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商管理的评价十篇工商管理的评价十篇

工商管理的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9:42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1

2009年教育局党委工作总结2009年,我局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公司党委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开展情况汇报为扎实做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义翔铝业公司自3月28日进入第二阶段转段以来,按照第二阶段规定的程序和步骤,主岗位劳动合同书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_________地址:_________乙方: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性别:房地产工作计划书今年以来,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铺开,“XX”品牌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同。总体上说,成绩较为喜人。为使公司各项关于会计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2009年工作总结结尾范文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即将迎来的一年中,我们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的,这是一直无法拒绝的问题,这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年终时候的总结。每一年都有自己销售计划书第一条为扩大销售,以低价位、高质量迅速占领市场,特制定本销售计划。第二条以低价位、高质量为本公司今后的主要商品。第三条本公司不特别重视单纯性的流行品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几点体会发展是主题,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没有社会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就成了空谈。因此,必须把维护稳定摆到压倒一切的位置。笔者结合工作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照片出生年月婚姻状况生源地区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培养方式家庭地址邮政编码教育情况所在院行政办公员自我评价范文凡是打工朋友都知道,写这类个人小结很棘手,如果加以铺垫或渲染,难免有自吹自擂、邀功请赏之嫌。但不将辛苦与成绩描绘一番,又怕老板不知道自工商管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四年来,通过自己的实际学习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学习《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参照了xx在线《管理会计学》全真试题,在线课堂等内容,对这门功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报表等学科的学习中,通过登陆亚太管理网了解了一些普通财务知识,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以及最新财务知识、财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感觉受益非浅。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登陆一些网站,浏览经济方面的新闻和最新动态,又如,东方会计网上的有关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章都特别留意,对于网上的经济论坛积极参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日常学习中我还做到:(1)心细、戒躁,端正态度。(2)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3)注重实践。(4)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参考本人于xxxx年在xx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距今已有四年的时间,作为一名xx区畜牧水产局xx畜牧水产站的员工,在畜牧兽医工作方面有一定得经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本尊敬的党支部:我于XX年10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至今已将近有一年了。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预备党员,我现将我考察期的工作汇报岗位劳动合同书甲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_________地址:_________乙方:___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性别:2011年电大毕业自我鉴定范文电大学习生活已接近尾声,虽然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校学习、生活,但这种工作学习实践再工程机械租赁合同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就乙方向甲方承租以下设备达成协议:一、设备的使用地点及工程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2009年双拥工作总结我局双拥工作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省双拥模范城为目标,以解决驻都江堰部队实际问题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优金属材料工程毕业生自我评价我感觉我的大学生活过得还是很充实的,在其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不光学识还有做人。大学中我活泼开朗、乐观向上、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2009年医院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卓越绩效如何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质量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演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激励和引导企业追中学生世博会演讲稿我是一个小小的上海人,生长在上海这片热土上,为亲眼看到世博会而无比欢畅。但是,我可不能光看还要为世博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刚进初中的时候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2

关键词:供应商;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12)01-0074-05

0 引言

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顾客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赢得更高的利润呢?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快速应变市场需求的能力,需采取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措施。供应商作为企业运营的物流源头,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良好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影响企业能否建立一支稳定可靠、共同发展的供应商队伍,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源头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商管理的绩效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经过6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供应商管理及其相关理论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torstein认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可以通过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而得以增强,Stevens探讨了在供应链中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结盟,供应商进入企业的战略核心,供应商管理也被提到了战略地位。马士华认为供应商管理是以企业供应部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沟通、控制和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

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哈林顿・埃默森提出管理绩效是科学管理的核心,加强管理必须将提高管理绩效作为出发点。加强供应商管理要以提高供应商管理绩效为起点,即以耗费较低的管理费用成本,得到较高水平的供应商管理效果。

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不同于供应商绩效评价,后者是对单个供应商选择时的资质评价和对供应商管理的绩效评价,而前者是评价整体的供应商管理水平,并找出其中的不足和产生问题原因的一项绩效评价工作,旨在使企业能采取措施优化管理。

当今,我国学术界对供应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仍需加大研究力度。本文以前人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影响供应商管理绩效的各个因素着手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为企业评价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2 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供应商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中与供应商相关的所有工作内容,供应商管理绩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供应商管理工作优劣状况,对这一工作优劣状况的全面考核便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

供应商管理理念是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引导供应商管理工作方向的核心因素:供应商管理制度是规范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起到规范各项工作过程的作用: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供应商管理工作的起步点,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采购物资的质量成本和企业与供应商的后期合作成本,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沟通管理是企业控制供应商管理的生命线,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沟通管理,才能促使供应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而要达到高效的供应商管理业绩,还应有严格的执行力和激励力协助各项工作的执行,这样才能促使供应商提供优质的物资,从而维持企业与供应商良好的合作关系;若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能再加上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必会使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影响供应商管理绩效的各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只有以管理理念为核心,以长期发展战略为方向,以合理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为规范准则,通过严格的评价选择、沟通、执行管理和激励等措施,才能达到提高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目的,最终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

3.1 供应商管理理念

供应商管理理念是企业领导倡导,全体员工共同执行,能代表企业信念并推动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该项指标直接影响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影响企业与供应商的未来发展,包含管理理念的制定依据、制定原则和企业的核心理念三个层面。

3.1.1 制定依据

制定依据是制定供应商管理理念的根据,是着眼于现代时代特征,立足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思想,即主要包括时代特征、行业特征和自身的特征。

