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金融管理十篇互联网金融管理十篇

互联网金融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3:34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1

1.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络银行又被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第三方支付,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独立机构,第三方独立机构担当中介保管,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前提下才决定资金去向。

3.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介入金融服务领域,把服务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海量信息的优点,来实现成本低、效率高的金融搜索、金融咨询等服务。

4.网络信贷。比如p2p贷款就属于这种模式。p2p贷款就是投资人通过中介机构把自己的资金贷给借款人,中介机构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考察来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1.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缺失。目前相关的制度、条例、规范的技术行业标准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立法还尚不完备,法律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大风险。

2.监管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互联网金融模糊了各金融领域之间的界限,所以难免会出现监管真空的现象。

3.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即交易的一方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约定而导致的风险。例如在p2p平台上如果借款人贷款违约,在没有第三方的抵押、担保或者保险的前提下,投资者很难拿回本金和预期利息。

4.营运风险。又称操作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由于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可能引发重大的营运风险。

5.流动性风险。当资金流量超过所需时,会造成资金闲置,因货币时间价值的关系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益下降。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有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流动性资金可能会有资金滥用、挪用的风险。

6.技术风险。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多通过购买系统模板实现科技保障,系统维护,技术保障和应急管理投入相对不足,抵御黑客攻击和防范突发事件能力较差。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1.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战略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战略,就是要在机构内部把风险防范和管理放在经营活动的首位。对每项业务都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管理,使风险管理贯穿于机构的全过程,使全体员工统一风险管理观念,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2.培育具有风险管理理念和商业伦理观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尽快打造一支适应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人才队伍,引进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本机构业务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风险管理系统培训。重点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使机构能够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获得足够的风险信息、整合并评估,从而加强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要注意人才队伍的道德建设,防止违反金融伦理的犯罪行为,保证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序运行。

3.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监管体制与方式的变革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是“一行三会”的形式,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互联网金融属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容易陷入监管真空的困境中。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当务之急是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尽快建立一个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同时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相关监管措施,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4.加快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体系和建立完善严格的准入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行业法律体系,政府机构应抓紧制定相关法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行业监管体制,健全互联网行业准入准则,通过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均作出具体的准入要求,把好门关来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5.完善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和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1)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方面,审计人员应侧重于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审查。由于互联网机构拥有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闲置和滥用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应该重视对相关业务流动性的审核。

(2)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够,会误导市场参与者的判断,损害客户利益。审计机构应建立完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指导互联网金融市场披露行为。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着其必然性,互联网金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金融业务的革新。然而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而网络环境下,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也将随之增加,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不仅会制约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其要想在这个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对互联网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在传统金融机构上的一种重大创新,它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金融行业迎来了巨大的转变,有助于金融机构的改革。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风险的存在将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一道门槛,如果互联网金融不能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不仅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影响,故此,必须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

(一)网络安全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来窃取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如用户密码等,一旦密码泄露,就容易造成利益损失,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资金风险

在现代社会里,依托网络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越来越频繁,而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在依托网络进行金融业务的时候,网络上的信息都可能是虚假的,使得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较大的信誉风险。如某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来制造一些虚假的信息,如果银行不能做好相关工作,一旦企业破产,就难以偿还贷款,从而造成银行资金损失。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就是金融交易双方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履行金融业务要求的一种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活跃了金融市场,同时也带来互联网金融信誉风险。例如,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并签订在规定期限规范的合同,然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经济活动在市场环境下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损失,如果企业亏损,企业就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从而造成信誉风险。

(四)竞争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的竞争性会越来越激烈,互联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来获得客源,获得效益,从而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竞争。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互联网的出现也会恶化金融市场环境,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互联网来扰乱金融市场,从而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竞争,带来竞争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它融合了互联网技术,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当下,互联网金融取得了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客户而言,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抵触,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失去市场、失去客源。互联网风险是制约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就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只有加强互联网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来,活跃了我国金融市场,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载体就是互联网,要想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人们就必须对互联网金融有着全面的认识。互联网金融用户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自觉的规避风险。作为金融机构,要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宣传,提高广大客户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识,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会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而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就在于网络系统安全性较差,而网络安全技术是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有杀毒软件、身份认证技术、加密技术、防跟踪技术等,这些网络安全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互联网金融造成恶意的攻击,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风险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管理是其健康发展的保障,为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稳步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其次,要全面了解市场、了解互联网金融环境,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减少互联网金融资金风险。另外,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做好互联网金融管理工作,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活跃了融资行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主体融资更加便捷,然而互联网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出现。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作为考核社会个体信誉的重要途径,加快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规避互联网金融信誉风险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评估体系,同时实现网络实名制;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对市场主体的信誉进行考核和评价,全面了解其信誉度,从而降低信誉风险的发生。

(五)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就目前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以至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窃取他人信息的行为越来越猖獗,严重影响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健全、完善的法律可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依据和保障。相关部门就应当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以法律为依据,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另外,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必须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为互联网金融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引导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科学轨道。

(六)加强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要想有效的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加强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而人才作为现代社会中各大市场主体致胜的关键所在,加大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作用。为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金融机构要注重工作人员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强化互联网金融专业能力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另外,还必须加强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风险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强化他们风险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互联网金融工作,将互联网金融引入到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中去。

四、结语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当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风险管理是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核心工作,加强风险管理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问题也不断突出,而互联网金融要想快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

作者:尚伟王云梦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志洋,汤珂.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本质与风险管理[J].探索与争鸣,2014(11).

