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十篇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十篇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1:32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1

论文摘要: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是党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党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是指某一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或投影),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有自身的形象问题。但是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从其性质对象、任务及作用等方面来看,同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同普通院校及其它成人学校相比,在形象构成及内涵方面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此,笔者试图就党校形象构成及内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一、员工形象

党校的员工形象,是指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形象,这是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形象是首先通过教职员工的人员形象表现出来的。党校的员工形象包括:领导形象、教师形象、管理人员形象和后勤服务人员形象等。

(一)领导形象

领导者是党校的核心,党校领导者要取得被领导者的拥护和信任,既要依赖自身的素质、经验和才能,更要依赖良好的领导形象塑造。领导形象是包括仪表风度、思想品格、能力和作风、心理气质等多方面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力,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党校领导者的形象属于非权力影响力,他以领导者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基础,通过领导者的表率行动,在被领导者身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领导者的良好形象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吸引力,把党校的员工紧密的吸引在周围,同心同德,为党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共同奋斗。

党校领导形象主要包括:

1.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坚强的党性。其要求是:要不断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2、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党校领导是党校师生员工的榜样,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源头,领导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党校形象的塑造。要求党校领导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不谋私利;关心爱护师生;忠实老实、勤奋工作;胸怀开阔,宽宏大度,平易近人、言行一致等方面的品德。

3.党校领导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其基本要求:(1)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所以党校领导者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2)党校领导还应具备学校的管理能力,包括具有管理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及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和创新与开拓能力。

4.党校领导要具有正确的领导作风。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风格,包括思想、政治、丁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其特点是反复的存在与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业中。具有正确作风是形成和完善党校领导良好形象的原则性和政治性的大问题。所以要形成正确的领导作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实事求是,把工作指导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真知灼见之上。(2)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3)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4)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5)坚持知与行的辨证统一,狠抓工作落实等。

5.党校领导还要具有健康的体格、文明的举止及端庄的仪表。健康的体格是领导行为开展的必要保证,而优美的举止和仪表则更能增强党校领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些都是良好的领导形象不可缺的构成因素。

(二)教师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成人教育和培训学校,教师处于非常显著的地位,党校的员工形象首先是通过教师表现出来的。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树立和完善教师形象。而教师形象又是通过教师的素质、能力形象、道德形象以及教师的仪表和行为形象表现出来的。

1.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形象。党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其基本要求是:政治上有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党保持一致;业务上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把握理论上和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及疑点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答等。党校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演讲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等。其能力要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从形式上能口齿伶俐,语音标准,表情自然,抑扬顿挫;从内容上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正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管理班级学员时,能把握学员的特点,及时稳定学员的情绪和维持课堂秩序,能够根据学员的反应判断授课效果并能及时地作出调整,进而使课堂良性运作。教师在科研方面,应该能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并有捕捉、分析、吸收及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并有独立进行课题攻关及完成论文撰写的能力等。

2.教师的道德形象。党校教师的道德形象包括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日常表现出来的品行等。其基本要求是:作为党校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品行要端正,要具有敬业精神和岗位奉献精神;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以良好的道德风貌在教职工和学员中树立起文明的榜样。

3.教师的仪表及行为形象。公共关系认为,组织成员的仪表风度及行为优雅得体,既能体现组织人员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能显出所代表的组织的形象。党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师是核心角色,他(她)们直接同学员沟通,他(她)们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党校的形象,而他(她)们首先显现的则是自己的仪表、风度及行为形象。所以党校教师树立和完善良好的仪表和风度及行为形象尤其重要。其形象要求是:首先,要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情绪饱满,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角色伴侣关系。其二,教师应有诚恳的待人态度,对同待事、学员或其他人都应一视同仁,言辞坦率诚恳,举止端庄大方而不矜持冷漠态度谦逊但不矫饰做作。其j=,教师应有洒脱的仪表风度,既要具有优雅的服饰潇洒的动作,这样方能显示其内在的气质和品质,能增添感染力和沟通的魅力。其四,教师应具有文雅、得当的言辞谈吐,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修养,进而避免言辞不当,言之无物,孤陋寡闻,浅薄粗俗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其五,教师应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交往,进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特别是同学员的沟通交流要分寸得当,使师生角色伴侣双方心理舒坦,感觉自然。

(三)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形象

作为党校的工作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其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和科研作好保障和服务,确保党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作。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也是党校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员,他们的形象如何也会影响党校的整体形象。所以,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要求他们有美的仪表和优雅的举止,同时要求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进而同其他成员一道共同塑造和维护党校的良好形象。

二、学员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单位,教学本身应是教与学双方的角色伴侣的协调,所以学员是党校形象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要搞好党校的工作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学员形象的树立和完善是必要的。党校学员形象包括政治形象、学习形象纪律形象和道德形象等。基本要求是:.

1.政治上要求学员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俭廉政的公仆形象,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共产主义而奉献终身。

2.在学习上要求学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3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进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等,以良好的形象投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

3.在纪律和道德方面,要求学员遵纪守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要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校风校纪,遵守课堂和考场纪律,尊敬领导和老师,服从指挥安排,进而同党校教职工一道共同树立和完善党校整体形象。

三、党校的业务形象

党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党校的业务主要地表现为教学和科研业务,包括管理及后勤服务的其他业务。党校的业务形象,对于党校形象的构成来讲是核心因素。党校的业务形象主要包括:教学形象、科研形象和其他业务形象。

(一)党校的教学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要有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雄厚、博学多才并热爱党校教育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法的规律组织安排各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人员要有端正的教态和优雅文明的举止和仪表;党校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并突出教学这个中心、珍惜和重视教师的辛勤劳动;要培养一批精通教学管理业务并善于操作的教务人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比如教室的布置与管理,教材和教具的选择和运用都能体现党校的教学风格及形象。

(二)科研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和指导科研lt-作;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全体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积极从事科研和调查;要培养和训练出一批科研骨干。支持他们著书立说或写出质量高、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价值的理论性文章、调查报告以及进行课题研究,还要善于把这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向党委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并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党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机构和奖惩制度,并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做保障。

(三)其他业务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党校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都要学习并精通本部门和专业业务,能够熟练地工作和操作,进而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良性运转而服务。

四、环境形象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2

1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

2.2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

结束语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3

【关键词】设计思路;角色设计

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是动画影片创作所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角色形象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设计思路,然后依据角色设计的基本准则进行角色形象造型。在进行角色形象造型时,角色的基本形和头部设计是角色造型的关键。

一、动画角色设计思路

在进入角色设计阶段,首先要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角色造型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动画的形式特征与造型风格,认真分析剧本对动画影片各方面的具体描述,从剧本中得到故事发生的年代、历史背景、角色特征(性别、民族、年龄、职业、性格、体貌等)、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动作、服装与道具等内容,通过剧本中的这些内容指明角色造型的风格特征、角色存在的空间、角色的个性特征及角色的典型化动作等方面。之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加工,得到角色的大概轮廓,再加以讨论深化角色形象各部分特征,使角色个性鲜明独特,活灵活现,有思想有感情,能够抓住观众的情感,使他们的举手投足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例如动画片《花木兰》中的角色按照剧本的要求赋予了每个人物不同的造型与个性特征,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须中国龙的形象代表,还要强悍的匈奴人这些都是依照剧情进行设计构思的。

