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经济学理论十篇教育经济学理论十篇

教育经济学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6:05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1

生本教育的提出基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知识讲授或者说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者,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全球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一,在学科为主的学习内容上有所突破;其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其三,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方面有所突破;其四,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最后,在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即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郭思乐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生本教育是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诞生的,也是适应我国教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教学方式的安排等等,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尊重学生”。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学生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见解,甚至是疑问。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全面依靠学生”。这是说教师要把课堂和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要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实践

3.1注重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随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法律专业学生对司法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司法考试的实用性较强,对学生各方面要求也较高。那么,对司法考试应该怎样教学呢?其与法律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重新设计了经济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联结,尤其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转变。教师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讨论专题案例。组织专题讨论和讲解重点时,要基本遵循“基本法理+比较法学习+法条研读+司考仿真题练习+案例讨论/模拟+综合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环节组合编排上,笔者在基础理论、法条解析、案例研讨、比较法学习等板块比率上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对基础理论的讲授,而比较法学习、法条解析与案例研讨等实践环节则列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三,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近年来经济法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立法发展反映在教学中,对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探讨,使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最后,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作为平时的作业,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成绩比重的30%和70%,考核题目偏向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引导学生关注与经济法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3.2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情况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进行解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有明确的身份概念,也会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具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案例中所包涵的经济法知识会有更加清晰的辨别意识。同时,角色扮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角色扮演所产生的其他作用也很多,例如,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学生无需走出课堂便可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还能在角色的矛盾与抉择中凸显自我的个性。可以说,角色扮演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4结束语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2

关键词心理韧性理论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2.080

abstractFor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includingphysicalquality,butalsocontainsthemoralquality,psychologicalquality,theunityofthecoordinationistheimportantguaranteefor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mentaltoughness,andcanbecalledresilienceandresilience,strengthentheresiliencetheoryeducationis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quality,healthypersonality.atthisstage,thedifferencebetweencollegestudentsismoreandmoreobvious,thedifferenceismoreembodiedintheeconomicaspect,thedifferencecausedbyenvironmentwillhavedifferentinfluenceonthepsychologicalqualityofuniversitystudents,oncetheimproperadjustmentwillaffectthefuturegrowthofcollegestudents,therefore,itisveryimportant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fpoorcollegestudentsmentaltoughness.mustbeoneoftheimportantobjectivesof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aspersonneltraining,thetrainingstrategyimplement.

KeywordstheoryofpsychologicalResilience;collegestudentswitheconomicdifficulties;talenttraining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资源,对于它的培养教育需要坚持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科学性原则。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近些年来招生政策的放宽,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就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家庭背景、经济等方面,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并不是很健全,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攀比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性格出现极端和叛逆,这对其未来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心理韧性教育就是通过正确观念的灌输,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以及消费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使其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1心理韧性理论的综述

心理韧性,即心理弹性、复原力以及抗逆力等等,它属于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来讲,就是个人在面对困难、压力以及挑战等所具有的一种良好适应状态,可以很好地调节身心状态。从特质论的角度来讲,它只是某一特定群体所具有的一种不怕困难,克服压力的内在特质,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不利于个体内在抗压能力发挥的。①如果把心理韧性只是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的话,就在侧面说明了不具备心理韧性特质的个体会有不良的发展方向,这样个体就很难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应对不利环境,只能是被动接受,这很明显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个体发展观。但是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属于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提升自身心理韧性水平,而且在个体不同发展阶段上,心理韧性所具有的适应意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主要有社会适应性、学业发展、情感适应等等方面,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对于它的含义正确理解,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教育的作用

2.1它是大学生保持和谐心理状态的前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会因为物质条件的不充足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一旦这种变化起伏过于明显的话,就会导致大学生个人的心态消极,情绪低落,很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对自身的认识也过于狭隘,这对未来进入社会是非常不利的,而在心理韧性教育下,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深层次解读,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心理韧性还可以是学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心理反应,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心理韧性越高,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身心各方面发展就越完善。

2.2可以帮助大学生调动更多的个人资源,对生活学习压力正确处理

上述提到心理韧性越高,自身心理素质水平也就相对较高,可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一个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可以适应逆境环境,而且在这种能力下,可以在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或者是心理创伤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最初的良好状态,能够经受较大困难和压力,对个人资源可以灵活调动运行,为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②因此,可以这么说,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高低会对在困难后能否正常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2.3可以在压力解决时起到缓冲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韧性调查分析可知,心理韧性较高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保持有积极的情感状态。这一群体对于自身认识较为全面,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有效控制,不会刻意的看重经济因素,在面对困难时,会积极采用问题中心的应对策略,具有很明显的适应性,不会因为困难而丧失斗志,相反,他们会因为困难而激发内在斗志,以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并解决困难。

3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培养对策

3.1提高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高心理韧性与自身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心理素质因素又包含有自尊、自我价值感以及乐观性等等。对于心理韧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素有冲动性人格特质以及神经质人格特质等,要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就可以从大学生自尊感的提高、自我价值的满足以及积极归因等方面入手。③从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方面来讲,主要涉及到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教师通过定期举办教学和课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也会提高人际交流能力。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正确处理学习和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归根结底来说,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还是需要依靠自身来实现的,也就是个体内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大学生要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提高内在心理素质,积极应对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保证学业取得成功。④

3.2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从心理韧性的保护性角度来讲,它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氛围、父母间关系、家庭支持等等,这些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讲,是会对心理韧性产生重要影响的,反之,家庭氛围不和睦、父母间关系不和谐等等都会阻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研究表明,亲密性较高的家庭氛围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安全的家庭感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这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尤为可贵,促进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⑤但是,从现阶段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他们与父母之间在思想、文化以及消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会不可避免产生交流上的冲突,这就需要父母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维系两者之间的友好和谐关系,这对学生心理韧性的提高是会产生直接影响的。

3.3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韧性的地方,因此,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就要从管理政策上关注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韧性教育,并将其作为重点,在整个校园文化中营造浓郁积极的文化氛围。⑥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在客观上缓解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学校除了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外,还要在学生的精神娱乐方面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支持,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生活上,不会因为一直关注经济问题而丧失自信心,在各种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得到明显体现,对于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十分有益。

