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提升方法十篇初中历史提升方法十篇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6:07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善于从学生思维、学生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吸收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现实性、社会性的学科,学好历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同时还是不断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关键,对于个人综合能力成长和历史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说,各种考试几乎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动力和核心支撑,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也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导致急功近利教学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历史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降低了教学效果。首先,从教师资源上来看,不少初中的历史老师多数都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教师资源紧缺,无法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从目前历史教学资源现状来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匮乏,降低了教学的灵活度;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来学校查找相关的书籍和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由于不少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足,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有效的切入到教学本质之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意识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它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忽视了个人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从根本上来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从历史知识本身出发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这对于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2.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

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善于阅读教科书,从中来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成绩,这对于个人历史综合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善于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正确方法。当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遇到障碍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阅读,从而来不断提升历史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对于信息的有效梳理,比如可以借助于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人历史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这对于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3.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

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它往往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现实性。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是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很多时候学生们无法对事件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进行清晰掌握。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理清历史事件的线索,有效地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内在树立,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以此来对事件发生规律有清晰地认识,这样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对于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现,能够从根本上来强化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实现历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这在根本上强化了历史学科的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能够从各个维度来进行历史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58S1:170+206.

[3]孙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四个要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no.115511:75-76.

[4]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37;no.164S2:145-146.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2

【关键词】“以生为本”视角历史教学改革探索反思

一、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的考查的情况,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生为本”视角下进行思考,打造多样化历史课堂,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

1.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的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考查到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历史的习题练习和知识点记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审美疲劳。这就需要在进行《京杭大运河》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使用多媒体幻灯片,并辅助以隋朝时期的故事(例如,隋炀帝绸缎裹树、三征高句丽、杨玄感病变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波澜壮阔的隋末时期产生浓重的好奇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欣赏历史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历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下,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合理插入历史故事,并有针对性的选择好历史故事的插入时机,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2.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喜好来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维持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教学状态,进而有效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一门人文学科,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有效的吸取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放松自己的身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的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历史的好奇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历史课程中《鸦片战争》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侵略者的憎恨,选择一些历史题材来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进而发挥出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冯子材镇南关大破法军”等历史典故,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辅助的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引发学生的深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形成独立历史思维的历史教学目的。

3.要尊重学生自我讨论学习的意愿

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按照“以生为本”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失败原因的讨论,让学生进行对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考虑,通过互相合作,顺利的完成课程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实际的进行历史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点的深刻认知,有效的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满足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钱钧.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看待,而且普遍认为只要对于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考试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阻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对策,促进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历史作为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非历史专业转换过来的,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有效认识到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理论和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只是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熟记一些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中考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很难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脉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这就严重制约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样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在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对策

(1)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水平。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带领学生树立对于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教学技巧,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在初中历史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照4~6个人为一组,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汉武帝这个人怎么评价,以及汉武帝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自主探究和学习,然后分别派出代表回答。这样在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视作品,展现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那段屈辱历史记忆的刻骨铭心,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列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以及《北京条约》等一些列条约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总结出外敌侵略中国的路线、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比较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高效课堂的构建。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表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论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和历史思维方式,这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4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艳丽单位:靖远县东湾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5

关键词: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G633.51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法已经难以满足教育体制的需求,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继而为教学效果的增强创造良好条件。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作为一门科目,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对历史有全面的认知,学生只有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1]。在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历史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有效方法展开历史教学活动,从而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一、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满足全新教育体制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期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而且对历史脉络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在历史人物的影响下,对其意识和爱国观念的增强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和历史观念,因而促进学生明确历史和当前的关系[2]。

对于历史科目而言,其与其他科目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有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并且促进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有深刻的了解。此外,历史学科中蕴含了较多的情感因素以及实践的起因和背景等,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课程未能有深刻的认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未能有深刻的认知,认为历史课程并没有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重要,所以在学习历史知识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并且一些学校在安排历史课程时,将历史课程安排在下午,但不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偏低[3]。学生对学习历史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学习,因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当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端正时,必然难以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对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知识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历史课程缺乏深刻的认知,所以在历史教学期间,教学效果不良好,未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偏低,不能满足全新教育体制对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不完善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教育体制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和优化,通过采取完善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进而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利保障[4]。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时,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良好,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历史教师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三)学习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有所提高时,才能为其学习初中历史内容做好铺垫。然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有显著提升,所以不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5]。

