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十篇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十篇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9:33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全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整体提升公办初中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每一名初中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程度。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区政府是实施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主体,负责全区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和调控。区教育局、区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宏观指导、督促、检查及服务工作。各公办初中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

2、统筹规划,逐年推进。结合全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结构调整等工作,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人口规模,统筹拟订全区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确定目标,逐年推进。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重点建设边远薄弱学校和办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校。

3、立足实际,从满足受教育的需求出发,实行一校一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我区和各初中学校实际,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每所初中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保证校舍场地、设施设备等必须的硬件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等软件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实力的不断提升。

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将我区规划保留的公办初中建成标准化学校,使其布局结构科学合理,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优良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备,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公办初中择校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初中办学的均衡程度基本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主要任务

1、实现公办初中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通过优化布局、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调配师资等措施,努力缩小公办初中学校之间的差距,力争使每一所公办初中学校在办学规模、班额、教师配置、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实现公办初中教育的规范发展。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通过规范建设和规范管理,使全区公办初中学校在校园规划与建设、办学与招生行为上做到规范有序;坚持公办初中教育的公益性,逐步完善改制初中的办学模式。

3、实现公办初中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强化公办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举措,促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进步,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工作措施

1、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对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规划分局、区人事局、区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全区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区教育局办公,具体负责全区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

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系初中学校制度。根据我区初中标准化建设的年度计划,每名联席会议单位的负责人会同区教育局一位领导联系一所列入标准化建设的初中,以加强建设工作的领导,帮助学校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每年建设任务的完成。

各初中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进行责任分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把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学校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和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将寄宿制中学(石嘴学校和弘光学校)的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统筹安排,全区4年内预计投入经费7660万元用于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用于校舍建设5790万元,用于装备建设1870万元。从以下渠道筹资:关山中学初中部校舍置换800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安排2760万元,市财政补贴(寄宿制学校建设40%)300万元,争取市教育局补贴(奖励)800万元,区财政投入3000万元。逐步增强初中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公办初中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3、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公办初中学校布局结构。依据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立足在校学生数量和学校地域分布状况,按照《区年—2020年中小学布局总体规划》要求,对相关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或资源整合,力争使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建设规模、办学条件等达到规定标准。加强对新建小区教育配建的监管。新建的初中学校要坚持按标准化体系指标进行建设。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整体性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充实和优化初中学校的领导班子;选派优秀干部到初中学校任职和工作,提高初中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加强教师全员轮训和专项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根据学科配套的需要,积极做好部分教师向相近学科转岗的培训工作;深化教职工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教师轮岗交流;均衡学校师资配制;继续开展支教活动;在评聘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向初中学校倾斜。

5、强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公办初中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力度。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举措和方法。加强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督体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对课堂教学及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性提升。同时,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概念,努力规范办学行为,招生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

6、加强检查督导,建立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督导评估制度。列入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范围的每一所学校都要建立动态工作档案,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工作。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和指导,确保每一所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五、实施时间与步骤

(一)实施时间安排

我区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从年起实施,至年结束,其中,年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启动建设阶段;年至年为具体实施阶段;年全面完成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

(二)实施步骤

1、调研规划。以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为标准,对全区公办初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找准问题的症结,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制订全区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初中生;自主教育;实践模式;行动路径

初中生自主教育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实践尺度不同就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标状态。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自主教育,都要依托于学校的实践。所以,学校才是初中生自主教育运行机制的核心结构。从初中学校的自主教育实践来看,融合式自主教育、权变式自主教育以及统分式自主教育是最常见的三种实践模式,但是,不同的自主教育模式具有不同的实践路径。

一、融合式自主教育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1]。在学校的实践中,融合式自主教育通过学校层面的驱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初中生自主教育的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价值引领与自我建构的相互统一。1.学校顶层设计整合目标、计划、投入与评价的全过程初中生自主教育的顶层设计,首先要明确目标,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为具体目标,助力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此为目标,制定统一又具体的初中生自主教育任务清单。其次,根据初中生自主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计划,分年级、分阶段、分主题进行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的教育。然后,加强学校在初中生自主教育中的投入力度。投入程度决定产出效果,从校长到年级主任,再到班主任教师,在初中生自主教育中的精神投入都必须聚焦、专注,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主评价做好服务工作。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评价。初中生自主教育给了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空间,在长时间的自主探索和学习中,肯定有得有失,在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反思。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确保初中生自主教育回归“育人本质”。2.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开展自主性探索初中生自主教育除了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教师、学生、家庭也要尽可能地进行“自下而上”的“独立探索”。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自主教育是学习者自己主宰的教育[2],这种自主包括三方面:一是事先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二是对教育过程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调节、修正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解决学生“我主”的需求与“他主”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方面,除了学生的自身之外,还需要教师、家长等主体的帮助。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机制,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下而上”的放权和鼓励调和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化解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冲突,学生自主性明显增强。在心灵自我做主的地方,学生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从而获得健全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行自主教育,帮助学生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排除了成人对自己的束缚,能够做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3.构建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机制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棍棒底下出状元”“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等传统一直让学生处于“被压迫”和“被控制”的状态。不仅中国如此,大部分国家的教育都是如此,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充分说明了教育中“自主”与“压迫”的矛盾无处不在。所以,初中生自主教育实践机制和环境并不是特别成熟。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还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融合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就是理论和经验的主导,而“自下而上”的“独立探索”则是经验与实践的尝试。因此,融合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化解了学生教育“丰富理论”和“贫乏实践”之间的矛盾,使国内外优秀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出类拔萃的“教育名家”的教育情怀,影响巨大的“教育名著”中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成功的实践范式的引领下,践行了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先进理论和实践机制的一体化,助推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权变式自主教育

