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十篇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5:49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6-02

1.引言

《医疗器械营销实务》是高职医疗器械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医疗器械市场调查分析、医疗器械市场开发、医疗器械市场沟通、医疗器械市场渠道建设与管理、医疗器械市场促销及医疗器械招投标的基础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满足本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而项目化教学由于是以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的,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能力训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此,笔者在医疗器械营销教学过程中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医疗器械营销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借鉴。

2.《医疗器械营销实务》教学项目的设计

2.1《医疗器械营销实务》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路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最关键的元素。本课程教学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行动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们以医疗器械营销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结合医疗器械营销的真实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以医疗器械营销工作任务的完成及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宗旨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并使得设计的教学项目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做到三个“对接”:一是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二是职业岗位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三是“职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对接。

2.2《医疗器械营销实务》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2.2.1教学项目设计的目的性原则

《医疗器械营销实务》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器械营销所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因此,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必须紧扣这一课程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教学项目既要能够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能够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要把相关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任务当中,使学生能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素质的目的。

2.2.2教学项目设计的典型性原则

医疗器械营销涉及到的岗位非常多,有营销调研、营销策划、市场开发、渠道管理、客户管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合同管理、订单处理等等,教学活动受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的限制,不可能选择医疗器械营销活动所有的工作任务,所以,项目化教学必须选择、设计来源于医疗器械营销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真正体现医疗器械营销行业的典型的工作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与医疗器械营销实际密切相联的教学项目的完成,了解医疗器械产品的营销流程、工作规程,并在完成这一过程的同时,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医疗器械营销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2.2.3教学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原则

作为承载知识与技能的载体的教学项目,本身应当包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相关信息。因此,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化教学中,应选择在医疗器械营销实践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

2.2.4教学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原则

教学项目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难易程度要适中,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

2.2.5教学项目设计的开放性原则

项目化教学旨在把学生融入实际的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自主地去进行能力训练,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的主要形式是围绕项目开展的工作实践活动,围绕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必须有足够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动手动脑,对学生进行启发。因此,项目本身必须是开放的,所谓“开放”有两层意思:一是项目任务的答案不能都是唯一的,而应当是多维的;二是项目的不完整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探究等亲身经历,才能完成项目,使项目变完整,并从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3《医疗器械营销实务》教学项目

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职业岗位调查分析,围绕医疗器械营销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上述设计思路和原则,以医疗器械营销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化为出发点,设计了五大领域、十八个具体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

3.《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1《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模式秉承了三个转变: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室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而非教师教学的基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由学生按照引导案例,给定任务和要求,按照教学目的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导入为主题,以学生任务实施为核心,以教学互动点评为手段,以过程改进为目标,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以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思维方法、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3.2《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思路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教学任务实施过程如下:

过程1:简要的任务要求描述。根据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学任务、要求和目的,明确本项目任务内容,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节点要求。

过程2:任务小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收集数据资料。

过程3: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撰写文案方案。

过程4:小组成员演示项目任务内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要求小组成员予以回答。

过程5:教师对任务实施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任务实施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

过程6:学生修改任务实施项目。

4.《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打破了“一张考试卷,一次考试分”的终极考核评价手段,采用了过程考核评价方法,并坚持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以知识能力考核为辅助的考核评价原则,同时注重对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考核。一方面,在每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对学生在该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职业技能报告形成能力等都进行一次评价;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项目中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等也进行一次评价。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占15%)、组长评价(占15%)、小组成员互评(占15%)、组间互评(占15%)和教师评价(占40%)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学期结束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课程理论知识和能力综合测评,学生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加项目成绩(50%)再加期末考试的综合测评成绩(占30%)。

《医疗器械营销实务》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芝网.《医药仓储管理实务》教学方案系统设计[J].物流技术,2013(8).