其次,要考虑导演的对影片的整体艺术构思把握住角色的造型特点。使角色造型既要有整体性,又要突出细节塑造,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在造型上体现。还要注意刻画角色内在的心理活动,赋予角色个性化特征及典型化的语言和动作,以便观众长时间记忆。

二、动画角色设计的基本准则

动画角色设计的基本准则主要分为对比与和谐、节奏与统一。

1.对比与和谐

对比是指在角色设计时,从角色的造型、风格、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比的目则是将角色造型的显著特征体现出来,使角色形象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对比有角色自身造型上的对比,又有角色之间造型特征的对比。角色自身造型的对比包含形体结构上的对比、局部造型上的对比、线条上的对比等。角色之间的造型特征对比包括角色之间比例的对比、造型结构的对比、个性化特征的对比等。利用角色造型中的这些对比方法使设计出来的形象独一无二,更加吸引观众。

和谐是指在角色形象造型风格上统一协调、色彩搭配上统一协调、表现形式上统一协调、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统一协调,使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在形式上更加具有统一化的特征。

2.节奏与统一

节奏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韵律感。在动画角色造型时,通过形的大小、重复与变化,以及不同的形状的组合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形体的节奏感,在造型设计时选择原有形态进行大幅度夸张,强化原有的节奏感。把原型中舒缓、微妙的节奏变为强烈、跳跃的节奏,使形象更富于变化、更富节奏感。

统一是指角色形象在造型上的完整性。在角色形象设计时,如果在造型上过于松散、零乱,就无法保持角色形象的完整,并且单一地强调局部细节,也会消弱角色形象本身的表现力,使角色形象失去整体艺术效果。

三、角色形象造型

1.基本形设计。

设计人物角色的基本形时,首先要将人物角色的身体比例关系确定,一般是以头作为单位来计算人体比例,通常人的身体比例关系是由性别、年龄、民族的所决定,成人的身体比例为7-8个头长。在人物角色设计时,还要根据剧情赋予角色的特征来塑造角色人体比例关系。例如为加大角色的戏剧性表情,突出角色的面部表情,则身体比例的就要发生变化,缩小头身比例关系,使角色视觉化特征更加明显。其次要进行人物角色基本外轮廓造型。根据需要将角色的外在形态结构关系概括出来,或是将几个基本几何形组合起来,体现出角色的主要特点,使整个角色的轮廓形态表现出来,构成角色的基本形。在基本设计时,应注意将角色之间的对比效果体现出来,并且要抓住角色的结构特征,利用夸张、概括的手法,用简单的线条传递出角色的基本形态,使基本形更加成为角色造型的基础。

2.头部设计。

动画角色设计时,角色的头部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头部设计能够体现出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情等角色典型特征,并且头部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也是被观众十分关注的焦点。头部的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脸型设计、五官设计、发型设计。

3.发型设计。

角色的发型能够传递出角色的仪表、性格、职业等信息。在发型设计时,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与角色的脸型相符,符合角色的身份、气质。

4.脸型设计。

由于人的脸型受年龄、性别、种族、胖瘦等方面影响,所以脸的形状也有所不同,因此人的脸型设计也是变化多样的。可以利用简单的椭圆形、圆形、方形等结构将脸型概括出来,再根据设计的要求将人物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如老年人的脸型有的比较瘦长,有的胖胖圆圆,额头较小,有抬头纹,牙齿基本掉光,所以嘴巴向里凹。儿童的脸型圆型和扁圆型较多,儿童的额头较大,下巴也比较短小。

5.五官设计。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4

引言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

1 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 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 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 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 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 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5

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在头脑中形成反映客观的形象和图形,正确判断空间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能力。

现在我就结合我在立体几何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要重视空间概念的形成

从数到形的转变,从平面到空间的概念转化,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跨越,必须有一个逐步的培养过程。

1、利用实物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运用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空间观念的整体形象,一维、二维图形与实物形状和人的视觉形象基本一致,因此,平面几何的直观能力较易为学生所掌握。三维空间的实物画在二维平面上,图形、实物和人的视觉形成不完全一致,空间形状的直观想象便变得特别困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剖析,制作模型、实地实物测量等实践活动,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这样日积月累,逐步离开实物、模型、图形而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形象越深刻,想象越丰富。例如,在讲授棱柱的概念时,我指导学生对一系列不同的棱柱实物模型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出这一系列实物模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棱柱的概念。因此,借助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2、加强画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培养

通过绘画草图或示意图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空间想象能力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作用的思维过程,几何语言即几何图形是表达这种思维的最好语言。首先应从画直观图入手,熟悉基本图形的画法,能在头脑中保持基本图形的形状,并据此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以正方体和长方体作为画直观图的向导是可行的,应引起特别重视。其次,在熟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发展到从实物或普通语言描述的空间形状,分析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例1:一个正三棱锥,其侧棱长为1,且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求该正三棱锥的体积。

分析:很多学生会把图形画成图1的形式,结果对解本题带来很大不便。图1的空间图形的位置摆放不利于本题的解答。由题意“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可以如图2摆放。

解:如图2所示,正三棱锥的体积为:

V=?SpBC?pa=××1=

3、研究图形的组成关系及其性质

通过深入了解空间形式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从复杂的图形中“取得”基本图形,进而分析其中的基本图形和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2:如图3,是直三棱柱,aBC-a1B1C1,∠BCa=90°点D、e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若BC=aC=CC1,求异面直线BD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

分析:要求异面直线BD与ae所成角的余弦值,就必须清楚直三棱柱的内部结构,可以取BC中点F,连接eF,连接De、aF,在aeF中求∠aeF的余弦值。

解:取BC中点F,连接eF,连接De、aF

在a1B1C1中,点D、e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

则De∥=B1C1

由BC∥=B1C1,则De∥=BC即De∥=BF

则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则DB∥eF

则异面直线BD与ae所成角为∠aeF

设BC=aC=CC1=1

在RtaCB中,aB==

aF==

在RtBB1B中,BD==

则eF=BD=

在Rtaa1e中,ae==

在aeF中,

cos∠aeF==

二、掌握空间形式的表达方法

1、用常规作图工具

人们为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根据人们的视觉规律将空间图形表达成各种平面图形。例如绘"正方体"直观图,要求学生在掌握如何作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作图方法。

例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C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截面a1eF的面积。

分析:画出正方体的直观图,如图4,求出截面a1eF的三条边长。

解:连接aF

在Rtaa1e中,a1e==a

在RteBF中,eF==a

在RtaBF中,aF==a

在Rta1aF中,a1F==a

在a1eF中,

cos∠a1eF==-

则sin∠a1eF=

则Sa1eF=×a×a×sin∠a1eF=×a×a×=a2

2、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用常规作图工具如纸、笔、圆规和直尺等手工绘制的图形都是静态呈现的,容易掩盖它极其重要的几何规律。使用计算机软件“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它能动态地保持几何规律。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形可以运动:用鼠标锁定目标可以随意拖动;可以定义动画移动表现几何体的运动,如把正方体的一个角切割下来,通过控制按钮来定义它的分离和合并;可以让几何体转动起来或动态呈现几何体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些立体抽象的空间图形或空间想象,要想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概念,有相当大的困难。运用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技术对各种图形进行表现,加深学生对该类图形的理解;运用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图象技术对三维空间图形进行处理,使学生系统直观地建立起空间概念。例如,在讲授“三垂线定理”时,我采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将“平面、平面内的直线、平面的垂线、平面的斜线、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等图形一一显示在屏幕上,能分能合,通过鼠标拖动或控制按钮,可以从任一角度观察到“平面内的直线、平面的斜线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三者的位置关系,学生反映这种直观呈现容易理解,有利于概念的掌握。

