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一地理课程教学十篇初一地理课程教学十篇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1:52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9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地理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和实施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学思想较为僵化、陈旧,课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程式化色彩。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播,而忽视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同时对教师的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于是如何对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便成为当代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建构更为新颖全面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质和学科能力,成为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的整合建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动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建构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首先,改变传统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突出地理课程的学科逻辑性和问题性,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能够“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与地理课程相关原理和知识,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往往习惯于采取由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知识进行接收和记忆,导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被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所充斥和占据,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和暗示,使学生认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就是单纯背诵各种地理知识和原理,只要能够在教师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内熟练的背诵相关知识,记住各种地理标志和概念,就算是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了课程学习目标。

这种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只埋头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枯燥麻木的背诵和记忆,很少静下心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体会地理课程的奥秘和乐趣。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地理课程自身的教学发展,贬低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对学生今后地理课程方面的学习、发展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障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突出地理课程教学的逻辑性和问题性,引导和带领学生对隐藏在地理课程知识背后的地理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能够真正的摆脱机械式记忆,以一种逻辑推理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在积累地理课程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课程的奥秘,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使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课程学习思维方式、方法。

其次,增加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案例比重,以教学案例作为教学辅助,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理解性问题,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课程的学习难度,转变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到从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将各种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地理知识讲解的落脚点和切入点,以更加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案例中,进行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分析

初中教学中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合并为一门新课程――科学课,科学课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界限,使之成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科学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是不断创新、不断求索的结果,是我国教育积极求变、求新的成果,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科学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和实施是摸索的过程,必将遇到许多困难和阻扰,科学课的开展过程中也必将暴露出课程本身的若干问题,科学的认识科学课本身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对科学课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

一、初中科学课设置的意义

1.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体现

我国初中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内容考核等方面都具有科学的标准。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初中教育的社会支持、生源状况、教学条件、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地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初中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初中科学课的出现正是教育积极改革的体现,是初中教育在回顾办学历程、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我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初中科学课的出现必将掀起教育界新一轮的讨论和辩解,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激发学生兴趣,防止“偏科”现象发生

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分科教学是我国长期的教学现状,四门学科分别学习的思维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学生已习惯了分科的学习和记忆,但由于学习的枯燥和辛苦,部分学生厌倦了某些科目的学习,从而出现了“偏科”现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科学课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组合为有机的整体,去除了学科间的明显界限,强调学科的互补和融合,以整体的观念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避免“偏科”的出现。同时科学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学生是一种新鲜的刺激,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吸引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学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3.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强大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经济投入、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都是初中教学开展的重要教育资源,随着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教育也要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因此合理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绿色”教育是初中教学工作的责任。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将教学设施科学地整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设施,节约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开支。科学课的出现能够发挥教师的“一专多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才能,单名教师教授科学课更能够科学地搭配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知识的比例。同时科学课还能够做到时间和空间的综合。由此可见,科学课是初中教育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科学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

科学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并具备良好的综合、整合能力。因此初中教学中实施科学课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然而科学课毕竟是新兴学科,尽管教师不懈努力,但是对该门课程的认识程度相对有限,对该门课程教学的把握程度相对较小,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陌生,科学课的教授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与课程长期的磨合过程,真正适合教授科学课的教师数量很少。即使是原来教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教师进行科学课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相关部分的教学,由于科学课结构的合理和比例的多少问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师资问题是科学课实施中存在的较大问题。

2.课程结构问题

科学课是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的有机综合,是多学科的复合体。然而作为多学科知识的载体,多学科知识在科学课内部的存在状态备受关注,如何合理地搭配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知识在科学课程内部的比例,如何规划科学课教学计划,如何安排科学课的课时,如何掌握科学课的进程,如何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如何进行科学课的评价都是科学课亟待解决的结构问题。科学课发展成具有完善体系的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学生适应问题

