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丢了西瓜捡芝麻十篇丢了西瓜捡芝麻十篇

丢了西瓜捡芝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04:59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1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柏建军

指导:黄惠娟 215523

以前那个地方不能去钓鱼了,一天汪国涛又带我到另一个地方钓鱼。他把我带进竹林,指着一个竹墩跟我说:那根竹竿是砍竹子做鱼竿时被砍的。我却在担心,问他:“这里会不会有蛇?”他说:“你胆子怎么这么小,俗话说‘人怕蛇三分,蛇怕人七分’就算有蛇,有我在你还怕什么。”

我们在竹林里潜行,很快到了河边。我们放下鱼饵,鱼钩,开始钓鱼。可是过了很久,一条鱼也没有,我就想回家了。汪国涛说:“你就这么没耐心啊!”我们又耐心地支撑了一会儿,看样子是真钓不到了,就约好第二天再来。回家后,我又用竹竿做了根鱼竿。

第二天,我拿着两根鱼竿去钓鱼。正守着呢,看见旁边有根线,开始也没注意,后来想想这怎么会有线的?就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根钓鱼线。拉出来看了看,的确是,就是没鱼钩,不过可以问汪国涛要一个。可是他不肯,我也不在乎,街上就有卖。说话间,我的鱼漂浮沉了两个,我就不跟他说话了,先不拉,再等等。没想到鱼漂浮了一下后全沉了。我赶紧往上拉,一条大鲤鱼就上来了。我心中更快乐了,捡到了一根不错的钓鱼线,又钓到了一条大鲤鱼,真是双喜临门啊。

可惜天不遂人愿,我再放下鱼钩的时候,线被水里的树枝带住了,我还没用力就断了。汪国涛看了哈哈大笑,我正郁闷呢,就没好气地说:“笑个屁啊!”汪国涛回我一句:“我笑关你屁事!”接着,我们吵了起来,后来他把我推到河里去了,幸亏只是在河边,不然就危险了。我上岸后,瞪着他说:“你等着瞧。”可能他也后怕了,话也不说。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2

“熊猫”的技术和口碑肯定比不上任何一部“XX总动员”。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在对“熊猫”不屑啊,其实不然,我只是先用客观的眼光来对这部电影做一个总体评估,免得你对我的品位产生怀疑。下面的正文才是致敬――“熊猫”确实伟大到值得所有人――尤其是电影人――特别是中国电影人去致敬。因为它把文化糅杂得太巧妙了。我们都知道“功夫”一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所以在美国的录像带市场充斥了大量mQdeinHongKong的武侠电影。这时我们在国际市场中唯一有竞争实力的电影类型。所以不管是孪安、张艺谋、还是陈凯歌,有国际视野和市场野心的导演都会把目光瞄准武侠题材,即使技术平平也能轻易在奥斯卡上露一脸,运气好的甚至还能收获一尊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

可是现在有了《功夫熊猫》,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已经被公然盗窃了。我说的不是那些亭台楼榭的场景和古筝韵味的配乐,也不是那些舞枪弄棍的杂耍,脚底踩个风火轮,轻功好得飞檐走壁水上漂,这些都是最最表面的东西,完全可以轻易拿来复制。任何一种文化,“形”总是最容易被剽窃的,就好像“功夫熊猫”的盗版绒布玩偶可以一夜之间烂大街一样。但“神”不一样,“神”就像爱马仕,它能卖出5位数以上的价位,靠的绝非质量和款式。中国的武侠片,除了“嘿哈”的打斗之外,它应该是海纳百川,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神于一炉,这是武侠片的精髓,也是它的“神”。很不幸,《功夫熊猫》让我看到了危机,好莱坞不仅学会了形,更偷走了神。乌龟大师“没有意外”的禅机或无为哲学、羽化飞升的惊艳奇观,浣熊于“发源地”教授熊猫领悟功夫精华,无字天书“神龙秘笈”的真正含义,都使得这部用最俗套的好莱坞故事框架包装的动画制作充满了真正的“武侠片”气息――那是东方式的古奥深静――武侠里最“虚”的招数,被美国人拿捏得游刃有余。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骄傲,被异邦人轻易拿下。

在中国人争相拍摄3D电影的同时,在美国电影引进数量愈发宽松的今天,我们已经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你准备好怀旧了吗?