[2]吴会琴.基于项目化教学的pLG课程考核评价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3]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2015年以来,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根据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课程不是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的做中学,而是以做中学为课程展开的逻辑主线。项目课程能有效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课程模式,它改变了学习形态,实现了学习逻辑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积累的转变。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邀请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熟悉行业技术新变化,适应职业岗位(群)新标准,研究修订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积极实施新课标,实践项目化教学设计,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三年来在项目化课程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1项目化课程建设调研

为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从2016年5月开始,本专业老师经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首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设计、管理单位以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充分了解了行业单位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人才需求情况,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及分析。专业教研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老师充分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知识,并聘请行业专家及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于2016年8月召开了工作任务分析会,在会议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由企业专家对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基本思路、课程体系、技能培养目标等进行了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由本专业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项目化课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并于同年底再次邀请各级各部门的行业专家进行了论证,方案得到专家的普遍好评,正式完成《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项目化课程标准》。

2项目化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进行项目化教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门课程的实施方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对内容进行重新组建。对立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的项目化课程。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团队项目化课程建设培训的基础上,我分院建筑设计专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遴选适合的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并实施教学改革,认真选拔教师,组建课程改革团队,团队成员要分工协作,每个人都参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近两年本教研室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所有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以建筑设计11高职班、建筑设计12高职班和建筑设计13高职班“居住区设计”课程模块教学为试点,积极尝试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筑设计13高职班及后续班为新方案施行班全面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每年专家年会以及阶段性市场跟踪调研和相关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适时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现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居住区设计》、《居住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一批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此外,还完成《三星级绿色建筑施工图识读》、《工种实训》等校本教材的编写,撰写10余篇教学论文,制作多门项目课程教学微课,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形成多项项目化课程教学成果。

3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

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牢固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针对本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征,从实际、实用和实效出发,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仿真型项目教学”“社会型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探研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样化、富实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本轮课改中,2012及2013级学生正好处于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以培训技能为主,在2013级学生中试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注意收集资料,师生互相探讨教学感受并及时调整,为后续的课程教学打好基础。在顶岗实习前的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利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建筑设计项目中提高能力,通过课程现场参观教学、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与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接轨,实践教学体系嵌入职业认证课程内容,融合相应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专业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按照项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围绕工作过程,开展新型教学项目。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中心、项目中心、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步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校园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余自主学习需要。

4项目化教学改进措施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3

引言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课程,从工程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维护、管理等,从学科意义上讲是指软件开发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等,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都很多。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计算机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字性内容及说明指导性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应用,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反映课堂上讲授时能听懂,但课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寻找创新人才培养新路。

刘强等人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所学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陈长清等人以企业实际软件项目贯穿软件工程的相关课程,引入企业工程师,合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将企业的真实要求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由文献分析可知,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中尽管引入了项目开发,但仅通过让学生参加项目来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知识,还不足以快速掌握软件工程的技术与原理,需要对项目开发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以加快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的速度。如何使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研究项目驱动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结合软件工程知识点,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组织,从而实现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知识显性化处理,以克服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增强软件工程的知识可见性、具体性、生动性和针对性。

1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

在项目驱动下,通过案例设计来突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非常重要,因此针对选取的具体项目,如何设计典型案例来组织教学内容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首先收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项目信息,然后针对项目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如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运行与维护),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长,分段式选择和设计项目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案例,借助UmL、Visio图形、图表和动画等方式予以表达,并存储于案例库中。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方法学: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由于传统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在项目驱动下,需要以这两种方法学为主线,并以软件工程的过程模型(由于两种方法学的模型又分成多种,因此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过程模型。图1中主要给出了传统方法学的瀑布模型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RUp模型)作为设计案例的基础依据,借助各模型体现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阶段设计案例以组织、联系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针对两种方法学所采用的不同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针对相同的项目内容,设计不同的案例,重点突出两种方法学各自的特点。

2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研究

为提高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效果,达到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需要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首先,针对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知识的程度和教学计划进度,从项目库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选择针对该项目而设计的相应案例;其次,通过基于案例的分段情景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化方法,通过情景教学增加交互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中,选择并围绕所设计的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分段情景教学的指导、控制与交流脚本,对分段情景教学进行编排,包括组织小型项目研究团队、从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设计情景会话、教学过程模拟项目开发的实际场景等。通过研究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方式,借助所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段情景模拟,增加团队成员间的情景会话,加强该课程的易学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达到“练中学”的效果。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可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扎实的实用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独立胜任项目小组成员角色的能力,并能独挡一面地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角色任务。另外,针对课堂上的分段情景教学内容,课后组织学生以组建团队形式进行项目软件的分段式实践开发,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掌握软件工程化开发方法。

