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课程讲解十篇初中历史课程讲解十篇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5:18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师备课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2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初中历史因为在中考中的占分问题,在整个初中教学中仅仅是辅助地位,老师、学生、家长均不重视,很多学校每周就一节历史课,还经常被语数外的老师借用,历史课在老师和家长的心里就和玩一样,在历史课堂上,也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做语数外等科目作业的情况。

2.初中历史在授课的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古板,通常采用:读课本——划重点——学生背诵重点——教师把重点整理成习题,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这样反而导致学生出现背完即忘完的情况,缺乏正确的理解,对历史一知半解,仅有的认知都是来源于电视电影等,但这些影视作品中的知识都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认知非常片面。

二、作为教师必须端正对初中历史的态度,明确初中要学习历史的目的

虽然历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但历史的重要作用必须要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正确的对待初中历史的学习。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宽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自己必须要非常清楚从古到今的各个历史朝代,以及这些朝代中发生的故事、人物、出现的谚语、诗词等,并且各个历史朝代与脍炙人口的故事、电视、游戏拓展起来……去伪存真,让学生了解这些电视电影中真实历史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去掌握的。

三、提高学生对历史兴趣的策略

本人通过阅读多种教育相关的书籍,以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中的研究结果,结合本人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了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供各位老师参考。

1.从历史中发生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历史的内容比较枯燥,将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甚至都是远古的内容,就照本宣科会比较单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多插入一些讲授历史中发生的故事,甚至可以与时兴的电视剧或游戏挂钩,不再死板的读课本(如讲到三国时,各国势力的情况,可结合游戏三国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故事中的历史朝代里面去,引发学习的兴趣,轻松且深刻地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

2.结合新课堂教育方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微电影、电影片段剪辑、声音等方式让历史的情境再现,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初中的学生多处于对影音图像痴迷的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讲到隋唐时代历史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经过剪辑的隋唐英雄传的电视剧片段,引出历史朝代、历史人物,然后通过教学掌握知识点,从而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3.与初中语文中的诗词联系,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丰富的历史资源,他们讲述着情绪的同时还反映着历史的背景,时代的变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不同朝代的时候,可根据对应时代的诗词情况进行导入。如讲到宋朝文化发展的时候,则可以连带出相应的语文诗词,让历史变得更加有趣,而且可以让学生重温语文知识。

4.组织活动,走出课堂,去到当地有历史的地方组织课外活动(如博物馆、或一些人文历史景观),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历史的感觉,把历史和自身生活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比如说,学到几大发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采用泡沫板等方式,亲手体验尝试用印刷术。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

5.技巧的授课方式,在课程结尾留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切的期望下一次的历史课。在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有不少知识点是相关联的,教师在知识点相关的地方可以设置悬念,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教师在讲授的课程中不妨在结尾的时候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发兴趣,让学生对之后的课程内容充满期待,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准备的课程中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悬念设计。

6.提高教师的讲授技巧,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用轻松、快乐、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语气语调去教学、讲解。尊重学生的想法,认可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通常出现“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的课就会学得很好”的情况,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认可老师。教师在讲授的课程中如果呆板、乏味、语气语调一成不变,甚至要死不活,那么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喜欢他的课程,所以老师要进行自我修养,改变自己,让自己提升,让自己成为学生认可的人。

7.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应多于家长沟通,把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传达与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中来,让家长言传身教的行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和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有学习的欲望,高效的课堂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而且历史课的特殊性(枯燥乏味),这就要求作为初中历史的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去为打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准备,教师需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真正的去了解历史,吸纳历史。虽然初中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尽人意,但只要老师通过良好的情景导入,增强历史学科的导研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一定可以为学生学好历史知识,打好基础。

作者:于立军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赵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10,(08):197.

