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十篇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十篇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3:33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1

共同的社会责任是与博物馆深入合作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我们将视角逐步转向校外。我们发现,学生欣赏视域的宽度与广度对学生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首都博物馆与我校毗邻而居,属于身边的资源。我们认识到博物馆不是与世隔绝的,相反,它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场所,是一个感受社会脉动,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场所。博物馆的收藏和记忆,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映,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殿堂。博物馆美学教育的特点有实物性、空间延展性、媒介性、选择性、故事性、探索性、知识性等。我们认为,让学生坚持走进博物馆,对于学生有兴趣地开展主体探究学习、切身感受文化、感受真善美,意义重大。同时,我们双方都认可这是学校和博物馆的共同责任。相似的儿童教育理念、相似的文化气质,让我们和首博社教部的合作非常顺畅。

与博物馆进行深入的合作,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陶冶情操、加强美育,进而完善其人格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校和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是管理科学、步骤完善的体系化课程建设。

科学的流程是博物馆课程开发的保证

儿童的审美过程包含审美直觉阶段、审美反思阶段和审美表达阶段,这三个过程彼此依托,循序渐进,使儿童在审美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审美活动后,审美主体会产生审美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欲望,二是间接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力的提高。在博物馆课程中,我们充分注重儿童的审美、学习的科学规律,制定了比较科学、有效的流程,帮助学生在三个审美过程中有所收获。

我校结合首都博物馆的资源,挖掘与设置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学校每学期有一个月设定为“博物馆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主题研究课程。“博物馆月”的三个课程实施阶段,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1.课前阶段

第一,学校与首博深入研讨确定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案。首先,学校通过统计前一次“博物馆月”活动的反馈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初步确定主题方向,告知首博方面。之后,学校与首博通过邮件、电话联系,不断沟通、完善思路。最后,校方与首博方详谈活动设计方案,落实讲座、参观讲解、学习报告单设计等具体课程问题。学校还印制并下发《学习报告单》。《学习报告单》含自学、思考、参观记录、拓展研究、延伸提问等环节,要求家长、班主任签字。

2.课中阶段

第一周:首都博物馆依据学校要求,完成“首博讲堂”讲座:由首博专业人员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到校讲座。全校师生观看视频直播。同时,学校在直播中进行主题课程介绍,配套校本课程方面的讲解,并提出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讲座要求,结合《学习报告单》完成预习填写、提问设计等内容。

第二周:全校学生按课程要求走进首博对应展区,按30∶1的比例(三十名学生配一名讲解员)听首博工作人员针对课程专题设计的讲解,现场参观、提问、记录。以班级为单位,自行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报告单》相应内容。

第三周:完成主题配套体验活动。一般为家校联动,部分在家庭完成,部分在学校内完成。

第四周:展示交流。校内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作展示交流。

下面,是近两年开展的部分首博课程:(见45页)

3.课后阶段

一个新事物的成功,不仅在于开始的努力和重视,更在于事情结束之后的评估和改进。在首博课程实践上,我们努力将这个过程做得更为完善,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有待提升的地方在哪里,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检查前面的策划,超越过往的策划,每次都能够提升博物馆课程的水准。

实践活动后,学校并没有简单地将学生的报告单搜集上来就算活动的结束,而是认真分析学生提交的《学习报告单》情况:完成学生学习的评价;同时做出此次“博物馆月”主题课程效果评估;向学校、师生、首博反馈效果;初步形成下一主题思路设想,并与首博方沟通。

不仅如此,我们还考虑到假期自主延伸学习,活动开展在临近学期末,便于延续拓展学习的考虑。在随之而来的假期校本作业中,就有固定的一项,是学生在假期要针对本次“博物馆月”主题课程学习中自己提出的后续思考提问,进行自主再研究,开学初交《假期延伸拓展学习单》。

这两项工作,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学生对活动的理解及完成情况,同时能够综合反映很多方面的问题,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致力于逐步提升讲座及相关环节的水准,进而提升活动课程的效果,增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课程逐步成熟的推动力

此课程的实施,之所以取得阶段性的成绩,究其原因,是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内容,且不断深入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

学校与首博的合作日益默契,源于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共识,学校和首博方的人员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课程,当一个主题被提出后,学校和博物馆的人员一起行动,学校深挖学生的需求,找寻可在学校推进的落脚点、教育教学的整合点。首博根据我们的主题,从展馆中汇集、提炼相关内容,重新整合资源,编制出新的讲义、讲解和方案,供师生学习取用。随着合作的深入,学校对首博资源更了解,首博也不断主动介绍他们的新资源、新想法。学校将自己的设想、学生的需求不断传递给首博,大家共同设计课程。

不同年段的学生,针对同一主题,研究的重点及研究的形式是有所差别的。近一两年,我们从邀请首博人员讲座开始,做到了更有针对性。一般约低、高段讲座各一场,如近期的《美在博物馆》讲座,针对五六年级讲了《美学初探》,涉及美学思想和博物馆史的内容,而针对一至四年级讲了《欣赏美丽首博》,以牌坊等实物为例,引导学生在首博发现美、欣赏美。《学习报告单》分低、中、高年段三个版本,低年级学生可用拼音填写,填写项目简单,以打钩、画笑脸等形式做选项为主,体验活动可以由家长协助完成;中年级《学习报告单中》有自我提问、要求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小报告单等;针对高年级有小论文、创意交流等内容。

课程取得的成果与后续发展

蔡元培提出的美育宗旨:拓展主体、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美感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是情与理、形象与思维、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统一的心理过程。博物馆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良好场所。对于博物馆的资源,如何持续、深入地开发,进行帮助学生成长,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模式,得出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我们不仅让学生接近博物馆,更让学生爱上了博物馆,深切体会了博物馆带来的文化影响力。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2

关键词:一十百千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小学生纪律

2014年秋季开学之际,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开始响应北京市教委的号召,开始实施“一十百千工程”。所谓“一十百千工程”,是以《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而正式拉开帷幕。不同于以往一般的德育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北京此次更为强调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规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各种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9月2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育才学校270名初一新生成为北京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后,走进国家博物馆的首批学生。

