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产企业信息化十篇地产企业信息化十篇

地产企业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4:46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战略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传统房地产企业主要从事商品房的开发业务,一般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运作。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细分越来越明显,与商品房开发相关的很多工作已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来做,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开始扮演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逐渐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与众多的项目参与方“共舞”,需要房地产企业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适时、充分地获得决策所必需的信息,这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的基本条件。因而,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本文将从房地产企业信息的特点入手,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具体对策。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大都是按项目的方式运作,其信息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1.信息量大。房地产企业一般是围绕一个开发项目进行运作,周期长,涉及到众多业务环节: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土地获得、规划及设计、融资、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市场营销、销售、租赁、物业管理,众多的参与方都需要相应的项目信息,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信息。

2.可重复使用。对企业来说,各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虽然在类型、特点上有差异,但整个开发过程所需的信息,却具有一定的共性,可重复使用。如建立了一套市场分析系统,对地区经济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可重复用于不同的项目。而同一项目中的信息也将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参与方中重复使用。

3.信息交互复杂,衔接要求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在各部门、各单位间流动复杂,以某项目设计特点的信息为例,它将经历一个复杂的交互的过程,如图1所示。同时,很多信息的衔接要求又较高,营销公司会获取很多市场信息,消费者行为、心理特点的信息,这些信息如能恰当地传递到开发商、设计单位,结合这些信息对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将对项目后期有很大帮助,因而信息的衔接要求较高。

(图1表略,详见《商业时代》2003年第17期杂志)

在这样复杂的信息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显然会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更好的机遇,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国内很多房地产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企业的这些信息特点,对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和大趋势还不甚了解,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误区:

1.认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就是企业信息化,或认为使用了财务软件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很多企业都购置了计算机,大部分工作人员也都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部门使用财务软件,但这并不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收集、处理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不注重信息收集和处理,未充分、有效利用已完成项目的信息。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信息积累,导致一些有用信息不能保存下来,不能对新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

3.有初步的信息化成果,但后期未跟进。在internet兴起最初,很多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但目前大部分网站都还停留在初建的水平,只有几个网页,未及时进行资料的更新,维护工作做得不好,也没有应用电子商务模式来进行商品房销售。从这次非典的影响来看,购房者网上找房、网上选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明确,但很多人只能通过一些房地产交易网站获得一些项目初步信息,无法从其企业网站上获取更详细、更确切的购房、选房信息。

从这些不足之处可以看出,虽然国家提出企业信息化已经有一段时间,在一些行业已经有企业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还停留在一个不高的层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有这些应对策略:

1.企业要建立信息化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讨论企业信息化问题,充分分析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和潜在机会,建立企业的长期、中期及短期信息化具体计划。并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下调整企业组织设置,建立更有效、更利于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形式。

2.具体而言,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企业内部intranet建设、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工具软件建设等方面入手。

立足我国目前房地产业现状,对开发企业而言,首先应建立健全地块分析系统、开发风险预测系统、市场分析系统、项目定位系统、项目推广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利用数据库的优势对信息进行归类、管理。如地块分析系统,主要解决从经济角度评价地块的问题,了解规划出售地块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从而帮助开发商进行地块的决策。该系统可以有城市规划方案、地块出售信息、地块出售历史信息分析、投标报价系统等动态数据库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表略,详见《商业时代》2003年第17期杂志)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全方位利用资源。

很多新技术,如3D,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更好地用于商品房的展示,它突破了过去平面二维展示的局限,通过电脑软件,能三维展示商品房构成及装修装饰,立体感强。而虚拟团队、BpR、eRp等信息技术应用目前并不广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技术必将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eRp,即企业资源计划,企业实施eRp可以整合企业流程、项目开发流程等各环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合理配置人才,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是房地产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数不在多,而在于精,他们要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网络、网站、软件进行日常维护、研究信息化技术与房地产企业结合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一方面,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企业对信息的占有和利用上,对并不熟悉信息技术的房地产企业来说,防止企业内部数据流失是在竞争中的立命之本;另一方面,目前网络病毒、软件BUG、硬件故障等也对数据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企业要定期保存数据。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2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房地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房地产企业开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改变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人工管理方式。可以说,实现房地产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形成反差,所以,房地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必不可少。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开发、经营、物业、营销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1、从技术手段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2、从作用对象看,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中心内容,而且这种开发和利用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工具,从而有别与传统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3、从驱动机制看,企业信息化是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目的,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市场竞争与利润驱动的结果。

4、从演化过程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和改善企业竞争力、效率和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成长和组织管理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和深化。

5、从系统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涉及到企业组织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

三、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价值与主要内容

信息化将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信息管理系统使项目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有了明确的界定,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权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也做出了清晰的规定,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智能化的流转传递,使各工作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化将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由于信息化的应用,使造假、虚报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同时公司对项目的管理力度也得到加强,在系统中设置了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公司领导可以查询项目各种数据报表,对项目的进度、资金、质量等情况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四、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房地产信息的传递手段还不够先进,载体以报纸、杂志、广告等为主,传递主要靠邮寄、电报、电话等传统手段,具有传播速度慢、范围小等缺点,容易造成信息不真实或传播滞后。