3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

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的制定、项目的选定、案例的设置、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的控制(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定、案例的选定、角色的安排、任务的安排、时间的安排、教学效果反馈)等内容进行管理。为对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进行连续有序管理,学院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实现对教学过程和课后实践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尤其是促进了个性发展,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空间。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分段情景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

在图3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访问和使用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图3中所示的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并添加到项目库、项目驱动的案例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情景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开发该过程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底层的项目库、案例库及教学资源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其中,项目库和案例库的建设来自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设计部分。

4结语

1)通过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促使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跟进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而避免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无损检测技术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开始设立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目前正在由传统教学模式(模块化)向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过渡,该项目化教学模式从能力培养目标出发,以项目为载体,重新整合课程,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联程度将课程分为相关课程、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三类,并按照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和项目考评四个阶段组织完成教学活动。在此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均有大幅度的改变,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激励;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要以自主学习、探索和实践为主;教学环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走向了企业,面向了社会。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合理地制定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非常注重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要求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应把企业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以传统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又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更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课堂深入企业,并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职能、参与环节、参与方式和参与内容,更有利于实现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于此种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问题,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1突出企业参与的特征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本身与企业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确定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企业调研来实现,无损检测项目设置来源于相关企业的检测任务,项目实施依赖于企业的设备资源和工程资源,检测项目指导需要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考评中企业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检测项目成果也可以应用于企业。在项目化教学模式无损检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

1.2企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化教学模式中作用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参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邀请企业专家举办讲座、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江苏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委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培训、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来看,并不是非常理想,只有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仍有一少部分自制力较差、比较被动的学生未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项目化教学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途径除了以上几方面以外,更为关键的是为教学过程中检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设备资源、工程资源和人力资源,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企业作息时间与项目教学时间的冲突、企业现场指导老师缺乏教学经验、表达能力欠缺、和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等。

综上所述,对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而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迫切需要制定一套与本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相匹配,并能为企业参与无损检测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方向与指引的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立足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同时还应体现企业在无损检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1制定思路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本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全新设计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企业参与为主线,明确企业的参与职能、参与环节、参与方式和参与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2.2制定步骤

(1)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首先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2)指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工作岗位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就业工作岗位(射线检测员、超声检测员、磁粉检测员、渗透检测员和无损检测工艺员等)为依,明确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可以使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具方向性。

(3)将企业与学校培养的任务合理分工

首先召开无损检测专家论证会,然后根据无损检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并将每项能力具体细分为若干个典型的项目,然后指明项目是属于“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中的哪一类,以此界定学校和企业培养的能力点,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培养任务。

(4)明确培养任务之后,根据学校和企业的特点设置具体项目任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共设四个大项目,分别是“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每个项目均对应专业核心能力目标,并下设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符的具体工作任务。

(5)以项目为载体重新整合课程,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系将课程分为相关课程、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是指完成项目必备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方法和工具等,比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化工制图及CaD、焊接技术等;核心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综合实训考证;非核心课程主要是指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在设计全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到的课程均应注明是否有企业参与培养。

3结束语

总之,无损检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突出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企业参与的特征。虽然本文给出了制定思路和步骤,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玉峰.高职旅游类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模式的探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

0引言

VisualFoxpro作为一门关系型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知识点多而散、操作性要求高以及应用实践性强等特点。要熟练掌握这门程序设计语言,必须配合大量习题训练和充分的上机实验操作。传统的《VFp程序设计》课程模式大多先由教师讲授操作方法,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且讲授过程一般只重视基本概念的认识与操作的固定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清楚学科的特点,学习时只局限于每节课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不能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1模块化教学总体框架

针对现有问题,我们提出了《VFp程序设计》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模块化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成并实施一个“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进从“知识讲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快速过渡。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发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VFp的各项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学习到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软件基础知识。

