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8:43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直到我教了两年的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到的。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游戏中学习,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我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但这却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即放得太多时有些放纵,不易于调控;生生之间缺少合作,自私自利与语文一种人性化教学相悖;生字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生字教学单一问题,我大胆地启用学习班长教学生字(即从班里挑选一个学生临时代替老师进行生字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我先以一种命令式让孩子两两合作确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合作情况。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们的合作兴趣,进而为在课堂上多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合作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时也还了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未来的憧憬。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新课改推行以后,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与社会脱轨,教学方式改革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同样在改变,不断突破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

一、授课式教学方式不断进步

授课式教学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沿用最久的教学方式,在作文写作教学中,仍离不开授课式教学方式。授课式教学主要应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基本句式、修辞手法、逻辑结构、词语应用等内容都属于基本理论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授,是其他教学方法很难实现的。采用授课式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更系统地接受知识。传授式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灌输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零参与,课堂枯燥,教学效果相对较低。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下,授课式教学方式正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融入了其他教学模式的因素,如教师的讲课形式从黑板搬到了多媒体,枯燥的理论内容中融合一定的图片、动画、声音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阅读式教学方式逐渐增多

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应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而优美词句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阅读读物获得的,如通过阅读优秀的作文集,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词语、修辞等;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包括童话故事、散文集等,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故事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同时,阅读也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小学生的写作很容易拘泥于一种形式,由于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作文写作内容也很单一,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阅读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阅读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就阅读时间而言,阅读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一般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过程不在教师的监控范围之内,一旦学生自制力差,阅读安排就会形同虚设。所以,在阅读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专门的阅读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另一方面,就阅读内容而言,当前教师不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一般布置阅读任务时,也只是划定大概的阅读方向,学生的阅读就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其作文写作帮助不大。因此,笔者认为,在采用阅读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作业安排课堂知识讲授和安排学生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而将阅读和写作真正结合起来。当然,阅读之后,教师相应的写作任务配套也很重要,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记录下好词好句,或者在阅读后写阅读笔记等。总之,阅读式教学方式的增多,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三、评比式教学方式灵活应用

评比式教学方式,一般是指通过教师的点评比较,选择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给予一定奖励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始终延续着评比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每次作文结束后选择出优秀作文,并在课堂上朗诵,以这样的方式表扬优秀学生,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学生。这就是最基本的评比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评比式教学的应用越来越灵活。首先,对于优秀论文,教师的奖励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朗诵,还包括在班级内部举行优秀作文展,颁发优秀作文奖品等,通过奖励的形式灵活应用评比式教学;其次,在评比方式上,也由过去仅是作文整体质量的评比,转向了多种评比,如好词好句应用最多的作文,修辞方法应用最多的作文等,对于这些作文,同样给予一定的奖励。评比式教学应用灵活也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一大特色。

此外,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如体验式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切身感受某种环境,进而激发写作灵感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丰富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何昌宽.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策略浅析[J].祖国教育,2014(3).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3

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角落。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也不断尝试、不断探索,试图寻找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之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有组织、有引导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就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语文也不例外,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既教室的布局、设施等,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又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学生,严于律己,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以此影响、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赖。教师还应善于组织、协调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起团结互助的班风。

(二)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如果一成不变、程式化,教学就没有活力,没有了灵性,学生自然也会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不同类型的课,有的则可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有的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教学不再程式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符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具有学习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由国家、教师来确定的。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侧重考]的是国家的要求。至于学生,无权参与目标制定的,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失掉了学习的欲望,失掉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是要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示范点拨。指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领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三是交流获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交流时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

(三)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初级阶段,心智不成熟,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其进行的语文教学方法应符合其心理发展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过去不科学的教学观念,努力创造新鲜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许多语文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学习,甚至开小差,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学习语文。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

展,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这种错位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影响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随着中小学不断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逐渐习惯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是教师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化,大部分只是将课堂板书放在了多媒体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这种方式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翻版,依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新鲜感。

