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技术的运用十篇科学技术的运用十篇

科学技术的运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0:48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运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70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逻辑性、操作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这决定了教学的特殊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难以将抽象的知识讲清讲透,教学枯燥无味,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新课改全新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科的特征,能够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打开数学探究的大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那么如何科学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是需要我们重点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对学科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学生才会当做一种乐趣愉悦地参与其中,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参与度与参与面。反之只能让学生与学科越行越远。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单纯地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只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要加强与新知的联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师在收集、选择与组合数学素材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点,这样才能选取富有典型性的数学素材,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新知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上,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否则与新知关系不大,教学再新颖,再有趣,学生兴趣再浓,也只能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实质性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以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人机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起来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人机互动代替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个教学完全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师成为操作者,学生成为欣赏者,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由传统教学中的“人灌”变为现代教学中的“电灌”。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互动,同时也包含着积极的情感互动。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人机互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角,丰富教学内容,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对角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角,并引导学生动手来摸一摸。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认知上升一个层次。此时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来将角画出来。然后通过放大、闪烁等向学生讲述角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更加清楚而直观地认识顶点与边。接着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画一画,再说一说。这样的活动是实现人机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结合,在人机互动中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并让学生更加直观而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各部分名称;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将从计算机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内化,在交流与讨论中将这些转化为直接的信息,从而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三、将模拟演示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代信息技术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素材,尤其是可以将一些难以用语言讲清的图形进行多角度的动态展现,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但这样所获取的信息虽然直观但并不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而在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思维能力方面稍有不足。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求知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同样要体现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将计算机的模拟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演示来获取直观信息,形成初步认知,为学生的操作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直接而形象的信息,这样经过思考才能上升为理性认知。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实物,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利用其特殊功能来将这些图案沿对称轴折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部分完全重叠,形成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亲自动手来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这样更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来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手脑并用,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新课改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变以往低效的课堂教学,推动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丁玉东.直观演示转化迁移实现课堂教学增效――小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8).

[2]叶桂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12).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2

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创新人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被列为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北京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应当抓住五个环节:⑴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⑵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⑶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⑷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⑸重视辩证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为这五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网络型课件与其他的课件一样,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探究中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从而为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1.网络型课件在科学探究中提供了大量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网络链接地址,由于各个网页设计者的目的不同,这样学生通过游览不同的网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这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为准确,这样又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基础。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形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学习者,还是大自然奥秘的探险者。自然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为孩子开阔眼界提供丰富的源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为科学探究教学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探索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然后展示这些物体随着地球旋转的过程,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地球另一面的其他物体为什么掉不下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地球的奥秘,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塑。

二、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网站收集有关资料,使学生更大限度地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由于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我就把学生带进因特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网络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怎样防治等,还可以了解到“温室效应”“臭氧层”“北极气候”“全球变暖和人类解放”“二次污染”等有关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学生学后受益匪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教师、教材、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21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人类的个体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三、总结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3

关键词:多媒体科学教学情境创设运用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为首的信息技术已全面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它以先进的技术、崭新的模式,表现出非凡的强大功能,创造出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谈谈多媒体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单调重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它具有生动鲜艳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对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和学习状态。

在讲授科学牛津上海版第十四章《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放了一段“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视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多媒体冲击了学生感官,创设了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了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有些不能完成的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补充演示实验的不足,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有些受时空限制,如太空奇景、显微结构、生长过程等,难以在课堂中实施,如果预先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料,利用快放、慢放展示,就能弥补时空造成的缺陷,使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在《大脑》一课中,本课的重难点是“大脑的五大基本功能区域”,此内容非常抽象,抑制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抽象的知识易于学生掌握?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多媒体辅助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一一体验,每一个活动体验完就引出相应的功能区域。活动一:让学生看一张隐藏着许多人头的图片,这个奇特的图片一下子紧紧吸引住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生都在积极紧张地搜索,力争第一个找到答案。活动二:让学生做逻辑思考题。学生积极思索、抢答,竞争氛围浓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活动三:通过一个记忆力小游戏,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利用多媒体辅助的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在快乐中轻松掌握了抽象难懂的知识。

