群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保证人民群众节日期间饮食安全。

四、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专项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食品安全整治方案,明确本次专项整治的任务和重点,层层落实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评估食品安全状况,扎实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做好食品监管工作。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及时报送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程监管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净化我市食品市场,保证全市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强化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职能,增强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对小麦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调味品和酒及饮料等10大类食品实行重点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违法大案要案,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继续提高食品质量,增强公众食品消费安全感。

(二)具体目标

1.根据国务院调整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调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城市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县(市)、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90%以上,各区、县(市)政府对街道和乡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达到100%。

3.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对外埠农产品质量监测;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均有1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1个畜禽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4.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

5.在食品流通环节建立健全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推广并使用食品经营进销货票证通;建立100个“食品安全示范店”,95%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建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进一步提高。

6.强化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严查无证经营行为,全面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实施餐饮业、食堂原材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的单位达到100%。

7.继续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加强对上市食品的质量监测,及时食品安全质量信息。

8.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进行评价,对达标企业公示并挂牌。

9.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应急网络覆盖面达95%以上。

10.开展集中与分散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安排和部署,根据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行食品安全职能调整,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市、区、县(市)职能转换平稳到位,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建设

各区、县(市)政府要继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建设,在街道、乡(镇)和社区(村)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完善本地区的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抓好日常考核和年度集中考核。

(三)加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防控

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倒查追究制度。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确保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要严控食品安全隐患,查堵漏洞,落实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各项措施。

(四)继续加强食品各环节监管

1.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治理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等,强化对外埠农产品的监测。在种植业上,严查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行为,限量使用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在养殖业上,按照规定标准使用添加剂,严查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日常监管与检测。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2.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抓好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检测制度,严格执行添加剂使用前的报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取缔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企业。

3.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加工销售的相关制度。加快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建设和改造,继续扩大县(市)以上城镇猪、牛、羊定点屠宰的范围。加快县(市)以上城镇牲畜定点屠宰厂的改造工作,全面推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继续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定点屠宰厂向肉类联合加工方向发展,开展冷却肉、分割肉加工上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牲畜定点屠宰厂检疫和检验设施,加强肉品检疫和品质检验工作。

4.继续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经营主体资格的审查,严查无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食品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全力推行质量承诺制度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抽样检验,依照法定程序公布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依法进行处置;全面落实市场巡查监管制度,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城乡结合部和乡镇村的各类食品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仓买店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超市、集贸市场散装食品销售行为。

5.继续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卫生准入,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开展中小型餐饮业的整顿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我市中小型餐饮业分间操作、冷藏设施使用、餐具消毒等治本建设,加强进货渠道、生熟分开、健康体检、卫生制度等软件管理。认真抓好大型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

6.继续加强对保健食品、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一要加强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监管检查,查处无证生产和经营保健食品及生产销售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制剂的保健食品等违法问题,严格监督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二要加强对生产加工儿童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从严核发有关证照;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监督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予以取缔。加大对儿童食品批发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有毒有害儿童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向各乡(镇)、村(屯)延伸食品经营连锁网点,同时整合改造乡(镇)、村(屯)现有的食品网点,发展食品连锁经营网络。

(五)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各区、县(市)和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协调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完善试点企业档案,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等,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适时开展本地区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认定和授牌活动。宾县、五常市要巩固部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的工作成果,巴彦县要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成果。

四、职责分工

(一)农业部门负责种植业投入品和生鲜农产品的监管。

(二)畜牧兽医部门负责畜牧生产中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负责动物的防疫、定点屠宰的检疫。

(三)环保部门负责对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对污染源实施监督性监测,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

(五)工商部门负责推进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准入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推广并使用食品经营进销货票证通等工作;查处流通环节无证经营食品和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督促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建立自检机构;指导开展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六)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许可证》审批发放,负责食堂、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

