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十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3: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1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2)05-0098-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1]笔者认为,党建育人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长期以来,虽然高校在党建育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关于党建育人的内涵却一直没有明确表述。为此,本文认为,党建育人是指高校必须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根据党的性质与任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育人活动。

一、将党建育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依据

将党建育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党建育人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而党建育人则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其表现是:自大学生入学开始,高校就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党的丰功伟绩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他们在了解掌握党的章程和光辉历程后,一些优秀青年学生会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高校党组织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他们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组织他们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学习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再通过进一步考察选拔,确定一些低年级的优秀大学生作为党员培养对象,促使他们向着成为一名信念坚定、思想成熟的共产党员不断迈进。在高年级阶段,一些条件成熟的专业班级会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领广大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来促进学习和择业,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由此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大学生群体。

(二)党建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相一致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育人”也是高校党建的根本特征和主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还能激励、促进大学生其他素质的提升。党建育人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党组织必须通过发挥其政治领导核心和思想主导作用来把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通过一系列党建活动来强化高校“育人”的政治意识和保证“育人”的质量标准,造就既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更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党建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规律相一致

党建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紧密围绕大学生这一发展主体来展开,都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两者遵循的规律具有一致性。在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大学生从申请入党,到不断地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进行思想斗争以端正入党动机,再到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党性修养的提升,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自我教育规律的运用;在入党积极分子和正式党员中深入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实践活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并指导其实践,使他们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原则和理论先导性的运用;从党员的发展标准来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自我同一规律等基本规律的运用。实践证明,党建育人的过程就是一次更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月第28卷第5期刘江华,等: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四)党建育人是落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保障

高校作为培育党的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坚持育人为本是高校党组织应有的角色责任。在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群体利益更加多样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各级党组织因为其具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因而能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基层学生党支部,不仅是团结学生的思想核心和政治堡垒,而且在引导、带动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管理上具有特殊优势。尽管高校各部门职能不同,但党建工作能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使各职能部门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围绕“育人”的总目标开展工作。因而,每个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抓出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3]最终形成“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的局面,使党的建设和育人工作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为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校风、学风建设等提供坚实保障。

(五)党建育人效果是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标准

党建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统一的内在要求,做好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实际上就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精品[4]。党建育人作为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成效的核心标准。如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党建育人的核心地位,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和精英,其思想状况如何,发展党员的数量多少、质量好坏,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如何,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成效的直接体现。

二、党建育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体现

(一)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目标导向作用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靠着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自我完善能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党的理想信念就像导航的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高校党组织在认同并同意吸收组织成员时,坚持追求党员标准与高素质人才标准的有机统一。既坚持中所规定的如申请入党人的资格、党员的基本条件和党员的义务权利等基本要求,又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条件;既把握了优秀人才的成长规律,又体现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党建及学生党员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素质风貌对广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目标导向作用。

(二)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渗透凝聚作用

目前,高校的党建育人工作已经覆盖到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中,党的主张和要求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卓有成效地渗透和传播到广大师生之中。高校党建工作中党组织完善的机构设置、丰富的组织活动内容、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仅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还使党组织对广大优秀青年学子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高校党组织通过科学的育人活动,不仅起到了凝聚优秀大学生的作用,而且也使优秀大学生形成有效的优秀群体,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中发挥出综合效能。

(三)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提升推动作用

高校的党建育人工作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通过确立党组织的培养目标,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推优入党的程序,使大学生在组织上得到历练,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通过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示范作用,促使大学生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不断发现不足,完善自我。[5]这就使得高校的党建育人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其与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更深层次和更高标准上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提升推动作用。

(四)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规范约束作用

政党为了实现其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的言行具有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要求。高校党建育人的规范约束功能首先体现在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言行的规范约束上。高校党组织通过规范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能够达到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结合,塑造出思想上、组织上都符合要求的党员,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完善时期,因而,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解决问题,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大学生可通过身边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逐步学会理性分析、调控自身情绪,检查反省个体行为,达到规范大学生行为、维护高校学生群体稳定的效果。

三、以党建育人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做好“三个完善”

1.完善党建育人的组织管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全时覆盖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建育人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门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党建育人中的骨干作用。[6]其次,要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将党员教师组织动员起来,选拔党性强、作风正、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导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更具权威性。再次,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作用,将党组织延伸到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寓两大领域,实现高校党建育人管理的全覆盖。最后,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改善高校党建育人的薄弱环节,比如毕业班的实习、就业等环节,对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发展、组织考核、专业指导要做到有机统一,确保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

