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十篇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十篇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6:36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1

[关键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检验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20世纪末数理科学在生物学领域广泛渗透,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逢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分子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学的固定技术,将生物识别元件(酶、抗体、抗原、蛋白、核酸、受体、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组织等)固定在换能器上,当待测物与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换能器将所产生的反应结果转变为可以输出、检测的电信号和光信号等,以此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

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的病人很有帮助。

Skladal等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实时监测其Dna的结构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完成整个监测过程仅需10min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petricoin等用压电传感器研究了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几种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研发出可快速检验血清中opG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Dro-sten等报道了检测神经递质的酶电报,将电极放置在神经肌肉接点附近可实时测定并记录邻近的神经元去极化后所释放的递质谷氨酸。

2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加深,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微量、快速、准确、全面的要求。

所谓的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通常支持物上的一个点代表一种分子探针),并与标记的样品杂交或反应,通过自动化仪器检测杂交或反应信号的强度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

在检测病原菌方面,由于大部分细菌、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已完成,将许多代表每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1张芯片。通过反转录可检测标本中的有无病原体基因的表达及表达的情况,以判断病人感染病原及感染的进程、宿主的反应。由于p53抑癌基因在多数肿瘤中均发生突变,因此其是重要的肿瘤诊断靶基因。

nam等人将硅基质上合成的寡核苷酸芯片用于血清样品中的丙型肝炎病毒分型。3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以抗体为基础的技术尤其重要。免疫分析加上磁性修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异生质(如药物、致癌物等)的检测。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到纳米磁球表面,并以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染料或化学发光物质为基础所产生的检测与传统微量滴定板技术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

VanHelden等将抗体连接的纳米磁性微球与高效率、快速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相结合的自动检测系统,则成功地用于血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和HiV-2)抗体的检测。另外,用于人胰岛素检测的全自动夹心法免疫测定技术也已建立,其中亦用到抗体、蛋白纳米磁性微粒复合物和碱性磷酸酶标记二抗。

4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当前有关分子蛋白质组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喜人,但一大部分结论是众说纷纭、甚至是互相矛盾。一些经典的肿瘤标志物却无法在当前以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中体现出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SeLDi-toF-mS技术自身的限制性,包括敏感性、重复性以及使用当前设备对每个峰值蛋白确认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实验设计及对照组选择是否恰当,某个蛋白组模式反映的是肿瘤的特异性,还是炎症反应,或是代谢紊乱等无法定论;另一方面是不同实验室结果可比性、标本处理过程的差异无法探究。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SeLDi-toF-mS技术在检验医学中才能发挥革命性作用。

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发展中的趋势

检验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趋势有二:一是定量pCR;二是pCR的全自动化,如应用扩增与检测于一体的一次性试验卡,可较好地解决pCR污染问题。除pCR以外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如连接酶反应(LCR),链置换扩增系统(SDa),转录扩增系统(taS),自限序列扩增系统(3SR),QB复制酶扩增系统等技术也将由科研进入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卫生部颁发的pCR实验室管理办法对pCR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解决pCR交叉污染问题,从标本制备到检测的全封闭系统及相应的自动化仪器已在国内逐步普及。

结语:通过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证明,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两门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其实有着莫大的联系。二者如果能很好的结合运用,将会为医学与生物学带来许多好处,并且可以相互发展,相互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莲芬.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6)

[2]张学艳,王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07)

[3]王海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1(06)

[4]宫春勇.浅谈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J].华北国防医药.2010(S1)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2

一、检验医学的涵盖内容和扩展更加广泛

医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疾病的发现和治愈几率。在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检验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院诊断主要凭借观察法和手工检验,这种效率低、错误率高的检验方法,不仅会带来大量的误诊事件,还不能及时的发现病理和病灶。检验医学的发展,使医院医学诊断从人工操作和观察时代步入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医疗检验设备,运用医用化学和医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的医疗工作者能够更为直观的对人的内分泌系统、血循环系统、腹内脏器的状态进行准确判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量化疾病的轻重程度,从而采取更为有效的,对人体伤害更小的治疗方法,治愈疾病。现如今,检验医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检验手段还是试剂指示的准确性都大幅度提高。检验医学的已经从单纯的临床医学辅助手段,成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单独学科,甚至对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涵盖内容的不断扩展,已经成为推动临床医学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二、检验医学己发展成一门学科

