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健食品市场分析十篇保健食品市场分析十篇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3:08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信任危机

一、引言从上世纪以来,全球健康消费逐年攀升,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品中,保健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品的销售额每年平均以13%的速度增长。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的花费占总支出2%以上,尽管我国保健品市场每年销售额在千亿元以上,但仍只占总支出0.0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品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

   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然而可悲的是,一个本该如日中天的朝阳行业,在中国却陷入了消费者普遍的信任危机中,中国保健品市场一直以来不断涌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对该行业进行不断的干预和指导,并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和法规,行业规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效果并不显著。

   二、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市场乱象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行业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在该行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乱象。

   (一)保健品冒充药品

在市场上经常出现标示保健用品冒充药品信息的情况。

   按照《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保健品在广告中宣传治疗功效是不被允许的,《办法》中第二条指出保健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第二十三条也明确指出,保健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一些企业常常将一些不具药品审批条件的产品改为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路线,获得“健”字号批件后,却在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标示预防、治疗人体疾病功效的文字,或直接标示所用药物成分、作用、适应症或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狡猾地披上“药衣”,蒙骗消费者。

   (二)保健品中含违禁药物成分

近日北京市药监局在市场监督抽检中,产品名称标示为“安睡片”的保健食品(标示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0330号)经检测违禁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呈阳性,决定在全市范围立即封存、停售相关批次保健食品。为了在激烈的保健品竞争中突出重围,为了获得短期消费者看得见的效果,一些不法企业有意在保健品中加入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药物成分,这也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企业行为。许多添加了药物成分的保健品在市场上流通,如果使用量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能对人体的伤害也会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但保健品中往往又缺乏明确的食用剂量,导致消费者为了快速取得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减肥类保健品),会随意增加用量;服用后的副作用明显,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三)未获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场很多未获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场,随着国家对保健品的审批和监管力度逐日加大,许多不法分子因为自己的产品经不起严格的审查,干脆假冒或伪造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一旦被查处便立即转移阵地,改头换面重新进入新的市场。例如,著名演员赵本山代言的“蚁力神”在多家店里却出现了“第八代”、“第十代”产品,而且使用的批准文号是“进口商品商检号××××”,但这根本不符合进口商品许可证号的规范,十分具有欺骗性。

   (四)违法广告屡禁不止,整个行业遭受信誉危机一些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使大企业信誉遭损的同时,使整个行业遭受信誉危机。保健品的广告审查规定很明确,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然而现实是,增强免疫力、辅助抑制肿瘤等含有灵芝孢子粉成分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传成可以治疗、治愈各种恶性肿瘤等疾病。现实生活中对保健品广告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却屡见不鲜。

   (五)营销模式花招层出不穷,欺骗消费者在传统的保健品行销模式“终端+广告”的成本日益飙升的今天,国外的直销模式又极不成熟,便涌现了许多诸如会议营销等新的营销模式。所谓会议营销,就是将目标消费者集中至某个场所,通过开会的形式,介绍健康知识、保健常识和产品机理,会中穿插游艺节目和煽情演出,最后以现场惠卖、买赠等形式销售产品。由于会议营销模式在市场上的成功,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跟随,市场秩序非常混乱,产品价高质次,欺骗消费者现象在会议营销中屡有发生,消费者对此种营销方式已表现出厌恶和抵制,国家和新闻媒体也频频曝光。

   三、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乱象的原因分析中国保健品行业之所以出现上述不正常的现象,是和保健食品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现分析如下。

   (一)信息不对称原因

antle(1995)将信息区分为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对消费者信息不完全而不是生产者)和对称不全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都不完全)。按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尼尔逊等(nelson,1970;caswellandpadberg,1992;vonwitzkeandhanf,1992)将商品分为三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搜寻品是指购买前消费者已掌握充分的信息;经验品是指只有购买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信用商品是指购买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的商品。按此分类,保健食品的品质特性既是经验品(如产品的营养、口感、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又是信用品(如有关食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激素、农药残留及其量等方面的特征)。对于经验品,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缺乏良好的质量信息,但消费者在购买后能认识到产品质量特性或通过长期购买所形成的经验能判断出其质量和安全。这种情况下,尽管消费者每次购买时信息不完全,但格罗斯曼(grossman,1981)认为同样可以取得与市场信息充分状态下一样的结果,即通过信誉机制形成一个独特的高质量高价格市场均衡而不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

   沙皮罗(shapiro,1983)研究了无限重复博弈情况下企业的质量声誉形成机制,认为如果能够确保维持高质量而带来的未来收益,企业就不愿意透支声誉。对于保健食品的信用特性,即当食品质量涉及到化学结构、化学毒素残留或微生物时,因消费者无法判断,使生产者很难建立质量声誉,食品市场甚至会出现劣货(低质量、低成本)驱逐良货(高质量、高成本)现象。企业是否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完全依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能够遵循这种道德承诺。

   这需要由足够令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市场,通过政府管制和第三方独立的质量认证、标签管理等,有效地将信用品转换成经验品,来保证生产者向外界传达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如果信用商品是在对称不完全信息下,即生产者或供应方也不能了解全部品质特性时,因供应者无法提供法律或管理者所需的质量信息,设计的政策如标签管理往往也变得无效。

   antle(1996)和ccaswellandmojduszka(1996)认为,市场机制下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效能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合适的信息制度。这些信息制度包括企业的声誉形成机制、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标签管理、法律和规制的制定、各种标准战略及消费者教育等。国内学者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了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并提出应从食品产业链整体出发成立一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最终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

   (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竞争环境遭到破坏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广阔,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激烈异常。一些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不理解企业社会责

任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理念,经济效益至上,有意造假,无视社会责任,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置产业安全标准于不顾,生产伪劣商品,还千方百计逃脱官方检查,蒙混过关,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道德缺失导致竞争心态失衡,引发了保健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对生产者来说是为降低成本,其后果是出现不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企业被挤垮,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整个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上述现象同样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18世纪晚期的美国食品市场也出现制伪、掺假、掺毒和欺诈等问题,如牛奶中掺水,咖啡中掺炭,添加有毒防腐剂和色素,用人造果胶代替天然水果生产果酱等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食品企业对于问题产品的反应,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矢口否认,用一切手段,力图掩盖和蒙蔽政府部门和媒体,混淆视听,欺骗消费者,尽量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很多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也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有关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食品企业发展,没有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和改善社会和自然环境,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来加以重视。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国家不能及时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另外,在法律、法规执行中也常常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使得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甚至因违法而受到的惩罚不足以对企业产生警戒和约束作用。一些企业违法经营,给众多消费者造成了损害,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是退还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而其他责任并没有承担,违法所得大大高于其为此所承担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法经营者。

