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学科学情分析十篇生物学科学情分析十篇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4:47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1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增大规模的同时保证办学质量,真正实现独立学院培?B应用型人才的初衷,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独立学院以工科和文科为主,而大学物理是所有工科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并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上也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地位。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情及考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大学物理学情分析

1.大学物理学习中呈现的问题

(1)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积极性较高,课堂反应较好,但随着课程的推进,积极性逐渐下降。以大学物理上册为例,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但到了第四章刚体部分,很多学生听课时显得

比较茫然,出现较强的厌学情绪;学习下册电磁场部分,大部分学生出现听不懂、不会做作业的情况。(2)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学习,不注意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关系,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缺乏明确的认识。(3)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及课下做作业时,往往利用

高中的公式去解决,没有将高数方法灵活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应该用微积分去解决,但在求解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节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将新旧方法混用。

2.问题原因的分析

(1)大学物理在难度上高于中学物理,难度的加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这里的运动是指最一般的运动,并不是高中时涉及的最特殊的运动,这意味着大学物理在内容上会对高中物理进行扩展,而不是对高中知识的重复;也意味着大学物理在定量分析问题时需要用到矢量及微积分,而高中物理往往不强调矢量,在高数中讲矢量也缺乏相应的物理背景,所以学生对矢量运算掌握得不好。另外,虽然在高数中微积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高数求解微积分的题目往往已知被积函数表达式,而大学物理题目大都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写出被积函数,并确定积分上下限,再进行定积分运算,这不能机械地照搬公式,而是一项含有自主创造性的工作,显然这样的工作学生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学生因没有灵活地掌握微积分导致他们在听课及做作业时出现困难,进而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独立院校给予大学物理的学时越来越少,大学物理需要讲解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并由于考试的需要,必须涉及对具体题目的讲解,这需要花费许多课时,应用时间更是非常有限,学生脱离了应用听课就会感觉比较枯燥,进而对大学物理缺少兴趣;如果脱离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仅讲应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同样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应用。学时的限制让高校教师在讲解大学物理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也获益较少。(3)学生在高中的物理基础为学习大学物理做好了铺垫,但也成了学习大学物理的绊脚石。学生对一些知识存在认识误区,比如,认为适合所有的直线运动,认为能用于求解所有情况下力做功。学生在高中做了大量题目,对一些公式已经熟记于心,由于他们所做的都是适用这些公式的题目,很少接触不适用的情况,就会以为公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另外,学生在高中为了应对高考,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识记公式上,而不是理解知识、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框架。这样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不注重各章节间的联系,不理解物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导致他们觉得大学物理内容“新、多、难”。(4)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独立院校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较低,特别是当所学课程有一定难度时他们往往产生退缩情绪,出现玩手机、睡觉、抄作业等现象。

3.解决对策

(1)强调大学物理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带着学生通过看课本目录的方式大致了解大学物理的研究内容,使他们初步认识大学物理。并将各个章节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建立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通过高中的力做功问题让学生明白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层次不同、思维方法不同、数学工具不同,大学物理不是高中物理的翻版,而是对高中物理的扩展。(2)强调知识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对基本公式的理解,强调学生改变高中一味背公式的习惯。对于每章的第一次课,教师要先介绍本章开设的目的、与上一章之间的关系、所用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列出这章的知识框架,并要求学生做笔记。例如,学生对大学物理上册中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比较熟悉,但是往往不清楚其之间的[Jp2]深层次联系,对所涉及的公式也是琐碎的记忆。笔者在讲解时就特别注意说明这三章其实就是借质点这一理想模型,说明物体及物体系的运动规律;对运动的研究又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牛顿定律就是动力学的基础,由此能推导出其他规律。在讲解过程中重视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推导,但又不强调学生必须掌握推导过程,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明白牛顿定律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了解公式间不是独立的。如果学生能真正明白知识间的关系,就不需要背公式,只用记住几个最基本的公式即可,至于其他公式,是能够自己推导出来的。这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刚体时获益匪浅。(3)在教学内容上“重基础,宽应用”。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最基础的内容,砍掉那些过深、过偏的内容,并留出时间讲解相关实际应用。讲理论内容时以板书为主,并不使用多媒体,只在最后利用多媒体讲解应用,这种处理方式是因为使用ppt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所懈怠,而到最后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很好地辅助讲解应用。(4)课堂上增加提问、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Jp]

三、大学物理考情分析

独立院校学生大学物理考分往往较低,很多学生卷面分数不及格,考试出现抄袭现象,有些学生考后企图通过人情过关。出现这种情况跟学情有必然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学生的主观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并充实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未来做好准备。教师在出试题时要避开高技巧的怪题、难题、偏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简单应用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2

【关键词】资料分析;高中生物;教科书

1.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迎接挑战,从基本国情出发,从教育入手,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出发,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课程理念不断更新,在此期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跨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理念新,教材也在更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不仅在外观上美观精致,而且内容也更具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上呈现出严密的系统性等特点。教材是联系已知与未知世界的桥梁,是学生知识构建,能力发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媒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科书在各节内容增设了多个栏目,打破了教材仅仅作为知识载体的观念,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资料分析”栏目,成为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学时间有限等为由,直接代替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指导,也未能发挥出“资料分析”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并与上次课改教材的对比,分析“资料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重视“资料分析”的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在符合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资料分析”的编排特点及内容分类