最后,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大多数教师教学时只是依照教材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远离现实生活,十分空洞,学生找不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会觉得语文课十分枯燥。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读死书,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想要改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出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其中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以及多媒体教学三种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较多,可以将这三种方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先学后教模式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研究教材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的范围并提出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等学生学习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点评,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难点的讲解,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课堂还o学生,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它最大化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善于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而逻辑思维较差,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贴合教学内容,否则会起到反作用。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传统板书可以解决的不用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要适度使用先进设备,才能更好地减轻教学负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及课下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上可以就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参加,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课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学生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互帮互助,最终共同进步。通过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标要求不断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先学后教、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都是近年来创新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贴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全面的思维方式。这三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要求,值得广大教师将其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5

【关键词】低段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09-01

随着城乡学校布局的调整,不少初中教师转变为小学教师,当今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一般都是大循环,即从一年级直接任教到六年级,再重新从一年级任教到六年级,如此循环往复。笔者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谈一些体会与看法,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模式有差异,所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一、低段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更具模仿性,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图片和插图等实物进行辅助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确保学生在整堂语文课上能够精力集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所以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是一大难题。

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薄弱,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常需要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自觉的行动。低年级的课堂上,组织教学开展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低段语文教学的目标

在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如,低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对于一般的课文,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个流程一般可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在这一整套的教学流程中,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课的环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导课,二是间接导课。间接导课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游戏导入法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其他方法要与教学内容有关,目地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识字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一般这样操作,找生字――解决生字读音――记忆字形――巩固生字――用生字扩词、造句。

识字教学要避免单调和枯燥,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快乐中识字。用编字谜、猜字谜、编顺口溜等方式来记忆,用开火车、帮生字宝宝找朋友等方式来巩固记忆,效果会更好。

(3)口语表达训练

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或课文领悟表达的环节中,我们要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谈看法、说意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引导他们评价时,要多围绕优点来谈,这样可以保护与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就评价角度和内容来说,教师平时的评价就应是一个好榜样,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说具体一些、完整一些。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6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延展式;探索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创新式教学、多方面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时刻给予学生关怀和耐心教导,进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所学的课程。

一、教学前,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小学语文是带领学生感受文字世界,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再受学生欢迎。学生更期望,在教学中能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寻找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

第一次进入课堂,我和学生做了一次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你问我说。我让学生随便问我问题,我也随便问学生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快速熟悉。开始学生不敢提问,整个课堂很压抑。我走到学生身边,和每一位学生微笑握手。我期望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放松自己的神经,能和我进行交流。一个班级,总会出现领导者,一位小男孩站起来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你叫什么吗?”我微笑看着男孩,告诉他我的姓名。很快班级气氛就融洽起来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就不再像之前死气沉沉了。学生和我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走向彼此的心灵殿堂。在培养学生学习的道路上,首先要让学生接受教师,从而接受学习。

二、情境式教育,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数文章都是很简短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文章转化为情景小剧本,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进行教学。在课文《陶罐和铁罐》学习中,我请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课文排练一个情景小剧。学生针对这种练习很用心。在下次上课时,我和台下的同学一起观看排练结果。同学们特意为这次的表演精心打扮,表演中他们将陶罐和铁罐生动的语言、不屑的神情,演绎得有模有样,就连辅助表演废墟地带的学生也十分认真。

表演结束,我趁热打铁,及时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经过情境教育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同时将课本知识牢记在心里。通过不断的排练和表演,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渐渐高涨起来了。兴趣在学习中不可缺失,一旦兴趣被培养出来,学生就会自己主动融入学习,这对学生是最好的方式。

