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十篇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十篇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4:16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已得到全球业界的高度重视;中国拥有产品门类最为齐全的装备制造业,又是全球it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国家金卡工程启动14年来推动了各类iC卡的广泛应用,这些都为我国电子标签产业与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应用必将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新机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金卡工程奠定了RFiD应用的基础

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工程之一,实施14年来,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卡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银行卡全国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动了金融商贸电子化。随着智能iC卡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不仅创立了中国的智能卡产业、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识,而且促进了政府与行业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的转变,推动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1、全国iC卡应用蓬勃发展

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行业性iC卡应用工程陆续启动,iC卡已在我国金融、电信、社会保障、税务、公安、交通、建设及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卡总量已达25亿张,在提高各行业及各级政府部门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iC卡发卡量持续快速上升,由2000年底的5.4亿张增加到2005年底的25亿张,5年增长了4倍。我国iC卡年均发卡量已占到全球发卡总量的15%。

2、智能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卡工程建设,特别是各大行业iC卡应用工程的启动,对信息产品提出了众多新需求,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中国的智能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与iC卡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约有2800家,从业人员约有10万人。从芯片设计、模块封装、卡片和读写机具的开发生产、卡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到提供各类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智能卡生产用专用设备,已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卡产业链,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各类卡、读写机具、应用软件及系统产品已占据了国内iC卡市场80%以上的份额,新兴的智能卡产业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产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产品,以及金卡工程城市信息交换中心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等都得到了大规模运用,对金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国家金卡工程建设认真践行了中央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经过14年的艰辛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中国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之路,也全面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3、RFiD技术在金卡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在行业性iC卡工程中得到应用,如: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了RFiD技术制成非接触式iC卡身份证,现已换发1.1亿张,计划至2008年将达9亿张。此外,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各类电子证照与重要商品防伪、特种设备强检、信息安全管理、动植物电子标识、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等领域先后启动了RFiD应用试点。我国RFiD产业也在智能卡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与应用需求,进入了初创阶段。在芯片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封装、各类读写器的研制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取得了实际进展。金卡工程奠定了RFiD产业与应用的基础。

二、从智能卡到电子标签,金卡工程向纵深发展

根据金卡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金卡办自2004年第七届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后,已把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应用正式列入国家金卡工程年度重点工作,并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正在组织应用试点。

1.金卡工程电子标签应用试点项目启动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探讨,经有关行业和地方申报,目前已在有条件的部门和地方启动了RFiD试点工作,正积极、稳妥地推进RFiD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于“三农”,推进农业(农产品)产业化,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不断突发的疯牛病、口蹄疫及禽流感等,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我国在目前粗旷的管理方式下,只能盲目地大范围捕杀,不仅给各级政府部门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给中央及地方财政带来因经济补偿增加的开支,也给农村牲畜养殖企业和广大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肉类)的信誉,不利于出口和国际化发展。为此,我们把RFiD电子耳标用于牲畜养殖、食品加工产业链,建立电子标识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可追溯的信息管理。一旦发生疫情,可及时确定污染链,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项试点意义重大,不仅为各级领导分忧解难,使广大人民吃上“放心肉”,更为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扩大生猪出口做了一件实事,在基层深受欢迎。现已在四川(上海)启动了试点,在养猪大省四川的邛崃先为一万头猪安装了电子耳标。

(2)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与安全生产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爆炸引发的矿难频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受到直接威胁,也牵动着中央及各级领导的心。为此我们把RFiD用于公共安全、生产管理与控制,首先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对矿工的安全保护与实时定位。一旦发生矿难,能及时进行准确定位和实施有效抢救。目前正在贵州(山西、内蒙)进行试点。

(3)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

选择大型连锁超市、邮政、铁路、远洋运输等行业进行试点,包括:仓储管理、物流配送、集装箱运输及邮政业务等,实现物品动态跟踪和信息共享。

(4)重要物品的防伪和安全管理

如:用于危险化工品、烟花爆竹等的安全管理与动态跟踪,有效防范风险;对贵重物品的防伪识别管理;军用物资、军事后勤的动态定位及可视化管理等。

(5)数字旅游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试点:贵州数字旅游服务产业建设等。

2.RFiD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确定的“坚持五个统一”的原则,在推广电子标签应用时一定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力求实效”的原则;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一哄而上。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认真解决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应用解决方案。拟定国家标准要坚持自主创新,兼顾对外开放;应用工程建设,要坚持产用结合,立足于国内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家金卡工程RFiD应用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RFiD在中国的有关情况

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希望了解的事宜,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1.关于《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RFiD产业与应用的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部门和地方,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大力协同,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整合和资金的合理配置。为此科技部会同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等共14个部委,用了一年的时间,共同编写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白皮书由五部分组成,经多次修改,近日即将出台。

2.关于RFiD标准工作

我国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先行”、统一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标签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做好标准化对电子标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2005年10月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2005年12月2日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

该标准工作组的任务是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电子标签标准体系的研究,并围绕该标准体系进行标准的预先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标准工作组首批成员单位54家,目前已有71家。标准工作组采取开放、透明和协商一致的方式开展工作。企事业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可向标准工作组提出书面申请,参与工作。

RFiD标准工作组确立了“联合、服务”的工作方针,强调标准制定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产业与开拓应用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先解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标准与产业、产业与应用、应用与信息安全,要相互促进、融合、互动发展;必须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坚持创新发展、确保信息安全的电子标签国家标准;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RFiD标准体系与信息安全体系,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参考、研究和借鉴国外标准,考虑兼容与互联互通。

目前RFiD标准工作组下设7个专题组:总体组、知识产权组、频率与通信组、标签与读写器组、数据格式组、信息安全组和应用组。工作组秘书处设在信息产业部电子四所,网站:.cn。

2006年2月标准工作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制定了2006年工作计划,各专题组已开始工作。截至2006年4月底,共收到27份具体的标准制定计划草案。

2006年6月将向主管部门上报标准制定工作计划。

3.关于中国RFiD产业联盟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植根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上。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打造完整的RFiD技术、产业与应用相互配套的产业链。为此,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与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具体组织协调下,中国RFiD产业联盟应运而生,加强了产业队伍的自身建设和产业链的打造。

中国RFiD产业联盟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人函[2005]105号)、民政部(民社登[2005]第365号)正式批准于2005年11月正式成立的。它是由国内外从事电子标签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组织、个人,在自愿原则下组成的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直属专业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其业务归口信息产业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领导与监督、管理。

RFiD产业联盟的宗旨是:联合国内致力于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产业发展与应用推广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下,积极推动RFiD技术与电子标签产品的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电子标签的应用。

它将在RFiD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市场开拓、应用推广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为政府、企业与用户间加强沟通搭设桥梁,做好服务工作,竭诚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业务支持与信息服务。

中国RFiD产业联盟现有正式注册会员109个,参与联盟活动的企业有400多个。联盟于2006年3月24日在厦门召开了理事长会议,初步确定了联盟的组织机构。

联盟首批启动的应用项目有:

上海华申:危险品管理(煤气钢瓶)项目;南京三宝:集装箱物流管理项目;大唐高鸿:贵州煤矿安全生产项目(含危险品管理);北京实华开:四川生猪管理项目。

4.努力营造RFiD的良好发展环境

(1)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RFiD标准,建立标准体系;

(2)加强政策研究与立法工作,加快拟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分配频率资源;制定RFiD发展战略及“十一

五”规划;

(3)充分发挥中国RFiD产业联盟在产业链建设、行业自律和应用试点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推动RFiD相关产品研发及产业基地建设;

(4)国家金卡办将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应用RFiD技术,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工程;

(5)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及国内外资金投资于RFiD领域;

(6)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大力支持我国信息产业界建立开放式的RFiD国家实验室、技术产品研发基础平台和支撑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立RFiD检测中心及质保体系的立项申请;

