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08:23

生活起居篇1

1、睡眠: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对于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沐浴:指是洗发、洗澡。在古代,如遇重大事件或节日,人们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

3、衣着:衣着不仅是人类仪表美观的外在装饰,主要在于它对人的体温具有保暖调节作用。

4、饮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吃饭能很好缓解压力。

生活起居篇2

据报道,现在移动电话(手机)这种在前几年还属高档商品的通讯工具,在上海已达到了700万部。几乎每家人家可达1~1.5部。可是,手机影响健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马路上、地铁车厢里,不少靓男倩女爱用手机煲电话粥;办公室里的职员、经理更是习惯用手机长时间地与客户联系。殊不知,在这享受时尚的不经意中会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还有些女孩喜欢将手机挂在胸前作为装饰品,开机的手机紧靠心脏,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所以,接听移动电话时,应做到不要将手机紧贴耳朵头部,天线至少距头部25厘米,尽量减少每次通话时间,如果需经常用手机,可用耳机接听。饮食方面需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利于调节人体磁场紊乱状态。

微波炉使用不可大意

微波炉几乎已在城市的每个家庭安营扎寨,它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如热菜、热饭、热牛奶等。即使大人不在家,读书的儿童也能用微波炉为自己准备可口的午饭。然而,微波如果泄漏被人体吸收,就会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规律,导致失眠多梦、四肢乏力、记忆力衰退。所以,我们为了安全,操作后应离开微波炉0.5米以外。

劣质涂料对人体的危害不能小视

我的一位病人在乔迁新居后出现了身体四肢的皮疹,同时,她的上小学的女儿一回家便咳嗽不止。后来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就是一套中密度纤维板的新家具,原因是油漆中的甲醛超标。后来换了一套家具后,她俩的病症逐渐好转。据报道,90%的白血病患者近期家中都进行过装修。现在,乔迁新居的家庭一般都会装修一番,新装修后的涂料、油漆会产生一些刺激性的气味,有的劣质品牌还会产生毒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正确的做法应选择环保的油漆、涂料,装修完毕后,应将窗户打开1~2星期,让新屋内刺激性的气味彻底消退后再住人。

害人不浅的蛋黄面

生活起居篇3

关键词:传统民居与聚落生活与环境统一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关于“传统民居与聚落”

民居从人类穴居时期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不论从使用的材料还是构造形式上都经历了许多次变革,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善人们自身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它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主要在于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

目前,对民居的研究还主要是着眼于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以改善当前人居环境为目的,去挖掘传统民居与聚落的存在价值,生活气息,居住精神氛围,和环境观的核心价值,从而为创造新的住宅和住区提供线索,使之发挥传统民居和聚落的长处,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氛围既能延续居住文化的传统,又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

2中国传统民居文化中生活与环境的统一

2.1“生活与环境统一”的表现

建筑品格是由那里不断出现的生活模式所决定的,而这种生活模式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是生活和环境的统一。中国民居中大众喜爱的,土生土长的生活和环境的统一,几乎俯拾即是,试举几例:

——徽州民居中的厅堂,民居构成中空间最大,位置居中,装饰讲究之处,它半敞开而连接着天井,阖家老幼在这里共享着生活,人和人,人和自然交融在一起。

——古树,院门,围墙,一片黄土地,土坯房,甘肃某民居入口环境的景象,阳光下老人在倚墙静坐,安度晚年。朴实,浑厚,安分守己又生生不息地传承,这种环境中,生活中发生的事,是那样的和谐呼应着——他们用有限的手段,很少的钱财,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和自己的心愿构筑了自己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居住环境,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寄托,情趣和爱好——我想这也正是民居所能打动我们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的我们在思考居住环境的营造问题上值得借鉴和深入的。