模块化教学首先选择合适的、有吸引力的项目,通过多种课内外教学组织方式,配合案例库进行教学,最终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评估教学改革效果。

(1)设计有吸引力的项目驱动

合适的项目驱动能够长时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项目具有不同的偏好,这样针对不同专业提供不同的备选项目显得十分必要。为了保证项目与时俱进,应当参照目前企业中较为流行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设计项目。因此,企业调研是做好项目设计的第一步。

(2)教学模块的合理划分和组织结构

考虑到项目模块的划分应该按照系统功能的组成部分,由易到难来组织。例如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可以作为三个大的模块,而界面设计又可以分为菜单设计、表单设计、报表设计等。这样整个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分配都需要围绕项目来进行调整。

(3)构建高质量的案例库

案例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关键,各个教学模块都应有相应的案例,不仅要设计课内案例,还要设计大量的课外案例。尤其是要从不同项目中提炼出经典模块案例,建立案例库。

(4)课外教学的有效组织

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部分都是在课外,因此项目驱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外的执行程度。而学生在课外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都和教师引导有紧密关联,教师在课外进行小组辅导,参与小组讨论,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模块划分

模块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最终项目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模块可以按照程序设计深度的原则来进行粗粒度的划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模块类型和程序设计深度的结合做出更贴近项目开发的划分。

(1)按程序设计深度划分模块

根据程序设计的深度,由外到内、由界面到核心业务代码、由易到难划分,应该把整个内容分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界面设计简单、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数据库设计深入到系统开发的数据内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项目的数据关联;程序设计较为复杂,通过程序控制的方法完成更为复杂的系统管理和业务逻辑。

(2)按功能模块类型+程序设计深度划分模块

按程序设计深度的模块划分方法,粒度较粗,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与系统功能模块类型相结合,例如用户登陆模块、主界面、系统管理模块、业务管理模块、报表模块,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开发过程更为相似,学生的可操作程度更高。

3结语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应用检验,模块化教学卓有成效,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综合应用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例如可以把公共模块用更简单的方式教授,让学生把精力集中于系统的业务逻辑上,使他们对系统设计有更全面、更完整的理解;在小组构成、约束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也可以深入探索,提高模块化教学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解永刚.关于VisualFoxpro的案例教学方法[J].昆明大学学报,2003(1).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教研档案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了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级质量工程、教研教改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暴露出来。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本课题组利用学校专项资金,设计开发了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1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高等学校的教学工程与教改教研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各级各类教学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也得到实施,不同类型的项目名称繁多,如: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等各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教学成果奖、信息技术成果奖等教学改革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各行业的学科竞赛也日益增多。

各高等学校面对如此多种类和级别的项目,如果完全由人工来完成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建设、实施、管理、推广、应用、监督存在诸多的不便。尤其面对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教务处及项目所属部门经常需要对历年各类教学项目分门别类查询,用现行的相互孤立、相对分散的文件夹管理方式对这类繁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显得十分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需求,需要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

2教研档案信息化改革的目标

教研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对各级各类项目的归纳和整理,实现规范化、高效率的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档案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学工作全方位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教学成果数据中心和教学成果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成果信息,以辅助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决策,为其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为我校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个人教学研究活动的网络管理空间,实现个人教学成果登记、查询网络化,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教研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工具,采用技术、B/S架构开发用于教研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地实现教研档案的管理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系统开发如下:

首先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教务处、学院、项目负责人,一级权限在教务处,主要是对各项目情况进行审核并监督项目建设,二级权限为各学院掌握,各学院可以通过系统来对各学院项目实施管理,督促项目的建设。三级权限为项目负责人,可以对个人信息、个人教学成果信息进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简单描述

如下图所示:

其次根据需求进行模块设计,主要有:人事信息管理、教学信息管理、报表输出、查询、系统权限管理等模块。具体实现如下图所示:

最后系统设计了各类项目的查询、汇总、报表输出等功能,方便各级权限管理人员进行调阅和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语