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应注意的几点

1、立足空间图形基本概念的教学,防止因概念模糊导致的错误

例4:如图5,在棱长为3的立方体aC1中,e、F、G、H分别是棱a1D1、B1C1上的三等分点,求几何体aBCD-eFGH的体积。

分析:部分学生会误认为几何体aBCD-eFGH为四棱台,结果导致解题错误。如果以BCGH为底面来看,几何体aBCD-eFGH是一个直四棱柱。

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aBCD-eFGH是一个直四棱柱,其体积为:

VaBCD-eFGH=SBCGH×aB=×aB

=×3=18

2、克服思维定适的负面效应

要引导学生善于画图和识图,能根据已知条件适当作图或根据所给图形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识图,防止画图和识图方面的一些负面影响。尤其要紧记当空间图形以平面直观图形呈现时,“眼见为实”不一定适用。

例5:如图6,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C1中,求异面直线aD1与a1B所成角的度数。

分析:要求异面直线aD1与a1B所成角的度数,就必须连接BC1、a1C1,在a1BC1中求a1BC1的度数,很多学生凭借观察,认为a1BC1是90°或45°。

解:连接BC1、a1C1

在a1BC1中,

易知a1B=BC1=a1C1=a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6

在中国绘画史中,大笔触的写意画法产生和成熟得比较晚,基本上是宋以后的事,在此之前,中国绘画基本属于工整细致的工笔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的战国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图》,是迄今能见到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这两幅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线造型,及至马王堆西汉t型帛画----彩绘“非衣”的出现,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本面貌(即以线造型、设色艳丽、富于装饰性等)已初步确立,后世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线”与“色彩”成为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语言结构中两个最主要的元素。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线始终是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形式和基础。色彩的运用是在线已经完成了基本造型之后,也即线担负了造型的主要功能,色彩的渲染与配置皆服从于对象线的形体结构,线是画面的骨架,是画面的灵魂之所在。作为工笔画家刻画物象时最强有力的语言,线造型显著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绘画特色和审美特征。

由于传统工笔人物画形式的独特性和所具有的“描写性”,使其呈现出造型谨严、刻画入微的特点。“形”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最初是用来评价工笔人物画的,其中对人物形象的造型提出了“应物象形”,说明真实准确的描绘形象是绘画的基本要求。从隋唐、五代时期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传统工笔人物画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对“形似”的要求,由此可见,“形”在工笔人物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语言系统必须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轻视了形的价值就失去了其独有的语言特色。但这个“形似”绝非绝对的肖似,因为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中国画造型遵循的是“尚意”的造型原则,画者既要抓住对象的外在特征“应物象形”,更关键在于还要以形写神,以形写意。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形似”是为了“移其形似而全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以求得一种“象外之意”。

“线”作为传统工笔人物画立型的手段,必须为其造型服务。就线条本身而言,“客观物象的外表并没有线的存在,是画家通过观察物象、认识分析而主观模拟性地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并体现画家的绘画风格”。[1]因此线可以视为画家对所描述物象的一种抽象判断,线也由此具有了一种抽象美的意味。工笔人物画中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意象的造型完美结合,使线的表现力更自由地表达出来,才是线的最高价值。荀子说:“形具而神生.”[2]只有有了形,神才能有所附着,才能通过形探求那超然物外的“象外之意”。抽象的线作为一种符号是主观创造的、非现实的,然而又是客观的、可辩的,充满与自然造化的有机联系,又贯穿了画家的主观精神。因此,工笔画的线具备了状物和达意的双重功用。

由于传统工笔画工具材料与形式技巧的特性,形成了线造型在“细节”上的刻画。没有细节的真实发现,工笔画就失去了其工细的特点;对于艺术表现来说,自然之物就不能得其“形”亦不能传其“神”。但工笔画中的这种细节描绘并非是面面俱到,而是画家对物象充分理解领悟后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工细本身不是工笔画的目的,先求“形似”,进而“以形写神”才是根本目的。画家在自然物象身上捕捉到的细节正是通过线条的描绘达到“尽其精微”的状物状态。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7

基于谢赫“六法”,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等方面,论述展示设计在意境营造、形象塑造、功能设计、形体表现、空间规划与创意思维等方面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展示设计;谢赫“六法”;传统艺术理论;当代设计手法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现代设计学科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的空间、环境、道具、照明、产品陈列以及各种信息媒体的综合性设计。其起源于早期集市中商品的展示与交流。19世纪西方世界性博览会的举行促进了展示行业的发展,也使展示设计呈现明显的西方设计特色。相较而言,在中国,展示设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仍是沿用西方的设计手法和语言,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趋势,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设计,是当下中国展示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艺术设计要想实现本质创新,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出发,找到指导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分析,结合当代展示设计的要求进行理论性的探索。传统文化是经过创作而成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审美对象。②尽管其艺术门类纷呈,流派各异,但其基本规律和方法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正基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历史上较具代表性的绘画理论———南齐谢赫的“六法”为立足点,分析其在艺术创作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当代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方法、程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中国的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一、何谓谢赫“六法”

谢赫,南齐人物画家、美术批评家。其从创作实践中整理归纳出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艺术理论著作。③它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具有“俯遗则于来叶”的理论价值。④书中谢赫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六个评价准则,被后世视为“万古不移”的基本准则。此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六法”在涵义上基本可理解为生动、用笔、象形、随类、构图、模写等六个方面,分别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基本美学和技法原理,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内在精神、艺术家对客体的感受,到用笔对象的具体形象、结构轮廓和色调、构图布局和临摹写生等方面。谢赫“六法”是一个基本完备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从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情感,到用笔、构图、色彩和方法,皆有涉猎。气韵生动是绘画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表现主题;骨法用笔是艺术思想的表达手法,是展示艺术创作才能的关键;应物象形是对表现对象的本质挖掘,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随类赋彩是使艺术表达对象具备形态、性格和风貌,具备外在质地和肌理的辅助;经营位置是艺术创作中对画面构图、间架结构的统筹布局;传移模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得以成功所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传统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设计也无法避免其精神内涵的体现。①中国传统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都可以用谢赫六法来进行品评,体现出在气韵、笔意、画法、位置、傅染、形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与艺术手法。