从新实施的“一十百千工程”上看出,我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作用。而如何让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有效利用国家博物馆的强大资源,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工作者亟待迎接的一项挑战。

截至10月,“一十百千工程――走进国家博物馆”项目实施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国博参观学习的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板块:1、观看3D教学片《国脉》;2、聆听《博物馆资源的有效使用》主题演讲;3、以班级为单位参观展陈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此期间,学生参观秩序难以维护是国博教职人员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

纪律和秩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博物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目前情况看,国博每日接待的“一十百千工程”中小学生有6―8个班级(共300人左右),开放式的课堂要想将授课与纪律相统一,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人员遇到的挑战将比学校教师遇到的要大得多。而社教工作者每天面对的学生生理年龄、学段都不一样,这对国博社教工作者随机应变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比学校教师要低。

强调纪律应当有所技巧。关于纪律的强调,在目前国家博物馆实行的三个部分中,可以着重落实在聆听《博物馆资源的有效使用》主题演讲过程中。这一部分属于整个教学的第一部分,因此,博物馆的教职人员可以利用这个阶段观察当天学生的总体素质情况――要注意的是,每天来的学校都不相同,从目前得到的反馈情况来看,不同学校的学生素质还是有明显差异的。而博物馆并不应当在这些方面有所偏爱,应当所处更多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收获到同等的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博物馆教职人员除了能了解到学生的大致情况,也能看出随同的该校老师的责任感高低程度。国博教职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教学,随同教师应当是起到维持秩序的主要作用。而面对“一十百千工程”这样一项新型教育改革,很多学校教师会把其当做是一场春游秋游,是一种放松自我的机会,认为学生可以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寄养”给国博。因此,能主动维持学生秩序的教师团队会使得学生获得博物馆资源强有力的利用。在做主题讲座时,国博教职人员应当恰如其分的暗示现场带队教师,提醒他们应当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负责到底。

那么在《博物馆资源的有效使用》主题讲座中,哪些问题是一定要明确传达给学生的呢?

第一,学生们要明白博物馆是公共场所,个人的言行体现的是自己的家教、校风,在外国观众眼里,这些行为还代表着国家。这个问题的强调,需要国博教职人员把握住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养成的争强好胜心气,比如,可以告诉学生:“国博会接待北京市数以万计的学生,国博的老师和观众会把你们作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这样的反馈意见或许会传达给你们的父母、校长或者市教委,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争口气。”

第二,需要向学生们传达博物馆参观须知。我国的文博事业处于发展阶段,关于这一点,很多成年观众都是需要被告知的,参观博物馆的礼仪文化需要在参观前告知学生。比如,“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并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参观时请勿触摸展品;请您在指定区域就餐;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基于国家博物馆藏品举办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观众可以拍照留念,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在该活动的核心部分――参观展厅部分,教职人员也要从以下两点把握学生的纪律问题。

博物馆的教职人员应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国博的专职讲解组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而且大多为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高校毕业生。青年人的热情奔放使得这支队伍面对中小学生时往往会松懈下来,自己的童心和玩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因此,要想组织好学生队伍,教职人员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现行举止,要使得自己获得学生们的尊重,从而加重话语权的分量。

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需要懂得随机应变,收放有度。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学生违反纪律的情况,除了用语言提醒之外,也可以用眼神、语调等对其进行警告。从目前得到的反馈情况来看,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提问是十分可行的方式。对于有严重违反纪律造成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时,可以采取暂停教学――请班长整队――报告领队老师――带领出馆――申报教委这样的一系列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教训学生不是此项活动的目的,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切忌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归根结底,要使学生有效利用好博物馆资源,更需要做到让学生从心底尊重国家博物馆,尊重祖国文化。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授课人员的课程里必须包含对国家博物馆的介绍,要让学生们明白,国博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对于这样一个民族的祖庙,文化的殿堂,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必须满怀敬畏之心,这是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我国现阶段提倡让广大学生走进博物馆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贯彻的最好体现。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3

[关键词]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培训方法

讲解工作是我国博物馆的一项制度,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施行,短时间内有大量观众涌进博物馆,对博物馆的管理、运行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中,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加。讲解可以使观众在较短时间里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将观众对博物馆陈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还能从观众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知识并获得对博物馆的建议和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改进工作的参考。作为博物馆讲解工作主体的专职讲解员,肩负博物馆传播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专职讲解员的培训不应仅停留在上岗前,而是要全方位开展、多角度深入,贯穿讲解员工作始终,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多元化的讲解员主体

当下,许多博物馆的讲解员团队由专家、专职讲解员、志愿者三位一体构成。多元化的讲解员主体应运社会需求而产生,它是博物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表现,也是对免费开放后观众及其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式的特点的呼应。具备文博专业知识的专家,能够满足观众精神文化层面的高需求,充分进行讲解内容的挖掘,树立讲解深度的标杆。但深度讲解与普通观众的需求不相匹配,能完全接受并理解专家讲解的受众相对较少。志愿者是对博物馆事业的热心人士,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既有年事已高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无偿为博物馆事业奉献,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但正因为志愿者受教育水平不尽相同,且不是长期在一线工作,无法保证他们在从事讲解工作后能够持续获得计划、规范的培训,故其呈现出的讲解面貌参差不齐,无法充分满足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求。因此,以讲解为本职工作的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拥有前两者所缺乏的充分学习及锻炼的平台,仍是讲解工作的主体。

二、专职讲解员的任职条件及培训方向

专职讲解员的选拔应参照上岗后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有些条件特别是嗓音、外形等通过后天修习无法达到的,应尤其慎重。博物馆先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得出专职讲解员选拔对象应具有以下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2、健康的体魄;3、良好的嗓音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4、身高、外貌符合职业要求;5、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最好是文博、历史、考古、旅游、中文、播音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专以上学历;6、个性活泼开朗,善于与观众交流。现今博物馆讲解员的招聘形式通常采取面向全社会统一公开招考,经过专家团面试、闭卷笔试等多项内容的严格考核,能有效保证适合讲解员岗位的优秀应试者脱颖而出,进入到讲解员队伍中。

