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十篇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十篇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6:49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1

《战国策?赵策一》里曾这么描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历史使人智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更是直言:“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习不管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及意义。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

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某事物时,他才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兴趣以及欲望。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对于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就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积极贯彻、落实到平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初中历史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向学生强调了进行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设置历史学科的本质目的不在于让你们死背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时间,这对于你们日后的发展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门学科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让你们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细节中总结经验得失,为你们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就拿我们中国的近展史来说吧,其间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与践踏,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的条约,中国人民充满了心酸、悲愤与不甘。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通过学习这部分历史与知识,就可以做到“化悲愤为力量”,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因为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的祖国母亲发展得更强大、更昌盛,那些外来的入侵者才不会再打我们的主意。同学们,不要再把历史当作一门“学而无用的副科”,这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彻彻底底的错误认识,也是一种愚蠢至极的看法。你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才是你们进行初中历史学习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我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学生则在底下听得仔细、认真,这就促使他们逐渐转变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错误认识和看法,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一门学科,这就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最稳固也最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最关键也最迫切的工作

除了思想上的不重视外,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造成学生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初中历史是一门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学生看来初中历史几乎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学习兴致也始终提不上去。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28-01

历史是知识的海洋,以史为鉴,从书本中积累经验了解文化传统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智地处理事情,变得更加智慧。如何才能教好如此有趣且有用的学科,如何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好历史,真正地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运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这是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历史又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由于历史事件太多,前因后果、发生时间较为繁杂,学生很容易记混,一旦混淆会发生很多令人捧腹的笑话,这就使得学生会丧失对历史的兴趣,渐渐便会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这便与初衷相违背了。那么,让学生学好历史不仅需要老师对历史知识了熟于心,条理清晰,更需要教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有效且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经验积累与实践摸索中,笔者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学习效果。

一、思维导图与历史教学

何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一种有效的记录,它是指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的规则,将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利用“图画”的方式形成一幅发散且有条理的树状图。人的大脑较容易记住一些直观的事物,一旦信息量较为庞大,知识较为复杂,记忆便会出现混淆,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理不清思路,从而会显得焦躁。在研究与经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有三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够将大量的信息汇集在一起,通过线条和色彩活泼的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掌握;二是组织性、系统性的展现知识,利用大脑对图像的记忆来传递信息;三是有逻辑性地将知识进行关联,便于激发大脑的潜能,无形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事件的记忆。

历史就像一片知识海洋,如果将这片海洋有结构的表示出来,形成一幅全景图,这必将有利于我们教师教学与学生掌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便于教师从总体上梳理教学框架,还能兼顾细节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从总体上掌握学习目标,也能够加深细节的理解与记忆,思路清晰,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可见,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优点甚多,是一种合理、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初中历史教学框架

历史是一门以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基础,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因此,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其形成系统的思维非常重要。思维导图便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一种学习工具,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十分有益。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思维导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构建如下的教学框架:

图1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框架构建

三、利用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下面笔者根据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的框架,以初中历史课本中的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探索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1.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将新课改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学习目标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越来越对历史产生兴趣,不仅能够清楚的了解事件的过程和意义,还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之前设定的目标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及内容:首先,了解孙中山先生早年的活动,了解三民主义以及辛亥革命的过程。其次,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最后,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正确看待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地位。

学习者分析: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能够实现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能够进行此类的个性化与探索性的知识积累过程。

2.教学实施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多媒体的配合,设置情景问题,首先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事件的过程,进而可以引发学生了解事件的渴望。之后,学生可以发挥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解决之前设置的情景问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知识系统化、综合性的掌握。

3.情境创设

有创意的情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对于本事件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上典型的物品或是有纪念意义的展览品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的热情与积极性。首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欣赏教师准备的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不明白的地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也能够使其在接触之前有了自己的见解。

4.信息整合、小组讨论,作品提交

小组内学生之间进行信息整合,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初步建立组内思维导图的构想。商讨结束之后,让小组内同学进行合作制作思维导图,互相进行补充遗漏的知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各组的进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等等。

5.评价与反思

教师首先应该对各组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互相指导解决。其次,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记录,寻找更好的解决措施,积累教学经验。

四、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有效学习工具,在历史学习与教学过程中都有着突破性的进展。笔者从思维导图与历史这门学科的关系出发,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认为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其次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历史教学的框架,最后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以期本文的探究能为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永光.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历史教学[J].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11,9(18):49-51.

[2]李军平.如何实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山西:西北职教,2012(7):55.

