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十篇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十篇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9:20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教学案例;设计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化信息时代,计算机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当中,而针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工作是眼下十分需要重视的。故此,只有深刻了解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将案例教学法合理高效应用到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才可以实质性提升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忽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而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意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启发式的先进科学教学方法。其核心意义是一改传统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转为教师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操作,深入了解掌握知识,使得学生通过效仿案例,掌握操作手法,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案例教学法极大优于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较为领先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既符合了认知规律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新时代大学计算机教学事业中非常宝贵的教学手段。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应用

(一)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教学案例

想要案例教学法实质性作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就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知识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学案例。不能出现马虎敷衍的情况,案例的准备必须是真正符合课程实际需求的,要围绕着课程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收集好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在正确的案例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展示案例的方法

教师可采用幻灯片实施案例展示,演示的文稿包含幻灯片设计模板、自定义动画、插入的视频声音等众多知识点,结合这些知识点,以幻灯片方式将教学任务和知识点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易接受。

(三)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信息的回馈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注意学生在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以便快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制作《我的家乡》演示稿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先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模仿操作,同时随时关注学生操作进度,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什么问题,立即展开交流互动,使问题能够最快得到解决。

(四)展示成果

在教学操作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成果,这些成果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而完善自己的操作能力。这个部分是非常和谐的部分,学生借此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在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一)遵循实用性原则

培养兴趣,才是完成一切教学提升的基础,因此,设计的教学案例必须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设计的教学案例应该贴近于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

例如,运用excel设计学生测评考核以及奖学金机制等内容,或者是运用word进行软件处理,制作求职简历、杂志封面等内容。也就是尽量使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针对的正是以后可能在工作中将要面对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有了更高的实际价值,学习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二)强化启发性原则

设计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是能让学生在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学习后掌握这种操作体系,进而培养出举一反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松解决的保证。所以说,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思考性,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合分析后才能落实完成。

(三)教学案例尽量使典型案例

教师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要教的知识进行详尽分析,通过总结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简而言之,教学案例应该是最具说服性,同时也最有实用价值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案例才是最佳案例。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许多教学过程中都有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别明显。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必须重视起来,要优化设计,强化实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教学案例设计工作提供有效见解。

参考文献:

[1]丁海燕,袁国武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与教学案例的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282-285.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2

以一棵大树作为背景,以家庭、辈分为枝叶,将13个生字词递进分布,生动形象,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学会这些字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下为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我的家属教学设计案例范本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参阅。

我的家属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运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3、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教学重点:

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听歌曲《亲属歌》,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出示“亲”“立”字下面一个“小”是亲。

1、小朋友们,在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2、请你来介绍自己的亲属,好吗?

3、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4、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

2、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

3、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

6、认读生字。

注意分类识记“女”字旁的字。

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7、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灯排列好。

8、练习。

三、课后作业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识记生字

1、随乐曲唱《亲属歌》。

2、认读词语,识记生字。

亲属、伯父、伯母、兄弟、外公、叔叔。

出示“亲、伯、兄、外、叔”,请同学认读,讲讲识记方法。

二、指导书写

三、练习

1、读一读。

指名读,说说你的发现。

你还能说出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试着写一写。

2、涂色,会写的写下来。

仔细观察图画,试着读一读气球上的词语。

照样子涂一涂,该怎样涂?

四、课后作业

在虚宫格中书写生字。

我的家属教学设计案例二

一、设计说明:

《我家的亲属》是长春版小语一年级下册第六版块第一课。本课以一棵大树作为背景,以家庭、辈分为枝叶,将13个生字词递进分布,生动形象,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学会这些字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亲属,知道他们的称呼及相互关系。

3、在学习中,感悟亲情,珍视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在情境中识字。

四、教学准备:课件,《家族歌》,《让爱住我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谁最关心你?是怎样关心你的?这些人都是你的什么人?(亲人)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人都沐浴着家人的关怀茁壮成长。我们的家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师贴已画好的大树)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体贴,这颗亲情树才能硕果累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2、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学习“亲”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立下面一个小)属: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二)、学习词语,认识亲属。