二是网络化程度不高。目前,计算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普及率虽然很高,但对其使用局限于一些基本功能,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信息网络,可以说,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对信息化进程产生阻碍作用。

三是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实现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房地产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经营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才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五、强化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加强信息制度建设。信息制度是企业信息化正常运行的保证,企业的许多信息是由企业内各个部门或岗位生成、提供或采集的,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使所有信息在采集、传递过程中保证真实性。因而,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信息制度,确保企业信息管理和信息工作正常高效运行,规范信息的应用,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实效性。

二是房地产企业应更新观念,重视信息化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需要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第一,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第二,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要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紧密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第三,选择有房地产行业经验积累的软件开发商,只有富有行业经验才能做出最优业务流程的行业管理软件。第四,注重系统培训的实施。房地产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同时系统的实施还要用一些制度来保障。

六、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

面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项目增多,开工面积增大,导致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同时,随着企业开发项目在全国的广泛分布,异地项目管理难度加大,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形不成规模化优势,与行业优势企业差距较大,走传统地产发展之路很难短时间内有突破,后发优势不明显;三是受政策调控影响大,面临较大发展压力。

针对以上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内控,减少成本支出,提高运营效率尤为重要。

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围绕房地产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以加强公司管控能力和各产业高效运营为主要方向,建立房地产企业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完成从业务层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竞争力。

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可以达到如下目标:

1.决策层

为高层决策者建立公司范围的财务、业务管理决策和非业务综合信息平台。高层管理者可以实时查询各类财务业务报告、分析报告、评估报告、各类财务业务重大事件的预警报告,第一时间获取公司属单位的财务、业务数据,如收入情况、资金情况等;加强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控制力度;进行财务事项和费用的审批。掌握各项目现场施工情况,通过视频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2、管理层

为各级各类业务管理者建立统一的财务、业务监控和管理平台;确保财务、业务体系的统一;透视各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使各级各类管理者,实时掌握所辖业务范围内的各类财务数据,及时获取各类财务和业务报告及分析评价结果,实时掌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掌握最新的业务进展;

各级业务管理者依据各自的权限规定,进行各类业务的审批;建立财务的预警机制,控制业务风险。借助视频会议高效沟通,实现逐级管理。

3、操作层

为业务人员建立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处理;分业务类型提供各类业务的不同处理模板,以提高各项业务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规范化程度;预制各类业务控制规则和流程规则,以提示业务处理人员严格按流程和规则办事;提供分权限的业务查询机制,通过固定查询,分类查询,综合查询等方式,为各类业务人员提供相关业务的查询信息。

(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原则

1、符合战略目标

在企业中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使企业从层级式管理走向扁平式管理,因而,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更是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原则。否则信息化建设可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建设步骤和企业发展步伐不吻合,建设结果不符合企业需求,甚至相冲突。

2、以效益为导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效益评估开始以效益评估结束。效益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因和动力。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进入良性发展,才能得到业务人员的支持和拥护。效益不仅是评价信息化建设工作过去和今后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是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为业务部门服务

以效益为导向的信息系统必然会以企业的业务部门需求为设计出发点,一个房产项目建设之前需要进行投资预测,因此对经营管理部门来说,投资预测系统是他们急需的。而建设完成之后,需要通过网络媒体对项目进行宣传,让楼盘与潜在客户进行接触,此时需要的是楼盘的展示和销售系统。总之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没有业务的需要,系统地建设将无效益可言。

4、经济适用

经济适用是任何企业采购行为的一个原则之一,对于信息系统来说,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信息同需要的投入资金千差万别。如何来评判那种规模的信息系统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一个大的原则就是经济适用,不需要在一个小饭店部署一个全方位的监控系统,也不需要在中学学校建立庞大的eRp系统,因为带来的回报并不能超过投入资金。对华新地产来说,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并在未来一定时期满足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是最合适的。

5、以人为本

信息系统的使用最终立足于人,只有让最终用户,包括企业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的员工,让这些最终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信息系统才可能被企业应用起来。

6、稳固的it基础架构

如果脱离一个稳固而可扩展的基础架构,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购买一套产品即可开始录入数据,或者开始使用。但是当业务扩展,规模扩大,管理的项目日渐增多时,信息系统就开始不能适应企业的变化。此时如果不更换系统,业务将无法开展;而更换系统又让原来的建设投资无可利用,更重要的是很多数据便就此消失,企业好不容易积累的核心竞争力即会削弱。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3

加强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企业已进入规模经营阶段,讲求实力开发、经营智慧和高效协同,信息化建设、战略领先、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成功法宝。其中企业信息化程度更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企业战略决策、管理模式、开发流程、服务方式、销售手段等都与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

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升业务流程速度,加快信息交流和实时的监督,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营造出新的信息管理氛围,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信息化。不管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能亲身参与,充分认识,并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识;三是通过改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的节约成本,降低企业内部资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加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四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因此,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

当前多数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观念转变来看,以往关注最多的是企业信息化是什么,有什么好处。而现在,更多的是为什么要建信息化、怎么加强信息化建设。

从运用深度来看,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正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以往战术上单一解决某个环节的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全盘考虑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重视程度来看,在经历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阶段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投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来支撑几个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房地产业务,已不再是万科、恒大、万达等大型集团企业的专利,更多的中小型开发商也开始引进了信息化项目。