二、谢赫“六法”对展示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其设计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艺术设计体系中引入。对于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而言,这种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终归难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作品。为突破西方设计的桎梏,以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找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与当代展示设计的内在关联,进行突破创新,无疑是可行之道。谢赫“六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较之西方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艺术的内在意蕴,对中国现代展示设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气韵生动与意境营造“气韵生动”为六法之先,是绘画创作的灵魂,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最高评判标准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视觉艺术的范畴内,可理解为时空一体的视觉气质的绵延之动,这符合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情趣,也可见气质观影响下中国艺术对气的生命节奏的追求。②“气”指艺术的本原,强调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通过气的流动引发万物的变化,感发人的精神而产生艺术。艺术家通过身心一体对“气”的感知与运化,以艺术的手法再现蕴含的内在精神。“气韵”是指神气和韵味,是人的内在个性和情操的显现,在美学上有清远、旷达之美。艺术设计的“气韵生动”表征是其内在意蕴,强调艺术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性格特征。展示设计不仅要让人知道展示的是什么东西,更多的是要向人们传递展示环境内在的生命力,即内在的气韵。依据六法论“气韵生动”的观点,展示设计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创造力,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空间中感受到环境的意境、设计的生命力。要使展示设计具有动人的意境,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是主题营造。一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不是设计素材的堆砌,而是要有这个空间的主题,以反映空间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在其间体会到空间的意蕴。主题的表达以一种美学形态在展示空间中打破时间、地域的客观局限。③用主题去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空间场所,从而突出展品、事物的性质和概念,达到突出主题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具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审美群体、不同展示素材、不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将主题以具体的形象语言贯穿于整体设计之中,使参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设计的核心思想。如在家具展示设计中,设计的主题可以根据家居的风格、品类以及面向的市场等来确定。不同的展示目的决定不同的展示主题,突出不同的展示效果,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从而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多方面感知空间设计的内在主旨和魅力。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项目具体要展示或表现的内容,通过自己对项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广泛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和素材,找出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从而确定项目设计主题。其次是意境营造。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绘画、诗歌、园林、展示、室内设计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是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重要标准。现代展示设计亦是如此。注重空间意境的营造,突出人的精神需求,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氛围,也就是气韵生动,展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空间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人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设法营造一个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审美情趣,令人感觉愉快的心理空间环境。④如家具展示设计的意境创造,就是在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的展示使观者能感知到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并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具体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主题的呈现,空间规划、动线组织、界面处理、材料组织和照明设计等设计元素的统一处理,使产品与展示环境融为一体,并得到完美的展现,使观者全身心地感知家具及展示环境,感知家居的空间意境,实现与产品的对话和共鸣。

(二)骨法用笔与形象塑造“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特有的艺术语汇。①其中“骨”指内在的骨力和力度,强调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运用适当的笔法,以线条创造逼真的造型效果,如山水画中的点法、皴法、泼墨法等笔法形成的造型语言。如书法家所谈论的“筋、骨、肉”,注重笔锋形态和运笔,以创造出神入化的神韵和美感。正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的关键在于表现线条的力度,展现创作者的内在精神面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中强弱、急缓、轻重、收放、动静的对比会产生灵动的节奏与韵律感。张怀瑾曾以“骨”和“肉”比喻南北朝张僧繇、陆探微和顾恺之几位画家的手法和造诣,其于《画断》中提出“象(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这句话也表明,当时不同艺术家用骨笔法的不同所创造的艺术效果迥异。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展示设计需要通过形成美感的创造,提高展示空间的艺术形象。“骨法”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运用的线型语言,包括点、线、面、体等空间造型元素。设计师在展示空间中所用的线条与结构,就是“骨”;以不同手法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界面处理,就是“肉”。展示设计空间形态的构建离不开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这些元素的相互组合。其中点在空间中是较小的形,起到确定位置和视觉中心的作用,如一面墙上的一幅画、一个空间中的一件家具。线型语言是造型语言中基本的构成元素,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尽显韵律与节奏。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可以是扩大的点或变宽的线,或体的边界面。面的形态、材料、色彩、肌理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格调。体是展示空间主要的构成元素,空间形态、展具、展品和陈设都可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体块组成。体在空间中具有重量和体积感,通过比例、尺度、材料表达不同的性格,营造多样的氛围,从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觉。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设计主题,有效选择和组织点、线、面、体等基本设计语言,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空间形态和氛围的创造。

(三)应物象形与功能设计“应物象形”在绘画中指对形的把握,要求运用造型手法实现主体对物象的感应,将物质的本质形态进行再造,以实现感应物象的“象形”。“应物”就是要用心去感受构思中的事物,“象形”就是要做到形似,要像所绘事物的形状。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并非随意想象,往往是对外在物象有感而发,对外在世界的艺术再造。“应物象形”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具体创作,针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具体化的艺术处理,形成最终的艺术形象。南朝陈姚最最先提出“心师造化”的理论。后来唐代画家张璪又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强调艺术创作需以自然为师,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通过内心的思考再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形达神,需要对具体对象进行精细准确的描写,在有形的基础上去达神。用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解读,“应物象形”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由功能设计出发针对具体的功能需求确定各功能空间需要的形态、尺度,选用相应的平面布局、尺度、空间形态,赋予相应的外在造型、内在空间,创造与功能相应的整体展示空间设计效果。现代展示设计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重视功能,创造新形式。正如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展示形式服务于功能,展示设计以功能为主。展示空间是提供人们物质文化活动的场所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艺术,适用是展示设计突出功能的内在本质之一。整体设计注重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设计既要满足物质功能的实际需求,解决基本的展品展示与存放、人流动线与交通、商务洽谈与社会交往等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审美功能的需要,创造动人的形象、优美的形体,展现展示空间的主题与性格,创造艺术化的展示艺术空间。当今展示设计应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技术与材料,注重个性化、艺术化设计的创造。如笔者在左右家具展示设计中,首先根据甲方产品展示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与设计,综合考虑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人流组合等基本功能,以区域板块化的形式将不同的家具以居家形态有机组织,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居家展示场景,以线型动线将各区域连成一体。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展区所处位置和基本平面布局,以及项目设计主题,进行展示空间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设计。展位设计结合产品以现代手法表现东方精神,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和构造方式,结合传统的文化、艺术、造型、图形等,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表达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四)随类赋彩与形体表现“随类赋彩”是指根据各种不同对象,准确地涂色,同时要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①这是表现绘画创作的必要补充。中国画之“随”,似有顺从、依附之意,指依据具体对象而相应处理。“类”是指表现对象的品类,有着内在的规律,可表现人的精神观照,在绘画创作时要表现其基本特征。所赋之“彩”,并非单指颜色,还包括笔墨的渲染、明暗、层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许多都不用“彩”,而是通过墨的浓淡、层次产生不同的光色效果。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指山水画可以用墨的变化体现自然界中的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各色效果,从而体现丰富的墨色变化。色彩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媒介,先于图形给人鲜明直观的印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赋彩就是根据空间形态和设计主题,通过材质、肌理、光影来表现空间的特色与层次,主要依托于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与搭配。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②通过虚实、轻重、软硬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对比,创造不同的空间层次与色调,使展示空间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整体效果。材料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容与形式的传达媒介③,是展示设计的物质基础,影响人们对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并引发相应的心理感觉。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色泽与光影体现自身的特性,材料的组合可以表现特定的主题,营造特定的氛围,使空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传递不同的展示信息。其中材料色彩是首先呈现出来的特征,以其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呈现给人以轻重、距离、大小及冷暖的感性特征。材料的质感则可引起人视觉、触觉的感官差异,软硬、冷暖、粗糙与光滑、光泽与透明等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内在张力和知觉感受。材料肌理可以表现材料的细节感知,其粗与细、轻与重、新与旧都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创造不同的空间情绪和意境。在实际展示空间设计中,根据设计主题与定位,结合不同造型元素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其色调、质感、肌理乃至光影的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色彩感觉,使空间环境呈现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从而传达空间意境、氛围和情感。如在空间场所中,可以木地板、大理石、地毯等不同的材料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形成公共、舒适或私密的空间氛围;通过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进行空间分隔,可创造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具有优美色调和装饰纹样的织物材料和木材,既可用于空间分隔,也可以其自身的装饰纹样成为空间艺术效果表达的对象。不同材料间的对比,既可突出各自的特点,又可通过比例、形态、尺度的协调控制构成展示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经营位置与空间规划“经营位置”,即艺术创作中的构图处理,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营”说明对构图设计要有选择、取舍,对其章法和布局要进行组织和安排,进行全局结构的统筹处理,通过疏密相间、辉映有致的画面处理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画面的构图,注重以经营位置来表达内在艺术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④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凡画,迁想妙得也。”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提出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从而得到艺术感受,对画面结构的经营也通过内在思想得以表现。如南宋山水画家马元、夏圭在画面构图中突出画面的边角构图,史称“马一角”“夏半边”,以“计白当黑”的手法使画面简洁洗练,采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虚实对比,以虚空来突出实体,烘托画面的意境。在具体构图设计中,有一系列对偶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的艺术空间,如顾盼、开合、虚实、藏露、疏密、动静、奇正等,这些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处理的基本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经营位置就是对整个展示场所的空间规划。展示设计一如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以游动的视线来观察和表现物象,①注重人在其中流动、行走而产生对整体空间场所和展示环境的整体感知,是一个融入时间的空间。其平面布局、空间规划、动线设计,既是展示空间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也是观众游历其间,感知展示空间、展示形象和展示意境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要从整体把握,既要考虑受众参展过程中在单个功能展区的空间感受,也要考虑其在参观过程中将一个个独立展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要考虑不同展区之间的区隔和联系,将时间、动态的概念融入其中进行设计规划,使人在时空的不断变化过程中,通过运动、观赏、交流等感知方式,接受空间场所传递的图文展示信息。一如中国传统绘画对构图效果的追求,展示空间的布局、不同展区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各个展示区域在整体空间中的位置与相互关系,具体设计中则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展示要求进行处理。如在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故宫博物馆时,可参考历史遗留下来的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以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空间布局,依次展示古代帝王办公、处理政务、后宫生活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使人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建筑规模、空间形态、装饰装修、生活器物的变化,形成与外在环境和展示物品的对话,感知帝王生活的华贵和皇权的绝对权威。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8