学生是初中教学的主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成功开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得到学生的接受。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传统的分科教学,对各学科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认识,也形成了各学科学习的自我方法,科学课的出现,打破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否定了学生即成的学习方法,迫使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需找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特点,让学生适应科学课的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的适应问题也是科学课开展中的重要问题。

三、初中科学课开展的对策

1.提高科学认识

科学课的出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初中教育需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强对科学课的认识,以保证其顺利的开展。由于科学课的新兴性,家长、学生对科学课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不能够客观地认识到科学课的作用和价值,部分教师也没有给予科学课应有的重视,将科学课作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学科简单的组合。科学课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必须加强对科学课价值和作用的教育,提高人们对科学课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为科学课的开展提供认识保障。

2.加强政策扶持

科学课的实施和发展必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关部门必须为科学课制定实施的有关文件,形成科学课实施的规章制度,明确科学课实施过程中有关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为科学课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科学课的有效开展。

3.形成完善体系

我国教育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体系,但科学课诞生时间较短,普及范围较小,教学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种种因素影响了科学课体系的完善,必须加强对科学课课程体系的建设,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考核评价等诸多因素上严格把关,促进完善课程体系的形成,使科学课尽快地融入到我国课程体系的大家庭中。

四、结束语

初中科学课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产物,科学课的实施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科学课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科学课的实施过程也必将经过荆棘满布的道路。加大对科学课的科学审视和理性思考,辩证地理解科学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科学课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程瑶,崔鸿.初中生科学课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54-57.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3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微课是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理想效果。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及水平,使地理教学得以优化。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对该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并且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应用,从而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进一步发展。

一、初中地理微课特点分析

对于初中地理微课而言,其能够使地理学科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即人文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与生活性特点。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于地理教学也提出椎憷砟睿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学习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在终生发展中均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地理知识,将地理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改变。对于初中地理微课而言,其主要就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通过课堂教学前播放微课视频可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所具备价值及功能逐渐有所了解,并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学生的信息接受水平而言,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组合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任何单一信息传播方式均无法达到最优化效果,在优化整合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接受信息。而初中地理微课也应当符合这一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在较短时间之内将容量比较大的一些地理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使信息传播力度及效率能够得以较大程度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应用分析

2.1应用微课合理进行课堂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属于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得以较好开展的基础。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较好进行课堂导入,这样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较好融入新课程学习,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新知识奠定理想基础。比如,在对《青藏高原》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向学生播放青藏高原地域风貌,同时可将视频与《青藏高原》这一歌曲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倾听歌曲及观察观看视频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兴趣及积极性,可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较好实现课堂导入,为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2.2应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地理基础知识及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选择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使每个学生均能够进行较好学习。因此,为能够使每个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及能力均得以较好提升,教师可利用微课实施分层学习,具体而言就是依据不同学生层次水平,利用微课向其讲授不同知识内容,对于层次较高学生,可使其利用微课学习更层次知识;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一些学生,教师可通过微课使其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从而可使所有学生能力及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

2.3使用微课展开重难点讲解,解决教学的难点

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难题,如何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来转变重难点教学的现状一直都是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开展教学的阶段,有必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分析研究,关注学生的基本状态,并结合微课的制作,引导学生以较为直观的方式深入理解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通过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契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教学的基本知识,促进教学的高效展开。

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时候,抽象的知识为学生理解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导入的阶段,笔者将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做成Flash,然后通过动画的制作将地球所处位置与运动变化等等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微课导入的过程中,学习注意力被微课视频吸引,课堂的氛围被动画的内容调动,教学的实效性也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的提升。

2.4使用微课进行课程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初级阶段,在初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结合微课的引导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微课为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在学习一个章节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内容的的延伸和教学实践的拓展分析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促进教学实效性的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找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教学之后,老师可以准备丰厚的微视频,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微课中不断提升自我。