做好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企业自身——信息化成功的基础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思维意识的问题,而领导的重视程度则是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首要保证。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效益驱动、全面推进”的战略方针,从强化企业高层领导的意识入手,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统一指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让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切身感受。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总体规划,个性定位

房地产企业要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有一个清晰的信息化目标。企业信息化不是单一的买套软件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能使整个业务流程管理提升的全套解决方案。如以销售软件为例,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渐深入,由以往单一的售楼管理软件,到目前已经融合了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广告营销,周边竞争对手调研等软件,其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就需要企业长远的规划。

同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管理软件。如为节省项目成本,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软件,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营销管理软件等。房地产企业从本地化运作、区域化运作到集团化运作,从部门级应用、公司级应用到集团级应用,每一个层次的应用重点是不一样的。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并考虑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制定清晰、明确、可执行的信息化目标。

3、组建专业团队

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和管理需要有一支精锐的专业化团队,建设和管理好这支队伍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加强企业信息化专业团队建设和管理,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聘岗、注重培养、分类管理”的指导方针,一是“以人为本”,根据人员个体的资质差异和能力特点合理使用和培养,并创造一个能够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内部环境;二是“优化聘岗”,在规定队伍结构比例内,以任务为依据,科学合理设岗和聘岗,做到按需设岗、以岗择人、人事相宜、事职相符;三是“注重培养”,在人员素质建设中,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并重,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业务能力;四是“分类管理”,根据高校信息化专业工作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具有制度保障的运行机制。

4、加强宣传与培训

人是信息化建设中最本质、最活跃的因素。一般的基层操作人有一个心理的惯性,就是说,如果实际的情况是他不会操作,但是他们往往不会说自己不行,而是去挑系统的毛病,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可能理由。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与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所有领导,所有员工都清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步骤、优点及责任,让他们了解信息化过程,了解如何通过信息化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信息化宣传与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对试点案例、先进经验、内部交流材料、信息化专栏进行宣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培训,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培训课程。

二、选择实用软件——信息化成功的前提

曾有房地产商这样比喻:“选择软件就像找老婆,选对了,幸福一辈子,选错了,不离难受,离了又会伤筋动骨,所以必须慎重!”的确,选择一套实用的软件是房地产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房地产eRp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中。

房地产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主要围绕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开发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客户关系管理平台(CRm),主要涵盖售楼管理系统、租赁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等;二是项目运营管理平台(pom),主要涵盖投资分析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系统、采购/招投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三是数据库管理平台(DBm),包括企业的客户资料库、合作伙伴库、采购材料库、文档库、知识库等大批基础公用资源。该系统切中房地产企业管理层级多、专业分工复杂、区域分散等管理难点,将从集团到项目公司各级之间,设计、工程、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之间,各区域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打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强化企业资源的全方位整合。

三、软件开发商——信息化成功的保障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发展趋势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及信息价值管理界定

发展初期的房地产企业以施工建设相关财务管理报表信息处理为主。进入房地产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企业经营发展形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购物中心、酒店为主的商业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盈利点。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数据突变性增长,房地产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成为时展的要求。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随着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运作方向转型。为了保障房地产企业各项资产和业务系统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运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建设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管理问题。在价值管理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信息与验证作用的信息系统是价值管理成功的关键技术支持。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就是房地产企业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一体化、全面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规避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处理企业日常事务,统计分析海量数据,提供管理决策辅助,预测业务价值趋势,验证市场的价值预期,提升企业价值管理绩效。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环境和行业状态的变化发展,以及“信息化带动房地产”口号的提出,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意识极大加强。但是任然存在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误区,具体表现为:1、信息化是一次性工程;2、信息化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3、企业信息化只要投入就会有产出,不重视投入产出比;4、企业信息建设就是购买一套软件;5、信息化系统要功能完备,产品成熟;6、只看重供应商的产品品牌;7、陷入“eRp”的陷阱;8、追求系统的完美。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协同效应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缺少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得管理层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各项目情况,不能充分的在各个项目之间调动资源,无法为管理决策层提供足够的数据依据,对项目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测。房地产企业缺少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缺少对开发项目的投资分析、项目的工期、投资、质量的有效控制。缺少对开发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开发商与建设相关方之间缺少协同平台进行工作协作。以上项目信息价值管理协同问题导致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面对以下四大危机:1、成本管理危机(如何对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监控;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如何实现对项目成本即时有效的控制;如何实时地进行成本的多级核算);2、项目管理危机(如何有效解决分散作业与集中管理的矛盾;如何实时了解和控制项目的进度;如何对项目的人、财、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实现项目三算的实时对比分析);3、物流管理危机(如何杜绝暗箱操作,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如何降低库存成本,包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仓储成本;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并且向零库存迈进);4、资金管理危机(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财务能力;如何对各类应收款进行准确的帐龄分析;如何动态监控现金的流入、流出;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控制资金经营风险)。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系统一般有如下系统组成: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甲供材料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采购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第三方商业智能系统和售楼系统等。围绕着这些系统,企业需要建立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个性化、集成化,同时需要随需应变的行业解决方案,以便完善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性、整体性与协调性。