同时,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由于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多的依赖于教师,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尽管学习到了相应的历史知识,但整体学习效果不良好,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科学措施

(一)加大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历史教师应当在全新教育体制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6]。

对于历史地图而言,其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内容用地图的形式真实反映出来,所以和人类相关的地域和空间等差异性都能够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将历史地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作用,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应当将历史地图合理的应用在教学中,从而为教师开展教师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先是向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对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向学生阐释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以及过程,并且讲述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丝绸之路的具置和丝绸之路的作用,当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理解,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历史地图,其中,图1是“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有明确认知,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7]。总之,加大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图1“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增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全新教育体制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改变授课方式,尊重学生,与学生友好的相,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在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问。同时,师生根据问题共同探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8]。

(三)运用多媒体和文史资料展开教学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为了向学生展现丰富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应当运用运用多媒体和文史资料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更多的途径。历史教师在讲解有关历史事件过程中,可以搜索与其相关的文史资料,并查找与其相符合的电视剧和电影等,然后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关内容,通过此方式,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途径,应当采取科学的手段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总之,通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程祥平.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3(20):173-174.

[2]杨馥菲.巧用趣味化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615-615.

[3]程胜利.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J].学周刊B版,2013(12):85-85.

[4]孔维萍.刍议应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9):10.

[5]程胜利.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55-55.

[6]杨永.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12):189.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6

一、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定位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也一样。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相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进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创造史,并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促使学生树立创新目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的实现,需要历史教师对教学原则等进行创新,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向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内容是指历史的发展是纵向的,历史之间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而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等是处于横向发展状态,且历史的发展也是对因果关系的最好体现。比如,世界发展史和中国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等。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进行创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真正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初中历史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农民战争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封建社会存在不平等制度,各个封建王朝都曾经爆发过农民战争。而笔者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内容,在讲解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这一内容时,往往是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并将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以及意义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分析,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笔者的讲解真正认识到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还真正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在讲解完该内容后,笔者会鼓励学生自主对造成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创新的实现,要求教师需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创新

当前学校教育一直是处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尽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门也在倡导素质教育,但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一直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然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培育,以使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并在历史教学中提倡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学生的实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先对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和评价进行讲解,如,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并针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不利影响等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历史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华盛顿会议进行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华盛顿会议进行分析,并分析造成两种不同评价出现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如,分析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如何能取得外交胜利。最后,历史教师可以综合分析这一知识点,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7

1.1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情境教学法主要以重现历史情境、创设典型场景,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做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控,进而达到教学活动、情感活动、认知活动的有效整合,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加速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历史教学得到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

1.2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有利于学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与学习,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抽象、单调的词汇和名词以具象的方式加以体现,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具有情绪色彩和主观性,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场景中,学生做到了主动体验和积极认知,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心理、知识两个方面做到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教学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历史情境的重现,历史教材中复杂的、枯燥的数据和信息变得生动而具体,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与认知,不但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更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综合、长期、整体的发展作用。

2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方法

2.1创设教学中的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出主动而积极的情境,以历史情境再现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进而做到对历史知识的充分掌握。笔者在讲授“”这一历史事件中,为学生出示了时期的历史图片和漫画,同时讲解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过程和阶段,让学生根据对图片和漫画的认知来估计当时的情况,学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就实现了积极地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目标。一些学生根据《大丰收》的图片做出了亩产10000斤的估计,一些学生做出了钢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猜想,这时再将《人民日报》中对浮夸风的实际报道以图片的形式做以呈现,从主观上给学生以极大地震动,这时再辅助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看到“”运动对客观发展规律的违背,也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和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次严重失误,导致国家和人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2.2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解答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对于历史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解决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多设立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在创新问题答案,丰富问题答案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创新思维。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讲到楚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历史故事时,一般的答案是颂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但有些学生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当时的楚国面临危机,在这关键时刻,屈原却选择了自杀,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并没有组织民众实行积极反抗,而是选择以死来逃避现实,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学生提出的质疑引起了全班学生的热烈讨论,由此形成了对屈原爱国和懦弱的两种评价,那到底哪一种评价是正确的呢?随着学生质疑情绪的高涨,教师在此时并不能够给予学生所谓正确或标准答案,而是应用让学生翻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创设引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很多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教师或其他学生牵着走,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语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途径策略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传统历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想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就必须使初中历史教育途径不断丰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以课程设置为主。大多数历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无法跟上教育体制的改革,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兴趣,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途径