[2]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3]沈丽,林冬冬.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5).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2013年是互联网改变最为迅速的一年,这一年中互联网上出现了阿里巴巴等目前规模极大的商业金融平台,如今仍然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因为其独特的性质,更高效于传统金融业,具有更强的人性化设置,虽然互联网金融的效果极好,但是在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有着很多风险因素存在,解决风险是重要发展方式,针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必不可少。

一、互联网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时间不长,正处于发展中状态,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创新,最需要的就是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现阶段,我国的风险管理还远不如美国以及欧洲,不仅如此,甚至在风险管理上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方式的选择上也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上。

依托在互联网上的金融行业,结合了金融管理和互联网管理,更多的采用了全新的技术,通过各种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的交易,相较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加的便捷,它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为客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可以更高效的给客户提供想要的信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互联网下风险管理的对策探讨

1.互联网下的法律制度风险管理对策

法律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保障,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所以就需要不断的将现有的法律进行改进完善,减少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将有利于互联网上金融行业发展的内容进行法律的制定,国家应该设立一个专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管理的部门,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率。

互联网上的金融行业和传统行业不同,它的参与者更多,客户可以选择的交易的方式更多,途径更多直接导致风险更大,采用有效的监管进行协调就显得极其重要。互联网的功能不同,设立的监管机构也应该是不同的。在几年前,国家机构就发现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利用互联网的金融行业进行高效利用,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有效的将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在法律上将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对策的研究,严格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的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的司法部门进行高效结合,实现网络金融稳定发展,保证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以实现。

2.互联网下的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互联网的技术,技术是基本。互联网应该在金融方面设定一个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将互联网的金融行业变成一个整体,方便管理,将整个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能都进行提高,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网络之所以发展的迅速,能够受到大家的支持,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上的资源极其丰富,将各种资源进行利用整合,建立一个给客户提供便捷的交易方式的数据库,在后台建立一个监管的系统,实时对互联网上的金融数据金银监控,防止出现安全问题。信息技术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提升,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技术研发工作,对于容易发生风险以及安全问题的地方加强防火墙或加密等技术的处理,保证金融行业在互联网上的工作是安全性高、风险低的。

互联网的金融安全还受到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工作的企业实力的影响,运营商的技术实力强,就可以构成一个强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保证金融行业在互联网上持续稳定的发展,选择自身能力强的企业加入也是对弱小企业的负责,因为技术能力不够强大的企业,即使加入了互联网金融机构中也无法保全自身,甚至还会影响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安全。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风险的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内部的控制机构,这个机构的作用是尽可能的在风险发生前进行规避;在风险问题发生时降低损失,尽快解决;在风险问题发生后将影响降到最低,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下一次风险的出现。首先要有一个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安全风投部门,设立数据库进行企业信用的评价工作,对互联网的金融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预警体系,在金融风险发生之前进行预测,及时处理,将风险有效规避。金融产品的设计也影响着互联网的风险,金融产品虽然有着高收益的特征,但同时也具有极高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唯一方式就是找到一个收益和金融风险共同的平衡点,将双方都进行考虑,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自己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

3.互联网下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我国市场经济在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在迅速发展,征信的体系是否完善很是重要,目前,传统金融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因为银行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判断仅仅是依靠之前的借贷情况进行的,这种体系还存在着漏洞,互联网上的金融行业可以利用科技,采用电子平台,对客户进行信用的判断以及整体的分析,虽然如此,但是实际上,金融平台的很多数据并没有加入到整个征信的体系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由此可见,将征信体系进行完善的重要性。征信体系是基础,还要加以辅助的机构进行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征信工作数据平台,平台要求是适合应用于互联网体系下的金融行业的,在平台上加入对客户的信用认证以及等级评估等内容,方便征信体系的进行。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最大差距就是大数据,互联网对于大数据的处理以及搜集的能力很强,将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解决互联网上金融信息的信用问题,直接的将互联网上的交易风险降低,切实的将金融服务给客户创造便利,将服务的范围扩大。想要将金融信用风险进行规避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对贷款对象进行审查的工作要严要求并且标准化。将不同等级的用户分散开,防止出现风险问题后果严重、无法挽回。将贷款标准提高,从本质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4.互联网下的其他风险管理对策

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作用远没有行业自律的作用大,优势也极其明显,行业自律可以对更大范围的内容体现其作用。在互联网上的金融业的行业自律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出台一个互联网上的金融风险的防控对策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管理的协会,给予其促进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的权力,并且这个协会应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引领的作用。还要在金融业中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对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建立一定的标准,对实体经济进行服务以及最为重要的服务社会工作,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业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互联网中最容易发生的风险往往是带给消费者的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证很有必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互联网的体系上要建立一个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机制,这种机制要满足跨行业以及地区的要求;第二种是建立一个用来解决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产生的金融纠纷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安全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种是从消费者方向出发的,在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金融消费的安全教育,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可以直接有效的减少消费者的权益遭受损害的现象发生。

消费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提就是信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口碑是最为重要的财富,因为它影响着在互联网上的金融用户对企业的信心,也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不可避免的一项就是谣言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个谣言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这个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实的谣言是导致企业产生声誉上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互联网的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良好口碑进行树立,让消费者对企业有着信心,不会在谣言产生后立刻放弃企业,相信企业的声誉,减少风险发生的后果。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上的金融行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主要从信任、法律、政府等方面进行阐述,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探讨出合适的、高效的解决对策,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并且有着在风险问题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洋,汤珂.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本质与风险管理[J].探索与争鸣,2014,11:65-69.