1、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

检验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病理学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的检验医学,不仅更为准确和高效的应用于血、尿、便等三大常规检验,而且其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的不断完善,使得检验医学在应用中更注重整体协作。人的生理机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诸如各器官、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旦人体内某一器官和系统出现问题,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使得人体的其他脏器和系统偏离正常的工作状态。这种变化,正是检验医学发挥作用的关键,现代的检验医学通过对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和不同方法的数据采集,能够比较完整的反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从而帮助人们分析患者患病的程度,并更为有效的选择治疗策略。如果在系统性检验中,某一个检验环节出现误差和错误,将会使病理学分析结果出现变化,从而导致误诊或错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因而,现代检验医学相比于其他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提高整体协作质量,也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的关键。

2、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

检验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纵观检验医学的发展进程,其飞跃性质的进步,往往是由于某学科技术发展的应用。例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检验医学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分子生物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使检验医学不仅能够应用于病理学分析,还扩展到了诊断效果的评价、治疗效果的评价、痊愈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等。

3、自动化的融入使检验更迅速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由于检验医学对先进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使得自动化技术在检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其学科划分已经不再明显,综合、大型医学检验设备的使用,使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对某一标本的分析,得到更多相关的信息和内容。这不仅降低了检验医学的临床应用成本,还使得检验医学成为对病理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学科。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医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三、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角色的转换

现如今,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的检验医学,不仅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还贯穿于诊断、治疗、治疗后评估、疗法分析、病理分析的治疗工作全过程中。检验医学从临床的辅助手段,成为决定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并成为医学开展医学研究的基础手段,为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1S015189文件的作用

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

3、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

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为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的检验医学,已然成为医疗单位不可或缺的技术。其作为临床医学辅助手段的地位已经转变,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甚至影响到临床医学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娜,杨娟.构建高素质检验医学队伍新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6)

[2]李艳.浅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07)

[3]刘少梅.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精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S6)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3