讲解员上岗前的培训十分必要,它能帮助新入职的讲解员完成身份转换重新自我定位,并了解博物馆事业、博物馆概况、讲解工作,学习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讲解技巧、接待礼仪、观众心理学,明确工作要求,树立工作目标。是故,博物馆应制定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计划,邀请文博行业内各领域专家,馆内各部门优秀员工尤其是讲解领域的学者前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笔者所在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下简称“闽台缘博物馆”)继2007年面向全社会招聘讲解员8人后,2011年新招7人入职,针对新入职讲解员,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分为四周共二十个工作日完成,其中穿插三次考核。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新入职的讲解员对于博物馆及讲解工作能够做到心里有数,同时也明确了讲解员适岗后的培训方向是专家型讲解员。专家型讲解员是目前展厅讲解中最受欢迎的讲解员类型,他们因为全面渊博的知识、宽广纵深的视野,通俗流利的表达、高雅脱俗的情趣成为讲解员的标杆表率,深受观众的喜爱,是讲解员努力的方向。

三、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上岗后再培训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专职讲解员经过3至5年的适岗磨合期后,熟练掌握展厅讲解,似乎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顿时失去了学习目标,往往容易松懈下来。也有讲解员因为所在博物馆参观人数量多,接待量大,无暇顾及业务学习,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讲解员业务能力停滞不前,不能完全肩负起传播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重任,不利于讲解员自身的发展,甚至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更关联到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形象及口碑。因此,博物馆要有灵活的制度来规范管理讲解员,同时充分重视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将其提升到与岗前培训持平甚至更高的程度予以重视,持续有效地开展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有利于讲解员提高自身技能,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增进交流,改变“讲解员是花瓶”、“讲解职业是青春饭”的观念,通过3-5年的培训和锻炼,将一名讲解员培养成为集宣讲员、接待员、研究院、交际家为一身的专家型讲解员。

一名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做到热爱博物馆、热爱观众、热爱讲解工作;2、通俗流利、逻辑准确清楚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3、全面渊博的学科知识,深刻了解展厅设计理念,充分挖掘藏品内涵;4、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5、干净整洁的仪表,温文尔雅的仪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以上五个条件,分别对应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与博物馆相关的学科知识、审美情趣、仪容仪态等,是开展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工作过程中,设置具体课程的目标。只有坚持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才能切实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

(二)上岗后再培训的具体方法

开展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了能够使培训持之以恒、工作形式灵活多样、工作成果能够充分转化为讲解员提升业务水平而服务,组织人员应提高认识,积极思考,善用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资源,将培训计划做细做实,形成培训制度。本馆甄选出三人组成学习小组带头开展学习活动,讲解组确定每周三(全员上班日)全天分上下午两个时段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在此基础上每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每个月另有月学习计划,并且要求个人针对自身情况每半年制定学习计划。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学结,交流经验,撰写报告,商讨下一个半年学习计划的制定。将学习计划、学结做细做实,能有效考察某项学习方法的可实施性,对学习成果进行验收。

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以“送出去”或“请进来”为主,进行专题讲座、考察学习、模拟训练、技能比武等各种专业培训。送出去,是主动将讲解员送往具备资质的讲解员培训中心学习深造,或是到处在国内博物馆讲解领域领先水平的单位跟班学习,鼓励讲解员多多参加政府单位组织的各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培训活动。本馆自2010年至今,将10名分5批送往中国博物馆学会西安培训中心讲解员培训班进行学习深造,讲解员普遍反应提高了技能,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增进了交流,受益匪浅。请进来,是将与讲解业务相关的各学科学者前辈请到讲解员团队中,开展讲座、文化沙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一座反映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部级专题博物馆,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自2007年开馆,截至2013年已接待台湾同胞约60万人。学习小组立足自身现状,从讲解工作实际需求出发,经常邀请市、台盟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国家对台政策、两岸交流现状、台情研究考察等专题讲座。此外,闽台缘博物馆肩负传播当地传统文化之使命,经常邀请本地区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讲解员讲授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学习小组针对讲解员必须长期修炼的内功,包含语音面貌、口语表达、逻辑思维、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一切与博物馆相关的学科知识,开展理论、实践、模拟、考核多管齐下的培训方法。

持续改善语音面貌,坚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讲解员的一项长期工作。由于本馆地处闽南方言区,要求讲解员掌握普通话外还要熟悉闽南语,加之本地区生活常用语是闽南语,除了几名播音专业毕业的组员语音面貌较好外,其他组员都存在地区口音及方言语法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学习小组提出以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方式培训讲解员。每周三上午由播音专业的组员带领其他组员进行科学发声的训练,从气息训练、咬字器官的配合到字音、词语、句子、段落、文章。下午开展即兴口语训练。设主持人一名,提前发放话题材料,包含新闻事件、哲理故事、视频图片等,也可现场抽取话题(参照普通话等级考试),或是随机选取身边物品进行时长5分钟的表述。这种方式同时也培养了讲解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刺激她们积极动脑,主动思考。一段时间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讲解从最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到滔滔不绝且条理清晰,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断学习与文物相关的一切学科知识,尤其是文史知识,构建知识大厦,是成为一名专家型讲解员的必修课。除了邀请学者前辈开展讲座、读书报告会、新老经验交流会外,每年终举行讲解比赛,考察讲解员的综合能力。在众多的方法中,“思维传递”收效明显。所谓“思维传递”即传递思维的方法,组员围桌而坐,每人发稿纸一张,有色笔一支,颜色各不相同。主持人公布试题,组员将由此题目联想出的知识点写在纸上,第一轮用时5分钟。第一轮结束后,组员将稿纸顺时针(或逆时针)传递给身边的组员开始第二轮答题,要求是不能重复前一位组员给出的答案,如果认为前一名组员的回答中存在不妥之处可以进行修改,用时5分钟。如此依次传递一圈后,稿纸回到自己手中,则一组员可以收获全组人的思维,是为思维传递。