教育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学生也是复杂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业基础以及成长环境的差异,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还必须采用权变式的自主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实施不同类型的初中生自主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初中生自主教育。1.分级而教:不同阶段完成不同阶段的事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践要按照动态的观点来设计和实施。一方面,初中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群体,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首先要考虑学生年级的不同,根据年级实施分级而教,在初一到初三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水平和类型的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教育。另一方面,虽然初中生自主教育系统在一定阶段和时间范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一个持续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初中生自主教育是一个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的开放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能够发挥最大优势的综合系统。因此,初中生通过设计、学习、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不断调整自身,并表现出一种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忍耐性,在不同阶段学会不同的自主教育。2.因材而教: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施教教育的复杂性除了时间维度的发展变化之外,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个体的差异之上。仅仅就初中生的群体而言,即使在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也会有各种各样家庭背景、缤纷多彩个人性格、优点特点各异的智力水平的学生。因此,面对这么多性格各异、特点不一的初中生,学校实施自主教育必须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施教。成功的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其中,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法宝。从孔子对子路、子夏等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批评教育开始,因材施教就被奉为重要的教育信条。到了近代,蔡元培开始提倡自主性教育,以民主、科学为两面大旗,倡导教育的“自由、包容”,尤其是倡导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这与初中生自主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3.分级而教+因材而教: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无论是分级而教,还是因材而教,权变式教育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归根到底,权变的初中生自主教育既遵循了学生发展与认知的规律,又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通过差异性、规律性的教育服务,还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杜威认为:“教育最大的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教育的中心……其改革的办法是把教育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身上,依照儿童长进的程序,使他能逐渐发展他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可以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因此,权变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让教育回归到学习者自身的世界,也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取知识,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活动和思考,实质上就是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

三、统分式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就是“负责自身教育的能力”[3]。因此,初中生自主教育是层级性和贯通性的统一,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评价五个维度的层级内容,每个层级内部都有自己的结构体系,而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实践上需要“专题突破”与“整体推进”。

1.专题突破初中生自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模式,最核心的“五维”包括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尽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是要有效推进初中生自主教育的实施,还要将五个维度各个击破,实施专题式的初中生自主教育。自主设计的教育从初中生视角出发,对初中阶段的个体开展针对主体自身发展所进行的自主设计教育。自主学习的教育是帮助初中生自主学习,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及“我能学”的转化。自主管理的教育创建一种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参与宏观层面的学校管理、中观层面的班级管理,进行微观层面的自主管理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模式。自主评价的教育是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自我教育的结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反思—改进—再评价的可持续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专题击破,逐步实现初中生自主教育的目标,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3

一、对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解读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刚进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项目了解较少,掌握的体育技能有限,喜欢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多,导致他们运动兴趣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要让他们在体育课中发挥出主体作用不是件易事。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识,要努力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体育技能。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是人的青春期,也是身体、心理及各种能力快速发展、形成的时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初中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而一些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又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体育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2.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

初中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育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体育实践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体现体育课多元化的功能。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这部分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技能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技能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根据与自己相应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诠释。

教学方法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1]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避免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在进行讨论、探究下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体育课中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依据之一。

《体育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胆地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要创造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完成。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课全面育人的功能。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参考文献: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现状;策略

体育游戏是一种充分考虑体育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是对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灵活变形。体育游戏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能充分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方尚未将体育纳入考核范围,因此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将体育游戏纳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方,存在教师只是简单的选取体育游戏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备课态度不认真,仅是从众多体育游戏中选取一二来应付体育教学时间,并没有深刻思考此项体育游戏是否和教学目标一致,游戏的具体开展细节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为了博得学生的青睐,设计一些与学生年龄、心智不相符的游戏,使得游戏开展起来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设计适当的体育游戏。

2.体育游戏忽视体育的技能性

由于当今体育教学提倡将体育游戏融入课堂之中,通过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来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片面的关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得最终的体育教学难以完成其预期设定的目标。例如,在提升学生跑步技能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三足两脚”的游戏,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跑步技能的目标,反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平衡能力,使得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符,迟滞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进程,影响学生各项体育技能的提升,偏离体育教学的本质。

3.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尽管体育游戏已经在逐步的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但是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停滞不前,难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大部分使用体育游戏的地方,其学生的积极性在逐步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及喜爱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由于体育游戏的初步引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评价机制的缺乏使得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反馈,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不断改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不断完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备课前,要积极调查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了解大部分学生心智的发展情况,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对于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可以设计“撕名牌”等能带动学生激情的游戏,通过角色分配,使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同时组建不同的团队进行比拼,这样通过一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活跃班级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情绪,改善班级课堂气氛沉闷的缺点。对于低年级同学,可以降低体育游戏的难度,主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目标进行游戏设计,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育游戏的难度也应该在不断提升,避免一些小儿科的体育游戏出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中,造成高年级学生对体育游戏的“不屑一顾”。

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的追求与体育游戏设计相结合。比如,“跑男”最近在学生之中是广为谈论的话题,基本所有学生都对“跑男”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因此,在以提升学生跑步技能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中,将“撕名牌”的游戏融入课堂之中,会大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着学生的体育素养,开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

2.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形成一致

由于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忽略了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游戏的最终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学生的体育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初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在坚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因此,在坚持此项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跳绳比赛”或者“跳绳接力”等活动,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枯槁的体育技能讲解等教学方式,融教于乐,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也完成了学校设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提升了体育素养。