记得新《流星・蝴蝶・剑》开播时,采访刘德凯,他聊起与古龙生前的点滴往事,听的内心翻涌。在古龙的笔下,孙老伯武功高不可测,城府深不见底,他盘算精细,似乎凡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hold”得住的人。孙老伯若有了原著中的神韵,这部剧也就有了七分古龙。刘德凯是古龙生前好友,也陪着古龙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他来演孙老伯,心中自是带着很多对老友的感念。对我们喜爱古龙的观众来说,谁管他演员有多帅有多少名气,谁抓住了我们年少时读那些武侠人物的感受,谁就“hold”住了我们。

“屋子里已只剩下四五个人,四五个近乎完全着的人。有的沉醉,有的拥睡,有的只是在怔征地凝视着酒桌旁的孤独。”这种表述方式是专属于古龙的,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你要么喜欢,要么讨厌,没有中间状态。就像当初的我们,对人对事,也没有中间状态。于是,我们口口声声的古龙意境,是拿来让我们怀旧的。相比金庸老爷子作品的无数翻拍,古龙先生的却难出精品,试想,谁真的能把萧十一郎像狼一样的孤独,把西门吹雪的一尘不染或者把《七种武器》萧杀中的温情拍出来?太难了。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3

双眼望着天花板,两只手甩来甩去,两条换着抖动,偶尔做几个挥拳的动作或者是趴到地快速的做几个俯卧撑,这是洗冷澡前用的几个常规动作。规格有点高,都快赶拳击手擂台前的一些准备活动了,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大冷天洗冷澡需要的勇一点都不比拳手台打比赛的勇要少,

举起一桶冷,能想大半天,倒还是不倒,犹豫万分。非常讨厌做选择,但生活中又到都是选择题,更烦人的是供你挑的几个选项又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想到小时候听过的一故事,一只小猴子捡到好多东西,桃子、香蕉、西瓜、芝麻,可惜它捡一样丢一样,最后捡了个芝麻。不说这故事的教育意义什么因小失大就说小猴子捡东西的这过程,肯定是充满了烈的思想斗争,桃子、香蕉它也都想要奈何它只能挑一样东西,太残酷了。举着那桶的我像极了那猴子长得又比较瘦,倒跟不倒在脑子里斗争着,往往想这么多的时候一般都是不倒。

收拾心重新出发,又做了一遍规定动作,大步地冲到那桶冷前,不做一点停留举起就倒,一阵的冰冷从上到下席卷全身然后这所有的感觉全部传递到心脏麻痹了。这之后是一阵的火热,全身腾起一片白雾,就像电影里的神仙在练功一样头冒轻烟,这一刻我就是神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感觉自己征服了大自然。

毫不犹豫才能做回神仙。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4

今天的班队活动,我们班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卷是否有益辩论赛。

“辩论赛开始!”随着罗老师的一声号令,辩论赛拉开了序幕。

“俗话说,开卷有益,意思就是说,读书使人受益。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知疲倦地读书,他的知识就会像水龙头一样不停地流进他的大脑。我方认为,开卷有益!”我代表正方以超强的气势亮明了观点。反方王凯迪则反驳道:“有些漫画书看了一点益处也没有,还浪费时间。”我方华晨就毫不犹豫地回应:“吃红枣伤牙齿,吃梨伤脾胃。总不会因为这些东西会伤到一个部位,就不再吃这些东西了吧?”反方华琼月又抛出一个观点:“读了那些有害的书反而使人思想更坏。”我立既反驳道:“你们所说的坏书,并不是代表它一点儿益处都没有。你可以从这些坏书中学到几种写作方法,几句话,甚至几个字,这些都是益处啊,怎么能说它无益呢?”对方个个呆若木鸡,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反方上官周易说:“课外书就像芝麻,课内书就像西瓜,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我立刻回应:“我们大部分的知识来源于课外书,这个‘芝麻’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最后,正方反方各派出一位代表总结自己的观点。我们各抒己见,都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这场辩论赛虽然辩得难解难分,但是我明白了:开卷是有益的,关键是要有选择性地阅读。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5

祖逖半夜起床练剑,是因为在他的心中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如今,祖国的未来仍要靠我们青少年。于是,有的同学说:“我们也应像祖逖一样,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但是如今,我们同样也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有的同学就出来反驳这种观点,他们说:“我们现在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应提倡这种过度的“刻苦”,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毕竟弓拉得太满易折。”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6