[2]陆文霞.探讨学习初中历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57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3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以前,全国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课程改革以后,初高中历史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变化很大,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与初中存在有很多的差异,这给高中教学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的历史难教,学生难学,是长期困扰在高中任教的历史老师的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不过时的长效问题,是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实施初、高中分离后,初高中教师双方都对对方教材缺乏了解,许多高中教师没有上过初中的课,所以对初中教学和教材并不一定了解,高中教师常主观地认为,某个知识点初中教师已经讲过,学生应该会知道,不用再讲了,一笔带过。

(2)从初高中教材内容来看: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编写,没有时序性。新教材突破了多年来历史教材以编年体编写的形式,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写。编者认为新教材按专题、采用中外合编的形式,可以与初中教材区别开,可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变换认识历史的角度,可以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问题。这些意图和观点是正确的,但却没有充分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历史教学现状。

(3)从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不可替代的一门国家课程,但历史学科始终都摆脱不了“冷门”、“副科”的地位,特别是初中,还有一些初中农村学校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历史课被抢去成为主科的讲评课、练习课,加上中考是开卷考,所以不被学校、学生、家长重视。高中虽有文理分科,但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

(4)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并不兴趣,历史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很差,一些常识性史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不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讲,高中教学就是从零开始。

二、对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1)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解决初高中教材脱节问题,关键在教师,主要是高中教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好高中教材,也要备好初中教材,在对照初中教材后,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补充或扩充,以实现教材的衔接。例如有以下几种情况,本人认为必须要适度补充:一是初中教材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建议必须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二是初中教材中已讲述较多过程性史实但观点不多的,建议延伸教材,着重在教材分析上进行扩展,借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初、高中教材中都有的,高中可以根据课标和考试要求或略讲或进行知识梳理、归纳特点等再深化。

(2)紧扣课标,实施递进式教学。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点的积累和一步步的改变,所以本人认为可采用递进式的渐变方法,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衔接。

(3)创新形式,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师应创新课堂形式,改变“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历史形象,开发故事课、读史课、历史题材影视赏析课、地方校本课程等多样化课堂形式。许多人对历史的兴趣是很“原始”的,社会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一样“原始”,大多停留在趣味、生动的历史上,这种简单直接的兴趣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慢慢衰退甚至消失。如内容难记难学、概念不能理解、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等。历史教师应利用、刺激、稳定学生的这种原始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高中教师常把鲜活生动的历史变成了背景、过程、影响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兴趣在背景、过程、影响的知识结构中,在政治、经济、思想的思维结构中一点点消失。所以我认为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插讲或由学生自己讲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看一些相关视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没什么不好。

(4)手段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历史的主角是人,是生动、形象的,但是历史又是过去的。如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讲授,单纯的语言传递气氛沉闷,除非老师会说评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了局限,教师可以把相关图片资料、歌曲、影视资料等制作成课件,发挥声音、图像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欣赏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是不同。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考试制度、教材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唯一能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寻找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路径,就一定能实现从脱节到衔接。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4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做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讲,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探知欲望,历史事件中蕴含的道理,不用通过教师“灌输”,凭借着自己的思考,即可领悟。第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注重人文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的恢复,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会与现代生活作对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时代、社会都在进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第三,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正能量”的名人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品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第四,现阶段,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历史学科作为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基于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新课标要求,然后以此为基本参考,创新教学方式,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应该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其原因在于历史教学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名人小故事、历史小故事等等,但是就目前的历史教学来看,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在延用,学生大多数都无法对历史课程提起兴趣。另外,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初中生都觉得数理化更加重要,忽视了历史学习,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无法对历史学习感兴趣,自然无法投入其中。对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初一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三国鼎立》为例,教师在上课初始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从讲故事的角度切入课题,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有没有同学读过《三国演义》,能不能给讲一讲三国中某些人物的特点或者相关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找出学生讲故事,在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切入本节课程的主题,在课程的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为以后的讲课过程做好铺垫,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2.以人为本,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课堂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本应该是学习主体的概念。新课程的背景下,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够感受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能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带领学生一同进入到历史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参与。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初一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贞观之治》为例,贞观之治主要讲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在讲到这一个节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一下李世民在位时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正式上课时,通过话剧的形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为何会出现“繁荣盛世”的景象。只有当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人物行为、当时的心理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3.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目前,新课改已经推行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很多初中课堂上也可以看到小组学习形式,但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导致这种学习模式仅流于形式,更多的是给学生创造了交谈的时间,学习目标的不明确,让学生不知道小组讨论时间该探讨什么,自然也就不会讨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小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下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初二下册第一单元《土地改革》内容中,土地改革期间,我国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调整,其中包括税收、产权改革等等,教师在讲解完土地改革的内容时,留出时间向学生提出疑问,如“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性的改革,期间必然会出现很多困难,在了解了这一事件之后,同学们认为,土地改革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疑惑给予适当地指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5