2.1“资料分析”的编排特点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使教材内容的编排呈现多种多样的方式,而资料分析是常见的一种手段,一种既符合课程理念又具特色的手段。“资料分析”主要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表格资料等四种形式呈现,包含了生物科学史,科学实验数据、实验案例、原理应用等。“资料分析”一般出现在重要知识前后,先提供一段文字,或是一组资料,之后设置相应的讨论题,学生根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处理,找到正确答案,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资料分析”的内容分类

本文对高中生物教材所涉及的“资料分析”进行分类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六本教材中四本涉及“资料分析”,分别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有34个“资料分析”。其中包括5个“资料搜集与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将这些“资料分析”大致分成五类:

2.2.1理论联系实际

这类“资料分析”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生物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体现生物“有用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分类详情见表2。

2.2.2生物科学史

设置此类“资料分析”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在生物发展史重要事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还原科学发展史,体现生物科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同时学习科学家刻苦专研和生物科学的执着精神,以及科学家在对待科学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分类详情见表3。

2.2.3科学数据

这类“资料分析”以通过实验或者调查所测数据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类详情见表4。

2.2.4科学实验

这类“资料分析”以实验案例为主,对材料给出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从而得出到结果以至得出结论,用这个结论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类详情见表5。

2.2.5探究模拟

在此类“资料分析”中,一个“资料分析”就是一个简单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一步一步的分析,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此类“资料分析”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科学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分类详情见表6。

3.“资料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也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资料分析”的作用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中,关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个知识点就沿用了以往的呈现方式。在旧教材中,直接说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Dna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图文并茂的数据资料和讨论题,让学生阅读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归纳总结得出“Dna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在旧教材神经调节中,关于高级神经中枢起主导作用的描述是这样:外界刺激传入神经中枢后,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再由神经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节;虽然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的活动都有调节作用,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起着主导的左右。这个知识点是直接说明的。然而在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新旧教材中概念的两种不同呈现方式,两者都是想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前者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而后者在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案例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1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旧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材直接写出来,学生主要靠老师讲解知识点,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理解,最后达到记住或者背诵知识点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能较好的掌握知识点,也不能将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然而在新教材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主要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呈现,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图片等资料,然后结合相应的讨论题分析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一个已知的结论或者是一个已知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不但能够灵活运用这个结论,而且还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

3.2学生经历概念的构建过程

上述所举两个新旧教材中概念的呈现方式不同的例子中,均提及“资料分析”提供资料和讨论题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就是概念构建的过程,学生也参与其中。学生首先阅读和分析资料,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教师提问根据讨论题设置题目,学生思考、归纳题目的答案,最后整理总结得出“资料分析”的结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

3.3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课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然而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作为教师应该相应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新教材“资料分析”中,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体的观念,体现了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4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资料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提升,这与近些年来生物高考中注重考生材料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的要求不谋而合。

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的“资料分析”提供四组简短的文字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四组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神经系统不同中枢是如何对排尿发射进行控制,不同的神经中枢对排尿反射这一生理过程的控制有何联系性;再分组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总结得出“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的结论。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的“资料分析”中有两组资料,分别讲述的是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猞猁与雪兔的数量变化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两组资料,然后讨论:如何解释资料一中的实验结果?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规律是什么?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有什么作用?通过对两组资料的分析和问题的讨论,总结得出这两组资料中所表现的种间关系。

3.5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伴性遗传”的“资料分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提供了一张红绿色盲家系图和三段文字说明,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识别家系图,并在此基础对其进行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比较复杂,正常、携带者或者色盲症患者女性与正常或者色盲症患者男性之间存在多种婚配方式,并且结果不尽相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红绿色盲症属于伴性遗传,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学习以“资料分析”结束,“资料分析”提供了恩格尔曼的一个实验及其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以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6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资料分析”有利于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起来,或者归纳、总结、对比相关知识点,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知识。

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所学,但是教材在初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所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与讨论,不仅可以有效地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不仅如此,资料中提及的“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和“艾滋病”都在后续必修三模块中有所体现,为之学习打下了基础。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和完成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将各种细胞器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这一生理过程联系起来,以至于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打下基础,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后续的知识。

3.7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在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针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教材采用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件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的原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普遍应用,以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相关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的现象以及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资料分析”通过一组资料列举出几种致癌的因素,也列举出几种抗癌的物质和防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资料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癌症的防御:在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法或行为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哪些做法或习惯有利于癌症的防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体验到“病从口入”同样也适用于癌症,并且确定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防御癌症和其他疾病。在必修3第32页的“资料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阅读、讨论和学习,可以对人在寒冷环境下“打颤”和出现“鸡皮疙瘩”等现象做出很好很合理的解释,也让学生明白了吃过咸的东西会让人产生渴感的原因或者原理。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本文将“资料分析”分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科学史、科学数据、科学实验和探究模拟等五类。结合实例阐述了“资料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经历概念的构建过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这些作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要求。

4.2建议

从教材的内容角度来看,“资料分析”是问题为媒介,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本栏目,灵活应用“资料分析”中的材料,妥善处理“资料分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在生物教学中让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当然就“资料分析”而言,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更改,比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有些偏远乡镇学校对酿酒等不太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换成馒头发酵、甜酒的制作等;又如偏远贫困的乡镇中学没有网络情况下,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安排,选择或者修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教材”转变为“利用教材”,这样才能把生物课讲“活”,实现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徐进山.利用栏目设置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J].生物学教学,2009.34(12):19-2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生物新课程标解读[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0