(七)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抓好蔬菜、肉灌制品、酒类经营的监管。

(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并协调有关部门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负责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区、县(市)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继续认真落实市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部门责任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本地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本地区协调组织和办事机构的建设。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吸取“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推进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集中监管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平稳顺利实施食品安全体制调整和职能调整,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防止出现监管缺位。由各区、县(市)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部门负责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强化专项整治,抓好监督检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区域的监管。要继续组织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肉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等高危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专项整治;加大对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食杂店、小餐馆等的治理力度;认真开展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集中监管工作,消除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完善具体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确保监管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切实抓好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食品企业的巡查,并注意发挥技术监督作用,加强对动态食品质量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并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宣传教育,发挥舆论作用。各区、县(市)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要以“3•15”消费者权益日和“9•15”全省食品药品质量日为重点,举办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认真做好日常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社区、乡(镇)、村(屯);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质量负责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各新闻单位应积极配合宣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宣教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四)强化督导督察,推动工作落实。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构建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沟通平台,实行信息通报制度,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各区、县(市)政府、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市和区、县(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强化对基层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督导督察,加强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督导督察建议,对工作不力、失职的,要报告同级政府处理。强化社会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作用,对人大、政协及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并及时反馈结果,定期将各类催办、督办事件的查处结果综合上报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集中整顿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继续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卫生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通过半年时间对食品生产加工业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以下五大工作目标:

(一)摸清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全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档案,实现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

(二)基本完成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点的清理和取缔;

(三)基本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类食品、膨化食品等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工作和全面启动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工作;

(四)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

(五)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增强企业的食品质量卫生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扶持、培育和提升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业名牌企业。

三、工作内容

(一)整顿工作的内容

认真落实整顿以下六大存在问题:.没有基本质量卫生控制措施的;.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篡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的;.产品质量卫生低劣的。

(二)整顿工作的范围

本次整顿范围主要是《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等生产加工企业。

(三)整顿工作的重点

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比较集中、制假制劣活动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

重点对象:作坊式加工点、有制假记录和质量卫生不稳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无证照黑窝点;

重点内容: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食品制假售假行为、无证无照生产加工行为;

重点品种:粮(大米、面粉和米面制品)、肉制品(腊肉、腊肠、腊鸭)、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咸鱼)、饮料(饮用水、其他饮料)、白酒、儿童食品(糖果、饼干、果冻、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类食品。

(四)整顿工作的办法

通过全面排查,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一般企业、重点规范企业、重点监管企业、打击取缔企业四种类型,进行动态监管,分类处理。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部署阶段(××年月日前)

工作目标: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关于印发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沙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整顿范围和目标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统一组织部署。

工作措施:

.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本次整顿工作由镇府经贸办联合牵头,质监、公安、农业、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部门工作联系制度,构建信息平台,及时通报情况。

.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分片分村,责任到人。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负责人是本辖区、本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人。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镇各村(居)委会的公告栏张贴食品安全提示标语,要求企业、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敢于投诉举报。并提高广大群众的辨别能力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第二阶段:清理整顿阶段(至××年月底前)

工作目标:在原有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掌握食品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状况,核实企业各项注册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建立完善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卫生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分类动态监管,分类处理;基本完成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点的清理和取缔;生产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肉制品等类食品、茶叶等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基本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卫生监督检验覆盖面达到以上、全年累计抽查产品品种覆盖面达到以上和基本实现重点整顿的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达标率达到以上、产品质量卫生抽查合格率达到以上;培育和提升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业名牌企业。

工作措施:

.通过镇村二级食品监管网络、工商营业执照登记、卫生许可证发放、日常巡查、企业代码系统、标准化系统等不同途径收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息。通过“进村入厂”的办法,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动态掌握食品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状况,核实企业各项注册登记资料的真实性,以及生产场地设施的情况和产品的流向。

.镇政府要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有关部门共享信息,及时通报情况,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顿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开展食品加工企业情况的排查,依法查处各类生产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四清理”工作坚决打击取缔无证无照的黑窝点。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严肃依法查处。

.对肉制品等旧类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质监部门要在查处阶段,责令还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生产销售列入目录的产品;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无证生产企业要严厉查处;对那些具有潜力的企业帮助他们尽快完成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对茶叶等新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质监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深入到全镇各个村、各食品行业,针对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原材料、添加剂等对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仔细的检查。

⒌基本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⒈镇的重点是督促和责任,村的重点是监管,把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作为镇、村(居)落实打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⒉通过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稽查打假等质监工作,全面掌握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状况,及时与各村、工商、卫生等部门沟通,形成食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的监管网络。⒊推行举报投诉机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年月日前)