三、促进情感价值观教育

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中学科学课程特别强调情感价值观教育,如:环境教育、生命教育、民族教育,等等。如果仅用简单的说教、说理就必然不会打动学生,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在《艾滋病》一节课中,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懂得理解、关爱艾滋病患者。这是一个很难达成的目标,学生很难摆脱对艾滋病人的恐惧心理。我先播放了一段姚明主演的艾滋病宣传片。明星的光环、激烈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兴奋不已。当看到了自己的偶像与艾滋病队友一起打球、进餐、拥抱时,学生对艾滋病人的恐惧一下就消失了大半,接下来的情感教育就能很自然地进行。

真正的情感教育不是死板的说教,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而是要润物细无声,拨动学生心中那一根敏感的心弦,让学生从心底真正感动,而多媒体正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工具。

四、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目前,许多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被忽视抛弃,有的把课上成了播放录像课,有的甚至没有多媒体就不会上课。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不可滥用。如果滥用,那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教学重难点得不到突破,反而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在科学教学中,多媒体不能代替观察、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在教学中,我发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一开始固然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但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也会淡了,会对多媒体展示的现象产生怀疑,他们强烈渴求亲自观察、亲手实践。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还是亲身动手实验、科学探究。只有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会学得有劲、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逐渐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因此,为了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二期课改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合理运用、适时运用,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二期课改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4

关键词:眼科教学;多媒体;运用

眼科学主要是一门以研究人体视觉疾病的预防、发生、转归、治疗、诊断、发展的科学,非常抽象,并且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与儿科、妇科、外科、内科等学科相比较眼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单一化,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眼科教学人员值得探索和思考的主要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眼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眼科教学的教学质量。

1传统眼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眼科学主要以形态学为主,在传统的眼科教学中凭借挂图、模型、书本等方式进行教学,是平面、静态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调,很难激发学生对眼科知识的求知欲望。眼科学与其他科学不同,一些外科学、内科学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人们对其比较有感性认识,而人们对于眼科疾病的了解却非常少。比如,教师在讲授房水的循环、前房角和青光眼的检查等相关知识时,学生们由于感觉非常的抽象,缺乏立体感,没有办法全面进行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所以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核心,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主要是综合利用动画、视频、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的载体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根据眼科教学的大纲要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们掌握专科技术操作、常用的专科仪器、体征、症状、临床表现、眼部解剖等知识。这些知识点尤其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比较枯燥、抽象。眼科仪器尤其昂贵,所以一些内容只能通过文字来进行描述,不仅眼科教师们讲述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们也会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检影验光"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挂图来显示检影中的影光逆动和顺序的示意,很难将其动态过程展现出来。虽然教师们尽力将每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但是学生们还是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这节课的知识点中,并将Flash动画加入其中直观化检影中的影光逆动和顺序,同学们便可清晰的观察其中的动态变化,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气氛沉闷、方法单调,教学质量低下,同学们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趣味性强、鲜明直观、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等多种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直观性强,生动形象

作为临床学科,眼科学主要以形态学为主。眼部结构精细,范围比较小,大多数的眼病都需要借助眼底镜和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因此在眼科教学中直观式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在讲解有关眼球的具体解剖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感到过于抽象化。但是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教学中,便可以利用眼球的立体结构从侧面观、后面观,由内及外进行对比观察,使得学生们从不同的视点、角度加深对解剖关系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们不用在讲课的同时忙于写板书,学生们也不用在专心听讲的时候急于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同学与教师的交流合作的时间。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记忆和思考,并且教师可以多方面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思维潜力、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应用多媒体技术要避免的误区

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1)过于夸大多媒体教学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够生动形象的表现形态学有关的知识点,在上课时过于依赖多媒体,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教课能力减退,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语言、体态动作等都可以和学生们进行信息交流。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但是也不能忽视常规教学方式,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师的不熟练导致课件质量低下

