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常识知识大全十篇医学常识知识大全十篇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5:30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1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平均为α=0.05,在数据录入计算机的过程中,采用准备双录入实时校验功能,以保证录入质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两位工作人员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出现差异及时核对。

结果

参加本次培训的医学生共有161人,发放问卷161份,收回问卷161份,且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生64名,女生97名;临床医学专业126名,医学影像学专业35名。调查中,有124名(77.02%)医学生认为了解和熟悉相关医学法律知识及医疗安全知识非常有必要,仅有23名(14.28%)医学生经常了解医学法律和医疗安全知识,38名(23.61%)医学生经常了解一些医疗纠纷案例。35.40%的医学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72.67%的医学生认为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绝大多数(96.27%)的医学生认为通过细致、耐心的服务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98.76%的医学生认为通过本次培训自己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两个专业之间统计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2

[关键词]设备科;定期培训;医护人员;设备应用知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7(c)-0218-02

医疗设备是临床中应用率很高的器械,其对于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熟练的应用技术及其他相关知识,不仅对于医护人员的顺利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且对于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和应用时限状况也有明显的影响[1-2]。另外,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知识需求程度也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而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3]。本文中笔者就设备科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应用知识培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6月对本院90名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的45名医护人员中,男性26名,女性19名,年龄22~47岁,平均(32.3±4.7)岁,工作年限1.5~23.0年,平均(10.2±2.3)年,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4名,本科18名,硕士及以上5名。观察组的45名医护人员中,男性25名,女性20名,年龄22~46岁,平均(32.5±4.6)岁,工作年限1.5~22.5年,平均(10.1±2.5)年,文化程度:中专9名,大专14名,本科18名,硕士及以上4名。两组医护人员的性别比、年龄、工作年限及文化程度构成比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的45名医护人员每年进行常规的设备运用及其他知识培训,对于新进的医疗设备给予一定的应用知识的培训,而对于医护人员的疑问也给予解答。观察组的45名医护人员则根据医护人员的需求进行定期强化培训,首先对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培训知识内容进行方向和内容的制定,然后结合以往培训知识的经验进行补充,再进行强化培训,另外,对于每次培训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在下次培训内容和方式中进行改进,另外知识培训的频率也应该进一步提升,以期充分满足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后将两组人员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故障排除知识及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1.3评价标准

(1)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及故障排除知识的考核均采用调查问卷评分的方式进行,分别采用3份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及故障排除知识的问卷进行考核评分,问卷涉及相关方面全面及细节方面的知识,问卷评分范围为0~100分,并且以总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60~84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较差。(2)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也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如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得到完善满足为很好,得到部分满足为一般,未得到满足为较差。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两组医护人员的性别比、文化程度构成比及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故障排除知识、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评估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两组医护人员的年龄及工作年限均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软件包为SpSS16.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故障排除知识比较

干预前两组医护人员设备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故障排除知识掌握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分析见表1。

2.2两组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

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满足程度很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分析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医疗器械及相关技术也不断发展完善,医院不断增加新的医疗设备,而医护人员作为其中大多数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者,对于医疗设备应用知识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而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到其在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顺利性,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应用年限及应用效果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医护人员的医疗设备知识的培训不可忽视[4]。较多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知识的培训仅仅局限于会基础的应用,而对于维护及故障排除等多方面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仅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也使其对微小故障了解不足,造成对治疗、诊断及护理的不良影响[5-6]。

本文中笔者就设备科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应用知识培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设备科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应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与传统的知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医护人员在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操作知识、安全隐患知识及故障排除知识的改善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于培训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得到改善,而这对于提升医疗设备的全面应用效果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对于诊断治疗及护理顺利进行的作用也非常明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设备科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设备应用知识的强化培训,以满足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并且对于医疗设备发挥其全面的作用也有着积极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碧涛,王官,杨志刚,等.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知识考核实施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7):119-120.

[2]郭月琼,许俐文,熊欢.手术室医护人员对设备性手术器械安全使用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0):16-18.

[3]王凯.医护人员使用医疗设备的误区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685-1686.

[4]malkinR,Keanea.evidence-basedapproachtothemaintenanceoflaboratoryandmedicalequipmentinresource-poorsettings[J].medicalandBiologicalengineeringandComputing,2010,48(7):721-726.