工作目标:镇政府组织对本镇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进行验收,巩固和深化整顿活动成效,并将整顿工作情况和验收结果上报市政府。并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整顿工作总结经验和发现经过整顿后仍存在的问题,拟订下一步工作方案。

工作措施:

.各村(居)委会、各有部门要按国家、省和市的要求,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并将整顿工作情况和验收结果报镇政府汇总报上报市政府。

.由镇经贸办牵头,联合各有关部门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较集中的村(居)委会进行一次检查验收,检查整顿后的效果,可采取按比例抽取部分产品、区域、企业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对于企业已进行明显整改的,将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其企业风险级别。整顿后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卫生水平仍未改善的,镇府要通报各村(居)委会、工商部门、卫生部门,依法吊销其所在地企业的营业执照或卫生许可证,同时把实际情况向市政府汇报。

.整理、分析前一阶段的整顿情况以及根据前一阶段的整顿工作的总结,对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拟定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

.在整顿工作基础上,从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上着手,巩固和深化整顿活动成效。通过贯彻落实普查建档、监督抽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食品企业巡查、回访、及时查处食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等六项制度和完善预警机制,形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经贸、公安、农业、税务、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部门工作联系制度,构建信息平台,及时通报情况。

(二)联合执法,严肃执法。镇政府要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整顿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开展食品加工企业情况的排查,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取缔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严肃依法查处。同时,对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8

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08]60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黑政办明传[2008]45号)(以下简称《省政府专项整治方案》)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质检部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通知》(国质检食监函[2008]872号)精神,圆满完成生产加工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立足质监部门职责,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标

全面整治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使用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和严厉查处无标、无证、不按标准规范生产食品添加剂及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使食品生产加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在本次专项整治中,各市(地、农垦)质量技术监督局要认真履行质监职责,围绕各项专项整治目标,突出重点,强化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切实抓好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确保完成整治工作目标。

(一)强化食品添加剂企业监管。一是彻底摸清辖区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获证企业和无证照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卫生条件、管理状况、企业执行标准、标识标注、是否按标准规范组织生产等,建立企业纸质和电子档案;二是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加工行为,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对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方可组织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未纳入的要参照食品添加剂许可工作有关要求加强监管;要求企业建立“两帐”:即原辅材料进货台帐、销售去向及用途台帐,具可溯源性;建立质量控制、出厂检验把关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标识管理等;三是严厉查处无证、无标、不按标准规范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行为,确保企业规范生产、质量合格、标识规范。

(二)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监管。一是彻底摸清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特别是企业食品添加剂备案情况,并纳入企业纸质和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监管;二是对照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清单,摸清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并注意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予以严厉打击;三是摸清非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如使用编号或使用着色剂等模糊名称替代添加剂真实名称的,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予以整治纠正;四是严格规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在生产加工中按标准规范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建立食品添加剂进货验收和使用台帐,加强质量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关;五是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当地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食品、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控、重点整治;六是结合各地监督检查计划,加大对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添加剂指标和项目的监督检验和监督抽查,尤其是整治清单中所列的安全项目和食品,扩大监督检验覆盖面和有效性。

三、工作安排

按照卫生部等9部门、省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工作安排,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把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效结合并抓好落实。利用4个月时间,分四个阶段完成专项整治任务和目标。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1月10日)

1、主要任务

(1)督促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调查摸底,摸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企业基本情况,掌握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

2、具体措施

(1)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告要求,明确专项整治的目的、范围和要求。督促辖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落实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明确企业第一责任的具体要求。对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在规定时间报告自查自纠的过程和结果,并再次明确承诺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

(2)设立举报电话

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百姓健康安全消费。要向社会公布质监部门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或电子邮箱,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对举报属实者按有关规定实施奖励措施。

(3)摸底排查。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调查摸清辖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建立企业档案实施动态监管。摸清并认真分析汇总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并于2009年1月12日前将结果上报省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由省局汇总后反馈给相关卫生行政部门。

(4)强化抽检。依据质监职责,在安排2009年食品监督检验计划中,根据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及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线索和相关信息,将整治清单中所列的安全项目和食品作为抽查的主要对象,有针对性地确定抽检的重点品种、重点类别、重点项目,加大抽查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5)汇总分析。认真汇总既往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向省局报告。对已有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措施或根据实际制定新的监管措施。