[2]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122-126.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化解对策

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具体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合理的化解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它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行业相互跨界和博弈。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短短几年内发展非常迅速,究其根源有其必然性。从内在原因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人,用户基数多,客户基础大,大众投资理财渠道缺失,而且现行金融体制导致草根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会有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需要互联网金融服务。从外在原因来看,监管的缺失虽存弊端,但也给予了互联网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手段一经出现就获得了巨大的认同,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互联网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目前我国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超过200家;第二种是互联网借贷,在这一方面,p2p网贷,即人人贷,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撮合借款人和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已经发展得很快。截至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络贷款公司超过600家,交易额已经超过了500亿元;第三种是互联网融资,众筹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为此类代表;第四种是互联网理财,这类比如余额宝、现金宝等,已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截至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互联网理财余额超过8000亿元规模。这些创新业态,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国务院总理在介绍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时明确表态,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产品,但要求互联网金融必须有节制有底线的发展,新金融产品的诞生最终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此次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总理报告,给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道路指出了政策性方向,折射了金融改革的新思路。

虽然拥有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对于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未出台的监管政策都是不确定的因素。采用何种方式监管、监管的细则是什么目前都无从得知,对于互联网金融造成何种影响,都是未知风险。央行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突发性有所增加。年报透露,根据国务院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牵头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报告可见,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管理和整治的初衷和决心,政策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将不可避免。对于这种未知的政策风险至少可以预见的是,它很可能直接改变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模式,甚至让一些规范性较差的公司从市场上消亡。

所以,虽然在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有很好的机遇,但监管细则未出现属于政策风险。想要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业者不仅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

2、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的产品不断涌现,各类“宝宝”风行一时,但其中蕴藏着期限错配的风险,也蕴藏着货币市场波动、出现投资者大量赎回的风险。目前已经有几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显现出这样的问题,投资理财者把钱充值到平台,但是却迟迟买不到理财。打着饥饿营销的幌子的背后,实际上是没有足够的债权进行匹配。这些乱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稳定性。

3、信用风险

由于网上“刷信用”、“刷评价”的行为仍然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另外,部分互联网平台缺乏长期的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2013年,全国活跃的p2p平台超过350家,全年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但也发生了部分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事件。

4、技术风险

it技术性安全风险是由于黑客攻击、互联网传输故障和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引起的,这会造成互联网金融计算机系统瘫痪,从而造成技术风险。it技术一直是p2p行业的短板,2014年元旦过后,p2p平台人人贷、拍拍贷、好贷网先后遭遇黑客攻击。近日,国内互联网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又曝出某p2p平台系统存在严重安全漏洞,且还有7家p2p平台使用同一系统。

5、经济周期风险

当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大量实体经济客户面临倒闭和破产,导致其丧失还款能力。微观层面的风控不足以应对系统性风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周期的风险。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来说,通常几年就会经历一次,中国大概在5到8年左右,最近的一次是08年。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等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在2010年前后,甚至2012年、2013年成立,正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爬坡期,自然发展迅速。但是一旦经济周期出现拐点,甚至金融危机再次降临的时候,各家企业将如何应对?

6、道德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其中有很多年轻的公司在快速扩张期,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如果此时公司相应的管理和配套机制没有跟上,就非常容易出现人员操作的道德风险。现在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仍然有庞大的线下团队,然而人力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人员操作道德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确实存在同业攒单的情况,甚至有一些中介就会帮助客户造假,或联合公司内部员工帮助客户造假。

7、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违反法律或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未遵守相关权利义务引起,或者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立法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比较落后,现有的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都是为传统金融业务,对于互联网金融不太适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认、个人信息保护、交易者身份认证、资金监管、市场准入等尚未有明确规定。故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交易主体间权利义务模糊,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

对于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上述各种风险,我提出如下对应的应对措施:

1、对于政治风险,管理层应建立统一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适度的监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实时监管,防止风险的过度集聚,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抢占未来国际金融市场。

2、对于流动性风险,机构应先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所有的债权与理财的匹配关系需要专人专岗进行管理,需要对所有的匹配关系进行预判,并做好未来三到六个月的资金计划。

3、对于信用风险,应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来规范发展的保障。大力培育我国社会的信用意识,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少信用风险。

4、对于技术风险,需要加强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包括对互联网金融运行环境要进行改进、对数据的管理要加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改进运行环境需要从硬件和网络运行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加大对硬件安全措施的投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能力和防攻击能力。保证互联网金融的硬件环境安全。其次对网络运行方面应用分级授权和身份认证登陆来访对非法的用户登陆进行限制;对数据的管理要加强可以通过利用数字证书为交易主体提供安全保障;要大力开发数字签名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互联网加密技术,从而降低技术选择风险,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5、对于经济周期风险,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金融基因,需要对经济周期的系统性风险有准确的预判和预警,在其降临之前做好准备。

6、对于道德风险,公司快速发展时期,应及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

7、对于法律风险,应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法制体系建设,包括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现行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

五、总结

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初级阶段,市场空间也才刚刚被打开。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多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且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对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总之,我们应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交易主体的损失并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国贞.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河北企业,2013,11(3):40-42.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防范策略

1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行业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将广大用户联系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效益。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虽然没有一些发达国家长远,但是整体来看,发展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1990年-2005年期间是初始阶段,传统的金融行业逐渐慢慢转化为互联网行业;2005-2011年左右,是互联网发展的高峰期,主要体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支持,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条件;2011年到现在,互联网多渠道发展迅速,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广,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碰上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这将是全球瞩目的大事,一个时代的体制变革,一般会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顺势而生,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中国更受中小企业的青睐,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根据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被列为首要任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