展示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展示陈列品是展会的主角,要体现经典性和代表性。展品外观要比平时销售的产品更特殊关照。展览期间要在每天开展前安排专人擦拭维护,让展品始终以崭新的外观面对消费者,消费者也会对展品有亲近倾向,愿意靠近观看;色彩运用应结合企业形象推广选择企业标准色彩,注重色彩统一性设计;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工艺。

2商业展示设计的规律

2.1商业展示设计的基本规律

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展位的设计不单单是理解为展架和展板的罗列摆放在一个特定空间中的陈设,还要将展位的消费人群、使用功能、从属环境、人文特色、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展示设计在商场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着商品为中心,通过强化商品,传达商品的信息刺激顾客的心理与视觉,增强商品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从而促进商品销售。展示的内容一般更换较频繁。这就要求应在较短的展示期限内通过独特的展示设计给顾客以全新的感受。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商业展示设计中必须满足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以时间概念划分的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按一定的消费水平进行定位,设计风格、年龄特征定位,设计色彩定位和环境因素定位等。在视觉层面上,设计元素主要通过造型元素、照明特性和材质性能的因素体现。思想层面上,设计元素会通过人的感觉、视觉等直接元素和以媒体数字导向等间接元素来体现。在满足前期设计的整体构思之后,依据形式美法则与制作手段(设计施工图、手绘构思草图、手绘设计效果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静态模型展示、多媒体动态模型展示等等)来完成整个前期设计工作。

2.2商业展示设计的循环规律

商业展示设计的设计规律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基本规律与循环规律,这两者以设计作品的阶段为分界线。基本规律是让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在头脑中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设计体系。而循环规律则是设计作品通过相关的物质技术和生产流通手段,将设计作品转化成客观存在的设计商品投入使用,从而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检验设计成果,丰富和完善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并进入下一个设计阶段,以体现设计的周而复始、无限循环、日益更新和与时俱进的特征。通过对展示设计规律的逐步深化,使消费者(使用者)认识到设计的对象并非其设计的展柜或是商品本身,而是通过展示设计这种方式激发隐藏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设计手段更新。商业展示设计规律的深化具体体现在展示设计作为一类宏观的公共性的活动空间正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掌握商业展示的设计规律,有利于用简单的设计语汇来表达设计意图,体现深刻的设计内涵和广博的知识层面,通过掌握展示设计规律,有利于将被动设计向主动设计的转化,在动态的环境中把握设计的整体。展示设计的循环规律体现了设计的联系规律、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规律主要表现为设计的前期阶段将设计对象的特征与消费者(使用者)需求相联系,将设计对象与其存在的环境相联系等。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使用者)需求方式的变化决定设计的日益更新和与时俱进。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在展示设计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三点哲学理念决定展示设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商业展示设计规律与人性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性化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展示设计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商业展示设计是围绕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展开,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如果脱离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就失去设计的意义。在商业展示设计规律中,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是人性化概念的体现,从设计作品转化到设计商品,是为了满足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人性化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商业展示设计循环规律的核心。

3商业展示设计的方法

依据商业展示设计规律,设计中存在理工科逻辑思维、绘画艺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理工科逻辑思维、绘画艺术形象思维是展示设计的表象,创造性设计思维是展示设计的本质,表象通过本质来体现。由此可见,创造性设计思维贯穿展示设计的始终。在设计中,设计思维渠道的获得基于图示思维的理解和掌握,包括计划理论、设计心理学、符号学、类型学和语言模式等。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图示思维法,图示思维法包括三个阶段,即设计思维渠道、对比综合分析和图解形象思维表达。

3.1设计思维渠道

1)形象联想。

形象联想是以某种关联形象为联想出发点,通过形象结构、形状、质感、颜色的关系,整体与局部、原因和结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象与形象之间相同、相近、相反的关系,跳跃式地联想。抓住可能发展出的每一个结果和变化去发展,最后达成新的派生形象。

2)概念联想。

事物的概念,指一种理念、一种风格、一种时尚或一句简单的词语。运用类推、抽象、转化等联想思维,把它转换成设计概念。展示设计阶段,不妨从与方案有关的几个方向打开思路。艺术风格:包括中式、欧式、古希腊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国际派、光洁派、现代派、后现代派、浪漫主义等。空间形式:矩形空间、圆形空间、三角形空间、复合空间、并联空间、子母空间、迷幻空间、共享空间、虚拟空间等。建筑构件:横梁、柱体、墙、地面、天花、藻井、坡屋顶等。文化风格: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

