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十篇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十篇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9:05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1

摘要: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农村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历史学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新n程改革的教学当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设计者。传统的历史教学弊端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借鉴其他教学模式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现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生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新课改落实以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避免学生盲目预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应带到课堂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逐渐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其次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共有的疑点进行讲解,抓住要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应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民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对其统治的王朝的命运做出相应的分析。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在制订教案的时候,不应只看到一节课的历史内容,更应该重视历史的纵横及相互交错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编写的教案充分体现教学深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精深博大的专业知识。

4.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对于历史课程不够了解,教师采用的导学案教学大多为网上下载的内容直接使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1.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相关要求以后,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确定重点讲解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2.师生互动,合作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和研究课题,进而合作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提问。

3.自我检讨,巩固提高

自我检测和提高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从而暴露出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历史学科在中国教育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初中生学好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改变历史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是一种仅为了升学的非主要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些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甚至有些历史教师半路出家,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变历史学科的地位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

2.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足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具有较多繁杂的知识点,因此许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重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就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周而复始,学生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怠倦的情绪,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学历史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对历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专业学习,让他们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现代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采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在观看完记录片后,鼓励学生发表一下对于纪录片的感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学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处于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时期,为此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学生要培养对于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发生明显改变。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学习评价

在历史教学的新形势下。作者从如何加强对历史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和实施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多年以来,历史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多年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重要。所以,多年来,学生的历史成绩及格率都比较低。可以说,初中历史教学是目前历史教学中最难突破的薄弱环节。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历史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地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把历史学科摆在应有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道路。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整合和端正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更关键的是把历史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否则历史教师还是副职。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历史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专业历史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历史事实和记忆,缺乏历史情趣。非专业历史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历史情趣。而历史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历史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不喜欢历史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历史”?怎么能学好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建立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历史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要发扬“民主”。

二、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历史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并将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亲历历史过程,如开展历史新闻活动、历史角色扮演活动等。例如对历史人物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分成两个大组然后按组去资料,功与过一一列举,展开辩论,教师进行引导。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历史地图

由于初中历史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历史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学好历史地图,并用好历史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历史地图知识。历史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能力。利用地图学习历史,就是在地图上再现历史。如一次战役。就要找出战役的地点,双方交战的路线,胜利一方的追击路线,失败一方的退却路线,等等。

历史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必背的大的历史事实。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最”等;材料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历史材料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北京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对历史知识的考查。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

历史教师是承担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攻坚战的主力军。如果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能脚踏实地地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初中历史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初中历史教师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师,使历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现在学的方面,体现在学生认识的转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上。如果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学协调有效地进行。因而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任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

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远不成熟,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

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把历史学科放在重要位置上,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历史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历史知识的联系。传达历史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将给历史课堂教学创建美好春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社会第一册及参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14-218

[2]小学教师之友历史卷[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35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一直都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历史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场所,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进步就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农村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内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促进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效率低,无法完成既定的历史教学任务,就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实在90年代,我国就提出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改革,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实现启发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就是为了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学质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进而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大多使用题海战术,课堂教学时满堂灌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教师甚至还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我国教育规律,教师与学生都付出了大量时间,但是历史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好造成不利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近视率达到80%,并且存在焦虑、紧张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成为初中阶段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评价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历史教学,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甚至使新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处于强势地位,所有教学的开展都是为了中考,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并没有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数量及质量并不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从教时间都比较长,观念等比较落后,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及理念的洗礼[1],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有时甚至无法回答学生提问。由于教师的素质能力不高,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也不够先进、科学。教师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教学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自主发展得不到培养与提升。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使得历史在师生心中成为一门纯记忆学科,对历史内容的思考认识不到位,学生不能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不够,使得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都是零散的,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三、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强化有效性教学的理念

为了促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树立有效性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进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而且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人格魅力。历史教学内容应突出时代特点,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减少历史概念及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历史的学习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与途径将其展示出来,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历史事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反而把他给释放了?”[2]再如学习《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比较型的问题: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制造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提问学生,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请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说明。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实现有效历史教学。

3.加强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历史是记录过去的生活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历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深入挖掘历史,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学生熟悉的场景、生活事例、语言等,强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实现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查阅资料,也可以向身边的长辈等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学生不会感到作业的负担与压力,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4.科学利用多媒体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通过图片、影像等展示,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课程教学的配套图像与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通过图文并茂的知识展现,使学生的思维认识更加丰富,更快地接受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问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纪录片:“圆明园从1860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历经灾难:英法联军火烧,普通百姓伐木烧炭,民国初期军阀挖尽石材,1940年北平粮食紧张,农民进圆明园平山填湖,可怜的圆明园到今天已经是面目全非。”[3]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语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提高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创设、多媒体、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在历史教学中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伟,白前静,段谟发,梁娟,吴境.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基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J].沧桑,2011,01:147-148-156.