[5]王碧涛,王官,杨志刚,等.开展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考核的原因及目的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5):119-120.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3

郑州颐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郑州450047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模式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常规培训模式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时造成的弊端,采用多元化模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考试成绩由(70.3816.64)分提高到(90.9510.18)分(t=19.74,p<0.05);2013年8月—12月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率:χ2=27.46,p<0.05,正确率:χ2=19.09,p<0.05);2013年12月医院感染率相比2013年7月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关键词]多元化模式;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a)-0057-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手段之一,也是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采用多元化模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对象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根据我院不同岗位人员工作特点及实际工作需求,采取多元化模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象为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医师及监控护士374人,新进护理人员281人,后勤相关管理人员、保洁人员177人,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技师26人,合计858人。

2方法

2.1常规培训模式

2.1.1常规培训模式现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常规模式为,通知医院所有人员在同一时间内集中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训后发放试卷到科室答题,答完试卷后统一上交,测评培训效果。

2.1.2常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因为医院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存在有三班制连续工作的特点,集中在同一时段授课,无法做到医院感染知识全员覆盖;并且,医院感染知识存在有多学科专业的特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培训,不能全面深入的将各专业所需相关知识较好的传达到各个学科,不利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而且课后进行考核,所测评的成绩与日常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出入,真实性欠佳;另外,随着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常规培训模式无法及时将新知识传达到临床科室,不能为工作提供最新、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2多元化培训模式

针对常规培训模式的弊端,结合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运用不同学习形式和考试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地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2.1运用不同的学习形式和考试方法进行培训

①采用培训前播放医院感染知识宣传片的方法加强培训:为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在培训前播放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片,暨活跃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医院感染知识面。

②采取整合案例的模式[3]进行培训:通过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利用循证医学,分析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增强责任心。同时,帮助其学会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感染控制技术到工作实践中,既调动了工作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医院感染教学质量,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培训效果显著,质量较高。

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培训:对于日常工作中发现存在知识欠缺的问题,每次在现场进行培训后,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将所缺乏的知识汇总整理,在医院局域网上公布,使全院各科室均能够引起重视,掌握相关知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④全员培训与小范围培训相结合:除集体培训之外,依据日常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到相关科室进行小范围的现场培训。利用短暂的时间,简明扼要将需要掌握的内容给予解析,并模拟操作,为临床科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⑤通过发放医院感染管理实用手册进行培训:由于医院规模较大,为方便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同时起到全员覆盖的效果,制作并发放医院感染管理实用手册,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手册内容涵盖有医院感染基本、常用及重要的法律、法规、文件、标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露处理,手卫生,防护用品的使用等,并配有插图,重要且实用,能够有效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求。

⑥培训前后进行现场考核:在培训前后采用相同内容的试卷进行考核,题型均采用多选题,并且培训中授课内容涵盖考试内容,可增加学习人员注意力,有效促进学习,提高培训效果。

⑦对培训效果进行持续改进:依据培训后测评结果,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通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现场补考,保证培训效果。另外,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内容,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随机提问,现场教学,并跟踪督导,直至掌握。并且,考核的具体内容分时间段制定,随着提问知识的掌握情况即时更新调整,以督促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学习医院感染知识。

2.2.2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培训

①加强对组织领导的培训[2]: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的作用,利用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机会对医院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得到有力支持,使全院上下一盘棋,有效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从而保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②针对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培训:对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师及护士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培训,使科室监控小组成员首先正确掌握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相关技术指南、标准,自觉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贯穿于医疗活动始终,然后带动全科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科室整体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③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使其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能够了解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病例如何上报、职业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等,从而正确实施各项防控措施,顺利进行工作。

④分阶段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批次培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医院的各个部门都必须为降低患者以及自身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而通力合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各级各类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保洁等分批次进行培训,使不同岗位人群能够快捷有效地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自觉性,并有效落实于工作当中。

⑤分类别对重点科室与普通科室进行培训:按照不同科室的工作要求,制作具有不同工作重点内容的课件,分别进行培训。培训时依据专科特点,提出应掌握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创建讨论源,使参加培训人员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从而带出一系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临床技巧,然后分析解决问题,方便不同专业科室理解、掌握本专业知识,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教学效果也更加持久。

3结果

3.1培训后考试成绩显著提高

例如,对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前回收试卷280份,培训后回收试卷281份,培训后考试成绩由(70.3816.64)分提高到(90.9510.18)分(t=19.74,p<0.05)。

3.2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不断提高

在多元化模式的培训过程中,我院各科室2013年8月至12月的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从率:χ2=27.46,p<0.05,正确率:χ2=19.09,p<0.05)。如表1所示。

3.3医院感染发病率不断下降

通过6个月的多元化模式培训,我院2013年7月和12月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2013年12月医院感染率相比2013年7月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如表2所示。

4结语

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依据工作人员不同工作性质,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元化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内容制作培训课件,在不影响临床科室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既达到了培训效果,又提高了全体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通过多元化模式进行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培训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也逐渐提高,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既能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使其灵活、牢靠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实施医院感染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又能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

参考文献]

[1]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KirKpatrick评估模型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2):101-108.