3.1.2 制定原则

制定原则是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的准则,即企业能否按照个性化、社会化、人本和市场化的原则,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3.1.3 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指供应商管理的主要思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应把供应商作为企业的竞争对象,而要从长期的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在信息共享、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双赢为目标。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核心理念分为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

3.2 供应商管理制度

王传明认为建立规范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是保证采购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的保证。供应商管理制度是对供应商管理活动的文件约束,是规范供应商评价选择、沟通管理、执行管理、激励等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促使供应商管理不断规范化、优质化的必要条件。这项指标涵盖制定制度和兑现制度。

3.2.1 制定制度

制定制度是指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的管理理念,针对供应商评价选择、沟通管理、执行管理和激励等工作内容,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该项指标的完善性应从制定制度的科学性、完整性、针对性、可行性、应变性进行考核。

3.2.2 兑现制度

兑现制度是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考核供应商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的实际状况,能反馈出供应商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可分为严格兑现和弹性兑现两种状况。

3.3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

自Dickson对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进行研究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着手于该方面的研究,Hatheral认为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准则有8项,weber,Current和Benton综述了74篇有关供应商选择的文献,总结出了23个供应商选择标准。由此可见,科学评价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该指标的考核可从供应商评价选择对象、评价选择指标、评价选择标准以及评价选择权重几个层面对其进行。

3.3.1 评价选择对象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对象是指企业为找到可以提供价格和质量兼优物资的合作伙伴,需在市场中开发的新供应商和在合作过的企业中挑选的供应商。该指标主要受供应商的数量、质量、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供应商数量越多,地理位置越复杂,评价选择供应商的难度越大。

3.3.2 评价选择指标

评价选择指标是企业供应商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它包含影响供应商优劣的所有因素,

是判断供应商优劣的准则。评价指标有利于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的规范化,对供应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评价指标应具有完整性、针对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3.3.3 评价选择标准

供应商评价选择标准是指企业评价选择供应商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确定评价选择指标优良程度的样板,具有指导评价者得出正确评价结果的功能。制定评价标准应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3.3.4 评价选择权重

影响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的数量较多,而且在评价选择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不一致,对于供应商评价选择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定量区分便是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权重。对于同一套评价选择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受确定权重的主体和确定权重的方法两方面影响。

3.4 沟通管理

ChristineHarland提出了企业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尤其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沟通管理是企业维持与供应商长久、紧密合作关系的必要手段,指通过信息的传递,资源的整合,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问题的一项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3.4.1 管理机制

沟通管理机制在沟通管理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是指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管理的运行机理,是加强科学沟通管理的依据。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其包括互惠互利、信息共享和相互信任等。

3.4.2 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指员工从事某项事情所具备的知识、品质、技巧和工作能力。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主要包含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

3.4.3 沟通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到企业赢得市场的机遇,供应商管理的沟通渠道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对提高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管理效率影响较大,主要有电话、传真、互联网等。

3.4.4 应急沟通

应急沟通是指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处理突发时间,而需与供应商及时沟通的管理工作,是评价沟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

3.5 执行力

泛东软件董事长胡剑锋认为执行力是按照命令和规则,沿着预定的计划,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企业中永远不缺伟大的思想家,但在缺少脚踏实地的实施者,因此供应商管理的执行力应具备三个条件。

3.5.1 意愿

意愿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遵守供应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并完成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愿望,包含执行意愿的明确性和执行意愿的主动性。

3.5.2 能力

执行能力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的各种行为,如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员工与供应商的协调沟通能力,该指标直接影响能否顺利完成任务。

3.5.3 程度

考核供应商管理的执行力,除以上两方面,还应包括各项工作执行力的程度,即把规划转化为效益的落实情况,包括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工作流程的执行状况等。

3.6 激励力

杜敏认为企业要想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稳定的双赢关系,应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并提出适当的激励能使供应商更大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驱使供应商提供更好的产品㈣。激励是管理者为了取得一定的绩效,驱使被管理者工作而采取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惩罚措施,主要分为对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激励。

3.6.1 外部

对外部的激励是指企业对供应商的激发和鼓励,是提高管理供应商管理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采取有效的供应商激励,能增强供应商之间的适度竞争,提高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该措施包括订单激励、价格激励或信息激励等。

3.6.2 内部

对内部的激励是指对员工的激励,是为了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所采取的各种奖励或惩罚措施,是驱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奖金激励和学习培训等。

3.7 发展战略

曹文认为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发展性是其本质特征,发展战略的制定谋求于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是企业立足于长期的发展,科学构划全面供应商管理的蓝图,对该指标可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维度。

3.7.1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供应商管理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对未来供应商管理的具体化,表明企业未来在供应商管理这一块努力追求的方向和所想要达到的水平。可从发展目标的基本性、整体性和发展性进行考核。

3.7.2 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为实现长期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供应商管理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对该指标的考核可从战略规划的计谋性和长期性进行。

4 研究结论

(1)在突出战略管理的经济领域中,评价供应商管理的优劣状况并找出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不足,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七种因素的相互制约反应了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3

【关键词】学生能力;工商管理;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1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现在的高校教学将理论实践比失衡,导致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环节脱节。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主要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对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调整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的步伐,结合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需要构建一套与工商管理类学生能力相适应的一套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进行评分,根据评价的结论来调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本文根据工商管理类学科的类型,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的信息学科特色,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机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将设计一套符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以此不断改进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方法,适应目前企业特别是it业的岗位需求。

2工商管理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为目标,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提高能力,以评价体系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点,指标选取遵循如下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是评价学生素质能力的基本体现,坚持科学及客观性原则是必要的。在考虑科学性原则时。以下三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①学生能力的实际。与实际切合的评价体系才是真实的。②设计含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指标体系。③根据社会需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2.2可操作性原则。