网络信息化的教研档案管理是传统手工统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学院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找相关信息并进行报表输出,不同用户可以各取所需,从而推动教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幅提高我校教学研究管理效益与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研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进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计划立项课题:审核评估形势下高校教研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6-R-16。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立体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n71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40-01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侧重其实践性与应用性。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并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描述,设计任务单,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等四个方面开放式学习,梳理任务中o计的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熟悉各种典型的单元电路,能够掌握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和参数,并能够结合电路图及设计要求,具有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职业技能。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项目化课改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整体设计中项目的设定。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将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整合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项目应该能把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来自企业生产或人们生活的实践,选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反映企业的先进技术。每一个项目均要求学生从咨询、决策、实施、评估四个方面采取开放式学习,梳理理论知识,突出制造工艺要领和操作技能培养,熟悉典型电路,能够独立完成电子元件的选型、测试、安装、调试、排故等基本操作。其二是完善其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进行过程考核,按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职业团队合作五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融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机制。建立奖励制度,在抢答、表述、5S管理、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上都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是教学过程应用立体式教学模式学习。图书、视频与面包板套件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巧妙融合,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图书是指以教材为主,融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视频是指实践教学视频,手把手教你如何检测元件、组装、调试电路。面包板套件是指面包板、项目所列电子元器件。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条件

“项目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指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重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多媒体、录像视频等技术支持。实训设备包括面包板、线路板、与项目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套件等。二是软件设施方面,具有基于multisim2001等电路仿真软件、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及技能型“双师”教师队伍。学院图书馆内的电子和纸质版的资料丰富,CnKi(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资料全面;学院与多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第一时间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线路》项目化教学改革主要体现“整体化”教学改革理念:其一是课前精心预设,包括优化的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整体设计是以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最终目标,按照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程表设计等几方面展开,确定实施整体性改革方案。优化的单元设计是制作声控闪光电路等5个典型项目的单元方案,过程实施课件、点评课件、理论讲解课件等。其二是课中精彩生成,指具体的实施方案,即结合电子产品职业岗位需求,融入职业行业标准,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信息页、工作页;并结合单元方案,细化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内容。教学中应用动画、图片、视频、影像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三是课后巧妙延伸,包括学生作品、评价资料及实施总结。学生作品指学生实践环节中八路锁存器等典型项目的实物展示,并且成果中体现教师的评价、评语及学生的实践体会。评价资料是实施过程考核制度,制定项目完成情况考核评分评价表,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记录表,能力测评表等。实施总结包括学生实践阶段性总结及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教师项目化课改总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的排故方法等方面总结。

参考文献: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制赛促学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51-02

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可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设计的预想到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要解决居住、出行、工作、节能、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担负的社会责任较重,这就需要人才不仅具有较好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开设时间划分属于新兴专业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社会对环艺人才需求尚未饱和,所以环艺设计专业成为了较热门的报考专业之一,在校生人数众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班级为例,学习者人数从早期的十几人倍增到了几十人,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结构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设计应用课”三大块。其中,设计应用课所开设的课程有《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在教学中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设计的思路方法;(3)对专业的实践环节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个方面在课程教学之中尤为重要,如果对实践环节了解不够,设计方案便是纸上谈兵,缺少了存在的价值,而实践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增多,而教学模式却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的对应调整,在以往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以模拟课题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虚拟以及使用以往的设计项目来模拟课题,提供给学习者设计练习。这种方式使学习者对设计课题缺乏场景化的认识,导致设计思维过于抽象化、设计方案理想化。并且,设计方案优劣标准完全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单方面评定,以至教学的机制不够科学。(2)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即企业提供了实际项目,课程教学工作中便依据项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评价的标准由企业及业主来掌控,这种形式看似合理但问题重重:一是实际项目的设计时间与课程安排难以紧密结合,若一味地追求项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便很难合理地布置,也就变得相对被动。二是虽然解决了课程学习所需的实践环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评定标准过于主观,很难形成其对设计本质理念的认识及了解,这样的教学同样缺乏科学性。

两者的教学方法各具优劣,前者的优势在于给了学习者足够宽广的设计想象空间,劣势在于设计方案空泛化;后者是虽然课程联系了实践,但由于受到实际项目的制约,设计方向单一化、标准化,对设计理念、创意的学习不够。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关系,成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的实际问题。