[5]刘凯春.浅谈“资料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0-1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3

物理科自从归入了综合科以后,学生的重视程度比以前低得多了。部分学生和老师有一种心态,觉得综合科分到各科,每科所占分数少,花的时间比较多,容易分散精力,不划算。心态误导了备考,所以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不够重视,成绩就落下来了。倒计时阶段,时间特别宝贵,一些学科老师没有沟通协作和针对性备考,总是为自己的学科复习抢时间,这样会适得其反,综合科总成绩是难以提高的。

首先,要和各科老师统一思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备考心态,让学生明确,其实综合科在高考中的得分和语数英三门主科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科的成绩不好就很自然地把总分拉低了。综合科备考做得好,成绩容易提高,而且提高的幅度远比三门主科大。物理科在高考中题目比较新颖,但并不难,考的都是基本知识,比较容易得分,成绩提高的幅度会很大。其次,要协调好其他各科老师做到目标明确,团结协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时间,进行综合科集体备考。

二、做好针对性的备考分析和辅导,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

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层次也不同,后阶段要提高物理科成绩就要从综合测试和模拟考试中重点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实际分析中建立学生辅导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教学改进和落实个别辅导,让学生从失误分析中学会查漏补缺,增强复习效果。

1.按学生基础分析。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各科成绩的优劣、综合科的提高潜力等详细做好学生的基础能力分析。罗列出基础好成绩一直稳定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稳定和偏科的学生;基础较差、成绩在中下层,但有较强的提高能力的学生。

2.由测试结果按潜力分析。从学生的综合测试和模拟考试得分情况详细分析学生哪一科、哪方面的能力薄弱,哪个班哪些学生对上线的提高潜力强。

3.按学生做题的失误分析。对学生做题的失误认真地分析,从学生实际接受和老师教学上找出做题失误的原因。从几年的阅卷情况和本届学生的综合测试、模拟考试中分析学生出现的失误。学生在物理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情况:①读题、读图、理解题意能力不强或审题不够仔细,漏掉重要的信息。②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常规题、常见知识、常用解法漏洞多。③思维不够活,考虑问题欠全面,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强。④读懂了题意但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够清楚或乱套公式。⑤答题和书写不够规范。

结合以上的分析,建立学生辅导档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一对一辅导。到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解决在平时测练中最易出错的题和学生本人知识上的误区。通过分析练习和模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从失误分析中学会查漏补缺,扫清错漏的知识雷区,基础题能拿分的不能丢分。第一轮查漏补缺,让学生按照教材目录来查漏补缺来梳理知识点,从结构上按物理课本的目录分章节回想老师讲过的知识点,默写下来,漏掉的知识点、物理公式就是学习上不足的地方。写出来后,再回想一下;做过的典型练习题目也写下来,有针对性地强化复习。第二轮查漏补缺,就要以高考做标准模拟实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以高考的心态做完一个练习或试卷。再自己拿出测练试卷,笔记、错题本,针对薄弱环节和丢分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练习,重新测试一次,遇到同样的题目会不会再犯错。将将“漏”和“缺”问题逐个解决,不但要解决,还要做到熟练和举一反三。

除了做好物理科的分析,还要和综合科备课组的几个老师沟通协调,针对同一学生同步做好学生的失误分析,同步安排辅导,以提高高考上线率为目标做好备考。

三、训练学生答题习惯和临考心态。

综合科前阶段以分科复习为主,练考的习题都是单科题目。多数学生在高三第二学期到后阶段复习才大量接触综合科试卷。高考时的答题时间和顺序安排,答题的技巧习惯,以及临考心态,只有老师的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去体会教师的经验之谈,以参考高考规定的时间,模拟场景,保持强化练习训练学生物理科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更有利于高考时驾轻就熟。后阶段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备考措施要围绕高考上线和临考策略着手,进行个人应试技巧,考试答题习惯和临考心态的训练,边练边及时改进。在训练中要抓住理综和物理学科答题的几个要点。

1.审题原则。要认真对待,思路清晰,对没有把握的题做好标记,做完后再复查。

2.答题原则。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习惯做题,易题不大意,难题要沉着,稳定好情绪,自然进入良性考试状态。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哪怕只写一个方程式或公式。

3.答题时间要科学分配,答理科综合试卷按学科来,先答一卷,再答二卷。从容易题和把握的题入手,不在一道难题上花过长时间,拿不到分的题目适当选择放弃。对跨学科试题,减少学科思维转换中的干扰,化综合为单科,利用本学科知识和方法,分解成几个小问来解决。

4.书写规范,表达清楚,卷面整洁,不能超出版面、脚标。答物理计算题要用规范的解题步骤: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再列公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文字表述,最后才代数字运算,注意要列有效式而不要死搬公式,不乱用物理符号和生造符号。

5.临考心理方面,要帮学生树立信心,多鼓励,少批评。教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临场情况随时随地运用简便易行的调节方法调节好心态。