3.增大体育游戏的覆盖范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手段的开发也远远落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初中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鼓励初中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游戏引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既存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身体的发展,创造出更多与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游戏,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不均衡的状态,增大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覆盖范围,降低不同地区学生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发展失衡现象的发生。

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健全的评价机制是不断改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与反思,总结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利与弊,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体育游戏在其中发挥的负面影响,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反应,及时做出反馈,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游戏状态,通过不断的探讨与切磋,提升体育游戏所发挥的效果,从而保证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技能性等特点对体育游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突出强调了体育游戏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健学生的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龙.初中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9(5):142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供需契合;香港;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69-05

香港教育体系概述

香港的教育体系沿袭了港英当局“三二二三”的模式,与内地的情况不太一致(如表1所示),了解香港的教育框架是了解香港职业教育的基础。香港教育部门不仅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文凭审核上实行统一标准,更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进修可以获得与学术教育衔接的学位。

2009年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香港的教育体系开始实行改制,即改为“三三四”模式,学生考大学的门槛由原来的中学会考改为与预科考试合二为一,即实行高考。但目前还是保留了预科考试,如表2所示。

香港职业教育体系介绍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下属机构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学生资助办事处、香港考试及评核局、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以及职业训练局。职业训练局于1992年改制,即原来的职业训练局属于政府公务员单位,1992年训练局内的员工可自由选择仍保持公务员编制或者选择成为训练局内的正式员工,如下页图1所示。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统筹管理香港的教育事务。其中,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简称教统会,成立于1984年2月)是香港的非法定组织,负责按照香港社会的需要向香港政府提供有关整体教育事务,包括中小学及统筹专上教育(透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以至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训练局),在职业教育方面,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在初中阶段,对进入职业先修学校的学生进行初级职业培训。而作为香港教育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训练局完成,其中包括中级职业培训与高级职业培训,如图2所示。

职业训练局下属8所教育学院、4所专业发展中心及1所高中学校。各个学院所针对的专业、学历层次及职业各不一样,如图3所示。

这个体系由就业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两部分构成,就业前教育是香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预备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中级职业教育和高级职业教育。

香港职业训练局所提供的研读课程以及学历学位授予的机构如表3所示。学生可选择在完成不同级别的学习后申请毕业并获得相应的学历,参加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学习,获得高一级的文凭。初级职业教育又称技工课程教育,由职业先修中学、工业中学和实验中学承担,接收中学三年级学历的学生,相当于内地的职业高中、中技、中专。学生毕业后必须接受学徒训练,才能担任操作工、服务员之类的工作。

中级职业教育又称技术员课程或高级文凭、高级证书课程教育。接收中学生,学制2~3年,学生毕业后可担任技术人员或“白领”文员。高级职业教育又称技师课程教育,相当于内地的大专,由得到香港政府确认的综合性大学的工科院系承担。入学条件严格,招收有大学预科程度并达到大学入学标准的学生,学制3年。学生毕业后必须参加实务性训练和相应的专业学会考试,才能取得技师资格,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员。

香港职业教育的特点

从微观层面来看,香港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之初进行了较为严谨的市场评估和供需调研,以了解这个行业对于人才能力层次的真实需求。整个专业策划阶段必须在相关委员会的监督和参与中进行,这些委员会包括学科委员会和训练委员会。一般而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以后,首先,课程小组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如人力资源报告以及来自政府、雇主企业的新课程开发建议,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然后,将设置每个科目(即内地所说的专业)的概要、教学方法、评核准则、课程管理方式以及教学资源需求结合形成课程建议书,提交给职业训练局的学科委员会等讨论。再次,将邀请大专院校及来自各个层面的专业人士对新专业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课程开发建议交学校组委会批准,批准后正式推出。新课程推出以后,课程开发小组还将进行反馈评估,审核毕业生就业情况、雇主企业反馈情况、课程需求的调查报告等,以不断更新和完善该课程的内容,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图4所示。

(一)供需契合的专业开发理念

香港职业教育在发展初期就定位于为香港的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人才,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着重考虑了香港经济结构变化后所需要的人才缺口。在香港经济构成中,90%以上为第三产业,对金融业、服务业人才有较大需求。因此,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酒店旅游服务业、厨艺、海员培训等方向的课程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崇。为配合创意工业发展,培育世界级设计人才,成立了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学院的使命是要成为业内翘楚,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计教育及持续进修课程。具体学科包括产品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时装及纺织设计、印刷及数码媒体、电影、电脑游戏、玩具设计、首饰设计、钟表设计、眼镜及配饰设计等。

这种供需契合的理念在内地也较为常见,但是其紧密程度相对较弱。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这类需求主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物流行业发展。在行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初级职业技能,而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则增加了行业管理人才的需要。内地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时,讲授的知识仍然未能跟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大专三年级的学生毕业后,在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及职业规划等各方面仍未能符合岗位需求。

(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注重学生个人素质与全面发展

课堂教育包括正规课堂教育、非正规课外教育和互通教育课程,其“全人发展”七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全部贯穿于三部分的教学之中。香港职业教育在设置课程时,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等个人品质以及个人才能的发展,如香港职业教育率先提出“全人教育”理念,贯彻全人发展的培养理念,这种先进的培养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全人发展分为“德、智、体、群、美、事、情”七个方面,其教育内容全部贯穿于“正规教育课程、互通教育课程和非正规教育课程”之中。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包括诚信互助、个人才能发展计划、社会平等意识、海外实习及文化认知等等,这些内容都体现在学生的课程学习当中。学生要通过考试,不仅是期末考试成绩,更多的是考查平时课程的参与程度与自主程度、课外相关社会活动如照顾社会残障人士等公益活动的参与及反馈情况等。