笔者分析了两种课程模式后,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通过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的矛盾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赛。制赛的前提是如何将比赛引入课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结合在一起,需要在课程开设之前制定“教学牵头、企业配合、服务项目”的赛事计划,寻求设计的实际项目、企业合作方,如教学《居室设计》课程时便可联系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对其所开发的楼盘进行实地调研、测量与设计,再以赛事的形式把教学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实际的设计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同时通过了设计赛事的形式避免了学习的单一化。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项目图片:

第二,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备赛。在项目测量与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之后,学习者已经充分地了解了设计项目的环境、位置、建筑结构、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设计前期准备环节,学习者便可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辅导和自我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既联系实际同时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积极地调配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教与做:

第三,课程教学的评价阶段――竞赛。设计方案以竞赛的形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作者自我描述、观众观摩展览、项目方“多角度,立体直观”的审定模式,从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创造性、功能性多个环节进行论证,最终由校企评定+投票的形式为设计方案评分,给出意见评语,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对实际方案设计的理解能力。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展览观摩、优秀作品评选:

第四,课程教学的后续阶段――项目实施。课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挑选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项目使用当中,教学方面可以跟踪项目进度,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学习,了解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解决项目方的实际需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可谓一举多得。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优秀作品制作成为样板房,教师组织跟踪学习:

通过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的教学开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能够达到“一个调动,两个可控,三个促进”的积极作用,即,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与实践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对课程进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进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习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服务建设。“制赛促学”教学机制的建立,使学习者、教学方、项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决了“教与学与做”的实际问题,也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化工设备;项目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3-05

教育部、劳动部等部委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理念,提出“让学习者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指导方案的出台,引发了职业教育的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选择。

项目化教学,以接受工作任务为学习的开始,学习者要经历知识准备(资讯)、尝试完成任务、产生困惑、探究知识与技能、回归任务等一系列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行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中等化工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开展项目化教学必须做好三件事:即合理开发“项目课程”、科学设计“课程项目”、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一、合理开发“项目课程”

项目化教学需要有项目课程作为支撑,项目课程是指“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习者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1]。项目课程的基本卧是项目。开发项目课程,实质上是选择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成课程项目,并将课程项目进行序化的过程。化工设备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工具,种类繁多,分为静设备和动设备(化工机械)两大类型。静设备主要包括化工容器、反应设备、塔设备、换热设备等;化工机械主要包括泵、风机、离心机、压缩机等。开发《化工设备》项目课程,可供选择放入内容除了包括这些设备的构造原理、工作原理、安装规范等外,还包括设备的附属设施。因此,正确选择课程内容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前提。

(一)选择课程内容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化工设备维护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意识,面向石油、化工、化肥、化纤、医药、机械等行业企业,从事化工机械与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调试、制造、故障检测与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选择课程内容必须与地方人才需求相一致。

2.工作岗位需求。化工设备维护面向的工作岗位是化工机械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选择课程内容不能包罗万象,应综合考虑化工企业中化工机械与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频度确定取舍。

3.现有课程教材。化工设备维护没有专用的教材,选用的教材通常是高(中)职《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版本较多,这些教材一般属于学科体系教材,以学科为中心,虽然不适合开展项目化教学,但具有知识、原理介绍全面的特点,可以作为参考和引用。

(二)项目课程的开发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化工设备维护培养目标和《化工设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2.确定开发项目。项目化教学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产品)为载体的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习者真正动起来、学起来,从而使学习者熟悉并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的确定,需要开展企业调研,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作为课程项目进行开发。

3.确定学习内容。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习者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2]。学习内容的选择,一要根据化工设备维护中(高)级工的技能标准;二要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整合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操作规范;三要满足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方便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相对接,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和优化。

4.项目序化形成课程。根据化工单元操作中化工设备使用和维护的频度和岗位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以项目为逻辑主线对确定的课程项目进行排序,形成项目课程。《化工设备》项目课程结构见表1。

二、科学设计“课程项目”

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习者通过共同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课程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依据,这是因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的课程模式[3],项目课程的结构单元是课程项目,因此根据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程项目是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基础。

