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十篇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十篇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1:06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1

(一)保证真实和完整的会计资料

在各个行业中都存在财务管理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财务信息不完善的公司,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房地产行业通常能够保证其财务系统的完善性,房地产企业集团信息化系统通过上级审查的方法能够实现透明化,能够根据相应的依据来进行相应的业务,尽可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有效进行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

在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方面,主要包括销售环节和开发建设环节两个方面。在销售环节,基础信息参量通过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来建立,在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被确认以后,就能够设置不同的财务管理部门,操作人员将整合汇总后不同的基础信息交付给管理部门,这样能够分级制定和统一管理财务信息。在开发建设环节,设置目标成本与合同结算、付款的整合账目都可以围绕合同管理来实现,为了有效建立资金计划,应当在建立合同之前约定付款时间和限制金额。信息系统通过设置成本超支预警来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

(三)财务信息化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属于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财务管理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发展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房地产集团公司信息化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总体财务环境的影响下,房地产集团公司信息化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各项目成本控制情况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对项目资金情况不能适时迅速地掌握,整体财务计划无法布署,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集团公司的稳定发展。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在实现房地产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公司管理很多方面的变革。各房地产公司所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间的财务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房地产集团公司的相关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忽视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没有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目前在很多的房地产集团公司中,还没有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公司内的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太低,不能将准确的公司内部各种财务数据信息提供给公司管理者,很多房地产集团公司也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现金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进而导致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加大了房地产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对于房地产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不利的影响。

(三)集团公司与异地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全面

在集团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之间要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需要向财务信息总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但是各个子公司之间具有不同的业务性质,财务处理的具体程序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之间在信息共享上做得并不充分,有些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实现了表面的信息共享,却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三、房地产公司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将房地产公司的基础信息整合起来

要以确保房地产公司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作为实现房地产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其中公司楼盘的基本信息状况、内部销售人员的管理、客户的背景资料、公司销售跟进情况、各部门工作进程情况等等都是房地产公司基础信息的主要内容,管理人员在将这些分散和零碎的基础信息进行统一分步编码和分类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和快捷地得到有用的信息,房地产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存取和查询。例如公司管理者可以对工程部的工程合同、造价、工程进度、成本的控制等充分掌握,或者对销售部的销售合同、销售情况等进行及时了解,通过对房地产公司所有的基础信息进行整合,能够不断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房地产公司的高效管理水平。

(二)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

通过财务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共享,来实现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各房地产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资金链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命线,各分公司有多少个项目,资金压力在哪个阶段,整个集团的资金情况如何合理安排,这都是需要靠准确的数据来说明。通过建立房地产公司自动办公信息平台,在公司内部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能够有效地在房地产公司之间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把分公司和子公司联系起来,进而提升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将整个公司内部的各种资源和数据信息保存下来,在沟通公司各项目的过程中,使公司内部的各部门充分了解收入和支出,同时,房地产集团的各部门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数据库来获得相应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沟通。另一方面,利用财务资源共享数据库,管理者可以充分的控制公司,通过检索公司的资产来发现房地产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内部之间以及分公司和总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能够实现良好的沟通,同时公司的各种公共资源也可以提供给外界,在提高公司宣传力度的过程中,提高房地产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升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

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对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为了在房地产集团公司中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不断提升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培训、知识竞赛等,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四)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2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转型管理艺术

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

一、江西房地产市场现状

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各大房地产公司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如果始终坚持传统的单一型运营模式,就很有可能被淘汰。作为江西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对江西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做出分析。

(一)现金流压力大

房地产公司现金流来源不稳定,前期资本投入大、资金周转周期长这一情况日益普遍,这大大提升了企业风险。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租售手段来获取资金平衡,但由于楼价变化难以估量,多数应对措施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房屋需求量降低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早已远去。房屋需求量已远不如从前。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单靠盖房、卖房来赚取大量利润已显得不太现实。未来的发展机会无法单靠公司内部发展,适当结合外部行业很有必要。

(三)融资压力大

房地产属高投入行业,想要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满足资金投入显然不大可能。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主要由银行贷款、外资帮助和自筹资金组成,但随着房地产企业进入白银阶段,自筹资金明显受到影响,而国内各大银行也纷纷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数额进行了控制。房地产公司的融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目前来看,监管机构对理财、同业业务监管的加强,使得银行在手续费和佣金方面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的大环境下,如果想让银行对房地产市场不遗余力地“雪中送炭”,很难做到。

(四)土地成本上升

研究表明,中国土地价格的上涨速度已远超房价的上涨速度。这一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土地成本的上升导致毛利率下跌,从而使得房地产公司业绩增长困难。整体来看,房企的收入和净利润环比总体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其中净利润下降近四成。

(五)税收压力大

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两大税收使得房地产公司运行困难。其中,土地增值税提高了土地交易和流转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活跃程度,削弱了房地产公司利润,公司有形资产的囤积也受到影响。房产税的征收虽然处于初步阶段,但这一政策已使得空房持有者选择出售或出租房屋,增大了供应量,又进一步减少了房屋需求。

二、江西房地产公司的转型策略

从上文分析看来,房地产公司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当前实际情况为参考,从领导风格转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企业信息化转型、企业文化转型和企业信息交流转型这五个大的方向来阐述转型策略。

(一)领导风格转型

如果一个企业想实现成功转型,领导风格一定要做出改变。下面,笔者从领导思维模式转型、用人模式转型和利益分配转型三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1.思维模式转型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位,领导人应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形势,才能夺取先机。考虑到房地产公司转型方向多而广,江西房地产公司管理人员一改往日单一传统的思维模式,避开经验主义和膨胀思维,找准工作重点,瞄准方向,在夯实企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逐步转型。

2.用人模式转型

公司用人是否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是否能走向成功。转型前的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人才单一,工作的重点都围绕建房卖房进行。如要加进投资工作还需招入大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为公司筹谋,保证转型工作在完全掌握所投资行业行情的情况下实施,避免盲目指挥。

3.利益分配的转型

无论是商业还是管理,其核心都是为了创造利益。利益分配在管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公司领导应舍得花钱招揽人才,关注每一个部门的发展,保证人人都能分享到公司的收益。另外,领导还需激励员工,让员工看到公司发展的机会,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公司出力。这一做法有利于新旧部门精诚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处于转型期的房产公司其财务管理重点与公司最初创立时期和成长时期有很多不同之处。当前,公司的关注重点转向了盈利能力,但考虑到融资压力的加大,财务风险加深,转型期的财务战略应当从下列方面着手。