3.2对比综合分析

在商业展示设计中,设计方案的产生经常将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出优劣,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而确定设计的发展方向。常用的方法有对比综合分析法,将几种设计方案取长补短,经过提炼优化整合为一种新方案,甚至将不相关的材料结合成一个裂变体。综合往往能产生形式,容易失去个性。对比综合分析法有几个阶段,一个设计项目,构思成不同概念的形象方案。经过功能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每个方案都会有自身的优缺点取舍选择。精心推敲后做出的选择,又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开始下一轮构思循环。

3.3图解形象思维表达

在展示设计之前,首先要调查与项目有关的各种要求,对调研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使之成为概念设计的依据,才能做到准确到位的设计。图解形象思维表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展示设计中,图解形象思维表达使用频率较高,常用的有三种。平面和立面空间界面样式草图,透视图解方式和抽象几何平面图解方式。抽象几何平面图解方式常用于概念设计阶段,即关联矩阵坐标法、树形系统图形法、圆方图形分析法、气泡系统图形法。

1)关联矩阵坐标法。

关联矩阵坐标法是根据数学中的空间坐标模型为基础,利用空间模型Y纵向轴线和X横向轴线交点运动而制定的图形表格。该方法用于展示设计的各种功能分类、工程进度控制,针对各种设计要素可行性图解形象比较。再分析某一平面功能分区各种要素的要求,如面积需求、邻里关系需求、公共使用程度需求、采光和景观需求、私密程度需求、特殊因素要求。经调查了解后,将其坐标关联排列,使用各种简单的符号加以注解,进而变成条理有序的数据库。

2)圆方图形分析法。

圆方图形分析法是对纷繁复杂的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分析,运用模糊概念开启思维禁锢,从圆形方向的不确定性和形状可塑性强的特点,由“圆圈”到“方框”,由模糊到清晰过渡,从中寻找各种要素的变化方案,最终确立方案的平面形态与空间尺度。圆方图形分析法是设计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是要用手绘草图方式设计;二是在草图阶段不要试图把图形绘制精准。

3)树形系统图形法。

树形系统图形法是针对各种公共空间关系分析,摆脱了空间具体形态、量度及距离,以二维空间中点的单项运动与分立作为图形的表象特征,利用类似原子裂变的树状形结构形式,形成树状分析系统。树形系统图形法常用于展示设计系统分类、空间系统分类及概念设计的交通关系、人流关系、邻近关系、序列关系分析等。

4)气泡系统图形法。

气泡系统图形法与树形系统图形法的共同特点在于,针对各种公共空间关系分析,摆脱空间具体形态、量度及距离。不同点是树形系统图形法以二维空间中点的单项运动与分立作为图形的表象特征,利用类似原子裂变的树状形结构形式,而气泡系统图形法更加直观地分析公共空间的关系,即交通关系、人流关系、邻近关系等。上述四种图解形象思维表达孤立,使用的频率较少,一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交替使用。对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的运用是最基础的设计视觉元素。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使用得当的直线,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圆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构图中,通常将一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布置成不对称的三角形组群,以产生丰富而有序的变化。展示中的矩形,实际上是两种形态,即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面积、体积的矩形与立方体的有机组合,可造成无数种变化形式。这也是展示实际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

4结语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形象思维

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正呼唤历史教师做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和作出结论,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历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那么,怎样使形象化的历史资料素材在启发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把学生从直观性的学习带入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历史的领域,这是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实践,就历史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

历史的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重构、形成历史表象的必要条件。历史的形象思维是以尽可能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为基本依据,通过适当的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形成历史的本来面貌,使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已经消失了历史事实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这种思维是针对特定的时空界限,对特定的历史(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进行重构和复原。形象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它并不只是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能动地去表现客观对象,它包含了人们对于思维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感彩,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

二、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必修二中,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展示这样一张漫画:一个外国人两手举着写有“经济全球化”的旗子,肩上拉着一块大磁铁,磁铁上吸着好多美元。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形象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最有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接着,我们还可以展示二张图片——夜色下的地球,欧美地区亮光密集而且范围大,亚非地区亮度范围小,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中得出世界的贫富差距拉大、欧美经济发达、亚非相对落后的结论。通过这些素材就可以形象地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应该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例如,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过程中,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所以在讲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展示三幅图片:查理一世、议会邀请来的威廉、议会要求国王承认《权利法案》。再展示两幅文字材料: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这些材料,学生就可以不难发现: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利由高高在上转为逐渐受到议会制约,形成国王与议会共同统治的局面。后来国王逐渐丧失了实际权利,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贵族的政治权力也逐渐被削弱,而民主趋势却在不断发展。

3.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一是准确严谨,具有科学性。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它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谈古论今,叙事议人,必须言之有据,决不能为了追求生动性而失去科学性。二是注意文采,富有情感性。教学语言的文采,除了文字修辞外,还应该形象生动,声情并茂。例如,在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课标要求解读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为此,教师就可以适当提供古代希腊关于宙斯与赫拉的神话故事:“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他的妻子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她,并使她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约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最后俩人和好了。”通过该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代希腊的神的人格化特点,由此会比较好地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以及初步把握解读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方法。三是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学风在教学中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十多岁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知识面不宽,语言词汇的积累也很有限。因此,教学语言更应该注意口语化、通俗化,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晦涩的语言。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才能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参考文献:

[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2.

[2]钟启民主.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1999.

[3]赵亚夫.历史教育的有效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

个人形象的基本要求篇10

关键词:阴影区;核心形象;氛围形象;外溢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地的开发经历了由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再到形象导向的转变。面对海量信息,旅游地形象愈加成为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旅游地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地的开发成功与否,旅游地形象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新兴的旅游地,如何在众多已经成功旅游目的地中凸显自己的形象,进入潜在旅游者的决策范围,最后成为旅游者的最终选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衍用在研究孟子故里开发时首先提出了旅游阴影区的理论[1],近年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作者在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旅游地,它们同时处于两个高级别旅游地(光环区)之间,是潜在旅游者形象识别的谷地甚至是盲区,双重形象遮蔽使得这些旅游地本身极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不为旅游者所知,旅游业停滞不前,形成了双核阴影区。此类旅游的旅游形象开发研究对于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冲破阴影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京津之间的廊坊市、京石(石家庄)之间的涿州市、广深之间的东莞市、沪宁之间的无锡市都是处于双核阴影区内的典型地区。

一、理论基础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要求一个具备多重功能的旅游形象,希望利用一个形象就满足旅游过程中各个利益群体的需求。然而,“形象往往是一种心理感知的抽象之物,与人们的感受有关,不同的人,由于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2]。虽然目前单一形象模式为多数旅游地所采用,尚未显现出明显的缺陷,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单一旅游形象承担的多维诉求对象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处于阴影区的旅游地,面对已经十分狭隘、分散的市场,单一形象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旅游地的开发。对于这类地区而言,旅游形象不仅要起到市场推广作用,也是为当地管理者和居民树立信心、确定目标、提供前景、把握开发方向的精神指引,甚至可以说对于处于阴影区旅游地而言,内部的推动力更为重要。因此,形象的策划所针对的市场不仅是外部的游客市场也包括内部市场。探讨基于双核阴影区旅游地独特情况认识基础上的新型形象策划体系有巨大现实意义。