有些教师由于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在制备课件时仅仅把一些表面上的文本资料当成课件内容。这样的制作方式不仅没有把课件的真谛表现出来,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3)信息量过大,导致满堂灌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5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都是以课本内容为唯一教材,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过多侧重与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复述,缺乏鲜活的、足以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课堂学习氛围呆滞、死板。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拓展学生视野和扩大知识容量,多媒体软件就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有力地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作用。多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言表,且抽象难懂的概念展示出来,起到了诱导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做到教学中的“激发、激情、激趣”。张慧琴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一节灵动的课堂,教学环节多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生猜测与老师做游戏的公平与否时,老师问到学生课下不管玩什么游戏都是先用什么形式进行公平的游戏的?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道:猜拳。这时就把老师与学生的猜拳要出现的几种可能性全部用课件一一列举。具体形象的呈现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整合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现代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学生要好学,勤学,乐学,都要靠老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师生间语言、情感、动作的交流,形成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在借助综合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尽管增加了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却提高了教学效率。如陈岚老师讲的《小露珠》,首先是设计的配乐朗读全文,以老师声音甜美的范读,再配有一幅福精美图片,让低龄儿童兴趣倍加。而且中间有一环节是让学生分角色有表情的,配着动作给无声的动画配音,孩子们踊跃举手想要扮演文中的角色,看着画面孩子模仿青蛙,蟋蟀,蝴蝶的样子,学着各种语气体会着文中的细节。这样学课文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能自如地接受大量的信息。我还感觉到陈老师学这一课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去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审美境界。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教学整堂课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孟志霞老师的《统计》中有一处教学环节是用多媒体把很多精美的照片展现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把欣赏后的照片按照自己的方法归类整理。就在分类的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到照片的种类,丰富生活常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服务的,要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辅助而非主体。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过多,否则将淡化重点难点,形成了为赶时髦而摆花架子,或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的不良后果。例如《可能性的大小》课件出示一个袋子中放有不同数量的红球和黄球,学生猜想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此环节如果老师是用真正的实物让学生去摸,去体会,这样动手操作一方面课堂气氛活跃,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经过亲身体会,来验证结果的感受会更深。因而,要正确恰当使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存在误区并不奇怪,关键在于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进出误区。我个人粗浅地认为有几处误区:

1.教学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

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音像视频、powerpoint、投影齐上阵,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良后果尤其突出。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人机关系处置失当。有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就等于备好一堂课,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2.为了整合而整合。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31-01

一、引言

科学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集中了诸如分科教学中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相关的知识,容量非常大。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知一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演示、概念形成的原理、物体的空间结构特征等比较抽象,很难恰如其分地向学生展示和表述清楚。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可以将其有效利用起来,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就能较好地攻克以往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这是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课堂更加的活跃,通过绚丽的科技技术去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更新及时等多种优点,我们可以通过影视,歌曲,文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了解最新的知识,通过简化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更容易去了解和学习新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更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去学习和巩固知识。

三、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并扩展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内容,不能死板地照着课本盲目地讲,让现代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得以很好地体现,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的引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知识的及时性,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过时的东西,当然可以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让教师本身也不仅仅只拘泥于传统的课本模式当中,从现代的信息技术中去提神自己的魅力,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比如老师在讲解《美丽的大自然》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展示自然美亮丽的风景,然后可以对照着下载被我们五人破坏后的环境,如大气层、河流及森林以及生态圈等影响较大的新闻图片给学生欣赏,不仅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明白环保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应该如何环保,让他们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比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乱丢垃圾等等。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精力集中,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新知识。

2、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重要。因为我们要教育的是小学生,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小学生的认知性,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很主观也很肤浅,很多知识看表面现象而已,对于现象内在的本质他们往往是不能体会到的,甚至连教师也会忽视掉。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要及时注意这些问题并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卵生动物》时,如果我们知识仅仅对照课本讲解亦或者从网上面下载几张图片给学上看,他们往往很难以理解动物到底是怎么出生成长的,这时我们可以下载相关的视频进行讲解补充,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一样更容易去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对于学生的长久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3、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视为主动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去挖掘更深层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和同学相互合作,学会分析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步,快乐的学习。但是在我们现阶段学习模式中,知识主要靠老师和书本去传播的,效率低,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