1.投资战略

转型期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不容小视,因为一旦出现衰退状况,就会阻断原有的固定资金。如果不能及时投入新的资金来加以补救,固定成本就无法得以延续,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江西房地产公司决定从投资安保,教育等收益快、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行业入手。在新的产业机会面前快速融合,形成一定规模,努力取得竞争优势。

2.筹资战略

在目前严峻的金融状态下,转型期企业应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融资方式。一是可以对机械设备,积压存货等闲置的固定资产加以变卖,收回的资金可投入到新的产业发展中去。二是对公司现有的、无法创造价值的财产加以清理。对不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业务部门进行整顿和优化。三是要争取金融支持,与金融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利用目前经济利润的潜在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抵押来筹集关于开展新产业项目的资金。四是要向其他企业寻求一系列资源支持,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支持等。

3.分配战略

由于转型期企业会面临更严峻的资金形势,分配战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研究,国内企业处于转型期时,多采用低股利分配政策,因为处于该阶段的公司盈利能力降低,资产变卖能力有所下降,筹资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从长远考虑,公司应该把利润投资于盈利高的项目,这样才能更多获得股东的支持。

(三)企业信息化转型

在大数据化时代,传统的地域型公司想走向国际化,企业信息化成为转型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交流,还能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江西房地产企业要在夯实企业原有业务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企业信息转型必不可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种解决方案。

1.应用社交化

通过计算机云计算,应用社交化能够支持网络营销和在线服务,为企业的销售提供有力保障。这一技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大亮点,能将传统的信息化系统转化为产业链的协调,从而得到最大价值的收益,既能省时,又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运营。

2.协同网络化

协同网络化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通过项目管理这条主线,围绕工程管理这一核心,协同网络化可以调整分工,虚拟生产,协调产业链上的分工。

3.技术平台化

技术平台化可从根本上消除落后的软件生产模式带来的弊端。其运行原理是以V平台为基础,研发出新型软件,用于满足建筑产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新需求。

4.软件服务化

软件服务化既能对各个建筑产业主体进行商务沟通,又能对企业间各部门业务进行协调。虽然这一技术在中国刚刚起步,但鉴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该技术在将来必定大受欢迎。

(四)企业文化转型

传统型江西房地产公司要转向新型投资型公司,跨度大,难度高。如何做好投资与兼并过程中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对转型的成败至关重要。企业文化转型应做好以下五点:

1.制度统一

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转型期间,管理人员应综合公司员工的意见,在公平,民主,合理的前提下做到制度的统一。

2.注重企业形象

企业兼并重组后,产生的新文化应当以提升企业形象为目的,吸取原有文化理念之精髓,融入创新、变革的新理念。总的来说,新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调整、完善、进步的过程。

3.建立共同愿景

企业兼并重组导致原有文化改变。新员工的加入、新部门的成立等因素会使员工们在短期内处于迷茫期。此时,建立共同愿景,引导工作人员向统一目标前进便显得意义非凡。

4.注重机制创新

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管理方式的融合。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创新后的企业运行机制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公司收益增长。

5.注重战略发展

推动企业战略发展是企业文化融合的最终目的。在文化融合期间,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同时又能遵循国家产业政策、顺应市场变化的发展策略。

(五)企业信息交流转型

加强企业信息交流是促进江西房地产公司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型之前,房地产公司对投资领域并不熟悉,因此公司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安保、教育等领域的概况及发展前景做大致了解。随后,公司将派出工作人员在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收集信息,并招揽有相关经验的人才进行兼并前的规划工作。在做好外部信息交流之余,公司也应保证内部信息交流的有效进行,以便于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公司环境和公司布局,更快开展转型工作。

如何保证企业信息交流科学高效地进行成了管理人员研究的重点。首先,信息系统建设不可忽视。公司应当优化原有的信息交流平台,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维护管理网络交流系统、及时更新信息,便于公司各层员工掌握最新资料,尤其是转型领域的相关资料。其次,信息交流会议应当及时召开,以便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修改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企业转型战略为房地产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出路。江西房地产公司凭借其管理团队卓越的管理技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坚实的团队协助精神,在本不乐观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将原本单一传统的地域型公司打造成一家拥有先进信息技术和多元管理业务的新型投资公司。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江西房地产公司能坚持其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将公司建设为跨地域、跨国际的综合型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鱼得水,占领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3

睿智、务实、年轻、博学的李总在百忙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总原在该公司下属企业工作多年,对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内涵较为熟悉,他追求事业,顽强执著,虽在该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时间不长,但对电子企业的基础、管理、投资与市场勇于探求、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有所作为的领导风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前身为宁波电子仪表工业局,资本金为1.55亿元,公司最大的股东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占有股份56.7%,宁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占有股份26.12%,宁波电子工业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占有股份17.18%。

远谋自有深韬略。公司高层领导从新世纪企业发展深层次目标出发,准确实施战略定位: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依托,追求高额投资回报的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区域性投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1998年成为中央直属大型企业,2001年、2002年位居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在亚洲通信设备制造业排行榜上列第18名。该公司以中国普天产业集团为依托,实施股权重组,谋求高额回报,同时利用该公司三大优势,与相关成长型的企业交融互动,注入资金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使投资企业也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三大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构筑时代工程、创建品牌、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内涵与精髓,使企业一步步稳健地向多元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迈进。

公司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近20家,尤其是控股企业,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移动通讯产品,2001年销售30亿元,2002年销售64亿元,2003年可达到150亿元,每年均翻一番以上,高速发展使得手机产品销售名列全国第一。这一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一个时代的亮点在资源优势互补所折射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世纪彩虹。

该公司主要控股的企业,如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甬科机电有限公司等,他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核心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体现多元化、网络化、现代化。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公司利用资金、管理、资源优势不仅占领了信息化的前沿阵地,而且在软件、汽车电子、生物电器、网络、第三代移动通讯等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投资领域、瞄准时展方向,不刻意追求某一产业,但追求回报率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时代品牌的创建,对宁波经济强市的贡献。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4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引领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资源基础和主要载体,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产生着巨大的市场引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必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产业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来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流程,以及在管理、决策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创造更高的价值。按此界定,产业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和装备渗透作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去,以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来组织企业的生产动作活动,或者对企业原有的生产动作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是常为人所忽视的方面,即信息手段以及信息资源本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代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二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信息化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竞争带来重大影响。信息化通过强化信息采集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导致经济组织机构和活动发生变革。信息能力是决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信息化在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增加竞争力、提升效益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电力信息化

1.1 行业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同于离散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

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将企业各个管理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

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在输电配电环节,电力设备的安全正常的运行非常重要,变电设备和输电设施的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主要工作;实现电力资产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信管理是必须的。因此电力企业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