(7)广泛开展中外合作,建立RFiD技术培训体系,采取多种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8)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张琪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网络上的借贷、投资以及资金支付等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金融以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主要不同之处。互联网金融通过现代的金融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客户连接在一起,并应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来为客户打造一个广泛的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无论是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都可以获取自身想要的金融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易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以及透明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既有互联网的特点,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既包括开放性、公平性的特点,也包括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赢的等联网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等金融方面的特点,并且互联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方面,主要体现金融的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多样,其中既包括互联网方面的风险,也包括传统金融方面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不能忽视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也不能过度的依赖互联网技术,应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概括来讲,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技术风险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基础,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其重点体现在金融功能方面,无论是客户还是企业,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收益方面,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金融服务,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旦存在互联网风险,会给客户以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等都会对互联网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互联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一旦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当,便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二)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方面的服务,都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尤其体现在操作方面。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的操作风险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操作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网络病毒与黑客的威胁等方面,例如,电子货币支付、大数据经营以及互联网金融账户转变等,这些活动都会受到黑客入侵的威胁。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服务程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操作风险。并且信息技术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会选择使用外部的技术,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的质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互联网操作风险。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关交易的,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如果在约定的期限之内,借款客户没有根据相关约定进行还款,这时便会出现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虚拟交易,无论是资金的支付方,还是资金的借贷方,都需要应用互联网进行支付活动,这种网络的虚拟性支付会使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质疑,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四)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网络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风险的产生。一旦网络存在着安全风险,便会带来金融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这种交易所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形式,这就对第三方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第三方的交易信息或者金融信息被窃取,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储存能力较强,一旦互联网数据库出现问题,便会对用户数据产生较大的威胁,这也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信用平台的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互联网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如果平台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便会导致系统瘫痪,进而使客户的数据被曝光,这不仅会使客户产生较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金融公司的服务质量,会对金融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的关于互联监管的政策都是要求金融企业自行监管,通过金融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进而起到监管的作用。但实际的情况并不理想,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应用这种自律的方式很难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金融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单靠金融企业进行自律,很难保障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监管政策不完善,使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互相融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会受到传统金融企业的抵制。传统金融企业要想适应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还要组建电子平台等,虽然传统金融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但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改革,进而会使其受到比较大的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因此,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金融行业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给了一些想要获取短期利润的企业以可乘之机,虽然这些企业的相关资质并不符合规定,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使得一些相关资质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从中牟利,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一)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向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要想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首先要注重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应从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进而起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就硬件方面而言,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提升计算机的性能,确保计算机的高效运行,并且要注重不断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就软件方面而言,要注重加强对安全密匙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网络门户的安全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防范不法分子登录网站。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使相关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并其通过培训还可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查找安全漏洞,并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这是重要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强度,这是目前的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压缩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进而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其次,要注重创建产业规范以及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这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应创建符合时展需要的行业管理规范。

(三)推动行业自律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且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这样才能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硬性的约束作用,而良好的行业自律行为可以从主观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因而其具有更加深远、更加持久的效果。由于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使得行业的自律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推动行业的自律,还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从业人员渎职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以及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参考文献:

[1]付孝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及监督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1-242.

[2]李昱.大学校园互联网金融贷款现状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23):39-41.

[3]杜亚涛,刘雨晴.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161-163.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3

关键词:配电线路;可靠连接;铜铝过渡;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B

前言:

由于油田地下油层分布不同,架设油井配电线路环境分布广泛复杂,包括穿越地网线路、厂房、大棚、树木等高杆作物的架空线路及电缆敷设线路,线路金具与设备的连接点涉及到变压器、跌落熔断器、隔离刀闸、避雷器、断路器、计量器等不同设备、不同部位的连接,经过多年线路运行和维护的经验总结得出:线路在自然界的空气、雨雪环境下长期运行,如果不同材质的连接点连接不规范,将会在线路连接点产生氧化、过热及断线故障的发生。因此,可以看出,线路连接点是线路故障的多发部位,不规范的线路连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完善和规范电气接点的可靠连接,是降低线路各种故障发生,保障油田油井稳定、正常生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以下就华北油田的油井配电线路,在运行和维护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电气接点,由于不可靠的连接所引发的不同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措施。

一、铜铝接点的可靠连接问题

(一)各种铜铝连接点的分析

在配电线路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同电气设备与线路的接点连接,大多设备接线端子为铜质、线路为铝导线,而接点出现铜铝连接不规范,将直接影响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线路长期运行埋下了可能会发生打火、断线等事故的隐患。接点连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6kV高压配电线路中的连接点:(1)高压引下线与跌落式熔断器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跌落式熔断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2)高压引线与隔离开关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隔离开关接线端为铜质材料。(3)高压引下线与避雷器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避雷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4)高压引下线与高压计量器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高压计量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5)高压引下线与油井变压器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油井变压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6)高压引下线与电容补偿器接线端的连接点。一般高压引下线为铝导线,电容补偿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7)线路与高压电缆头接点的连接。一般6kV线路为铝导线,高压电缆芯为铝质或铜质两种材料。(8)变压器高低压侧母排与变压器接线端的连接点。高压侧母排为铝材质和铜材质两种,变压器接线端为铜质材料。2.在380V低压配电线路中的连接点:(1)油井变压器低压侧380V接线柱与低压电缆的连接。变压器接线柱为铜质,电缆有铜质也有铝质两种材料。(2)低压电缆与抽油机启动柜空气开关的连接。电缆有铜质也有铝质两种材料,抽油机启动柜空气开关接线端子为铜材质。

(二)铜铝连接点不规范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

在电力施工和维护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或不按国家电业规程选用材料和不标准的施工安装,如果线路是铝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铜材质或线路是铜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铝材质的连接点连接时,没选用铜铝过渡线鼻子、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或铜铝过渡并沟线夹等连接金具连接,而采用全铝或全铜金具连接或不使用连接金具、直接缠绕对接而长期运行,将会造成连接点氧化、过热等铜铝连接故障的发生,久而久之在连接点产生接虚、放电、打火、断线等现象,造成线路缺相、三相电压不平衡,烧坏变压器、电机等电力设备,高压线路甚至出现大面积停电、影响油井原油生产,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中性点接地的380V/220V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线路中,铜铝连接不规范,长期运行如果相线接虚或断线,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该相电压降低、另两相电压升高,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由于缺相烧坏电机;如果中性线接虚或断线,由于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各相负荷不可能平衡,将会产生中性点漂移,使相线电压产生严重三相不平衡,相线负荷小的相电压升高,严重时烧坏电气设备;相线负荷大的相电压降低,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更严重的问题是此时中性线电压不再为零,而是呈现较高的电压,使设备外壳带电,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经过对连接点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其原因是铜铝材质是两种化学性质不同的金属材料,在长期运行中,由于连接金具的接触面处于自然界环境中,与空气产生氧化,尤其是在雾霾、雨雪天气的作用下,电流通过线路与设备的金具连接点时,会在铜铝接触面产生电池效应,形成一种电势,该电势可以使铜铝两种不同材料产生电解反应,造成整个接触面形成氧化膜,使其又被进一步电解、过热和氧化,这样就逐步形成恶性循环,产生电化腐蚀,也就是大家常看见的在铜和铝线连接处所生成的灰白色物质三氧化二铝,时间稍长,会使铜铝连接金具连接处接触电阻增大,最终导致两种材料不能良好连接,造成连接点虚接、过热、打火、放电现象甚至断线,使线路缺相运行而烧坏运行中的变压器、电机等设备,或造成高压线路大面积停电,不能确保开采时率,影响油井正常运转。