所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带到课堂,可以很好好的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高效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当教师在讲解《地球表面的地球》该课中,教师不会再仅仅只是苦涩的给学生将一些学生看见摸不着的东西了,可以带学生去机房,通过图片,视频等让他们很乐意的去接受那些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小学科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最大幅度地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然而,需要注意地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有些老师在讲授生食物与熟食物时,明明已经将生与熟两种马铃薯放在学生的桌面上,又不惜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将生与熟的马铃薯图片向学生进行展示,这就显得非常多余。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突出重点和难点,切实令学生能够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中掌握到所要传授的科学知识,而非仅仅只是为了省事省力等。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7

(2)计价表项目套价中存的问题和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方案在进行计价表套价时常会存在高套计价表和重复套用计价表的情况出现,这往往也会造成工程虚高,造成工程投资的损失。在编制决算的过程中也常出现将已经计算过的工作内容重新套用计价表。这类型的问题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完全可以通过将相关的问题集中起来,在计价表和软件的使用说明中明确说明,并且在套用计价表的过程中软件适时自动地弹出一些提示性的信息来,这样这种类型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3)如何适时地掌握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问题和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更好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稳在核心位置,所以在我们的造价工作中要求每个技术人员必须要了解各种材料的价格。而建筑产品所具有的庞大性、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并且其材料价格随着时间变化明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材料市场空前繁荣,建筑材料的种类大大增加,建材市场价格也处于大幅度的波动中,并且有大量的新型材料不断出现。但每个造价技术人员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这时候及时地掌握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就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就要求造价技术人员必须依托建筑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建筑材料价格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来解决呢?笔者认为现在建筑材料的信息可以依托不同的平台,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单位和技术人员多订阅一些建筑专业报纸、杂志、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材料指导价等,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新变化、新动态、新趋势外,必要时还应该要亲自深入到建筑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

而我们为了要更好更快地了解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现在我们也可以与时俱进地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势,目前作为建筑材料信息化平台的一个网络实际应用,已经有很多网络运营商集成了数量庞大的建材供应商,并提供在网络上给建材商和建设单位直接进行交流的平台,并且对于会员使用单位提供在其网站上交易的各种材料的报价,因此可以适时地了解到材料的市场价格。另外,现在由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因此通过一些大型的建材交易平台也可以很及时地查询建筑材料的价格。而作为每个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工程咨询单位而言,也应该根据本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尽可能地建立起本单位的建筑材料信息平台和询价渠道供本单位使用及交流所用。

特别是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审核变更材料签价认价和在决算审核过程中审核材料决算价格时,要充分地利用本单位和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全面审查,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相关管理部门的项目主管和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控制好建筑材料的价格,并对此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记录和管理,使建设资金支付合理、不流失、不浪费。另外,建设单位也要特别注意在招投标环节控制好建筑材料的价格,并将此作为重点。现在建设单位的建筑工程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后,如无特殊变更等情况,工程决算中的材料价格必须执行投标单价。因此在招投标环节,建设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在给出招标控制价时就必须控制好建筑材料的价格。建设单位和招标单位对于图纸设计深度和材料招标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明确详细,有相关的参考品牌和型号,确保各施工单位公平竞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招投标环节的建筑材料价格。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对一些价值大,对工程质量和各方面效果影响重大的材料,还可以选择甲供,由建设单位专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考查,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质优价廉的供货商,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4)现场管理和现场变更签证等在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用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施工期间往往由于现场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具体情况需要处理会出现很多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如果对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没有事先的考虑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视,常会出现隐蔽工程的记录不详尽,签字手续不健全,对签证的控制不严格,这样很容易提高工程决算价格,增加工程。另外对于受到地质资料、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建筑材料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工程设计,这些都要做好记录和变更的确认,并办理相关的手续。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现场签证的数量较多,因此无论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要对签证进行分类管理,手工的资料管理在查找比较困难,而且如果需要随时了解目前工程已发生的变更总计这方面数据也会比较困难。因此在这签证管理这个工作上,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先进的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软件进行整个项目的签证变更管理工作。