旅游地的形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内核形象、氛围形象和外溢形象。内核形象即旅游地基本形象,是旅游地的核心定位和确立其他形象的根本依据,内核形象的确定应基于正确的资源、市场以及替代性形象分析。氛围形象是旅游地给予旅游者的感受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最直接的体验,也是旅游者评价一个旅游地的直接依据。外溢形象则是旅游地通过各种渠道,借助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发出的形象信息,对于旅游者而言外溢形象是其接触的有关旅游地最初形象和是否到该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决策依据。本文分别论述三个层次形象的构建理论。

二、内核形象

内核形象是对旅游地资源开发策略、产品定位、发展方向和前景目标的高度概括,对于阴影区旅游地而言是旅游开发的指引性形象,是旅游地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的体现[3],能够激发旅游目的地活力,推进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服务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程。为当地管理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提供旅游目的地价值观、经营目的、经营方针,是旅游目的地一切行为的准则和出发点。它指示着旅游地的发展和未来,提供行为导向,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励旅游地成员,规范其行为、凝聚情感力量。

1.基础性分析

改变以往仅仅把基础性分析重点放在本地现状分析的模式,将资源、市场、形象的分析放在同两个光环区的资源、市场、形象的比较中,找出旅游地发展的空隙所在,即“三空隙分析”法。

(1)资源空隙分析。许多阴影区旅游地本身可开发资源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然而长久以来对资源的评价多是根据国家标准,依据资源的等级、知名度等对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对于多数旅游地来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然而,阴影区旅游地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一旦与光环区相类似,相对来说仍然是低档次的。应寻找与光环区迥异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特征或者有可能开发出区别光环区凸显地方特色的资源。因此,提出资源空隙分析,根据与形象光环区的资源差异性对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寻找具有最大差异性的资源,再根据可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确定地区重点开发的资源类型。

(2)市场空隙分析。不可否认两个光环区旅游地抢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空间,客观上构成了阴影区市场开发的阻碍。然而,根据旅游业的特性,任何旅游地的差异都可能成为人们心中新的潜在旅游目的地。同时,游客对旅游地形象的忠实度较低,人们总是希望不断获得新奇的感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的高品位景点,因此,游客不会拒绝目的地周边的充满新鲜感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为阴影区寻找市场空隙提供了条件。只要对市场作深入分析,就一定能够找出两个核心旅游市场所没有开发的市场,从而利用这些被光环区旅游地遗漏的旅游市场角落来塑造自己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如河南辉县郭亮村,借助拍摄电影的契机,以洁净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气、干净卫生的住房条件,用低廉的价格去占领附近城市周末游市场和美术院校校外写生市场,取得了成功。

(3)形象空隙分析。形象必须与光环区旅游地形象相区别,突显自身特色,才可能使得潜在游客进行决策时突破阴影。旅游地的个性化形象定位,应主动避免与光环区的主导形象相冲突,采取避实就虚、力争互补的策略。如成都、重庆两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现有的旅游形象以传统静态休闲和历史悠久为主,而处于成渝两地阴影区内的遂宁,若要打破阴影就应该突出现代时尚动感、高端休闲度假为主的形象,弥补两地传统静态有余而现代时尚动感不足,休闲有余但档次不足,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匮乏的情况。

2.潜在市场定位

旅游地开发和旅游形象构建中市场的重要性已不需赘述,尤其是当进行市场空隙分析后,面对阴影双核留下的市场空间,如何选择适合本地的潜在市场成为核心形象设计的关键问题。由于处在双核阴影区中的客观劣势,潜在市场就必须选准选对,才能在形象竞争中有效突围。对于多数阴影区旅游地而言,周边高档次旅游地城镇居民出游需求的巨大市场是最有利的潜在市场。通过对潜在客源市场地域文化和旅游者素质、欣赏习惯、个性特征等的识别,确定可能形成的消费群,划分出一二三级客源市场。

3.形象定位

依据旅游市场变化的需求分析,目前,我国休闲旅游成为人们外出休闲的主要趋势。美国旅游地理专家马特勒指出,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中间城市往往成为最佳休闲旅游胜地。因而多数双核阴影区内旅游地可以借助两个高档次目的地居民出游市场,定位于光环区的休闲度假旅游地,同时,争取共享两地的接待市场,采取与光环区旅游地相辅相成的形象定位策略,既能够形成针对光环区的独特旅游形象和吸引力,最大程度的争取潜在市场,又能够和光环区形成组合式的区域整体旅游目的地形象。

4.核心形象的稳定性原则

核心形象是旅游地发展最具指导性的思想和原则,其形成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一旦成型就应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相对连贯和稳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降低游客的意识程度,使地区在旅游设施建设、氛围营造、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有统一的指引,使得旅游地形象顺利定向、定型,使人们形成旅游资源与目的地之间在深层意识上的组合。

三、氛围形象

旅游者在旅游地居留的时间短暂,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更依赖于具有较强可感知性的旅游意象要素的刺激,所以,旅游地氛围形象成为旅游者形成对旅游地良好印象的最直接与最有效的途径。

旅游者在旅游地寻找的是心理预期的印证、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和生命的体验,最终形成难忘的记忆,对旅游地旅游满意度综合评价的标准是特色、差异和不虚此行[4]。这就要求氛围形象构成要素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空间组合和表意要符合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样才会给旅游者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1.感官形象构建

将旅游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通过游客的感官感受传递给游客。

(1)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旅游形象系统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部分,随着旅游的发展,其作用将日益重要。旅游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基本要素(旅游地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吉祥物、户外广告等)和应用要素(旅游纪念品、指示系统、办公及公关用品、服务人员服饰用品等)。通过建筑小品、特色雕塑、灯光装饰、色彩美学设计等手段营造出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给游客的视觉带来冲击和享受。

(2)听觉形象。对旅游地而言令人愉悦的声音具有营造旅游气氛的特殊功能。听觉形象既包括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音也包括背景音乐、当地小调等人为声音。通过减少噪音,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语言、民歌、地方戏曲,强化自然声音效果等手段构建听觉形象,增强游客放松休闲的旅游体验。

(3)味觉形象。新奇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成为游客心目中的吸引物之一,也是游客形成旅游地直接印象的重要途径,借助特色美食强调其味觉享受,发挥当地饮食文化,构建味觉形象。

(4)嗅觉形象。避免对旅游形象产生损害的异味,突出林木气息、花香、果香、清新空气等自然气息,营造清新宜人的嗅觉形象,给予游客更深的感官印象。

2.意境形象构建

意境形象的体验是人们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内在美[5]。它的具体体现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精神和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氛围形象是一种聚合多种旅游形象要素的有机整体,贯穿了整个游览活动的始末。意境形象以当地人文内涵为基础,通过各种体现旅游地个性的特色景观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旅游地意境。

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营造气氛,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融入景区,达到情景交融,人在景中、景在心中,使游客也成为旅游区的一部分,从中获得不同以往的享受和愉悦。丰富游客的感受层次。使得旅游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都能体味到与文化主题相融合的气氛,将旅游地独特的文化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

同时,利用节庆、民俗等活动,营造一个鲜活新奇的文化氛围,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将区域的旅游文化主题动态地展示给游客。营造与平常迥异而浓厚的旅游气氛,将旅游地各种要素组织、协调和发展起来[6]。使游客感受到人格化了的旅游地。