(三)解决铜铝连接点不可靠造成线路故障的措施

以上连接点在电力施工和维护中,线路是铝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铝材质的可以直接选用全铝线鼻子、全铝设备线夹或全铝并沟线夹等连接金具直接连接;线路是铜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铜材质的可以直接选用全铜线鼻子、全铜设备线夹或全铜并沟线夹等连接金具直接连接,而不能选用铜铝过渡的线鼻子、铜铝过渡设备线夹和铜铝过渡并沟线夹等连接金具连接,只有在线路是铝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铜材质或线路是铜材质而设备接线端子为铝材质的可以选用铜铝过渡线鼻子、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或铜铝过渡并沟线夹等连接金具连接。解决以上安全隐患,电气线路施工和维修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安装操作规程、规范接点连接;针对各种不同连接点采用匹配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或铜铝过渡的线鼻子以及铜铝过渡的并沟线夹连接,杜绝铜铝直接连接,包括垫片最好采用铜质材料,以确保线路可靠运行,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二、电气设备连接金具型号与线路导线型号是否匹配

(一)各种电气设备连接金具型号与导线型号不匹配的分析

在配电线路施工和维护中,选用合适的连接金具至关重要,连接金具的型号与导线型号选用不一致,将会给油田线路运行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主要体现在:1.线路主线与分支导线或电缆的连接点,一般线路主线线径较大,而分支导线或电缆线径较细,并沟线夹或压接管等连接金具的型号没有选择合适、连接不匹配。2.高压线路的引下线与电力变压器、跌落开关、隔离刀闸、避雷器、计量互感器、无功电容补偿器等设备接线柱的连接点,选用的设备线夹或压线鼻子不合适(过大或过小)、型号不匹配。3.线路电缆头鼻子或设备线夹与主线、母排及设备容量不匹配,造成载流量不够。4.没有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连接金具,实际载流量较小,与连接金具型号规格不一致。

(二)各种电气设备连接金具型号与导线型号不匹配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

由于在以上线路连接点的连接中,设备连接金具选用与导线型号不匹配,如果选用型号过小、接触面积就小、载流量不够;如果选用型号过大、接触压接力就小,会产生接虚、连接点不实,长期运行,将会造成连接点过热、打火或者断线,以致线路缺相运行,而使运行中的变压器、电机等电气设备烧毁,可见各种连接金具型号与导线型号选用不匹配是造成线路故障的一个严重隐患。

(三)解决电气设备连接金具型号与导线型号不匹配造成线路故障的措施

在配电线路施工和维修中,必须严格按照导线型号选用正规、匹配的并沟线夹、压接管、设备线夹或压线鼻子等连接设备金具,压接或连接前对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抹导电膏,使连接点可靠连接,确保油井线路能够可靠、安全运行。

三、施工安装工艺不标准

(一)施工安装工艺不标准的探究

配电线路的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装工艺,如果安装不规范,不按电业安装标准操作或缺乏配电线路安装工艺知识,长时间在大自然及外力的影响下,将会由于连接点磨损、受力等造成线路接地、短路等电气故障的发生:1.在线路终端紧线时,高压线路与耐张线夹连接段,没有缠绕铝包带或将耐张线夹装反。2.架空裸导线在针式瓷瓶上绑扎安装时,不缠绕铝包带或绑扎圈数不够标准或绑扎力度不够造成绑扎不牢固。3.架空线路在转角、耐张或跳线时,导线与导线的连接引线过短而受力,或连接引线过长而松弛。4.高压线路的引下线与电力变压器、跌落熔断器、隔离刀闸、无功电容补偿器等设备接线柱的连接时,连接引线过短而受力,或连接引线过长而松弛。5.在线路中,有的连接点没有经过针式瓷瓶等支持金具固定,直接连接,而产生受力,长期在大风的摆动影响下造成断线。6.在电缆终端与架空线路或与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设备做连接时,没有安装电缆支架,而使电缆头与架空线路或与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设备的连接点受力。

(二)施工安装工艺不标准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

配电线路在施工架设中,由于安装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电业安装工艺要求,不按电业安装标准操作或缺乏电气线路安装工艺知识,出现以上线路连接点不可靠,长时间在大自然及外力的影响下,将会造成线路引线磨损、绑扎脱落、受力断头、松弛、打火,长期在隐患状态下运行,最终将造成线路断线、接地、短路等电气故障的发生。

(三)避免施工安装工艺不标准造成线路故障的措施

通过对配电线路施工安装工艺不标准的探究,掌握了造成配电线路故障的原因;为确保油井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杜绝由于安装不规范、工艺不标准而留下的安全隐患,电气线路施工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电气线路安装工艺知识,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电业安装标准操作,绝不留下线路运行安全隐患。

四、结束语

通过对配电线路与电气设备可靠连接的探究,了解了造成配电线路故障的隐性原因,说明配电线路连接点的不可靠连接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在电气配电线路施工和维护中,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电业安装工艺,严格执行电业安装标准操作,铜铝连接应严格采用铜铝过渡连接、杜绝铜铝直接连接,严格按照线路导线型号选用正规、匹配的电气设备连接金具;可以在各个连接点,根据不同的连接金具选用不同的绝缘护套,避免由于连接点不可靠和雾霾、雨雪及鸟害造成线路隐患和线路故障的发生;在线路设计和施工上也应尽可能地减少连接点,尽可能将线路避开污染严重的工厂、村庄和高杆作物,在线路运行、维护和巡视中,要经常使用红外线温度测试仪对各连接点进行测试,严格执行线路定期巡视,发现不标准的连接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油田油井电力网可靠、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郭彬,刘江涛.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连接点发热问题的分析与探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12).

[2]高万云等.安装与验收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县域经济

一、在县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举措。江西现有10个县级市,70个县,1411个乡镇,这80个县(市)聚集了全省89%的人口,97%的国土面积,2/3以上的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江西省委、省政府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作为首要任务,县域经济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6年,江西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537亿元,占全省的54.93%。2007年全省GDp达5469亿元,增幅13%,财政收入665亿元,增长28%,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板块经济、劳务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将助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一大批经营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的中高层次农村经济主体将加速成长,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并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农民正在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型农民群体也日益扩大。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种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多,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呼声也更高。

(二)拓展县域电子银行业务有利于发挥农行优势,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三农”业务是农行的“战略支柱业务”,是农行发挥城乡联动优势的着力点。近年来,江西农行网络和电子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一个以全国数据中心为依托,以11个二级分行、113个县级支行为节点、以700多个城乡营业网点为支撑的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形成。在省内同业中,江西农行金融服务功能齐全的网点最多、电子化网络最大,具有联结城乡、辐射面广、人力资源丰富、熟悉县域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atm、poS、自助终端等为支撑的、功能强大的电子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江西农行银行卡发卡量665.6万张,居全省各金融机构首位,其中农村及县域地区银行卡发卡量占到全行发卡总量的45%以上;银行卡年累计消费额66亿元,atm运营数499台;网上银行注册客户达到11.3万户,其中个人注册客户11.16万户,其中县域注册客户占其总注册客户的30%以上。事实证明,电子银行业务在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面向“三农”和县域,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农行在县域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固有优势,有利于拓展县域及农村地区潜在市场,有利于巩固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与其他业务形成良性互动,带动其他业务在县域及农村地区的有效发展。

二、如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在县域经济中的运用

(一)健全服务渠道,加强推广力量,完善营销机制

1.加强电子银行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完善机构,建立产品经理队伍。随着业务的发展,电子银行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与业务规模迅速膨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面向“三农”提供服务后,服务链条长的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电子银行业务量较大的市分行可考虑成立电子银行部门,暂时不具备条件成立机构的行要充实专职的电子银行产品经理,各县级支行可视业务量的大小设置电子银行产品经理。二是明确电子银行管理部门和各前台业务部门职责。各行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负责电子银行渠道规划、管理、推广、培训,各行前台业务部门负责电子银行的营销及客户维护,每年的产品推广、营销计划由各行前台部门完成。三是明确电子银行产品经理职责以及与客户经理协同工作机制。电子银行产品经理的职责是负责电子银行产品的引进、开发和测试,产品营销任务的分解及考核,本行客户经理、员工的培训和下级行产品经理的培训,促销活动策划,为客户经理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各二级分行、支行、网点所有客户经理和网点大堂经理负责向客户营销电子银行产品,指导客户使用,跟踪服务,为客户解答简单的、常见的电子银行产品使用问题。客户经理在不能解答客户提出的电子银行问题时,可以向产品经理请求支持,得到解决办法后,再向客户解答。各网点配备客户经理或大堂经理,负责向客户营销电子银行等产品。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一是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产品经理队伍。建立产品经理准入制度,要求各行选择业务过硬、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员工充实到产品经理队伍中。二是加强培训管理。在建立电子银行专家队伍,制定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计划,编制电子银行产品培训手册,加强培训工作考核,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要接受再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行内信息载体和内部网站,开辟网上银行专栏知识讲座与论坛;制作简明、形象、生动的培训多媒体光盘;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提供员工自助培训。