[2]贺兰县第四中学课题组,张秀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15,02:26-28.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开卷考试初中历史教学误区有效对策

近年来,针对初中历史考查事项,全国各地都相继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考查方式以开卷考试为主。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知识记忆负担相对减轻,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有效避免误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不仅在开卷考试中游刃有余,还切实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一、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式和考查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形式,淡化知识的记忆性,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初中历史的实践教学提出挑战。在此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

1.忽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属于非主科课程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低。再加上当前开卷考试的考察形式,直接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重视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常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将课本知识的学习后延至考场上,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学生人文历史素养的提高。

2.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掌握

自当前初中历史课程考查形式改为开卷考试以来,学生过于依赖教材课本的书面资料,认为所有知识均可以在书本上查找到,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理解和掌握,也缺乏自身思辨性的思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关注开卷查找答案,忽略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是基础,思辨性的理解是延伸。过于依赖开卷查找,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场上连基本的常识性历史知识也需要查阅书面材料,耗费大量考试时间。这与开卷考试实行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

对于开卷考试常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考试知识点均能在书本上查找到,无需进行延伸创新。其实不然,开卷考试的初衷在于减轻学生记忆知识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开卷考试的题目设置的难易比例一般约是5:3:2,中等和较难题目比例约一半比例,同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事新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容易低估开卷考试的难度,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这便是当前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

1.从意识层面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价值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轨迹脉络及深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迎接时代未来的挑战。初中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于历史知识及发展规律的学习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因此,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首先需要从意识层面上重视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及考查周期上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执行,不删减历史课程教学的数量,不任意挪用。另外,历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再将历史学习作为枯燥的知识点背诵记忆过程。首先,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课程时间里高效掌握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日常点滴积累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也能游刃有余,尽在掌握。其次,教师要应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解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及基本规律为记忆连接点,由点及面,为学生建立起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框架。在理解记忆过程中,可以采用富有趣味性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学中的丰富内涵,而非枯燥的死记硬背。在此基础上优化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适应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而且能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能力水平。

3.重视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的有效融合

近年来,各省中考历史命题更注重时代性的题目设置原则,强调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及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面的历史文化知识,更需要学生将习得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史为鉴辨古今。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教师应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书面知识,忽略知识本身的应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规律的运用能力,关注家事、国事和天下事,将理论化的历史知识规律运用至当今时事的分析思考之中,从历史思辨角度出发,了解当前重要时事发展的起因脉络,把握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之下,初中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相对降低,但同时题目设置愈加灵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规避教学误区,立足教学目标和课程考纲,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切实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云亮.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08-109.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学生适应历史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52

初中学生要进行很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当然,在引导学生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更好的进行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理念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历史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对历史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还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应用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意义。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情况,这种认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学习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历史知识点学习。

二、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序渐进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可能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产生一定的帮助,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作槌踔欣史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耐心的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意识到该如何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同时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会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更大的压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也为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对布置学习任务引起重视,合理的学习任务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就注重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当天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会画出重点记忆对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当然,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记忆任务,就不再布置书写任务,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且能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而言,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为了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渴望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就及时提出表扬,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舞,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感受到了快乐。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使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点的过程中,也收获更多的快乐。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9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不管学生在进行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学科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十分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本文就注重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分析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这些繁多而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好历史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只要合上教材,学生就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的时间记忆,依然难以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将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这并不表明,学生只要能够把握好课堂就能过学好一门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听讲,但是在课余时间却不能及时进行复习与思考,结果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尤其教师在针对以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变得更加被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出现严重困难。

(四)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历史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方法等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依然不够浓厚,甚至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自然对学生有效m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逐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困难。

二、帮助初中历史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几项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针对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虽然历史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直接记忆,但是很多知识点只有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学困生一旦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为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各个环节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学好历史学科于课堂教学,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在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注重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成才