能力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能力评价指标能够量化,即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①指标应具有具体性。能够具体描述和检测的指标才具有实际意义。②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是具体的,但是获取指标数据却十分困难,这样指标的有效性就无法体现。只有具体,较易获取的评价指标,才能对学生能力正确的进行评价。

2.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更贴近于客观实际的评价体系中,必须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定量指标能够从数据中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一些仅靠定量指标是不能充分体现的。如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这一类的情况就需要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充分体现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3工商管理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具有“学生”以及“未来企业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这两个方面为依归,紧密围绕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结合的两个重点方面为基础来设计评价体系,并着力体指标评价体系符合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色。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

3.1使用专家法拟出各级指标。专家主要是学校在此方面较为权威的老师以及符合工商管理类企业的管理人员,拟出5-6个左右的一级指标,其中各级指标包含若干二级指标。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控评价

商业银行架构多数为董事会负责的垂直管理体制,即总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总行下设一级(直属)分行或分设境外分行;一级(直属)分行下设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设支行;支行下设网点的形式进行管理,管理形状呈正三角形分布状态。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商业银行要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严格执行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相关要求,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商业银行内部体系建设是否达标的有效途径。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制度和程序,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价、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控制体系主要同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中,内部控制环境包括高级管理层责任、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政策与机制、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授权授信风险控制、岗位分离与权限卡风险控制、信贷资产管理风险控制、资产负债风险控制、财务会计风险控制、运行管理风险控制、国际业务风险控制、中间业务风险控制、洗钱风险控制、信息科技及安全防护风险控制、突发事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控;信息与交流包括信息质量与管理、信息沟通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主要包括检查监督履职、纠正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和内部控制评价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对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而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活动,有助于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高级管理层客观全面了解一个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状况,从而达到促进其内部控制过程各体系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个部分。过程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监督与纠正、信息与交流等五大要素的评价。效果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效益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案件损失类指标。限制评价是对评价年度内是否发生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事件的评价,主要包括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情节严重,受到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等外部监管部门处罚情况;发生一定金融以上的贪污、挪用、贿赂等内部经济案件的;发生涉案一定金额以上的金融诈骗案件等。

三、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了解被评价机构的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商业银行通过内控评价在排风险、找差距、堵塞漏洞的同时,更多地是可以帮助被评价机构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从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长效内控管理机制,按照内控管理的五大要素,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健全有效的控制活动,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

1.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2007年7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2.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工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按业务条线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2003年引入对基层行(二级分行和支行)的全面评价,并把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部分,2005年总行开始对一级分行进行全面评价,2007年引入非现场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扩大非现场评价的范围。内控评价的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沟通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拥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强有力地保障了工商银行实现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近十多年对基层行和五年来对一级(直属)分行的评价,使工商银行内控管理水平得到了显着改善,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3.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和关键岗位人员轮换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通过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作出有效的评价,同时揭示出内控制度的不足和疏漏,在开办新业务、设立新机构和重要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轮换等重大业务、机构和人员发生变化时作出有效的评估,研究对策措施,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建设得到不断改进。一是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内控评价机构,保证其内控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借助外部评价机构,实施外部评价。充分重视内、外部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效果改进措施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走健康发展道路,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保证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内控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分支机构行和业务部门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设置分值,充分运用内控评价结果。同时,要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防止重检查轻整改现象,树立内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对各业务线条制定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进行有效评价,堵塞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分支机构内控的效果,监管当局需要掌握金融机构内控的状况,这都需要通过对一个机构内控状况的全面评价来实现。没有有效内控评价,就无法对一个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控管理情况得出全面性结论,也就不可能为其内控工作的优化创造条件。

1.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大对各级机构内控工作管理力度。内控评价工作在消除业务操作和管理隐患、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绩效机制、持续改善内控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或完善本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加大内控管理在经营绩效中的占比,把内控管理状况及评价结果与高管人员考核和离任、责任审计和绩效分配相挂钩。

2.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完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操作风险防控能力。内控评价工作是对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状况的全面体检。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各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防止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操作性失误和违规违纪案件,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是一项标本兼治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一是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员在组织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突出操作风险防范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形成各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齐抓共管操作风险局面。二是强化内控管理委员会对全行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条线进一步落实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防控措施。三是强化各分支机构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跟踪研究制度执行情况,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防范制度梳理工作不到位带来的风险隐患。

3.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有效评价,能够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措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是促进各分支机构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授权控制原则,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严格执行授信控制,对法人客户办理的各类授信业务纳入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二是促进各分支机构执行严格的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机构和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各项业务。三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强化业务监督控制。配置专人对各类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监督,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检查范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安全性,有助于各部门之间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47-02

工商管理学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学科,在国外只有硕士才会开展的该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已十分普遍,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不少从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反而不精,学术基础不牢,实践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也反映所学内容太过宽泛,缺乏实际锻炼,使得自己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当前高校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具有更强的代表性,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质量评价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是提高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1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企业等方面知识,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适合管理工作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结成明显多于实践课程,且在理论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专业理论偏多,侧重于实用的知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课堂授课为中心,未能有效联系管理实践,导致学生缺乏操作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在人才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其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工商管理专业中,很多理论知识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由于这些知识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直接掌握,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没什么作用,忽视了部分理论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中对个案的分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通过实验软件等进行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复杂的企业日常运行环境中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明确部分理论知识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达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将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加强实践,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将创业教育和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独立思考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变化多端的环境,只有勤加思考、努力创新才能有所收获。