[2]苗亮,乔虹,闫素珍.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50-1852.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4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渐增多。频发的医疗纠纷不仅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无形中造成了医患之间的隔阂,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目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认真研究医疗纠纷处理困难的成因与防范措施,寻求医疗纠纷最佳的解决途径,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是当前医疗卫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医疗纠纷的概念及分类

医疗纠纷一般泛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治疗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患方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司法机关控告或提讼,要求追究责任、赔偿损失所发生的纠纷。

医疗纠纷根据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无过失而分为两大类,即医疗过失性纠纷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医疗过失性纠纷,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构成原因比较复杂,解释、处理工作极为困难,严重干扰科室、院领导的正常工作,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扩散影响而成为不稳定的因素[1]。

2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2.1医方原因:医疗纠纷中的医方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医护人员素质、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诊疗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执行医疗规章制度不到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因工作中出现差错酿成纠纷;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水平不过关,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认识不足,出现漏诊、误诊等诊疗失误,甚至因严重不良后果,引起纠纷;病历文书书写不及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方常对补记的病历书写部分不予承认,认为院方篡改病历。在医疗活动中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不详细,病历书写不实事求是,凭空臆造病历,或受患者所托对其病史进行隐瞒或涂改,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服务过程中存在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同情心,与病人谈话语言生硬,解释病情过于简单,对病人主诉和家属反映表现出不重视、不耐烦,使病人或家属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在医疗纠纷发生早期由于解释工作不到位、态度粗暴,造成医疗矛盾进一步爆发;部分医护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知情权重视不足,未向患者将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告知,未尽到告知职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诊疗过程有疑惑,最后酿成医疗纠纷[3]。

2.2患方(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的原因: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普法教育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且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但医院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结果差于预期,病人就产生不满情绪,极易导致医疗投诉。有些患者或家属出于经济补偿心理,想借助医疗纠纷带来经济效益[3]。甚至一些病人或家属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用极端方式转发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如以棍棒相加,冲击医院、扰乱医疗工作秩序,欧打、辱骂医务人员,由此引发群体性恶性事件和暴力案件,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4];此外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偏听了患方的一面之辞,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出现片面报道,使医疗服务市场导向失衡。

3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与医院的各项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医院的一切医护行为严格按照正规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运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找出医疗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限期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新分配毕业生的岗前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3.2强化业务技术培训,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三基训练”,举办医疗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坚持全科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误诊病例举行讨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讲座,切实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因医疗水平不过关造成的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防范医疗缺陷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建全了接诊、三级检诊、大查房、会诊、病案讨论等规章制度,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发生率。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因病案书写质量不佳引发的医疗纠纷。新分配来的医师和进修医师等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和熟练应用病案书写的规范,要认真及时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各项资料,重点要突出,条理清晰,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病案资料。同时还要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如主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合理用药,病程记录能反映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坚决杜绝对病例进行涂改、捏造[5]。

3.3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医患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同时,应将患者的病情、诊疗措施、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站在患方立场思考,用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医护人员还应当在服务质量、态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讲究沟通的艺术性,仔细诊治患者,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文明行医,廉洁行医。

3.4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掌握各种纠纷、治安案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或者发现医疗隐患或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的不断扩大。对于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损坏公物、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保卫部门要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同不法份子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总之,医疗纠纷原因较为复杂,预防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是医院不可回避的责任。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落实,真正建立起医院治医疗纠纷处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瑞菊.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82-183

[2]许芳.加强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4-225

[3]王军.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特点与防范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1,9(3):20-22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5

关键词:全科医生;糖尿病;社区防治

1全科医生的概念

全科医生(GeneralDoctor)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1]。美国家庭医疗学会(aaSp)称其为"家庭医生(FamilyDoctor)",并给出了如下定义:接受过家庭医疗这一范围较为宽广的医学教育培训的医生。通常情况下,全科医生是以门诊的形式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等进行诊治,而社区全科医生还有上门服务的特点。社区全科医生除了可以为社区人群组织专家会诊、协调转诊和体检等,还可对社区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人员的健康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的情况相比较,我国还相当缺乏全科医生。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人口保健和医护照顾等问题,更加大了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医疗队伍,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因血液中葡萄糖过多堆积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Yang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已接近1.5亿,患病率已达9.7%,中国已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和较好的治疗,有数据显示,只有12%的患者能得到较好的治疗[3]。