2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问题

2.1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虽然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首先就是网络安全风险,目前,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很多网民的信息曝光度高,对网民的人身财产和信息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比如,现在最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存在技术漏洞,很多用户在使用时,不仅信息泄露,资金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选择第三方支付成功后,会出现资金被盗的情况;再比如,一些黑客入侵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导致系统瘫痪,大量用户信息曝光。这一情况体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不足,大多数企业都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立管理制度体系,而这一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的杜绝金融风险,不仅损失了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2技术风险

互联网行业,对技术要求特别高,一旦发生技术安全风险,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由于现在互联网行业还在发展中阶段,国家的相关法律也并不完善,大部分都是企业自身在管理制约,这种情况下,许多只图一时利益的企业会浑水摸鱼,混入互联网行业,对技术选择也不精准,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查核实,也没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控制,长此以往,导致了信息传输过慢,风险问题进一步增加。

2.3信用风险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行业,用户只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没有实质性的线下接触,因此,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质疑,增加了信用风险。比如,用户因自身需要,借了一笔资金,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如约还款,就会引发信用风险[2]。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3.1加大国家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制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史相对较短,但是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大国家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制,这样可以严厉杜绝一些不法企业或者用户,非法集资、投机取巧、盗用用户信息等情况,净化市场环境,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3.2加强技术管理,增加行业自律性

互联网行业属于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在目前监管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各企业注重自身的自律性,加强技术管理。比如,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意识,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同时加大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还可以净化市场环境,避免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3]。

3.3增加风险控制制度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国家和企业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其正常的发展运行的关键就是风险控制,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这种情况下,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比如,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监控制度,或者从外部聘请一批专业的风险控制人员,对企业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避,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4结语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余额宝;金融风险;制度创新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初由国内学者谢平教授提出,其核心内涵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与精神的融合与创新,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补充和延伸,网络支付(目前主要包括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信息处理、去中介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三大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技术强、杠杆高等特征,但同时其金融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图1传统金融模式的市场情形图2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市场情形

金融产品风险主要是指金融产品未来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即金融产品未来损益结果对投资者期望的偏离。传统金融产品的核心监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其目标明确、规则清晰、监管的可控性较强(参见图1);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监管对象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其技术难度高、风险传递快、规制体系不完善、监管可控性偏弱(参见图2);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阿里巴巴余额宝为例,运用主观风险测定法对余额宝的风险来源进行剖析,继而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创新趋势、监管规范,提出加强余额宝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阿里巴巴余额宝发展简介及风险来源分析

1.阿里巴巴余额宝发展简介

创新是对固有制度的突破,必然伴随着新风险的诞生。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货币基金性质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借助淘宝(C2C)、天猫(B2C)的用户锁定推广效应,余额宝的用户量瞬间达1000多万,总资产规模突破数千亿(参见图3)。

图32013年-2015年余额宝规模发展变化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当局的调控、投资者的逐步理性,2014年资金利率中枢较2013年有了明显的下行,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也呈现逐渐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但余额宝的发展趋势依旧良好(表天弘增利保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根据《天弘增利保货币市场基金2014年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余额宝的总规模是5789.36亿元,人均持有约3133元,用户数已经增加到1.85亿人,2014年度余额宝为用户创造240亿元收益。

表天弘增利保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元

数据来源:2014天弘增利保货币市场基金年度报告

2.阿里巴巴余额宝风险来源分析

(1)信用风险(违约风险)

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对其信用的风险对价,阿里巴巴余额宝也不例外,其信用风险必须要有承担者,对于阿里巴巴余额宝产品来说,其交易获得的本身是一个对信用进行风险定价的动态过程。余额宝产品的开发商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信用水平仍低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虽然伴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这一情况会有所改善,但仍不排除阿里巴巴余额宝会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

(2)利率风险

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利率的波动必然会引起损益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讨论的利率风险。众所周知,余额宝的投资方向分为两类:第一部分,短期货币工具(如短期国债、央行票据、短期企业债券等),这类投资组合虽然稳定,但也受宏观经济影响,占余额宝的比重小;第二部分,商业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这类投资是通过资本规模与商业银行博弈,是余额宝的主要投资方向,但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大,因此余额宝的利率风险较大。

(3)政策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其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不成熟、不完善,因此政策风险较大。自余额宝诞生起,其合法性就饱受质疑,关键的原因在于余额宝产品线上和线下规则不一致,且在产品推出之初,阿里巴巴并未明确告知客户将资金投资于天宏增利宝货币基金。同时,随着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未来余额宝的“政策红利”将会逐步消失,如央行取消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规定。

(4)赎回风险

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市场基金,赎回风险是其重要风险之一。从《天弘永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14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余额宝的人均持有额为3133元,这从侧面说明了余额宝产品目前仍是公众银行存款的重要补充,而便捷的可取性是银行存款的重要特征,因此随时都可能面临投资者赎回的风险。随着余额宝产品规模的不断增大,一旦余额宝产品发生巨额赎回或者大面积赎回,将形成货币基金赎回风险,并且最终将连锁引发信用风险。

(5)运营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载体是先进的网络平台,余额宝的运营操作风险包括基金管理人水平欠佳、在线操作系统不完善、信息分析控制技术水平偏低、终端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等。除去常规的运营操作风险,余额宝还面临着信用对接操作风险,因为余额宝资金可直接用于阿里巴巴电商消费,但天弘基金结算要滞后与消费交易,因此投资者的赎回消费得益于支付宝的信用垫付,一旦天弘和支付宝的对接发生时间错位,余额宝将引发信用风险和赎回风险。