课外活动注重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态度。香港职业训练局所属学校的学生事务处通过团体训练、成长小组、个人辅导、工作坊和专项素质训练等方式开展了优质及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课程设置香港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所占比例不足30%,但是专业课、实践课程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并且专业教室环境一般与企业一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课程与现实联系紧密,如中华厨艺、旅游服务、知专设计等,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素质,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零磨合期”就业上岗。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素质

在香港,教师要想进入职业训练局团队,必须具有行业方面3~5年以上的就业经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得以保证。职业训练局下属学校教师的实操能力非常出众,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好的实操能力,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例如,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教师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为香港招商银行设计了2014年度制服系列,教师本身对服装理念的体会理解及对服装市场动态的把握,使得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真正了解时装市场的真实需求和能力要求。

香港职业训练局还设置了教学中心,为所有的教师提供支援服务。教学中心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教学方法、科技应用咨询服务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另一方面为新教师提供各种教学入门课程、教学技巧强化课程等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教师建立教学档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中心的做法帮助教师获得大量的资源支持,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包括备课内容、教案设计、如何建立师生关系、记住每位学生名字的方法、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的方法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所有职业学院的教师并不需要承担较多的科研工作,也并无评聘职称的压力,他们的职业晋升沿袭“助教――主任――讲师――高级讲师――系主任”的升迁路径,而升迁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授课时间、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需要专心做好教书育人的主体工作。

香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

香港职业教育能够发展到目前的规模,离不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各个雇主企业及香港社会各界的支持。

(一)政府支持

首先,从香港教育的文凭架构来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获得相应的证书和文凭,就能获得香港教育局认可的学术资历架构表上的层级,它统一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历级别,学生不用担心毕业之后在用人单位因为学历级别的差异而受到差异对待。而目前内地对于正式编制内的职工学历和学历取得方式存在硬性要求,许多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历尚不被企事业单位所认可。

其次,香港通过立法鼓励各个雇主单位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香港1976年出台的《学徒制度条例》为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一方面,在筹建各类新科目时,必须要有企业单位参与,这主要是为了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对于所有接收学徒的企业,按照每人1500元港币的标准给予每个企业补贴(各个阶段补贴标准不一,1500元港币是2013年的数据),以使企业降低使用学徒的费用和成本。同时,对雇佣学徒从事某种行业及职业的事宜进行推广并加以规范,并就与此相关及附带的事宜订立条文,为参与学徒制的学员及雇主企业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这些雇主企业因为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其社会知名度会相应地提高,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学徒制度也维护了行业的人力输入及输出秩序,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通过政府立法支持,企业逐渐参与到职业教育设计和发展的进程中来。在香港,雇主企业都非常乐意与在校的学生分享社会经验及职业发展信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岗位信息。这些分享经验一般都是雇主单位义务为在校学生提供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学徒制的实行,使香港社会逐步意识到各个社会主体均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并且使学生在进入社会的实际过程中并非盲目地找单位实习,而是在法律保护下有针对性地获得应有的工作岗位和指导,并能获得经费补贴,这就使就业前培训能够落到实处,使多方受益,如图5所示。

(二)教育体系完善

香港职业教育体系在设计之初,就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与通识教育相衔接的机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香港政府严格控制了全日制普通学校和大学的名额,约30%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考入预科阶段学习,而预科生中仅有18%左右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于是,开办了职业先修学校,相当于国内的中专教育,随后逐步发展出工业学院、理工学院,从而在工业教育和职业训练起步之后,迅速形成了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乃至大学学位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香港政府推行双轨制教育,营造了职业教育比较充沛的生源市场。1965年,香港政府建立了工业训练咨询委员会,探讨工业教育及职业训练政策,发现缺乏技术员及技工等层次的人才,与工业界的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始推行工商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逐步形成,改善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设计思想,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附属的持续教育机构,因此产生了各类教育相衔接的机制,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由于香港教育局对所有的学历层次统一认可,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学生均可以在获得某一学历学位之后参加下一阶段的学习。学员无论是参加全日制教育或非全日制教育,均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衔接香港及海外大学提供的学士学位课程修读的机会,如表4、图6所示。

香港职业教育的多入学点、多结业点、学分灵活制及终身学习的思想,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远的发展。职业教育使更多有志于为香港工商业发展服务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同时在学历层次上不用担心得不到社会和企业单位的认可。

结语

香港的职业教育能够全面发展,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从政府立法层面,在机制设计上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步放弃了教育双轨制的做法,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学历学位衔接方面,都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保障和晋升的空间。

其次,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机制设计上注重供需契合,工学结合,为了使各个雇主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以学徒制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支持,这是一大突破,使教育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降低了教育与经济脱轨的风险。同时,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学生择业和成长。政府引导框架下的企业参与模式是香港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因。

再次,学校方面无论在专业选择、课程设计、教师素质及学习资源方面都进行严格审核,调研分析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使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具备的各项能力恰好是工业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职业能力,从而收到了专业与实体经济匹配、课程与实际能力挂钩、教师素质与教学资源共同完善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士敏.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135-136.

[2]刘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企业参与[J].职教论坛,2013(34):26-29.

[3]庄西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转换[J].职教论坛,2013(34):16-20.

[4]史秋衡.评香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设计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109-113.