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付诸实施。

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

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

1.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

电网企业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网计算开始起步,信息技术应用已从单项应用到全面应用,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网自动化应用一直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与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mis也充分得到应用。

1.3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电力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1.4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任务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仅仅是开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整台,消除信息“孤岛”和“烟囱”,建立企业级的集成应用平台,达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等方面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安全生产的需要。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面临的主要任务有:(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级信息管理平台。(2)加快建设国家发电、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等等。

2 电网企业的SG186工程

2.1 SG186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达到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来配置生产要素,坚持集团化运作和以集约化为取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细化管理,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水平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与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其核心是实施“SG186'’工程: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和建立六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工程具体任务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实施“SG186工程”,重点是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7月与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签定了信息化统一咨询的协议。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在请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同时,还组团对德、法、美、日本等国外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有关it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SG186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7年,开展平台及业务应用典型设计,统一咨询,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实现初步集成;第二阶段:2008-2009年,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的推广,并基本实现全面集成;第三阶段:201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2.2 深刻理解SG186工程的意义所在

1)信息化已经到了攻坚战阶段。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但目前还不能看到各省市的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原因在于没用统一的企业级的信息平台,我们信息化应用单体都很好,满足了各企业、单位的应用,但对整个电网公司、省公司层面来说,却建立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烟囱;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不能至下而上的贯通传递,更未实现信息的横向集成(开发的标准、规范、编码的不统一,开发商鱼龙混杂)。通过实施“SG186”工程,才能有效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公司上下的快速交换和共享,实现公司内部各管理信息模块的横向集成。

2)分步实施GS186。SG186工程是全国性的电网公司的信息化工程,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业务流程的梳理,制定标准,设计架构,在公司总部和有关网省公司开展应用集成试点,先实现财务、营销等关键业务应用的横向集成。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集成主要业务应用,整合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三流合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5

关键词信息化问题对策竞争力

鲁泰煤业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国资委关于“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有关精神,在公司大力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努力建设复合型中层管理团队,确保公司达到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促进管理流程再造、以达到管理的现代化。但是该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研能力欠缺,信息系统和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开发出的信息软件没有得到充分地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等等。针对这些通性的和个性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信息管理的职能,设置专门机构

鲁泰煤业公司所属太平煤矿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引进浪潮eRp系统,并于当年6月份运行。但是总体上来说,该公司的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够明确是鲁泰煤业公司内部的一大问题,在企业内部,没有专设信息管理机构,其职能多是技术维护,而不是信息管理职能。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首先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合作,这样公司就不会出现越权处理问题或是丢手不管事的问题。在所属企业鹿洼煤矿财务管理和工资核算使用用友软件,其他业务没有使用软件系统,软件的使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挥作用,这样就会使公司各部门发展不同步,灵活设置公司机构和部门职位,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工合作制。企业信息化工作还需要一把手亲自抓。只有一把手重视了,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资金上才能很好的落实。

二、打开企业瓶颈,适时地招贤纳士

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是鲁泰煤业公司的一个显著问题,一方面该公司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奖罚分明,珍惜人才。引进外部专业技术人才是条很好的捷径,公司在招进人才时要注意其综合素质和其专业能力,做到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事做,不留闲位。另一方面该公司还可以根据已有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改变其知识结构,使其胜任本职工作。比如,加强培训工作,各系统运行前,对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达到熟练掌握操作系统。企业要选一名既掌握公司业务流程又熟悉管理流程的人员来担任Cio,这是一个关键人物。重点培养,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数量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规范工作流程,合理开发使用资源

该企业目前已经做到了整合各经营管理子系统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各系统,建立完善经营管理系统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推进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比如该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使用了eRp系统,统一进销产品的计量系统,计量与经营业务一体化,各企业所有的地磅系统全部统一规划,同时计量系统与eRp系统的无缝连接,杜绝了的现象,保证的数据的准确性。实行业务数据共享制度,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用最合理的资源模式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促进公司的合理发展。

四、总结

鲁泰煤业公司座落于孔孟之乡济宁市,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济宁市共同出资成立的债转股企业。针对该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要注重信息管理机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工作流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分段实施”的要求,实事求是,鼓励创新,充分利用市场和人才,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确保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透明度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提高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立足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对比,阐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对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的重大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会计理念的改变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估企业资产的质量和企业的实际价值,提升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首先,新会计准则树立了“全面收益”的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是指某一个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增减的程度和途径。全面收益既包括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又包括企业未实现的收益。“全面收益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主要体现在报表结构的改变。新准则报表结构是在原准则基础上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原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得到了全面反映,报表结构由“三表一注一说明”变为“四表一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通过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主体权益变动,反映了当期主体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代表了当期主体活动形成的总收益和总费用,包括那些直接计入权益的部分(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往,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多地关注利润表中“利润”的数量的分析,关注的是过去产生的收益,没有更多地去关注未来“收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的分析。而利润反映的只是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体系的设计如果片面侧重于利润表,容易为一些企业追短期利益留下托词和利润操纵空间,具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启示我们,会计信息失真或者缺乏实际用途,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新准则全面收益概念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两大转变:一是财务目标开始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上引入“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信息不仅注重可靠性,而且更加重视相关性,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二是收益计量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重大转变,在利润表观下,应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收益=收入―费用”计算确定收益的金额;而在资产负债观下,损益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强化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质量分析的要求。

其次,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经济实体理论。我国原《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编制合并报表是根据母公司理论编制的,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只将具有实质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在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既不属于负债,也不属于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本期收益”项目在合并净利润中扣除。从股权估值的角度看,不可避免造成净资产数字对企业集团股权价值的低估;事实上,公司(母公司)虽然仅持有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并不在法律意义上拥有子公司的部分资产,但通过行使控制权,母公司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和经营、财务决策。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经济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须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即使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在所有者权益类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中,企业应当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的损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即合并净利润包括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采用实体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的净资产价值既反映了公司(母公司)在法律上拥有的经济资源,又反映了控制权下拥有的价值,从而可正确评估公司(母公司)股权价值,这更适合于集团内部管理人员对会计报表的需要,适合于整个企业集团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新会计准则理念的改变对我国的财务报告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投资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降低资金成本,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质量。

2.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提高相关性和可预测性

企业能否恰当地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于确认一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损益(包括利得与损失)的关系很大。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的选择与持续经营假设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在现代动荡的经济社会中随时面临着瓦解的境地,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为了解决“相关性与可靠性”和“成本与公允价值”两大矛盾的冲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相对国际会计准则来说,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公允价值的使用程度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仍然有一定的保留。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且在财务报表列报方面都体现了公允列报的要求。