3.建立强有力的产品推广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营销考核杠杆的引导作用,制订包括营销单位及其员工和分管行领导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将营销单位的利益、分管行领导的利益和普通营销人员的利益挂起钩来,激励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完成网上银行产品推广营销任务。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建立电子银行考核指标,将电子银行金融性业务量占有率、电子银行有效注册客户数、交易金额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评中,提高网上银行产品推广目标在各级行综合绩效考评中的比例。二是制订网上银行计价考核办法,将网上银行营销成果与相应的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将利益直接分配给具体经办人员,以此调动全员营销网上银行的积极性。要开发客户经理考核系统,以方便对客户经理计价考核。三是制定网上银行专业部门考核办法,将考核的结果与各行专业部门和主管领导的绩效工资挂钩。

4.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在县域经济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业务范围、邮政储蓄银行增强服务功能以及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日益增多。农业银行要与这些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利用其他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销售终端,营销农行的电子银行产品,扩大农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覆盖范围,提升县域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在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中,农行要成为农村地区规模化服务的牵头人、农村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二)选择目标客户,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服务平台

1.细分市场,合理选择目标客户。一是做好个人客户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县域和“三农”个人客户分为农民客户、县城和乡镇居民客户。农民客户分为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少的农民,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出外务工青壮年农民、种养加工大户、个体工商户等。后三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收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转账、取现、汇款、贷款、理财等金融需求,由于其居住地离城镇较远,办理业务不方便,稍加引导,消除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担心,容易接受电子银行服务。这些客户是电子银行的重点个人客户。城镇居民客户细分比较复杂,一般来讲有具有中学以上文化、一定的经济收入、年龄在18-40岁的居民为电子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其中,个体工商户、乡镇、县党政机关领导、效益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企事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喜欢上网的青年人等为电子银行的重点客户。这些客户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财、代缴水电费、网上支付的金融需求,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不是很放心,但抵触心理不强,较易接受。二是做好企业客户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县域和“三农”企业客户是电子银行的重点客户,可划分为涉农的企业和非涉农企业。按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涉农企业又可划分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其中,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经营方式。农业企业集中坐落在县城的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管理状况和需求各有特点。龙头企业管理较严谨,财务人员配置充足,要求网上银行功能强大,除能提供基本的结算业务、代缴费服务,还能够提供集团资金管理、投资理财等服务。中小企业多为私营经济,资金有限、管理较松散、财务人员配置较少,一般只要求提供基本的结算业务、代缴费业务、自助生产经营贷款使用和归还等业务。大部分企业客户担心电子银行的安全性。非涉农企业也可划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状况和需求与涉农企业类似。三是实现电子银行渠道和传统业务注册渠道的融合,方便县域或“三农”客户开户和注册电子银行业务。对于远离城镇或乡镇没有农行网点的农民客户或农业企业客户,可充分发挥电子银行自助注册功能,解决他们在农行开户和注册电子银行不方便问题。一方面在网上银行上提供申请开办银行卡和存折等业务功能,该功能提供申请表给客户在线填写,然后将申请表提交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办理完业务后,通过挂号邮件寄给客户;另一方面依托网上银行便于认证客户身份的优势,在网上银行增加开通其他电子渠道(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手机信使)业务的功能。与此同时,在网点将传统银行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捆绑起来营销,将电子银行注册业务放入传统业务开户申请表中,引导客户选取。四是开发功能强大的电子银行管理系统,方便管理电子银行注册客户、对客户经理进行计价考核、给出各种业务报表。

2.注重营销,加强网上银行安全性宣传。首先,应告知客户网上银行作为一项成熟的银行产品向社会推广,是一项安全可信的业务。安全性作为网上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银行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一是采取了高标准的网络技术安全措施。例如,设置多重高性能软件和硬件防火墙,有效阻止了黑客病毒对网上银行系统的恶意攻击;网络数据传输采用128位SSL密钥加密,各种交易数据以密文形式传输,可以防止客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和篡改;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建立客户身份认证方式,数字证书认证采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024位非对称密钥算法pKi安全体系,实现对客户身份的合法认证。二是采取了周到细致的客户端安全防范。如客户必须持有网银证书和密码才能进行交易,对企业客户设置了个性化的权限管理,企业账户任何一笔资金类交易需要两名以上的操作员才能完成,关键交易需要两次密码输入。三是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如从市场拓展、开户资料收集、开户资料确认,直至系统开通,都制定了严格的人员分工合作和互相监督的管理制度;设有网银后台监控岗位,实时监控网银业务情况,进而保障客户交易的快捷安全。

其次,应加强对客户安全意识宣传,培养客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要建议客户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并为系统设置一个密码;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自己的网上银行证书,为证书设置一个不易猜中的密码,不要将密码告知他人;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不要将网上银行密码与卡或存折的密码设置成相同密码,同时对密码要定期更换;对操作系统补丁及时更新;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等等。

第三,还应该向客户解释造成网上银行风险的原因,告知客户网银案件的发生大部分都是证书或密码丢失泄密等非技术原因造成的,着重向客户宣传越来越优化的网络使用环境和广阔的业务发展前景,通过网上银行的方便快捷,引导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产品。

(三)整合电子渠道,为客户匹配产品

从客户定位看,要重点选择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关联市场客户,新农村建设中的县域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群体,以及农业促进体系市场的主体。从区域定位看,要以县域为基础,按产业链要求,服务产业关联的城乡市场和产业带布局的区域市场。从产品定位看,应择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培育“三农”客户各层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使农行成为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

对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提供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对种养加工大户主要推荐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信使、金穗支付通;对个体工商户主要推荐使用手机信使、手机银行、金穗支付通;对城镇居民重点客户推荐使用网上银行、手机信使和手机银行。

对农业龙头企业、县城大企业推荐使用网上银行企业版;对中小企业推荐使用网上银行中小企业版。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5

“在线律师”:

崔先生好,您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包括2个方面,一是假、劣种子的刑事法律规定,二是农业局在种子行政执法立案后,发现假、劣种子的销售行为涉嫌刑事犯罪该怎样处理。对于您提出的问题,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颇有专业性,故我分2篇短文向您解答,本篇是上文。

1《刑法》关于假、劣种子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崔先生提出的问题,涉及本罪的种子销售行为有2种可能:一是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二是销售者以不合格的种子冒充合格的种子销售,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1.1犯罪构成

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国家为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颁布了《种子法》。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对农业危害很大,应受刑法打击。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种子。

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如《种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下列种子为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

下列种子为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如种子公司、种子经营部等组织形式同样构成本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对于种子生产和经营的全产业链来讲,其故意的内容通常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故意生产假种子;二是明知是假的或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即劣种子而故意予以销售;三是故意以不合格的种子冒充合格的种子。

过失行为,如在不明知的情况下销售了假的或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不能构成本罪。

1.2认定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依《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销售假、劣种子,只有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没有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就不构成本罪。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销售假、劣种子,虽没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但销售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适用:销售假、劣种子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同时又构成销售假劣种子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罪名规定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销售瘟又肿幼镏小笆股产遭受较大损失”,主要以二万元为起点;重大损失,主要以十万元为起点;特别重大损失,主要以五十万元为起点。

2公安机关对于办理涉嫌种子犯罪案件的程序规定

对于公安机关办理涉嫌种子犯罪案件,其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如《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2.1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种子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种子刑事案件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2.2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

