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十篇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十篇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2:25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1

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要做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首先需要理清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及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界定,以达到改革的目的。

(一)两者的关系按照目前的现状来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非常简单的关系,即拨款关系。从表面来看,预算会计是政府中的主要会计,但其实不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同,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预算会计的职能是对政府财政支出的预算批准及执行,它虽然能够在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付款”以及“拨款”的流程,但却缺少后续的过程跟踪和记录。而财务会计则是把执行过程的后续任务进行接收、记录等等。因此,理清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之后,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政府部门中,多数进行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综合体,虽然政府将两者进行了简单的结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1、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记录不完整。一方面政府现有的预算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存在不完整状态,导致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有很多是缺失的记录;另一方面预算会计只对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最初阶段进行完整的记录,但流动中的资金运动没有进行很好的跟踪记录。因此,预算会计在这方面仅仅做到了对财政的预算与执行,在职能上并没有向资金流动的交易层面进行延伸,从而导致了政府一类的公共部门在财政资金记录上含糊不清,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状况。2、财务会计反映的资产负债不全面。政府部门中的财务会计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即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不够全面。目前,政府部门的财务会计并没有把一些非货币性的、公益性的活动项目纳入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对于政府部门的财务业绩以及相关的责任没有做更全面的核算及负责。只是在拨款时对相关的表面的资金流动进行记录,却不能对公益性的活动支出做出详细的确认和计量。这样也就使社会公众以及国家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情况缺乏掌握和了解,同时对政府的财政管理秩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加大了政府财政风险发生的几率。3、政府部门中的会计目标不够明确。我国的政府会计目标,不只需要满足财政预算的需求,更需要的是能够满足国家对会计的要求,即国家的财政预算管理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同时还要将政府的公共管理需求纳入职能范围,从而为其提供准确的资金流动信息、财务的盈亏状况以便相关部门使用。当前的政府预算会计还存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确认、核算、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存在缺陷,例如会计科目不健全、核算方法不全面、报表体系不科学等。因此,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需明确会计目标,实现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更好结合。

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结合

现阶段,在执行政府的财务任务时,其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经进行了简单的结合,初步呈现出互补的状态,这就使政府中的会计体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主要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以及协同来达到结合的效果,同时对会计的基础、科目、报告、功能等进行协调以达到完善政府部门的会计体系的目的。

(一)确立方法目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有简单的结合及互补,但方法还需要完善与改进。第一,由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度规定不明确,两方的职能范围相对较小,导致单方面的跟踪记录或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在这方面应该对原有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以修订后的会计制度来规范其职能范围,同时约束其行为,达到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监管的目的。也能够实现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记录,并且反映这一预算目标。第二,要做好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的完美结合,就要完善其体系。预算会计的任务就是预算相关部门所要预算的目标,或者是预算其执行的目标需要付多少款以及执行之后的结果预算,其目的就是实现该部门要实现的政策或公益性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对活动进行结果预算。而财务会计则是对其活动中相关部门所接受的资源以及耗费情况加以记录,以及对在活动中怎样分配资源进行记录和评估。因此,两方各自的职能就是在活动中进行衔接。因此,也可以重新建立两种会计制度,明确两方各自的职能范围,适当扩大职能范围,使其在进行资金预算和评估时互相有交叉点,并且在衔接环节的监督和审查上做的更好。两种方法并不发生冲突,在某些规定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实行相同的制度,例如行为标准,工作方法等;另一些具体方面,可以为其分开制定规则,例如在会计报告的制作上。重要的是两方所要衔接的点,一是在于预算会计预算的资金情况就是财务会计要记录的接收资金,另一个点就是两方都要实现其预算的目标以及能够很好地实行政策。目前的制度只能很好的实现第一个衔接点,第二个衔接点在执行过程中体现的还不够明显。所以,政府在制定会计制度时,无论是一个整体制度还是两个不同的制度,都应该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当做一个整体,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别管理与结合。

(二)实施策略1、分类处理。确立了方法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怎样实施。要能够有效的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就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状况以及负债信息进行全面的反映。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一些重大活动项目及政策的实施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要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活动进行分摊处理,对财政的支出状况及政策实施类型进行很好的分类,以便在发生错误时对相应的部门和负责人追究责任并且及时挽救。2、互相学习。在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以财政的流动为主要的关注对象,预算会计的存在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流动,财务会计的存在则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接收,这些信息数据都是会计信息,都是应该确认及准确核算的。然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对双方的工作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不了解双方的工作流程就会导致工作中的某一环节衔接不上。因此,要做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应适当使双方在对方的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适当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财政流通过程中的衔接环节。

三、结语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2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预算;协调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越发的密切起来,刺激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里,我国财政管理遇到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受到了更加严苛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展现我国财政部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其中包含着新高校会计制度,为我国会计核算以及财务预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趋向于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得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更加的有效。

一、分析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

(一)会计核算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会计的本职工作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监督与核算,这也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对已经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性、规范性的监督以及核算,并着重的强调需要监督核算的经济内容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过去的[1]。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的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体现出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2]。在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其中囊括着学校日常工作中收付的各类款项,学校工作环节中的有价证券,学校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学校财务的增加和收况,学校所有债务债权,学校国定资产的增减,学校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阶段性财务管理成果等等方面进行着详细、科学的计算和处理,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3]。

(二)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同样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未来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预算,反映的是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会发生的务情况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我国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涵盖着多方多面,其中主要集中在学校现金流的财务预算,学校相关利润表的财务预算,学校资产负债表的财务预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等院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使得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相关决策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化和具体化,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需求

经过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将政府的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集中支付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有效的融合到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中[4]。新高校会计制度将以前分类不清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并依照了相关的功能科目做出了更加科学的明细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对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将一系列的收支类科目依照相关的会计功能分类科目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设置,并且区分和细化了财政拨款与非财政拨款的区别,同时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明细进行了相关明确,提高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在协调性方面出现的困境