历史故事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

一、历史故事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一)符合初中生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

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时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因为,讲故事这样的方式恰好符合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这个时候他们对陌生的、有趣的事物充满的好奇心。而历史故事不仅具有较强的情节,同时相比起枯燥的教材内容讲述以外,也更加生动,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吸引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同时通过倾听故事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史实,并且让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历史中的点点滴滴。

(二)更为清晰具体

之所以说就讲故事的方式更加的清晰具体,是因为,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通常会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影响进行清晰并且更有条理的描述。这样一来,通过聆听历史故事,学生就能更好的了解史实,并且梳理好历史脉络,使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事件。

(三)符合历史教学的要求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无论是中国的历史还是人类的历史,都是在神话传说中开启。可以说,故事其实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在故事当中,不仅会涉及历史留名的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明发展印记,同时故事也是传递人类社会在时光变迁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一种方法。因此,故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个人作为个体的成长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而历史课程的教学,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并且通过学习接收人类社会文明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引出新课

从笔者当前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进行新的历史课程学习之前,教师一般都只会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进行几个相关提问后就直接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弊端在于,学生对于新课程没有一个前期印象,因此在课堂上无法很好的接收新课程的内容。然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能用历史故事来引出新的课程,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新的课程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同时还能够设置悬念,对学生提出历史故事相关的问题,并且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寻找答案,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在讲述“贞观之治”时,可以挑选唐太宗李世民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述,同时还可以提及隋唐英雄传中有名的人物和事件。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是隋唐英雄传的英雄事迹,还是太宗的“玄武门事变”都能很好的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穿插历史故事

在当前的历史课程教学中,阻碍学生历史课程学校效果提高的一大原因就是课堂教学过于的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述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学生也很容易忘记。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故事当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会活跃其中,人物形象也更加的丰满。学生在记忆时不再是面对单纯的白纸,而是更为丰富立体的人物和有趣的事件,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记忆历史课程中的内容。比如说讲述秦末汉初时期,“鸿门宴”就是一个非常棒的故事,学生在了解楚汉争霸这个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够对项羽和刘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历史故事在课程结束时的应用

在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时,许多教师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头易收尾难。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在历史课程的开头都会进行一些较为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希望以此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然而,在吸引了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却很难保持学生的兴趣,在收尾的时候也是较为的潦草和仓促,这样一来就会给学生虎头蛇尾的感觉,而这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有着极大的影响。而通过历史故事,则能够很好的进行历史课程的收尾工作,以此来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感染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在进行“开元盛世”的教学时,可以以玄宗晚年的“安史之乱”收尾,这样一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引出下一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下一个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引用历史故事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能够使得初中历史课程无论是开篇、中场还是结尾都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当中,这才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

作者:张燕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6

故事都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主要方式,历史则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及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放事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在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对一切知识允满求知欲望的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形象思维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在快速发展中。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天生就有强烈的兴趣,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能对初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可能不喜欢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但没有几个不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讲故事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我国大多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概述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借鉴历史、联系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等。这就凸显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学致就是由历史课程的筋骨历史线索,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规律,历史课程的血与肉历史史实,历史课程的细胞历史概念,历史过程的还原都是靠这些过程规律统一结合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联系这些过程规律,让学生做到有效记忆学习。可是,这些规律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构成。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非常吃力,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传统的强行记忆教学,这就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烦躁情绪,加上历史中考的分值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些不良现象,给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展开增加了很多障碍。

二、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和内涵

历史故事就是以历史图籍和历史文献为素材,借助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对曾经的历史通过历史书籍和故事给予重现。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更加直观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故事通常都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和悬疑的故事情节,能调动人们的热情,如果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必然会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个课堂都保持高度专注,学习效果也会出人意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对新课引入历史故事,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部分准备得好,一定能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为此,在新课引入部分,授课老师可以抽出上课时间的一少部分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的历史故事,当做本节历史课开始的“小热身”,使学生通过倾听故事进入到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根据一定的步骤将历史故事的相关史实进行研究。学生在认识相关的史实过程中精力是集中而且充沛的,能够将引导中听到的故事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印象,从而提高听讲的效率。授课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古代诗词中提及的历史典故等。比如,在讲授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会提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唐玄宗在后期的统治是腐败的,由于沉迷酒色,还涉及到了杨玉环这个人物。然后,就可以将杨玉环的故事引入新课。古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杨玉环非常喜欢吃荔枝,于是唐玄宗就派人将荔枝不断的运到宫中,可以看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是非常宠爱的。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出主题,使学生在听故事中的状态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化转具体化