2.2与生活统一的居住环境的营造手段——文化的介入

环境是文化在三度空间内的体现,环境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个性,没有生命。中国文化的精粹,就在于中国人对待我们称之为“环境”的所有要素都倾注了情感,提升了境界,每一个我们称之为“设施”的物质的东西,都把它人文化了。这一点也正是恰如其分的被传统民居文化而折射出来。那么,在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能让人倾注和产生情感的要素又都有什么呢?总的来说,这些要素可以分自然,人工,和人文三大类:自然要素中包括:植物,山水,地形地貌,等;人工要素中包括建筑空间,建筑小品,雕塑,人工环境等等;人文要素包括的就更为宽泛了,比如一个题字,一段文字,一个故事,或者仅仅是一块刻着字的石头,都可以给感情丰富和具有人文气质的中国人一定的联想和展开。

传统民居用自然环境和人文艺术的真实显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数十和谐,平易近人,自然亲切的感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感情交流,那一座座,一幢幢的民居住宅犹如一幅幅自然生动且灵活活泼的优美画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渊远文化,寄托着人们思想感情的深远意境。可以说,正是这种文化力量——中国人特有的人文艺术特质的介入,作为了生活与环境统合在一起的一种粘结剂,催化剂,使得我们的传统民居文化中所体现的生活与环境的统一感是那么的动人与和谐和自然。

3从“变与不变”中反思当代住区居住环境的营造

3.1变与不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正在毫不留情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当代,时代背景,生活方式,文化内容等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问题在于,这种变,不应是对先前模式推倒重来的变,而是在先前基础上的变;还有许多不变的东西,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不会聚变(如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区域资源等),人们的文化心理有很强的传承性,风俗习惯往往也随时代变更保留它有益无害的内容。“传统”既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的,传统的“基因”是不变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变”只是相对的。

那么中国民居和聚落有什么东西可作为“基因”传下来?很可能其外的一些表象的东西,结构的东西变了,但是它却把我们中国这种人居环境,这种聚落,这种村镇构成的精髓体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这种深层次关于“居”,关于“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念就是我们要保留和保护的“基因”,因为只有它们是我们区别于西方,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特色”的东西,可以说,它具有标识性,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大一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确什么是我们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以及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为我们中国人设计自己的住区建筑与营造住区环境。

3.2营造“居住环境”的切入点——生活与环境的统一

住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住宅和住区公共服务建筑的集合体,这个实体可以说是虚空间为核心的“虚实空间综合体”。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正从重数量向重质量方面转化,而且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提高质量的具体表现较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住宅单元的自身环境提高和住宅群的公共环境改进。无疑,这些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纵观当前中国各城市的如雨后春笋般地小区建设和过热的房地产开发,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符合中国人特质的居住环境还很匮乏。

居住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容器,对一个环境的规划应从人的生活模式,和环境模式两方面去考虑。这种生活和环境的统一正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将环境的结构模式运用到规划区不同的层次中,保留其生活模式,使规划不破坏原有的生活网络的基础上改善其物质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保留原有的结构模式。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便于生活的良好“居住环境”,我们首先要关注在这里的人,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从而可以寻找出适应于这种生活方式和内容的居住环境,真正的去在深层次上提高他们的居住质量和环境品位。

结语

我想在当下这个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多元文化的大染缸里,我们真的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温习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符合我们特有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在住区的环境营造中,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为宗旨,以体现文化品位和价值为核心,真正将我们居与住统一起来,将生活与环境统一起来,进而使我们的住区居住环境完善起来。

参考文献

1《人与居住环境——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单德启1992

生活起居篇4

案例一:合肥市滨湖惠园一期

基本情况:

滨湖惠园位于合肥市滨湖区徽州大道与林芝路交叉口北侧,是合肥市首个建成的廉租房小区,一期于2009年底投入使用。一期位于整个项目用地的东北角,北临中山路,东临惠园路,目前已投入使用,基本住满,分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两大类。

a.廉租房居民:

廉租房居民主要为中老年人、残疾人,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基本上没有工作,闲暇时间较多,因此是小区内的主要活动人群。他们通常是同性别的人在一起活动,其中男性多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围坐在休息座椅边打牌、下棋;女性则是三两个人坐在一起闲聊。

居民中还有一部分残障人员,生活困难。他们也很少和其他居民交往,由于小区内缺少残疾人活动设施,因此他们多是独自一人坐在小区广场或路口等人流量较小的地方。

b.经济适用房居民:

经济适用房居民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廉租房居民要好,生活习惯与廉租房居民相比有些差异。其中老年人在小区中活动时间较长,同样具有同性别的人在一起活动的特点,男性多为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女性则是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或是照看小孩。他们的活动场所主要有道路路口、住宅楼住口空间、小区超市菜场前的集散场地等。

年轻人居住经济适用房基本上也是过渡性质的,待经济状况好转就会搬走。他们有工作,早出晚归,在小区内活动时间很少,主要是上班和购物等必要性活动,由于小区室外环境不理想和设施较少等原因,他们晚上也很少在小区内散步,基本上不与其他居民交流。

儿童所占比例也不在少数,其中学前儿童多由家长带领在小区内活动,活动场所就是家长的活动场所;上学的儿童多放学之后在小区内玩耍,中心广场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放学时间,儿童在此活动对其他居民的干扰比较大。

c.总结:

由于该小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离市区较远,小区周边城市配套设施比较少,在小区内活动就成为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乐趣,但是这两部分居民在活动时有较大的差异性:

廉租房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通常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活动,以打牌下棋为主要活动形式,活动时人群比较集中,休息座椅等可长时间停留的场所是他们活动的主要空间。由于缺少残疾人活动设施和场地,残疾人成为了被忽视的群体,几乎没有人和他们交流、活动,残疾人只能在远离健康人活动的区域休息静坐,如广场的角落。

经济适用房居民希望能有较好的室外环境和较多的活动设施及场所,但由于小区用地较小,目前活动场地很少,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了居民活动形式单调、活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形。如缺少儿童活动场地,儿童只能和成年人在一起活动,彼此之间的干扰很大。配套休闲设施在活动场地的分布过于集中,造成居民都挤在一起活动,比较吵闹,没有相对安静和私密的空间,减少了可供居民选择的空间,降低了活动交流的积极性,如部分居民宁可自带板凳坐在路口或楼梯口,也不愿意去中心广场;辛苦工作一天的居民,在晚饭后想找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散步,可是小区内没有这样的空间,造成工薪族很少在小区内活动,减少了交流发生的几率。

总体来说,廉租房居民和经济适用房居民各自有各自喜欢的活动场所,他们也不愿意在一起活动,两部分居民相互交流的情况比较少,形成了明显的领域划分,除某些必要性活动需要穿越对方领域外,很少会进入对方领域活动。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听到经济适用房居民抱怨休息座椅太少,实际上,休息座椅主要分布在廉租房居民活动领域内,而且还有部分座椅是空闲的,可是却没有经济适用房居民会过去使用,造成这种资源浪费的原因,一方面是设施分布不合理,过于集中布置忽视了不同阶层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两部分居民交流太少,彼此之间过于陌生。即使在同一种居民内部,他们的熟悉程度也有很大差距,廉租房居民彼此之间较为熟悉。而济适用房居民,多为独自活动,较少与其他居民交流,彼此之间也不是很熟悉。

案例二:合肥市永和家园

基本情况:

合肥市永和家园位于合六路与石镜交叉口西南角,包括拆迁安置房和廉租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周边城市配套设施较少。小区建有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及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建。

a.拆迁安置居民:

拆迁安置居民来自于周边的居民点,同一个居民点的居民居住在同一片区域内,他们彼此熟悉,交往密切,形成了自己的领域范围。来自不同居民点的安置房居民也互有来往,他们的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及文化素质较为相似,容易获得认同感,比其他居民能更快的建立起交往关系。因此安置房居民在小区内活动的人数非常多,并且更加热衷于在小区室外环境里活动交往。