三、加强余额宝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通常来说,金融行业的风险不可测性强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开放、自由、涉及面广、连锁效应强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强化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内部控制是加强余额宝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强调产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将风险防控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第二,完善对外信息披露与对内信息交流机制,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降低操作运营风险的形成概率;第三,阿里巴巴要设立产品销售合作风险控制部门,与天弘基金公司实现内控对接,只有两者形成制衡的合作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提高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水平

不可否认,相比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面临任务多、难度大、要求细、监管对象不明确等问题,但形成有序、高效、配套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的基本保障。毫无疑问,余额宝产品的风险防控不能缺少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统筹好风险监管的敏感性、简单性和可比性,对创新金融产品的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高对风险的识别、预警能力,增强资本对风险的吸收能力,同时要提高监管策略的可操作性,降低监管的执行成本;另一方面,要统筹好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性,形成监管政策合力。

3.构建互联网金融评级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就一直未完全建立,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也存在信用体系缺失问题,这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和创新面临的主要瓶颈。因此,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评级通过对交易主体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测算评估,提高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可靠性和信用度,具体来说有两个层次。首先,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法性、技术条件、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确保平台具备合格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经营和风险防控能力;其次,对于入驻金融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供需双方的信用进行评测,对互联网金融交易活动设置准入门槛,提高风险的防控和承担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张亦春,许文彬.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再考察[J].金融研究,2002,(03).

[3]H.FrankCervone.projectriskmanagement.oCLCSystems&Services,2006,(22).

[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4,(04).

[5]andreaS.kelton,Ya-wenYang.theimpactofcorporategovernanceoninternetfinancialreporting.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07(27).

[6]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7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业,从传统金融模式到金融互联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无现金支付时代,以支付宝、财务通、易通支付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逐渐走向成熟。但随着人们对无现金支付的认可,市场出现了很多此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市竞争也在无形中加剧,为了稳定在市场中的位置,企业不得不加强自身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大数据技术引用于财务管理当中,其一是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稳定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运行防范网络风险;其二是大数据技术明显的优势能够细化财务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

1.1.1概念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itFin)是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且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上,被电子商务接受之后,逐渐成为了满足时代需求而产生的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金融模式。1.1.2发展模式及特点基于互联网金融,人们的理财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人们会将更多的钱存入更高利率的余额宝中,开启了无现金支付的时代,会通过蚂蚁花呗实现借贷……在人们消费和理财方式的变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商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量也在短时间内翻了几倍。互联网金融共有六大发展模式,涉及到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贷、数字货币、信息化金融机构和大数据金融。现阶段,前三个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互联网金融除了发展模式众多,其特点还十分明显,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其具有应用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效率高等特点,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初期,还有风险大、管理弱的明显劣势,客观上这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趋向成熟,这些劣势很难彻底消除但会被逐渐淡化。

1.2大数据技术

1.2.1概念所谓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的总和,而大数据技术就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相应的领域。大数据技术的概念是有些空洞的,它的实际操作远比我们想象的难。其一,数据本身的种类繁多,信息量很大;其二,大数据分析需要运用大量的理论和分析模型,这些理论与模型的应用对分析人员的高数水平有一定的要求。1.2.2特点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它使海量的数据更有价值。数据的价值往往是它能给人们带来的利益来衡量的,这里的利益是指人们通过合法的劳动获得的,而不是通过非法的犯罪行为利用数据信息获得的。海量的数据本身作用是不大的,而在分析后,这些数据就能反映更多元的信息,它的价值自然会更大。第二,它使海量的数据更加实用。用“实用”这个词来形容虽然有一些不恰当,但是能贴切的表达大数据分析的特点,也很通俗易懂。单一的看某一类数据是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分析之后,结果往往预示着某一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基于这两个鲜明的特点,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研究,其应用也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

2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变革

2.1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更加精确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现有数据处理的局限,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财务信息化格局。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开端,但如今财务信息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电算化核算,而是建立在共享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多个部门的数据系统,构建成一个综合的信息处理中心。基于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更加优化,实现了各部门不同业务的资金协调,财务管理更加精确科学。

2.2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一直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提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收集信息的渠道众多,为企业带来海量的信息资源,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当今的市场环境变化莫测,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当前市场的风险变化。结合企业目前发展现状和未来的经营趋势,通过海量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结果。一定程度上具有前瞻性,能够辅助企业决策层作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3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更加细致合理

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间的发展预算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保障。而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以往的财务数据,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收集、分析和整体,可以让企业财务人员从以往的预算中找到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找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使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更加细致合理。

2.4非数字化财务信息的应用更深入

过去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数字信息的基础上,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数字信息的基础上还能分析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甚至是人们的行为特点和思维方式。这种对非数字化信息的分析,无疑会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还有信息筛选的功能,还能智能的分辨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信息,将此功能应用于市场分析中,还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使企业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春天”,更有活力与创造力。

3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1培养企业管理层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

对于数据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层相对陌生。大数据技术应用之前,他们的决策大都基于传统数据的分析,同时也会增加主观的经验,决策是在“差不多”“大概”“极可能”中形成,这种决策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除此之外,传统数据分析的成本过高,一般中小型企业还是以经验为主。如今大数据技术趋向成熟,数据分析的成本比较低,企业也有经济基础应用大数据技术。想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培养企业财务管理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意识,虽然“大数据”三个字已经渐入人心,但是真正理解大数据技术的企业管理层并不是很多。因此,先需要培养企业管理层的大数据应用意识。

3.2将财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抽离,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机构管理核心的财务数据