初中历史教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另一部分是中国历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的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更加方便,使历史的知识点得到有效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经济危机”这一章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美国进行讲述,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来说明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有严重。这是一个关于信任的故事,其中讲述的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同样也是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期,有一位年轻姑娘历尽艰辛终于得到了金店销售员这一职务,可以负担她和母亲在生活上的支出。然后,有一天,一名满脸憔悴的男人来到了金店,一枚一枚的看着戒指,随后就离开了,这位姑娘的服务态度特别好,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位顾客,但是这个男人什么都没买,就离开了;姑娘在下班后清点戒指时,忽然发现戒子缺了一枚,然后意识到男人趁机拿走了,但是如果找不回这枚戒旨,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而且需要进行赔偿。姑娘后来进了男人的家门,和他说了一些话之后,男人抓着姑娘的手表示十分感谢,那枚戒旨就这样的失而复得了。听完这个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工人失业的现象在经济危机中非常严重,工人消费水平低下,难以满足正常居民的生活。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进行相关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由于学生刚听完历史故事,都会很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就是进一步的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可以将经济危机由抽象观念转化为具体事例,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授课老师需要精心的选择历史素材,并且掌握好讲故事的具体时间,在讲述时需要生情并茂,以便学生可以融入故事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7

关键词:历史教学;简约模式;应用;实战效果

在初中历史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课堂的运用并没有积极的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课堂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看上去丰富多彩,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但是整节历史课停下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抓不住听课的重点。因此,构建全新的简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当下课堂浮华现象和错位之风起到改进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回归,创造合理的教学轨迹,真正促进真实有效、课堂教学合理的教学品质。

1简约模式的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设计在教学程序和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简明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简洁教学的学习过程。使教学从繁杂的学习条目中脱颖出来,从简约理念教学、教学设计、结构和实践四个角度创造出内容精炼的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强化巩固拓展教学的策略。

2简约模式理念的教学应用

2.1教学目标的简约化: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他们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学习时,要尽量的挖掘学生兴趣点的所在。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在教学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目标过于细化,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理解不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简约模式的教学目标能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准确结合,明确学生在教学目标下系统的进行学习[1]。

2.2教学思路的简约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现行的教科书在历史的编纂中章节目录有很大的跳跃性,内在联系较为隐性,学生在对书中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简约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简约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繁杂的内容更加条例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利于教师方便教学。如果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层次过多,教授的内容过于细碎,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时蜻蜓点水、浅藏辄止。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清楚的表达课程标题和副标题、副标题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充分的展现了历史教学的层次之美。比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会有三个副标题之间的联系为隐性,按照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很难清楚的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整理出一套简约的教学理念,抓住主要重点进行讲解,一步步的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初中历史中有关战争的科目比较多,它们发生的时间、背景、地点、具有的意义都不相同。书中列出的条目繁多,教师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学生进行讲解,从战争的背景到事件的经过,再到结果和其历史意义。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简约又清晰透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2.3教学语言的简约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要构建简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必须简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教师要根据所教课程的需要,努力做到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化、语句标准、具有引导性能使学生思考和产生新的问题。教学语言的简约主要表现在快速指出内容主线,言简意赅、合情合理。教师的语言从内容上符合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条例清晰、结构严谨[2]。例如,在讲到初中历史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适当的引入当时发生的战役和社会面临的状况,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那个年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

2.4教学内容的简约化:

随着教学科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越来越大,初中历史教材上知识量大、历史概念繁多、课时紧张等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只有大胆创新勇于舍取才能使教学内容精炼适当。在教学上应该抓住重点的教学内容,对课本的难点、疑点进行归纳整理,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教学内容上无关的枝节进行剔除,多增加一些必要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用心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哪些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哪些是学生没必要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做点“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能自学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理解的不讲;而是把重点难点主要内容讲透彻、讲明白、讲牢固。