2.完善党建育人的考核监督机制,全面发挥学生党员在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建育人的考核监督机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建最敏感的区域,是党建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其作用的发挥是决定党建育人效果的关键。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要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日常现实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监督,使其与评奖评优、学风学纪、实践活动、创新竞赛、道德规范等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相结合,结合组织建设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全领域、多维度、制度性监督考核的工作体系与创新模式。这样既能锻炼和考验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又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形成团队精神,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3.完善党建育人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和时代化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建育人的网络阵地和实践平台,使党建育人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时代特点相适应。应将党建育人工作网络化、互动化,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巩固网络中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让网络真正成为功能强大的育人阵地,以扩大高校党建育人的覆盖面,提高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效率,激发大学生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要搭建和拓展高校党建育人的实践平台,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吸引力、有利于大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思想与专业、人生与职业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三个结合”

1.推动党建育人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校党建育人要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既讲理论又讲案例,强调学与用的统一。职业生涯规划应和党建育人工作一样,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思想,不仅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在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应将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将社会实践、实习、就业、考研、出国的科学规划以适当的形式融入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如此进行,将能够起到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增强就业指导接受性的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推动党建育人与心理学的思维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颖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的思维方法,容易得到学生群体的接受,并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关系、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高校党建育人要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就是找学生谈心。但在没有较多思想沟通的前提下,特别是涉及学生的敏感利益问题时,正式的谈心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如果缺乏真诚,忽视对方感受,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实践证明,在党建育人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团体心理及个体心理的方法和技术,把大学生看做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进行心理接触,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非权力影响力,从而更有成效。[7]

3.推动党建育人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和亲和性

在高校党建育人过程中,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还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校党建育人的过程中,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色彩。要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道德品质不仅是自身素质构成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自身成才的内在动力,还是完美人格塑造的必要条件。[8]同时,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以此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让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报效国家,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达到“三个增强”

1.通过党建育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无法辨析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就会感到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做好“三个完善”和推动“三个结合”基础上的党建育人工作,坚持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相结合,与满足大学生诉求和价值实现相结合,因而改变了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形成了理论教育与典型示范并用、媒体传导与虚拟渗透并用、实践体验与文化熏陶并用等多管齐下、立体交互的教育方法,通过搭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性的实践平台,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2.通过党建育人增强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效性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它是人们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进行社会调节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实践精神。品德是个体道德境界的标志,与个性、个体心理、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9]一般认为,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如果教给个体正确的道德知识,培养个体健康的道德情感,锻炼个体坚强的道德意志,巩固个体坚定的道德信念,就可以预期个体发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但是,个体在道德需要和道德动机的支配下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接受,并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接受成果外化成了道德行为之后,是否就形成了道德品质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单次的道德行为只有经过多次反复形成个体的道德行为习惯之后,才能最终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道德品质。[10]在做好“三个完善”和推动“三个结合”基础上的党建育人工作,能够通过党性修炼的途径方法来引导大学生自我剖析、自觉学习、自我改造、严于律己,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修正不利于自身成长进步的思想行为,不断修正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不断促使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

3.通过党建育人增强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再科学的理论、再美好的蓝图、再健全的制度都是无法实现的。”[11]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但要使之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更要使之具备过硬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在做好“三个完善”和推动“三个结合”基础上的党建育人工作,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共同发展。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等能力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会对周围同学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暗示、感染、从众、流行等心理机制的影响,激励大学生群体追求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深层次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工作,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品位的提高,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又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以党建育人为核心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这一举措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5865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0181.

[3]陈扬富.高校党建的育人功能[J].闽江学院学报,2004(1):5358.

[4]张洁.浅论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2122.

[5]杨恋恋.高校党建育人功能性与育人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1(1):159161.

[6]施永红.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煤炭高等教育,2008(11):8485.

[7]任福会.心理方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62.

[8]贺洋.高校党建工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借鉴[J].中国商界,2008(7):273.