   目前经地方各级卫生部门批准的各种“食字号”、“健字号”产品,已远远超过经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虽然新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颁布实施,但其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但对保健食品品种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等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迟迟没有下发,所以保健食品监管目前缺乏法律依据,处于空白期,这影响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也使消费者的维权有相当的难度。

   (四)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导

由于受政治、经济及政策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强调“合法的妨害”,不能切实有效地监督企业行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缺位、错位、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保健食品的违法广告,能投入巨大资金的违法广告主往往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更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涉及地方财税的实际利益时一些事情很难办。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旧观念影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以罚代管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提升保健食品的信誉和责任意识,不仅需要企业经营者的道德良知和长远眼光,更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使食品企业在一个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中认识到推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五)政府监督乏力

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必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亦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从相关部门监管的角度来说,首先执法资源有限、鉴定成本过大。对保健食品生产的监管,最重要的是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比较落后,导致生产企业的检测成本比较高。对于违法药品广告,工商部门可以管,药监部门也可以管,这种权力交叉的现象非但没有增加监管的力度,反而造成了“谁都想管,谁又都没管到位”。从保健品生产商来说,现有处罚不足以形成震慑。例如,由于虚假广告产生的利润是罚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几万元的罚款对保健品厂家来说是“小菜一碟”,违法行为即使被查处了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违法广告也就屡禁不止了。

   (六)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不强

由于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是客观的,消费者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稀缺性和不对称性。就保健食品的需求来说,消费者的有限理性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消费者麻木和消费者敏感。目前,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观念发生转化的重要体现。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公众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消费者的权利,来为消费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引导企业行为。消费者要及时反馈保健食品企业的信息,把自身消费安全与公共消费安全结合起来,做到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的信息互动,从而从社会整体上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作为朝阳行业的保健品行业商机无限,而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却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机,行政部门应完善审查监管法例和加大执法力度;生产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消费者应加强维权意识。唯有如此,中国保健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刘松先.变化食品安全供应链中政府主管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2007,(1).

[2]戎素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引导[j].经济与管理,2005,(8).

[3]周德益,杨海娟.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6).

[4]李军鹏,傅贤治.基于市场失灵的食品安全监管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7).

[5]潘宏摘.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与对策[j].

经济与管理,2005,19(11):93-95.

[6]吴海华,王志江.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消费经济,2005,(4).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2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a品牌看好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广阔前景,在对整个市场环境状况、竞争状况、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标准和产品自身优势进行了仔细考察后,决定在中国市场上谋一席之地,巩固和扩展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创造新的奇迹。

产业概况分析

食用植物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的食用油行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之势,成为朝阳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1383.17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65万吨,进口值为39.64亿元人民币,出口食用植物油13.45万吨,当全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达到1534.72万吨。2002年食用植物油国内总产量超过1531万吨,比2001年提高了10.7%;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吨,进口值为108.7亿元人民币,进口值比2001年增加了174%,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量为9.74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27.6%;2002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整体总供给量较2001年的增长了15.39%。由此可见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正呈快速上升态势,食用油的市场增长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其数量增幅,这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揭示出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

现阶段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为主、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余品牌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逐渐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小包装食用油行业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

竞争状况分析

自从1991年嘉里集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大门后,福临门、鲁花等品牌与其在品牌、品种和价格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对抗,将整个食用油市场竞争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众多区域性品牌纷纷跟进效仿,争夺市场份额。目前全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的大小品牌已有400—500个之多,从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营销网络的建设来看,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已经成为普通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三大主导品牌。

在很多人看来,各品牌植物油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并不大,几乎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企业都站在同一个植物油阵营,共同对抗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以食用动物油为主的饮食习惯。但现实的市场利益也使这个共同阵营内部产生分化,在品牌竞争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便开始转向种类竞争。

作为最先被人们所知道的小包装食用油,色拉油在卫生条件方面首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然而,这种油的油香味太淡,不太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1990年,金龙鱼针对中国人的需求特点,推出了调和油,在卫生安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营养和美味。

在天然食用油领域,橄榄油和粟米油一直是国外受宠的产品,但由于我国是世界花生的主要生产国,因而花生油很自然的直接成为中国人天然食用油的首选。鲁花大力宣传花生油的绿色健康,以此来展开花生油对色拉油和调和油市场的竞争,而金龙鱼则隆重推出粟米油,并提出了“健康新概念”来倡导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

同时,其它品牌推出的各种类的天然植物油,也纷纷打出各自的营养概念牌,争相抢夺终端市场。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为天然保健油的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阶段。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食用油市场激烈竞争,在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之后,最终落脚为产品本身的功能、品质和产品品牌的竞争。食用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强和对健康的要求的提高,中国老百姓选择食用油时更加注重健康、营养。此外,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一个规模不断扩大、购买力日益旺盛的中产阶级正日渐形成,他们对健康类食用油有了更大需求,这也使高档食用油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同时,随着竞争加剧,中档或低档食用油如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等品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业内巨头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档油就是最好的选择。高档品质的健康油针对的是一些特定的消费群体,虽然细分市场相对来说暂时不是很大,但这些特定消费群体具有较高消费能力,所以健康油市场前景很是乐观。据此我们认为,2004年将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这种趋势已在今年春节的食用油市场已初见端倪。各个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更是备受消费者青睐,在礼品市场上也是风头正健。

行业标准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生产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的颁布实施,食用油生产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对本已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的竞争来说,更如添薪加柴。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期。作为行业中的新秀,健康油在行业标准日益规范的环境下,必将有机会引领新的油品发展潮流。

产品优势分析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3

Q产品问世五年来,电视广告也做了,列车冠名也有了,宣传画册也印了,专卖店也开了,但就是“只听雷声响,不见雨点下”,销售业绩裹足不前。再加上最近政府出台了有关保健食品广告管理和直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更让R公司雪上加霜。面对严峻形势,小Z与同事们翻阅大量资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结合R公司营销现状进行了再次的调查研究。

调脂市场概况

1.调脂市场是个“金矿”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物性食物消费上升飞快,植物性食物消费却呈下降趋势。这种饮食结构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血脂异常(俗称高血脂),发病率快速攀升。据有关专家估算,中国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血脂异常的比例在25%左右,估计中国的高血脂症患者就高达一亿人左右。假设每个高血脂症患者年服用100元的调脂产品,调脂市场的规模就达到每年100亿,这无疑称得上是一个商机无限的“金矿”。

2.高血脂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a、高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调查显示,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约三分之一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位居各种死因之首。而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死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硬化。因此,高血脂被称为“头号杀手”。

B、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关系:高血脂可以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调节血脂可以减少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易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胃肠病变、神经衰弱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残疾和早死的主要原因。