(一)未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显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低下,远远的落后于各行业领域中其他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高校对自身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管理力度较弱,造成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的体现。

(二)经费投入的力度较差

在高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有多数的高校在日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里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极大,对高校的日常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很多的高校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负债,高额的负债资金使得高校日常的财务管理任务艰巨,对高校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联系度较低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很多高校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依据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对一些具体的项目支出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同时也没有系统的控制管理质量[6]。再加上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预算项目是由不同的两个财务部门进行指定的,使得会计核算的明细不够明确清楚,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科目设置与财务预算支出中的相关核算工作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会计工作人员随意的扩大、修改会计明细内容。

(四)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科目较多,复杂繁重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使得财务预算管理项目与会计核算相关明细科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高校的财务预算项目众多,比如一些个人款的缴纳收支,在高校特殊的管理环境中,很容易使得简单细小的工作变得极为的繁琐和复杂,这就需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这些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但是有一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单一的账务环节中,对财务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单一的个体账务不断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财务工作,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又消极对待工作,依靠极为模糊的记忆,对这些财务进行预算工作,制定出相关的预算表,并提交给会计核算工作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部门面对积压的预算表,缺乏工作耐心,从而导致核算的工作效率降低,使得学校在资金使用情况上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错误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高校在会计工作的开展环节里,财务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偏差,导致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高。一些高校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极为的不均衡,导致高校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由其他的财务部门身兼两职的担负着财务预算工作,并没有配置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才,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不高,对高校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起到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协调性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在制定推出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使得会计制度更加的完善。而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需要高校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高校要创新资金的筹集渠道,要将传统的单一式资金筹集渠道向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发展,使得高校的筹集资金来源更加的宽泛。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在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要将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并同时要保障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的质量。并且高校在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使得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能够有据可循、有理可查。另外,高校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方式,从而将高校的资金利用率有效的提升起来。

(三)实现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的广泛,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各行业领域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财务预算工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将会计核算明细类科目与财务预算目级科目进行统一化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以及更新做到时效性,便于两者之间的管理标准逐步的达成一致,能够快速的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工作的关系应该是极为紧密的,是相辅相成的,财务预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计划,从而提高经济活动开展的经济效益。高校中开展财务预算工作,是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季度的,也可以是年度的,主要包含着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工作集中的反映出阶段性高校的经济收支情况与资金的使用情况,是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会计核算主要是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系统的记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会计信息。高校通过会计核算,总结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并直观的反映出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只有将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使得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着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落实,为了使得高校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达成协调性,积极的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庆.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核算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15):101-102.

[2]刘万琼.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6(10):39+41.

[3]刘珍芳.浅议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当代会计,2016(03):56-57.

[4]余琦.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基于会计利润核算角度[J].当代经济,2015(16):106-109.

[5]刘玮.基于新高校会计制度刍议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的协调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236.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3

预算会计论文4000字(一):关于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探析论文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强化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预算会计更好反映单位预算收支、更加满足预算管理需求的必要性;侧重从业务和财务融合角度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预算会计;工作效能

引言

2019年1月1日執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强化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尝试从业务和财务融合角度,对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进行探索。

一、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现状

财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印发的《制度》,与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相互补充,共同规范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构建起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依法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核算。

会计核算属于财务会计分支,包括单据审核、支付资金、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内容,在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因为具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河北省使用财政一体化平台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自动生成大部分财务会计凭证和预算会计凭证,但仍然有部分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职业技能判断是否编制预算会计凭证。预算会计工作效能还需要继续完善。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一项简单、技术含量低、重复性高的业务,目前,会计人员处理报销单据、对账、报表等工作仍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较少顾及预算收支管理的分析和报告。会计人员长期单一从事核算业务,不利于其自身成长,预算会计工作效能发挥不完善,也不利于单位管理水平提升。

二、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必要性

(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效能提高

搭建广阔舞台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把大量的数据资料汇集到会计信息系统,多维度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差旅费报销为例:对比纸质单据报销,公务之家系统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具备很多优势,可以实现出差申请、差旅预订、公务卡在线支付、报销申请、公务卡还款、会计记账等全流程电子化。出差人员完成公务卡支付后自动获得行程相关电子票据;差旅结束后,出差人员在线提交报销申请并发送到单位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在线完成报销审核审批后,系统通过预算单位财务客户端生成会计记账所需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所需数据,即可进行报销处理、核发出差补助以及公务卡还款,整个差旅管理过程实现了电子化。通过互联网公务之家与财政内网一体化两个平台的结合使用,差旅费报销效率明显提升,对单位业务工作开展带来便利。

当前,除了差旅费报销业务,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其他支出领域,信息化的实现程度还比较低,加强财务数据自动化处理,还需要逐步扩大线上申请和审批的业务范围,尝试通过网络完成更多收支环节,将涉及的电子凭证在线上系统自动整合成基于国家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的电子凭证数据集进行传输等。预算会计整体化解决方案的探索工作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信息技术在预算会计效能提升方面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二)单位业务发展对财会人员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形式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财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基础上,财务人员需要用财务管理意识配合业务活动开展,立足行政事业单位行业特点和业务实际,更多了解业务活动对财务管理的需求,理解数据背后的业务内容的同时,帮助业务部门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业务开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适应单位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会议费的财务审核为例: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预算单位会议费支付管理的通知》(冀财库〔2019〕17号),将省级部门预算中的会议经费支付方式由授权支付调整为直接支付,对省级机关会议费支付业务加强规范。审核会议费时,会计人员要根据本单位会议费预算、用款额度和会议召开实际情况,切实履行对支付申请、原始凭证及附件的审核职责,仔细审核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经定点会议场所盖章的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明细原始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对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会议费支出,还应审核其是否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业务工作不断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亟须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尽快学习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完善更新知识结构,发挥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防范单位内部风险隐患,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用。