为什么利用大数据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单独把财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抽离,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是建立在商业数据的基础上,而行业的商业数据最终会以财务管理数据的形式出现。与企业业务相关行业的商业数据相比不仅数据量大而且种类多,因其最终财务数据呈现,所以让财务管理人员主流这些数据,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且,现阶段财务共享逐渐发展起来,在这种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会得到进一步的简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商务数据由财务人员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这只是一种大胆地创新,具体可行性的判断还需要大量的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将财务管理从财务部门抽离,基于大数据技术还需要配备相应的非财务人员,尤其是统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

3.3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库

利用大数据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大数据库。某种意义上只有基于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的数据中才能发挥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大应用。以农夫山泉为例,集团安排了一万多人对全国各地的15个采集点拍摄十几张图片及时传送到集团内部的数据中心,留存在数据中心,供集团各部门后续使用,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水平的提高迅速使农夫山泉公司超越了行业三甲。与此同时,娃哈哈集团、沃尔沃集团、乐百氏以及可口可乐相继将大数据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除了收集与企业自身有关的信息,还要注重收集市场外部的信息。

3.4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与内部审计机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管理,虽然可以多角度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同时会给财务管理绩效考核与内部审计带来麻烦。所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最后一项要求就是建立有效地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与内部审计机制,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量化考核、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所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十分关键。与此同时,虽然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但是内部审计也不能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

4结语

总之,第三方预付卡、第三方支付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消费方式,市场的竞争短时间内缓解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企业需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积极将其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在利用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时,企业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盲目的应用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郑涵予.试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33).

[2]杨瑗.试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经贸实践,2017(6).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8

据钱景财富Ceo赵荣春介绍,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途径大概分为两类:一类通过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实现,一类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实现,这类客户的资金基本都在300万元以上,最低的也要100万元,有专门的理财师一对一的提供服务。

财富管理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提供资产配置、财务规划服务。财富管理在中国非常新,而在美国大众富裕阶层,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财富管理方面的顾问。客户不懂专业,需要在财务规划上有帮助,每年大家都需要做财务健康体检。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定期为客户做体检,实时了解客户经济上的变化,包括突发事件,实时提供解决方案。

财富管理下一阶段的提升,是通过高科技和金融相结合使得金融变得更加平民化、个性化,更体现每个投资人的价值观。过去的金融服务,门槛是比较高的,而高科技、互联网、移动终端降低了这个门槛。在线私人理财的市场机会在于有一大批逐渐富裕的年轻客户。他们有一定存款并开始意识到在财务规划方面需要指导,同时又没有富有到财务顾问每周一个服务电话的程度。赵荣春如是说。

比如:美国著名的在线私人理财Bettermet,要想得到Betterment的投资建议很简单。只要在Betterment平台上,回答几个关于你的投资目标的问题。Betterment就会根据你的回答做分析,再给出相应的投资组合建议,并通过Betterment平台直接投资。在此之后会有专人帮你管理,你要做的只是放松,然后等着数钱。如果有什么重要消息,Betterment会在其管理平台中,你可以随时查看。钱景私人理财app正是借鉴了这种成熟的线上财富管理模式。

“钱景私人理财app的上线就是要推动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平民化,让理财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一服务。赵荣春说。”其一是因为每个人的投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比如:a投资是为了结婚,B投资是为了买房,C投资是为了买车,那提供给每个人的理财方案肯定也是不同的。其二是因为有财富管理需求的人实在太多了,通过传统财富管理模式只能服务一部分人,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让更多有现实投资需求的人享受到私人定制服务。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相互碰撞,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影响着现代的人们的生产生活。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上消费、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领域,就目前的发展情况,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样也的得到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追捧,使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由于事物发展有利有弊,所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存在风险,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风险管理,那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一)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领域,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金融交易,只是形式上改变了,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还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模式整个颠覆。但是普遍认可的是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网络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消费和资金运动的过程。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拥有多种发展模式,出现了第三方支付、p2p小额借贷、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其中,第三方支付是目前最受欢迎、用户人数最多的金融产品,根据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超过270家,用户人数超过网民人数总额的25%;而互联网理财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点,互联网理财是基金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理财业务,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益的特点,得到了广大网民的参与,例如“余额宝”就是互联网理财的标志性理财形式,由百度公司推出半年投资资金就超出4800亿元。互联网金融众多金融产品都得到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互联网p2p借贷、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推出,受到了众多网民的热衷。

(二)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金融形式,是在传统金融模式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商业金融模式,具有传统金融所没有的发展优势,互联网金融具有三方面的发展优势:首先,运营成本较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络进行金融交易,不需要传统的店租费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传统金融形式需要店租、职工薪酬、日常水电费用等一些成本费用,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形式发展成本较低。其次,操作简单方便。进行互联网金融只需拥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就可以进行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改变了传统金融用户需要到各个相关柜台办理业务的形式,降低了时间限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最后,用户群众更多,效率更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推出小额借贷等小额义务,让更多网民有能力参与进来,增多了用户群众;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可以有能力进行自身操作参与,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突破了地点的限制,不管你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互联网金融操作,提高效率。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具有运营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方便、群众多、效率高等发展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一)战略风险

不论是什么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都是最主要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战略风险也同样是最关键的。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方针,战略高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高度,所以,互联网金融必须制定高效的发展战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战略决策失败会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了致命性重创,如果互联网金融盲目开发业务,使互联网金融无力承担业务开展,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面临破产境地。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制定互联网金融战略计划,规避战略风险。

(二)声誉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新型的领域,正是发展起步的阶段,声誉风险非常重要。对于传统金融主要的声誉风险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误导客户选择理财产品或者是保险问题等方面影响声誉的行为,而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明确的发展限制,导致有些资质不够、信誉不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使互联网金融声誉风险大大提高。

