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通用3篇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通用3篇

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通用3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0:24

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第1篇

一、实习安排:2015年2月4日至2015年3月25日,在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社会工作实习报告。每周四9:00--16:30,上午针对流浪儿童开展各种主题的小组活动,内容有益智类、*型等;下午进行通过一些小游戏与孩子建立关系,开展个案访谈和记录,丰富个案资料。同时,单位督导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技巧通过示范传授给我们。

二、实习目的: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很强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一)通过实习来进一步巩固社会工作*知识和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业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

(二)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和纠正;

(三)亲自带领小组群体,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给在大学生活中不适应人群提供一些*技巧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五)从实习中获得一些*工作的技巧与经验;

三、实习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很强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熟练的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只有在真正的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工作的经验,能有更高层次的理解。

一、在带领小组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计划书、招募组员、开展小组活动、评估与总结,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小组工作的流程,技巧与实际*作的能力;

二、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为身边受困人员提供帮助,对自己所学的*认同感有很大地提升;

三、通过实习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予以新的补充,从而得到更好的改善自己的*水平;

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第2篇

四天一次的值班是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活动,包括维持守住人员的秩序,阻止与安排常驻人员吃饭、活动、洗澡和睡觉。还有每天新的求助人员的接待、登记、安排住宿与结束服务,打扫值班室卫生和打水。更多的是不值班的时候,我们就给二伟(平时也有其他的去救助站暂住的儿童)上课,跟受助人员互动交流等。以下简单介绍几个案例:

1、芳芳、燕燕甘肃岷县的两个丫头,一个14岁,一个12岁。她们各自跟着自己的爸爸来济南在汽车站附近乞讨要钱,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巡回救助的时候带来的。两个丫头待得时间不长,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的。一开始很担心在救助站短短的几天不能给她们留下什么,也有想过可以改变她们什么。后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想法,发现自己是在试图把我的价值观强加给她们,让她们变好,却没有去面对她们的真实,接纳是要接纳真实而不是不好的。最终我选择了相信她们自己的力量,不在试图改变她们什么,而是相信并去发现可以供她们利用的资源。

人在情境中,相信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并在限制中寻找我们可以行动的空间(关于自我保护和技巧诚恳的态度、期盼的眼神和必要的礼貌等)。

2、王玲经常随地吐痰,在床上小便,并不屑于老哑巴的责骂,还动手打她和大哑巴,我们的劝阻会让我们也陷入被攻击的境地(小妹),跟她聊天要么不说话要么只是笑(最后王玲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如何对待非自愿、有敌意的案主?

时刻审视自己对其愤怒作出的反应,冷静,尊重、理解,减少其不安全感。

3、田静23岁,有比较强的攻击*,还有一定的自杀倾向(危机干预)

被她攻击过的受助人员有很多,包括老哑巴。我和佳丽、刘超、巧儿、杨雷、都被她攻击过,挠、抱、扑、抓是常用的动作。她常见的反应有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震颤、僵硬,睡眠障碍,全身发抖等。上楼的时候即使有人在她左右她也会突然向后倒,而且摔倒之后她还会接着主动地往下翻滚。这是这一个月在那最让我感觉无助和恐惧的案例,在生命面前很容易觉得自己卑微,害怕自己不能应对。没有信心、恐惧是有的,却不敢表现出来,不自信也是有的,只能试着去稳定她的情绪,教她做深呼吸,建立关系变得很困难同时又相当重要。一个中午,我和佳丽、杨雷就在房间看着她,她不肯讲话,我们能做的只是关注、说服、给予保*(是否被允许?),让她相信事情是可以被解决的,鼓励她释放自己的情绪。她肌肉总是僵硬,杨雷就帮她揉腿和胳膊,帮她放松。

(下午我们跟工作人员说了她的状态,工作人员把她送去了医院)

建立信任关系,评估案主的应对机制和支持系统(家人?);稳定情绪,鼓励寻求帮助缓解困境。倾听,关注,支持(精神的),鼓励发泄,给与希望,暗示,保*,*物镇静,住院治疗。

4、于洪香出租屋无故起火,房东要求赔偿5000元。2天期限已过,儿子被房东找来的人(据她说是黑社会的)打伤,*、手机全被抢走,侥幸逃脱的她却觉得自己被完全控制了:即墨市所有的路上都安装上了摄像头,她在哪、做什么都能被看到,直到到了济南她觉得才摆脱那些人的控制。是确有其事还是有夸张的成分或者是被害妄想症?我们只知道要帮她摆脱困境。除了倾听我找不到还有其他更好的帮助她释放情绪的方法,她的恐惧和担忧让她失去了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她不停的向我们索要保*:这事能不能平安?能不能就这样没事了?所以我们很长的时间都是在面对她的情绪,试图让她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可以借助支撑她走到现在的力量去帮助她度过困境,像过去一样走下去。由于她在站里待的时间很短,我们做得并不好。

积极的倾听,叙事治疗有没有不被控制的时候?那时候在做什么?怎么做到的?逃出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抓到,走了这么久力量来自哪里?