3简约模式理念的实战效果

简约模式理念应用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合理的开展教学任务,抓住学生对于学习上的不足,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应该充分运用简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以教材体系为主线,按照教材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规划,勾勒清晰明了的教学主线,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度契合,展示课堂精彩:让学生从学会学习到乐于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营造乐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喜悦。在课堂上简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进入学习中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简约模式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理性和教学质量的回归,它使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条理化、简约化,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简约模式是历史教学课堂的返璞归真,能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洁、有趣、生动。追求简约的历史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理念,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秀云.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37.

[2]刘金玲.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9):18.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8

1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选择遵循的原则

所谓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样的道理,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中运用也是如此,因此,笔者对历史故事选择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1)明确主题和思路。选择历史故事,一定要和当堂课程的知识相符,有明确的主题和思路,切忌偏离主题。此外,还要能够达到层次清晰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故事就能大概推测出所包含的历史知识。倘若选择的故事和主题和思路都违背,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的后果。在通过历史故事讲解历史的时候切记要做到循序渐进,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表述清楚,这样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有趣味,不要本末倒置,让人听起来厌烦。(2)通过情景式围绕大纲教学。历史故事的选择要紧扣课本教学大纲,特别是针对重难点,以故事的方式便于学生轻松记忆。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课程紧密结合,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3)形式要多,内容要深刻。历史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班级学的整体情况要有所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选择,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因素,切实把学生放在首位。历史故事的选择在形式上尽量多样化,做到让学生感兴趣,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在内容上一定要和课本相一致,而且内容尽量深刻,能够以此感染学生,对其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象,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也很有帮助。

2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研究

2.1了解并掌握语言的魅力。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讲课时候要把握语言的准确性,避免因为不同的字而产生歧义。讲历史故事要做到声情并茂,尽量用上肢体语言和心理暗示,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真正被吸引。另外,历史故事的讲解要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如讲英雄事迹时要做到慷慨激昂,讲革命烈士时要大意凌然,讲名人趣事时要兴趣盎然,通过自身情绪的带动,让学生明确大是大非,对善恶要有所区别,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选择的历史故事具有引导作用,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客观公正,不但要分析正面内容,也要对反面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做到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此时教师的讲课语速要适中,注意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联系,避免太快学生听不懂,也避免太慢影响讲课效率。2.2讲课时要抓住时机。历史课上要选择时机加入历史故事,不能通堂课都讲。要在学生失去兴趣时以此带动学生,使其保持注意力集中。有研究表明,一般学生在讲课20分钟左右后会进入一个疲倦期,此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师要在此时引入历史故事,以此提起学生兴趣,保持实现高效课堂,这样既让学生在思想上放松,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对教师的讲课质量也是提高。另外就是在攻克历史知识重难点的时候加入历史故事,有些历史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学生难理解,此时可以通过恰当的历史故事来降低难度,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度。

3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初中历史课程应该探究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使其换发出应有活力,在其中加入历史故事,很好的符合了新课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值得在以后历史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封明义单位:重庆市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前演讲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来丰富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学习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对人生以及社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剖析以及思考,从历史史实以及丰富的历史观点当中获取营养和智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完善的品格和素养。

一、合理设计演讲题目

合理的演讲题目是初中历史课前演讲活动组织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将合理设计演讲题目作为演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首要环节。演讲题目的设计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教师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和提供演讲题目,题目的数量不能过多,而且要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一般以30个为宜;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课前演讲,并将题目上报给教师进行题目的审定,以便确保题目符合演讲的标准以及正确的历史观点认知。当然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和营造有效互动的课堂氛围,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来设计合理的演讲题目,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理解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活动组织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另外,题目的设计要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同时给出的演讲观点必须深刻且切中要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历史观点,并用历史知识来完善和支撑观点。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改革内容后,为了帮助学生将中国近代几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串联起来,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革命尚未成功,改革不会停止;伟大的变革先驱;历史转折点中的中国等。在获得演讲题目后,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与几个同学结成合作小组共同为演讲做课前准备工作,期待学生更加完美的表现。