(三)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处于发展初期,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没有出台,以往的传统金融的法律不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用户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时,得不到相关法律的保障,导致用户信息受到侵犯,互联网金融也受到,所以,由于业务模式新颖,没有法律监管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法律风险。

(四)信息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不是面对面进行交易,是在网络上进行金融交易,会有黑客、病毒等非法授权的入侵的现象,使用户信息泄漏和企业内部网络崩溃,还因为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相关信息,可能会出现洗钱和诈骗的现象,致使互联网金融出现信息风险。

(五)操作风险

目前,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业务进行外包,这样虽然极大降低了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但是同时出现对外包业务的管理不善,使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对潜在用户人数无法准确计算,若是预算人数比实际用户人数更低,就会使互联网金融没办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使操作风险极大的提高。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安全认证机制,加大打击力度

针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必须利用完善认证技术、加密技术等技术,互联网金融应该进行采取措施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例如在进行第三方支付应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实名认证,防止信息的不准确。互联网金融缺乏法律保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严惩互联网金融中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惩,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市场化发展,完善审查流程

面对互联网金融市场泥沙俱下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对市场进行完善审查流程,提高互联网金融门槛,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质要求;面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的竞争关系,应该对金融产品进行公开化,并进行客户信息共享,才能完善审查流程,扩展投资渠道,促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降低,从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政府监管,鼓励创新发展

政府在经济市场扮演着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角色,政府的合理监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互联网金融存在着风险,但并不说明就要抛弃互联网金融市场,为了更好的规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政府应该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在法律范围内抱着积极的态度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良好监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保障互联网金融拥有健康发展的环境。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兴领域,相对于传统金融具有较多的发展优势,但是基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许多风险,这些风险阻碍着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所以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采取相应的途径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玲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互联网金融管理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国家审计;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3-0107-04

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近些年,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金融脱媒、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互联网化的趋势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而近期第三方支付“支付宝”长达2.5小时的瘫痪,则引起了用户的恐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风险。郑联盛等(2014)认为美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信息泄露、消费者保护、身份识别、有效监管和技术系统失败。沈丽和林冬冬(2014)认为互联网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并指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的首要途径是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规范。闫真宇(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由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带来的风险,可以细分为法律政策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网络技术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洗钱犯罪风险。王国贞(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系统安全性风险、监管缺失带来的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卜强(2014)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面临信息泄露风险、操作和技术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乔仁锋(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业务管理风险和信息技术风险。张建南(2014)将互联网风险概括为安全风险、监督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的金融模式所面临的风险也不一样,像我们常见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支付宝,当其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若出现问题,可能使金融体系面临系统性风险,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法律风险、宏观市场风险和声誉风险。其中:技术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或系统不完善、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由于借贷人没有履行义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流动风险是无法及时变现可能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风险是对相关法律误解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宏观市场风险是由于价格引发资产债务变动可能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声誉风险是对互联网金融主体产生欺诈的认知,质疑其经营能力和业务可靠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设计

笔者认为国家审计监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分为基本路径和扩展路径两个方面(如图1)。

(一)基本路径

由前文所述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同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它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必须有区别于审计传统金融业务的目标、方法、内容等。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基本路径主要是指通过审计署自身完善可以实现的路径,本文认为主要包括:制定国家审计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建立互联网金融审计小组;进行互联网金融综合审计;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1.制定国家审计互联网金融的法规。虽然我国存在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审计的准则,但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更加复杂,因此针对互联网金融审计的法规还有待建立健全。在现行《审计法》中也缺乏对互联网金融审计的规定,因此需要对《审计法》等相关条款进行修改,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的职责、权限。国家审计机关应该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体――银行、电商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制定相应的审计法规和指南。在建立国家审计互联网金融法规时,必须明确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风险、目标、内容、重点、方法和程序,以能够为审计人员审计互联网金融提供指导以及明确审计人员在互联网金融审计中的法定义务和权利,同时还需要注意审计监管与其他金融部门监管的重叠,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银行,由于审计署已经开展多年的金融审计,对银行审计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目前需要在原有监控基础上,强化“触网”业务相关规定和制度建设。再比如电商机构,电商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不能完全对接,因此应扩充对利用互联网开展借贷活动的相关规范,以规范电商机构面临的技术风险以及如何将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进行对接。同时,还需要针对网络贷款平台基本没有相关审计规范制定相关指南。

2.成立互联网金融小组。互联网金融审计,如同资源环境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一样,都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新型审计领域。目前各地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实行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制度,对于资源环境审计也是建立领导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由于互联网金融审计涉及审计、金融以及互联网学科的交叉,因此,审计署金融司应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小组,具体负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和控制,该小组应由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家构成,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稳定,并为妥善处理互联网金融问题提供一个持久、灵活和快速的监控部门。

3.开展互联网金融综合审计。开展互联网金融综合审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互联网金融审计以“风险、管理、效益”为目标,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防范风险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应该实施综合审计,以防范各种不同的风险。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规避操作风险、流动风险、声誉风险等,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规避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此外,近几年金融审计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反响很好,很大程度在于金融审计大力查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内部控制的作用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可,随着我国出台许多关于内部控制建设、审计的法规也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作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经被广泛地采用,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执行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程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而言,更加依赖自动化的程序和设计,因此,与这些程序和设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也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对其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必要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国家审计单位就各地各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对本单位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审计产生于两权分离,而经济责任审计正是对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明确各金融业务负责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因此可以强化他们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控责任。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控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在进行国家审计的同时,应当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4.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国家审计机关应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在审计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内部审计属于单位的监督机制,是对本单位的各种业务活动和控制活动进行评价。所以,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审计时,可以利用各单位内部审计的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估后再确定审计计划,以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此外,社会审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其独立性最强,审计结果值得信赖。