糖尿病一直是社区防治工作的重点。人们生活习惯的难以改变,使得糖尿病预报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应重视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了全科医生的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曹静等[4]通过对65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证明了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并发症、致残率的高效性和在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李苑红[5]通过对接受全科医生系统管理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3如何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社区防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全科医生的作用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呢?

3.1重视改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通常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全科医生将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对患者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患者不断强化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让他们逐步改变不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防治目的[6]。当然,这样也就对全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糖尿病方面的病理知识,还要了解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

3.2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素质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使得糖尿病的极难诊断。梁万年[3]的研究表明只有30%的患者能被诊断出,其余70%患者则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李哲等[7]通过对48名全科医生的测试,认为他们对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掌握还有欠缺。程然等[8]通过对117名在职全科医生的糖尿病诊断知识问卷结果分析,发现对糖尿病诊断认知优秀的全科医生仅占总人数的2.56%,良好的为5.13%,一般的为13.68%,而差的则多达78.63%,这些数据说明了全科医生糖尿病诊断认知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全科医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3.3应对全科医生进行定期测评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肩负着预报和控制的重任,不仅能向患者讲授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还能引导和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得患者有效地改善身体机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然而,如果全科医生自身对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就无法向患者做清晰的说明,也就无法达到上述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定期测评来督促全科医生不断学习,从而更全面了解和掌握糖尿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参考文献:

[1]胡娟.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社区防治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25):27-28.

[2]Yangw,LuJ,wengJ,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0,362(12):1090-1101.

[3]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7.

[4]曹静,徐崇凯,顾芙蓉,等.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0(17):113-114.

[5]李苑红.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探讨[J].吉林医学,2013(25):5216-5217.

[6]李桂雪,刘惠敏,张凤华,等.如何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0(03):221-223.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6

【关键词】安全教育;供应室;工作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14-01

如今人们常常会说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解毒中心”,意思就是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和供应各种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场所,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有着密切联系。医院的所有使用过的可回收器械必须经过供应室的专业的去污.清洁.消毒,才能再次使用。由此可见供应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供应室是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而且相关的大型设备较多,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自我防护,将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所以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与医院的医疗安全和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是戚戚相关的。因此,如何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已成为供应室工作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1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意识缺乏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科室的“安全意识问题”可以为三类

1.1知识严重缺乏,如新进人员,或做协助工作的护工,由于相关知识不足,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对新的环境没有积极去适应,对新的设备、新的系统没有用心学习,往往凭以前积累的经验去做,难免出错。所谓无知者无畏;。对"安全"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做好安全就是保护自己。

1.2掌握相关知识,但工作中不重视或忽视。思想松弛,责任性差,思想麻痹,过分相信目前的保护设施及自身的工作能力,对安全措施没有进行细致的检查;

1.3存在侥幸心理,缺乏慎独精神。习惯性违章、、不负责任等因素长期在职工身边存在,稍不留意就会被其所害。习惯性违章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按规程要求去做,总认为以前也这样做了,不也没出事吗。

2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关整改措施,对科室工作进行环节管理。

2.1抓好安全培训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培训制度,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新上岗员工一律得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岗位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要组织好岗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确保在生产中安全运行。每年定期举办各类安全知识培训及演练,不断更新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事故的防范及应急处理能力。培训的工作内容包括:基本的安全知识.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使职工的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演变为"我要安全"。要培养职工的大局意识,除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个人工作中的安全外,同时去关心整个科室工作的安全生产,发现违章时以主人翁的精神去纠正不规范的行为。

2.2制定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平时做好安全管理,确实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与生产出现矛盾时,要坚决执行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安全考核机制,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考核,考核时要做到深入、细致、全面,考核的结果要与企业和个人的先进评比、经济利益挂钩。不断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违章。使职工做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将一切影响安全的不良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安全生产。

2.3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强化护士素质教育是确保工作质量前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接受新的知识,只有业务水平提高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而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大多是知识贫乏的人。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可以使大家增强法制观念,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办事;学习专业法规可以使大家知道专业要求,明确如何正确操作;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及设备操作说明,就能够掌握操作规程,熟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学习安全基础常识,可以使大家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经常查找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时时事事都有所警觉,保持良好的安全心态。