一、教学理念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历史学习做好准备并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并进一步发展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轻视,增进学生、家长、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使得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接受和进行历史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基础教材和教程为出发点,设计出内容精彩丰富、形式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案,结合使用包含丰富信息的彩色图片、蕴藏知识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故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形象化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充满趣味和热情的课堂气氛带动,在认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和学习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重现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沟通顺畅、充分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学科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切身学习条件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在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暗示性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指导和提示重新思考和再次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和鼓励,辅助学生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对偏离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独创性想法和观念提出支持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目的学习乐趣,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利用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探究创新能力有待开发等性格特征和学习心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使用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结合活灵活现的历史图像和历史资料,为学生重现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将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交流与讨论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留意关注学生之间、学生与讨论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顺畅、及时、交互性的讨论。而良好的、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将促进自主式、探究式教学方案的实施,将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对话、讨论中看到其他同学思考的独到之处和闪光点,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变化思考模式,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点。学生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重新填补、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或者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实践精神,也给予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思考、比较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吸收这些学习体验后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和谐、相互促进的“学习”与“教授”关系,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提供动力和热情。而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将在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得到反馈、证实与检验,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谋求自身发展与进步,开发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心态和学习观念,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学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初中历史课的导入方法[J].科教新报,2011(14).

[2]李秀梅,刘翔.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宋鸿雁.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初中历史课导入法例谈[J].考试周刊,2011(33).

[4]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2013(2).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历史绝不是过去,学习历史也不仅仅是了解过去。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因为初中历史教学既要教授基本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正确个人价值观,特别是现实运用能力,不仅要学好历史更要用好历史。但是由于升学至上的错误观念的存在,初中历史教学常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位,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这门课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革。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变化。教师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诸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历史教学的效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1.历史教师资源匮乏,历史课长期被占用

当今社会,只要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就会有生源。于是,衡量一个学校好与坏就只有一个标准――升学率,只要升学率有了,学校的声誉、效益等一切就都有了保障。因此,学校领导只重视中考三大项,对它们一路绿灯。而占总分比例较少的历史科则置之不问,甚至砍掉该课程为主科让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甚至连一些教师都认为历史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用心教历史全是徒劳、虚名。长期以往便形成了学校无历史课,无专业历史教师的局面。

2.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激情

历史绝不只是过去的历史,它与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现实中历史教学仅限于课本里固定的知识,脱离现实;学生学习历史也只是为了考试,历史学习成了死记硬背的任务,根本没办法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更不会以史为鉴,毫无学习激情可言。

3.历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复习――讲新课――化重点”,通过简单的讲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全面的学习书上内容,并掌握重点。但是该种模式存在对基本知识点的偏差,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成体系,而且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常常形成填鸭式教育。

除了历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的陈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历史教学。目前,大多数学校经济困难,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教学设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冷落的中学历史教学设备投入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学校没有历史教师的电脑,也没有史地多媒体教室,更没有与历史有关的图书预览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使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实用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读史明志。基于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使受过教育的人生活的更具有意义,更能为其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而历史教学正是以人类历史来丰富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是促进人类生命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以升学为标准衡量学科作用,应该树立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注入生命的含义、时代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命所在,智慧所在,人生价值所在。其次,学校还应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历史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使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运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对历史故事情感的培养,对历史史实横向的比较,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学习历史,为我所用的目的。

3.更新历史教学设备,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

新历史课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历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的教授新课标,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出题、抽选答题、自行评卷、共同总结。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检查所学知识,在评卷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在总结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问题。

(2)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从历史背景出发,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历史环境,置身其中有利于深入讨论,充分理解,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多媒体历史教学模式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历史教学改革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处理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加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历史丰富生动的直观体现出来,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历史理论和内容,有利地推动了历史教学工作。

4.注重历史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比如,地理、文学及一些政治常识。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品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与兴趣的增强。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或者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划划、背背,虽然在考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意义。这样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自身成长。所以,笔者建议在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方法,学贯中西,博采古今,从而吸引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同时要渗透教育的意识,把历史教学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教学变革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篇10

“十年塑树,百年塑人”,这里的人是指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便是指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优良。塑造人格健全的人是个浩大的工程,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更应该注意在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

一、初中历史教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时要遵循的原则

初中历史教育要想促使学生人格完善必须遵循相应原则,不可盲目进行。这些原则有哪些呢?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初中历史教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方面要遵循科学性,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这是讲好一门课的前提;二是指教师在完善学生人格时所采取的方法措施是科学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历史学科要求。

其次是情感性原则。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初中历史教育完善学生人格需要遵循情感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教师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

最后是系统性原则。历史是发展着的历史,是由很多线索串联起来的历史,因此系统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整体意识,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系统讲解和概括,不能割裂历史。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

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症下药

初中生活泼好动,渴望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关注,而且对人对事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做事原则,但由于家长、学校或者社会的忽视,再加上阅历不足,使得这时的他们经常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或者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这种现象,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历史事件或者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对症下药,有效处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演绎负荆请罪、退避三舍、烽火戏诸侯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体会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也可以在适当时候播放历史纪录片,还原历史事件,使学生直面历史,课后以影评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受到应有的道德教育,增长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3.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