三、利用表扬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利用表扬方式,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被赏识,教师要做伯乐,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在需要时用最真诚的语言表扬学生。要相信,赞扬和欣赏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赞赏不需要太形式化,也许一句“你做得很好!你很棒!”等等用语,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当然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真心诚恳,不要虚言附势,更不要说反话。善意的表现,会传递给学生能量。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支持和鼓励时,自己内心也会充满正能量,对课程学习也会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尽管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再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也不会将文章中所有的内容表现完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本中优美的文字、图片语言,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会促使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多媒体自身就带着神奇的魅力,在魅力的吸引下,学生学习兴趣会被直接激发,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提升。

当我带着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只是单纯地意识到,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的一群u屿,它很美。至于有多美,没有具体的意识。即使课本文字十分美,他们脑海里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依旧模棱两可。我为学生放映关于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动画观看西沙群岛的海水、珊瑚、鱼群等等,此时,在他们眼前,西沙群岛的美丽不再死板,它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最独特的一面。还有同学说:“以后我长大了,我要去看真正的西沙群岛。”同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其实,让学生爱上语文不是一件难事。

五、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每个人对语文的感知不同,有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一点即通,而有些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就有些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学会接受差异性,俯下身姿倾听学生的声音。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在指导中,耐心地倾听,不要带给学生你很差的心理感受。倾听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学生在学习的十字路口彷徨失措时,教师要为学生指引出正确方向,他们才会在探索中继续前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也要跟随教育目标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温馨和睦的学习环境,才是学生学习的幸福港湾!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知识

“小学语文生活化”既可理解为老师将小学语文融入生活中教学,也可理解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老师发挥关键的作用。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全力帮助学生更多更快地获取语文知识。将语文学习生活化,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谈谈我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体会。

一、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

小学生语文课本上多为简短的童话故事、诗词句等。这样的课本内容自然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的。在我们成人看来极易明白,但由小学生来学习理解却是比较难的。为了帮助学生更轻松愉悦地接受吸收这些内容,我们需要竭尽自己所能。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做:学一首诗,或者学一个词时,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副生动有趣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们自己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他们通过脑海里描绘的画面可以更简单地进行对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们绘声绘色地描述:水边上的沙滩上,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他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如此美景,学生们定是愉悦向往的。通过想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诗句,明白诗歌的意境。多进行这样的引导,渐渐的小学生将会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形成可观的学习思维。课堂上当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想、说、写……他们的大脑得到开发,灵活的构想能力为以后学习等各个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对他们以后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大有益处。所以,绝不小觑课堂上联想与想象的重要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小学生联想想象,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石。

二、多设计与生活接轨的课后作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夫子的一席话教育后人:学习一样东西后,要常常去复习巩固,这样每复习一次你都能收获新的东西。所以,在我们进行生活化课堂后,也要给予适量的与生活接轨的课后作业。比如,我们在学习了《红树林》一文后可以这样布置作业:你家院子里种着什么你喜欢的树呢?或者在你心中你最敬佩的树是什么样呢?写下你心中最喜爱的树,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像这类作业,常常要求学生们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们细腻的心理,这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有目的性地开展趣味语文游戏

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时期,我们立足于课本,拓展性地开展一些语文趣味游戏,不仅可以活动学生筋骨,满足他们贪玩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学生e累更多文学文化知识,在游戏的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展趣味语文游戏,我们需要鼓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只有参与了,融入其中,才更能感受其间的温暖与乐趣。趣味语文游戏,不能太过生硬死板,太过课本化,反之应该多融入一些生活的元素,让游戏真正的“趣味”。所以,我们可以广泛地采集游戏题材信息,比如可以来源于课堂上某位学生提出的一个有深度的小问题,也可以来源于作为老师的你,看到某处有感而发的设计,还可以来源于偶然看到的网络视频游戏,这些,都是无限制无范围的,只要能想到,能看到,能切实可行的,都是值得肯定的。例如:在学习了《小红帽》一文后,突然想到根据《小红帽》这一故事可以顺便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我们可以大胆地在班上开展改编、表演课本剧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输了则接受游戏惩罚,赢了也会有所奖励。这样一来,我相信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争相参与。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新颖的想法得以表现,活跃的思维得以激发。在这创造性的游戏中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水平定当提升。趣味游戏带给学生的益处远比死板课堂要多得多。生活就是一场游戏,何不让学生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