3.调脂市场没有领导品牌

国家批准调节血脂的保健产品达千余种。另外,还有众多的“营养品”和otC药品也在调脂市场活跃。在诱惑力强大的调脂市场中,迄今为止尚没有领导品牌。

4.调脂市场的两大特点:

a、非渴求性。据统计,中国的血脂异常(俗称高血脂)人群中,知道自己有高血脂的只有25%;高血脂人群中,了解高血脂危害的只有20%左右;即使比较了解高血脂的患者,采取措施的也非常少。

B、非显效性。 血脂异常(俗称高血脂)是一种富贵病,是一种生活习惯病,是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缓慢积累起来的,所以调节血脂也是个长期持续作用的过程,不会在短期内采取措施便有明显效果。

Q产品营销诊断

问题:

1、产品

Q产品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但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容物均设计得类似药品,在国家明令必须在包装上标明“本产品不能代替药物”的要求下,Q产品在消费者面前便成了“四不像”。

2、价格

产品包装数量过多导致单瓶价格过高,人为抬高了消费门槛。

3、传播

各种平面宣传资料、广播广告、电视广告要么连篇介绍Q产品的十几种保健功能,要么就调节血脂功能大而全地阐述原料天然、工艺先进、成份多元、功效确切等特色。

4、最根本的问题是“Q产品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即产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尚没有个明确的回答。 诊断:

小Z了解了R公司的营销现状后,明确了以下认识:

1、认识市场定位:

a市场定位是全部营销工作的统帅,是方向。市场定位不准确,具体战术运作就会出现盲目行为,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

B、最好的竞争是没有竞争,市场定位是最大限度避免竞争的有力武器。并且,准确而独特的市场定位也会使产品以较小的代价占据目标消费者的心智。

C、市场定位就是要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简单地说,就是要告诉目标消费者“产品是什么”,而且这种回答必须足够确切,足够与众不同。

2、认识Q产品的市场定位

a、Q产品诚然具有许多功能和特色,包括原料天然、工艺先进、成份多元、功效确切(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抵抗疲劳等)。但是让一个产品承载一个以上的功能或特色去面对消费者,想让消费者对产品或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用意无疑是好的,但效果并不能如人意,特别是在上市初期,超过一个的特色会因为信息量大反而大大减少人们的兴趣和记忆,会淡化产品的特色。

B、国家卫生部批准Q产品的保健功能为调节血脂,营销工作应围绕此功能做文章。至于产品的其它功能,可以通过产品的系列化来实现。例如“提高免疫力”功能,可以通过研究“提高免疫力”的有关专业知识,由另一个产品来承载“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加上技术、研发的努力,也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业务和利润来源。

C就调节血脂来讲,消费者关心的是结果(功效、与同类产品的差异等),而对过程的关注是居于其次的(如原料、工艺、成分、企业情况等)。因此,必须改变以前“大而全”的信息传播模式。

3、Q产品的机会

目前市场上众多的调脂产品,大多数定位并不明确,这也是造成调脂市场尚没有领导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给了Q产品以机会。

4、明确Q产品市场定位的方法 人们剥洋葱时,从外层到里层直至核心,一层比一层精小。明确Q产品的市场定位也可以用“剥洋葱法”来进行分析。

Q产品的目标市场

在分析Q产品的市场定位之前,小Z首先对Q产品的目标市场进行了分析。

第一步,分析调脂市场的两大特点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即使是治疗高血脂的产品(药品),营销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作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强调预防),针对健康人群打“预防”牌难度更大。

2、如果选择健康人群作为目标市场去打“预防”牌,势必要承担市场教育者的角色,那样会耗时耗资很大,并且有可能为他人做嫁衣,由“先锋”成为“先烈”.一句话,会出力不讨好。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初步确立Q产品的目标市场为:高血脂症患者[与非处方药(otC)争夺市场]。因为只有被诊断为高血脂症的患者才较清楚明白高血脂的危害和调脂特点。

第二步,对高血脂症患者,可以划分为两个细分群体:

一是30岁~55岁的中年人,这类人群正值人生的黄金阶段,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是其第一要务,健康往往被忽略,是“用健康换金钱”的群体。

二是55岁以上的人群,基本是退休人员,这类人群健康意识非常强,健康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用金钱换健康”的群体。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进一步确立Q产品的目标市场为:

第一阶段: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二阶段: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三步,考虑到城乡消费者购买能力方面的差别,可以更进一步确立Q产品的目标市场为:

第一阶段:城市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二阶段:城市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四步,考虑到消费者调脂意识差异,最后可以确定Q产品的目标市场为:

第一阶段:城市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二阶段:城市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

第三阶段:城市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Q产品的市场定位

小Z对Q产品的市场定位,分“五步走”进行了分析:

第一步,Q产品是调节血脂的食品。 这里强化“食品”的概念,就是要告诉目标消费群,Q产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食品没有毒副作用(产品在设计上也应独树一帜,避免与药品类同)。

第二步,Q产品是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

Q产品不是一般食品,是保健食品,是食品中的精品。

但是仅如此定位是不够的,因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太多,这样不能给消费者选择Q产品的充分理由。

第三步,Q产品是调节血脂的绿色保健食品。

在众多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中,Q产品同时有绿色食品认证,这样就把Q产品跟非绿色食品区隔开来,给了消费者选择Q产品的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但如此定位显然还是不够的,由于同时拥有“双证”并不能深层次阐明Q产品的特色,还是不能给消费者选择Q产品的充分理由。

第四步,Q产品是能够全面调脂的绿色保健食品。

Q产品的一个明显特色是“在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同时,不降低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把高血脂症分为四类:一是高血胆固醇症,二是高血甘油三酯症,三是混合型高血脂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四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从医学知识讲,高血脂症患者在“降”血脂的同时也极易降低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很多调节血脂的产品都具有降低前三类高血脂症的功能,但同时能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不多。

Q产品要告诉目标消费者“Q产品能够全面调节血脂”。这里,强调提“调节血脂”,而不用大家习惯了的“降低血脂”。

第五步,考虑到当前和较长时期内,Q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老年人,而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差,吸收是其非常关切的问题。如果Q产品能够比竞争产品在吸收方面赋予一定特色,将会大大吸引目标群体的兴趣。从消费者角度讲,吸收好也意味着降低了他们的消费支出;从企业角度讲,也使较高价格更有说服力。

分析Q产品成分特色,以下三点可以支撑“充分吸收”的概念:

一是Q产品属于植物油,比动物油易于被人体充分吸收(鱼油是目前调脂类保健食品中的很大一块)。

二是Q产品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接近母乳,易于被人体充分吸收。

三是Q产品的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效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使其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