这次寒假期末摸底考试,我数学、语文、英语都是一百分,其他科目也都是a,自然又得到了妈妈的奖励。我经常会得到妈妈的奖励: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是一个童话,有时是一个谜语,有时也会是一场劳动,当然,偶尔也会是一顿美味啦;而这一次,妈妈奖励我一粒芝麻。我不明白就问,妈妈却说:“等到春天,你把这粒芝麻种到花盆里,到了夏天就会长出答案的。”我不明白妈妈的“葫芦里”到底埋得是啥药,心里急呀,想早点知道答案。可是妈妈却稳坐“天台”——不露声色。我查字典,翻书籍,找资料,甚至连妈妈的《本草纲目》也翻弄了出来,也没弄出个所以然。不过也不能算是白忙活。以前,我以为芝麻不过就是粒芝麻而已,可以吃还挺香的。没想到芝麻里有这么多的学问哩。——芝麻分黑白两种,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芝麻已被列为上品药,称它能“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另据《本草纲目》记载:“刘、阮入天台,遇仙女,食胡麻饭,为仙家食品矣。”晋朝葛洪《神仙转》载:“鲁女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日行三百里。”就近代研究证实,芝麻确实含多种营养成分,老年人多食芝麻,对身体虚弱,大便干燥,乌须黑发,颇有效验。乖乖,没想到小小一粒芝麻,竟有这般“武艺”。

还有戏剧《七品芝麻官》、歇后语“芝麻绿豆官”、“丢了西瓜,捡芝麻”、成语“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莫非妈妈的答案就隐含在这个成语里?妈妈希望我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登高”。老妈,你可真行,我算是服了您啦!不过,我为有这样一位良苦用心的妈妈感到自豪。——没有妈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优秀。妈妈她从不对我进行枯燥乏味的说教,(妈妈对儿童心理捏得很透,可当专家啦)而是把道理隐含在故事、童话、谜语、甚至是一个劳动过程中,让我自己去循序渐进地去慢慢领悟。并且在寻找领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就像今天,如果妈妈只简单的告诫我,我可能体会不深,甚至会在成绩面前产生自满情绪。而妈妈通过一粒小小的芝麻,自自然然的就勉励了我,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芝麻的知识。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僵直生硬的向我灌输有关芝麻的知识,我可能非担听不进去,还会产生厌烦心里,而妈妈通过一粒芝麻设下一个扣,打一个埋伏,就调动起我的好奇心,让我积极主动地去学海中寻幽,一举两得。妈妈达到了目的,收获了轻松;我也达到了目的,收获了知识。妈妈不累,我也不烦,各得其所。

妈妈,iloveyou!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7

历经一周国庆长假之后,黄金市场开市即为投资人送上一个慰问大礼包,金价连续劲扬,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国际现货金价最高上试1061.1美元,最低下探999.8美元,10月9日午盘时分报收1047.8美元,较上个交易周大幅上涨4.53%。

环顾金融市场,黄金无疑是最先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金融品种,目前资本及其它大宗商品距离历史纪录还非常遥远。笔者以为,构成当前金价持续性利好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三个。对一个成熟的投资人而言,应该紧盯影响阶段性金价的基本因素,而不应在“澳大利亚成为G20成员国中率先升息的国家”等偶然因素上过多纠缠,这是很多短线投资人常犯的捡芝麻丢西瓜的毛病。

第一是美元的弱势环境形成阶段性金价的根本支撑。美元在七、八月多次浪费反弹良机之后,9月机构基本一致看空做空美元。这从美元的中短期技术面,以及机构资金动向在美元市场上的运作来看,都体现看空美元特征。笔者以为阶段性美元的弱势可能进一步延续,这将继续成为金价上行的根本因素。当然,美元的疲软不一定以延续加速下跌的方式来进行。

第二是年末黄金消费旺季的到来,也是阶段性金价强势运行的根本原因,这一因素可能延续至年末。黄金在9月之后往往进入传统消费旺季。首先体现在印度系列节日上,随后是西方的圣诞节,全球的新历年,再后是华人春节。这些节日都将刺激黄金的消费需求,促使金价维持强势运行。可能我们部分市场人士会认为,金价太高可能会抑制黄金的消费需求。但笔者以为,这些节日来临之际的黄金消费存在很大刚性消费比例,这些黄金的刚性消费不会在乎黄金的相对高价。逢佳节结婚的新人不可能省去首饰花销。