由于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而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他们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充分吸收市场价格中蕴涵的信息,能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更确切地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新会计准则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导,同时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除继续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外,还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遵循公允列报的要求,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更加关注未来现金流量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使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决策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向投资者提供更加价值相关的信息,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预测。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也说明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以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己任的受托责任观,开始让位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很可能成为企业人为调整利润的工具,因此,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的同时,又将大大降低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比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贸易、投资、金融一体化的扩展趋势。对全球各国各地区(尤其是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会计准则,顺应了世界经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将大大提高a股公司的会计信息与中国香港市场及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的可比性,更有利于分析人员进行估值比较。当然,新的会计准则只是反映公司价值的“一面清晰度更高的镜子”,其本身不会增加公司价值,但能促使投资者去更好地发现公司内在价值。

可比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股票估值这样一个技术领域,而且还会降低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会降低境外战略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障碍。因此,会计准则的趋同,能减少相互之间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的隔阂,必将促进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认可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实质和成本效益原则

新准则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和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方面,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一步趋同,允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也可以予以资本化。另外,可以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也应当资本化。上述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新准则施行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将减少借款费用资本化当期的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而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以及资本化支出较大的公司的损益可能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使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具有更强的配比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及固定资产弃置费允许资本化等也强调了成本和效益的配比原则。企业的研发能力既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体现。现行准则对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一规定虽然比较符合谨慎性原则,但不太符合资产确认的原则,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新准则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这一政策将大大改善那些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或者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水平,高新技术等企业由于研究开发费用较大,执行新准则后,由于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将增加,期间费用大大减少,当期利润有较明显的提高,更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另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新准则规定商业实质会计处理原则,并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再如,新准则规定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的存在为基础,凡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同时,准则排除了比例合并方法,要求业务与母公司差异较大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些都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最好体现。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更能促进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原16个具体准则扩展到38个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新增加了8项报告和披露准则。首先,新准则改变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明确要求每股收益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规范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和披露,其中,稀释每股收益的列报和披露保证了复杂资本结构的上市公司所列报的每股收益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大了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的责任,也为其他信息使用者各项决策提供更有效的财务指标;其次,新准则规范了《分部报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分别根据业务的性质披露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并将其中的一种分部报告方式作为主要报告形式,另一种分部报告方式作为次要报告形式,这样,投资者将可以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更容易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在建立盈利预测模型时,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降低投资风险;再次,新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全面披露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策略及做法、风险管理量化信息、会计政策以及主体业务经营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披露信息的全面、及时、可靠、可比;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套期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确保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和计量,严格套期会计处理。

新准则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并能促进财务报告信息更加透明,这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会使上市公司业绩的可预测性增强,可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逐步完善,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结合财务报告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信息,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2[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0

[2]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1~298

[3]袁小勇李柏生张云: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解析、比较、案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1~13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B2B模式

abstract:alongwiththeadvanceofnetwork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th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becomesmoreandmoreimportant.thispaperthroughthehistoricalprocessintroductionofHubeiZhiJiangLiquortradeCo.,Ltdininformatization,aswellasincludingtheanalysisofreformmeasuresinproducingcourse,billmanagementandcapitalflowingandsoon,revealesthatZhiJiangLiquortradeCo.Ltdinelectroniccommercehowtorelyon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tospreadoutB2Bmodelactivities.

Keyword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electroniccommerce;themodelofbusinesstobusiness

1企业发展历程

湖北枝江酒业的前身是于1817年(清朝嘉庆年间)建立的“谦泰吉”槽坊,迄今已有长达18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了国营江口酒厂,后转为地方集体企业,更名枝江酒厂,并不断扩大规模,从最初的一个车间逐渐扩大到三个车间。在改革开放时期,企业改变销售模式,由商业部门包销转为自产自销。1984年,“枝江大曲”、“枝江小曲”首次以湖北名酒的身份,进入北京中南海,而其中“枝江小曲”更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65万元的现代化大曲酿造车间正式投产,企业开始了规模发展的道路。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经营不善和市场开拓的落后,企业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至1998年,已累计亏损高达3000万元。1998年10月,公司进行了以“产权结构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成立了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逐渐退出,经营者持多数股份,由国有性质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从而克服了传统行业中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体制障碍,明晰的产权激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到2005年,短短7年时间,公司经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苦心经营、开拓创新而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先后建立起现代化灌装生产线21条,年生产能力突破5万吨,产品远销18个省(市)、200多个地(市),其白酒生产基地占地超过600余亩,从业人员2000余人,资产总额达到5亿元,成为湖北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白酒龙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已连续5年夺取湖北白酒桂冠,连续3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并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省“百佳纳税人”等多项荣誉。2004年公司完成销售额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2005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9亿元,按照目前公司发展趋势,2006年公司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大关,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公司不断快速、稳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相当明显,据国家权威机构论证评估,枝江酒业的品牌价值已超过10个亿,枝江酒业的存在,使枝江地区形成了一个依托白酒生产和销售的区域产业价值链,其所带动的白酒附属产业的发展,一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高达5个亿,枝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酒之乡。

2企业信息化进程

公司在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与时俱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懈努力,取得了以下成就。

2.1成立计算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枝江酒业高层领导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希望。为此,1999年,组建了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计算机中心;并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各高层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专门处理和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制定了以计算机中心为主向公司各部门辐射,争取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战略。“十五”期间,枝江酒业更是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联想、华为等国产国际著名品牌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还招聘信息化专业人士加盟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计算机中心通过网络不仅紧密联系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联系,还与大部分与企业关系紧密的供应商、采购商达成合作协议,与他们的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优化。

2.2建立网络系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以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建设为契机,将三台电脑用一条网线连接在了一起,构建了公司最早的局域网。而到目前为止,系统主干网络已全部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带宽达到1G以上,拥有工作站及相关设备一百余台套。

公司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网络平台,从而又一次加强了信息的交流,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使相关信息及时得到充分共享。今年又将互联网光纤接入宽带从10m升级至100m,使信息渠道延伸到全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远程办公和家庭办公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信息采集途径,公司所需信息的采集数量和采集质量大大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2.3建立门户网站,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营销,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为了让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了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公司于1999年建立了门户网站(zj9.com),网站建成之后迅速成为公司对外宣传的窗口。近几年来,公司根据消费者需求多次对网站进行更新改版,目前已是第三版。公司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公司网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产品宣传、对外通过提供公司网站访问服务和企业电子邮件服务,向广大消费者及经销商提供产品真伪查询、公司宣传视频的在线播放、企业Vi下载等,较好地提高了公司的美誉度。