拘传: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拘留: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法定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

监视居住: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法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监视居住。

逮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2.3立案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及证明力予以审查、核实。

2.4侦查措施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6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

安监总规划[2007]166号二七年八月八日

四、“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

依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点工程是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即“金安”工程)、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内网和政府网站群改造扩容工程。

(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金安”工程)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已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列为“金安”工程,与金财、金关、金税、金宏、金审等金字号工程一起写入了有关文件。这对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后续工程建设特别是二期工程建设、以“金安”工程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资源专网建设的主要项目即“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一阶段(“金安”工程一期)已在“十五”期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并正式立项,在“十一五”期间作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二阶段(“金安”工程二期)建设将涵盖“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第一阶段未能覆盖的内容。

1.“金安”工程一期

“十五”期间,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根据批复内容建设的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为第一阶段,即“金安”工程一期。

“金安”工程一期是在已有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上,通过购置、定制必要的软、硬件设备,主要建设:

(1)网络节点建设

依托公网及已有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包括国家煤矿安监局)到省级机构、其中11个省到所属的116个地(市)级机构和900个区(县)级机构、以及现有的72个煤矿监察分局四级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部门的网络系统。

(2)应用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应用系统的主体框架并使部分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投入应用并发挥作用。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监察、伤亡事故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监管和监察子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包括事故调度快报、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职业病危害统计、煤矿经济运行统计和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支持等子系统;

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心使用的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3)数据库建设

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预案、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行政法规、重特大事故档案、事故统计、抢险救灾资源、安全生产专家等基础资源数据库。

(4)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

(5)制定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

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

“金安”工程一期投资估算为2.74亿元。

通过“金安”工程一期的建设,在全国部分区域初步建成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对专网覆盖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监察可达到100%,对煤矿执法文书的数字化处理可达到100%,入库率可达到100%,对高瓦斯矿井监管覆盖可达98%以上;确保全国安全生产统计月报上报时间可以提前10天以上,由每月25日提前到15日。安全生产调度快报可以提前13天以上,由每月15日提前到2日。各类伤亡事故的报送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事故信息完整率100%。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明显地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和指导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的辅助决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政策策略研究、科技规划制定和提出重大安全生产项目研究与技术示范工作的水平;实现对安全生产形势作出综合分析、预测、评估,为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2.“金安”工程二期

“金安”工程二期是在“金安”工程一期基础上,继续补充和完成其余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网络扩建,对原有监管和监察应用系统与数据库进行扩容升级。

(1)网络节点建设

在“金安”工程一期已形成的局部性四级五层体系结构的专网系统的基础上,对未联通的地级、县级机构和新建的省级煤矿安监机构及监察分局,以及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实施专网连接或对部分节点扩容。

(2)应用数据库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在一期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充各个数据库的内容,全面装备到地市、县级节点;

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数据库;各级机构协同办公数据库;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

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申报登记工作,即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尾矿库等各类重大危险源开展普查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根据申报登记的数据,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以市(地)为基础建立数据库服务器,利用数据库同步技术实现国家、省、地市间的数据库同步,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同时利用公网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门户网站,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各级企业的数据采集。

实施数据处理中心和培训中心的扩容和功能的扩展建设。加大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加工能力,使数字化信息的积累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需要。为实现对煤矿瓦斯、剧毒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为主的监测监控数据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动态跟踪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为预防性监管和监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应用系统建设

对“金安”工程一期建设并投入初步应用的安全生产监察和行政执法系统、调度与统计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充和完成升级,进一步完善和扩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辅助决策系统,全面装备到各级节点;在部门内资源共享和对其它部门资源共享接口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为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服务支持。

按照业务需要,新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管理系统,各级机构协同办公系统;对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督促和指导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管理,落实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系统。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可实现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数据管理,远程网络化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动态采集和整合,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分布、动态查询显示,重大危险源的危害程度的自动定量评估分析,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快速、形象表述等功能。

(4)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在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对历史数据和公用数据进一步提炼,作为安全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来源。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信息咨询、反馈等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建立自主的信息更新及监督检查管理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共用共享,增加政府各部门、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完善安全生产电子政务体系。

(5)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中心,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运行支撑环境

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中心,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搭建的测试环境、专业的测试工具,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保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和数据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和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运行支撑环境。

(6)进一步扩充建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支撑与安全保障平台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支撑平台,进一步建设所需的系统支撑平台;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进一步建设安全生产所需的安全保障(包括灾备中心)和运行维护系统。

制定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尽快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展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

制定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与企业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研究RFiD技术(非接触式识别卡)在政府与企业数据共享交换中的技术和应用标准。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相关的指标体系。

“金安”工程二期投资估算为17.7亿元。

通过“金安”工程二期的建设,可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覆盖全国的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用共享,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主要业务信息化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依托资源专网系统将全国范围的煤矿重大生产事故隐患纳入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煤矿执法文书实现数字化处理并入库;对高瓦斯矿井基本实现监管;有关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报在专网覆盖范围的系统内实现随时报送;明显地提高对事故应急响应、救援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的效率,缩短响应时间;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的规范和标准,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依托国家基础电信平台、国家电子政务以及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通信、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和协调指挥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化,通过与全国其它应急救援机构和各地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水平和应急响应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应用支撑系统、指挥大厅和其它部分等内容。

1.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通信系统

建设包括卫星、无线移动等通信系统,实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地方和其他安全生产应急机构或基地之间的通信联络。

2.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网络系统

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局域网系统,扩充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主机房、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购置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购置与国务院应急办、有关应急管理部门、部分中央企业、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以及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之间的网络接口设备。实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含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务院应急办、有关应急管理部门、部分中央企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部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以及地市级机构的网络连接。

3.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用系统

建设包括应急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智能方案系统、应急协调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和协调指挥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4.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数据库系统

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专用数据库,用来收集、存贮、管理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活动有关的静态和动态数据,并支持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加工处理及信息服务。数据库分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救援数据中心、省级应急救援数据中心和地(市)应急救援数据中心三级,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分别管理和存储所管辖范围内的应急救援的信息和数据,包括10个业务数据库和4个基础数据库,其中业务数据库包括应急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资源及资产数据库、应急演练数据库、应急统计分析数据库、应急事故救援案例数据库、应急政策法规数据库、应急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模型数据库、应急空间信息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编码库、数据字典库、用户数据库、权限管理数据库。

5.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应用支撑系统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所建成的基础支撑平台,进一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所需的门户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和应用集成系统。

6.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指挥大厅系统

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系统;建设省、地市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挥大厅系统。

7.建设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其它部分

包括应急标准与规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站建设、培训设施扩充和场地建设。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为22亿元。

通过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务院生产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地)级应急救援机构及事故现场的数据资源共享,为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使指挥中心能够集中统一指挥生产安全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专业及省、地应急救援机构,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国家生产安全领域的危机管理水平,增强各种突发性生产安全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国家统一的技术支撑平台,及时掌握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和相关资源信息,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通过充分整合和强化安全专家资源和全国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效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人数;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使应急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逐步达到事前防范、事中调度处理和事后分析总结研究的目的。

(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业务内网、政府网站群及其应用系统的升级扩容工程

在现有基础上,按照职能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要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日常业务应用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推进总局办公内网及其电子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及其应用系统和政府网站群,即基于互联网构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门户网站,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1.内网基础平台的扩容和升级

升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信息平台、扩展以iSDn相连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各省级机构加密公文传输系统的用户节点、深入开展业务协同(办公自动化)、连通国务院专网并运行维护好专网网站。

(1)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内网支撑和门户平台。

(2)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各省级机构的加密公文传输系统,并扩展到新增的省级煤监局和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扩大内网无纸化办公的范围,深化内网办公自动化的应用。

(3)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与国务院专网连通,与国办相关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总局网站节点建设,保障内容的及时更新。