如,在学习完认识大洲之后,地理老师可以结合各个大洲的特点,分别制作不同的微课,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学生在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气候之后,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2.5使用微课引导学生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以后进行复习和巩固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展开复习,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容。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分析研究,找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科学引导教学。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微课展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结合不同的教学过程的渗透和教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结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的参与到微课学习当中,以确保在信息化的现阶段,学生能够依靠微课自主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4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美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8-01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基本功能。因此,各学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在各门课程中加强了对美育的渗透教育。地理课程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拥有着很多绚丽的地图和各种曲线,在培养学生美育的作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来探寻初中在地理课程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的对策。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的意义

(一)是丰富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重任。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师只是对学生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等各项功能的培养,甚至还有些老师认为只要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对其他的事情不闻不问。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美育元素之后,学生就会抱着美育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进一步陶冶自己的美育情操,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地理课堂走向发展和完善。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是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的需要。

(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地理课程,对学生学习科学地理知识自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初中地理课堂教育还具有非传授知识的功能,对学生的德育、美育、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会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初中地理美育教育观

初中地理课是教育学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其审美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地理课程就具有这个方面的重任。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意义,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其任务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美育来说,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教师来说,必须首先具备正确的美育教育观,才能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原因在于,美育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最终使得教师在重视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感知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人的目的。

(二)利用教材加强美育教育

在初中阶段,美育教育是依靠学科进行培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能力,必须注意把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充分的渗透美育教育,通过利用教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对美育的教育功能。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无数的美丽插图和各种形式的曲线,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在教授中国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的外形后,让学生感知中国地图看起来像什么,然后有历史知识背景的教师还可以稍微讲解一些为什么我国的地图会变成这个样子。学生在用眼睛观察的同时,用心去深刻体会,就能够深刻的感觉到美的存在,深深的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引导学生探求地理、历史学科知识的有效力量。

二是教师上好每堂课,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时重视,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这种对美育进行培养的过程突出表现在每次课的课堂教学中。对此,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美育教育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每一部分每一节都有丰富的地图,这些就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了。教师只有认真的上好每堂课,用美育的方法去陶冶学生才能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不但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讲课的技巧,还需要教师具有一些美育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好各种美育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好培养学生美育的重任。

(三)设计恰当的美育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是确保美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正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对于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改善教学方法。

一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产品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去了。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完成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任务,也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在每堂课中,教师都可以把讲授的内容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有美育目的的培养,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社会美、自然美。

二是在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绘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有美育能力的学生会很快的划出,而且相似度极高。而缺乏美育能力的学生虽然看过中国地图,脑海里有中国地图的印象,但是不能画出来。至于这一点,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绘画技能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逐步感受到美的存在与表达,启迪学生去创造美和发现美。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不仅仅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本身有重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很大利处的。教师只有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拓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美育欣赏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君兰、徐宝芳.中学地理美育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0期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52

基础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了好奇,同时,地理本身也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十分感兴趣,尽管如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引起高度重视。

学生刚刚接触到地理学习时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同时随着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增加,也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下来,源源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教师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组织管理

新课改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不仅没有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降低,而且使教师肩负起更重要的教学责任,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通过有效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点。

对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可能很多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经验也不丰富,这就对教师发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角色提出了挑战。那么,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作用呢?1.积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科学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就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学习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提升管理理论水平。2.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管理经验。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总结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方法。3.不断反思、实践。为了掌握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反思,针对掌握的管理方法与技巧,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使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不同的知识点能够以更加有效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首先要对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反思哪些教学方法与哪些知识点的呈现更加吻合,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更加有效,进而使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越来越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在对学生进行与环境相关问题的讲解时,为了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展开有效讨论。在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的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求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有效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呢?本人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想要有效明确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体现。教师在对整个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安排的过程中,也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了明确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本人认为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针对学习中产生的疑惑,学生要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初中政治课程对于正在初步形成自身认识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等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政治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使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的责任心并付诸行动,是客观的,更是必然的。