他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活动内容主要有散步、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时人数也比较多,通常是成群结队聚在一起。例如,在中心广场里,居民主要在广场边缘的休息座椅处长时间停留、休息聊天,广场中间人数较少,以通过性人流和短暂停留交谈的人群为主;在农贸市场、幼儿园及小区内主要道路等场所,人群主要是聚集在位置醒目、方便来往居民打招呼攀谈的马路两侧附近,而这些空间的深处则少有人问津。

总体来说,安置房居民户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领域感和归属感较强。②朋友圈分布较广。③活动规律性较强。

b.廉租房居民:

廉租房居民主要为中老年人、残疾人,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小区规划建设时将廉租房放置在小区的拐角处,因此廉租房居民基本上都在住宅楼附近活动,不会去小区其他地方活动。中老年人一般都是集中在楼道如口处及道路两边聊聊天、或在周围散散步,与邻居较为熟悉;由于缺少户外活动场所,残疾居民很少外出活动。

总体来说廉租房居民中的大部分居民有外出活动并与邻居交流的意愿,但是由于该小区规划设计以及管理上的原因,造成廉租房成为了该小区中被遗忘的角落,加之与安置房居民的代沟,使得他们不愿和安置房居民一起活动,并且廉租房居民的生活区域内又缺少活动的空间与设施,这些原因造成了这里的廉租房居民户外活动的不方便的情况。

c.总结:

永和家园地理位置离市区较远,小区周边城市配套设施比较少,因此小区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安置房居民室外交往活动频繁,邻里关系较好,通常是成群结队的集体活动,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散步、聊天、打牌下棋、照看孩子等,由于朋友圈在小区里分布比较

广,他们的活动场所不只局限于自家住宅楼附近,还包括来往人流量比较大、位置醒目、方便到达的区域,如中心广场、小区内主要道路及两侧的草坪等地。而且他们的领域感和归属感较强,外来居民不容易融入他们的交往圈。

廉租房在这个区内的位置比较偏僻,单独形成一片区域,并用大门围墙与安置房区域分开。廉租房居民形成自己的交往圈,与安置房居民很少来往,也很少去安置房居民的活动场所活动,他们一般都在廉租房住宅楼附近活动,由于室外空间单调无趣,也没有可供人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廉租房居民户外活动持续时间也较短,阻碍了相互之间的交往。

生活起居篇5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概述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www.133229.Com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3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要求

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然而要吸引人们到绿地去活动有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可达性。无论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公共绿地都必须尽可能接近住所,便于居民随时进入,设在居民经常经过并可以自然到达的地方。

(2)功能性。绿化布置要讲究实用并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最好,同时还应考虑其经济效益。长青的针叶树可以有些,但主要应选择是生长快,夏季遮阳、降温、冬天不遮挡阳光的落叶树。

(3)亲和性。为了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居住区绿地尤其是小区绿地一般面积不大,因此必须掌握好绿化和个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使它们平易近人。

(4)系统性。居住区绿地设计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又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居住区绿地是由植物、地面、水面以及各种建筑小品组成。它是居住区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形成系统的重要手法就是“点、线、面结合”,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让居民随时随地生活在绿化环境是、之中。对居住区绿地来说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沿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带是“线”,小区小游园和居住区公园是“面”。点是基础,面是中心。

(5)全面性。居住区绿化要满足各类居民的不同需求,因此,绿化设施必须要有各种不同设施设置,通过居民室外环境需求的调查,大多数居民的共同愿望是居住区内多种花草树木,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居民使用特点和使用程度,作出恰当的安排。

(6)艺术性居住区绿化必须居于必要的生态功能和优美的环境才能起到应有的功能,否则就难以吸引居民的兴趣,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种、养、管,依靠居民的特点,在节约投资且具有收益的基础上,突出美学观点,使人赏心悦目,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美化功能。