[3]黄伟.浅谈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北:学周刊,2013(01):33-34.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3

jingjicao的blog

本学期以来,我组成员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课改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我将汇总我们政史教研组这一个学期来的特色,向同仁们展现我们的风采,再次发出——我们一直都以校为荣,校也将以我们为荣——的心声:

成员特色篇

由于我们政治、历史科目的特殊性,所以使得我们有着不同他组的特色,我组较多成员在学校都担任重要角色,个个都勤勤恳恳,为学校的发展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组今年共计十六位老师:其中曾国耕老师任我校副书记,蔡拥军老师任办公室主任,蔡良才担任了我校团委工作,蔡起贺老师任初三年段段长之职兼校团委工作并任初中政治备课组长,柯丽华老师任政史教研组组长之职并兼任高三文综的备课组长,王建辉老师任高中政治备课组长,孙建钛老师任初中历史备课组长。其中许钦佩、柯丽华、陈梅霖、黄文彬等老师垮年段教学,其他老师大多都一人担任整个年段的政治或历史教学。由此可见,我组具有人多、力量大、角色重、贡献大的特色!

活动特色篇

本学期内,我组顺利并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确定校本课题和教学主攻方向。开学之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确定了我组的校本课题:“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目前还在进行时,在学期末,我将做相关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以促进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确定了我组各组员的本学期的教学主攻方向,以更为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会有意识地依据自己所定目标努力。

(2)教研课活动。由于我组成员分别担任政治、历史,又由于大多都是垮年段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课活动,我们一方面成功组织开展了我组蔡起贺、陈华星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苏菊香、陈梅霖、陈美月、姚丽永四位新老师的组内汇报课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也积极地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课,做好听课、评课活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高中课改——面对当今高中新课改的发展潮流,我组为了不落后于他人,也积极地学校了相关的课改精神,比如,介绍了相关网站给组内成员学习、在教研组会上也认真深入地讨论了相关课改存在的问题、也很负责任地制定了高中新课改年段的政治历史科目的学分认定方案、特别是高一年段的任课老师(如苏菊香)写了较多的教学反思,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组成员紧跟课改的步伐。

(4)艺术节活动。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展示广大师生的才艺,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气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十年后看我永中师生”办学目标的激励下,为配合我校开展的第五届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我组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组的特色,我们开展了如下五项活动:历史人物小制作、教具展、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整体效果不错!其中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活动最为成功!

(5)开展普法活动。根据我们政治学科的特色,我组成员积极配合我校政教处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

(6)积极出外参加教研活动。如:柯丽华老师参加了XX年届历史高考分析会,课改年段的老师与组长多次共同参加了季延片区的高一课改分析会,初三年段老师参加了政治、历史中考分析会,此外,大多老师有积极地参加赴外校听课活动。

(7)积极参与校内的听课活动。我组成员都完成了学校的听课要求,其中新老师中陈美月、姚丽永表现最为突出。

(8)积极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按照学校的规定,除期中、期末和节假日期间,我组都严格、积极地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组员也积极地配合工作,除个别一两次有公事在身外不能参加,其余都按时到位,每次教研会的气氛都较为热烈,让人感觉舒畅——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会议!

获奖特色篇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事件;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是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是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始终。初中历史是学生初步正式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课本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其中不乏些许重难点。其中的历史重大事件则是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同一个框架,撑起了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而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大都根据历史重大事件的框架往上增添血肉,构成了整个初中历史的学科体系。所以,可以这么说,初中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是学好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也只有抓住了这一重点,才能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中不难总结出初中历史的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一、运用时间轴记忆法,让学生学习更高效

所谓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为历代史实。无论中国历史,外国历史,都是在人类发展历程上演变过来的。所以,自然就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也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时间轴记忆法。此方法适合学生课下自己学习或者复习时使用。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的重大事件时,首先把要所学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按照发展演变的进程来记忆,自然就轻松许多。更深一步,观察这些重大事件的其中内外的经济,政治,人文的联系,从而梳理出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结构。例如:“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从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这百年间依次把,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战胜利这些大事列举出来。把这一百年间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轴方法排列出来构成框架,再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找出其中的经济政治联系填充进去。只需牢记这个时间轴框架,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便牢记于心。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用时间轴的办法整理出框架结构。各个框架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整个初中历史的内容。由时间轴记忆法牢记历史重大事件,进一步又能依据重大事件中的联系到课本中来。从而达到牢记历史重大事件,学习初中历史的目的。