三、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发展趋势表现为五个方面:1、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更趋向于价值工程管理。首先,房地产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其次,房地产企业更加重视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后,有机集成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优化运行质量、成本、进度,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2、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房地产企业服务价值链信息管理。3、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强化业务整合。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高耸型结构将逐渐被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将使企业内部外部的整合加速,整合周期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并最终推动企业流程的重组。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将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核心。4、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需要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强力支撑。其次,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强化的企业内外部整合,将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提供便利。5、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保证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顺利推进的基本要件是企业信息标准化的实施。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是解决房地产企业供求决策的信息前提,而房地产企业与外部联系的信息标准化是解决信息集成和共享的基本途径。另外,对于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评价,也需要规范的评价方法和统一的评价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速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进程。只有认识到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才能够促进管理创新、产业升级,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5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中国房地产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从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行业实现集约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不仅使信息成为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种相对独立且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房地产业利用土地、资金与劳动力等物质资源的传统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

从企业发展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的理性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无论是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还是房地产信息服务企业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都对房地产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房地产信息服务大跨步向前发展,房地产企业将会搭乘信息化快车,驶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从运行模式来看,信息化是房地产业运作模式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房地产专业门户网站,不仅可以提供新闻、搜索、网络与数据库接入、免费邮箱、网络社区等功能作用,网聚中国房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包括开发商、供应商、服务商、投资商)、从业者,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资讯服务,更重要的是,并有效整合资金、信息、通路、营销、人才等有价值的资源。还将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为开发商、供应商、服务商、投资者、从业者之间相互进行B-B网络交易、信息交流等提供专业顺畅的桥梁与通道。

二、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已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1.以硬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中后期这一阶段,电脑开始逐渐普及,企业网站开发以及办公自动化应用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开始意识到通过网站来进行企业宣传,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宣传模式效果明显,逐渐为各大企业所采用,为网站深入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房地产企业将办公自动化引入日常工作,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渐由传统的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的工作模式转变,管理软件开发的雏形正逐步形成。

2.以软件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软件开发初具规模,网络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我国房地产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首先房地产企业管理和应用软件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应用,出现了一批以解决房地产实际问题为主的分析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其次,房地产企业的网络建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许多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或网站以提高相关信息和服务。与此同时,与房地产市场主体的信息化相对应的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也在不断推进房地产政务的信息化。但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普适性的房地产管理软件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具有个性化的、能适应外部变化的需求。而且房地产各个环节的信息量巨大,大多数企业对信息的处理仅停留在基础信息层次,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直接支持,如何及时、准确、全面的整合信息,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成为专业化信息服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阶段

尽管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信息化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国房地产行业及企业要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进行市场信息及专业资源的积聚、整合、挖掘,提高以智力要素为支撑、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房地产咨询及顾问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房地产企业经营决策能力及行业整体集约化运作能力的提升打造一个共享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信息集成服务是房地产信息化的关键指标。我国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是在房地产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信息集成系统建设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咨询及顾问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发展的推动还需要积聚足够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居中国与新浪网强强联手在原来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新浪乐居基础上合并而成的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成立及上市,正好适应了这一房地产信息集成的发展大势,有力地推进了房地产信息化集成服务的发展进程。

三、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与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带动作用

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的产业化是指在房地产信息化过程中,将房地产信息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并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房地产资讯,依托专业的研发平台(机构)为相关房地产企业提供信息产品以及决策咨询服务的专门行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产业,并实现信息服务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产业化发展,是中国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有力推动中国房地产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产业化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范围的扩大,房地产信息服务必然从提供简单信息资讯和初步分析的初级化服务逐步演变为提供高价值的有效资讯和问题解决方案的专业化服务。

首先,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成立,可以有力地推进中国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迈上集成服务的新台阶。首先房地产行业关联度高、信息面广,信息收集需要涵盖房地产开发、营销、交易、服务等各个领域,既需要宏观政策信息,又需要微观市场信息,既需要区域市场信息,又需要全国市场信息,并与建设单位、供应商、商、客户以及政府等多方面构成紧密的联系,以形成全面、完整的基础信息系统支撑。如果不形成一定的规模,就难以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的有效应用就会受到阻碍。而要做到这一些,必须形成规模,打造一个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

其次,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成立,可以加快促进房地产信息服务向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从而满足整个行业和众多企业对房地产信息化的要求。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房地产企业的运作方式、经营业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功能单一的信息集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需要,房地产信息服务必然要演变为能够为企业量体裁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业,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所需服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资讯服务和信息集成上,而是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和解决方案。房地产信息服务必然要发展成以信息集成为基础,以专业人员的智力要素为纽带,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高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产业,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进步。产业化发展为房地产信息服务向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再次,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成立,可以成为推进中国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产业化的重要的中坚力量。房地产信息集成服务产业化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为特征,是中国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信息服务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全面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推动中国房地产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发展房地产信息服务产业化,核心是实现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经营,通过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以及广泛合作和参与,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标准、专业的主导产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政府的行业规划引导下,房地产信息服务业要想实现产业化发展,更多的要凭借房地产信息服务企业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行业领头企业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的主干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6

论文关键词:属性层次分析法;信息化;指标体系

1引言

为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试行方案.但这些指标体系都是从宏观上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测,企业自行制定发展信息化对策.这样造成的盲目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使信息化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

本文借助现有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利用属性层次法的球赛模型对企业重要的信息化指标进行比较,提出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

2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设计

2.1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改变传统老工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特征,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尤其是挖掘相对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独特的潜在竞争优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仍具有其一定程度的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工人优势,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能力较差,产品增值服务较弱,迫切需要加强综合能力.振兴东北迫切需要尽快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推式生产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重视客户满意度的客户拉动式产品生产方式.