1.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写作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也是个人应具有的重要才能,而沟通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有很多集体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基础。

1.4反馈教学信息

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管理手段的一种,也是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监督与调控,通过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教学水平、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调节师生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学校的工商管理是教学是在课外进行,传统的听课方式很难对其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能够及时反馈工商管理学科在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并根据其所表现出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实际操作为主,获得基本操作技能和感性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教学。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落实较为困难,工科专科的学生只需在相应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即可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获得时间经验,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则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其时间很难用工科实习活动一般以量化标准来衡量,因此为加强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的控制与操作,构建并完善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主观随意进行的,而是受到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的共同制约,这种约束也使得在构建工商管理学科时间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时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

客观性原则。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将其定义为各个评价指标,依据其重要程度来权衡轻重,做到全面考虑和指标设置的客观性。

方向性原则。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来进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3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3.1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与课程实验。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活动,既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大胆的去设计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实验教学评价要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等方面来考察,确定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所在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学制度、教学队伍、实验室配置、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设置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来比较各项目标的轻重,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到社会组织的训练和考察,了解企业组织的管理概貌,对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毕业实习通常是学生在大四下学期进行,进入实习基地进行训练,技能弥补在校学习中理论知识的不足,又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演练的机会,还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有用的实践素材。根据以上两种实习方式的特点,通过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价。

3.3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是考验学生创造性运用、整合所学知识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工作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对其进行密切的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可通过以质量评价、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来进行。其具体指标可包括,在质量评价方面:选题质量(指导思想、题目难度、题目工作量、与实际的联系)、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文献资料运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水平、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毕业设计质量(论文技术规范、论文格式规范);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组织实施(毕业设计文件与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准备、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职称)、答辩及答辩组织情况、成绩评定。

3.4其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评价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中,除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外,还有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其都是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逐渐重视,实践教学的规模与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既有教学环节如学术论文报告、社会调查、软件模拟实习,也有将一种教学方式或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此外,还包括项目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可根据各种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结果表达、组织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

以上四个方面即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各个学校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流程、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福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非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所暴露出的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4.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匮乏

很多高校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普遍偏低,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均较低,很多学生不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式。师资力量匮乏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大阻碍,很多高校未能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资源,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在指导时,有些老师更多的重视科研与教学,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合理分配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4.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了解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意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出改进建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高校却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阻碍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少老师认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果的实践教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很多学生也认为即使参加实践教学,也可能仅仅是投入精力时间而得不到回报。以上观点使得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测系统,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有作用的建议。

因此,高校应端正师生态度,根据自身的实践模式来建立一整套与学校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5总结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各院校只有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2]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06).

[5]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6]刘与愿,李晓青.基于aHp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7]顾国爱.基于模糊aHp法的咨询服务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理论探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8]贾蕾.行政管理岗位的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0).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6

特殊的商业房地产

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商业房地产的客户包括两级:初级客户――商业运营商,终级客户――消费者。一方面,商业运营商不同的经营内容、特色决定其需求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商业房地产所针对的消费者数量庞大,客户群结构复杂,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客户层的个性化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市场策略等前评价工作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增加了前期决策的难度与后期建设经营的风险。

开发赢利模式的不确定性商业房地产的规模有大有小,对于小规模商业,通常采取开发销售模式,资金回收主要是销售收入;对于大型商业房地产一般采取出租运营模式,注重资产的长期良性运营,以收取租金为主要投资回报形式。

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以出租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大、中型购物中心及Shoppingmall,业态种类丰富,对于不同业态类型要采取相异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加了后期经营管理工作的困难,使其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在前期决策中,商业房地产项目无论从客户的复杂程度,还是从投资模式及经营模式上,都属于房地产开发中的复杂产品,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受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大,存在许多不可预见因素,具有更大的风险;在后期的运营中,商业房地产业态种类丰富,不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从国内商业地产发展现状来看,后期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为了提高前期决策与后期经营管理水平、检验前期决策的正确性、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其他在建或新建项目的顺利进行、完善项目管理水平,就要积极地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

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是在商业房地产项目建设完成并到达一定设计能力之后,对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建成后经营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判断项目的实施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差距,以确定项目策划和判断的正确性,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对项目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措施,为今后完善项目策划、项目实施和管理、项目监督、项目经营管理等工作创造条件,提高投资效益。

众所周知,商业房地产具有可观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倍受房地产市场的关注,但其风险之巨大也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开展eeCRe,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指导在建或新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商业房地产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势在必行。

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作用

检验前期决策的正确性在前期决策中,项目的市场定位、规划设计、投资分析等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运作实施及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这些分析过程中,选用的参数大多都是预测值,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决策结果有待进一步检验。eeCRe是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管理经营活动中进行的,许多评价参数来源于实际,评价结果更为真实。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目标、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项目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是否得到实现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项目后评价得到检验。因此eeCRe对项目的实施与投资决策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指导其它在建或新建项目顺利进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土地使用权的获得、前期咨询、资金筹措、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营销推广、招商租售、经营管理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eeCRe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反映项目在决策、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减少同一问题在不同项目或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重复出现。若是决策失误,应给予决策者分析,并明确其责任,督促他们在主观上认真作好项目决策工作,同时采取可行的再决策;若是客观环境改变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寻求适宜的客观环境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通过项目后评价,对已建成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信息、提出建议,指导其他在建或新建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项目预期目标,降低风险