3.4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

研究表明,在学生提高心理韧性水平的过程中,社会支持体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种体系支持下,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会更有条件实施,并且自身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可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就需要在各项政策制定中切实关注到大学生的社会关系构建和发展,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支持体系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父母间关系、师生之间友谊以及教师的引导等等都可以看作为是社会支持,它们属于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韧性提高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说,需要对经济困难有一个正确理性认识,将其作为成长学习中的一种磨练,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其他组织结构也要尽可能发挥自身支持作用,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健康成长,满足正常生活所需的各项开支要求,也可以由此形成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实践互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韧性。⑦与此同时,对于经济困难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也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三者来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辅助,倡导正确标准的收费理念。

4总结

随着时代的l展进步,对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教育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解决优化,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韧性呈现出新的特点,尤其是在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中,在对其进行培养提高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冯文明,周守珍.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模型的建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16-19.

②邵海英,林川.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7-8.

③张海莉.大学生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

④吕俊燕,孙D.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248-248.

⑤魏真.心理韧性――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维度[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61-163.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公地

1968年Harding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tragedyofthecommon(公地悲剧)”一文,后来“公地悲剧”这个表述变成了一种象征,它意味着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往往会导致环境的退化。在这个模型中,Harding要求读者设想一个“opentoall”的牧场。具体来说: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因为可能被过度放牧而被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

在这个模型中,Haiding从一个理性放牧人的角度考察了这种情形的结构。一方面,每个放牧人利用牧场这一公共资源收益,且这个收益是别人无法享用的,是他的私产;另一方面当牧场放牧过度时,每个人又因公共牧场退化遭受租金损耗(即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因此每个放牧人都有增加越来越多的牲畜的动力,因为他从自己的牲畜上得到直接收益,承担的只是有过度放牧所造成损失的一部分。

一般观点认为“公地悲剧”是源于产权的不清晰,个人在决策时只考虑个人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而不考虑他们行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最终造成一个给予他们无限制放牧权的经济系统失败,甚至崩溃。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产权明晰的公地,仍然面临“公地悲剧”,高等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也就是说,一个农民辛苦13年多挣得的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可以说,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

高等教育――一种特殊化的商品,也可以说是“拥挤现象”商品,排他性比较小,但是使用边际成本比较高。有“拥挤现象”就要收费,就有一个使用者付费的原则。不同学校,根据级别,学校地域等因素差别,收取不同费用;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的学费还不尽相同,以北大为例,就把不同专业的学费分为三个档次;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培养方案仍有学费差异。但是调查现状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负担不起一个大学生沉重的学费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这块公地如果因为高校过渡收费而导致高等教育体系崩溃,其后果不堪设想!

高等教育这块公地,此公地非彼公地,作为高等教育的行为载体――高等学校,无论是教育部直属的清华、北大等高校,还是新兴的民营管理制高校,还是所谓公办、民办、联合办学高校,在产权上是清楚的。何以产生百姓高呼高校收费高,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这块公地面临悲剧的现状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缺少有力监管体系。由于监管缺位,导致作为高等教育承运人的高校权力过于集中。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费的收支,到学校基础建设、资金管理等等高校运作的各个方面,虽然受到一定的监督,但在学校巨大的权利面前,这种监督是苍白无力的。走进中国的很多大学,一片片楼群拔地而起,学生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教育产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不少高校由于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债务负担沉重。据审计署对18所高校财务审计报告指出,截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自古就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学校为了面子工程所进行的大量投资,还得从收费中慢慢收回。2003年这18所高校收取未经批准的进修费、mBa学费等64427万元,国家明令禁止的费用6010万元,自行设立辅修费、旁听费等7351万元,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的学费、住宿费等5219万元,强制收取服务性、代办性收费3284万元,重修费、专升本学费等554万元,共计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占当年全部收费的14.5%。

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对高校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包括211工程,985计划等,可是这样的补贴过于局限,造成了高校间“贫富差距”拉大,同时现在大学的风气是提倡学术至上,但是学术至上的根源还是“金钱至上”,当政府补贴以及无其他社会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发展学术的经济基础只能出自本应享受高校资源的学生身上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乱收费,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乱收费的现象更为明显,有些地方甚至监管机制形同虚设。

缺乏强有力监督体系,高校成为一个权力过度集中的“理性经济人”:基本可以任意招生,收取费用,而又不为出现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而负责,自然不为如何降低学生费用,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措施,这样必然导致高校收费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惊呼读不起书,于是高等教育出现这种所谓的的公地悲剧。

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高等教育这块公地首要还在于建立强有力的真正发挥作用的监管体系,解决高校集权问题。第一,建立切实可行的政府监管审计体系,发挥政府监督作用;第二,建立学校法人制度,真正赋予高校依法办学的自;第三,建立合理的政府教育资金补充体制,注意地域、学科、级别等均衡性。值得补充的是,解决高等教育公地问题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声音,作为高等教育享用人的利益必须得到合理保护。

参考文献:

[1]Harding:《tragedyofthecommon》(公地悲剧),《Science》,1968。

[2]《全国六大城市高等教育收费现状调查》,财经综合报道。

[3]卫兴华、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4]《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4

关键词: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逻辑起点;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06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25-02

一、理论基础浅析

何谓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不是一门学科所涉及的所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都可以认为是这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对理论及理论基础作必要的界定。从知识形态的角度上,将理论界定为“作为知识形态而存在的问题逻辑体系”,那么所谓的理论基础,就是“理论之理论根源与逻辑出发点”,这个理论根源与逻辑出发点,构成了一门学科逻辑结构展开的基础。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点之一。本文立论的基点之二:将教育经济学学科属性定位为一门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的科学[1]。