关键词:中职;医学检验;计算机;网络技术

1前言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职卫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发展,相关仪器操作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包括进行操作数据测量、对海量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等。网络技术运用还可以实现信息多元搜集、远程诊断、信息共享、软件运用等,极大地提升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分析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属于技术密集性专业,计算机逐渐介入医学检验专业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对计算机介入阶段展开分析比对中可以发现,计算机技术与医学检验专业成长形成高度契合,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初步介入阶段计算机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有一个清晰的成长过程。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问世不久,其应用范畴还比较狭窄,而医学实践运用还处于低级阶段。比较典型的是计算器运用,在医学实验室检验设备自动化建设中率先介入的是电子细胞计数仪,后来的自动光电比色仪、洗板机、酶标仪等陆续登场,开启了计算机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的大门。在计算机初级运用阶段,医学检验技术还处于成长初期,因为医学检验技术理论和仪器设备都相对落后,其检验水平处于低层次,检验精确度不高,设备体积巨大,还常常出现故障。因为仪器自动化程度有限,还需要人工不断干预,其检验程序不够完善,操作效果不显著。计算机的最大运用是进行一般数据信息计算,其他方面融入程度则较低。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性能改进,其操作性能也大幅度提升。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获得重要发展和提升,检验仪器设计有了突破性变化,如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流变仪等,不仅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也是医学检验技术理论的大发展。特别是使人机互动水平大大提升,操作简单化,数据处理快捷化,为医学检验技术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医学检验操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人工干预成分也大大减少,检测误差随之降低。在信息数据储存方面,这时的计算机信息储存量已经实现微型化处理,为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应用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呈现个性化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全面接轨,在软件开发和网络平台构建方面,迎来历史性重要变化。DoS平台建设,使数据储存有了重要“仓库”。特别是486和586的pC处理器的强力升级,弥补了测量原理和方法上的不足,为数据整合处理带来便利。进入新世纪,计算机软件开发进入黄金期,网络技术趋于成熟,医学检验也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医院全面启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网络技术获得更为广泛的运用机会。医学影像系统形成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图像压缩格式,形成DCom通信协议,远程监测、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特别是软件开发及应用,在医学检验技术实践运用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实效性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在具体应用实践中,教师要从计算机控制仪器、参与实践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计算机控制仪器操作医学检验需要大量仪器设备,目前,这些仪器设备都与计算机技术密切关联,融合为统一的系统化平台。不仅一些精密仪器是计算机控制,就是一些简单的技术运用环节也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依托大量计算机,支持应用系统网络化,实现仪器外挂pC进行通信。如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等仪器设备,都能够实现外挂pC进行通信、故障自我检测功能,为人工操作提供最有效的技术支持。在人机互动设计中,计算机技术运用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仪表盘面越来越人性化,便于人工观察;信息数据处理,不仅有数据信息,还有彩色影像展示,给人带来的是立体信息体验;大大降低了技术专业性,甚至患者都可以看懂检测结果,并利用相关参数进行自我诊断。这都是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运用带来的便利。计算机运用于操作测量计算机功能随着软件系统的进步不断增强。过去是人工手工绘制图表,到后来利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计算,但计算效率比较低。计算机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可通过强大计算能力,不断改进计算方法,形成最优化计算方案,提高医学检验操作测量效率。可以根据医学检验环境、试剂特点、标本含量等展开检测优化设计,提升测量精度和灵敏度,提高检测质量。如全自动细胞计数仪、电解质测量仪、血液流变仪等,因为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计算机系列处理,可较快完成检测操作流程。计算机运用于操作测量,提升了测量精度,也可以帮助操作者找到误差原因,引导操作者进行技术调节,优化计算机操作条件。计算机整合处理数据医学检验需要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强大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处理过程。医学检测获得的信息是杂乱的,计算机要对相关信息展开系统性分析,经过多重筛选,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根据综合分析给出定性分析结果,为操作者提供最为切实的检验提示。计算机不仅能够对现实检验数据展开系统性处理,还可以实现信息综合性分析处理。为获得更为科学的结论,需要对过去很多年各种测试数据展开综合性分析,计算机软件会在短时间给出目标数据结果。为获得更多外域参考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技术,可以调用其他医院测量数据信息,展开横向分析,这对提升检验数据全面性和科学性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4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网络通信应用探索

网络技术介入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发展的结果。网络技术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和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信息支持,有效提升了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率和准确性。信息搜集,数据整合网络信息呈现多元性,而且信息量巨大。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是医学检验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环节,方便为具体操作展开信息参考分析。在网络信息数据搜集时,可以到最权威医学检验专业网站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引擎展开操作。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时,需要构建由软件系统技术支持的完善的数据信息库,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等,都可以对数据库建设提供助力。web服务器主要是提供用户与资源库之间的访问界面,用户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信息,并利用网页形式显示出来。数据服务器可以转化成音频、视频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资源服务器主要是选择Ftp服务器,这里可以储存大量媒体资源信息,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上传和下载功能。远程操作,信息共享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医学检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可以进行远程操作,促进信息共享。医疗环节目前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诊治、治疗、拿药、医药费结算等,也都实现了网络信息共享。在医学检验技术环节,信息共享不仅给医生提供了直观性信息,还为患者提供了信息参考。医学检验涉及域度广泛,医生、患者、鉴定单位、法院等都属于相关方,其检验信息不仅需要共享,还要形成更为权威结论,为相关方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医疗科技发展需要最为真实的临床信息,而医学检验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检测信息,还能够提供一定研究方向性建议,为医学科研提供积极支持。软件开发及应用新世纪医疗技术发展迅猛,临床诊断和资料已经进入生命基因研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生物芯片将会带来更为广泛深入的医疗革命。借助计算机软件,只要掌握一张芯片、一滴血,就能查出临床所需各种生物指标信息。网络软件开发业已进入新阶段,随着软件不断升级,医学检验技术正在经历新的发展。用于生命科学的大功率计算机正在研制发展中。可预期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等领域,必将产生新的突破性发展,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相关技术应用,包括软件技术,将有效带动医学检验技术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大幅度提升医疗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传统诊断方法多依赖医生医疗经验,现代条件下,一个全新的医疗格局正在形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等都已融入或即将参与诊疗过程,健康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有力支持了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敏,朱荣富,何秀,等.中职医学检验实训课与计算机应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与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4):371-372.