2.4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安全教育。根据不同人员、不同岗位,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即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又要抓好突发事故的教育,尤其是抓好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经常查找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时时事事都有所警觉,保持良好的安全心态。

2.5不定期的检查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设施完好情况,安全常识掌握情况。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抓住不放,查明原因,分析危害,追究责任,及时整改。尤其是倾向性问题苗头和易发、频发事故,要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根除,对整改情况要进行检查,整改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工作,以提高工作质量。

3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结合临床需要和医学的新进展,不断的更新安全管理方法,学习相关知识,以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安全,供应室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严格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的安全质量,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医院工作的健康发展。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7

【关键词】蒙医妇科护理;带教方法;安全意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2-02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安全意识地培养对医学界的重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我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妇科护理带教工作,自从2007年以来,在众多各科室护理带教中,蒙医妇科优先把安全意识贯穿在护理实习过程,培养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改革思路,值得探索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融合护患关系的保障,也逐渐地开创出教学上的新纪元。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一、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还要培养学生安全护理习惯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能保障学生的自身安全呢?笔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了蒙医妇科临床护理带教的问题,也就是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现汇报如下:

1科学的带教方法

1.1系统的岗前培训和注意事项的理解[1]

医院护理部对蒙医妇科护理生进行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的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蒙医妇科护生的对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入科室的第一天开始,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对护生集中进行入科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劳动纪律及科室专业特点,蒙医妇科管道常规护理及引流液的处理;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不能随意单独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制度,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以免在无意中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和身体上折磨;结合实际典型事例,进行实际操作和强化护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对安全护理的坚定信念和正确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习惯的养成。

1.2加强“一对一”带教模式的推广

蒙医妇科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分配,一名带教老师只能带一名学生,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把以人为本的护理安全理念贯穿始终,严格带教管理,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选择合适的施教病人,在护生实习操作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差错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2]。

1.3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和细节处理的方法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的最终方向[2],带教不但要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各种沟通能力

1.3.1注意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3.2工作中擅长委婉语言表达

在日常医疗工作当中,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如一些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一些护生和患者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会导致病人出现较大的情绪变化;患者对护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带教老师,帮助解决,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1.4实际讲座-实践操作结合的讲座模式

蒙医妇科每周安排一次集中授课,包括内容有蒙医妇科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把有关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贯穿在课间中;定期召开护生座谈会,了解护生的工作、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对带教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给予指导、心理疏导和改进和反馈,使护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快乐地工作和学习。

1.5强化标准预防与职业操守的准则

在蒙医妇科护理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经常召集护生,展开以安全意识为中心的讨论,如护生在给病人拔静脉针时,不小心被针头刺破了手指,要及时正确处理局部伤口,然后查看该病人输血四项,如果没有传染病,要给予安慰和帮助,随即给护生们强化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蒙医妇科护生对患者全心全意服务当去。

1.6换位演示-思考教学法[3]

在蒙医妇科实习期间,组织护生开展多次次“假如我是病人活动”,让护生扮演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体验被人照顾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激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培养职业情感,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7增加模拟练习,谨慎操作

在模拟操作当中,注意关爱对危重病人、躁动不安病人和带管病人的护理,做好安全防护及实际操作,如床挡、约束带、腕带的使用,各种管道标识,预防坠床和管路滑脱等温馨提示卡的使用等,强化护生的安全意识。

2小结与展望

总之蒙医护理是蒙医学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通过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带教法和蒙医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蒙医蒙医妇科护理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及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上来,让他们在“安全意识”中“意识安全”,护生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4]。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蒙医护理学的兴趣爱好,更可以提高蒙医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达到学生蒙医护理的临床带教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提高及蒙医传统医学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也能病人的安全得到了很好保障,还保障了护生在工作中自身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品芬,沈燕.目标教学在普蒙医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8,20(1):223.