针对东北制造业企业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现况,企业应以综合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其特征是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目标,把焦点集中在核心价值上,向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延伸和扩展,强调信息化与业务类型匹配,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匹配,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资源匹配.在合理投入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实现整体最优.

2.2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构造东北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从微观推进综合信息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具体做法就是以整体的价值链信息化为发展路线,以主导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做为重点,然后向上游集成研发过程信息化,向下游延伸到市场,在集成和优化的思想指导下,去实现基础信息化.在实现基础信息化的同时,部分地选择有用的集成和优化的应用,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老工业基地企业综合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具体选取的指标如下: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2)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

3)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指标适用离散加工制造型企业工程技术水平的评价.

4)网络化程度及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指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

5)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据龚炳峥方案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用户集成.

6)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

7)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

8)产品和服务信息附加值指标指是否系统地确定了顾客需要或将从中获益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是什么?(灵捷审计).

9)eRp应用覆盖率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务量的百分比,eRp覆盖率是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总量的百分比.

10)新技术信息吸收能力(董景荣方案).

3运用属性层次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排序

3.1方法的选择

1997年,程乾生教授创立了属性数学,在属性测度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属性测度和属性判断矩阵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结构决策的方法——属性层次模型aHm.与Saaty在1977年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相比,aHm既不需要计算特征向量,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运算量小,科学性强,是简便有效的决策方法,两种决策方法皆分3个步骤,即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计算方案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以进行决策.用比赛模型刻画这2种方法,层次分析法相当于举重模型,而属性层次模型方法相当于球赛模型,2种方法皆是合理的.用例子说明属性层次模型相比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更简单有效.

3.2建立属性层次模型

1)建立现阶段东北企业信息化层次结构(只考虑第一层),如图1所示.

2)以下的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3)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属性权

由标度定义aHm的判断矩阵元素应满足以下条件:

由以上的排序得出:w6>w8>w5>w10>w4>w9>w7>w3>w2>w1.其中:w6代表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8代表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权重;w5代表集成化程度的权重;w10代表新技术吸收能力的权重;w4代表网络化程度的权重;w9代表eRp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7代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权重;w3代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应用率的权重;w2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w1代表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的权重.这些权重说明,老工业基地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核心业务的信息化水平,这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次,要着重提品服务信息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体现了企业要以市场为重心,注重顾客的需求,使企业的特征由原来的生产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适应市场变化.

4结语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信息化工作初见规模的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信息化重点放在适度提高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上,以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改造和虚拟企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核心业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要注重产品服务信息和附加值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市场反映速度;

3)企业信息化要均衡发展,信息化发展应由过去只注重点效率向注重线效率发展,以线带面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竞争力

0序言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tn?对企业现有的设计、工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企业内外部协同成本?并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使企业更加灵活、更具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1企业信息化内容

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传统的机械产品融人信息、计算机、激光等高技术?使之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现代技术集成产品?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以满足信息时代对机械产品的要求。

1.2设计信息化。设计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铺助工程分析(CaF)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肉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V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1.3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1.4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而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1.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信息化的愈义

(1)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升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3)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4)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5)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6)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7)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8)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3.2推进网络基拙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x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人?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髦、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Vi]壁卒、资源垄断和体制。

3.3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1: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3.4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1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卜税务、网卜商检、网卜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3.5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卜而下’‘的创新和变革。y4}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6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大部分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丁程?因此?在进行企0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纤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新晨

3.7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3.8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甘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9面付新形势?从实际出发?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利用aSp(applicationSevriceprovider)?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孟t-投资基础设施?也不irkt-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同利川中介的专业化优势解决信息的非对称问题一样?企业结合价值链的外包?就可以大幅度削减在it方而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_1:?快速进人市场。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8

本文以矿产资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imm模型,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并运用具有匿名性及统计性的德尔菲法提出修正后的五阶段成熟度模型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由此构成了本文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原则。所以,在推出了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之后,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考虑,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这就必然涉及到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衡定问题。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5]作为处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多目标决策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同时具有灵活简洁的优点,因而本文引入aHp方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矿产资源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1评价体系构建及数量分析方法