[5]王自瑛.浅谈香港职业教育的特征[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1-85.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6

一、设计育人目标的意义

初中语文育人目标的设计,至少有三个意义。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教育教学本质属性的需要。教书育人,即培养人、发展人、养育人和成就人。教师要“育人”,就要先“育己”。三是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为了追求理想的育人目标,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求索。

二、育人目标设计的不足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育人目标的设置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三点。

1.三维教学目标未能整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不少教师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分别列举教学目标。例如,某教师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词”……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让学生熟悉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从而珍惜身边之情……

在此,三维的教学目标未能整合,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育人目标未能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教学目标相互融合。

2.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努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育人目标,但不应过分强调与之相关的人文性。例如,某教师在教学鲁迅的作品《故乡》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从文中所写的中年闰土的景况,“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我觉得,作者想谈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和看法吗?

……

按照这个学生的思路,我们还可派生出“从‘豆腐西施’看‘美女经济’”“中年闰土是否有心理障碍”等话题。这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育人目标不仅被过分强调,甚至被扭曲。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人文性。

3.弱化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某教师为《春酒》一课设计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懂得运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事物、望世界,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里,“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均是笼统、模糊的概念,由此,初中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被弱化。

三、育人目标的设计和表述

为了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充分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具体可从三个层面落实。

1.融合“三维”,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因此,在制定和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时,务必要把它置身在“三维”环境里,进行整体设计与综合推进。例如,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育人目标。

体验《最后一课》的严肃悲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国主义感情。

上述教学目标较好地融合了“过程与方法”“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核心要素,并形成完整的表述,最终成为学习的提示。

2.弹性适当,渐进渐变

“三维目标”贯串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育人目标的设计应具有渐进渐变、螺旋上升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制定和落实这一育人目标时,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邓稼先》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育人目标。

要求学生品读故事,并努力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祖国,献给科学,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和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此,“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和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既值得学习,又值得倡导。先悉心学习,再努力倡导,这恰好体现了“三维目标”渐进渐变的螺旋上升过程。

3.“大题小做”,准确定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和落实育人目标时,应做到切口小、角度小,即既要符合文本的特点,又要与整个目标体系相契合,也就是准确定位。例如,某教师在教学郑振铎的作品《猫》时,写下了这样的育人目标。

要求学生审视猫的不幸命运,从而懂得无论做任何事,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过失。

可见,只有定位准确的育人目标,才能将“教书”与“育人”巧妙结合。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7

这个会开得很好。刚才,11个县和长白山管委会汇报了各地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初中改造工程”)的进展情况,从组织领导和政策落实、工程实施等方面看,工程进展是很好的;会上,省教育厅王青逯副厅长与省发改委罗亦非副主任和各地签订了《*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责任书》,这份责任书使初中改造这项工程的任务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今天会议的内容十分重要,涉及学校107个,资金2.3亿元,汶川大地震后,全社会对中小学校舍高度关注,非同小可,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是我省当前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的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事业,一直把义务教育作为我省教育发展的基石工程来抓。尤其是从20*年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实施了“寄宿制建设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强有力地推进了我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面貌。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但是,在我省的部分国贫困县(市)和民族县近年来存在着连续投入乏力、学校班额偏大、办学条件告急、亟待改善等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大力加强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是从整体上提高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水平的关键性环节,这是一个硬指标、硬任务。因此,尽早解决这些县市当前义务教育拖后的问题,在国家支持和总体部署下实施好“初中改造工程”,意义非常重大。

(一)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是巩固“两基”成果的重大举措

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是国务院站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新起点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定。当前,我省义务教育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一些重大专项工程的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农村初中校舍不良等办学条件严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部级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当年靠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实现的“两基”目标,水平较低,基本办学条件仍然较差。要巩固这些地区的“两基”成果,必须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其基本的办学设施,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这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我省共投入2.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2亿元)的资金,在这些地区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目的是使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和体育活动设施,加强寄宿学校必需的食堂、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条件,这是省政府完成“十一五”期间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任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体现党中央投入义务教育的又一重大民心工程。

(二)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是一个方向性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重点推进了占全国人口50%左右的农村地区加快实现“普九”,客观的说,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两基”,带有较强的工作突击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我省这方面的支持相对不足,一些县市因种种原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幅有所回落,当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困难。一方面,城乡之间还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和水平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不断向县城和一些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导致大班额现象日益加重,一些地方的学生因学校无法寄宿只能寄住在亲戚家或租房学习,包括校车,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实施“初中改造工程”,就是为了集中解决这些地区在寄宿比例低、大班额现象严重、办学条件不足等方面暴露的新的发展问题,也是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实施“初中改造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等公共事业的全面发展。虽然通过艰苦的努力,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农村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依然远远大于城市,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实施“初中改造工程”,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初中入学率,减小辍学率,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就是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的校园面貌、提升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的水平,将农村初中建设成当地最好看最结实最安全的建筑,切实发挥校舍改造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村容、村风的转变。因此,实施“初中改造工程”,也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

(一)“初中改造工程”要与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实施的几项重点工程相统筹

近几年,我省在国家的补助下,实施了多项较大的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初中改造工程”是在实施这些工程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对这些工程的深化和补充。为提高“初中改造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各县市要全面掌握各项目校已有工程项目资金筹措情况以及建设进展情况,做到加强项目规划、管理和效益方面的统筹。工程建设要做到勤俭办事,坚决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保证新建和改、扩建的寄宿制学校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专项建设计划相衔接。

(二)“初中改造工程”要与正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统筹

2007年以来,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由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形势下启动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既有利于为新机制搭建更好的平台,促进新机制取得更大更好的效益,同时又对这些地区实施新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县、市和管委会既要结合新机制的推进,严格执行“初中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又要充分估计“初中改造工程”实施后寄宿学生增加、免费发放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需求随之增加的情况,适时研究和调整当地完善新机制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好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专项经费,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将每一所学校办成完全合格的好学校。