最后针对突发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小组采用模拟现场实况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定期请组内一名医护专业出身的组员,为讲解员讲授急救知识、常用药品知识。模拟老人晕倒休克状况、儿童摔倒骨折状况、游客中暑晕倒状况等多种突发疾病,和火灾、断电等多种突发事件,培养讲解员熟悉和处理紧急事务的处理流程,遇重大事件能在有效时间内报告相关部门,并作出处理或协调处理的能力。

总之,只有对博物馆专职讲解员上岗后再培训充分重视,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制度,切实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才能使讲解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4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这种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引入我国后,也广泛应用于各种课程的教学中。 

一、在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基本要素 

一是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任务本身要达到非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目的。 

二是内容。任务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要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信用履行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是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 

四是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是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 

六是情景。任务的情景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 

二、任务教学法在金融基础知识中的运用 

任务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趣味性。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金融知识的教学中,可以一改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爱学习,想学习,觉得学习这门课有意思。 

任务教学法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课堂以外的教学中。笔者讲授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所使用的课本是财政部规划教材(第六版),其中第二章货币与货币流通,其内容有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需求与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过对这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货币的本质、特征与职能,掌握货币形式,理解货币制度的含义与内容,掌握人民币制度的内容。以现在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要达到以上的学习目标,很不容易。为了让学生能够完成以上学习目标,笔者尝试将任务学习法应用于教学中。 

第一要素,制定目标,也就是本章的学习目标。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能够正确把握,或者根本不理解这些目标。 

第二要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具体“做什么”。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上网查阅,参观金融陈列室、展览,了解我国已经发行的各套人民币及流通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理解货币制度的含义与内容、掌握人民币制度内容的目的。 

第三要素,告诉学生怎样做。笔者向学生介绍广西钱币博物馆,建议学生到该馆参观。该馆为全国7家专业钱币博物馆之一,为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主办,馆内有1万多件珍贵的钱币藏品。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此时,笔者要求学生们自行分学习小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纪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 

第四要素,输入材料。告诉学生在参观结束后每人都要提交有关活动的文字材料、照片、实物资料等。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第五要素,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本次任务中,笔者担任的角色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笔者事先联系好博物馆的负责人,请求安排讲解员为学生担任讲解任务。 

第六要素,情境,也就是要参观的环境。笔者告诉学生博物馆的地点,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自行前往。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博物馆中的藏品丰富,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各组选题是组长根据馆藏品的内容,分别为各组选择了不同的选题。比如第一组的侧重点是放在中国钱币发展历程上;第二组的侧重点是放在广西的钱币发展史;第三组的侧重点放在东盟各国的钱币介绍方面。由组长安排好本组成员收集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各方面。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笔者都注意做好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次活动结束后,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都写出了参观报告。在下一次上课时,由各组组长分别宣读本组的参观报告,各组组员也要发言,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负责收集的是什么材料以及通过本次活动获得的收获。各组发言结束后,各组为本组的参观报告打分,再为其他组的报告打分,最后由教师综合评分,选出成绩最优者,并颁发奖品。获奖的小组兴致很高,表示在今后要继续努力,未获奖的小组也不气馁,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本次参观活动运用任务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都觉得很有收获。笔者也从本次活动中积累了经验,为第四章开展调查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活动打下了基础。 

用任务学习法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在运用过程中,笔者又发现该法存在的一些缺点:一是学生的个体活动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外出活动时,会出现个别学生不听指挥的情况。二是学生的分组不利于团结。学生往往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组,时间长久,对团结不利。 

中职学生的素质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5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服务

博物馆作为一个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永久为社会及发展提供服务。博物馆在研究和传播人类环境见证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内容。博物馆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一、当前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缺乏现代科学指导

在社会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大范围普及的背景下,博物馆的深刻意义更加凸显。现代博物馆应当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新,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文化历史知识的需求。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应当转变以前只是简单地陈列和展示物品的形式,还应当使用说教的方式使博物馆中的资源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地展示出来。

(二)宣传过于倚重形式主义

博物馆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中,一般情况下使用文物实物或文物陈列的方式。博物馆宣传教育告示中经常出现“请勿触碰、请勿拍照”等注意事项的标示。这些标示让大众距离感增强,民众参观和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降低。在一些博物馆,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根本谈不上对社会大众进行教育了,这样的话博物馆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本质职能了。因此,在博物馆中,进行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地认识到,建设博物馆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人民民众文化休闲和民众学习历史文化的活动场所。

(三)缺乏合理利用宣传功能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需要得到社会大众的参与和支持。事实上,存在一些博物馆使用行政手段搞特殊化拒绝大众的参观的现象。这些博物馆没有认识到,如果博物馆脱离了群众,那么其价值和根本意义就不存在了。要想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就要着眼于当地的思想文化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求和挖掘特色资源来体现当地博物馆的陈列特点。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途径

(一)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社会教育

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新闻媒体可谓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新闻媒体的受众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对于博物馆而言,增强博物馆跟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借助新闻媒体平台,开展社会教育宣传,能够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新闻媒体中,有报纸、杂志等,另外,电视台与博物馆的合作也能为博物馆新形象的打造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博物馆与央视4套《国宝档案》栏目联合打造的专题片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通过电视媒体与博物馆联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现在,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还要最大程度地汇集网络资源和网络通讯软件来进行社会教育宣传。例如“5.18国际博物馆日”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加强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扩大,有利于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博物馆在大众中的心理地位。

(二)采取广告形式进行社会教育

在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充分使用V告效应。通过地铁广告、汽车广告等来加强社会教育。博物馆要充分将展览厅利用起来,充分借助重要节日背景来进行博物馆展览活动,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乃至社会大众的社会教育。例如,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此来提升社会大众的爱国情操。