(三)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内在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治理能力优化和管理水平升级,推动着预算会计工作不断提升效能。在职能转型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传统会计重核算轻管理的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同样适用,它指导财务人员通过有机融合财务内容与业务活动,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满足单位内部管理需要。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逐渐引导所有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活动中,通过预算将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会计人员应抓住预算会计转型的机会,适应单位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提升预算会计工作效能,配合业务部门分析总结预算执行情况,稳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三、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的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单位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单位规范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长效保障机制。仍以会议费管理为例:(1)健全会议费管理办法,完善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落实会议费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2)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未经审批的会议不得纳入部门预算;(3)完善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超范围超标准开支或者存在其他不符合规定的会议费,不得办理支付审批;(4)完善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必须按照批复的会议费预算指标办理,支付内容要符合预算安排、符合政策规定、手续完备、按规定参加政府采购等。单位在不断健全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在内的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运行,会为预算会计提高工作效能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二)优化提升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

管理能力

会计人员要不断优化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够精准、高效完成预算会计工作任务。以资金支付为例:在职人员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以及物业补贴和取暖补贴,同时发放给职工个人却分别在不同项目列支。在职人员通讯补贴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的“邮电费”明细列支,交通补贴通过“商品和服务支出”明细“公务交通补贴”列支;物业补贴、取暖补贴则在“工资福利支出”的“津贴补贴”列支。在财政一体化平台进行支付操作时,制单、审核、复核更加需要细心严谨,减少回退,确保资金准确快捷支付。会计人员只有熟悉单位预算编制内容及其执行(包括内部调剂)情况,熟悉支出经济分类中各科目内容,才能较好完成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会计人员要端视工作态度、勤于专业更新、注重财务与业务双能提升,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创造业务场景,让业务模式财务场景化,使得业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财并支持财务工作;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三)加强预算管理和业务工作前瞻

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共同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它们是整体工作的一体两面,互相统一、相辅相成。河北省财政厅《省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冀财预

〔2016〕153号)规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办理资金支付,并对资金支付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会计职能也要从重核算向重管理决策拓展。财务人员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明确财务目标,了解业务运行,提高业财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同时,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也要更多思考业务项目,通过业财核对加强自身学习,降低业财冲突促进业财融合,与会计人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为财务工作提供必要素材和支持依据,进而提高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能力。

(四)适当发挥社会咨询机构作用

2020年1月3日,财政部公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財政部令第102号),该办法强调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是国家机关,各级国家机关可以按照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采购属于自身职责范围而且适合由供应商承担的服务事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因其负责直接提供特定领域公共服务,不能作为政府采购的购买和承接主体。在提升预算会计工作效能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发挥主体作用,适当借助社会咨询机构力量,可以促进专业工作更好开展。在实践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购买服务要建立健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对采购拦标价格进行充分论证,严谨确定费用定额标准,加强项目履约管理,及时掌握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不断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理性对待咨询服务机构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财务人员要将业务思维与财务专业相结合,全面细致考虑项目支出需求,严格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为单位提升预算会计效能和整体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

广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善于学习,强化学习,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能,更好推动单位整体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

预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学生不断增加,职业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资金来源途径越来越多,资金的有效管理、合理的分配运用,都需要预算会计工作的大力支持,需要预算会计合理地规划资金的使用,而预算的执行效力是资金合理运用的前提,所以学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预算会计的重要性,意识到预算执行效力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与广大职工共同努力,全面提高预算会计执行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预算会计;会计执行;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资金状况,更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但职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实际应用时,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预算会计在职业学校中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作用,另外,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运行的保障,致使预算会计的全面开展受到了阻碍。

一、提升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会计业务往来的需求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比较简单,由会计工作人员对职业学校的财务支出进行整体的概括,在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中,会有很多会计业务,而单一的会计核算已难以满足会计业务的需求,伴随着职业学校会计业务量不断增长,如果一直采取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将无法如实反映职业学校财务的真实状况。所以需要提升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

(二)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如学校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导致学校财务部门面临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而预算会计管理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始终围绕着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预算会计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合理分配职业学校的资金,将资金的使用方式都明确表示出来,财务管理根据预算会计进行账目处理,能够确保每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通过预算会计的有效执行,改善财务管理资金账目不明的现状,每项收入和支出都有出处,使职业学校的财务账目公开化、透明化。

二、职业学校预算会计现状分析

(一)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是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职业学校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也能够得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安排。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属于经济管理,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其主要作用是对经济实施调控、对所有工作进行开支前的预算。当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预算会计的重要性,积极建立了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以促进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预算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会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职业学校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方针,逐步完善内部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

(二)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职业学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一体化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很高,由于职业学校会计业务增长,核算数据不断增多,会计核算准确性被降低,导致运算错误。这需要职业学校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运算错误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核算调整。

(三)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够

职业学校财务信息不够透明,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重要信息披露不够。职业学校的财务状况没有进行客观的展示,资金状况没有真实显露,需要职业学校在今后的财务管理中逐步改进和完善,会计人员应公正、公开地进行会计报告的编制,将职业学校最真实的财务状况展现出来。

三、职业学校预算会计执行效力有效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建设

1.设立预算会计管理部门

职业学校要认识到预算会计的作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部门,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执行有效的预算会计,具有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在学校内部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宣传,与学校的各个部门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规范化管理学校经费的支出与分配,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提升学校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

2.完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

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是执行预算的制度保障,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学校活动有序进行,使职业学校的活动都有制度依靠。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是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准则,能够约束学校职工的行为,使学校的预算会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確定预算会计管理地位

要保证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确定预算会计的管理地位,预算管理部门具有管理控制财务部门的权力,财务部门要按照预算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第一,执行预算中,要求财务部门下发财政预算数据和处理经济业务时要有根据,财务支出要有报销票据;第二,执行预算时,定期检查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监督部门的预算执行状况,发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及时解决;第三,执行预算结束后,要对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执行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考察,确保预算会计执行的有效性。