1、师:谁能说说你家里都有哪些亲属?(生答,师相应贴出苹果词语)

2、如果学生说得不全,可让学生读读书中的亲属,师把相应的词语帖在亲情树上。

3、你认识亲属家族的成员吗?赶快来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读生字词)

4、谁记住这些亲属宝宝了,读给你同桌听。

5、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认识家族中的成员?(把拼音去掉让学生认读)

(大家读得真好,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把这些家族成员换一换地方,看你们还认识不认识?

6、课件出示打乱次序的生造词,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7、单拿出生字宝宝让学生读。特别把女字旁的字归为一类,帮助学生识记并理解字义。(课件出示)

课间休息:同学们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播放《家族歌》

听完出示:

爸爸的爸爸叫()妈妈的爸爸叫()

爸爸的妈妈叫()妈妈的妈妈叫()

爸爸的哥哥叫()妈妈的兄弟叫()

爸爸的弟弟叫()妈妈的姐妹叫()

爸爸的姐妹叫()

三、结合实际,知亲情。

1、同学们再看亲情树上的家族成员,你有什么发现?(左边的是爸爸的家的亲人,右边的是妈妈家的亲人)

2、你还有什么发现?(大树根是祖辈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树枝是父辈的叔叔、姑姑和舅舅、姨母,树冠是同辈的兄弟姐妹)让学生按着这个顺序读读词语。

3、大家看这颗亲情树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硕果累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大家庭成长,也得到了很多很多亲人的爱,那谁能说说打算怎样回报他们的爱呢?(学生自由回答)

4、听了你们的话,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与家人那浓浓的爱。老师也为你们高兴,你们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老师还要送你们一首歌。(播放《让爱住我家》)

5、在歌声中,你懂得了什么?

(四)、小结:就让我们再一次满含深情地品读这棵亲情树上的亲人吧。

我的家属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师:这个字念什么呢?qīn同学们再读一遍,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对了,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立”字下面一个“小”,这个字是亲。那位同学来用“亲”字组一个词呢?“亲属”。亲人:就是跟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属”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本课指亲属、家属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7、师出示小黑板的虚宫格,教写生字,“亲,兄,叔,姑”,注意生字的结构。“姑”要写得左窄右宽,“叔”基本上左右相等,“亲”上大下小,“兄”上窄下宽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创新设计;教学案例;激活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并且教材也提供了大量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两种:一是课本中的案例。中图版地理教材在每节课后都设置了“案例研究”栏目,这些案例都通过教材编写专家精心策划选编而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教师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地理案例,可与教材内容互相补充,使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发展成熟,作用日益明显。

一、用案例引述地理问题

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可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并使学生努力去解释这一现象,主动寻找结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举例:认真观察图1,比较两种地貌差异。

思考:①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贝壳化石,那么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②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

上述举例是“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节的案例,旨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激励和思维启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围绕问题探索目标进入学习状态。这两种地貌形成原因可以重点突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流水侵蚀等,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案例展示的图片只是很少一部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更多关于地貌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开阔眼界。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自己举出更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方便理解和记忆。

二、用案例印证地理原理和规律

地理原理和规律是地理事物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蕴藏于地理事物外部表象中。客观现实的地理案例多为地理事物外部现象。一个好案例能反映地理现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等,由浅入深,从复杂的地理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举例: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城市大多是一个个的点,而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可看到每个城市总是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常见的城市形态,而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则受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交通线路发展的影响,往往形成条带状或组团状的城市形态,如图2所示。

思考:①图示地区的城市形态分别属于哪种类型?②试分析影响其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请与同学讨论这些城市形态的优缺点?