完善商业房地产项目管理水平一个商业房地产项目从最初获得土地使用权到最后交付使用,经过了许多环节,涉及到城市土地经营管理部门,金融服务机构,设计单位,建材生产与流通企业,施工及监理单位,房地产咨询、经纪、估价、物业管理、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专业机构。项目的顺利完成,依赖于这些部门间的密切合作。通过eeCRe,分析这种协作间的成功、失败之处,可以加强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项目管理水平,使项目的建设与经营更加顺利的进行。

提高项目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商业房地产项目不仅需要前期的建设,更需要后期的经营,其运营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人员不计其数,但大多数人都只是这条产业链的一个点,没能全面的了解与参与项目建设与经营的全过程。通过eeCRe,不仅可以检验工作人员的前期决策水平与后期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使每一位参与人员清晰地看到项目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成功失败之处,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责任感,努力做好前期决策与后期经营管理工作,提高项目预测的准确性、经营管理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未来项目决策与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内容

eeCRe的基础是项目实际实施的结果与项目前期所确定的目标和各方面指标的对比,因此,eeCRe的内容应与前评价(即前期决策分析)的内容大体相似。

策划与决策拓展报建工作的总结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结评价、项目总体策划的总结评价、项目前期策划与决策的经验教训等。

准备阶段项目勘察设计的总结与评价、对项目投融资方案的评价、采购招投标工作评价、开工准备的评价等。

建设实施阶段合同执行的分析评价、工程实施及管理评价、项目资金使用的分析评价、项目竣工评价等。

运营阶段项目经营管理状况小结、项目效益预测等。

技术方案评价工艺技术和设备评价、技术效果调查评价等。

经济效益评价财务效益分析评价、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等。

环境效益评价项目的污染控制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的利用评价、环境管理能力评价等。

社会效益评价就业影响评价、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评价、地方社区的发展评价等。

管理效果评价组织结构形式的评价、对人员的评价、组织内部沟通、交流机制的评价、对激励机制及员工满意度的评价、组织机构的环境适应性评价等。

目标评价项目宏观目标评价、项目建设的直接目标评价等。

持续性评价项目可持续的制约因素分析、项目可持续的必要措施和建议等。即项目持续性评价是要分析项目在建设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可以继续;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地延续进行下去;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可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建设同类项目等。项目的持续性评价应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项目持续的具体条件并预测其风险。

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方法

eeCRe的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地说,常用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法是指将项目实施之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项目效益的一种方法。这种对比主要用于揭示商业房地产项目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有无对比法是指将商业房地产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

逻辑框架法它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使之更易理解。

成功度评价法是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eeCRe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程度做出定性的结论。

建立和完善eeCRe体系建议

近年来,eeCRe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美国是国际上后评价设计和方法的领导者,加拿大、英国、丹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后评价工作。他们有项目后评价的系统规则、明确的管理机构、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后评价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商业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eeCRe体系。

加强对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重视在商业房地产发展尚不成熟的今天,任何项目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决策部门不愿意开展eeCRe,其最大心理障碍就是担心项目在整个建设、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因此在进行eeCRe的过程中,部门之间总是相互推卸责任,使eeCRe的工作人员不能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给eeCRe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大大降低了eeCRe的可信度。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经费进行eeCRe是不值得的。这些人没有看到eeCRe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

在开展eeCRe工作中,涉及到与项目相关的部门众多,eeCRe能否顺利地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必须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对eeCRe工作的重视,消除其心理障碍及片面认识,保障eeCRe的顺利进行。

正确选择eeCRe评价时机时机不同,eeCRe的结果也不同。正确选择eeCRe的时机,对eeCRe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时间选得过早,项目效益和目标难以达到,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不清晰;时间拖得太久,熟悉项目的人员难免有所变动,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及时总结和推广,不利于项目后评价工作的进行和后评价效果的发挥。因此,eeCRe应选择在竣工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1-2年内进行。此时项目已经过竣工验收,投资决策已明确,并经历了几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初步取得了经营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基本具备了后评价的条件。在这个时期开展eeCRe,评价的结果不仅能客观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还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在建和未来新建项目的顺利进行。

建立eeCRe结果使用机制eeCRe体系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就是eeCRe结果的使用。eeCRe作用的关键取决于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在投资项目和开发活动中被采纳和应用的效果。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在项目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管理中借鉴和应用。如立项阶段的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阶段的设计改进、在建项目实施中问题的预防和对策、完工项目运营中管理的完善和改进等。建立eeCRe结果的使用机制,提供和传送已完成项目的执行记录,可增强项目管理的责任制和透明度,使eeCRe的评价结果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其他在建或新建项目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立eeCRe人员培训机制eeCRe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对评价人员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后评价人员既懂投资、又懂得经营,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因此,只有加强eeCRe人才的培训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才能为更好的eeCRe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eeCRe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要求评价人员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排除各方的干扰,客观地进行评价。同时还应熟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知识和对有关专家意见的判别能力,并不偏不倚地提出客观的评价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eeCRe程序eeCRe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是有一个可操作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进而使eeCRe系统化、规范化。对于eeCRe小组的组建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不仅要有熟悉项目的人员参与,更应考虑邀请一些项目外的人员加入,以利于客观地对项目进行评价,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eeCRe的影响,使后评价结果客观科学、真实可靠。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7

一、我省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过程

我省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年间,为解决合同当事人间互不信任以及合同履行率较低,合同欺诈比较普遍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以合同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合同信用工程。2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我们组织实施了“百万企业信用工程”。通过实施“百万企业信用工程”,全省有30个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开展企业信用建设工作。