1.1评价体系的构建(1)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左美云等[3]提出的五阶段信息化成熟度模型(imm)对后继学者及管理者在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问题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imm模型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模型,在具体运用时,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细分类指标。因而,本文引入imm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针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并制定出与之相应的细分类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评价体系。需指出的是,考虑到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化企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借鉴专家反馈的信息,本文由此提出的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与imm模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我们将imm模型中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支撑级改进为信息技术引入级,这一改进体现了在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突出作用。其余4个信息化成熟度层级分别为:信息系统普及级、信息系统集成级、信息资源管理级和信息化成熟级,而且模型中的各层级从信息技术引入级到信息化成熟级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层级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该评价模型中的各阶层所反映出来的关键特征或关键状态见表。以上是我们建立的反映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然而该评价模型仅仅是反映企业当前信息化所处的状态,而该状态的具体特征却需要由具体的评价指标来呈现,因此,还必须构建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2)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当然,要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必须要遵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的构建原则。具体而言,科学性,是指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操作性,则注重指标设计既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将其量化,以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系统性,则强调指标设计在尽可能少的基础上,保证评价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前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并且能够对企业未来的信息化进程也能有一定的反映和指示。根据这3个原则,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实际、刘志妍以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同时采纳信息专家对初始信息指标的反馈信息,最终确定了以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人力资源投入情况和企业信息化收益情况为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9类二级评价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5个一级指标的设定,参照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评价指标,不同的是,考虑到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不仅运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更多的是为各个具体的执行目标所服务,同时,安全更应该是矿产资源企业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用信息化应用环境替代了基本指标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将基本指标中的安全指标并入到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指标中;对于19类二级评价指标的设定,其中,企业信息化规划及预算制度情况、Cio的地位及权利、企业网络性能情况、办公自动化状况、决策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情况、企业信息化培训水平以及企业资金运转率情况来自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基本指标,而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引自于刘志妍,其余指标为本文参考专家建议而设立。评价体系各指标的具体内容见表2。至此,我们建立起了评价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五阶段评价模型和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要准确地对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还必须将具体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并将量化结果转化为相应的评价模型,以实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价。

1.2数量分析方法(1)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衡定方法。目前,由Saaty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法)作为处理定性问题定量分析的通用方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多目标决策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同时具有灵活简洁的优点,因而本文运用aHp方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的权重确定过程可参见Saaty以及刘志妍。然而,当前确定的权重是否合理有效,还必须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才能确定。当一致性比例CR<0.1时,才可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进而说明当前确定的权重是合理有效的,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订,直到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至此,我们得到评价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的权重,则可根据专家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分得到企业最终的信息化成熟度分值,最后再将该得分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评价得分的数量关系表进行比较,由此得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总体评价。于是,我们需要得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测评得分之间的数量关系。(2)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得分与信息化成熟度等级的数量关系。需指出的是,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尤其是矿产资源企业要达到信息化成熟级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实现信息技术的引入级却是很容易的;当企业达到信息技术普及级后,通过制定信息化管理规范以及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也较容易达到信息化系统的集成级;但是当企业达到信息系统集成级后想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级或是由信息资源管理级提升至成熟级时,企业却必须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积累期。基于此,同时参考信息专家给的指导意见,我们最终将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与企业评价得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见表4。

2数值算例

2.1算例说明将具有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称号的某矿业公司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集到关于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相关信息,随后将该企业的相关信息发至5位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并要求专家对该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进行评分,最后将信息化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实现对该矿业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通过比较评价结果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真实情况,以验证本文推出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适用性。

2.2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运用aHp法来确定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将各信息化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所有检验结果均小于0.1,即各专家的评分是客观有效的,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中,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化的应用的权重达到了0.69,由此可见,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评价指标中,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化安全保障占到了该评价指标的73.47%,因而说明,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将自身的基础数据库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够让企业了解当前及过去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企业从历史数据中发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然,在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同时,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也必须同步跟进,以保证企业的信息及商业机密等不被泄露,从而保全企业的利益。此外,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评价指标中,企业生产过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系统间资源共享程度以及信息系统集成情况占该评价指标中的比例超过了70%,由此可看出,目前矿产资源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上主要集中在生产和管理流程上,而且注重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2.3数值算例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将专家反馈的关于算例公司(具有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称号的矿业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的评分和矿产资源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相乘,进而得到关于该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的得分,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见表6。从表6中算例公司信息化成熟度的平均得分来看,该矿业公司在各项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均不高,尤其是在决策信息化水平以及电子商务状况的评价指标上得分较低,说明该矿业公司运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决策,以及开展网络销售与预定等电子商务活动的水平还比较低。尽管如此,该矿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网络性能、企业网站建设,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情况以及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得分较高,这反映出,该矿业公司在安全生产、作业流程的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方面做得较好;企业重视信息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从过去冗杂的业务流程和制度管理中逐步解放出来,以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营运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该矿业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特征是,企业具有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在管理层及员工中得到重视,公司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比较低,企业的信息决策水平以及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也比较低。总体来看,该矿产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具体是哪个阶段,则需要通过比较企业的最终得分和评价得分与评价模型的分类标准之间的量化关系表(表4)来确定。将表6中算例公司所得的各项信息化成熟度测评指标的最终得分相加,进而得到该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总体得分为43.82分,再将该得分与表4所示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分类与得分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该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属于信息系统集成级。处于信息系统集成级的企业表现出来的信息化特征为:具有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信息化意识在员工中得到进一步增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初步实现共享,并开始筹建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网络与企业的门户网站基本建成。通过将该矿业公司目前信息化水平所反映出的实际特征与信息系统集成级应有的特征进行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两者的匹配度很高。因而说明,本文针对矿产资源企业提出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为矿产资源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通过评价矿业公司的信息化成熟度之后,就该矿业公司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而言,该企业若要进行更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则重点除了继续完善其生产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之外,还应该着重加强企业如何提高决策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电子商务水平,以及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水平。