对于城市,高中学生一般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但这些知识绝大多数是以某个具体城市而孤立存在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帮助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性思考。上述“城市空间结构”一节的案例使用多个城市实例,通过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总结出一般性的地理原理。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探究城市的利用方式、城市空间结构,建议将城市示意图和景观图结合使用。

三、用案例检查和反馈学习成果

地理学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通过案例教学,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除教材中的案例,教师还可设计课本以外的其它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例:常见的岩石如何区分?如何形成的?

当你经过学校大门、一座纪念碑或一栋大楼时,请停下来仔细观察,它们很可能是由常见岩石建造的。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岩石碎块、有机物质、火山玻璃及其它天然物质的混合物,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或许在家附近就能发现多种岩石。常见的岩石有三种: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可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形成地壳物质循环。

(1)分组发放常见的三类岩石(图3)。

(2)根据教师发放的三类岩石,查阅资料(专业图书、网站),分别从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密度等)、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包括各种矿物的含量等)、化学成分等方面描述其特点,并做好记录。

(3)学习本节内容,尝试分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其形成原因。①列出能发现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地理环境,阐述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②列举能发现沉积岩(页岩)的地理环境,阐述沉积岩(页岩)是如何形成的。常见的沉积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③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了片麻岩(变质岩),描述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不同特点,并阐述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常见的变质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

(4)三类岩石可相互转化完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请参照课本第57页图2-3-13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设计完成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图,并分析其中的条件。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由于全国各省份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初入校园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层次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无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更具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得基础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无法都得到最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计算机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将从多个方面推进,该文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该校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分层次地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就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1分层次改革总体思想

我校根据教学现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改革在遵循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活化了计算机教学。新生入学后,统一参加我校组织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划分出免修和必修两个级别,依据级别的划分进入不同的计算机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依据水平测试中的各个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成绩、结合改革后的课时,以“任务为驱动,案例为导向”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教学模块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分层次教学案例库”,即为免修生和必修生中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案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切合其需求的计算机教育,使计算机教学更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案例分层次设计

(1)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准予免修该课程。免修的学生虽然可以不必与其他学生同在课堂学习基础内容,但免修不免考,仍然要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安排了指导教师,他们需要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会定期对其学习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导。此层次的教学案例需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设计,在该校原则上要求由多年教授办公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师完成设计。原因是,对于这部分基础比较雄厚的学生,如果提供的教学案例过于简单直接,学生会缺乏学习兴趣,案例必须突出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设计性。该校是应用型大学,因此我们将很多学生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知识增添入学习范围,这样可以使该校计算机教学向着“合格职业人”的培养靠拢。例如:word中的“论文排版”案例,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即使是底子较厚的学生也对毕业论文排版案例兴趣度极高,虽然其中包含了一些实验难度较高的索引目录、分节符控制、奇偶页页眉页脚控制等问题,但学生们都能够通过交流、查阅资料、查询网络等方式解决。excel部分、ppt部分,指导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列出,要求学生将自己模拟为职场中的特定职业人,自主设计办公案例,数据源、主题均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设定,设计中必须涵盖教师提供的知识要点,增添自我开拓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分,这恰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设计创新能力,还可以选拔出一些未来在计算机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尖子学生,为其提供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树立学习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增加计算机学习的内驱力。