(二)清理整顿阶段(2009年1月11日至3月10日)

1、主要任务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得到明显纠正。

(2)曝光一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查处一批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2、具体措施

(1)依法查处。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组织对发现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

(2)追根溯源。对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非法食品添加剂的供应链和入口,严防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3)清理规范。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清理未列入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仍在违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依法严厉查处以非食品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行为。对违法违规生产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要求企业停产整顿,彻底检查,依法纠正,形成可追溯的记录,并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直至产品质量稳定合格为止。

(三)规范巩固阶段

1、主要任务

(1)完善治本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机制。

(2)建立和实施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2、具体措施

(1)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建立针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非法食品添加剂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2)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行为。强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准入工作,严把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准入关,严查无证生产行为。加大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添加物黑窝点。严格食品添加剂运输、仓储管理,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渠道。

(3)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企业巡查、监督抽检等日常监管工作力度,依法从重查处在食品生产加工中违法使用和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单位和个人。

(4)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教育,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守法生产经营意识,使从业者提高素质,熟悉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知识,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

各地要深刻认识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局的各项工作部署,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明确整治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在专项整治的各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确保各项专项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突出整治重点,加大查处整治工作力度

各地要突出“五个重点”,根据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第一批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清单,及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其它陆续公布的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清单,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突出重点食品。各地可根据实际将乳制品、肉制品、酿造食品和蛋白含量高的食品、饮料、葡萄酒及果酒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敏感的、高风险食品列为重点食品,加强监管。

二是突出重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既要密切关注列入清单的产品,也要注意调查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物质,坚决杜绝三聚氰胺污染乳制品事件等类似问题在我省发生。

三是突出重点企业。各地要将易出质量安全问题的小企业、小作坊、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未把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在实处的企业、频频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企业列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对象,加严监管和监控。

四是突出重点区域。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生产集中的食品加工集散地,以及城乡结合部和加工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的地区,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严密监管。

五是突出重点环节。要将企业的进货验收、生产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环节、产品检验、销售去向等作为重点环节,加强监管,严密监控,确保具有可追溯性。

(三)突出质监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各地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检测车在应对突发事件、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显“四位一体”模式的监管优势,挖掘食品安全巡查执法队这支特殊队伍的潜力,落实“两个前移”、“双重监管”新模式,探索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新方式,完善和落实好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与公安、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该通报的通报,该移送的移送,力争通过专项整治,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企业秩序,树立诚信氛围,使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沟通协调工作

各地要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从业者增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导企业诚信生产经营。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向社会大力宣传专项整治的进展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让群众了解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如何辨别食品优劣和合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知识,消除盲目恐慌情绪和恶意炒作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新情况、信息、典型案件等要及时向省局通报。

(五)认真上报专项整治信息

各地要在工作中注意搜集音像资料,完善案卷、档案等内部管理、巡查记录、监督检查等工作记录,做好迎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察暗访、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的准备工作,及时上报各阶段专项整治情况和专项整治工作动态。请各市(地)于每月的3日、18日向省局报送一次专项整治工作动态,报送重点是专项整治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重大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分别于2009年1月18日、3月18日前向省局报送专项整治阶段性总结;于2009年4月15日前,报送专项整治的全面总结。

联系人:李湘江、马海军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9

(一)强化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因地制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执法装备建设,特别是要强化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继续发挥好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重视政策性引导,积极推动食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他们对整个行业的整合带动作用。强化社会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代表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形势越困难,社会矛盾就越复杂。为此,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切实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把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大力整顿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三)部署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区政府工作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体工作任务、措施和目标,统筹调配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

(四)贯彻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重点要将《条例》精神向基层和企业传达贯彻,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按照《条例》要求和部门职责分工,制定、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和生产经营规范,全面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本地影响乳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及时解决安全隐患;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已经出台的奶业扶持政策。

(五)继续做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按照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区政府的要求,继续抓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把整治和规范、监管和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效结合并抓好落实。针对重点环节、区域开展督查,全面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六)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商务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购销监管和定点屠宰管理,加大各环节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收购、屠宰、运输、经营和使用病死猪及其肉品等违法行为,保障群众肉品消费安全。