4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

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③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5结束语

住宅区的设计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的融为一体。

生活起居篇6

第二条建立市区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制度的原则:

(一)坚持低标准、广覆盖;

(二)补贴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

(三)实行多渠道筹集资金。

第三条建立城乡老年居民生活保障资金,其来源由财政补贴、其它收入及其利息组成。

第四条具有10年及以上市区户籍(且申请补贴时的户籍需连续满5年及以上)、年满70周岁及以上、无社会养老保障的城乡居民(农村养老保险除外),可申请享受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

属政府统一安置迁入或因区域调整划入的人员不受户籍年限限制。

第五条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按下列标准享受生活补贴,直至死亡或不符合待遇享受条件。

标准为:70周岁至89周岁的人员,非农户籍居民每人每月70元,农村户籍居民每人每月50元;90周岁及以上人员,每人每月100元。

*年6月30日前达到规定年龄的人员,从*年7月起享受待遇;*年7月1日后达到规定年龄的人员,从达到规定年龄之月的次月起享受待遇。

第六条越城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袍江新区、镜湖新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对城乡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做好相关组织工作。

第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城乡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

社保机构负责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发放的业务工作;指导、管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开展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发放有关业务工作。

第八条财政部门负责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资金的筹措、资金专户管理、保值增值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并纳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公安部门负责做好城乡老年居民户籍迁入年限和跨统筹地迁出人员确定等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提供城乡老年居民生活情况等工作;

相关金融单位配合做好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第十条乡镇(街道)负责做好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发放的宣传、组织等具体业务工作。

第十一条加强对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资金参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转借、挪用、平调或侵占。

生活起居篇7

以勤奋务实的作风感召居民

*常说:“居民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自己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只要你心中装着居民,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居民就会拥护你依赖你。”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年7月,二、三公司家属院一居民家中不慎失火,家中的东西烧的一干二净,夫妻俩又都是下岗职工,本已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夫妻俩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他们家,向他们捐了钱物,并在全社区开展了“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份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帮他们度过了难关。

20*年,屠家庄公共厕所无人管理,粪便到处乱流,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带领社区干部深入群众,通过两天的走访调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是部分居民不自觉,不愿意交厕所卫生费。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社区居委会马上召开了屠家庄小区居民会议。会上,*耐心地引导居民换位思考,围绕“假如我是清洁工,没有卫生费,没有工资,我该怎么办”,让居民自己发表看法。最后,小区居民达成了共识,主动交齐了卫生费,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20*年的大年三十,*在家包饺子。铁路一号楼1户居民找到*,说他们家的下水道堵了,可是一楼的住户说什么也不让疏通管道的师傅进门,说大过年的怕把家里弄脏了。*听后,立刻和这位居民一同赶到了一楼住户的家,耐心劝导,终于做通了工作,帮他们修好了下水道。等收拾干净,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两家居民都非常感动,挽留*吃饺子,都被她婉言谢绝。用她的话说“只要大家都能过个和谐年,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以无私奉献的热心凝聚居民

在*眼里,居委会主任不仅仅是“社区干部”,更应该是居民的朋友、兄弟姐妹。作为居委会主任,要怀着一颗热心、爱心、诚心,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几年来,经她联系安排的下岗失业人员达到56人。

医药公司家属院刘江平夫妻二人双双下岗。为了生计,小两口儿租了一个摊位,做一些水果生意。但是毕竟是利薄生意小,生活非常拮据,两口子常常为了家庭经济问题闹别扭、生闲气。*一方面积极调解,一方面主动到辖区单位给他联系了一个送水的工作。收入增加了,生活稳定了,刘江平夫妻又言归于好,幸福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恬静。

铁路家属院残疾人王金玲,也是夫妻双双下岗,两个女儿上大学,生活十分困难。*多次上门为他们讲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他们的两个女儿办理了助学贷款。同时,主动与辖区学校联系,为她安排了看管自行车的零活,使生活有了保障。