(2)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的成绩未能达到80分的同学,必须按照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到微机实验室完成该课程的正常学习。这部分必修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如何实现分层次教学,这是该项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除了从教学形式上组建学习小组,为每个层次选拨学习组组长来辅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包,其中的教学案例、办公案例细致地划分为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基础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例如:word排版中一个经典办公案例“邀请函”设计,在分层次案例设计的方案下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仅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完成邀请函的简单排版;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厚一些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邀请函;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籍上查询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应用,完成邀请函的批量制作。这种分层次的案例设计,特别适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气氛真正的活跃起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网页设计教学;应用研究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型人才需要越来越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只有引入新型教学法与新型教学理论才能培养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而案例式教学法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能力,是网页设计教学中可以应用L试的一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案例式教学法在19世纪末期由美国哈弗大学兰德尔教授提出,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以“抛锚式教学”为原型,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和事件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更加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又被称之为“实例式教学法”以及“基于问题教学法”。通常情况下,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即案例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案例讲解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案例,教师放弃以往的逻辑性讲解,采用案例直切主题。而案例分析法又被称之为“案例讨论法”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程参与性,以讨论或者分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各有不同,如在网络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进行典型网站设计,让学生对典型网站进行分析规划点评,从而进行创造设计。第二案例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所不同,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案例、理论、案例这一过程,既以案例为出发点又以案例为落脚点,这样学生既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也可以实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是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概念,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首先网页设计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各种计算机技术的熟练应用,如photoshop图片制作、Fals、Dreamweaver等小型网站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有很多,由此可以看出网页设计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为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各种困难,但若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一些特殊的网页与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去理解这些概念,这就攻克了以往教学中的难题[2]。其次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占有者同等的教学分量,体现出了“教”与“学”的平衡,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抒发自己的意见,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所以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这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有条不紊的教学组织模式,整个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合理选取案例内容,发挥案例教学价值

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网页设计教学时,教师能够选择合理的案例内容,是发挥案例式教学法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关键。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案例内容时,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原则,教师选用的教学案例最好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案例,切记不可使用华而不实的虚拟案例,同时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予自身启迪和收获,如京东、聚美优品的网页设计就是符合以上几点原则的案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3]。其次要具有关联性,也就是案例内容与学生训练的课程知识具有关联,例如在学习“网页标题栏设计”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百度网页标题栏,腾讯网页标题栏作为案例,向学生讲解网页标题栏的设计样式与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最后选取的案例内容要具有实时性,网页设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时刻学习最新的知识,学生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选择的案例内容也是如此,必须要将现在最新的网页案例与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创新思维。

3.2明确案例教学步骤,养成思维习惯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知道,案例式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案例式教学法强调案例、理论、案例这一过程,以案例出发又以案例落脚,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和协调性,因此教师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网页设计教学时,必须要明确案例教学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良好的网页设计学习思维习惯,具体而言,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时,整个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案例选择、学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案例评析,案例教学组织贯穿一条主线,即发生了何种问题、问题因何而起、问题如何解决、日后采取何种对策,这就是案例式教学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案例式教学的这四个步骤,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网页设计能力。

3.3注重学生讨论分析,加深知识认知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谈论为线索,通过学生自身对案例的分析,加深知识认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分组谈论是案例式教学法应用的一个核心环节,为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摇要将案例问题面向全体,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教师无法对知识进行逐一解释,为此在进行案例点拨时,教师可以采用聚焦式的启发方式,对案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点拨谈论,然后选派小组代表提出本组的解决策略,其他学生倾听发言者讲解,最后教师在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通过这样的案例式教学训练,不但可以为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

总结:

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案例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的正是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法与网页设计教学十分契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黄丹丹.网页设计教学中激发中职生的创造潜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1)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在职校要顺利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力;为了提高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生活中的项目案例开发中,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得出将案例教学运用到C语言程序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案例的演练,实现学用结合、学生一毕业就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从而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建立宝贵的自信。它倡导将岗位工作中会遇到的程序设计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以提高以后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1.案例教学的提出

什么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特点

2.1明确的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2客观真实性。

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2.3较强的综合性。

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案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3.1个性化原则

案例就是对实际情景的叙述。专家理查特在谈到教育案例时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2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的使用必须考虑案例产生的时间、背景和条件。案例最先出现在法学界。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兴起,项目的开发离不开案例的设计,案例的使用。尤其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堂,引用了案例教学法,对各种案例的分析、设计、规划和实施。

3.3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案例应该反映真实事件,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伦斯说:“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3.4互动性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作为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启发性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不能置身事外,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做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

4.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正如一个项目开发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一样,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组织者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组织、引导、记录、启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4.1明确案例教学目标

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教学方式,虽然教师把教学的主角让给了学生,但决不意味着教师置身事外。相反,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需事先花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