[2]姚磊.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对检验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提出的挑战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396-397.

[3]宋艳芳.我校计算机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方面的应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4(13):311.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4

关键词: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转变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高技术的渗透必将不断引申生物医学领域深刻的革命。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发展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从内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出现为代表,为医学检验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的发展空间。循环医学的提倡,又为检验医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实验医学、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以及二者不断结合,使医学检验这个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学科逐步走向前台。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一、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合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合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简称tLa)。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二、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1、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三、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f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四、结论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历史;解决方法

1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与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现当代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而言,已成为现代医院诊疗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最终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在整个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结果的检验需经历的环节较多,这就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争端方法的熟悉程度及综合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建立与发展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个春秋。自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很多学者专家开始从免疫动物或者携带有传染病病毒的患者血清中发现有能够治愈患者疾病的特异性结合病原体或其一系列的衍生产物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及为我们现在所熟识的抗体。就现代医学理念来讲,将能够引起人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物质统称为抗原。正是由于抗原以及抗体的发现,才促使现代医学专家学者开始对人类或动物体外抗原刺激体内反应产生抗体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随着免疫学理论以及分子生物学还有其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临床免疫学检验继能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3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

3.1标本采集与设备管理的优化

作为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检验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密切注意整个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采血的姿势、抗凝剂和稳定剂的选用情况。免疫检验工作,首先要求检验人员注意对整个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同的采样试验对所采集的标本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以病人血清为标本的免疫检验而言,采集血清的时间应在清晨被采集者未进食前为宜,保持针筒的干燥性,抽血完成后需要马上除去针头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注入到干燥的试管内,注意在整个注血过程中采样人员的注血速度不宜过快,不能对所采样本进行振摇等一系列不允许的动作,以防溶血。在将整个血清分离完成后,应及时送往检测,如需要求对所采试样进行保存的话,可将试样置于冰箱内冷藏,不宜速冻,以防止因为反复冻融而对整个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对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过程来说,激素类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的变化以及检验人员的变化对整个测定结果的影响;其次,在采购人员对于相关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方面也同样对整个测量结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作为整个检验的执行者来说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检测结束后要注意地成套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温度计、水浴箱、酶标仪、稀释棒、恒温箱、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定、校正以及检查等工作,从而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为仪器所引起的误差,继而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最终为意识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用的保障。对于当今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的试剂市场来说,慎重选择且经常对试剂性能进行有关试剂的检定工作是保证检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3.2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主体,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最积极、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免疫检验过程工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靠人来对整个试验进行操作和把握,最终实现对整个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在整个临床免疫检测过程中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对整个免疫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临床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按时对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做好相关实验仪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冰箱、恒温箱、水浴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做好对整个实验仪器的记录使用情况,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进行免疫检验的质控工作,并分析情况做好记录,签字等工作。

4临床免疫学检验与生物技术

以现代新型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飞,其结果又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为广范的领域内促进了现代高新生物医疗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使诸如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着疫苗、基因工程抗体治疗以及重组细胞因子研制为主的生物工程制品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免疫学防治的开展,对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遏制作用,从而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小结

因此,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而言,对免疫检验做好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对免疫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到对标本进行检验的这个过程需经历很繁琐且比较复杂的一系列环节,因此,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完全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淑贞,陈明涛,姚轶敏.浅谈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2).

[2]王建兵,郑松柏,徐建华,黄,庄俊华,梁伟雄.三种临床化学检测项目测量结果准确度验证方法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09).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6

thepaperwasinordertoinvestigateintoscientificandresearchmanagementandnewproductexploitforthenewdevelopingindependent/commercialclinicallaboratory.thesubjectconstructincludedsamplesreceptionroom,clinicalbiochemistry,analyticalchemistry,radioimmunology,gene-baseddiagnostics,clinicalmicrobiology,cytogenetics,histopathologyandcytopathology,andqualitycontrolsystemandbiologicalsafetysystem,etc.intheScientificmanagementandeducation,itwasestablishedthat“KingmedScholarship”inbothcooperatesuniversityof“Central-SouthUniversity”and“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inordertotraininghigh-levelpersonnelforscientificandtechniquedevelopment.