二、运用纵向对比记忆法,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有比较,才有区别,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找出异同,才能不会混淆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初中课本中中外古今的历史,对初入历史学科的学生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其中各个地域的发展历程总是免不了的相似。只有把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拿出来做出比较才能更明了地看出区别,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犯错误。例如:学生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就可以把相关内容用列表的方式让学生记忆。比较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列举出其中要点:原因,开始时间,标志,文献,结果,相同点和不同点。纵向对比,从而更加清晰明了地看出这三次革命的异同,达到区分背诵的目的。此方法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中使用。教师在课堂上列举出对比事件的要点,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要点答案,对比事件异同,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达到的效果才会最好。在学生掌握此学习重大事件的方法后,对初中历史的把握程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提高。

三、运用内容梳理法,使学生学习条理更清晰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在课本中总是不厌其烦的详细。在对重大事件的学习中此方法适合教师更深一层次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把重大事件内容梳理整合,融会贯通,压缩记忆单位,以便更适合学生记忆,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门学科的真谛。课本在对重大事件解释总是十分详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事件内容后,要及时梳理出要点,以便于学生的记诵。在学生学习能力稍有提高后,此工作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一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例如:八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辛亥革命》中,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及,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及其纲领、性质和作用。1911年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和结局。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完以后,需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出辛亥革命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帮助学生整理出课下自我学习历史重大事件时的记忆内容。此方法是学生学习初中历史重大事件最难也是最有效,最能升华的方法,需要反复学习掌握才能真正地达到对历史中重大事件内容的梳理。运用这几种方法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中更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这三种学习方法对整个初中历史重大事件这一方面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联系整合初中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才能彻底掌握初中历史中重大事件这一重难点。学会了这三种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梁永恩.关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研究[J].学周刊.2014(02)

[2]李绍庆.当前西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之我见[J].甘肃科技.2014(03)

[3]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4]黄燕.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2)

[5]李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5

1.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科学的尊重之心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以辩证、科学的视角去正确看待历史。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互动性教学中,将有自由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积极思考、辨析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借鉴和学习接受他人的正确观点和积极想法,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深入分析和重新填补、构建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

2.初中历史的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而教师也不会失去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控制和总体把握,通过及时、良好有效的引导点拨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生在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将历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产生的独到意见都提来出交流或者彼此分享,而当学生之间不能够沟通解决的时候,教师及时加入学生的互动引导点拨,以设计问题或者提出暗示性指导的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初中历史的互动性教学方案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方案应该涵盖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信息。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出明确科学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接受和学习。因此在设计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引用的历史资料和介绍的历史信息做出筛选和调整,避免让课堂教学活动偏离成以不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故事为主,而有效地使用一些涵盖着丰富知识内容的历史资料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穿插展示蕴藏历史知识点的图像或者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归纳总结能力。历史图像和图片或者真实质朴,或者鲜活绚丽,向学生还原出一幅幅信息丰富的历史画面和历史场景,学生在观看图像和影片资料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并学习到历史知识内容,寻找并整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信息,思考历史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

3.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灵活并善于运用手边的现代科技工具。现代科技教育教学辅助工具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历史教师与初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将历史资料内容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旁白,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结语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与社会;备考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概念图,英文是mindmaps,它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东尼・博赞发明的,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地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性

历史与社会是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构建成一门新的课程,其课程框架的基本思路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而决定了本课程特有的综合性、人文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第一个主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第二个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是“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

2.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趋向

根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编排,历史与社会考点包含了大考点14个,分小考点60多个,涵盖了初一至初三的5本教材,涉及学生的阅读字数大约有上万字,还有大量的图片、表格、地图等。在初三这有限的时间内将如此复杂繁琐的知识点记忆并运用,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从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历史与社会中考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各占50分,试题的灵活度、开放性逐渐增强,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越来越紧密,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3.历史与社会备考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1)构建高效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曾经指出:“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同时,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

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基于此,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备考中必须重视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并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科体系。

(2)改变传统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与学的关系,看似简单,要处理好绝非易事。在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总是期待老师理清楚线索,然后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记忆即可,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复习的速度又快,也可以避免自己整理知识点的遗漏。但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对老师依赖的习惯。那这样一来,初三复习的效率又从何谈起呢?