第三是箭在弦上的基金投机需求是推动金价上行的根本因素。这一点被我们认为是重中之重的因素,对冲基金会利用前两大根本利好因素的氛围来投机性运作黄金。基金在历史纪录高点附近继续窖藏以往场外建立的低成本多头,而没有选择逢高兑现获利,这足以说明基金对后市存在更高预期。对于基金净多创纪录的放大,我们认为基金在1000美元下方不计成本的增持多头,此乃战略做多的鸿鹄之志。对于后市,我们通过对基金的资金动向分析,认为中期看涨。

伴随金价的纵深演绎,可能后市会时不时出现些影响金价的偶然因素。这些偶然因素可能会影响投资人的市场视线,故笔者建议投资人要紧盯影响金市的根本因素,而不要在偶然因素上花费过多时间。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8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失去了人生的真谛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明礼仪的主要作用:一是个人的道德底线,而是维护社

会的秩序。文明礼仪不但能看出个人的教养、家教、风度、以及魅力,还能体现出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和价值。不管你懂不懂文明礼仪,重视不重视文明礼仪,文明礼仪都无处不在。

美好的一天是从一句简单的问候开始的,每天清晨起床,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早上好”,简单而又亲切的问候不但

体现了你对长辈的尊敬,你的爱更会弥漫整个家庭。

有时走在路上有人撞到了你,不要着急生气,要给对方一个说对不起的机会。见到长辈老师要打招呼问声好,这是一个学生应有的礼貌。也许你觉得我们还是个小孩,有很多事无法做到,莫因事小而不为,做好个人卫生、爱劳动、尊敬师长这些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文明礼仪。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9

记得在一个暑假里,爷爷带我去兴趣班上课。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叫“围棋室”的地方,心想:围棋是什么东西?以前只听说过象棋、五子棋、跳棋……就是没听说过围棋。于是,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星期一,我趁爷爷不在家,偷偷地来到了“围棋室”,那里的人很多,两个人坐一张桌子,一个人拿黑子,一个人拿白子,我走近两个人,看他们下棋,可是我越看越看不明白,弄得我一头雾水,眼花缭乱,最后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回到家,我对爷爷说:“能不能让我去学围棋?”爷爷点了点头,我直呼:“爷爷万岁!”

从此,我便学起了围棋。

几堂课以后,我跃跃欲试跟老爸下棋。一开始,我一心想吃子,下了一半发现老爸围了一片巨空。我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丢了西瓜捡芝麻篇10

批判一:为质疑而质疑,环节设计“画蛇添足”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模块就是自学质疑,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质疑过程中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是,我发现,很多质疑都是只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环节设计明显存在画蛇添足的现象。

镜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瀑布》时的发问。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瀑布?”“怎么写瀑布的?”“瀑布是怎么样的?”其实,这是服务于老师思路的明知故问。试想,我们日常阅读时,看到题目,如果感觉吸引人,就会一口气读下去,怎么可能“停”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便有,也只能从阅读中寻找答案,而不是坐在那里傻想。

新课程提出创新的东西很多,质疑环节绝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我们绝不能像上面这位教师为质疑而质疑,去套用这样一个固定的模式或环节,让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其实没有必要在这节课设计这个环节。笔者认为要考虑这节课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环节,不能滥用流行的东西,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质疑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定,不要牵强附会,死搬硬套。

批判二:为活跃而活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分清何为主,何为次,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模块就是互动探究,这一模块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课堂活跃起来,这样的“活跃”失去了目的,为活跃而活跃,当然会给人“散乱”的感觉。这种现象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能够看到。

镜头:有位老师上《乌鸦喝水》一课时,一开始让小朋友看多媒体讲故事,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演示“乌鸦”怎么叼石子,瓶子里的水怎么慢慢地升上来,再让小朋友练习表演,最后又分组讨论:你还能帮助乌鸦想出一些喝到水的方法吗?这堂课,学生又是看多媒体,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热热闹闹。这种课活是“活”了,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到5分钟,又没有安排写字,把语文的“本体”给丢失了,就像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如上述教学,多媒体展示、学生个人表演等成了主体,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不考虑语文学习的特点,一味地、盲目地追求创设情境,活跃课堂,学名师上课是造成课堂“散乱的活跃”的重要原因。这是本末倒置,从新的教学理念上来说根本不适合学生,学生也学不到本该学会的语文知识。

批判三:为表扬而表扬,反让学生“得锅上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于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时下的课堂教学中,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理解是否到位,老师对学生的感悟一味叫好,廉价表扬,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因为学生对事物一般只看其表面,这样反而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错觉:“老师表扬我了,我的回答非常准确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