Keywords

independent/commercialclinicallaboratory;scientificmanag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exploiture

摘要: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科技开发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我国悄然兴起与稳步发展[1]。我中心是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独立运行的第一个医学独立实验室。中心成立于1994年,原属广州医学院,从一个做保健品研发和经营检验试剂与器材的校办小企业,历经10年的发展,从开始仅有3~4间房,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发展到目前拥有4000m2,近300名职工,由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一个拥有现代检验医学科学仪器设备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是国内首家通过iSo/ieC-17025认可和iSo9001-2000认证。目前正沿着美国Cap(病理学家协会)认可实验室发展,并且按照国际标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2]:即要有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准确的检验技术服务项目,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检验服务范围,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现就我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等进行以下初步探索。

1医学独立实验室组织架构

目前,我中心以实验诊断部为主体,分设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细胞病理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质量保证部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个学科。此外,中心还在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检验试剂研发与生产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开展检验项目达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20多家三甲医院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检验项目和服务范围日趋扩大,在当今国内检验技术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体系

2.1在提供检验技术服务中确立科研方向我中心是实验诊断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独立临床实验室。为了满足广大地市级基层医院和部分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对一些特殊检验项目测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国际与国内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3,4]和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地区基层医院科研工作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科研方向。

2.1.1建立实验室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及iSo/ieC17025要求,制定实验室质量保证和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Cap)、国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内(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4],创建美国Cap认可的实验室,建立省级生物医药临床检测试验基地和技术平台为目标。

2.1.2检验诊断试剂研发一是在北京金域重点研制和开发干化学检验诊断试剂,如骨代谢(骨钙知a/B)、尿碘、BV(细菌性阴道病)等妇婴保健与健康评价快速诊断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二是对目前承担的省市科委科研项目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研发新的诊断试剂盒(如改良嗜肺军团菌BCYeα-DGVp培养基和乙肝耐药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等)。

2.1.3基础应用研究检验中心通过自行研发、引进、合作等多种途径,运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等最新检验技术,整合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开展特种检验项目: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新技术、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源微生物基因诊断等,为临床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2.2确立重点科研项目现阶段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及在iSo-ieC-17025认可基础上,创建美国Cap认可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研发妇婴健康评价系列诊断试剂盒、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设备和试剂国产化、广东地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流行病学、细胞学和HpV(人瘤病毒)病因学研究等。

2.3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中心科研管理部门引导中高级科技人员,每年向省、市、区各级科研机构申报科研项目。近5年来曾先后申报、承担和完成10多项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创建了检验医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检验科技诊断技术平台,促进了金域医学检验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

3人才培养与科研梯队建设

3.1科研梯队建设发展科技事业必须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必须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中心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知名检验医学与病理学专家,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指导科研工作。同时招聘与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专家,包括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中级科技人员,组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承担各项科研项目。

3.2人才培养金域检验以广州医学院为依托,同时与国内部分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等密切合作,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高级检验医学人才。我中心亦选拔各学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外送委派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本专业学科带头人。

4建立科技攻关与科研奖励制度

4.1科技攻关对于目前承担的10多项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由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织科研攻关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组织科研成果鉴定。近2~3年来,先后开展和完成的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有《嗜肺军团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尿碘、骨钙知、BV妇幼健康评价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中国人pLGK1-3、K5及eDn基因工程研究》、《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先后在国际、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现正准备做系列科研成果鉴定。

4.2学术活动检验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每年要派出5~6批科研管理人员、中青年科技专家和科技员参加国际(iFCC、apCCB)、国内(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申请承办或协办中华医学会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主办的检验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来,中心先后承办了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研讨会》、《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新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新技术》等多个学习班,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班授课。