去年,在以往开展企业信用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开展企业信用工作,应和实现工商监督职能到位相结合,应和工商监管职能创新相结合,应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相结合,应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市场主体为对象,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信用评价为杠杆的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思路并付诸实施。今年,根据总局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我们进一步从明确征信范围、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细化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合理设置信用监管类别和内容、完善经济户口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系统,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及时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本着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相关联、数据可采集、可量化运算的原则,确定了能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50多项指标作为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指标,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软件系统,由计算机从企业信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自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形成评价结果;四是制订《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对企业信用监管的定位、主体、职责、原则、体制、内容、等级、实施、管理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我们设计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体系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能够满足现阶段对企业监管的需要,建议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

二、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实施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核心、基于两个基础、抓住三个环节、发挥三大功能、建立九项制度、实现两个目标。

企业信用信息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核心。企业信用监管就是围绕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加工和应用而展开的。

经济户口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两个基础。信用监管的实现,必须以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联通为平台,以经济户口的完善为基础。

征信、评价、监管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三个环节。征信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全面掌握企业的各种信用信息,为企业信用监管创造条件。评价就是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户实施评价,确定企业分类,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依据。监管是信用评价结果在工商监管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与传统的依法监管互为作用,形成依法监管和以德监管并举的监管模式,是工商执法监管职能的拓展和深化。

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监管重点选择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三大功能。是指企业信用监管的。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实现全系统的信息共享;形成工商监管的联动机制,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被动,合法守信企业处处守信,步步主动;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重点行业、重要商品、特殊经营行为等加强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应建立的九项制度是,一是征信制度,是工商部门采集、整理、记录、维护企业信用信息的活动。二是信用评价制度,依据企业行为规范和信用能力等信息,运用评价软件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自动的综合量化分类,作为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三是信用反馈制度,将企业信用状况和信用监管措施等情况告之企业的一项制度。四是信用提示制度,依据工商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其他信用信息,经济户口系统自动产生提示内容,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五是日常检查制度,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有关信用监管提示,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有效组织开展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实行动态监管。六是信用激励制度,通过企业信用监管,赋予信用优良企业以信用资产,推动企业信用自律。七是信用约束制度,对违法失信企业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予以警示,并鼓励、指导其重塑信用。八是信用修复制度,原信用监管等级较高的企业,因非主观故意因素,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等级降低,但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企业信用的,可以消除原指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九是信制度用披露,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主动公开企业的信用状况,或者根据社会公众的申请满足其查询企业信用状况的要求。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两个目标是,从工商行政管理出发,其目标是发挥我们的整体优势、综合优势,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到位;从企业信用社会化要求出发,其目标是促使更多的企业成为信用企业。

三、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实际运转

1、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一个丰富、充实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是实现企业信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收集企业信用信息,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形成,这类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可信性强;二是通过政府的指令或者与有关部门的协议,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三是由企业主动申报。从实际情况看,通过办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而收集企业信用信息,是主要的。我们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将工作中形成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系统。对企业主动申报、有关部门主动提供的信息,要及时收集、录入,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丰富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内容。同时,鼓励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

2、实施信用监管评价,给企业贴上信用标签。信用监管评价是企业信用监管的核心口我们所说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以经济户口数据库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按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基础,是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的依据。企业信用评价实行客观、统一、公正、效能的原则。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的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由省工商局根据评价的要求制定、开发并修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使用。

3、实施信用反馈,形成企业讲信用的氛围。向企业反馈信用评价情况是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环节。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本身的真实信用状况,给信用好的企业以动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给信用不良的企业以压力,使其努力改变信用现状,提高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主要记载被评价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含义和代表颜色,各项得分情况,日常监管类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提示等内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结合日常监管,逐步扩大信用反馈范围。

4、赋予信用资产,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企业信用监管,赋予信用优良企业以信用资产;鼓励、指导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重塑信用。结合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听取企业在生产经营、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管理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依法经营和信用管理水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授予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经营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信用资格,或者认定知名商号、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知名(著名)商品等信用资产的,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等级应在a级以上。对于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aa级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可以认定为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aa、aa级的企业,可给予年度检验免审查的待遇。

5、开展信用教育,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建设的目的,是促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因此,对企业进行信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开业登记,建立从业教育制度;依托各类协会,建立专项教育制度;依托办案,建立针对性教育制度。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组织企业发起“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树立守法经营好、社会信誉高、商品质量优、道德意识强的守信典型企业活动,促进企业文明生产、诚实经营。实施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对工商联络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

6、矫治失信行为,维护信用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对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将监管等级按监管力度的大小不同,分为a监管、B类监管、C类监管、D类监管。工商巡查、责任区监管,应根据监管类别的不同,分别确定巡查方式和巡查次数,合理分配监管力量,提高执法效率。

四、实施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用监管工作平台基本搭就。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统一、系统、效能原则,以有效的职能人员配置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户口对于企业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依托经济户口系统,开发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功能,使得信息数据录入、评价结果生成、内部信息共享等工作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顺利运作。在此基础上,消除了网络布局的盲区盲点,修正了个别地区网络技术不协调的局面,打通了影响经济户口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各个关节,初步形成了经济户口的网络一体化。

(二)以工商业务流程为主要手段的征信系统初步形成。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制定信息采集录入制度,对各业务机构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要求;2、摸清“家底”,将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档案重新整理,充实登记、年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3、明确分工,加强协作,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以综合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去年,我们尝试运用综合量化的方法,建立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四等六级进行分类监管,为企业贴上信用标签。今年,又对企业信用监评价标准作了进一步完善,为更好地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提供依据。