对个别因情绪或心理影响成绩有些下滑的学生要结合实际做一些非知识性的心理疏导。老师要结合各类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前有针对性地辅导、训练和强化。做好各综合科教师的互相协调,同步针对性辅导,尽量争取跳跃性较好的学生能够上分数线。倒计时阶段物理科的备考措施重点在抓落实,确保尖子上得去,再将有潜力的学生发掘出来,这样高考综合科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4

1物理学科方法层次性的结构分析

物理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但物理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就方法本身来讲,从不同角度来讲,都离不开具体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例的典型之处,是用弹力存在条件难以直接判断.弹力的存在的条件是:一是接触;二是物体发生形变.分析的难点是题目并没有告诉物体之间是否有形变(或挤压).因此,直接用条件判断存在思维的障碍,分析方法的突破就是解题的关键.我们通常用“撤力法”或“加力法”去分析,本类型题的分析一般程序是(图2):

以受力分析的方法为例,可能会运用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假定法”、“极端分析法”,物理学科方法如“理想实验”,而对应具体物理知识内容方法如“撤力法”或“加力法”等.在不同层次去分析,有不同的诠释.

在教学上,我们讲的“物体受力分析”有两重意义,首先是指考点(或者说知识点),某次指的就是指“方法”本身.就“方法”而言是存在一定的层次,第一层次的一般科学的方法,这是各个学科学习都会用到的方法,是人类知识和思维的一种集成;[tp1Gw73.tiF,Y#]第二层次是物理学科的方法,是物理学科特有的,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在物理学史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第三层次是物理学科相关内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本身没有指明是哪种方法,而是具有情景性的.因此,教学中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出来,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2物理学科方法显性化的途径

2.1合理运用科学方法的“因素判定原理”,把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出来

我国科学方法教育著名研究者张宪魁教授曾提出“科学方法因素判定原理”,他认为“在物理学知识点的建立、引申和扩展中,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结处(可以把它叫做”键“)一定存在物理科学方法因素”.这一“因素判定原理”是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挖掘物理学科方法的极好工具.这一判定方法,若换成其它学科仍然适用,但对于物理学科本身来讲,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一例子是“因素判定原理”典型应用.张教授认为“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概念建立过程中,在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结处,在概念建立和发展中分别应用了近似、极限、微分等方法”.不过,如果单从物理学科方法角度去理解,速度到平均速度概念是用物理量“比值定义”的方法,而瞬时速度用的“极限法”实际蕴含着物理学科中“化曲为直”思想,或可称为“化曲为直”的物理学科方法,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重要的思维飞跃.据说历史上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发现微积分,也许在学科认识上两者是有一定差异的.

案例3功的计算.初中阶段功的计算公式w=Fs,到高中阶段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还涉及到,恒力或变力做功问题,功的计算公式形式每一变化,都呈现物理学科方法的运用,也体现学科方法的特点(如图4).

物理规律的运用,往往与特定的情景相联系.而这种情景对应于不同的物理模型.图4表明,在功的计算过程中,在每一种计算公式的演变,都对应不同物理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的这种学科方法显性地表达出来,对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2.2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合理呈现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32009年全国中学物理“名师赛”特等奖的《磁场与磁现象》.王老师设计制作教学器材-风力线的模拟.极好地处理了风力线的描述到磁场线的过渡.王老师的示教板设计用风的吹动布条,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描述“风力”.以下是一段师生对话:

师:能不能告诉我风是怎么吹的?

生:是绕着圈吹的?

师:能不能用动作告诉我?[tp1Gw75.tiF,Y#]

生1:手在空中比划,画了一个圈.

师:你能不能在黑板上画出?

生1:在黑板画了一个圈.

师:有谁不同意?

生2:还缺少方向.

……

教师画出分析比较(如图5),发现风对布条有力的作用,布条飘动的方向,反映出该位置风力的方向.同样,置于磁场中小磁针偏转反映出磁场的情况.学生再通过当堂实验,发现不同点小磁针的n极方向不同,反映出条形磁铁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一致.

“力线”是物理学中的描述“场”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方法本身并不局限在某一知识点,因此,教师不厌其繁对“方法”进行显性化的处理,有其教学本身的意义,也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本质.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环节把物理研究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是把磁场与磁现象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是在创设教学情景中,把物理的方法显性表达出来,这也和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学本身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学的方法与物理思想.

2.3针对问题解决教学对方法进行指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4如图6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a.2个B.3个C.4个D.5个

解这类题题目其实与案例1一样,学生往往还是凭“感觉”去认为有几个力,判断会出问题.学生一般知道老师教的受力分析方法,先确定研对象,分析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但到了具体的情景就一筹莫展了.关键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内化.本题关键是弹力和摩擦力有无,而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对于选择题用排除法就可判定,要么2个力,要么4个力.如果要去分析斜面有否压力的条件,只要看弹簧弹力与p物体重[Jp3]力的大小关系,让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就可一目了然(如图7).

案例5如图8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在充电后不切断电源,此时板间有一带电尘粒恰能在电场中静止,当正对的平行板左右错开一些时

a.带电尘粒将向上运动

B.带电尘粒将保持静止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到B

D.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到a

题目涉及到电容器的充放电.如何确定充放电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假设法是很好的方法.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方法一:假设U不变.SCU不变Q电容器放电电容器的正极流向电源正极(aB).方法二:假设Q不变.实际过程中电容器的C、Q、U都在变化,可先假设Q不变:SC因Q不变U电容器放电电容器的正极流向电源正极(aB).