在运用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软件之前,应该首先要加强和落实对签证的管理流程的工作。现场签证包括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实际施工确认签证、主体工程中的隐蔽工程签证,其中主体工程中的隐蔽签证尤为重要,这种工程事后根本无法核对其工程量,所以必须是在施工的同时,画好隐蔽验收记录,手续要完整。同时为了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经济责任,加强工程项目签证认价和造价的审核工作,应当完善施工资料和做好现场签证工作。人员更是要认真分析设计变更、技术措施等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取得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证明材料,收集所需的各种文件、合同图纸、数据、变更签证等,并征求各方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每项签证签字之前,都必须要做好预算,并根据做好的预算报请相应的领导批示,原则上变更签证涉及的金额越大,就应报更高一级的领导审批,以防在签证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

签证和现场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是将所有关于项目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的资源安排和平衡计划全部录入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其中的工程进度、合同管理和签证管理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功能模块,整个系统还有前期计划、竣工销项模块,还设置了很多部门模块,有财务部、项目部、审计部、资产管理部、设备采购部等,完全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动态实时地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成本。

录入软件的这些项目资源的信息包括合同和现场管理及签证等都将形成永久的档案记录,每一个事项和程序执行的时效和责任人及分级审批的信息随时查找都非常方便,程序可根据具体管理流程进行设置,分别由不同职级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审批,这些所有的处理流程都将记录在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中,这样有效地杜绝了签证管理中出现的相关人员失职和拖拉的现象,并且所有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和资源都全部地放置在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上了,实现全方位控制监管,并且这些信息都可设置分级开放,相应职级的人才能看到相应的职级的信息,很好地实现分级管理。

签证的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就录入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控制的软件,对每项签证和变更的费用及时地进行计算和核实并进行编号登记,这样可有效地保证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签证进行动态的管理。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出入库和工地现场材料、机械、人工消耗量及各班组工作量的台账管理。由于这些繁复的信息如果使用手工台账进行管理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并且还常出现差错和漏登,如果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8

关键词:城市供暖;科学技术;节约能耗;太阳能;天然气

abstract:inviewofthecurrentglobalenergyshortageandthelargerissuesofnorthCitywinterheatingenergyconsumption,andconsiderthesituationinsomeareasofChina'ssolarenergy,naturalgasandothernewresources,proposestheuseofsolarthermaltechnologyandnewenergytechnologyofnaturalgasheatingcityheatingmodetoimproveenergyutilizationefficiency.throughexperimentalstudyandfieldstudy,solarradiationinsomepartsofthetesttemperaturechange,naturalgasreservessituation,foundthatthesolarandnaturalgasandothernewenergyheatingcanalleviatetheenergyshortageinsomear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basicallycansatisfythebasicneedsofresidentsheating,soastofurtherimproveenergyutilizationefficiency,relievetheproblemofenergyshortage

Keywords:cityheating;scienceandtechnology;savingenergy;solarenergy;naturalgas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供热能源紧缺的现状

现在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水平较低。首先,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评价:按用途分类,各类煤炭储量较丰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3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2530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大约4627亿吨标煤。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可采储量而言,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值,供热资源也逐渐匮乏。供热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其次,在我国的供热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三,供热能源工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水平也较低。第四,供热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十分紧张。不过,经过我国多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我国的人口增长水平,对能源的消耗所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节能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第四,供热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供热范围不断扩大,使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在污染环境的各因素中,二氧化碳的污染量较高,而二氧化碳大多来自煤炭。

二、如何利用科学技术降低的供热新能源消耗率

(一)利用科学技术研发的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在城市供热系统的应用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它主要存在于油田、气田、煤层和页岩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天然气作为新型供热能源有以下几点有点:

1、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相比,同比热值价格相当,并且天然气清洁干净,能延长灶具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用户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天然气是洁净燃气,供应稳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因而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动经济繁荣及改善环境。

2、安全可靠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宜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

3、改善生活随着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气,将会极大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天然气耗氧情况计算:1立方米天然气(纯度按100%计算)完全燃烧约需2.0立方米氧气,大约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气。