除此之外,公司网站还实现了诸如网上拍卖、网上招标等多项业务,使网站不仅起到了企业和产品宣传门户的作用,还成为了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心。

2.4积极引进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的管理手段暴露出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脱节、销售成本上升等局限性。在发觉到这些问题后,1999年,公司果断引进财务管理软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与联想、用友等公司合作,在“进、销、存”方面引入了eRp系统——“U8”管理软件,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大大简化了以往的进货环节、库存、销售管理的繁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

eRp的引进,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思维模式引进,它以其平滑、安全、实用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了企业与信息化潮流的同步,提升了传统企业生产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能力。为公司在下一步全面实施电子商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枝江酒业在引进了eRp管理软件以后,效果显著,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升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应用eRp财务软件,公司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相关数据,将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物流信息以准确的数字表现并加以对比分析,供领导决策时参考;通过引入eRp管理系统,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公司的生产、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回笼等各方面的数据,变传统管理思想下的事后决策为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真正做到了“数出一门,全局共享”。

与此同时,公司在利用已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还不断自主开发软件。先后自主开发了枝江酒业销售管理系统、oa系统、车辆调配系统等。其中枝江酒业销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资金管理、收发存管理、广告费管理、业绩考核等。该系统的投入使用,解决了营销人员移动办公的需要,提高了销售管理效率,而且使公司能顺利开展网上营销业务。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企业的重要会议及相关日程提醒等工作大部分都由人工完成;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信息沟通不畅、在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的传递信息,效率不高。于是,公司果断引进了移动的短信群发平台,既及时准确的传递了企业内部的各种工作日程及会议通知,又加强了对异地工作的管理和任务分配,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整合营销网络,努力探索实施B2B电子商务模式

枝江酒业基于其相对稳定的营销关系,对一级批发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管理,以电子商务模式为主要形式,在网上订单、网上对账、网上支付等方面,进行了结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探索。

3.1建立稳定的一级商关系,为成功实行B2B电子商务模式奠定基础

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交换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稳定的商关系。

据统计,在大企业的贸易中,较多采用和下游建立商的关系来展开业务。而在众多的商中,重点大客户可占有60%以上的销售额,一般客户大概占有30%左右的销售额,而小规模或非长期客户一般占有10%不到的销售额。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重点大客户应为企业的首选对象,而一般客户可以作为销售推广过程中考虑的对象。

近些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了一级商250多个。其中,有些商只进行单一品牌的经销、宣传。更大部分的商进行多个品牌的和销售。这些一级商的销售规模都比较大,最小的也达到了百万左右,而规模较大的可达千万以上,甚至过亿。由于一级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对一级商的资格认定过程也是相当缜密的。资格认证流程示例图2如下。

在枝江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正因为择选过程的严密、考察的深入,企业和一级商之间的关系非常稳定,期间,只有少数几个商退出。而这种稳定的状态,正是基于紧密供应链而实行B2B电子商务模式的最好条件。

3.2对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我国酿酒在勾兑工艺方面全部靠人工操作,没有精确的定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自1999年起,枝江酒业开始尝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白酒酿造、生产管理中。2000年,公司开始与710研究所合作,联合研发白酒自动勾兑系统,于2004年,率先在湖北酒类行业建成了集分析、勾兑、灌装一体的现代化白酒生产线,累计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通过将原有的手工勾兑改为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勾兑,使枝江大曲产品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酒质更加稳定,彻底改变了白酒生产、勾兑完全凭调酒师经验操作的工艺难题,大大提高了枝江大曲酒质的稳定性。仅此项,每年可为公司增加利润近2000万元。

公司在全行业还率先创新求变,注重产品微量成份分析,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近几年,公司每年投巨资购进检测白酒微量成份的气象色谱等高新设备,通过对白酒和保健酒酒体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确认了白酒、中药材的功能因子成分并加以量化。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对枝江大曲、裕鹿滋补酒的配方进行改进,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营养。同时,公司质量技术中心依据研究结果,每年开发20~30个新品种。公司目前已经稳定地走上了一条“创新改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

3.3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枝江酒业的业务流程看,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上游企业为供应商、下游企业为销售商。从附属产品采购到白酒产品批发这段流程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紧密型供应链。电子商务业务主要是在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就白酒包装品等附属产品的采购以及本企业与一级商之间就白酒产品的销售业务而展开。由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稳定,电子商务业务虽然没有采用多少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它却是卓有成效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3.1利用门户网站进行网上采购和网上订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电子商务这个虚拟的巨大市场中,网上采购业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以重视,并开始影响到传统的供销理念与方式。枝江酒业紧跟信息化潮流的脚步,对白酒行业旧有的传统采购方式进行改革,在白酒的包装品等附属产品方面采取网上采购的方式。

通过企业网站(zj9.com),公司网上招标信息,供应商可以在线查询邀请或公开招标信息,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线投递标书,并查看开标时间及要求等相关信息。采购方根据各个供应商投递的标书信息,组建评审组评议。选择少数几家有实力且在各个方面比较适合的供应商进行洽谈,并最终决定招标结果。

以往的传统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往往导致采购价格上升,采购商品质量低劣等等后果,使双方企业苦不堪言。而采取了网上采购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透明,不仅拓展了采购途径,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由于沟通环节和不确定因素的减少,供应方和采购方都获得了更多保障,促进了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枝江酒业不仅在采购方式上大胆采用电子商务模式的网上采购,同时还创新引入了网上订单:在招标结果确定后,企业可在线与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然后通过网上进行支付交易。当然,由于白酒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并没有完全采用网上订单模式,而是采用网上订单为主,辅之以传统采购的方法,开展采购业务。

3.3.2票据管理方面,实行网上对账

在公司与一级商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与一级商的业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公司在票据信息处理方面,利用固定时间(通常以月为单位)进行网上对账。该系统代替了原有使用的纸质回单方式,一级商企业只需要每月底登录网上银行,通过特定的网上对账通道与公司内部的U8财务管理系统相连,根据网上对账功能提供的月余额数据与自身的财务账核对,并把确认信息发送到银行端,就可完成对账工作。这样既能让客户准确了解自己在银行的资金情况,又无须客户亲身到银行办理。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延伸,极大节省了对账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在实施了网上票据业务后,原来人工处理需要几天才能处理完的票据信息,现在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具体流程如图3。

3.3.3资金流环节,实行网上支付与结算

2002年12月2日,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批准全国第一家白酒企业——枝江酒业为该行重要客户,并使用重要客户服务系统。