二、人力资本理论成为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背景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理论与现实经验的基础上的。二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促进了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变。许多国家将实现经济增长作为致力的目标,积极探寻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土地、资本、人力三要素增长的结果,其中人力部分是指人的数量。但是经济学家在运用传统计量方法计量增长额时出现剩余因子,许多经济学家试图解开余数之谜。在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劳动者的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传统计量经济增长中被忽略的因素,从而推进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人力资本理论提出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的假设,由此奠定了教育经济学的立论前提[2]。

三、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逻辑起点

显然,教育――劳动者质量――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形成一个紧密相关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人力资本理论将“劳动者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为理论核心。而提高劳动者质量,教育自然责无旁贷。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导致了教育经济学的产生。因此,人力资本理论之所以成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促进因素和逻辑起点。

四、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局限性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1.第一代人力资本理论

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总和。强调人力资本有投资性、时间性、产权性、生产性、边际收益递增等特性。认为人的质量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大于物质资本投资回报率。特别指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教育还可以促进社会分配的平等趋势。对教育与社会及个人的经济关系,提出了教育――生产率――工资正相关的经典链条。并把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等问题作了计量分析[3]。

2.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

(1)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成是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以把他们安置到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装置信号。个人在教育中获得的是信号而不是能力。由教育的信号作用来解释教育和收入的正相关。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强调劳动力市场是二元或多元的劳动力市场,如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程度与收入相关关系,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表现。

(3)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作用首先不在于提高能力,而在于它的社会化的作用――训练社会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力的个性特征[4]。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一方面是教育的经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资源。2.学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好资源,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最终实现教育的经济价值[5]。

因此,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视角所及,应该包括这样几者的关系:社会系统、教育系统、政府及制度系统、市场系统等。审视社会系统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将属于教育经济学视角范围的基本问题再细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经济价值。(2)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3)市场、政府、第三组织对教育的调控问题。(4)教育投入及成本问题。(5)教育领域内资源配置、有效运行问题。(6)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效能发挥问题。

(三)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局限性

1.从人力资本理论内容上说,人力资本理论只给出了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宏观粗略的指导思想。教育――劳动力质量――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工资正相关的线条过于简单化。教育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配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是跨多个系统复杂的相互协调的过程,受制于很多主客观约束因素。教育对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作用到底能不能达到正相关,都需要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进行考察衡量。

2.从人力资本特性的分析,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关于“自然人”的人力资本研究,没有全面地概括出作为“社会人”的人力资本内涵。事实上,人力资本除了指“以自然属性的人”为基础的,表现为健康、技能等形式的资本存量外,还应该包括以社会属性的人为基础的,依赖于特定组织和社会交往模式的“社会资本”存量部分。

3.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强调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教育经济学研究不仅要关注人的工具性价值,更重要的是关注教育的人文价值。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资源节约、效率最优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全面最优发展的培养目标。

4.人力资本理论片面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缺少从系统论的角度,全面审视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全局观念。

总之,从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上说,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利用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教育系统、经济系统、政府制度系统等多个相关领域协调关系,涉及资源配置、教育教学、经营决策、制度激励等多方面问题,发展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人力资本理论本身是比较粗略且有缺陷的、尚未形成一个逻辑一贯的、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仅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显然不能涵盖和支撑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因此,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局限。

五、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构想

(一)从逻辑起点上,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促进因素和逻辑起点,因此应作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对人力资本的内涵需要进行修正和补充,将人力资本的内涵扩展为“全人资本”,增加其表现在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情感价值等“文化资本”特质,以及作为社会人的、依赖于特定组织和社会交往模式的“社会资本”特质。

(二)从学科逻辑体系的理论根源上,将教育经济学定位为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1.现代系统理论。现代系统理论是由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所组成的系统分析理论。因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范围涵盖了社会中的经济系统、教育系统、政府制度系统等,教育与其他各系统的协调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才能从哲学的高度,整体协调各系统的关系,实现教育的最佳社会经济功能。

2.经济学基本理论。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及计量方法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运行问题及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应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微观经济学中劳动市场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经济学等,都是教育经济学研究深厚的理论根源。

3.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而制度是教育经济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把制度经济学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继而作为一种方法来操作,以分析教育中的问题。

4.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力图解释公共部门中政府及市场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在教育经济研究的领域中,教育的融合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的理论根源。

5.教育及心理学。教育学体现了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是研究人际关系,调动人积极性的依据。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可实现人力资本升值。产业组织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才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其效能。因此,将教育及心理学作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与经济的交叉理论与应用的结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美]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5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国民经济;社会经济效益

前言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科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投资效益的一门科学。教育经济学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经济学家认为,教育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智力的物化,有力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对于从理论上把握和实践中解决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教育经济学的理念和思想与大学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关联性。

一、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回顾

国际上一般把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作为教育经济学诞生的起点,主要标志就是舒尔茨正式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开始向西方开启,教育经济学正式传人中国,其标志为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成立。此后很多学者开始将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1984年10月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全国性学术团体的成立使教育经济学研究形成了全国的协作组织与交流台。对于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尔后至今,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国具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授予并招收教育经济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单位达20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达到100多家,标志着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又上一个台阶。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

二、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智力投资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经济效果的科学,它侧重于从经济理论上阐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而教育管理学侧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好像经济科学中其他分支的管理科学与理论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样,反应了应用经济学与一般理论之间的关系。教育经济学与教育学存在某些重叠的问题,其主要研究智力投资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经济效果,所以研究的是一般经济理论问题。然而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进行管理的相关问题,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经费的预算、计划、使用、监督和调节等,侧重于教育经费的筹集和分配问题。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是相互促进的,教育经济学位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提供经济学理论,而教育管理学又为教育经济学提供实证材料与研究课题,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和社会主义教育管理科学体系。

三、运用教育经济学加强大学教育计划管理

1.宏观计划管理

加强教育经济宏观计划管理,提高大学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该正确的估计与分析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和阻碍大学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因素,在教育与经济的比例结构上逐步趋向合理。同时应该做好科学人才预测,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避免计划的主观性、盲目性,使其具有科学的指导。

2.微观计划管理

加强大学内部的微观管理,提高大学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内部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育投资,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培养更多,更好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应进一步做好大学人才培养的成本考核与计算,克服盲目建设与购置,要调整人员结构比例和仪器设备配套,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加强微观计划管理。

四、教育经济学指导大学管理的意义

运用教育经济学指导大学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首先,能使大学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把大学教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客观联系,揭示其客观规律性,就可以使我们的大学教育的事业发展客服盲目性,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科学管理、提高大学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以最少教育投资取得最佳的教育经济效果,为我们的科学管理提供定量的依据;再次,教育经济学为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提供了科学论证的重要理论依据,促使大学现行管理体制与领导体制进行改革;最后,有利于大学教育内部的结构合理和协调发展,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建立大学教育内部的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的层次比例和规格等方面的合理结构。

总结:

教育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它的研究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教育的内部建设,促使教育体系结构调整,更好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教育经济学体系自身建设的同时,应该将其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中去,指导教育发展,使教育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完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杜玉红.中国教育经济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

[2]范先佐.20世纪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1).