有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呢?当然是有的,用思维导图。采用思维导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颜色,可以更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人文地理中国地形(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线条、图画记录下祖国的山川河流,用亮丽的颜色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果再将学生所作的知识结构在班内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质疑,互相查缺补漏,一节课这样下来,学生掌握的应该要比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要好很多,也可以较好地解决老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达到教师“输血”与学生“造血”的有机结合,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历史与社会复习“点―线―面”知识体系格局。历史与社会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琐碎,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通过一张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把一个概念、一节课、一个专题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组成涵盖了关键信息及其联系的一张图,则会大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构建起“点―线―面”知识体系格局。

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学生记忆最深的过程。在初三备考阶段,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会让枯燥的复习充满活力。要让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13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以史为鉴,认清现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人文修养,可见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初中的历史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1.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一直不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初中历史是副科,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初一初二的上课时间被主科占用,初三中考也只有50分。特别是前几年的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不算总分,地位不比语数外大科,所以学校、家长、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上,而且他们认为历史简单,只要能“背”知识点就行。正是由于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历史知识面相当狭窄,以致升入高中后由于初中历史知识匮乏又得从头开始学起。

2.历史教师资源匮乏

历史教师资源匮乏是当前历史教育现状的特征之一。据调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专业历史教师,而是由语文或者政治老师兼职教学。他们上课就是流于形式,根据参考书给学生读读画画,考前让学生背背,正因为这样,历史学科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形成学科小组、集体备课、遇到问题集体讨论。历史教师只能孤军奋战,遇到问题只能通过上网找资料解决,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同时由于历史的学科地位较低,教师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一些专业的历史教师都通过重新考试来获得其他科目的教学资格,改教其他科目。

3.单一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教法向学生灌输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同时非专业的历史教师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上课时无法把历史知识贯穿起来进行讲解,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知半解,就更加不喜欢历史课了。

二、改善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的对策

1.深刻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错误思想观念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记录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唐太宗认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要想家长和学生重视历史学科,首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宣传,改变他们的错误思想观念。

2.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建设专业的历史教师团队是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城市初中的优秀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初中任教,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制度,调动历史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上出精彩的历史课。

3.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比如问题探究模式、情境体验模式等,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生活现实、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多种有效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体现历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界,2012(14).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8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综合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知识点复杂零散。采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将各方面的知识协调统一,以图形、表格或者是框架的方式展?F出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教学的质量。所以,将图示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一、图示教学法概述

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借助图形、表格或者框架结构的方式将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历史中零散的史实、抽象的逻辑和比较深刻的概念通过图表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它是抽象知识形象化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手段。运用图示教学法引导学生,可以将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质概念清晰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

初中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从运行阶段逐渐向形式阶段进行转化,从依靠实际事物理解知识转变成为通过事物内在逻辑理解知识,思维方式也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图示教学法的作用

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不可否认,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分析,不难发现,图示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图示教学法是缓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枯燥感和无味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示教学法,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知识点,并建立图示。学生参与其中的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只要教师可以做到全面科学地引导学生,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程中,其实教材目录就属于一种图示。目录中,把教材中重要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单元或是板块,并将每一个零碎的事件、知识点和时间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参照目录中的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并分析其中的重点。通过有逻辑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学生学习起历史知识会变得非常简单。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下分三课,学生根据课本小标题可以体会到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耕文明的碰撞,分析本章内容紧紧围绕外国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这两条主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章的重点,串联各知识点,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3.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复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目录的顺序学习,也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反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件的性质、事件发展的顺序、事件发生的条件、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整理成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点的总结中。学生在结合教师的引导主动总结知识内容后,对知识的印象会非常深刻,记忆起来也会变得比较容易。

4.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如果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行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梳理成图示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树,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继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学生在与教师一同建立图示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思维的创造能力。

5.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往往是因为学生学习中弄不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涵和关联。在教学中融入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将比较难的知识化作简单的知识。如,在历史与科学教学中,涉及地理方位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各个国家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教师就可以结合图示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利用这种模式开展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示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课前预习阶段,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初期,可以将每一节课程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并设计图示。通过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如,通过时间轴年代尺的方式,可以将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六个时期,并将各个时期的特点、时间分配为六个阶段:①战国时期;②秦汉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隋朝;⑤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⑥清朝鸦片战争以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各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各个时期的特征,让学生对历史时代有一个概括性的整体的认识。

2.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

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知识相对枯燥。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意思,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示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思维,继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教学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讲解战国时期形势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图示教学法,将战国七雄的位置和名称形象地表现出来(如下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并配上一句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课后练习过程,轻松自如地运用知识