不仅在建行,枝江酒业公司还在农行、工行、中行、招行等等设立了网上银行账户。此外,企业还与当地银行系统建立了DDn专线进行联系,使信息传递质量提高、时延缩小,并可实现多媒体信息传输业务。在硬件条件完全达标的情况下,依赖于多年来与一级商之间建立的极为稳定的关系,在白酒这个传统行业上,枝江酒业开展了对传统支付方式的改革,将其与一级商业之间贸易往来的资金流,改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进行,其主要形式包括网上支付与转账。其流程示例如图4。

此外,除了传统的网上支付方式,枝江公司还别有创新:2006年7月份开始,枝江酒业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与中国银联正式推出——移动poS机服务。移动poS机服务实际上是poS(pointofsale)服务的一种延伸,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CDma通讯的无限网络无线网络,实现银行业务服务器和企业商户poS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移动poS机服务的出现取代了银行特约商户目前使用的有线线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此举的推出成功实现了无现金支付的可能,规避了现金流过程中的不安全性,还方便了消费者,使他们在今后购货中有了更多支付方式上的选择。

4U8管理软件功能简介

U8企业管理软件是湖北枝江酒业有限公司从上海用友软件公司购买的管理系统。它以企业内部资源、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为重点,不仅考虑到信息资源在部门内、企业内、集团内共享的要求,还充分体现了预测、计划、控制、业绩评价及考核等管理方面的要求,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管理的统一,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管理的难题。枝江酒业以用友软件公司提供的“U8”系统管理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主干软件,比较完美地实现了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网络结合。

4.1数据安全方面,以领先的技术保证数据“万无一失”

任何一个管理软件,其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用友U8软件在信息数据安全控制及存储上有很好的保证。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存储,它采用了SQLServer7.0行级自动选择最优级锁,改进了软件应用的并发控制;引入了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意外断电时的数据完整性;在网络通信中,采用连接串,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在网络传递时的安全。

其次,实行严格的身份验证方式,并设置了具体了操作员功能权限,保证了系统在授权权限下安全运转。对跨地区分公司财务业务数据实行监控,并通过加入日志管理规范各个操作员的操作方式。

4.2财务管理方面,以全面的分类保证决策的科学

在U8的财务系统中,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日常财务核算,管理会计则主要负责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在财务会计栏中,主要涉及的是财务资金问题,因此,U8将其分为总账、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和固定资产四类。其中,总账部分为核心,提供凭证处理、账薄查询,期末结账等一系列核算功能。它能够使决策者在查询过程中很方便查到包括个人、部门、客户、供应商等等专项的信息,利于科学决策。应收管理主要是对应收款项的录入和控制;应付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流出的控制;固定资产系统则是对企业资产变动及资产评估的管理。

管理会计栏中,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UFo报表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和行业报表系统等等。其中,资金和成本管理是核心,资金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企业或银行的单据、凭证来整理分析企业资金的流动。而作为企业最关心的成本管理,则是通过成本核算、核算、预测等功能,满足企业对生产事前和事后比较的需要。而财务分析、UFo报表、决策支持和行业报表系统则是资金和成本管理的递延,目的在于满足管理者科学分析已有信息的要求。其流程如图5所示。

4.3供应链管理方面,以不同的针对性满足各类主管的需要

在供应链管理这一方面,由于各层主管的管理方面不同,决定了需要开发适合于不同管理人员的各类分系统。因此,在“U8”系统中,供应链管理这一环节的分类可以说是最详细的,包括采购计划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销售系统、DRp分销资源计划等。

采购计划管理目的是在既符合生产需要又能减少库存资金的条件下,满足企业采购要求;采购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采购的单据,凭证及采购品处理状况的全程管理;库存管理系统负责库存管理类的所有账表及单据业务;存货核算系统则是通过对企业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其它的两个门类,一个是销售系统,是方便销售业务展开和销售业务与财务核算一体化而开设的,另一个为DRp分销资源计划,是对整个分销网络货存的控制,包括对具体网络结点货存量变化的控制。

总体来说,该系统对于采购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适时可控的供应管理系统;对于销售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随需而变的销售管理系统;对于仓储主管而言,提供了一个及时掌控的库存管理系统。从而方便企业各层主管及时面对变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其流程如图6所示:

4.4其它功能系统,查漏补缺,轻松实现企业管理

用友“U8”信息系统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功能系统外,还拥有包括人力资源、生产制造、决策支持、行业报表、商业智能、客户化工具等等其他几项功能。各个功能模块共同构成了U8管理软件的系统架构,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融汇贯通和有机结合,能够轻松解决企业管理中各类长期困扰的难题,使企业管理更加便利,高效。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桂学文.电子商务物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马陵.eRp让剑南春更浓[n].每周电脑报,2006-06-26(23).

[4]冯建军,等.“网上银行”搭建资金管理新平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6):34-36.

[5]郭巍.“快钱”的奥秘[J].当代经理人,2006(10):78-79.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8

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成立于1996年的FotiLe方太公司始终坚持“专业化、高档化、精品化”的战略性定位,一直从事专业的厨房电器、厨房集成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提供具有设计领先、人性化厨房配置、可靠品质的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及专业厨房解决方案,在国内设有40家分公司,56个办事处,产品业已进入德、美、法、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为了与国际全面接轨,自1998年方太便开始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投入应用了一系列基于it的管理体系,在集成产品开发、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与分销管理等诸多方面采用了不同系统来支持全方位的业务需求。随着企业日益发展和市场变化,原来单独、割裂的it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各方面要求,也严重影响到方太面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譬如生产数据缺乏有效采集,数据滞后且准确性不够;品质数据不能良好收集,给过程追溯带来困难;产品发货后数据跟踪不准,给生产预测带来困难等。

为了打开生产制造的管理黑箱,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采集、追溯和排查、质检等,从而实现从采购端到物流端的精准管控,经过详细调研与讨论,方太选择了meS解决方案。从2010年8月开始,到2011年1月meS系统上线,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方太的业务模式和生产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生产线各类生产和品质数据的人工抄写已经彻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系统借助DCt、pC电脑、pDa手持终端以及与第三方系统的无缝整合;原材料库房由原来的数量模糊管理优化为以最小包装为单位的精确物流配送;成品库房的入库、发货均与eRp/DRp系统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现场的实时作业均双向反馈,改变了原先人工手动重复作业;大量现场看板的使用,从集团高层到业务部门办公区,从车间到库房,整座工厂的运营状况都得到了即时精确地呈现。

同时,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条码采集,实现了供应商物料信息、前工序及组装线物料耗用和生产信息以及成品流动信息等实时、精准地搜集并可完整追溯,实现了材料进货、入库、发货、装配、成品入库、出库、分公司出入库到终端用户各环节的透明化。