2.进一步加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内网办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在进一步扩展现有公文管理系统、会议活动管理系统和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总局和煤矿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值班管理系统、督察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内部行政管理系统,发展与内网办公相适应的数据库,促进电子协同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3.基于互联网建设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政府网站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

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基础,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政府网站为核心构建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公共信息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

(1)创新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理论,建立健全政府网站建设、组织与管理理论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在线受理与反馈、安全生产政府网站建设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及安全保障制度5项规章。

(2)突破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现有的运行维护模式,建立和规范垂直管理的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子站,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统一标志、统一风格和主体栏目对应的安全生产政府网站群。

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安全生产政府网站门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子站。力求做到:总局组网,网站组栏,维护到处,数据入库。以为核心,细化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加大政务公开的深度,以固定栏目体现规范性,以专题专栏体现特色性,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3)初步建成政府网站的三大支撑平台,形成以政务公开为基础,网上办事为核心,公众参与为动力的保障体系。

建立政府网站采编发平台。支撑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为主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业务司局、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子站的政府网站子站群。

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服务的增值,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群提供获取政府各部门服务的统一入口,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依托专网已有数据库资源实现12类信息查询: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查询、应急救援救护查询、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查询、事故查询、安全生产许可查询、停产整顿企业名录查询、危险化学品名录查询、安全评价资质查询、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查询、生产用产品安全标志查询、安全生产专家查询、检验检测项目查询。建立“一体化”的信息采集窗口,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申报系统、建立安全知识培训系统。通过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在线申报,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网站互动平台。公众参与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完善安全生产论坛、建言献策、事故举报、网站调查四大系统。新建在线访谈、民意征集两大系统。在政务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公众参与的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4)及时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进行扩容和系统升级,建立较为完备的总局网站和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机制和强化运行管理服务。

随着政务公开程度的提高,对于政府网站的运行效率、带宽、功能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确保政府网站信息、系统运行,对网站软硬件基础平台进行扩容和升级改造,以此提升政府网站的整体水平。

各级机构不断更新和完善局域网系统、网站和邮件系统等的装备,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外网邮件系统的改造建设

总局2001年投入使用的邮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各级机构日益增加的数据传输的实际需求,因而需要对现有的邮件系统更新改造,实现具有反垃圾邮件网关,有镜像硬盘功能的符合用户需求的邮件系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升级扩容工程总投资约为4.72亿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升级扩容工程将改善总局内网办公条件,扩展总局到全国范围内各省级节点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网络连接,实现总局内网和国务院专网的互联,形成以全国范围的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安全生产灾害事故报警、抢险救灾调度指挥及事故处理信息的报送为主要内容的通信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内网业务协同办公,加强社会公众服务,形成以政务公开为基础,网上办事为核心,公众参与为动力的业务服务保障体系。

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机构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管理机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信息化建设。要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大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协调力度。

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明确项目责任制,建立重点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司局负责人组成,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使用和目标实现负主要责任。将项目建设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单位、到个人,确保全面完成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项目制度保障

从工作实际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支撑单位的作用,做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分步实施、技术服务、应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并注重为全系统安全运行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落实专家审议制度、中介机构评估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形成公开透明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利用市场机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模式。

(三)资金投入保障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跨行业、跨地区的重要的社会基础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包括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调研及评估)、项目建设期及运行维护期等。将法规和标准制定、项目运行维护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将信息安全保障的建设资金纳入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预算,将有关研究开发所需资金纳入财政科技经费预算。

由于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信息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列入各专项,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应积极支持进行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标准、规范以及急需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要通过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以及调动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力量,解决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其系统运行所需的资金投入。

(四)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各项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操作、维护、升级、对使用人员培训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复杂系统,因此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保障体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队伍。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有效运转,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信息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充分发挥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在全系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和技术归口管理方面的作用。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也要广纳贤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既懂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相对稳定、技术全面,能够胜任本地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行保障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

围绕电子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大力开展全面的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训,除了造就一批精通各项业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骨干队伍外,还应将提高职工的信息化意识、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纳入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教育培训计划和考核计划,强化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从业人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提升地区保障中心的能力。以市场化的方式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中,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

(五)信息化基础装备保障

保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信息化基础装备情况,包括办公人员个人装备,网络基础条件,要使用并及时更新维护正版软件。

(六)贯彻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严格贯彻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与条例,并制定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流程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快实施信息分级保护,要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服务运行管理服务体系,保证网络信息安全运行。

六、投资估算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7

(1)电子票据的性质电子票据是传统纸质票据的电子化,是电子债权的一种形态,除了具有传统票据的要式性、无因性、文义性及流通性之外,其签发、提示、转让及付款皆以电子方式完成,所以较之传统票据,其保管及行使省却了人为因素,更为安全高效,形式要件更为简便,管理机构负担了部分责任,保障了出票人、收款人及第三人的权利.为更好地考察电子票据的性质,应该对电子记录债权的性质进行考察.电子记录债权是因电子票据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与其相同所转让的是一种脱离了原因关系债权的金钱债权,加之当事者的意思表示,只有向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的电子记录原本上进行记录,其产生和转让才发生效力.权责范围较电子票据更为宽泛,性质上与已有的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并不相同,虽然具有一部分代替票据的机能,包含了票据的基本性质,却并不能废止票据并取而代之.其基本性质有以下三点:①与指名债权及票据债权所不同的新型金钱债权;②加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依附于电子记录机构在记录原本上的记载而发生及转让;③电子记录债权的法律行为与原因关系相分离以保障动态安全,具有无因性.

(2)电子票据与传统票据法理论的冲突首先,电子票据毕竟是票据,其功能和实体票据相同是作为电子化的票据而存在的,但深层次考虑其权利,对比电子记录债权,如上文所述,是一种不同于票据权利的金钱债权,依附于电子记录而产生、行使、转让、消灭.是民事权利的特别权利当中的特别权利;其次,主体上电子票据的当事人中包含了传统票据中所没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接入机构,被机构等各种电子债权记录机构;第三,电子票据流通性更快,实现网上互联,代替现实资金的流动而仅以电子记录标示债权的转让,付款程序便捷,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同时降低成本;第四,电子票据的票面形式、票据的持有及签名全部都是以电子形式的数据电文形式所表现的,在形式要件上与传统票据法相比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包含信用评级;第五,由于电子票据比传统票据受到更为强力的监管,由时效性较差变为实时监管,且全部由数据电文形式保存记录,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因票据的伪造、变造产生的犯罪行为.

二、电子票据基本特征的界定

对于电子票据的基本特征从各国立法来看差别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权利及维护交易安全电子票据通过数据电文而发生,并不受原因关系存废的影响,具有无因性.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的动态安全.电子记录债权法上无论是对债权债务人的意思表示,还是对无权的免责要件,都制定了比民法更强的特别准则,以强化交易安全.同时使管理机构负担部分责任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当事人之间交易的静态安全;

(2)信息查询及追索各国相关规定中均对于各利害关系当事人的信息查询权限做了详尽的规定,以此宣示权利的“公示性”并且使追索权的行使成为可能;

(3)转让手续简便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立法中强调了转让背书的作用,权利依背书转让,在此将背书看作一种电子记录,其转让因背书而发生效力.电子记录债权的转让,依据转让记录而产生效力.所以,转让记录是转让的效力要件,没有转让记录,无论对债务人及第三人哪一方都得以主张、对抗转让的事实;

(4)记载事项完备电子票据的内容依据对数据电文的记载而决定,而电子记录债权的内容依据记录而决定(9条1项).作为电子情报本身,相关的记载事项可记录更为广泛的属性内容.债权人、债务人的名称、金额及付款日期等都是必要的记载事项(16条1项),电子记录债权的情况下,对收款账户、分割付款的付款方式、附期限的利益丧失条款、对债务人的抗辩条款、转让限制等等,都可列为记载事项.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记载事项还包括评级信息,并由记载者对真实性负责;

(5)结算方式灵活电子票据不仅仅是支付手段,因其可以贴现、质押而且同时成为融资和信用工具,其特性保证了交易安全促进商品流通.电子记录债权因抵消而在现实资金并无流动时消灭的情况下,电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也依然残留.在各债权相互抵消之后,也可依据付款记录,客观地证明其相互抵消的事实.如此灵活的结算方式,也使分割付款和到期日之前的融资成为可能.