(四)以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应用为重点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正在实施。信用监管是信用监管体系的实现手段。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监管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一是实行信用反馈制度,把信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企业,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这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倡导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风气。二是建立信用监管提示制度,利用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有关信用信息啻由经济户口系统自动产生相应的信用监管提示建议,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与开展企业信用教育结合起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那些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服务等教育,加强对企业有关合同、商标、广告、企业登记事项的指导。四是把信用监管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有关信用监管提示,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将企业分为四个等级、四种颜色进行监督检查。

五、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若干体会

(一)经济户口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基础。“经济户口”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使企业信用监管发挥评估、指导、监管作用,必须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丰富、充实企业信用数据库,并确保“经济户口”数据的完整、正确、及时;否则,企业信用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二)信息化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省市县之间应有广域网,以便企业信用信息的集中、交换和查询。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开发企业评价软件;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必须有一定的企业信用数据,而且必须存在于企业信用数据库之中,否则,企业信用评价工作难以开展,企业信用监管难以实现。我们已经实现从省局到基层工商所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现有各类应用软件的统一和整合,涵盖企业全面、全过程信息的新的经济户口软件已经推广使用。争取尽快实现省局能够随时调用、随时查询全省县级以上工商局的企业信用数据,各县级以上工商局相互之间能够查询企业的普通信用数据。实现省、市、县经济户口数据库数据的即时、自动交换与汇总。根据实际情况,在技术、法规及制度上研究、解决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披露方面遇到的问题,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的安全利用。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8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是最早获得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批准的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单位。根据《关于加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整规办发[2007]3号)精神,从2008年开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全国百货行业中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其中日化行业的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由化妆品洗涤用品分会负责。

据悉,本次评价工作将遵循“客观公正、企业自愿、服务会员”原则,依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依据商务部和国资委《关于规范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商信用发[2008]2号)、《关于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商秩字[2009]7号)精神以及经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备案批复的《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总体方案》开展工作。

对企业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风险管理实施、供应商状况、客户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分为aaa、aa、a等,共“三等九级”。评价结果按照商务部和国资委要求统称为“企业信用评价XXX级信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有效期为三年。

信用评价结果将分别在中国反商业欺诈网(12312.省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网站(www.省略.cn)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网站公示。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9

**年监管科将在分局的领导和市局监管处的指导下,继续做好分类管理工作,强化监管效能;以新版的监管执法工作评价体系为标准,继续加强基层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强对经济小区的管理,扎实推进经济小区协同管理软件试点工作;继续深入研究无照经营的长效管理措施,立足本职、着眼大局,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进一步做好分类管理工作,提升监管工作能力。

**年分类管理工作主要抓以下二项工作:

1、做好**年企业年检、验照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及吊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企业年检和验照制度改革,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在分局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各项年检验照准备工作,继续大力推进网上年检工作,并紧密围绕市局提出的“无纸化”网上年检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便捷、有效的年检工作方式。同时做好吊照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分局的吊照工作能够高质量地按时完成。

2、抓好经济小区协同管理软件试点工作。一是加强对该管理软件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工商所监管干部和经济小区的负责人能够熟练运用该软件系统,充分掌握该软件系统的各项操作要领。二是及时总结该软件试点过程中基层工商所和经济小区提出的问题和难点,并进行认真总结反馈,加强与市局处室的沟通汇报,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市局经济小区协同管理软件的完善工作。

二、积极推进工商所监管执法工作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整体监管水平。

根据《××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工商所等级标准第二轮评定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按照市局的工作本文来自红盾文苑网站要求和分局的工作目标,分局将在**年申报2个aaa级工商所、4个aa级工商所及2个a级工商所,为了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分局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工商所监管执法工作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基层工商所的整体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会同相关科室认真组织开展新版《评价体系》有关文件的培训和指导,促使分局干部理解和掌握新版《评价体系》的框架、内容和应用方法,切实将新版《评价体系》作为日常监管执法工作的导向标;二是按照《评价体系》的工作标准和评价内容,对**年度监管工作考核验收标准进行合理调整,紧紧围绕“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开展监管工作考核,不断提高基层工商所监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三是及时汇总总结《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基层工商所提出的问题和难点,加强与市局处室的沟通汇报,确保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工商管理的评价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4-0040-03

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就是在声誉风险发生并处理完后的一定时刻,对声誉风险处理效果进行的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一般方法是,将声誉的影响因素与声誉风险处理后评价时点的实际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综合的对比考察,对声誉风险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

一、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一)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评价声誉风险管理效果的需要

由于体制原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银行业基本上都在依靠国家声誉,在这方面宣传最早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如农业银行曾使用过“国家的银行、国家的信誉”等。其实,直到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股改转型期内,国内银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才正式起步。在实践中,由于整个声誉风险的控制操作链条没有形成闭环,往往造成在声誉风险处置时,风险管理决策者不能考虑风险管理效果。风险管理者忽视处置声誉风险的效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对声誉事件处置从建设到运营的后期过程缺乏了解,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声誉处置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心中有数,在每年大量的影响声誉和导致声誉事件发生的因素下,决策者感到既困惑又难办。因此,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有利于声誉风险管理者及时了解在处置声誉过程中,所采用的应对策略是否适当;有利于商业银行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了解自己在处置声誉风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使得各部门能够在行动上采取一致原则。

(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的需要

在声誉风险过程中,商业银行采取的是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因此,商业银行的各单位在声誉风险管理中难以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则通过对各单位在处置风险时的效果和成本投入进行考查,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个基层单位的道德风险和寻租成本。同时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能够帮助声誉风险管理各单位在处置风险时采取最佳的应对策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优化声誉管理体系的需要