[9]高国希.论个人品德[J].探索与争鸣,2009(11):12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2

关键词: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系;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和重点工程。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途径。高校应寻找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拓宽学生党建路径,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学生党建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理论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前者属于党的建设,后者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两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高校学生党建的根本任务是向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培养,把优秀大学生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高校学生党建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党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努力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及全体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引导他们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从实践上看,学生申请入党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学生党员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加入党组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参加学习小组的系列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端正入党动机。被确定为人党积极分子后,参加党校的专题培训,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远大理想。经过定期的思想总结、汇报,不断反思自己思想、言行与党员标准的差距,党组织派专人联系培养,经过严格的考察,确定为发展对象。从参加支部大会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到面对旗帜进行入党宣誓,充分体验到入党那一时刻的神圣和庄严,思想得到升华。因此,发展学生党员的实际工作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作用。发展一名学生党员,对发展对象本人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参与发展工作的党员也是一次再教育和再学习,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和周围同学则会产生“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看,这种影响和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完善体系,确立学生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高校学生党建应不断完善团推优体系、培养教育体系和党员作用发挥体系,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引领意义。

团推优体系。团推优工作是党建带团建,党建与团建相衔接的最佳结合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高校要扩展团支部设置方式,形成以班级团支部为主体、社团团支部和公寓团支部为补充的基层团组织新模式,完善共青团推优入党的工作制度,加大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工作力度。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培养、考核、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经过民主测评、综合考察及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积极、慎重、稳妥地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把团组织的推荐作为对发展对象和其他学生的一个教育环节,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培养教育体系。高校学生党建从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到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确定,到预备党员的接收和转正,层层把关,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将培养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视党员发展过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培养教育要针对三个群体,抓住三个环节,即针对新生群体、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和党员群体,抓住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三个环节。首先,要抓住“入党前”的环节。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进行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切实办好党校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的系统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同党的理论,在学习生活中接近党组织,行动上积极要求进步,端正入党动机。其次,在“入党中”,重视预备党员的接收和入党宣誓活动。再次,在“入党后”,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坚持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党性修养教育,制定学生党员考核办法,推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履行党员义务责任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考察和教育管理。

党员作用发挥体系。一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宣传教育作用。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党代表和党建联系人,指导班级团支部组织学或理论学习活动,以点带面,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学风建设、文明自律和公寓管理的主人。三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实践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雷锋活动、形势与政策的讨论学习等,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带动广大团员青年立志成才、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载体。发挥学生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促进作用

抓好学生班集体、学生公寓、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等四个载体,实现三个带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促进作用。

以学生班集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集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加强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和谐的党组织工作机制,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低年级有条件地建立班级党小组,使党支部或党小组成为班级团结进步、学习创新的核心力量,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以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推进学生党建进社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学生社团是高校的重要学生组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作用。高校可以尝试在一些较成熟的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结合社团的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

以学生公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载体,大力推进学生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党组织进公寓的途径,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突破口。以辅导员入住公寓来推动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学生宿舍,形成学生的政治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进公寓的服务职能、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职能。通过党员担任楼层长、党员寝室挂牌、党员公示栏、党员监督岗、星级寝室评比活动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对高校思政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研究主要从四个基本内涵方面进行界定:首先,马克思主义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郑建岚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学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教会学生识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引领大学生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邱秀华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理想不仅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更是凝聚大学生的一面旗帜。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十七大报告从理想层面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然后,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指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栋梁的必备素质。最后,当代大学生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郑建岚认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作为引领大学生安身立命的目标。荣辱观是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是非标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八荣八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节俭教育尤为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当其在受其他事物的影响时,它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事物。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会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的贯彻和维护。目前学者也在这个方面有所研究。汤文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从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政教育之所以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途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知识层面广博的教辅行政人员;可塑性强的学生群体;拥有复杂性低、学术性强的人文环境。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地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和维护。姜正国、张卫明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转化功能、凝聚功能和开发功能。鉴于此,我们应该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贯彻和维护。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它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多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针对怎样有效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学者给出了观点和看法。纪玉超、林海涛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应对以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扩张的需要,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需要,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价值观浸染的需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应对其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奠定了基础。刘长城、程样国则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我党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工作的现实需要。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再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关键环节。最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谈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融入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路径选择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用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它的有效实施,我们不能只看形式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容的充实。以下是近年来学者们所选择的一些时效性路径:

1.融入课堂教学

黎开谊认为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衔接。高校要深入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下大力气解决最为关键、最为根本也是最为困难的“进头脑”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毫无疑问,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在教学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要明确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个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教师要追踪理论前沿,了解目前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要知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哪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哪些问题还处在探讨阶段。在教学中可以增加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自己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者,从而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引向深入。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校园文化,也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解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载体、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熏陶学生心灵的、弥漫于整个校园的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德育因素,它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舆论环境,校园精神,校园风貌和健康行为。校园文化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全方位的功能,如能科学充分地加以利用,就会与其他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举行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报、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学校的相关制度,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如何,直接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学校,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严治校,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认真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报效祖国。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奉献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使学校具有严谨治校的校风,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学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风。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4―1―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实践研究》(编号:16Q281)

当今时代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一步一步得到的理论精华。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过不断凝练,进而升华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出了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任务;党的十七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科学内涵有了深刻理解;十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上升为我们要做的重点工作任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牢牢记住我们的工作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之中,融入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让当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不但具备“才”,而且具体“德”,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一流学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多元化价值观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尤其在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碰撞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网络信息传递更加飞速,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多种方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这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也掺杂着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文化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撕杀,谁能占据青年人的思想高地,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成长成才,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和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迷茫期,而现实世界的一些挫折和打击都可能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价值取向迷茫,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没有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社会主义改革以来,我们看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不能依靠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面是应该依靠积极的引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尤其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做积极引领,更能体现出其优越性。面对这样的现实处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在积极地倡导社会价值同时,着力弘扬人文价值与时代精神,让主旋律与时代接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点,强调与时俱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到,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带来的是个人的价值实现,才能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理论光彩,才能让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继承者与接班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然而生命之树常青,也就是说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才更具有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大学生所在院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具特色鲜明的一种文化导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这样就可以在积极弘扬本土校园文化的同时,又能让大学生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讲,进一步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身边的人和事,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大学生更加能够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例如,在大学生中开展各种讲座教育活动,鼓励大家参加集体社团活动,军事化的成功素质训练等,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在志愿活动中培育大家爱祖国、爱骨肉同胞、爱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让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拉近人心的距离,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产生无穷的动力,这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只要找好找对结合点,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关键在于要在每一次活动中,给学生感受到一种政治觉悟的提升,一种政治素质的提高,这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上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结合点,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参加的活动有意义,正在于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引导与点拔。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应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又可以理解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产物,所以没有人能脱离社会,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所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涵盖了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多个层次,为我们建立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提供了道路选择。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与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自身提供导向,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基础,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要指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深刻与不断发展,大学生应该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学会用马克思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了解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依然可以为我们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给我们提供指引前方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也需要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来进行解读,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身发展规律,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升自己全面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看待人生环境的方法,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能自觉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导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行动指南,让大学生在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逐步完善自我,走向成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真正付诸行动。

(三)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辅导员日常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学生心目中,老师和辅导员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师德师风教育不可或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高校教师应该肩负起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责任,让大学生要学好知识的同时,更要学好做人。所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就成为高校教师与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只能通过教师和辅导员的身体力行,不懈努力才会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之中,才能为祖国培育出优秀的事业继承者和一流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志军等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1)

[2]周荫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4)

[3]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作者简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6

关键词金融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29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significanceofthesocialistcorevalueseducation,expound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universitystudents'valuesinthefinancialinstitutions,andputsforwardtheeducationmethodsofthesocialistcorevalues.

Keywordsfinancecolleg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ocialistcorevalue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民主、富强、和谐、文明、平等、自由、法治、公正、敬业、爱国、友善、诚信”,是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和高校教育的方向。①而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从业者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就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对金融行业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所有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是振兴中华的前提条件

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必须要有一个能被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这个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寄托了近代的中国人民不辞艰险上下求索,历经万千磨难才确立起来的信念和理想。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价值观是否正确更决定了祖国能否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只有当代大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未来帮助祖国不断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富强立下一份功。

1.2可帮助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

在2014年的时候,教育部公布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上是呈现积极、健康的状态。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其出生时也正赶上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物质条件上都比较优越。但同样是因为经济发展,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比他们的长辈要复杂。因此表现出来像是充满矛盾,一方面个人独立性和主体意识都很强,另一方面却缺乏集体意识;一方面拥有很强的民主性,另一方面又贪图享乐;一方面受科技发展的启示,其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就生活条件优越,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大学生这些表现出来的工作,有针对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培养出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的新一代大w生。