[2]张银穗,王明俐,张鑫.蒙医妇科护理带教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96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8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和加速进展,却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据2012年北京地区体检统计社区居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1],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已跻身全球第5位,在常见疾病中位于第7位[2],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3],造成因病致贫致残,危害着广大民众身体健康,降低了中老年人生存质量;患者随着出院时间延长完全遵医行为越差[4],所以社区医院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干预工作已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护士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高危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率提高,改变既往生活陋习,具有健康行为,预防骨折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现阐述如下。

存在的问题

患者知识欠缺、遵医率不理想;社区护士知识老化,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医护患沟通不畅和协调能力是日常工作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

患者的知识欠缺,遵医率不理想: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高龄、认知能力下降对疾病认识不够,有些患者甚至认为驼背、身高缩矮、腰腿酸痛等是人到老年后的自然现象,并非疾病,不重视;由于骨质疏松症状的缓慢出现,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机体功能差、营养缺乏、肌力减退一旦发生骨折经受身体和精神痛苦折磨,又极易使患者产生懈怠情绪;另有一部分患者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遵医率较不理想。

社区护士知识老化和缺乏:社区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临床诊疗进展有较大差距,对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骨密度的意思,饮食中营养素供给比例及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严重后果及流行病学意义等没有完全掌握。医护知识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仍以课堂应试教育,没有联系临床实际。护士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脱离和不符合社区患者的需求,并且面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仅能作简单的解答,甚至文不对题;有些疾病相关知识不如老患者掌握的详细。

社区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节省,效率最高的手段[5]。社区护士在面对不同年龄层次、民族、文化水平的患者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均略显不足,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着不自信,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其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亟待提高。社区居民在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运动处方、戒烟限酒、减肥等健康教育时个别不配合,对护士的工作不重视、欠尊重、缺信任。

社区护士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待改善:社区医护患沟通不畅,护士对各个年龄层次、文化水平、民族的患者不能灵活应用沟通技巧,不能充分体现对患者文化与宗教的尊重,社区居民采集信息与传播知识不顺畅,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在争取广大社会支持方面特别是单位领导的支持时,协调能力欠佳,开展健康讲座和社区康体活动困难。

解决对策

强化社区护理干预,提高遵医率:骨质疏松症患者及社区高危人群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往往在家自己实施,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助。社区护理干预中要注重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疾病的严重危害,认识到患病与生活行为相关,如缺少运动、肥胖尤其是饮食结构有关。如能遵从医嘱服药,执行合理饮食控制、科学地运动或改变生活方式等医嘱,才可有效控制疾病,有质量的、幸福的度过晚年。社区护士主动上门送医送药,入户传播骨质疏松症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预防常识。要在社区内开展健康讲座,最大限度地普及防病治病知识,帮助患病个体及高危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改变既往生活陋习,具有健康行为,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率得到改善;提升了对社区医院信任度。

社区护士加强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作为健康宣教者,社区护士除掌握疾病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预防医学、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等方面,并不断加强业余学习,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指导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调节饮食营养、指导康复锻炼、进行心理咨询等,满足社区民众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及保健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要在社区内最大限度地普及骨质疏松症知识,贯彻“三级预防”方针,帮助患病个体及高危群体树立健康观念。

社区护士提升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社区工作要求社区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话语和亲切的微笑面容接待病患,创造愉悦、安全、可信赖的氛围,中老年居民对护士的举止、言行和服务态度极为重视。社区护士常常处于相对独立的、护患面对面的工作状态,经常遇到紧急事件,要培养面对各种突况临危不惧,具备一定应变的能力,对潜在的问题有预见性,保持稳定的情绪,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措施。

掌握沟通技巧:社区护士对社区高危人群、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时经常动员健康教育对象共同参与,要课前充分准备;针对不同年龄、病种、民族、文化和智力水平,交流时注意提问方式和语气,沟通中学会倾听,配合有效的肢体语言;注重反复性,要与社区居委会、单位离退办、老年大学等紧密合作,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取得社区居民的好感和信任。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改善医护患之间关系,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地位,从而让对方从心理上接纳,使社区护士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前在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社区医疗得到重视和加强,但社区护理体系仍需健全,通过对社区护士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实施中所的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探索对策并将改进措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有强化职业岗位培训、医学继续教育、护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访谈技巧训练,不断提高社区护士的能力培养、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患者和高危人群增加卫生知识,改变不利生活行为,保证社区护理干预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193-195.

2薛延.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流行趋势与研究方向[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299.

3刘忠厚.刘忠厚谈骨质疏松症[L].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在医学生中招收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医学信息学教育相当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块: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数据库技术课程则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了解一种数据库编程语言。信息检索课程在于使学生熟悉重要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已有医学信息的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没有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3]。从各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信息学课程中,可以发现,针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的信息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4]。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信息学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见习时期。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理解,同时,正在进行临床见习,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也有一定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应该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应该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能够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目,便于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篇10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1】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2】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3】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4】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