5.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首先,国家审计机关应向社会公告阶段性互联网审计结果和最终审计结果,同时要保证审计结果公告通俗易懂,以便让公众能够看懂审计公告的内容。比如,荷兰最高审计机关探索用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通常比较难的审计结果,其提供的所有信息均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从中得出结论,图片的有力展示常常比冗长的文字报告更高效,便于公众了解政府行为。其次,应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互联网金融审计的结果,以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审计结果,积极发挥公众的监督意识和作用。此外,还应建立与公众的互动机制,通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政府对于公众的疑问要给予解答,了解公众对公告内容的态度,同时,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障公众能够反映互联网金融审计公告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告结果与现实状况不符的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利益相关者利用审计结果,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二)扩展路径

鉴于互联网金融审计业务的复杂性,本文认为除了基本路径还可以采用扩展路径。扩展路径主要是指通过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合作而实现的路径,包括: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审计署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定期磋商和紧急磋商制度;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1.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在国外,比较著名的预警模型是:Frankel和Rose(1996)建立的FR概率模型;Sachs等(1996)提出的横截面回归模型;Kaminsky等(1999)建立的“信号法”(KLR模型)。这三种经典模型被广泛地运用到理论界和实务界,通过对它们的运用,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出现了主观概率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SimpleLogit模型、区制转移模型、“in-House”和“privateSector”模型、VaR和压力测试法(徐慧玲和许传华,2010)。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借用国外的模型构建我国的金融预警模型。张元萍和孙刚(2003)运用横截面回归模型和“信号法”KLR模型构建了我国的金融预警模型。张瀛和王浣尘(2004)、陈守东等(2006)运用Logit模型建立我国金融预警模型。饶勋乾(2008)则运用VaR分析法和预警信号指示灯来构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模型。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认为,可以利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原理,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并与金融监管的其他机构商定一套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以历年金融风险综合指标为准,将其进行排名和分类,采用专家调查法、模糊聚类法或多维标度等方法,以确定最终互联网金融安全的状态(红灯区、黄灯区和绿灯区)。红灯区表明风险很大,黄灯区表明出现风险预警,绿灯区表明安全。综上,本文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做到如下两点:第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的重要性,把各单位采用的预警模型纳入到审计范围中,评价其有效性;第二,借助专家的帮助,互联网金融预警模型涉及金融学、数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审计人员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判断力,因此,必须借助专家的帮助。

2.建立审计署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定期磋商和紧急磋商制度。审计署应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危机救助制度,规定金融风险处置程序,同时建立风险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备份和紧急流动性支持系统,并参与存款保险等。现阶段,由于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标准和主体,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难以监控。作为国家审计单位,对这样一个新型的领域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与我国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及沟通,建立一种定期和紧急磋商制度,从而有助于审计单位和金融机构发现问题、沟通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监控互联网金融风险。

3.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审计署、银监会、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之间的磋商制度,沟通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信息,协调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实现互联网金融业的长效发展和安全运行。在这类磋商制度中,审计机关都应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对互联网金融的实施提出看法,也可以仅仅了解互联网金融监管信息和动态。对于美国、日本以及英国而言,虽然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专门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法律,但都有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无论是针对网络信贷、网络第三方支付以及网络理财,都要求相关主体披露信息。在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时,国家审计部门将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那么审计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不能有效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监控。所以,本文认为,应该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审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是共享的,才能更好地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FRanKeLJa,RoSeaK.Currencycrashesinemergingmarkets:empiricalindicator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6(1):41-43.

[2]KaminSKYG,LiZonDoS,ReinHaRtC.Leadingindicatorsofcurrencycrises[J].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1998,45(1):1-48.

[3]SaCHSJ,toRneLLa,VeLaaCoa.Financialcrisesinemergingmarkets:thelessonsfrom1995[J].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996(1):147-215.

[4]卜强.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控[J].中国金融,2014(17):81.

[5]陈守东,杨莹,马辉.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7):36-48.

[6]方琦.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初探[J].财经界,2015(4):231-232.

[7]胡安琴,张晓萍.我国金融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73-74.

[8]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3(7):177.

[9]刘颖.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334-335.

[10]林璐,张晓东.论金融审计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7):103-104.

[11]李越冬,周蕾,李纯清.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60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实践[J].会计之友,2015(13):94-98.

[12]李越冬.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1(13):108-112.

[13]乔仁锋.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与优化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45,353.

[14]饶勋乾.基于压力指数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5(7):20-22.

[15]孙蕾.论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建议[J].财经界,2014(28):100-101.

[16]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路径[J].审计研究,2010(1):18-22.

[17]沈丽,林冬冬.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5):15-20.

[18]王国贞.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河北企业,2013(11):43.

[19]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环球金融,2014(12):47-57.

[20]许莉.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与制度创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19-26.

[2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2012.

[22]徐慧玲,许传华.金融风险预警模型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0(11):131-134.

[23]闫真宇.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商业银行,2013(12):40-42.

[24]杨小玲.我国农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现状探讨: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为例[J].河北金融,2015(2):11-14.

[25]张元萍,孙刚.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透析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10):32-38.

[26]张伟.体制转换模型能预测货币危机吗?[J].经济研究,2004(7):18-26.

[27]张瀛,王浣尘.货币危机预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4(7):31-38.

[28]张明哲.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