(三)博物馆管理要实现数字化

在数字化横行的时代,博物馆可对某些重要文物或藏品进行文理采集,使用三维扫描技术向社会大众展示文物藏品,以此来提升大家参观文物的兴趣。与此同时,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可以构建新型档案库,让社会大众更方便找到博物馆的一些信息,给大家打造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事实证明,通过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之后,博物馆的管理更加有效率,而且博物馆的现代化程度也随之提高了。

三、博物馆开展服务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陈列展览

在博物馆开展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陈列展览是一个基础的方法。通过展览和工作人员讲解,能够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了解到陈列品的深刻寓意。当前,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讲解形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吸引观众,讲解人员可以采取提问式的讲解技巧进行讲解,这样就能让观众在讲解人员的引导下,逐步与展览品产生共鸣。

(二)旅游休闲的服务功能

众所周知,博物馆所拥有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其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还具有诸多历史遗产和文物,博物馆还是旅游爱好人士亲睐的旅游景点。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在发挥旅游休闲服务功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游客来临时,要充分做好引导工作,增强语言讲解,吸引他们过来参观。第二,增强博物馆在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素质,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第三,增强博物馆在服务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可增设多媒体室、文物鉴定室、志愿者服务室等设施。第四,博物馆要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热情接待游客。

(三)服务社区

博物馆开展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博物馆应当为社区提供社会教育服务,这是我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博物馆不但要有保存、展示、标本、解读文物等功能,还应充当促进社会变迁发展的角色。所以,可以借助服务社区,使博物馆真正走向大众,深入到社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总之,拥有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两大功能的博物馆,必须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告宣传、数字化管理等方式来强化其社会教育功能,必须采用陈列展览、旅游休闲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方法来开展其服务工作,进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44.

[2]刘丽君.博物馆宣传上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物春秋,2004(2):60-64.

[3]赵雪村.博物馆宣传工作浅析[J].博物馆长廊.文物研究,2008(12).

[4]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宋晓丽.浅谈新形势博物馆的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09(3):9

[6]海.博物馆的沉思[m].300;317.

[7]宋家慧,杨旭光.浅议如何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博物馆研究,2012(01):14-15.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6

学生姓名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9月2日起至2020年5月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情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春晖,范文静.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王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何依宁.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7

该博物馆馆长罗伯特・兰斯当说,开办人体疾病博物馆很有教育意义,人们能亲眼目睹吸烟、吃高脂肪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的。他说:“因为皮肤显露在外,所以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它的变化,却较少关注内脏器官。其实人一生中,器官会发生很大变化。”

据当地媒体报道,人体疾病博物馆位于悉尼东郊新南威尔士大学校园内,展品原本供这所大学的医科学生学习所用。馆内展出的2000多个人体患病器官和部位,有些虽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但看起来仍然“鲜活”。一只展出的手与活人手别无二致,只是指尖上有一条细细的皱纹,好像手的主人刚舒舒服服地泡完澡。

参观者能在博物馆看到吸烟者黑色的肺、肿大的甲状腺、鸡蛋大小的乳腺癌肿块、因患关节炎而畸形的膝盖、生了坏疽的脚等。博物馆还提供语音讲解服务,参观者可以戴上耳机,一边参观一边听病理学家讲解相关展品的录音。

兰斯当说:“只需看看展品,就能了解死者生前是否曾吸烟或肥胖。无论是对普通大众还是对病理学家或医生来说,了解这些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亲眼看到它们。”

博物馆开放数星期来,游客多是中老年人,馆方说:“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与疾病接触更多,还有可能想认识患有其中某种疾病的人”。

解读/鲁湾

对于普及养生知识这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人们在观看夺去生命的疾病是如何在身体里形成,如何一步步蚕食人的生命的恐怖过程,对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声的震撼。警示人们更好地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器官。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不爱护。古人认为道德的最高表现是孝敬父母,因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所以不爱护身体发肤就是大不敬。虽然有点上纲上线的嫌疑,但也说明古人对自己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视。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8

[关键词]博物馆非遗宣教模式

一、非遗发展困境与非遗进博物馆

在我国,非遗传承一直以来面临着缺少总体性、前瞻性、长远定位与规划等问题,传承人人才断档、经费短缺、创新不足等也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硬伤。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公约》,2006年6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个部级门户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开通,6月10日举办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之后,我国首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太极拳博物馆(2009年)、北京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2009年)等建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和兴建非遗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是人类保存记忆的重要载体,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具备强大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保护、保存和收藏优势、展示优势、坚实的观众基础等,非遗项目进博物馆,引发了博物馆对自身功能的重新定位,对社会责任的重新思考,对自有资源的重新整合。

二、非遗博物馆的分类

我国目前尚无部级的综合性非遗博物馆,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各省市已掀起非遗类博物馆兴建热,有的在原有博物馆基础上加以改造,有的新建专题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名称也很不统一,有专题博物馆、展(览)示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包括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1、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命名和人员编制都比较规范,以展示地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大多为国有。如重庆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

这类以某个部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展示对象。性质较为复杂。有事业单位,企业自建,个人自建等。如昆曲博物馆。

3、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指依托保护中心、文化馆、原有的综合博物馆设立的非遗展厅。如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中心……

(二)民俗博物馆

此类博物馆采用民俗博物馆名称。如北京民俗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等。在展陈上与(一)类有交叉。

(三)传习所

此类博物馆包括国有的传习所、私人设立的传习所和教育机构中的传习基地。

三、目前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

博物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宣教模式是展览+教育模式。举办各具特色的展览,是一座博物馆赖以存活的“生命线”。每个博物馆在政府重视程度、资金扶持力度、自身努力程度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博物馆的策展能力、专业化水平及展览条件等也千差万别,因此,生命力强的博物馆,必然是在做好常设展、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开辟出国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开发宣传资料、衍生品,设计送展和互动项目,开展各种利民惠民的活动(包括亲子活动、报告会、专题会、知识竞赛等)是博物馆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互联网+博物馆”更是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推向未来。