4.3科研奖励我中心对科技人员在国家或国际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者,不仅提供全部费,而且给者以实际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5建立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基地

我中心参照国外大型现代化医学独立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集科研、教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品开发和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5.1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我中心引进国内外高新检验诊断技术,开展检验项目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部分三甲医院提供特种检验诊断技术服务。其特点: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提高检验诊断技术水平,方便患者,缩小基层医院医生与上级医生间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别,提高整体医学检验水平。病人可以实现就近就医,避免因为医院不具备检验技术而不得不转院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患者来说,他们不用再专门到中心城市,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学检验服务。

5.2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中心自身建有检验产品研发基地(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新产品,进行开发生产。目前已有妇幼保健和健康评价快速诊断系列产品(骨钙知、尿碘、VB快速诊断试剂盒),取得专利技术和生产许可证,其中有些为国内首创,解决了过去对这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难题。

5.3通过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系列研究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对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与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营造一个高新技术平台。

6医学独立实验室科技开发的有利因素

6.1资源共享、设备优良我中心现有全自动生化仪、放免仪、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实时定量pCR、HC2、Dna杂交仪、化学发光仪、紫外分光仪、全自动病理组织制片系统、tCt检测仪、荧光显微镜、多头显微镜、远程病理诊断会诊系统、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价值1000多万元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最近又引进了气相和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等先进检验仪器设备。

6.2标本来源广、数量多每天有几千例临床检验和病理标本,来自全省、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病例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医院内检验科无法比拟的。2004年标本总量达到656973例,年测试量超过200万次,年收入6000万元以上。其中,病理标本量处于全国医疗机构首位,pCR、分子杂交等基因诊断、细胞遗传学诊断、优生优育系列诊断等项目的标本量在广东省位居前列。如果计算如此大的标本量和服务项目,为医院节约的设备等成本费用和为病人节约因异地求诊而导致的差旅支出,中心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在数亿元人民币。

总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在国内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及其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和科学管理,科研与科技开发是推动我中心检验技术服务更加全面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梁耀铭.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模式探讨.中国临床实验室,2005;4(1):16-20.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现存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是通过深度融合高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重大实践平台和资源优势,弥补高校教育自身功能的欠缺,逐步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综合教育机制体制,在改革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等方面尤为重要[1]。

1.1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模式

采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职业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设定课程和实践培养体系,组织开展教学和岗位培训,促进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一体化的形成。而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模式,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但模式单一,技能领域受限,偏重技术型实践操作,理论科学层次较弱。

1.2校企共建基地或共建园区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和专业对口行业或企业的合作,充分考虑双方各自的需求,搭建学生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形成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研发、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科学研究等产学研为一体的基地或产业园区,从而开展及实施各种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升的项目合作。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建设轻测评、校企共建基地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成绩不突出且难以评估局面。

1.3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合作模式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深度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促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结合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1][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引领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更不可能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性教学成为该教学形式中同等重要的两种方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中大南方)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正是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1.4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措施,全面构建能够满足社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符合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例如,最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以"企业学习"为主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探索。此模式合作方式多样化,但存在“学校热、企业冷”、计划试点持续扩展受限等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持续合作的方式仍有待探索和研究。

2校企合作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和操作培训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职业技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强化学生将课程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培训与临床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用性及临床综合思维能力[3]。

2.1本科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数课程配套实验均为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主要目的为巩固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生难以形成创造性、综合性、主动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受“教师为教学主体”思想影响,学生形成被动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相脱节[4]。以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的众多院校正积极探索新实践教学模式[5],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实现临床病例的新颖性和代表性,难以达到临床和试剂检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授课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缺乏性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谋求生存和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通过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而面向市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出与本专业性质特点、与现代医学及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校企合作模式。

2.2校企合作模式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探索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背景,建立专业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深度熟悉行业最新资讯、前沿技术、科学知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是国内医学检验教育首批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专业学科。医学检验系依托中山大学和云康集团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广阔的平台,拥有一支兼具企业实训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包括国际医学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研究员、检验科室主任和高级工程师。通过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国外高校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和研修平台[4-5]。这意味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接触先进的实践操作、国际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重要。