以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吸引居民

为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经验的同时,,*组织社区干部,在社区内外分别建起了一条科普文化长廊,定期宣传科普知识、生活小常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三理教育”演讲比赛和“八荣八耻”征文比赛。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几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我为社区添光彩》启动仪式,“在职党员活动周”消夏文艺晚会,居民广播体操、拔河、托球、游京华园、珍珠泉等各项活动,并成立了40多人的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队,30多人的老年门球队。通过这一系列的社区文化活动,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居民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与社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居民

生活起居篇8

【关键词】住宅平面设计以人为本建筑设计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建筑设计师不再只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人在住宅中的主体作用被强调出来,住宅应该主动地适应居住者变化着的生活,居住过程也是对住宅的完善过程。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买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住宅平面设计是直接建立室内生活价值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图展示住宅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请广大建筑师和居住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一、起居厅设计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家庭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人们对住宅内起居厅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住户希望起居厅成为起居、就餐、娱乐、接待客人、家庭团聚等公共活动的共用空间。因此,起居室便成为住宅的中心首脑空间和对外的一个窗口。它应该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适宜的尺度,同时,要求有较为充足的采光和合理的照明。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是较为理想的起居场所。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减少使用面积浪费。围绕起居厅的空间主要布置有入口、厨房、卫生间、卧室,所有这些房间的门洞、活动区域划分、走道布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矛盾构成了起居厅的设计。门洞的数量与位置决定了走道的多少与方向,走道的数量和方向划分了起居厅的活动区域,所以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二至三个门的厅,对其功能影响不大,有四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五个门以上的厅,作用就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起居厅的空间组织还应考虑家具布置的合理。客厅的家具应根据该室的活动和功能性质来布置,整个起居室的家具布置应做到简洁大方,突出以谈话区为中心的重点,排除与起居室无关的一切家具,这样才能体现起居室的特点。一个房间的使用功能是否专一,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并从其家具的布置上首先反映出来。为了避免对谈话区的各种干扰,室内交通路线不应穿越谈话区,门的位置宜偏于室内短边墙面或角隅,谈话区位于室内一角或尽端。以便有足够实墙面布置家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空间区域。

二、厨房设计

厨房功能是储存生活必备的食品和烹调食品,以提供全家人的餐饮。其空间大致可分为储存、洗涤和烹调三个区域,厨房可以称为家庭的工作中心。任何厨房设计,均应以食品贮藏和准备、清洗和烹调过程为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住宅设计都很重视厨房的位置、面积的大小以及烹饪的操作流线,合理的设计可以为操作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条件。

厨房中,通常包括三个主要设备:灶台、操作台和洗涤槽。操作者在三者间的活动路线形成一个三角形,称工作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三边之和应不超过6.7m,并以4.5-6.7m为宜。洗涤槽和灶台之间的路程来回最频繁,因此,建议将此距离缩到最短。围绕每一设备的工作面和贮藏柜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情况放置。

如今,不少家庭厨房电器化程度较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上、下水管道、电及煤气管道的走线,要给各种电器留出专用空间。厨房的设计应以人体工学原理出发,考虑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方便使用。设计时应合理布置灶具,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设备的安装、维修及使用安全。操作台及煤气炉灶最好为柜体式,材料应牢固耐用并便于清理,高和宽应与水池规格相统一;灶台与洗涤槽最好置于不同的工作台上,以免互相干扰。洗涤槽的选用应考虑耐用、易于清洁且易与地柜相结合,并应尽量置于窗前,水龙头应采用有冷热水功能的专用厨房龙头。