三、电子票据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点

(1)禁止转让条款我国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22条)同日本一样,均附有禁止转让特别条款.这一规定限制了债权种类,使持票人不能在到期日来临之前进行融资,变成了单一的决算手段,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调配.从一般性资金调配的国际趋势来看,美国统一商法典UCC9-104条和UnCitRaL国际债权转让条约均否定了将债权种类进行限制的禁止转让条约的对外效力[5],这样规定有利于对债权进行活用,积极地进行资金调配;

(2)即发生债权的转让电子汇票与电子记录债权均规定,必须在生成数据电文或记录时确定债权额(29条三)(16条1项1号).我国从传统票据法开始已经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安全而进行过多的限制性规定.日本所谓依据记录而发生的电子记录债权基本上是已经发生的债权,这种规定对于将还未发生的即发生债权进行转让的情况很难适用.设定即发生债权的金额时,想要进行记录,就只有将其与已发生的债权金额放在一起衡量.这恐怕会使其性质变成了民法上的指名债权(特定人对特定人转让,仅需通知),而影响即发生债权转让担保契约;

(3)作为权利消灭“对抗要件”的付款记录电子票据的数据电文记载事项,以及电子记录债权的发生记录和转让记录是权利的效力要件,在对付款记录的解释上较为困难,可以确定的是付款记录具有以下的机能:①记录债务消灭的原因事实;②公示法定代位的机能(24条5号);③公示关于质权的权利关系的机能.那么,付款记录在特定的范围内,是否可以作为“权利消灭的对抗要件”,并以此对抗第三人;

(4)相关公法领域研究目前的研究将讨论重点置于在对私法规则上的讨论,关于电子票据管理机构则还没有充分讨论,配合制度的展开并加之与我国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接入机构”及“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权责(诸如管辖权、免责条款、法律衔接等问题)比较分析,关于管理机构的问题各国的规定都有不够完善之处,相互交叉,权责不够明晰,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着重考察.

四、结语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8

2012年,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到年底前,全市冶金、机械、种子、小水电企业全面达标,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50%达到二级标准,50%达到三级标准;规模以下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20%达到三级标准,剩余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力争早日达标。省属单位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原则上最低要达到二级标准,争取一级。

二、考评程序

考评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84号)进行,考评程序为:

一是企业自评。企业对照相应的评定标准开展自查自评,边查边改,形成自评报告。

二是组织评审。企业根据自评结果,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一级的,经省安监局初审同意后,由国家安监总局认定的一级企业评审机构组织评审;申请二级的,经市安监局初审同意后,由省安监局确定评审机构进行评审;申请三级的,经县(区)安监局初审同意后,由市安监局确定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各评审机构必须在3月内完成评审工作,出具评审报告。

三是审核批准。各级安监部门对提交的评审报告进行审核,对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予以公告,颁发相应等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和牌匾。

三、评审机构

按照省安监局甘安监管二〔2012〕36号文件要求,确定省安科所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三级的评审机构,甘肃省建材工业协会配合安监部门参与全省建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三级企业评审组织协调工作。

四、评定标准

目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公布冶金企业、有色轻金属氧化铝电解铝企业、建材行业水泥企业等7个行业23个专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对于已有评定标准的,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评审;对于没有评定标准的,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要求组织评审。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2012年是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关键的一年,对于冶金等工贸行业完成三年安全达标任务将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确保年度达标任务按期完成,还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年度考核的工作指标。各县(区)、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认真组织、突出重点,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积极推动,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工作进度目标。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9

[关键词]电子金融业务;风险控制;防范策略;互联网

[Doi]10.13939/ki.zgsc.2017.10.072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后,在其后的半个世纪计算机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及至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普及开来,经济不再单单以“实体”为依托,依托于“虚拟”的电子商务也诞生并发展开来,尤其是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不断递增,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更是在经济领域上给其他行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于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电子金融固然使人们的生活愈加便利,但是无法忽视的是电子金融会增加金融风险。因此如何基于电子金融业务风险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便成了相关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

1概述

1.1定义

基于计算机网络甚至是互联网,于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此即为“电子金融”。目前,可以被囊括到电子金融范畴的金融活动主要有:①网上结算;②网上支付;③网络期;④电子保险;⑤电子银行;⑥电子证券。就本质而言,电子金融是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拓展金融业务,改变传统金融的低服务效率,使从业者获得更快的服务速度、更好的服务结果,其金融运作模式高度现代化,变革性地将互联网作为载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创新性。

1.2优势

1.2.1虚拟的服务方式

相较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电子金融服务不再使用传统“面对面”柜台服务模式,而是由客户经过电子方式将业务数据导入服务器中,进行数据的输入、传输与输出,就服务方式而言电子金融具有非常鲜明的“虚拟性”。

1.2.2开放的运行环境

相较于传统柜台服务相对封闭的环境,电子金融在运行环境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开放性,其所依托的载体乃是虚拟的网络,而网络则是相对开放的,客户只需要利用相应的设备、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1.2.3实时的业务处理

传统金融服务需要人工进行介入,客户发出指令后由柜台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这中间需要耗费一定的“反应”时间,经过一个“反馈”的过程,因此在业务处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延时性”。与其相比,电子金融则可以做到金融业务的“实时处理”,客户只需要发出指令即可马上执行电子金融服务,省去了人工介入环节,不必耗费较长的时间即可以获得处理结果。

1.2.4模糊的时空界限

传统金融服务总会因为时间或空间的障碍而无法将业务无限扩展,而借助互联网技术电子金融服务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将金融业务扩展到任何时间点与地点,客户在当地所享受到的服务与前去金融机构所享受到的服务与品质而言是完全相同的。

2风险类型

2.1政策法律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子金融刚刚起步,我国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上尚不完善,许多金融机构反映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难以有效规避政策法律风险,经常出现违规行为,进而导致新业务被中止,遭受本可避免的损失。例如曾经在腾讯微信推广的中信银行联名信用卡,刚刚开展了信用卡虚拟业务便被中国人民银行紧急叫停,最终导致了中信银行股价跌停和腾讯股价下降4%的结果。

2.2战略风险

在运作电子金融业务时,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战略决策,立足于明确的目标来采取具体的行为。而金融机构在某些情况下所制定出的战略决策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金融业务人员无法每时每刻都能完全把控金融风险、了解市场资源是否充沛、业务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所以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金融业务时必然或多或少地会面临一些战略风险。以下行为便能引发战略风险:①电子金融应选择怎样的业务形式;②电子金融应如何设置实施方案;③电子金融业务应该制定什么程度的实施目标;④其他。一旦评估与判断结果出现偏差,电子金融业务便有可能在实施中面临困境甚至挑战,金融机构的绩效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其自身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2.3信用风险与信誉风险

信用风险针对的是客户的诚信度与道德,信誉风险则是针对电子金融机构,用于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誉问题。一般而言,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如期履行还款义务并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信誉风险则是指电子金融机构无法履行给客户带来经济利益或采取不合法手段逃避相应义务的风险。事实上,电子金融依托于虚拟网络进行交易,在违约追责和客户身份确认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其多为逆向选择,比传统金融业务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而电子金融机构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关乎于客户是否给予其信任、是否愿意授权其进行电子金融服务,若是电子金融机构在服务安全性、实时性或准确性上出现异常,其信誉将会“蒙尘”。鉴于当前社会互联网媒体的高度发达状况,一旦金融机构具有信誉不良问题便会被大范围广播,使电子金融机构受到打击,一些电子金融机构甚至因此无法继续运营下去。此外,许多客户对电子金融服务并没有充分地了解,一家机构出现问题便有可能引发客户对相似机构的质疑,一旦扩散开来将会对整个电子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业务量骤降。