综上所述,Q产品的市场定位为:  充分吸收全面调脂的绿色保健食品

③ ② ①

至此,小Z完成了Q产品的市场定位工作。这期间,小Z也对调脂市场和Q产品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在业内,认为调节血脂就是将“粘稠”的血液调节到“清晰”的水平。小Z完成了Q产品的市场定位,其实是先将R公司的营销工作从此前的“粘稠”的状态调节到了目前的“清晰”状态。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4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一)

摘要:保健产品的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保健品市场,获取更多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需求及要求的信息,特做了以下市场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正逐步升级。而保健产品的丰富多样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各年龄阶段,涉及到各阶层。

二、消费状况

(一)购买目的及用途。有(43.1%)的被调查人表示购买保健食品自己用。有(34.7%)的被调查人表示作礼品送人。

(二)对保健品的看法。有(43.7%)人表示自己偏好名牌产品,有(24.6%)人表示偏好广告产品,有(53.2%)人表示更愿意接受性价比高的产品。

三、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概念模糊。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分不清保健品是药品还是食品。保健品只有特定保健功效,而没有治病的功效。

四、总结:

第一、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第二、保健品的真伪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在我们购买保健品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下几点:①、购买保健品确保通过正规渠道[1]购买。②、先看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③、看Gmp认证标志: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产品的信誉,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联系老客户的同时加强产品的创新,为未来的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二)

报告名称: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方法:综合分析

调查时间:20xx年

调查机构: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内容: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报告内容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二、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三、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图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四、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家咨询者多

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的观点。

五、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巨能钙在二类城市享有绝对的知名度。被调查者第一提及率达到13%,总体提及率达到85%。与此相同的是红桃K,在一类城市没有被提及,这可能跟红桃K集团的目标消费群集中于二、三类城市有关。

六、结论

虽然生产厂家目前不断推出各类保健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各类产品的广告也打得铺天盖地,但由于保健品的种类多得几乎已经可以覆盖所有人群,使得消费者保健品的消费进入成熟期,开始由冲动性购买转向理智型消费,消费群体也已由以前的单一型转向多元化。

面对此种状况,厂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夸克的研究人员提醒厂商:

1.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因而,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避免夸大的宣传,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2.在媒体习惯方面,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可靠的信息渠道;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表明这是消费者信任度最高的方式。前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后者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厂商如能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赢得消费者。

3.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攻打这两个渠道。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中药保健品;中药材;监管

1中药保健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对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本草中,有许多药物就是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其治疗作用。食疗食养在我国具有源渊流长的历史,他在中医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疗食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普通百姓也常有食用某些药材滋补身体、预防治疗疾病的饮食习惯。有许多中药材,既是食品又是药材,如大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等,均以食品的身份深入百姓生活,同时也被《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经过历代的发展,随着食疗文化发展,近现代各种保健品,滋补品、药膳均使用了许多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材[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百姓使用中药保健品,中药保健品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从普通营养保健品到中高档滋补保健品层出不穷;消费区域从城市到农村,从中低收入人群到高收入人群,从儿童到中老年人均成为中药保健品的消费者;食用保健品的目的也从防病、病后康复到追求抗衰老、防亚健康、健身美容等多种需求。当前在中药保健品市场的经营管理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是各地市场的共性问题,有些甚至涉及政策层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进一步发展完善中药保健品市场提供建议。

2目前中药保健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

为了正确引导人们合理使用中药材、规范保健食品添加原料,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共有88种,如丁香、槐花、金银花、菊花、八角、大枣、佛手、枸杞子、罗汉果、木瓜、砂仁、山楂、乌梅、香橼、小茴香、益智仁、余甘子、栀子、枳椇子、荷叶、桑叶、紫苏叶、白果、榧子、火麻仁、决明子、莲子、胖大海、芡实、肉豆蔻、酸枣仁、桃仁、苦杏仁、薏苡仁、郁李仁、橘皮、龙眼肉、白芷、百合、甘草、葛根、生姜、桔梗、山药、薄荷、藿香、马齿苋、蒲公英、香薷、小蓟、鱼腥草、肉桂、阿胶、蜂蜜、淡豆豉、茯苓和昆布等。

同时公布的还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人参等114种物品名单以及八角莲等61种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油菜花粉、松花粉、魔芋、刺梨、玫瑰茄、蚕蛹等新资源作为普通食品管理。

因此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对名录的品种进行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确保名录的品种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2.2药食两用中药材界定与管理

多年的实践表明,某些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种类,因为有双重身份,在执法管理上具有难度,难以保证良好的生产流通秩序和安全性。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且要经过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不按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进入市场销售。但对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部分中药材,往往以生产食品的名义私自生产炮制,质量没有保障,混淆品较多,且在市场公开销售。如阿胶生产企业众多,产品鱼龙混杂[4]。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对于食品还是药品,中药材还是饮片,管理时产品界定困难,由于产品定性问题导致法律监管难以准确把握。有的经营者认为保健品市场中出售的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等药食两用饮片不需要按药材管理,许多消费者也认为它们不需要按中药材进行管理。

近几年时有“热钱”流向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在药材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不少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为降低成本,尽量采购低价同类产品代替高价产品,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发生。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混杂不分,直接购进、销售、使用原材料,药食两用中药材如枸杞子、胖大海、西洋参等在农贸市场、超市都能买到,而且价格相对较低,而作为药用的饮片,医疗机构和药店要从正规渠道购进,价格较高。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从集贸市场低价购进上述品种,购进后同一批枸杞子、胖大海、西洋参从农副产品变成了中药饮片,逃避了监管。

还有一些品种既可以说是药材,也可以说是饮片,《药品管理法》规定“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的中药材除外”也给监管带来困难。

2.3保健品市场经营管理规范问题

上海保健品市场中,商户多独立进货经营,进货渠道复杂。市场的管理公司也仅负责在形式上审查进货资质,商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内经营者缺乏中药保健品专业背景知识,如多数经营者多数有在以下问题。不了解番泻叶、大黄、蕲蛇、川乌、草乌、天南星、全蝎、蜈蚣等这些品种,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不了解决明子、番泻叶等作为保健茶原料也具有副作用;而且,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对于易掺杂造假的麝香、牛黄、熊胆等名贵中药材缺乏鉴别能力;对于包装盒上印有“**食准字(2005)第×××号”、卫食准字、特卫食字、卫食健字、食试字、卫消准字的含义不清楚,推销产品时存在夸大产品的功效现象。而部分市场管理人员也因缺乏中药和保健品的专业知识,对政策法规掌握理解不够透彻,影响市场管理的效果。