1.3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这么多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强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每个大学生个体来讲,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未来的社会价值,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也具有积极意义。③只有拥有跟整个社会价值观相符的价值观才能明白大学生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才能在更深刻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2金融行业价值观现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上不断有金融丑闻报道后,人们才开始重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华尔街全》打开了对金融类专业人员道德规范的研究。90年代,美国金融行业专业都开始开设企业伦理学课程。④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从1978年78万人左右到2011年的470万人,足足增加了5倍。在2013年的时候,上海检察机关办理了金融犯罪十大典型案例,这中间超过一半的人在金融行业身居要职,受教育水平也大多很高。这一系列的金融丑闻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金融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因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具有更多的诱惑,使得道德观念较差的从业人员不惜铤而走险。特别是近几年金融犯罪率逐渐上升,犯罪手段也越来越专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3加强金融行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面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及上述价值观现状,金融院校就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加强其道德素质的建设。所以在金融行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3.1引导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1.1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金融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艰巨任务,到大学这个年龄学生正处于一个矛盾的阶段,一方面比较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又基本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该如何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一条道路。我们可以以金融伦理学为基础,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来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计划。应以爱国作为出发点,让大学生明白我们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帮助其树立爱国的信念,进而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在爱国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构建祖国繁荣金融经济体系的理想。可通过定期开展“明德讲堂”等活动,邀请老一辈的金融从业者现身说法,从传统的道德美德出发,联系历史和今日,一步步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理想信念的平台。

3.1.2发挥教师的领导作用

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必先要有一个高德的老师。只有拥有了高德的老师才能进行言传身教,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榜样。因此金融院校应加强对师德的建设,在课堂内外、日常行为上约束教师队伍,以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帮助其树立正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⑤在学生中则要宣传敬业爱岗、守信诚实的信念,通过反面案例来督促学生,让学生看到不正确的价值观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后果。具体可采用导师制度,即指派一线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的“三业”问题。近距离帮助学生了解其专业,包括其专业情况,职业道德,帮助提升其学业,包括道德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辅助其就业,包括就业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能帮助其树立严谨、敬业、无私的行业信念,还能将此信念传递给晚辈,达到良性循环的目标。

3.2理论联系实际

空洞的理念教育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⑥学校可通过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将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的思想充分地融入到社会活动中,进而进一步加强金融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3创造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树立金融院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要致力于创造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环境。⑦使校园传播文化更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通过树立典范,以回忆录的形式去宣传前辈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金融行业的心得,以他们为榜样,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4改革教育模式

现今,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已迅速普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将更好地学习资源整合起来,使其辐射到每一个使用网络的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网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信仰,对祖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能够引导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途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所在,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围绕“三个提倡”开展工作,具体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金融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是一个需要注重个体与整体,教育与实践,外在与内在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为中心点,引导他们研究其本质,实现其自觉性为目标。只有通过掌握和理解了其本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的、自觉的去加以实现。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落到实处。

注释

①王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5):44-44.

②成俊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1):182-182.

③白明文.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科教文汇旬刊,2015(25):11-12.

④唐雁.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神州,2014(14):138-138.

⑤于红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属性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文化认同新探――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商,2015(43):41-41.

⑥李欢.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槭咏[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63-6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7

关键词:四个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5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依托提出的新要求,既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由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决定的。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方面毫不动摇,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正确导向作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过于注重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为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重大的人生课题面前分清是非,科学定位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以凝聚大学生的意志倾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指路明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力源泉。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自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应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主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使大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使他们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一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强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进取精神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让大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今日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和前途。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进发和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勇于创造。

四、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规范大学生的品德操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8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8-0078-02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坚持通过创新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后续性影响,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籍强势经济传递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观,并以不同方式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大背景,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本土观念,树立国际化、全球化观念,掌握相关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置身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同时又要求他们能够甄别各种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我国高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应该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能够自觉抵御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影响、自觉地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次,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由过去的相对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这些变化使得思想领域伴生一些消极现象,如理想信念虚无化、政治观念淡漠化、行为习惯功利化、人际关系庸俗化、个人生活物欲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中也有所体现。面对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交互影响,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思想观念一元导向与多元存在、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关系,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再次,网络时代的到来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新的思路。在当代,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宣告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输的速度、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接受和传递信息、了解社会、进行社会交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和基本存在方式。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价值、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增强。由于科技发达,西方社会在网络上具有先天优势,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已经或正在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面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迅速跟进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探讨对策,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利用网络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早在1878年5月的《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就曾断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一个半世纪以来,没有哪一种理论体系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密切地贴近人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和生活发展的实际,深刻地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在曲折中奋进,在奋进中持续发展。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指导。