3.线路形象构建

将阴影区内最能体现区域风格特色的重点旅游资源组合起来,根据其文化内涵的相似性及资源的互补性原则,以线路的形式推出,并设计出形象口号,以性格化的线路展示并带动区域内的精品旅游资源。同时,积极和光环区高知名度资源相结合,组建、串联旅游线路,将阴影区资源和光环区资源整合起来,构成具有统一风格的线路形象,提升阴影区旅游开发层次。

四、外溢形象

潜在游客对阴影区旅游地的感知多是模糊不清的,外溢形象构建就是借助市场传播学的原理从心理感知的层面打动潜在游客,形成潜在游客对旅游地的形象知觉。外溢形象不同于传统的形象营销,不仅仅是旅游形象在市场中的推广促销,更是形象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市场学的范畴更多的是旅游形象设计范围内的工作,它通过反馈作用对旅游地形象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1.背景借代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有从高级别事物到低级别事物的过渡,即认知链条。处于阴影区内的旅游地,在被人们所认知时,总是被置于大的环境背景中进行识别。从这个角度分析,目标旅游地所处的双重阴影同时也成为该旅游地的双层光环。即潜在游客会不自觉地认为目标旅游地应该具备其所在区域的基本特色,两个光环区旅游地的风格会体现在目标旅游地上。因而在形象策划中,突出目标旅游地的区域大背景,通过对背景的借代进行对游客的心理暗示成为处于双核阴影区内旅游地的独特优势。

2.文脉提升

文化是影响人的欲望(消费需求欲望)、行为(消费行为、购买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文脉是旅游者在目的地游览过程中对客观吸引物以外的形而上的文化精神的体验。现代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要求日益提高,虽然优美的环境在游客吸引中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游客早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风光游览,而是要在旅游中体味文化,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这就要求旅游地形象设计中注重文脉的挖掘和提升,成为外溢形象构建的基础。

对旅游地的文化体系进行梳理,突出地方性的文化,找到旅游地的精神主线,积极迎合游客的文化心态,满足游客对当地的人文内涵、传统风俗和新的文化形式的体验要求,将旅游地的形象人为地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生动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达与传递,使旅游地形象能与其他旅游地形成差异性的特征,在旅游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和激发旅游者旅游的冲动和欲望。

3.地区旅游形象整饰

“我们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居延安)。通过形象整饰有意控制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印象。改变传统的形象设计思想,树立灵活、动态的形象设计观念,将众多的形象要素进行选择性塑造、结构优化,迎合市场进行创新,找到并突出能够代表旅游地特征同时有利于旅游地发展的、有市场潜力的各种优势形象。

形象设计中有意识放大符合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形象,避免或者模糊与旅游者心理期待不相协调的形象要素,通过形象整饰为潜在游客提供一个他们所向往的旅游地形象,将现实的旅游地改造成为潜在游客心中理想的旅游地。

(1)形象排除。选择与核心形象相吻合的美好的形象要素而省略不协调的要素,以营造一个美丽的目的地形象。如果某一旅游地主题形象为现代化的娱乐旅游地,对于其本身静态、沉重的形象要素便要予以省略。

(2)形象放大。对于代表了浪漫、理想、阳光等能够满足旅游者潜在心理预期的形象,如大片的紫藤园、幽静的小庭院等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形象符号,要予以适当的放大,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其在旅游地形象体系中凸显出来。

4.品牌化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愈加深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在如今品牌竞争的时代,一切旅游策划和营销策略的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独具魅力的强势旅游品牌。这种品牌必须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形象力、竞争力、文化力、联想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完美统一[7]。品牌化战略要使旅游地表现出独有的属性以增加旅游地的价值内涵,使之具备游客希望的体现身份价值的要求。品牌能缩短目标顾客购买决策的过程,能很快将旅游消费投向意向景区。

品牌策划中要对消费者的内在需求作综合分析,根据形象整饰结果,寻找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形象。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战略、制订品牌规划、加强品牌宣传、创新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最终达到打造旅游目的地强势品牌形象、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找准品牌开发的主体,根据当前我国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和阴影区旅游地的现状,政府应该成为品牌构建和传播的主导力量,集中地区的优势资源整合形象,整体推出,联合营销,重点打造,以品牌带动产品,实现地区的整体利益。

5.人脉集聚策略

旅游经济根本上是注意力经济和吸引力经济,只有聚集足够的人气才能发挥出旅游业的经济促进作用,因而吸引游客、提升人脉是形象设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外溢形象构建的基本要求。根据主要市场的潜在游客心理需求和心理预期,采取各种手段,吸引眼球,设计人脉集聚方案。

由于产品、形象和市场差异化,因而要求营销手段的差异化,对于当地和周边市场,以提高知名度、吸引直接游客为主。采取举办街头活动、旅游地吉祥物游行、商场推广等形式,使旅游地在主要市场成为谈论的话题,形成口碑效应,争取短线游客。

对于有能力开拓的外地市场,以举办大型推介活动、承办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为主、借助或者制造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等形式,制造社会舆论,争取有效的注意力,以提高知名度吸引长线游客。

6.形象维护

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只是目的地形象策划的开始阶段,后期的维护和提升才是保障旅游地持续发展和延长形象周期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处在双核阴影区内的旅游地,其作用更为显著。所谓形象维护包括三层涵义,一是不断加强旅游地形象对潜在游客的刺激,使形象在公众记忆链条中占据优势地位;二是形象更新,不断更新形象,保持形象的新奇感,使得旅游地形象进入潜在游客的决策范围;三是维持形象的管理保障[8]。

(1)旅游地形象构建后,如果不重视维护和加强形象,旅游形象就有可能从公众记忆系统中逐渐淡化,前一阶段设计工作的成果就会消失。要注重运用各种形象宣传推广的方法来维系已有的旅游形象,借助旅游形象广告、旅游形象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不断向公众传递旅游地的形象信息以及避免危机事件对旅游地的负面影响。通过形象维护在游客心理形象序列中确定并巩固自己的独特位置,从而使形象为游客所识别,达到沟通说服的效果。

(2)形象更新是在保证核心形象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附加形象,丰富旅游地形象内涵。根据游客感受和观念的变动调整形象策略,及时推出适合当前市场的创意形象,保持旅游形象对不同群体游客的持续吸引,提高游客忠诚度,保障景区的持久吸引力,争取开创新的旅游地形象。

(3)在形象规划提出后,必须要制订科学的管理措施,从形象的推广,品牌的宣传,营销的策略,到客源的控制上,都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以保证设计意图得到完全的执行,避免设计和现实脱节的情况。

阴影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层次外推模式总流程如下图所示,首先对阴影区进行资源市场形象的三空隙分析,确定区域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凝练核心形象;以核心形象为指导,通过感官形象、意境形象和线路形象设计打造游客体验的氛围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背景借代、文脉提升、旅游形象整饰、品牌化战略、人脉集聚策略和形象维护六个步骤,构建阴影区的外溢形象。形成核心形象氛围形象外溢形象由内而外的形象层次外推模式。最终构成由一个指导核心,多个外溢形象的阴影区旅游地形象体系。对于游客来说对旅游地形象的感受则是由外溢形象氛围形象核心形象的从外及内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13).

[2]刘锋.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3).

[3]尹隽,等.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06-207.

[4]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4,(8).

[5]陈鑫峰,王雁.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j].林业科学,2001,(2).

[6]陈航,王跃伟.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