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meS平台不仅实现了精准快速的生产流程全管控,打通了制造环节的信息流,真正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了制造成本,进一度挖掘了利润空间,还助力方太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有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的共享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生产管理透明化的主要手段,这往往也是民营企业颠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流程透明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方太作为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实践,通过meS平台的建设已基本实现全流程的透明化,值得广大家电企业学习借鉴。

博一格:统一思想,精心配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从“DVD播放机”到“数字电视”再到“RFiD技术领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及RFiD技术产业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公司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较早成立了信息化中心,把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从专职领导、专业管理、责任到位、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企业信息工作体制,从战略层、管理层、经营层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推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督促。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的过程,it部门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但信息化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还是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加强领导非常关键,没有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施。要促使每个员工主动转变理念,树立人人一把手意识,自主学习应用新知识,主动调整自己在新业务环境中的位置,确保每个人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两条腿走路”。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应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要有超前的思路。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投入和软件配合,需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撑,需要协同手段也需要行政干预。企业在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同时,亦应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相对应的制度建设。软硬件配置应“因地制宜”,硬件选择要综合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规模以及深度;应用软件应选择专业性强、成熟度高的软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保障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重点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和强大的信息化实施商,最好具备“二次开发”能力。这是公司在实施eRp信息化管理项目的一个深刻体会。公司最好具有信息化产品“二次开发”能力,使信息化产品更加适合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重视流程重组,规范并优化业务流程,确保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取得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做好人员培训。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应建立规范且完整的信息化队伍,包括管理、建设、运行和应用多个方面。坚持“培训先行”,不断提高职工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应用水平。同时,作为数字电视整机厂家,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也带动了数字电视产业链中芯片供应商、元器件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对配套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积极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势,定期邀请配套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信息化培训会议也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博一格作为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中率先转型,涉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通盘规划、组织完善、推进有力的特点。同时,博一格通过与产业链的信息协同,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了龙头引领的作用。

飞龙:合理流程规划,做好阶段性建设的实施工作

中国飞龙家电集团始建于1995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自营出口于一体的集团企业。公司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企业市场面的不断扩大,对内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代替繁重复杂的手工操作势在必行。集团总部把建设信息化平台列入重点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具体实施。

基础性阶段:公司制定了“飞龙集团公司信息化方案”项目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的总战略和企业信息化的总目标,结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总部部署和形成了财务、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三项基本内容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了财务核算集中管控、财务报表智能化汇总与合并、网络化日常办公、初步人力资源调控体系以及绩效薪酬统一管理。同时以i6系统为基础进行进销存、财务、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成本管理部署,把集团生产基地打造为以生产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信息化标杆示范点。

关键性阶段:将总部的信息化管理成功模式在集团其他生产基地进行复制推广,进一步完成针对生产的精益化管理,并在集团总部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实现对分支机构资金账户的总部监管,完成资金预算制度的雏形。结合呼叫中心集成,完成较为完整的售后服务系统的构建,对售后服务形成统一的总部支持平台,重点对售后派工、备品备件、过保服务进行统一管理。试行统一的集团化采购,对供应商实行有效的综合评估,建立较为科学的采购流程体系,压缩成本,控制周期,保证质量。

提升性阶段: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步步深入,建立完整的财务预算制度,实现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高协同,形成规范的资金预算、审批、结算、监管流程。完成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在生产基地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到半成品、成品再到用户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责任追溯。同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总部信息,比如现金流情况、应收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荷;查看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各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当前状况,甚至关键员工的个人指标。无论是企业管理者、子公司管理者、部门管理者都可以根据及时反映的信息,进行决策和调整。

项目实施后,集团总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得到显著提高,为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项目实施也把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两大门户很好地维护起来,使飞龙成为集群式产业链的核心机构,达到了以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高速腾飞的目标。

飞龙电器是慈溪家电企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从财务、办公和人力资源入手,逐步扩大管理信息化的覆盖面,并向子公司复制。飞龙电器倡导电子商务对产业链和营销网络的整合,在慈溪家电转型中具有重要意义。

卓力:团队建设与目标建设并重,资源整合促进效益提升

浙江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自营出口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小家电生产民营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宁波市百强企业、慈溪市管理十强企业、慈溪市五星级管理企业、浙江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及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等诸多荣誉。

巨大发展与信息化实施过程是分不开的。公司较早制订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可行性分析,积极采取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系统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强化信息化团队建设制订合理的信息化目标

公司组建了强势的信息化小组,领导小组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财务中心、管理中心和信息部为核心成员,工作小组以事业部为主体,每个事业部的总经理担任项目小组组长,业务骨干为工作小组成员。

根据公司战略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卓力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集团信息化模式为夯实基础、规范业务、明确流程、集中管理、分步实施。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规划与稳健推进。全面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决策,要全面、长远;稳健推进是公司信息化建设原则,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次序进行,有计划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并稳健推进逐步集成各个系统。

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促进效益提升

项目实施有效整合了公司资源,逐步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即时性、共享性和准确性。让决策者从以往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管理人员相互间的沟通也将更加有效和及时。

实施信息系统建立了正规的营销理念和管理体系、突出营销主体和营销网络的构筑。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准确地收集各种产品的价格走势、地区需求分析、产品个性化需求分析等有价值的信息,为营销策划和活动提供依据,亦为满足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

在生产方面,根据销售订单mSp系统将自动相应需求量的生产主任务单,并根据合格率和损耗率自动给出计划生产量,通过mRp计算自动生成下级生产任务单和相应的物料需求计划单,从而生成相应的生成采购申请单。管理部门只要将相关订单输入,即可随时查询生产任务执行情况,准确而又快速高效。

系统实施建立了正规的采购体系,不但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提高了速度和准确度,还有效控制了库存,也改变了信息数据一般难以及时反映采购人员、采购情况及供应商的各类信息模式,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实时监控。

系统实施也更加突出了财务部门的核心职责,限制内耗、降低成本和压缩库存,使企业的资金调度更加合理。通过对物料需求的合理计算减少了不必要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通过对领料的限制有效地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通过mpS的计算减少了成品的库存,保证了成品库存更新,提高了库存的周转速度。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9

关键词:一体化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基于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是企业以纵向进行投资决策、设计、策划、施工、运营、物业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全部经营业务通过自身全部完成,而当出现不能自主完成某项任务的情况,可利用战略联盟模式充分实现一体化的运作。而横向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战略布局策划,通过不断复制自身成功的产品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横向产品销售。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要对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