课后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后练习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示教学法讲解知识点,将复杂、繁琐的知识以简单的图示形式展现出来。在课上,当学生和教师一起将重点和难点找出来之后,再通过分析重难点,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历史知识。

在一些?x择题中常常会将几个相似的事件混在一个选项当中,只考查一个事件。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楚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都通过表格的方式作出比较,分清楚异同,做好特征和特点的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区分好知识的内容,降低题目的错误率。如:

四、注意事项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图示教学法的作用可想而知。但是,这并不说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都运用图示教学法,也不表明图示教学法就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要了解教学的大纲,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生理解的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阶段,教师要保证图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正确性,要确保图示教学法经得起推敲。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科学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教法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科目,特别是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从人类漫长的文明中精心节选而来的珍贵片段,对学生思想有着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于一个独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应该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学业的负担。

历史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从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历史课堂沦为一种变相的发呆课或者自习课,因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关注点不在授课教师身上,或者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以上这些情况存在于绝大多数初中历史课堂,这与现行中考招生以分数高低招考的形式有关。部分地区学校,历史学科安排的课程时间不多,重视度不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历史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等等,都是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创新改进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不良模式,应该从授课教师着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充分激发初中生在历史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挖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方法是授课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记忆背诵的模式,形成了只要死记硬背便能取得高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对事件、人物以及年份等知识点的记忆只能作为解历史的一个基础点,历史授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深入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潜力。授课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创设教学环境,拓宽历史学习的知识面,使历史课堂趣味横生,使得历史知识变得充实有趣,而不是按照考纲简单就事论事。

2.改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早已再是单纯地对人物、历史事件等元素的了解和掌握,还应该对一些基础的历史理论有所涉猎,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哪些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基础元素等。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剖析。比如,在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介绍的时候,授课教师除了对该段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说明中国近代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这就应该包括要深层次讲解中国近代时期政治制度落后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体制的产生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发展,通过阶段性总结给学生一个系统了解的过程。无独有偶,历史授课教师在讲解清朝末期、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改革失败的原因时,可以从内外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旁征博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抛出一句“清政府腐败无能”作为原因。

3.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直观地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浏览图片等来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比如《甲午风云》《郑和下西洋》《楚汉争霸》等历史教育题材的视频材料。初中历史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分析视频材料与真实的历史面目的差距,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日后面对不同历史题材改编的影视作品形成清楚且明确的认识,从不被不必要的多余因素所干扰。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的目的不仅是让初中生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掌握历史素材,它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学生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能力,对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授课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灵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压力下仍然保持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课堂教学去感染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科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活动课;开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64-0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中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创设历史活动课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课标版的六册初中历史教材中,每册均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活动课。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包括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以及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和每册书后设置的历史活动课,共23课。

一、初中历史教材中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发现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活动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1.对活动课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把教科书中的活动课和学科课同等对待,也没有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开设这些活动课的必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科教学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不开活动课无所谓。

2.活动课教学随意性比较大

目前,在初中课程中,历史学科本身就属于课时比较少的学科,活动课的教学在时间上很难得到保障。加上对历史活动课的认识不够,往往导致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有些教师索性不上活动课,或是简单应付了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目标。

3.活动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进行精心地教学设计

3.1为表演而表演。在表演历史剧时,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容易受一些“戏说”影视剧的影响,一味搞笑,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甚至在无意中表现出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不尊重。

3.2教师的指点不到位。活动课成了学生的表演课,老师有时一句话也没有,或者在结束时象征性地总结一下,教师成了活动课的旁观者。

3.3活动课成了老师设计的“表演课”。曾观摩过一堂市级历史活动公开课,课上学生活动多姿多彩,但事后了解,其中大多数台词均是老师一手包办,于课前发给学生进行背诵,并进行了数次演练。那这样的上课就完全背离了当初的教学目的。

二、开好中学历史活动课的一些对策

1.转变观念

重视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活动课。尤其是身处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就应将活动课与学科教学做出合理整合,将活动课安排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并做好课时安排。在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认真组织活动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调整教师角色

2.1教师是学习者。真正开展好一堂活动课,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是很高的,如一定历史教学的功底、知识的储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开发历史活动课的能力等等,所以教师仍需不断自我学习、研究、成长和努力开发活动课程资源。

2.2教师是指导者。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虽然强调活动课开发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民主性,但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不问,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引导作用反而更加突出和重要。

3.按具体学生情况和需要来设计和安排活动课

3.1教科书与活动课的有效整合能促进理解。如七年级下册《历史图配文――话说》这堂活动课,可以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两课内容相整合,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