[3]王善迈.关于教育经济对象与方法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

[4]马永霞.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水平探讨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拓展-从人力资本理论到新制度经济学[J].教育与经济,2004,(2).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6

 

正值我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社会要求复合型、开放型、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现实是,一方面企业、机关等用人单位缺乏高端人才,而另一方面学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这说明教育的成效与现实的要求不相符,这不能不强烈地触动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愿望。

 

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理论三学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实践和教育的困境,但是它们之间具有研究对象的交叉性、价值理念的相容性和研究方法的互动性几个紧密联系,这些困境其实可以通过三学科的相互沟通来解决。

 

一、教育质量贫乏是社会危机的根源

 

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治国之本,举国上下只重视经济利益国家就危险,这是古圣人之高见。即使经、管、法这三门学科的主要关联都在经济领域,也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办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教育法给教育事业提出了至高的要求,也给予了无限的空间。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应努力实现教育的目的。然而,实现教育目的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和狭隘的教育理论都不能帮助教育目标的实现,并且还具有负面作用。比如,在经济发展的紧迫时期,大学教育很容易将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人力资源理论作为办学指导方针,实施了一系列的狭隘的教育策略,结果导致人才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低下,国民整体素质也不理想的结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有机联系的、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作为底蕴的。在急功近利思想指导下,忽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对知识进行切割式的供应,必将导致人才的断层、知识的断层,最终导致文化、科技乃至经济的断层。

 

作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现代大学应同时是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先进的办学理念必须与先进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使之具体的深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学校教育的具体标准的考察可以反映为培养目标的科学化程度、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成熟化程度几个方面的教育质量。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应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反映,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它起着贯彻办学理念的指导作用。我国许多大学的现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所确定的目标比较抽象而单一,缺乏有层次、有系统、切合实际的具体的素质标准体系,而这却是良好教育质量的前提,学生个性发展的成熟是教育的目的,实现目的关键的是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在此,经、管、法三学科的融通可以使这三门学科的教育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并且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改进

 

课程设置是课程结构的编制,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和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它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同样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包括不同形式课程的标准。本文只讨论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问题。课程设置环节制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也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为了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就要改变专业设置过细、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和考试方法单调陈旧的弊端,并且,不仅要改进学科课程,还要改进实践课程和潜在课程,因此调整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根据教育理论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编制要符合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的基本要求。在此以一所学校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课程结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该校各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全程教学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中又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该校以上三个专业的公共课部分主要有大学英语、语文与写作、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

 

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和统计学。专业课设有:中国转型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选修课设有:法律与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新技术、学科发展前沿专题、国际经济合作、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证券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港澳台经济、跨国公司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发展计划。

 

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市场营销。专业课设有:运筹学、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管理系统工程、战略管理、运营计划与控制。选修课设有:管理心理学、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国家税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思想史、财政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应用博弈论、技术经济学、经济计量学。

 

法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专业课设有: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专业选修课设有:法哲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学、现代西方司法制度概论、比较法总论、法律社会学、立法学、犯罪学、监狱法、犯罪心理学、证据学、司法文书、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律师与公证、行政复议法、当代中国地方制度、海商法与海事诉讼法学、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关系史、国际民事诉讼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技术转让法、世贸组织法、国际税法、中国区际冲突法、国际人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继承法、公司法、金融法、证券法、保险法、比较民商法、物权法、竞争法、企业法、劳动法、环境资源法、财税法、房地产法、社会保障法、票据法。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各专业课程划分过细,导致知识分割,不利于学生开展纵横交错的综合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知识僵化,教师难于创新。相关课程都要重复讲解有关联系,造成师生的人力与课时的浪费。学生听课时间过长,而从事思考、创作和实践的时间极为缺乏,如此的课程设置不能算是符合科学性,也就不具备合目的性和可发展性。科学性的具体要求应当是达到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术天地的理论严谨而宽广自在、知识浩瀚而教学高效、事理奥妙而能举一反三,最后能激发教学双方的创作兴趣和能力。以笔者了解三学科内容所得之见,三学科的课程设置可以做如下组合调整。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史都属于史学系列,同属一个专业的历史内容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分离成不同课程就分裂了经济思想学说对经济发展历史之间的重要联系。同样,当代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沿专题、资本论、博弈论之间都有方法论上的关系,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之间具有世界性的共同特征,中国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发展经济学、国家发展计划、国民经济管理学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课程。

 

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管理学本身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除了大致的概貌以外,管理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理论丛林,因此管理学与管理思想史合并为一个课程较为有利。属于决策类的运筹学、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应用博弈论等可以决策学名义加以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属于要素管理范畴。项目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和运营计划与控制等属于控制类,可以控制学的名义加以统合。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也可以有意地加以结合。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创新以及成本费用与利润管理等课程内容也可以组合为营运管理进行专门讲授。

 

法学专业的课程中也有同样问题,如中国法制史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割裂,西方法律思想史与外国法制史的割裂。可以组合的还有: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当代中国地方制度与中国区域冲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和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民事诉讼法与国际商事仲裁法;公司法与企业法;金融法、证券法与票据法等。

 

在公共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等,都应当基于同样的理念进行整合。

 