3结论及建议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9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地产企业信息化篇10

[关键词]信息产业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时期,是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福建省信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为的五年。

1信息产业基本现状

目前,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以及通信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直接拉动着经济增长。

1.1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截至2007年底,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7.9%,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也占到全国出口额的37.6%,占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近90%。我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手机、彩电、个人电脑、显示器生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信息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约为4%-6%,间接贡献率估计超过10%。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1.2福建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跻身全国前列

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增加值830亿元,增长20%,约占全省GDp的9.4%;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快速发展,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幅150%,动漫游戏业增幅338%,软件服务外包增幅60%;其它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以上。全省信息产品出口达到14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0%,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65%。电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强,全省电信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5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4%,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6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全省电信用户总数达到329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482万户和1809万户,普及率分别为41.65%和50.84%。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数据业务用户达876万户。93.0%的企业有网络出口,3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公共基础信息网络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程明显加快。从全国来看,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居全国第八位,软件业位居全国第九位,通信运营业及其它信息服务业各项指标位居全国5-6位。全省互联网网站总数、网民总数、域名总数均进入全国前列。目前,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均已成为全省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规模最大的行业。

1.3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稳步推进

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我省企业信息化在促进传统工业改造、节能减排、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重点示范项目的带动和衍生作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我省建成了一批行业性、专业性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有力地支撑了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人才培养工作扎实推进。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有较大提升,更多、更便利的信息化租赁式产品或服务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商务领航发展迅速。至2007年底,全省使用商务领航的中小企业6万多家,占全省2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30%,在平台上运行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已有30多种。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根据自己业务发展特点,开发了各种企业信息化平台,这些平台的用户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通信信息服务的领域由传统个人话音服务不断向为企业提供综合化、宽带化、多媒体的数字数据通信服务拓展。

社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孤岛”现象正在减少,“整合、合成、综合、集成、共享、协同”已成共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力量开始在数字网络的大平台汇聚,极大地推动了应用创新,提升了民众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信心。我省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灾害预警、救灾和社区等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在信息化助力海西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应用效果已显现。我省社会发展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省信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产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已成为福建产业门类中规模最大,带动面和影响面最广的战略支柱型产业。

2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福建省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一是直接推动GDp增长。全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9.4%,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1.2%。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体规模居全省工业系统首位;软件和系统集成业销售收入是全省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二是促进外贸增长和出口结构升级。信息产品出口在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成为带动外贸出口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三是拉动了就业增长。初步统计,目前全省信息产业企业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为五年前的2.5倍。具体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2.1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根植本土的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信息产品制造业民营企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比重达11%;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移动通信产品三大产业链已经成为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年产值占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70%以上;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LeD、太阳能光伏电池、软件等新兴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迅速,高端产品逐渐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2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重点骨干企业在全国的位次不断提升。2007年有5家企业入围“2007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列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6家企业列入全国软件百强;3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还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7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制造综合实力前100家三资企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信息产品制造业超10亿元的企业有33家,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有5家;信息服务业超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软件企业超亿元的企业有28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重点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冠捷显示器单厂产量居全球第一,戴尔计算机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三,万利达激光视盘机、数码相框、联想手机等产品份额居全国前列,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成为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新的趋势和特征。品牌建设成绩斐然,10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94项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外向型经济亮点频现,11家世界500强电子类跨国公司在我省投资,27多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东南融通实现了中国软件企业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零的突破,2007年17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2.3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

研发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全省现有4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首批认定12家省软件技术研发中心,9家骨干企业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创新实力增强,3家企业入选首批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企业登上“中国科技名牌500强”名单;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瑞芯公司总规模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名;动漫龙头企业网龙公司跻身中国原创动漫行业“第一梯队”。自主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GSm移动手机、路由交换机、白光LeD灯用YaG荧光粉、继电器以及集成电路芯片、动漫游戏产品、行业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

2.4集群发展初具规模

全省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年产值占全部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的70%以上。福州马尾、福清融侨、莆田赤港、泉州江南、漳州龙池等老园区形成了显示器、计算器、微波通信、智能小家电等特色信息产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厦门火炬高新区、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长乐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新兴园区集聚了一批光电显示、LeD和太阳能光伏、光通信等新兴产业,其中,厦门火炬高新区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软件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厦门软件园二期已基本建成,目前共招商核准入园企业390家,签约239家,正式入驻123家,微软、思科、甲骨文等一批国际跨国软件公司已经陆续入驻;福州软件园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至2007年底,共有入驻企业239家。

3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以3G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为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快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也对福建省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十五”的建设,我省信息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3.1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够

我省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省份,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大。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只占极少数,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高端产品不多,产业链核心环节薄弱,产业基础不牢固。企业规模小、工业增加值低也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的一个突出弱点。

3.2资源浪费、利用率较低、共享性不够

公共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低层次重复建设依然存在,网络利用率不高,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不少,但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孤岛”现象虽然减少,但问题依然突出。通讯服务产品的开发、服务体系结构完善、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市场新兴信息服务有待提升。