2.4有关中药材与饮片难以区分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均属于中药,应当属于中药药品监管范畴。中药材是指经过产地加工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2002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2004年国家推行中药饮片Gmp认证;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药品管理法》虽然确立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但中药饮片一直未实施批准文号管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及流通领域问题较为突出。有不少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农户可在专业市场销售,而中药饮片属于药品,不能由农户加工销售,必须由有资质的中药饮片企业生产。但有许多种类无法严格区分是中药材还是饮片,如枸杞子、山药等既是食品、农副产品,又是药品,缺少多方协同,管理执法也难以把握界限。

3加强对中药保健品市场监管的建议3.1全面评价药食两用中药材,对药食两用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明确作为中药材使用的,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规范中药材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包括对经营药材品种的产地证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购销合同等相关证明文件的查验,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秩序和药材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以及保健品市场定位,作为"药品"范畴销售的产品,按照药品来监管,并严格建立健全产品购销记录,规范生产流通秩序。

3.2尽快实施中药材及饮片的身份认证施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中药保健品市场。

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临床常用、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科研基础较好、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品种可先行实施认证。

3.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百姓对于中药,食品,保健品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增强执法和经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于消费者要加大中药材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是药三分毒,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知识,正确理解“药食同源”的含义,共同维护药食两用药材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同时要增强经营户的法制观念与相关知识培训。

3.4加强管理执法力度为了规范经营,促进市场繁荣,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用药安全,需要各部门协同进行监管,加强管理执法力度,规范管理保健品市场,促进市场实行诚信经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同时还要协同相关部门对中药保健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保健品;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策略

1保健品概念分析

保健品产业是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之一,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同样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保健品是对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品、用品、器械、特殊化妆品的总称。广义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等。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或者是把保健食品认为是保健品,实际上是不准确也是不科学的,这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保健品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和调节作用的食品、用品、器械和化妆品的统称。保健食品简称功能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在我国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和销售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保健品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是最原始的功能食品,仅根据各类营养素或强化的营养素的功能推断该食品的营养功能,这些功能未经任何实验检验。第二代保健食品是必须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机能,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需要用动物和人体实验来证明具有某项功能,还需要确知具有该功效的有效成分(或称功能因子)的结构及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在我国正蓬勃兴起,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保健食品的四大特点:①产地集中。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占的比例大,云南、西藏、青海、新疆、贵州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在积极发展。②申报功能雷同。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3项,约占62.2%。③重复开发多。主要集中在螺旋藻、褪黑素、鱼油、灵芝、鲨鱼软骨、虫草、甲壳质、银杏等。④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提高了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

中国保健食品还包括一类以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产品,称为营养素补充剂,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主要列入保健食品的管理范畴。

保健药品是批准文号为“卫药健字”的保健品。由于保健药品与保健食品不易区分,在管理上也容易引起混乱,国家已决定撤销保健药品。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撤销“药健字”批号的文件,要求所有“药健字”在2002年12月31日停止生产,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流通。“药健字”产品必须在“药”和“食”之间作出选择:经严格验证符合药品审批条件的,改发药“准”字文号,正式纳入药品流通系统;不符合药品条件,但符合目前保健食品审批条件的,改发食“健”字文号;两者都不符的,撤销文号,停止生产和销售。而实际上,国家药检局早在2001年1月就开始陆续公布被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健字”产品,被撤销的品种一经公布就立即停产。

保健品上升为药品困难较大。不仅新药的审批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前试验,而且保健品与药品的审批程序相差甚远,不但要补充大量的数据,还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和很长的临床试验周期。相比之下,“药健字”淡出药品行业,转为保健品要容易一些。

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

2我国保健品产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球保健食品销售额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5%,达到2000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长。我国保健品市场的两大消费人群:“白领市场”和“银发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正趋旺盛,由于他们的购买力非常强,也成为了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生力军。

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以上,而我国只有0.07%。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这表明,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来推算,我国保健品消费还将大幅增长。

从发展战略看,必须积极培育保健品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使保健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力争到2020年时,人均消费达到300元,市场容量突破4500亿元。我国现代保健品产业的发展大概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到20世纪90年代的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再到2000年以来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保健品产业逐渐兴起,当时年产值不足20亿元,不到几年即发展到300多亿元。然而目前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虽有4000多家,但2/3以上属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不多,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只有几十家。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针对专门人群的新的功能领域鲜有企业涉足。保健品行业存在管理不规范、标准不健全、相关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消费者对保健品行业信任度不足等缺陷。简单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市场发育不足。保健品鱼目混珠,产品真伪难辨,市场鱼龙混杂。行业整体呈现企业主体实力较弱,产品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复严重的局面,企业经营陷于同质化恶性竞争。

第二,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企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第二代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造成产品生命周期短,生存能力差。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保健品监管涉及的部门,初步统计有19个部门,其中主要的有8个部门。从监管环节看,主要集中在审批的监管,而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因此造成了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等问题。

第四,整体信誉不高。生产企业重营销轻实力,广告宣传往往言过其实,“概念炒作”现象比比皆是,使保健品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信誉危机,以致给保健品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3我国保健品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应用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总是来去匆匆,一个产品最多风行三五年,然后悄然退出市场,销声匿迹。不久,又一新品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市场盟主。从太阳神、飞龙延生护宝液、中华鳖精、巨人脑黄金到三株口服液,总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期间还有鸿茅药酒、505神功元气袋、周林频谱仪等流行一时的产品。进入新千年后,红桃k、脑白金、昂立、太太等品牌成了市场的新宠。

由此可见,中国保健品生命周期大都较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多企业掠夺性的市场行为,使整个行业深陷严重的信誉危机之中,经常成为媒介“笔伐”的对象,不可控因素太多,市场风险不小。

也正因此,包括养生堂、健特、太太在内的许多企业,都选择了多品牌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产品品牌,以尽量回避使用共用的企业品牌,甚至于企业都不让普通消费者知晓。如海南养生堂推出的“龟鳖丸”、“朵而”、“清嘴”、“成长快乐”等系列产品品牌;深圳太太麾下则有“太太”、“正源丹”、“汉林清脂”、“意可贴”等多个产品品牌;而上海健特虽有“脑白金”和“黄金搭档”两大知名产品,却很少提及生产企业。

即使像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罗氏、葛兰素等外资企业,也是只推诸如“吗丁啉”、“达克宁”、“康泰克”、“泰诺”、“力度伸”、“赛尼可”等产品品牌,作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企业品牌往往隐身于产品品牌之后,更多地作为背书品牌出现,以避免企业品牌受具体产品因素而被“株连”。

难道中国保健品企业就不能使用低成本的共用品牌或实行品牌延伸吗?难道中国保健品就不适合运用企业品牌,只能走产品品牌路线吗?市场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市场演绎的真实案例:

(1)正大青春宝。2002年11月,以“青春宝”闻名的杭州正大青春宝集团,摒弃了一条腿走路的传统,利用“青春宝抗衰老片”的美誉度,采取品牌延伸,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青春宝美容胶囊”。上市4个月就取得2000多万元的销售额,2003年的年度销售额过亿元。

(2)交大昂立。昂立公司自1989年“昂立一号口服液”问世以来,以昂立一号为依托,顺势推出系列产品的昂立多邦、昂立美知之、昂立西洋参、昂立养生酒、昂立舒渴、昂立康尔润通糖浆等,几乎囊括了不同人群的多种畅销保健品。特别是昂立一号,产品遍及全国,在肠胃市场成了领导者品牌之一。昂立多邦也成为江浙沪市场针对现代专业人士设计的保健品;昂立美知之成为继朵而、太太口服液之后的知名女性美容品牌。

(3)香港康富来与深圳万基。康富来与万基同样都拥有一个保健品大家族,从洋参开始,而后扩张到花旗参、燕窝、虫草、鸡精等系列产品,而且使用的都是企业品牌。即使推出“血尔”、“脑轻松”等新品牌,也以“康富来”作为背书品牌。

(4)三九医药。自拳头产品三九胃泰风靡神州后,999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999皮炎平软膏、999感冒灵、999库克小儿速效感冒颗粒、999双黄连九华痔疮栓等一大批999品牌的药品陆续投放市场,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可见,中国的保健品行业绝非只有“华山一条路”,打造品牌并不是只有走独立的产品品牌道路。品牌延伸策略运用得好,也可以保持保健品企业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维护品牌的市场地位。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7

为确保暑期服务这一特殊政治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做好暑期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进一步做好2009年暑期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指导思想

以建设“安全暑期、和谐暑期”为目标,继续发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为主线,强化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暑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监测分析,全力做好暑期特供食品的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日常监管。一是强化食品生产源头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日常检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质监部门要重点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督促企业严把关键控制点。落实食品小作坊区域限售、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行为,确保合格食品出厂销售。二是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流通领域的巡查和日常检查,督导流通企业落实协议准入、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加强食品经营企业的日常检查,规范农贸市场和农村集市等薄弱环节的食品经营行为,提升市场的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认真落实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坚持进场蔬菜按品种和产地批批检验,严格把好蔬菜质量关。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日常监管,做好跟班检疫,严格落实瘦肉精抽检制度,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监管机制。强化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的分级监管。加强日常巡查,规范巡查记录,强化特定餐饮点的卫生监督。制订可行措施,强化对休疗院所、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城乡旅游景点等集体就餐环境的卫生监管。宾疗招等餐饮服务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自我检验制度,做到“四个落实”:落实食品进出、生产、加工各环节的专门监管人员,落实自我检验的工作流程,落实重点单位的驻点监管人员及有关工作要求,落实发现含有违禁成份食品的处理程序。加强对小餐馆、小食堂、户外餐饮点的日常管理,逐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积极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四是抓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加强28类食品QS标识的日常检查,提升市场占有率。完善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巩固我区熟食肉制品、水产品市场准入成果,扩大准入范围。

(二)深入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各类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摊点的整治力度,解决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进一步净化农村食品市场消费环境。对我区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全面实行驻点监测和日常巡查。发现含有违禁成份的农副产品,要立即查封、退市并追溯源头。二是开展集体餐饮单位专项整治。对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小饭店等集体用餐单位,突出抓好食品采购索证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公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制度的落实。建立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开展动物产品、儿童食品、散装食品等重点食品的整治。加强动物产品药残的检测,加大注水肉的打击力度,确保肉类质量安全,建立全程监管工作制度,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儿童食品,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日常监测,确保质量安全。针对散装食品要加强全程监控体系建设,确保合格食品销售。四是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积极查处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食品企业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超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同时要发挥好投诉举报热线电话作用,全面受理社会举报投诉,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联合办案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复。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分析。一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针对城市区农贸市场、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以面粉、熟食肉制品、肉类、蔬菜、豆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水产品、冷冻饮品等食品为重点,综合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监测结果,综合分析有关部门、企业的监测数据和食品质量监管信息,科学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定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和动态监管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同时,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水平。

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暑期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克服麻痹思想和通常观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暑期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制。要将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暑期食品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暑期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各监管部门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在机构改革之前,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现有的职责分工,履行好监管职责,建立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各监管部门要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实行网络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对于未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导致出现影响暑期全局食品安全事件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控

食品生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人口流动性和疾病传染性,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甚至主导一地区传染疾病的流行趋势[1]。近年来由于行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涉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单位无法严格执行健康检查程序,从业人员传染病传播形势趋于严峻。为了解笔者地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整体健康状况,针对性开展传染病预控提供有效依据,本文对抽取的大样本量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4679份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其中涉及食品行业2592人(份),涉及公共场所2087人(份)。

1.2体检项目及方法询问既往史(主要传染病史)、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采用赖氏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统计学分析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部分指标行?字2检验。p

2结果

2.14679份样本体检阳性反应情况对受检的4679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分析,4552人检查合格,合格率97.29%,其中食品行业2550例,合格率98.46%,略高于公共场所的95.9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5种常见传染病检出情况2012年疾控中心检出传染病74例,其中痢疾17例,检出率23.0%;伤寒15例,检出率20.2%;皮肤病37例,检出率50%;活动性肺结核5例,检出率6.8%。2013年检出传染病53例,其中皮肤病25例,检出率47.2%;伤寒10例,检出率18.9%;痢疾9例,检出率17.0%;活动性肺结核9例,检出率17.0%。从数据反映来看,2012、2013年皮肤病始终维持在高位,形势较为严峻,但较2012年,2013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本组数据反映来看,2012年、2013年两年对受检的4679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分析,127例异常,异常率2.71%,高于本地区历年统计的平均值,显示该地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呈恶化趋势,应加强干预。而对比食品行业与公共场所健康状况,抽检的2550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合格率98.46%,略高于公共场所的95.93%,原因或是食品行业对服务人员卫生要求严格,消毒次数多;而公共场所人员混杂,病毒、传染病传播风险高.此外公共卫生行业外来人口多,由于多聚居,环境差,流动频繁也易造成细菌互相传染[2]。

3.2传染病检出情况传染病等一直是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重点,在传染病类型中,以皮肤病、活动性肺结核、伤寒、痢疾等居多,其中皮肤病因具接触传播特点,更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3]。本组数据显示,2012年检出传染病74例,其中皮肤病检出率50%%。而2013年检出率为47.2%,检出率仍较高,不过远低于2012年的检出率,原因或与2012年上述人群接收健康体检有关,此外样本量偏少也是另一原因之一,不过也侧面证明了健康体检的干预价值。不过,笔者认为上述行业从业者皮肤病发生概况能否真实反映出该地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还有待大量样本的跟踪研究,因为许多受检人群是否严格体检还存在质疑,体检的最终结果可能还存有水分,毕竟一些雇员单位或从业人员本身对例行体检还存在较多的现实顾虑。