一、初中政治教学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过程的主体,更多地放在了学生身上,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是个困难的问题,有的老师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主体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课本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就觉得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消化。另一种是完全地把课堂放给了学生,错误地理解了教学主体是学生的内容,没有正确地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使得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也没有得到锻炼。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初中政治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现阶段初中政治学习还是更多地以书本内容为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本内容的讲解上,没有更好地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没有正确发挥初中政治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只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没有其他更多的交流,老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及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缺乏交流使得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被打消,初中政治课程的有效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二、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是一切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整日陪伴在枯燥拗口的政治语句中,课程内容也是针对考试内容,把重点难点多读多背,是否理解与认知全凭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仅学习进度慢,学习效果还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多地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政治老师可以适当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于课下时间的合理利用,把课程内容中生涩难懂的语句揉碎,搭配具体事例,借助视频的形式,在课下布置给学生进行观看,并附带问题或者小游戏性质的测验,对学生进行考察。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预习效果,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种教学方式并设,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往往较为空洞的知识内容更难以被学生理解,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正确的做学生在政治学习课程中的引导者。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开设情境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独特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将静态的课本知识动态化,初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开设情境,无论是通过语言描述实际例子,还是分小组进行事例扮演等,要将书本知识将情境结合,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想象空间,提升了学习兴趣等。信息时代的发展,也给政治教学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给政治教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等,更好的展示政治教学内容,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种教学形式共同开展,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注重交流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无法脱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时下热点,无论是英国拖欧美国大选这样的国际政治新闻还是雾霾强势、动物保护加强这样的生态环境新闻,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借助教学目标的框架,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交流。有效的初中政治教学需要有老师与学生积极的交流,通过交流来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初中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设立评价机制,将发言积极性作为参考标准之一,鼓励学生的表达,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表达观点进行修改。老师要善于对时机进行掌握,给学生的成果与收获的展示以充分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政治教学课程内容的交流讨论中来,创设一个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有效地提升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要求把教学主体放在了学生身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做一个正确政治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形式上不断丰富,积极创设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结合时下热闻;在教学态度上,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多种方式并存,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开放,2011(12):168.

[2]郭燕,郑重.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07-109.

[3]眭海华.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2):184-185.

[4]饶伟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1):20.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农民并不是只局限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多数人会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工进城后如果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鉴于地理学科目前的处境和地位,针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探索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地理教学积极性。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初中地理尚未纳入升学考试范畴,只局限于结业考试,其考试的组织方式和考试结果,均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理学科专业教师较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设现状看,除了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外,学科课时的多少及各年级课程开设情况往往决定该学科地位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周课时少、只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初三基本不涉及地理课,地理课程专业教师极少,多由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还成为领导附带上课的理由,个别学校由体育教师或者后勤人员担任地理教学,加之学校根本不将地理学科列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地理课经常被其它学科挤占,失去了地理课应有的地位。

二是社会及家长对地理课程认识缺乏长远意识。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被认为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也不重视,只关注子女升学科目的学习,认为只要升学考试科目抓好就能考出高分、考入名校,学不学地理无所谓。

三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导向。学生超负荷运转,升学压力太大,无暇顾及地理学习,地理课堂常出现一张张疲惫的脸,对地理学习失去激情,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或者完成其它学科作业的场所。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即便是主科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地理成绩也都不理想。

2.地理学科基础设施及资料不足

地理学科特点对学校基础设施要求高,要求学校应该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天象馆、地理园、地理实验室以及地球仪、地形标本、图片、投影、幻灯机、录像和多媒体等设施设备及地理挂图、地理参考资料等。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具备,教师教学只有地理教材和少量的辅助教学资料。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备设施和辅助资料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很难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缺乏必备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书籍,校内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校本教研无法开展,校本课程研发成为空谈,这样的教学现状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地理课。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观念陈旧

新课标教材结构与以往地理教材相比,文字叙述减少,图文、表格、活动增加,教材体系和结构均变化,大量地理知识是以活动探究或者阅读材料等方式呈现,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难度。

目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性弱注定教师无法正确处理教材,难以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设计。他们对现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甚少,根本谈不上用课程标准去解读教材;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材文本知识的解读,教学方法生硬、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于照本宣科,对内容处理粗糙,甚至只将考试重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回去背诵或者组织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练习,而忽略教材内容中活动与阅读材料教学。一节课基本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与学生互动与沟通交流,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其个性化发展。