(一)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突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4],所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工作任务应该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体现完整操作过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如化工设备中的某个设备的拆卸或安装等。

2.兼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程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每个工作任务必须负载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即该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的全部。所以,必须选择、组织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所学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

3.强化操作技能训练。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及当地化工企业实训基地的设备实施,确保课程学习项目的同步实训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项目设计的步骤

1.工作任务的选择与开发。对企业相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提炼和浓缩,开发的过程必须邀请化工行业企业的化工设备与机械维护的专家全程参与,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充分论证,保证工作任务选择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充分体现企业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

2.工作任务的设计与描述。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基于工作全过程特征,对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与描述,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工作任务名称,二是工作任务内容,如准备工作、实训操作、结束工作等,三是知识准备,四技能准备,五是达成目标。

3.工作任务的知识负载。工作任务如何关联课程知识呢?首先,解决工作任务的定位问题,不能把工作任务仅仅看作是工作任务,而应看作是用来学习课程知识的工作任务。其次,必须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最终达到杜威所说的“粘合知识”的目标。第三,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解决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学习者不断地储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学”的过程,从而做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项目的基本框架

一个完整的课程项目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判断课程项目设计是否合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首先,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其次,每个项目能否有对应的工作任务;第三,工作任务能否负载这个工作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四,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同步实训是否在教学中方便实施。以下是笔者开发的《化工设备》项目课程中的其中一个项目,基本框架见表2所示。

三、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习者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亲身经历“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在行动中“把握其相对固定的步骤,从而使学习者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5],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行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学习者为了行动,主动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行动和学习,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既不是孤立的学知识,也不是孤立的学技能,更不是独立的做任务,而是一种学习活动,科学组织学习活动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组织学习活动?下面以《化工设备》项目课程中的“板式塔的拆卸与安装”项目为例,说明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

(一)资讯――任务准备

资讯环节安排在工作任务实施之前,作用是明确任务和收集信息。首先由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见表3),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平台(腾讯“微云”、微信等),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学习平台,根据工作任务,通过教材、因特网等途径获取文字/音/视频相关资料,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归纳,充分地掌握信息。

资讯环节是学习者获得与项目任务(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这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获取的信息是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基础,学习者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行动才有针对性,否则将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另一方面,学习者因完成任务需要,属于主动获取信息,对未来工作的意义将更大。这样做,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避免了被动式学习。

(二)计划――方案制定

计划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一个步骤,作用是设计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和程序。项目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借助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学习与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重视计划环节。如板式塔的安装,学习者的工作目标是设计塔内件安装施工方案,需要学习者熟悉板式塔的构造原理,塔内件的种类、布局及安装顺序,而在此之前,学习者对这些却知之不多。

计划环节,首先建立3-4人的施工工作小组,并指定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学习安装施工规范,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讨论,利用成员已经获取的资料厘清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施工方案,制定设备构建需求计划和安装工具需求计划,作为小组成果提交班级讨论。

计划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计划的形式符合企业的工作模式,计划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协助者。这样做,学习者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用结合。

(三)决策――方案验证

决策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二个步骤,作用是对小组成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案验证属于班级决策,通过对所有小组方案的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接近完美的,可以付诸实施的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原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

学习者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小组方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这个环节,学习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过程,决策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做,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自主与合作探究更加主动,知识与技能提高更加有效,让学习者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施――方案执行

实施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三个步骤,作用是体验工作过程。方案实施环节,学习者的工作目标是完成筛板塔的安装与拆卸。这个环节完全是工作模式,学习者以工作小组为单位,按设计方案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操作的规范性是这个环节的主要指标。同时,按实际工作要求,在实践操作时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如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的结果等。

实施环节,学习者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性”知识,同时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作为陪伴者。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师傅申请,根据实施过程对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补充,最终达成项目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样做,使学习者将无序的知识有序化,实现知识建构。

(五)检查――过程控制

检查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四个步骤,作用是过程控制。控制的目标是保障教学目标明确、组织有序,通过督促、引导促使学习者实施“有效学习”。检查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检查分为学习者自查和教师检查,学习者自查的重点是工艺、进度是否符合施工方案,操作是否规范。教师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要随时巡视、观察、监控学习者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参与学习者的问题讨论或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和示范,规范学习者行为,协调、引导、督促学习者完成工作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评价――任务验收