4.2案例分析演示

案例分析不同于传统讲授中的以辅助理解所授理论知识并处于教学活动从属地位的举例说明、也不是以分析特定的案例为主线来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

4.3选择案例

程序设计课都配有教材,里面已准备了十多个综合性案例资料,既有已决问题案例,也有待决问题案例即分析决策型案例,还有设想问题案例,这三类案例分析难度依次提高,在一个学期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4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的成果就在这里产生。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讨论能顺利展开,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成果,教师应全面策划,充当好主持人角色。

5.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

有效的案例教学。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三导“作用。”导航“领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导游“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导演“指导学生进入角色,置身于”问题“之中,控制讨论进程;

5.2案例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实现思想交流、达成共识、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发言的多少,沟通的把握,沟通方式的运用等,都直接影响了课堂引导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5.3必要的理论准备

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是实际问题的客观描述,对案例进行分析涉及到许多相关知识,对新开设的课程,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缺乏,在学生基础理论不健全、不扎实的前提下如果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分析案例,大多数学生既不会提出问题,也不会解决问题。因此案例教学必须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做必要的知识储备,然后再运用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晶晶.对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阶段和实施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的探讨[J]今日科苑.

[3]翟文宪.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96,(01).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7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国内许多老师和学者都将该方法应用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刘声田老师就案例设计思想做了详细研究,并总结案例的构建方法,吴海珍老师采用关联案例教学法,强调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生活、专业相关联。本文借鉴这些老师的思想,并结合生态学的部分思想,总结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生态案例教学法,希望通过该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如上机操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型,屡教不改型,经过对这些问题认真深入分析,发现在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VB程序设计教材自90年代沿用至今,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学生希望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程序,而不是简单模仿教材中的传统知识。

(2)知识点零散分布,不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固定不变,但是教学时间却在减少,学生脑海中存留的是碎片化散乱的内容,所以要在各个知识之间建立前后联系,否则必是前学后忘。

(3)验证性实验过多,不利于计算机思维培养。VB程序上机实验多是验证性操作,导致学生上课时只是照猫画虎输入,并没有真正理解代码的含义。

2优化案例库设计方案

将生态学的发展观、动态观等理念融入案例设计中,把案例设计视为一个多元的,生成的,复杂的,但又是统一关联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利用案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争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构建案例系统:

(1)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激励为推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而这个学习兴趣是需要保持的,不能因为感觉到困难就畏缩不前,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长效学习的意愿。

(2)以程序游戏代替枯燥概念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重视概念的讲授,但是这些概念对程序开发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将会舍本逐末,可以将枯燥的概念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程序,并且,将游戏设计为开放式的,通过不断改进来完善程序功能。

(3)以鲜活案例提高有效参与度

常变常新,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活力和吸引力,鲜活的案例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更新,在教学中加入平时遇到的计算机应用实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参与性,还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模仿,设计程序,从而促使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养成。

(4)以专业案例激发学习欲望

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会使学生感受到程序设计思想是可以用在他所学的专业课程中,对他现在以至于将来的学习是有帮助的,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纵横布局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将教学过程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条主线。结合案例库,发挥层次培养作用。

第一阶段(3-4周),针对学生反映的“概念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学”等问题,将实验内容进行悦趣化处理,将语法规则、算法思想融入趣味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第二阶段(7-8周),将前一阶段的基本验证型实验升级为设计型实验,增加了代码调试、组织、检测等实验内容,大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频繁,会在实验过程中探讨代码是否可以简化,程序的功能是否还可以继续增加等问题。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交通设计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79-01

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tureBasedLearng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际效果、实施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1]。pBL教学法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玛斯大学医学院,基本教学程序是:临床病案问题自学讨论总结[2]。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种主流教学方法。近年来pBL教学法试行结果证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LBL),pBL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造型、实用型、开拓型人才。目前,pBL教学法只在国内医学和某些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中进行了试点,但是在工程学科尚未得到有效应用。