4.建立执行预算的绩效考评制度

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提升,需要绩效考评制度保驾护航,通过奖惩措施,激励学校职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提高预算会计的执行效力。学校的各个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执行预算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绩效考评制度,激励员工规范执行预算,实现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完善执行预算体系建设

1.落实预算执行责任

职业学校执行预算涉及每个职工,在建立执行预算制度时,要考虑执行预算的综合管理,每个部门都应纳入执行预算体系中,每个部门都要设立执行预算标准,将执行预算意识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使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执行预算的责任意识。

2.执行预算权力下放

完善执行预算体系建设后,要将执行预算的权力下放,将执行预算的权力赋予相关部门,同时也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分配,按照等级区分,部门在行使权力时,要注重管理的规范和标准,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加大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控制力度

1.控制预算调整机制的时间

职业学校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有些影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学校在建立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保证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正常运行,相应的也要建设辅助调整机制,由于预算调整具有不可预测性,调整机制的建立需要耗费学校的时间和人力,在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运行期间,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机制调整中,所以要严格控制建设调整机制的时间,避免人力和时间的过度浪费,需要设置领导小组,对调整机制进行专业的管理,保证预算会计管理有序进行。

2.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

职业学校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要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融合,两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相互弥补、相互配合,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执行,执行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影响着学校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而预算执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学校的费用支出,保证费用支出的合理性,确保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加大预算分析的控制力度

职业学校的預算会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对执行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资金的流入,忽略了会计数据的作用,没有具体分析会计数据的来源,长时间的运行下,财务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职业学校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根据以往数据,与现今数据做对比,将实际支出和预算数据做比较分析,确定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作为下一学年预算会计的参考。预算分析要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预算分析包括学费收入、人员支出、学生人数等关键信息,通过预算会计,判断学校本学年的财务收支是否平衡,如果收支失衡,使用预算调整机制,将影响因素排除,实现预算额度与实际支出额度的平衡。

4.实现预算会计控制全面信息化

职业院校要建设预算会计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预算会计执行效力的信息化管理,将职业院校的预算会计信息下发给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执行预算工作的参考,系部将执行信息反馈到管理系统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各系部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支出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给出调整建议。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4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结合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7)12-0119-02

一、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设施、公共财产以及公共管理等问题。现阶段,我国也正在对公共财产以及公共管理等进行改革,而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预算会计很难满足改革的需要。对此,将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一)政府会计目标的层次性需要

政府会计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解除共同委托责任。对此,基于公共委托能够有效保证公共财产资源的限定用途。也就是说,政府会计预算能够全面反映政府资产的负债情况以及其它资产信息,帮助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更准确的对公共服务成本以及政府运营效绩进行评估,进而实现对公共委托责任的解除。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是针对不同的会计目标而服务的,当会计的目标是预算合规性控制之时,预算会计系统就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它能够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如实的反映和控制政府的相关预算信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预算,在对资金流出和流入的控制方面作用很大,并且能够满足政府财务预算的合规性要求。当会计的目标为效绩管理之时,财务会计则是不可或缺的,它在提供政府财务信息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功能不同,服务的会计目标也有所不同,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分工协作,能够实现会计的优势互补,并满足政府会计目标的层次性需要,进而不断促进政府对于公共委托责任的践行。

(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使用者差异性的需要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来源都是政府的各种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其主要差异就在于预算会计的重点是核算并反映政府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并实现对预算资金的控制。财务会计的重点则是要核算并反映长期的财务资源的使用情况,它所包括的内容既有对年度收支信息的预算,又有对年度前后会计信息的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的财务资源控制,而且还关系着政府财务资源的存量控制。

另外,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使用范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差异就是使用预算会计的信息主体大多为与预算有关联的单位,包括政府内部以及其他与预算关联的组织。财务会计使用者的范围则更为广泛,不仅包括政府部分和权利机关,而且还包含社会上的公众群体和其它与公共利益相关联的个人。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点不同,但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互联。虽然两者使用会计的主体范围不同,然而却有着一定的交叉。预算会计唯有和财务会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为政府提供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主体的信息需要,进而才能够将政府会计系统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政府会计系统有效运行的需要

在会计要素、会计主体、会计报告以及核算基础等方面,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存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在对于这两个系统进行具体的建设之时,必须要对问题进行综合而全面的思考,适当对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整合与协调,这样才能够让两个系统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并且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同作用发挥出来。如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不能够有效结合,那么在解决会计问题之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致使无用的、重复的会计信息产生,从而影响整个政府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问题分析

(一)无法将政府实际的资产状况反映出来

目前,政府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反映政府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政府部门在具体的资产管理活动之中,始终都是采用原始的方法进行成本资金的预算,如此一来,政府资产在持有的过程中,无法将其资产的增或者减的情况反映出来,从而使得用于评估政府资产的数据并不准确。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必然对货币价值的评估不够准确,反映出来的政府资产信息也不够准确。其具体表现如下:

在评估政府资产的时候将库存货物的价值忽视。目前政府有明确规定,库存材料就是那些通过购入而且正在逐渐消耗的物资,如果某些用品的数量较少,政府部门就会根据实际需要购买,购买以后根据其商品的实际价格而将信息列入政府的支出之中。

在评估政府部门资产的时候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设立一个针对政府无形资产的会计科目,依旧根据传统的成本模式评估政府资产,经常忽视有关知识产权、软件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够对无形的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计量。

在评估政府部门资产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不够全面。该问题主要反映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固定的资产不能够进行折旧计算,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固定資产的真正价值。

(二)无法将政府的负债情况反映出来

现阶段,政府预算会计的时候,并不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委托责任、财务业绩以及财务情况等也不能够通过政府预算会计而得到充分的反映。在现金制度方面,那些已经发生并且还没有现金支付的档期债务也不能够被反映出来。这种情况下,有形债务以及隐性债务就自然地产生了,这些债务夸大了政府的支出情况,而且加大了风险存在的可能概率,致使政府部门的负债情况无法通过政府预算如实反映出来。