四、最重要的,老师微笑着生活在学生的世界中

一个甜甜的笑容最能打动人心,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时,你的笑容让他们重拾信心;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你的笑容让他们感受到肯定与赞赏。为人师者,教会学生微笑地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这也可以说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生活中鲜亮热情的你去演绎。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定是功不可没的。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方式;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很好地分析所要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特征,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针对导入的教学,我将从教学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和导入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教师的导入要符合教学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教师对于课文的导入要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必须紧扣课文的主题,不能偏题,这样才能起到导入的作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偏题,那么导入就是无效的,甚至有可能起到反效果,得不偿失。所以,教师的导入必须扣题。

2.教师的导入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教师导入的内容不能是乱七不糟,杂乱无章的,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才能保证是正确的,符合教学目标的。

3.教师的导入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教师设计的教学导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情况,学生适合接受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还有就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怎么样,他们适合什么样的导入内容。这些都是教师设计教学导入应该考虑的。

4.教师的导入要根据所教课文的课型开始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很多,比如。儿歌、诗歌、写景文、写人文、童话、寓言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教师应该选择适合该类型的导入模式进行设计,这样对症下药,才能收获有效的效果。

5.教师开始上课的导语要短小精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的导入是有时间规定的,不能太长,时间最好控制在四到五分钟。所以,教师的导语必须精练,不能过于冗长。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开小差。

6.教师的导入形式要做到多种多样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的课堂导入要尽量做到推陈出新,花样百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二、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利用新课的内容或者作者进行导入。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以言简意赅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对于相对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减弱。

2.设置悬念的导入法

所谓设置悬念就是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导入。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就抛出问题“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会说:“老虎会吃掉狐狸。”“当然是狐狸怕老虎了。”然后,老师说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老虎怕狐狸。这样与学生认知相违背的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创设情境导入法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者用课件视频等,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新课的教学内容中。比如,教师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风景视频,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4.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法就是教师借助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进行导入。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学生克服上课带来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并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就可以用歌曲《找春天》来导入。

5.游戏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因此,使用游戏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效果是更显著的。

6.名言导入法

教师通过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导入。这种导入法的作用就是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这种导入法就不适合低年级了,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名言警句都是蕴含深刻的哲理,低年级的学生未必能懂。

7.释题导入法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解释课文标题的含义来导入新课的。这种方式教师明确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关于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9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时期,各方面学习素质的养成对今后的成长有重要作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养成好习惯,会受用一生,有好的习惯学习工作起来效率会大大提高,好的习惯会使人更容易成功。当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好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每个年级的各个特点,制定详细的计划,把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重点,制定每学期的培养重点,把培养目标渗透到每天甚至每节课以及每时每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障碍的干扰,通过反复“历练”,练到一定程度,习惯成自然,再实施下一步计划。其次,要通过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等途径,请家长参与此项工作,想办法、出点子,监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要适当鼓励,以巩固所得成果。小学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

1.课前预习

在教师讲新课之前,学生对新课内容就有了预先了解,大致了解要讲什么,有什么是自己不懂的,并尝试自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疑难之处留待课上听教师讲。有了课前预习这个好习惯,就能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提高听讲的效率,避免了听课的盲目性。

2.课堂认真听讲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关键,很多小学生感到一节课的时间太长,往往在教师讲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兴趣听课了,注意力不集中,如搞小动作、说悄悄话、睡觉等,致使很多知识没学到,课下还要重复学。因此,学生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

3.勤于思考

学生勤于思考,才能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促进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思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进,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好习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教学。

二、增强语言教学的感染力

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信息的途径。良好的教学语言的发挥,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学语言的表达能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文字是抽象的语言符合,教师如果直白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如果不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表象的语言,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不能被教师的语言所感染。教师只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达到课堂教学和谐的境界。如何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