增权与设想最糟。

5、贺秀英2岁就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她早早的体验到被人遗弃的滋味。四岁的儿子还不会站立,似乎不只是发育不良那么简单,她又体验到心痛无助的滋味。即使到了现在这样负债累累她依旧没有动过丢掉孩子的念头。还有她的养父,一位可敬的老父亲,不仅照顾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这么多年,到了老年该享受的时候却又在为这个一样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奔波忙碌,甚至下跪*:我可以死,可我就是死也不能再让孩子遭这个罪!那天晚上我去跟贺秀英聊天,能看得出她心里很苦却一直在忍着,我鼓励她哭出来,有将近二十分钟,她在哭,我在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哭完之后我询问了她的想法,依旧是不放弃,她要救孩子,不能再让孩子遭罪。可是因为家里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男孩,她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她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士的帮助,救救孩子。由于当时太晚了我只好劝她先休息,明天再讨论。一晚上她敲了四次门,孩子发烧,她不知道怎么办了,真的很慌,一直在问我能不能帮助她,能不能救救她的孩子。我给她从老哑巴那要来水,又拿了包板蓝根给她,本想早晨起来再跟她商量行动方案,可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被?赶?走了,因为他们的想法不是回家,所以要放弃救助!再后来她和养父就来救助站?闹?了,他们要求救助---给孩子看病。哭、下跪,可最终也没有起效,而且后来还来了*察,试图强制让他们离开(贺秀英以死相逼,最终没有离开)。我和小妹借空档偷偷下去跟她聊了一下,因为感觉他们的吵闹确实起不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当时只是想到建议她回家,让救助站派人护送去德州民政局,争取一些补贴,或者出去找电视台,借助一下媒体的力量,争取到免费治疗的机会。后来他们听取了,最终救助站的人送他们去了德州民政局,至于有没有拿到补贴就无从知晓了。因为时间真的是很仓促,我所预想的方案都无从实施了。

6、王菲菲未婚先育的23岁女孩,现在不仅不能给孩子一个爸爸,还因为自己不讲理的公公还得自己的父亲和弟弟都被拘留(打架,防卫过当)。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她哭了五次却没有怨恨任何人,除了希望自己的爸爸和弟弟可以平安释放外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简单评估后我们列出了三个方案并一起分析了利弊和可*作*,让菲菲做出了选择利用媒体的力量。后来姜科长给她找来了公共频道的记者,一起回了家。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7、韩明秀(林兆芳)她是北朝鲜人,来*已经12年了,会讲朝鲜语、汉语、英语,汉字也懂写一些。随着妈妈的去世家里的生活状况开始变得很糟,26岁那年她和其他三个女孩子跟着她们那的一个老板来到*打工。后来她跟老板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一个小男孩,也由于这个小生命的出生男朋友跟她分手,跟自己的父亲也有了隔阂。后来老板要给她介绍对象,不答应就打她。侥幸逃脱的她却又遇到一个说要帮她找工作其实是想把她卖给别人当老婆的人,很幸运的是她的第二次逃脱,遇到了一个朝鲜的老太太(在吉林省临*市)。老太太收留了她几日,又帮她介绍了对象,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他老家在黑龙*,结婚之后他们一直生活在潍坊,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开始日子过得还行,到了后来丈夫就开始打她(拿棍子打,打得胳膊和腿都青了)。她告诉我自己也一直在打工挣钱,并且挣得比丈夫还要多(她说自己干得是体力活)。因为怕丈夫会打她,打工期间她经常不回家住,都是自己在外面嘛,有时就很寂寞,然后就跟也在那打工的一男的一起睡了这是她的话,她还说丈夫知道了这件事就很担心自己会跟他离婚,对她也开始变好了。我问她想不想离婚,她说自己很喜欢孩子,为了他们她不想离婚,但是必须在丈夫不再打她的前提下。这次出来本想在黑龙*找份工作的,可由于忘记带*,工作没找到带出来的钱也花光了,所以才会被哈尔滨救助站送到这。出来13天了她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快些回到家,她决定回家之后就在潍坊打工,苦点累点都没关系。至于家庭,她表示自己会努力修复与丈夫的关系,可如果丈夫还是打她她就要离婚,并且要尽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经历不同,生活状态不同,生活方式更加不尽相同,了解不同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立场自然会找到它本身的合理*。跟她聊天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价值无渋,走进去之前先把自己的预设放下。积极地倾听,真诚的欣赏,接纳。

她*,能够真诚的自我接纳并欣赏自己,虽然经历过生活的艰*和坎坷却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从未想过要放弃生活,依旧有着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提到那个打破她原初幸福的孩子,她没有忍住自己的泪水,一直在向那个15天的小生命忏悔。

8、阿有香(110*事件,案主要求保密)更多的是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在机构的限制之下以案主为本(合理地运用机构工作人员所拥有的资源)和关于伦理困境的选择(生命安全与隐私保密,哪个是你的案主?谁的需要第一?)换位思考,体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跟佳丽平心静气的商量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

9、教大哑巴跟着老哑巴学习洗床单、被罩、拖地,方法尽量跟老哑巴一致,并真诚的给予她赞赏,帮助她免受责骂

我教会了二伟跳舞,保洁的叔叔说中秋晚会孙老师有节目了

杨教会了二伟数数,从一到十

二伟学会了三个字人(小魏教的)、二、十(原来只会写小字)

最后一周教常住人员叠被,但不知道她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大小便问题尝试正面强化最后两天跟二伟说了要走的事,小家伙哭了,还要我们留下名字和电话(处理离别情绪)

市救助站安全工作计划第3篇

利:当前的救助模式在解决流浪儿童回家问题上做的很到位!而且保*了最基本的权利人身安全、生存权利;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在做对流浪儿童的教育、行为矫治、心理治疗、道德、生活常识方面的工作

弊:从社工的角度看,救助站的当前模式的方向*有一定的正确*,毕竟它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但是,流浪儿童最后是要回归社会的,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尽早让他们具备回归社会的生存技能。所以我认为要让他们一进救助站就要对他们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生活技能(生活常识、生存技能);二是道德教育(时间投入大,效能却低);而且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而是一种适合他们生活背景和未来实际生活的模式。

但是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有些培训还需要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那么我们就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让我们的被救助者成为他们生产环节的一部分,最终让这些救助者走向社会。

当然在进入救助站的时候就要对被救助者进行筛选,我个人认为需要以下几个要素作为依据:年龄、智力、身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