注重知识教育,忽视能力教育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巨大问题。不仅如此,它还直接导致了在知识教育工作上的低效率,为了弥补基础课程设置过细而融通课程缺乏这一缺陷,学校推行双学位制,却由此占用了学生太多的休息时间。要寻找一个良好的改革策略,如果以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通过简化与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使教学方针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得到明朗的体现,活跃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师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让学生进行各种课题的探讨,还可以开设定期的数名专家座谈公开课,学生将会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多的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或者自命的课题,如此可以达到培养开放型、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要求的目标。

 

根据以上考虑,本文提出以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第一年:基础知识教育。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三通基础课程。

 

第二年:专业知识教育。开设专业基础课程。

 

第三年:通学知识教育。开设专业内综合课程及通学课程。

 

经济学专业:经济管理学、法经济学、与本专业及方向对口的法学和管理学课程;

 

管理学专业:管理经济学、与本专业对口的法学和经济学课程;

 

法学专业:法经济学、与本专业对口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

 

第四年:综合能力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和论文写作。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主义义利观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经济制度安排、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来规范主体的经济行为,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正确的经济伦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作为市场、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的作用,能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中,经济伦理教育仍然是相当欠缺,甚至是被忽视的,这直接导致我国道德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经济伦理教育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时代课题。高校作为培养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重要阵地,在经济伦理教育中理应发挥先锋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伦理教育,其意义非常深远。

1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也是德性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除了用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对市场主体的伦理道德有基本的要求。经济伦理可发挥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而它的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人们了解、接受市场经济伦理原则、规范的基础之上。所以,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有其必要性及紧迫性。高校作为“准”市场经济主体的培养基地,更应重视并加强经济伦理教育。在新形势下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将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1.1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培养市场经济健全主体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性经济。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目的,无疑是获取利益最大化。但市场主体的利益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交换必须遵循等价、自愿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使得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必须考虑满换另一方的需要,把自利性与互利性、趋利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一方面依赖于经济制度伦理,另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个体伦理,即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和道德激励。这说明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准”市场经济活动主体,能否具有“效益”和“道德”统一的健全市场主体意识,能否做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作用不可小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结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培养市场经济健全主体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勤俭、公平、平等、守信等传统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可培养大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

1.2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

在国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变革时期,多元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对社会主导价值系统的挑战和冲击使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面对着道德困惑。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伦理讲求利益导向、公平竞争、效率优先原则。作为反映人们经济生活、政治活动规律的经济伦理在充分肯定人们追求正当利益合理性的基础上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凡是基于公平原则、等价交换的获利行为都有其道德合理性。[2]如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只要不违反市场交易原则,也是经济伦理所肯定的。

而社会领域的道德伦理则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显然这在经济伦理中得不到认同。这说明,同样的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伦理要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然而,目前高校并没有针对这两种适用领域不同的伦理原则的价值矛盾进行教育,接受的往往只是理想化的一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规范的教育。这导致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道德行为显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如现今大学生中的诚信意识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泛“功利化”倾向突显等现象,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经济伦理教育是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但至今仍未完成其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此同时,如何把理论研究的成果纳入道德教育,尤其是作为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高校道德教育中,实际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市场道德规范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内容,并通过对高校这一重要阵地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坚持奉献伦理教育与功利伦理教育相结合

确认社会主义功利伦理在我国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性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3]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功利伦理道德上的正当性,注重物质财富,肯定正当利益。即肯定以效益为追求目标,以勤俭为活动核心,以自尊为心理基础,以竞争为实现手段,以互利为社会前提,以法律为行为基准的基本伦理规范。

但应认识到,肯定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的个人利益因素,并不等同于肯定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明确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的地位——经济生活中道德建设的起点。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基本格局是功利伦理和奉献伦理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奉献伦理是一种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实现社会进步为追求目标的伦理规范,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经济伦理反映和调整的是人们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因此在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中必须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与目的的集体主义、奉献利他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奉献伦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超越功利伦理的局限,升华为注重社会、追求共同富裕的伦理精神。

2.2坚持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经济伦理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人类存在方式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审视。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不以自身异化为代价发展经济并在经济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l]这要求在高校经济伦理教育中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绝不可松懈。发挥“主渠道”德育课堂的教育作用,传授相关道德理论知识,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但是,道德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传授道德知识是其第一步。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行为中实践,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将外化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其行为本身,真正以合乎市场经济、社会伦理的道德标准在学习、生活中运用于实践。因此,高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应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兼顾行为教育。

通过开展创业实践、家教等行为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从实践中升华体现理论的价值。

2.3坚持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

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是白发产生的,而是必须有一个从外面系统灌输进去的过程。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深人人心,很大程度上要靠有意识教育,靠坚定不移地进行灌输,即第一课堂“主渠道”教学。但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依赖于有意识教育,又离不开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即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潜移默化

地受到教育。[4]它把教育的意识、目的渗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中,可增强伦理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如何规范自我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及明确市场经济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与市场经济及社会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应坚持有意识的“主渠道”教育与无意识的氛围影响相结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3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的经济伦理教育应结合高校实际,在教书育人中重点引导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目的、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和非道德性、效率的道德论证、分配正义、交易伦理、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等问题作些深入全面的探讨与学习,以启迪大学生对经济伦理的觉悟。

笔者认为,应以“以人为本,合力育人”为教育指导原则,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新时期学生的教育方法,通过搞活“四个课堂”、优化“四个环境”、整合“四种媒体”、实行“四级推进”,努力构建“大教育”格局,不断提高学生对经济伦理的认识及效果。