评价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五个步骤,作用是评价工作结果。评价主要方式是总结性评价,组织全班学习者参与。评价的内容是主体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由工作小组对安装操作过程进行介绍,然后组织学习者对安装好的筛板塔进行评价,包括塔的外观、塔内件连接、螺丝的松紧等,第三组织学习者对其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工作过程符合企业的“6S”管理规范要求。评价不仅是对w习者“工作”成果的肯定,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瑕疵;而且,通过评价活动,为“六步法”的下一个教学循环做好准备。

《化工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是笔者多年来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的探索,是依据企业真实工作的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是对传统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和“理实一体”的职教课改理念,明显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探究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伟峰.浅谈项目化教学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J].赤子,2015(24).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教学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反映到教学中,学校已逐步将培养模式从以往的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转变为现在的将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有较大发展并在各高校积极推广,其对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产品改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路

1.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中,对产品改良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并以项目为专题、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性为着眼点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教学内容设计。根据项目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从造型、色彩、材料等角度进行产品改良设计的理性分析,补充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

2.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教学课堂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通过项目实践与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在校外,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探索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突破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束缚,探究如何利用学校的“小课堂”教学与市场企业“大课堂”相结合的多渠道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授课、工厂参观、市场调研、实验操作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并实施“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快速适应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产品改良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项目

以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设计项目“跳绳的改良设计”作为设计课题,有效契合本课程的内容,充分运用产品改良设计的相关知识。这个课题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学习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确定项目小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团队,每组大概4至5人,在人数的确认上,教师应根据课题难易程度、时间等把好关。同时,各小组需制定详细计划,包括具体步骤的划分及时间进度的统筹管理等,以确保项目能按时完成。

3.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采用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方式来进行。分散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织时间开展调研,包括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大众的喜好及存在的问题等。集中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设计部和产品展示厅,了解跳绳的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并在与企业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中,明确设计目标、技术要求、内部结构及注意事项等。可见,分散型和集中型的调研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效地推进,为下一步设计构思提供有效的依据。

4.设计定位

在设计定位阶段,指导教师应该结合市场趋势和企业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方向的引导。目前,市场上的跳绳器材缺乏鲜明个性,普遍造型单一、定位笼统、性格模糊。因此,跳绳的设计理应承载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出特定的情感意味和个性特征,从跳绳的种类、形制、样式、风格等方面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设计方向的明确为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设计提供前提。

5.设计方案的构思及确定

明确设计定位之后,由组员每个人提出一个自己的创意,再由该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各组集中讨论的结果,选取最优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后,就由团队成员重新根据最后选定的设计创意再进行新的资料收集整理,对方案作出深化、发展及完善,最终确定设计创意的构思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侧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来提醒学生容易忽视或存在的问题。

6.设计方案的汇报及总结

每组派一个代表系统地讲述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整个过程由企业人员参与并点评。公司设计人员对最新的技术、生产成本及生产可行性有直接发言权,可以指导学生从市场、设计到生产、上市等整个产品环节。

企业参评人员指出:设计方案定位明确、创新性强,充分考虑了不断细分群体的不同需求,在造型表达方式上,从仿生、趣味、文化等层面实现了设计创意及表达的多样化。比如,图1名为“芭蕾公主”,为白领女性设计,以舞蹈的人体为原型,暗喻跳绳运动能为女性保持曼妙的身材,同时产品在非使用状态下也可悬挂起来,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及语意性;图2以传统服饰为原型定位于老年人;图3到图6为青年一族设计,造型新颖,富有情趣。这些构思巧妙、独特并富有新意,但毕竟学生对工艺、成本等了解不够深入,部分设计的可行性不是很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例如,图1的产品鉴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有限,每种颜色的橡胶注塑时都会在注塑口留下细小的缺口,颜色过于丰富会导致注塑口太多,最终影响产品的整体形象。同时,如图2和图4的产品在绳子与手柄的连接方式等方面也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