2.3校企合作模式下中大南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成效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目的是提升医学专业技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升。通过与云康基团建立校企合作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使实践教学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的道路,学生能够得到云康基团各个部门检验技师最为专业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创新教学理念,锤炼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加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培养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综合素质,同时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自主的探索出规范、高效、有特色的学习途径。通过企业实践扩展课程内容延伸学习,增强其对应用型内容知识如血液学检验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同时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知识运用、问题解决等过程学生应用型学习和反思型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学校教育结合企业实践明显提高学习速度,大幅度缩短消化知识的时间,比如免疫学检验方法等,仅靠学校教学,需依赖网络资源查阅、观看视频讲解,花费大量时间且效果不佳,进入企业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真真切切接触到仪器设备,自身有意识的去实践运用,促进的主动性学习。

3校企合作是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科性质要求改革传统育人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高层次的结合,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充分融合[6]。国内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活动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教学,学校开设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不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新颖性和先进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高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规格不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健康持续发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质量,经过教学论与实践论加工后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体系与适合相应的学习方式融合,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高校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之外,更迫切期望拥有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过程为其获取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储备拓展能力等方面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要顺应大学生对实践型学习方式的偏好,将基础理论学习融合于实践培训、实战操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真实生成项目或案例中学习,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质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接洽与融合。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8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http://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再者,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所以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的交流沟通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随着医学发展愈加趋向全面,今后二者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必需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检验方法的大量更新,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实验室认证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实现科学化的实验室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用来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根据国外设立实验室认证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检验科提高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作用重大。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根据美国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己科室的具体需要建立实验室管理标准,对检验科的检验标准实施准确的检测,确保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

转贴于

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双方的合作应从以下入手:①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②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管理;③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而是主动的参与进来。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检验学院是培养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不断培养和提高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竞争力对于检验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临床检验仪器操作是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学习、工作和科研的重要部分,因此构建好《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检验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培养更多优秀检验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全面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的教育质量[1-3]。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和主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主动学习,师生共同解决各种问题。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4]。微课是在传统教案、课件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微课能够促进翻转课堂的形成和发展[5-6]。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围绕培养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结合《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专业特点,对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究,使本课程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1《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学模式的现状

迄今为止,检验医学已步入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7]。现代化的检验医学离不开各种现代化的检验仪器,检验仪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检验医学教育事业的进步。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教育必须贴近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以临床医学实验室常用的基础仪器与先进的专业仪器为学习内容,反映了快速发展的检验医学仪器的现状,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执业上岗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8]。本课程是由多学科交叉组成的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和学习内容较枯燥等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及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完善和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1.2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应以适应时展的标准来培养检验医学专业人才。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应主动扛起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和科技支撑的责任,努力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新乡医学院是国内《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创始院校之一,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使用高质量的课件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同时积极推进本课程微课的建设和广泛使用,坚持在完善教学模式上推进《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提高《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9-11]。

2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创建《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是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的主要必修课之一,是现代医学实验室的根基,是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临床实验诊断的前提和依据[12]。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改革,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和教研室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本课程2009年参评并获批为新乡医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获批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16年获批新乡医学院首批微课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圆满验收,2021年本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的建设工作。2016年,为了全面推进《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的构建,本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讲座,认真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微课的制作由教学设计、视频录制、资源完善3个阶段组成,其中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构建的基础。教师们围绕教学大纲全面梳理本课程的知识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进行开发的同时,把控好整个课程的系列化、专业化和完整化。在微教案设计、脚本润色、课件制作、软件使用和录制视频等工作过程中,积极开展研讨和观摩等活动,教师们互相交流学习,逐渐提高制作水平,如期高质量完成了《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所有微课的制作。同时,通过《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的成立与实践,对于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改进微课教学的措施做了分析:首先对微课的“微”应该理解得更到位,今后教师们努力在知识点的选择和把控方面做到更好;其次就是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合理安排课后和上课期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应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完整地展现给学生。