(三)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简单,通过政府的拨款,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就能够充分反映出来。然而,这个体系却不能够将政府资金的支出、使用等情况反映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在一起,首要的工作就是梳理政府会计的脉络,同时监督政府部门的会计情况,这样才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在履行财务部门的委托责任的时候,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者之间发挥着优势互补的重要作用。尽管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研究是分开的,然而事实上他们却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系统。只有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优势互补。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协调、会计基础协调、会计科目协调等。在结算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思考两者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唯有在正确的思想方向指导之下,实施一些辅助措施,才能够实现对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佳结合。其次,在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具体过程中,应该遵循特定的步骤,万不能操之过急影响结合效果。

(一)建立体系以反映政府实际状况

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断改善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系统,在政府预算会计执行之时,避免政府部门私自挪用政府财政资金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加强政府财政支出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在执行预算会计之时,要与政府的采购以及国库支付等信息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设立财政支出的明细账户,以更好的审核后期的财政状况。在政府预算会计的环境之下,建立财务会计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结合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能够更好的跟踪政府财务部门的活动,真实反映政府部门的业绩,促进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执行,不断完善政府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强化监控以反映政府负债信息

政府项目具有长期的非货币性质,长期以来政府项目却并未被划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之中,仅仅在具体的项目拨款之时,相关部门会做出简单的支出记录,致使政府会计等相关部门无法准确评估政府财产状况。由于政府部门公共财政发生了相应的职能改变,致使政府部门在公益项目的财政支出比重逐渐加大,使得政府预算体系不能够对社会公益以及担保等负债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进而不利于政府对负债信息的管理。对此,政府预算会计应该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在一起,不断强化债务的管理,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与信息共享,从而如实的反映政府负债信息情况,让政府部门对于财产的管理更加有效。

(三)确保信息内容以便于政府决策

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全面的反映政府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用途以及资产使用效果等信息,并提供给政府部门相对准确的信息资源,便于政府部门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建立一套政府的成本会计体系,能够更有效的管理政府部门的公共资产使用情况,便于政府部门对于总体成本的控制。成本会计体系的功能还包括为政府部门的绩效预算、资产审核以及拨款等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进而推动政府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改进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有关核算对象、财务报告等方面的策略,不断强化政府对于非税收入的管理。实现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政府正确决策的进行,使我国政府朝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是政府进行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的需要,也是我国政府会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操之过急。对此,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应该以政府部门实际的财务资源状况为基础,细致分析政府部门的财务信息情况,不断推进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体系能够推动政府的财务管理,并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等信息,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会计体系的重要职能。

作者:王明天等

[参考文献] 

[1]叶芳华.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6(7). 

[2]吴志秀,王金豐.政府会计两翼建设与协调——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4):53-57.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5

现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制度在保障我县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反映乡镇财政收支全貌、规范乡镇预算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资金监管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财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正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精细、完整方向迈进。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现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总会计核算职能上有缺位。目前乡镇财政所设有总预算会计、企事业财务专管员、农村财务专管员、惠民补贴一折通专管员、非税收入及票据专管员、经费会计及出纳等业务岗位,而其中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有的调控、核算职能却有所弱化,现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还没有全面反映乡镇财政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收支状况,诸如乡镇惠农补贴类、民生救助类、村级三项资金类、涉农涉企专项建设补助类、乡镇融资债务类等项目平台资金,执行着单项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多数采用县直接支付和直接报账单独结算模式,未全额纳入乡镇总预算会计账套统一核算,发挥不了总预算会计资金总关口、总核算、总监督的职能作用,不利于完善财政所内部监督机制,不利于确保财政项目资金运行安全。

2、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待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的质量和效率。过去推行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达标”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业务的规范,同时提高了乡镇财政财务工作者应有的地位。在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资金规模逐年加大、项目逐年增多、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逐步提高的形势下,我们的会计基础工作尚有以下欠缺:一是财政预决算核算统计口径不统一。目前个别乡镇对预算外收入核算口径把握不清,出现了预算外收支业务放在镇会计站(或会计核算中心)账套中核算反映;总预算会计将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支出与预算外支出核算“两账合一”,不能直观反映乡镇财政预算内和政府预算外支出的实际情况,导致乡镇总会计在编制预决算报表时取数随意性较大、选用核算科目的选项权较大,年终容易出现人为调节预算外支出或挂账,导致预算支出不实情况的发生。二是账簿设置不健全,有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现象。部分乡(文秘站:)镇总预算会计账簿及辅助台账设置不健全。有的不设预算指标账或以表代账;有的即使建立了指标账,但平时记载不及时,年终突出补记;有的不设财政周转金总账和明细账,以表代账;有的对往来款项明细核算不清,往来单位个人名称或资金性质记载不明。年终报送财政决算报表经上级主管部门调整有关数据后,对调整事项未及时作会计处理,容易出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问题。三是预算收入记账核算不及时。由于国税、地税行政区域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区域管理体制不一致,导致税务部门不能够按月及时地向各乡镇财政所提供月度税收入库报表纸质资料,加之各乡镇每月未入库税收有调增调减事项,需经县财政部门认定后才予确认,致使乡镇总预算会计不能在账套中及时核算每月税收收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往往只有在每年度终了时,县镇财政结算才一次性记账核算。

3、往来资金长期不清,资金占用过大。笔者经调查发现,乡镇总预算会计账套和原财政周转金账套中,财政性债权债务发生时间久远、累计余额较大。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以上的事项较多,累计余额也较大。由于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一,长期挂账往来的有效性较差,有些往来已根本不存在,有些因会计人员业务核算错误,应将收支核算业务记入往来科目核算,有的确实成了无法清收的呆账、死账,也容易给单位不法人员产生经济舞弊行为提供可能。