物理问题解决,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具体的问题情况中把方法显性表达出来.如解题时要学生画图,不仅是习惯,也是一种物理学科特有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分析和解决问[tp1Gw78.tiF,Y#]题.

2.4实验教学中展示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7微小形变演示实验.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变化(上升或下降).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的设计过程包含有很多的方法:

微小放大的方法在很多实验都有用到,如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如测量引力常数和静电常数的“光杠杆”等.

3有效教学策略再思考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5

关键词:中学,物理,效率,概念,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贴近生活,注重逻辑思维分析的学科,也许它占的分数比重不如语数外三门主科那么高,但是他一定是具有难度。在多项权威调查中,中学最令人头疼的科目都是物理高居第一。应该说物理是中学学科里最理性的一门科目,它要比生物,化学,乃至于数学更注重逻辑与分析,要学好物理,光记住公式和口诀是远远不够的,深刻理解各项定理的深层含义,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各个物理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变化原因,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学生中学里可利用的空余学习时间有限,尤其是在初三高三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被学校的课程以及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可以用来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学习的方法不对,往往会造成学生每天都很劳累,成绩又提升不上去的状态。下面我来具体地讲解下,中学物理该如何有效地学习。

一,课堂抓好了吗?

无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讲解作业题目,课堂学习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课上少听一分钟,课后补十分钟也补不过来,抓住课堂,就抓住了学习效率。上课需注意力集中,据研究表明,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习中即使注意力十分集中,也会有至少一两次短暂的走神,要防止走神,我们要积极思考,多动脑,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用新课所学的只是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果一不小心走神了,要马上跟上老师的节奏。物理的课堂学了一些必要的笔记,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维来思考,及时在脑中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对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提出自己的异议,及时解决上课听讲时的疑惑这很重要。

二,你的基础怎么样?

基础知识没掌握,做再多题也是枉然,没有效率。我这里所讲的基础,并不是说简单题型你能做对多少,基础题目你练习过多少题,我这里说的基础,是指所学物理知识点的概念以及公式是否清楚,背熟了没?初中物理中的声学,光学,物态变化都是知识点繁多,考题比较基础,需要熟记概念和公式的,后面学习的力学,初三学习的电学,以及高中学习运动,万有引力,电,磁等知识点,虽然比较强调分析能力,但是没有概念和公式的基础支撑,是无法解出题目的。所以如果学生还没有在概念公式上打好基础,那么我们不要想着去做多少题,做多难的题,先利用空余时间,把公式和基础概念背熟了,再进行一些基础题的训练巩固一下,防止过快遗忘。切忌在没有熟记公式概念的情况下去反复做题,那样想题时间太长,正确率低,效率也低,做了很多题错了很多题也许到头来只是一句概念,一个公式没有记对。

三,你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入吗?

是否深入理解,我们要特别注意这里的深入二词,我们来举个简单例子:高中物理中的电磁振荡,如图所示,同学们通常知道在时间t在0-4/t时,电容放电,t在4/t-2/t时电容充电,这也是同学们必须熟记的知识点,但是我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电容放完电之后的4/t-2/t时间内电容会充电?这是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楞次定律,充电时电感L中的磁场会逐渐增加,放电完成后根据楞次定律L中磁场不会立即消失,会产生感应电流来阻碍磁场的减弱,是这个感应电流在为电容充电,那么充电后的电容两极所带的电荷正负情况以及之后的充放电情况,电流方向,我们都可以自己推断出来了。能够独立推断出振荡电路的一个周期内各项物理因素变化情况,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才是到位的,才能够做到不管题目怎么变,都能够分析得出,做得对,也不用担心这个知识点背错了导致题目做错了。用物理知识解释另一个物理知识,这是学习物理中我们需要具备的素质,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不仅能够轻松应付基础概念题目,也是解答物理难题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初步掌握对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学会了物理分析,加上熟练的计算,就可以解除大多数物理难题。如果还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应该在空余时间,找出所学的知识点,来多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看看自己能不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的通,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们都可以来想一想,用物理知识来分析一下,想明白了,分析通了,物理学习起来就轻松了。

四,你的分析能力够强吗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6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09-03