3.1延伸教育时空,搞活“四个课堂”即主课堂、第二课堂、家庭课堂、社会课堂

经济伦理同整个社会发生着经济学和社会伦理角度的联系。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应将课堂带到社会、家庭、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灌输中始终发挥着主阵地作用。课堂教育应以开放、互动的教育模式,进行经济制度伦理与经济个体伦理的教育,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升对经济伦理的认识。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活动、知识竞赛、演讲赛等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构建“学校一家庭一社区”三位一体的模式,将经济伦理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寓教育于生活,增强教育的渗透力与感染力。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参观先进企业、人文景观等“社会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3.2营造教育氛围。优化“四个环境”即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在当前社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舆论和高校都赞成大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不影响学业为前提的经济活动,如家教、推销、勤工助学等。既锻炼他们的能力,也对他们健全的人格形成极有益处。然而,目前高校当中出现了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参加非法传销组织等行为,甚至贪图享乐、难耐清贫等思想在某些大学生中颇有市场等消极现象。这说明,优化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严谨求实、勤奋求知、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的经济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经济环境。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法律性,营造民主、法治、和谐的政治环境。建立健全的文化活动机制,使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活动方式上,开展主体文化、节目文化、广场文化、共建文化、课余与假目休闲文化等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使之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3.3丰富教育手段,整合“四种媒体”即报纸、广告、电视、网络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报纸、广告、电视、网络是当前主要的信息载体。其提供的信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具有牵引作用。大众传媒直接面向大学生,传播信息直接迅速,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学校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渠道。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具有形象性、隐藏性、权威性等特点。重视大众传媒作用,把其提供的信息变为舆论导向,会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软约束”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在教育中的牵引作用,是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现行政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面貌。应及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经济道德》、《道德与观察》、《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3.4适应成长规律,实行“四级递进”

根据青年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成长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搞好分级递进教育。第一年主要抓好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奠基教育。义利观问题,归根结底是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它是经济伦理的核心。由于义利关系贯穿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一些具体的经济伦理问题,因而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经济伦理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奠基教育。

反对“唯利无义”的思想观念。第二年主要抓好立身做人的导向教育。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做人的准则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效果。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系列教育,引导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走好人生之路。

第三年主要抓好职业道德的定位教育。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道德教育理应成为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重要一步。第四年主要抓好奉献社会的爱心教育。市场经济伦理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而社会道德伦理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在新形势下,在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强调奉献,通过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爱岗位”的“四爱”教育,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

经济伦理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新形势下,高校大力开展经济伦理教育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郑美琴.论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J].经济评论,2001(6).

[2]王淑芹.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对立经济统一的条件性[J].道德与文明,2000(3).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8

【关键词】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着力点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至此,“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高校各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来说,“课程思政”的改革推进与建设实践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同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也能进一步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理念的转变和实践的深入推进。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是以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资本论》等相关原著内容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设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全面、系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正确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历史形态所取代的基本趋势,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在思政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对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强调不仅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不断深入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2016年7月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使命,更需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作为思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在课程的设计中更加关注党中央提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创新,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探讨如何通过对新常态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三者一以贯之,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欠缺,就无法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法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在“课程思政”改革整体建设中,教学与研究结合不够紧密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解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迫切需要涌现更多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应运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更有力的解释和引领。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需要注重理论引领性和实效性,深切关注当前资本主义风云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实践,不断关注新形势、新问题,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由此,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學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而当前课程建设实践中,还存在教学与研究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更好地推进以学科建设支撑课程建设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偏重于经典理论的传授,而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调整、全球治理格局的变迁、非传统安全领域风险的急剧演变等重大议题的高度关注和研判,教师的研究性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侧重资本主义部分、忽视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课程关于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必须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演变趋势和规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难度较大,容易因为教师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掌握程度等原因造成讲课内容的空洞化和教條化,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容易因为教师知识结构和对思政专业相关课程整体设计认知上的缺乏,造成在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和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更多的老师趋向于注重资本主义部分,而轻社会主义部分,致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片面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把握难以系统化,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理论成果有效地理解和把握。

(三)在教学方法上更多采用传统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便于掌握教学进度,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对于讲解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多媒体,尤其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知识日益多元化、信息日益无界化的时代,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拥有迅速掌握各种信息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讲授法无法适应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课程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上缺少生动性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材内容中原理的理论性强,理论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杂,提出的命题宏大,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相关知识体系的支撑,很难理解,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中,往往因为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理论知识的系统梳理,而忽视“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挖掘过程中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接受度。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着力点

当前政治经济学课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应着力于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不断推进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凸显政治经济学课程的“三位一体”建设理念,进一步挖掘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丰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与体系,真正做到“对话经典、多维阐释、跨越学科、融合视域、根植理论、观照现实”,[2]通过政治经济学这一思政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一)着力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使政治经济学课程切实融入“全课程育人”格局中,发挥专业基础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契机,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育人导向,充分挖掘育人资源,探索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路径问题;二是以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为基础,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为依托,打造良性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潜能,更好地发现教师教学环节和知识体系的不足之处,教学相长。四是以同向同行、协调发展为目标,[3]将政治经济学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等专业课程打通,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践行新时代教育理念,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着力推进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没有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支撑,课程建设就会成为没有根基的大树,“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也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难以支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树立和巩固。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强化、思政教育不断强调教育手段多样化、突出教育效果实效性、思政教师来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在不断强化和践行思政教育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的过程中,片面将高校思政教育专业课程与在各专业学生中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划等号,将思政公共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理念相混淆,既弱化了公共课程的教育效果,也弱化了思政学科的建设。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术与学科思维意识。

对受众群体学生来说,要在注重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同时,强化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养成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深刻理解,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区别形成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深化和面向不同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和学科发展路径,打造思政专业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群的建设,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从而将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学科发展中,以学科搭平台,以平台组团队,以团队建设人才梯队,为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促进教师充分运用学术和学科群平台的研究和建设成果打磨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学科群组中相互分享相关课程建设经验,实现课程、学术、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三)着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整“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教学方法,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优化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确保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一是深入挖掘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资源。通过对思政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育人导向的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培育能力的进一步确立,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重大原则和重要研究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资源,使学生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建立更直观、形象的认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等的认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二是实现政治经济学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的“无缝衔接”。强化思政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体理念,以点引线,以线带面,在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基础上,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使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几大组成部分的整体性认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来源及人口发展规律,分析资本积累及其必然历史趋势,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尤其是深刻理解资本与劳动力相关议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中资本所焕发的活力与生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促使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使其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丰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思政”受众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结合”,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学生课堂专题分享、分组问题讨论、问题思考总结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专业学习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思政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真正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培养和育人作用。