(三)“初中改造工程”要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相统筹

实施“初中改造工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列入“初中改造工程”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尽可能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和乡镇,使之既能适应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现实需要,又能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同时,要把项目学校的规划与当地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项目学校既要符合当地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划,也要通过项目学校的设置优化当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布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要因为过分强调集中而加重农村学生的就学负担。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初中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初中改造工程”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实施的重大工程,是新时期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的重要民心工程。实施“初中改造工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抓细各项落实工作。

(一)强化责任,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

实施好“初中改造工程”,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真正重视起来,把“初中改造工程”作为本地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相应机构,要在今天会议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工程实施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教育局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直接指挥,一抓到底;分管领导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及时了解工程具体规划和进展情况,解决问题,结合分管工作为“初中改造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初中改造工程”的实施,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不能大而化之,简单行事。为保证“初中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市级教育局局长,包括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要深入到项目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指导和推动县里的工作。对重点地区,要进行重点管理,主要领导同志要直接负责。要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真正把“初中改造工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二)协调配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实施“初中改造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省、市、县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与密切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与有关兄弟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充分协商、协调行动、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做基础性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发展改革部门做好年度建设计划;配合建设部门做好项目施工手续办理及施工过程监督;配合财政部门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主动沟通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的其他职能部门,确保落实“初中改造工程”的各项措施,齐心协力地做好“初中改造工程”的各项工作。

(三)落实政策,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应该看到,国家发改委拿出2亿资金补助我省实施“初中改造工程”,对各项目县来讲,是党的温暖,是雪中送炭,可谓机遇难得。各县市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发改委《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用好管好中央专项资金,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不能出差。

各县市要对“初中改造工程”项目立项、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等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政策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要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建议各有关单位从关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予以减收或免收。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联合发改委、财政、建设、工商等部门,积极落实这一规定,努力提高“初中改造工程”投资的产出效益。

(四)加强管理,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六个“严格”

一是严格执行规划。“初中改造工程”是国债项目,一经批复后,不可随意改动,包括工程项目县的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和年度计划,项目学校的建设宿舍、食堂、锅炉房、厕所和其他生活用房。如有调整,须报经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同意再送国家批准。

二是严格基建程序。“初中改造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来操作。由发改委进行工程的立项和审批,统一组织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要坚持四项基本建设制度,即基本建设工程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决算审计制。要坚决贯彻“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严格执行。

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初中改造工程”项目资金,要建立专款专用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安全,绝对禁止截留、挤占、挪用、滞拨的现象发生。实行项目学校的工程完工一个,通过审计验收交付使用后就拨付一个项目款的方式。工程项目经省发改委下达立项文件后,各项目县应立即着手办理工程开工的前期工作,财政部门同步将国家和省级的专项资金拨付到位。

四是严格工程质量。“初中改造工程”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材料用于施工,要选择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导和监督工程的施工,要选择资质高的单位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五是严格项目责任。“初中改造工程”的每个项目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责任。省里与县里签定责任书,县里与各项目学校也要签定责任书,并建立责任追究制;进一步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重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省里确定的年度工程计划,实行倒排工期制度,按时、保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六是严格工程效益。“初中改造工程”是农村办学条件提升的项目,全面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实现农村初中校舍的标准化。工程的效益主要表现在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各项目学校要选配好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的师资队伍,建立好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生活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

切实做好六个严格,我们就向人民群众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五)强化民主监督,建设“阳光工程”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8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校2012年首届初、高中起始年级179名学生。其中,初一年级男生43人,女生46人;高一年级男生43人,女生47人。

2、方法。运用测量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本校2012年首届初、高中起始年级179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本校学生真实测试数据。运用统计学法,根据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要求,对所测数据采用国家数据库上报软件V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测试时间。2012年12月

4、测试器械。北京京海体大体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JH―2008体质测试仪。

5、测试项目。按体质测试的要求,测试项目分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坐位体前屈。

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1、综合成绩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从表1体质测试成绩分布情况可知:①初一男生平均成绩(55.84分)低于女生平均成绩(62.85分),高一男生平均成绩(64.67分)高于女生平均成绩(59.79)。该情况符合青少年生理发展规律――小学、初中前段第二性特特征不明显时,女生身体素质强于男生;当第二性别特征明显时,男生身体素质则强于女生。②初一年级男生、高一年级女生体质测试平均成绩分别是55.84分、59.79分,均不及格;初一年级女生、高一年级男生平均成绩达到标准分别是62.85分、64.67分,说明学生体质水平整体较低。

表1本校2012年首届初、高中起始年级学生体质检测统计总表(略)

测试结果与当地重视体育活动的现状差距甚远。说明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严重不到位,学生身体素质亟待提升。学生每天的运动强度、运动量严重不足;体育教学、活动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引导、传授、督促、考核有待于改进;体育设施服务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学生身高体重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以表2学生身高体重测试成绩分布情况作为依据,从身体形态特征方面分析:初一男生与高一男生正常体重比例分别为16.28%、20.93%,初一、高一年级女生正常体重比例分别为41.3%、36.17%,说明我校初一、高一年级男女生正常体重比例较小,学生整体体重偏轻,希望后期学校体育工作能引导、培养学生积极锻炼,树立健康意识。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课、健康课程的有效组织与开展,改善这一情况。

表2本校2012年首届初、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统计表(KG)(表略)