第一,世界观教导功能。世界观教导功能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直接规定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影响着他的人生态度,左右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通过行为反映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世界观问题是关于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一系列重大事件“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3],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冲突交汇,少数大学生出现了世界观模糊、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倾斜的问题。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宣传、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以彻底的唯物史观的立场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新变化,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走向,正确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趋势,如实反映并自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上明辨是非,在行动上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

第二,政治教育功能。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是其政治教育功能。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葆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保持明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时代课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能力、识别能力,培养他们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道德教育功能。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应当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同志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含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所传承的优秀民族精神,也包含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但也有一些消极思想与之善恶混杂,良莠共生,比如功利意识可能走向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的狭隘功利主义,效率意识可能导致以追求金钱为唯一目的的拜金主义,自我意识也可能膨胀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对此特别需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核心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以及一系列无产阶级道德规范的必然性、科学性、正义性,它一方面为我国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反对资产阶级道德的腐蚀和抵制封建残余道德的影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加强宣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化理论为德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讲求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崇尚家庭美德,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四,方法论功能。这里所说的方法论功能包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整合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方法论功能也包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是辩证统一的。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到集体价值之中,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方法论功能还包括科学地认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最革命和最富有批判精神的方法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充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体系的理论成果,掌握这些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对于帮助青年学生冷静审视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社会的曲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性地位,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地位,需要观念上、内容上和形式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观念要“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善于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状况、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人身经验、社会身份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他们在行为方式上追求特立独行,喜欢标新立异,但心理上对家庭、学校仍有较大的依赖性;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但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他们更加务实,重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功,不愿空谈理想,但往往遭遇自我预期和社会评价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出“新”,就是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大学生在的心理、思想上的新变化保持敏锐地洞察力,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对他们进行精神引导,在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和尊重个人理想之间搭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平台。

二是内容要“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要在办实事、求实效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实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也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加强针对性,提高说服力和吸引力。要深入社会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与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在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形式要“活”。所谓形式“活”,就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发挥各级组织、各类团体、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协同努力、齐抓共管,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取得良好效果。为此,需要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陈旧、手段单一的不足,建立起全方位、立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巩固和发挥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党团组织的思想和政治优势,开发高校人力、智力资源,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以网络为依托,及时掌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占领高校思想教育阵地,通过网络直接快捷、方便迅速地积极宣传先进文化、宣传党的政策,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模式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与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是思想最活跃、观念更新最快、变化交融性最强的地方,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为全面把握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笔者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范围较大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的情况分析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情况良好。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担负的重要使命来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重视。在“你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中,有42%的学生承认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是个别教师教学观念不适应需要。个别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部分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是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待加强。有的学生上课不动脑思考,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的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这种状况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他们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潮水般涌八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无不时刻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人在急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利益调整面前无所适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过多地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成分。

二是大学生信仰出现淡漠化、边缘化倾向。多元化时代,人们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选择容易造成信仰迷失和信仰真空的状态。

三是荣辱观缺失。虽然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处于较高层面,但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惑,特别是正确荣辱观的缺失。

四是诚信意识淡薄。如近年来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或论文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人无信不立”,诚信问题不容忽视。

三、搭建“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铸造大学生思想灵魂

长期以来,高校的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那么热心、热衷,甚至反感,是因为一些高校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中,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大多沿袭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教学法,导致了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必须搭建“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

(一)“1+1”教学互动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1+1”教学模式,可分三步走:第一,课题内容“1+1”,由教师“讲”和学生“查”有机结合;第二,课件组成“1+1”,让学生融入教学课件的制作;第三,讲台构成“1+1”,组织学生试讲活动。通过这种多维立体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二)课本剧表演教学模式

所谓“课本剧表演”,是指由学生根据教材的特定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的教学形式。步骤如下:(1)成立小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章节内容分配到各班,各班再成立课本剧表演小组并由组长全权负责;(2)组内分工。根据学们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编剧、导演、策划、演员、服装等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各负其责;(3)排练准备。课本剧表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4)课堂表演;(5)效果评价。由教师和部分班干部组成的评委对课本剧表演从内容、形式到表演技巧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嘉宾访谈”教学模式