三、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活动,也是知识的教与被教,情感交流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关系融洽,教学顺利,教师教教省心,学生学得开心;反之,不良的情感交流让师生关系疏远,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思想的共鸣,教与学产生抵触。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同等的地位去看待学生,不能动辄就严厉地指责、批评甚至体罚学生。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对教师畏惧,不敢接近教师。这样做的后果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放不开,不愿意学。相反,教师的关心、爱护更能增加对学生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到一股暖流,如和煦的春风,把教师当成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愿意去倾诉。教师有耐心地倾听,循循善诱地说教,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情感和谐,共同推进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班上有位同学因为头疼趴在课桌上不愿意听讲,我仔细询问了他的情况,让他到办公室休息。下课后,我带着他去医务室看了病。这名学生非常感动地说:“谢谢老师”。后来他的学习比以前积极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就说明,学生虽然小,但是,他们的眼睛在看着教师,内心在评价着教师,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是友好还是厌恶,学生们都清清楚楚,教师对他们好的话,自然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篇10

关键字: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

一、合理的导入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件东西或某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就想深入的去了解、去掌握,所以,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去尝试阅读、提高阅读是很关键的。课堂上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住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一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们制造一个想要探索、了解的导入情境,学生们在这种欲说不能的情境中急于寻求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红领巾"真好》时,可以先导入式提问:同学们作为少先队员都做了哪些帮助人的事,在同学们各自回答之后再学习一下书里的"红领巾"做了什么;再学习《丑小鸭》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讲这个故事,然后再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这个故事。这种课堂导入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快乐自然的学习气氛,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并且乐在其中,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也是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导入环节过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及疑惑的地方。

二、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解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师针对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寻求答案是一种置学生于被动角色的学习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存在一部分同学浑水摸鱼、应付了事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的同时自己找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词句中也可以是写作方法方面,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准备发言,不固定的抽选同学发言,对于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给与认真的倾听,然后与同学们一同总结整合,将问题分为立即可以解决、学习后可以解决和搜集课外资料才能解决的几类,从而将学习文章的大致方向规划出来。如在学习文章《骆驼和羊》时,同学们提出很多问题: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老牛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等等。学生在阅读一遍之后很快能找到骆驼和羊在高和矮哪个好的问题上各执己见,可是究竟是矮好还是高好现在还不能一下说出答案,而老牛说的话看似很简单究竟有什么深意呢?这样学生们就会带着这样的疑问急于学习文章。

三、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然后集体探究重点问题

让学生带着之前总结归纳出的问题再次深读课文,亲自去体会、寻找并总结出答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加以指导,然后再让同学们将自己寻找到的答案与理解说出来,与全本同学进行探讨,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相互辩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最合理的答案。如在学习《争吵》这篇文章时,作者到底应不应该主动向可莱蒂道歉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观点肯定不完全相同,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做错了就应该向朋友道歉,有的就是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有的同学即使觉得应该道歉但是不想采取当面说句"请原谅我"这样直接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位同学参与其中,不要忽视那些不敢发言、不爱学习的同学,尊重每一为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结论并同时充分吸取、采纳别人的合理观点,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这个轻松的学习实践最后解决自己疑惑的过程,不仅对学习产生了动力还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最大的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有的教师禁止学生读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学习,这是不对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运用通过这些例子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一些新文章,不仅可以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1]。对于热爱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表扬,让他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看了哪些课外读物并从中学到了什么,鼓励不爱读书的同学向他们学习,指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阅读,就算是在一本书中只学会一个词语也是一种收获。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好的书籍推荐给同学们,如《三国演义故事》、《三毛流浪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爱》等适合小学生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阅读体会,尽力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与学生一起讨论大家都看过的书的内容及意义,同学们要畅所欲言,使学生感兴趣于新增的学习渠道,积极参加于到学习实践中来。

结束语: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重点,探究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实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轻松愉悦、求知渴望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活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不断探索、调整,总结出最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们学习阅读、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