3.3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偏低

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城市企业与山区企业、发达地区企业与落后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差距明显。多数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台资和国有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受到认识、资金和人才瓶颈等因素限制,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仍然较低,甚至一些中小企业还游离于信息化浪潮之外,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工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本地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规模小,软件产业化进程落后于硬件制造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软件产品大多集中在低端,具有核心竞争力、易于形成产业规模的系统软件、中间件、安全软件、管理软件和服务市场主要仍为国际it企业占领。

3.4行业信息化、社会事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亟待有效推进

行业信息化发展滞后,未能形成行业发展的综合服务支撑体系;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薄弱,支持环境不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等的信息化服务缺乏有效的深度开发,社会事业信息化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福建省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如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我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建设信息产业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领先、领跑、支撑作用,已成为摆在全省信息产业界人士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一阶段,我省将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

4.1加快光电产业集群形成

针对显示器技术升级换代的紧迫形势,立足于我省具有较好的平板显示器中下游产业基础,力争在平板显示高端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的液晶平板显示产业集群。鼓励LeD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研究开发,力争在功率型及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技术、高性能LeD封装技术等一些关键性技术与工艺上有所突破,同时,积极拓展城市路灯照明、室内装饰灯、汽车用照明、隧道照明等各类LeD应用领域,实现以应用促进LeD产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光伏电子产业基地,鼓励企业进行太阳能级高纯度晶体硅精炼技术的研发与攻关,推动太阳能级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生产产业化,建设以本省太阳能级多晶硅为原料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同时,积极推广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与LeD产业的有机结合,努力完善LeD-pV(光伏)产业链。

4.2着力推进动漫游戏业

依托福州和厦门软件园,建设完善福州和厦门两个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加大对动漫原创作品、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动漫企业进行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就地转化;鼓励和加强对动漫产品及形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产品登记、著作权登记等工作;扶持一批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特色鲜明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对自带大型动漫原创题材来我省创业或投资发展的企业或研发机构,视具体情况一次性给予资金补助;鼓励扶持台湾动漫游戏企业和人才来我省创业、投资和发展;加强动漫游戏业与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紧密结合,延伸动漫产业链;积极培养国际复合型、创新型动漫业人才;筹建我省动漫行业协会,保障和促进动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3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

加大与国际、台湾地区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交流力度,尤其是要瞄准台湾有优势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培育设计服务业,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本省电子整机生产企业对接,努力提高本省电子整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依托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iCC)和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学、研基地;加快集成电路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集成电路适用人才,扩大集成电路及相关专业本科和工程硕士招生规模。

4.4努力做大信息服务外包业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海峡西岸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区”,搭建外包协同开发平台;重点扶持和培植一批品牌形象优、规模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鼓励软件企业首先承接已落户本省的国际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在此基础上向国外拓展,鼓励承接日本软件出口外包和台湾后台服务外包;加强对已落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跟踪服务,努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服务外包发包龙头企业落户福建;强化当前我省特别紧缺的软件外包适用人才培训,会同省教育厅推进微软(中国)公司和我省签订的软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实施,在福州、厦门等地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软件实训基地,同时逐步完成实训基地向软件外包基地的转化。

4.5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要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完善福州、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数字福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建设一批行业性强、覆盖面广、主要以SaaS软件出租服务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重点支持一批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专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在福州、厦门等产业集中地区建设LeD及光伏电子检测、无线电电磁兼容检测、软件评测服务等产业发展急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建设。

4.6注重营造产业发展环境

继续通过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进行项目资源的储备工作、开展专场对接活动、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措施支持、深入做好项目推进和经济运行分析、建立健全各类行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努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7解决我省信息产业人才瓶颈问题

在人才需求方面,今后5至10年预计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LeD、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光电产业,软件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戏和信息服务外包等行业仍将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这两大领域人才需求分别约为9万人和21万人。要争取通过多渠道解决我省信息产业的人才瓶颈问题。一是建设网校培训平台、社会培训机构合作联盟平台、人才培训评价体系服务平台、闽台信息产业人才对接平台等;二是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好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工作;三是会同相关部门、设区市、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赴信息类高校集中省市,举办福建信息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四是针对当前光电、动漫游戏、集成电路、信息服务外包等类人才严重短缺现状,大力实施信息产业校企结合适用人才培养工程,推动重点骨干企业与本省院校联合创办紧缺专业院系、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建设面向信息产业、与紧缺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等;五是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国内外培训机构以各种形式创办毕业生实训基地,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收合格人员难同时并存的矛盾;六是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分析我省信息产业人才创业和人才引进现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预计到2010年,全省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可望超过6000亿元,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可望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平均递增20%以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9.4%提高到11%左右。其中,全省通信业业务总量将达到1200亿,电信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增加值达230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左右。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谢康,肖静华.信息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合力推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省信息产业厅卢增荣厅长在2008年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课题指导:

1.林立,省数字办副主任、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2.陈松年,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课题组成员:

1.胡黎明,省数字办副主任、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省信息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

2.宋加雄,省企业信息化联席办副主任、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3.王武,省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处副处长。

4.庄展,省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工。

5.曾伟仪,省经济信息中心副处长、省信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