3.3从业人员流动性与体检结果的关系对比2012年与2013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源构成,外来人口数量一直高于本地,且皮肤病检出率同样高于本地。虽然2013年上述行业外来人口数量略有下降,但皮肤病率却出现显著上升,明显高于2012年外来人口,这可能与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生活无规律、营养结构差,文化素质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因素有关,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外来人口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流行病学的影响,这一现象应引起卫生部门和人口部门的高度关注。

3.4安全防控措施除对食品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外,制定一种可行的、简便的、快速的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也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建议国内建立统一的评价方法及研究方法,将食品检测方法尽快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制定相关卫生基准或标准,使之渐成为完善的常规监测食品质量的指标,为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评价、监测食品质量提供条件,以为人群健康提供保障。如初步分析的结果为,鱼类中有较高的汞含量,故可通过汞的人体暴露量对重金属在食品中污染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综合调查数据,结合政府相关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当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隐藏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依然较高,形势仍较为严峻。从防控角度上是,应针对上述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宣传,特别是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对食品企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例行体检情况的检查,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强化上述企业针对从业人员开展体检检查。

参考文献:

[1]刘杰,李海峰,艾华.延安市城区2000-2009年食品、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报告及分析[J].健康天地,2010,04(3):112-114.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宠物食品发展市场调查

[中图分类号]F4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280-01

1前言

1.1立题依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增多,孩子们为了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因此更多的人们选择饲养宠物。对宠物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同的人群对宠物食品的需求不同,有的消费特别重视宠物食品的安全问题,而有的消费者只重视宠物食品的营养成分能否满足宠物生理的需求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人类行业中受关注,在宠物食品中也同等重要。

1.2理论依据:当然我国的宠物食品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宠物食品行业相比还处于发展阶段,也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初级阶段,根据统计调查分析,市场需求完全可以支撑宠物食品行业的发展,尽快推进宠物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

1.3立题意义: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几年来,经调查分析城乡居民养的宠物猫、狗数量剧增,与宠物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宠物食品成为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相信宠物食品在今后几年将继续增长。

2宠物食品消费状况的市场调查

从目前来看,宠物食品行业不断进入市场,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宠物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爱宠人士也持续高涨。饲养宠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很多年轻人甘心情愿当起“猫爸”、“虎妈”,把自己的宠物叫“儿子”、宝贝的,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对宠物的溺爱绝不亚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主人都愿意为他们的“宝贝”消费,买最好的宠物食品。可见人们饲养宠物的观点已经改变,如今把宠物当成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享受如同孩子一样的待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要想长期立足于宠物行业就得及时做好准备。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宠物食品也因“随心而动”,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主人更关心的是健康和营养。因此,未来的宠物食品将会朝着营养、健康、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3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宠物食品行业发展慨述

3.1.1宠物食品的定义

宠物食品是专门为宠物、小动物提供的,介于人类食品与传统畜禽饲料之间的高档动物食品。其作用主要是为各种宠物的发育生长和健康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丰富、全面、消化吸收率高、配方科学、质量标准、饲喂食用方法以及可预防某些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1.2宠物食品的分类

按照宠物食品的形态来区分,一般可将宠物食品分为干燥型宠物食品和半干型宠物食品;按照宠物食品的用途来又可以分为宠物日粮、宠物零食、宠物保健食品、宠物处方食品等。宠物食品内涵盖了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等营养成分。

3.1.3宠物食品的特性

宠物食品的营养设计制造必须由宠物营养师进行指导,对各类营养物质有严格的比例搭配。在为宠物选购食品和使用时,应该根据宠物自生的生理特点、生长阶段合理搭配。

4宠物食品的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总体需求量递增。面对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近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急剧增长,竞争也随之加剧。所以宠物食品发展前景还是很理想的。目前很多城市的宠物主人消费宠物食品的意识越来越强,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猫粮狗粮,仅次于猫粮狗粮的就是宠物零食,宠物。营养保健品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大多数的宠物主人认同。总之,宠物食品在市场上要得到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联合调控,使得宠物食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提升宠物食品的发展措施

5.1控制源头产品质量。物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可靠的产品,出厂产品的卫生指标应达到饲料国家卫生标准。从原料采购开始,设定品质和卫生要求,建立合格产品档案。对进厂的每个批次原料和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监控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不断规范和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将微生物负载水平降低,实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5.2改进产品包装,优化运输流程。产企业应综合考虑产品最小包装、设计产品箱规格,既要装载方便,又能提高辐照效率。内包装材料选择不但要满足拉伸强度、密封性能要求,合理安排出运计划,可腾出时间空间。实践证明,采用电子监控,实时查询各周转环节存货状况,是减少货物积压、及时装柜出运、补充缺货产品、缩短交货周期的有效办法。

5.3健全宠物食品出口标准,完善辐照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宠物食品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尽快制定宠物食品生产、销售、出口标准和法规,以规范企业的行为。辐照产品质量并非一个规范就能解决的,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辐照工艺标准。改善仓储条件,规范产品管理。宠物食品仓储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足够的产品存储和周转空间,未辐照产品、已辐照产品和不合格产品隔离分区,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明亮,防潮防湿。

参考文献

保健食品市场分析篇10

同志们:

全国工商系统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暨经验交流会议历时一天半,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通报了全国工商系统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情况,并对下一步发挥全国工商机关职能作用、继续做好抗震救灾和支持灾区重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关大局,非常重要。会议总结了近年来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对加快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通报表彰了全国工商系统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等方式各省、区、市工商局和有关基层单位分别交流了经验。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围绕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工作报告和总局拟定的《关于加强“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加快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工作会和经验交流会,也是全国工商系统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的会议。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会议讨论和经验交流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总局召开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非常及时。会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既通报和部署了全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又总结和安排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既有讨论研究,又有通报表彰。特别是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亲临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性、指导性很强,感到深受鼓舞,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受鼓舞和鞭策,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一致表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此项工作置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作为拓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和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良好形象的长远任务积极实施,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抓好推进和落实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增强了信心和决心。大家通过听取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工作报告和讨论,深深感到几年来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来之不易,既需要巩固成果。总结推广经验,又需要对存在的问题更加高度重视,上下协调一致,加以研究改进和解决。同时,大家感到,总局着眼于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家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在加大“四化”建设力度上下功夫,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交流、学习了经验,促进了共同提高。大家通过大会发言、书面交流和分组讨论,相互沟通、交流了各地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好做法、新经验。特别是大会发言交流的福建省工商局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把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列入覆盖全省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北京市工商局以健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重点,积极构建上下畅通和功能比较完善的12315信息化网络体系,有力地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海市工商局加大“一会两站”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自治区工商局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区局12315集中受理中心,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网络平台:河北省工商局强化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规范管理,有效地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浙江省工商局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络,覆盖面大,收效良好:山东省工商局以“四项制度”为抓手,建设快捷高效农村维权网络体系,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海南省工商局坚持12315网络建设与完善消费维权机制相结合,积极构建12315维权和公众服务平台,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甘肃省工商局不仅建成了省局12315集中受理中心,而且加大“一会两站”建设力度,形成了政府领导、工商牵头和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消费维权综合治理机制,社会影响大,工作成效好:大连市工商局积极创新,有效利用消费者大量的咨询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及时为政府决策和消费维权提供可靠资料:深圳市福田区消委会切实履行职责,倡导和解在先,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而富有成效:天津市东丽区招远路12315联络站强化社区便民服务,搭建维权平台,在社区营造了和谐消费环境,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赵闸村12315联络站把消费调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受到农民消费者的好评等。上述单位介绍的经验都十分典型,非常宝贵,使大家深受启发。还有提交会议书面交流的经验各自都有很多好的做法,特别是江苏、广东、辽宁、黑龙江、重庆、陕西、宁夏、四川、云南、河南、湖南等地在信息化网络、机制制度和“一会两站”建设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对全系统也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和进一步加强消费维权有关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真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积极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结束后,与会同志要将本次会议精神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本局党组和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尽快传达和部署。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周伯华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方面,继续做好支援四川等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切实维护灾区和整个市场稳定:一方面,积极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以加快推进步伐和加大“四化”建设力度为重点,认真抓好各项贯彻落实工作,努力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完善和规范12315信息化网络和受理、处理消费者咨询、申诉工作机制为重点,强化综合分析和消费引导功能,全面提升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现代化水平。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以省或地市为单位相对集中受理的12315中心,凡没有建立的要在年底前建立起来,并相应地建立健全省级和市级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并逐步与食品安全监管、商品质量监管、广告监测、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市场信用分类管理、执法办案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同时,对消费者的咨询和申诉、举报,要完善和规范受理、分流转办、督办、反馈等程序,逐步实现网上监管。要强化综合分析功能,既要对申诉、举报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又要对大量的咨询进行归类分析,并相应建立受理和处理消费

者咨询数据库和基本指标体系,及时有效地进行消费提示和引导,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信息,进一步提升12315网络功能和作用。二是以完善和规范“一会两站”建设和12315网络进企业、进市场为重点,扩大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全面提升消费维权社会监督和源头治理水平。各地要加大“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力度,注重规范化建设,力争年底前在全国城乡实现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12315网络进市场、进超市、进商场、进企业的工作,在扩大覆盖面和健全经营者受理和处理消费纠纷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和企业。三是以完善和规范消费维权制度为重点,努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制度,突出抓好受理、处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各环节的工作制度,以及消费纠纷调解制度、案件查办制度和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情况通报制度、消费维权协作制度等,切实提高消费维权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要建立健全“一会两站”工作的各项制度,以及12315进市场、进企业等经营者自律制度和工商机关的监督制度,切实提高社会监督和经营者自律水平。要建立健全12315信息网络化规范运行的各项制度,全面提高消费维权的现代化水平。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协调工商机关内部消保机构、12315机构、信息管理机构和消费者协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等,下功夫抓好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工作,确保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各项工作任务逐一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切实保障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及残奥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为切实保障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总局于3月27日在京召开了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向全国工商系统下发了《关于加强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于4月底前后对奥运会各赛区所在地城市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河北省工商局和沈阳、大连、青岛、秦皇岛等市工商局按照总局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全国其他省、区、市工商局根据总局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强化监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全系统上下共同努力,有效地维护了奥运食品市场秩序。但足,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保障奥运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时间紧、责任大,需要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抓紧抓好,切实保障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一是进一步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维护好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市场秩序。各地要把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在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全系统上下齐动员,全力以赴,突出重点抓落实。加快推进食品经营者,特别是食品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的电子台帐和食品质量信息化网络管理,切实提高食品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的实效性和规范化水平:加快“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规范化水平:加快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体系建设,以及不合格食品退市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基层工商所市场巡查和分类监管的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监管建设,切实提高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好奥运食品市场秩序。二是进一步加大奥运赛区所在地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奥运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各奥运赛区城市工商机关要以奥运赛场及周边和人员集中场所为重点,对辖区内流通环节奥运食品专营专供企业及食品经营者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切实管住、管好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市场。要按照“谁登记、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确保奥运食品定点生产、加工、供应、运输、配送和消费各环节经营主体证照齐全、资格合法有效,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要加强对奥运食品专营专供流通企业的监管,监督经营者建立和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健全可追溯机制,完善食品购销合同和储存、运输、保管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奥运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要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以及商场、超市和食杂店的监管,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强化食品质量监测和监管,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健全奥运赛区所在地城市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情况通报制度和协作机制,互通信息,协查案件,跟踪监管,形成合力,确保奥运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三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奥运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各地要在每月5日前及时汇总、分析,将奥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报送总局,并确保报送信息准确。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严禁迟报、漏报或瞒报。要建立信息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信息审批制度,不得随意相关信息。要按照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实行属地监管领导责任制、职能部门监督检查指导责任制和基层工商所岗位责任制及责任追究等,严格落实责任。要建立情况通报和协作制度,各司其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值班制度,奥运会期间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干部要坚持带班,确保通信畅通、反应及时。要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人员力量和经费保障等落实到位。

三、深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市场管理

爱国卫生运动事关疾病防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前一阶段,国务院对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作出了部署,总局也下发了《关于全国工商系统深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和加强市场管理的通知》进行了具体安排。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防控与加强市场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系,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切实保障市场食品安全。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市场巡查,规范活禽等经营交

易行为,严厉打击经销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安全。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易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营造良好的市场卫生环境。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对集贸市场及其它商品交易市场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营造良好的市场卫生环境。要引导行业组织发挥自律作用,指导市场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活动,促进夏季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三是认真抓好全系统机关和基层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要组织人员对机关办公场所、干部职工宿舍等工作环境、居住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要加强干部职工食堂环境卫生整治,严格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及操作人员健康检查等,确保干部职工食堂环境卫生整洁有序、食品安全放心。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疾病防控等卫生知识,增强科学意识,不信谣、不传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为保障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四、切实做到“四个统一”,全面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