随城市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基于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和利用情况,促使采用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进行单户采暖发展非常迅速。所谓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采暖就是以每个住户为单位,采用天然气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家用燃气锅炉采暖。虽然现在目前对这一采暖模式的争论比较多,但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工作效率高且产生的热能较多。一家一户自成系统,同时解决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问题。对于单户燃气热水采暖具有很大的灵活调节性,且使用完全独立,采暖温度还可以自主调节,采暖时间也可自行控制,各个房间温度可依据实际情况自如的控制,另外这样的热能供热模式,没有锅炉房和外热网热损失,从而节省外网建设投资。符合国家或地方按热量收费的原则,可准确计量每户所耗气量,用气量可由用户自主控制,另外这种供热系统的效率较高,避免了居民集中供热按面积收费所造成的能源过渡浪费,因而可以有效促进节约燃气,从而为推广使用优质洁净的供热燃料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种采暖循环供热模式的动力消耗低,不仅节省电能,而且还提高燃气管线的利用率和使用所产生的新型经济效益。

另一种通过科学技术,利用天然气的能源供热降低能耗的供热模式:分散化燃气锅炉采暖。分散化燃气锅炉采暖:分为模块化采暖和分散集中化采暖,一个建筑单元、一个建筑使用一个燃气锅炉房采暖称为模块采暖。有多个相邻室的使用性质相同建筑使用一个燃气锅炉房采暖称为分散式集中采暖,特点是有一次热网直供。其优点是:建设较灵活性,燃气锅炉集中管理,方便维修。而且每个系统供热面积小,便于自主调节和控制。另外对于使用性质相同的建筑,特别是学校、办公楼等公用建筑,采用这种采暖方式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特点,来自主调节控制采暖温度和采暖时间。居民也可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控制采暖时间。在一些公共场所,在节假日或无人的夜间可降低采暖温度或停止采暖,从而节约燃气和运行所需的电能等的费用。外网规模小,无中间换热站,热损失或动力消耗小,节约能源,在欧、美是一种广为流行的新型采暖方式。而且烟气可集中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科学技术研发的太阳能供热能源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太阳能这种新型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太阳能在生活热水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增加,证明了太阳能加热系统逐渐的成熟和可被利用性。太阳能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认识的最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建筑供热一体化将在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太阳能热水系统成功应用的启发,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考虑如何将太阳能用于居民供暖系统中,并利用科学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将太阳能供暖系统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方式。其中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不采用专门的集热器、管道和循环泵等装置,只是依靠建筑物的方位、本身构造和材料的热工性能,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入射能量,以达到供暖目的。但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所获得的太阳能有限,且分布不均匀,但是这种供暖方式经过调查、实验研究和能源利用率的统计数据表明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绿的有效方法。另外,因为太阳能易受天气的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利用太阳能的供暖系统都要设置辅助热源,以满足供热系统对居民建筑供暖需求保障。

总之,在运用科学技术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供暖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对系统设备的选用和集成,要注重产品性能并且应智能化控制,还应设计必要的辅助热源以保证供热效果。太阳能供暖有着显著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和环保效益,在传统能源越来越紧缺,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运用科学技术的太阳能供暖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会,张联英.《供热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8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9

关键词:移动终端技术;科学创新教育;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

校内的科学创新教育在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学校如何搭建平台,使学生开阔视野,迸发创意的火花并将其付诸实践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常规的科技创新教育主要以专家讲座、学生课题咨询、科技辅导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方式受到活动场地、时间等限制,使得互动性不够强,学生无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随时提问并获得有效解答,课堂较为枯燥,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近年来,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教学资源应运而生[1]。移动终端技术指的是利用各种方法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软件、网络互动等平台能够在ipad、android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比如仿真模拟软件、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资源、网络学科主题社区等。这些基于移动终端资源的新兴授课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达成碎片化学习方式;②互动性好;③即时性学习;④过程可重复[2]。因此,我所在的中学已经将移动终端技术与科学创新教育相结合,鼓励青年科技辅导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期望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下文通过几个已经成形的实践案例介绍移动终端技术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并简单总结了实践经验和体会。