3、男女生四项(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1000\800米、速度灵巧类项目立定跳远、柔韧/力量类项目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以表3、表4、表5、表6参测学生四项成绩分布情况为依据,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分析:①坐位体前屈反映人体的柔韧素质水平,立定跳远反映人体肌肉力量素质及下肢爆发力。初一男女生立坐位体前屈合格率都为100%,高一男女生坐位体前屈合格率分别为为93.02%、95.74%,从合格率来看参测学生柔韧素质基础较好。初一年级男女生立定跳远合格率为41.86%、63.04%,高一年级男女生立定跳远合格率分别为58.14%、48.94%,从合格率分析,我校参测学生都需要重点加强力量素质练习。②人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和1000/800米耐力跑,肺活量能够反映人体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1000/800米耐力跑成绩是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的评价标准,这两项成绩能反映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初一年级男女生肺活量合格率分别为76.74%、80.43%,高一年级男女生肺活量合格率分别为90.70%、78.72%,说明参测学生需要加强长跑等有关肺活量的运动项目。初一年级男女生耐力跑合格率分别为20.93%、32.61%,高一年级男女生耐力跑合格率为60.47%、46.81%,从合格率分析,参测学生都需要重点加强耐力素质练习,也显示参测学生整体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表3初一年级男生四项检测成绩统计总表(表略)表4高一年级男生四项检测成绩统计总表(表略)表5初一年级女生四项检测成绩统计总表(表略)表6高一年级女生四项检测成绩统计总表(表略)

四、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针对问题确定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基础薄弱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教授学生正确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严格督导,适时检查。以此为契机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以“强健体魄,锤炼意志"的附校体育精神推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体育健康课,让学生明白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保障;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阳光快乐、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与思想。大部分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养成健康快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实施方案,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制度与监督机制。根据本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为依据,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实施方案,高效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各个环节,整体推进,分类落实,成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抓手。打破传统的以分数做为唯一衡量标准来评定孩子优秀与否的评价制度,建立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

表7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方案、评价制度、监督机制(表略)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体育教师自身不断钻研专业技能,对各项运动技能的重难点进行精炼掌握。

(2)钻研教法不断钻研教法,根据时代的变化,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切入点,寻找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

(3)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数据获取过程中发现问题,运用教学方法实践解决问题,做到科教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4)多渠道培训通过派遣体育老师参加进修、培训活动,请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学校购买知网等知名网络数据库等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展体育教师的思路,开阔体育教师视野。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9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一、办学条件

(一)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办学的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

1、班级数

(1)小学5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5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0个教学班;小学6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6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农村每个乡镇设立1所中心学校和若干分校(教学点),教学点一般不少于3个以上学年教学班。

(2)农村初中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24个教学班;城镇初中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32个教学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的学校,每校区不能多于18个教学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少不少于9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

(4)完全中学初中部,三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6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2个教学班。四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8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6个教学班。

2、班额。小学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5人,最高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35人(农村初中不少于25人),最高不超过50人。农村小学教学点一般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0人。

城镇一些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应尽快消除。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实验。

(二)学校设置

1、学校设置要依据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人口规划、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交通主干线。要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学校选址和建设要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丘滑坡带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3、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4、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依据规模和需要按着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校舍建筑按照建筑设计、抗震、防灾、防火、施工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按照上述要求存在明显问题的,要尽快解决。对学校布局不合理,校园用地不足的应结合城镇改造建设、资源整合,适时进行网点调整。

(三)用地面积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劳动实践用地等,用地面积应满足教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

1、校园面积。小学生均占地面积9—28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

2、体育用地。学校要有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不少于4平方米。小学、初中田径场及球类场地设置标准:小学12班以下设置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12班以上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设置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设置200米、250米、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中24班以上设300-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中小学校园内至少有标准硬化的篮球场、排球场各一个;有符合标准的单杠、双杠、沙坑(城区视情况)等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

3、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农村中学50亩以上,小学30亩以上(用地包括耕地、荒地、山林、果园、水塘、牧场等)。

(四)校舍面积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4.1—10平方米,初中5.6—11.4平方米。中心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5.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6.4平方米。

2、教学及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每班设置1间。小学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2—61平方米,初中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6—67平方米(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缩小教室的使用面积)。(2)小学应设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学习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2—8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图书室、仪器室和准备室(科学实验)、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8—38平方米)等专用教室。(3)初中应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24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应增设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室以及语言实验室各1间)、技术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图书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6—9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仪器室和准备室(理、化、生)、化学药品室、生物模型标本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23—36平方米)等专用教室。

3、生活用房。学校有卫生、文明、安全和满足需要的厕所,有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和浴室等。

(五)设备设施

1、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国旗旗杆和升旗台、领操台、固定墙报或宣传栏。

2、学生人人有符合要求的课桌椅。班班有标准的黑板和讲桌。其他各类辅助教学用房,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配齐桌、椅、柜、架。

3、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小学、初中按照《黑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暂行标准》规定的二类标准以上配备。体育器材设施按照我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备。音乐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美术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中小学卫生器材按照国家《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中Ⅱ档标准以上配备;配备计算机;卫生保健室要有能够反映本校卫生工作现状的揭示板。心理辅导室设备设施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配备。

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联通,农村中小学校按省定标准配置远程教育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建立校园网。

4、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教学器材的种类(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手工、电子制作、金工、家具维修、服装设计与缝纫、烹饪等)和数量,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和规模等因素配备。

5、学校最低藏书量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适度增加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

二、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

1、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持证上岗。

2、校长选拔聘任符合国家规定的选拔聘任职条件。具有教师资格;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品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在学校从事过中层管理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乡镇以下农村小学校长人选应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和小学二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及以上中学校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或一级及以上教师职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初任职年龄原则上小学不超过45周岁,中学不超过50周岁;获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3、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合理,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合力。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80%以上。