生物统计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科学,它涉及生物科学试验的设计,试验方案的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是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1]。生物统计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不可缺少的工具[2],在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遗传学、病理学、药剂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认识、推断和解释生物科学的各种现象越来越广泛。目前,生物统计学已成为高等院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和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本校生物统计学课程现使用的教材是由李春喜等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生物统计学》教材(2009年8月第四版),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园艺等本科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学。由于《生物统计学》仅有32学时,根据各章节的难易程度和实用性,适当删减部分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在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本科生的培养层次和课时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组合,抓住核心,注重实用性;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后学习等环节,熟练掌握数理统计原理、试验设计(包括正交设计、回归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包括u检验、x2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等内容,达到能独立设计试验以及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在课程定位上,生物统计学应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概率与概率分布重点讲述统计数分布的特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概率的计算;统计推断需要重点强调假设检验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u检验、t检验、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重点讲述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常用物试验设计方法及使用条件,并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设计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重点难点突出,一般知识熟知,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例如讲述概率分布、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等,其中基本方法和步骤相似的减少原理论证,采用类比教学法和引导探讨法,可以详细讲述其中一些分析方法,其他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启迪和推导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尽可能多地结合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学案例进行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和优化,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公式复杂、概念多、内容抽象,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关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先简化、再演绎、最后归纳的方法[3]。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设计有机结合进行授课,多媒体授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但是,公式演绎和推导,若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错失一些重要步骤,因此,我们采用板书方式直观推导数学公式。关于实际应用性很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例如假设检验、统计推断和方差分析等,可采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引导教学,并结合图表,力求把基础理论原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改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深入浅出。另外,《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创设情境法、提问设疑法等,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并运用视频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统计方法。同时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一些辅导答疑课,让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且让学生互相探讨疑难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优化理论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基本理论知识与统计方法的应用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抽象,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对学生传授其空洞的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实现教学目的,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生物统计学软件的普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统计学软件把基本原理与统计方法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巧妙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接轨。在教学过程中,每讲授一种统计方法后,给出相应的具体数据,安排学生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输入、核对、计算和统计推断,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excel软件提供了数据分析、图表绘制和输出管理等功能,易学易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excel软件处理系统进行案例演示教学,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excel也提供了具体的数学函数,包括x2分布、F分布、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等重要的概率密度函数,可将教材中相关函数的实例结合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进行直观演示教学,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科研素质

计算机的普及为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提供了基础,为大量试验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生物统计学实验课,采取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实际操作同步进行的方法。例如,讲授完试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后,开设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的实验课。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讲完后,紧接着安排1至2节实际操作课,让学生通过统计软件动手操作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有利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解和应用,这些尝试与改革受到学生的欢迎。实践教学证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统计学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进行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学生操作时间,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训练学生亲自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有效取代枯燥无味的纯理论课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整理试验资料和编辑数据,选择统计方法,正确理解统计结果的科学意义,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并将获得的统计结论结合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专业,去发展并阐述其内在规律,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科研服务。另外,利用多种统计学软件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独立完成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众所周知,国内外学术造假现象日益严重。在《生物统计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际案例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实、诚信的学术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授试验设计时,要着重强调设计试验一定要遵循随机性、重复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基本原则,要设有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证有足够的样本量。讲授试验数据整理及其统计分析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对原始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检查与核对,对试验数据中的重复值、异常值、误差值进行删除或订正,反复告诫学生在今后的科研中不能随意改动数据,获得的结论一定要经得复查或重新试验的验证,并举例学术造假的案例告示学生,这有利学生在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时保持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统计方法的运用

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引导、激励和促进作用。传统生物统计学考核方式常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也难以摆脱高分低能的现象[4]。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由于生物统计学实用性强,我们实行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有机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情况;上机操作考试占30%,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数据资料整理、输入、分析和统计推断等,考查学生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常用统计方法的运用能力;闭卷笔试成绩占50%,考试命题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多出应用型计算题,同时考虑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摆脱了单纯的理论应试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科研素质。但是,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复杂、基本原理抽象,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仍需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5]。

参考文献:

[1]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2]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3]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71-172.

[4]李六林.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4-97.

[5]李玉阁.“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6,23(5):52-54.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56-01

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了物理却难于进行物理思考,即缺乏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物理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概念内涵,通过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具体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然后用物理概念、规律进行思考,做到分析有据,即要解决的问题应与物理知识挂钩,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判断和推理。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境,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把握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它以物理概念为基石,以物理学定律为主干;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从物理概念转变为物理量开始,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开辟道路,使物理学的结论可随时加以严格检验。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看,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人们除了利用实验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去发现或建立新的理论外,还必须借助于直觉思维去推进研究工作,把科学思想方法与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其源泉,这个源泉就是客观的运动着的事物,然而它们与事物的原型却又不同。这就是物理思想方法的核心与灵魂,也自然成为了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的难点。对于纷繁复杂、纷至沓来的物理概念,学生的心理准备就暴露出了明显不足,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而显得浅显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体。所以,促使学生懂得引入新概念的目的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要让学生充分明确物理新概念的教学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新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比较和区别新老概念的不同。

形成概念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新概念置于不同的物理状态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不断地完善和充实,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并向立体发展。学习物理要从最基础的概念、理论着手,对物理概念尤其马虎不得,要仔细抠到每个字的含义,一丝一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导出完全相反的结果。

二、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突破物理定律定理教学

所谓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它的条理性,表现为它是严谨和规范的;它的抽象性,表现为它具有提升和精炼思维的作用;它的解析性,表现为它具有启发和解释问题的作用;所谓技巧性,表现为它具有简化和方便的作用。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能反应人的思维质量和思维技巧,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定律和定理过程中,把兴趣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它的最后结果上,而对定律和定理的研究对象、对定律和定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都忽视了,并且把定律的实验过程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实验及推导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忽视了,结果导致乱套公式,出现错误。

众所周知,定律和定理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形成和产生的结论,因此其既是有一定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在物理过程中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都反映了出来,因此它既有一定的对象,也是有动态的。在定律和定理的教学中要凸显其本质,教师就必须认真确定好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好物理过程、深入讨论好适用的条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切实重视渗透物理定律和定理,这是一个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遇到的物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对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和确定适用何种原理。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物理思想方法,对一般的物理问题和困难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对科学方法的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借助于科学方法获取物理知识的心理定势。这样,学生就能够以快捷的速度去获取知识,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知识,牢固地记住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问题的敏感性,并能够用科学方法迅速地抓住问题的要害,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就是学生能力的表现。所以掌握科学方法,不仅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有关,而且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直接有关。