(一)展览+教育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一个群体、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必不可少的文化信息资源。举办非遗展览对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发展、利用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遗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的搭建,一定要根据自身藏品的特点,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整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推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价值感、自觉的服务感的展览内容。要充分利用文字说明、实物、图片、图表、照片、拓片、模型及其他辅助展品,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子技术以及音象系统,采用系统分类陈列法、复原陈列法(场景复原陈列)、景观陈列法、对比陈列法、集中陈列法、中心陈列法、连续式陈列法等陈列形式,举办教育性、欣赏性、旅游性、科学性、娱乐性有机结合的精品非遗展,是非遗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中心环节。2006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7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2009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的“巧夺天工――中国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等,因其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展览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类交流展览是博物馆跨地域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群实现时空跨越和时空对话,共享文化盛宴,既体现了文化无边界,又彰显了博物馆的活力。因此,无论是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还是开辟出国展,博物馆非遗类展览品牌的定位与策划成功与否,关乎宣传效果的强与弱。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平台,全国各博物馆机构可在平台免费自有交流展览信息,平台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博物馆机构和推广。

(二)注重与观众互动体验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与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大多依靠人(讲解员、拥有某种技艺的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来弘扬传统文化,条件成熟的博物馆还借助各种媒介(虚拟投影、场景复原、非遗展演、手动传感器等)来促成教育活动的推广。具体来讲,有如下互动形式:

1、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家开展讲座

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弘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职责所在。公益性的讲座为传承人、专家与公众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聆听、提问互动、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等形式加深对非遗的了解。

2、非遗原生态展演

博物馆可开辟一个互动体验区,让某种表演艺术、礼仪、节庆、传统技艺等原汁原味、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并有机会上台亲自体验。如广州民俗博物馆每周二、四举办的“粤韵飘香”粤剧互动演唱,只要有粤剧表演能力的游客都可上台合作表演。

3、与学校、社团合作项目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社团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走出去”开办讲座报告、曲艺专场演出、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开展冬夏令营、举办手工体验活动、智力游戏等形式,发挥非遗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通过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数字博物馆”等方式

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与2008年颁布的征求意见稿不同,旧版中,博物馆的三大目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新《条例》则变为:教育、研究和欣赏。“教育”目的被提到首位,意味着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上将肩负更重要的使命,数字化时代下的博物馆教育亟需转变观念,从多层面营造“学习型博物馆”。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等方式顺应了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非遗知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知感。

“数字博物馆”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综合运用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特种视效技术等,将非遗类博物馆以三维立体方式呈现,随时随地为全球观众提供参观博物馆的便利。

(四)宣传品与衍生品的开发

非遗类博物馆通过编写出版展览简介、画册、书刊等,利用电视台拍摄宣传片、教育片、纪录片、专题片等,联合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法规、非遗重大活动、非遗拾趣、非遗保护等,达到非遗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是一个争议较大的命题,主要表现在它是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还是只是把非遗项目推向功利化、庸俗化、商业化而失去了非遗技艺原有的色彩,许多非遗类博物馆运行良好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非遗衍生品创意开发中“度”的把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7条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意为非遗产品打开了另一扇窗,传统技艺与挂饰、文具、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转化为新型工艺品,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在游客的评议中启发传承人丰富非遗主题及表现形式,扩大适用范围,挖掘非遗的多面价值,生产出历久弥新的作品。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方式,非遗类博物馆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所列。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依托资源、不同人才储备的非遗类博物馆,必将呈现不同的宣传教育态势,分化后的整合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黄琛.国家博物馆教育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1年合刊:p68-74;

[2]徐若华.博物馆宣教模式探讨[C].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2003:p207-212;

[3]汪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物馆建设[C].201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部分),2012:p182-186;

[4]孙霞飞.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宣传[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p44-53;

[5]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J].广西民族研究,2006(2)p198-204;

[6]刘启芳.关于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4(1):p192-197;

[7]伍亚婕.试论博物馆陈列中的互动体验展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8:p23-30;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9

十多年来,全国各级党政组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发展。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大力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博物包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博物馆工作的创新拓展。

1、充分发挥阵地的教育功能。

未广大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过去,知道现在;回眸历史,展望未来。使他们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感受改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

我们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反映二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利用馆内的陈列展品,对未成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馆一楼主展厅是由18个小故事组成的反映二次淞沪抗战的悲壮历史。其中有“小英雄方塔就义”,故事的主人翁是12岁小学生夏秋生目睹日寇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心中充满了怒火。腊月的一天,他来到了方塔下,写下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大字。日军看到后,暴跳如雷,在全城到处搜查,小秋生不幸被捕。日军对他严刑拷打,还放出狼狗来撕咬,企图威逼夏秋生说出幕后指使者。面对残暴的敌人夏秋生仍然只字不吐,最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夏秋生下了毒手。我们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时,将重点放在这一场景,许多小朋友被夏秋生的英勇行为折服,有的说“真了不起”,有的说“真不简单”,也有的小朋友说“侵华日军太残酷了,简直不是人”!使观众与真实的故事产生共鸣,进一步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感染力,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历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强对未成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努力成材、报效祖国的革命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积极开展偶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开馆几年来,我们在搞好阵地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特色活动的新途径。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报告会、演讲会、演讲比赛。今年我们还组织全区中小学生来馆参观,感受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还与区关公委、区少工委联合举办以“淞沪魂”为主题的宝山区中少学生征文比赛,出刊优秀征文集,受到学校师生好评。关工委的老师感慨地说:“太好了,你们和我们想到一块了。这对青少年的教育太有意义了”。

今年1月28日,是“1.28”事变72周年纪念日。我们准备了一条洁白的长卷,请观众签名留念。许多观众祖孙三代前来签名,以志纪念。有的家长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的下一代牢记血的教训,不忘国耻,警钟长鸣,要让我们的儿子牢记“1.28这个不能忘怀的日子。

宣教活动的关键在于特色,要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既有趣味性,又有时效性,更要有教育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教活动才有操作性,具有生命力。