三、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监管

(七)强化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监管。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改造。重点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查,提高监管水平;建立以产地质量追溯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督导“三品”基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基地等建立生产记录,开展质量自检,上市销售产品按规定出具产地证明、质量证明;健全农产品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监测信息等制度。

(八)强化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抓好新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全面开展屠宰企业的审核换发证工作。按照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置规划,结合屠宰企业换发证工作,合理压缩现有屠宰场,推进屠宰企业的整合提高。加强屠宰企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加快建立屠宰企业监管档案和信用记录。认真开展酒类经营企业备案登记,加快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

(九)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加快建立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为核心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食品企业生产许可发证管理,保证许可制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督促食品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把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严格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逐步形成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记录。建立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获证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小作坊规范化管理,完成小作坊整治年度工作任务,推动专业合作、龙头带动、股份联合、协会推动、区域集中“五种模式”整合取证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强化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清理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坚持依法许可,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强化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区,确保监管执法到位。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购销台账和索票索证制度,鼓励经营者建立电子台帐,逐步形成流通环节质量追朔体系。进一步落实行政强制退市和经营者主动退市、协议退市相结合的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机制,加强对退市食品的跟踪监管。推进食品经营者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积极引导农村食杂店向放心示范店转化提升,农村小菜场按照“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完成小食杂店、小菜场整治任务。

(十一)强化食品消费环节监管。加强对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落实情况的监督,落实餐饮业、食堂等的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制度,实现原料来源有保障、可追溯。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全面落实餐饮业、食堂等的量化分级管理和再评估。加强对农村、学校和重大活动食品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企业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聚餐报告制度,继续组织乡村厨师开展培训。

(十二)强化保健食品经营监管。加强保健食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加大市场抽检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等的违法行为;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加大监测力度,严厉查处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开展以讲座形式聚众违法宣传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继续深化和完善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十三)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进一步做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的扩面、提质和增效工作,大力扶持连锁龙头企业发展和配送中心建设,探索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作为政府、村集体公共投资的可行性。继续发展放心店,落实食品统一配送制度,全区农村放心店统一配送面巩固在90%以上,着力提高放心店食品品种统一配送率。积极推进连锁超市向行政村和中小学校延伸,放心店向较大自然村辐射,新增20个行政村建立村级连锁便利店,累计达到220个以上行政村建立村级连锁便利店。

(十四)不断完善监管责任网建设。在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下,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按照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分段监管职责;继续推动乡镇(街道)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站(中心),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协助区级监管部门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促落实食品(农贸)市场举办者、各类学校以及较大伙食单位等重点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督;通过签订承诺书等,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十五)进一步夯实群众监督网。完善农村、社区、学校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建设,在“多员合一”基础上,重点落实群众监督员工作报酬和工作职责,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群众监督员开展社会监督的能力,切实打造一支有组织、常态化的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

五、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

(十六)完善示范创建措施。总结和推广首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莲花镇)工作经验,实行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点“互动联创”,充分发挥示范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示范效应。对首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开展回头看和暗查检查,巩固创建成果。

(十七)加快推进示范创建。督促双桥乡、廿里镇做好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年内确保通过验收。

六、加强重点领域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十八)建立和落实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入市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35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督促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并加强质量监控,出具产地证明、质量证明和检疫证明。大力推进农产品包装销售。除鲜活畜、禽、水产品以外,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认定)的农产品,应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上市销售,并标注相应标志和发证机构。

(十九)加快推进校园放心菜定点采购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市*区中小学校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2010年)》,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完成规划的年度工作目标。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实行粮、油、豆制品、肉、蔬菜、水产品、奶制品、调味品、饮料等食品的定点采购或统一配送制度。

七、做好食品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二十)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息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总结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改进工作方法,选择本地特色优势食品或主导食品产业开展全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推广食品召回和企业红黑榜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报送,探索食品企业、检验检测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

(二十一)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市*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应急措施,加强预案的宣教、培训,并结合实际开展应急演习,提高实战能力。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情况回访督查制度,加大重大事故查处的督查督办力度。