一、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仿真学习软件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受到实验环境和设备的制约,限制了青少年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网络上已有很多学习软件能够实现3D模拟效果,通过ipad下载移动终端软件,可使整个实验过程完整地呈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对科学真谛的理解。在微生物学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特定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国际上微生物菌种鉴定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依赖pCR技术扩增细菌16SrDna序列,测序后利用GeneBank数据库对序列进行识别和鉴定细菌种属。整套过程周期长、操作难度较大,高中实验室较难实现,而通过常规的讲授式课程又很难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理解。利用网络现有的学习软件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利用ipad下载移动终端软件“theVirtualBacterialiDLab”(如图1)模拟呈现整个微生物菌种鉴定的操作过程。学生根据提示,自行在软件界面进行操作,最后能够在一节课时间内获得某一细菌Dna的序列信息,并通过Gene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最终获得该细菌的种属分类信息。通过网络仿真软件的学习,学生普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较为前沿的研究知识点或研究方法,这也为其真正进行实验操作做好了坚实的理论铺垫。

二、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平板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教师能够使用iBooksauthor等软件编写移动终端电子书(资源能在ipad、android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电子书中可以编写插入大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3D动画和检测习题,这些移动终端课件在课前或课后发放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后总结复习。另外,近几年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也正逐步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视频指的是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手机、ipad(比如explaineverything,如图2)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录制时长为510分钟的视频片段,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深度学习。青少年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选择课题、确定合适的科研方向是科学创新教育的重点。常规方法是通过科技辅导教师面向全年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进行辅导,这种方法互动性较差,学生对于研究个案无法进行及时思考,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将讲座的前沿素材、研究案例通过iBooksauthor软件编写了一本电子书,书内嵌入讲座的视频信息或重新录制的短小的微视频,发放给学生学习。并开设网络讨论平台,由学生自主提问。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随时取用材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利用编写电子书可以让学生随时取用课程资料进行学习、笔记和思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有机会进行探索研究,并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3]。②教育形式多样化。比如电子书中能够插入讲座、视频、交互图片、文字和ppt等,方便学生学习,教学效果较好。视觉和听觉对信息的综合感知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更有利于学习,也能让学习印象更深刻。生动的画面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能将学习者引入环境中[4]。电子书或微视频使得原本不够直观、生动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5]。③资源利用率高,互动性好。

三、网络学科主题社区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学科主题社区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主题,由一定规模的学习群体组成的网上交流空间。通过讨论、沟通、互动等共同经验过程,分享和交流观念、知识、经验、信息和策略,创建集体的探究活动,扩展集体的知识和能力。如今,手机、平板电脑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一些交流互动的网站已经集成了客户端,能够方便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登录后使用。通过开设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即时交流和高效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培养其科研精神。在科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门口学习网”作为交流互动平台。在班级内下发用户名和密码,每年将收集获得的研究型学习开题报告上传至班内的讨论平台。在平台内,学生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开题报告浏览后进行点评,教师也能够给出回复和建议。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高效互动。

四、结语

目前,各种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科学创新教育模式正在快速建立起来。这些新兴的教育方法推进了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也需要注意信息技术应当为教育服务,形式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的内容。辅导者对课程、对教学资源应当有较好的了解和设计,再选取合适的教育形式,使科技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各种实践研究不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育的变革紧密结合,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冯碧薇单位:上海市建平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晓光,聂永霞.大数据时代的移动终端技术演进.中兴通讯技术,2014(6)

[2]向舒.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科教导刊,2015(5)

[3]卢强.教育心理学.北京出版社,2010

科学技术的运用篇10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注意信息内容的呈现策略.整合策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语言情境,传授知识,开展语言活动训练。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已经为许多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得以充分体现。如何真正地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英语老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两个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环境条件,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功能和作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信息,快捷有效地传递和反馈信息,扩大知识领域和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新知,发展智能。为此,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着眼点由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化为主要研究学生“怎样学”,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着力点由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目标的落实。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英语中有句谚语:"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证明,从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过去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们感到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在教改过程中,由于偏重了“如何实施教育和教学”的研究,忽视了“学生如何接受教育和自主学习”的研究,而导致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所用教材的容量和密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强刺激”功能,虽然对教材起到了优化作用,并且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被动观察思维的状态,而且产生过度紧张疲劳的负面作用。