“交通设计”是近年来逐步形成的改善城市交通的应用技术,目标是对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最佳改善交通的方案;同时交通问题一般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局限性,难以有标准答案,更需要发挥创造力和集体智慧。因此,在交通设计课程中会安排案例教学课程,但是,传统交通设计教学模式如何与pBL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难点。我们尝试在交通设计案例教学中采取pBL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被试与方法

1.1被试

将交通工程专业2009级2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名,对照组26名,分别实施pBL、LBL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前期基础课学习、入学成绩、男女比例、出勤率无显著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1)课前准备:编制交叉口整治的pBL案例,授课前2周将pBL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2)分工与讨论:随机分为2组,每组13名学生,分配工作角色,提出目标、问题,形成讨论提纲。(3)精读整理: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交叉口整治的问题表征、致因、方法等进行精读与整理。(4)小组讨论,相互发问、应答,并记录在案,形成小组总体意见。(5)大班讨论,各组指定1名代表发言,并由学生总结,教师作必要补充。

1.3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并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统一考试,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比较,问卷结果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交叉口案例分析客观题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交叉口案例分析主观题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本研究结果表明:

(1)pBL和LBL教学模式对学生基础理论成绩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可认为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作用趋于一致。

(2)实验组的案例分析主观题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模式在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优于LBL教学模式。

(3)绝大多数学生对于pBL教学模式在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设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团队精神方面持肯定态度。

3讨论

(1)LBL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

LBL其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知识系统,课堂信息量大;由于知识的流动是单向性的,即教师-学生[3],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创造性不够。

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pBL教学模式挖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上,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理念:“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行为习惯”,在实际应用中,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发扬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pBL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处于辅地位,教师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激励者[3]。总体而言,正如旅游中导游角色,最重要的是将知识如同优美风景一样展现给学生,同时也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走在正确道路上。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掌握pBL教学模式,具有驾驭课堂的技能。

总之,pBL教学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改变了传统的工程专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适用于交通设计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分析能力和学习效率,最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交通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9,21(1):73-77.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9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选择好的案例教学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对于《网页设计》课程来说,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包括的要素有:(1)展示的案例页面整体设计美观,功能实用、易用。(2)页面要有标志性图片。(3)要有导航栏。(4)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实用知识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从系统分析和设计角度讲解软件的功能分解,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软件分析和设计。要通过实际网页制作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教学案例的理解,逐渐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如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二、《网页设计》案例教学应用示例

1.教学案例效果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之初,教师向学生演示“蝶与花”网页的实际效果。这个网页中包含图片、文字、表单和控件等元素,由于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合理,这个网页的制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赶快学习并亲手制作的冲动,有利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工作开展。图1是“蝶与花”网页的实际效果。

2.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蝶与花”网页的特征,归纳制作“蝶与花”网页要用到的素材、文件和相关知识点等。“蝶与花”网页要用到的素材和文件包括:七个JpeG图像文件和一个文本文件。“蝶与花”网页要用到的知识点包括:(1)表格的插入及属性设置;(2)单元格的拆分、合并及属性设置;(3)图片的插入及属性设置;(4)图像合成及处理;(5)marquee标记及属性设置;(6)超链接标记及属性设置;(7)表单的插入及属性设置;(8)控件的插入及属性设置;(9)行为的添加及修改;(10)网点的建立与管理。接下来教师实际演示“蝶与花”网页实际制作过程,教师通过Dreamweaver软件在真实计算机情境讲中解网站的建立与管理,相关网页标记的插入及属性设置等,这样学生就在真实的教学案例中体会到网页制作过程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既学习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

三、结语

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考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注重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偏离了法学教育既要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目标。

一、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法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教育大辞典》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或优势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传统讲授法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丰富法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不过是实践教学和发现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交叉。[2]