四是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育人效果。在专业基础课程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平时成绩的组成结构,通过平时对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分析应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读书笔记写作能力、课前课后思考题的分析能力等的比例设计,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打破单一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考试试卷的设计,优化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使试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确保能够客观反映“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的成效。

四、结语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9

(一)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做到真正的“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沿袭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传统,注重分析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规则以及相应的法律原理等,所以,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教学成为首选。经济法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是教学中的唯一主体,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不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对案例教学的使用也欠缺灵活。另外,教师和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相对分离。总之,经济法教学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讲解,就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

(二)考核方式的非科学性

一般而言,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到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往往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与测试等内容组成。由于目前班级人数较多,加上授课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对考勤及课堂表现不能准确把握,往往是根据模糊的主观印象来评分,从而使得平时成绩难以体现出学生真实表现。期末试题题型不外乎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等。在一份试卷中,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试题,其中死记硬背的问题分值占到8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考试考核方式重理论、轻技能、重闭卷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价值定位

从哲学上讲,价值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现象以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积极意义。在以法律为主要行为规则的现代社会里,法学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出一批能够促进法律规则真正实施的职业人群,从而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正义的实现。①在世界范围内,法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的法学教育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前者是强调法律职业教育,后者是强调法律理论教育。现在,不管是普通法系的的国家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都在不断进行法学教育改革,最终都转向采用对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法学教育价值观。当代法学教育价值观的融合的新趋势也必将影响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价值观。一直以来,各高校都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积极进行改革实践。现在的改革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培养专业人才的弊端,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法学教育也转向了通才的法学教育,培养法律、政治、行政管理等多领域需要的法学人才。

中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增俊曾指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本质差别是:“我们是为社会需要来选拔人才,西方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对所有人的教育负责。”显然,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改善。而通才的法学教育正好契合了这样的改革目标。教育部确定了所有的法律院系都必须开设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即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其它课程由学校自定。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一般的缺乏人文教育或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而在于能否培养出有足够能力回应这个社会提出的法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并且在国际竞争中最终能获胜的学生。②所以,经济法教学改革不能仅强调经济法学理论教育的价值,更要注重经济法实务教育的价值。关于理论教育的价值,既要重视法学理论的教学,也要重视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后者是前者的而基础,不可或缺。关于实务教育的价值,从事法学教育职业的人已逐步认识到,但仍然没有在教学中落实。经济法中的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市场管理法,以及金融法和税法等宏观调控法都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由于没有足够的相关法律实践工作,致使很多老师很难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实务训练。另外,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具体的社会事例和实践的机会,所以造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显而易见,经济法学教育的实用性更强,在不忽视学术性价值的同时实现其实用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培养的法律人才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总之,我们要培养出“像法律人那样思考”③的大学生,必须强调经济法的教育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法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西方社会的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发展为目标。虽然在目前现实的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完全将经济法教学的价值定位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可以适当地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恰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三、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授不是雇员,教授就是大学。”④每一位大学教师都应该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所以笔者提出的经济法学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直接的,即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来推动经济法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教学内容通过学习经济法课程,学生应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原则、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各个大学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大部分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法理学、法制史、民法和行政法等基本法学学科后开设的,这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因为唯有如此,学生才有能力在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及其他内容。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包括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对于经济法总论,即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应该在整个经济法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对经济法这个部门法学基本原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经济法的具体法律制度。在进行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力求介绍逻辑严密和体系严谨的经济法学理论,并揭示法与法之间、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解经济法的本质。然而,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经济法基础理论更是如此,因为相比较于其他传统部门法学,经济法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部门法。所以,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反映出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仍要给同学们介绍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理论,以使他们对经济法获得一个基础的认识。对于经济法分论部分,应该确定一个大致的授课范围,即哪些是必讲的,哪些是可讲可不讲的,必讲的内容当中又有哪些是应当重点介绍,哪些是应当次要讲解的等。根据多年的经济法授课经验,笔者认为,经济法分论应该包括三部分: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其中,经济法主体部分按照经济法主体体系框架分为包括三部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中间层;市场监管法部分应该包括竞争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房地产管理法和银行监管法等内容;宏观调控法部分应该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法、自然资源法、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和价格法等内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较于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时期,经济法的立法仍然很不完善,甚至有很多空缺,所以,经济法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对现行法律的诠释和解析,而是应该将国外已经成熟应该为我们所用的做法介绍给学生。

(二)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定教学方法运用的过程。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环境。经济法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其教学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恰当运用案例,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要做到恰当运用案例,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选择,选择案例合理与否决定了整个案例教学的成败。选择的案例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而且最好是贴近生活最近几年发生的典型案例。选择案例的途径既可以是教师自身的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也可以是报纸、杂志、期刊、电视栏目上介绍的案例。二是案例的呈现,是案例如何传导给学生的环节。案例的呈现既可以事先准备好的文字材料分发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口头讲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甚至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亲自表演。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须简明并相对完整。案例呈现的时间既可以在讲述基本理论之前,也可以是在讲述理论知识后。最后,教师可以结合经济法知识点提出恰当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或辩论,进而总结出相对准确的结论。举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举例教学一般是在已讲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来论证所讲授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它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的。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都是通过实例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因为实例与实践联系较紧密,能吸引学生而且易被接受,因此,教学中的举例和案例分析都能避免抽象、枯燥的理论讲授,可以增强授课的说服力和生动性,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甘阳先生指出,实现通识教育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之一——讨论⑤,对经济法教学,同样也是应该受到重视的。当然,这里的讨论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

课堂讨论的形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课堂讨论也应有所变化。对于相对有深度的选题或案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准备讨论内容。对于相对简单的选题或案例,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在课堂讨论,后由教师总结。至于课外讨论,仍要由教师设计选题,由学生根据相关知识分析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交与老师。讨论式教学可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综上,经济法教学应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经济学理论篇10