2.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

教学类的微课是基于课堂知识点的微视频,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教学的理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2.2.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的实施工作开始于2017—2018学年第1学期初,任课教师在《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任务,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本课程的微课视频。预习的学习环境自由、轻松,时间较短,且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学生在微课的线上平台可以和教师自由地交流,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之余又感受到教师的关注。2.2.2课堂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这门课程侧重于理论(理论学时66节),其内容枯燥繁杂且识记知识点较多。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师在传统的讲和听的教学模式上,增设了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能提前预习本课程的微课视频。另外,教师在《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准实施课程改革,任课教师首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一部分知识点的授课,其中一目了然的理论内容不再赘述,同时在合理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讲述课程与临床的最新相关进展,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路、积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授课效果最大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节约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多留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查找资料后,充分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广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有助于顺利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2.2.3课后的巩固和学生的考核办法为了考察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改变以往的考试形式,采用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将枯燥的随堂考试改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知识掌握多元结合的考核方式。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讨论过程及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等进行反思,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或表格、总结归纳、结论答辩等环节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其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答辩,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平时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课程的兴趣和重视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临床检验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自2016年新乡医学院《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微课建立至今,医学检验学院的学生已经收获满满,不仅掌握了基本课本知识,也锻炼了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多位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团结合作、积极争取、不惧困难地参与录制了许多微课中的实际操作视频,将其制作成完整的小微课,并且参与了医学检验学院第一届微课大赛。2017年,2014级检验医学专业109位本科学生和2015级检验医学专业63位专科升本科学生均积极踊跃参与医学检验学院第一届微课大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原理》《穿过你的比色皿我的光》等20个优秀作品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项。另外,经过分析,发现2014级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检验医学专业知识充满了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绩: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等荣誉1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8篇;本届学生已经于2018年毕业,考研上线率为67%,录取率为50%,远大于上一届本科生考研录取率(29.6%)。本课程教师团队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中获得微课建设奖,制作的《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与保养》等51个微课获得一等奖等多个单项奖。2018—2020年的每一学年,在2015~2017级检验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成功实施基于微课的《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和教师不仅收获了教学成果,也收获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在业余生活中,教师们经常通过面谈、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教学平台及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进行不断反思推敲和修正,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本课程微课的建立和翻转课堂的实施起到了榜样作用,带动了整个医学检验学院良好的学习气氛,对于提高整体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质量具有启发作用。

4认真做好工作总结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篇10

[关键词]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190-01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于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和分子水平有关,医学检验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更准确、更经济实用的检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及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学、形态学、临床检验等。人体致病因子中,既有外来的微生物因子,也有体内代谢和免疫系统过程产生的各种因子。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及些活性物质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这是医生的主观经验和各种物理检查方法都无法查明的诊断依据。之所以因,医学检验项目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学习检验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有效途径。

医学检验在临床如此重要,因此卫校检验学科的全体教师开展了这次县乡医院检验科走访调研的工作。调研对象主要有:伊宁县人民医院;伊宁县中医医院;愉群翁乡医院;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等五家医疗机构,主要检验设备、检验项目及对毕业生、实习生的反馈调查如下:

1仪器设备的情况仪器方面较为先进,检验项目很广,开展的检验项目生化、临检、免疫较多。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痰检。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常用的仪器,见表1-5。

表1伊宁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员:7人

表2伊宁县中医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7-8人

表3伊宁县愉群翁乡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6人

表4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9人

表5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站的主要检验设备调查专职检验人数:7人

2开展的检验项目主要开展生化检验、微生物及免疫检验、临床检验等项目。一般生化组的检验项目35项,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各家医院均开展常见病毒、细菌感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等操作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来进行操作。痰检、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e抗原、乙肝表面核心抗体、尿检、医院感染等项目主要手工操作。县级医院主要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今后的目标是普遍都要计划要开展细菌培养鉴定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3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科室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在检验技术要求高,而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质却得不到提高;技术门类复杂,工作人员配备不够,设备配置日益先进,但是对于设备的准确使用率偏低。各医疗结构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在我们调研的五家医院检验科的80%以上的人员毕业于我校检验专业,他们的总体素质良好,但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主要是质量控制和形态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对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不熟练等,虽说现在仪器自动化,但是检验人员还是应具有了解各项检验原理的知识体系以及不断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