三、注重科学方法渗透,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8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情感目标;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37-0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简称“情感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写入课程标准之后,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因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或对于教材所隐含教育因素了解不够,情感目标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向,情感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活动就变成主要为知识目标服务,情感教育目标就形同虚设。合理的情感目标设计能“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1]因此,教师要是能够认真审查每节课的情感目标并确定它们的意义,或对它们做创造性的工作,就必须学会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将它们合理地应用于情感目标的制定,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标准对情感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所列出的目标都是综合的、指导性的目标,是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最低标准。生物学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能力外,还应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综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情感目标的要求,可概括为:从生物科学角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科学价值观,逐步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不能每节课都能达成全部的情感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选取其中部分情感目标,挖掘教材中可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设计本节课情感目标。

二、情感教育素材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在生物学教材中都有体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获得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下面结合人教版中学生物学教材,列举了中学生物学中几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素材,帮助区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见表1)

三、举例说明

下面借助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就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方面,探讨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计。

1.课例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因本课内容较多,需2课时完成教学活动,但仍有教师将2课时的情感目标设计为一个情感目标,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显然不能满足每节课都有情感目标体现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本课内容为“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活动建议“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分析教材,应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前者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肋间肌的变化,并联系自身身体的变化进行理解,同时,教材建议进行测量胸围差实验活动,感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胸廓容积的变化。隐涵了感受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观点。后者通过“资料分析”和活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认同肺泡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含量是不同的,即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观点。因此,本课情感目标可设计成:(1)建立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认同肺部与细胞组织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树立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3)建立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观点。

2.课例2――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中“种群的特征”。教材列出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的内在联系及它们怎样影响种群密度。本课内容隐含着事物是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教材还提供了“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隐含着感受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的理念和认同科学研究态度的严谨和细致。但有些教师在设计情感目标时仅看到教材中的“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那么在设计情感目标时,就容易出现片面,或是不能根据学生需要、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的现象。因此,本课的情感目标可设计成:(1)通过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体会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科学研究方法设计的理念,体验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态度的严谨和细致;(3)通过理解出生率、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爱护野生动物。

3.小结。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案例外,在设计情感目标时,也可与我们关注的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社会热点等问题相结合。如,当今世界正面临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问题,让学生体验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树立科学辩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述两个课例列举的情感目标,为生物教师提供一些情感目标设计的思路,但并不是说每个目标都必须在整堂课中全部呈现,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情况及学生的需要等,有选择的制定每堂课的情感目标,使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就已经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四、建议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角度进行情感目标设计,并不是说不注重其他角度的设计,而是提供情感目标设计的思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要深入研读生物学课程标准,清楚本学科、本单元或本节课各层次的情感目标要求。为每节课做情感目标设计时,要有其侧重点,不要生拉硬套。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关注学生的需要,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审视确定情感目标。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生活问题、社会热点相结合,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处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钻研教材时,不仅要弄清楚知识的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怎样的帮助,还要注意知识背后隐藏的辩证内容,如生物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和对立统一等,这些辩证的思想几乎渗透在各节内容中。只要教师提高哲学修养,认真研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坚持用辩证自然观给学生解释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理性认识。学生学习到的不只是生物学知识,还包括用之不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9

【摘要】目的:通过野外调查,获得海南黎族药材及其品种鉴定、药材来源、炮制方法、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第一手资料,筛选针对疑难病、多发病及黎医药优势病种的黎族常用药材,通过化学成分的粗分确定其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初步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结果:鉴定128种黎药材,同时获得有关其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或临床应用情况的文献资料;并初步进行了几种常用药材(胡椒、牛耳枫、三叉苦、胆木、水蓼粗分)临床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结论:经过经2年的调研,已获得有关海南黎药资源的基本信息。

【关键词】药物;化学,分析;黎族;资源;海南省

[abstract]objective:tocollectfirst?handdataoflimedicinalplantsincludingvarietyidentification,medicinalparts,processingmethods,functions,applicationusageanddosage,andtoprobetheactionmechanismofsomecommonlyusedlimedicinalplants.methods:spotinvestigation,literaturereview,andchemicalcompositionanalysiswereconducted.results:dataof128kindsoflimedicinalplantswerecollectedincludingtheirmainfunctions,chemicalcomposition,andpharmacologicalmechanism.literaturesabouttheclinicalapplicationwerecollectedandresearchontheactionmechanismofseveralcommonlyusedmedicinalplantswasconducted.conclusion:afteraperiodoftwoyears'investigation,basicinformationaboutthelimedicinalplantsisobtained.