河南2011年下半年自考科目安排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20105金融(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6货币银行学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107保险(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66货币银行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2人身保险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国际贸易(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2中国对外贸易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6国际金融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88基础英语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8国际企业管理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会计(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56成本会计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65劳动就业概论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4729大学语文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6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0169房地产法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22房地产评估00173房地产金融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07市场营销(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20高等数学(一)00181广告学(一)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0企业定价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20211饭店管理(专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00187旅游经济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203饭店服务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199中外民俗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15电子商务(专科)00890市场营销(三)00888电子商务英语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2法律(专科)00242民法学00223中国法制史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244经济法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261行政法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0301行政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312政治学概论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63管理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86幼儿文学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09美育基础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2小学班主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0106教育管理(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444教育政策学00012英语(一) 00031心理学00447教育行政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163管理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24义务教育(专科)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8小学科学教育00412小学班主任 09278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28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040301体育教育(专科)00485运动解剖学00429教育学(一)00487体育心理学00494中学体育教学法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02秘书(专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182公共关系学00509机关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14汉语言文学(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文学概论(一)00536古代汉语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英语(专科)00596英语阅读(二)00795综合英语(二)00597英语写作基础00794综合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303公共关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644公关礼仪00182公共关系学00647公关语言 00643公关心理学00646公共关系写作00853广告学(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407音乐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728中学音乐教学法00504艺术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7歌曲分析与写作 04729大学语文 050409美术教育(专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504艺术概论 00736中外美术史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305机电维护(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225电机与拖动基础00012英语(一) 02194工程经济02159工程力学(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227电器控制技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229供配电系统08060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301发电厂电气主系统02300电力系统基础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专科)02142数据结构导论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电子技术(专科)02269电工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2198线性代数00012英语(一) 0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8电子测量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0建筑施工(一)02387工程测量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90414畜牧兽医(专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2773动物繁育学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783家畜病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14畜牧兽医微生物学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10107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20高等数学(一)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012英语(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994104电子商务中级职业证书00890市场营销(三)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994105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896电子商务概论020106金融(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76国际金融00066货币银行学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7金融市场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财务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108保险(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083船舶保险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84运输保险00085再保险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71社会保障概论 00086风险管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0国际贸易(本科)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00076国际金融00055企业会计学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2世界市场行情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5经济学(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2计量经济学00048财政与金融00015英语(二)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2工商企业管理(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4企业管理咨询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4会计(本科)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6成本会计00015英语(二)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9高级财务会计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208市场营销(本科)00186国际商务谈判00683服务市场与营销00055企业会计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020210旅游管理(本科)00188旅游心理学06011旅游学概论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2旅游市场学06120旅游专业英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99中外民俗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12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20216电子商务(本科)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95商法(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20224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本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122房地产评估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00644公关礼仪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972房地产项目评估 00244经济法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570房地产营销学030106法律(本科)00230合同法00227公司法00243民事诉讼法学00015英语(二) 00242民法学00262法律文书写作00263外国法制史00169房地产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金融法 05680婚姻家庭法 030302行政管理(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19行政组织理论00316西方政治制度00015英语(二) 00320领导科学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321中国文化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22中国行政史040102学前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00幼儿园课程论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015英语(二) 00401学前比较教育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399学前游戏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40107教育管理(本科)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1教育经济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0中国教育管理史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5929外国教育管理史 040108教育学(本科)00031心理学00429教育学(一)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015英语(二) 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51教育经济学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69教育学原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12小学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044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00015英语(二)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6230小学艺术教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0125义务教育(本科)00464中外教育简史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0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0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有关问题说明:1、考生可持《课程合格证书》和《准考证》到主考学校报名参加实践性课程的考试。2、课程代码、使用教材以当次公布的为准。3、专业名称后加“*”的为委托考试专业。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专业代码与名称上午下午上午下午 08:30--11:0014:00---16:3008:30--11:0014:00---16:30040202思想政治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4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00480中国传统道德00015英语(二)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00483科学思维方法论00312政治学概论    00474科学社会主义040302体育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502体育管理学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498体育统计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00501体育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5汉语言文学(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540外国文学史00536古代汉语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00540外国文学史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015英语(二) 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541语言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938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 050125商务秘书(本科)00345秘书学概论00644公关礼仪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8021传播与广告08022秘书外事管理实务  08019理财学   050201英语(本科)00600高级英语00795综合英语(二)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603英语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7旅游英语选读  050206英语教育(本科)00582语音学00795综合英语(二)00833外语教学法00603英语写作 00600高级英语00830现代语言学00838语言与文化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302广告学(多媒体技术方向)00641中外广告史00692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00181广告学(一)00015英语(二)(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055室内装饰效果图设计 07334广告摄像与摄影 07072企业形象设计(CiS) 050408音乐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29教育学(一)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00015英语(二) 00031心理学00732简明配器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10美术教育(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745中国画论00969色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437艺术设计(本科)  00853广告学(二) 060102历史教育(本科)00769中国传统文化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00766史学概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772世界近代史新体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7世界古代史专题070102数学教育(本科)02011复变函数论02009抽象代数02013初等数论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18数学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002数学分析(二)070202物理教育(本科)02033数学物理方法02036量子力学02040理论力学(二)00015英语(二) 0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02039物理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36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0302化学教育(本科)02051物理化学(二)02053结构化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54中级无机化学05934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05933化学环境社会    06850分析化学070402生物教育(本科)02084组织胚胎学02081进化生物学02085细胞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088生物教育学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932保护生物学    06445现代生物学进展070405生物技术(本科)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705生物工程下游技术02070微生物学00015英语(二) 06707酶工程06859植物组织培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70702地理教育(本科)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02101区域科学原理02091地质学基础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2105地理教育学02093自然地理学基础05034旅游地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454地理典型课示例08060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23高等数学(工本)02300电力系统基础00015英语(二) 02269电工原理02312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02311发电厂动力部分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2计算机及应用(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023高等数学(工本)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7C++程序设计02333软件工程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80705电子工程(本科)0235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0713信息技术教育(本科)02331数据结构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0015英语(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6624数值分析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420物理(工) 06626数字逻辑  02120数据库及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