4、财政报表信息失真。在乡镇财政审计中常见到的一种不良现象,就是财政收支数据“掺水分”。乡镇政府迫于上级财税收入指标考核需要,想方设法“做税”或“引税”,从而虚增收入;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受收入来源少、支出保障压力大、基建投入多、债务负担过重、增收节支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年终出现财政赤字多,但为了谋求面子上的收支平衡,只好采取虚减支出、赤字挂列“暂付款”或部分“暂存款”转为收入,任意调整往来科目。最终导致财政决算报表数据不真实,给决策者带来决策上的失误。

5、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难到位。目前乡镇政府财政性资金收入基本纳入了总预算会计账户归口管理,收入缴存入镇财政所预算专户;但所有的支出拨款未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仍通过镇财政所预算专户再转拨至镇会计站(或会计核算中心)专户,再由镇会计站账户支付结算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者用款单位,从而不利于乡镇总预算会计加强对用款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资金的适时监控。

二、加强乡镇财政会计核算的主要对策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受财税政策体制方面制约因素,二是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财政财务人员主观能动性不足,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的产生核算错误。针对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完善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应当适应新时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和债务管理的要求,适应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核算要求,适应财政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乡镇财政财务内控体系的建设,严格财务收支与镇村债权债务审核与管理,完善拨款支出的审批流程,严格财政专户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结算制度,充分发挥乡镇总预算会计职能作用,有效控制各项财政财务资金的收支,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

二是增强乡镇分管领导的财经法纪意识。单位领导必须牢固树立财经法纪观念,深入学习财政、税收、财务等重要法律法规,提高财经政策理论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依法理财、管财和治财的自觉性,坚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支持会计人员坚持会计原则,履行会计职责。

三是加强对财政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充实了部分年轻干部,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良莠不齐,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少,还没有具备独立承担会计核算工作的素质能力。要使这些同志尽快能够适应和满足财政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需要,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整合现有财政会计队伍资源,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政会计人员开展业务检查辅导活动,增强财政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财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综合性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结合

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决策的一项会计工作,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进行会计计量,提供会计信息的一项会计工作。两者均属于会计学范畴,其目的均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两者内容存在着诸多交叉之处,所以可采取结合应用的方式,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1在成本控制中的结合

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成本核算时需运用财务会计进行核算,确保核算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实际消耗。管理者利用管理会计中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方法对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在综合材料消耗、产品设计、加工工艺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出最佳成本。将财务会计核算出来的实际成本消耗与最佳成本进行对比,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1.2在预算管理中的结合

预算编制覆盖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各个经济运作环节,并以财务预算作为终结点,生成预计的财务报表。预算编制的目的是明确下一年度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规划,根据预算合理分配内部资源,并在预算执行期内以预算为依据,全程监督和考察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绩效。而在监督考察过程中,需要运用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际经营成果是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得出的数据,包括收入、成本、利润、费用等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偏差,形成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3在业绩评价中的结合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员工和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业绩评价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集中于财务业绩评价,定性评价集中于管理业绩评价。而财务业绩评价的依据是各部门真实的财务状况,需通过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如实反映,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等,这是重要的业绩评价依据。在业绩评价之后,企业要根据评价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部门和员工自觉履行职责,提高工作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应用的价值

2.1有利于战略实现和企业价值增值

财务会计强调对有形资产的核算,通过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而管理会计强调对不可量化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控制,将企业价值增值作为落脚点。在企业长期战略制定中,既要依靠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衡量企业过去和当前的财务表现,又要依靠管理会计,建立起战略与财务绩效的逻辑关系,进而促使企业长期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用以分析企业战略的实现情况,将作为评价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依据。

2.2有利于发挥会计管理职能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管理企业经济事项和经济关系的责任。财务会计可对企业经济事项进行计量,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有物质的管理,包括资产、原材料、产品等物质。而管理会计通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能够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强化对人员的管理。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

2.3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偏重于数据处理,以此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管理会计偏重于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发挥数据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业绩评价等一些列管理活动。通过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促使数据处理与管理方法有效结合,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财务会计逻辑,运用来自财务会计系统中的实际数据,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如图1所示。

3.1预算编制中的结合

全面预算编制可将销售预算作为编制起点,也可将利润预算作为编制起点,最终归结为财务预算,即编制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F金流量表,从总体上预测企业预算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财务预算编制时,数据归集、处理流程与财务报表编制逻辑一致,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准则要求确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事项,以确保预计的财务报表与实际的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同时,结合企业下一预算年度的经营计划,编制投资预算和业务预算。

3.2预算控制中的结合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收集与全面预算指标相关的量化数据,将其与预算进行对比,找出产生预算偏差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预算控制要充分依靠财务会计信息,掌握实际销量、销售金额、期间费用、利润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偏离预算目标。

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作用,将两者结合应用于成本控制、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信息披露等管理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两者因内容交叉带来的重复性工作,而且还有助于强化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促使两者相辅相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7

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扩展的复式记账法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在统一的账户体系下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其中,预算类会计科目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核算,财务类会计科目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核算。对于同时涉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实现二者同步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对会计基本复式记账方法进行扩展,以解决预算类和财务类会计账户同时核算时由于会计基础不同引起的记账矛盾。

(一)基本原理。理论上,独立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进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创新的思考韩晓明内容提要: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全面完善政府会计功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转换,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难度和成本,是政府会计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结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期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行会计账务处理;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也包括六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结余,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从会计核算的内含和外延看,上述两套会计体系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对应收应付项目确认的差异,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应收应付项目=权责发生制核算项目上述公式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是重合的,即收付实现制核算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存在不同会计基础间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仅限于应收应付项目,而这些项目基本体现于财务会计的六要素当中②,因此,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统一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基于此,在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仅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依据常规的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对于既涉及预算会计、也涉及财务会计的业务和事项,则采用收付实现制③,在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类科目确认的同时,也在预算类科目中加以确认,即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核算的基本做法是,登记账户时,在采用普通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一个(或几个)预算会计科目,即以相同金额同时登记至少3个账户。