1.应用情景式教学

将实际生活经验充分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情境模式来进行教学,对事例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如果选的好,可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状态,要是选择好会有效提高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能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亲切感,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进行学习。

如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教师可先对丝绸之路的背景与经过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丝绸进行记忆与描述,包括丝绸的应用范围,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丝绸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让学生对丝绸的应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针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也会有深入的了解,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应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了教学手段,通过看、听、说、演等不同的方式,吸引到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学习上拥有一种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采用,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现代化的享受。一方面,教师会觉得利用多媒体上课的节奏鲜明,大量节省了多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也相对提高。

如学习《中国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时期的图片以及抗日战争纪录片等,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团结,以及战争所带给人们的灾难。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就会怀着一颗爱国之心认真的学习文章,了解到落后就会被欺负的事实,以此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争取不让事件重演。而采用多媒体设备来教学,能让学生在图片及视频的影响下更为深入的了解课本内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3.重视课前提问

在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中,课前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提问的技巧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能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其逻辑思维的能力也能相应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充分的应用课堂提问,以此使学生对文章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依照文章的主线来了解文章,使学生的思想能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充分理解。

如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如“八国联军是由哪八个国家组成”“当时中华民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八国联军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八国联军在掠夺了我国哪些重要文物”。教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学习此知识时有了基本的思路,所以学起来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不会出现思维混乱地问题。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并且这种自己找答案的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此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感受到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仅只做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做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罗智.浅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35-36.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措施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属于多方面、综合性的学科,它记录了世界人类起源、社会制度、政体组织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外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初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由历史这门学科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具有阶段性、文化性以及延续性等特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措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并有效地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力度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等几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面非常丰富。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中历史课程所占的分数相对较低,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无法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同等高度。因此,许多初中学校在对历史教学的投入、师资培养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较为轻率,这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思想存在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教师定位错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等,从而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其次,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单一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历史课堂教学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次,历史教学简单化。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学缺乏创新性,没有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知识根底不牢固。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一)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以数、语、英、理、化为主的思想观念。在素质教育的思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历史理念思路,确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例如,学校要加大对历史教学的资金投入,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在课程安排上,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安排并保证课时等。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教师应当敢于更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有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圆明园中珍藏的文物图片以及被烧后圆明园的遗骸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从而对历史意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其次,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人们在没有纸张前,都用什么来进行记录?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发明了造纸术呢?东汉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的考核与培养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师自身水平的培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历史教员组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就目前先进的历史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及时沟通,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其次,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采用笔试、课堂测评以及学生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末尾淘汰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的教师给予惩罚,从而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风英,舒励.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2.马执斌.实施初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2005(07).

3.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4.孙琳.米尼奥大学东方学本科课程现代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兼谈初级阶段寓汉字教学于文化教学的经验[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

初中历史提升方法篇10

 

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贯通”既包括时间上的前后连续,也涵盖事件、人物脉络上的互相联系,即纵横相通。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通史观念。通史观念是一种历史思维模式,是二十世纪以后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传统的断代史观不同,通史观念更强调选择经证实的具有稳定的研究成果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过程,并按照一定的史学体例来编排次序,最终达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倾向的目的。其中,“经证实”是指在具体史料佐证下的既成事实,涉及史料的搜集、整理、论证与应用;“稳定的历史研究成果”指的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一定方法论下,经得住推敲的,大众早已认可和接受的事实;“一定的史学体例”则是史学编排的方法,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总之,简单来说,通史观念就是将既成事实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学体例进行编排已达到“说事论人,警醒后人”的目的。

 

那么,在初中阶段强化通史教育有何现实意义呢?