“嘉宾访谈”教学就是采用电视节目中“嘉宾访谈”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课时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邀请两名学生作为“嘉宾”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应对全体同学的“答记者问”。具体步骤如下:

(1)“嘉宾”的选拔。就是在每个教学班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与意愿,提前安排一名学生作为“嘉宾”,上课时再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作为“嘉宾”。

(2)“嘉宾”备课。“嘉宾”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所选教材“专题”反复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知识的深度及广度和如何联系实际方面下功夫。

(3)对“嘉宾”访谈。上课时教师以“主持人”身份邀请两位“嘉宾”同时走向前台,“主持人”针对本次课提出相关的问题开始对“嘉宾”进行“访谈”交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方向,是兴国之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内容的扩充,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述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大学是孕育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承载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责任。对此,在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严格来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以政治教育为主,还包括思想及信仰等价值取向方面的教育。针对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面,加强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健康的身心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价值目标、取向及价值标准的判断,是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态度,它引导着这个时代中国公民核心价值的取向,属于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全面提出了国家发展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需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需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需求。三个层面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具有深远影响。

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首先,必须清楚高校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提升国民素质、发展社会经济、增加综合国力,这些都将是高校青年迈出学校大门后肩负的社会责任,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以当今时展背景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基础,它更全面地概括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最后,高校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向广大优秀青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青年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提质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针对全体公民而言的,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最特殊的一群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前进方向。从国家发展角度而言,国家需要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取精华使之吸收。换句话说,国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为了提升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质量。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扩充指导思想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00后的一代热血青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熏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情况较为明显。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必然,也是对现代高校大学生精神思想的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理论基础,必须贯彻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它能够有效地扩充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指导思想。

3.有利于促进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课程的基础课或辅修课,很少引起校领导、教师、学生的重视。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全校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技术提升与就业两方面,其他任何教育工作皆为此服务。2016年12月7日同志再次强调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党和中央对此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在高校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1.高校领导认识不足

高校青年思想价值观念的确立属于精神领域范畴,它是看不清、嗅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也很难用数据检测学生思想觉悟能力。高校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不高,他们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动手能力操作和就业方面。但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将对人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评判个人道德标准、职业操守、工作成绩非常重要的指标。

2.师资队伍相对欠缺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学校所聘用的教师多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理论基础传递给学生最实用的知识。但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队伍的数量相对缺乏,相关专业的课程只有一个教师担任;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类课程,学校一般不重视,由几个班组成“大班”一次性教学,或由辅导员代为授课,教学质量不高。

3.未形成相应的机制

意识对行动具有指引性作用,在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不重视的情况下,很难让高职院校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或机制。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是对高校敲了一次警钟,希望高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制度或机制,将“大口号”先放一边,一步一个脚印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

4.缺乏高校保障环境

受教育经费限制,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的人、财、物数量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在高职院校也很难看到专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看似与大学生距离甚远,不少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中也很少强调其具体意义,这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在经费、教师、资源都相当匮乏的状态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入颇有难度。

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措施

1.提升高校领导思想认识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从小学阶段就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且德育教育被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则是以社会普遍价值观为基础,对学生思想、理念、信仰、价值观进行疏导和引导,使学生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如今党和中央已开始全面重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校领导必须响应国家号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与深远意义。

2.聘用综合素养高的教师

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这份职业的荣誉感不再那么显著,有些教师授课形式化,一节备课内容在几个班级反复使用;有些教师在多个院校兼职授课,只为谋取更多财富;有些教师照本阅读,忽略教学质量。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常见的情况,认认真真做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少。教书育人本是阳光底下最值得敬重的工作,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够认清自己的使命,认真、努力做研究,用心血和精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有志之士。

3.建立融入管理制度机制

从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看出,党和国家对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但从公民个人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致,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爱国是中国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其次,大学生即将迈入社会,必须在学校期间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的精神,唯有此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多做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展的要求。

4.加强高校物质条件保障

首先,必须承认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为响应国家号召,高校必须从人、财、物三方面增加投入;最后,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渲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气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高校课程中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但前提是从经费、教师、资源方面加大投入,使广大师生对思政教育重视起来,由上而下,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落到实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深远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从问题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何桂艳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宏祥,许佳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视角[J].企业与科技发展,2012,3(12):12-16.

[2]付帽杰,陈碧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15-20.

[3]程美东,张学成.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2):16-19.

[4]苏克宁,周仲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5(6):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