国内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在最近的四五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得还很不平衡,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没有产生一个成熟的模式。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检查自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已建立的模式进行改进。同时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储备数据库,通过对已发生的声誉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将声誉风险预警和处置的效果进行后评价并反馈决策部门,作为今后风险预警和处置的重要参考,帮助商业银行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商业银行积极管理声誉风险的需要

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之间必要的接口,使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能够督促商业银行各单位积极主动地监测和处置本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对声誉风险处置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得各相关单位在对声誉风险的预报时,更加得积极和主动。往往为了降低本单位所面临的声誉风险,会把声誉风险的监测作为日常工作。同时能够约束各单位声誉风险预警和处置的行为,降低它们在预警和处置时的故意夸大行为,增强预警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二、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构想

(一)设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小组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风险管理进展情况,建立一套较为客观且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守客观性、全面性、公正性、及时反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使风险管理后评价工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施效果。因此,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规定的内容,本文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评价指标。

1.机构履职指标。主要考查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各部门是否在声誉风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商业银行声誉管理条例履行了本岗位的职责。该指标可通过设计一些二级指标来考查,例如:风险识别、风险探测、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方案是否完备等。

2.组织机构设置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查商业银行设置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合理,是否在日常的风险预警和处置过程中能够协调一致。组织机构设置指标的二级指标可设为:声誉风险管理单位能力、声誉风险监控能力、媒体公关能力、声誉风险预备方案制定实施能力等。

3.质量效益指标。质量效益指标表示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商业银行面临的声誉风险环境是否得到有效的降低。该指标可通过媒体对商业银行的正面报道、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网络上关于商业银行负面评级数量的变化、相关利益者对商业银行的满意度等二级指标来考查。

4.风险管理效益比值指标。风险管理效益比值=风险管理减少的损失/(风险管理费用+机会成本)。若风险管理效益比值1,则风险处理方案可取;从经济效益来看,使得风险管理效益比值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5.声誉风险管理外部性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风险管理实施后对商业银行自身、行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所作的贡献。设置商业银行高层领导形象指标、商业银行价值指标、商业银行社会职责指标等二级指标来考查。

6.竞争力指标。竞争力指标考察商业银行在实施声誉风险管理后的商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增加,它主要可通过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存贷比等二级指标的变化来考查。

(二)确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方法

针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涉及因素多等原因,而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全面、科学、公正地对声誉风险进行事后评价。本文则按照声誉风险管理后的原则,并根据风险管理后评价指标的特点提出几种风险管理后评价方法。

1.征询法。商业银行可使用征询法就声誉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满意程度向职能部门和有关利益相关者进行信函调查。被调查人员对咨询主要内容进行“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打“√”,然后对回执加以汇总。若评价结论属“满意”或“基本满意”,说明该风险管理方案富有成效,若属“不满意”,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若“不满意”是因为个别相关部门未组织方案实施,则风险管理部门应分析原因帮助其贯彻实施;若因为风险管理方案可操作性差,则应补充完善,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实施;若因“药不对症”,则风险管理方案是失败的。

2.比较评价法。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后评价方法的另一条基本原则是比较评价法,包括前后对比、预计和实际对比、有无风险管理的对比等。对比的目的是要找出变化和差距,为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在一般情况下,“前后对比”是指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之前与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方案效益的一种方法。在风险管理后评价中则是指将项目前期的风险预测结论,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及在评价时所做的新的预测相比较,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这种对比用于揭示方案实施的质量,是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3.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声誉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查找声誉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改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做前期分析。

4.评分法。评分法是由风险管理后评价小组负责人组织商业银行内各风险管理部门领导、银行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等参加座谈会,收集有关风险管理的各种意见,散发“企业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评分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判明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度与成功度。至于调查表的制定可根据风险管理后指标体系所给出的指标,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增减指标数。

5.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不仅有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政治效果,仅对经济效果评价,就难以全面、准确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应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而声誉风险管理的社会政治效果难以精确计算,具有模糊性。模糊评价法是在评价中引入模糊性概念,运用模糊数学来处理声誉风险管理的外部指标。

(三)商业银行声誉后评价的基本流程

1.声誉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风险管理前作出的风险预测及对声誉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2.声誉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声誉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声誉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3.声誉风险处理技术后评价。声誉风险处理技术后评价是通过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实际执行后的经济技术参数与执行前预测的数据对照比较,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声誉风险处理方案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检验声誉风险处理方案设计的正确程度,为新声誉风险处理方案的评审提供依据。

4.声誉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后的商业银行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声誉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5.声誉风险管理社会效益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社会效益后评价是分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对社会发展目标影响和贡献的一种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评价分析,并作出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综合结论。

(四)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成果的运用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后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后评价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所发现的问题教训和经验总结在声誉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被采纳和应用的效果。

商业银行声誉管理后评价结果可作为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的参考。声誉风险后评价中的相关分析和结论为今后的声誉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例如通过后评价反馈的声誉风险监测和处置信息,对商业银行声誉控制的影响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完善声誉风险的监测体系和声誉风险处置策略,增强商业银行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主动性。

另外,成果可以作为声誉风险管理过程的参考。后评价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当前声誉风险各个环节的开展,这体现在及时发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条例在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使声誉风险的管理能实现预期目标,更好地发挥各风险单位的作用;二是有助于将来类似声誉风险的有效化解,即通过吸取声誉风险管理执行过程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声誉风险管理提供宝贵的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张文泉,红云.后评价: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J].国家电网,2006-08。

[2]楼小英,周彬.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9-05。

[3]畅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