(二)实质及优越性。扩展的复式记账法是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体系中重复的部分合并,实现在一套会计制度中同时反映两套信息的目的,即不再单独反映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而是通过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合并反映。因此,虽然形式上是扩展的,即在财务会计复式记账法做会计分录的基础上搭载预算会计科目,实质上,仍然是两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见图1)。扩展的复式记账法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对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扩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避免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账”对同一业务的分别处理所带来的信息孤立,建立起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全面统一,同时,还能够保证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积极作用。第二,清晰反映同一业务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利于追踪预算收支的后续过程,在实现政府对与预算资金有关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三,理顺了政府预算在年末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的会计处理,同时,统一的会计科目易于实现政府财务报告在各个层次的合并。第四,在扩展现有记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兼容基本的复式记账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执行成本较低,较易实现现有会计制度体系向新制度的转换,而且,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工作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少。

扩展的复式记账法实务示例

以下通过几个政府和公益性单位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对扩展的复式记账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为负债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为预算类科目,“国库存款”为资产类科目。“一般预算支出”账户依据等式1进行平衡,“财政借入款(本金、利息)”和“国库存款”科目之间实现平衡⑦。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依据权责发生制记费用增加和累计折旧增加,不进行预算会计账户的账务处理,分录略。除了对上述既发生预算收支、又引起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以外,其他业务仍旧遵循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一贯做法,采用普通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会计期末,预算会计根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账户数据直接编制预算收支表,财务会计按照财务会计账户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运营绩效表)。实务中采用扩展的复式记账法登记账户时,可以对预算会计的账户打专用标记,以便于实现后续的会计信息生成以及进行稽核、审计。

结语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8

1、会计对象不同预算会计以预算资金及其运动为对象,以预算年度为会计期间,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当年的预算收支及结果。现代政府会计以政府单位为会计主体,除了包括预算会计对象外,还包括整个预算资金的连续运动及累积结果,将国有资产及政府的债权、债务的价值运动也作为政府会计对象。

2、会计基础不同历史上,世界各国的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近年来,随着预算体制改革和对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会计的主流和改革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部分国家已进行了政府会计基础改革,改革后采用的会计基础分为三种: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以及完全的权责发生制。Z的第34号准则公告则要求政府会计根据财务报告视角采用双重形式的会计基础:政府整体报告、企业基金使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政务基金使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业务,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有其优点,但政府会计,由于其会计对象扩展、会计目标扩大,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及其财务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确认基础不应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而应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某些会计事项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会计模式不同由于政府会计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在其使用上,往往要限定用途,即通过预算限定。因此,为更好地体现专款专用原则,现代政府会计应从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扩展为基金会计模式。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会计模式。

4、会计要素不同我国预算会计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这种划分体现了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基本上符合国际惯例。但与Z规定的政府会计要素作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以下差异:首先,资产定义方面不同:Z对资产定义的内涵是一种财务资源,我国则将其定义为一种经济资源。其次,Z为了区分各年度的财务受托责任,将基金资产(负债)与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分开处理,我国并未进行区分。中美两国政府会计要素差异具体。

5、财务报告不同首先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同,现将中美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传统预算会计提供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为政府部门、各级人大服务的;现代政府会计提供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应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业绩、与受托责任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其次是财务报告的组成和具体内容不同,政府财务报告要复杂得多。最后是政府财务报告由于其使用者的广泛,为证明其客观公允性,一般需要进行财务报告鉴定,而传统预算会计是不需要进行会计鉴定的。长期以来,我们强调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工具,预算会计主要为加强预算管理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由于预算分期,预算管理的重心主要在于预算当期的财务收支,预算会计也就自然把核算的重点放在当期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会计理论界也没有对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作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应从政府财政、财务收支的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应当作为预算执行会计融合在政府会计之中。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9

关键词:烟草;财务;管理;创新

一、财务管理理论概论

第一,财务管理理论。1.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有利润、资本利润率、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标准,但核心理财目标是财富最大化。2.财务管理内容。一般包括与财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可用货币表现的事项,其一般的核心管理内容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3.财务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合法、平衡、利润风险均衡以及分级管理原则。4.财务管理的环境。处理好财务管理环境一般指的是分析企业财务当前状况和发展预期,把握财务活动优势和不利条件,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导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一般会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来建立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按预算管理的轨道正常进行。

第三,管理信息化理论。是指企业为了系统控制自身从而进行高效运转的目标而建立的信息传递、分析和反馈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侧重于对复杂的运作系统进行决策与控制。如采用定量化的方法对计划、业务和控制工作进行决策;利用信息传递系统为各级决策者提供所需的经过加工的有用数据;而系统还能将决策者的计划、指令和实际执行的业务相结合处理。

二、烟草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烟草公司现有财务管理模式

第一,财务人员的管理。地方市系统财务人员一般采用各烟草分公司属地管理模式,而所辖的县级分公司无独立财务机构,以前的独立法人的财务都已经合并到新的综合办公室,外设一名报账出纳和会计,规模较大的生产原烟的分公司则另外设立财务室。分公司财务工作一般在业务上归总公司财务科进行统一管理,但人事上一般还是由当地分公司进行管理。第二,财务制度的管理。一般的地方市公司实施系统的统一财务管理制度,总公司对全市系统的预算、投资和薪酬实行统一的考核和管理制度,并分别设立了分公司人员参与的预算、投资和薪酬委员会,同时各分公司可依据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出对应的内部管理流程和制度。第三,财务计划的管理。财务计划主要是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财务计划目标,如利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预算考核来具象化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投资计划,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第四,资金管理。烟草公司一般会从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一是全市总公司系统的销售收入款项统一存入指定的公司账户,款项只进不出,然后由市公司财务科再定期转入市公司的目标分账户,同时对县级分公司采用报账制资金核拨的管理模式,各县级分公司一般有20万日常开支的备用金,如果有额外的备用金开支需求,需填报相应的资金申报单申请,经市烟草公司财务科统一审核后才能拨付。