二、恰当设置演讲分数

初中历史课前演讲的评判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演讲分数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演讲分数的设置上可以采用十分制,因为传统的100分制在打分以及计算当中较为繁琐,会带来不必要的计算过程。为了确保演讲评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需要将演讲的分数合理地分配于演讲标准当中,根据学生是否满足某一部分的演讲标准来确定学生的分数,使得演讲分数能够公平合理。初中历史课前演讲的评判标准有:第一,基本技巧(1分)。身体直立,肢体动作自如灵活;面部表情自然,演讲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演讲时和台下的同学以及教师有眼神交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提高语言渲染力。第二,演讲完整(2分)。演讲的内容要有开头和结尾,首尾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演讲的内容完整,内容丰富。第三,语言流畅(1分)。演讲的语言要流利自然,语音语调正确,语句之间连贯性强,符合逻辑。第四,知识运用(2分)。演讲中要体现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应用的要恰当准确且主题明确。第五,观点表达(4分)。持有的历史观点必须客观准确,与演讲主题相互呼应,体现出对历史知识的深刻思考,同时观点要具有创新性。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按照相应的评判标准来为学生评分,同时为了减少评判的主观性,对结果公平的影响,演讲完成后要求几个评委进行合作交流,在综合多方观点后再确定最后分数。最后,可以将学生在课前演讲中获取的分数计入到期末的平时分当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灵活处理突发问题

在课堂活动的组织当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突发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解决策略来处理突发问题才能够确保课前演讲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课前演讲活动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以及对于初中历史课前演讲活动实施的影响程度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避免错误的问题处理方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每一个学期会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在轮到其演讲时不能按时参加和完成演讲的情况,教师需要在新学期开始就要将演讲的要求讲解清楚:当某一小组确定演讲的同学不能正常进行演讲,不再采用顺延的方式进行,也不会利用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补充演讲,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且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正常演讲的小组在学期末结束后利用课下时间来完成演讲任务,同时需要按照公平的原则扣除没有按时演讲得一定分数,使得学生能够增强对课前演讲活动的重视程度,保障演讲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方法,小组内在安排演讲人员时要设置一定的备选方案,在遇到一些特殊原因时可以让小组的其他成员代替演讲。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小组全部成员的素质和能力,避免学生存在侥幸以及逃避心理。另外,当学生对演讲的结果存在质疑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双方充分交流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消除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隔阂,增强班级的团结建设。

四、加强课前演讲指导

为了保证初中历史课前演讲活动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在思考问题以及思维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做课前演讲准备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及时有效的来解决学生遇到的困境才能够确保课前演讲活动的顺利实施,保障活动实施的效果。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前演讲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对课前演讲指导的重视程度,并对指导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得方法指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发展。第一,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演讲指导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一位学生在演讲能力、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历史观点的总结剖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的指导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要求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演讲素质和历史学习能力。第二,教师要针对历史教学的内容明确演讲题目的选择以及资料准备环节需要注意的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充学生的历史视野。第三,教师要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无论是在课前演讲活动当中还是在日常的历史知识学习中都必须端正学习态度,避免学生将课前演讲活动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机械工作,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课前演讲是对教材的补充,从中能够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为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第四,在每一个小组演讲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点评,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利用课前演讲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历史课程讲解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效率

一、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设计多种教学方式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准备多种教学方案,我们才能做到优化选择的目的,在最合适的课程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就是简单的形式,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们在下面听讲,这样的讲课方式使得老师取代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导下并不能使得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取到令人可喜的效果。

将情境融入课堂之中。在以往的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那一部分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讲课方式学生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兴趣,因此在笔者讲课的时候,就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看法讲一讲,如果他们活在当时的环境中,从经济、农业、手工业、城市的规划等方面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样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分析这样的做法的得失。

三、学生参与,互学互助

历史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能够理解,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敢于让学生自己提,困难勇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真正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不是被动的学习、机械的记忆,而是有意义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学习效果才更好。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去质疑,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去补充自己,充实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文献材料、大事表、课文插图、历史彩图、文物等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读材料,想问题;看彩图,说历史等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讨论,质疑理解,教精心创设想象空间,展现历史情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好地图、材料、教具,让历史情节重新呈现在课堂上,让一个个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全体学生在参与阅读讨论交流中掌握历史知识。

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