一、一体化运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内涵

作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总公司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战略发展对公司内部财务观念、财务管理制度、会计信息核算、财务工作流程、货币资金流动、财务手段、财务人员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运作,可将公司内部的财务深度不断融合,并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职能,有效形成集中的会计信息,使公司整体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为企业日后综合发展提供有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支持。

二、一体化运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所遇问题

在一体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纵向、横向房展方向里部分组成,在这样的经营发展模式下,可以使公司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的综合发展,从而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并不断扩大企业所生产产品的销售渠道。而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出现了各种问题,下面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财务管理中的集分权没有妥善处理

在一体化运作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财务管理模式分为三种:集权型、分权型、混合型。而对于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来说,其中主要财务决策要由公司总部来制定,子公司并不具备相关财务审批、决策权利。如果存在过多集权,子公司如出现财务问题需要向上层层递交、汇报,从而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期。而对于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来说,大型财务决策才会由公司总部决定,而日常琐碎的财务信息则是由子公司自行完成,而如果房地a开发企业内存在过多分权,将会影响公司整体的决策失误,对公司全面综合发展造成阻碍。

(二)财务信息控制缺乏覆盖性

总公司的主要财务职能便是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控制、审核,并依据子公司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子公司会因自身利益原因对总公司递交虚假的财务信息报告,从而使总公司审核的财务信息与实际情况极为不符,并影响了对整体财务计划的决策。另一方面,由于子公司中的财务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对财务信息不能准确的把握、控制,从而导致总公司不能对有效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管理。

(三)无法对财务预算精确控制

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财务预算的真正优势。其主要是由于公司内部的财务预算结构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总部财务部门没有对经营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进行预估、核算[2],因此在一些大型投资项目中,由于对相关指标的理解匮乏,造成投资失误,并承担了极大的的经济损失。还由于企业内部预算人员不能合理进行预算评估工作,在预算制度编制过程中,没有做到全员参与,使预算评估体系不科学、不合理,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预算能力。

(四)缺乏对资金控制的力度

在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中,缺乏对资金控制力度的主要表现为公司内部资金分割较为严重,总公司不能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分配,导致大量资金沉积在公司内部;还由于资金应用率较低且易造成浪费,这些都是资金控制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

(五)管理层次较多,管理难度大

在实行一体化发展制度的公司中,由于公司组成极为庞大,公司总部、子公司中设立了较多的管理层,而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想法与建议,并掌握一定比例的经营权,为公司财务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六)对开发项目缺乏合理论证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一体化运作中的主要特点便是在多个区域进行多个项目的开发,因此总公司并不能及时对全部项目所处环境、经济、城市等多方面因素全面掌握。而在决策人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往往过于主观,从而导致开发项目极具盲目性。

三、完善一体化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相关建议

(一)采用集权型管理模式

对于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来说,其优点是可以发挥出总公司的整体财务控制能力,并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发展战略目标,并有效降低子公司的运营所面临风险。另一方面,总公司还可以对公司整体的资金运转状态进行统一控制,有效节约公司的运营成本,并形成良好、科学的公司内部财政政策。

因此一体化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综合发展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利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力度。同时不能仅依靠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来实施对公司整体的财务管理,还要利用分权型财务管理对集权型财务管理进行辅助,在这种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下[3],在保证总公司拥有最高财务决策权的同时,下属子公司也不会失去对公司财务信息情况的掌握,并也会相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决策权利,实现公司总部与分部的全面性财务管理模式。

(二)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掌握

为加强总公司对子公司以及公司整体的财务信息控制,便要提升财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首先要建立公司内部的完善会计核算结构体系,并保证在公司整体内部使用统一的财务信息软件。子公司要将财务信息通过相关财务软件上传到公司总部的财务信息数据库中,以保证公司总部可以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及时、精确掌握、控制。另一方面,公司总部要与子公司采用一体的财务信息核算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公司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员工工资核算模块、在建工程系统模块等,各个子公司可以通过该体系在核算后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报表、会计信息,从而使公司总部实现对公司整体财务信息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一体化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长远发展的工作,因此广大企业要通过不断实践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力度,并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做到对整体财务信息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将集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平衡掌握,才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提升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彪.一体化运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财会学习,2016(16):44+47.

地产公司企业信息化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实施;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通知,宣布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的内容涵盖了目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多个方面,在对资产的确认以及计量、披露等方面更贴近国际惯例,同时,新准则也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对提高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2007年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就发现少数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具体表现在:一是随意调节收入成本粉饰业绩。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在不同年度间调节利润,随意增减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调节折旧费用,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确定公允价值,非法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等。二是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如通过母公司豁免大额债务或者进行大额捐赠等手段,直接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帮助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三是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造假。有的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相串通,通过编造虚假合同等手段进行系统造假,虚构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报表虚盈实亏。以上诸多现象,都与新准则的宗旨相背离,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企业对准则理解有偏差、判断不准确、执行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少数企业利用会计准则操纵利润、虚构交易等会计造假的主观故意。为此,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深入分析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投资人、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1.1优化了会计信息环境,有效防范会计信息的系统失真:

会计信息内部环境主要有组织制度和人员素质。一个信赖度高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形成可靠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基础。新准则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的会计处理流程,从而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制度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新准则体系建立内控制度体系,实施更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内控流程;另外,实施新准则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从而促进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层次的整体提高。

1.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决策:

信息使用者需要依据明晰的、客观反映市场变化的信息以便合理决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及时反映企业资产变动背后的经营风险,资产的质和量更可靠。同时,企业为了提供这种动态的信息,必然会建立一套及时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则可以通过风险预警系统获得比较全面的、客观的会计信息,从而合理决策。

1.3强化了税收筹划的理财功能,促进宏观经济经济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

新准则在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公允价值使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等许多方面与税收规定产生差异,企业需分析判断两者的差异,一方面,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计算会计收益,另一方面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正确计算纳税。企业无论根据利润表的收入和支出确认所得税,还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确认每一资产与负债的计算基础,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都需要合法的税收管理为基础,这就强化了税收的理财功能,也促使宏观经济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

2新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验

2.1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增大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但“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对决策更加有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公司可以根据对经济预期的改变调整会计政策。同时新准则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但确定公允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从而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2.2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有多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不得转回,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新准则的实施,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范围: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矿区权益、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只要符合规定,都可以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还明确了若干项资产减值迹象以及计量依据。即资产减值的价值是可收回金额的协议销售价格减去处置成本后的净额或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确认,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估计准确程度的高低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予转回,虽然堵塞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途径。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企业原计提的减值存在转回的实际,新准则规定不予处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