4、按要求配齐内设机构和领导班子。中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机构。完全小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岗位管理不设内设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1人。

普通中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普通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可酌情增加校级领导1-2人。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乡镇中心学校可增加校级领导1人,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队伍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配备教职工,优化编制使用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向一线教师倾斜。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2、教师学历、职务结构符合要求。教师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大专学历占8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70%以上;小学高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0%以上;初中中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5%以上;教师职务的学科分布要合理。

3、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有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年度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教职工的晋职晋级、奖惩制度,并能有效执行。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及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制度,科学、及时和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

4、按照要求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并组织教师如期参加规定的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

5、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落实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6、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教育教学

(一)办学方向

1、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学校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3、坚持依法治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

4、学校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做到全员参加、全面自评、全过程评估,并定期向教育督导部门上报自评报告。

(二)德育工作

1、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工作队伍,有计划,有总结。

2、德育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落实德育必修课,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加强德育学科渗透。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教育,经常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并加强学生德育考评,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组织好班团队和学生会活动,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3、有德育教育活动基地;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95%以上。

4、健全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不少于1次。

(三)教学工作

1、能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遵守教学常规,编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开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积极开发好校内、社区、信息网络、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实验室、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的共享。

3、教师注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合理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自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最后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5、重视教学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教研课题立足本校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6、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1-2次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关心学生健康,每年给学生体检一次。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四)评价考核

1、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小学生毕业、初中生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作为评价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技术,注重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积累和总结,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综合素质各项目标的达成度,既有量化的等级评价,又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并将评语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成长经历为依据,具有有效性、可行性、真实性、公正性。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诊断、反馈、激励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同时,关注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3、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均衡安排周课程和作息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天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除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外,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5个小时。不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其他课程只作为考查,不得考试。初中期中、期末各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次,不作为评价学生的教师的唯一标准。

(五)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积极招收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学生实行免试入学,不组织任何考试。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生五年保留率达到99%以上,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辍学率城市控制在2%以内,农村控制在3%以内,初中生三年(或四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

四、学校管理

(一)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聘任制;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规范,财会账目健全,会计核算准确,教育经费使用合理,资金使用讲求效益。没有挤占挪用资金行为,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乡镇(含乡镇)以上中小学校设专门财会人员岗位,配备专业财会人员负责本校和所属村小学校财会工作,村级小学设专或兼职报账员。

(三)学校严格管理房地产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等学校资产,明确有人负责管理,账目齐全,帐物相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用效率高。

(四)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10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专职保卫干部负责安全工作;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校园治安巡逻,安排人员值班护校;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师生安全。

(五)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按划定的服务区域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对外学区流入学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常态编班,不分设重点班。

初中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前言

在这个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的21世纪。创新教育应当用于各个教育的阶段当中。初中阶段的创新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好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等等。这些尽管只是创新中的源头。但是如果前期没有进行将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就不会有后来成长过程中的新型创新人才。

1增强认识,提升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w中的地位

对初中计算机教学在老师和学生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会把计算机这门一学科作为副科,都是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由于这种不科学的观念认知,导致了尽管许多学校购买了先进的计算机配置,以及计算机教学中的器材和设备,也只是成为了学校的摆设。计算机的资源配置在部分学校中都是一种应付状态,是摆设,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由于缺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经常会被其它学科,例如数学、语文所占据。想要将这一现状改变,就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教学不仅适应了这一时代的发展需求,还培养学生的信息思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工具意识和对新事物的创新意识。[1]

2创新教育的主宰者--教师

作为教师来说,即是创新教育的主宰者,又是实施者。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想要进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一定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首先,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教学经验和新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且树立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创新潜能,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其次,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并且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进教育科技成果,结合自己的创新研究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规律,全面掌握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效教学课堂。

3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主体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在进行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下几点:

第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每个环节中都融入创新思想和创新教育,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到主动性学习的创新教育过程。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就是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研究、创新、培养、探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范例要精心地制作和设计,这些范例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学生当下喜欢的素材。在进行每堂课的内容设计时,都必须要有两个左右的亮点,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激发出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第二,创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

利用计算机的创新教学,使教学内容新颖化、个性化、符合实际生活应用,即可以锁定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说,对于一些比较喜欢文科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学会关于word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和操作技能,就会从很大程度上给予他们帮助;吸引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而针对一些比较喜欢设计的学生来说,如果使他们学习一些有关photoshop的使用操作方法,进而吸引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融合课堂实际需求、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因材施教,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抓住每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例如,让学生进行动画制作,将蝴蝶图片制作成一段动画,这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就将学生引入了制作蝴蝶动画的情境中,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一边演示自己制作的动画蝴蝶一边认真讲解自己的制作过程,其它学生也充满好奇心地看着精彩的蝴蝶动画,并且认真地听讲。在进行制作过程中,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将自己的制作经验与其它学生进行交流,每位学生都可以独立地完成制作过程。[2]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制作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其它帧动画的设计制作。这样不仅使他们全面掌握了动画的制作过程,还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进行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和其它的学科相比下,比较特殊,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所以要采用有针对性地评价手段进行评价。比如说,对计算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成绩的结果,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作品,进行综合性地评价;评价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主要是看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这样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定一个主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主题寻找资料,然后完成作品,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进行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可以采用自评的方式、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进行大胆创新。[3]

4总结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型情境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一定会被发挥和激发。也一定可以培养出符合现代信息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秉旭.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