为了加强和改进对未成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馆于2003年1月28日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因而进馆参观观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中小学生,他们目前尚没有经济来源,有偿参观势必将一部份小观众拒之门外,影响基地教育功能的发挥。免费参观后,来馆参观、参加各种活动的中小学生明显增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我们冒着盛夏酷暑,已先后多次深入社区和组织暑期学生来馆参观,举办“宝山百年沧桑”的专题报告会、二次淞沪抗战的演讲会,受到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我们在积极开展偶教于乐的特色活动的同时,还结合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历史等课堂的教育,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

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特色活动,锻炼了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提高了职工素质,促进了队伍建设,同时又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我馆虽然开馆只有四年,是同行中的新馆,但通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去年成功举办了以“中国革命纪念馆的责任与合作”为主题的全国论坛,同时被评为上海市文博系统的先进单位和宝山区先进集体。

二、充分发挥节庆和仪式的教育作用,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就一般博物馆而言,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每当重大节庆和国定假,都是紧抓不放,要积极开展各种的,尤其是“5.18”国际博物馆日,都将开展系列活动。但是,每个博物馆、纪念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方式、活动特色,作为我们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的重大课题。

1、 让广大未成年人牢记“1.12”、“8.13”,是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1932年1月28日和1937年8月13日,震惊中外的二次淞沪抗战相继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中国军队于1937年11月12日全线撤离上海,上海沦陷,落实日寇魔掌。沦陷后的上海处在日军和其扶植的傀儡政权的黑暗统治下,沦陷区内特务肆虐,血腥镇压,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下,在“东亚病夫”的讥笑声中,中华儿女没有屈服,她们挺起了铮铮铁骨,前仆后继,向敌人发起了顽强的冲锋,最终将日军侵略军赶出祖国的神圣大地。二次淞沪抗战给上海、给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许多   老人到今仍心有余悸……

战争中虽离我们远去,战火亦早已尘埃落地。然而,日本右翼势力拒不承认罪恶的侵华战争,公然鼓噪早已被世人唾弃的军国主义,为臭名昭著日军战犯招魂。特别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日本以“支援”美国的“反恐战争”的名义,制定了《自卫队法》,向海外派兵合法化表明:禁止拥有军队和进行战争的日本和平宪法将成为一纸空文。日本的军事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日本加速走军事大国的道路,对此,我们决不可掉以轻信,必须警钟长鸣。

如今,我国万里长空,早已彩霞满天,繁华似锦。黄浦江畔的红领巾一个个坦诚笑靥,迎接一个个旭日东升。漫步在公园中,赏花观景,殊不知这花儿是先烈们铮铮铁骨浇注的片片丹心,改革的年代照亮他们如花的年龄,新世纪检阅着他们无穷的活力,新时代召唤着他们美好的前程。

然而,被喻为祖国的花朵的未成年人,他们可曾记得这段沉重的历史?可曾了解日本右翼势力的疯狂叫嚣,猖狂反扑?作为淞沪抗战纪念馆,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所以,每年的“1.28”、“8.13”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未成年人宣教活动:抗战老兵报告会、革命烈士事迹报告会、美国童子军捐赠仪式与中国学生互赠礼品、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烛光祭典活动等等。今年“8.13”我们将组织学生集体祭典,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拉响防空警报,并请抗战名将张治中之子张一纯老先生作报告,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牢记“1.12”“8.13”二个不能忘却的纪念日,从中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邃内涵。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要通过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2、 拓展仪式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对未成年人而言,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固然重要,它既可领略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可了解祖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但是,举行各种偶教于乐的宣教活动更要有针对性,尤其举行各具个性的仪式,小朋友们更乐意参加,容易接受教育。

每年的“六.一”前后,我们组织全区小朋友来我馆举行“相聚在星星火炬的队旗下??小红巾换戴大红领巾”仪式。今年“六.一”期间,有近万名小学生参加了入队仪式、18岁成人仪式、;每逢“七.一”我们请老党员作报告、讲传统;而在清明节,我们就组织未成年人祭扫革命先烈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仪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重视青少年精神文化产品的制作,向他们提供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将展厅陈列的“小英雄方塔就义”等18个小故事编印成册,作为小朋友的课外读物。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课外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我馆陈列内容,学习英雄事迹,以利他们健康成长。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然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就义不容辞的成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要做好这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就必须加强对未成的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完善领导。

此外,还应建立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我馆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部门主管、党团骨干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履行检查、督促和协调等日常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互通情报、交流情况、总结提高。

大学生博物馆实习报告篇10

【关键词】网络烈士纪念馆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07-02

烈士纪念馆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成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博、博客、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杂志、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宣传媒体已经不能够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新形势下的教育形式和方式应当创新,烈士纪念馆如何在网络时代实现对青少年教育的有效性,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网络时代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标,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网络时代,烈士纪念馆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枯燥无味,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思想比较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青少年民族价值观的迷茫。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借力新兴媒体平台和技术应用,结合烈士纪念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走进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网络时代新媒体的构成及运用状况

新媒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搜索引擎、网站、网络杂志、网络报纸、手机、移动电视、虚拟社区等。它几乎遍布整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各个角落,并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还会有更新的形式出现。基于网络化大潮的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从应用现状来看,大多都应用于纯商业的广告宣传,利用这些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象较少。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将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从网民的年龄状况来看,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仅19岁至29岁的网民占全部网民的30.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已经在使用手机,并且,76%的学生都会上网,62%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博客或者QQ空间。对于这些经常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来说,烈士纪念馆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在信息传播动作上显得过于被动和迟缓。

3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途径

网络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宣传的主要媒介,过去那种以纪念馆、陈列文物、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被动的阵地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烈士纪念馆要想更好地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改变原来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找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点,挖掘青少年感兴趣的、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