二是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偏重了教材、教师、手段、教法这些客体教学因素的组合,忽略了主体教学因素的地位,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动态因素的互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虽然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效率,但是只限于师生之间,以单向或双向“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很少有学生之间,学生与集体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学生在集体中只是“单兵作战”,难以真正形成“主体”。

三、应对策略

1.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课件的设计上注意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意义构建;重视问题与问答方式的设计,课件既能用于课堂教学,又可用于学生自学。

(1)注意信息内容的呈现策略

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记忆容量是各不相同,如对于图像的记忆明显超过对物品名称的记忆。而同一种材料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在向学生传递文字信息时,文字置于屏幕上方1/3处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在文字的下方配以有声音的运动的视觉形象时,学生对文字的注意力易扰。如果需要通过图文来传递教学信息,制作出来的图文不宜小,小的图像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对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信息的记忆。关键是搭配好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可以采用明暗色调的差异来表现主体与背景,如白底黑字、自底蓝字、黄底黑字、黑底黄字等色彩组合都较易阅读。另外每幅画面都应做到重点突出。

学生的记忆还与材料的组合方式有关,心理学家比较了系列呈现方式(逐个按时间先后呈现)、系列同时呈现方式(将材料分成几批,按批先后呈现)、同时呈现方式(将材料一次性同时呈现)二种呈现方式。结论是系列方式下记得最多,系列同时呈现方式次之,同时呈现方式最少。根据此结论及记忆规律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应注意安排好学习材料的呈现次序。应尽可能避免连续呈现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不得不连续呈现同类材料时,应使教学流程尽量非线性化。通过增强交互性使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位置开始学习。通过采取改变视觉材料和听觉材料类型的方法来中断序列,使回忆效果最差的中间段尽可能缩短,以此达到好的效果。如在一段文字之后,插一幅图像来中断序列,或在连续播放的听觉材料后改换一幅画面等。

(2)重视媒体信息的整合策略

要正确地运用媒体,首先应该对每一种媒体的特性有所了解,在每一种媒体运用的过程中,都要思考这种媒体的运用有没有充分发挥了它的特性。以文字媒体为例,它可以通过字体,字号和颜色的变化来表现知识,引起视觉重视的目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两个实验能够给我们以启示: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用千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显示: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说明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显然这又指导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特性创设交互的情境,以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2.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把教学内容化为生活交际,组织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开展语言活动训练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景.色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看.听.参与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十分有利,笔者针对不同的话题,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的语言活动提供了大量材料,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景,例如在新课标牛津高中英语unit3"welcometotheunit”的导人时,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名人的图片,如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然后提出以下问题“whataretheyfamousfor?”"doyouthinktheyareamazingpeople?”“why?”.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然引人本单元的话题"amazingpeople"

奇,并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下的《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实践活动如wordpower,task,project.这些都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根据现行的英语高考模式,这一块老师不去涉及也没有多大关系,但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长期目标看,我们要认真重视这些具体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在教学模块二第一单元wordpower"spaceexploration”这一课,笔者选用了两幅图片导人课文,在完成相关教学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whatcanmakeagoodastronaut""wouldyouliketomakespaceexplorationinthefuture?”最后,笔者呈现从网上下载的美国火箭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上活动的图片,以及在火星上拍下的图片,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中美在太空探索上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对科学的热爱。这样的教学可以丰富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地学几个有关方面的单词。

(3)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不能忽视网络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将课堂学习与家庭自主学习连结起来。新课程标准下的《牛津高中英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交流。例如:在教学“amazingpeople”前笔者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给每一组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网上查找关于motherteresa,billgates,beethovenzhangheng的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学生们对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感兴趣。不仅查到了这些人物的相关信息的资料,而且还下载了motherteresa声像资料。在课上,学生们一边播放演示文稿,一边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辩论:1.whatkindofpeopleareamazingpeople?2.whichofthesepeople’sachievementshavethegreatesteffectonourlivestoday?通过讨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