[keywords]medicinalplants;chemistry,analysis;linationality;resource;hainanprouince

为了解海南黎医药现状、黎药资源种类和分布等情况,以我系数名教师为主同时邀请省内1?2名中药专家组成了黎药调研小组,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走访了海南陵水、保亭、五指山、琼中和乐东等地区,探访近10名黎族老医生,初步了解海南黎医药的基本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照相机、记录本、标本夹、录音笔、锄头、砍刀等工具。

1.2方法

实地走访海南陵水、保亭、五指山、琼中和乐东等民族地区,进行实时文字记录与录音相结合,同时采摘调研所知药材标本,制作标本夹,对于筛选的几种药材采用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粗分。

2结果

2.1黎药种类

调研获得150种黎药及其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或临床应用情况的文献资料,最后鉴定的黎药128种,分属于64科植物[1]。排名前10科的植物种类总数达62种(豆科11种、大戟科10种、马鞭草科8种、茜草科7种、芸香科5种、菊科5种、爵床科4种、姜科4种、天南星科4种、禾本科4种),占总数的48.4%。

2.2常用黎药配伍情况及民间诊治记录

调研获得数种常用黎药及其配伍情况、民间诊治患者的病例数和病例记录,其中治疗骨伤的黎药材有白鼓丁、鸡骨香等20种,治疗肝炎的黎药材有黄湘寄生、黄连藤等12种,治疗腰痛肾虚的黎药材有杜仲荇、黄椰子根等6种,治疗妇科不孕症的黎药材有贯众、白面杆7种,治疗毒蛇咬伤的黎药材有小花山猪菜、华须芒草等8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黎药材有海风芹、胆木等8种,治疗炎症的黎药材有薜荔、角花胡颓子等4种。

2.3黎药常用药材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文献查阅,对于临床作用确切的几种黎族常用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分析,具体如下。

胡椒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色谱图1。牛耳枫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色谱图2。三叉苦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色谱图3。胆木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色谱图4。水蓼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色谱图5。注:流动相为甲醇?水(77∶23),紫外波长为343nm,diamonsilc18,5u250×4.6mm

3讨论

调研结果表明:所采集黎药所属植物种类广泛多样,呈现出显著的热带区域特色。已鉴定的128种黎药,分属于64科植物[1]。排名前10科的植物种类达62种,占总数的48.4%,而这10科植物是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之一[2]。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海南黎族地区常见病首先表现为跌打损伤等,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极其相关,黎族地区多为山区,交通的不方便使得摩托车成为其主要交通工具,因而造成许多外伤,而交通的不便及黎族人经济的拮据使其不愿出外到大医院就医,而选择在本地黎族医生处进行医治。

张俊清等.海南黎药资源调研现状分析对几种常用黎族药材化学成分粗分的研究结果显示:从胡椒、牛耳枫、三叉苦、胆木及水蓼中分别分离出其生物碱类、黄酮类、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类、生物碱类及黄酮类组份,这些组份与这几种常用中药的功效是相吻合的[3?7]。为该几种常用药材临床作用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注: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9∶81),紫外波长为355nm,diamonsilc18,5u250×4.6mm

图5水蓼粗分的化学成分分析色谱图

【参考文献】

1刘明生.黎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80.

2朱华,mcroos.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j].中国林学(英文版),2002,4(1):18?24.

3韦琨,窦德强.胡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与卡瓦胡椒的对比[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28?333.

4hodaelbitar,vanhungnguyen,anthonygramain,etal.daphcaly?cinosidinesaandb,newiridoid?alkaloidsfromdaphniphyllumcalycinum[j].tetrahedronletters,2004,45:515?518.

5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等.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1i)[j].中草药,2006,37(9):1309?1310.

生物学科学情分析篇10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物课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体会来探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准备工作

1.转变思想

教师要把握好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观念指导相应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有效教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发挥高效教学的优势。

2.备课的准备

备课是否充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生物教师,要收集有关教案和大量资料,借用他人的精华部分。但要注意不能完全照搬,不可将知识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给学生。备课的重点在于教师要先掌握好教学的重、难点,不但要对教材进行备课,还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分析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就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主动思考。

3.有效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它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分析学生,掌握好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学习水平,清楚学生的思维动态,找到学生的发展区,真正做到分析学生之难,解决学生的问题。

(2)教材解析。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师需要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把握好章节之间、模块之间的规律和顺序以及和知识点的内在关系;理解教材思想与编写意义;掌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二、明确学生的目标

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好立体的三维目标,因为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项学习的开始,学生就要了解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当一个学生知道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时会自觉往这些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很多生物现象,学生只是没有发现,但是,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便会将这些问题与学习内容融合,以此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有效教学开展的策略分析

1.接近生活,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心理学者研究证实,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情况越接近,学生自觉吸收、接触的知识度也就越高。教师在一门课程导入的时候,如果可以注意从生活的实例中引导生物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往往与现实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

2.直观教学

直观是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力量,可让学生同时看、听并感觉思考,给人留下不容易忘记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一种直观的教学场景。

直观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举例说明:利用多媒体方式,让学生观看《植物欣赏》《动物世界》等视频或幻灯片,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再比如,在讲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一课时,可发挥多媒体文字、图画、声音并存的优势,打造出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清楚了解体、肺循环。

3.设计实验

实际上,生物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科学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加固课堂上的知识,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要学生”做实验转换成“学生要”做实验。在课时充分的范围内,生物课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在中学生物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非常多,例如:唾液消化作用、胆汁参与消化作用等等。

综上所述,中学生物的有效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野外实习、标本的收集与制作、课外实践、生态调查、水污染调查等等,只要教师可以从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正能量的情绪中学习,这样,生物的有效教学将得到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予锋.有效教学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