三、餐厅设计

餐厅是一家人就餐聚会的重要场所。家具主要是餐桌、椅和餐饮柜等,它们的摆放与布置必须为人们在室内的活动留出合理的空间,这也是餐厅平面设计的依靠。

餐厅在居室中的位置,除了客厅或厨房兼餐室外,独立的就餐空间应安排在厨房与客厅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从厨房将食品摆到餐桌以及人们从客厅到餐厅就餐耗费的时间和空间。如果餐厅与客厅设在同一个房间,餐厅应当与厅在空间上有所分隔。可通过矮柜或组合柜或软装饰作半开放或封闭式的分隔。餐厅与厨房设在同一房间时,只需在空间布置上有一定独立性就可以了,不必要做硬性的分隔。总之,不论餐桌布置在何地,必须尽可能地和厨房靠得近一些。

四、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实际上由厕所、浴室、洗面化妆、家庭洗涤、储物等空间组成。卫生间有一定的私密性,因而卫生间在住宅中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者直接对起居室开门。向起居室开门不仅会让使用者感到不便,而且会把卫生间气味带进起居室内,从而破坏室内环境气氛。卫生间面积应根据卫生设备尺寸和人体活动空间来确定,并非越大越好。

住宅中的卫生间最好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采光窗地比不小于1/10,通风口面积不小于地板面积的1/20。无通风窗口的卫生间,必须设置通风道或机械等措施排气,门下留缝或门窗下部设百叶进风。

卫生间是住宅中用水最多的空间,应注意防水和排水。设计时应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地面标高宜低于室外地面10-20mm,以免积水外流,并应有不少于5‰的坡度坡向地漏。防水层应作在楼地面面层之下,四周与墙接触,向上翻起,翻起高度一般为高出地面250mm左右,设有淋浴时墙面防水高1.2-1.8m。防水层应全封闭,宜选用无缝防水材料。地面、墙面、顶棚应选用防水、光洁、不易滑的材料。

五、阳台的设计

生活起居篇9

关键词:养老;养老建筑;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已经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开始逐渐迈入小康社会,而很多老年人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在退休之后拿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层出不穷,老年人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开始日新月异。在养老观念的不断变化中,现有老年居住模式也需要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忽视了很多问题,使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所以,分析和研究现有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孤独感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国内外老年人由于无法忍受孤独,而走向自杀的时间也比较常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退休以后所需要面临的生活就会逐渐延长,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在时间上大量的空闲出来,通常这段时间在人生中会占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基本上要比整个青春还要长,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样过得更有意义,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所以,站在建筑人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老年生活所存在的老年孤独的问题应该进行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要明确地知道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是如何重要,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要比其他人群更加重要,而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适合的养老居住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居住环境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住要求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元成套楼房中具备现代化设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老龄居住条件和质量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完善,其完善主要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加以及住宅设的改善两个层面上。但是比较“银色浪潮”,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还是较为落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使老年居住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居住部分的空间设计

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一)保持独立性与增加交流空间

1.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尊重个人的生活,就必须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实现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只有确保了安定的个人空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使入住者可以空间的设置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确保了自立的生活行为的顺利进行。

2.社会交往:老年公寓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区内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保健医疗、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

适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较低,居室标准不易过高,对面积设施尽量节省投资。②房间可灵活使用,增设床位,共用卫生间。老年人居住空间示意简图③提供多样的室内空间,以增加行为的刺激程度,避免行为消极麻木、机能衰退。④主要起居空间周围应有一系列次一等的小起居空间,人们可以安静的观察主要空间人来人去的情况,而不觉得被迫介入。⑤起居空间应与朝南室外活动场地或暖房相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方便的提供老人户外活动的机会。⑥除了主要起居空间之外,若干个居户应配一个小起居。满足一些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二)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中需要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要有功用性

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根据老年人视力趋弱的特点,老年人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应明快、温暖,地面不宜采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透视窗口不宜用有色玻璃。老年人对噪音敏感,住宅内一般要装好隔音设备。

2.要有安全性

老年人中脑血管和心脏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前三位,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厕所内。因此老年住宅中厕所应安装暖气或其他取暖设备,减少室内与厕所间的温差;安装坐式便器,并加上扶手;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门,以便于轮椅进入;安装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打开门等。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中在有门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不宜用易碎、易燃、化纤及散发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设置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老人的衰老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颖.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空间设计探究[J].住宅产业.2011(08).