(1)、抓好网站建设,搭建适合青少年教育的新平台

好奇心、参与性、创造性是现代青少年的特点,兴趣是引导青少年步入纪念馆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是如今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他们习惯在网站上搜寻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因而烈士纪念馆的网站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融合与运用的立足之本和重中之重。一般来讲,大多数烈士纪念馆网站最基本的内容构成主要包括纪念馆概况、烈士事迹、参观导览信息、互动交流以及友情链接等部分。近年来,网络传播手段不断加强,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传播手段,为纪念馆网站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实践方向,不少博物馆网站已上线了配合现实展览的“虚拟展厅”。“虚拟展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展览的精华和主题,比如360度实景再现、3D文物展示等手段。但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众多的网络社区,模式大同小异,传统的web应用仅仅平面地显示网页,已经不能给青少年带来新的感观上的新体验,他们不满足于简单地被动接受和浏览,而是希望参与其中,共享共建,渴望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web3D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三维虚拟现实展示技术是通过在浏览器中内嵌3D虚拟场景的手段,在保证3D立体效果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对网络和硬件的要求,让互联网用户能够快速的体验3D带来的真实感受。采用这一最新的技术,纪念馆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出高度拟真的线上“虚拟展馆”。以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为配合主馆改扩建后重新对外开放,2013年在本馆网站上线了浙江省首个配合主馆基本陈列、馆区主要纪念建筑物的“三维虚拟展馆”,利用三维网络技术、多人在线等高科技手段,将图文、音视频、Flas、全景、数据库与纪念馆的现实教育功能相结合,实现了用户登录角色选择、多人在线互动、虚拟纪念馆平面导航、虚拟服务台及导览、虚拟纪念馆场景漫游、图文及视频、展品3D互动展示、虚拟导游讲解、网上悼念、观众留言、weB后台管理和访问量及信息统计等功能,运用漫画、动画、音视频、电子书、Flash小游戏等,达到了青少年寓教于游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青少年通过浏览网站,在虚拟留言区为我们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建议。

(2)、开通官方微博,实现与青少年之间的良性互动

近几年,微博以其技术新、形式新、理念新、时效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深受大众追捧,也由此成为青少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微博就相当于一个广播站,可以很快地把信息传播出去,既方便快捷,又颇具即时性和互动性。烈士纪念馆作为官方认证的公益性单位,微博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工具,为纪念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烈士纪念馆作为性质特殊的文化单位,如果开通微博,可以实现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及时与公众进行更多、更快、更直接的沟通;二是微博的个性化与社群化可以为烈士纪念馆打造特色的社会教育方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亲民性,吸引公众的关注。通过微博弘扬宣传革命优良传统、规范道德风尚,能够让官方微博成为公众表达思想和愿望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开通微博以后,我们可以将公众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地宣传出去。比如每逢烈士纪念日,可以通过微博消息,广播内容包括烈士生平事迹及纪念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等。在收听和转播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留言进行交流,抒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同时,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也可以尝试开通工作微博,传播红色文化,交流学习体会,扩大烈士纪念馆的社会影响。

(3)、开设网络课堂,打造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许多烈士纪念馆通过开设各类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纪念馆进行专题讲座,选题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专家学者们的讲座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许多纪念馆的业务人员也经常应邀到学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物方面的讲座,不间断地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雷锋纪念馆为例,该馆开设“雷锋讲坛”,遍邀国内外雷锋研究者、学雷锋活动组织者、雷锋精神实践者担纲主讲,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相结合,通过生动感人的内容,潜移默化,融入青少年的情感之中,成效明显,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特色品牌。实践证明,烈士纪念馆讲坛活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讲坛活动难以大规模开展,成为阻碍纪念馆讲坛活动做深做大的绊脚石。比如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青少年很难预知纪念馆讲坛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受到专业和地域限制,这一方式只能在本市、本地区及更小的范围内开展。网络时代,烈士纪念馆要改变这种现状,使纪念馆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首先应该在讲坛活动的选题策划上下功夫,选题必须根据形势和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力求每期讲坛都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二是对纪念馆专题讲坛的资料进行筛选,把一些比较精彩的演讲或者学术报告制作成视频,在本馆网站上或者上传到专门的学术论坛上,还可以加强馆校合作,开设“网络课堂”,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学习我党光辉的历史和烈士的事迹;三是对待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对中小学生来说,情景剧、演讲、联宜等形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对大学生来说,较深层次的专题讲座则更有吸引力。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该馆针对中小学生进行2013年新学期“井冈山精神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给上海康城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上了第一堂课,课题是《革命摇篮井冈山》,课时长35分钟,采用讲唱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小学生进行互动,深受师生好评。

(4)、立足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学习活动

“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是烈士纪念馆的办馆方向和发展宗旨。如何在做好主阵地教育的同时,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新挑战,积极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形式多样地开展青少年网络宣教活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举办“最深切的缅怀”主题教育活动。自2006年起,于清明期间连续七年与杭州市教育局联合下文举办该活动,倡议全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发动组织学生通过团日、队日、班会、清明节等,点击本馆网站,进行在线参观学习,开展向烈士献花、献歌、留言等悼念活动,并参与网上留言评比。作为曾荣获2006年度杭州市宣传工作“创新奖”的教育活动主题鲜明突出,社会效益明显,规模浩大的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成为杭城中小学德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与浙江卫视联合打造“浙江红色影像陈列馆”。将革命历史以电视影像的表现方式体现在屏幕上,在屏幕空间中建立新型的多媒体“陈列馆”。它陈列有《红色记忆》栏目已播出节目文稿荟萃而成的文字出版物《红色记忆》,陈列有栏目成片刻录的DVD光碟,以及该栏目后续节目的相关影像资料。浙江卫视制作的“红色记忆”节目将定期供给陈列馆作多媒体展示;三是推出网上专题展览。抓住清明节及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机遇,有针对性地先后推出《陆军监狱牺牲烈士事迹展》、《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长征英雄的史诗》专题展、《军歌嘹亮军民情深――庆祝建军80周年展》、《铁的新四军图片展》、《孟祥斌先进事迹图片展》、《钱江英烈颂――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著名烈士事迹展》、《吴斌烈士事迹展》等,我们在网上展览信息,开展各种参观互动活动,从点击的频率看,效果极佳。

(5)、借助媒体公益性广告,扩大纪念馆的社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