 

一、强化通史教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是用来指导和规范初中历史课该怎样上的教学指南。它由教育主管部门设定,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意见三大方面。课程目标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概括为两层,一是普及历史常识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历史技能,是技术层面的目标。如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了解某一历史故事的经过等。二是在基础知识与能力上的高层次升华,是价值追求与学生思维培养层面的目标。如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趋势;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与进程中用联系的方法考察和认识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重构历史情景的想象能力;在实证的基础上应用史料分析、解决和反思历史问题;正确审视和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培养正当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技术层面的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高,只要授课者识文断字,遵照课标与教材,都能达到;价值追求与思维培养层面的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较高,他既需要历史老师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又需要别具一格,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通史观念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需求

 

课堂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展开。2011版新修订的课程内容包含六大板块,141个大项,外加64条教学活动建议,共计205项,其中涵盖历史现象和事件有247件,重要人物有71位,涉及古今中外。可谓触点冗杂,卷帙浩繁;同时各点、线之间又独成体系,互有差别,总量极大。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每周安排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两课时,每课时四十分钟,课时总量极少。因而,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海量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内容多,时间短,任务重,负担大。

 

为此,在现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一心只想着如何完成课标内容所录条目,如何跟上教学进度安排,如何应付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教学考察等;至于在课堂上,老师想要根据学生对所授历史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适时增加、删减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根本无从谈起。老师就着课标、围着课本不停地完任务,赶进度,学生握着课本不住地听、写、背,久而久之历史被定义成了“只要背一背就可以考试过关的鸡肋”,而以如此方法得高分的学生们尽还自诩历史学的非常棒。偶尔有个高效精品,也不过是教学形式的简单变化,无外乎从原来老师讲,变成现在老师辅导学生学,但本质的东西一点都没变,依旧是本着条目上列好的内容打着转转,学生学历史、看历史、用历史的方法与思维根本就没培养起来,依旧看不到新鲜的内容,感受不到独到的见解,历史成为了真正的“死人历史”。

 

选择通史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通史教学主张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在冗繁的课程内容条目中有取舍的选择一些历史素材,通过“排列组合”等逻辑手段实现探索不同历史规律的目的。这样既不担心时间缺少又能有效摆脱死板的唯课标论、教材论,同时老师也可获得更多的自主空间,历史课堂从此轻松起来。

 

三、历史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

 

历史课一直被视为副课,处于次次地位,家长,学生,甚至有些学校都不太重视。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普及历史常识与技能的任务已属不易,如要求完成例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等更高层次的目标,即无环境也无条件更无可能。学校在课时安排上,历史课一般都会安排在课时表的边边角角上,且往往是学生困乏,心理状态、情感状态最差的时候,历史课堂教学如没有新意,照本宣科很容易招致学生的厌烦和排斥,给历史课戴上枯燥乏味的帽子。如何让历史课吸引学生,充满乐趣成为现实需求?

 

此外,初中历史课对很多学生来讲,如果学生不继续升造,初中三年将是他们人生中接受历史熏陶与教育的唯一,也是最后的阵地。如何利用这三年,让学生获得享用一生的历史回味,这又是一大难题。掌握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审视历史的眼光可能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更有作用。

 

四、发挥历史德育功能的需要

 

初中学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这一时期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德育成长方面有优于其他学科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历史故事的演变发展,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等素材均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题材。尤其是以通史的形式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演绎出来更能提升学生的认知,熏陶锤炼学生的品质。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无论家长、学生甚至于学校对如何利用和开发历史德育功能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加强历史教学,尤其是发挥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已经成为现行教育环境下亟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五、提升国民素质及社会生活品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生活品质的提高,由此,历史题材的影视节目受到大众广泛青睐。但有些影视作品,不顾历史事实,胡编乱造,观众更是不辨真伪,信以为真,甚至于把影视作品当做恶补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毫无校正、审视、品鉴历史的能力,更谈不上反思和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应当重视这种社会现象,并以拯救大众历史为使命。给青年一代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这有助于提升全民历史素养,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