(二)模式优缺点分析

第一,会计法规不健全,需加强违法处罚力度。如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选择有过大的选择空间,致使许多会计人员利用非法职业判断制造不实的会计信息。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烟草公司的监督系统有诸多弊端,如缺乏内部审计监督,虽公司内部单独设立审计监督机构,但监督机构的审计人员囿于管理关系束缚而对企业内部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不作为。第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烟草行业从上到下都是利用目标责任书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依据,依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关政策。第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相对陈旧,烟草系统的财务工作人员基本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相对缺乏。

三、烟草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设计

第一,调整公司财务战略,改革财务管理模式。公司要以规范、效率和灵活为原则制定新的烟草公司战略目标,财务管理依据烟草公司的战略目标,以规范为公司的第一原则,有效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因此,烟草公司必须建构系统的人员、资金、信息和管理相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与考核建设。第二,建立会计委派制度,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设,设立专业委派会计管理机构,推动各项委派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受委派会计人员要经过严格的管理、指导、监督和考核,并及时解决相关会计人员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改革,可以改变会计人员的管理依附关系,保持其相对独立资格,把业务能力强并且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委派到监督单位,担任主办会计或财务主管,对重要会计岗位职位实施委派。第三,改革财务信息集成方式,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烟草公司因适应改革新形势,进行会计电算化建设,财务软件、卷烟营销软件和管理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共享。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通过网络完成对财务集中管理。如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信息技术和财务软件实现财务集中管理。

第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1.预算编制原则。遵循企业目标管理为向导原则;遵循简洁高效原则;遵循科学合理原则;遵循“条条管理,块块使用”原则。2.预算编制方法和要求。依据编制标准和要求,完成预算表格和报告;编制预算时消除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因素;接受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审议,审议通过后上报有关部门。3.预算管理模式。预算通过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制作预算管理责任书,递交给党组;预算通过后一般不再调整,重点控制数额较大单笔费用支出;预算编制与预算考核紧密挂钩,并严格遵守相关预算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第五,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率。1.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是为了控制公司资金的流动,让子公司依据母公司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实施预算追踪控制,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以信息化为基础,对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实行预算监控。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篇10

【关键词】高校; 会计制度; 实施; 平行记录

财政部已于2009年8月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主要变化之一就是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平行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期末编制预算收支表,既提供绩效评价需要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也能提供预算管理需要的预算收支信息。对预算科目的使用,《意见稿》中规定“可以与财务会计科目平行记录;也可以平时不作记录,在期末根据财务会计有关数据调整记录,鼓励高等学校进行预算会计科目平行记录”。虽然制度没有要求必须采用平行记录,但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高校只有采用平行记录的方式才能满足预算执行和控制的信息需求。本文基于平行记录的假设,对高校为什么要采用平行记录,如何实现平行记录,平行记录的核算方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改进等进行思考,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平行记录产生的动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和经费来源等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对高校财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一个承载着高等教育职能的公共部门,高校财务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分支,不仅需要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信息,而且需要提供详细、全面的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信息,披露绩效、债务风险、全口径成本等运营信息。正是这些信息需求导致了对现行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的诟病,对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的推崇。收付实现制以资金收付为标准确认交易和事项,侧重对现金收支的控制,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与预算遵守最为相关和可靠。权责发生制以经济事项和交易的发生为标准确认,而不论资金收付时间,可以提供更真实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信息,在期末可以调整编制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收支报表。然而,从高校预算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需要年终的预算执行结果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对日常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在这方面收付实现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引入权责发生制不是取代收付实现制,而是两种基础的并存。平行记录正是两种确认基础并存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产生两种基础财务报表,实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大财务目标。

二、《意见稿》中关于平行记录的具体规定

《意见稿》说明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据此设置的科目称为财务会计科目。除此之外,《意见稿》设计了四个预算会计科目,分别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本期结余和累计结余,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分别用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进行平行记录。《意见稿》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核算均强调“与预算口径相一致的基础进行记录”,对应借或贷“本年结余”。由于结余是收支的差额,所以运用平行记录关键是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预算收入在财务会计收入确认时,按照预算口径对财务会计的收入发生额进行一定的调整后进行明细核算。特别提到对接受实物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其他收入时不确认预算收入。预算收入设置财政拨款、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返还教育收入、科研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收入和其他收入九个一级明细科目,与财务会计收入类科目一一对应。

预算支出的确认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发生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时,在确认相关资产时按照预算口径确认预算支出;二是在发生财务会计费用类除资产折耗外的支出时确认预算支出,特别提到对捐出实物、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确认其他费用时不确认预算支出。按照预算口径对财务会计费用类支出发生额进行一定的调整后进行明细核算。预算支出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四个一级明细科目,与财务会计费用类科目的设置不对应。

三、平行记录的相关问题

(一)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是会计科目还是会计要素

根据会计理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而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工具。由此可见,会计要素是属性层面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内容层面的分类。《意见稿》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按核算内容设置多级明细科目,并以此为框架构建预算收支表,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信息。从一系列的安排来看,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更符合会计要素的概念。

(二)关于预算收支确认的问题

会计确认是将具体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确认的目标是解决确认什么、何时确认、如何确认和确认多少四个问题,后三个问题都与会计期间的概念紧密相连,实际上是对确认基础的选择。

1.关于确认什么。《意见稿》中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确认范围是以财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范围为基础,对资本性支出确认预算支出,对资产折耗和以实物形式体现的收入和费用不确认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如接受实物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捐出实物、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等。总的来说,预算收支只反映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的取得和使用,不反映长期负债和长期债权、产权的资金取得和使用。然而,在目前大多数高校高速扩张、大额举债搞基建、多方合作搞民办教育的情况下,这部分资金是高校编制预算时必须一并考虑的。如果预算收支表不反映这部分资金的取得,也不反映相应的支出,那么高校的某类支出会被人为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