二、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对策

1.提升地理学科社会地位

要改变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必须从多层面、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敦促学校开齐学科课程、开足地理课时,并定期对学校地理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地理课程能正常实施。其次,调整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资源。一是从高校选拔一批地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地理教师队伍;二是从学校其它学科富余的教师中选拔一批,请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解决地理教师师资不足问题。稳定地理教师队伍,防止出现把地理课作为其他教师课时不足的补充方式。最后,改变目前升学考试现状,把地理课纳入升学考试范围,提高地理学科地位,从而保证地理教学正常有效进行。

2.整合地理课堂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即是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地理教学资源,并购置地理教学必备设备,如教学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电脑、幻灯机、各种模型、化石标本、地理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辅资料等,让地理课能合理使用相应设备,对教师正常开展地理教学提供必要帮助。学校还可以鼓励地理教师研制教学工具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研发校本课程,将学校教学资源最大化,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农村中学直接与大自然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素材丰富,为地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空间,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编制各类校本教材,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3.重视地理教师专业培训

鼓励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学校应加强地理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如地理教研活动多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和展示课的观摩学习以及抓好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学校定期派遣地理教师参加区、市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地理学科专业培训以及国家层面的地理学科学术研究活动,可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极好的成长平台。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着力改变对地理课不重视的局面,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添置必备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局面,着力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地理教师教学积极性,还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保证地理学科教学秩序,以促进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更好到达。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

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喜忧同伴,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如我在平时讲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实际教学,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初中学生

【分类号】G633.7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物理学科中大量的科学知识需要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放异彩。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问题。

(一)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结合物理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问题,不利于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不断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富含众多科学原理与知识的学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为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探究绽放异彩。

(一)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旨在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初中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欲望。

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中的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交流,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相互研讨[3]。讨论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一种互动互助、集思广益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达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真正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等方式,将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以“机械功与机械能”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提问学生“一名学生在踢足球,他离脚后飞出10米远,足球飞出10米的过程中,人有没有做功呢?”等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式,交互交流获得答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得出“人不做功”的结论,并明确“足球是由于惯性而飞出”等原因。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探究、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等方式,提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4]。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磁铁”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针对“怎样连入电路”、“怎样使用电路”等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并通过思考写出解决的方式。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其原理m行分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到黑板上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其他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对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5]。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营造平等、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其次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简单电路》这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将3到4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需要相互探究、共同探讨,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需要走到学生身边倾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当给与学生鼓励,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通过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初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物理课堂学习体验,改善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问题,营造良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4,20(01):38-40.

[2]吴汝坑.初中物理“兵教兵”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46(32):50-51.

初一地理课程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18

数学课程在整个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对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数学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素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初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并不理想。所以如何进一步改进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便成为该门课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学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的教学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对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充分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过程,还要对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细致有效的设计和安排,提升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获得更多的数学课程学习收获,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实现初中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使初中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原则,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

可以说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推行有效性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以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作为先导,转变自身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打开新的教学局面。那么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现有课程教学问题,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向初中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设对于课程教学所具有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向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往往习惯于采取直入正题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铺陈和灌输,而很少向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但是s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精力集中程度以及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水平,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的学习精力涣散,学习热情不高,课程投入和参与程度较低,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改进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向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营造,使学生能够被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感染和影响,集中数学课程学习精力,在教学情境中抓住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更好的融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氛围之中,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法,利用提出数学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改进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问题和学习质量。教师在运用数学问题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应该从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实际以及课程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而全面的研读和整合,找出其中适合学生进行回答和研究的问题,并且对问题提出的形式、问题的数量和提出问题的频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提升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探究,重视对于学生数学课程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考试中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常常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忽略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挖掘和探究,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对各种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进行自主的总结和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扭转自身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惯有的权威性地位,由课程的主导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探究和推理,不仅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问题答案,更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