我国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来源主要有:法院的判例、老师杜撰的案例、未经法院审判的案例。按照英美国家严格的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是案例教学法了,但在我国通常来说仍然把它归为案例教学法范畴。[3]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现成的案例,但却难以把民法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统统包罗进去。为了有助于整体认识掌握民法体系,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设计,于是本文提出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就是设计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法理论知识的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样三个特点:实践性,这是首要特点。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是自身特点。综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不是对某个民法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通过一个案例来展开涉及多方面民法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性,则表现在教学案例的加工上。“民法是实际生活的翻译”。生活中,每天都上映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件,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法律。对它们进行加工,将许多民法知识镶嵌在其中,也就是说对案例进行设计,服务于教学。综合设计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综合掌握民法知识。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或优势是: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案例和讨论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精选、设计相关案例,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对教学原则的理解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首先要真正理解和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无法代替学生阅读、和思考。教学前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问题点。比如做一个教学调查,提出你认为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是什么?该怎样进行?你感兴趣的案例及困惑等方面的问题,从中把握学生想知、不知的民法知识。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个别发言、分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又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应该也不能够决定教学过程的进程和方向。只有教师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掌握和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对案例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掌控,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考验,这也是综合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搞好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前提。选择时应注意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设计时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注重体现综合性,即设计出结构严谨、深浅适宜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例如选取社会上的某些典型的侵权案件,结合校园中的个别事件设计一个综合案例来学习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安全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对侵权责任法等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一些校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消除。

四、对教学环节的把握

在民法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安排大约12-16课时进行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活动。具体将每次教学活动分成两个环节依次进行,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教学环节之一:用案例理解法律。即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以案学法目的,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运用能力。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环节之二:用法律思考生活。即通过案例讨论,目的在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民法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应还在于培养学生按照法律逻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从“普通人”向“法律人”的转变。因此,在民法教学中,须通过讲授制度规则并将其适用于实践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并使其明确领会各种法学方法的存在与适用,并逐步确立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3]注重案件事实与法律和法学原理的关联推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法律适用及推理能力,并对重点问题给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例如安排学生认识和讨论保山的“上把子”民间习俗。

保山民间有一种叫“上把子”的习俗。每个参与者每月出等额数量的钱叫“上把子”。其中一个参与者是组织者,对相关事宜进行组织管理,俗称“把头”,轮到自己拿钱时叫做“结把子”,结把子的顺序一般是通过抽签决定,或者是相互之间协商确定;利息高低根据时间长短由相互之间进行约定,先结把子的往往要负担相应的利息。例如aBCDe5个人,每人每月出1000元,即为上“一把”,时间就为五个月。第一个月a“结把子”得5000元钱,以后的每个月他要支付150块的利息,即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二个月B“结把子”共得5150元钱,即BCDe的各一千块和a的1150元,以后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三个月C“结把子”可得5300元钱,包括CDe的一千块和aB的各1150。以此类推,第五个月e“结把子”共得5600元,包括aBCD的各1150和自己的1000元。所以对a来说,他就是跟大家借钱的人,借了后每个月必须支付利息和本金。对e来说,他就是借钱给大家的人,每个月投入一千元,在五个月后得到600块的收益。对C来说,他既未付利息,也无收益,但在第三个月拿到了5000元的周转资金。上把子的人数一般扩展为12人以上,每把钱数为500-2000元不等,一人也可上“多把”。因为“上把子”一方面可以灵活、方便、快捷地解决个人的急需资金,另一方面又可以灵活、高效地储存、利用闲置资金,因而在保山农村、城郊社区和一些单位拥有一定的市场。当然,由于参与人数的扩大和其他多种原因的影响,也使得“上把子”习俗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评价分析,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民间法的概念、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民法基本原则、债权等知识民法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目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民法学教学是不能离不开具体生活实践的。主要的做法是利用已建立起的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民法;积极进行院校结合,聘请资深法官进校讲学和指导。总之,民法学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生实习、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法律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吕俊玲.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7

[3]蒋明华.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2009.10

[4]郑永宽.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优化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