(二十二)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要积极推进检测经费、检测计划和检测信息“三统一”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自检、委托送检、监督抽验三位一体的食品检测体系建设,督促种植养殖基地、食品企业和市场加强自检能力建设。加强食品监督抽验工作,加大抽检频率和覆盖面,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十三)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综合评价。以暗查暗访形式,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各监管环节的重点工作、重要领域开展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八、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食品工业的作用篇10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要求,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实施,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通过“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的开展,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基础,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增强综合监管能力为保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创建工作范围

在全乡范围内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辖区5个村委会及下设的31个村民小组,中小学、幼儿园、各中心站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列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范围。同时按要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示范组、示范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示范企业的试点工作。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食品监管建设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乡、村均成立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乡、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并将创建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

2、8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百信加盟店覆盖乡政府所在地机关、厂矿、学校及*村委会行政村。农村放心示范店的食品统一配送达到80%以上,食品统一配送品种达到80%以上;突出抓好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乡与各行政村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乡对各村、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4、加强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乡设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站,村委会设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整合农村公共安全员队伍。

(二)综合基础工作

1、信息信用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网络覆盖各村、企业、单位和学校,覆盖面达80%。

3、宣传教育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四进”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及农村劳动力培训教学内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村覆盖面达80%,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年内各单位重大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并在有效地点设立固定食品安全宣传牌。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创建工作任务分解

(一)种植、养殖环节

1、有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农业、畜业投入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2、把*乡土杂鸡养殖区作为示范基地,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养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标任务并抽检合格。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食品放心工程规划要求。

3、深入开展“无公害信得过”工程,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

4、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组织适宜农产品产地区域划定,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可追溯率为95%以上。严肃查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乡兽医站、水保站、农技农机工作站

责任人:*、曹保明、秦永云

(二)生产加工环节

1、有效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依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无证生产加工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巡查普测和专项抽查,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2、对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食品加工企业,有相关取缔、控制、改造、转化措施和档案资料。全面整治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与小企业、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为100%。小企业、小作坊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加工小作坊建档率和目录监管率达到85%以上。

3、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杜绝不合格食品出厂,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

4、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申报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申报率达60%以上,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杜绝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乡经济管理中心

责任人:*

协办单位:工商所、乡卫生院

(三)流通监管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打击印制和使用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相关档案、资料齐全。

2、积极推行食品流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6111”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制度、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等六项制度,实施率达100%;各食品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90%。

3、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加强定点屠宰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严把瘦肉精普测和“四证”准入屠宰关,乡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村级生猪屠宰检疫率达50%以上。

4、把百信便民店作为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中流通环节的窗口。

5、加强对流动摊位(点)的监督管理,严禁不合格产品的流通,重点监督*集贸市场内及各村寨摆摊设点的经营户。

6、落实市场开办者的食品质量监管责任;对进市场经营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对进市场经营者的教育引导责任;建档备案和协助执法部门监督检查的责任。

责任部门:工商所乡兽医站

责任人:*

协办单位:乡卫生院、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

(四)消费监管

1、严格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加强餐饮单位开办前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旅游景点、农家乐等集中经营产所的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获证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监督,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卫生监督率达90%以上,抽检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推行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3、加强源头管理。各餐饮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4、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农村集体用餐场所管理方式,实行农村厨师登记、卫生知识培训、健康检查工作。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率达100%。

5、把*特异饮阁餐馆、把者岱小学、把者岱村委会作为示范乡创建工作中消费环节的窗口。

责任单位:乡卫生院

责任人:*、*

协办单位:工商所

五、综合示范效果

1、食品产业对地方和农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上升。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全年重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突发性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不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上级部门警告和通报事件。

责任单位:各村委会

责任人:村委会主要领导

六、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宣传启动、组织实施、自检自查、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6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并利用广播、报刊、简报、宣传材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及要求,动员社会关注和支持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工作,营造人人关心、个个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至9月)。对照结合《区考评标准》,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并对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

(三)自查自检阶段(2009年10月)。及时完成示范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按照要求开展自评自查,使各项指标达到食品安全示范乡标准,并对阶段工作与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整改,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完善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的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是全面提升我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乡已成立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强化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推进示范乡创建工作,要注意研究示范乡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三)加大创建经费投入。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过程中,对食品安全“三网”、信用信息、应急处理、宣传教育等体系建设,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村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食品安全创建经费投入,确保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