2.4实用性风险

电子金融业务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可谓是多种多样,抱持着不同理念或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在面对电子金融业务时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虽然客户会因为需求偏好而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绝大多数客户都对交易安全性给予了最高的关注,于是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采取“手机动态验证码”或“强制定期更换密码”等措施进行安全强化,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安全性,但是电子金融交易本身具有的便利性优势却被严重削弱,这无疑与许多重视便利性的客户的需求是相悖的。一旦这些客户产生上述强化措施无法确保交易安全性的想法,又困扰于遗忘手机、无法记住经常更换的密码等意外状况,金融机构将会因电子金融不再具有的便利性而失去大量客户。因此,在电子金融业务开发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多元化设计,使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进而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客户。

2.5技术安全风险

虽然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近年来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二者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以二者作为支撑的电子金融体系若是无法恰当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有效避免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问题,同样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在我国,目前电子金融系统所面对的最大的安全问题便是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出于利益的诱惑,许多黑客都会使用病毒、木马来攻击电子金融系统,一旦成功将会给电子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防范策略

3.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的防范在于“居安思危”,即在风险尚没有形成之前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对于电子金融业务来说,建立并健全一套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基于风险防范机制,电子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风险评测来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害,使其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此外,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电子金融机构借助系统监测与检测程序,可以预见性地避免系统故障的出现,实现对电子金融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3.2加快、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不在电子金融机构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电子金融机构需要从自身加强相应的制度组织建设。在笔者看来,电子金融机构应该基于宏观的信息化发展状况与金融经济体系来推动电子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其业务形式愈加多元化,进而不断强化金融业务,建立试点单位,在技术部门不断推广创新型技术与发展型技术,以缓解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电子金融机构还应该积极落实与完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业务信息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建立高效监管机制,使业务工作无限贴近产业状况,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服务的有法可依、非法行为的有效清除。

3.3找准“着眼点”,基于客户需求开展业务

客户的需求是电子金融服务的第一着眼点,电子金融机构无法在实体机构中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只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虚拟世界中沟通,满足客户需求便成为确保交易完成的必要条件。然而,这种交流方式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定位客户需求,因此电子金融机构需要从产品的实用性上入手,对产品结构与功能进行调节,以此来规避实用性风险。

3.4完善信用信誉评估体系,优化自身形象

我国在信用评估体系上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强实名制建设,通过交易记录采集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用于电子金融机构做出选择。同样地,电子金融机构也需要通过优化自身形象来提高客户的信任度,使客户放心做出选择。

3.5加强技术防护

鉴于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需求,电子金融机构应定期针对网络安全进行评测与检查,以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进行。若是情况允许,电子金融机构应该安排技术人员对安全防范技术进行不断完善,通过设置“指纹识别”、“动态数字密码”等方式来确保电子金融交易的高效运行。此外,电子金融机构还应为员工加强内部培训,通过定期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避免内部员工采取非法操作,给电子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4结论

电子金融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风险,电子金融机构需要根据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电子金融交易的安全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戈.关于电子金融业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23).

[2]李家宁.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关于安全生产的金点子篇10

做人真难。此话不假。

人活一辈子,不仅仅是经营事业,对爱情和家庭都需要下苦功夫。即便只是为了平平淡淡过一生,光是经济上的负担就不小了。你看,在没有计算什么意外事件成本下、在相当理性的消费习惯下、在没有一笔奢侈型消费的情况下,我们算出一个有房有车的中产家庭的生活成本就已经高达1349万元!

没办法,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我们要鼓励自己说,活就要活得精彩,生命不言输,给自己压力的同时也是要创造动力。可以说,人生就好像一场跳高比赛,不断地将标杆调高才可以去追求更高的人生成就。

为此,出于理性的考量,为了克服人生中的许多经济网难,为了能够潇洒地为人生的每一笔“账”或“债”埋单,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财技巧,适当缓解经济上的压力。

资产增值需练好“内功”

只要资产足够,就不怕人生途中人不敷出。所以说,对付人生密密麻麻的各类费用支出的最好办法,那就是苦练“内功”――让个人和家庭的资产尽力保值增值,以便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各类人生账单。

如何让家庭资产保值增值?这几年的投资理财手段已经日益丰富,低风险的人民币理财、中短债基金、国债;中等风险的房产、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可转债、分离债;中高风险的外汇、黄金投资……若能找对路子,将自己的家庭资产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来获取中长期稳定的收益,就能有效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除了让家庭资产“整体集合型投资理财”,使用家庭资产“大盘子”来应付人生的各项费用开支外,个人也可以模仿基金筹集的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筹建一个“人生基金”。比如,采用每月定期定额投入的方式,将一小笔(诸如200元、500元、1000元)资金投资于某只稳健成长的开放式基金,用于不断积累。一旦家人发生破坏性大额支出,就从这个“人生基金”中领取相应的钱款,这样就不易对日常的其他必要开支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从心理上减轻压力。

人生路上坚持长期投资

还要明白,理财绝不是一夜暴富,不要为了人生的种种经济压力而太过急于求成。理财之所以不同于、投机,甚至不完全等于投资,就是因为它极具理性。希望通过理财成为暴发户,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财是细水长流,是把握生活中的点滴,是将理财的观念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胞,是通过建立财务安全的健康生活体系,从而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最终实现人生财务的自由。

理财需要时间,财富需要时间的积累。改善家庭资产的结构需要时间,资产增值需要时间,“复利的魔力”更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理财是为了生活上财务无忧。因此理财目标的制订必须和自己的生涯规划联系在一起。

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和真正想要的生活,对未来人生安排做思考和探讨,包括生活的地点、职业规划、家庭的生活方式等;要有长远眼光,注意关注长期的人生目标,而不应当只看眼前。普遍而言,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应该关注和制订不同的理财目标,可以借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成年人的一生也可以分为“春耕、夏种、秋收和冬藏”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可以有所不同的侧重点。

为人生之路放一个“海绵垫”

当然,在全身心地关注标杆高度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略标杆下为自己铺好的海绵垫子。但是相信没有一个跳高高手,会在没有准备好海绵垫子的时候去挑战自己。如果在降落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海绵垫子,有可能连再次起跳的机会都没有了。

为了顺利解决人生的账单问题,这个“海绵垫子”,就是要为自己和家人构建家庭财务安全的体系。

在现实中,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海绵垫子”,只是一味地追求标杆的高度;还有的人只给自己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即使标杆一直在升高,也不再补充“垫子”的厚度,一旦跌了下来,才发现薄“垫子”毫无保护作用;有的人的“海绵垫子”看着很厚,不过质量不过关,会让你一脚踩空。可见,没有备好“海绵垫子”的人生,是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安全和幸福的。家庭的财务安全一定要建立在财务健康的基础上。

包括家庭财务各项指标要经常检查,看看是否在安全红线内,比如资产负债率、应急准备金比率等。

还有就是防范职业风险。对于中产阶层而言,工作收入是人生最主要的一项经济来源。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也有可能瞬间失业或莫名降薪。为此,一方面不要太过冲动频繁跳槽,保证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备一份自己的失业备用金。除了日常用的家庭紧急备用金外,这份备用金可以支持自己重新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个方面当然是要利用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来应付意外、疾病和养老风险。社会保险一般中产人士都通过所在公司强制投保了,而商业保险需要主动意识。

一次交通意外,一场大病,可以令一个中产家庭陷入经济困顿。保险作为一种强有效的“以小博大”工具,可以帮助中产人士应付医疗、退休和意外的风险,减少人生道路上需要大额支付的部分账单。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肩负的家庭责任、已有的保障情况等不同,在选择保险时也应有所侧重,分清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产品类型,而不是贪大求全。

预防婚姻风险

此外,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一辈子的理财之路上,绝大部分情况下离婚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从经济和理财的角度来看,离婚也是一笔并不划算的交易,只是无可奈何之举。

有人将结婚比喻为资产重组,离婚则是破产清算。本刊也曾经说过,保婚姻就是保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