[2].袁圆.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科技智囊.2009(06).

[3].皇甫妍汝,朱丽博.银色时代下理想化居住环境探讨[J].知识经济.2009(07).

生活起居篇10

目前,我区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绿地设计缺乏个性和亲和力,以大面积不耐践踏的草坪和绿篱为主,阻断了人与自然接近的路径;植物选择及搭配单调,绿地空间模式没有层次变化;简单绿化代替规划设计,对人的居住需求和人性关怀不够等。笔者认为,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绿地服务居民”的基本原则,并从总体布局、空间组织、植物配置、视觉景观设计和场所精神表达等方面对现代居住区绿地进行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理念

1.居住区绿地设计指导思想

绿地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要满足居民行为、心理需求,要创造舒适、清静、方便、完全、优美的居住环境;绿地设计与建筑风格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要体现地方特色,在设计中求新、求实、求特,具有时代气息特征。

2.居住区绿地设计的特点和意义

现代居住小区绿地的特点,绿地起主导作用。绿地处于群楼之间,绿地的主体是密集的住宅楼。合理布置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共设施绿地,使绿地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现代居住区绿地设计对其绿化体系、布局、结构、指标合理性,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评价和预测,好的绿化设计体系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确保居住区绿化用地,有利于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绿化、净化、美化的多种效应,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还要积极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方便、安全的优美境。可见,绿地能维持和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全,又可调节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绿地系统设计要确保绿化用地面积,使其充分发挥其积极良好的作用,力争实现设计的绿地体系达标,同时为建设新区增强吸引力。

3.居住区绿地设计的特点和意义

现代居住小区绿地的特点,绿地起主导作用。绿地处于群楼之间,绿地的主体是密集的住宅楼。合理布置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共设施绿地,使绿地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现代居住区绿地设计对其绿化体系、布局、结构、指标合理性,要进行统一的科学评价和预测,好的绿化设计体系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确保居住区绿化用地,有利于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绿化、净化、美化的多种效应,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还要积极为居民创造舒适、安静、方便、安全的优美境。可见,绿地能维持和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全,又可调节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绿地系统设计要确保绿化用地面积,使其充分发挥其积极良好的作用,力争实现设计的绿地体系达标,同时为建设新区增强吸引力。

4.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居住区绿地一般有三方面的功能:首先,具有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创造出情趣健康向上、舒心卫生方便的园林空间,起到净化和美化环境的功效;其次,应当富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成因、繁花似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的景观;同时,要具有对社区文化、游人的健身娱乐、生活休息等相关的服务功能。

5.居住区绿地的作用

(1)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绿地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小气候,包括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在炎夏静风状态下,绿化能促进由辐射温差产生的微风环流的形成等等。

(2)居住区绿地是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富于生机的园林植物作为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构成材料,绿化美化居住区的环境,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和谐统一,绿化还可以遮盖不雅观的环境物。

(3)居住区绿地优美的绿化环境和方便舒适的休息游嬉设施、交往场所,吸引居民在就近的绿地中休憩观赏和进行社交,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4)居住区公共绿地在地震、火灾等非常时候,有疏散人流和隐蔽避难的作用。

二、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原则

1.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原则

按照现代居住小区的技术规范,在进行居住区的总体规划时,要求其绿化用地不少于总用地的30%。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遵循“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着重营造体现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景观的空间,一方面满足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使人与自然高度和谐。高层住宅还要利用天台作花园设计,地面层次建设成架空层,尽量大范围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以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体现人性化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因此居住区绿地设计要体现人性化的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居民的户外活动逐渐丰富,对休闲、健身、交往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居住区绿地设计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进行环境设计,体现空间的适用性和多样性,从而为住户提供多样化的室外休闲公共活动空间。